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评估意见及建议十篇评估意见及建议十篇

评估意见及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3:52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1

一、评估主管部门

项目评估由教育部委托入选咨询机构实施。委托评估时,教育部下达《咨询评估委托书》,明确评估内容、评估重点和完成时限等要求;同时,提供项目建设单位报审文件(含项目建设学校决策校办公会会议纪要)、有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招标方案)、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规划意见、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等相关评估资料。

二、评估组织形式及专家要求

项目评估采用项目负责人制,由评估单位确定具有相应资格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评估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及评估报告的编制。

项目负责人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规模成立由技术专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项目评估小组承担评估工作。评估小组的人数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确定,一般大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应由7~9个人组成,中小型项目由5~7人组成,初步设计评估由5~11人组成。

评估小组应当由了解国家和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熟悉本行业的技术经济发展情况,并具备丰富的项目咨询和设计经验的专家组成,一般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管理、建筑经济等。评估专家须具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或项目设计专业人员同等或以上的专业职称或执业资格。如有必要,可聘请外单位专家参加评估小组。

入选咨询机构应按上述要求建立项目评估专家库,并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备案,咨询机构接受项目评估任务后原则上应在专家库中随机筛选专家组成项目评估小组。评估项目负责人及小组成员名单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审定后方可开展评估工作。

三、评估原则

1.评估工作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民主的原则。

2.评估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以及相关规则、

程序要求进行。

3.评估工作应遵守主管部门制定的纪律和守则。

4.评估结论应当科学、合理、真实、可靠。

5.评估人员应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从国家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提出评估意见。

四、评估程序

1.由教育部向评估单位下达《咨询评估委托书》,由项目建设单位向评估单位提供相关评估资料。

2.评估单位依据项目特点确定项目评估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成立项目评估小组,并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审定。

3.由评估项目负责人组织评估小组成员对所提交资料进行初审,审查评估所提交资料是否齐全、文件编制内容和深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子项或缺项,咨询或设计文件编制单位对项目文本或资料应进行补充完善。对不具备评估条件的项目,应及时告知建设单位准备相关资料,并同时反馈给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4.对符合评审条件的项目,由评估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形成初步评估报告,并送下述评估会议与会人员会前审阅。

5.召开项目评估会议

各专业评估工作基本完成后必须召开评估会议,评估会议地点在建设单位。会议由项目评估负责人主持,参加人员一般包括项目咨询评估小组全体成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单位各专业人员、建设单位主管基建工作校领导及基建管理部门成员、主管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评估会议程序如下:

①建设单位介绍项目情况。

②项目咨询或设计单位对项目内容进行全面汇报。

③评估小组成员根据评估意见质疑,编制单位答疑。

④由项目评估负责人组织总结汇总各专业专家意见,提交编制单位及建设单位。

6.编制单位、建设单位两家协商,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共同进行书面回复意见,并报送评估单位。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2

高歌一曲迎春到,团结一心向未来。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节,也是勾画未来的季节。三月的北京,群贤毕至,共商国是,一起勾勒共和国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中评协也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规划评估行业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2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京开幕,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与我们评估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期特设“聚焦两会”专栏,约请行业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人士为杂志撰写了有关稿件。同时,也对部分代表、委员进行了专访。这些文稿或反映行业建设呼声,或关注评估发展环境,展现了我们评估人热爱祖国的一腔豪情,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些评估业的杰出代表是如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议政。据统计,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现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0多名,近三年来共提交了200多件关系到国计民生、民主法制建设及评估行业发展的议案提案。这些代表、委员都是评估界的精英,他们的当选是我们评估界共同的光荣。所以,在这里,我们代表八万评估从业者向他们致敬!希望评估行业涌现出更多的“两会”代表、委员,这必将有助于扩大行业的影响力,使我们的话语权得到巨大提升!

为抓住机遇,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推动资产评估行业持续科学发展,2012年2月16日至17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海南组织召开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11年度资产评估行业建设及管理情况,部署2012年工作,研讨资产评估行业下一步发展思路与措施。财政部企业司司长、中评协副会长刘玉廷,中评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萍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是一次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确定了今年行业和协会工作的方针,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本期杂志登载了中评协新的《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和由《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修订上升后的《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同时,还全文刊发了《中评协关于修改评估报告等准则中有关签章条款的通知》,详细介绍了《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中有关签章条款的修订情况。

《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将更好地促进评估行业服务商标的转让和许可,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创新了评估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合理发现特殊收益形式资产的价值,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同时拓展了评估服务范围,有助于促进评估行业服务市场需求。

此次准则的修订和新准则的建立,在充分吸纳监管部门、评估报告使用者和评估行业意见的基础上,着眼于国际接轨,着手于国情国体,服务于我国资产评估事业做优、做强、做大,是落实准则动态更新机制的具体体现,将促进评估准则更好地服务市场、服务行业。希望广大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认真学习并在今后的执业中遵照执行。

本期的《评估纵横》专栏刊发了《资产评估学科归属及理论框架构成》一文。该文是作者参与中评协2010年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阐述了资产评估学科归属的相关见解。应该说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资产评估的学科归属问题,因为这是资产评估理论及学科定位的基础问题,关系到资产评估研究逻辑结构、目标、方法、应用基础及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市粮食工作,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主线,坚持纠建并举、重在建设,着力在巩固、深化、提高上下功夫,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防治不正之风上取得新成效,在建立健全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上取得新进展,为构建和谐粮食系统,实现我市粮食经济赶超式发展提供保证。

二、评议对象

根据省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省粮食局的要求,今年我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评议对象为:

(一)市局机关及市军粮供应管理站、市粮油质监站、市局直属各粮食企业;

(二)各县(市、区)粮食局机关及军供站、质监站和所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三、评议内容

各被评单位要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认真组织对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自查自纠,通过对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进一步解决执行力、公信力、操作力不强等问题,切实推进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部门建设。主要评议内容:

1、在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含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和省、市行评领导小组组织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2、20*年省、市“政风行风热线”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3、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4、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开展自查自纠的情况。

四、组织领导

今年全市粮食系统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继续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成果共享的办法组织实施。

市局成立全市粮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地、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具体组织落实。

(一)市局作为市级被评单位,民主评议工作由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粮食局会同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市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具体落实;

(二)各县(市、区)粮食局的民主评议工作,由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粮食局会同各县(市、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县(市、区)粮食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具体落实;

(三)市局直属被评单位的民主评议工作由市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五、评议步骤和方法

今年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从5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各被评单位要重点抓好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督促整改等工作,具体步骤为:

(一)动员部署

1、省局6月6日召开全省粮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电视电话动员大会,贯彻落实全省纠风工作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20*年全省粮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2、市局根据各级对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具体要求,于6月5日召开各县(市、区)粮食局行评办主任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3、各县(市、区)粮食局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本单位实施方案,并层层进行广泛动员发动。实施方案于6月15日前报市局行评办。

4、各地、各单位要广泛宣传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评议对象、评议内容、组织领导、评议方法及工作要求。

5、市局公布政风行风评议举报电话*各县(市、区)粮食局和市直各单位也要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

(二)自查自纠,督促整改

1、广泛征求意见建议。6月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市县两级粮食局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采取走访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公布征求意见电话、电子信箱,参加“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分类梳理出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级部门征求到的对下级部门的意见建议,要及时反馈给下级被评单位。市县两级粮食局都要制定征求意见建议的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征求意见工作到位。

2、制定自查自纠工作方案。针对查找出的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县两级粮食局要制定出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市局于6月25日前将全市粮食系统自查自纠工作方案报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纠风办和省局。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县(市、区)粮食局要在6月20日前向市局上报自查自纠工作方案。

3、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7月至8月,各被评单位要按照自查自纠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落实整改的工作。

4、开展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8月,市局将采取局领导和科室分片包干等方式开展对县(市、区)粮食局和市直各单位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各县(市、区)粮食局也要对下属单位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重点督促抓好在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含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和省评议领导小组组织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抓好20*年省、市“政风行风热线”收集的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抓好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收集的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

5、上报自查自纠和督促整改落实情况。按照逐级汇总的方法,各县(市、区)粮食局和市局直属各单位将要本局及所属单位自查自纠情况和督促整改落实情况,于9月20日前报市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局汇总后,于9月25日前报省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行评办及市政府纠风办。

(三)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

1、对市局的群众满意度调查。由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取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针对各市粮食局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样本库按以下三个步骤建立:

(1)由省粮食局填报服务对象类别和数量表;

(2)由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抽样人员根据省局提供的服务对象类别和数量表,制定各被评单位抽样样本框;

(3)由市政府纠风办和统计局按照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制定的抽样样本框组织市粮食局采集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按30%的比例进行抽查和审核,抽查审核后于6月底前报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如发现被评单位提供虚假服务对象名单,发现一例扣该被评单位群众满意度调查总分的0.5分,扣分上限为5分。

2、对县(市、区)粮食局的群众满意度调查,10月份,由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与市统计局共同组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围绕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服务对象等进行调查。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如发现弄虚作假的,发现一例扣0.5分,扣分上限为5分。

(四)交叉检查评估

1、对设区市粮食局的检查评估。

(1)9月底前,省局要组织对各设区市粮食局检查评估的准备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具体方案另发);

(2)由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会同各设区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于10月份对设区市粮食局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交叉检查评估。成立11个检查评估组,每个组负责一个设区市的检查评估工作,组长由各设区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组长担任,成员分别从省、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中抽调。

(3)检查评估主要内容包括: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含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和省评议领导小组组织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20*年省“政风行风热线”收集意见、建议;2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自查自纠中收集的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等

(4)检查评估具体方案将由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另定。

2、对县(市、区)粮食局的检查评估,由市局于10月份组织交叉检查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结果于10月底报送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评估主要围绕20*年和20*年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所收集意见、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

(五)集中统分

由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会同省统计局对问卷测评、群众满意度调查、交叉检查评估进行封闭统分,并进行排名。

1、对市局的评议分数统计。由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统计局根据群众满意度调查、交叉检查评估情况进行统分,并按系统排名。计分方法:

(1)群众满意度调查占民主评议总分的70分。采用“多指标综合计分”,分“总体满意度评价”和“工作中存在不良行为评价”两大部分。其中,“总体满意度评价”占群众满意度调查总分的70%,设定“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五个等次,对应分值为0.9、0.8、0.7、0.6、0.5;“工作中存在不良行为的评价”占群众满意度调查总分的30%,设定“不存在”、“有但不严重”、“严重”、“非常严重”四个等次,对应分值为1.0、0.8、0.7、0.5。

(2)交叉检查评估占民主评议总分的30分。

2、对县(市、区)粮食局的评议分数统计。由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统计局进行封闭统分,并按系统和县(市、区)分别进行排名。统分排名结果呈报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审定。计分方法:

根据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检查评估情况进行综合评分,采取百分制计分,其中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70分、检查评估30分。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多指标综合计分”,分为“总体满意度评价”和“工作中存在不良行为评价”两大部分,其中,“总体满意度评价”占群众满意度调查总分的70%,设定“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五个等次,对应分值为0.9、0.8、0.7、0.6、0.5;“工作中存在不良行为的评价”占群众满意度调查总分的30%,设定“不存在”、“有但不严重”、“严重”、“非常严重”四个等次,对应分值为1.0、0.8、0.7、0.5。

(六)公布结果,总结表彰

1、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分别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结果,并召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总结表彰会。前3位的县(市、区)粮食局报市政府表彰,并按20*年奖励办法对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奖励。

各县(市、区)政府对本级参评单位和所属被评单位的表彰奖励办法,分别由各县(市、区)政府确定。

2、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排名最后一位的被评单位,责成主要领导书面说明情况,限期整改,各级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酌情予以通报批评。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粮食系统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评议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统一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让“人人都是行评对象,个个代表行业形象”的观念成为大家的共识。要落实政风行风建设和评议工作责任,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都要做贡献,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下互相督促、互相促进的政风行风建设和评议工作机制。

(二)务求评议取得实效。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做好全市粮食工作结合起来,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机结合起来,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努力使全市粮食系统政风行风有明显进步,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突破。要深入开展宗旨教育、职业道道教育、法纪观念教育,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取得新突破;要重视建立和完善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在发挥政风行风建设治本功能上取得新突破;要深化改革,逐步建立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权力运行规范,在制度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要研究探索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在创新政风行风建设有效载体上取得新突破。

(三)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市粮食局要加大对各参评单位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明察暗访工作力度,认真配合开展检查评估工作。对于在评议工作中敷衍了事,推诿不办,群众满意度低,本单位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整治,评议综合排名靠后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于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认真整改,切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的单位,群众满意度高,评议综合排名靠前的单位要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4

一、组织领导

市直部门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市绩效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市效能办牵头,成立绩效评估工作小组,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市直各单位要成立绩效评估工作小组(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由单位绩效办牵头,有关科室配合,确定分管领导,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各项工作任务。

二、评估范围

20__年市直部门绩效评估(效能考评)范围是市直96个部门和单位(包括垂管单位)。其中市政府31个重点工作部门为第一类,实行绩效评估,其他66个市直部门和单位为第二类,实行效能考评(详见附件3)。

三、评估内容

第一类单位根据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开展20__年度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的工作方案》(闽效综[20__]4号)文件精神,结合南平工作实际,20__年度市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对接省直部门评估体系,同时增加我市部分效能考评的内容,形成绩效综合性评估体系,主要内容分为:业务实绩、机关能力建设、机关作风建设三个一级指标;履行职能、完成任务、政务公开、民主决策、勤政高效、依法行政、政令畅通、审改工作、优化环境、转变作风、清政廉洁等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详见附件1)。各部门单位要根据一级、二级指标内容,充实和细化出有关三级指标具体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第二类单位侧重考评效能建设工作情况,共设机关能力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群众满意度三项一级指标和七项二级指标(详见附件2)。

四、评估方式

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主要采取指标考核、公众评议(民主测评)、察访核验等三种方式进行。

1、指标考核。年终由市效能办牵头,市委编办、市创业办等有关单位配合,组织市机关效能监督员按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指标考核内容,分别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单位进行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同时根据日常的绩效考评台帐记录情况,召开会议集体研究评议打分。

2、公众评议。政府工作部门(第一类)采取公众评议,由市调查队负责具体实施,针对不同单位设制不同的公众评议表和问卷调查表,采用分层配额,随机抽样方法,兼顾地理分布的均衡性和经济有效性,按一定的百分比进行抽取。公众评议占总分值50。第二类单位采取民主测评,由市效能办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发放民主测评表和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经营者、机关干部意见,按照“满意”票5分、“一般”票3分、“不满意”票0分、“不了解”票为平均分计算,民主测评占总分值的30。

3、察访核验。实行效能监督员监督制度,每季度由监督员对市直绩效评估单位进行暗访,填写《监督员明察暗访情况表》,作为年度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的重要依据。市效能办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对被考评单位进行察访核验,摸实情、查实效。察访核验情况实行扣分制,直接在年度绩效评估总分中扣分,具体扣分按《20__年度全市绩效评估具体实施办法》(南效[20__]4号)文件中的绩效评估察访核验标准执行。

4、投诉件督办。对企业和群众的效能投诉,实行跟踪督办,对经市效能办调查核实,影响环境建设、有损机关形象、侵害群众利益、违反效能制度的人和事,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的暂行规定》(南委[20__]39号),对责任人予以效能告诫,并在责任单位年度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的相应指标中予以扣分。单位在自查自纠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处理,年终绩效评估可以不扣分。

5、专项督查。市效能办组织对省效能办转办投诉件、市委和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以及市领导的批办件办理情况开展各种专项效能督查工作,维护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通过督查,发现问题,将作为年终绩效评估的政令畅通指标扣分的重要依据。

今年对市直部门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将继续按往年的经验做法,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估台帐,发现问题及时记入台帐予以扣分。通过工作台帐,强化日常的绩效和效能监督检查,淡化年终集中考评,使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工作台帐主要有:《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表》、《机关效能考评表》、《企业对部门执法情况反馈单》、《重要投诉件办理情况扣分表》、《专项效能督查情况通报》、《监督员明察暗访情况通报》、《市政府政务公开栏出刊情况表》、《社会各界民主测评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情况表》、《部门办理投诉件和群众意见、建议回应情况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单位考评表》等。

五、结果汇总

1、第一类单位绩效评估结果汇总公式:指标考核得分×50公众评议得分×50-察访核验扣分(最高扣5分)

2、第二类单位效能考评结果汇总公式:指标考核得分×70民主测评得分×30-察访核验扣分(最高扣5分)

根据汇总结果,按照(闽委办[20__]52号)文件的具体要求,评估结果以优、良、一般、差四个等次表示。评估结果为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76-89分为良,60-75分为一般,59分以下为差。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结果作为部门及其领导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被评为优秀的单位,以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名义予以通报表彰。被评为差的单位或末位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实行绩效问责(实施细则附件4)。

六、工作步骤

1、5月下旬,市直各单位将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表中的单位主要职能、年度工作任务、年度创业竞赛任务等三级指标进行细化,并向市效能办报送,由市效能办征求市委编办、市创业办等相关部门意见进行审议批复。各单位要建立绩效评估工作机构,明确具体负责人员,按考核表内容制定工作落实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2、市效能办不定期地组织市效能监督员进行明查暗访和工作业务指导;

3、年底前各单位按考评表内容向市效能办如实报送年度绩效评估自评情况报告,及自评表;

4、年终,市调查队完成对市政府31

个工作部门的公众评议工作。市效能办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对市直部门进行民主测评,同时组织市效能监督员进行绩效评估和效能考评的察访核验工作;5、市效能办将年度各单位绩效评估情况汇总,报送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审议,确定先进单位、谈话单位和后进单位。

七、工作要求

(一)深化认识。开展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工作是省委、省政府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机关管理作出的重要决定,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落实,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的有力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稳步推进,逐步建立注重绩效、鼓励创新、奋发向上、协调发展的评估机制。

(二)落实责任。被评估的单位要认真制定本单位绩效评估指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评估指标要充分体现本单位职能的发挥,年度目标的制定要达到最佳工作状况。要形成制度、定期检查、分析情况、建立评估机制、规范评估程序、落实责任人。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中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各项评估资料信息准确和及时。

(三)讲求实效。绩效评估工作要与各部门的职能发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体现务实、落实、真实,力戒形式主义。

(四)加强保障。各单位要把绩效评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对绩效评估工作的领导,为绩效评估工作健康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各部门内设机构要积极配合,在人员力量和具体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配合。

(五)市纪委(监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口和计生委、环保局、综治办对严重违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稳定有关法律法规,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实施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凡获绩效评估先进的单位均需经上述五个部门审核把关并明确签署书面意见后报市效能办。

附件:

1、20__年度市政府工作部门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表

2、20__年度市直单位效能考评表

3、市直单位绩效评估(效能考评)分类表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5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质量,保证决策效率,明确决策责任,根据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江苏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泰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执行、调整和监督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定义和范围)

本办法所称重大行政决策,是指政府对关系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社会涉及面广、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作出的决定。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

(二)制定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法律、法规对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的决策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党的领导)

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五条(监督机制)

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上级行政机关以及审计机关的监督。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部门职责)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全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协调、推进本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工作。

市电子政务中心负责本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公开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和指导工作。

市政府各部门和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在职责权限范围内承担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义务,做好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工作。

第七条(基本原则)

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依法、科学、民主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保证决策符合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兼顾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 (公开与监督)

重大行政决策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九条(考核)

重大行政决策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决策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内容,作为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查的内容和决策机关年度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

第二章决策程序

第一节决策启动

第十条 (决策建议)

下列人员或机构可以向市政府提出重大行政决策建议:

(一)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二)市政府工作部门;

(三)各镇、街道、办事处;

(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五)其他机关、民主党派或者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组织;

(六)其他公民。

第十一条 (决策建议提交材料)

提出重大行政决策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一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决策建议书,应当包含背景情况、当前现状及问题、决策理由、预期目标等内容;

(二)相关法律依据;

(三)相关调研报告或者论证意见;

(四)建议人签名或者盖章。

决策建议提出后,交有关部门、机构研究论证,报请市政府决定是否启动决策程序。

第十二条 (决策承办单位)

决定启动决策程序的,市政府应当明确决策承办单位,负责决策事项的方案起草等工作。决策事项涉及两个以上单位职责的,应当明确牵头承办单位。

第十三条 (调查研究)

决策承办单位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信息,根据需要听取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意见。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全面梳理与决策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研究论证决策方案涉及的合法性问题以及与现有相关政策之间的协调、衔接问题。

决策承办单位根据需要对决策事项涉及的人财物投入、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成本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分析预测。

第十四条 (草案拟订)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拟定重大行政决策方案。有不同意见的,应拟订两个以上方案,并提出倾向性决策方案意见。

第十五条(草案内容)

决策草案应当包含决策目标、工作任务、措施方法、时间步骤、制定依据、执行机关、经费预算等内容,并附决策草案拟定说明、与决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十六条(征求部门意见)

决策事项涉及政府有关部门、镇(街道、园区、办事处)等单位的职责,或者与其关系紧密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征求其意见。

对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拟不采纳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与其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向市政府说明争议的主要问题、有关单位的意见、决策承办单位的意见和理由、依据。

第二节 公众参与

第十七条 (公众参与)

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是指重大行政决策方案拟定后,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或者对其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应当采取便于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广泛听取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举行听证会、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

第十八条 (公开征求意见)

决策承办单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社会公众知晓的途径,向社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决策草案;

(二)决策草案的依据、理由和说明;

(三)社会公众提交意见的途径、方式和时限;

(四)联系部门和联系方式。

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得少于30日。因情况紧急等需要缩短期限的,公开征求意见时应当予以说明。

第十九条(草案解读)

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决策承办单位应在决策公开后3个工作日内,将决策草案和草案解读通过政府网站和其他新闻媒体。草案解读主要包括重大行政决策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以及注意事项、关键词诠释、惠民利民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内容。

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及时、准确有关信息,并可以通过新闻会、媒体访谈、专家解读等方式进行解释说明。

第二十条 (召开听证会的情形)

决策事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存在较大分歧的,可以召开听证会。法律、法规、规章对召开听证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除依法不得公开的情形外,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第二十一条 (听证会程序)

决策承办单位是听证组织机关,应当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保证各方利害关系人都有代表参加听证会,利害关系人应不少于听证代表总数的二分之一。听证代表确定后,应当提前将名单向社会公布。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将决策草案及起草说明提前7日送达听证代表。

听证代表不能参加听证会的,应当至少提前3日书面告知听证组织机关,听证组织机关可另行遴选听证代表。

第二十二条 (听证会程序)

听证会应当依照以下程序公开举行:

(一)决策承办单位介绍决策草案、依据、理由和有关情况;

(二)听证代表陈述意见,进行询问、质证和辩论。必要时,可以由决策承办单位或者有关专家解释说明;

(三)听证组织单位制作笔录,如实记录听证代表的意见,并经听证代表签字确认。

听证代表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有权提问和发表意见,确保听证代表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

第二十三条 (意见收集整理)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认真研究,对合理意见应当采纳。社会各方面意见有重大分歧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进一步研究论证,完善决策方案。

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主要意见及其研究处理情况、理由,应当及时公开反馈。

第三节 专家论证

第二十四条 (专家论证定义)

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是指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论证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

第二十五条 (专家论证的方式和一般要求)

组织专家论证可以采取召开专家论证会、书面咨询论证、委托咨询论证等方式。

选择专家、专业机构应当注重专业性、代表性。对论证问题存在重大分歧的,持不同意见的各方都应当有代表参与论证。不得选择与决策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专业机构。

第二十六条 (开展论证相关权利)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为开展论证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参与论证的专家或专业机构应当具有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列席相关会议、参加相关调研活动等权利。

第二十七条 (专家论证独立性要求)

专家或专业机构应当独立开展论证工作,保持独立见解,对所出具论证意见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合法性负责,对知悉的涉密信息依法保守秘密。专家或专业机构应当在书面论证意见书上出具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八条 (论证报告)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综合分析专家意见或专业机构报告,形成最终论证报告。论证报告应当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公开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

决策承办单位可以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问题,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组织专家、专业机构向社会公众解释说明。

第四节 风险评估

第三十条 (风险评估定义)

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是指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实施可能对社会稳定、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或者存在公共财政风险的,由市政府指定决策事项承办单位或者委托其他专业机构开展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决策承办单位或者市政府指定的有关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引入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开展第三方评估。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等已对有关风险进行评价、评估的,不作重复评估。

第三十一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可能引发的政治安全、矛盾纠纷、公共安全、内部安全等问题或者其他不稳定因素和指标予以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关处置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二条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第三十三条 (经济风险评估)

经济风险评估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的财政资金投入额度、承受能力、成本效益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四条(风险评估方式)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全面查找风险源、风险点,对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

第三十五条(风险评估报告)

 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风险判定高、中、低风险等级,形成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事项和评估过程;

(二)风险源、风险点排查情况;

(三)可能引发的风险等级;

(四)风险评估结论和对策建议;

(五)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第三十六条 (风险防范)

对存在风险可控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化解处置预案;对存在风险不可控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调整决策方案,否则不得提交会议讨论

第三十七条 (风险评估保密要求)

参与风险评估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风险评估情况严格保密。

第三十八条(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评估结果应当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机关认为风险可控的,可以作出决策;认为风险不可控的,在采取调整决策草案等措施确保风险可控后,可以作出决策。

第五节 合法性审查

第三十九条 (合法性审查定义)

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是指市政府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由司法行政部门对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审查的活动。

第四十条(合法性初审) 

决策承办单位在提交司法行政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之前,应当由本单位法制部门对决策草案进行合法性初审;必要时,应当送发展改革、财政、编制、自然资源规划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审,或者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编制、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进行集中会审论证。发展改革、财政、编制、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提出审查意见。

第四十一条 (合法性审查一般要求)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在完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并经合法性初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经本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后,将决策草案及相关材料提交司法行政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不得以征求意见、会签、参加审议等方式代替合法性审查。

决策事项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市政府讨论。

司法行政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作用。

第四十二条 (送请合法性审查提交的材料)

送请合法性审查,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向司法行政部门报送决策方案等相关材料,并对其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负责。主要包括:

(一)决策草案及其说明;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等制定依据目录及文本;

(三)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意见采纳情况说明;依法举行听证会的,提供相关汇总材料;

(四)专家论证结论及其他相关材料;

(五)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

(六)决策承办单位合法性初审意见书;

(七)进行合法性审查所需要的其他资料。

提供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退回,或者要求决策承办单位补充提供相关材料、补充征求公众意见、补充邀请相关专家论证等。

第四十三条 (合法性审查的期限)

合法性审查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审查期限,延长审查期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

审查过程中补充材料、修改完善等所需时间,不计算在相关期限内。

第四十四条 (合法性审查内容)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

(一)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

(二)是否超越决策机关的法定权限;

(三)是否违反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四)是否与其他相关政策、规定协调一致;

(五)是否对重大行政决策可能损害的权利人的利益给予有效保障;

(六)司法行政部门认为需要审查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五条 (合法性审查工作开展)

司法行政部门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进行合法性审查以书面方式进行,必要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下列方式开展工作:

(一)要求相关单位对有关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二)要求相关单位补充提供所需材料;

(三)认为调研不全面和听取意见不充分时,可以补充调研和进一步征求意见;

(四)召集有关单位进行协调;

(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六)其他方式。

第四十六条(审查意见书内容)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合法性审查意见负责,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合法性审查意见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决策草案名称;

(二)是否符合法定职责权限、履行法定程序;

(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市政策;

(四)对存在合法性问题、法律风险的,说明理由、明示法律风险;

(五)合法性审查结论。

第四十七条(审查意见采纳及说明)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根据合法性审查意见进行调整或者补充。未采纳合法性审查意见的,应当向决策机关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八条 (合法性审查意见)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书面提出下列法律审查意见:

(一)建议市政府讨论决定;

(二)建议市政府不予讨论决定;

(三)建议市政府讨论决定但需要修改部分内容;

(四)建议市政府退回,由承办单位补充完善后再次提交。

第四十九条(合法性审查经费保障)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司法行政部门提出专项预算,市财政予以保障。

第五十条 (合法性审查保密要求)

对于涉密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参与合法性审查的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审查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泄漏合法性审查事项的内容。

第六节 集体讨论决定

第五十一条 (集体讨论决定定义)

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是指在市长或者市长委托的常务副市长主持下,按照《靖江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由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对重大行政事项进行讨论决定的工作制度。

第五十二条 (提请集体讨论报送材料)

决策草案提请决策机关讨论决定的,决策承办单位应当报送下列材料:

(一)决策草案及相关材料,决策草案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应当包含公平竞争审查的有关情况;

(二)履行公众参与程序的,同时报送社会公众提出的主要意见的研究采纳情况;

(三)履行专家论证程序的,同时报送专家论证意见的研究采纳情况;

(四)履行风险评估程序的,同时报送风险评估报告等有关材料;

(五)合法性审查意见;

(六)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对提供的重大行政决策有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十三条 (集体讨论决定原则)

决策草案经决策机关分管负责人审核后,由决策机关行政首长决定提交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策机关行政首长也可以直接决定提交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讨论决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策草案,会议组成人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决策机关行政首长最后发表意见。发表意见要实事求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

第五十四条 (听取意见和建议)

坚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逐步推进市民代表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听取其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五条(集体讨论决定)

决策机关行政首长应当根据会议讨论情况,对决策草案拟作出同意、不同意、修改、暂缓或者再次讨论的决定。决策机关行政首长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会上说明理由。

第五十六条 (集体讨论存档)

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后,应当形成会议记录、纪要、决定或者备忘录等文字材料,并存档备查。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对不同意见及其持有人应当载明。

第五十七条(请示报告)

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应当按照规定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

第五十八条(暂缓审议期限) 

决策草案暂缓审议或者修改后再次提请审议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超过期限未再次提请审议的,终止决策程序。

第五十九条 (决策公布与解读)

重大行政决策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公报、政府门户网站或者市内主要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对社会公众普遍关心或者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政决策,应当说明公众意见、专家论证意见的采纳情况,通过新闻会、接受访谈等方式进行宣传解读。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

第六十条 (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将履行决策程序形成的记录、材料及时完整归档。

第三章 决策执行

第六十一条 (决策执行单位)

决策机关应当明确负责重大行政决策执行工作的单位(以下简称决策执行单位),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数个单位的,应当指定牵头执行单位,并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六十二条 (决策执行要求)

决策执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方案,明确主管领导责任、具体承办机构和责任人,全面、及时、正确地执行决策,确保执行的质量和进度。

依法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中止或者停止执行。

第六十三条 (跟踪督查制度)

实行重大行政决策跟踪督查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决定的执行情况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催办、督查,定期通报落实情况。

第六十四条 (问题报告)

决策执行单位发现决策存在问题,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决策执行中发生不可抗力等严重影响决策目标实现的,应当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第六十五条 (公开决策执行情况)

市政府或者决策执行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公开重大行政决策执行的有关情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重大行政决策及其实施存在问题的,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市政府或者决策执行单位提出意见建议。

第四章 决策后评估

第六十六条 (决策后评估定义)

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是指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明显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决策实施提出较多意见的,以及其他有必要的情形,市政府可以组织决策后评估,并确定承担评估具体工作的单位。

决策后评估结果应当作为调整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六十七条(决策后评估的要求)

承担评估具体工作的单位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参与评估,也可以委托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开展第三方评估。

决策作出前承担主要论证评估工作的专家、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一般不得参加决策后评估。

第六十八条 (决策后评估的方式)

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应当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分析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实施情况后评估主要围绕下列内容开展:

(一)决策实施结果与决策预期目标的切合程度;

(二)决策实施进度和影响进度的原因;

(三)决策实施在群众中的接受程度,群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四)决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决策实施的资金使用情况;

(五)决策实施带来的相关风险及负面因素;

(六)决策实施的主要经验教训和改进的措施建议等。

第六十九条 (评估完成后形成报告)

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完成后,承担后评估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应当提出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的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至市政府。

第七十条 (决策调整机制)

重大行政决策的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应当经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对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决策拟作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履行相关程序。

情况紧急的,市政府主要领导可以决定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决策,但应书面记录,并在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上作出说明。

第七十条 (补救措施)

对因重大行政决策调整、停止实施、暂缓实施或者决策违法,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或者赔偿。

第七十一条 (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将履行决策程序形成的记录、材料及时完整归档。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七十二条(责任追究)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照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参照适用)

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和市政府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七十四条 (施行日期)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6

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7月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应到委员36人,实到委员29人,符合《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章程》规定,评审结果有效。会议评审了申请正式登记的农药产品,研讨了农药登记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现就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申请正式登记产品评审情况

本次会议共审议农药品种18个(含12个新产品,6个复审产品),其中杀菌剂4个、杀虫剂2个、除草剂10个、卫生杀虫剂2个,共涉及30个产品。委员们经过认真细致评审,同意硼酸锌等10个品种正式登记;环丙唑醇等4个品种需补充有关资料,并经相关专业组审核符合要求后,同意正式登记;暂不同意喹草酸等4个品种的正式登记(具体评审意见见附表)。

二、农药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讨论意见

(一)关于蝇香产品登记管理问题

根据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建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蝇香产品风险评估,向本次大会提交了《蝇香对使用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报告》。评估结果表明,蝇香对使用者的健康风险是存在的,室内使用风险不可接受,室外使用风险可接受。委员们一致认为,这是我国首次对卫生杀虫剂产品开展人类健康风险评估,评估过程公开、透明、企业参与,调研数据充分,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果可靠。对于该产品是否可以进行“室外使用”登记,委员们意见不一致。多数委员认为,虽然该产品室外使用的风险可接受,但由于其具有驱蚊功效,主要在南方地区农村使用,许多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程度低、保护意识弱,难以确保其仅在室外使用,且室外使用的场合非常有限,不能因部分地区仍有该产品销售使用而倒逼主管部门登记认可,建议不予登记。少数委员认为,主管部门应尊重风险评估结果,充分考虑市场有需求的现状,疏堵结合,允许室外使用登记,同时规范质量规格、包装、标签等技术要求,加强市场监管,降低安全风险。为此,评审委员会建议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农药检定所,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报部领导审定。

(二)关于甲磺隆等3种长残效除草剂登记管理问题

根据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精神,委员们审议了对甲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等3种长残效除草剂的管理措施,形成并一致通过以下建议。

1.禁止含氯磺隆的产品在国内使用,2013年12月31日前撤销含氯磺隆的产品登记证。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7

关键词:企业发展;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4-0000-01

2013年,本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员工公认、持续改进的原则,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工会组织16个市电信工会开展了市级职代会质量评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总体情况

根据汇总统计,2013年16市分公司共有市级职工代表1155人,其中1057人参加了市分公司职代会质量评估工作,占比为91.5%。各市分公司认真做好评估前准备工作,组织职工代表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成立职代会质量评估工作小组、印制评估材料;会中或会后组织职工代表填写质量评估表,部分分公司还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或开展个别访谈。各分公司认真分析数据,提交职代会质量评估工作报告。

本次质量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职代会职权的落实;职代会的运作;职代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职代会作用的发挥和职工代表的产生和管理等,共分20项具体内容。从评估结果看,各市分公司都能坚持职代会制度,不断规范职代会程序,充实职代会内容,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职工代表对职代会的召开综合满意度,表示满意占96.3%,基本满意占3.7%。

二、评估结果

经对16个市分公司职代会质量评估报告表数据汇总统计,15项具体内容评估结果如下:(1)职代会的工作机构和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表示健全的占97.8%,基本健全占2.2%。(2)职代会的工作制度是否健全?表示健全的占97.6%,基本健全占2.4%。(3)职代会的筹备工作程序是否规范?表示规范的占97.1%,基本规范占2.9%。(4)职代会换届改选工作程序是否规范?表示规范的占97.5%,基本规范2.5%。(5)职工代表的选举程序是否规范?表示规范的占96.9%,基本规范占3.1%。(6)职工代表的结构比例是否公平合理?表示合理的占95.7%,基本合理占4.3%。(7)职代会文件是否按规定以书面形式提前十天下发?表示同意的占93.6%,不同意的占6.4%。(8)对分公司行政工作报告是否满意?表示满意的占96.3%,基本满意3.6%,不满意占0.1%。(9)职工代表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结果是否及时向职代会反馈?表示及时的占96.9%,不及时占1.9%,未反馈占1.2%。(10)涉及职工利益的方案是否都经职代会审议通过?表示是的占93.9%,部分是占5.8%,不是占0.4%。(11)赋予职代会的审议建议权、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选举权等是否得到体现?表示体现了的占96.5%,基本体现占3.5%。(12)对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的报告是否满意?表示满意的93.2%,基本满意占6.1%,不满意占0.7%。(13)《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是否满意?表示满意的占95.6%,基本满意占4.3%,不满意占0.1%。(14)《女工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是否满意?表示满意的占96.9%,基本满意占3.1%。(15)职工代表提案的质量如何?表示好的占84.1%,较好占14.1%,一般占1.7%,差占0.1%。

三、取得收获

从上报的材料分析,各市分公司及时召开职代会,基本做到按规范程序进行,听取审议行政工作报告,审议和协商确定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规章制度和方案,听取审议集体合同、女工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报告、年度全面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职代会提案征集落实情况的报告和企业领导人员述职述廉报告并进行民主评议,部分分公司还签订新的集体合同和女员工专项集体合同,完善了职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

2013年市分公司职代会的召开与往年有一些特点和亮点。如:绝大部分分公司取消纸质会议材料,会议日程安排、代表分组情况和报告等材料通过“会议云”形式向代表们提前,缩短会期,紧凑且内容充实。马鞍山分公司以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职代会机制建设,突出“简约务实”的特点,会场没有鲜花,简约、清新、务实,使职工代表耳目一新。蚌埠分公司按照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有效利用职代会做好企务公开工作,充分体现职工代表和广大员工(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亳州分公司提前将拟提交职代会审议的《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出勤及休假制度》及《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三个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给职工代表,请职工代表们审议,并反馈意见和建议。淮南、滁州分公司通过开展评估工作,着重对基本满意及以下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存在不足和改进建议

从上报材料和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职工代表的培训及素质提升工作还需加强。二是职工代表提案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职代会文件以书面形式提前10天下发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等。

改进建议:一是要进一步重视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他们通过培训不断增加“话语权”,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在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职工代表提案的质量。通过提高职工代表个人素质和能力,学习提案管理办法和细则,广泛征求员工意见,进一步提出高质量的提案,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同时要加强职工代表提案的闭环管理。三是要结合实际,尽可能将职代会文件以书面形式提前下发给职工代表,以便职工代表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理解相关职代会文件,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是要进一步落实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的厂务公开工作,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要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建立和完善职代会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和联系员工制度。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8

为了进一步加强*一中政风行风建设,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根据县教育局《*年*县教育局和公办中小学校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崇教字[*]81号)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教育和谐发展这个主题,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以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预防教育乱收费、遏制教育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为重点,以公正评议促进有效整改为手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乱收费问题为目标,积极破解基础教育发展难题,促进教育公正、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赶超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要依法行政,依法执教,从严治教,强化监管,落实责任。

(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评议工作中既要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又要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促进校务环境的改善。

(三)坚持依靠群众、接受监督的原则。实行开行纳谏,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把政风行风建设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坚持边评边改、评改结合的原则。紧紧抓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关键环节,按照“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见效”的要求,把落实整改、解决问题贯穿于评议工作全过程。

(五)坚持公平公正、规范程序的原则。评议工作始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密实施,严谨操作,严格要求。

三、评议对象

(一)学校各处室

(二)学校接受县教育局和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的工作考核。

四、评议内容

重点是通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认真组织对学校存在突出问题的自查自纠,重点抓好在2007年和*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进一步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问题,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中小学乱收费和师德师风问题,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五、组织实施

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继续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成果共享的办法组织实施。

(一)按照分级负责,下管一级的原则,我校的民主评议工作,由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教育局会同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全校民主评议,由县教育局统一部署,由县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

六、工作步骤

今年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从5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

(一)动员部署。学校召开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全面部署。通过新闻媒体、校报、校刊、墙报等各种有效的载体,广泛宣传今年的我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方法及工作要求。并制定实施方案,于7月3日前报县教育局。

(二)自查自纠。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本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规范管理、廉洁从教”主题活动以及“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教育行政部门”主题活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三)督促整改。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认真督促整改落实。同时结合去年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调查收集的意见、建议和*年省、市、县“政风行风热线”所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确保整改到位,让人民群众满意。学校自查自纠情况和督促整改落实情况于8月31日前报县教育局。

(四)检查评估。学校于8月份对各处室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开展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主要围绕2007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收集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年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和“规范管理、廉洁从教”主题活动自查和整改情况;*年省、市、县“政风行风热线”收集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等。同时,学校要做好迎接县教育局和县政府组织的检查评估各项工作。

七、评议办法

重点是围绕服务重大项目、服务民生工程、服务对象评议政风行风。

1、问卷调查。配合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围绕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服务对象等对象发放问卷测评表,对县教育局政风行风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

2、交叉检查评估。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会同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在县教育局组织自查自纠、督促整改落实的基础上,于9月底对学校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交叉检查评估;

3、集中统分。学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处室对学校就问卷测评、群众满意度调查、交叉检查评估等方面进行封闭统分,并进行排名。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处室进行封闭统分。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切实加强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把评议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下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政风行风建设新局面。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涉及范围广,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把握导向和改善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把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关于政风行风的指示精神贯穿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始终。

(三)加强督导,落实责任。要加大对评议活动的督导检查力度,开展明察暗访,认真做好迎接交叉检查评估各项工作。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9

第二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是指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客观真实性及科学合理性的审查和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评估的基础。

第三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是项目立项前的法定程序。经评估确定可行的项目,才能取得立项资格。招标投标不能代替项目评估。

第四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工作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农发办”)负责组织管理。需要组织评估的项目,原则上委托农业综合开发评审机构或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具体实施。

第五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则,据实评估,按理论证,做到客观、公正、科学。

第六条凡属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和科技示范项目,以及部门项目和其他专项项目,均依照本办法进行评估。评估权限

第七条国家农发办组织评估的项目包括:

1.土地治理项目:新增开发区(县、市)项目;水利骨干工程项目;中央财政年度投资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单个项目;

2.多种经营项目:中央财政年度投资在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的项目;

3.科技示范项目:含高新科技示范项目、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现代化示范项目;

4.其他项目。

第八条除第七条规定和有关法规明确应由国家农发办组织评估的项目外,其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省级农发办负责组织评估。省级农发办认为必要时,可将部分项目委托地(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评估。

第九条由国家农发办组织评估的项目,省级农发办在申报项目时,应附送专家的初步论证意见。

第十条需要实地考察的项目,由国家农发办、省级农发办根据专家评估结果确定并组织实施。同一项目不得逐级进行评估。

第十—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主要采取专家组评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式。其中部分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现场答辩和实地考察。

专家组评议是指聘用不同专业专家,共同对项目进行评议,形成专家组评议意见。专家组评议实行组长领导下的专家负责制。

现场答辩是指对专家组评议存在疑问和争议的项目,组织项目申报单位、项目执行单位和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共同参加的现场问答。

实地考察是指对专家组评议认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经济基本可行或存在某些疑问的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核实。

第十三条评估专家从农发办的专家库中挑选确定。专家必须具有高度负责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保证项目评估的客观、公正。承担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不能参与本项目的评估工作。

专家聘用及管理办法由国家农发办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专家组人员组成要结构合理,应由项目涉及的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应占专家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第五章评估程序

第十五条国家农发办、省级农发办根据项目评估的权限,以文件形式,向评审机构下发委托评估通知书或出具委托评估函。

第十六条评审机构根据评估项目的需要,从专家库中聘请相关专家成立专家组,确定专家组组长。

第十七条专家评议。每位专家对评估项目相关的专业部分进行独立审阅,写出个人意见并签名。每个专业确保有2名相同专业专家阅评。

第十八条专家组评议。在专家评议的基础上,专家组对评估项目进行集体评议,取得—致意见后、形成专家组综合评议意见。

第十九条现场答辩。主持现场答辩的专家组,由参加评估的专家组成。根据需要,农发办和评审机构的人员可旁听答辩,进行现场咨询。

第二十条评估报告。专家组根据项目评议情况和现场答辩情况,提交项目评估报告。

第二十一条实地考察。需要实地考察的项目由国家农发办或省级农发办确定。考察组人员由相关专家、农发办系统工作人员和评审机构人员组成。

第二十二条考察报告。考察组根据专家组评议意见和实地考察情况,提交项目评估考察报告。

第二十三条专家组评估报告和实地评估考察报告均为项目立项的依据。

评估报告和考察报告的基本格式、内容和要求由国家农发办另行规定。

第二十四条评审机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委托评估的农发办报送评估报告。如遇特殊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评估工作时,应及时向委托单位说明原因并提出延期巾请。

第二十五条上述评估程序,省级农发办可根据当地实际工作需要作相应调整。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二十六条农业综合开发三类项目均应评估的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3.项目的财务评价;

4.项目技术的可行性;

5.项目的效益情况;

6.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7.项目的建后管扩;

8.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七条土地治理项目增加评估的内容.:

1.项目区的基本概况;

2.项目区的主要制约因素;

3.开发治理的目标、内容和标准。

第二十八条多种经营项目增加评估的内容:

1.企业资信情况;

2.产品的市场状况和前景;

3.项目的生产建设条件;

4.项目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5.项目运行机制:

6.项日实施后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第二十九条科技示范项目增加评估的内容:

1.企业资信情况;

2.技术依托单位的资质;

3.引进专利技术和优良品种的适用性(成果鉴定材料或获奖证书等);

4.引进专有技术评价;

5.项目的运行机制;

6.项目实施后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第三十条上述项目评估的具体内容依照国家农发办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国家农发办,省级农发办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1.制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的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项目评估工作;

2.确定农业综合开发评估项目,提出评估的具体要求;

3.提供符合国家农发办规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前7天将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评审机构;

4.对委托评估项目的评估结论进行抽查复核;

5.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向承担项目评估任务的单位支付评估费用。项目评估论证费按有关规定列支。

第三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机构的职责:

1.组织专家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2.负责向专家提供评估工作必备的文件资料,并对专家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3。按时完成评估工作,汇总评估情况、提交评估报告、总结评估工作。

4.建立规范的评估资料管理制度,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项目评估的全过程。

5.严格执行有关收费标准,严禁乱收费和重复收费。

6.项目评估工作结束后,将评估项目的全部资料(原件)交付委托单位。

7.对经评估立项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建成后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后评价。

8.对评估项目资料(复印件)进行归档保存,建立项目档案。

第三十三条各级农发办及评审机构要维护评估工作的严肃性,绝不允许授意或左右专家的评审意见;参与项目评估的专家因提供不真实的评估结论,致使选项不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项目申报单位提供虚假数据或材料的,一经查实,取消申报单位二年申报同类项目的资格。

第三十四条评审机构提供的技术经济可行的项目评估报告的时效性;土地治理项目三年,多种经营项目一年,科技示范项目二年。

第三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中央农口有关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三十六条地方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参照本办法执行。

评估意见及建议篇10

一、制定标准使审查逮捕工作有据可依

尊重和保障人权、降低目前过高的羁押率是我国司法进程的必然趋势。但实际工作中,“构罪即捕”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诉前羁押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全国公诉案件诉前羁押率达到91%;近年来,太原市的平均不捕率仅为10%。同时,1997年刑事诉讼法第60条中规定的“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过于原则,没有具体标准,难以把握,导致实践中对于具有相同情形的犯罪嫌疑人,不同的检察院可能在逮捕必要性的认定上作出不同的决定,甚至同一检察院不同的承办人提出的意见也不一样,逮捕必要性评估工作不规范,随意性现象难以避免。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注到了这种情况,第79条细化了对逮捕必要性条件界定,明确列举了五种属于社会危险性、应当予以逮捕的情形,即:“(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但条文中使用的“可能”、“企图”等词语,是对犯罪嫌疑人主观上的判断,是一种预期可能性,在司法实践中具体依据什么标准判断、如何把握,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在参考了《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等规定的基础上,对近年来200多起典型案例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梳理、归纳提炼、反复验算,而后制定了《逮捕必要性评估参考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参考标准》)。该《参考标准》体现了如下的特点:

一是明确评估程序和方法。受理案件后,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参考量刑指导意见,综合全案犯罪事实、情节及影响量刑的其他因素,对案件刑期进行预判,将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列入《参考标准》的适用范围。对其中法律明确规定应当逮捕和可监视居住的案件,依法作出相应决定;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案件,启动评估程序。评估的方法是量化评估,设定基础分为50分;对影响逮捕必要性的各种共性因素和《参考标准》所列举十三种常见罪名的个性因素评估计分,没有相应情形的不计分,所有得分相加得出最后分数。如合计分值在70分以上的,属于逮捕必要性较小,一般不予批准逮捕;合计分值不满70分的,属于逮捕必要性较大,一般批准逮捕。

二是细化五种社会危险性情形。以列举的方式将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的五种应当逮捕的社会危险性情形,细化为23项具体、直观的内容,解决法律规定中“可能”、“企图”如何判定的问题。如将“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细化为以下4项:(1)证明犯罪嫌疑人系惯犯、前科劣迹或具有吸毒、等恶习;(2)本人供述还要预谋实施新的犯罪;(3)其他人证明犯罪嫌疑人扬言要实施新的犯罪;(4)已收集到物证、书证证实犯罪嫌疑人预谋实施新的犯罪。

三是设定评估因素和相应分值。将可能影响逮捕必要性的因素分为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其中共性因素中,将未成年人、老年人、盲人,在校学生、在本地长期有固定住处、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以及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因素,归纳为自身情况、社会背景情况、案件情况3大类22个评估项目;个性因素对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等13个常见罪名中可能影响逮捕必要性的因素分类归纳为109个评估项目,并确定相应分值,为评估工作提供了客观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和依据。如王某交通肇事案,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山西某公司驾驶员王某驾驶灯光系统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重型自卸货车,将同向推车步行的康某碰撞,致康某当场死亡,随后王某驾车逃逸。经交警部门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不久,王某投案自首。其间,涉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王某所在公司一次性支付受害人家属183000元。之后,检察机关根据《参考标准》对王某进行逮捕必要性评估,评估综合是否本地有长期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收入,是否初犯,自首等各项指标外加基础分50分,显示分值是71分。根据参考标准,大于等于70分的,一般不予批捕。检察机关以此为重要参考,并结合案件的其他证据,决定对王某不予批捕。而随后的判决结果为王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缓刑,印证了没有逮捕的必要。

《参考标准》使逮捕必要性评估的抽象原则具体化,统一了执法尺度,有效增强了评估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评估的随意性。

二、规范羁押必要性评估落实保障人权

逮捕作为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手段,会对被逮捕人的人身自由和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在司法实践中,羁押率过高的问题日益明显,“一押到底”、“一捕到底”既不符合逮捕措施设置的初衷,也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为此,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10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强化和完善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但在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规则中,相关法条的规定较为原则抽象,没有明确审查标准和操作程序。为了推进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实现流程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这项保障人权的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发挥效用,我们研究制定了《羁押必要性评估办法(试行)》,使这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新工作有了统一的审查标准、明晰的操作程序,可以有效避免审查工作的随意性。该《评估办法》主要有四个特点:

首先,规范了羁押必要性评估工作流程。驻看守所检察人员应当及时掌握在押人员案件的事实及证据情况,对在押人员的羁押必要性实行动态监督;发现符合本办法所列评估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及时报告监所检察部门负责人;对于符合评估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所检察部门负责人应当立即启动羁押必要性评估程序,并指派两名以上检察人员对案件进行审查评估。依据《在押人员羁押必要性评估表》所列项目,采取查阅有关案卷材料,听取办案单位、办案人员意见,与在押人员谈话,查看在押人员身体状况,听取在押人员及其法定人、近亲属、辩护人意见,听取被害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其羁押必要性进行综合评估。

其次,明确界定启动羁押必要性评估的范围,避免了随意性。首先规定了应当启动评估程序的七种情形,包括初犯、偶犯、从犯、胁从犯;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故意伤害罪、交通肇事案件中,有悔罪、积极赔偿、取得谅解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悔罪且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老年人或残疾人,不适宜羁押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及其他的情形。同时规定有组织犯罪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严重侵犯公民人生权利、民利罪、重大经济犯罪、犯罪、故意伤害罪重伤两人以上等7类不纳入评估范围的犯罪,“有证据证明不实行羁押可能会逃跑的”等9种情形暂时不纳入评估范围。

再次,明确羁押必要性评估的内容,统一评估标准。《评估办法》首先将涉案的犯罪可能对应的法定刑分为六个档次,并设定了相应分值。如可能判处五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普通刑事犯罪加10分,五年以上七年以下的职务犯罪加5分。此外,综合分析主观、主体、加重情节等六大类可能影响羁押必要性的因素,将其细化为74个评估小项,并根据每种情形对羁押必要性的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分值,明晰了评估工作的具体操作标准。

第四,设置评估结论标准以及分类型、分阶段处置方式,增强可操作性。规定评估结果在-8分以下的,认为符合变更强制措施的条件,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检察机关正在侦查和审查的案件,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是否改变强制措施;对公安机关正在侦查的案件或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征求办案机关意见,经检察长同意,向办案机关发出《变更强制措施检察建议》,由办案机关决定变更强制措施。如办案机关不采纳检察机关意见,应说明理由和依据。

随着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评估办法》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规范公诉案件庭前会议制度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审判程序的改革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其中,庭前会议程序的增设又是这个“亮点中的亮点”,它对进一步规范刑事司法审判程序,促进和保障人权、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程序公正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该规定较为模糊,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方在开庭前可以查阅、摘抄、复制公诉方掌握的所有证据材料,但并未详细规定辩方应承担的证据开示义务,导致控辩双方对证据的掌握上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公诉方庭前往往不了解辩方调取的证据;部分辩护人利用事先掌握的证据,在法庭上对公诉方进行“证据突袭”;还有辩护人反复利用案件管辖、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恶意拖延审判”。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前会议的规定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公诉案件庭前会议工作,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公正,太原市人民检察院牵头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多次协商,共同会签了《关于规范公诉案件庭前会议工作的意见》。《意见》体现了五个特点:

一是明确了庭前会议的提起主体。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仅规定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召开庭前会议,但并未明确庭前会议由谁提起。从保障司法公正、确保控辩双方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意见》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可以建议人民法院召开庭前会议。

二是明确了应当召开庭前会议的案件类型。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以及社会关注的有较大影响的犯罪案件应当召开庭前会议,为重大案件的法庭审理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明确了庭前会议的内容。庭前会议程序规定的目的在于通过庭前准备程序,使开庭后的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以提高诉讼效率。从立法精神来看,庭前会议程序是一个准备性程序,解决的是与审判相关的一些程序性问题。对了解和听取事项的范围应进行明确规定,否则,势必会使该程序被滥用,可能导致审判人员先入为主造成对案件的预断,从而影响到庭审的质量和审判的中立、公正。对于庭前会议的内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仅规定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我们结合实际,对“与审判相关的问题”细化为了十种情形:(1)是否对案件管辖有异议;(2)是否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回避;(3)是否申请调取侦查、审查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但未提交的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4)是否提供有关被告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5)是否提供拟当庭出示、宣读的开庭前移送人民法院的案卷材料、证据以外的证据;(6)是否申请通知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7)是否申请排除非法证据;(8)是否申请不公开审理案件;(9)是否建议延期审理;(10)其他与审判相关的问题。

四是明确了在庭前会议中达成一致意见、没有异议的法律后果。设置庭前会议程序的目的就是要将与审判有关的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事项解决在庭审之前,这对于提高刑事审判的效率,节约刑事审判的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庭前会议程序应当具有裁决权,在正式开庭之前将影响审判的相关问题先行予以解决,使庭前会议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意见》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对于庭前会议中有异议的事项,在庭审中阐述各自意见,由法庭依法裁决;达成一致意见,没有异议的,在没有新的事实或者新的证据情况下,当庭不再提出异议。这一规定可以使控辩双方在庭前会议中对不存在争议的问题达成共识,对存在实质性争议的问题明确焦点,减少庭审中各方因程序问题产生的不必要的对抗和冲突,使各方在庭审阶段集中精力解决争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