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际商务学科评估十篇国际商务学科评估十篇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4:56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1

B类考生为315分,单科(满分=100分)为42分,单科(满分>100分)为63分。

2016年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类国家线较2015年国家线总分下降5分,单科未变。

2015年考研国家线(专业学位)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类专业总分a类为330分、B类为320分。具体对比见下图:

2016年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硕士考研国家线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2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它的专业知识涉及英语、贸易商科、文秘和交际学等方面。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仅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商贸基本知识、东西方文化基本概念,而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能适应职场需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将人才培养与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相匹配。根据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和对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总结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文秘、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Hymes认为一个完整的语言交际能力定义应包括四项内容:语法可能性(程度);实用可行性(程度);场合适用性(程度);现实真实性(程度)。这四部分交际能力反映了话语者和听者的语法知识、心理语言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现场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还应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商务运作能力(职业能力)。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除语言技能之外的商务工作基本技能。如:商务领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运作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其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一条主线,三个突出”,即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真正体现高职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的特点。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进入wto后,人力资源市场对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所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熟悉掌握商务活动基本规则,并要有相当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简单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另外,英语专业课和商贸专业课开设的课程较多,占用较多的教学课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务手段已被淘汰,一些商务概念已落后于时展。因此,为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使其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将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适当增加能提供学生必需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的基本培训,删减一些重复或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成三大模块:

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英语基础综合课、语法、泛渎、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英语视听。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制单、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着重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强调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的训练,英语基础写作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因为它被作为英语基础综合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着重训练的是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基本技能。商务英语课程涵盖商务基本原则和运作。商务英语阅读包括商务常用文件如报表、信用证等。

商务英语写作涵盖原来的外贸函电和实用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和商务口译课程训练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会议翻译、谈判翻译、公司及产品介绍等技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为的是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更大限度的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要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就应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的基本工作技能、商务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与运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这些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应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权利和机会。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注重的是学生要学会什么,而不是应学什么;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估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估方式;关注个体学习者,同时也注重全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口头报告、团队合作,信息搜集、电脑操作、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技能。多元化评估可表现为评估内容多元化如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信函、信息搜索、团队合作、文秘技能、办公设备操作技能、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等;评估方式多元化如课堂表现、口试、英语辩论、市场调研、产品演示、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期末测验等;评估时机多元化强调的是过程评估。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这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评估的职业教学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突显较强的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对外商贸人才。

参考文献:

[1]ellism?JohnsonC.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3

关键词:本科培养;实施效果;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61-02

国际商务专业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国际商务的职业要求,突出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方针,设置两大类型的专业课程,并且有机贯通。一是涉及国际企业管理层面的课程,通过国际商务环境和战略研究、作业过程等知识体系,赋予学生较高的综合经济分析能力,并能够串联起从市场调研、生产、营销、物流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作业流程;二是涉及国际企业实务技巧层面的课程,通过贸易实务、投资技巧、金融工具运用等知识体系,赋予学生更好的实务操作能力。

总体上看,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的定位方向以“跨国商业运营者”为中心,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商务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密切的学科关联,目前全日制国际商务专业隶属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学科基本属于经济学学科,偏重理论研究,所以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培养效果考核时,测评指标就有重理论还是重实践的争论。

一、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目标

国际商务专业按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基础、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通晓国际商务惯例、相关国际法规和国际商务文化,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管理、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国际商务专业坚持“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双语教学、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国际商务基础理论课程作业流程课程商务策划课程’+‘国际商务实验实践课程’”“‘国际贸易基础理论课程实务操作课程商务谈判课程’+‘国际贸易实验实践课程’”两大课程体系,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实际,构建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商务操作两个特色方向,实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国际商务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国际商务、跨国经营基础理论,熟悉国际商务惯例与规则;(4)掌握国际商务、跨国经营实务技巧,熟悉国际商务流程与运作方法;(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6)掌握国际商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7)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从国际商务本科培养目标来看,国际商务专业重视“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本科培养方案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对用人企业做了调研。首先,经过问卷调研,针对外贸相关企业招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企业录用要求条件选择最多的前4项是综合素质,外语、计算机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可塑性。其次,用人单位认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用人单位认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毕业生在品德修养、观察力等方面表现较好,在理论知识、知识结构、开拓创新意识、英语、计算机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表现不佳。最后,因为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对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在实务操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英语水平、知识结构、理论分析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强化实务操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国际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要,也给高校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对企业的调研中可以看出,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和国际贸易的工作性质有关,另一方面国际商务已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外语沟通能力,外贸企业重视的是现实中所要运用的操作能力,多达60%的企业都认为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应该进行适应企业的训练。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推荐学生就业的时候,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反馈给我们学生,提高他们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希望学校在校内训练学生的谈吐礼仪、演讲口才能力,增加抗压受挫训练,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用人企业的反馈来看,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在理论教育方面基本达到了培养目标,但在实践培养方面显然不如预期。

三、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评估指标设置的建议

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评估指标直接关系到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以往我们对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评判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很少接收来自用人企业的意见。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大多数集中在单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其应用在工作中是什么效果却很少被注意。从企业的反馈来看,我们的评估指标应该更多地向应用和复合倾斜。因此,国际商务本科培养方案是否有效,其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实用性课程的比例。课程设置中不仅需要有基础或者理论的课程,更应该多设置实务型课程,例如不仅应该有大学英语课,更应该有专业英语。第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企业重视的不是学生是否会考试,会背书,而是学生是否会学以致用。因此,我们的培养方案中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更应该开设具有实际效果的课外教学,例如企业现场教学,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企业实践或者观摩。第三,多学科课程的比例。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虽然现在学校鼓励学生选修双专业或者辅修其他学科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就业和实际工作的促进作用缺乏十足的依据,例如在听取企业的建议上对学生的辅修专业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4

论文关键词:外资并购商标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合并、股票买入和经营权控制等活动。在我国,外资并购指的是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那就是与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合资。外资的进入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外资进入中国时所采取的所谓商标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状况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外资企业愿意并购中方企业,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业的商标价值,因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意义上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文化和在所属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标识一个企业的商誉。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在外资并购中必须要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交易双方明晰商标价值,尤其是让被并购企业清楚知道自身商标的价值。然而由于商标评估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中方企业的商标的价值被低估甚至不作价拱手让与合资企业。如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当时金鸡鞋油已占据中国鞋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合资时金鸡品牌却只折价1000万元。又如广州饼干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时,将其在50年代注册并享有盛誉的“岭南”商标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损失。

二、商标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资并购的前提和难点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和评估资产。科学准确评估商标的价值,合法公正地处置商标,有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维护双方企业的利益,推动和保障外资并购的顺利实现。目前在商标价值评估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有关商标评估的法律

国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颁布《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转让商标或以商标权投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接着1996年又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只对商标评估机构的条件、业务范围及评估原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商标价值的构成、评估的具体方法等商标评估的实质内容为予明确,操作性不强。然而这两个规章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废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商标评估的法律法规。

(二)评估机构不规范

商标等指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含量高、程序要求严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置把关不严,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极大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不科学

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单位却是不分对象和目的,只用一种方法或用错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导致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标准不统一,高估低估现象严重。

(四)不重视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自己长期经营形成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在评估时将这一部分资产价值低估甚至没有将这一部分资产作价,造成商标流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其损失更为巨大。转贴于

三、完善外资并购中商标评估

(一)加强商标评估理论的研究

商标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估价标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确定商标资产在某一评估基准日时现时价值的工作。商标价值构成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商标的设计、注册、广告宣传等费用,商标的使用期限、侵权状况、法律保护程度,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商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商标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包括所使用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与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国开展商标评估的时间较短,积累经验还不够。为了促进并实现商标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借鉴国外商标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商标价值的现状和具体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影响商标价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计算方式,逐步发展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规则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技术规则,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商标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二)完善商标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商标评估无法可依的状况,应加强商标评估立法,制定商标评估的统一法律规范,详细规定商标评估的形式、时间、表现、机构及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制度。

1.关于商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在商标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商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通过法律法规将其确定下来。

2.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国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玩忽职守,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让商标评估机构在对商标价值评估失实时仅承担警告、罚款的法律责任并不能起到处罚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并且该规章在2001年被废止。虽然随后国家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但是这两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规定。由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我国商标评估价值失实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导致背离商标实际价值的评估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商标评估立法时要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3.关于外资并购时的商标价值评估。外资并购涉及外方企业,与企业并购时双方都是中方企业不同,外资并购时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被低估甚至是没有估价,会造成商标流失,造成损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损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对外资并购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评估做出严格的规定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强化企业商标保护意识,重视自身商标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即使确认入帐,但计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费用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帐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这样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帐面无形资产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资、出售、联营、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时,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成为必要,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中方企业作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要增强商标价值评估意识,要认识到商标价值评估是必要的,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时要同并购企业商定商标评估办法确定商标价格,避免企业自身商标价值被低估甚至是无偿转让。中方企业与外方企业应当商定评估机构选择办法,比如双方共同选择、委托第三方选择等,应当选择有资质且资质比较高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做出报告后,应当聘请无利害关系的独立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评估报告依据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调整参数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5

论文关键词:外资并购 商标 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合并、股票买入和经营权控制等活动。在我国,外资并购指的是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那就是与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合资。外资的进入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外资进入中国时所采取的所谓商标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状况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外资企业愿意并购中方企业,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业的商标价值,因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意义上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文化和在所属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标识一个企业的商誉。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在外资并购中必须要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交易双方明晰商标价值,尤其是让被并购企业清楚知道自身商标的价值。然而由于商标评估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中方企业的商标的价值被低估甚至不作价拱手让与合资企业。如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当时金鸡鞋油已占据中国鞋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合资时金鸡品牌却只折价1000万元。又如广州饼干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时,将其在50年代注册并享有盛誉的“岭南”商标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损失。

二、商标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资并购的前提和难点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和评估资产。科学准确评估商标的价值,合法公正地处置商标,有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维护双方企业的利益,推动和保障外资并购的顺利实现。目前在商标价值评估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有关商标评估的法律 

国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颁布《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转让商标或以商标权投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接着1996年又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只对商标评估机构的条件、业务范围及评估原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商标价值的构成、评估的具体方法等商标评估的实质内容为予明确,操作性不强。然而这两个规章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废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商标评估的法律法规。 

(二)评估机构不规范 

商标等指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含量高、程序要求严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置把关不严,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极大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不科学 

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单位却是不分对象和目的,只用一种方法或用错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导致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标准不统一,高估低估现象严重。 

(四)不重视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自己长期经营形成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在评估时将这一部分资产价值低估甚至没有将这一部分资产作价,造成商标流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其损失更为巨大。 

三、完善外资并购中商标评估 

(一)加强商标评估理论的研究 

商标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估价标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确定商标资产在某一评估基准日时现时价值的工作。商标价值构成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商标的设计、注册、广告宣传等费用,商标的使用期限、侵权状况、法律保护程度,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商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商标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包括所使用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与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国开展商标评估的时间较短,积累经验还不够。为了促进并实现商标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借鉴国外商标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商标价值的现状和具体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影响商标价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计算方式,逐步发展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规则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技术规则,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商标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二)完善商标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商标评估无法可依的状况,应加强商标评估立法,制定商标评估的统一法律规范,详细规定商标评估的形式、时间、表现、机构及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制度。 

1.关于商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在商标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商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通过法律法规将其确定下来。 

2.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国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玩忽职守,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让商标评估机构在对商标价值评估失实时仅承担警告、罚款的法律责任并不能起到处罚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并且该规章在2001年被废止。虽然随后国家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但是这两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规定。由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我国商标评估价值失实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导致背离商标实际价值的评估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商标评估立法时要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3.关于外资并购时的商标价值评估。外资并购涉及外方企业,与企业并购时双方都是中方企业不同,外资并购时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被低估甚至是没有估价,会造成商标流失,造成损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损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对外资并购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评估做出严格的规定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强化企业商标保护意识,重视自身商标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即使确认入帐,但计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费用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帐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这样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帐面无形资产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资、出售、联营、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时,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成为必要,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中方企业作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要增强商标价值评估意识,要认识到商标价值评估是必要的,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时要同并购企业商定商标评估办法确定商标价格,避免企业自身商标价值被低估甚至是无偿转让。中方企业与外方企业应当商定评估机构选择办法,比如双方共同选择、委托第三方选择等,应当选择有资质且资质比较高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做出报告后,应当聘请无利害关系的独立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评估报告依据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调整参数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价值评估;问题

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作为重要交易对象份额逐年增加,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产品与服务比比皆是,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重要产品,在价值评估领域遭遇到了诸多问题,加强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价值评估方法与对策研究,对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企业市场竞争与生存有重要价值。下面对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价值评估问题做简要探究。

1.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价值评估特点、意义与原则

知识产权评估本身属于资产评估范畴,是对知识产权本身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做出正确判断,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典型表现,知识产权评估强调其未来可能带来的利益,因此评估看重产权本身的最具潜力的价值,而单单并非当前的使用效益,所以知识产权的评估本身要注意与其相联系的各种权利、利用方式的应用。国际知识产权评估本身具有针对性、估价性、时效性与参考咨询性。针对性主要是指其同资产评估一样围绕特定产权、特定目的开展评估活动,比如为企业股份制改革、上市收购、产权转移等提供服务。估价性是知识产权评估在特定交易条件下以科学的评估方法与逻辑突出其在某段时间内的价值。时效性是指知识产权本身在保护期或者权力时效期之外价值受到影响。参考咨询性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结果只作为重要参考意见存在,而并非最终的决定性结果。国际知识产权评估有利于加强贸易双方对产权价值的正确认识,为产权司法保护提供切实依据;产权评估为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产权保护提供支持,可有效避免贵重资产流失;产权评估有助于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应用与实践;产权评估可为国际贸易投资与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产权评估适应了国际贸易市场规范化发展需求,有助于加强产权保护,完善评估方法、促进市场交易规范化。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要遵循相应原则,以确保评估活动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确保评估结果的可用性。知识产权评估原则主要以替代性原则、变化性原则、预期收益原则、一致性原则为主,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价值评估活动才能够更加公平、合法,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与可用性,有助于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交易与管理。

2.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价值评估影响因素

国际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主要对象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为主,由于知识产权本身不同于其他市场资源的特殊性,在评估方面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也较多,总体而言主要以经济成本、技术的生命周期、法律状态(法律保护状况、法制环境等)三大要素为主。经济成本代表了知识产权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成本,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应用有重要影响,是做价值评估时必须纳入考量的关键要素、知识产权的技术生命周期代表着知识产权的使用期限与价值高低,比如商标权、专利权等这类对时间期限要求较高的知识产权,一旦超过期间产权本身价值将会发生极大变化,这是做价值评估时必须予以考虑的关键因素。法律状态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时所处环境的法律保护状态,这对于产权本身的法律效力与保护期限有直接影响,世界各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与条文有较大差异,直接决定了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价值评估的多元化,比如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状态就存在较大差异,在做国际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双方法制环境,以便提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除了上述三大要素之外,国际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市场机制、评估主体因素、产权风险、价值规律等,评估主体本身对知识产权的需求层次直接影响评估结果,参与评估者本身的心理状态对于结果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市场机制条件下对产权评估的方法与目的也会有所差异,这对于结果有一定影响,另外评估过程与市场所承受的风险也会影响评估主体与价值评估结果。考虑到国际市场本身的特殊性,知识产权贸易在市场中作为特殊商品也受到市场波动、价值规律等制约与影响,尤其是决策、投资等经济活动中这种风险与影响力会被进一步扩大,对于评估结果的影响也表现为多元化倾向。

3.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的利弊

当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以成本法、市场法与收益法为主,这三种方法各自拥有不同优势与局限性。成本法是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一个全新的知识产权评估对象,以全部成本减去实体、功能性、经济性成就贬值获得评估价值,是一种重置成本评估法。市场法作为简单且直接的评估方法,是对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进行调查,估算评估对象的价格,对市场交易参照物价格较为重视,但是该评估结果本身需要一个公平、活跃且公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由此才能够保证市场上参考价格的可比性,提升最后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收益法也叫做收益折现法,主要对评估知识产权的剩余年限及未来收益利用适用的折现率进行评估。述三种方法各自具有不同优势,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成本法本身若成本资料不健全,且每年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或者研究,产权成本价值则要进行单独核算,若缺乏这些相应资料,评估结果必然受影响,同时原始成本的无据可查也制约了成本法的应用。另外,像是商标权这种排他性较强的产权因为较难重置,所以利用成本法进行评估与计量难度较大。市场法操作简单且适用范围广,验证性较佳,在反映资产价值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余市场本身联系过于密切,若是知识产权市场发育不完善则很难获得完整且可靠的产权资料,科学性、真实性必然受到影响,像商标权、核心技术等强烈的排他性质,也使得较难找到市场参照比价物,另外像是商业秘密或者知识产权交易对保密性要求较高,市场法需要公开必然会对交易产生影响。收益法在评估有形资产方面优势显著,知识产权评估除了一些依托于实体资产存在的产权之外,还有更多如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关于这些知识产权的预期收益在分割与量化方面难度较大,同时评估过程中由于要收集大量影响产权价格的参数资料才能够为未来收益评估提供支持,这无疑也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另外,知识产权本身的独占性也使得拥有方本身具有超额收益,导致使用价值背离评估价值,同时产权折现率的确定难度也较大,这些都影响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

4.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建议

国际贸易知识产权评估面临着诸多难题,对于我国而言,要积极完善自身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提升产权评估意识,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完善、规范化管理提供支持。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已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也已有相应的准则,但是在实际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国家、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评估需求越来越迫切,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成为必然选择。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对外贸易的增多更使得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频频出现,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活动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以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涉及到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大问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滥用、盗用案件、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以知识产权评估为基础。国内要加强知识产权研发催生更多专利服务市场发展,并建立完善的专利流程制度服务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企业要积极探索完整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转化体系,利用专利管理委员会、知识产权与品牌经营管理委员等做好决策,由法律和知识产权部具体进行职能管理,从营销、品牌传播、工程研究院、信息技术部、下属公司和控股公司等多个受益角色入手完善法律与知识产权评估服务。要积极研究并拓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渠道,如知识产权转让、融资、质押等,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增加授权率,以提升核心领域产权竞争能力。要做到有的放矢加强专利布局,通过建立庞大的知识产权数据库指导产权研发与市场评估,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更加从容的应对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市场的竞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价值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评估方法本身也各有利弊,要在明晰不同方法利弊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我国当前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提升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与价值评估水平,为国际市场知识产权贸易中竞争实力的增强服务。

参考文献:

[1]姜雪来.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价值平衡[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4).

[2]施卫娟.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

[3]冯汉桥.论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8).

[4]马玉珍,张国华.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4).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工学结合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一、引言

商务英语教学已经历了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世界各地的很多大学包括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及相关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商务英语视听说”给学生初步接触商务活动和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并与口语课、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具备坚实的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商务常识的必修课程。然而,基于本科教学模式的借鉴,高职院校的课程很大程度上成了本科教学的“压缩饼干”,“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也成了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为目标,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工学结合”模式所要实现的四大转变

1.课程设计的转变

新的职教理念详细介绍了课程教学的设计问题。具有先进职业教育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基本原则有以下六项: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及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高效率的职业教育在课程的设计上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所谓一体化教学方式,指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戴士弘,2007)。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领学生做事,围绕知识的应用能力、用项目对能力进行反复实训,实现课程教学的一体化设计。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内容覆盖商务活动的基本概况,课程分为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并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交际技巧。传统的单元设计以知识、概念等问题引入,往往由教师先进行知识的传授,再让学生用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先学后用”在传统课程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因此,在新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力图摆脱从语言到专业知识,由听到说的单一训练过程,设计灵活生动的教学过程。我们首先应该确定教学的能力目标,即通过本课程(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哪些能力和技巧;然后,利用生动直观的例子导入教学;最后,完成本次课程的任务所要经历的阶段有:

案例分析阶段?陴分组讨论阶段?陴角色扮演阶段?陴总结评估阶段?陴能力巩固阶段?陴作业布置

由此可见,“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计首先由直观的商务场景或案例开始,给学生直接的视听感受,并从中总结语言技能、商务技巧和交际素质。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商务活动,并进行小组汇报和个人展示。最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和总结。从而体现出学生由实践到经验的过程,由不知到知,由具体到抽象的领会过程。

2.教学方法的转变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课程,不但要让学生具备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商务背景下展示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活动技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多维的“音”“像”结合的互动听说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交际法。在教学中,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5名左右学生,按能力好的带动能力不足的学生自由组合,并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进行表演、做报告等。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团队精神,为学生以后在企业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调查来完成任务,能得到自我满足感。

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环境等手段辅助教学,课程内容通过图片、实物、ppt电子课件、音像资源和人为创造模拟环境和场景,仿真完成实际训练的过程,在情景中完成教学任务;模拟商务情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教学资源网站,方便学生自我学习、拓宽视野,并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且实用性强的证书考试(例如英国剑桥的“商务英语(BeC)”和托业考试(toeiC))。

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当然,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语言交际环境的营造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在互动听说教学模式及网络学习平台之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学习该学的知识和完成相关练习。因此,教师的责任并非让学生来到固定的教室给学生放视听材料这么简单,而是要促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必须营造真实的商务环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尽量进行仿真的训练。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语言素质、商务常识和交际技巧,能够及时对学生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的质量加以准确判断和评价,促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同时也要求教师预测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并帮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

4.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转变

执行严格公正的评估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以往的学科对学生的评估基本上是建立在如期末考试、全国性标准化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估之上的,这样的评估方式过于单一,也不能及时反馈信息,课程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针对这一状况,我们要实行过程性评估为+终结性评估的方式,侧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估并逐渐减少期末考试分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也可弥补终结性评估的弱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模拟训练。

对于学生每次的课堂表现和表演,教师应该做记录并进行评估。教师必须记录学生的表现、并填写评估表并且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训练。视听说的教学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个人展示、小组表演、小组汇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估表的制定中,应该包含语言、表演和交际技能方面的评价。评估参考表如下:

三、构建“工学结合”模式所要实现的条件

1.教学资源的建设

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一本教材的使用,还应参考相关的著作和网站:如《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体验商务英语视听说》等,同时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视听材料。参考的网站如:省略,http://省略/,http://省略/,mofcom.省略/,省略/.

在实践教学环境方面,建设实训室、语音室并配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网上学习平台,共享网络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听说操练,教师也可以做到个别指导,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

2.实习(训)基地的建设

开拓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训)基地保证了“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能以新的模式顺利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仅限于教室这一地点,而实训室和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使仿真场景更真实,效果更理想。从而使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模式深入、持久地进行,更加有利于每学期都开展模块实训活动(例如“商务英语综实训”、“酒店英语实训”、“英语翻译实训”等);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生产和工作过程,也应成为视听说课的一大特色内容,使学生真正体验商务英语的真实场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星级酒店也是校外实习场地之一。安排学生一定期间的顶岗实习,主要从事星级酒店前台、西(中)餐、咖啡厅服务等岗位的服务工作和翻译工作,给学生创造尝试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的外部环境,逐渐积累“工学结合”的经验。实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商务英语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体验真正的工作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心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基础。

3.“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能力和素质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一大特色。如果学校的教师属于由高校到高校的过程,基本上没有足够或较少的企业经验或实践经验,这对于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岗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存在着极大矛盾。要扭转这一窘况,就要重建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商务英语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语言能力,还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商务知识和交际素质。所以,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邀请企业骨干到校内汇报指导之外,还要通过进修培训、企业见习等方式促进本校教师的自我提升,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并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如BeC考试、报关员考试、秘书资格考试等)。以此改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纯语言教师的普遍现象,从而达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四、结语

职教改革给我国的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希望,也带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完成这项复杂的改革工程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样也要坚持“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念。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视听说的教学探讨上,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充分考虑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各种职业能力和相关的资格证明,刺激和推动职业教育按照市场需求发展,而且更加有效地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也便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共建学习社会,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工学结合”全面接轨的崭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8

需求分析是特殊用于英语课程设计的基础,从需求分析中可以确立课程的目标以及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活动和教学材料。课程设计者要把学生的当前需求和将来需求结合起来。作为本次商务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具体操作和衡量标准的组成部分,需求分析将在课程本次设计开始之前以及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开展。问卷调查被认为是进行需求分析最受欢迎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带有开放式问题问卷调查的回答,测试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在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求分析将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他们进行的采访以及对当地国际贸易公司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咨询,还有对真实国际贸易工作环境的实地观察。为了评估学生们当前的英语写作水平,对于本次课程的多样化需求以及他们所喜欢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一个包括目标性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将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发放给学生。同时将选取的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来了解他们对本次课程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各种需求和期望。单独采访可以选用英语进行,这样可以掌握学生现阶段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对外贸公司的人事资源部和公司的管理者进行咨询,了解他们对员工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本次培训课程的期望。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任务和职责以及他们最想通过本次培训学到和提高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west(1994)主张对于目标语言的使用环境的实地观察要远比对着作者编着的教材凭空想象要好的多。课程的设计者需要对目标学员的真实工作场所进行观察,尤其是员工们所参与的日常国际贸易的操作和流程,都将被认真观察并做详细的记录。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对于本次课程的未来工作需求将被进一步的领会。在征得外贸公司允许的情况,一些商务交流的电话和谈判协商会议也将做记录并录音,一些工作中所用到的各种真实商务交往信函,各种国际贸易单证也将被收集起来作为授课的材料。此外,本次课程设计为一个动态的交互式的学习过程而非线性的过程(Hutchinson&waters,1987:74),一项持续性的需求分析将随课程的进程同时展开,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确保本次培训课程能够真正的有效。我们应当对调查的结果不断地进行检查和重新评估。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可以对当前课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便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使本课程更好的满足学员们的需要。

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遵照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帮助参加此次课程的学生提高自己在未来国际商务工作中的实际商务英语的应用能力。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提高其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商务英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在国际商务业务流程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用英语从事外贸工作的兴趣。(二)课程结构鉴于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此商务用途英语课程共安排一个学年,32周,128个学时,每周4个学时。课程设计将以真实国际商务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为依据整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商务活动、外贸实务2大模块,强化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教学将在多媒体教室和国际商务贸易情景体验教室完成。此课程中所用的教学材料为《新编剑桥商务英》。该教材由具有丰富商务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编写,符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水平,并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特点。基于此项课程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本课程主要内容将集中于商务英语应用技能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养。每方面的详细学习内容如下:知识:(1)商务英语涵盖涉外活动的各个层面,既涉及基础英语,又涉及商务业务英语,力求将二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即从基础学起,又渗透实用场景下的语言交际。(2)重视听说,加强表达,突出实用阅读:以听说训练为主导,引导学生获取表达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学一点,用一点”的原则。(3)“精讲多练”、“讲为练”、“练为用”:教材不只是“教”,更要注重“学”,不是“教懂,学懂”,而是“教会,学会”。(4)选材注重涉外语言交际的典型性、实用性、思想性、时代感、趣味性、可模拟性和可操作性。技能:(1)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外贸工作中的口语交流、翻译工作。(2)能够熟悉日常外贸工作技能,包括:贸易洽谈、合同签订、安排货物检验、申请验关,通关、安排办理保险,以及提出索赔等。(3)能够掌握商务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写作、函电及制单的技能。素质:(1)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商务社交礼仪习惯。(三)课程特点课程设计将紧紧围绕对学生和外来工作的需求分析。在教学中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国际商务情景模拟来创设接近未来工作环境的真实语言环境,帮助学生了解商务沟通的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方法。教学活动应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应多提问、多引导、多和学生一起讨论难点,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形成一种双向的教与学的模式。

课程评估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9

关键词: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

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额较大的综合性项目,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从成本、效率、融资、环保等诸多方面,来关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综合状况。因此,在工业园区项目进入到正式建设之前,就需要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做出科学的论证,从而确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但目前在我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过程中,对可行性评估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不够,需要提升其科学性和系统性[1]。基于此,本文在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一般过程的基础上,以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为例,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提升我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科学性提供指导。

1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1.1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是基于一定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主要构成、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项目建设的规模与投入产出比、项目建设的工艺路线与设备选型、项目建设的生产安排与劳动定岗、项目建设的环保条件、项目建设的风险、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与配套措施以及项目未来发展的盈利能力等方面,来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个层面,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并从财务的层面来对工业园区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该工业园区是否值得进行投资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的系统分析方法与过程。

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中可以看出,作为拟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式建设前期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对控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与投资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中,通过对不同的工业园区建设方案、投资规模、技术条件等方案的比较论证,选择出一个最具有发展潜力、投资效益最优化的投资方案,也起到了重要的专业论证作用。因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专业化的重要技术支撑。除此之外,由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发生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建设之前,因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一种事前的分析与预测工作,而不是事后的项目评价。

1.2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作用

基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可以看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对确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具体而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首先,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都很巨大,而且其建成后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与单位。由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就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能够实现预定目标和效益的重要保障[2]。因此,建立在以详细可靠的市场预测、成本分析、效益估算、评价体系基础上的可行性评估,就能够从多方面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确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

其次,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通过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现金流量、成本效益、获利能力、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得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能力和未来发展的财务状况,从而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在筹集资金过程中能否获得商业银行、风险资本以及相关的投资方的认可提供了重要的财务数据,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获得投资合作方在资金支持决策上的重要依据。

再次,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方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部门签订建设合同,从而确保建设工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建筑材料供应商、电力部门、水利部门、热供应单位、电信通讯部门以及交通部门等各种职能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3],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就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方与这些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的重要参考依据。

2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的内容上,尽管不同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其可行性评估的内容有所侧重,但总体而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在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评估的要素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主要构成、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项目建设的规模与投入产出比、项目建设的工艺路线与设备选型、项目建设的生产安排与劳动定岗、项目建设的环保条件、项目建设的风险、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与配套措施以及项目未来发展的盈利能力等方面。其中,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核心构成要素。本文如下主要对这些核心构成要素的评估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

2.1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评估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技术评估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所选用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水平的先进程度如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产品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与工艺流程是否先进;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与市场容量是否成立等。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评估中,对上述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分析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在评估方法上,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技术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比对法和分析对比法。比对法指的是通过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该法注重的是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各种技术方案进行细节比对[4]。

2.2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容量评估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中,市场评估至关重要。因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需求与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其结果也直接决定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取舍。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容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宏观市场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微观市场环境(工业园区自身、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方)的发展趋势和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从中明确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作为后续决策的依据[5];第二,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状况进行评估,从中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未来的市场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和判断,从中明确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发展在市场上的可行性。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容量评估的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外部市场环境评估的peSt(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评价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发展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价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预测的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竞争状况的五力(供应商、企业自身、竞争者、消费者、替代品)分析模型等。

2.3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预算评估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预算评估又被称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是在完成市场前景预测、厂址选定、工艺技术方案选取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的投资收益进行调查研究、计算及论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原材料成本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劳动力成本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管理费用的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成为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项目盈利能力以及投资回报率等等各种经济分析因素。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的结果将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决策提供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案,从而得出与之相关的成本、收益及盈利水平预算,以便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

2.4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

经济分析主要指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中心环节和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经济风险,提高效益水平[6]。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估可以分为财务状况评价和国民经济现状评价。财务状况评价就是依据我国目前所推行的财政税务制度和物价体系从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角度分析、计算财务收益状况和费用大小,编制具体的财务分析表、拟定计算评价的各项指标。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是依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方面考察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各种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常用经济参数,具体分析计算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大小,评价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程度。

3对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

3.1项目背景与构成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城观光路以南、光侨路以西,与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毗邻。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产业初步定位于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行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打造国际性、门户式的“光明国际企业新城”,服务于世界五百强科技型企业、大型知名企业、高成长型企业等目标客户。总体功能包括高端研发、高端制造、高端商务办公、生活配套及商业配套等,总体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与光明中心城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企业新城。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包括三个地块,aB地块将在前三期工程中完成,C地块在第四期完成,aB地块的占地面积为142,560.46平米,总建筑面积为390,597平米;C地块占地65,132.09,建筑面积为72,126.43平米(根据项目委托方委托,C地块建筑面积为136,603.00平米。其中可以获得经济收益的物业类型主要包括:商业办公楼、独栋研发楼、研发生产厂房、高档商务、高级宿舍及员工宿舍六种。

3.2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深圳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深圳的工业总产值约为13,832亿元,增长率约为17.7%。根据《深圳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市工业发展目标是确保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580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3%以上。根据上述增长比例,设定未来3年内(截至2010年)深圳工业总产值增长比例为15%(取中间值),其生产总值将达到21,037亿元。根据《深圳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的数据,深圳市工业用地整体规划面积约为24,100万平方米。则推测2010年深圳工业土地单位产值约为:未来工业总产值21,037亿元/工业土地规划面积24,100万=8,700元/m2。未来3年内工业总产值增加额为:21,037亿元-13,832亿元=7,204亿元。可以推算出全市未来3年增加的工业土地面积约为:工业总产值增加额7,204亿元/8,700元/m2=8,300万m2。光明高新区规划面积在深圳市工业用地规划总面积中的比重约为8.4%,则未来3年内光明高新区需求的增加量约为:8,300万平方米×8.4%=690万平方米。

3.3项目目标消费群体与辐射区域

在目标消费群体方面,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目标消费群体包括三类:一是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园区内的消费群体: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会分批吸引企业入驻园区,由于光明高新区目前的商业配套比较稀缺,企业员工的商业活动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商业配套设施首先需满足于园内消费群体的需要。二是光明高新区内的中高端消费群体:目前光明高新区内的企业园区主要以自用为主,靠提供简单的商业自给自足。由于光明高新区缺乏综合性、多功能性、市场化的中高端商业配套,远远不能满足该区域购买能力较强的消费群体的要求。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商业配套的建设,将会填补该区域的市场空白。三是光明中心城以及周边区域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光明中心城目前正处于待开发的阶段,消费群体主要为当地的原住居民。根据政府规划,未来光明中心城将会建设成为国际化、高品味的居住社区,再加上该区域商务办公楼的建设,能吸引大量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入住,为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培育了更广泛的商业消费群体。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商业配套辐射区域以“企业加速器”园区为中心,逐渐向外扩散,辐射到光明高新区以及整个光明新城及其它周边区域。运用差异型及梯度型的战略原则,使商业物业的整体功能得到完善和突破,弥补该区域商业物业的市场空白。

3.4项目经济效益评估

按照100%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计算经济效益指标如下: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5.20%;项目财务净现值(i=10%):123,921.30万元,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20.50年,如表1所示。

1)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分析。净现值(FnpV)是按设定的基准收益率(10%)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的项目可以接受。经测算:项目基本方案在计算期内财务净现值为123,921.30万元。

2)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内部收益率(FiRR)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所用资金的盈利率,是考核项目盈利功能的主要动态指标。当FiRR大于基准收益率10%时,则认为其盈利能力已满足最低要求。经测算:项目在计算期内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5.20%。

3)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根据测算,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0.50年,由于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开发周期分为四期,在第九年全部物业才能投入使用,故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回收期(含建设期)较长。

综述以上分析过程,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表明,其财务净现值大于0,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基本方案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梁波.可行性研究中市场分析的定位及研究[J].现代商业,2008(4):23.

[2]简德三.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3.

[3]黄有亮.工程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5-56.

[4]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111.

国际商务学科评估篇10

一、内部控制理论

内控机制的实施是通过董事会、管理阶层等共同实施的,为提升内控效果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以此为内控目标的实现提供前提保证。内控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高效的管理组织、人事政策、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以及员工的职业索质等。为提升内控效果,可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对风险点的识别、分析以及评估等。控制活动要基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沟通以及上下级的信息交流等。此外监督和审查也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环节。

二、在规范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三明农商行在包括法人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在实践中包括股东会、监理会以及董事会等主要内控结构不能发挥有效监管作用,这样也就无法有效制约管理层的管理行为。国有以及集体制与农商行在行政层面上看是平级地位的,且均为地方管理,因此国有及集体企业通常不愿意过多人到农商行的经营中。民营私企更重视农商行的经济效益、分红以及贷款支持等,关注重心很少在银行管理上。个体户以及当地居民的股东数量虽然相对较多,但对于银行的内部管理结构并不熟悉,因此也很少参与到股东决策中。此外内部员工也有一部分股东比例,可当董事会与监理会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内部员工的意见很少起到牵制性作用。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包括股东大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等机构对于管理层的管理行为起不到有效的制约作用,那么内控机制的实际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

(二)三明农商行在人力资源上的制约问题

我行至2014年底员工人数278人,分支机构22个。和其它类型商业银行相比,我行虽然在各个网点都有贷款业务,但各网点员工数量明显不足。商业银行内控在实际进行中,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在协作中又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例如在会计岗位中决不能仅靠一人进行所有的业务操作,而是要进行责任分离模式开展。银行的汇票、本票等业务都要严格贯彻印、押、证这种分管模式。贷款业务需要开展双人人户调查,实施审贷分离等。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三制商业银行,我行的员工队伍索质不高,业务和管理人才缺乏,总行层面也难以做到行业的标杆、敬业的楷模、专业的权威、业务的能手。总之,农商行内控建设必须有一支具备过硬职业索质的优秀员工团队,尤其在一些关键岗位上更要选择具备过硬索质的综合性人才,然而在实际中,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内控的有效开展。

(三)风险评估体制不完善和内部控制不足并存

目前,三明农商银行还没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构,对各种可测风险与不可测风险缺乏严密、客观的评估;在考核指标等方面没有进行科学的设置,对于考核的结果没有科学的检查机制确保其真实性。同时所开发的新产品在某此功能上,还有待完善,少了-.不能良好适应当前的内控制度,存在控制缺口。

(四)现行内控的相关制度缺乏科学系统性

三明农商行的部分内控制度较为过时,不能和当前社会发展形式相匹配,个别新增设的业务也没有相关制度进行越苏,在实际操作上因没有相应制度依据,显得盲目随意。个别制度也相对简单,缺乏实际操作性,还有的制度得过于严格

(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善理想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银行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少了-.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最终转换成能够为管理阶层提供有效信息的形式。目前三明农商行信息化建设仍然处在较为低水平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因此也就难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管理人员也就不能从中发现风险。

三、规范三明农商银行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建设,改善法人治理

农商行要想开展有效的内控机制,必须以法人治理作为基础。根据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商业类银行的监事会需要监督董事会与银行管理层,而董事会需要确保内控的有效实施,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相关内控政策的制定,通过这几方的共同协作,确保内控各个职责的有效落实。因此农商行要想强化内控力度,就必须加强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机构的建设。企业的股东大会应当选取具备过硬职业索质的综合技能型管理人员作为银行董与监事,以此强化银行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监督决策能力。同时银行也应为董事会及监事会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少了-.强化与管理层的有效信息沟通,确保信息畅通,能够在决策时掌握及时有效的经营信息

(二)结合农商行的经营特点,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

当前农商行虽然构建了一些制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理想的效果。造成这种不良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员工的守规意识差是一方面,还有重要的因索是农商行的主要制度大多是直接照搬其它商业银行的制度,却没有和我行的自身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在实践中并不能完全匹配。总之为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必须结合农商行的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

(三)强化人事招聘与培训工作

内控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员工的通力协作,因此为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是提升内控体制实施质量的关键。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少了-.不是仅盯住高学历这一人才标准,还是要看人员的综合实力。相比其他商业银行,我行应该更加重视人才的内部培养,推行普遍的岗位轮换制度,以培养出更多的业务能手和管理人才,把经验丰富、多岗位锻炼的综合型员工充实到管理岗位,以便更好地服务基层

(四)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银行经营存在一定风险,能否有效规避风险也是提升内控质量的重要指标。风险管理必须由上至下的实施,银行高层应当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风险预测、风险评估等,通过对风险的分析,探讨规避风险的有效办法。风险评估体系应当全面覆盖到银行的所有高风险业务,并制定预警系统,实施持续的监控与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