首页范文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十篇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十篇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08:28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1

〔关键词〕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方案

手术室新护士是指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1~2年内的护士。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2007年底经3家医院重组后建立,目前手术室共计65名护士,开放约21间手术间。自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新入科护士9名,其中有工作经验的占50%,而2012—2013年,新入科护士17名,有工作经验的占20%,我们面临新入科人多,无工作经验的多、医院手术室又要进行分区管理人员要分流的问题,如何让其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能够独立当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为了使新护士能尽快胜任手术室的工作,我们有下列做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的护士17名,其中女性12名,男5名,年龄20~26岁。本科3名,大专14名。

1.2方法

1.2.1确定组织架构。科室建立管理架构和业务架构,管理架构由科护士长、分管教学的护士长、总带教和教学秘书组成。科护士长负责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分管教学的护士长负责对总带教、专科导师的选拔考核和工作考评,总带教负责对专科导师和带班老师工作考评,教学秘书协助做好培训过程中的各项通知、安排、统计工作。业务架构由分管带教的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专科导师组成,建立科室带教小组,护士长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总带教负责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专科组长负责具体培训和考核内容的实施,专科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制带教。

1.2.2确定培训目标。第1年基本掌握手术室护理内涵、掌握手术室工作流程、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熟悉其巡回配合,能够独立当班参加手术室值班。第2年能够掌握手术室围手术期的护理内涵、具备手术室常见应急状况的处理能力、掌握各专科常规2~3级手术的洗手及巡回配合,能够通过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为进入准专科护士培训阶段做好准备。

1.2.3培训内容。涵盖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三方面。其中专业理论包括手术室的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常规、应急预案;外科相关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知识、手术室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控制、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常见手术麻醉配合及麻醉并发症的配合要点;手术室职业安全的概念与防护原则;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1~3级手术配合护理、文件书写、信息系统操作、单病种急诊手术处理、读书报告书写的内容。而人文素养是由入科后第1周,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进行单独理论授课并签订遵守手术室职业操守的协议,每个月参加科内集中式授课及讨论,学习指定阅读书籍如《职业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医院文化指南》《护理政策法规指南》《护士条例》《医学伦理学》等。

1.2.4培训方法

(1)集中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晨课,每天交班前半小时由总带教或专科组长进行当日手术的每日1问以及理论或技能的授课培训;情境模拟培训,主要运用于应急预案的培训,由新护士参与角色扮演来提高知识的掌握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为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氛围采取竞技比赛和辩论交流的形式,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定期回顾考核是检验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的手段,我们采取的是每周培训的内容每周考核完毕,以少量多次、及时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同时参与全科的其他培训,例如护理查房、安全教育、业务学习等。

(2)“一对一”师徒制带教。原有的总带教负责、带班老师带教模式,总带教要全面负责实习生、进修生、新护士的带教,而人员的培训要求、目标、内容、方法均不一样,总带教精力有效、常出现顾此失彼,学生满意度不高,带教效果差、带班老师不满意的现象。而带班老师带教不固定、随意性大、没有连续性、带教内容随机不系统。自科内有了经选拔的多名带教专科导师,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模式,立即摆脱了这种现象。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带教,科内带教小组的专科导师与入科新护士进行双向盲选,选定后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示范操作、带班指导、谈心沟通、笔记批阅、工作质量的检查,学生的各种考核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终考核相关。

(3)晚自习。鉴于应急能力培训模拟的多,实战少,自学内容无时间完成,参考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每周进行2次的晚自习至20:30结束,在晚自习期间跟班,学习值班期间应急情况的处理、也可书写笔记、阅读指定专业书籍、观看手术配合视频,以全面快速的掌握手术室知识技能,直至进入手术室值班。

(4)各专科轮转培训。第1年每个专科轮转1~2个月要求掌握各科基本专科护理操作,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及熟悉其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常见急诊手术洗手配合。每个专科轮转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出科考核,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在其专科轮转直至考核通过。第2年每个专科轮转2个月要求掌握各专科护理操作和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各专科2~3级手术洗手、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各类急诊手术洗手配合,同样进行出科考核,而未通过者影响其轮转的周期继而无法参加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

(5)实时评价反馈。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制定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表,从其带教态度、带教能力、带教结果,学生反馈几个方面评价,作为带教老师考评和调整的依据;对带教新护士的评价反馈:实时搜集分析新护士工作中的问题,采用品管圈活动,及时解决问题,改善培训效果;对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如家长制管理方式,接受度低、逆反心理,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值,学习态度、能力差异大、进度不一,培训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有无法落实的现象等均是在实施过程中实时反馈所发现的,及时采取改变家长制管理方式,寻找刚柔并济的平衡点,有奖有罚,取得信任,增加接受度;又根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人施教,避免模式化;重新调整培训方案,提高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实时评价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考核与准出

分管教学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成立科考评小组,手术室护理基础及专科知识由总带教每周进行考核,《“三基”应知应会》基础理论和护理操作、手术室一般专科护理操作由科内操作组每月考核,专科护理操作或手术配合在各专科轮转结束由专科组长和总带教进行考核,综合专科知识每半年1次由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科内其他统一培训考核、急救技能每季由总带教、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新护士工作满一年由科考评小组,进行理论、操作、人文素养综合考评,符合要求进入第2年的培训。满两年各科轮转结束,独立当班进入手术室值班,本人申请,由科考评小组和护理部对其进行准出考核。

2效果

2.1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缩短

统计了自2008年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共新入科护士9人,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6个月。2012年至2013年新入科护士17人,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2个月,明显缩短了独立当班、进入值班的时间。

2.2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2012年到2013年医师满意度的调查及同行评价,医师的满意度从95%上升到98%,同行评价的优秀等次从人数的70%上升90%。结合科室的人力现状,2~3年的优秀护士能够参与到一些重大手术的配合,例如肺移植手术、心脏手术等。

2.3教学相长

专科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拓展专业知识,才能巩固其各项技术,具有指导考核新护士的能力,这些压力提高了专科导师工作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而授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授课技巧以及制作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例如ppt的制作,授课模具等。

3讨论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三级护理查房;个案护理查房;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5)05(c)-0133-03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applicationeffectoftwokindsofnursinground(threelevelnursingroundandcasenursinground)incorecompetencetrainingfornurseindepartmentofrespirationtoeffectivelyimprovecompetencetrainingofnurse.methods22nurses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fromJanuarytoDecember2012wasselectedasbeforetraininggroupwhilefromJanuarytoDecember2012wasselectedasaftertraininggroup.Beforetraininggroupwasgiventhetraditionalnursingroundwhileaftertraininggroupwasgiventwokindsofnursinground.theoreticalassessmentwasconductedandclinicalcomprehensiveabilitywasevaluatedinnursesbeforeandaftertraining.assessmentandevaluationresultsbtweentwogroupswascomparedrespectively.Resultsaftertwokindsofnursinground,thespecialistknowledge,clinicalcomprehensiveabilityandnursingqualityofnurse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beforetraining(p

[Keywords]threelevelnursinground;Casenursinground;nurse;Corecompetence;training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中着重培养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在护士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1]。呼吸科是一个集各种危重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的科室,服务对象往往是急危重患者,这就要求呼吸专科的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核心能力及跨呼吸专业的临床综合护理素质来应对变化多端的临床实践。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是护理质量安全的保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护理查房是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2],而三级护理查房是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训练搭建的平台[3]。近年来,本院呼吸科的护士日益年轻,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迫在眉端。2013年1月起,本科采取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三级护理查房与个案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进行培训,经过近1年的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1~12月对呼吸科22名护理人员实施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进行为期1年的核心能力培训。全体护士22人,护士长1人,护理组长2人;均为女性,年龄在18~55岁,平均26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1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理师3人,护士13人,见习护士3人。2012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前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前组数据。2013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后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后组数据。

1.2方法

培训前组采用传统护理查房,培训后组采用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具体内容如下。

1.2.1成立核心能力培训管理小组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为成员,形成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组长的三级培训评价架构。

1.2.2三级护理查房①病例选择:主要选择本科危重、疑难或特一级护理患者,或临床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2~3次/周,查房时间控制在20min内。②查房程序:查房时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进行查体评估。通过查体了解护理问题是否符合、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健康教育宣教是否到位、护理记录与护理过程是否相符。护士长组织各护士讨论,以提问式引导责任护士寻找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指导责任护士制订和修改护理措施。护士长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总结点评。

1.2.3个案护理查房本院叫疑难护理病历讨论,是科护士长或区护士长召集跨病区或本病区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就疑难、罕见、危重病例、特殊病例进行个案查房。①病例选择:应选择护理中有难点、疑点的患者[4]、容易忽视专科问题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例选择注意疑难、尖端性。查房时间控制在40min内,约1次/月。②查房程序:查房前1~2d通知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查房对象,需讨论的疑难点。并通知大家查找文献,通过循证护理去解决护理疑难点。查房时查房者、责任护士问候患者、家属,向患者、家属说明查房目的,取得配合。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指出护理疑难点。查房者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查体。护理骨干围绕该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讨论、指出循证护理的依据、介绍前沿信息,并提出解决措施。护士长总结指导下一步的护理方案及措施。3d后追踪护理效果及改进护理措施。

1.3效果评价

为考查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开展的效果,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8个月,对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

1.3.1评价指标专科知识理论考试,由呼吸专科命题,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技术(70%)及临床护理技术规范(30%)。护理质量评分:每季度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对科室进行检查,满分为100分,取培训前、培训后各两次护理质量检查作比较。

1.3.2临床综合能力评估在培训前后由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病区医生评估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对比护士培训前后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开展培训前、培训后期发放问卷给病区医生、核心能力培训小组成员,对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调查2次。问卷内容为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每个条目依据李克特5分度量法分为5个等级,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5]。问卷内容由5位医疗护理专家评定。发放问卷44份,回收4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护士培训前后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评分为(85±7.8)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4.58±4.5)分,分别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士培训前后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

2.3护士培训前后对呼吸护理核心技术掌握情况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对呼吸护理专项核心技术的掌握率明显提高(p

3讨论

3.1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的促进作用

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实施1年来,三级护理查房累计106次,个案护理查房10次,每次查房可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思辨护理能力。通过查房,护士对呼吸专业的三基知识的掌握、熟悉程度明显提高,专科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为100%。培训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呼吸护理核心技术掌握情况、护理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2三级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护理质量的促进作用

三级护理查房以临床出现的护理问题为中心内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对责任护士质量管理的需要,以解决患者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为目标。通过三级护理查房,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查房中护士对诊疗常规、呼吸疾病的护理常规、用药护理、病情观察要点再次温习,可提高护理人员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和临床综合能力。在查房中让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病陪人满意度,保证了护理安全,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6]。

3.3个案护理查房激发护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

个案护理查房患者应选择对患者护理中的难点、疑点、欠缺进行专项护理查房[7]。10次个案护理查房其中有2次是跨呼吸专业的护理查房;2例高危患者皮肤护理、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2例疾病护理应急流程修订、1例护理新技术的应用行讨论。个案护理查房3~5d要追踪护理效果,改进护理措施。护士通过个案护理查房,积极查找资料文献、查找循证护理依据,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自思考、判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12]。护士长、护理组长最后的点评、总结将护理知识、循证护理依据贯穿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个案护理查房可促进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明显提高[13-15]。

综上所述,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能有效促进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从中培训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并使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3):201-203.

[2]苏新英,任辉,廖建梅,等.危重病人护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22):2141.

[3]莫丽君.许晓霞,陈小琼,等.实施三级护理查房推动护士层级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8):111-113.

[4]曾定芬,陈付红,杨蓉.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0):906-908.

[5]曾光.李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6]周爱民,刘旭晨.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8,22(2):537-538.

[7]伦桂莲.梁健桃.iCU多元化护理查房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全科护理,2009,7(6):1670-1671.

[8]雷爱琼,陈虹.急诊科三级护理查房的实行与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38-140.

[9]吕艳菊,李秋凤.规范化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568-1569.

[10]林雪.常规护理查房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效果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501-502.

[11]许莹,欧阳霞,冯绮玲.中英双语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731-733,748.

[12]郭翠华.工作坊式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2):2849-2851.

[13]孔秋焕,吕林华,吴枚禅,等.专科护士在肿瘤化疗内科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6.

[14]李月霞,袁义厘,沈丽娟,等.“结局-当前状态检验”模型应用于护理教育中的意义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6):16-18.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3

关键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2012年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1],提出要建立并完善护士培训制度,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我院护理部根据医院护士流动性大,来院护士基础护理技能较差的特点,制定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采用临床导师一对一指导,带教老师集中授课与新护士自学,理论学习与个案分享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9月~2015年9月,新入职护士138例,剔除培训不合格15例,最后签定劳动合同123例。本文以合格的1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例,女性117例;年龄18~30岁;本科10例,大专65例,中专48例。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时间第一阶段为基础教育,培训时间为3个月;第二阶段为提升教育,培训时间为3个月。

1.2.2培训内容

1.2.2.1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包括有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中护理核心工作制度、护士条例、护士服务规范手册、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由新护士在医院局域网下载后自学完成。公共课程中聘用员工管理制度、职业发展规划、护士礼仪与沟通技巧等由护理部组织统一授课,并组织定期座谈。专业课程由科室组织,包括有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专科常用药物使用与观察要点、护理不良事件与危急值的管理、护理文件书写等内容,采用科室小讲课、临床导师一对一教学、护理查房与自学的方式进行。

1.2.2.2实践培训新护士入科时,护士长安排临床导师一对一教学,由临床导师进行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新护士跟班学习医嘱处理、护士管床、病情观察与应急处理、临床护理质量自控等内容。临床导师随时评价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向护士长汇报教学情况。

1.2.2.3个案分享定期进行新护士护理个案的分享交流会,由临床导师组织,推荐典型护理个案进行分享,临床导师点评成效。

1.3评价

1.3.1护士长每周查阅临床导师的教学安排,并对培训内容进行抽考,方式采用跟班检查、理论考试、操作考核、询问患者感受等,并给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的评价,记录在新入职护士培训手册中,新护士培训手册最终报至医院职工管理办公室,培训记录中优良成绩在85%以上,差评价为0的情况方可签定劳动合同。

1.3.2护理部不定期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情况进行抽查,督导临床导师与护士长教学管理工作,培训结束后护理部根据培训记录及抽考记录,给予培训合格与否的评价。

1.3.3与同期(2011年9月~2013年8月)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

1.3.4培训前后护士核心工作能力与职业认同感对比。

2结果

2.1新入职护士核心工作能力[2]得到较大的提升对比123例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专科护理技能、护士管床管患者能力、协调与应急能力、学习能力,我们可以发现其核心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2.2对比同期(2011年9月~2013年8月)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3讨论

3.1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提升了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自豪感护理岗位要求护士随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外,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培养新入职护士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教育有助于其建立良好的职业观[3]。培训中,通过外请专家进行职业自豪感与幸福指数教育,观看医院优秀护士先进事迹视频,召开座谈会邀请护理组长进行职业发展现身教育,使新入职护士能够建立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把自我发展与医院护理质量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3.2培训中引入导师制,促进导师与新入职护士的共同成长临床导师为新入职护士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临床导师在连续半年一对一教学中,从护理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心理健康等多方面进行言传身教,对不同水平的新入职护士进行标准化,提升其核心工作能力[4],且导师与学生之间连续半年的共同进退,感情得到增强,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新入职护士在新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双方成为同事后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系统的培训,降低了新入职护士因核心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通过组织典型案例分享交流,帮助新入职护士理解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其对高风险患者、高风险环节评估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新入职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从同期的35.1%降至目前的10.3%,极大降低了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S],2012,05,04.

[2]广东省卫生厅.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5-12.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4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于2013年1~12月对呼吸科22名护理人员实施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进行为期1年的核心能力培训。全体护士22人,护士长1人,护理组长2人;均为女性,年龄在18~55岁,平均26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1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理师3人,护士13人,见习护士3人。2012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前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前组数据。2013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后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后组数据。

方法

培训前组采用传统护理查房,培训后组采用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具体内容如下。

成立核心能力培训管理小组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为成员,形成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组长的三级培训评价架构。

三级护理查房①病例选择:主要选择本科危重、疑难或特一级护理患者,或临床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2~3次/周,查房时间控制在20min内。②查房程序:查房时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进行查体评估。通过查体了解护理问题是否符合、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健康教育宣教是否到位、护理记录与护理过程是否相符。护士长组织各护士讨论,以提问式引导责任护士寻找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指导责任护士制订和修改护理措施。护士长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总结点评。

个案护理查房本院叫疑难护理病历讨论,是科护士长或区护士长召集跨病区或本病区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就疑难、罕见、危重病例、特殊病例进行个案查房。①病例选择:应选择护理中有难点、疑点的患者[4]、容易忽视专科问题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例选择注意疑难、尖端性。查房时间控制在40min内,约1次/月。②查房程序:查房前1~2d通知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查房对象,需讨论的疑难点。并通知大家查找文献,通过循证护理去解决护理疑难点。查房时查房者、责任护士问候患者、家属,向患者、家属说明查房目的,取得配合。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指出护理疑难点。查房者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查体。护理骨干围绕该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讨论、指出循证护理的依据、介绍前沿信息,并提出解决措施。护士长总结指导下一步的护理方案及措施。3d后追踪护理效果及改进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

为考查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开展的效果,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8个月,对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

评价指标专科知识理论考试,由呼吸专科命题,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技术(70%)及临床护理技术规范(30%)。护理质量评分:每季度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对科室进行检查,满分为100分,取培训前、培训后各两次护理质量检查作比较。

临床综合能力评估在培训前后由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病区医生评估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对比护士培训前后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开展培训前、培训后期发放问卷给病区医生、核心能力培训小组成员,对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调查2次。问卷内容为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每个条目依据李克特5分度量法分为5个等级,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5]。问卷内容由5位医疗护理专家评定。发放问卷44份,回收4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5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培养方案

2.1培训目标

2.1.1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培训方法

2.3.1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其他

2.3.5.1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6

1.1对象

2010年2月—2011年12月对31名手术室在职护士进行案例分析法安全教育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年龄:24~41岁,平均29.3岁;工龄1年内新护士5名,1~5年9名,6年及以上17名;学历:中专3名,大专24名,本科4名;职称:护士14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4名。

1.2方法

1.2.1收集案例

由护士长组织全科人员参与收集自2008年以来发生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和差错事故,案例可以来自网络、报刊、兄弟医院或科内等。

1.2.2分类整理

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组组长对收集到的25个案例进行分类、整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20个,涉及用药、物品清点、医院感染、标本管理、精密器械仪器管理、收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制作成ppt形式,配以图片,命名为《手术室护理案例汇编》,并不断更新。

1.2.3培训

将《手术室护理案例汇编》作为每年科内护士培训的内部资料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具体培训: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组组长负责,组织所有护士一起讨论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讨论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及防范措施,使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差错事故再次发生。采取定时培训和随时培训相结合:所谓定时,就是科内每月组织1次全科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会议,会议除总结分析当月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生的不良事件外,选择1~2个与当月发生的不良事件相关的案例进行培训和学习,学习后再进行讨论;随时培训则是在工作中碰到的与之有关的隐患进行现时说法。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将案例与科内制度、工作实际相结合,如:在培训“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和流程”时,穿插与标本管理有关的案例来举例说明,即医院和科室为什么规定这么做,不这么做就会发生类似于某案例中的安全问题等,以更好地帮助科内护士特别是新护士理解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3评价指标

(1)护士考核情况。考核分为2方面,一是安全知识考核,二是案例分析能力考核,均采用百分制进行计分,各占50%,最终成绩为两者之和。考核时间为培训前(2010年1月)及培训后(2012年1月),无法参加科室统一考核的病产假护士,在其上班后单独组织考核,成绩计入科室平均分。(1)安全知识考核:护士长对有关安全知识和制度流程进行命题,组织统一时间进行闭卷考试。(2)案例分析能力考核:护士长选出一些典型案例编号装入密封袋内,每名护士随机抽取1个案例,写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列出改进措施,由护士长对上述指标进行评分。(2)科内差错事故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士的安全知识及案例分析能力考核情况比较

培训前、后护士参加考核人数均为31名,培训前成绩为(78.66±7.66)分,培训后成绩为(92.05±4.43)分,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6,p<0.01)。

2.2手术室护士接受案例分析培训前后2年护理差错比较

我科2008—2009年共有护士29名,其中新护士4名,2年的手术总量14831例次,较前2年增长15.039%,2年中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5起,其中与新护士有关的4起;2010—2011年共有护士31名,其中新护士5名,2年的手术总量为18138例次,较前2年增长22.298%,2年中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3起,其中与新护士有关的1起,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情况较2008—2009年虽无明显减少(p>0.05),但在工作量增幅较大的情况下,其发生率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

3讨论

3.1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

案例分析法加强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巩固了护士的安全理论知识手术室涉及专科多,工作节奏快,同时患者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较大[3]。培训仅仅以授课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的需求,也无法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再现教育,给护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料和安全课堂,营造了安全护理文化,引导大家将“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的首要价值取向,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全科护士的安全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培训后安全知识考核成绩较前显著提高。

3.2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案例分析法提高了护士识别风险的能力

讨论分析的过程,可以让护士刻骨铭心地记住一些深刻的教训,少走许多弯路,如同给护士建立了一道安全屏障。另一方面,案例分析更加形象地帮助护士找到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士辨别、规避风险的能力。如:一名护士在讨论时说,每次洗手清点物品时就会想到发生在某院的物品遗留引起的医疗事故,所以会特别仔细认真,可见案例再现教育对护士起到了很好的安全警示作用。

3.3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案例分析法降低了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

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重复性,在反复单一的重复劳动中容易麻痹大意,并且护士本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存在的风险缺乏评估和预见能力,如何让护士“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2次”,“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错误有时是最宝贵的财富,通过案例再现教育,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教训来敲响自己的警钟,让其主动参与,在互动中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形式的安全教育,使大家明白互助协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安全第一的理念,保障了护理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科内自进行案例分析培训后,虽然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比较无差异,但在工作量增长的情况下,差错和纠纷发生率未上升反而降低了。由于新护士对工作环境、业务不熟悉,理论结合实际的工作能力差[4],故发生差错的概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新护士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反倒比老护士胆子大,易莽撞[5]。我科2008—2009年发生的差错纠纷大多与新护士有关;2010—2011年发生的与新护士有关的差错纠纷明显减少。

4小结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传帮带方案;低年资护士;临床培训

为了创建学习型护理团队,形成和谐互助的医院护理文化,以推动青年护士的成长,我院护理部从2010年1月开展了传帮带(一帮一)活动,即由一名高年资护士和一名低年资护士结对子,通过师徒之间双向沟通,共同探讨,共同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和价值观,从而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提高了新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现将方案实施情况报告如下1传帮带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1.1成立活动的组成成员:①指导小组:护理部主任、临床各科护长;②指导护士:由医德高尚、业务过硬、工作踏实、经验丰富、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担任;③被指导护士:护龄在3年以下的青年护士或从乡镇卫生院调入的新护士。

1.2制定各活动成员的职责

1.2.1指导小组职责:①制定传帮带活动的工作计划;②讨论和调整指导老师和新年资护士“结对子”;③检查传帮带的实施和落实,第一季度1次/月,第2~4季度1次/季度;组织“新老护士传帮带”活动经验交流会,对优秀结对子给予表扬,并请新老护士双方介绍经验。

1.2.2指导护士的职责:①指导低年资护士制定学习计划,规范其职业道德行为,增强其责任感、事业心和创新协作意识;提高新年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病情观察、操作技能水平、护理文件书写、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指导低年资护士积极开展护理模式的探索,学习医学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以提高其临床科研能力。

1.2.3低年资护士职责:①热爱本职工作,尊敬老师,勤奋学习,乐于奉献;认真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和专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每月制定的计划并整理记录,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2方案在新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2.1培训内容制定和实施阶段:低年资护士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并结合专科疾病制定相关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计划,上交指导小组审阅通过后认真如期实行。

2.1.1理论知识内容的培训:指导护士每周不定时检查低年资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并点评,每月至少检查1其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评估患者接受程度和满意度,选择权威期刊发表的范文进行讲解写作的技巧,推荐经验文章。被指导护士通过查找资料,主动学习每月的理论知识,然后结合病例给老师讲解,讨论自己的看法及不确定问题,再由老师补充不足和纠正错误之处,并作好笔记。

2.1.2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指导护士按照操作技能培训计划面授流程,必要时到床旁进行演示,再由被指导护士到床边进行操作。师要重点观察其同患者的互动能力,并引导其说出不足之处。

2.1.3实施职业督导行为:护士的职业督导是促进护理专业实践系统化的过程,可促进护士的职业行为,与护士的职业安全感、职业认同感等密切相关。督导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及性格特征等,对被督导护士的职业认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督导目标即为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胜任力、知识技能水平[1]。

指导护士通过在教与学时或者向患者和其他同事调查等途径来了解被指导护士的工作心态,并传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心得,引导其用评判性思维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扰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增强其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鼓励其向积极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2.2评估阶段:指导护士定期评估所指导护士的每月培训内容掌握程度,再由科室护长提问点评,大科护士长随机考核,不及格者重新学习直到掌握。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活动经验交流会。

3效果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低年资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达100%,专科理论(80分合格)和操作技能水平(90分合格,评分标准按广西壮族自治区编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55项》)考核合格率比2009年每季度考核平均合格率分别上升了25.8%和20%。

4讨论

4.1保证了培训的完整性和目的性:这一培训注重了教学前、中、后的衔接与呼应,通过让低年资护士作好计划,结合临床观察、收集资料、讲解,老师引导、点评和正性强化,护理管理者检查评估实效性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培训目的。低年资护士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而且获得了指导老师提供的前沿临床知识、丰富的案例和规范的临床技能以及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

4.2创建了学习型护理团队,形成和谐互助的医院护理文化:通过低年资护士准备、结合案例或自己的工作经验讲解,指导护士引导、示范、观察、评价,以及交流各自的工作心得,亦师亦友,增强了两者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而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指导护士和具有创新的临床思维方式的低年资护士在学习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相互感染,彼此欣赏,隐性和显性知识共享[2],形成了和谐互助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毕业论文库

4.3培训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①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应转变观念,注重分享和学习,而不是教,注重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②指导护士要以身作则,在技术、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做好榜样,做到以身示教,为人师表。③注意适时督促低年资护士学习,逐渐培养其学习和发现问题的主动性,积极与其沟通,注重对其的观察和反馈等。④由于临床工作繁重,指导与被指导者之间没有多少共处时间,所以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一起上班空闲时间来完成培训计划。

5参考文献

[1]Severinssone.Confirmation,meaningandself-awarenessascoreconceptsofthenursingsupervisionmodel[J].nursingethics,2001,8(1):36.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加压法;手术室;护士培养

applicationofStressincrementmethodintrainingYoungnursesofoperatingRoom/LiYa-we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10):074-077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stressincrementmethodintrainingyoungnursesinoperatingroom.method:theeffectwasevaluatedaftertheyoungnursesinoperatingroomweretrainedintheory,manipulationandexaminationwiththestressincrementmethod.Result:aftertraining,thescoresoftechnicaloperation,discoveringproblems,solveproblemsandcoordinatedabilitywerehigherthanbeforetraining,thegradesofspecialistskill,emergencyskillandassessmentofthetheoreticalknowledgewereallhigherthanbeforetraining.thesatisfactionrateofsurgeonstothenursingworkaftertrainingwashigherthanthatbeforetraining,thedifferencesabovewereall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tressincrementmethod;operatingroom;nursetraining

First-author’saddress:maternalandChildCareHospitalofBaojiCity,Baoji72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22

当今社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临床操作能力强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迫切需要,专科护士由此应运而生,她们在适应医学发展,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提高专科护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如今现代化的医院手术室大都具有完善而先进的检测仪器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手术室不仅是医院外科治疗的核心场所和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心,而且手术室工作还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手术室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院中的手术室为重要科室,此科室的工作任务很繁重,且要求人员的各项技术都很娴熟。现代化手术室护士不仅应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熟悉有关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内外科的基本理论,还应具有广博的边沿学科知识和高科技知识,需要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才能保证工作中不出现差错。同时还要具备反应灵敏、动作快捷、工作高效等综合急救能力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了使手术室年轻护理人员快速的成长,尽快的掌握各项操作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特别是对危急患者的急救技术、应急能力及急救意识和预见能力,本科于2013年1月开始对年轻护理人员进行有意识的“加压法”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工作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护士均为本科,年龄25岁以下。

1.2方法培训的方式:每月进行4次培训,对理论知识、操作培训(专科、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技术)、院感知识三方面进行培训和反复的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1.2.1理论授课年初由护士长或科室专门带教老师制定培训计划。要求理论授课时根据拟定的题目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下载等方法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收集相关危重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合自身的经历补充内容。每次讲课都由年轻护理人员自己备课,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每月从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急救知识)、操作培训(专科、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技术)、院感知识3个方面各进行1次学习,每次1~2h左右。要求认真细致全面的讲解理论知识,亲自示范操作。再由高年资和带教老师进行补充指导,最后由护士长将临时有针对性的病例,组织大家采取集中理论学习、病案讨论等方式交流。针对某方面知识将平时遇到的危重抢救病例的配合经验穿插其中,对工作中实际遇到的疑点大家共同讨论,一同分享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使印象更加深刻。

1.2.2操作培训选择经过手术室专科培训后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专科护士操作,示教手术的摆放、手术巾的铺置、消毒的范围、器械的传递、器械台的规范摆放、腔镜器械的拆卸与安装、无菌技术、无瘤技术、隔离技术、穿针引线等专科操作,同时培训成人心肺复苏、新生儿心肺复苏、颈静脉置管等急救技术,还有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如:腔镜系统、超声刀、高频电刀、除颤仪、呼吸机、消毒机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均进行认真培训。带教老师示教后,培训护士逐一进行操作,老师对错误之处现场给予纠正和指导。每次培训后都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再次反复培训,直至考核合格为止。

1.2.3院感培训由控感科和科室专门的控感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内容有各种消毒液的配置和使用,规范洗手、刷手、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手术后物品的处理、感染手术术前术后的处置、针刺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流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传染病的上报流程等常用知识。

1.2.4急救演练科室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演练。演练结束后专门针对年轻护士在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启发性指出和耐心指导,帮助其尽快掌握急救预案和提高急救快速反应能力。

1.2.5培训内容(1)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职责、流程、质量标准、配合规范、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等。(2)理论知识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变化、疾病的诊断、术前准备、手术、麻醉方式、巡回及洗手护士的配合要点和手术室常用到的一些急救操作的流程、步骤、要点、方法和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手术患者术中的管理,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等。(3)操作培训包括基本的护理18项基础操作和手术室的专科操作:导尿、鼻饲、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各类无菌技术操作、各类手术器械的传递、手术器械台的铺置及管理、穿针、钳线的操作,腔镜器械的安装、拆卸和清洗消毒,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麻醉的摆放、输液输血、常用的抢救药品的药理及用法、颈静脉置管、股动脉及股静脉采血、除颤仪使用方法、吸痰及插胃管等操作的操作方法。(4)急救培训则是根据本院手术特点,将平时病情危急、抢救率极高的产科和妇科危重病例及手术室常用的急救操作技能列为培训重点,如羊水栓塞、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妊高症、多胎妊娠、宫外孕休克、心衰等产妇的术中护理及配合要点,成人心肺复苏、新生儿心肺复苏术、新生儿急救用药的方法及配置、常用的抢救药品的药理及用法、颈静脉置管、股动脉及股静脉采血、除颤仪使用方法、吸痰及术中插胃管等的操作方法和涉及到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动态。

1.2.6考核所有培训结束后,再以全体闭卷理论知识笔答、抽考培训的操作及现场提问、假设场景等形式进行检查,考核掌握情况,要求每人必须达标,并与当月绩效挂钩。

1.3效果评价自制调查问卷对本科室16名年轻护士在实施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匿名打分,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配合协调能力,每项100分,满分400分,评价完当场收回。护士长在培训前后将手术室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急救技能操作对护士进行考核;随机调查50名手术医生对培训前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评定标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各项能力得分比较问卷收回率100%。培训后手术室年轻护士在技术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配合协调能力方面得分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后,手术室年轻护士的专科技能、急救技能、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培训前后手术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培训后手术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470,p

3讨论

手术室护士专科配合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是护士的“软技能”。护士的“软技能”作为反映个人能力特质的技能系统,是专科护士不可缺少的优秀特征,与护理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只有提高“软技能”的水平,才能提高护理质量[2]。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理论和操作职业培训出来的专科护士,可以熟练的运用所学专科知识和丰富的专科经验,向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3]。故全面提高科室人员的各项基本素质这种“软技能”非常重要,其也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而现在进入手术室的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这批年轻人从小养尊处优,动手能力比较差[4]。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活跃,反应灵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年轻护士是医院的希望,是医院的未来,只有认真培养好年轻护士,才能使手术室后继有人[5]。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能力的缺乏增加了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影响患者手术进程和质量,增加护士工作心理负担,影响手术护理管理的质量[6]。

医学的快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势,而只有不断的加强培训才能巩固和熟练各项技术,所以护士的培训是一项长期工程。特别是当今众多的独生女,只有不断地“加压”才能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以刘明研究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为框架,汇总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内容,形成护士分层培训核心课程框架(分为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通过实践操作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积极有效的巩固,从而对专科手术配合熟练掌握[7-10]。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是提高护士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训练与考核,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均得到一定提高[11]。“加压法”培训正是通过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紧密结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和应急能力。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护士培训的参与度很高,但培训实效并不明显[12]。而本研究通过图文并茂、详尽的理论知识培训扩大了知识面,不仅知道应该怎么样做,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做,改变了手术室护士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通过培训可将护士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诸多实际问题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印证所学的书本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让护士能真正掌握所学的临床护理知识,同时培养和锻炼了护士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并将平时遇到的大抢救病例穿插其中共同讨论、整理、归纳,最终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急救流程、全面的急救护理方案。利用病例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13]。危重病例讨论机制的建立可使护士掌握丰富的专科知识及抢救技能,从而提高护士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4]。同时对常用的急救技能操作进行正规、反复训练,使大家在遇到同一病案、相似情况下抢救时能够心里有底、沉着应对,极大的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应急技能,提升了整体的协调能力。

“加压法”培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护士全面掌握了大抢救手术中的配合方法,使术前准备更加完善充分,提高了护士的预见性,术中配合有条不紊、手术配合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安全和服务意识,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医生对手术室的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压法”培训不仅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她们的应急能力。同时增加了护士配合手术的自信,护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更加激发了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改变和升华了原有的价值观念。

“加压法”综合培训有利于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培训使护理人员之间配合的更加默契,大家相互配合、互助协作,体现了团队互助精神。科室内医护、护护之间相处更融洽,相互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相互协调、默契配合,在成功抢救急症患者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5]。

“加压法”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年轻护士能尽快熟练专科手术配合技能;快速熟练操作本专科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保养方法;能正确摆放手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强了手术中无菌管理;提高了急救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了对院感的重视度,有效的减少了院感的发生。急救技术的培训,提升了年轻护士对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窒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抢救,提高了手术配合满意度,也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手术室专科领域推广。

由于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临床环境决定了培训计划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需要合理的教学理念引导才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16]。所以本研究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对年轻护士进行有意识的“加压法”培训,通过以上各方面培训,使其尽快的成长,尽快担负起手术室挽救生命的重任。此次培训的都是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护士,经过正确的引导,由于年轻,对给予的“加压”能够很快适应和接受,并能积极的投身其中,能够快速掌握所有培训的内容,并很快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同时也激发了年轻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她们的职业素养。通过培训,年轻护理人员各方面均有极大的提升,所以“加压法”在临床中有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燕.邱文娟,张伟英.专科护士培训中理论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320-322.

[2]齐艳,孙丽娟.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81-83.

[3]王晓杰,沈宁.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6(12):8-11.

[4]蒋国娥.注重手术室年轻护士细节培养的方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79-80.

[5]曹玉娟.注重手术室年轻护士的细节培养[J].健康必读杂志,2010,8(8):152.

[6]莫美珍,陈如虹,钟一岳,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14):8-9.

[7]刘明.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1-694.

[8]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9]徐园,陈亚丹,曹晶,等.三级医院护士分层培训核心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69-972.

[10]周杰仪,王淑和,郑秋光,等.分析手术室护士层级培训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9-90.

[11]寿智力,张玉兰.护士岗位技能培训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105-106.

[12]edwardsn,HuiZD,xinSL.Continuingeducationfornursesintianjinmunicipality,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JContineducnurs,2001,32(1):31-37.

[13]陈红,陈丽灵.浅谈模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46-147.

[14]徐月娥,钟伟娥,曹玉可,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在手术室新毕业护士培训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9-71.

[15]章霞,金丽萍.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78-1181.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9

1.1调查对象选取医院2010—2012年从院校毕业直接招聘入院的护士,年龄≤25岁。最终被调查的对象196名,均经过岗前培训。男7名,女189名;平均年龄(23.68±0.88)岁;学历:本科121名,大专75名;现任职称:护师8名,护士188名。分别来自湖北省内及省外14所护理院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本研究借鉴周倩安全问卷,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8名专家对问卷进行讨论、修改,设计出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3部分内容组成,第1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第2部分为“相关知识信息”,包括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14个项目,知晓程度的评价标准由完全知晓到不知晓依次赋分为4、3、2、1分,评分采用级差法分为高中低三级水平,即项目得分均值在1.00~1.99为低水平,2.00~2.99为中水平,3.00~4.00为高水平。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的次数及未预期参加的原因采用“参加1次,参加2~3次,参加4次以上”3级分度及“时间原因,未接到通知,其它”3级分度。第3部分为“培训需求信息”,借鉴wHo的安全课程,设置希望培训涉及的安全知识及对培训方式的建议等项目,其中“其他”为开放性选项。本研究对符合条件的低年资护士26名进行小样本预调查,经测评,该问卷内容效度(CVi)的平均数为0.915,Cronbach’sа系数0.875,间隔2周对26名护士再次调查,重测信度0.836。

1.2.2调查方法采取整群取样法,利用组织低年资护士院级集中学习的机会,现场答卷。首先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然后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1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7.5。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分析,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本研究显示:14个项目得分均值为2.37~2.92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完全知晓率”最低的前2位为:护理安全相关的法规,占3.6,其次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9.7),而位于“不知晓率”最高的前2位为:发生失误后的原因分析方法(13.3)、护理差错发生后的处理程序(10.7)。

2.2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的需求意愿情况调查显示培训内容除“其他”选项外,低年资护士对安全培训总体需求>55.0,排名前3位为: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理(70.4)、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及安全应用(65.8)、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62.7);“培训方式”以案例分析式为低年资护士首选方式(76.0)、其次分别为专题讲座式(44.9)、情景回放式(35.2)等。2.3低年资护士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情况及影响因素参加1次(47.3),参加2~3次(43.6),参加4次以上(9.1);时间原因在培训影响因素中排在首位,占64.3,包括工作太忙、交接班、抢救病人、休息时间,其次为未接到通知(23.0),其他(12.7)。

3讨论

3.1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知识的知晓度自评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护理安全相关法规、环境危险因素、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等方面则存在明显的认知不足,表明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有一定的认识,但与护理安全服务应具备的知识水平有较大差距,这与低年资护士接受护理安全信息来源受限、尚未形成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有关。令人深思的是,目前专业院校教育更重视医学专业课程、护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训,未独立设置护理法律课程,现有的学校课程中较少涉及护理安全文化内容,存在学校与医院安全教育衔接不够,护生在安全知识储备相对匮乏下进行临床实践或毕业入职;医院在职教育从岗前培训到岗位培训,尚未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化的安全文化教育,仅限于岗前培训涉及部分内容,课时有限、形式单一,全院性培训对培训人群、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内容未贴近临床实际,而使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临床科室进行岗位培训时,未将护理安全能力作为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核心内容,而更注重对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致使安全教育与临床服务技能培训脱节,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安全知识运用能力有限,表现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识别、分析和处理能力较差。

3.2低年资护士对开展护理安全培训有较高需求调查显示低年资护士对问卷中所设置的培训内容均有需求,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理、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及安全应用、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最感兴趣的培训方式是案例分析,占76.0,反映出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分析和处理比较困惑,对相关培训需求迫切,今后医院应将其作为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本要求,进行专项培训,从而使医务人员从他人的过失或从其他单位处理纠纷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防止或减少再犯;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高危药品药理学知识学习,有助于她们掌握高危药品的正确使用,培训应包括定义的理解,掌握高危药品的目录、主要药理作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不容忽视的是,沟通能力培训需求在开放性回答中无人提及,显示低年资护士尚未意识到沟通能力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而沟通不良是最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发生在低职称护士群体中(75)。调查中有47.3的护士近2年参加安全培训仅1次,反映出低年资护士参培率较低,护理管理者应改变观念,重视预期参加培训的影响因素,注意协调护士的工作和学习,尽可能为护士创造学习条件和机会。

3.3对策

3.3.1安全意识培养从学校教育入手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判断、分析、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而教育和培训是关键,学校则是获取安全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可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专业院校可将安全学习内容整合到医学教育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例如将护理安全的概念和构成、护理与法律的相关内容放在见习和实习前阶段学习,使护生在接触临床医院前即对患者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加强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安全教育衔接,建立院校与临床医院联动体系,形成一体化学习组织,营造安全学习氛围,例如可收集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不安全护理行为,医院通过临床带教及时修正护生安全行为,学校于学生返校后以案例教学形式进行复训,并纳入学校安全培训课程,从学校教育—职前培训—岗位培训为护生入职提供患者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全程指导,将患者安全意识贯穿到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

3.3.2以提升护士安全胜任力为培训目标在职教育培训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而了解培训对象的个人需求和岗位要求特点是培训成功的第一步。医院可借鉴wHo的患者安全课程,在结合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认知现状和自身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护士安全培训课程,内容涉及法律法规、药学知识、沟通能力,矛盾冲突与管理、护理安全文化,不良事件分析与处理,团队合作及职业防护等,采取培训矩阵,实施“护理部—大科片区—病区”层级培训及管理模式,护理部主要负责公共科目的集中培训,重点更新护理安全理念,并利用医院平台,与医、药、剂、设备等部门协作,提供跨专业协同教学,可用于全院性高危药品知识学习、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知识普及等;将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如专科药物知识、专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风险预案的培训与演练下放到大科和各护理单元,使更多护士参加学习和获益,例如,将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可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处理措施,融入到操作技能培训中,以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用案例导入进行不良事件根源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操作项目形成操作案例组,利用情景模拟培训护士团结协作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情景回放以来源于现实环境的图片,重现临床环境中的不同场景,病区环境危险成为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工作环境不熟悉易导致病房护士用药差错,使护士直面感受环境中的安全问题,提高环境风险意识;通过角色模拟表演,体会患者与家属在接受护理服务中的真实感受,培养护士同理心,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提升服务安全意识。

3.3.3引入竞争机制,培养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在职培训效果直接影响着低年资护士能否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医院和科室应建立支持性学习环境,提前公布全年课程计划和培训要求,分层次、分目标、分阶段推进安全培训工作,护士根据培训目标、专业、兴趣、时间等选择不同的课程,完成继续教育并修满学分,护士长应积极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在保证临床工作的情况下,应给予积极支持,统筹安排,鼓励低年资护士更多地接受护理安全知识学习,并保证护士参加培训的时间。建议将安全培训和考核纳入医院人事管理,将低年资安全培训考核与晋级、评聘结合,以安全服务为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评判标准,运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管体制,促使护士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临床安全实践能力。

4小结

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篇10

[关键词]急诊带教;情景模拟;培训

[中图分类号]R42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68-02

我院急诊科是集院前急救、抢救、输液注射、留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所接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突发应急事件比较多;而目前我科低年资护士比例占全科护士的70%左右,存在着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应急能力欠缺的问题,导致我科护理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我科于2008年7月起应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对这些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通过命题场景再现实际工作中的场面,在特写情景中让被培训者进行各种角色扮演,从专科技能到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再到成批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使低年资护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取得满意的教学训练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培训对象为2007~2009年新入我科的28名护士,其中,男性5名,女性23名;年龄20~25岁,平均(22.60±2.31)岁;学历:中专3名,专科20名,本科5名。

1.2方法

1.2.1编写急诊典型病例和处置案例

收集如急性心衰、心梗、骨折、创伤、中毒等典型病例以及煤矿成批患者转运、患者及家属投诉、大规模医患群体案例进行教案编写。每个案例设计成几个护理情景,内容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2项操作技能,以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人文关怀等方面,力争体现“四性”,即真实性、典型性、病史完整性、教学性[1]。由指导老师预先排练,设计成具有指导意义、实用价值和观赏性的小品。

1.2.2情景模拟训练

1.2.2.1带教老师培训带教老师在带教实践中起着主导地位[2]。在每次实施情景教学前集中培训急诊实习指导内容和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通过小讲课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使带教者知识得到更新。通过集体备课的方法设置典型病例和问题点,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请教专家达成统一认识。

1.2.2.2取得受训者的配合受训护士是教学活动的主体[2]。进行情景教学前向受训护士介绍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并重点讲解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和意义,取得受训护士的相应配合。同时提出复习相关知识,积极思考“假如你在临床上遇到这种患者该如何做”,启发诱导受训护士理论联系实际,为他们完成急诊学习任务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1.2.2.3实施方法①由带教老师扮演医生,受训护士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与家属,在预定的情景描述下进行模拟急救。根据指定病例的护理情景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重点训练受训者的临床思维、操作技能和现场反应能力。表演后受训护士自评和互评,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3]。②由受训者分组模拟角色演练。一组受训者扮演患者,一组受训者扮演护士,模拟真实病房中的情景,然后两组互换角色,交换体会,交换评分。这样,既可以考察受训者的学习成果,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对其综合能力的“大阅兵”。③由带教老师扮演患者,在特定案例场景中向受训护士提出一系列难以预料、急需解决的问题,考察受训护士在规定时间内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时的表情、语音、语调及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力。

1.2.2.4情景模拟训练后的点评情景模拟训练后的点评是情景模拟带教的关键[4]。情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与受训者共同探讨。不轻易打断模拟演示进程,不以说教和指责的口吻点评,要给受训护士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自我反省的机会,注重开发护士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参与精神。情景模拟结束后由受训者整理现场医疗与护理记录,汇报整个护理诊治与救护过程,并对工作执行过程展开讨论,带教老师给予引导、提示。受训护士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提问、答疑解惑和辩论,带教老师归纳总结。

2结果

通过分区域主管护师和区护士长的带教和情景训练,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景模拟训练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带教中的不足,考察和培训了护士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及沟通能力[5],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自信心,降低了新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了工作负面情绪,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讨论

情景模拟训练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较好的培训方法,与传统带教培训相比,能快速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使技能+理论+实践运用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能缩短新护士的培养时间,提高了护士理论联系实践工作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

3.1提高了即刻判断处置能力

新护士面对急诊患者就诊时,要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判断,评估出病情轻重缓急,并对病情变化进行预见判断。通过情景训练的引导和启发,低年资护士将片断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评估病情变化,在工作中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安全护理。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得到提高,克服了新护士在独自面对临床工作中处理事情模棱两可以及需要在特定时间内作出决策判断时感到不知所措和困惑的思想。

3.2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情景训练中新老护士互动参与角色配合训练,大家在放松的状态下寓教于乐,互相切磋,形成了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受训者在演练中认识到与高年资护士的差距和不足,有利于克服眼高手低的情况,使低年资护士更好地融入到团队中,提高团队执行力和战斗力。

3.3提高了护患沟通能力

通过参与扮演角色,使大家注意到规范的文明用语、服务礼仪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是拉近护患心灵的桥梁,并且通过换位思考使大家意识到只注重操作技术是不能胜任新形势下护理模式的需要的[6]。要使护理操作人性化,做到让患者满意,就要爱动脑筋,不失时机地与患者沟通,改善护患紧张氛围,提升护理满意度,让社会满意,让患者满意,让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李联群.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211-1212.

[2]陆书红,江爱玉.情景模拟教学在心内科护生带教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80.

[3]李何玲,胡宁娜,冉俐.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4-45.

[4]葛学娣,凌霞,黄莹,等.情景模拟法在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13):38-39.

[5]薄惠云.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9):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