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6:14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1

关键词:油田交通运输

一、油田交通运输面临的主要问题

油田交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油田的安全管理部门不是地方职能部门,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掌控油区的安全状况,而只是管理油田运输队伍,没有权利和职责管理个体运输户和外地进出的车辆及行人,而当地交警没有进驻油田行使职权,油田居住人口以及区域面积范围的增加,最主要的是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油田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使得他们的安全管理跟不上。目前还只是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往往也只能是停留在一些常规的业务上,因此,各类车辆不按规定停车,使得其他车辆无法通行特别是在一些交叉路口,这类现象尤为突出,造成油田交通秩序零乱,影响了油田交通安全。

油田运输量加大所带来的难度。外部市场的扩大,车辆往来更加频繁,加大了车辆运行风险,油田采出难度的加大,需要增加作业、钻井等工作量,从而增加了油区内交通运输的工作量,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油田交通运输驾驶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运输人员,这就增加了一些驾龄低、经验少的驾驶人员的驾驶比例。同时,对于运输车驾驶员在安全教育、事故处理方面没有进行的充分的教育和培训,根本无法顾及油田交通安全的预防理,致使油田个别司机违纪违章、有章不循、开快车、闯红灯等,使得违章事故频发。另外驾驶人员工作量无形中的加大,也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车辆与道路的HSe管理

车辆主要分为普通车辆和特种车辆,与普通车辆相比,特种车辆更值得我们关注,油田企业常用到的工程作业车辆有:随车起重运输车、试井车、采油车、洗井清腊车、锅炉车、绞车、井架车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有:油罐车、酸罐车、液化气罐车等。HSe管理人员要详细记录下每辆车的各项信息,比如油罐车,要记录下该车运输介质的理化性质、运输安全要点、应急处置信息,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维护及检查(检验)要求。

此外,车辆的不安全状态也是HSe管理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依据油田企业需求特点,围绕提高车辆使用和管理工作,结合车辆检测设备和控制设备,完成对特种车辆安全性能的识别,影响行车安全的车辆技术状况涉及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部件。因此HSe管理人员要对以上信息做出风险评估,将各项信息打分,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机动车辆要严格执行“一日三检”制度,驾驶员要认真填写“一日三检”记录,及时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确保车辆的可靠性。HSe管理人员负责每月对机动车辆的车况检查一次,对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车辆,按照保修计划进行维修,保证车

辆性能良好。车辆除了按时完成日检、月检外,还应该进行定期维修、季度检验和机动车总检,并且保存相应的记录,以备日后查询。

道路的HSe管理道路是交通系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油田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道路环境主要以野外和荒漠为主,包括无人区。道路路基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受各种自然环境影响十分显著,主要的几种灾害有边坡滑塌,路基沉陷,道路损毁。HSe管理人员要经常抽查野外道路,记录道路的各项信息,包括道路的附属设施,如标志、标牌是否醒目、齐全;护坡、排水系统、桥梁、涵洞等附属建筑物是否完善,有无损毁。对道路的基本状况要进行风险评估,将各项信息打分,并制定风险防治措施。在油田企业的范围内,HSe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修缮损毁严重的道路,加固完善已有的防护设施,并更换污损严重的标志、标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路况档案,记录下历年来道路的使用情况,以及毁损程度,便于做出风险评估与危害防治。

三、建立油田交通安全运行机制的意义

鉴于油田交通安全运行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油田交通安全环境,对于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建立油田交通安全运行机制,应该以预防为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彻底从源头上消灭造成事故的因素。

油田交通事故频发,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大量财产损失。油田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而要想保障交通安全,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所以,增强油田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实现对运输过程中不同环节实时、动态、全面、有效的管理,并加强油田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同社区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现实有效的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模式,对油田交通安全现状的有效改善、切实提高油田交通安全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四、结语

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油田交通安全运行机制管理力度,对从事交通运输的驾驶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及政策法规的培训,无疑也是改善油田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油田交通主要承担着油田后勤保障、生产建设、勘探开发等任务,由于油田面广、线长、点多等特点,使油田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着较大困难。近几年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以油田安全建设为主线,加强交通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及车辆驾驶员的自身素质,合理使用GpS监控系统,严格车辆日常交通检查及车辆服务商管理,从根本上杜绝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针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对于油田区域造成的安全隐患,对于油田内部私家车的管理也不容忽视,通过社区图片宣传栏及车辆管理部门定期在社区讲座等形式,对私家车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而提高油田的交通安全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3

[2]白云,石京.北京市驾驶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

[3]杜金本,王岳峰,李秀田.关于企业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2008

[4]徐伟东,刘桂琴,崔文彩.防御性驾驶安全手册[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9

[5]王晓勇,常彦荣.道路路基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甘肃科技,2010

[6]万智民,张益民.现代油田企业安全与环保标准体系[J].当代石油石化,2006

[7]陈立海,申晓莉.谈油田HSe体系管理[J].安全,2009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2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公路运输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公路运输安全事故频发、公路运输行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分析了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指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何解决公路运输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公路运输发展的一大难题。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

1.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被视为运输的首要条件。自从1899年8月,一名叫得斯科的妇人在伦敦海德公园被汽车撞倒致死,成为世界第一位车祸牺牲者后,运输与安全从此便密不可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多万,还有2300万至3400万的人口在车祸中受伤或终生致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安全摆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位,视提高安全性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标准。

2.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活动的主体,对公路运输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安全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尽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58%,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3%。其中,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人是影响公路运输安全诸要素中唯一的自主性变量,交通事故的关键在于“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因素。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1.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行业人员素质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低等,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需要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创新。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加速公路运输队伍职业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职业化的公路运输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性的大计。面对中国严峻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提高全国公路运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速公路运输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建立基于公路运输安全的人力资源选拔、培养、激励、考核、分配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3.构建“以人为本”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人-车-路-环境和谐管理理念。公路运输安全的制度保障是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而真正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目标的是“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公路运输安全管理需要创新的发展模式,即构建以人为本的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流动交流、评价激励、选拔使用等管理创新机制,实现人、车、路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应在政策立法、控制手段、管理手段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耦合机制,提高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公路运输系统的效能。

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必须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实施科学管理是我国公路运输安全的现实需求,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

[2]张俊丽.客运行业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4

[3]裴玉龙编著.道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8

[4]谈勇,陈琦.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6,12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3

系的几点对策。

关键字: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现如今,面对当前的运输安全生产形势,如何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必须清楚认识到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有长期打算。抓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以来,已经明确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而在实际发生道路安全事故时却总是牵扯上运管部门,职责还不是很明确,特别是近年来国内陆续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时救援物资运输中也暴露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虽然从交通运输部到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都相继出台了卫星监控系统的管理办法,但管理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道路运输市场放开以后,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受经济利益的推使,一些经营者们不管不顾国家运输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摆不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往往将安全规章制度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抛之脑后,互相争客、抢客、驾驶员盲目地赶时间、抢速度,而超速行驶;造成车与车之间,相互争吵,甚至斗殴,缺乏相互关爱,常带有思想情绪开车,容易产生疲劳驾驶而诱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增加了安全管理上的不安定因素。(2)体制转变导致安全管理机构不到位。道路运输企业由于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由此带来的道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从企业性质上看,国有企业,包括已改制企业,其安全机构及管理人员设置基本还有,其它类型企业,其安全机构及管理人员未健全的现象还是存在,没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3)随着运输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一些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下滑,领导者把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上,忽视抓安全管理。导致企业安全制度不全,职责不清,奖惩措施不明,安全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很少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无事故隐患跟踪等制度,更没有安全奖惩事故责任追究和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安全管理无章可循。(4)企业普遍存在缺乏懂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管理手段落后。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为数不多,管理不力,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上。(5)员工们大部分来自于社会,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法纪观念差,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平时较少接触或缺乏安全系统教育,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较差,虽接受单位的安全教育,但安全思想不扎根,时好时坏,有返潮现象。许多从业人员没有完全掌握安全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导致违章操作行为不断发生。

3、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几点对策

3.1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要从严执法,加大对运输企业监督检查的力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且不能保证安全管理的运输企业,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不能放任自流。对新审批的运输线路与新增车辆要严格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批,同时各级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加快交通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通过采取适宜途径提高处理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的水平,积极开展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及处理措施等相关技术的研究,提高交通管理设施的科技含量,完善现有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3.2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加快道路运输管理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发挥交通领域专家的技术特长与技术优势,整合组建以地市为单位的交通运输管理队伍。从统筹全省高度从源头对道路运输进行管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管理的作用,积极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采取市场机制协调组织运输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交通运输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形成具有处置交通运输突发事件能力的交通运输管理专业队伍,完善社会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的有效管理机制,最终形成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社会化。

3.3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

3.3.1道路运输企业现状

道路运输市场随着逐步放开后使竞争更加激烈,道路运输企业还普遍存在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运输企业受利益驱动,不顾国家关于运输安全的相关规定,也没有将运输安全放在应有重视程度,在运输安全上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甚至将运输安全相关规定放在脑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盲目超速行驶,极易出现疲劳驾驶而导致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上的增加了很多的不安定因素。道路运输企业也因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及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带来更突出的道路运输安全问题,虽然设立了安全机构及人员,但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人才还普遍缺乏,管理手段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从业人员很少受过专业培训,相关管理制度还停留在应付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检查中,没有落到实处。因此,为保证道路运输持续稳定发展,一定提高对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3.3.2健全运输企业管理制度

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是贯彻国家安全管理法的关键,运输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正确处理好其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抓好运输企业的安全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工作流程等内容,定期加强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考核,逐步形成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运输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能够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发展后劲,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4、结束语:综上所述,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和交通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交通运输安全,有效预警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就要积极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也是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与交通事故应急处理水平的关键。按照国家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基础、抓规范、严管理、重服务”为主线,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全面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所以,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构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开展交通安全管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从事交通运输的行为,依法打击非法营运车辆运输危险品行为,积极拓展工作能力,提高安全意识,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保护运输企业与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实现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和进一步好转,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刘丽等.浅谈构建道路运输生产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其完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2]孟明,左琳等.浅析北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

[3]肖殿良,田雨佳等.公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现状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9.1.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4

关键字:综合运输;体制改革;交通安全体制

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交通运输体系是以运输线路为主线,将运载工具、港口、车站道路设施,航道等硬要素,以及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等软要素贯穿而成的系统。其核心要素是以交通运输需求的特性(需求主体、运量、运距、流向、需求技术等)为出发点,按照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区域运输路线环境状况,合理配置各种运输资源,快捷、高效、安全地实现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移。

一、我国交通运输体制发展的现状

1.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制度自成体系

我国的管理体制是由发改委组织编制交通运输综合规划,交通、铁道和民航等部门分别组织编制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等专项基础设施规划。其直接后果是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并存。由于分割管理,各种运输方式标准规范不统一,也大大增加了公铁联运和水铁联运的装卸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制约了运输经济的发展。

2.交通安全体制不完善

民用航空的市场监管法规不完善,民航安全监管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行政手段,现行民航设立地区管理局及其安监办的体制现状,不利于民航管理部门对机场和航运企业的安全监管,影响监管效果。

道路交通安全,现行机构职能配置片面强调公安交通部门的路面执法,忽视交通安全其他环节的整体考虑,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以及公路设计安全稽核等交通安全因素重视不够。

水上交通安全,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沿袭前苏联的模式,即渔船商船商港与渔港分别由交通、农业两个部门管理,在管理上既容易出现缺位问题,又容易出现越位问题,引发部门争执。

二、国外综合运输发展的经验

发达国家综合运输体系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逐渐演变而成的,为我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从事交通运输管理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具体为:

1.美国

美国经历了现代交通运输业完整的发展过程,其政府的交通运输管理也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成长而不断调整。为了使交通运输的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等,美国国组建运输部。其联邦政府归口管理水、陆、空运输的机构。下设9个局,负责综合运输的协调和管理。运输部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交通运输政策的部门,它还与其他机构协调,制定国家全面的交通运输政策和长远规划,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起草并提交所有交通运输或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立法,并提供州和城市交通项目的技术支持,同时负责拨款。

2.德国

德国目前实行的是大交通管理模式。从1991年开始,德国进行政府管理机构及人员精简。1998年,德国联邦交通部与建设部等进行合并成立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住房部(以下简称:联邦交通部),联邦交通部按《基本法》授权领导全德国的交通行业,交通业务范围涉及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内河航运、海上交通、航空、公路建造、联邦航道建造及气象服务工作等。德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为三级架构,联邦交通部、州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市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这三级之间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他们分别隶属于联邦政府、各自的州、市政府。

三、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门分割,相互竞争

长期以来,每种运输方式的主管部门都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建设与运营。各个交通主管部门都要给自己所管的行业争资源、要政策,都是从本部门在现有体制下能动员的资源出发确定本部门的长期发展规划,而不考虑在我国的资源人口条件下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交通,对我国整体的大交通发展战略缺乏通盘考虑。这种部门分割的管理方式更缺乏通过统一规划和政策法规协调实施可持续交通战略的能力。

2.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每种运输方式的主管部门都追求各自交通网络的完整性,不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协调分工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规划和综合枢纽建设上,每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只从本身出发而不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缺乏统筹规划相互协调,综合运输的优势难以发挥。

四、结语

对于体制改革而言,其主要是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先进的社会制度就是能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国家管理制度的创新活动,同样服从于发展生产力的总目标,而且,先进的制度创新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

1.统一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为实现建立综合、统一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交通运输的各政府主管部门要推进政企分开,通过职能的转变和调整,按照新的行政环境和管理要求重新确定职能定位,并在各部门之间努力实现职能定位的统一。交通运输部统一领导五种运输方式后,各种运输方式决策支持与综合协调系统由交通运输部内设司级机构组成,由运输部的综合管理和统一协调。

2.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机构

在交通运输部下建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将公安部的公安交通管理局的职能与交通部有关司局部分职能整合,组建新的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机构,由公安部和运输部双重领导,避免在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过程中的相互扯皮,推诿现象。

3.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为适应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快制度建设的进程,加大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力度,从而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手段。同时,要相应地积极理顺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管理职责交叉和重叠问题,建立系统化的综合管理体制,为执行和实施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开辟完整、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郗恩崇.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邵振一、董千里,道路运输组织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5

林友仁,徐闻海事处副处长,琼州海峡安全监管服务一线的海事人。这一天,他要从祖国大陆最南端驾车北上湛江,参加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座谈会暨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联席会议。此刻,他的心情格外不平静,就像眼前浩渺的海面,看似波澜不兴,深处波涛汹涌。

琼州海峡,对于林友仁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脑子里,装着这片海峡最完整的海图,这里每一块礁石、每一处险滩他都一清二楚。

林友仁24年的工作生涯中有20年伴随在琼州海峡,这20年的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他成为了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局应急专家库的专家。琼州海峡至今保持10年无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自然也离不开林友仁的汗水和功劳。

琼州海峡是祖国大陆连接海南岛的重要运输通道,特别是粤海铁火车轮渡的开通,琼州海峡真正成为了一条部级海上大通道。2011年,琼州海峡船舶流量超过10.6万艘次,客滚运输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运载各类物资的车辆超过150万台次,仅北岸港口货物吞吐量就超过3600万吨。

由于琼州海峡通航环境复杂,通航密度大,客滚船运输繁忙。南北两岸客滚运输航次密集,与东西通行船舶在海峡中央交叉相汇,船舶交通管理难度大,发生碰撞事故的机率高。加上海峡水域易受雾季、台风、冬季季风等恶劣气候影响,属于水路运输的高风险水域,是“四区一线”、“四客一危”重点海域之一,堪称广东、海南两省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开放,大量内地游客选择到海南旅游置业,而绝大部都是选择从琼州海峡过渡;此外,海南岛建设需要的大型设备、机器零件、医药制品、民用天然气以及海南岛的瓜果蔬菜也需要通过琼州海峡进行输运。安全、快捷、畅通的琼州海峡,成为服务民生,交流与经贸发展的大舞台。

安全重于泰山。随着琼州海峡地位的日益提升,林友仁和他的同事们肩头上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了。

一次轻量级的搁浅让高层领导“开大药方”

牵挂琼州海峡安全的,不仅仅只有像林友仁这样工作在海峡一线的海事干部职工。

2012年2月8日13时56分,徐闻海运有限公司所属客滚船“南方6号”由徐闻海安新港驶往海口的途中搁浅,船上共载旅客778名、客货车辆86辆、货物732吨。至23时20分,在救援船舶协助下,700多名旅客安全转移,“南方6号”乘潮成功脱浅,2月9日凌晨返回海安新港。

“这次的船舶搁浅,是海安新港开港三年多来第一次遇到的。”海安新港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虹说。

“南方6号”的搁浅,引起了远在北京的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的高度关注。作为一位长期与大海打交道的高级领导,他十分了解大海的“脾气”和海上事故的“无情”。

2011年,交通运输部把推进水上安全监管和搜救打捞能力建设作为全国交通运输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的安全保障,成功地推进了沿海港口和长江等内河水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了防治船舶超载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地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据统计,2011年,国内全年共发生运输船舶交通事故298件、死亡失踪291入、沉船175艘,同比分别减少10%、11.6%和10.3%;组织搜救2177次,搜救遇险船舶2150艘,获救人员18712人,救助成功率96.7%。

成绩面前,分管海上安全大局的徐祖远格外冷静。这次“南方6号”客滚船搁浅,是历年来琼州海峡影响最大的一次险情,知微见著,这给琼州海峡的客滚运输安全敲响了警钟。“隐患是事故的源头,隐患不除,水上交通断无宁日。”他指出,保证琼州海峡交通安全,不仅仅是项民生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他要求相关部门要重视“南方6号”搁浅,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总结暴露出的问题。

2012年3月8日,徐祖远来到湛江。督察“两会”水上交通安全。琼州海峡的安全问题,是此行的重要议题。通过深入调研,汇总各方意见,最终找出了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存在的10大问题:

现有北岸进出港航道无法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要求;锚地建设和维护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气象服务能力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船舶动态监管能力不足;船员依然紧缺难管;琼州海峡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超”车辆过海屡禁不止;危险品非法夹带存在安全隐患;两岸协调机制急需完善。

安全重在预防。徐祖远要求相关部门:增强危机意识,对琼州海峡进行“大体检、大会诊”,开“大药方”!

戮力同心,同一片海峡同一个梦想

“南方6号”搁浅事件后,一向低调务实的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下称“珠航局”)局长任建华,也多次组织局相关处室的工作人员为琼州海峡的安全问题“体检”、“会诊”。

作为交通运输部的派出机构,珠航局在这次专项整治工作中承担着安全运输联席会议机制的组织任务。是工作职能的延伸,是一项全新的任务,难度大、任务重。

2012年7月,交通运输部在广州召开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整治动员会议后,珠航局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深入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现场及广东、海南两省有关管理部门开展调研工作,组织广东、海南两省厅初步完成了对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航道与船舶大型化问题的研究,与有关部门交流了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琼州海峡客滚安全运输联席会议制度并书面征求了各成员单位的意见。10月23日下午,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以会议形式通过了这项制度,10月24日召开的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座谈会暨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联席会议,标志着联席会议制度正式运作。

此外,作为海峡安全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广东海事局也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琼州海峡的整治工作。

海峡安全,海事先行。为全面摸清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存在的问题,广东海事局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第一时间向广东省政府、交通运输部提交了调研报告,引起了省、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广东海事部门全面开展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从思想认识上动起来,在监管工作中严起来,确保安全状况好起来,实现了“南方6号”事故发生后琼州海峡北岸水上交通运输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的目标。

“最严格的监管是最优质的服务”。广东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广东海事局决定开展为期两年半的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整治活动。目前,活动已全面启动,正在稳步推进。

一弯海峡,连接着大陆和海南岛两岸,连接着粤琼桂三省(区)。建立政府主导、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与共建机制,是保障海上安全的重要措施。

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倪健表示: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是海南省乃至全国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琼州海峡水域安全畅通,也是保障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保障。水上安全运输,海南市最大的受益者。“海南没有道理不做好。”“我感觉到琼州海峡水上通道是海南的生命线、补给线,一旦琼州海峡的安全生产出现问题的话,最终影响和导致的是给海南经济社会带来损失,这个我们是有目共睹和切肤之痛的。”

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介绍,从2006年开始,粤琼两省正式签署《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琼州海峡安全管理工作备忘录》,决定每年召开一次琼州海峡安全管理工作协调会议,协调解决琼州海峡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粤琼两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不断加大安全投入,一批专业化、大型化新型船舶投入运营,船舶的安全性能与车、客运输服务水平大大提升。

在进一步完善琼州海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方面,刘志庚还要求建立广东省市两级安全整治协调领导机构,对接交通运输部,形成部、省、市三级的安全整治领导架构,为琼州海峡安全整治工作提供组织领导保障;落实粤琼两省安全管理协商与战略合作机制。按照“工作备忘录”和《广东·海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关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海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管理、机制保障等方面的要求,认真落实两省政府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海峡安全管理联席会议,为切实解决影响客滚运输安全的突出问题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海峡区域合作。

“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刘志庚要求交通运输、海事、安监、海洋、渔政、公安、环保、气象部门间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工作格局,“因地制宜、通力合作,多措并举,坚决守住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这根红线。”

提升安全指数,政企齐力共建平安和谐海峡

保证海峡运输安全、改善海上运输环境,也是港航企业的迫切要求。这次的整治活动,不再是各级管理部门的独角戏。

在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座谈会暨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联席会上,共签署了三份宣言。除了《政府及管理部门安全监管宣言》、《琼州海峡海上搜救自愿者宣言》之外,《琼州海峡港航企业安全自律宣言》格外引人注目。

琼州海峡港航企业均做出了承诺:以“安全、高效、绿色、畅通”为目标,倡导“关注民生、携手安全、共赢发展”,创建平安、便利、和谐海峡,为渡海旅客及车辆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琼州海峡企业安全管理行业协会为配合安全整治,积极主动建立了企业自律机制。在政企合作方面,借鉴湛江海事局、海口海事局、粤海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粤海铁路航线共建经验。全面推进琼州海峡“安全、畅通、文明”航区共建活动;港航企业通过共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同时,主动引入诚信管理与竞争制度,对船舶、船公司实施黑白名单管理,淘汰落后者。在立法方面,建议组织制订和修订市场营运、通航管理、航道与航标管理、现场监督管理有关规章制度,使其切实符合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实际。

八仙过海,安全是前提。广东省湛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汝德介绍,结合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正在加强航道清障工作、加快航道拓宽挖深的改造、加快北岸防台锚地建设,重点对通航环境下功夫。他透露,为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海南方已先行一步,已于2012年3月份动工建设了海口新港区,届时秀英港客滚业务将转移到新港区。为尽早实现与海口新港口对接,湛江航运公司已于2008年开始推进海安客滚码头搬迁工程,公司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加快批复立项建设,早日实现建设一条海陆无缝对接、人车分流的现代化、规模化的客滚运输大通道目标。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6

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李盛霖在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取得的新成绩,并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李盛霖要求从五个方面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发展水平。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有效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下一步,必须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基础设施适度的发展速度和合理规模,更加注重发挥设施效率,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运输保障能力。

二是坚持“三个转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关键是继续推进“三个转变”。要更加注重优化运输组织和提高服务效率,更加注重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使交通运输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强化管理、提升服务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坚持注重公平,有序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到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是交通运输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积极推进“公路两个体系”建设。

四是坚持民生为先,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要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服务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提高行业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妥善化解矛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继续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搞好旅客运输和重点物资运输的服务保障;加快农村物流发展,为物资下乡、农产品进城提供便捷的配送服务,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研究解决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难的问题。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7

近年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输管理机构和运输企业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旅客运输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特别是今年春运、“五一”、“十一”假日运输工作中,取得了未发生重特大道路运输生产事故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在座各位及全省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从业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总理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部署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省交通厅党组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提出了“做一个负责任行业”、“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和把“安全、质量、成本”作为交通工作永恒主题的思路,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近几年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模糊认识需要进一步澄清。有的人认为,道路运输安全是公安交警部门的职责,我们没有管理职责。按照《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交通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职责。我们的职责主要体现在行政许可和市场监管上。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经营行为监管,是我们法定的职责。交通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以“三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职责。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运输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运输安全工作,增强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意识,克服麻痹松懈和厌战情绪,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特别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重点抓好非公有制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运输生产安全。

近年来,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率逐年递增,今年,国家和省里专门召开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的会议,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此召开会议,对我省非公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几点要求,我们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严格抓好非公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的前三个季度,全国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5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好转。但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从全国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来看,旅游、夜行和超长途客运班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频发事故,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特别是近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教训是沉痛的。虽然,当前我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正处在安全事故多发期。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道路运输的需求越来越高,比如近期出现的电煤等物资运输紧张问题。也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还比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道路运输行业非公有制企业比重较大,绝大多数国有运输企业也都采取了单车承包经营模式,“以包代管”现象比较严重。今年1至9月,我省非公有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率比较高,约占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数的63%,形势比较严峻;再加上我省冬季道路通行条件复杂等因素,加大了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难度。虽然我们今年在“春运”、“五一”、“十一”期间都没有出现事故,但大家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工作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的环节也很多,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把主要精力始终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力争在重点问题上实现突破,带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进展。各地的实际情况不相一致,出现事故的原因也不一样,各地各部门对事故深入剖析,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工作。

(一)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各运输企业要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把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一把手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运输生产安全工作的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基础性工作,研究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机制问题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选择好法人代表,另一方面就是建立有效机制。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其顺利发展。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企业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基层单位、各生产环节和各个岗位。要重点加大对非国有运输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非国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要按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逐步聘用一名以上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确保安全生产。

(二)依法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实践证明,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窍门”,依法严格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措施。《安全生产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依法管理运输生产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坚持抓源头,抓预防,搞好事前监督。要依法行使行政许可权,把好运输安全第一道关口,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资质和条件进行严格把关,不符合运输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不允许进行道路运输市场从事经营活动。要坚决查处各种危及运输生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继续开展客运服务质量达标、危险货物运输、维修、驾训市场整顿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营运车辆、客运站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要重点加强夜行班车、旅游包车、超长途客运班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加大安全运输宣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经营者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考核,对经常违章操作,屡教不改,且已达到退出分数的,要依据运输经营行为记分考核办法的规定坚决退出市场。

(三)积极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道路运输安全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车、站、路等多种因素,仅靠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单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齐抓共管,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交换安全生产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定期与交警部门联系,察看行车人员纪录,严把资质关。要建立公路状况信息反馈卡制度,及时将公路路况等情况反馈给公路部门,通过运输反映出的问题做好管理工作。要通过公路收费站了解交通流量,分析客流规律,为做好运输组织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要密切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超员、超速等严重危及安全的违法行为,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完善应急机制,减少事故损失。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是提高事故应对能力,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目前,各部门、各运输企业基本上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在预案的科学性、详细性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必须做到具体和有可操作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经过正规专业训练,并且要进行演练,具备实战经验。提高重特大事故救援能力。应急救援预案要保证能够随时启动,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及时处理,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要注意安全与俺要经常更新。

(五)严格报告制度,公开事故信息。要认真落实《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和道路运输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的通知》、《吉林省重特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的有关要求,发生重特大事故要及时逐级上报,并要勇于向社会公开。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公开是建设责任政府、透明政府的要求,也是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危机的最好办法。“谣言止于公开”。出现事故只有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创新求实,巩固运输安全生产良好形势

(一)勇于创新,适应运输安全生产发展要求。随着运输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运输需求的提高,运输市场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要求。要实现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必须创新运输安全管理理念,建立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一是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变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必然随之变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个转变”,即“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省交通厅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考评办法》,并起草了《吉林省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现已上报省政府,准备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省厅将进一步完善投资倾斜、安全生产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是企业安全管理方式创新。要做好运输生产安全工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问题。运输企业、客运站要加大安全投入,引进安全检测仪、全程监控系统等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汽车行驶记录仪、GpS等科技手段,加强“三品”检查和对营运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管,防止“三品”进站上车和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行为的发生。三是安全文化创新。各地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丰富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改进方式方法。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各运输企业要采取安全技能培训、观看警示片等形式提高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各运输企业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方法。

(二)求真务实,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抓落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管机构、运输企业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落实上,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一线进行安全工作调研,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影响运输安全的突出问题。要定期对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8

一、强化应急管理职能

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切实转变职能,逐步建立起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行业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及时调整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办理和组织协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努力完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一是理顺内部应急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系统自身优势,做好各类应急保障预案衔接、应急装备和应急人员调度,有效处置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二是健全外部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与公安、气象等部门重大信息通报联动机制,做到信息共享、反应迅速、联合处置,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隐患排查。一是结合各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汛期等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共检查各类运输企业600余次,排查车辆1200辆次,从业人员500名左右,排查出问题隐患200项左右,其中:下发整改通知书141份,整改落实172项,限期整改43项,均已整改到位。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联系公安交警部门通过专项整治,全年实现无重大事故,事故起数与亡人数同比下降,全区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三)着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监管能力。加强与市交通运输局、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有效打击出租车违规经营行为,及时控制的发生。建立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受理机制,24小时值班,对投诉的问题及时调查取证给予回复。截至目前,受理12328平台反馈投诉63起,已全部处理回复;办理情况全部满意。同时,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密切与各运输公司、驾驶员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动态,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四)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应急能力建设。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和完善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使用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了交运输应急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对能力,增强

应急队伍的综合素质。认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配齐配强应急设备,在演练中提高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

(五)严格落实应急管理安全责任。主要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亲自抓,深入一线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培训、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意识。组织督促危化品运输企业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应急基础管理

加强交通系统危险源排查统计工作,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反馈的制度,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突发事件风险数据库;建立完善了交通应急救援队伍,公路管理中心做好应急物资的充分准备,并健全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基础数据库。

四、强化应急值守

根据应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在岗值班应急值守制度,做到应急值班常态化,在发生突发事故和重大险情时科学应对、快速高效处置。

五、存在的问题及2021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辖区新宇客运集团(市政府指定监管企业),子公司遍布整个市各个县区,鞭长莫及无法监管。

(二)2020年工作打算

1、提高认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管。履行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做好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

2、建立机制,明确应急管理的工作责任。建立和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3、重视预防,提高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9

关键词: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进课堂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含义

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它涵盖了企业安全胜场的全过程,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内涵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2、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特点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强制性要求,国家规定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在2015年完成达标创建,实现本质安全;有长期性要求,新申报的交通企业必须达标才能办理许可证,已达标企业每三年还要换证考评,有问题企业需要附加考评;有全面性要求,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要求企业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有动态性要求,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形式和具体内容会随着企业的变化自行调整,创新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水路运输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需要一批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知识的人员参与,但现状是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缺乏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1、水运运输企业需要标准化创建领军人物

虽然交通主管部门都为达标创建举办了培训班,但在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水运企业派出的学习人员只能是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皮毛,无法深入了解16个指标的真实含义,培训成效有限;参与培训人员的专业背景五花八门,工作岗位不一,要承担起企业标准化文件编制和整理的重担,在水路运输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上存在先天不足;尤其是中、小水路运输企业,达标创建基础差,规章制度不健全,任务更加繁重,对开展达标创建的核心工作人员要求更高,所以,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缺乏领军人物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虽然有些水运企业请咨询机构帮忙,建立了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由于咨询机构对企业自身情况难以深入了解,体系文件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结合不紧,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水运运输企业需要标准化实践的助推人员

水运企业有了文件化的制度、措施以后,关键就是运行体系。员工对安全达标工作的要求有一个适应过程,创建初期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和中、后期的麻木,会导致工作中出现“写的和做的不一样,做了又没有记录”的现象,“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同时,在体系运行中,基层管理人员要将发现的安全问题和管理问题上报,以利于体系的不断优化。所以,水路运输企业需要一批具备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基层管理人员,承担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助推重任,使该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水路运输考评机构需要高水平的考评人员

考评员有资格受聘参与水路运输企业标准化达标考评活动,参与水路运输企业创建达标咨询、辅导等服务活动,有义务积极宣传和推动水路运输企业安全达标创建工作。虽然考评员都是持证上岗,但由于交通运输企业数量庞大,完成任务的时间紧迫,考评员和考评机构的门槛设置较低,考评员队伍难尽人意。尤其是在二、三级资质的水路考评机构中,难免有考评员指标体系不熟,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不熟,考评裁量标准不熟,考评经验缺乏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也直接关系到水路运输企业安全达标等级结论。所以,考评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考评员考评员队伍是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4、水路运输主管部门需要懂行的管理人员

厅直业务局和各市州水路运输主管部门既是达标评审组织单位,更是水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达标考评工作共同负有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对考评结果评审把关的责任。具备水路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知识,才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该项工作,实现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优胜劣汰,促进水路安全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进课堂的构想

鉴于水路运输企业将要长期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也鉴于这个管理模式下需要大批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人才,在交通职业院校水上专业开设《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课程就有了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下是对这门课程的基本构想:

1、适用对象

水上专业学历教育层次的学生。

2、课程性质

定位于水上专业的限选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技能,达到企业自评员的水平。

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培养水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生产的骨干,使学生熟悉安全生产方面的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则;会编制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文件;能熟练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参与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自评和考评活动。

4、课程设计思路

以水路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引领课程任务,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5、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结束语

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进课堂,有利于将安全生产的意识根植于未来职业交通人的心田,为水路运输企业标准化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有利于发挥交通院校的资源优势,所学的专业优势,让学习对象系统深入地掌握考评知识;有利于交通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水路运输企业依托院校培养安全生产标准化人才,是安全生产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安监发[2011]322号》

[2]《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

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篇10

目前正值年终岁尾,这段时期历来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市县各级安全生产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元旦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查找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局不等不靠,积极行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传达贯彻省、市安委办和市局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安排部署。

1月7日,我局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传达贯彻赵建平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文宣读了赵建平市长的重要讲话局属,并就全系统近期安全生产工作做了详细部署,每一项任务都列出清单,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1月18日,我局召开1月份安全生产例会,梁局长传达了1月16日晋中市交通运输局2019年度春运工作会议精神,并就XX县交通运输系统2019年春运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1月24日,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排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集中检查工作,韩晓辉副局长传达《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两会”春节期间开展全县安全生产集中检查的通知》(灵政办发[2019]2号)文件精神。

二、积极积极部署元旦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为切实做好

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我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XX县交通运输局关于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019年全县交通运输系统春运工作实施方案》《XX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在“两会”和春节期间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活动方案,严格落实春运期间的安全、消防、反恐等重要时段安全监管、检查;强化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崖临水、桥梁、隧道等重点路段隐患排查及整改。专项行动有部署、有行动,各行业监管部门,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对表检查、照单检查,领导带队检查,截止日前,共出动检查组37个,出动检查人员168人次,检查企业37家次,检查排查一般问题隐患9条,全部建立“四个清单”(问题隐患整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追贵问责、失信联合惩成和“黑名单”),行政处罚8家次,罚款7.2万元,严格执行“四个一律”执法措施。

三、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

各单位在总结往年春运应急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工作。农管所要加强预防预警,做好冰雪雾特殊气象条件下的公路保畅通保安全工作,提前备足防滑料、消融剂,配齐清除冰雪机械器材。道路旅客运输应急保障车队、城市客运应急保障车队、战略物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和维修救援队伍都要处于应急准备状态,确保能随时执行应急任务。

四、加强应急值守,及时报送信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