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十篇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十篇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02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1

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基层医卫类人才,其特殊的生源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专业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具备自身的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是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基层医卫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本身更具可行性。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学习相互渗透。不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得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病人的同情与尊重等都是一名合格的医卫类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对于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非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最终内化为医卫类人才自身的人格修养。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普遍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密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需要。对于医卫类专业学生来说,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社区居民、养老院孤寡老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是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益形式。

二、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研究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落脚点就是提高实效性。只有明晰影响和制约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因此,影响其实效性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浅层次的,而是复杂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环境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互动。因此,社会环境在根本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1.功利思想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深层次阶段,经济多元化发展势必引发思想的多元化。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特征给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一些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在就业方面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好高鹜远,急功近利,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

2.负面信息介入。当今社会,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特性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道加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获得信息的同步性增加了教育者对信息隔离、净化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用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浪潮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内容,其中一些包含了与行业、认知相关的负面内容直接对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择业观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非城镇地区的留守家庭的留守儿童,即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子女依靠留守老人抚养长大。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与同龄人相比性格较孤僻、内心敏感、自信心不强、对他人缺乏信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弱;加之从小由老人养育,过度宠溺,容易形成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由于成长环境的问题,留守儿童多数存在性格缺陷,个别严重的甚至还会形成心理疾病。这些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阻碍,对其实效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因素。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不够。由于医卫类专业的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许多高职院校的相关系部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抓专业教育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做法容易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方面能力较强,而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上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个别更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医患关系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一些高职院校在对医卫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正确把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没有很好得结合专业特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无法运用通俗易懂、符合规律、紧扣专业的方式对医卫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对医卫类专业学生普遍关注的带有倾向性、典型性的“热点”、“焦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出及时、科学的解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联系医卫类专业实际较少,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在逐步创新和丰富。一些高职院校的医卫类专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固守常规,沿用以前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或是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模式方法,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知和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个体因素。

在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的客观条件最终需要通过影响学生个体来发挥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个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主观认知都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受先天遗传、经验阅历、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医卫类专业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忽视了个体差异,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医卫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医学专业的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主观上忽视了职业素养、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非专业素质的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选择上本能地带有功利主义倾向,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位和旁落。这种个体主观认知的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2]

三、增强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从职业教育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目的,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组成要素,营造有利氛围,结合人文教育,为基层医卫类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组成要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个人修养高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同时在全院教职工中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具有承载、导向,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渗透教育内容,导向与养成的功能。[3]p392、395、396、397建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在选择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时,应结合医卫类专业特征和学生实际,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和实践活动载体为重点,同时营造浓郁的医卫专业人文氛围作为辅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载体的优势,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网站,同时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积极开拓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在日常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将医卫类专业的人文精神和学习内容融入到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如专业知识竞赛、医德医风活动月、社区义诊等,鼓励医卫类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其针对性起着关键作用。在面向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应当坚持多样性、互动性、实践性的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学习法、专题讲授以及多模式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相关知识内化为自身认知、进而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举止,以此增强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要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校园视频大赛、卫生知识宣传等。此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思想波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及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时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讲到:“泡菜的味道,主要取决于由糖、盐、生姜、大蒜等构成的泡菜水的味道。同理,大学的教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大学精神,能够在无形中使身处其中的学生心理、行为上受到影响,形成稳定、积极的精神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园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育人环境的“软件“,包括生活方式、心理氛围、文化传统等。为给医卫类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努力发掘培育积极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借助社团、协会等载体,通过各种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在校内形成积极正面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结合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

1.将人文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不同,但以高校学生为教育对象时有着共同的目的,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医卫类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质,医生、护士、药剂师都是与人直接接触的职业,将人文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济世救人的情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不同学科的选修课(如社交礼仪、音乐欣赏、卫生法学等),供学生自由选择,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出教学应遵循联系学科发展历史、联系学科当前发展、联系当前热点问题、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等原则,强调医卫类基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将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中国;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

中国和美国都比较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实施方法存在众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比如两国高校都比较重视课堂灌输教育方法,都比较注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都比较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和优化。但两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差异性非常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当然,不能把差异性绝对化,只是侧重点有些不同。

一、中国侧重显性教育,美国侧重隐性教育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侧重显性教育

显性教育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对其国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民主等方面的教育,一般采取强制灌输的方法。我国高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统一组织教材编写工作,硬性规定开课门类、每门课最低教学时数、每门课最低学分等内容,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分是6学分,比有些专业课学分都高。2017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年,教育部、教育厅都组织专家到各高校听课,了解情况,督促教学。我国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并通过多种途径针对专任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面授为主,系统对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政策,这有利于学生更快地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政治观念,有利于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我国各高校都设有专职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有些辅导员还给学生讲“形势政策”“就业观”等内容,承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规范性的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效果也非常明显。当然也存在理论知识讲授偏多,脱离实际等问题,这就要求课堂灌输教育方式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侧重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主要强调通过间接渗透的方式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一定情景交流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接受了教育。美国对人的培养崇尚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发展,美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侧重运用间接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隐蔽性比较高。美国高校非常重视通过专业课教学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美国高校“对于任何一门充实的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对三个问题作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1]。这种教育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去关心与专业有关的一些伦理道德问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都会不断得到提高。美国高校对教师提出了严格道德和政治标准,教师如果有不道德的行为将被解职,通过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美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非常大,一些高校在校园里竖起科学家或爱国人士的雕像,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创新和爱国主义等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由于美国强调教师价值中立,教师不能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带有明显肯定或否定,使美国教育处于松散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大打折扣,造成一些学生道德素质低下,以至于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二、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程度不同

(一)中国高校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不够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不断增强,他们要求得到教师的尊重。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教育者同教育对象之间应具有同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以此作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对此我国高校落实得却不是很好。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了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在本质上是单向灌输式的,即过分关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性,却忽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2]更多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大道理,要求学生必须这样或那样,要求学生不能缺课、迟到、早退,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教师有一定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威,要求学生必须服从。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这种权威非常必要,但也很容易导致教师高高在上,过于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性,却忽视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主体性。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辅导员开展工作好多都是要求学生必须服从,学生处于被教训被管理的地位,顾及学生感受的比较少。

(二)美国高校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较重视

由于美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奉行的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倡导的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个性的人,教育实行个性化的教育,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高校教师有较大自,教师有权自主选择使用教材,有权根据所讲课程和自己的思想观念设计教学主题,有权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同样也有较多的自,可以选择授课教师,可以选择教师讲课内容和讲课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学生开阔思维敢想敢说,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学生在快乐的争辩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当然,也存在过于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时会导致实施方法的随意性,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放纵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三、宗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否发挥作用不同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存在多宗教,有一部分民众有,国家实行自由政策,公民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不得歧视或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国家对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动给予保护。我国在高校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唯物主义无神论立场,宗教宣传活动必须在宗教场所进行,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宣传活动。群众可以有自己的,但没有超越于法律方面的特权,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宗教活动,国家要依法对信教群众给予科学管理和教育,更好利用宗教教义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方面来凝聚人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宗教坚持有神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无神论,绝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我国实行政教分离政策。

(二)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宗教教育方法

美国是一个具有宗教传统的国家,公民信教比例比较高,宗教已成为美国个人的精神信仰。美国早期教育内容普遍具有一定的宗教成分,众多高校最初都起源于教会学校,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都起源于教会学校。美国目前有许多道德规范都源于宗教教义,把宗教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利用上帝即宗教的震慑力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行善遵纪守法,使人具有较高的道德追求。美国的宗教逐步趋于世俗化,人们关心信仰宗教不再只是神与人的关系问题,而是从宗教教义中更多关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比如教会婚礼誓词,较多体现了夫妻之间的关爱和不离不弃,宗教问题也就成为现实中的道德问题。美国许多高校校园里都建有教堂,学生可以在学校教堂进行宗教活动,好多高校都开设与宗教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渗透和宣扬《圣经》之类的宗教内容,宗教教育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疏导性作用发挥程度不同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疏导性比较弱

近些年,中国有些高校作为学生共同课开设了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有些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解决类似就业、恋爱等方面的困惑,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总体上各高校相对重视专业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而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疏导明显滞后。有的学校非教育心理专业学生还没有开设教育心理学,还没有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有的学校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学校也不太重视,缺少心理咨询专业教师、活动经费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学生总体上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信任程度不高,真正有困难也不愿意到心理咨询机构去诉说。更多都是上课时学生才能见到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以外学生很难有机会有把自己的困惑讲给老师听,在课堂老师还要讲课,有别的同学在课堂上有诸多不便,因此疏导性非常有限。

(二)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疏导性比较强

美国高校普遍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普遍都设立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机构都设有固定的人员编制,经费由行政划拨,规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要求具有心理学家资格证书,各校都拥有一定数量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方面的专家,他们为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学生的困惑。心理咨询机构专家有时通过讲座方式从共性的角度讲一些恋爱观、就业观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进行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有时通过座谈会方式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困惑,并给予解答引导;有时通过个别谈话一对一解答学生的问题,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有时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直接解答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心理咨询机构专家所从事的工作,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意义重大,培养大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通过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对比研究,了解掌握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不足之处,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121.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发展观;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16-02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1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以学生为本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动力。

1.1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时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为学生的身心和谐和全面发展服务。

1.2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个性化的教育时代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注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发生的变化,研究当代大学生,研究社会变化,根据不同的状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实际效果。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使广大的学生对于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形成“认同—赞赏—践行—追求”的自觉过程。针对新时期,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高校辅导员应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和个性心理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教育对象上突出针对性,在教育方法上突出有效性,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现实问题,以期实现其能够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各高校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劳动等,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平等相处,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提高自律意识;同时要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掌握好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符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从被动“消费”转化为主动“消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从而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这样的效果才真正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2全面协调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任务,还是包括专业课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的的责任,把不仅是高校党、团组织主要职责,更是包括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各种学校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建设丰富多彩校园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都是在新形势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全面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不仅充分发挥“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还要使广大教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大力加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以及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的党团组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使他们在广大学生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各级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班级、社团的学生团体,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以及集体主义热情,使学生在各个团体中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3统筹兼顾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避免“空头政治”。伴随着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出现新特点,也提出了新问题。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实效,不断更新教育的手段;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地和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大学文化、法律法规、校风学风相结合;如何使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等,这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过去单一灌输的状况,摆脱过去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相脱节的“两张皮”的现象,摆脱只讲轰动效应、不讲实效的形式主义倾向,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与效果、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的内在有机统一引入传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以及西方优秀的文明成果,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求真、求实。就高校而言,它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批判、吸收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又要吸收、扬弃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中与市场经济对应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这些都使得思想教育的内容更贴近市场体制下高等教育的现实,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里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指的那些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社会热点问题等等。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思想问题往往是因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起的。如果不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仅仅依靠空洞地讲大道理,只会引起大学生的厌烦心理,不可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只有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单纯的灌输向多方渗透发展。灌输式的方法在一定历史时期曾是非常有效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拓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灌输是硬性的、单向度的,以强制为主;而渗透是软性的、互动性的,以说服为主。目前对大学生来说,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已经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了。因此,在强调灌输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渗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寓教于学、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寓教于生活,使大学生置身于思想教育的浓厚氛围之中。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要注入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自我优化的良性循环。

4.1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为此,各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推荐一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骨干进一步深造,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出国进修培训,将国外的先进教育方式引进来。还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倾斜,解决好其职务聘任问题,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使他们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

4.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各级教育和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党的理论的发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的深化。给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必要的时候组织专门的研讨会,邀请全国的专家学者给予攻关,作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的理论和预测,从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持续性、科学性的工作。减少决策中的失误,使有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以便获得最大的效益。

总之,各高校应按照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本,协调各种教育资源,统筹兼顾各种教育方法,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在党的十七大山的报告[J],2007.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发[2004]16号文

[3]李延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思想[n],文化建设,2007.3

[4]蒋峥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培养教育[J],湖南日报,2004.5

[5]刘玉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n],商业经济,2007.6

[6]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n],德育研究,2000.7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53-01

近年来,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心理咨询被逐渐引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使得心理咨询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渐凸显,这不仅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高效措施,也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认识的基础上探寻合理的建议,使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1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1高校和学生在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理解不够全面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咨询机构,虽然心理机构已经设置,但是在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多数管理者并没有完全的对这项工作担起重视,没有意识到心理咨询背后的重要意义,普遍存在理解不全面的现象。一方面,存在着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只为那些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服务这一普遍现象,这就使得那些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同学忽视了自身的心理问题而不能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认为对心理咨询的投资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多大的作用,高校普遍对其持有参与的态度。

其次,高校学生在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部分同学仍对心理咨询存在着较大的偏见,他们每谈到心理障碍问题就会色变,觉得进行心理治疗这不是一种问题,而是一种病态[1]。因此他们拒绝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即使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愿去咨询,怕被同学们瞧不起。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缺乏专业技术含量,方法陈旧并且过于简单

目前,在全国高校所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中,从事完全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非常少,大部分高校内普遍存在的是兼职教师,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通常只是经过了短期培训,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且缺乏行业知识训练,一般专业水平都不高,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专业力量比较薄弱,并且在高校中所受过专门学习和培训的工作人员也不多,因此,不仅影响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还影响了高校的教育和育人质量。

其次,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方法在全国高校开展已有数年历史,但是一直都存在着咨询方法过于简单,创新少,进步慢的问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都过于单一。一方面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学生们的心理,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使之趋于表面化,通过问卷调查来躲避。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开展的心理咨询,往往是咨询者与来询者一对一的普通模式[2],即教师与学生之间谈话的固有模式,缺乏创新,形式过于单一化。

1.3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够,心理咨询的效果不明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关联,二者有机的结合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虽然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却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忽视对大学生心理的了解。没有在高校中很好的将心理咨询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致使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够,心理咨询所起到的实效性不明显,大大削弱了两者相互依赖和相互存在的实际意义。因此在高校中的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前高校心理咨询的效果。

2对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2.1提高学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咨询的认知水平

高校首先应该从观念上去重新认识心理咨询,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全国高校应该从领导、教师到学生都应积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咨询引起高度的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提高高校对心理咨询重要性的认知,使得心理咨询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2.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专业技术含量,创新心理咨询形式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专业技术含量,首先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身上下功夫,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的支持力度,引进专门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且也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咨询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在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学生排忧解难,排除心理障碍,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更加心理健康的人才。

2.3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实效性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在不同侧面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知识教育,对注重实践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所忽视,而心理咨询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教育和情感教育,所以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增强两者工作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才能,使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技术融为一体,并且进一步的进行整合。同时也可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和生活化,更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更能阐明运用心理咨询的必要性。把传统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治疗与辅导更加广泛的运用到家庭和社会中去,使之充分的尽力参与,实现三者的相互融合,进而更加提高对来询者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效性。

3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展与进步的需要,就必须从思想上由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为政治服务,转变到为高校教育服务,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服务上来,就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努力使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学院党委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精神,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加强组织管理。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出台后,为了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学院于2005年成立了《关于成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鄂国资学院发[2005]9号),《关于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鄂国资学院发[2005]36号)等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学院党委直接领导,校长负责实施,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和“一把手”工程。去年根据学院领导班子和人事变动情况,对相关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领导体制更加符合实际。

2.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机构是基础,近年来,学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院发展规划,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学院重点课程来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二是学院党办、学工、教务、团委、财务等党政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机构各负其责,共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落实专项教育经费。学院财务每年都把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纳入到年度预算。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落实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社会实践和教师培养培训等工作。

4.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写人学院十二五规划。学院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范畴统筹规划,力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新进展、新突破。

二、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学院注重严格教学管理。

1.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之基础。近年来,学院从实际出发,逐步制定和完善了《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教学工作条例》、《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条例》、《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等20多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按要求设置课程,使用指定教材。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规定,根据学院培养人才层次,学院严格按要求将《基础》、《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安排是:《基础》第一学期开设,每周理论3学时,学期实践10学时;《概论》第二学期开设,每周理论4学时,学期实践10学时;《形势与政策》教育,学院党办确定教育内容选题和制定计划,教务处按照每学期每周1学时,一学期16学时。一年32学时纳入教学计划并确定考核形式,由院领导和各系支部书记担任授课。

3.大力开展实践教学。近年来,学院坚持开展了以寒暑假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为主题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每学期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拟定社会调查题目,学院团委、学工处向各班级下发通知。学生根据个人实际确定调查题目,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近年来。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坚持“立足大地质,发扬三光荣”的精神,较好地突出了地质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精、新、实。目前高职院校和本科学校使用材。针对教材偏高偏难这一情况,在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过程中,学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认真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特别要在科学提炼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精髓上下工夫,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精、新、实的要求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有价值、最具时代感、最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集体备课是我们一贯的做法。每学期开学前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在一起总结前面的教学经验。认真仔细地研讨新学期的教学内容。比如《基础》课我们由郝伟老师按照教材内容整合几个专题。先进行示范性的专题教学,摸索一套适合青年学生的教学方法。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就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互动。近年来,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跨越。一是在理论教学上广泛运用了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牢理论基础;在实践教学上广泛运用了探索项目式、角色扮演式、教学做一体式等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三是普遍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院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制定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管理规定,建立了15间多媒体教室。座位数2224个,有多媒体教学设备254台件,价值300余万元,有校园网、电教演播系统。制作多媒体课件153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

在创新教学方法中,方琼英老师结合《概论》课教学要求,偿试了“热点新闻播报点评”。结合热点问题分析,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田祖清老师偿试了“项目教学法”,在教授新内容前,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课余完成,上课时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思辨的能力。

3.改革考核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知行课,不仅要求学生“知”,而且要求学生“行”。过去考核学生成绩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来衡量,现在改为以

平时作业、课堂纪律、听课笔记、实践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综合平定成绩。经过几年的探索,思政教研室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方法。这一方法将过去以考“知”为主,改为“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学生做人、做事指明了衡量尺度。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基本的要求。为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师德好、素质高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格教师选配。学院现有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17人。担任专兼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员,都是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中选的,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担当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任。

2.加强教师培训。《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学风校风的保证,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如此。学院每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一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截至目前已开展4次,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教研室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确保教师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确保教师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学院根据师德师风建设标准,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调查活动,对学生评选出来的师德师风标兵进行大力表彰,对存在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加强整改,不断提高。

五、开展第二课堂,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

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课在课堂外的延伸,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1.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最能打动学生心理教育的一种形式,思政教研室利用第二课堂,将讲座专题划分为中国近代史、党的辉煌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国内形势等课题,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根据个人专长收集资料,整理专题,适时对学生开展讲座。近年来,学院共组织这样的讲座100多场,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氛围中。接受了党的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30年”、“理论热点面对面”、“心理健康知识”等精彩的专题教育。

2.指导学生社团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院现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图书爱好者协会、清风艺术社、阳光城文学社、心理成长协会等学生社团20多个,思政教研室通过团委与各学生社团挂钩,指导社团协会制定章程,开展活动,并对会员进行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创新能力,从而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3.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去年学院共青团隆重举办了第五届学生社团文化节活动。开展的活动有“智艺双馨”、“快乐读书行”、“校园原创诗歌朗诵大赛”、“电脑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多达20项第二课堂活动,全面丰富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4.开辟网络课堂。为了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2005年下半年由党办和教育技术中心牵头。开辟了学院思政网专栏,并不断充实和更新信息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网开办五年来。思政网得到了学院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学院思政网的建设得以丰富和发展,主页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截止目前,已登载文章923余篇,累计点击率为1132996人次,深受学生爱戴。

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思想政治课建设明显提高

1.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实效性增强。在学院历次教学检查与评比中,思政教研室得到好评。师德师风建设在学生评教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名列前茅。

2.2008年学院测绘工程系党支部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形势与政策》教师管胜波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2010年学院学工党支部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党委副书记徐文、资源工程系辅导员袁立平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6

摘要: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支高素质的运动员队伍。本文以吉林省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专业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为提高运动员的思想觉悟提供价值性参考。

关键词:吉林省专业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不可否认,吉林省各专业运动队在新世纪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成绩的背后也暴漏出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主管部门和教练员队伍能够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及时的、正确的进行整治,将运动员思想上的错误认识进行彻底的根治,以保证运动队健康、有序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弊端。目前,吉林省运动队的培养模式单一,各个运动队将运动员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作为唯一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很多的运动队将重点放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方面,训练和比赛成为运动员的全部,而忽视了对于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完善的教育计划和多样的教育方法,吉林省各个运动队在对运动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并没有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更没有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很多运动队将思想政治教育孤立于队员的训练和生活之外,并没有将竞赛、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达到既育人以智又育人以德的作用,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如人意。教练员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在我国,专业队的教练员绝大多数是由退役专业运动员组成,这种模式下就使得教练员思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基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加强专业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1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人员

运动队要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必须建立一支热爱体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工作,有觉悟、有能力、稳定的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一是,要稳定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稳定队伍就是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员从事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相对岗位的稳定,相对人员上的稳定,相对编制上的稳定。二是,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构要优化。在年龄结构上,文化知识结构上,工作经历结构上,阅历结构上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配,使之有机的结合,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益。三是,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素质要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更为出色的成绩。

1.2明确自己的职责

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以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队员士气,协调好队员情绪,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面对人类的进步,对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让自己的队员取胜,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们除了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品质,这样在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中,才能带领队员取得胜利。教练员与运动队配备的专门政治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岗位要求,责任义务。他们必须掌握运动队各个成员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等,要及时的关注运动员的各方面变化与需求。

3.加强岗位培训

要举办定期的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培训,搭建更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平台,鼓励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实践研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社会方面要多提供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机会给与高校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转变过去认为“运动队教师只要技术水平高就可以了”的错误观点。

2.提高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

2.1注重细节教育

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队员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运动队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队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训练内容进行教育。高校运动队的训练着重队员的专项训练,每个运动队老师应根据各专项的训练内容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在实践中引导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思想不是他们被记住的时候就会成为神圣而不可突破的。”运动队必须在加强道德认知的同时。更加重视队员的思想政治践行。

2.2重视对队员的心理和生理双重教育

绝大多数运动员正处于18岁到23岁之间,他们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迅速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趋于健全,性机能成熟。这些生理的变化总是交织着心理的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日趋强化,情绪、情感发展丰富而复杂,社会化需求愈加迫切。他们渴望成功,有强烈的成才感,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运动队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对症下药。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力求以理服人,要让队员主动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3重视运动员的价值观培养

众所周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旦教练员把运动员所获得的荣誉仅仅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就可能产生教育上的畸变。所以我们要教育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运动员追求精神上的、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和需求,坚决抵制那些与中华体育精神不相符合的消极思想和影响。使运动员摆正心态、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实现人生价值新的飞跃和升华,从而焕发出更大的精神动力,把“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

3.构建社会与家庭共同管理下的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3.1社会组织参与

社会各界对运动队要给予赞助,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活跃运动队的发展,促进我省运动队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惯例。社会力量对运动队举办及参与的体育赛事、基本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踊跃提供资助。社会组织不能把比赛成绩作为高校运动队的唯一任务,对运动队赢得荣誉过分要求,社会组织要支持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给予赞助与支持。

3.2家庭成员参与

亲戚是血缘关系形成,朋友是人缘关系,亲戚朋友作为运动员的主要联系圈,他们常常是运动员主要的倾述对象与思想的开导者,他们对运动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亲戚朋友应该主动给运动员营造出“思想政治作风与专业成绩同进退”的氛围,让运动员不会感到一定要取得比赛成绩的压力所在。(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体育的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J].徐福生,雄飞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7

在目前高校教育中,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范围,教育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两者的教育任务都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个体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才会有根可依。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辩证结合,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塑造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两者具体教育目标的融合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着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重从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观念、政治信念等方面对其进行教育,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总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它包括思想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道德素质目标和心理素质目标[1]。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目标决定行为的方向,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首先应该在两者的教育目标层面加强相互融合。

二、两者相关教育内容的交叉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并且两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进行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中注意从思想政治的高度去引导,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探析原因,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产生单靠一种教育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具体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只重视本学科内部知识的讲授,容易忽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完善及个体潜能的发挥,重视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入手继而培养其整体的身心素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侧重于教育方向与宏观方面的指导,主要从学生的思想发展的方向进行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比更加宏观,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则显得更加具体化。所以,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融合,才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进行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继而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共同发展。

据此,建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应该在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来编写教材,在遵循大学生心理、思想的特点,满足学习需求的同时,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政治素质的塑造结合起来,并尽可能的结合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编写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有特色的教材,这对高校同时整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三、两者教育方法手段的交叉点

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各自独特的一些教育方法,为了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教育目标,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的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开展工作,在把握好自己本学科特点基础上,辩证有效地吸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精华部分加以借鉴和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恰当地参考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工作方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可以相互借鉴各自的优势,互补不足,有机结合,共同发挥整体功能效应,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从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网络为平台,实现两者教育方法的融合。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直观性、互动性、隐蔽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消除一部分学生的排斥感,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达到教育目的。

四、两者评价体系的融合点

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2]。因此,建立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评价体系的建立既能对过去的教育效果做出检验,又能为未来的教育方向提供指导。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分别所要解决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问题,教育效果不像具体产品一样具有明显、具体、可量化的特征,目前也没有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教育效果很难准确测评。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多只看学生最终的卷面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然而后者才是对教育效果最好的检验。因此,教育效果的考核办法,除了每个学期末的卷面考察成绩外,平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成绩、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社会实践调查成绩等多个方面也应纳入到考核的内容里面去。除此之外,还应该大胆尝试诸如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假期实践报告,大学生素质档案、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别访谈、网上满意度调查等等各种手段,把考核过程看作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也进一步使学生在交流和相互合作中得到教育和发展。

五、两者教师知识结构的融合点

国家教委政教司[1994]7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逐步培养一批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学生成长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骨干……”[3]这是高校素质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并熟悉学生发展的规律;二是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以及技巧,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态势,遵循学生发展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来教书育人[4]。因此,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一个重要点。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主题式教育以人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21-03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是高校必须要作出的回答。当前,各高校努力探索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探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总结并实践主题式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开展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育人为本是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性、针对性、实效性是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显得比较滞后,存在着没有成熟的教育载体和稳定的教育思路、教育资源分散、教育内容重复、教育主题不突出、教育受众不明确、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差,无法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和氛围。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高校学生工作紧跟形势,转变思路,探索新方式,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而实施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载体,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所谓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主体的需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不同阶段学习生活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形成相应的教育主题,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有重点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目标集中、主题突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将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与学生专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的工作相结合,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使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主题教育与不同类别的主题教育相互交织、彼此融合、相互促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实施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在于从重知识传授转向重社会活动及情感体验,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生活道德问题的重演,注重有关解决现实问题的道德思维与实践能力;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作为平等的道德实践者,关注大学生的主题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以及行为上的变化、发展和提高;注重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强调大学生持续的道德实践活动。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人为本视角整合了学校众多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阶段对学生施以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层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以主题社会实践为支撑,使广大学生在探源中亲身体验主题式教育的魅力,在亲身实践中积淀美德。这一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线条变得更加清晰,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渠道变得更加多样。

二、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容

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根据大学生心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界定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三,以法律和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落到实处;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回报他人、奉献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民主法制意识。

第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专业思想教育为龙头,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苦乐观、成败观、恋爱观,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二)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践路径

主题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教育活动协调有序开展。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探讨。

1.科学确定教育主题。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毕业生追踪调查、教师座谈、辅导员工作反馈等方式,在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和座谈研讨的基础上,按照引导学生成人、教会学生成事、培养学生成才、激励学生成功的设计理念,确定教育主题:一年级围绕“定向教育”开展“大学适应性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学校,认识和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开始崭新生活,确立成才方向;开展“感恩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以诚修身以信律己,真诚回报社会、家庭和母校。开展“文明修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新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人际交往,弘扬先进文化,抵制不良风气,慎己慎微慎独。二年级围绕“导向教育”开展“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责任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勇于奉献社会,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巩固专业思想,规划未来生涯,设计人生轨迹,实现美好理想。三年级围绕“去向教育”开展“激励教育”,引导学生探寻成功人士成长轨迹,了解优秀人才成功规律,形成良好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质,学会职业规范,适应社会和岗位需求,激发人生潜能,励志走向成功;开展“爱校荣校教育”,引导学生感怀母校教育,树立荣校意识,浓厚母校情怀。

2.准确定位教育客体。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确定了主题教育的6类重点学生群体。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开展“励志成才教育”、“感恩与诚信教育”,通过学生中自强不息典型的模范,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强。二是心理障碍学生群体,重点开展“生命教育”。在每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后,建立疏通学生心理障碍的渠道,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三是学习困难学生群体,重点开展“学习效能教育”。通过辅导员调查引导,班级专业教师重点辅导,班级同学结对互助等方式,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四是就业困难学生群体,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与教育”与经济扶持活动。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信心,帮助他们掌握求职应聘技能,提高就业质量。五是针对学生干部群体,重点开展“服务与能力提升教育”。丰富学生情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为师生服务的能力。六是因违纪被处分的学生群体,重点开展“帮扶”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帮助受纪律处分学生进步,对进步明显的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励其重树信心、改过自新。这6个类别的学生群体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这6类学生群体的思想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

3.稳步推进教育实践。在确定分阶段教育主题后,组织实施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1月至12月依次开展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纪律与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美育教育等教育月活动。每项主题教育月活动基于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意志,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训练教育,通过主题团日和班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讲座及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等载体,组织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由空洞说教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现实,体现了学校思想教育的层次性、阶段性、针对性、艺术性和现实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育模式凸显全程育人的特色。

4.统筹整合资源促实效。主题式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依托各系部党组织开展面上的教育活动,精心组建教育团队,同时也组织学校各部门、各群众组织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达到“纵向”、“横向”两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学校党政工团、党政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教务处等部门围绕主题及时收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效果、反映等信息,通过彼此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及时调整活动方案,达到较佳效果。各部门之间建立协调制度,及时调整各要素之间的磨合,以党团组织、行政领导、学工队伍、学生组织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为基础保障教育活动的持续有效发展,增强了主题式教育活动的育人效果。

三、开展主题式教育的反思

随着主题式教育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诚信意识明显提高,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文明爱校氛围日益浓厚,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生更加明晰自己承担的使命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学习风气明显好转。主题式教育把课堂上的枯燥说教转变为触动学生心灵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切实的教育效果。但主题式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引发我们一些思考:

第一,应注意主题式教育内容的灵活性。由于社会发展和国内外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各种影响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往往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作出及时的反应,把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主题式教育活动中去。

第二,应注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提高。在教育中应注重引入新的管理和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教育是根本、服务是核心,发展是根本、引导是途径”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自我教育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培养学生的合力,充分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模式上,从学生的心理成长的特点出发,构筑有利于学生互动和心理体验的环境氛围。在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注重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第三,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关注学生主体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理念,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用大学生喜欢并乐于参与的方式,探索主题式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因势利导,构建富于时代特色的德育内容,引起学生共鸣,认同德育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正林.主题推进式思想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2]杨建.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李和新.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4]孔伟红.论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5]李晶才,王冰,于鹏.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主题推进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09SZ026)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9

2020年8月份,各省市召开党风党纪专题教育会议,通过学习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全面增强党纪党规意识,谈谈你有怎样的心得体会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心得体会1通过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党法及相关政策,我对“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养和党性的修养,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宗旨意识,净化了思想品德,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本职工作,较好地达到了学习教育的目的,也使我更好地体会到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获得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思想。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主要性利必要性,明白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注重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党性作为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公仆本色,党风廉政建设利反腐败斗争关系的生死存亡,关系一方稳定利谐,关系党员干部的或长进步,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进,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利完善,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在领导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认识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永远站在世界前列,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既干事,又干净,既要干成事,又要干实事,我们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在提升的过程中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风是政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内通过一定数量的组织和成员的活动反快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倾向性利影响的行为方式,是一个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个政党的世界观的外在体现,党风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综合体现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成效,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集中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把党员分散表现出来的好的作风加以总结,提高,并将其作为规范,在全党宣传推广,使之为全党多数人所认识利接受,从而成为全党范围内比较稳固的自党行为利风尚,而不只是个别党员的模范行动,党的作风体现在党的组织利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方面,是党的性质,宗旨,组织,路线的重要体现,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指,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路线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因此,共产党员应以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的作风建设规范自己,以党的组织原则来指引自己。

党纪即党的纪律,是指政党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党的性质,组织,任务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确定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是党的组织利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行为规范,党的纪律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是政党所代表阶级的根本利党的体现,并为维护党的性质服务,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服务,党有严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工作,群众工作,宣传,人事,保密利外事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因此,每个已经入党利要求入党组织的同志,都必须严格执行利维护党的纪律。

通过学习,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做如下汇报:

一、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平时比较注意学习,但总感到学习的自党性还是不是很高,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深刻,缺乏理论学习的动力和压力,没有让学习进入工作,进入思想,没有以自己所承担工作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学习重要性,没有以应对新形势,新任务,解决自身差距利不足上去认识学习的紧迫性,因而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利自觉性对待学习。

2、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深入,虽然对工作比较负责,但对各项具体工作的进展把握得不够深入。

3、工作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平时只想平稳扎实地把本职工作干好,工作中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有些减弱,缺乏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与组织的要求,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今后,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已的第一要务,把学习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掌握利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2、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多掌握第一手资料。

3、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修为,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中时刻想着党的工作,想着人民群众利益。

4、加强责任意识,努力出色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利使命感,认真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认真出色地完成好本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尽自己全力奉献企业。

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心得体会2近期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我们每位党员都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为何要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已经明确的改革发展目标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看领导干部如何作为。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面临的糖衣炮弹和利益诱惑很多,党章和党规就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党员干部要强化崇规意识、守规意识、执规意识,时时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按规则、按程序、按制度”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使每项工作都能“信得过”、“过得硬”。

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两学一做”主题活动,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基层组织工作者而言,我们今年首先要将这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抓好做好。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党性教育上。党性是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立身、立业、立德的根本。加强党性教育,应该是各地党员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加强党性教育,党员同志才能时刻牢记党员身份,铭记党员义务责任,才能发挥应有的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的道德素质不仅仅是个人品质的问题,而是同党的形象、党的威信、党的事业前途密切相关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境界是奉献,要自觉奉献,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计名利,不讲报酬,清正廉洁。“两学一做”应落实到每位党员的党性教育上。我们当初宣誓入党,就是要身心归党,以身许党。15年我们重学党章,16年我们要继续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作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常态课,引导广大党员学深悟透,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理论武装上,对于我们每个党员来说,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的成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思想理论解决的是旗帜问题、灵魂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总开关”

全体党员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_思想、_理论、“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利思想武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学习系列讲话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信念,有纪律,有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严明纪律上。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是党内的根本大法,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细化。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立德立规,树立起道德标准,划清纪律“底线”,做合格共产党员。学习党章,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学习系列讲话,深入领会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领会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重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

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心得体会320__年_月_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会议在区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要求部署,推动我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安排部署我区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工作。通过本次会议学习,谈谈几点心得。

就党风党纪专题教育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的行动自觉。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是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有力抓手,是建设生态活力幸福新山城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严肃党规党纪、严明纪律规矩,把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要求落实到全区每一位党员干部;班子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带头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商关系准则;要通过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加强思想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纪律防线,严守纪律规定,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二要突出关键,高标准开展党风纪风专题教育。各级各部门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有力的举措开展好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学好系列讲话、《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认真开展学习讨论,通过深刻对照反思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以严守党规党纪、做忠诚干净担当合格党员为主题,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一次彻底的思想大扫除,消除党员干部思想之垢、行为之弊,确保专题教育不虚不空、不走过场。

三要加强领导,确保党风纪风专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各级党组织要把责任意识树起来、把主体责任扛起来,周密部署,科学实施,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督导检查、注重统筹安排,确保专题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心得体会4通过参加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动员部署暨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专题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从严标准,注重统筹兼顾,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力抓手。目前,焦作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整体上比较扎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部分同志有厌倦情绪,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上不够深入,行动上不够自觉。因此,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集中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十分必要,非常及时,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高标准抓好落实。

其次,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这次专题教育,省委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整改,切实解决一些党组织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从严治党不力,以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来认识专题教育,通过开展专题教育,进一步严肃党规党纪、严明纪律要求,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党员。

最后,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清楚,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迫切需要一批懂党规、守党纪的干部,迫切需要一批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但是,目前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态度消极,对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缺乏信心,无动于衷、冷眼旁观,对承担的大项工作任务支差应付、推诿扯皮,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有的甚至充当违法犯罪行为的“保护伞”。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严肃党风党纪,通过处理个别人教育大多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对党、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当前各项工作中来,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二、要抓住关键环节,准确把握党风党纪专题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是抓好党规党纪学习。各级各单位要围绕系列讲话,尤其是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要系统学习党章、党规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格遵守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增强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要改进学习方式,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党风党纪专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党风党纪专题学习与思想和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融入干事创业的实践,贯穿于作风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二是抓好对照检查。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突出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典型案例吸取沉痛教训,引以为戒,真正警醒起来,牢记党规党纪,养成纪律自觉,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逐一列出清单,拿出具体措施,边学边查边改,狠抓整改落实。三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各级党组织要在8月20日前,以“严守党规党纪、做忠诚干净担当合格党员”为主题,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借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组织筹备,确保会议质量。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取得实际成效。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保证专题教育效果。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推动专题教育开展。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抓牢主体责任,根据专题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深入研究谋划,搞好统筹协调,把握进度节奏,切实把专题教育抓紧抓实。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自觉向省委、市委要求对标,既重言传,更重身教,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加强学习,带头对照反思,带头剖析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抓好整改落实,为广大党员做出表率、作出示范。市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分工建立专题教育联系点,深入所联系县(市)区或市直单位开展督促检查,指导联系点党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

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分级分类抓好专题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反面典型对照、具体案例反思、写出心得体会等方式,查找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加以解决;对市县直属单位,重点解决慵懒散拖、推诿扯皮、“中梗阻”等问题;对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重点解决不敢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对乡镇村街等基层组织,重点解决不关心群众冷暖、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在位不在岗、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要严格督查问责,纪检、组织等有关部门要组成督导组,对各地各部门专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学习不认真、对照不严肃、开展不扎实的单位,严肃追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在全市公开通报曝光。

三是注重统筹兼顾,提高专题教育实效。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根本目的是强化党风党纪、推动事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握好专题教育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搞好统筹协调。要把开展专题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结合起来,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年、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部署结合起来,与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北山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专题教育与推动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两手抓、两不误,努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锤炼主动担当的好作风,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既是对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纪律观念、能力素质的一次综合考验,也是一次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有利契机,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对党忠诚刻在心中、把干净廉洁融入血液、把担当有为扛在肩上,以优良的党风和严明的党纪,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在本次的会议中党员们明白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利器,为防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权力脱缰”加上了一把锁,提醒大家要严格遵守不越“雷池”,时刻用党的准则和条例这面“正气之镜”来规范自己、提醒自己,做合格党员。

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抓好下步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徐衣显强调,

一要认真学习,迅速传达。各级各部门要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王小平书记重要讲话和刘炳香教授讲座内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专题教育的各项要求上来,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切实增强党员干部遵守党风党纪的意识。

二要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要重点抓好党规党纪学习,抓好对照检查,在8月20日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注重统筹兼顾,既集中精力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又结合实际对党风党纪专题教育作出合理安排谋划,聚焦目标任务,抓住关键环节,把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要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风党纪专题教育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到位。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做好表率、作出示范,带头参加专题教育,带头对照反思,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抓好整改落实,真正推动专题教育认真起来、严格起来、严肃起来,全面提升党纪党规意识,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的人还看了:

1.党风党纪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2.党风党纪对照检查材料

3.党风党纪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法治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25-03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29年古田会议上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决议》里首次提到的,到了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起来。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一个资源条件优越,思想阳光充足,学术空气自由的环境中逐渐地成长起来,由一般走向特殊,由低水平走向高水平,由普通小学科走向重点大学科,历经了一个又一个迅猛发展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阶段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

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创建到发展以及后来的研究状况,国内有关学者对这一学科给予了较形象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从一家一本论著走向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从单一学科走向学科群,从没有项目资助走向获得不少部级科研资助项目,取得了累累硕果。”还有学者对这一学科的整体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一是研究方法多样化,从宏观论证到微观证明,从规范研究到实证分析,从人文科学的描述法理论分析、经济分析到自然科学的数学方法、建模方法等都有运用。二是学科体系从创立到比较完善,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专著已经问世,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范式、论纲等。三是学科分支日益明显,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等分支。四是学术界与企业界联系进一步加强,学者们把学术下移到企业、市场、经济运行中,为企业策划、参谋。此外,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也进一步加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阶段的划分大致有四种说法——“两个阶段”说、“三个阶段”说、“四个阶段”说、“五个阶段”说,之所以会有四种说法的差异是由于每种说法都有各自阶段划分的依据。本文着重介绍“三个阶段”说,第一个阶段是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及学科的初步发展,这一阶段是从1984年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到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第二个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整体推进下的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则是从1997年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开始,结束于2005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制;第三个阶段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这一独立的二级学科阶段,这个阶段则是从2006年正式启动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至今。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四个时期划分

上文介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三个阶段”说,是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学科的研究划分为四个时期。在这四个时期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显现出各自阶段不同的本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阶段发展时期所表现出的各自的特征,我们将这四个时期的主题依次概括为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和精细化。

1.科学化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又称为初步探索期,时间跨度从1978年起到1984年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学化”这一新的名词很快就成为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中心命题。1978年5月29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重大发展。”从1978年以后,全国上下组织了多次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化为主题的讨论等,这些讨论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科学化”这一中心命题进行实践。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并不乐观,研究进程依然滞后,但围绕“科学化”这一中心命题的实践经验,为下一个阶段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科学化的方法和途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大形势下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探讨作为本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起点为其他同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学科化研究时期

这个时期的时间跨度从1984年起到1996年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4年开始招生,第一批开办该专业的高校有12所,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创设。在此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走上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阶段。第一是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队伍;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取得了客观成果;第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从此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发展历程。它从本科专业招生到硕士研究生试招,从硕士研究生试招到博士研究生招生,这其中的时间跨度仅仅只有12年。时间之短,足见这一学科地位的重要性。究其发展迅速的深层次原因便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经验积累以及政治优势,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学者为本学科的学科化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其发展迅猛的重要因素。“学科化”这一主题全面地构建起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及其他相关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政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3.体系化研究时期

本时期的时间跨度是从1997年起到2005年止。1997年,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正式招收入学。到了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整体推进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完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这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深化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科化”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体系化方向的推进是深化发展本学科的重要特征。

4.精细化研究时期

本时期的时间跨度从2006年开始至今。2006年1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有博士点66个,硕士点25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得到了国家的授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此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单独的二级学科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呈现出更加明晰的精细化特征。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从1997年到2005年,总论性研究著作22部,占61%;分论性研究著作14部,占39%。虽然日益精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总趋势,但这一趋势的日渐明显,是由于2006年以来正式展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这一学科的精细化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转折点,它由之前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研究方向过渡为一个独立的、并且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研究方向的学科,因此,从2006年以后,这一独立的二级学科的精细化发展为学科制度方面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探索

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逐渐形成了一支集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学术队伍。学术队伍整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序列,这支队伍是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以本学科之内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较强实力的学科队伍。此外,还有一支队伍是由高校以外的党政部门、企业团体以及军队系统三部分组成。在党政系统中承担学科研究的主要是宣传部门,它既是理论研究的组织和指导部门,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部门;企业团体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相当活跃,成立了相关的学术团体;最后一个便是军队系统对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在军队中承担这一学科的学术研究的主要是各大单位的政治工作研究会或研究委员会。

学科队伍在新形势下为学科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和人力支持。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流的学科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学科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时间较晚,并且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虽然如今的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体系已趋于完备,学科内的领头人凭借自己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丰富的学科经验为这一学科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一学科起步晚,底子薄这些先天的不足使本学科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学术委员会要承担起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职责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2月,是经原国家体改委批准,在、教育部领导下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后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为其团体会员。研究会现拥有30个省、市、区(自治区暂缺)和中国人民高等学校系统团体会员31个。其职责是“对学术活动提出咨询建议,对研究课题进行评议,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审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广泛联络、团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组建学科梯队

目前来看,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圈子一直未能真正形成,缺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刊物。所以,在这一学科中,能被其他学科认可的专家为数不多,缺少相应的学科带头人。因此,在许多重要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言权和地位远远不能形成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本学科队伍从整体上看,一是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老龄化现象严重;三是知识结构断层;四是与学科建设发展要求不符。因此,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发挥前辈专家在队伍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创造条件让他们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学科带头人,还要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营造学科队伍建设的环境,努力让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学术后备人才健康成长。造就的这支高水平的学科骨干队伍,一定要把人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头等大事,只有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3.制订相对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个独立二级学科,在学科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学计划的调整工作。学科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征,将“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作为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基准点,克服专业本位主义的束缚,做到宽口径、重基础,以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特别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一必修课,这不但反映和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还有利于区别于其他专业和学科。如本科专业必须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文献选读等课程,进一步打牢专业基础。

4.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性研究是通过直觉体验、感官感知等方式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前进道路以及研究意义。力图在较高层次上揭示这一学科的价值底蕴。但这一种研究方法只是单纯地从直觉出发,主观色彩严重,或多或少与其客观性和确定性存在误差。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更加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精细化,必须实现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对这一学科的整个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具体的量化研究,这样将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当然,我们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研究的转变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抛弃前者的方法,相反,我们要以定性分析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使本学科定量研究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对象的确立到结束方法的总结都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只有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探讨才更有价值。

5.从整体研究向部分研究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十分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个人发展需要的研究。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问题上应坚持辩证的观点,把社会需要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既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开展,也很难有成效。从整体研究转向部分研究,不仅体现在教育目的从社会需要转向个人需要,也体现在教育重点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以前,我们把重点放在理论层面的整体教育,忽视实践层面的部分教育,往往给人一种“假”、“大”、“空”的印象。现在到了新时期就要有新任务,新的阶段要有新的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发展和改善这一学科,就必须将研究的视角从整体转向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后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本文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了该学科的整个发展历程,并探索了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上述种种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走上了系统建设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

[2]卢少求.近2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

[3]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