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的学生管理十篇学校的学生管理十篇

学校的学生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8:09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管理方法学生个性差异管理层次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活跃,中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将有力地推进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提升素质教育水准。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全社会对教育有着极高的期望,教育也从应试向素质教育转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上情况这表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将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

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问题,其表现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厌学等问题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在学生中有一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还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怕考试,考试焦虑现象。遇到重要的考试情况就比较严重。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张的地步。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精神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方面

1.与老师的关系。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学习而相互产生的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有些教师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正常交往和业余生活引起的困惑和烦恼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同学中的归属,信任和帮助以及融洽的关系是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的重要因素。理解和信任是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的,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很大的。

3.与父母的关系。和睦友好的家庭关系是学生最安全而温馨的地方。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上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三)情感方面

除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之外,中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较多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新东西,所以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应该注重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问题

1、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工作优秀者或对外貌俊美者的嫉妒、怨恨,甚至刻意拆台或报复,以达心理平衡。

2.自卑心理。就是在学生交往中的不自信,或者生理缺陷或者其它方面的不足引起的消极和自我暗示,对自我智力估计和对性格气质自我评价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

3.孤独心理。就是在学生正常交往立独行,难于融于群体的一种心理活动。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青少年中出现“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者,就是逆反心理。这是中学生少见但后果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生管理方法的运用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2

【关键词】自我管理技师院校教育

一、“自我管理”的概念

所谓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在技师院校学生接受教育阶段,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加强学生自制力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充分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有效利用及整合自我资源(价值观、身体、心理、行为、信息等)而开展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活动。总的来说,自我教育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一个学校的学生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二是自我教育与他教不同,自我教育显得更实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三是学生有教育自,对自己实行必要的教育手段。目前,技师院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实行强制性的规章制度,而是将管理这把抓手放在隐形地方,强调学生自治,学校的一些制度只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学生“自我管理”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技师院校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并且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承认。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管理教师应该使全体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任务,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是指导,而不是指令。

2、全面性原则

当前推崇的素质教育并不是“精英教育”,它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管理中的“自我管理”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一方面,学生管理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在班级中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个个是主人”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学生的管理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途径。

3、发展性原则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教育的成果绝不在于一时一地。因此,“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中就应该体现出发展性原则。技师院校学生正处于身心飞跃发展的阶段,每一次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都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生命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观看待学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保证“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能健康运行。

三、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点强调的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也就是指在成长过程中,个体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历程和结果。个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需求构成的,生理需求、爱的需求、安全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逐级满足的。个体在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尊重,需要被积极关注。

2、教育学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生生来就有一种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和需要,只是等待着唤醒和引发。

四、技师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学生自我管理实践途径

1、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对“自我管理”的认识

从当前情况看,技师院校学生管理方面已经突显出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管理仍在实行一种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学生只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有的学校不断修建新的校区,后续的工作没有跟上,对新校区的学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闻不问;学校领导对学生工作不够重视,整天忙于学校大大小小的事务中,把学生管理置之度外。上述的这些情况都是最为常见的,这种管理模式也不适用于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学生管理者要接受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管理理念。

2、制定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些制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要使技师院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就要用相应的制度来约束。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而是将制度作为底线,否则就会与技师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相背离。所以,建立相关制度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起着一定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保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也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技师院校应结合着该校发展的现状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当前的技师院校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和主线,不断加强管理,并将教育形势结合起来,通过管理活动的开展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3、为学生创造好的自我管理环境,实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人和物。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建设文明校园的主力军。为此,技师院校就要将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建设文明校园,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除此之外,学生宿舍也是学生们的主要生活场所,营造宿舍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宿舍环境对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4、为学生提供平台

为学生提供平台不仅能整合学生们课余空暇时间,也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丰富眼界。对于学生管理者来说,学生们在平台展现风采的同时,也能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刘梦婷《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缺失与教育对策》[J],《华章》2013年10期。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3

关键词:学生管理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进一步在高等教育领域明确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这一规定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做好服务。

一、现行高校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单一的教育体制日显僵化,教育和管理理念渐趋落后,已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管理职能正逐渐向服务职能转变: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已经完全自主择业,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形成。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有学生教育管理的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来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体制。

2.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新问题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地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诈骗等不健康的信息的冲击,使高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蔓延地,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辨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有的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3.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逐步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在这种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二、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1.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改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为引导、激励式的管理。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管理部门的教职人员应充分尊重学生,改变原有的行政命令式的、千人一律、无条件服从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及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档案,引导、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及其自身素质来为自己制定人生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短期目标),通过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行过程管理,激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长期目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更多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角度、从关心学生各个层面需要的角度出发。

2.加快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增强教育学生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面对面学习来增强感性认识;三是注重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真正地深入到农村、社区、工厂等基层,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兴趣。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高低和对工作的敬业程度直接关系着高校培养人才的优劣。因此,高校应花大力气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其中,师德师风的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对待学生要持有爱心、热心和责任心,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地位,降低乃至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者的逆反心理,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学生管理宜推行在学生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管理和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这种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

4.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4

一、行政管理学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成效和不足 

在学生管理这项复杂的工作中,管理者通过对行政管理学中的人本管理、计划、组织、激励、统筹、创新等基本原理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获得学校学生们的真心拥护,能够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也能够保证学生们进步的正确方向,提升学生工作者的威信,增强凝聚力;与此同时,还可增加学生对管理的依从性,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归属感,进而有效提升管理工作流畅性、有序性。 

虽然行政管理学对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学在一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日渐凸显。 

(一)讲外国的多,讲中国的少 

在讲授内容选择和时间分配上,讲传统行政管理学理论特别是美国行政管理理论偏多,讲现代行政管理学理论特别是中国学者对行政管理学理论的贡献偏少。学科体系的介绍基本上按传统的划分方法,在一般行政管理学教材和课堂上较多地介绍历史上行政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较少介绍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和中国化的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的发表标志着行政管理学在美国的诞生,一百多年来行政学的许多重大理论发展、著名行政学家及其代表作大多产生于美国,美国行政学在世界行政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以至于凡是论及行政学必称是美国行政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者在行政管理学领域没有作为。事实上,近20年来,中国有一大批杰出的学者为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涌现了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派即夏书章学派、中国公共行政学派即郭济学派、中国行政管理学“┼”字型学派即欧阳雄飞学派等三大学派。夏书章先生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的恢复、重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郭济学派所倡导的公共管理理念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阳雄飞先生早在1987年就提出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系统工程图”以及“中国行政管理学┼字型网络图”,在国内外行政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很少介绍这些内容,这样就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中国化的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全貌。 

(二)讲理论的多,讲应用的少 

在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上,讲定义、原理、意义等“概论”性的东西偏多,而结合实际讲“为什么”、“怎样做”的偏少。未能摆脱“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甚至是感性+想象”的做法。在讲理论时注意了理论本身的系统性,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与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的结合不够。行政管理学教学落后于时展的要求,没有体现出行政管理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所需要的理论品质、实际能力和操作技巧,使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讲过去的多,讲现在的少 

教学理念上没有反映出行政实践活动的巨大变化,教学内容跟不上行政管理发展的步伐,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代行政思想的灌输和培养。过分强调了传统的行政管理主体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公众的管理,忽视了社会公众对行政管理主体及其行为的制约和监督,忽视了行政活动领域的有限性和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性。学生所学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解决甚至解释中国实际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感知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需要。 

二、行政管理学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举措 

(一)制定常规化的规章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服务体制 

学生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根据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在工作的前期,面对常规化的的问题,制定有章可循的规章管理条例,具有前瞻性的作用。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工作方式。为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建立规范化的学生工作体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还应逐步的完善相应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建立服务型的行政管理制度,推动服务行为的制度化: 

1.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涉及到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决策时,应广泛听取广大学生、家长的意见与建议,提高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决策信息的参与度,达到“公开、公正”的透明机制。 

2.建立和完善沟通与回应机制。建立和完善部门行政机构与学生本人、家长沟通机制,确保双向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学生部门能够准确了解学生本人、家长的愿望和需求。 

3.建立健全服务评估和监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评估制度,对学生部门的服务内容、质量与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如:成立由学生和专家组成的督导办公室来加强监督,使部门管理工作在有效监督下开展等。

    (二)提升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凝聚管理向心力 

1.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身为学生的管理者、领导者,须有渊博的知识,这是基础,是敏锐洞察力、科学判断力、有效组织力的基石和源泉。因此,无论从领导方法还是领导艺术角度分析,勤于学习,永不懈怠,积累知识都是必行功课。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及时更新既有知识,学生管理人员很容易受到大环境的排斥。 

2.保持身心健康,保持工作热忱。学生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繁琐性,是对管理者身心的双重考验,身体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心理、精神状态是关键。任何一件事情的完美处理,都必须有必要的体力,有健康向上的心,只有身心健康,学生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加有序和稳定,更能感染学生,营造群体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凝聚向心力,达到最佳工作效果。 

3.培养人格魅力。从管理制度上看,学生工作者是权利的行使者,这种权利从表面上分析是由组织和上级的赋予而来。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靠这种硬性的授予权利的管理是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其实,学生工作者真正的权利来源,不是组织和上级授予的,而是学生内心认可赋予的。学生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赢得下属尊重与爱戴的重要因子,这种人格魅力不是炫耀和浮夸,而是内心深处的伟大和平衡,是管理者给人的综合感受与气质。 

(三)运用创新原理,进行人本管理 

创新是管理学的又一基本要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工作者,就要积极主动的探索新工作方式和思维,遇到问题要能够运用创新性知识分析问题,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积极创造新的工作氛围、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努力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工作出现新问题和新情况,没有答案、没有模式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这就需要工作者能勇敢的面对,发挥创新精神探求正确的解决思路,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 

(四)体现“本土化”思想 

坚持教学研究的中国特色,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及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注意对行政管理学教学的研究和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在教学中,要在全面介绍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同时,注意多向学生介绍中国学者的工作和他们对中国行政管理学理论所作的贡献。行政管理学的本土化还要求在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上规划中国化的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学生对本国的事、身边的事关注程度往往比较高,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国家行政管理中重要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结合教材内容尽量选择那些最新发生的、有一定影响的行政管理重大事件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本文首先对行政管理学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成效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归纳总结,然后针对目前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今后学生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志云.新常态下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亚太教育,2016(17):78-79.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学;学生宿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11-0182-02

管理学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高校学生宿舍是当今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高校进行德育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1]学生宿舍管理是当今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维护学生宿舍生活秩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是学生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的概念以及管理现状[2][3][4]

1.宿舍文化管理体系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及学生在宿舍生活中,以宿舍为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

现阶段,多数高校将宿舍文化管理停留在活动、表彰、奖励的层面,并没有深层次把握宿舍文化的真实内涵而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真正的宿舍文化管理应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围绕宿舍成员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开展管理活动。

2.宿舍卫生管理体系是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对学生宿舍进行制度性约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学生宿舍卫生标准化建设,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集体观念。目前,各高校投入大量精力抓宿舍卫生建设,但是大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差几乎成为了困扰各高校宿舍卫生管理建设的长期问题。

现阶段,高校宿舍卫生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校院两级学生组织共管制度、宿舍卫生评比制度、流动红旗管理制度、免检寝室制度等的实施,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无法真正建立宿舍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3.宿舍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疾病安全、突发性打架事件、人际交往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管理,确保大学生在宿舍中健康的休息、成长和学习,为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由于影响学生宿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稳定的,所以学生宿舍安全管理问题仍然是高校应该长期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构建

笔者结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实际,将管理学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系统理论

1.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高校辅导员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清楚宿舍管理效能的发挥不等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全方位地分析多个变量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并制订针对不同宿舍的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案,应成为每一个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2.能级原理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学生宿舍之间存在着差异,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宿舍管理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管理结构,并按一定的制度和要求,将不同学生宿舍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按照宿舍系统中各要素的特性把学生宿舍划分为男生宿舍、女生宿舍、楼层宿舍、班级宿舍、党员宿舍、干部宿舍、贫困生宿舍、特长生宿舍、差生宿舍、优秀生宿舍10个能级结构,并按照宿舍管理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等级中进行管理。

3.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建立一套或者几套管理监督班子。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以实现高效的管理。例如学生处标准化宿舍验收、校级学生会抽检、院级学生会常规检查、辅导员、班主任、班长、寝室长、值日生负责制等。注意在管理过程中,各班子职责界限要清楚、内容要具体,出现问题及时落实到责任人并及时整改。

(二)动态理论

1.动态原理。动态是指管理的对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特别是作为学生宿舍管理对象的学生,其自身及其生活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宿舍的安全只是暂时的,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要将其看作是个动态的过程,密切关注跟踪,采用具有弹性的工作方法。

2.权变原理。权变原理是指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其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以实现有效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具有一定规律又存在突发因素的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应根据学生自身内部、外部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权变管理,从而解决学生宿舍管理中的种种突发问题。

(三)激励理论

1.激励原理是对被管理者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欲望给予满足,从而强化其要获得满足就必须付出努力的心理动机,从而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宿舍管理中,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激励尤为重要,对表现好的个人或集体要在精神上或物质上给予正奖励,树立典型,引领示范,鼓舞士气;对表现不好的给予负激励,及时处理并设立底线,以儆效尤。

2.竞争原理是指在宿舍管理中引用竞争机制,通过客观、公平、合理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开拓创新的能力。同时要强化协作机制,避免过度竞争引发的不良后果。例如:在宿舍管理的三大体系内可以适应性地规划、组织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良性竞争,不断追求新高度,寻求宿舍管理的真谛。

(四)目标理论

1.目标原理是指在宿舍管理中既要给整体宿舍制定目标,又要给宿舍中的每一个学生设定目标。目标要具有引导作用、动力作用和支柱作用。有目标的组织和个人才有发展的方向和动力。集体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一致时才有责任感和归属感。例如辅导员在学生宿舍文化、卫生、安全管理中要对班级、宿舍中不同类别的学生通过讨论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且使得其方向趋于一致,向整个宿舍管理体系的总目标靠拢,这样才能建立宿舍管理长效机制。

2.效益原理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要把实现有效性、追求高效益作为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例如辅导员在宿舍卫生和安全管理体系中,在考虑管理目标和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将效益最大化作为制订方案和策略的前提,要以尽量少的人力投入、时间投入、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宿舍卫生、安全管理效率和效果。

(五)人本理论

人本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5]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权利为根本,要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力求实现学生在宿舍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要将传统的说教式管理方式向服务式管理方式转变,在宿舍制度管理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调动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宿舍为家,积极、主动的维护好宿舍秩序,这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基于管理学理论的宿舍管理新体系

综上所述,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6]辅导员等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将系统论的观念贯穿于宿舍管理三大体系之中,以人本原理为核心,以目标原理、激励原理为方法,在文化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竞争原理,在卫生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能级、责任、动态原理,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责任、动态、权变原理,建立多维度,横向、纵向交错的具有科学行、客观性、合理性、实际性的宿舍管理新体系。

另外,将管理学理论应用到宿舍管理体系当中,把学生宿舍文化、卫生、安全管理的特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学校的管理政策,细化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在提升管理者的认识水平、管理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宿舍的思想认识、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生活习惯、安全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杨德章.关于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220-221.

[2]李媛,李树茂.论辅导员与高校宿舍管理[J].科协论坛,2010(4下):182.

[3]支俊敏,赵金玉.现阶段我国高校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7):127-128.

[4]王明,王周瑜,谢振荣.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的反思[J].宜春学院学报,2011(1):80-81.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管理

引言

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媒体经常给学校管理人员和我国高校的学生之间的矛盾公布于众,因为一些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是不健全的,也是不完善的,所以引发了社会的议论。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接受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也就产生了。但是人性化管理的制度遭遇了很多的阻碍,所以它实施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现在高校实施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比较缺乏经验管理人员和人性化管理理念

现在我国各高校直接参与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是辅导员,然而从工资待遇和各个方面来看,辅导员都是低于其他教师的,许多高学历水平的辅导员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都不喜欢应聘成为大学的辅导员。由此,在许多辅导员的队伍中,他们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陈旧的管理模式,不稳定的管理团队,以及匮乏的管理经验,而且,在高校当中,许多辅导员在这个岗位上时间比较短,半年或者一年,辅导员在短时间内一定不会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掌握了解,然而直接负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正是这些辅导员们。辅导员们要有大量综合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比如,管理学科、心理、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这些都是要求管理者要有足够的掌握和了解。因此,辅导员可以很快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制度监管和思想教育要进行下去。所以新人辅导员是很达到这些要求的。

(二)成为人性化管理的障碍是传统制度

在我国高校中,传统强制式的管理方式已经实施很多年了,然而新时代的产物和时展的象征则是人性化管理,成为高校开展人性化管理制度的障碍是新时代的产物和时展的象征这两者之间的冲突。由于大学生的行为受到强制性的监管和限制,而且大学生“被管理”的状态是有长期性的,所以不利于他们的特长和个性的发挥。大学生在面对强制监管的时候,由于他们的性格比较强硬和张扬,可能会产生情绪失控的状态,由此可知,这是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矛盾加剧的原因,这对想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是特别不利的。有了这样的矛盾,大学生们才拒绝和辅导员畅所欲言,打开心扉,也是不利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所以人性化管理展开的难度也就大大地增加了。管理者和学生们之间的沟通是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可以使得他们成为心灵上的伙伴。目前,因为传统制度的存在,无疑给开展人性化管理制度增加了大量的难度。还有,许多学生走向了极端,是因为粗暴的的传统管理制度。比如大学恋爱被劝退学,考试作弊被劝退学等等,严格的规定给了许多违纪的学生们最严厉的处罚,由于一些大学生的面子比较薄,这样会使得学生们走进极端的世界里。所以高校对待违纪的学生们的态度要宽容一些,不要用最严厉的处罚方式来惩罚他们,而是要给予学生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管理者可以通过劝说的教育方式来帮助学生们改过自新,这是高校人性化管理所提倡的目的。

(三)管理者法制意识淡薄

为了保障学生的个人安全和健康发展,各个高校都认为这些规定可以很大的程度上给予学生这些保障,很多学生的隐私、权益和自由被侵犯的原因都是因为这些规定。比如,在我国很多的高校中,对于学生使用大功率的电器是有严格禁止的,学生在寝室做饭是不被允许的,学校会对其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各大高校想要检查学生的寝室里是否有违规物品和违规电器,就要去到学生的寝室里进行搜查,在搜索的时候,有些管理者会没有经过学生们的同意就打开学生的箱子和柜子,这样学生的隐私也就被管理者给侵犯了。这里就体现出这些学校管理者对于人性化的管理认识是比较淡薄的,其实,他们的这些行为已经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只是这些学校管理者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这些违法行为。学生就会对学校制度和学校的管理者有了极为抵触的情绪,也是由于学生遭遇到不合理的监管制度。虽然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可以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措施,但是,学校想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他们就要想一想自己的违法行为会给学生都带来哪些伤害,而且学生违规的原因学校管理者应该要了解到,而且要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做通。

二、高校推进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理念

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是管理理念,所以这样来看,想要深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就要推进人性化管理的应用,然后正确的管理管理观念要被树立起来。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二十年前就被召开了,大会里面有一个宣言:社会在快速地发展中,对于高校而言,教育工作的中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管理模式和制定管理的规定都要围绕着学生。为了对这个宣言有所响应,很多高校都把各自的办学宗旨视为“以人为本”。但根据近几年的调查,还有学生的反馈意见上来说,在我国的高校中,学校的管理模式和高层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是口号打得响。各个高校在制定学校制度的时候,要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贯彻地落实,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到关心、尊重和理解学生,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对学生真正做到人性化的关怀,不要再把强制性的命令灌输给学生。

(二)建设专业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工作者素质要提高

现在,根据我国各个高校的学生管理者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管理者的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偏低,所以人性化管理模式要得到很广为推进,各个高校应该做好该做的工作,比如,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想要得到一些提高,学校就要聘请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性强的人才,而不是让经验比较少的教师来管理,有了教育背景的人才担任学生管理者,人性化管理的水平也会得到促进,学生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可以不再是矛盾倍增的关系了。所还有,也要对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让学校管理者的水平日益倍增。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具有专业性,而且他们的素质也要大幅度提高。

(三)用爱和真诚让学生可以主动配合和参与管理工作

想要真正做到了人性化管理,光对学生表示出关心还不够,也要在态度上表现出该有的真诚。学校管理者们做到了对学生真诚的态度,学生就会愿意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工作者,而不是展现出抵触的情绪,学生们也会主动去遵守管理者的规定制度,这样学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实施这个工作的时候也会相对容易一些。学生们的思维是具有创新性的,而且也很具有主动的意识,学校管理者只要充分利用好他们的这个优势,高校管理的人性化也就会得到了更好地实施。

(四)完善柔性管理机制的建立

对于我国高校的传统的管理制度,里面可取的管理内容及方式是可以保留下来的,各个高校应该把武断、强制化、粗暴的管理方式取缔掉,可以把管理制度改成柔性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做出了严格的要求,然后又含有人性化的成分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就是柔性管理制度。比如,当学生有违纪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学校可以给予适当的教育批评,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而不是严厉地惩罚学生,使得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地受挫;再比如,党学生的安危受到了影响的时候,学校管理者必须强制地执行学校的规定的时候,可以和学生先用心地去沟通,然后在心理上,让学生的心里抵触情绪可以先放下来,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地去接受这些规定,让学生不再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强势的命令。学生会因为学校的人性化管理真正的舒适起来,会减少对强制性规定的抵触情绪,然后可以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执行学校管理者的规定。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7

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里,就是要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观念。所谓顾客,是指公共部门运作时所需回应的对象。公共部门在市场运作下必须随时保持竞争姿态,对顾客需求的回应成为必要的工作。教育的顾客即学生。但是,教育市场毕竟不是一般的市场,这里的顾客也不是一般的顾客。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观念,才能切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由于有完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坚强支撑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产生的强大力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成为近年来西方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的有益尝试,既符合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需要,也满足了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应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责任减少了,负担变轻了。相反,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大了。从对社会负责、对学校声誉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从学校管理者到每一位教师都不应该产生“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学校、教师无关,甚至放松管理的错误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只注重教材、教法向注重学习者的需要转变。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适用性

公共管理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实际体现就是“以生为本”,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人的作用的重视。其丰富内涵在于:以人为本是一种执政理念。为谁掌权、为谁执政、怎样执政,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基本内容。以人为本是一种衡量标准。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是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把符合客观规律同反映人性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结合起来,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2)“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涵义

首先,培养人才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次,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为主体。要把教师的主体精神发挥出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办学。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关心人、尊重人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来营造学校师生身心愉悦的、亲和的良好氛围。

(3)“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涵义

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关心学生为关键,服务学生为方式,发展学生为目的,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重点和关键。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构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放下架子、抛弃权威,将自己与学生置于“人与人”的生活关系上来,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情感关系。关心学生,即关心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实施个性化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主动去研究、去理解学生,及时地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等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服务学生,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变管教为服务,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学生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真正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并以服务的方式做好对学生的成才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等。发展学生,即学生工作要以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最终归宿。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都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一些决策机构可以邀请学生会的代表参加,保证学生在学生管理的决策中发挥作用,这是学生参与学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即从制度上保证学生的利益得到重视。

第二,以学生工作者为本,发挥学生工作者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首先,明确学生工作者地位,激发工作热情,学生工作者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深入学生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学生实际,同时要积极做好学生工作者的后勤保障工作,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合理需要。

第三,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突出的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因而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就应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不均匀,总体看身心发展不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不稳定。因此,应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要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凸显人性化管理http://

管理中要注重人际的和谐。首先,管理措施要科学、合理、突出服务性。学校要按照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切都要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和谐校园建设相衔接、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制度体系。组织学生参与有关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有效监督,使学生管理工作尽快驶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其次,管理内容要更加人性化、宽泛化,突出个性发展。对高职学生来说,发挥个性,就是在学习上发扬自觉性、积极主动性,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和方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选择,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不能硬管,也不能管死,更不能不管和放任自流。既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又要严格要求、坚持原则。走尊重学生权利、科学管理之路,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8

[关键词]出勤率教学质量管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9;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1-0178-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迅猛增长。新疆地处我国的西北,与中亚、南亚国家毗邻,在文化和宗教上与之相近,因此新疆成为这些地区高中生来华留学的首选地。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从2001年开始整班次招收医学本科学历生,生源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30多个国家[1],留学在校生400多名,已形成年招收约150名留学生的规模。近年来,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以点名的方法对各班出勤情况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调查,借以了解出勤具体现状,发现存在问题,从而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更好地办好留学生教育。

一、背景

我校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之一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国土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亿,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97%以上的居民信奉巴基斯坦的国教―伊斯兰教。[2]巴基斯坦的国语为乌尔都语,而官方语言则是英语。[3]因此,这些巴籍来华留学生均熟练掌握英语。[2]本校留学生在国内均接受过高中阶段教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百业待兴,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该国为了迅速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派出大量的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医术。然而,在文化传统及意识形态上,留学生与我国的学生相比,存在诸多其独有的特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面对教师和同学有礼貌、态度好,上课思想较活跃、敢于讨论,课下自学能力强[4];但是,留学生也有自律性差、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或逃课等缺点[5],对这些学生简单的批评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通过留学生上课出勤率的调查,了解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对于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二、方法与结果

在每年的3月至5月间的两个月内,不定时去临床医学专业四个年级查点出勤人数,同时了解教师授课状况,保证每日至少三次对上课人数进行统计,并用SaS9.3软件针对同一年级不同科目的出勤率和不同班级同一科目出勤率进行卡方分析,p

表一2007级不同学科全班学生的出勤率(n=114)

χ2=13.0256,p=0.0231

对同一学科不同班级的出勤率分析发现。对于神经病学专业,2007级a、B两个班级的出勤率存在差异(p

表二2007年级不同班级同一学科出勤率

表三2009年级不同班级同一学科出勤率

三、浅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问题

我国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英语水平不高,运用全程英语授课对于我国的部分授课教师无疑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每次的打考勤过程中,明显地发现个别课程认真听讲的学生寥寥无几,该现象充分说明老师的课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暴露了师资问题。课下经过与学生充分交流发现:在课堂上,特别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是问题,关键是语言障碍,学生听不懂。如何提高教学的语言能力,适应教学的需要,是各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授课的内容上,部分教师只是念课件,交流互动少,学生没有兴趣去听课;在教学课程设计上,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备课不充分,读课件都不流利。这些问题都助长学生逃课,出勤率随年级的上升而降低。

教师多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照本宣科,教师对课件的依赖性太大,主要是因为英语听说能力不足,部分教师还不具备英语授课带教的能力,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尽管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面对留学生,还不能用英文把知识点讲得如学生所期望的那般透彻。这种学生对语言的高要求与老师在语言上的弱势形成一组矛盾,严重制约着我们留学生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自身的问题

我校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存在显在差异。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就上课出勤状况暴露出的问题是:不少学生缺乏长期目标,自律性差,生活散漫,时间观念差,不遵守纪律。他们常常借天气不好,身体不舒服,办签证,参加汉语桥活动或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等原因不按时上课;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接电话被教师赶出教室。这些现象表明留学生课堂纪律较为涣散,急需思想教育。

3.管理方面问题

(1)作为留学生教育的招生、组织、实施管理者―国际教育学院,其坐班制度执行不到位,学生有学习、考试、签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来寻求帮助时,往往不能一次完成,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学院管理的抱怨,对我们缺乏信心。

(2)学院作为学生和老师的桥梁,对各科老师的专业水平及授课能力需要更多的了解。

(3)考风差。通过监考过程中观察,90%以上的考生存在严重的作弊动机,存在别人都作弊,自己不作弊分数低了不公平的心理,这直接导致上进的学生也受到负面风气的影响。考生旁窥、交头接耳、请求上卫生间、抄纸条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严抓考风,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必要条件。

(二)解决出勤问题的对策

1.加强英语授课水平,加强临床教师的培训工作[6]

教师“独舞”的课,形同一滩死水,即使把学生硬拖到课堂,也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换言之,学生的上课出勤率能够从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说一堂精彩的课程,即使没有点名,没有期末考试等需求,也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用学生能明白的语言、方式、方法,达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课堂效果。那么如何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师英语授课的能力呢?

首先,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尽可能把教学内容设计得生动有趣;其次,留学生授课教师尤其是临床授课教师必须有在英语国家学习、交流、进修经历,学校可设立青年教师出国学习深造、进修基金,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潮流下,努力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以提高在职教师对留学生的语言教学能力和水平[7];或者,聘请外国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授课,与国内教师交流合作等,为留学生教学工作营造国际化氛围[8];当然还有请外籍教师对参加留学生教育的教师进行口语培训等办法。[9]

2.提升管理学生的办法。

(1)使用指纹考勤机与各个任课教师参与点名双管齐下。在各班教室设立指纹考勤机,定时签到、签退。对于个别喜欢中间开溜的学生,可以请各任课老师提高注意,并记录在案。到学期末将指纹考勤记录与学科老师的考勤汇总,并将此考勤结果记入学科最后成绩,占30%的最终成绩比值或一定比值。这样可以提高相对出勤人数。

(2)积极思考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管理学生。首先,针对学生作弊的不良现象,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动用社会力量教化学生。因为我校留学生多为穆斯林,我们可以通过与本地宗教管理部门友好磋商,达成一些共识,充分利用这一意识形态阵地,协同各指定留学生礼拜的宗教单位和场所,在例行的宗教活动中,配合学校的道德品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勤奋学习,诚实守信。[10]再次,灵活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可以采取灵活有效方式方法,通过管理班长,实现管理学生。班主任可以在班里选出在学生群体中认可度高、有威信、乐于助人的班长,并将班长培养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学有困难时的好朋友,充分发挥出班长的带头作用,毕竟,与每一个学生朝夕相处的是班长,从而形成学生自管自制的模式。此外,班主任保证每个月与家长互通,做到让老师了解父母眼中的孩子,让父母了解老师眼中的学生,实现家长、学校共同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只要能做到“药到病除”或提前预防的目的即可。

3.健全学院职工坐班制度、学生考勤制度以及考试制度。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人们依靠制度来管理自己的行为。学院职工要严格遵守坐班制度,学生有了问题需要老师协助时,容易找到老师。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制度,学生有事要请假,写请假条。制定出更清晰、更具有执行力的考试制度,对于考试中作弊行为严肃处理,形成优良的考风。[11]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出勤与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认识、学院管理息息相关,并且据国内已经有的关于出勤与考试成绩方面的调研结果:学习的主动性与刻苦程度直接决定着学习成绩,考勤分数高的学生考试成绩一般也比较高[12],上课的次数直接影响着本人的最终成绩,出勤则恰恰是反映一个学生认真与否、勤奋与否的直接参照。为了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要一手抓教师的授课能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一手抓学生管理,使学生乐于学习。

(数据统计分析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学统计咨询室孙奇老师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1]艾来提・米吉提,张艳,鲁华.中巴高等医学教育对比浅析[J].科技信息,2012.

[2]崔晓飞.巴基斯坦学生汉语习得初期的难点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6).

[3]满在江,谢妍,艾佳.巴基斯坦的语言与民族关系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4]陈懿,唐标,严暄暄,等.对巴基斯坦留学生英语教学的粗浅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

[5]张月娟,龙玲,刘锐.巴基斯坦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9).

[6]眭建,孙英琨,周英华.从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以教师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改革[J].中国医药科学,2013(1).

[7]王剑军,陈肖鸣,胡臻,等.医学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6).

[8]崔艳华.积极推进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改革培养国家化高质量医学人才[J].学园,2013.

[9]沙吉达阿不都热衣木,克丽别娜吐尔逊.医学院校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医学信息,2012(2).

[10]肖宁,刘鑫,陈丽,等.巴基斯坦医学教育体制初探[J].医学与社会,2011(4).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9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校管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73-0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高职业院校服务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内在动力。因此,开展职业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设计了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感知,由“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感知”和“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感知”两个维度16个指标构成,使用5级李克特(Likert)量表,采用的五级评价是: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相应赋值为1、2、3、4、5。调查时,让学生匿名作答,答卷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信息搜集成效。所有的问卷资料,经过审查与核实后全部输入电脑,保证了问卷的分析质量。因此,此次调查分析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情况。

(二)样本概括

样本来自苏州地区某职业学校,分布于一、二、三年级中三个专业共计7个班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发放问卷213份,经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和有缺失数据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样本数203份,有效率为95.3%。其中中专学生90人,占有效样本的44.3%,高职学生113人,占有效样本的55.7%。一年级学生85人,占有效样本的41.9%;二年级学生85人,占有效样本的41.9%;三年级学生33人,占有效样本的16.2%。男生94人,占有效样本的46.3%;女生109人,占有效样本的53.7%,男女生人数比率为0.86∶1。有效问卷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三)研究方法

利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感知”和“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感知”两个维度16个变量进行分析。根据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的标准,只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各变量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感知”和“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感知”两个维度的Kmo值分别是0.706、0.714,说明统计数据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1]本项研究的a系数基本都大于0.7,说明调查使用的问卷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同质信度。[2]其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anoVa),检验不同学生群体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感知和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感知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样本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

(一)学生对学校管理满意度感知分析

1.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感知分析。

表2显示,在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感知指标上,8个变量集中在2个公因子上,这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040%,表明用这2个公因子代替原有的8个变量可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的67.040%的信息,解释效果比较理想。公因子方差比在0.463—0.924之间,表明各变量中信息分别被公因子提取出的比例较高。

第一个公因子在“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班主任管理艺术”三项中影响因子载荷均较高,反映了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很重视,因此可称为“教育管理”公因子。学生对“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班主任管理艺术”三项满意度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286、3.291、3.443,说明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比较满意,尤其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最满意。

第二个公因子在“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态度”、“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课程”和“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五项中影响因子载荷相对较高,反映了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和实训设施也很关注,因此可称为“教学管理”公因子。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态度”、“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三项满意度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695、3.251、3.094,说明学生对学校的这三项工作比较满意,尤其对于教师教学水平最满意。学生对“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课程”两项工作满意度得分平均值分别为2.360、2.384,得分很低,说明学生对学校的这两项工作很不满意。学校要注意对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吻合市场需求。

2.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感知分析。

表2显示,在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感知指标上,8个变量主要集中在3个公因子上,这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088%,表明这3个公因子可概括8个原始变量所包含的75.088%的信息,解释效果比较理想。公因子方差比在0.495—0.936之间,表明各变量中信息分别被公因子提取出的比例较高。

第一个公因子在“学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环境美化”、“学校创设职业教育情境”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活动”四项中具有较大的因子载荷,说明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于提升学生满意度感知非常重要,因此可称为“育人氛围”公因子。学生对“学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满意度得分平均值为3.118,说明学校开展“周周演”、“快乐男生女生”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校园环境美化”、“学校创设职业教育情境”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活动”三项满意度得分平均值分别为2.527、2.473、2.660,说明学生对学校的这三项工作不太满意,尤其对学校职业教育特色不够突出最不满意。

第二个公因子在“学校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和“学校关心学生生活”两项中具有较大的因子荷载,反映了师生关系和谐,学校关心爱护学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度,可称为“师生和谐”公因子。学生对“学校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和“学校关心学生生活”两项满意度得分平均值分别为2.611、2.714,说明学生对学校的这两项工作不太满意,学校需要关心爱护学生,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同时也说明,学生自我意识在增强,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构成了冲击。

第三个公因子与“学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学校端正考风,严肃考试纪律”两项关系密切,反映出学生很关注学校学习氛围是否浓郁、考试风气是否端正,因此称为“学风考风”公因子。学生对“学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学校端正考风,严肃考试纪律”两项满意度得分平均值分别为4.271、3.877,说明学校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学生满意度最高。

(二)不同学生群体对学校管理满意度感知差异分析

不同学生群体对学校管理满意度感知表现在“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感知”和“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感知”两个维度上。在“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感知”维度中,以提取的2个公因子“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加权系数求和,产生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综合得分公式:F=0.521F1+0.479F2。在“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感知”维度中,以提取的3个公因子“育人氛围”、“师生和谐”和“学风考风”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加权系数求和,同样也产生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综合得分公式:F=0.414F1+0.329F2+0.257F3。因为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各主因子的得分与综合得分的均值均为0。因此,以0为标准,大于0的可以认为相对较满意,小于0的可以认为相对不满意,而且得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见表3)。

方差分析(F检验)表明,不同学生群体对于学校管理满意度感知差异性不显著(p>0.05)。仅在教育教学管理维度上,男生和女生得分差异性显著(p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基本满意的方面有:(1)学生对学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以及班主任管理艺术三项工作比较满意,尤其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满意;(2)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态度以及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三项工作比较满意,尤其对于教师教学水平满意;(3)学生对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比较满意;(4)学生对学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考风考纪两项工作满意度最高。

2.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不太满意的方面有:(1)学生对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两项工作很不满意;(2)学生对校园环境美化、学校创设职业教育情境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三项工作不太满意,尤其对学校职业教育特色不够突出不满意;(3)学生对学校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和学校关心学生生活两项工作不太满意。

3.从综合得分看,不同学生群体对学校管理满意度感知结果如下:(1)不同学生群体对于学校管理满意度感知差异性不显著,仅在教育教学管理维度上,男生和女生得分差异性显著;(2)高职学生、三年级学生、女生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较高,而中专学生、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男生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满意度较低;(3)中专学生、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男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较高,高职学生、一年级学生、女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较低。

(二)建议

1.针对地区支柱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紧贴地区人才需求。

(1)专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类别、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进行专业设置,同时处理好社会需求多样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办好一批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即学校的成熟专业。根据当地产业布局,应该重点设置与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高档民生用品四大支柱产业相关联的高职专业,从而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设置与职业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本次调查发现,56.2%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实践操作课,可见学生非常关注自身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未来企业的人才需求。

2.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职业教育氛围,强化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教育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像普高那样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像普高那样进行考试,要学生埋头读书,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职业院校只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真正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

(1)积极开展各专业的技能竞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学生有事可做,用技能训练的成就感冲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心理压力。本次调查发现,32.5%的学生非常愿意参加技能训练,积极性很高,50.2%的学生愿意服从学校安排,参加技能训练,只有17.3%的学生觉得很辛苦,不愿意参加。

(2)实行“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评价机制。“替代学分”是指理论课考试不及格,可以用技能成绩来代替。如数学考试不及格,可以寻找替代学分来弥补数学学分的不足,可以学电工、数控等。“过程学分”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拿到学分。如在实训课上运用数控车床加工出了一件合格的机械零件,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只要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实行“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学生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对于考试没信心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却积极性很高。

3.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念,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创建和谐校园。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合作意识,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在具体的教育服务过程中,如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课程设计等方面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可以通过开设学生反映问题的网络信箱以及召开见面会、恳谈会等多种形式,保持学校(系部)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及时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打破标准式的管理模式与课程设计,实行动态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嵇小怡.高校教育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30).

[2]刘奇,张英姿.高职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实证研究[J].硅谷,2009(15).

aninvestigationoftheDegreeofSatisfactionwithVocational

Schoolmanagement

ZHanGHong&wanGDe-gen

(JiangsuRadio&tVUniversityKunshanBranch,Suzhou215300;SuzhouUniversity,Suzhou215021,Jiangsuprovince)

学校的学生管理篇10

(一)权力的委托

洛克的理论为我们指出了管理者在进行民主管理时的权力底线和道德规范,他们必须为被管理者赋予的管理权负责,并将其纳入民主管理的范围。基于洛克的“授予论”以及“有限权力”的观点,罗伯特·保罗·沃尔夫(wolffRobertpaul,1969)在其著作《大学的理想》(theidealoftheUniversity)中指出,既然政府的权力都来自于人民的委托与授权,那同样作为公共管理者的大学,其管理学校的权力合法性正是来源于被管理者的授权,这些被管理者中显然包括了学生,而且学生还在被管理者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因此,在作出与学生有关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的时候,学校应该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2]。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S·布鲁贝克(JohnSeilerBrubacher,1977)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3]42。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大学生在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任等方面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发言权。沃尔夫和布鲁贝克的观点对西方国家的大学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府及大学管理者也认识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之权力的合法性,自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开始在法律中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来源及其合法性。比如,1971年德国的9个州就通过立法赋予并扩大了大学生的自,使学生以及老师在参与学校管理上有更大的自由和权力。1982年,葡萄牙在其宪法中也增加了高校管理民主化的条例,包括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等。

(二)人的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是这种理性却是有限的,而高校管理层作为有限理性的个人组成的集体,显然这个集体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也有其能力不及的时候和地方,这也就决定了高校管理的能力界限。“任何为个人心智有意识把握的知识,都只是特定时间有助于其行动成功的知识的一个小部分。”[4]22同时,由于人不但是理性的,而且还是自私的,自私的个人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虽然会受到不完全理性的困扰,但同时也会因为权力的诱惑而导致公权力的扩张。由此可见,为了弥补学校管理的理性有限,以及对公权力的监督,赋予学生以及普通教师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在学校管理上的权力。以上关于学校管理的权力来源和有限理性构成了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基础和哲学基础,确证了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之权力的合法性。

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行使

既然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具有合法性,那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学校管理呢?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的学生运动不断发生,规模和范围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和现实都促使现代西方教育家、大学管理者和政府积极进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就目前研究和应用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行使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力的法律保障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虽然是“天赋人权”,但是在现代法制社会中,这种权力是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认和确立的,如果没有严格且合适的法律规范,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就将是飘忽在云层的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虽然学者们的研究都纷纷表明,学生参与大学管理是无可厚非的“天然权力”,但是真正将之落实到实处的,还是各国政府制定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这既是对学生的这种“天然权力”的认可,同时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之需求的重要保证。在20世纪70年代,不少欧洲国家(如比利时、意大利和法国、德国等)的政府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旨在确保师生以及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推动学校的民主化管理进程。例如,在1989年,法国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教育指导法》,在这部法律中,规定了学校管理中必须增加学生代表,及其构成比例,而且强调了不容随意更改的强制性。1982年,葡萄牙更是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写入了国家宪法,并强调在高校的民主化管理中,大学生享有参与学校管理、法令制定等权力。在1992年,剧变过后的俄罗斯也开始了学校管理民主化的历程,对学生的天赋人权进行了强制规定。在其教育法令中,规定了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任何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

(二)权力的组织形式

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落实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式。在欧美国家的大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在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形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在其管理机构中纷纷吸收学生代表,这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最高形式。在此,仅以法国巴黎大学的组织形式为例,来说明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在巴黎大学管理机构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研究单位和大学理事会,其中尤以理事会为重。在这里,理事会主要是由全校所有人员在内的代表组成的,包括了大学生、行政和技术以及服务人员、教师和研究人员。理事会是大学的最高权力机关,它可以选举产生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和各种专门委员会等。但是,为了防止学术委员会的“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学校理事会中引入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无关校外人士参与管理,也是现代管理学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运用。同时,将学生家长纳入学校管理,也是当前欧美国家大学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以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良性互动。最终,学校的理事会将选举产生学校校长和副校长,以及各教学研究单位的理事会和主任等。从巴黎大学的管理组织形式结构中,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大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甚至连学校最为关键的领导人物——校长和副校长的选举都有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痕迹,这充分表明了大学生对其“天赋人权”的充分行使。

(三)权力的自我实现机制

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无疑是不可剥夺和侵犯的,但仅靠学校管理机构的创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管理学校的需求,毕竟学校理事会(或评议会、董事会)的学生代表人数有限,并不能完全将所有学生,或有管理需求的学生吸收进去,这就必然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学生组织实现了对这一矛盾的化解,并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利的充分实现。学生组织是学生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独立于学校管理部门的,具有行使管理学校、维护学生权利,并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的群体性组织,它是学生管理学校之权利的自我实现行使。这种学生组织既有全院的、全校的、全地区,甚至还有全国的。在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nUS)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员评价、学生福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nUS在某些方面,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提议,甚至不比很多教育专业人士逊色。就连英国最为著名的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ericashby,1974)都毫不吝啬他对英国学联的溢美之词,他说:“学生们对于导师的某些评价就是拿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谈论席上都毫不逊色。”[5]69同样,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学生们对其权力的自我实现特别重视,他们组建了其自治的重要组织——学生政府(StudentGovernment)——来作为学生权力和利益的重要代表。学生政府的总统、副总统、秘书长以及财政部长等官员都是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学生政府代表学生与学校就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与学校进行交涉、联系。相比于在学校组织机构内增加学生代表的做法,这种学生的民主管理制度更加获得了学生们的青睐,在美国的各个层次学校中都广发存在。

三、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中国实践及建议

(一)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中国实践

在我国,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大学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其权利的来源和归属,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还没有得到发掘和培育,以至于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决策等行为的积极性并不算高。总的来说,当前在我国的大学校园内,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法律规范不明确

虽然我国也制定了《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但究其具体内容而言,针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条文并不多,而且没有明确指出大学生应该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度以及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大小等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力被忽视了,以至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参与过学校的管理。调查资料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有61%的表示自己很少参与学校管理[6]33。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其一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管理者都未能充分认识和重视学生的参与学校管理之权力;其二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的“政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决定的,这种管理体制妨碍了学校的自治,同样也就妨碍了学生的自治,不利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其三是我国当前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官本位”思想,学校管理者长期以来以“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自居,把学生作为其权力的管理者和服从者,而不是其权利的终极归属者,这种落后的管理思想限制了学生参与管理学校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

2.参与渠道不完善

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参与渠道不完善是制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是通过组织渠道的方式进行的,即是说,学生对学校管理的任何建议和意见都是通过“班级—辅导员—院系党委书记—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职能部门领导—学校分管领导—校长—校长办公会”这样一个繁琐冗长的组织渠道。据调查在我国大学校园中,有46.7%的学生都是靠组织渠道参与学校管理的,而通过权力维护渠道等的不足2.3%[6]35。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渠道的单一主要是因为当前高校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认识不够,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多种渠道的建立和畅通。另外学生对自我权力的认识也不全面,对学校管理的热情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参与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不健全主要是说参与管理的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其作用发挥的不全面。当前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构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学校学生会、院系学生会、班委会以及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非正式组织等。但是这些结构大多存在形式主义,而且直接接受学校、院系或辅导员的领导,很难独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发现,只有19%的学生认为这些组织发挥了作用,而其他的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的各种参与管理组织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它们并未真正起到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自治机构建立随意,行政化管理严重,而且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不顺,运作不协调,以至于效率十分低下,很多学生进入这些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其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力,而是为了获得社交能力锻炼、学习积点的提高、履职经历等功利性目的。

(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建议

从国外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我国当前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现实来看,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既是其“天赋人权”的实现,同时也是大学走向自治、自由的必然选择。但是,就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发现,我国目前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遗漏,因此有必要在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方式。

1.明确学校职责,服务师生和社会。正如布鲁贝克指出,“高等学校有三项主要职能:传播高深学问,扩大学问领域,运用其成果为公众服务”。由此可见,现代高等学校首要的职能是传播高深知识,而这种传播服务的消费者就是学生。因此,学生作为消费的一方,有权力对学校的管理进行必要的参与,而学校也需要学生的这种管理,以确保传播服务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前面的分析已经清楚,学校管理者的权力是来自师生的权力委托,他们之间是委托与的关系,为了防止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委托方有必要选举代表进入学校管理层,以监督学校政策的制定、机构的运行等。因此,就我们国家当前的大学管理来看,首要的是要破除学校管理者的“官本位”思想,切实履行其为师生服务的职能,做好师生权力的者职能。

2.加强法律建设,明确学生权力。虽然说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一种天然的权利,但是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其实这种权力也就没有了实质性的意义。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建设还比较滞后,至今为止还没有一项有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政策。今后应该加快制定与学生和学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强制规定学校必须允许学生代表参加学校的相关会议,参与学校相关决策的制定,并通过多种方式倾听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政府除了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评价监督机制,切实将大学生参与学校的权力落实到位。通过评价和监督既可以督促和激励学校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充分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将大学校园建设成为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