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十篇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十篇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9:13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基金筹集情况

年筹集资金万元(其中自筹万元,各级财政补助万元);年自筹参合金元。

(二)农民参合情况

年,全县参合农民人,参合率为97%;截止到年12月30日,年度全县农民人有人参合,比上年增加人,参合率达到97.43%。

二、基金运行情况

全年共补偿参合农民人次,补偿额为5085.16万元;其中门诊补偿人次,补偿514.84万元,人均补偿62.8元;住院补偿人次,补偿万元,人均补偿元。当年资金使用率为96%,实际补偿比为60.42%;累计资金沉淀率为17.45%。总体而言,基金运行良好,安全合理,没有风险。

三、主要工作开展及经验

(二)搭建县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实现科学管理上水平的关键。

积极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全年共开展信息化管理培训20期,累计培训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及县、乡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600余人次;完成了全县新农合管理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基本信息统计,17个乡镇按县、乡(镇)、村、组、户统一编号,参合农民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于5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于8月全面试运行,标志着我县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建成,为网上在线审核、适时监控和信息汇总,业务管理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便捷科学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三)不断修订完善补偿方案是切实减轻参合患者医疗负担的关键。

(一)强化管理是确保基金安全合理运行的关键。

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制度化,充分发挥乡、村组织的监督作用,实行一年一申报,一年一认定,确保参合农民就医安全。严格落实“三级审核制”和“三级公示制”,按时完成了全年报账补偿兑现工作,当年资金使用率为96%,实现了当年资金深沉率不高于15%的目标任务;增加内设机构稽查股及相应编制人员,稽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对县内和县外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化,两个管理办法(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外就医管理办法》)已通过县合管委议决、县法制办审核,将于年全面实施。基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是省、地新农合专项资金审计、检查顺利通过的保障。同时还组织业务骨干和乡镇合管站相关人员到周边县(德江、石阡)开展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为我县新农合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是我县常年筹资工作又创新成绩的关键。

常年筹资工作贯穿于我县日常工作中,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积极引导我县农民转变观念,自觉参合。于元月、二月份在二次补偿资金发放期间,开展了“我与农民面对面讲政策”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张贴“县新农合补偿政策宣传公告”1500余份;利用印江门户网站开设“农村合作医疗专栏”对补偿政策进行详细地、永久性宣传;把“六进村”活动与宣传工作有机结合,编排文艺节目,组建宣讲团等进村入户深入宣传。新农合政策成为乡镇逢会必提,干部下乡进村入户工作必讲的基本工作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新农合政策知晓率、准确率,进一步巩固了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

筹资工作早谋划、早安排。在年3月份全面完成了年度参合票据结报及年参合票据调运、分发等工作,在4月19日全县卫生暨新农合工作会上全面启动了年度的筹资工作。经各乡镇共同努力,截止到12月30日,参合农民381626人,提前超额完成了地区考核我县95%的目标任务。

(四),定期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积极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及时提出修定方案意见,反复进行理论测算和现实论证,实现了年方案完善修订和年的方案修订。一是完善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特殊病大额门诊费用补偿方案》实施办法,新增3种慢病和5种重特大疾病门诊补偿,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二是扩大了参合患者的就诊选择范围,新增了本县17个乡镇及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铜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三是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于7月对60岁(含)以上参合老人给予优惠补偿,按年龄段分别提高5-30个百分点。四是于12月实施了《县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补充办法》,对年度累计住院发生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补偿比例在原比例的基础上统一提高10%,发生费用在1万元(含)以上的按实际补偿比70%的标准给予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人;五是再次扩大了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县、乡、村三级基本用药目录扩增391种。六是早落实年补偿方案,主要是提高比例,提高封顶线,实施重特大疾病补偿等扩受益面和提高受益程度,即在本县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0%,县外指定医疗机构提高到55%;常规补偿封顶线由2万元/人提高到5万元/人;从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特大疾病大额医疗费用补偿方案》,将对5大类及其它疾病大额医疗费用按实际补偿比70%的标准补偿,封顶线为20万元/人;将住院前三天的门诊检查费用列入住院审核补偿;对所有参合农民全面开展健康体检工作等。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部分合管站管理体制不顺,人员安排不够合理且不专职,工作经费没有保障,难以保证工作贯彻落实。

二是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缓慢。参合基础信息准确率不高;医疗机构既懂医、又懂电脑的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移动网速慢,跟不上工作的需要,移动公司维护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维护等。

三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家庭账户得不到有效使用,筹资工作压力和难度较大。五、年工作计划及重点

(一)在年—年常年筹资工作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早谋划早安排,继续把常年筹资工作机制纳入日常工作,进一步探索创新筹资方式,增强农村居民互助共济意识,巩固参合成果,确保2012年参合水平不低于年。

(二)统一安排,定期对全县新农合经办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政策及业务能力培训。

(三)积极开展年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行新农合网络化管理,强化全县新农合管理工作,实现网上审核,使我县新农合管理工作切实步入科学、规范化轨道;在医疗费用支出上启动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好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及县外就医补偿管理制度;加强稽查工作力度等,确保基金安全合理运行,保证年度资金使用率达到85%以上,实际补偿比达到52%以上。

(四)积极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对新农合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落实好大病统筹工作,确保新农合保障水平彰显实惠。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2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自启动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平稳运行。但目前,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率仅为13.98%,资金沉淀量大。为解决资金使用率低,资金沉淀量较大等问题,经请示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及昭通市卫生局,同意对我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巧政发〔*〕4号)文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改内容

(一)原则部分的第四点:“以保大病为主,兼顾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则和门诊减免与住院统筹补偿报销相结合的原则”。修改为:“以保大病为主,兼顾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则和家庭帐户+门诊统筹+住院补偿报销相结合的原则”。

(二)参加对象的第一点:“我县辖区内的农村户籍人口均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以户为单位参加”。修改为:“我县辖区内的农村户籍人口(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均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以户为单位参加”。

(三)基金筹集部分的第三点:“弱势群体、特殊人群的筹资:“五保户”、“农村特困户”、参加合作医疗,由民政部门负责代缴个人应负担的经费,并完善资金资助相关手续。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由县级财政帮助解决”。修改为:“对以下贫困特殊弱势群体和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由县政府筹资60万元代缴。

1.持有县级民政部门发放的《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包括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

2.持有县级民政部门发放的《农村特困救助证》的特困户家庭成员;

3.现役军人的父母、烈士的父母和子女、六级以下(不含六级)残疾军人中的生活困难者;

4.优扶对象及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5.农村独生子女户(3人内)和两女结扎户(4人内)。”

(四)家底帐户、减免、补偿标准及程序部分的第一点:“家庭帐户、减免及补偿标准。门诊:实行家庭帐户支付或减免,只限于村、乡(镇)医疗机构门诊。使用家庭帐户资金就医,记帐支付,用完后方可实行减免。村卫生所(室)门诊医药费减免30%,乡(镇)卫生院门诊医药费减免20%,每年每人减免最高限额100元。县级及以上医院门诊医药费不予减免、补偿、报销。住院:实行补偿,住院医药费起付线,乡(镇)卫生院100元以上(不含100元),补偿比例50%(凡住院病人必须完善住院病历);县级医疗机构起付线200元以上(不含200元),补偿比例30%;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起付线500元(不含500元),报销比例20%。每人每年的住院医药费累计补偿、报销封顶线为5000元,家庭特别贫困不能支付住院医药费自付部分的,可以申请贫困医疗救助金给予适当补助。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按住院医疗机构级别给予一次性补偿,顺产每例:乡(镇)卫生院200元,县级医疗机构250元。同时实行严格的限价收费政策,每例顺产,乡(镇)卫生院控制在350元以内(不含350元),县级医疗机构500元以内(不含500元),难产、剖宫产按住院病例的比例补偿。对特殊病种逐步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付费办法另行制定)。”修改为:“家庭帐户、减免及补尝标准。门诊:实行家庭帐户支付或减免,包括村、乡(镇)医疗机构门诊和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基本辅助检查。使用家庭帐户资金就医,记帐支付,用完后方可实行减免。村卫生所(室)门诊医药费减免40%,乡(镇)卫生院门诊医药费减免3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基本辅助检查(不含大型设备检查)费减免20%。每年每人减免最高限额200元。县外及县以上医院门诊医药费不予减免、补偿、报销。住院:实行补偿,住院医药费起付线,乡(镇)卫生院40元以上(不含40元),补偿比例60%(凡住院病人必须完善住院病历);县级医疗机构起付线80元以上(不含80元),补偿比例50%;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起付线300元以上(不含300元),报销比例30%。每人每年的住院医药费累计补偿、报销封顶线为8000元。家庭特别贫困不能支付住院医药费自付部分的,可以申请贫困医疗救助资金给予适当补助。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按住院医疗机构级别给予一次性补偿,顺产每例:乡(镇)卫生院300元,县级医疗机构400元。同时实行严格的限价收费政策,每例顺产,乡(镇)卫生院控制在400元以内(不含400元),县级医疗机构600元以内(不含600元)。难产、剖宫产等危急孕产妇的住院分娩按大病住院补偿比例报销。除新农合给予补助外,并按照‘降消’项目有关政策享受补助。对特殊病种逐步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付费办法另行制定)。”

(五)家底帐户、减免、补偿标准及程序部分的第四点:“参合人员因打工、上学或危急病情确需在县外住院治疗的,要求到乡(镇)级及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诊,出院后凭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住院医药费发票、病情诊断证明、治疗用药清单、出院证明在乡(镇)合管站审核,按市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报销比例报销”。修改为:“参合人员因打工、上学或危急病情确需在县外住院治疗的,要求到乡(镇)级及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诊,出院后凭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住院医药费发票、病情诊断证明、治疗用药清单、出院证明在乡(镇)合管站审核,按本通知规定的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报销比例报销。”

(六)家底帐户、减免、补偿标准及程序部分的第七点:“村卫生所(室)只实行门诊减免,乡(镇)级医疗机构实行住院补偿和门诊减免,县级医疗机构只实行住院补偿,转出到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治疗必须经县合管办批准,医疗费实行报销”。修改为:“村卫生所(室)只实行门诊减免,乡(镇)级医疗机构实行住院补偿和门诊减免,县级医疗机构实行住院补偿和门诊基本辅助检查费减免(不含大型设备检查),转出到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治疗必须经县合管办批准,医疗费实行报销”。

(七)家底帐户、减免、补偿标准及程序部分增加第十点: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和享受同等减免补偿政策,参合群众就近到相邻县非营业性医疗机构住院的,视同在本县内同级医疗机构住院,并享受县域内同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及报销补偿比例。

(八)家底帐户、减免、补偿标准及程序部分增加第十一点: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享受远程会诊医疗服务,我县参合群众住院远程会诊费纳入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3

DZ县是河北省的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一定发展,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备一定的医疗基础。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在DZ县农村普遍存在。为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2006年1月起正式启动了DZ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改革成效上,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第一批参合农民达594759人,参合率达64.6%,完成预定目标;资金筹集总额预计29741324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预计占40.00%,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占28.10%,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占13.37%、农民缴费资金占18.63%。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受到了广大参合农民的普遍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并且是事关农民能否从改革中真正受益、改革能否持续等重大问题。

一、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反思:制度缺陷

(一)合作医疗运行管理成本过高,相关费用开支难以有效落实

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但问题是新农合制度的运行和管理总是需要一定开支的。那么这些开支谁来承担?制约新农合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就是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成本和管理费用谁来“埋单”?这是所有试点县都面临的一个难题。

首先,合作医疗筹资困难、筹资成本高。DZ县有90万农村居民,且居住相当分散,农民缴费部分需要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筹资,筹资成本相当高。同时由于历史上存在的以“合作”为名义的种种不合理收费等原因,造成部分农民对乡镇干部上门做工作持逆反心理,加上一些乡镇干部本身素质不高,导致筹资困难程度增加。这种现状直接制约着农村合作医疗的较快推广铺开。

其次,县级财政需支付的资金不仅仅是配套资金,还包括合作医疗运行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门从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工资和福利等。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常管理、设备购置与维护、监督宣传和资金划拨的等支出。这些费用都将由县级财政来负担。据高广颖、赵亮、魏巍[①]等人对黑龙江和云南六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和管理成本的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管理和筹资的人均成本为3.59元。

从DZ县预算安排情况看,配套资金以外的其他资金占到了本级预算安排新农合资金的65%左右。对于财政状况较弱的贫困地区是一个沉重的负担。DZ县地方财政2005年一般预算收入为26183万元,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为28462万元,全县地方可用财力为54645万元,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的人均财力为27222元,在河北省排第31位,是一个日子比较好过的县。在中西部的一些财政困难县,人均财力在15000元以下,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要从资金投入上保证新农合的可持续性需要,只能依赖中央和省、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如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费用得不到解决,必然难以持续下去。而如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再次失败的话,再想以政府主办的方式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将会是难上加难。

(二)基金补偿方式不合理

河北省合作医疗基金实行的是大病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政策制定者认为设立个人账户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希望用个人账户解决部分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问题;二是认为农民只重个人利益,互助共济意识差,希望通过建立个人账户来提高广大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应该说,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建立个人账户是一种“近视”的做法[②],姑且不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单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宗旨来说,这种做法也是与之相悖的。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基本原则是大病统筹,强调的是农民之间的互助共济。然而个人账户的出现则抹杀了这种互助共济性,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成了一种形式的由国家财政全额供款的社会福利制度。至于设立个人账户的两点理由,也是难以成立的。首先,就现在的医疗费用水平来看,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少量资金对农民门诊费用的保障作用微乎其微。根据卫生部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2003年农村居民平均每次急诊就诊费用为91元[③],因此个人账户基本起不到资金保证的作用。其次,重视个人利益是人类的天性,现在的政策是个人出10元参保,加上国家补贴的40元,就可以得到同自己交纳50元一样水平的医疗保障;如果个人不愿意交这10元参保,就什么也得不到,两相比较,农民肯定会选择参保,并不需要个人账户来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此外,启用农民个人账户要投入登记、建账、结算等一系列管理费用,成本太高,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左菁[④]的研究表明:设立个人账户后其运作成本至少占整个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成本的60%以上。对重庆市渝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也表明[⑤],建立个人账户导致了很高的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率,2005年度该区的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率高达50%。

(三)资金监管上存在较大的风险

按照国家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规定,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设在卫生行政部门,经办机构隶属县级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但在实际操作中,DZ县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设在卫生部门,同时,由于合作医疗基金只设一个账户,基金收支都由卫生部门经办。这样,卫生部门既管政策,又管基金收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科学的制约机制。虽然县级政府加大了监督力度,成立了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并建立了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及群众监督等制度,但这些监督只属于事后的或外在的监督,缺乏直接的制约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措施,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存在失控的潜在风险。

(四)医疗体制改革滞后

由于医疗体制改革滞后,目前的合作医疗缺乏对供方行为的有效制度约束,而这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最大的障碍。在许多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运作模式相同或类似,即都是被动地报销保户的医疗账单。这种运作模式容易引发医疗供方甚至患者的道德风险,最终很可能导致医疗支出急剧增长。有调查发现,一些定点医疗机构过度用药、不合理治疗检查问题比较突出,次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处方药物和检查项目超出基本药物目录和规定检查的项目过多,不少费用不在报销之列,增加了农民的费用负担。不少农村居民反映,合作医疗买的药贵,虽可报销一部分,但是自己承担的部分并没有切实减少,与在别处买药没有什么差别。在很多地区地方,合作医疗实行后,医疗费用呈现普遍上涨的趋势,患者可报销的部分被上涨的医疗费用抵消了,通过合作医疗来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的目标大打折扣。

我们将DZ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的人均医疗费用进行对比发现,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后,发现在乡镇医院住院的次均住院费用有所降低,降低幅度为11.70%,而在县级医院住院的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为35.74%,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的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为27.85%,这样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后,在乡镇医院住院的病人比改革以后少付603.27元,在县级医院住院的病人比改革前少付109.24元,而在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的病人比改革前还要多付808.56元,这样的结果令人深思。

表1DZ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前后住院费用比较

改革以前次均住院费用改革以后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次均住院费用增长绝对额实际报销

比例改革以后

病人实际支出改革前后病人实际支出比较

乡镇

医院12321087.88-11.70%-144.1242.21%628.73603.27

县级

医院19792686.3935.74%707.3830.40%1869.76109.24

县级以上医院1009012899.6927.85%2809.6915.51%10898.56-808.56

(五)其他问题

一是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农民希望有合作医疗制度,但对医疗消费却存在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互助共济意识薄弱,涉及到缴纳费用时,往往是年老多病的愿意参加,身体状况好的,却因为“凭什么拿钱给别人治病”的思想不愿缴费。因此实行自愿参保政策,可能造成参保人员不稳定、参保覆盖面低的问题。二是部分农民对政策信任度有待提高。我国以往曾搞过几次合作医疗,但由于制度与模式的不成熟均以失败告终。此次新合制度改革中,部分农民对于医药费是否能够顺利报销、报销多少,心中无底,对政策持怀疑和观望态度,所以第一批农民参合率不是很高。三是乡、村医疗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这在我国农村是普遍现象,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很大,农村占总人口70%,仅拥有不到20%的卫生资源[⑥]。四是卫生部门由于没有经验,怕报销支出失控,在报销程序、报销审核条件和报销费用控制上,有偏之于严的倾向,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尽力抬高报销“门槛”,减少报销费用开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参合农民产生报销难的印象,影响农民参合积极性。五是县外就医人员用药控制困难。根据表1可以看出,县级以上医院农民就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远远低于县乡两级,县级以上医院农民就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只有15.51%,而县乡两级医院的实际报销比例分别为30.40%和42.21%,其主要原因是上级各医院不按《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用药。

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应坚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财力条件差、无力承担配套资金和其它前期费用的县,应暂缓推行,已推行的县,对其考核评价要求也不应“一刀切”,应充分考虑县级财政的实际情况,以保护基层对新农合制度改革的积极性,防止形成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让农民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二)努力降低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成本

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顺利运行的诸多难点之一,也是关系到广大农民能否真正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得到实惠的关键问题。建议一是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这些医疗机构严格遵守有关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纪律,遏止大处方、乱检查现象;二是制定按病种医疗费限费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失控现象;三是探索试行新农合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政府采购、配送机制,切实将过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让参合农民能买得起药、治得起病。四是建议上级医院对各地参合农民就医用药也按《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执行。

(三)进一步完善补偿报销运行管理机制

在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补偿报销管理模式和程序,切实解决“报销难”的问题,取信于民;同时,在确保“收支平衡,确保支付”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和优化补助方案,减少资金沉淀,尽力提高对大病和医药费花费较多的特殊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民因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让农民真心感受到合作医疗的好处,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力。

(四)上级财政应加大支持力度

从理论上说农村医疗属于外溢性的公共品,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提供。上级财政应充分考虑县级财政的实际困难,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对配套资金以外的其他资金,如新建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宣传经费、设备购置与维护、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等,也一样要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运行。

(五)改革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体制

各地要根据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逐步完善基金支付办法,方便群众及时获得医疗费用补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合作医疗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过渡并辅之以商业保险应该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一些地区已经结合自身试点情况做出了一些尝试,如浙江省、河南省新乡市等地区采取委托保险公司进行基金管理和审核报销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们的做法是,政府制定基金管理和补偿报销方案,通过付费购买保险公司的服务,使原有经办机构从繁重的审核报销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监管工作;保险公司利用基金管理和保险理赔的专业优势,按照政府的要求承担审核报销业务,定期向社会公示报销情况,接受主管部门监督,形成了一种管办分离、相互制约、规范运作的机制,有效解决了经办能力不足和经办机构膨胀的问题,明显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办水平,强化了监督管理。这些方法都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4

>一、地理区位

>****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是湖广两省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承东接西的良好投资区,其地跨东经112°37′35″?113°20′29″,北纬24°53′48″?25°41′53″,周邻“二省八县市”,素称湖南省之“南大门”、“楚粤之孔道”。****气候适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县城平均气温18.3℃,全县平均降雨量1487mm,年平均日照时数1603.1小时,自然环境独特,景观优美、土地肥沃,是农业产业化投资的优越之地。

>二、交通运输

>良好的区位优势,形成了我县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国道107线穿越我县境南北,途径8个乡镇,省道S324线贯穿东西,途径9个乡镇,京珠高速公路从我县城东经过并设]有互通式出口。京广铁路复线途径我县太平里和白石渡两乡镇,设有2个客货运站,坪梅铁路支线沟通我县南部7个乡镇并依次在该7个乡镇设立了货运站。发达便捷的铁路、公路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使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是内地进入粤、港、澳和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

>三、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已探明矿产资源9类36种,以钨、锰、锑、金、银、铅、锌等有色金属储量最为丰富;煤炭储量在1.5亿吨以上,大量石、花岗岩储量近4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储量的六分之一;高档石材“****红”系列被评为“中国第四红”,境内300平方公里的莽山原始森林,既是部级森林公园,又是部级自然保护区;水能资源丰富,可装机10.2万kw。****享有“有色金属之乡、湘南第一煤都、石材王国”之美称,并依此形成了煤炭、电力、建材三大工业体系。我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基地县市之一,也是湖南省主要的商品煤供应基地县。从上世纪70年代中叶至今,30年来,煤炭工业作为****县五大工业支柱之首的位置,每年向地方提供1/3可供支配财力的贡献,是近期其它产业一时难以取代和超越的,煤炭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一直为各届县委政府所重视和关注。

>四、我县煤炭开采及国有重点矿的历史沿革

>****县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元未明初,县人在垦荒耕田中,发现煤层露头,始开采利用。明、清两朝为群众零星开采,清朝末期起成矿开采,至民国3年(1914年),英国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和南洋烟草公司协理简英甫到栗源区的狗牙洞组建地利公司,进行规模开采关溪煤矿。民国8年(1919年),滇军司令李根源组建恒豫公司开采杨梅山煤矿,由此形成我县悠久的产煤历史。建国(1949年10月)以后,****煤炭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五个阶段:

>1950~1957年,即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建国初期,杨梅山煤矿隶属湖南省工业厅。南岭煤矿有限公司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1957年,由中南工业部下放给广东省管辖。

>1958~1965年,即“”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中南局和国务院批准,将梅田矿区划给广东省坪石矿务局经营。1964年梅田矿务局正式成立,成为独立的法人代表,属广东省直属企业。

>1966~1970年,即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梅田矿务局通过扩建增长,在我县境内相继形成了下辖1、2、3、4、5、6、7、10、11矿共9个矿区的规模(8、9矿在临武县境内)。

>1971~1980年,即第四、第五两个五年计划期、为梅田矿务局、坪石矿务局(2、3矿),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煤矿的盛产时期。

>1981~2000年,即改革开放时期,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国有重点矿的改造,以上煤矿逐步转制和闭井,1999年坪石矿务局属3矿(关溪煤矿)闭井,2000年,梅田矿务局属的9个矿全部闭井,资兴矿务局属的杨梅山矿闭井。

>我县煤炭主要以烟煤和无烟煤之主,分布区域主要在:梅田矿区、关溪矿区、杨梅山矿区,涉及全县13个乡镇。

>1、梅田矿区

>位于县城西部,包括梅田镇、浆水乡、麻田镇、长村乡、迎春镇,骑田林场共5个乡镇33个行政村1个国有林场近8万人口。其中一矿(梅田)、二矿(梅田、浆水)、三矿(浆水)、四矿(浆水)、六矿(梅田、麻田)、七矿(麻田)、十一矿(浆水),该矿务局创建于1962年,生产总规模为年产无烟煤140万吨,共有职工1.5万人,包括家属,共计5万人之多。总投资达到5个亿。建有专用铁路、公路、通讯、供水、供电等设施齐全,2000年全面闭井。

>2、杨梅山矿区

>位于县城东部,包括杨梅山镇、平和乡、太平里乡、赤石乡、长策乡5个乡镇21个行政村2万人口,杨梅山煤矿属资兴矿务局,建国前,由经营,抗日时期为华南各铁路、工厂燃料重要供给地。建国以后,隶属湖南省工业厅,该矿以开采烟煤为主,年生产能力为26万吨,总投资超过8千万元。

>3、关溪矿区

>位于县城南部50公里处,与广东省乐昌县交界,包括关溪乡、栗源镇、岩泉镇3个乡镇22个行政村近3万人口,其中二矿也称八字岭矿在栗源,三矿(关溪、岩泉)以生产烟煤为主,其中三矿年产15万吨,原有职工1200人,1999年闭井。

>此间,同时开采的有郴州地区矿(1951年停办年产煤10万吨),县麻田煤矿(年产煤5万吨),县山门水煤矿(年产煤5万吨)。

>五、采煤沉陷区受损情况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深度开采,尤其是原广东省坪石矿务局属关溪煤矿(三矿)、八字岭煤矿(二矿),湖南省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煤矿和广东省梅田矿务局属的9个矿井的长期开采,并于2000年相继闭坑,因此遗留下大范围的采煤沉陷区,矿区山林耕地破坏,居民生产生活设施损毁、地质环境灾害损失的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社会稳定压力剧增,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到了必须及时整治的紧要时刻,为此****县成立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笑春同志任组长、副县长王开信、黄检忠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计划局局长黄常镜任办公室主任,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了采煤沉陷区受损情况调查组。从2003年3月到2003年9月对采煤沉陷区(梅田矿务局一矿、二矿、三矿、四矿、六矿(含五矿)、七矿(含原十矿)、十一矿;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矿;坪石矿务局关溪煤矿,八字岭煤矿的受损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对受损的住宅、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道路、通讯、生活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进行了逐一认证、鉴定、摄相并登记造册。

>塌陷区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在十个采煤沉陷区受损住宅5607户,受灾人口18955人,住宅建筑面积65.42万m2。按照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符合D级标准的住房357户1322人,建筑面积5.91万m2;符合C级标准的住房1063户,3777人,建筑面积12.4万m2;符合B级标准的住房1759户,5531人,建筑面积18.88万m2;符合a级标准的住房2428户,8325人,建筑面积28.2万m2。

>其中城镇:住宅受损2654户,7772人,155795m2。包括D级51户,151人,4194m2;C级486户,1430人,25546m2;B级729户,2037人,41688m2;a级1388户,4154人,84364m2。

>其中农村:住宅受损2953户,11163人,498377m2。包括D级306户,1171人,54927m2;C级577户,2347人,98542m2;B级1030户,3494人,147192m2;a级1040户,4171人,197716m2。

>其中城镇平房受损858户,2339人,42852m2,包括D级35户,102人,1655m2,C级372户,1093人,10916m2,B级340户,846人,17395m2,a级111户,298人,6885m2;城镇楼房受损1797户,5436人,113163m2,包括D级16户,49人,2539m2,C级115户,340人,8852m2,B级389户,1191人,24293m2,a级1277户,3856人,77479m2;

>其中农村平房受损611户,2212人,59374m2,包括D级66户,223人,6519m2,C级137户,524人,11767m2,B级209户,734人,20260m2,a级199户,731人,20828m2;农村楼房受损2341户,9004人,438778m2。包括D级240户,948人,48408m2,C级439户,1820人,86553m2,B级821户,2760人,126931m2,a级841户,3440人,176887m2。

>2、受损学校13所,44栋,总建筑面积27579m2,学生人数2745人,班级73个,C级4栋,建筑面积936m2;B级15栋,建筑面积5786m2;a级16栋,建筑面积9271m2。

>3、受损的医院、卫生所14所,36栋,建筑面积13159m2,占地面积22238m2。其中D级2栋,建筑面积274m2;C级8栋,建筑面积4242m2;B级16栋,建筑面积5652m2;a级7栋,建筑面积1270m2。

>4、受损的企事业单位24家,244栋,建筑面积68979m2,占地面积74139m2,其中D级72栋,建筑面积28994m2;C级104栋,建筑面积20846m2;B级33栋,建筑面积8200m2;a级35栋,建筑面积10938m2。

>5、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受损表现为路面断裂、路基沉陷、外侧塌陷、滑坡、水沟淤塞。受损的道路有101条,其中水泥路长34606m,面积193636m2,沥青路长300m,面积1800m2,砂石路长152871m,面积721338m2,桥梁受损18座,244m;水沟受损68000m,挡土墙垮塌6163m3,涵洞116道。通讯线路杆路移位、地面坍塌、线路损坏,需整改26295m;农村供水受损表现为供水管路破裂,水库、山塘、泉井污染、干涸,其中水库受损8处,容量909万m3,山塘238处,容量573800m3,受损泉井536处。饮水困难的有11个乡镇64个村319个组和一个林场;农田塌陷、污染缺水的面积为52455亩,其中水田15110亩,旱土受影响6164亩,菜地受损2761亩,其它用地受损28419亩,抛荒地8679亩。

>现将各沉陷区受损情况分述如下:

>(一)梅田矿务局一矿沉陷区涉及梅田镇五个村,居委会。该沉陷区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364户,1385人,65429m2。其中D级53户,205人,9756m2;C级55户,202人,10059m2;B级123户,431人,21455m2;a级133户,547人,24158m2。

>其中城镇:住宅受损17户,73人,4411m2。包括D级1户,5人,280m2;B级9户,41人,2574m2;a级7户,27人,1557m2。

>其中农村:住宅受损347户,1312人,61018m2。包括D级52户,200人,9476m2;C级55户,202人,10059m2;B级114户,390人,18881m2;a级126户,520人,22601m2。

>2、受损的医院、卫生所1所,共1栋,建筑面积20m2,占地面积20m2,B级,20m2。

>3、受损的企事业单位和商服网点2家4栋,建筑面积5645m2,占地面积7881m2,其中D级2300m2,C级2栋3345m2。

>4、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8条,其中水泥路3000m,面积18000m2,砂石路长18000m,面积90000m2,路面沉陷、坑槽、断板。

>(二)梅田矿务局二矿沉陷区涉及梅田镇浆水乡3个村委会,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535户,2168人,108967m2。其中D级39户,161人,9481m2;C级55户,229人,12962m2;B级155户,643人,29667m2;a级286户,1135人,56857m2。

>其中城镇:住宅受损7户,28人,1634m2。包括C级3户,15人,1367m2;B级4户,13人,268m2;

>其中农村:住宅受损528户,2140人,1073328m2。包括D级39户,161人,9481m2;C级52户,214人,11595m2;B级151户,630人,29399m2;a级286户,1135人,56857m2。

>2、受损学校1所3栋,建筑面积2152m2,学生人数82人,受损严重达C级1栋,133m2,B级2栋,1132m2。

>3、受损的医院、卫生所1家1栋,C级,50m2。

>4、受损的企事业单位2家12栋,建筑面积5061m2,其中D级5栋,3345m2,C级5栋1106m2,B级1栋,210m2,a级1栋400m2。

>5、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7条,水泥路2500m,面积12500m2,砂石5200m,面积25400m2,水沟12800m,挡土墙500m3,通讯线路受损4002m。

>(三)梅田矿务局三矿沉陷区涉及浆水乡3个村委会,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325户,807人,33509m2。其中D级23户,54人,2430m2;C级31户,123人,5452m2;B级214户,382人,13486m2;a级57户,248人,12141m2,全部为农村户口。

>2、受损的医院、卫生所3家8栋,4070m2,其中C级1栋3085m2;B级3栋424m2。a级1栋456m2。

>3、受损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服网点9家157栋,36080m2。其中D级51栋,17283m2;C级86栋14189m2;B级17栋3493m2;a级3栋,113m2。

>4、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2条,其中水泥路长100m,面积600m2,桥涵3座,长22m;受损通讯线路长5500m;砂石500m,面积2000m2。

>

>(四)梅田矿务局四矿沉陷区涉及浆水乡、迎春乡、长村乡3个乡镇6个村委会,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287户,1223人,59123m2。其中D级36户,130人,9151m2;C级121户,546人,24700m2;B级96户,417人,19714m2;a级34户,130人,5558m2,全部为农村户口。

>2、受损的学校1所6栋,1156m2,学生人数120人,C级2栋552m2,B级4栋,603m2。

>3、受损的医院、卫生所2家2栋,70m2,其中:C级1栋40m2;B级1栋,30m2。

>4、受损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家12栋,1461m2。D级4栋,544m2;a级8栋,917m2。

>5、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8条,长18000m,面积72000m2,桥梁2座,长12m,水沟16100m,挡土墙2400m3;受损通讯线路3600m。

>(五)梅田矿务局六矿沉陷区涉及梅田镇、麻田镇12个村委会及骑田林场,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493户,1927人,72314m2。其中D级38户,184人,6255m2;C级136户,504人,17666m2;B级143户,528人,18007m2;a级176户,711人,30386m2。

>其中城镇127户,413人,1126m2。包括C级53户,167人,3745m2;B级49户,149人,3590m2,a级2597人,3890m2。

>其中农村366户,1514人,61088m2,包括D级38户,1841人,6255m2;C级83户,337人,13920m2;B级94户,379人,14416m2;a级151户,614人,26496m2。

>2、受损的学校2所4栋,总建筑面积1844m2,学生人数228人。a级4栋1836m2。

>3、受损的医院、卫生所2所6栋,2661m2,C级1栋,64m2;B级3栋,2116m2,a级2栋,481m2。

>4、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26条,长739400m,面积365560m2,桥梁4座,长64m,水沟长11000m,挡土墙250m3;通讯线路受损5400m。

>(六)梅田矿务局七矿(原十矿)沉陷区涉及麻田镇五个村,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294户,1229人,56603.5m2。其中D级13户,64人,2401m2;C级41户,188人,7224m2;B级88户,341人,11581m2;a级152户,636人,35397m2,全部为农村。

>2、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17条,长33700m,面积168750m2,桥梁4座,长110m,水沟8800m,档土墙300m3;受损通讯线路2393m。

>(七)梅田矿务局十一矿沉陷区涉及浆水乡4个村委会,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19户,67人,1857m2。D级7户,22人,718m2,C级别2户,45人,1139m2,全部为农村。

>2、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2条,长2300m,面积7000m2,桥梁2座,长12m,涵洞3个,水沟700m,挡土墙193m3。

>(八)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矿沉陷区涉及5个乡镇18个村、居委会,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3013户,9057人,216863m2。其中D级137户,462人,17868m2;C级551户,1690人,36948m2;B级846户,2416人,61611m2;a级1479户,4489人,100434m2。

>其中城镇2500户,7754人,138079m2。包括D级50户,146人,3914m2;C级430户,1248人,20434m2;B级667户,1834人,35256m2;a级1353户,4026人,78474m3。

>其中农村513户,1803人,78783m2;包括D级87户,316人,13954m2;C级121户,442人,16514m2;B级179户,582人,26355m2;a级126户,463人,21959m2。

>2、受损的学校3所6栋,建筑面积7225m2,学生人数934人。C级1栋250m2;B级2栋818m2。

>3、受损的医院、卫生所1家10栋,总建筑面积4978m2,其中D级1栋154m2;B级6栋2954m2;a级一栋,252m2。

>4、受损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5家15栋,建筑面积4263m2。其中D级4栋,410m2;C级1栋600m2;B级5栋1334m2;a级5栋,1919m2。

>5、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14条,长32022m,面积145779m2,涵洞24座,水沟4350m,挡土墙823m3;通讯线路受损5400m。

>(九)坪石矿务局二矿八字岭沉陷区涉及栗源5个村委会,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95户,421人,11111.8m2。其中D级10户,35人,862m2;C级20户,110人,2268m2;B级24户,112人,3254m2;a级41户,164人,4726m2,全部为农村户口。

>2、受损的学校2所6栋,总建筑面积2063m2,其中B级5栋,1924m2,a级1栋,138m2。

>3、受损的基础设施:道路7条,长1475m,面积5865m2,桥涵1座,水沟淤塞350m。

>(十)坪石矿务局三矿南岭沉陷区涉及关溪乡、岩泉镇15个村委会,具体受损情况如下:

>1、住宅受损182户,671人,28392m2。其中D级1户5人,198m2;C级41户,140人,5669m2;B级70户,261人,10104m2;a级70户,265人,12420m2。

>2、受损的医院、卫生所4家8栋,总建筑面积1310m2,总占地面积2121m2,其中D级1栋,120m2,其中C级2栋1003m2;B级2栋106m2,a级3栋,80m2。

>4、受损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5家46栋,建筑面积16469m2。D级的有6栋,5112m2;C级的10栋,1606m2;B级的10栋,3161m2;a级的20栋,6589m2。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5

一是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从调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全部调查农户中,医疗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8.5%,大病户家庭则占30%左右。药品销售收入是农村医疗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村级诊所药费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0%以上,乡镇卫生院60%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药品加价可以达到购入价格的40%到80%。调查表明,农村中在较大范围内存在药品质次价高的问题。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平抑农村药价,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推进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改革。

此次调查的村庄,近70%的门诊服务消费是由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提供的,仅1/5是由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当前农民的医疗服务消费行为基本表现为“小病不出村,大病到县及县以上医院”。调查表明,低收入人口、妇女、儿童和老龄人口最常利用的医疗服务是村级服务。乡镇卫生院的价格和态度都很不令人满意,在方便性上也比不上村级诊所,质量方面也与县及县以上医院有较大的距离,仅略好于私人诊所和卫生室。在现有体制下,乡镇卫生院职能定位界定不清,客观上需要“以医养防”;另一方面,由于人员负担重、设备老化等问题,需要“以药养医”。实行药品的集中配送,使乡镇卫生院失去了药品采购的主动权,减少了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来源。实行“差率管理”,进一步压缩了乡镇卫生院药品定价的空间,减少了“以药养医”的可能性。许多乡镇卫生院陷入了困境。如何对乡卫生院重新定位,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韩俊说,关于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建议可以将现有的乡镇卫生院职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政府根据其所提供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和规模,提供经费的保障;另一部分是乡镇卫生院的一般医疗服务职能,逐步走向市场。在落实“每个乡镇应有一所卫生院”的基础上,要整合资源集中办好几个区域性中心卫生院。

三是促进新型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参加者互助共济的制度,由于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它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的作用,但合作医疗在试点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资金不足是最大的障碍。由于资金有限,大多数大病医疗费的补偿比例在20%到60%之间。如此之低的补偿比例意味着病人自付费比例依然很高,依然会为病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1998年和2003年两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每年仅有3%至4%的农村人口接受住院治疗。由于患大病的概率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参加者从这一制度中的受益是非常有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注重大病医疗保障的同时,也应该包括补偿部分门诊费用和免费预防及卫生教育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要。

合作医疗制度不可以搞一刀切,实行统一标准。对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有能力执行更高的标准,就不需要规定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农民缴费能力较低,总体缴费水平不高,而且地方财力薄弱,即使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也捉襟见肘,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从2004年开始,民政部门开始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等实行医疗救助。从此次调查情况看,目前各级财政用于医疗救助的资金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例如吉林省蛟河市,2004年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资金只有1.8万元,目前仅救助14户,这点资金很难保证农村困难家庭有病能够及时得到医治。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医疗救助的支持力度,近期内,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为重点,对于确实贫困的农民,政府应减免他们每年上缴的大病统筹费,使这部分人看得起病,用得起药。版权所有

五是鼓励农村私人医疗机构的发展。

鉴于私人医疗机构在农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采取措施鼓励私人医疗机构的发展,通过竞争降低服务价格。当前,村级医疗服务的一个大问题是医生的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差,所以,政府要对村级医生实行免费培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在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中,除了农村“六小”工程之外,建议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帮助改造农村卫生所(站),购买一些最基本的医疗设备。要坚决纠正面向农村私人医疗机构的各种乱收费。农村私营医疗机构可以采取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6

一、跨江发展1、全面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基本完成现代化医院的基础建设,启动江南、江北的对口帮扶工作,浦口区中心医院建成第一医院分院,六合区人民医院建成鼓楼医院分院,努力提高江北地区的卫生综合实力。

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妇幼卫生

2、全面巩固小康指标成果,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100,人均筹资额110元以上,农民参保率97以上,基金使用率90以上,农民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30。

3、六城区新(改)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1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年内建成5个省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4、在秦淮区实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价试点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力争城市居民和农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分别达45和60以上。

三、疾病预防控制

6、加强疫情监测,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

7、做好计划免疫工作,脊灰、麻疹、百白破、乙脑、流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生儿24小时卡介苗接种率城区达98、农村达95以上。

10、市疾控中心检验项目100达到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a类疾控机构检验能力标准,区县达80。

11、全面推广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做法和经验,在街道(镇)设立卫生监督、疾控中心分支机构,夯实公共卫生网底。

四、卫生监督执法

12、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继续在经卫生许可的餐饮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95以上,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食物中毒及时查明率100,力争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3、50以上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车辆基本符合卫生部标准;卫生监督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五、应急管理

115、建立健全全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指挥网络通讯系统。

六、医疗机构管理

16、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___地区区域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17、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推进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工作,鼓楼医院、第一医院、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口腔医院、高淳县医院、江北人民医院率先通过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评审。

18、落实“三合理”规范,试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巩固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完善惠民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药房托管”工作,努力缓解困难群体“看病贵”问题。

19、制定___市医疗机构内部财务控制规定和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分配机制,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20、建成第二医院、脑科医院、儿童医院、胸科医院等病房大楼和江宁区医院门诊大楼并投入使用;启用南山医院,南医大二附院托管第三医院;加快推进鼓楼医院南扩、第一医院南扩、妇幼保健院妇儿保健中心大楼和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县医院、高淳县新区医院等工程进度。

七、科技兴医和人才培养

21、完成“213”人才的新一轮选拔工作,建设___市卫生系统的高级人才库。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扶持3个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6个领军型人才。

八、中医工作

22九、行风建设

24、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十、综合管理

25、建立卫生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许可、处罚网上运行。

26、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运行医疗机构管理、计划免疫、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干部保健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27、局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完成率达100;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完成率达100。

28、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警医共建,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29、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办好两个专版、两个专栏。局直属单位全年正面宣传4000篇、7000篇次以上。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7

一、基本情况

(一)农民参合情况

xx年,全县参合农民xxxxxx人,参合率为97%;截止到xx年12月30日,xx年度全县农民xxxxxx人有xxxxxx人参合,比上年增加xxxx人,参合率达到97.43%。

(二)基金筹集情况

xx年筹集资金xxxx万元(其中自筹xxx万元,各级财政补助xxxx万元);xx年自筹参合金xxxxxxxx元。

二、基金运行情况

全年共补偿参合农民xxxxx人次,补偿额为5085.16万元;其中门诊补偿xxxxx人次,补偿514.84万元,人均补偿62.8元;住院补偿xxxxx人次,补偿xxxx万元,人均补偿xxxx元。当年资金使用率为96%,实际补偿比为60.42%;累计资金沉淀率为17.45%。总体而言,基金运行良好,安全合理,没有风险。

三、主要工作开展及经验

(一)强化管理是确保基金安全合理运行的关键。

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制度化,充分发挥乡、村组织的监督作用,实行一年一申报,一年一认定,确保参合农民就医安全。严格落实“三级审核制”和“三级公示制”,按时完成了全年报账补偿兑现工作,当年资金使用率为96%,实现了当年资金深沉率不高于15%的目标任务;增加内设机构稽查股及相应编制人员,稽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对县内和县外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化,两个管理办法(即《印江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印江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外就医管理办法》)已通过县合管委议决、县法制办审核,将于xx年全面实施。基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是省、地新农合专项资金审计、检查顺利通过的保障。同时还组织业务骨干和乡镇合管站相关人员到周边县(德江、石阡)开展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为我县新农合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搭建县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实现科学管理上水平的关键。

积极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印江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全年共开展信息化管理培训20期,累计培训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及县、乡新农合管理经办人员600余人次;完成了全县新农合管理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基本信息统计,17个乡镇按县、乡(镇)、村、组、户统一编号,参合农民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于5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于8月全面试运行,标志着我县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建成,为网上在线审核、适时监控和信息汇总,业务管理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便捷科学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三)不断修订完善补偿方案是切实减轻参合患者医疗负担的关键。

定期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积极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及时提出修定方案意见,反复进行理论测算和现实论证,实现了xx年方案完善修订和xx年的方案修订。一是完善了《印江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特殊病大额门诊费用补偿方案》实施办法,新增3种慢病和5种重特大疾病门诊补偿,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二是扩大了参合患者的就诊选择范围,新增了本县17个乡镇及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铜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三是提高了补偿比例及封顶线,于7月对60岁(含)以上参合老人给予优惠补偿,按年龄段分别提高5-30个百分点。四是于12月实施了《印江xx县xx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补充办法》,对xx年度累计住院发生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补偿比例在原比例的基础上统一提高10%,发生费用在1万元(含)以上的按实际补偿比70%的标准给予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人;五是再次扩大了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县、乡、村三级基本用药目录扩增391种。六是早落实xx年补偿方案,主要是提高比例,提高封顶线,实施重特大疾病补偿等扩受益面和提高受益程度,即在本县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0%,县外指定医疗机构提高到55%;常规补偿封顶线由2万元/人提高到5万元/人;从xx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印江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特大疾病大额医疗费用补偿方案》,将对5大类及其它疾病大额医疗费用按实际补偿比70%的标准补偿,封顶线为20万元/人;将住院前三天的门诊检查费用列入住院审核补偿;对所有参合农民全面开展健康体检工作等。

(四)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是我县常年筹资工作又创新成绩的关键。

常年筹资工作贯穿于我县日常工作中,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积极引导我县农民转变观念,自觉参合。于元月、二月份在二次补偿资金发放期间,开展了“我与农民面对面讲政策”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张贴“印江xx县新农合补偿政策宣传公告”1500余份;利用印江门户网站开设“农村合作医疗专栏”对补偿政策进行详细地、永久性宣传;把“六进村”活动与宣传工作有机结合,编排文艺节目,组建宣讲团等进村入户深入宣传。新农合政策成为乡镇逢会必提,干部下乡进村入户工作必讲的基本工作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新农合政策知晓率、准确率,进一步巩固了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

筹资工作早谋划、早安排。在xx年3月份全面完成了xx年度参合票据结报及xx年参合票据调运、分发等工作,在4月19日全县卫生暨新农合工作会上全面启动了xx年度的筹资工作。经各乡镇共同努力,截止到12月30日,参合农民381626人,提前超额完成了地区考核我县95%的目标任务。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缓慢。参合基础信息准确率不高;医疗机构既懂医、又懂电脑的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移动网速慢,跟不上工作的需要,移动公司维护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维护等。

二是部分合管站管理体制不顺,人员安排不够合理且不专职,工作经费没有保障,难以保证工作贯彻落实。

三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家庭账户得不到有效使用,筹资工作压力和难度较大。

五、xx年工作计划及重点

(一)在xx年—xx年常年筹资工作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早谋划早安排,继续把常年筹资工作机制纳入日常工作,进一步探索创新筹资方式,增强农村居民互助共济意识,巩固参合成果,确保XX年参合水平不低于xx年。

(二)积极开展xx年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行新农合网络化管理,强化全县新农合管理工作,实现网上审核,使我县新农合管理工作切实步入科学、规范化轨道;在医疗费用支出上启动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好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及县外就医补偿管理制度;加强稽查工作力度等,确保基金安全合理运行,保证xx年度资金使用率达到85%以上,实际补偿比达到52%以上。

(三)统一安排,定期对全县新农合经办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政策及业务能力培训。

(四)加大新农合工作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力争宣传工作有新突破,确保XX年筹资工作稳定在xx年的参合水平。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8

1.××县基本情况

××县地处云南省最南端,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部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740.8公里,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国际通道.全县土地面积7083.8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5%.县辖7镇3乡(其中边境一线乡镇有8个),52个村民委员会共5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5657人(包括外来流动人口)。人口密度33.27/平方公里,有傣族、哈尼族、彝族、瑶族等13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72.2%。××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县,由于开发起步晚,起点低,社会经济仍处于不发达状态,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

2.××县卫生资源现状

全县设置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4个: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保健院、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设置有乡镇卫生院10个:勐捧中心卫生院、勐仑中心卫生院、尚勇镇中心卫生院,勐满镇、××镇、勐伴镇、关累镇、易武乡、象明乡、瑶区瑶族乡卫生院,村卫生室80个,民营医疗单位90户。全县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50人,乡村医生158人。有病床433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1.78人,病床2张。县内有四个国营农场医院:××、勐捧、勐满、勐醒农场医院,四个农场医院下设有32个卫生所,有卫生技术人员360人。设有住院病床338张。

二、2004年以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情况。

2004年以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安排65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048万元。其中县级2个:县人民医院住院楼(200万元)、县保健院综合楼(62万元)。乡镇卫生院14个(552万元),村卫生室48个(234万元)

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主要做法

1.严格按照《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农村卫生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招标,择优选定。

3.监理和施工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4.县卫生局在建设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保修等阶段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

5.中央预算内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封闭式管理,按照工程进度衽集中支付。

(二)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

1.2004年以来国家正常安排的卫生国债项目完成情况

2005年国债项目安排我县项目共10个465万元,其中县人民医院1个(门诊楼200万元),乡镇卫生院9个(综合楼265万元),下达建设规模815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94万元,其中国债项目总投资465万元、地方配套129万元。实际完成建设规模8865平方米,占计划数108.77%,完成投资889万元,占计划投资总额150%,其中国债项目465万元,单位自筹资金424万元。项目2006年启动,2006年完工1个(县人民医院门诊楼),2007年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完工8个(尚勇卫生院由于需搬迁新建,落实建设用地、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而延至07年建设),08年全部建成。

2008年安排国债建设项目3个乡镇卫生院(易武、象明、瑶区)下达建设规模1800平方米、总投资126万元,其中地方配套2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26万元(国债),地方配套不到位。项目于2008年11月开始启动,2009年2月动工,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3万元,计划8月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2.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追加拉动内需项目实施情况

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追加拉动内需项目共3个(关累镇卫生院、勐伴镇卫生院、县保健院),规划建设规模25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82万元。勐伴镇卫生院于2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旧房撤除,正在进行地基开挖,已完成投资3万元。县保健院已完成图纸设计、预算,由于县保健院原计划在现址扩建,项目投资62万元,但现住址县已政府规划列入绿化带,需搬迁至新城建设,规划建设规模3968平方米,总投资988万元,正在申请追加投资和落实建设用地。关累镇卫生院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用地,目前正在进行图纸设计,计划3月开工。

3.纳入2009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情况。

纳入2009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项目1个(勐捧镇中心卫生院),目前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进行图纸设计,计划3月开工。

(三)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由于我县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县,地方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其次,由于县财政困难,财政对医疗单位人员工资投入仅占年人均工资25-30%,项目实施单位收入仅能维持工资,无力承担项目配套资金,项目实施解善就医环境,但也给项目单位增加了沉重负担(外债)。

2.我县建设工程造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砖混结构房屋造价一般在每平方米1300元,加之建设项目需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费、地勘费、规划费、土地费等等费用,如果按下达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缺口大。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9

一、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运行。全市2017年参合农民近XX万人,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了XX%,参合农民每人每年缴费XXX元,国家、省和市级财政配备资金为每人每年XXX元。全年可筹资新农合资金X亿元,扣除大病保险实际可用以参合农民补偿的资金为X亿元。截至X月末,支出新农合基金XXXX万元,占新农合基金总额的XX%,其中支付各类门诊补偿费用XXX万元,支付住院补偿费用XXX万元。全面启动新农合村级门诊统筹,实现了参合农民在村卫生室即可报销门诊费用的目标。

2、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按照省医改办的要求对市、中两院公立医院改革进行系统评估,落实相关政策,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破除以药补医,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市二院、市三院和市四院等市直医疗机构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于2017年8月30日起全部5家医疗机构都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3、不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1-10月份,全市共建立健康档案301315份,建档率为74.3%;电子档案292997份,72.2%;其中高血压建档25643人,规范管理21221人;糖尿病建档4937人,规范管理4118人;精神病建档1639人,规范管理1444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1473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9206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4537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儿童1973人;举办健康讲座185次,受健康教育9045人;举办咨询活动160次,接受咨询6354人;共设置宣传栏58块,宣传栏更新266次。

4、推进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实施“两癌”筛查项目。截止10月末,完成宫颈癌筛查人数3635人,乳腺癌筛查3789人,发放宣传品2万余份。稳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截止7月末,全年共补助在本市助产机构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575人,发放补助资金共计17.25万元。从8月份开始,按照上级规定,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暂停。

二、继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经过努力工作,目前各项指标完成较好,达到或好于省和XXX规定的标准。

1、各项人口指标都好于上级要求。截止9月末,我市共出生人口846人,出生率为2.68‰,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趋势,政策生育率为99.4%,综合避孕率为90.5%,人口出生性别比为99,全员人口数据库录入覆盖率达100%。

预计到年底全市共出生人口1300人,全年出生率为4.1%,到年底政策生育率达到99%。预计到年底综合避孕率达到90%。预计到年底人口出生性别比达到105。

2、年度奖励扶助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落实率达到100%,9月末,两项制度新增对象审核确认已顺利完成并录入国家网站,累计确认农村奖励扶助对象4892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对象967人,发放奖扶资金948.9万元。共为273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发放了每人200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费。

3、不断提高“两免”服务水平。截止9月末,共为362对夫妇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完成总任务的80%,查出生育缺陷高风险56人,建议停孕。免费为918名符合生育条件的妇女进行了叶酸药物干预,服用率达到95%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市妇幼保健医院常年深入村屯开展便民活动,免费接送5803名育龄群众到市生殖保健医院开展“三查一治”活动,发放了宣传资料1.3万份和免费避孕药品、药具1万余盒。

4.人口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全面完成。合法生育统计求实率达到100%,违法生育上报准确率达到100%。全面开展了全员人口数据查漏补缺和修正全员人口身份证号错误工作。目前全员人口录入覆盖率达100%,主要数据项完整率99%以上,逻辑关系准确率99%。

5、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入库率达到90%以上。及时准确处理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相关信息。截止目前,已核验流入人口1433人,流出人口87409人,免费为187人发放了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各基层医疗机构将流动人口全部纳入均等化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技术服务率98%以上,计生三查率为98%以上。

计划生育工作在2014、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荣获“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先进市”,连续十年保持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

三、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按照市里“双城”联创会议的安排和部署,我局牵头完成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工作任务。在局班子的带领下,卫生计生系统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卫计系统要先行”的要求,各单位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各项任务指标的落实。

1、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全面完成摸底调查。市卫生监督所对全市重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纳入管理的共计151家(其中:宾馆旅店44家,洗浴场所17家,美容美发81家,歌厅9家)。在摸底的同时开展专项整治,开展了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全部按照执法程序下达了整改工作意见书,责令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二是规范管理窗口单位。将市客运站和安北火车站列为本轮专项整治的重点单位,从卫生状况、禁烟情况、组织制度、应急管理、室内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监督检查,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三是严格管控学校卫生。组织开展了《XXX卫生监督所学校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对市内11家中小学校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提高了各学校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视,健全了食品安全,公共场所监管等组织制度,使得各项管理符合相关卫生法规要求。四是切实整治医疗市场。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XXX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了《关于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共计检查医疗机构13家,生活美容场所22家。对其经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及时的纠正。目前《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理情况专项执法检查》、《2017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督查》等项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中。为了统一标准和方便管理,我单位印制了2000余份企业卫生管理制度,并按行业装订成册,发给被监督业户,同时宣传XXX创建部级卫生城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被监督业户“创城”的积极性。

2、全面开展宣教工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在创城指标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市卫计局针对全市的宣教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实行了统一内容,统一方式,统一时间的宣传活动,保证了宣传效果。一是定时播放公益广告。结合卫生的行业特点,市卫计局向市广播电视台提供了控烟、口腔疾病的防治、保护视力、看病用药的公益广告光碟;手足口病、鼠疫防治、碘缺乏病防治、狂犬病处置、健康素养66条等光碟;定期进行了播放。二是完成宣传节目录制。市卫计局将系统内的各类专家进行了集中培训,要求各专家集思广益,将自己的业务精髓进行总结,特别是在防治慢性病,传染病方面的宝贵经验通过电视画面传播给广大观众,达到宣传目的。录制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脊髓灰质炎治、“四害”防治、疫苗接种、布病防治、艾滋病防治、重症精神障碍防治等电视讲座内容,近期将与观众见面。三是充分创新活动载体。利用3月2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4.25免疫规划日,5月15日碘缺乏病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等有利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累计制作完成宣传板10块,悬挂横幅100余条,发放传单3万张,开展面对面宣传1500人,发放健康干预包500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2.9万人。

3、不断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及机动队,建立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修改并完善了各种应急预案。制定了艾滋病、霍乱、鼠疫、布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出血热防控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疫点处理、人员培训、大众宣传。开展了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防控指导检查。完成了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调查处理工作。针对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向卫计局提出了防空措施及建议。严格按照《疫苗储存降运输管理规范》要求,建立了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有专门用于疫苗储存的冷库和冰箱,冷库配有自动监测、调控、显示、记录温度状况设备。新购买了一辆用于疫苗运输的冷藏车,每月用专车将疫苗送至各接种点。制定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和开展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制定了慢病综合防范示范区指导方案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环境建设指导方案。开展了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工作,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技术指导工作,对全市25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工作进行了指导检查。制定了孳生地调查方案和病媒生物季节消长监测方案。较好的完成了卫生计生系统承担的创卫工作任务,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

四、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截止到10月31日共接到报告卡490张,发病率为114.07/10万,传染病发病数与去年同期比下降了19.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100%,及时审核率为100%。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霍乱监测工作,5-10月开展霍乱监测,截止到10月末共采集样品108份,未检测出霍乱弧菌。对辖区共开展指导检查2次,指导检查单位57家,其中学校1家、各级医疗单位56家。每次指导检查后,都下达现场检查指导笔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每月对监测到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截止到8月末,我市共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440例,发病率为102.4310万,无因传染病死亡病例。共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4例,与去年同期(14例)比持平。每个病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理。共发现手足口病病例8例,采集咽拭子4份。与去年同期(75例)比下降91.96病例。丙肝报告发病52例,发病率为12.11/10万,与去年同期(33例)比上升了57.58%。猩红热报告发病5例,发病率为1.16/10万,与去年同期(8例)比下降了37.5%。艾滋病新发报告5例,加上本地居住在外地检出的共10例,抗病毒治疗37例。梅毒报告1例。全市接受自愿咨询检测服务272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过调查走访掌握了本辖区娱乐场所及娱乐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的动态变化,扩大了干预覆盖面,尤其加强了对低档暗娼的干预力度,摸底调查有暗娼大约90余人。共干预609人次,检测103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展同伴教育2人,发放宣传材料1650份,安全套1440只。积极拓展男男同性恋人群的干预范围,努力发现目标人群,男男大约有80余人,发展同伴教育员2人,共干预518人次,检测92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放宣传材料1340份,安全套1200只。外来务工人员估计人数为60余人,共干预414人次数,发放安全套发放宣传材料1030份数,发放安全套为760只。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救治、救助和随访工作。

五、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市直各二级医疗机构继续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创新性地推出了许多便民利民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诊疗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病人持就诊卡即可完成看病、检查、缴费等一整套就诊流程。医务人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开具处方、申请单、书写病历,发送检查报告与图像。医保、新农合等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了及时结算和网上转诊。既方便了患者也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二是诊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均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市第一人民医院确定11个临床科室16个专业,43个病种,市中医院确定了8个科室8个专业16个病种,前5个月纳入临床路径管理人数达562例,通过临床路径的开展,有效的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三是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全市所有二级医疗机构都将优质护理服务的成功经验向全院推广,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以病人为中心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为一体的工作流程等。在5.12护士节前夕,我局于市工会共同组织了护理技能大赛,全市各单位共计选派35名选手参赛。通过竞赛实现了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预期目标。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医疗机构都能健全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医患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以及对医疗纠纷处理不当责任追究机制,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投诉管理办公室”,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工作内容,加强投诉管理,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目前我市所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均投保了医疗责任险。五是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吉林市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与不定期的派出卫生技术人员到第一人民医院坐诊,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两家子镇同建卫生院、乐胜乡XX卫生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XXX中医院对口支援新平安中心卫生院。支援单位每月定期派出3名业务骨干到受援单位出诊、讲座,通过带教受援单位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六是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移址新建项目。目前工程主体及门诊楼、传染病房楼都已封顶,进入内部抹灰及施工阶段。工程二期土地征用还在进行当中。七是加强中医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市中医院脑病科、肾病科、糖尿病科开展了重点专科建设,突出了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升了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提高基层中医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市所有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了258台电磁波治疗仪。今年又申请到安广镇卫生院,烧锅镇中心卫生院两所中医馆建设项目,目前两家卫生院已按照《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工作方案》进行筹划,科室设置及设备采购计划已完成正在建设中,通过中医馆建设,切实提升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我市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六、妇幼和社区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继续实施“降消”项目。加大学习力度,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保证妇女儿童获得法律所规定的服务。举办了全市妇幼保健培训班和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培训班,培训人员100余人次。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600份,提高了妇幼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深入到乡镇、村屯广泛宣传和普及妇幼保健知识。二是“三网”监测为中心,很好的完成了全市孕产妇、儿童的监测、质控,按期成功筹办了全市妇幼保健培训班、产科质量培训、艾滋病讲座培训班,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及儿童系统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入户调查,建立围产保健手册,手册发放到孕妇手中,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定期做好产后访视,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住院率达100%以上,大大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严格执行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了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严格按照城镇4:2:1体检要求为儿童进行认真体检,通过对儿童系统管理对查出患病儿全部进行专案管理。

七、推动实施健康扶贫工作。

根据省及XXX健康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制定并印发了《XXX2017年健康扶贫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多次组织召开全系统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对全市健康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布置。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有病“看得起、看得快、看得上、看得好”这一目标,以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题为着力点,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

(一)强化政策宣传。为了提高贫困人口对医疗保障政策的知晓率,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制作《XXX医疗精准扶贫主要政策》宣传手册、《XXX农村贫困人品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及住院报销流程》等通俗易懂的宣传品3万余份,分发到贫困户手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包保干部、乡镇领导、村书记、包村第一书记及卫生专业人员开展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培训,培训达1200余人次。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嫩江之声广播、大安电视台、大安通讯、大安宣传文明网、XXX微信平台等媒体广为宣传,让更多医疗救助对象知晓政策标准和救助范围,做到家喻户晓。

(二)落实保障政策。在执行省卫计委“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三减免”政策的基础上,认真推进和落实XXX关于《农村贫困人口兜底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农村重度贫困人口定点医院住院免费治疗暂行办法》。确定市医院、市二院和市中医院三家市级公立医院为兜底救治定点医院,对重度贫困人口实施兜底救助。于今年6月末前,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均已启动村级门诊统筹工作,实现了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就近就医即时结报。同时积极推进和落实XXX提出的“三下沉、两提高”政策,出台了《推进健康扶贫实施“三下沉、两提高”工作方案》,政府再次列支专项资金500万元,对贫困人口门诊用药进行救助和保障。在医疗保障方面我市已形成“门诊+住院”的所有贫困人口全程治疗用药保障模式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的重度贫困人口五重保障模式。截止目前,全市贫困人口住院诊疗3538人次,慢性病及特殊性门诊3551人次,普通门诊7000余人次,新农合报销总费用达1974万元;对706人实施了政府兜底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00万元。

(三)优化诊疗机制。建立“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机制。为加强贫困人口医疗救治工作的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确定市医院、市中医院、两家子镇中心卫生院、两家子镇同建卫生院和月亮泡镇中心卫生院为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确定三家市级公立医院为兜底救治定点医院。在各医院分设专项服务窗口,印制诊疗流程,安排具体人员进行导诊,贫困人口持个人有效证件并出具村委会开具的证明,即可住院并得到及时的治疗,救治结束或出院时,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的“一站式”服务,诊疗报销更加快捷、便利。

(四)抓好跟踪服务。组建5个巡回医疗队,对各乡镇分片包保,在建立“一人一策”的基础上,再次入户对贫困患者进行调查、筛选、核实工作,按32种慢性病、42种特殊疾病、42种重大疾病、普通疾病及9种大病分类建立健康扶贫工作台帐,填写XXX贫困人口治疗建议卡,补充和完善一人一策手册。目前完成贫困人口治疗建议卡8300份、补充和完善一人一策手册8300余册,做到每个村卫生室都有本行政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的台帐,每个卫生院都有全乡(镇)贫困人口患病情况的台帐,卫生行政部门有全市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台帐。配合扶贫部门认真开展“三上墙”工作,做到所有贫困患者用药情况上墙,已全面完成XXX提出的贫困患者家中要有“一册一单一表”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贫困人群签约已达100%。印发1.3万张《三级包保医生联系卡》,由包保医生引导用药及治疗,方便贫困群众及时就医。同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常用处方药品的采购品种,加大常用处方药品的采购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贫困人口就医和用药需求。

(五)建立巡诊制度。为提高基层的诊疗水平,方便群众就医,2017年我局组织市直五家医院和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了巡回诊疗,通过县、乡、村三级医生联合行动,分片包保,将医疗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定期到所包保的乡镇、村屯开展巡回医疗和义诊活动。目前,各二级医疗机构下乡巡回医疗240余次,诊疗病人9038人次。我局组织结合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争做先锋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并于2017年9月9日至15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贫困村屯、乡镇社区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周活动,以在卫生院坐诊、到村屯集中巡诊等形式开展义诊活动。此次义诊活动共出动一线党员干部群众70多名,为300余名贫困患者免费提供了诊疗服务。组织开展“健康大讲堂”,参与群众达3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发放免费药品价值2000多元,免费做心电300多人次,免费做彩超100多人,查血糖200余人次,为患者免除诊疗费1万余元。通过义诊活动,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推动深入学习贯努力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推进健康扶贫顺利进行。

八、2018年度工作安排

(一)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到攻坚阶段,我市5家县级公立医院已全部启动实施改革。我们将根据年初的总体部署和上级部门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及时总结、学习、推广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确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二)认真完成好计划生育工作。一是继续深化宣传,转变群众观念。努力在宣传教育网底工程建设和新闻舆论宣传上取得新突破。二是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基础。保持计生队伍的稳定,继续加大对乡村计生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计生人员的素质。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提高计生协会的影响力。努力建设“少生优育、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农村家庭。三是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优质服务。继续加强中心服务站和合格服务站建设,形成“合理布局、调整充实、完善功能、方便群众”的计生服务网络。加强计生人员技术教育培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努力开展免费优生检查、生殖健康检查、产后术后及药具随访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四是严厉打击“两非”行为,有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五是狠抓奖励政策落实,巩固利益导向机制。做好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奖励审核审批工作,妥善解决破产、改制企业及无业人员奖励资金兑现问题。认真做好失独家庭的安抚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做好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布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发现率,降低发病率,力争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密切关注各病种的高危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保护易感人群。要继续开展好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及时学习和掌握相关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要继续加大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针对学校、公共场所、农村等重点部位,继续加强管理,及时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继续加强“降消”项目监督管理及健康促进行动。做好新筛和产筛工作,提高“两筛”率。认真落实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

(四)完成承担的各项创卫任务。积极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址新建项目的用地审批,确保在10月底前完成各项审批手续,促使项目落地。做好市第一人民医院移址新建工程的续建工作。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管,落实好量化分级管理,督促其将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扎实推进无烟机关、无烟医院的创建工作,卫生计生系统内严格执行公共场所禁烟。

(五)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深入开展,深入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切实提高优质护理水平和优质护理覆盖面,推进示范工程向更深一步发展。扎实做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扩大临床路径病种,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的工作经验,确保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落实医疗机构成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的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规范和标准,扎实开展医院感染专项检查,建立医院感染暴发信息上报系统,加大对医院感染事件的瞒报、缓报、漏报的处理力度。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要组织血液透析等相关科室开展《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全员培训工作,加强血液透析质量安全监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血液透析不出现问题。

农村医生下沉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农村人口,医疗保障,实证研究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届全球大会(2004,北京)的主题是:“社会保障:确保社会公平”,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是对农村人口的社会保护,而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据国际劳工局(1Lo)介绍,近10年来,世界范围内农村人口获得的社会保障明显减少,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在各国都有所体现。

200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试点。为深入了解农村医疗保障状况,我们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典型调查。问卷调查的样本量覆盖全省17地(市),在每地(市)抽取2乡镇,每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5户。课题调查组于2004年10月,对每户农民进行人户调查。发放问卷51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88%。调查所得资料经复核后,用SpSSl0.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积极效果

1.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有所突破

当前,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在稳步实施,有的试点地区同时也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有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还自行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一定比例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享有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民中,参加新农合的比例为21.84%,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比例为11.10%,因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享有工伤、医疗等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为11.36%。总体而言,享有一定医疗保障的农村人口比例为31.41%(扣除其中12.89%的重叠、交叉部分,据我们的统计和分析,既参加新农合,又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或同时拥有其他社会医疗保险的农民比例为12.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见表1)。

总体而言,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有所突破,一定比例的农村人口能够享受到程度不同的医疗保障(这在前些年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2003年2月,山东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部署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首批选择了临邑、五莲、曲阜、青州、广饶、招远、崂山7地作为省级试点县(市、区)。省政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联席会议制度,在省卫生厅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卫生厅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加挂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牌子,还成立了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家技术指导组,举办了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培训班。在2003年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的基础上,2004年又确定了19个省级扩大试点县(市、区)。总体而言,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根据《200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4年12月,山东省共有1370.6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试点共筹集资金3.2亿元,已经为458万农民报销医药费1.4亿元。这样的力度在山东省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广大农村及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缓解试点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山东省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初步探索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新路子,在不同经济类型地区涌现出一些先进经验,如青岛崂山区创造的“全员参与”、潍坊青州市—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经验等。

3.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有一定提高

近些年,山东省农村交通和通讯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力和承受力较前些年增强,农村人口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能够方便地获得质量可靠的医疗卫生服务)与可得性(有能力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也有一定提高。据统计,山东省农村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1990年的144.90/10万下降到2003年的100.88/10万,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由92.5%提高到97.72%,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63%和65%,全省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简称pHC)第一个十年目标。山东省农村人口的一些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底,全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65.4/10万,婴儿死亡率为28.7%;而同年山东省这两项指标分别为35.15/10万和15.47%o,都远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4.医疗救助正在探索实施

农村医疗救助的内容是由政府出资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在此基础上对大病实施救助。针对470万农村贫困人口存在的现实,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山东省计划在2005年底以前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充。在2004年抓了20个试点、35个县(市、区)开展医疗救助的基础上,2005年开展农村医疗救助的县(市、区)将达到70个,每个市至少将再抓好一个县,青岛、东营、烟台、威海、莱芜5市则将全面铺开;没有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也将率先探索实施大病救助,力争到2007年全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虽然山东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试点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和发展障碍

1.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较低,农民的满意度低

调查显示,山东省参合农民的筹资总额(包括个人筹资额和各级财政补助额)在20元左右。如此低的筹资水平导致保障能力的低下。低水平的保障又影响到农民的满意度和积极性。31.62%的农民认为新农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筹资水平低,保障能力不强”;63.35%的农民对当地开展的合作医疗“不满意。希望办得更好”,有近30%的农民表示“基本满意”,仅有不到10%的农民表示“很满意”。

2.工作方法简单粗放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深人、不广泛,农民知晓程度低。仅有9.77%的试点地区农民对当地开展的新农合“很明白”(能够说出报销手续、起付线、地点、病种等),有39.06%的农民“大致了解一些”,更有51.17%的农民“不知道具体细节”。二是存在垫资、代缴参合费用的现象。个人缴费由村集体或村干部代缴的参合农民比例为25.54%,这样做不仅会导致参合率不真实,而且被垫支参合费用的农民极易不珍惜参合后的权利,缴费意识不强,影响新农合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未按规定对新农合进展、筹资、报销等信息进行公示,透明度不高,参合农民心存疑惑。

3.农民受益面窄,信任度和配合度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山东省参合农民的受益率为29.35%,人均受益额为30.57元。而就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参合农民受益率为65.07%,人均受益额为:38.00元。山东省新农合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都很低,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这严重影响到参合农民的积极性。山东省新农合参合率为72.73%,比同期全国75.20%的平均水平低近3个百分点。而在27.27%未参合的农民那里,“对此事不信任,怕不能兑现”被列为拒绝参加新农合第一位的原因。有35.18%的农民对新农合表示出极大的不信任,认为其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报销不能及时公开透明,老百姓得不到真正实惠”。

4.一些地区的试点方案不尽合理

有的试点县(市、区)未能很好地利用基线调查(有些试点地区根本就未按要求做基线调查)确定报销范围、测算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在方案设计上主观的东西多,随意性大。有些试点县(市、区)经济水平、筹资水平相当,但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受益程度差异很大,出现资金沉淀过多和基金透支两种倾向。据统计,山东省有一个试点县运行满1年时,资金使用率仅为33.32%,受益人口仅为参合农民总数的1.07%,资金沉淀率高达67%。在试点地区,有18.97%的农民认为,“报销手续、起付线、病种等规定不合理”是新农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5.基金筹集、运行和监管方面存在漏洞

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主要有农民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两部分。目前山东省参合农民的缴费方式多种多样,缺乏长效机制。有的地方采取基层干部登门收缴的办法,有的采取财税部门或农业部门代收的办法,缴费的时间不一致,出据的票据不统一。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定点医疗机构从医疗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上缴合作医疗基金。在政府补助方面,还缺乏对补助资金到位情况的有效调控机制。据统计,截至2004年11月底,山东省2004年扩大试点县(市、区)县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到位率为85.15%,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率只有47.93%,有8个市至今没有拨付补助资金。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和监管方面也存在很多漏洞。山东省财政厅在2004年10月份的检查中发现了一些违规操作现象,如有的地方对基金没有设置专户存储;经办机构管账又管钱,与医疗机构或农民直接进行现金结算,不经过财政部门审核;个别乡镇在收取个人缴费的同时向村委会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奖励完成任务好的村干部;有的地方挪用合作医疗基金用于垫支办公经费等。

三、不同特征农村人口对医疗保障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状况尚未得到重视和解决

1.不同收入农村人口医疗保障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差异性

在山东省新农合试点地区,农民收入与其参加合作医疗、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意愿以及对个人筹资额的承受能力都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参合意愿、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比例、对个人筹资额的承受能力都相应增强(见表2)。

2.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人口医疗保障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差异性

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民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参合意愿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西部经济欠发达、中部经济较发达、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参合率分别为86.7%、78.3%、56.0%。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农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的需求也有一定差异,西、中、东部地区农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9.0%、10.4%和12.9%。在对医疗保障的承受能力上,西、中、东部地区的差异也很明显。西部地区有近80%的参合农民所能承担的个人筹资额是10元(中央和山东省规定的最下限),没有人能够承受30元以上。中部地区农民对医疗保障的承受能力有所增强,有30%多的农民可以承担11~30元的个人筹资额。东部地区农民对医疗保障的承受能力更高,有一半多的参合农民所能承担的个人筹资额是11—30元,更有15.7%的农民可承担30元以上的筹资额。

当前,山东省新农合的制度设计并没有顾及到不同收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人口在医疗保障需求和承受能力上存在的上述差异。

四、与经济发达省(市)、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山东省农村人口医疗保障有一定差距

为更直观地了解山东省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发展状况,辨清其在全国中的地位,我们择取几个有代表性、有可比性的指标,将山东省农村医疗卫生及保障状况分别与全国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省市、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如山东的几个省份进行了比较。

山东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与利用的总体状况较好,很多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有些指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省市更有很大距离,甚至不如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山东的省份。以2003年为例,山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500多元,但每千农业人口拥有的乡镇卫生院床位和人员数与全国相当,村卫生室占总村数比例比全国低27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比较,上述指标差距较大。即使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明显不如山东省的黑龙江、河北省比较,村卫生室占总村数比例也过低。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方面,山东省的步子迈得相对较大。截至2004年12月,在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333个县(市)中,山东省、市两级共有试点县(市、区)69个,占到全国的20.72%。不仅如此,山东省率先在2004年5月开通“山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比“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的开通还早一个月。但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力度和效果仍有一定差距,可以通过对参合率、农村受益人口比例、人均受益额这三个反映新农合实施效果重要指标的对比看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率与人均受益额是相互影响的。一般而言,受益率高的地区,如河北、全国平均、山东省首批试点地区等,其人均受益额均不高,仅在200040元之间;而受益率低的地区,如浙江、广东、黑龙江省,其人均受益额相对较高,在700元以上。这其实折射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一扩大受益率(面)与提高受益额之间的矛盾。

五、农村医疗保障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是重点和难点

整体上看,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包括新农合在内的农村医疗保障工作进展顺利且成效明显,与经济发达省市相差不大。其实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医疗支付能力较强,即使当地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他们的医疗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但广大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医疗保障滞后,新农合进展缓慢、实施效果欠佳,这些地区农村人口医疗卫生保障安全网的搭建,当是山东省今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34.77%的农民认为“不合适、不公平”。逐步打消这种意见和顾虑,让农民都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无论其贫穷与否,应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除上述问题外,山东省新农合试点工作也还存在一些潜在的薄弱环节,如运作资金来源问题、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落后、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尽管目前较为隐蔽,有的大致也得到部分解决或缓解,但由于缺乏制度性保证措施,难保在今后的工作中一直顺利。如果解决不好,很有可能浮出水面,由“潜在的薄弱环节”转化为现实问题或发展障碍,甚至成为制约新农合顺利发展的“梗阻”。另外,自愿原则和提高参保率之间的矛盾、扩大受益面和提高受益水平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也亟须得到重视和合理解决。

六、山东省农村人口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及对策建议

1.合理选择适合山东省情的农村人口医疗保障模式

当前,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已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单一的保障形式已不能满足农民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因此应依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遵循普遍保障、分类实施、水平适度的原则,合理选择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医疗保障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发展模式和侧重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构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模式;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医疗保障的发展模式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障方式并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保障模式应以发展医疗救助为重点和主体,同时缓慢、渐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积极构建多层次农村人口医疗保障体系

(1)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农村医疗保障的基础性工程

这是山东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第一层面的内容。首先要通过调整和改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有效整合卫生部门与计划生育部门医疗卫生资源等途径强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农民医疗卫生条件。其次,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做好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三,建立城乡双向转诊、纵向联合、上下流动机制,全面实施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建立培训中心和进修基地,定期培训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等。

(2)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

一是重建信任基础。主要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让参合农民真正受益、做好公示粗度等途径。二是创新筹资手段和机制。应建立群众自愿、方便、安全、低耗的筹资征收机制。对于各级政府补助和农民筹资的额度,应改现行的定额筹资为依据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状况,逐年按比例增加筹资,同时因地制宜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三是创新农民受益方式。主要有:降低住院补助门槛费基数,改变住院补助方式、探索一种使农民参加新农合年份越长,受益额度和比例也相应提高的新机制等。四是基金监管方面的创新。对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和合作医疗基金等进行有效监管。五是规章制度方面的创新。新农合制度要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就必须纳入法制化建设进程,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推行。六是建立合作医疗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括抗风险能力指标、卫生服务利用指标、医疗费用控制指标、健康效果指标、供需双方满意度指标、基金管理与安全指标等。

(3)探索完善农村商业医疗保险——较高层次的补充性医疗保障

应积极探索农村商业医疗保险的路径:其一,加强政府部门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农村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其二,政府应在税收、信贷以及保险基金证券市场准人等方面扶持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村医疗保险业务;其三,鼓励农业保险公司开展包含医疗保险在内的农业农村综合险业务;其四,积极探索农村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路径,如将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运作委托给擅长这项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等;其五,政府应着力于制定保险公司的推入条件和运行规则,在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确立公共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防止其侵害保户的利益等。

(4)普遍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医疗保障的兜底工程

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卫生扶贫工作和对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为农村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计划生育户、优抚对象、老年、残疾和贫困人口等)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首先,逐步加大对卫生扶贫的投入,解决贫困地区的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药”问题;其次,把卫生扶贫纳入社会救助体系,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第三,积极探索包括财政拨款、公益金、社会捐助、利息收入等多元化医疗救助基金的来源途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