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金融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9:52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1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组织的重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基层、磨炼意志,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现将三年多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

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镇党委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以致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二、身体力行,深入细致地作好本职工作

根据组织与单位领导的安排,我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较好的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镇金融工作。作为乡镇金融办干事,我在工作中端正态度,积极主动。无论是在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金融领域工作、还是围绕镇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的贷款发放、回收、续贷业务,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充分发挥了一个基层干部的作用。二是包村帮扶工作,根据镇工作的需要,我负责龙岗村的帮扶工作。在工作中,我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经常走村入户,与村民聊天,拉家常,了解农村工作的实际,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准确认真完成包村帮扶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坚持严于律己,努力做好表率

我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纪律。通过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坚决地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效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地要求自己进一步树立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2-0086-03

一、前言

近几年,海南省乡镇中小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克服经济运行中不利的因素,使乡镇企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企业因自身发展能力弱,缺乏贷款担保,信贷机制不健全,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以欠发达地区白沙县为例,全县共有乡镇中小企业325家,从业人员4469人,总产值1.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的60%来自乡镇中小企业税收。但由于缺少银行信贷资金的有力支持,企业融资难问题使乡镇中小企业难于走出困境做大做强。

由于目前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着金融机构设置不合理、融资渠道狭窄、担保机构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海南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白沙县乡镇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乡镇中小企业在融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建议。

二、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一)信贷政策变动大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方向都转向了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各控股商业银行都采取了收缩营业网点,清收信贷资金,减少信贷投入措施,导致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存贷差逐渐拉大,甚至成为信贷真空区。以海南省白沙县为例,至2009年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5720万元。其中,工商银行贷款382万元,农业银行贷款51万元,建设银行贷款905万元,邮政储蓄银行贷款382万元,贷款合计余额为1720万元。根据调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行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四家银行共吸收全县81%的存款,贷款总额占比为11%,自国家银行都没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部门。县农行、工行和建行都没有信贷资金投放权,每一笔信贷资金的投放都需省行核批后才可发放。目前工行和建行只办理房贷业务,邮储银行只办理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和小额信贷业务。

(二)产权不明晰导致中小企业财产抵押贷款难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后,乡镇中小企业存在产权不明晰问题,如部分乡镇中小企业采取承包的方式进行经营,土地和厂房为国家、集体所有制,不可用于融资抵押。有的乡镇中小企业没有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有的乡镇中小企业是租用集体、公司或私人土地建厂经营。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发生信贷业务时,首先考虑的是以固定资产作抵押,但因企业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抵押贷款难。以白沙县为例,白沙县邦溪镇琦盛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姜茶,产品质量好、市场供不应求。但由于该公司属承包经营,财产不可用于进行抵押,缺少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仅靠私人借贷资金维持,生产难于形成规模,年产量仅有100多吨。由于产量少,市场无法打开,难于带动白沙县姜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又如白沙县七坊镇高地淀粉厂,其所有土地和厂房都没办理产权证,无法得到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每年仅加工木薯8万多吨,产淀粉7千多吨,带动农民种植木薯4万多亩。一是难于满足全县年产木薯量,部分农民只好将木薯低价出售给养殖场或自己粗略加工留存,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二是该企业不能扩大生产规模或转型进行淀粉的深加工,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难

近年来,海南省政府虽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发展,先后出台了《海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规章制度,建立了“政府注资机制”、“政府补贴和奖励机制”、“平台认定机制”、以及“银保合作机制”等,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然而,社会担保中介机构因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乡镇中小企业财产担保值小,担保业务创收利润较低而不愿意进入,导致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企业财产难于得到担保贷款。目前,为满足欠发达地区市县政府的开发项目需求,解决政府的开发项目担保难题,部分市县只能以市县财政注资成立担保公司,其业务范围是为市县政府的开发项目做担保。以白沙县为例,白沙黎族自治县成立1家担保责任有限公司,政府财政注资500万元,只是对白沙县新城区、县城环城路、老县城改造等做项目担保,没有面向乡镇中小企业做融资担保服务。

(四)准贷门坎偏高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

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腔股商业银行采取了给各市县支行下达吸收存款指标、扩大中间业务收入,严格控制不良贷款比率的做法,规定谁贷款、谁负责、谁清收,并建立信贷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此做法既造成了欠发达地区县域资金存、贷比率严重脱节,存贷差逐年拉大,资金外流及其严重,无形中又约束了市县支行信贷业务开展,提高了准贷门坎,使大部分产权不够清晰、管理不够规范、资产量较小、还贷能力弱的乡镇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机会。以白沙县为例,至2009年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亿元,贷款余额15720万元,存贷比率严重脱节,存贷差拉大,各行存款余额均上缴海南省分行,县内银行资金大量外流。国家控股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贷款总额为1720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1%,却无1笔资金用于中小企业贷款。在农村信用社14000万元贷款中,5000万元属向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团贷款,乡镇中小企业贷款仅为500万元,占比为3%,它严重制约了白沙县经济和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改善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建立融资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继续强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危机应对策略,同时国家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利用相对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较为广泛的网络覆盖等因素,建立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部门,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机制,完善乡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构建扶持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平台,为海南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二是银监委、中国人民银行要制定相关信贷资金扶持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监督性文件,把扶持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督促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加大向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信贷门坎,简化信贷办理程序、提高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全力扶持一些有发展前景、有市场销路、有还贷能力的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企业。以海南省白沙县为例,白沙工行、农行、建行、邮储银行都应设立面向白沙乡镇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部门,积极筹借资金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乡镇企业发展。

(二)通过明晰中小企业产权结构帮助乡镇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欠发达地区的市县政府要主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着想,积极帮助本市县乡镇中小企业明晰产权结构,给予土地、房产的抵押使用权,给予它们能筹借资金发展生产的空间。对一直没有得到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的企业,要充分了解企业目前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帮助解决其办证难题。要严格落实海南省关于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按比例给予贷款补息。市县政府要主动与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协商,增强银行信贷信心,帮助银行评估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贷款偿还能力,规避贷款风险,提高贷款优良率。以白沙县为例,白沙有许多生产相对成熟,产品销路好的中小企业,如胶厂、糖厂、淀粉厂、绿茶、姜茶厂,也有许多正在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如木材加工厂、酒精加工厂、竹藤加工厂、秸秆热电厂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和银行抓住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白沙中小企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只有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才能推动白沙乡镇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三)通过建立完善市县级信用担保公司体系以提高乡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目前在全省各市县有21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这些信用担保公司是由政府出资注册,仅限于对地方政府的项目进行投资担保。针对此现状,一是建议市县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由市县中小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注资成立多家信用担保公司。二是信用担保公司可以利用其在风险识别、风险定价以及风险分担等方面的特长,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提升企业信用水平,降低银行贷款的成本。[1]三是各级财政对新设立的担保机构新增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安排专项资金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2]四是推进担保机构与银行的互利合作,营造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外部条件。五是建议尽快把信用担保机构纳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以白沙县为例,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担保贷款方式和融资方式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提升乡镇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通过构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互利双赢创造条件

地方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促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将提高社会就业率,增强地方财政和民众收入,确保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繁荣。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之际,各级政府应主动牵头组织召开政银企合作分析会、经济运行分析会,讨论政银企合作事宜,化解银企合作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为银企合作、发展搭桥筑路。以白沙县为例,国家控股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更应适应新形势变化,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发挥自身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对于资金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重新审视白沙乡镇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指导下,主动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手续,推进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白沙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加快产品、市场调整,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并借此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3

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中,乡镇政府负债波及面广、成因比较复杂。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全国有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笔者近日在湖南、湖北、广东等地采访发现,我国乡镇政府负债不仅“老债空悬”矛盾日积月累,“融资平台下乡”催生的新增负债风险也日渐凸显。

乡镇政府“老债”积欠日久

唐述林说,乡镇自身没财源,出路就是找慈善家、企业家募捐,找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争专项资金“落地”,借此维持发展和稳定,也从中“腾挪”用于化债。

“你不知道乡镇工作有多难,几乎每天都有事能把人给急死!”唐述林对笔者说。

在唐述林工作的观音寺镇,镇政府20世纪90年代前后因为集资兴办水泥厂失败、垫交税费等原因,负债高达1.27亿元,镇上5000多户居民几乎全是政府的债权人。这些居民讨债最激烈时,曾有人摘镇政府招牌。

受债务等各种问题困扰,唐述林的前任,有人遭就地免职,有人干了半年就主动辞职。镇政府“上级任务不完成、政府债务不偿还、工资福利不落实、机关食堂不开火、各级领导不愿去、干部职工不上班、百姓办事找不到人”。唐述林上任后,靠找亲友借几十万元才重新恢复机关运转。近些年,债务问题虽有所改善,但唐述林仍然需要绞尽脑汁与讨债人周旋、安抚,工作开展得很艰难。

观音寺镇偿债有自定原则:谁家有婚丧嫁娶给一点、谁家有子女升学就业困难给一点、谁家有天灾人祸给一点;争来的上级项目,谁获建设承包权,谁就得在数以千计的零散债权人中“收购”一定数量的政府欠条,以缩小债权人总量。

桃源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学兵告诉笔者,桃源县39个乡镇全部负债,负债总额达8.1亿元,乡镇平均负债2025.6万元。债权人多达21000多人次,绝大多数为当地干部群众。

笔者在湖南一些负债严重的乡镇还了解到,相关地方“打折收购”乡镇政府对个人欠条是门“生意”,一度欠条甚至还能折价买东西,成了地方“流通货币”。

“融资平台下乡”催生新债

一位与乡镇融资平台项目打过交道的投资公司负责人指出,乡镇融资平台融资成本偏高,项目缺乏回报,偿债严重依赖土地,自身缺乏经营管理与盈利能力,管理机制也不健全。一出问题就靠政府撑腰,风险值得警惕。

在湖北,有地方提出城镇化要有“高规格”――最好是“省级战略”,退而求其次也要地市层面推动;要有“高标准”――专业设计单位参与,不能由市县政府部门自己简单地做方案;要有“好平台”――引入大规模的资本投入……

在湖北、湖南,陆续有乡镇近年采取土地开发融资模式筹资建设,一般要求开发商先垫资建设小城镇商业街等基础设施,待项目建成后再通过土地拍卖偿还建设资金。

中部一个乡镇,近年“高标准”“高规格”的规划,提出要对镇区纵横多条道路扩宽、提档、升级、美化、亮化、绿化等,需要投入资金数以千万元计算。建设资金从何而来?这个镇的答案是:通过创新模式和路径,采取土地开发融资模式筹集项目资金,实行资本运作打通资金瓶颈。

这些乡镇将上述融资手段形象地比喻为“借船过河”。对于要来征地投资的客商,必须先垫资,按规划标准建设相关基础工程。按照事先的盘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好后,带来人流物流聚集,进而形成自身商业投资价值,吸引更多投资。

但在现实中,相关举措主要落脚点还是乡镇级商业用地拍卖。而一旦项目推进过程中或后期土地出让收益效果欠佳,不仅土地拍卖解决不了城镇建设资金难筹措问题,还很容易形成新的乡镇债务。

在沿海发达省份乡镇,内地“借船过河”之类手法似乎已经远不足以满足更旺盛的资金需求。相应地,很多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一些乡镇融资已经步入“高端”――乡镇融资平台纷纷出现。有的乡镇还成立了“投融资办公室”,管辖一家或多家融资平台公司。

东部沿海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审计部门去年的全省乡镇债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这个省共有448家乡镇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余额174.11亿元,占全省乡镇债务总量的43.55%。

多数乡镇几无化债能力

多年从事乡镇债务清查工作的郭学兵说,除了少数重点建制镇有契税返还等收入外,其他大部分乡镇运转靠县级财政兜底,基本没有化债能力。

深藏不露的乡镇政府债,在中国地方债中属于“冰山一角”。今年年初公布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湖南和湖北乡镇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达114.86亿元和194.18亿元;全国乡镇政府负偿还责任、担保责任或救助责任的债务则达3070.12亿元、116.02亿元和461.15亿元。

“中央这次调查统计了乡镇债,是快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一位负债严重的乡镇负责人这样问笔者。

笔者在湖南、湖北等地了解到,我国乡镇债务历史积欠,源自四个“成债”:一是抗灾救灾紧急筹措资金成债;二是农村教育、基础建设、计卫优抚、维稳接访等支出成债;三是“三提五统”时代党员干部垫缴税费成债;四是乡镇兴办各种企业投融资失败成债。

一些专家指出,我国乡镇由于“老债”存在的时间长的达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平静表面背后,是挂账计息“滚雪球”,“越拖越大、久拖要炸”。

一方面,乡镇债务空悬债权大,理顺关系难。从清理的情况来看,一些县农户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三提五统”,有大量欠款应收未收,村向乡镇有大量资金应缴未缴,在一些地方县域范围内形成了空悬的恶性债权链。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乡镇债务涉及的主体多,维护稳定难。湖南有的县的乡镇债务涉及个人债权主体上万户,欠个人债务总量很大。在安排偿债资金时,很难做到统筹平衡。

此外,债权人受偿的诉求高,满足愿望难。随着国家对“三农”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普九”债务的化解、乡村干部垫缴农业两税债务的化解启动,其他乡镇债权人的受偿愿望变得非常迫切。他们认为,同样是政府欠债,偿还一部分,搁置一部分,不尽合理,不能理解。

笔者发现,一些被沉淀乡镇债务困扰的县,其财政状况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卡壳”,“吃饭财政”难以维系,基本上靠上级转移支付、跑项目和要资金的“要饭财政”来维持。而那些债台高筑的乡镇,情况就更加严峻。

与此同时,“融资平台下乡”催生的新增负债风险叠加,导致部分地方乡镇政府偿债风险逐步显现。

前述东部沿海省审计部门调查发现,这个省乡镇融资平台公司中不盈利的达319家,占71.21%(其中亏损192家,占42.86%)。今年湖南省、湖北省公布的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两省分别有293个和443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还有乡镇到2012年年底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借新还旧率(举借新债偿还的债务本金占偿还债务本金总额的比重)超过20%。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乡镇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有的高达570多亿元。加上当地乡镇政府承担担保责任或救助责任的债务,则逼近千亿元大关。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全国有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

化解乡镇债须顺体制活金融

多位专家表示,当前乡镇化债必须清积欠、顺体制、活金融。

清积欠

一些乡镇领导和专家称,乡镇政府“老债”积欠日久,导致乡镇基层政权在百姓心目中沦为“失信政府、赖账衙门”,运转更加艰难。他们建议,应从三个角度化解乡镇政府旧债。

一是清收还债。采取分期偿还法、困难减免法、债权债务抵消法等清收有效债权,同时通过拍卖、招租、承包等闲置资产,相关收益用于偿还债务。

二是降息减债。在与债权人协商的基础上,实行降息停息、本息分离,息不转本;对债权人放弃追讨、应作收入的暂存款项、历史性的内部往来等项目,按规定程序核销、调账、冲抵,挤干“债务水分”,厘清虚假债务。

三是注资消债。国家应尽快出台总体化债规划。对政策性、公益性债务,应参照“普九债务”“垫税债务”化解的办法,分类指导、分步化解;对乡镇企业债务问题,建议依法实施破产、改制后将属于企业的债务从基层行政组织中剥离,理顺债权债务关系;对大量沉淀的农业税与农业特产税尾欠、应收“三提五统”等项目,应通过抵扣惠农补贴等措施来全面清收,既提高乡镇化债能力,又净化农村信用环境。

顺体制

目前上级财政收入相对集中,而大量事权下沉,乡镇财权与事权不相称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进一步增强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有专家指出,当前必须建立健全乡镇债务考核和问责机制,改变“重政绩考核、轻债务考核”“重资金投入、轻效益评价”的倾向,在乡镇债务数额及风险情况考核中设定预警红线,遏制过分关注任期政绩和不顾财力的投融资冲动。要树立“减债也是政绩”的新观念,把消化存量债务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方面;要对乡镇领导班子严格责任审计,对控债失职、弄虚作假的干部,一经发现即取消提拔资格,严厉追究责任。

活金融

还有专家指出,一段时期以来,金融机构尤其是大中型商业银行,“县域贷存比”与“涉农贷款比”过低,金融机构变成“抽水机”,将基层资金大量向外输送,造成了县域资金流动的异化。

专家建议,在乡财县管背景下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必须切实改善县域金融环境,改变目前金融资源向大城市集中,县域特别是农村和小城镇空心化的趋向。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4

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是指乡镇一级没有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或金融服务尚未有效覆盖。为解决这些地区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10月,浙江省启动了实施“空白乡镇金融网点与服务覆盖工程”,农行青田县支行积极响应,把实施该项工程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主动承担了青田县6个金融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在各乡镇金融服务点开业前,该行专门成立了空白乡镇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丽水市分行和县支行领导多次走访空白乡镇,听取当地经济社会和农民金融需求的情况介绍,重点落实建设方案。他们克服金融空白乡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变、通信网络不畅、开办成本较高等种种困难,对建设中涉及的硬件建设、安保措施、费用、人员安排及时间进度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确保该项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一、青田农行金融空白乡镇服务点的基本情况

6月18日该行首个金融服务点---章旦乡金融服务点正式对外营业后,该行承担的贵岙、小舟山、吴坑、岭根和万山乡等其他5个金融服务点也相继开业,营业网点设立除章旦乡是租赁外,其余5个网点均设立大乡镇府大院内,营业场面积在12-18.2平方,6个乡镇常住人口在700-5500人之间,距县城最近的章旦乡行车时间需30分钟,最远的岭根乡行车来回时间需8个小时。

目前,该行承担的6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全部设立了非全日制固定机构网点,采取每个乡镇每星期固定一天时间营业的流动服务方式,组成2人以上的专业服务团队,利用“金益农”移动终端为这些乡镇的农户提供存款、取款、汇兑、小额贷款、银行卡等金融服务,进一步促进国家支农惠民政策的发挥。自6月18日章旦乡金融服务点开业至20xx年3月末,该行6个服务点下乡服务169次324小时,累计办理存取款业务1529笔金额881万元,办理转账业务176笔金额295万元,开立惠农卡367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6个金融服务点开业以来,运营情况总体良好,但在设备、人员、安全、费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1、设备运行问题。由于山高雾大,营业场地较为潮湿,造成3g移动终端和监控设备不稳定,经常存在主机无法开机,通迅中断的情况,经常需要修理。

2、人员问题。为使金融服务点的正常运行,青田农行需抽出2个人员专门进行服务,使本来就人员紧张的该行人员更为紧张。同时在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工作人员,由于当地的办公条件限制,他们早出晚归,从早上上班一直到下班中途都没有休息,最远的岭根乡仅来回路程就要8个小时,员工身心疲惫。

3、风险系数高。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大多交通不便,外部环境比较复杂,现金押运及网点运营面临较大安全隐患,如岭根乡金融服务点陆路行车时间单程需4个小时,而过水路轮渡的话也需3个小时,而且每天只有2个班次,不仅不方便而且加大押运的风险系数。

4、管理成本高。从金融服务点运行以来,青田农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运行成本累计达190万元,亏损经营是该行面临的现实问题,资金回报率低。

三、建议

为更好的做好金融服务点的工作,更好的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发挥,从该行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点运行的现状看,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1、成本核算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适度平衡。从该行各服务点运营情况看,虽然方便了当地居民,但总体业务量很小,尤其是岭根和万山两个服务点,更是人烟稀少,有时一天下来也不到2笔业务,为使金融服务点的成本核算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相对平衡,建议对几乎不发生金融业务的乡镇服务点由原有的每星期1次服务改为每月或每2个月1次。

2、强化便民服务与严格风险管控相结合。加强网点运营和现金的押运的管理,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做好便民服务,有效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发挥。

3、建立政府补偿机制。由于金融服务点的正常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并且全是亏本经营,政府需要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对承担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在农口资金归集等方面要向这些金融机构倾斜,给予适当的补偿。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5

论文关键词: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对策建议

 

在当前世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国亟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以及扩大内需完善经济增长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除了传统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外应通过发展金融和以金融为依托的产品、产业来实现。笔者耗时半年之久,对地处西南地区云南省水泄彝族乡和重庆市李市镇的金融和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西南地区乡镇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通过繁荣西南农村金融来促进西南农村经济的腾飞。

一、案例和数据来源说明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四个省(市)。这四个省(市)地域相邻、气候相近、习俗趋同金融论文,广大农村乡镇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特色农业发达的村寨,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高,没有特色农业而沿袭传统农业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乡镇多以丘陵为主,山多平地少、耕地坡度较大而且贫瘠、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云南和贵州两省的农业乡镇存在人多地少劳务输出量小和隐性失业等现象。重庆市和四川省都是中国西部主要劳务输出省份,农村全劳动力多已外出务工,如重庆市江津区的油溪镇、白沙镇和李市镇的劳务输出率都在73%以上。水泄彝族乡是云南省内的一个偏远少数民族农业乡,全乡山高坡陡,谷大箐深,交通不便。2008年全乡的总户数为4705户,农业户达4229户,占总户数的90%。2008年全乡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产出分别为3105.42万元、2711.63万元、1535.56万元,共7352.61万元,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15:1:0.57小论文。二、三产业收入5801.94万元,一产业是二、三产业之和的1.267倍。李市镇是重庆市江津区下辖的一个镇,2008年全镇共有34248户人家金融论文,其中有23559为农业住户,农业住户占68.5%。第一产业27557万元、第二产业17626万元、第三产业30281万元。[②]李市镇还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农业乡镇,劳务输出率高达73.4%。由以上可看出,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当属中国西南农业乡镇的典型。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电话调查三种方式了解情况和采集数据。问卷题目为《李市镇经济、金融发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访户主的基本信息,家庭收入和支出,融资目的和途径、以及融资意愿、融资难易变化情况、金融对日常生活影响的感受等。问卷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份,共368份。问卷收发方式为现即发、即填、即收回。问卷涉及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的11个社村中的7个,这七个社村分别为:林家嘴社区一社和二社、两岔村、牌坊村、沙埂村、双河村、孔目村,其中五个村中的被访住户绝大多数不识字,问卷均以问答代填的方式完成。水泄彝族乡的调研方式主要通过走访和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电话调查对象包括村民和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电话调查农户的样本为随机样本,样本总数共三十一户,随机抽出了咱咧村、啊波村、水泄村、啊林村、瓦厂村五个村寨。

二、中国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发展现状

透过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这两个典型农业乡镇金融论文,可总结出中国西南地区农业乡镇金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居民资金来源少,收入低

中国西南农业乡镇村民普遍资金来源少,收入不高。在中国西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村民收入普遍较高,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的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如农村居民占全乡人数96%的水泄彝族乡,2008年适宜种植和盛产泡核桃的箐田、马板河、马栗林、旧寨、啊林寨等十多个自然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多元。可是全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08元,不到盛产泡核桃地区的三分之一,低于大理州平均水平1171元,少于云南省平均水平1202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③]。李市镇农村居民同样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乡镇,2008年末从业人数44345人,劳动力输出32543人,劳务输出率高达73.4%。全镇外出务工村民人均工资是当地收入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779元。可是,依靠上班和从事商品零售业的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3082元金融论文,低于江津区346元、少于重庆市1286元、落后于全国2699元。[④]

2.居民多无融资概念,融资途径以民间为主

调查发现,水泄彝族乡和李市镇村民基本没有融资概念,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对金融也比较陌生,不知融资为何物。在代填《李市镇经济、金融发展调查问卷》[⑤]时,问到需不需要融资时无人应答,只有把融资转换为借钱、周转资金后访谈才得以顺利进行。该现象在李市镇沙埂村和两岔村尤为明显。调查发现,村民融资一般通过民间渠道而不是金融机构小论文。问卷中回答融资途径为“亲戚朋友或同村人”的人数占了回答总数的65.3%。不愿到银行贷款的原因认为手续繁琐占32.8%,利息高占25.9%,限制条件多占24.1%。居民不愿到金融机构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民间融资成本小、利息少。问卷中认为民间融资不用支付利息占80%。

3.居民投资融资热情高,但融资难

尽管生活在西南边陲的乡村小镇,但许多村民也能紧跟时代的旋律,心中蕴藏着许多创业的火花和拥有较高的投融资热情。问卷中回答“您有了钱最想做什么?”,回答“投资办厂”的占56.5%;回答需要融资的人数占到72.5%。这充分说明西南地区乡镇居民融资需求和投融资热情比较高。融资目的为做生意的占40.3%、购买农用生产资料占19.4%,其他多为建房、孩子上学和看病。虽然许多人需要融资金融论文,但普遍都认为融资比较难,调查问卷中回答融资很难的人数占45.3%、一般占39.6%,容易仅为6.6%,还有人回答“根本就贷不到款”。“贷款也是要讲关系的”在走访中有村民这样告诉笔者。问卷中回答与往年相比融资变难的人数占40.4%,没有变化的占50%,认为变容易的为9.6%。水泄彝族乡的一些青年有建设养殖厂、制砖厂、酿酒厂、食品加工和保鲜厂等很好的创业构想,但苦于资金匮乏和缺少勇气,这些创业的金点子仅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4.融资额度小,金融影响力不大

西南农业乡镇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融资额度普遍偏小。问卷中回答融资额度1000元及以下的占了50%,许多村民回答借钱数额为三五百元甚至几十元,目的仅仅以解生活中的燃眉之急。水泄彝族乡村民与李市镇情况相近,融资额度也普遍较小,除了孩子上学、生病、建房、娶亲和创业外一般融资额度都在1000元一下。居民还款时间观念也比较淡薄。在李市镇的村寨走访中有许多人回答还款时间是“有钱就还”。问卷中回答还款期限为一年的占42%、三个月至半年占26%、三个月之内占14%。在问及金融结构对生活影响时,42.2%的人认为没有影响,影响不大的为37.3%金融论文,较大的占20.3%。在水泄彝族乡的电话询问中8%的人认为没影响,6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15%的人回答影响较大,12%的人认为影响很大。

5.货币化程度高,但金融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

关于一国货币化程度指标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麦金农(1973)提出的广义货币量m2与名义GDp之比(m2/GDp)和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率FiR(FinancialinternalRatio)即金融资产与名义GDp之比。m2/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过程中的经济货币化水平,而FiR反映的是一国金融化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化水平。本文用m2/GDp来衡量李市镇的货币化程度。考虑到李市镇金融不发达、m0不多,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之和代替m2[⑥]。从表1中可以看出李市镇金融深化过程中货币化程度并不低,近5年的平均货币化程度在90%以上,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太低,近5年平均比率不到12%,离75%的警戒线还很遥远,这充分说明西部农业乡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小论文。详见表1。

表1李市镇2003—2008年金融和经济发展指标单位:万元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GDp

42700

44336

51349

55481

70108

75464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41570

46602

54292

57368

58609

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5694

3964

5879

6478

6605

Lm2/GDp(%)

 

 

106.60

98.48

108.45

91.07

86.42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

 

 

13.70

8.51

10.83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6

(一)城镇化水平低一是城镇化率水平低。从2011年的对比数据显示,恩施州城镇化率32.5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74个百分点,比湖北省平均水平低19.3个百分点。二是城镇规模小导致集聚能力不强。恩格斯说过:城市是一个放大器,由于城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合作,能够把原来的生产力加以放大。从恩施州实际看,除开县城以外,乡镇规模偏小,从小城镇吸纳人口和集聚乡镇工业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城镇不具备吸纳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大批乡镇企业的能力。三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城市功能配套不完善。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政投资乏力。2012年全州地方财政总收入90.98亿元,而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179.6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二是城市建设维护资金筹集不足。2012年,全州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入12.49亿元,其中财政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收入仅为2879万元,占比为2.3%。三是乡镇建设资金匮乏。全州2012年34个建制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仅为2.6亿元,而镇本级投入不足3000万元。43个乡的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仅1.06亿元,本级投入3122万元。

(三)城镇产业支撑不足恩施州作为传统农业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城镇就业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2012年,恩施州三次产业构成为25.9∶34.1∶40,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4.1,低于全省86.9%的1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5.8个百分点。

二、如何加快生态城镇化的发展

(一)做好规划文章,引领城镇建设一是统筹城乡空间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和基础性作用,做好省、州、县市、乡镇各类规划的衔接,加大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有效对接。编制实施《恩施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相关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进度。城市、县城和中心镇实现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逐步形成总规、控规、专项规划和修规为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二是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州、县市、乡镇三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推动实施各层次规划委员会为主体的规划决策系统,形成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工作体系,推行决策与执行相对分离的执法管理体制。三是彰显民族特色。充分利用山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围绕民族特色,突出民族建筑风格,彰显民族文化内涵,切实做到传统与现代风貌的协调统一。四是加大对违反规划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做好资金文章,完善投资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级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对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社会保障的投入。二是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交易等政策,获取土地级差收益,从土地资源的升值、房地产资源的增值中聚集资金。三是推动市场化运作,通过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无形资产商品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吸纳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等形式筹措城镇建设资金。四是积极整合使用国家、省、市投入的专项资金,把涉农资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环境保护资金集中使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五是加强金融扶持力度,运用金融手段筹集城镇建设资金。

(三)做好政策文章,加快生态城镇化进程一是利用自治州的特殊优势,出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探索创新户籍、土地、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失地农民保障等政策,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二是出台政策支持县市整合项目资金,捆绑住建、农业、交通等项目资金用于城镇及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对城镇建设中涉及州、县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减免,支持城镇开发建设。鼓励乡镇采取招商引资、Bt投资等方式,将城市房地产开商、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引入乡镇。四是制定城镇化发展评估考核办法,将城镇的经济、资源、人文、环境等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的考核内容,共同推动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做好产业文章,支撑城镇发展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要求,统筹城镇新区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将各类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布局,有序拓展城市空间,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二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抓住东部生产要素和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立足恩施州资源禀赋条件,主动承接转移,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三是发展特色产业。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构建以现代特色农业为基础,资源型新型工业为支撑、生态文化旅游业为引擎的特色产业体系,推进州域经济转型升级。依托地理相邻、文化相近、产业类同特点加强恩施与周边地区的融合,加强州内2市6县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互促互赢的一体发展格局。四是加快产城融合。加快建设特色农业专业乡镇、专业村,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板块基地和产业带。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经营化水平。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7

根据《关于年深化农村税费工作的通知》(发号文件)、《办公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办发号文件)、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市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财采购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⒈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⒉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⒊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⒈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⒉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⒈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⒉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⒊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⒋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⒌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8

一、意义

农村地区的信用活动是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开展创建“信用村”、“信用镇”活动,是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推进创安工作向乡镇村延伸、向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创建“信用村”、“信用镇”活动,有利于在农村地区倡导“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促进农村信用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制止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改善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有利于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及时、方便、有效地获得贷款,扩大生产经营,不断增加收入,实现致富目标;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增强经营和服务意识,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三农”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总体要求及目标

总体要求: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推进创建信用村镇为契机,加大信贷投入,加快诚信建设,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向乡镇、村延伸;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努力构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确保辖内信用观念明显增强,社会信用根本改善,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健全、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贷款难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农村金融运行环境大为改观,无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金融“三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总体目标:*年末,“信用镇”、“信用村”数量不低于全市镇、村总量的20%;*年末,“信用镇”、“信用村”数量力争达到全市镇、村总量的50%;*年末,“信用镇”、“信用村”数量力争达到全市镇、村总量的80%。

三、创建模式与原则

(一)创建模式

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人民银行牵头协调,联合有关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司法部门和宣传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以农村信用社为活动主体,农村各类经济主体为培植信用个体,各镇及行政村为独立参创单位,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二)创建原则

1.创建活动必须紧密依靠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及社会各界力量,以大力培植农户(法人)的信用意识和守信观念为着力点,注重做好信用制度建设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严禁代替农户(法人)借贷和代替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

2.必须把创建活动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始终维护农户(法人)的根本利益,维护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

3.创建活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注重实效。

四、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各地要设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避免机构重复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创安工作领导及办事机构,各级创安工作领导小组可同时作为“信用村”、“信用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创安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的创安办,可相应作为其创建办公室。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增加1-2名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信用村、信用镇创建工作。

各镇应建立由镇政府分管领导,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农村信用社等负责人组成的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在农村信用社设立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各行政村应成立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及入股社员代表等组成的考评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村委会。

(二)职责分工

各级政府对创建“信用村”、“信用镇”活动负总责,积极组织推动农村地区的信用工程建设,带头倡导信用经济,充分行使政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信用工程建设方面的行政职能,组织与协调各金融机构及有关方面按照创建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创建职责。基层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及时了解农户(法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参与评估农户(法人)贷款能力和资信,在此基础上开展“信用户”的评选,向农村信用社推荐符合条件的贷款借款人,并引导农户(法人)用好贷款,督促农户(法人)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人民银行负责创建活动的牵头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日常工作事务;就创建活动中有关事项和重大问题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地区进行具体落实;加强对基层开展创建活动的调查研究与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基层开展创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宣传典型,推广经验;及时向政府和上级行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司法部门及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上级要加强对下级工作的指导与督促,对不讲信用及破坏金融稳定的行为,通过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坚决予以打击和制止。司法部门要依法办事,维护公平,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维持整个社会的信用秩序。广泛开展对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各新闻单位应注重宣传创建的目的、意义及创建中的典型事迹及成功经验,通过新闻宣传在全社会倡导信用意识,大力营造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舆论氛围。

农村信用社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应做好创建活动的有关具体工作。可先行提出创建活动初步的实施方案、意见,供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实施方案时参考;配合选好创建试点典型;建好农户(法人)经济档案,做好信用记录;会同村党支部(村委会)做好农户(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根据信用等级科学核定农户(法人)贷款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加大信贷支农投放力度;对“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提出初步意见;同时做好信用宣传的具体工作。

五、制度建设

为确保创建活动的有效实施,各级创建活动办事机构需建立有关工作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一)回访制度。

各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创建考评小组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积极听取信用社、镇、村及农户(法人)在创建活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创建措施,改进服务,努力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创造条件。

(二)信息交流与宣传制度。

通报、交流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沟通基层创建信息,对于创建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好的经验做法等要及时编发简报,并向上级创建领导小组反映,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三)部门联系制度。

各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通过召开工作例会等形式,沟通了解有关情况,听取各部门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和讨论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

(四)考核和奖惩制度。

加大考核力度,将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落实责任制。各地要明确考核目标,确定考核对象,在评选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实际设计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等级管理;组织部门要把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列入干部政绩考核。完善奖惩制度:一是农村信用社对诚信借款户实施优惠政策。贷款额度放宽,利率优惠,贷款手续简化。二是设立奖励基金。由县(市)财政每年拿出5万元作为专项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对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成效显著、辖内信用改善的地区给予表彰,对在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三是完善制裁措施,对于创建不力或破坏信用秩序的,给予相应制裁。

六、评选条件与考评程序

(一)评选条件

信用农户(法人)评选基本条件:

1.农户(法人)在金融机构取得的各类贷款到期能按时归还本息。

2.农户(法人)之间无因相互间欠债不还等引起的经济纠纷和其它不讲信用行为。

信用村评选基本条件:

1.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支持信用社工作,积极协调银企关系,帮助组织资金清收信用社旧贷款,信用社和村级行政组织、企业、农户之间关系发展良好;

2.村级企业在改制、经营过程中没有逃废金融债务现象,且无拖欠贷款的企业、农户占辖内贷款企业、农户总数的80%以上;

3.行政村区域内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治安稳定,民间高利借贷及金融“三乱”行为能够及时查处,并得到有效遏制。

信用镇评选基本条件:

1.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带头倡导信用,支持当地金融工作,辖内银政、银企关系良好,乡(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村民(法人)信用意识较强;

2.辖内“信用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

3.行社内控制度健全,无重大违规经营行为和重大经济金融案件;

4.行社资产质量高,不良贷款率在20%以下,当年新增贷款利息回收率在98%以上,存量贷款利息回收率逐年提高。

(二)考评程序

“信用农户(法人)”的评定原则上实行两年一次,“信用村”及“信用镇”的评定原则上实行一年一次,均不设终身制。

1.申报。参创的农户(法人)、村及乡(镇)提出评定申请,填写评定申报表。“信用农户(法人)”的申报内容应包括:姓名(单位名称)、家庭(企业)基本情况,与社行及其它方发生借贷关系的情况,评定后保证做到的守信行为等。“信用村”、“信用乡(镇)”的申报内容应包括:名称、当地借贷及信用状况、经济发展情况,评定后维护和进一步改善本地信用环境的规划及措施等。

2.审核。村考评小组对“信用农户(法人)”的评定申请进行审核,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信用村”评定申请进行审核,县(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信用乡(镇)”评定申请进行审核。

3、认定。“信用农户(法人)”的评定由村考评小组推荐,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参照“信用农户(法人)”条件予以认定;“信用村”的评定由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县(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参照“信用村”条件予以认定;“信用乡(镇)”评定由县(市)创建办公室推荐,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参照“信用乡(镇)”条件予以认定。正式认定前均需通过有关媒介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9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按照“持续发展、惠及民生、市场主导、稳妥推进、结合县情、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使全县普惠金融发展居于全省中上游水平,基本实现乡镇一级银行网点和金融服务、建制村一级基础金融服务“两个全覆盖”,金融服务知晓度、可得性、满意度明显上升,投诉率明显下降的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补齐机构短板

1、协调筹建农发行xx县支行,研究提出农发行xx县支行开业后为我县扶贫开发和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

2、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下沉网点和服务,在县城、乡镇及以下合理布局,加大对空白金融服务行政村各类电子机具布放及人员配置,并及时解决电信(移动)网络未覆盖问题。(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电信局、各金融机构)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倡导采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技术降低服务成本。(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4、充分发挥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的作用,积极发挥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在农户信息采集、信用培育、信用评级、宣传普及、业务、产业对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牵头单位:县产业互助社;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金融机构)

5、规范小贷公司业务发展,协助中和农信在我县注册成立一家省级小贷公司。县金融办加强与省州金融办、省小贷协会衔接沟通,研究提升我县小额贷款服务能力的具体策略和措施。(责任单位:县金融办)

(二)夯实政策基础

6、协调上级人民银行在安排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时适度向xx县倾斜,用好扶贫再贷款比支农再贷款利率更优惠的政策。(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7、学习借鉴其他地方试点经验,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政策研究。县金融办联系相关部门,掌握我县“两权”确权登记工作进展,学习了解相关政策,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及时提出政策建议。(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农牧局、县国土局)

(三)完善服务体系

8、逐步规范中小微企业担保公司管理和运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担保服务模式,为发展特色产业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9、支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协调特色产业纳入保险险种,更好地发展县域经济,有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规模。(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各保险公司)

10、积极探索股权融资,推荐符合条件、普惠“三农”的企业挂牌、上市。(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四)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11、借助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金融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对xx县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等民生工程项目的信贷投放。(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12、确保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稳步增长,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力争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指标。争取各银行加强“三农”客户信贷支持,重点支持xx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满足“三农”客户融资需求。(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13、加大金融机构“创业贷”等小额贷款发放力度,对未就业大学生创业、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复转军人和妇女发放小额贷款。(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邮储银行)

(五)创新金融服务

14、探索致富能人引领、龙头企业带动、银政合作指导等金融服务组织形式,开展“银政、银企、银税、银保”等合作模式,发挥其普惠性和特惠性优势,降低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成本。(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各金融机构)

15、积极组织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展“送金融服务入户”工程。(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金融机构)

(六)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16、充分发挥打击非法集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非法金融活动,依法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打击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金融机构)

17、结合每年五月份开展的“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及村社公共宣传栏,多层面、广角度、持续普及金融知识,重点针对全县低收入人群、创业人群、残疾劳动者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丰富其金融知识,提高其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各乡镇、文广局、各金融机构)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普惠金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各乡镇、县政府办、县金融办、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商务局、县电信局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金融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在普惠金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县金融办要认真研究国家普惠金融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共同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制度建设。由县金融办牵头,在充分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县情实际,并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试点工作。普惠金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个月组织各乡镇、相关单位、各金融机构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研究下一步工作重点。

(三)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要指定一名副乡(镇)长专门负责抓好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并安排一名干部为金融工作干事,指导各村便民金融服务点的工作,每个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要选配一名“金融服务明白人”,为村民进行金融服务指导。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发挥在普惠金融试点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指定一名联络员,并成立各自单位的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小组,分片包干,加强业务指导,切实把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对相关工作人员,县金融办要视工作推进情况,加强对全县普惠金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四)加强经费保障。县财政和各金融机构要加大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的经费投入,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确保试点工作发挥实效。

(五)加强协作配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在搞好各自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互相之间的协作,共同形成工作合力。县金融办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协调引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按照普惠金融工作要求,按任务、按时间、按进度开展各项工作。

乡镇金融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乡镇政府性债务;风险;措施

乡镇政府性债务是指乡镇政府所负有的担保、有偿还以及其他的债务,包括乡镇财政应当支出的部分以及应当补贴等所形成的欠债。例如,常见的拖欠中小教师的职工工资以及补助等,拖欠企业建设工程施工款,对村民以及村集体的各种补助等情况。乡镇政府对于所承担的改革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教育等重点民生项目的支出所形成的债务,透明度比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债务风险,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化解。

一、乡镇政府的债务现状和风险分析

(1)乡镇政府缺乏严格的财务审查制度。不少乡镇政府的财政预算体系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等。债务管理不够完善,导致重举债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乡镇政府的预算编制不科学,没有建立相应的债务预算编制机制。

(2)债务累积风险增加。政府性融资平台和种类的不断增加,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导致融资效益与资金的利用率低下,特别是资金闲置的现象突出。根据对某地乡镇政府的债务调查发现资金闲置六个月到一年的有近25亿元,资金闲置1~2年的有近30亿元,资金在闲置期间仍然需要支付举债利息,使债务的风险日益增加。

(3)债务构成复杂。从不少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统计表上可以发现,乡镇债务的构成复杂,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乡镇政府在计划生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乡村企业、支付拖欠乡镇干部工资以及补贴等费用。部分乡镇政府的财政能力低下,在面临一系列的民生工程压力下只能提高举债解决。

二、发生乡镇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原因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不统一。我国自1994年进行分税制各个之后确定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力。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这样的上级政府收权、下放事权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呈现出比重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对于乡镇一级政府来说直接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乡镇政府在进行教育、医疗、养老一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入时,往往面临捉襟见肘的局面,需要进行举债。同时中央在加强惠生工程时,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使乡镇政府的财力负担更加严重,乡镇政府只有依靠大力举债才能维系。

(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分乡镇政府没有正确的转变自己的职能,仍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例如,为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部分乡镇政府缺少严格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在举债和投资方面比较盲目,部分乡镇政府通过举债直接投资兴办了一大批乡镇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低下,导致政府债务负担比较重,增加了乡镇政府的债务风险。同时部分乡镇政府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没有广泛的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将一些可以由非政府投资并且取得经济效益的设施仍然承揽到乡镇政府的职责内,导致了乡镇政府的投资规模比较大,进一步地增加了乡镇政府的举债风险。

(3)债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部分乡镇政府在举债完成之后,对于债务的应用效率低下,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例如,部分乡镇政府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为了追求个人政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造成乡镇政府巨大的财政负担。同时部分乡镇结构庞大,人员组织臃肿,同时公务开支管理不严格等,都造成了乡镇债务风险。

三、解决乡镇性债务风险的措施与方法

为了有效地控制乡镇政府性债务风险,应对债务的规模、数量等进行摸底,同时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拓展乡镇政府的融资渠道,使传统单一的融资方式逐渐走向多元化。同时乡镇债务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化解债务风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在解决乡镇政府性债务风险时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化解债务风险于无形中。此外还应当提高乡镇政府性债务的透明度,做好风险预警和准备工作,降低债务风险对政府的不利影响。

(1)提高债务透明度。对于乡镇政府性债务风险来说,提高透明度,是其降低风险的关键。乡镇政府的融资平台债务以及拖欠的其他服务补助等容易查清,但是对于一些隐性负债由于缺少有效的凭证,乡镇政府的财务记录中难以全面地反映债务的实际情况,导致上级债务部门难以全面的掌握债务的大小以及金额。对于乡镇政府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私人垫款以及其他拖欠款应当由上级政府审计部门负责查清,防止当地乡镇政府的干扰造成数据失真。同时应当邀请债权人主动的申报债权,使尽可能地提高债务的透明度,准确地反映债务的真实情况。例如,对于乡镇政府的担保情况,可以通过对乡镇内的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债权情况进行调查,并且根据银行债权主体函证了解乡镇政府的担保情况。

(2)加强政府职能改革,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通过加强政府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降低债务发生的比率。例如,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明确的规定政府的职权,限定政府的活动范围,降低政府在市场中盲目建设的冲动以及压力等。使地方政府从传统的建设性政府逐步的向服务性政府转变,乡镇政府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公共基础服务方面的能力。乡镇政府要做好市场经济的监督者和管理者,逐渐地从营利性的行业领域退出,特别是加强乡镇的投资管理,放宽民营资本低于社会医疗、交通设施等公共服务的投资限制,合理地应用社会资本搭建投资平台。加强对政府举债过程以及事后管理,对于政府性贷款以及担保的项目,要对债务的还款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提高举债资金的配置和应用效率,减少资金的盲目投入以及浪费。不断地完善乡镇金融机构的管理体系,合理地确定乡镇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独立地位,建立乡镇金融结构完善的风险约束机制。特别是加强对地方乡镇金融结构的监管,减少违规放贷等违法行为。

乡镇政府应当提高自己的财政能力,这对于降低财政风险增强政府的偿债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乡镇政府应当合理的利用辖区内的资源,合理地拓展政府的财源,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乡镇政府应当依托其资源优势,发展其主导产业,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扶强优势企业,打造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要树立农业经营的新观念,不断发展绿色产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有机农产品,积极地培育农产品加工型的龙头企业,将农业产业经济与居民的收入等联系起来,增强乡镇政府的财政能力。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提高乡镇经济的活力。乡镇政府应当通过合并、撤销等方式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将一些经营性的部门与政府财政脱钩,按照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进行。同时采取各种途径分流在职职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这对于减少政府的运行成本,降低政府的财政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乡镇政府往往面临着人浮于事、人员臃肿等现象,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政府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通过加强乡镇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公共服务要求的现代组织体系,对于减轻财政供养的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完善财政管理体系,最终达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分税制改革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性的作用,但是随着乡镇政府民生负担日益加重,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强分税制改革,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降低乡镇等地方政府性债务,有必要从源头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目前许多国家已经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了目前的规定,而且对地方政府的征税权利进行了目前的规定。通过明确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使事权与财权相统一,降低乡镇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以及风险的传递。调整现有的财政管理体系,调整财政收入以及分配方式,提高乡镇政府的财政能力。通过规范乡镇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建立完善的地方税务体系和财政转移制度。同时将乡镇小税种的开征以及税率的调整等交给地方,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乡镇政府的财务能力。

(4)完善乡镇政府的融资机制。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建立乡镇政府的融资机制体系,允许乡镇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等发行债务以及抵押举债等。同时根据乡镇政府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偿还能力,确定政府的发债规模。对于非经营性项目,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经营的模式,由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对于经营性项目可以通过和民间资本合作的方式、租赁开发、经营转让等多种方式进行,大力推行政府服务外包,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乡镇政府的债务产生的部分根源是由于传统的考核机制,特别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考核办法,使乡镇政府对于地方事务进行大包大揽。同时乡镇政府缺少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为了降低政府举债的风险,应当通过加强政府的机构管理于改革,使乡镇政府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同时改变地方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政府要严格限定自己的职责,将公共管理以外的部分又给市场。通过制定乡镇政府的债务管理办法,改变乡镇政府多头举债、规模不当等不良局面,同时加强对乡镇政府的债务责任追究,完善债务管理机制。对于一些违规举债、过度举债的行为应当进行问责、追究,并且将乡镇政府的负债违约情况和政绩挂钩。

四、结束语

为了完善对乡镇政府性债务的管理,降低债务的风险,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制定相关的债务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债务偿还准备金制度等,防范风险的发生。同时还应当提高乡镇政府的债务信息透明度,建立乡镇政府债务信息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政府汇报财政收支情况,使债务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乡镇政府应当加强融资与举债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防止资金的闲置与浪费。乡镇政府还应当主动改变自己的职能,积极地引进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管理,落实政府的责任,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降低乡镇政府的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谭桔华.乡镇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J].湖湘论坛,2013(4):92-96.

[2]杜穗.化解我国乡镇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J].商情,2012(27):62.

[3]吴姗姗.乡镇政府财政风险的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刘萍芳.乡镇政府债务成因、存在问题及风险化解对策[J].财经界,2014(2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