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诽谤的定义及含义
文章:
一、诽谤的定义
诽谤,是指捏造、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诽谤的含义
1. 客体:诽谤的客体是受害人的名誉。名誉是指社会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 主观方面:诽谤行为具有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捏造事实,仍然故意散布,以损害他人名誉。
3. 客观方面:诽谤行为表现为捏造、散布虚构事实,使受害人名誉受到损害。
4. 主体:诽谤行为的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5. 严重性: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如多次诽谤、造成严重后果等,将受到刑事处罚。
三、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名誉权是公民享有的对其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不受侵犯的权利。
四、常见问题解答
1. 问题:诽谤罪与侮辱罪有什么区别?
解答: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使他人受到精神损害。两者区别在于行为方式和损害对象不同。
2. 问题:诽谤行为是否可以口头进行?
解答:可以。诽谤行为可以通过口头、书面、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
3. 问题:诽谤行为是否可以匿名进行?
解答:可以。诽谤行为可以匿名进行,但这并不影响行为的定性。
4. 问题:诽谤行为是否需要达到一定后果才能构成犯罪?
解答:需要。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如多次诽谤、造成严重后果等,才能构成犯罪。
5. 问题:单位是否可以成为诽谤罪的主体?
解答:可以。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成为诽谤罪的主体。
6. 问题:诽谤行为是否可以同时侵犯他人隐私?
解答:可以。诽谤行为可能同时侵犯他人隐私。
7. 问题:诽谤行为是否可以构成侵权责任?
解答:可以。诽谤行为可能构成侵权责任。
8. 问题:被诽谤人如何维权?
解答:被诽谤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向公安机关报案、提起民事诉讼等。
9. 问题:诽谤行为是否可以引起民事赔偿?
解答:可以。诽谤行为可能引起民事赔偿。
10. 问题:诽谤行为是否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解答:可以。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可以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