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十篇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十篇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4:32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1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产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农转资金)是中央财政为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前期性开发、中试、熟化阶段,于2001年设立的专项引导资金。资金设立以来,支持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具备产业化前景、成长性好的农业科技项目,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3]。

1农转资金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天津市自国家农转资金设立至今,共承担111个项目,获得资助经费7600万元,涉及种植、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保鲜、农业资源环境、食品安全、植物保护、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等领域。已完成79个农转资金项目的监理验收工作。据统计,79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37亿元(含农转资金760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1.91亿元,实现净利润3.15亿元,税收0.34万元;开发农业新产品107个,开发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62个,新设备8300台(套),新技术(新工艺)231项,建立了91条生产线和1335个试验示范区(基地),新增就业人数18509人。通过农转项目的实施,天津的农业项目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农转资金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2.1熟化一批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农转资金项目的设立,为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研制的最新成果提供了转化平台,加快了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共使优质黄瓜、菜花、大白菜、西甜瓜及茄果类29个蔬菜新品种得到转化,新品种示范面积达到17.9万hm2。推广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通过项目的实施,重点解决了种子繁育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制种产量,降低了杂交种的生产成本,配套了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企业商品种子销售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内进行大面积示范,使得新品种的推广面积大幅增加,产品年销售额达7600万元。培育的黄瓜新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培育的菜花新品种在我国北方市场占有率达40%。

2.2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通过承担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天津市有72家单位在成果转化范围上有所扩大,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有明显的提高。

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企业从一家养殖面积不过百余亩,鱼虾产量不足几万斤的小型个体水产养殖场,发展成为集水产苗种培育、淡水养殖、饲料加工、水产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现拥有266.7hm2养殖基地、2000m2种苗车间、1000m2的培训中心。2009年公司养殖业的鱼虾总产量达1791t,实现销售收入2227万元,当年公司总资产达4129万元,总收入7002万元。

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国家农转项目,熟化了玉米收获机的不对行收获、自行开道、行进间高位双向卸粮等技术与功能,完成各功能部件功能性与可靠性试验,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形成部级自主创新产品。2006年9月在全国21种玉米收获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一,技术优势明显。如今产品已累计销售3800多台,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完成机收面积46.7万hm2。

2.3开发一批新产品,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示范推广,据对验收项目的统计,开发新产品达107个,并建立91条生产线。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展了企业的销售市场,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天津市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从葡萄籽、苹果皮中提取活性物质的中试生产”项目,首次利用柱色谱技术大量富集opCs含量高而高聚体含量低的优质葡萄籽提取物;同时以苹果皮渣和果树枝为原料,通过提取、纯化、喷雾至粉工艺过程而得到苹果多酚,苹果多酚富含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苷以及原花青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该项目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抗氧化剂、抗诱变剂、抗变态反应药剂中。项目具有原料易得、变废为宝、成本低廉、提取工艺简单、耗能低,产品中有害溶剂的残留很少等特点。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地,出口创汇381万美元。2007年该项目开始建设到现在已形成年可处理葡萄籽600t的产业化能力;年处理苹果皮渣1250t的产业化能力。利用酒厂和罐头加工厂下脚料葡萄籽1200t、苹果皮渣1250t,已为农业增收1460万元。

天津南开大学蓖麻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ow/50生物降解高性能长寿命通用发动机油中试”项目,产品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高温氧化安定性、超长换油周期和生物降解性。经中国人民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和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检测及科学论证,产品在油品质量、生物降解性、环境相容性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省燃料、性价比好,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等特点,性能指标符合美国石油协会(api)相关质量级别要求。公司还制定了22个产品标准,开发出46种延伸产品,实现了产品系列化生产。与其它植物油类原料相比,项目产品还具有“不与人争油”、原料来源可再生。对油行业来讲,实现了替代石油资源这一突破,意义重大而深远。

2.4培养一批优秀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农转资金项目的实施为天津市培养高水平农业人才93人,通过开办培训班等形式,累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114527人次,提高了天津市农业的科技水平。

“花椰菜育种新技术研究及优质、抗病和高产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负责人孙德岭通过实施农转项目创建了高效的花椰菜育种新技术体系;育成五大系列1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椰菜优良杂交新品种,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亿元;部分良种已出口东南亚地区。孙德岭获天津市“花椰菜育种”授衔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列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选,获第四届天津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天津市劳动模范,被天津市列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

“新型农田作业机械-‘4YLG-2.0型悬挂式玉米收获机’产品中试及应用示范”项目负责人郭玉富,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专利技术13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于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从玉米地走到大会堂的农民一线代表,同时是天津市第一个“工人农民技术创新奖”的获得者。

2.5致富一方农民,提升成果转化速度

天津市为提升成果转化速度,促进农民致富,安排500万元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对有关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中的科技项目、科技培训活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等给予扶持。选用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外的农业技术人才,突出科技特派员“不为我有、但为我用”,“高位嫁接”,“市场化运作”等特点。截止到2010年5月,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16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43个,示范面积9万余hm2;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及合作社54个,吸纳会员8858人;形成利益共同体46个,领办龙头示范企业18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3个;培训农民135610人;吸引社会资金24323万元,创直接经济效益8383万元,受益农户达14993户,人均增加收入1300元。

2.6建立一套管理流程,提高地方科研管理水平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从组织申报开始就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程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项目监理及验收,对经费使用和经济效益执行财务审计制度。随着网络的发展,2006年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实行网上在线申报。如今转化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直接面向社会和项目申报单位开展申报工作,在促进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的申报管理机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实现网络化申报与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建立了集成化、分级管理的工作平台和部门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良好的工作机制,明显提高了各项目承担单位和各省市的科技管理水平[4-6]。

3项目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3.1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对农转资金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把握项目申报、实施、监理和验收的各个环节。项目申报前,根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申报须知以及项目指南要求举办培训班,有重点地组织农业科技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学习国家转化资金管理办法和申报须知以及项目指南支持的重点,结合本单位成果优势申报项目。

项目申报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荐项目,委托天津市成果转化中心负责项目受理及形式审查工作,委托天津市国际科技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工作,按照专家打分排序进行项目推荐。对于准备推荐的项目,根据专家预评审时对项目材料提出的修改建议指导申报单位修改申报材料,保证申报材料符合国家农转资金的申报要求。

项目立项后,作为监理单位对项目监理和验收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项目监理验收前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调研,帮助单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执行科技部、财政部监理验收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

3.2完善配套扶持政策,确保成果顺利转化

天津市科委在“十五”期间每年通过其它计划对国家农转项目的承担单位进行资金配套。2006年天津市科委设立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培育国家项目或为国家项目匹配资金,部分项目被列入到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进行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天津开发区对区内注册企业争取到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进行100%的配套支持。

天津市科委为了配合科技部农业科技转化资金专项,每年拿出400万元设立了天津市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制定了天津市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申报须知,每年安排20个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自2006年至今,列入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的项目有101项,共安排经费2065万元,吸引社会资金49951万元。

3.3加强宣传与培训,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成果转化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现场会、科技大集、科技大蓬车、区县联盟广播、短信服务、科技信息报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宣传,将先进适用的新成果推介给广大农民,使农民充分了解和认识新成果,为成果的转化奠定了基础[7-9]。同时,天津市科委总结转化资金实施经验与成效,安排专项经费委托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电视部为天津市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制作电视片,通过媒体进行项目总结与宣传。使社会了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在农业农村经济中产生的巨大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敬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与管理[J].中国禽业导报,2008(16):22-23.

[2]任龙梅,张立华,张颖力,等.依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7-8.

[3]时飚,其日格,杨新宇,等.发挥科技优势寻找市场突破口探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新机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16-17,61.

[4],张景娥,张铁桦.做好项目管理,促进成果转化[J].农业科技通讯,2013(9):13-16.

[5]李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矛盾和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8):191-193.

[6]刘文超,赵增锋,杨海芬,等.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主体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8):148-151.

[7]王欣.浅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中的几点体会[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6(4):30-31.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2

一、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制约因素

1.科技管理体制僵化。兵团是当前我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上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色彩,阻碍了兵团科技创新的市场化进程。由于隶属于兵团行政管理部门,许多科研机构承担着行政委托的非科研职能,科技工作的质量由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推广工作进退两难;同时由于兵团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起步较晚其管理体制改革很不全面,缺少灵活性。当前,兵团主要是在开发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尚未真正全面展开。

2.科技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且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近几年来,兵团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兵团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总体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据统计,2006年-2010年兵团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分别是790人、772、817、851和852人,每年增加的人数很少。在2010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科技管理人员133人;课题活动人员571人;科技服务人员148人。科技管理人员占15.61%。其次,兵团科技人员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兵团的科技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工资、事业经费缺乏保障;奖励政策不配套参加产学研项目回报不高。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例,按兵团有关文件规定,师级推广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条件成熟后转为差额拨款,经费纳入师财务预算。但多数师在执行国家和兵团有关文件上存在偏差,部分师推广站定性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经费不足无法保证人员工资,严重挫伤了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滞后。目前兵团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有比较大的外部性,兵团应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否则企业缺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创业风险投资、产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二是缺乏支持和促进兵团科技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三是缺乏针对创业型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其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兵团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

4.科技立项管理混乱。首先,由于体制原因,兵团面向需求的科研成果供给较少,兵团科技人员的成就主要以立项、、获奖等级和数量来评价,忽略了其市场价值,造成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虽多,但真正在市场上产生效益或得到应用的却很少。项目依法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项目立项后均需签订任务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兵团部分项目任务书编制不够完整,导致出现合同违约时项目任务书的执行流于形式。其次,项目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不够密切。项目实施后,要赋予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淡化了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这样不利于项目负责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依托单位的科技资源,提高科学研究效率。

二、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兵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发展机制创新。为加快兵团科技进步、促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转变兵团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基于兵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想:

1.积极推进兵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逐步改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兵团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必须逐步改革带有计划性色彩的科技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有效”的原则,加快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兵团科技管理方式,合理界定科技管理机构职责,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兵团行政对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上来。深化科技管理机构改革,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能力。首先,丰富产学研合作形式。为促进“十二五”期间兵团产学研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现有的产学研三方联合申报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丰富兵团产学研合作形式。其次,设立兵团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围绕兵团重大科技专项内容和企业研发需求,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合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再其次,创新兵团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充分考证兵团现有资源优势与不足,兼顾兵团各师的发展差异,建立以石河子大学和农垦科学院为中心的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建立以塔里木大学为中心的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南疆资源优势。

2.积极引进培育科技人员逐步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第一,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强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与经营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育与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适应,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培养、培训、交流与引进,逐步形成总量比较充足、结构相对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交流、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实行灵活的人才政策,大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

第二,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首先,转变用人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兵团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改革薪酬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设计多样化的绩效工资形式,加大绩效工资的比重。再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满足科技人员的荣誉感。在科技进步奖下,增设二级奖励,即产学研合作奖或技术创新奖,增设科学技术普及奖,其奖励等级、奖金与科技进步奖等同,颁奖时仍使用科技进步奖的名称,以进一步强调产学研合作的导向作用。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第一,完善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目前兵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可依据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火炬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兵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及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法规对兵团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层面以及配套措施方面还多多少少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1)完善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和基层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对已经出台的《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要在贯彻和落实方面到位,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如设立成果推广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2)对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应进一步放宽。对四技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均实行免税,大力宣传税收减免政策,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3)制定配套政策。诸如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对在与科研部门进行科技合作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规定等。

第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科技信息、技术商品信息、科技专家信息的流通,使企业非常方便及时通过信息网络获取有效的成果信息和服务。建立技术市场的准入机制,建立一个高素质、权威性、民间性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政府加强对评估机构的指导、监督,让企业对这些评估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获得正确的信息。

4.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第一,以人为本并注重“法”的约束。科研项目管理的宗旨是提高科技管理绩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在实施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奖惩制度,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运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如参与科研及经费配置决策。

第二,建立“市场―项目”投入方式为主的机制。目前,兵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课题项目主要是由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经费的研究项目,这种研究项目,往往缺乏市场的需求论证,对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考虑不够。兵团科技管理部门应优化现有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市场―项目”方式为主的投入机制,除成果目的性较强的装备类研究项目外,完全由市场对研究项目进行优胜劣汰。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3

关键词:霍尔三维结构;时间维;逻辑维;技术维;科技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37-02

0引言

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系统是有人参加的且人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影响其运行与变化的事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主动的确定目标,是具有自学习、自组织功能的高层次的目的系统与控制系统。由于该系统具有多层次、多阶段、配套性与复杂性等特征,因此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分析、描述该系统,考察其多项影响因素,以便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运行机制的完善。

1相关概念

1.1科技成果依据国家科技部《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的规定》,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活动中,经过实验研究、设计试制或调查考察后,所得到的经过鉴定的,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1]。

1.2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成果的推广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科研成果内容传播,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使之转化为效益的过程。推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传播的过程,传播为推广打基础,是推广的前提,推广的目的是应用[1]。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将科研成果转变成为生产者所能掌握并应用的技术或知识体系,应用于生产活动,最终为社会带来效益[2]。由此,“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可以定义为:对具有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进行系列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与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的全过程。

1.3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借鉴上述概念内涵,我们将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定义为:高校为服务社会和发挥院校自身优势,对其内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所产生的可供推广转化的各类科技成果,经过由后续试验、开发、研制、应用、生产等一系列研发活动,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教材,直至实现商业化、产业化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1.4霍尔三维结构理论霍尔三维结构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为大型复杂的系统进行规划、组织、管理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7个阶段和7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技术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3]。

2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三维结构分析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理论,可将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问题活动分为前后紧密相连接的六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考虑为完成各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时间阶段,将该问题的解决,从中长期计划制定开始到推广项目的实施管理、验收划分为几个大的阶段,称为时间维;第二个层次是每一阶段问题的解决,从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到实施方案,依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程序,称为逻辑维;第三个层次是该问题解决的每一阶段,甚至逻辑维的每一步处理具体问题都要运用的许多种具体方法或技术,称为技术(方法)维。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三维结构(如图1所示)。

2.1时间维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问题的时间维划分为6个阶段。

①中长期计划制定阶段。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长期计划主要包括:对上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总结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今后五年面临的发展形势,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提出确保中长期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及经费预算等。②年度计划制定阶段。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年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本年度科技成果需求现状、高校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推广组织实施方案、所需经费、技术支持能力等。③项目评审阶段。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项目选准、选好。④推广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主要涉及到进度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和文档管理。⑤推广项目的验收阶段。依据验收的标准,采取跟踪问效的方法,综合企业、各级业务机关的反馈意见,重点在对企业、社会创造的价值及推广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⑥推广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估阶段。主要包括:后续结果;技术持有方的服务保障;潜在的应用领域和效益;继续推广的必要性等。

其中,中长期计划制定阶段、年度计划制定阶段和项目推广评审阶段决定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成果的“优生优育”;推广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关键阶段;推广项目的验收阶段和后期绩效评估阶段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效果的评估阶段。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4

奉贤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基本情况及理性思考《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1998年6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已六年了。其间,1999年6月进行了修订,2000年6月再修订。目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全面调研,着手再一次修订。一个政府规定,几年内多次修订,这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表明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5月15日公布,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心。一.我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所采取的措施为了贯彻实施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本市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1997]19号),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1997年12月27日,中共奉贤县委颁发了《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奉委[1997]50号)。根据若干意见,先后建立了县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成立了奉贤县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要求各镇、局、集团公司都要根据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想方设法大力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我县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县委的若干意见着重指出: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不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带领群众奔向21世纪,富民强国的*任务;要紧紧围绕“科技人员、科技产品、科学管理”三要素做好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要抓住重点,抓出样板,使其成为所属系统第二次创业的领头羊;今后,将实施高科技产业化的工作,列入对镇、局、集团公司的考核内容。1998年12月17日,奉贤县人民政府根据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沪府发[1998]23号)又印发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意见》(奉府[1998]137号)。若干意见指出:为吸引高新技术成果在我县实施转化,除根据县委《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的“奉贤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制度外,建立“奉贤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制度。对符合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目录范畴并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认定,对符合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条件的项目,推荐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对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县政府将实行融资担保,并给予贷款贴息。“奉贤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及“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推荐工作由县高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科委),负责日常事务。嗣后,根据18条规定和县政府的若干意见,参照兄弟区县的做法,经多方多次协调,设立了每年30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高科技产业化工作。后考虑到有利于当时科委其他科室开展工作,对300万元的盘子进行了分割。2001年5月10日奉贤县人民政府批转了县科委县财政局《关于建立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的请求》的通知。奉贤县科技创新计划分“奉贤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奉贤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专利发明实施成果奖励”、“共性技术应用推广计划”和“其他特殊重大项目”。专门用于县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资助及市高转项目贴息为80万元。二.我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列项情况果。㈠一批项目成功实施转化,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0项项目中,企业移至外区,不再在我区实施转化的9项,剩61项。其中有48项产生了经济效益,占项目总数61项的78.69%。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85571.86万元,创净利15795.14万元,上缴税收6769.77万元。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项,上海普天友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普天牌无线市话模块及终端达15亿元,荣登榜首;超5000万不到1亿元的1项,上海金力泰涂料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Knt821阳离子电沉积涂料(双组份)达到8025万元,位居第二;超过1000万元的有航星通用、奉贤钢管、食品饮料、四明橡塑、日舒科技、奔源汽车和鼎龙机械分别承担的7项;超过500万元的有天衣轮胎、卫邦管道、龙通环保、德惠空调、鼎辉高科、都华实业和智城分析分别承担的7项;超过300万元的有凯耳建材、绿人生态、天帮纳米、奉德电子、海源化工、汉光陶瓷、东株颜料和宝星灯饰分别承担的8项。超过100万的有13项。有4家通过项目实施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有9家通过项目实施被认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一些项目,如神力的燃料电池、鼎龙机械的ZYK1600×2800全自动高速水性印刷开槽机、奉贤食品饮料设备总厂的复合薯片生产线、都华实业有限公司的厚膜铂电阻等不光代表了上海的水平,而且代表了中国的水平。㈡不少项目不能顺利实施转化⒈9个项目单位转至其他区县,不再在我区实施转化,占项目总数的12.86%。由外区认定后转入的4只项目,又全部转出,除上海太平洋高科技有限公司的“5’-去氧氟尿苷原料药及胶囊”的项目外,不知去向。5个项目,跑到外区实施转化。上海海得欣化工科技开发公司的“二氯海因”和“溴氯海因”及上海海晶硼硅铁有限公司的“优质硼铁、硼硅铁合金”3项项目跑川沙,上海平安建筑五金厂的“旋转抛洒干式冷料机”项目跑南汇,上海恒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型)的“HF-901混凝土泵送剂”项目回宝山。⒉2个项目予以撤销,占项目总数的2.86%。上海交大贤华汽车材料发展有限公司的富康(1.6车型)摩擦材料和中高档轿车用低金属制动安全装置被撤销。⒊列项后根本没动,也没有撤销的有2项,占项目总数的2.86%。上海天澄高效集尘环保有限公司的“高效耐磨旋风除尘器”和上海乐顺科技有限公司的“多元合金高性能固体蓄电池”2个项目没有动静。外转9项,撤销2项,没有动的2项共13项,占到项目总数的18.57%,其中由我区科委组织评审的5项,占38.46%。⒋虽经努力实施转化,但基本上属停止的有上海飞达精密锻造有限公司的一次成型轴,上海腾佳精细化工厂的三氯生(合成新工艺)和上海兴森特殊钢有限公司的380薄带连铸机3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4.29%。⒌属高精尖项目,正在努力实施转化,但尚未取得经济效益的有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SL型1-100千瓦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上海洪谛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的洪谛光启p-2001应用软件,上海海德森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2-位脱氧核糖,上海四新精细化工厂的“激个如何当好老板的难题。所认定的70个项目中,有不少是科技人员带成果创业的。通过几年的实施发现,科技人员跑单帮的很难转化。例如,海得欣化工科技开发公司的两个项目,上海交大贤华汽车材料发展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上海交大陈杰博士的高效耐磨旋风除尘器项目,何俊伟的多元合金高性能固体蓄电池项目,洪德美的洪谛光启p-2001应用软件项目。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科技人员单枪匹马,实践结果,不能顺利实施转化,但又舍不得让出来,让他人实施转化。这引出了一个问题,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除了强调知识产权化、产权人格化外,还得强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转移,建立认定项目的后评价制度,分析成果不能很快转化的原因,对仍有可能转化的项目,组织拍卖、收购、交易活动,对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受让暂未转化成功的项目的,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㈣越是原创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越难转化,有实力背景的二次创新项目仍是转化成功的主流我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虽少,但却有几项是我国少有的高精尖项目。例如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上海洪谛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的洪谛光启p-2001应用软件,上海四新精细化工厂的激光直接制版用超高硬度非银感光树脂,上海都华实业有限公司的pt100-pt500-pt1000型厚膜铂电阻。这些项目原始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一旦成功,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转化的难度很大。转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市场链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一环卡住,全盘受阻。以上几个项目,除都华的厚膜铂电阻开始产生经济效益外,其他的都未产生经济效益。据调查发现,有实力背景的二次创新项目仍是转化成功的主流。61个项目中,2003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9项(见附表)。累计销售额166048万元,占转化项目总销售额的89.48%。而这9个项目的承担单位都是有相当实力的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技术攻关能力强且有基础,科技人才众多,融资和市场开拓能力强,具有相当的抗风险能力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这些项目都是二次创新项目。如何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转化原创性强的科技成果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值得探讨的课题。㈤十八条政策已淡化⒈税收政策优势对不少高转项目单位已不明显从认定之日起三年内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部分以财政返还的方式给予扶持。现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福利企业等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暂且不说,实际情况是:a.不少地方园区政策冲淡了高转政策。如有的规定增值税地方部分的一半和所得税的80%返还,而高转项目的优惠即使项目等级系数和先进性等级系数都是0.9的话(已不低)也只有81%。故高转对政策熟悉者吸引力不是很大。B.认定之日起三年内,不少高转项目的建设周期不短,有的都不止三年,正式生产了政策优惠期也快过了。C.税务部门对销售额50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取带征的办法,而

不少高转项目是从零开始的新项目,开始几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属正常,是不是高转项目无关紧要。⒉资金成为转化的瓶颈,资金扶持很难实施市和区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融资担保。a.我国实行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以往绝大部分人是无法、无力进行投资的。改革开放后虽有一部分人是富起来了,但有成果的人没有钱,有钱的没有成果是普遍现象,而且有钱的不敢冒险,有成果的指望成果发财不轻易以技术入股,钱和成果很难结合在一起。好多成果持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和银行身上,而政府财力有限,银行认为高新技术是高投入、高风险,故慎之又慎,而政府又不能担保,即使政府设立了一部分资金用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但用于担保的极少,给点小钱支持一下项目单位,给掉了没有责任,挂在帐上说不定倒是个事,万一项目失败,由谁负责呢?所以18条实施六年,资金一直是个难以克服的瓶颈。㈥管理失控,服务不到位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可通过区科委、市有关职能部门、市服务中心、甚至个人组织申报,除区县科委外,都可以采取有偿服务的办法。这一方面激励了一些机构和个人的积极性,有效打破了部门垄断的旧格局,但也带来了管理失控、服务不到位的弊端。服务机构或个人通常在地方科委不知情的情况下拿着编制好的上报材料叫区县科委立即盖章。初评会都通过了,这个章盖也得盖,不盖也得盖。而对有些项目区科委认为不太符合认定条件,但过一段时间却通过其他途径给批准了,造成区科委对项目申报很难把握。况且有些服务机构及其个人,服务只停留在申报材料的编制上,项目一旦通过,服务结束,剩下的是地方科委的事。成果转化是个较长的过程,碰到的问题远比认定多得多,真正的服务在后面。这样事实上服务机构的服务变成了管理,有时决定着项目申报是否成功,而区县科委变成了服务。更有甚者,有一些项目单位认为项目是通过市有关部门评审的,对地方科委采取边缘化的态度,通知不搭理,活动不参加,叫地方科委服务到位确实有不少难度。㈦人的素质应作为列项考虑的因素,诚信应引起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计划推进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成功是政策,失败变冤家,要钱真诚恳,不利就搬家”的怪现象。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的素质和诚信,应引起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上海巨德环境工程技术设备有限公司一伙外省市人员,在浦东新区认定的高转项目,跑到崇明实施转化,因不顺利转到奉贤。到奉贤后得到区创新基金的支持,可是没有多久又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上海海得欣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999年认定了“二氯海因”、“溴氯海因”两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其中“溴氯海因”列为市种子基金项目,得到30万元的资助,但经几年转化未达预期目标,不声不响地跑了。上海海晶硼硅铁有限公司认定了“优质硼铁、硼硅铁合金”高转项目,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镇领导和区科委领导的协调下,借款150万,由于该项目总投资大,再融资困难,转化未成

而离开奉贤,造成还款风险纠纷。“2-位脱氧核糖”项目承担单位上海海德森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在奉浦工业区,但主要工作场所仍在嘉定,该项目得到市种子基金的支持,又得到区创新基金的支持,但过一段时间后,项目负责人和联系人说不在那个公司了,原来公司的事不管了。上海腾佳精细化工厂为个人独资企业,其“三氯生”项目得到高转攻关资金的支持,结果不成功,索性把手机号码都改了,人找不着,电话打不通。以上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项目单位诚信应作为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否则科技资金打了水漂还不知道怎么回事。㈧条线分割,项目重叠,科技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细化目前,科技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机构类和项目类两大创新体系。机构类创新层次比较清晰,即民营科技企业—区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园区(含技术开发中心、孵化中心、产业化和转化基地等)。项目类比较含混,国家创新基金、市种子基金、区创新基金项目、市区两级高转项目、火炬计划、新产品计划项目等。这些项目上级主管部门条线分割,层次不一,有时会造成项目重叠,甚至高转在前,创新在后的忙乱现象。就拿高转项目、创新项目、新产品为例颇能说明问题。创新资(基)金项目是指符合产业导向,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以上,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并处于研究开发初期到中试转化阶段的项目。转化项目是指符合高新技术范围,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所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而立的项目。新产品计划项目除技术、市场条件外,还要求有相当的生产量。为此,照常规理解应该是先创新、后转化、再新产品。如果是这样的话,科技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就简略得多。完全可以转化项目从创新资(基)金项目中挑,新产品计划项目从转化项目中挑。因不管是什么名目的项目,无非是一份可行性报告及附件,其核心无非是创新点的描述和查新,项目管理开始阶段的基础工作是可行性报告。所以是否可以建立这样一个科技管理体系:工业科技项目预申请表—有选择地通知编制可行性报告返回列项意向,逐步形成先创新、后转化、再新产品的管理,省时、省力、省费用。㈨搭建转化平台比资助项目更能起长效和示范作用,防止“项目科委”社会贬论重现凭心而论,18条政策考虑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够优惠的了,但是实施几年后发现,不少企业或个人,甚至管理部门对高转项目开始不太感兴趣,而是盯住创新资(基)金,哪怕是十万八万的区级创新资金。一些企业或个人已是百万、千万富翁,对他们来说区区几万算不了什么,但是有钱项目与无钱项目相比,对有钱项目感兴趣。为此,如果处理不好,科技管理工作又要引导到钱上去,“项目科委”的社会贬论必然会重现。如果科技经费能满足“项目科委”需要的话,那另作别论。问题是科技系统掌握不了能足够有效促进科技进步的资金。这么多人就围绕着就这么一点资金转,解决不了科技进步根本问题。另一方面,零碎的一个一个项目搞下去,搞一个,隔几年仍一个,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资金效应不那么明显。所

以一方面向政府多争取科技经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支持那些高新技术领域内创新性强、技术水平高确实需要资助的项目外,应另找他路,搭建创新、转化平台,如促进专利申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型企业培育,孵化中心、转化基地建设等。某种程度上资助创新平台搭建,更能起长效和示范作用,科技管理工作的天地也就广阔得多。㈩土地将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另一瓶颈不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要经历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的过程。转化初始阶段,生产规模较小,并受资金限制,项目单位对土地的需求尚未迫切,但转化到一定程度,就有扩大规模和土地的需求。但目前宏观一控制,一地难求。土地将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另一瓶颈。18条中,“对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政府返还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的优惠政策因一地难求而无法实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因而为高转项目实施安居工程、进行土地储备或建设转化基地是当前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突破口。二00四年八月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5

[关键词]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全寿命周期;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21-3

abstract:majorS&tprojectsplayanintegralroleinoptimizing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promotingregional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Scienceandtechnologyprojectmanagementisanimportantcont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system.StrengtheningthestandardizedmanagementandresearchofthemajorS&tproject,hasgreatsignificanceinenhancingthelevelofS&tprojectsimplementation,realizingthetransparencyofS&tinvestment,andpromotingthereasonableallocationofS&tresources.

Keywords:majorS&tprojects;management;wholelifecycle;standardization

重大科技项目是在科学研究计划中意义重大、规模庞大、耗资巨大、内容涉及广、研究周期较长的科技项目,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转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2014年国家主席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但部分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效果却并不显著,存在科技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研成果滞后或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等问题。因此,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对于提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水平、实现科技经费投入透明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的成功落地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领域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已经从单一领域转向多个领域,单一主体转向社会化共同参与,参与规模不断扩大,沿着单个规模――集体规模――国家规模――国际规模的趋势发展。在专业化分工日益明细的今天,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集成的特点日益显著,依靠单一学科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并获得重大研究成果已不可能。因此,动员各学科和各界力量实施重大项目已成为国际化科研方向,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形成。

1.2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资源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据统计,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4%左右;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12和韩国的1/8。除科技资源匮乏外,我国还面临着内部庞大的人口、稀缺的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环境等其他方面资源的制约以及来自世界的竞争压力,基于此,加快遴选和开展一批具有高度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战略选择。

1.3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是培养和塑造一流科技人才的有效平台。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竞争的核心和关键。在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优秀科学家,如钱学森、华罗庚等,他们的成功不仅源于个人的天资聪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国家开展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工程这个高级平台的历练。随着时代的发展,放眼世界,当今我国能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科学大师和领军人物屈指可数,国际领军人才的不足,导致我国在重大科研方向上落后于其他国家,距离斩获诺贝尔奖和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距离日趋渐远。抽丝剥茧,导致我国一流科技人才奇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参与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机会少,与国际先进科学家对话和交流的机会少。实践证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不仅在于能产出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和造就一流科技人才。因此,大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培养和锻造更多属于中国的能在世界占领一席之地的一流科学家的必然选择。

2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项目立项前期可行性论证不足。科技部门在下发项目申报指南前调研工作做得不够深、不够细和不够广,导致在编制项目指南时对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存在一些重复立项的情况,影响了科技经费的使用绩效;对申报单位上报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缺乏全面系统分析;对项目承担单位在研发基础、组织管理能力、信用状况、资金运作、技术成果市场推广等方面缺乏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准确的判断,导致一些虚拟企业获得项目申报和立项;一些单位为获得立项,往往虚报和夸大项目预期目标、技术指标和效益指标,而个别专家在评审时对项目不做深入的了解,仅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纸质材料进行评判,致使一些项目获得立项却难以完成预期任务指标。

2.2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机制。在承担单位获得项目立项后,因项目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动态的监测机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多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科技部门未建立专门的项目资金管理体系,导致一些项目承担单位不严格履行项目合同,随意挪用项目实施专项经费;二是部分项目承担单位没有建立健全内部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实施办法,导致项目实施中存在任意改动攻关目标、不能按合同要求期限结题等情况。三是部分项目承担单位在申报项目前调研不够,在合理配置会议费、差旅费、设备支出费、专家咨询费等方面考虑不足,加之承担单位项目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和流动资金不足,导致项目在实施中随意支配和挤占科技经费;四是由于重大科技项目大多是产学研联合申报的项目,因组织管理不到位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

2.3成果评价机制导向作用不到位。目前国内的科技评价制度以科技项目评审制度和科技成果鉴定制度为主,科技成果评估仅作为科技成果鉴定的一种补充,而且科技评估制度作只有原则性问题的规定。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没有区别化、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尺度。应根据基础类和应用类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手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此外,在成果评估过程中,因对评审专家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导致评审专家会由于人情关系和利益关系有失客观评判,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4项目申报实施违约成本低。由于科技管理部门对如何履行科技项目合同缺乏明确的条款规定,对项目承担方是否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规定开支项目经费和完成项目目标等缺乏相应的监控举措,违约后的惩戒措施无章可循,致使项目承担部门签订的科技项目合同法律约束力不强,因违约成本低而延期结题或不按合同约定任务执行的现象难以控制。

3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议

3.1重大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基础框架

科技项目管理,是对项目所涉及的组织、人员、资金、文档、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等科学研究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是一种典型的高层次知识管理实践活动[2]。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科技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与方法[3]。根据现代项目管理学的思想,科技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包括论证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以及成果转化四个模块,如图1所示。不同的模块或阶段有其不同的方法和指标对其阶段性成果进行科学评估。该理论框架中的第三方机构涵盖范围比较广,包括贯穿全寿命周期的科技评估机构、过程管理阶段可能出现的咨询监理机构,以及成果应用跟踪阶段的技术信息服务机构、投融资担保机构等[4]。

3.2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框架提升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的建议

3.2.1强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的前期可行性论证。项目管理部门依照一定的项目立项评估程序,对各方申报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是项目立项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通常情况下,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论证过程涵盖项目指南、项目申请、立项评估、项目审批和合同签订等几个主要阶段。我国应借鉴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在项目立项前期应对项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水平、预期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必要性评估,同时,还要对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能力、人才队伍状况、科研基础、资金配套等多个方面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确保科研项目立项水平高、科研资金确实用在刀刃上。此外,还应在项目立项中对项目的实施计划和预期效果进行定量定性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设计和实施方案,以确保项目能有效实施完成。根据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理论,开展科技评估应贯穿立项、实施、结题验收和成果转化的每个阶段,如图2所示。

3.2.2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评审监督。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全过程包括项目承担部门的自控和科技管理部门的监控两大体系。对于项目承担部门,应通过细化科研人员的工作目标和职责,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设立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账户,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和阶段目标等举措建立严格的项目实施自控体系,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和高效完成。除项目承担单位外,项目的投资方或委托方、科技管理部门、第三方监管或咨询机构等,也需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可采用节点检查和经费控制相结合的举措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使科技管理部门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展,存在的问题等。如像美国一样依据项目计划中的目标任务确定几个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提交一系列季度、年度、中期报告等作为过程管理的审核依据。

3.2.3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结题验收和成果转化工作。作为连接科技项目过程管理和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连接点,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全寿命周期中,按期进行结题验收只是项目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和环节,但并不代表着项目的终结。由于一些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迟滞性”和成果效益发挥的“滞后性”,在项目结题验收阶段,应结合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推行延时评价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束的科技项目的成果水平及效益进行跟踪管理,以开展延时评价[5]。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应通过搭建成果转化信息共享平台,将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企业、金融机构、顾客、科技管理部门等主体纳入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在重大科技项目结题验收后,通过平台实现信息的交互与流通,为项目委托方和承担单位等组织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应,为成果转化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3.2.4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的经费管理机制。合理使用和支配项目经费是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被视为“清水衙门”的科技管理部门与其他诸如国土、矿产、工程建筑、交通等行业并肩成为腐败的“高危行业”,究其原因,除科技项目在经费分配使用上存在管理缺位外,对科技企业给予无偿资助和无差别的专项财政科技资金政策优惠为科技管理部门、企业等多方参与项目的主体提供了巨大的寻租空间。因此,我国应效仿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在科研经费的分配方式上引入和强化竞争机制、择优机制。可以尝试从改变资金管理维度、采取变无偿资助向定额资助和以奖代补的科技资金分配方式以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以减少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等多种举措,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董莎.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5):111-115.

[2]陈省平,李子和,刘涛.科技项目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6

关键词:技术交易;高校技术转移;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F724

一、高校技术转移的含义及重要性

高校技术转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转移是指大学的发明、原理及方法从研究组织(大学)向研究使用者(主要是企业)转移的任何过程和阶段。如parker和Zilberman认为大学技术转移是指大学的基本理解、信息和创新向单个或多个企业等私有或准私有部门转化的任何过程,这里的技术不但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成型的技术,还包括一些基本规律、基本原理、隐性和显性知识等内容。另外,还有狭义的技术,这主要指大学已经成型或成熟的技术,例如,美国nSB(nationalScienceBoard)将知识转移与技术转移做过比较,认为技术转移寻求满足那些更直接的、特定的产业需求,这里的技术是可以满足特定市场需求的、大学与企业共同研发出的技术。①我国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技术由原有载体(高等院校及技术开发人员)转向其他社会主体或为其他主体所掌握、拥有、使用的经济技术活动。技术提供方与接受方之间是以经济利益关系为纽带的,经买卖或合作关系实现,以贸易形态表现出来。”②

高校技术转移包括两个方面——横向和纵向。高校横向的技术转移表现为高校依靠自身的技术和人力优势,为社会和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服务,以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高校的纵向技术转移则表现为,把研究成果通过某种渠道转让出去,并在生产链的下游实现产品化、商品化并形成现实生产力。

本文的研究对象“北京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是从广义的视角出发,指位于北京地区内(含北京市属、非市属)的有技术开发和转移活动的所有高校将其科学研究成果、科学知识等从科学技术领域向生产力领域转移的过程。

从历史视角来看,高校曾经历两次学术革命:由学者Jencks和Riesman定义的第一次“academicrevolution”即学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期,此时高校开始将其学术目标定位于新知识的发明和创造,并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和职能。20世纪中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形式,高校积极地通过知识转化,将其所产生的知识和技术等转移到经济活动中。这就成为高校除教学、研究之外的又一个新功能。学者Henryetzkowitz称其为“第二次学术革命”。至此,高等院校已不再单单是进行教学与科研的机构,而且还承担起使知识流动,并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源泉的责任。高校通过技术转移,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使之服务于社会,成为社会的财富。这也就是大学的第三功能——服务社会。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将高校所创造出的先进知识、技术、科研成果转移至社会中,实现商业化,从而完成高校知识的流动与应用,这实际上就是高校的技术转移问题。可以说,高校技术转移,不仅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存力的重要通道,更是全面促进民族创新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技术转移问题非常重要。

二、基于技术交易的北京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分析

分析北京地区高校技术转移的情况可以从多个视角切入,包含多层次的内容,本文仅从技术市场统计和教育部相关统计两个统计体系的数据分析视角切入,力求反映北京高校技术转移的总体情况和关键问题。

(一)高校技术交易份额持续下降

从近7年来北京地区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项数和成交额指标来看,其在北京技术市场的占比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见表1),说明高校技术转移份额持续下降,市场占有率低,技术转移效率不高。

近7年来,北京技术市场中北京地区高校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呈持续上升态势,由2006年的2866项增长到2012年的3466项(见图1)。但是,与北京技术市场技术交易合同成交总项数一直上涨相比,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项数出现先上升再下降、又上涨的态势。同时,高校技术交易合同数占北京总数的比重始终在7%以下,尤其是“十二五”时期以来,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说明,高校的技术转移活动并没有伴随技术市场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而增多,相对而言,其市场活跃度在降低。

从技术合同成交额来看,近7年,北京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已经由2006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3亿元,增长了一倍多。但是,尽管北京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的绝对值在不断增长,但其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比重并不大,2006年到2010年期间,比重在1.0%和1.7%之间波动,始终没有超过2%,并且近5年连续下降,2012年占比重仅为1.0%。这说明,高校在北京技术市场中的技术交易份额在不断萎缩,市场占有率不断减少(见图2)。

(二)高校专利技术输出能力相对不高

在此,可以以专利交易量/授权量的比值表示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该指标反映了在现有的专利数量下,实际实现价值的专利量。

以“十一五”时期为例,高校技术转移实施率维持在1.1%到2.2%之间,总体比率较低(见图3)。与其他专利技术卖方,即企业(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境外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类别(机关法人、自然人等)相比,高等院校专利输出能力较弱。2010年北京输出专利技术合同中,企业输出专利技术合同702项,成交额为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专利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97.3%。高等院校输出合同23项,成交额为1182万元,比上年下降59.1%,占0.1%。科研机构输出合同33项,成交额为1251万元,比上年下降85.6%,占0.1%。北京技术市场中,专利主要卖方是企业(见表2)。

(三)高校用于技术转移的投入相对较少

2005到2010年间,北京地区高校的科技经费支出逐年上涨,2010年为148.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4倍,年均增速为20.9%。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总体上也成上涨趋势,但是增长幅度略低于总科技经费支出。而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比例在56%到69%之间波动,占比较高这些说明,总体上北京高校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见表3和图4)。

科技经费支出中用于R&D成果应用的比例较低,只有2006年突破10%,达到12.7%,从2007年开始持续下降,2007年达到8.2%、2008年为4.3%,2009和2010年仅为3%左右(见图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投入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

(四)技术交易反映的高校投入产出绩效不高

跟据《北京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2011年全市高等院校R&D经费内部支出123.4亿元,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为3.0万人年;科研机构的分别为434.3亿元和8.4万人年;企业的分别为365.5亿元和9.8万人年。以每亿元R&D科技经费的技术合同项数、每亿元R&D科技经费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每万名全时研究人员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作为评价指标,可以比较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见表4)。

根据表4,从技术交易视角来看,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产出绩效明显低于企业,而高校略高于科研机构。这是由于企业作为经营性单位,其技术交易的主动性更大,而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科学研究方面,技术经营以及技术转移的积极性明显低于企业。但是,国家巨额资助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投入产出绩效不高,以及其科技成果流向和转化程度值得关注。

三、北京高校技术转移问题分析

北京高校技术转移的问题主要有:高校定位和职能不清晰、组织建设缺失、制度建设不足等。下文将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分析。

(一)高校职能和定位还不清晰

一方面,多年来高校科技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2011年,北京地区高校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为1233547万元,其中有66.32%来自于政府。经费也主要用于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2011年高校研发经费中用于基础研究的为367159万元,占经费支出总额的29.76%,用于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为866388万元,占R&D经费支出总额的70.24%。从研发经费使用的结构上可以看出,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大部分是用于与技术应用有直接关系的项目,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不仅承担着知识创新的任务,同时也大量承担着技术创新的任务。因此,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仅承担科技创新任务,也应成为技术扩散的生力军,担负起技术转化的责任。但是,对于高校的这一功能定位,目前并不清晰。

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已经在经历由知识创造到通过技术转移承担社会责任的职能转变。大学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在国有知识产权经营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技术、固化在人脑中的知识和能力大规模、低成本、较便捷地向产业界流动,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而我国高校仍以知识创新和培养人才为主,拘泥于对既有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保值增值。并没有认识到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和人力、资本以及固化的生产条件结合后才能实现价值。同样,技术作为一种有条件的资产,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就是发生流转或应用于生产时才具有资产性。可以说,高校通过技术转移、技术的价值实现来回报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职能仍未完全建立。

(二)组织建设缺失

组织建设缺失主要体现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职能不明确、高校与企业之间对接效果不佳等。

1.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职能不明确

在大学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目前,各高校都建有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处、科研院、科技园、投资公司等内设或独立机构,负责高校的技术转移、投融资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它们在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总体来看,这些部门或机构力量分散,功能定位不明确,服务功能不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与我国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还很不协调,还不能适应技术转移需要,不能满足政府和各类企业多样化、系统化、高层次的需求。③目前,部分高校的专利办公室只负责本校专利技术的申请、保护等管理工作,在对专利实施效果进行后续跟踪和利用专利技术的转移扩散为高校提供增值服务方面能力不足。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既懂技术又善经营、了解政策法规且具备融资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所应承担的国家公共财政计划项目成果转移转化的责任和义务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2.高校与企业之间技术对接效果不佳

高校与企业之间技术对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技术转移的成效。当前,北京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对接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是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利于承接高校技术转移。我国企业的发展还没有提升到科学创新的竞争上来,还是停留在价格战等低层次的商业竞争模式。企业作为技术接收方,其组织管理关系到其对人才的吸引、对技术的评价、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等诸多问题,从而造成企业科研能力低,难以与高校技术对接。

二是高校的技术研发与技术供给和企业的需求不对接,致使企业无法承接高校技术转移。部分科技计划立项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近年来,一些高校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数量与所获得的经费总量逐年增加,但计划项目成果的市场化率仍然偏低,与全国技术市场的快速增长相比仍显滞后。主要原因是具有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的立项项目比例较少,立项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在后期转化中存在先天不足。

(三)制度建设不足

制度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高校技术转移激励制度、技术市场管理与登记制度、政策法规环境等方面。

1.高校技术转移激励制度需进一步改革

现有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创新障碍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科研人员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成绩未能通过相关标准和评价予以肯定。

一是高校的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不健全,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目前,高校科研成果的管理和评价还主要体现在成果鉴定、和获奖数量上,并以此作为学校老师上岗聘任、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而成果所产生的专利及其实施情况未纳入评价指标。此外,科研人员仍然被束缚于知识产权权属不确定、利益分配不清晰、职务成果转让是否属国有资产流失等重重制度障碍之中,科研人员投身创新创业、技术转移的热情被大大抑制。

二是高校在技术转移中还未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的利益分配机制,高校科研成果作价入股在产权界定、评估作价、收益分配、审批程序、股权退出、企业上市等环节存在诸多政策。尽管,2002年科技部和财政部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2003年科技部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规定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形成的知识产权,国家授予项目承担单位。承担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作价入股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修订的《专利法修订草案》明确提出,承担国家投资的科研项目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但是,对于科研人员个人的权益没有规定,相关利益分配机制也未涉及,我国基于创新的知识产权所有权框架体系也从未真正建立。目前,国家现行政策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视同实物资产管理,将高校技术转移与扩散视同对外投资。事实证明,诸多体制限制了高校技术转让和技术入股行为,阻碍了高校创新成果进入市场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制约了企业创新发展与资本运作,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有悖于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2.技术市场管理与登记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的技术市场管理与登记制度对高校技术转移的管理和监控功能不完善。一是,《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管理办法》执行力度不够,技术市场登记是基于自愿的原则,不具备强制性。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仅具备统计监督、信息咨询等职能,对高校技术交易登记管理乏力;二是,技术市场登记的激励机制仅仅是减免税收,而且是事后返还,周期较长,对高校而言激励作用有限;三是,从技术交易登记的角度看,登记的合同样式与高校技术交易的内容匹配度不高,登记的相关手续相对专业、复杂。因此,造成北京地区高校在技术市场管理部门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和实际发生的技术转移情况有出入。为了更为全面地把握高校的技术转移情况,必须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管理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3.我国政策法规环境需进一步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的相关法律体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政出多门,未形成合力。国家各部门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法规、部门规章众多,缺少系统性设计,未形成全面、统一、规范的促进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造成政策执行中存在阻力和障碍,政策的权威性和导向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二是对学校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尚不健全。在我国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对创办或参股公司规范的审批程序,就会造成学校权益向个人或社会的大量流失;少数教师不规范的行为以及技术转移中失败的案例,也会损害学校的声誉。④

三是税收政策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技术转让所得税政策只适用于专利所有权的转让和5年全球独占许可,而大量高校科研成果通过专利实施许可和技术秘密的方式进行转让,符合国际惯例和技术转移的基本规律,却不属于我国技术转让所得税政策的适用范围;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是高校技术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行营业税减免政策只适用于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奖酬金政策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没有直接挂钩,具体执行中存在障碍,已很少有高校办理奖酬金提取。

四、政府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技术转移的措施及建议

为了解决当前北京地区高校技术转移的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切实促进北京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有必要从促进高校技术转移积极性、完善技术交易管理制度等方面强化政府责任,采取具体可操作的措施。

(一)明确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转移义务并引导其建立专门机构

明确将国家公共财政投入所形成的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列入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对两年内不能成功实施转化的,强制其进入由国家认定的部级技术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实施及产业化情况进行跟踪,将技术转移成效纳入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纳入高校科研人员业绩考核评价管理体系。

明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职能部门,鼓励研究型大学新建技术转移中心或独立的技术转移机构,归口管理高校技术转移工作。鼓励依托高校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规模化研究开发,实现成熟技术和人员向企业的整体转移。

(二)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激励政策

扩大技术转让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将专利技术使用权和技术秘密纳入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范畴。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在岗或离岗创业;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应大部分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对于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奖励,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制定技术交易奖酬金政策实施细则,明确技术交易奖酬金属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不计入工资总额,予以个人所得税减免。

真正将科技成果所有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并由其自由收益与处置,国家保留介入权。对财政性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项目承担者可自主处置和收益,收益归项目承担者所有。国家根据需要保留无偿使用、开发,使之有效利用和获取收益的权利。

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认定和管理办法或法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承担政府资助研究开发项目的大学和研究人员对研究成果拥有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的操作规程,为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激发高校教师自身的技术创新动力。

(三)加强对高校技术交易的管理和监督

针对高校技术转移情况反映渠道缺失,全面情况难以把握的问题,建议加强对高校技术交易的管理和监督。首先,建议在北京市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区域内的高校内设立技术交易管理部门,或在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上增加技术交易管理的职能,开展高校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所设立的高校技术合同登记部门归口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以全面对高校签订的技术合同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家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建议将高校技术交易额纳入高校考核指标,对业绩突出的技术合同登记部门给予一定补贴和奖励。最后,建议建立起政府与高校的数据共享机制,全面把握高校技术转移情况。

注释:

①李应博,等.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下的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2):63-71.

②郭金鹏.大学技术转移理论及其主要地位和作用[J].学理论,2009(29).

③刘洪民.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④梁方君,等.我国高等学校技术转移若干问题的研究[J].华章,2010(34).

参考文献:

[1]王新平.大学在国家技术转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进步管理,2002(10).

[2]刘彦.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发展与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7(3).

[3]何建坤,等.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6-201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11.

[5]傅正华,韩秋实,栾忠权.地方高校技术转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前言

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倚仗,实现良好的创新发展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是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作为保证社会稳定以及经济提升的重要能源供应企业,其对于科技科技创新要加以足够的重视,这对于电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有着极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进行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重要措施,以期对我国电力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发展有所借鉴作用。

1电力企业实际科技创新状况

1.1现状

科技项目作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工作重要的载体,对其进行有效地部署与实施是推动电网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逐渐加强对科技项目实现顶层设计、指导过程管理与控制,以保障电力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得到有效地突破与进展,同时可以对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切实解决[1]。大力鼓励创新发展,并通过利用利益引导以及通过科技成果表彰与强化成果管理的方式,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研发,大力构建对人才激励机制,从而对科研人员所具有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进行有效地激发,尽可能的营造出最佳的科技创新的环境,大力开展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奖励以及知识产权等诸多的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问题

文章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对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进行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管理制度、创新资源、管理队伍、创新人才以及创新载体等各个科技创新要素对建设与运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其一,管理制度方面,本部、基层单位以及科研单位间存在的科技项目规划和统筹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技术人员而言的创新激励机制仍存在诸多的不足,而且项目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式均要不断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其二,创新资源方面,在电力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前提下,还需要和外部优势资源实现深入的合作,将外部科技资源所具有的互补和协同作用加以充分的发挥,逐渐实现科技资源能够共享,对外部科技资源进行集合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突破[2]。其三,管理队伍方面,目前的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优化,对于科技管理部门而言,所采用的业务部门与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下的管理体系以及上、下级的管理层级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其四,人才培养方面,当前仅仅对专业人才从学历与职称等方面进行考量,但是对科技创新贡献与获得成果水平等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人才培养上虽有评审制度,但是在考核管理上依旧采用的是事后评价,缺乏相应的培训计划与可操作性。其五,创新载体方面,企业对于科技项目研究缺乏一定的延续性,在进行科技项目时未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实现系列化研究,而且对于成果实现持续改进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部分成果始终是雏形,无法实现产品化[3]。

2科技发展战略实施保障的建议

首先,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首要的是对复合型科技队伍进行建设,将电力企业内的技术专家所具有的科技创新上的引领作用加以充分的发挥出来,建设主多层次与复合型的科技创新团队。之后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逐渐提升实验室资金投入水平,并加强实验室实现共享并组织人员进行短期研修。此外,大力建设人才培训中心,使其成为人才培养集学习、试验与研究的综合性平台[4]。

其次,集中科技创新资源。主要从创新示范岗、基层科研力量培养以及管理人员水平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创新示范岗方面的建设,定期评选出优秀团队与个人,树立出进行科技创新的典型,以此来推动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利用以老带新和组织培训等形式为员工带来大量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来对科研力量进行有效地建设与培养。利用有效的保障措施与组织管理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从而建设出一只具有高管理水平与协调能力管理队伍。

最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形式的管理模式,采用结合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式的管理模式,对电力企业创新实验室与公关团队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充分的激发,并对优质科研项目进行有计划的策划与实施。而且要对项目过程中的管控加以不断的完善,组建专家团队进行科研项目过程的监督与检查。此外要做好项目成果管理方面的管理,要在项目立项与成果管理两方面上分别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措施[5]。

3成果转化应用落地的建议

第一,完善转化模式,对于拥有重大改进作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要利用相关的政策加以大力的推广与使用。对于电力企业关于节能降耗、设备安全运行以及缺陷改造方面的技术成果,要加快对其进行技术完善,使其尽快投入市场,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部分国内电力科技创新存在一定技术难点的技术,要实现联合攻关,使该技术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第二,提高转化意识,树立起企业是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主体思想,建立起科技成果要向实现商品化、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观念,尊重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人员理念,要从思想观念与政策措施上对重理论轻实践和重研究轻开发方面的意识进行转变,激励科研人员能够积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6]。

第三,创造转化环境与激励机制,要想使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只通过企业与市场是无法很好实现的,一定要将政策环境所具有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制定出激励企业实现将科技成果实现应用转化与推广方面的政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做到并重,对具有市场前景与发展的成果进行资金鼓励,使其快速的实现成果转化。此外,对科技创新与转化合同方面进行完善,在签订开发与转化合同过程中便对各自的权益进行合理分配,使参与者在目标与利益共同的推动下更快的使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转化成应用并付诸与实际之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从管理制度、创新资源、管理队伍、创新人才以及创新载体等对电力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方面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能够看出,未来很长时间都是电力企业大力提升科技竞争力重要的时期,虽然电力企业在科技创新建设与运行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利用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依旧能够对电力企业自身的科技竞争力加以明显的提高,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使电力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唐琳琳,张海梁.基于tRiZ理论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36):80-81.

[2]王飞航,陈琳.省级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方法研究[J].甘肃科技,2013,9(9):7-9.

[3]和李俭.党组织如何融入电力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工作[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93-95.

[4]刘杨,孟繁波.全过程的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创新分析[J].科技展望,2016,7(7):117.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8

1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成果验收(鉴定)、登记、建档、申报、评审、奖励、成果推广等项内容。重视和做好科研成果的目标管理工作,有利于正确评价和肯定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保护其合法权益,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科技人员在“发展新产业”的科研竞争中固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主体。目前,我国科技队伍主力军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科技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而企业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体,更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执行者。因此,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应创新加强对企业这一主体的科技成果管理。首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其次,企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应重点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要加大对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最后,积极鼓励科研院所进入企业,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创新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成果管理目标。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要以促进成果转化为核心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建立健全成果管理的规章制度,用法律手段规范登记工作,掌握和提供科技成果信息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建立多种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生产实践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形式得到评价,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是创新科技奖励管理制度。科技奖励是一种手段和措施,其目的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科技管理中科技奖励工作应认真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奖励制度,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2创新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促进科研工作开展

科技档案是科技生产、试验、管理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它生动载录和说明了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全部活动信息和科学事业发展进步历程信息。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科技档案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期基础,是科研成果、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科研工作开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创新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科研成果登记数据库。科研成果的登记、存档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科研成果登记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实现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现代化,有助于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成果登记的档案制度,督促所有科研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成果登记工作,引导科研人员积极使用成果登记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充分地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认知度。

其次,加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提供简单查找利用单一的文字资料,信息的综合利用要形式多样化。因此,进一步开发科技档案资源信息,是服务好科技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不能局限于就档案工作而做档案工作,应随时关注科学研究发展的动态,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有关工作,全方位了解一个科技研究的全过程,以及该课题在实施发展过程中需借鉴的文献信息和相关资料的利用。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发展的动态信息,从而使科技档案工作更好地满足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

最后,重视科技统计工作。科技统计工作的意义和地位在采集、整理、分析、研究客观、真实的数据,提炼、形成科学的概念,为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提供依据。因此,科技管理应加强科技统计工作,不仅为科技决策者提供数据服务,而且参与科技政策研究,为科技政策制定提供咨询,对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9

关键词: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三减”

一、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进”三减”现状

(一)农技推广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农业部和农垦总局的统一部署,建三江管局七星农场坚持综合性和公益性原则,加快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探索出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初步构建了适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要求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1]。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机构为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设试验示范、成果展示、分析测试和信息服务四个分中心,集试验站、植保站、土肥站和土壤化验室于一体。近年来,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开展了新品种试验、新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技术集成推广、科技指导服务、进行农户技术培训等等[2]。

(二)农技推广机构推进“三减”工作的现状

1、“三减”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调研,建三江管局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以及施肥比例不合理的情况。科工作者研究出了水稻优化施肥技术,该技术是基于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结合“控氮、减磷、稳钾”优化施肥技术和叶龄诊断精确施肥技术的平衡施肥技术。这一技术保证了建三江管局水稻种植减量施用化肥的科学性[3]。

建三江七星研发中心,开展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研究,总结一年的试验数据表明水稻种植的侧深施肥技术的碳磷钾肥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方式,侧深施肥减量施用5%的水稻质量也优于常规施肥量下的水稻。因此在建三江管局全面推广侧深施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为“三减”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减”新技术的示范。建三江农技推广机构还开展了“三减”技术示范工作。于2015年在七星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园区内进行了减量施用磷肥的示范。在五个区域进行对比试验,经过一年的示范数据表明,亩施纯磷2.76kg,净增效益最高为13.7元。即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不影响产量,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也说明亩施纯磷2.76kg足以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再多投入就出现肥料浪费,并且施用过多的肥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这为建三江管局水稻磷肥的合理减量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机构的技术示范还有水稻新品种示范、秸秆腐熟剂应用示范、水稻配方肥应用示范、水田新型除草剂应用示范以及新型肥料应用示范等。在新型除草剂的应用示范中,通过对除草剂的施用量与施用效果的对比研究,新型除草剂在保证除草效果同时,施用量更少,这项技术示范对在垦区落实减量施用除草剂工作有重要意义。

2、推广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三减”科技指导服务。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通过科技服务热线、农业科技直通车、网上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三减”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全年共发放培训资料5000多份,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手册3000多册,发放大棚管理指示牌、施肥建议卡等专项技术明白纸1万多份。病虫害预警系统为七星农场提供预警预报,建三江管局水稻种植户可以通过科学的预警报告判断是否施用农药、除草剂,以及科学施用方法与施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农户盲目施用农药与除草剂,减少了除草剂和农药的施用量。

二、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机构在落实“三减”工作的问题

(一)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低。目前,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在“三减”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着一些的制约因素,转化的动力不强。七星研发中心虽然在“三减”方面进行了许多新技术的试验与示范,但“三减”新技术并未推广到水稻种植户中,农户并不能使用这些新技术,也就不能将“三减”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减量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

(二)推广“三减”工作的体制不完善。一方面,建三江农技人员的编制问题没有落实。由于农场的企业性质,决定了农技推广中心的性质,农技人员没有事业编制,造成了农技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三减”工作的持续开展。另一方面,农技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区、作业站技术员身兼数职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由于管理区、作业站农技人员实行多重管理,行政上属农场统一管理,业务上对农场多个部门同时负责,造成农技人员的工作精力多用于行政管理和生产管理,职能错位,从事“三减”推广工作的精力不足。

(三)推广“三减”工作的资金支持不足。垦区农技推广经费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全部由建三江七星农场自己承担。由于受农场财力限制,造成了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特别是管理区农技推广“三减”工作所必需的培训设施、实验仪器、检测设备缺乏。建三江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财务独立,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年初编制全年预算,核定全年的科研和技术推广费用,预算实行刚性管理,费用超支不补。资金问题大大制约了建三江农技推广机构从事“三减”的科学研究与推广工作。

(四)基层指导“三减”工作水平不足。建三江管局目前的基层调研指导“三减”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一方面,由于试验多,任务重,人员少,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推广,指导农户落实三减工作,为农户普及“三减”工作的科学性与必要性,示范工作不到位,下基层调研次数少,有关“三减”科研工作与实际推进“三减”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另一方面,农业劳动者素质偏低。由于农场耕地面积大,近年来粮食生产效益较好,使得相当一部分地方市县农民到农场承包土地。这部分农户长期以来在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形成的传统思维模式很难加以改变,对新的“三减”技术、效益高施用量少的新型农药、化肥、除草剂的应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慢,推广难。

三、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动“三减”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科技转化水平。积极促进“三减”技术的有效转化与应用。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要为“三减”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优惠政策,在建三江管局搭建人才交流中心和科技创业基地等各种成果转化的载体,尽快改变目前“三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无法推广到实际水稻生产工作中的现况。

(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素质。一方面是改革人员编制。解决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人员事业性编制问题。根据建三江管局的耕地面积,定岗定编,合理确定农技推广人员的编制数量,明确工资待遇标准。吸引并留住专业的农技推广工作人员。为在建三江管局推广“三减”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另一方面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农技推广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将推进“三减”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户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让农户对“三减”技术推广的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三减”技术推广奖励机制,激励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三减”技术服务。

(三)加大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农技推广机构的事业经费,将农场农技推广工作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由国家财政拨款,不足部分经费农场自筹资金解决,在政策上保证农技推广的经费需求。保障“三减”工作的科研与推广的经费。

(四)加强基层“三减”指导工作。一方面要开展了“三减”技术服务到田间活动,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块和农户,向农户科普“三减”政策,现场进行“三减”技术指导,指导农户科学减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另一方面要开展农户技术培训。建三江农技推广中心应通过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网络视频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三减”政策普及、“三减”科技培训等活动。(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加海.抢占现代化大农业制高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现代化农业发展纪实[J].中国农垦,2012,04:72-74.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管理篇10

[关键词]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

[分类号]G356.8

1 引言

1987年,美国软件工程学会(Sei)推出了Cmm/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用于衡量软件开发实践的成熟度。20世纪90年代,国外掀起一股研究管理成熟度的热潮,常见的模型已发展到30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Berkeley(pm)2、Ca-pmmm、5级mF-pmmm、5级pmS-pmmm、4级Km-pmmm、5级K-pmmm以及pmi开发的opm3、4级认证体系ipma等。

我国学者在知识管理成熟度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如胡翠红从技术演进、技术发展以及主动性演变三个角度描述了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模型;彭理莉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并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蔡韬构建了―个新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曹颖介绍了毕马威(KpmG)知识管理框架评估体系、微软的知识管理rr顾问和西门子的Kmmm。

国防工业的科技成果向商业化、产业化转化是通过军民相互转化、军民融合与共建等形式聚集人才、资金、资源等力量推动的,是一个多主体合作的转化模式。其对于衡量组织知识管理水平、描述知识管理组织成熟程度具有现实意义,为知识管理组织提供了一个可测量、比较、提升的手段和工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虽然通过了cmm的3级认证,但它是关于系统工程项目的,而非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项目。国内关于国防军工行业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很少,最为深入的应属肖勇构建的国防系统工程实施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而关于国防军工行业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有成果发表。因此,笔者从一个更为深入的视角研究国防工业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这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内涵及影响因素

2.1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内涵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是指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开发、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组织的过程被明确定义、管理、测量和控制的有效程度,衡量包括知识识别与对接、学习与共享、整合与对接的知识管理全过程对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作用,评价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结构的完备性与功能的有效性。即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成熟度包括结构成熟度、过程成熟度与功能成熟度三个部分:

2.1.1结构成熟度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完善性对于知识管理的支持力度。扁平化的组织通过压缩组织层级缩短组织知识流动通道,提升组织知识转移的效率;完善的组织结构能提供有力的知识流动和更新促进机制及知识管理平台通道,实现知识的溢出价值。

2.1.2过程成熟度是对知识管理组织过程的综合有效性的考察。知识管理的推进过程是一个复杂交叉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识别与对接、知识学习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新等几个阶段,知识管理组织的绩效体现为一种综合绩效和综合能力。

2.1.3功能成熟度指组织具有柔性、抗风险能力、修复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等,即知识管理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自组织结构,能够自创生、自复制、自发展。功能成熟度的等级高低是组织发展的高级化体现,也是组织内部高度协同的综合发展结果。

2.2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影响因素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网络化组织,其成熟度也因动态、复杂、网络化等组织特征的作用,具有一些独特的影响因素。

2.2.1政府主导性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由于对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与推动作用,是国家产业发展的主导者,因此,政府机构和事业机构在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中起着引导调控作用和环境建设作用。

2.2.2军民融合性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军民相互转化、军民融合与共建的过程,其知识管理也需要军民的共同参与,而军民主体也是构成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网络节点,军民联系是维系知识管理组织内部关系的关键。

2.2.3企业主体性企业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最主要参与者和知识价值的最终实现者。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发能力、联盟能力是影响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4动态适应性因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是一个由多主体、多联系构成的复杂模块化网络结构,故其具有动态适应的基础与前提。而国防安全和世界局势的剧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又提出了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动态适应性需求。

3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三层结构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是一个动态结构的复杂功能实现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由不同的功能agent和结构agent构成的模块化网络架构,包括三个层次的组织关系:总体联结、多主体联结、主体内联结,如图1所示:

三个层面的组织关系既是一种包含、领导关系,又是一种嵌入、穿插关系。三个层面的组织关系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多种联结关系形成一个多节点、多维的立体网络结构,节点就是组织中的结构agem,联结关系则由功能agent维系。若干结构agent和功能agent以一定的组织结构综合体现,形成了具有完整功能的网络模块,而模块之间又通过更强的功能联结形成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完整体系。

3.1总体联结

总体联结是指网络模块通过功能agent联结而成的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完整体系的综合过程。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模块包括产学研联合模块、产中金联合模块、产金联合模块、多产联盟模块等各种模块联结方式,而总体联结就是指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指令调控,将各种不同的网络模块纳入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并加以融合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总体联结虽包含自组织过程,但更主要的是利用政府机构的政策引导和行政调控功能加以整合的他组织过程。总体联结强调的是政府机构在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中的特殊作用。其层面的成熟度主要受政府主导性影响。

3.2多主体联结

多主体联结是指多个主体以网络节点形式通过功能agent联结从而构成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网络模块的过程。网络模块具有各种不同的

逻辑结构,而物理结构则更是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需求而动态变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拥有者自行转化、转让转化、合作转化和孵化器转化等几种形式,自行转化需要企业、金融机构的参与;转让转化与合作转化需要多个企业和中介、金融机构等的参与;孵化器转化则主要体现中介职能与政府职能。不同的转化形式也就是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网络模块,如自行转化形式的结构agent包括企业a-gent、金融机构agent,而功能agent则包括知识识别与对接agent、知识学习与共享agent、知识整合与创新agent、金融支持agent、成果推介agent等。多主体联结主要表现为自组织过程,强调的是在利益驱动和激励下,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主体之间自行知识对接、共享和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及经济运行的组织功能。在多主体联结层面上,军民融合是其主题,多主体联结层面的成熟度主要受军民融合性影响。

3.3主体内联结

主体内联结是指各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主体内部的知识管理活动的联结,是各主体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agent的前提条件。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主体包括官(政府机构与相关事业机构)、产(军工企业和民品企业)、学(高等学府)、研(研究机构)、金(银行、风险投资)、中(中介机构、孵化器)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产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最重要参与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实施的行为主体,是组织知识实现价值转化的直接实现者。不同的主体内部知识联结方式不同,知识管理的重点与关键域也不一样。主体内联结强调的是企业主体内知识的有效管理是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主体内联结层面上,其成熟度主要受企业主体地位的保证程度影响。

4 成熟度模型梅建

4.1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

笔者拟通过研究建立一个集全过程、多方位、多领域、多主体、多层级、多功能评价于一体的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评价系统。其“综合性”表现在:①全过程:综合考察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知识识别与对接、知识学习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全知识管理过程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中试、批量生产、商业化、产业化全过程的相融合程度;②多方位:从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结构、过程和功能三种视角全方位评价知识管理组织的成熟度,研究组织的结构科学性、过程合理性和功能自组织;③多领域:从国防工业的航天、航空、兵器、电子、船舶和核工业六大领域的综合视角考虑,评价领域内部和领域间的知识管理组织水平;④多主体:从官、产、学、研、金、中6种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主要参与主体,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和扩散效率,从军民相互转化和军民融合视角考虑具有国防特色的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水平;⑤多层级:从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内部的知识联结关系三层级,研究通过组织在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不同层面实现有效知识管理的水平;⑥多功能:研究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成熟度的目标不仅是作出等级界定,更重要的是寻找关键过程域和最佳实践,为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提出理论与实践指导。

4.2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的基本结构

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模型的基本结构(见图2)包括:①定义组织成熟度水平。通常不同的成熟度模型由不同的成熟度水平等级组成,每个成熟度水平都是一个明确定义的进化平台,它构建并制度化了组织提高知识管理组织能力的等级。②定义组织过程域。每个成熟度水平都由若干个过程域组成。过程域识别了必须制度化才能实现的相应成熟度水平以及一个组织应该实施的提高其知识管理组织能力的知识管理实践。③定义组织过程域目标。每个组织过程域包括了若干个要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组织实施过程域的知识管理实践应该满足的要求,集中体现了过程域的范围边界和意图。因此,组织过程域目标就是实施一个过程域的最佳实践所应达到的组织状态,它概括了该过程域被实施和制度化所必须存在的状态。当包括在一个成熟度水平中的所有过程域目标都实现时,组织的知识管理组织能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成熟度水平。④提炼知识管理组织最佳实践。每一个过程域都是由对满足其目标发挥作用的最佳实践来描述的,这些最佳实践共同发挥作用时,能够完成组织过程域的目标。每个组织过程域的知识管理组织实践为提高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4.3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成熟度模型

4.3.1组织成熟度等级水平及其特点综合考虑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评价的目标和知识管理组织的特点,可将组织成熟度分为知识管理组织无序阶段、知识管理组织反应阶段、知识管理组织意识阶段、知识管理组织确认阶段和知识管理组织无隙阶段。

・知识管理组织无序阶段。组织一般没有采用任何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人员和专业的知识管理方法来处理组织内外的知识,没有具体的知识管理过程被定义,不能实现军民的知识交流与官、产、学、研、金的知识沟通,无法贯穿总体联结、多主体联结和主体内联结的知识维系,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和创新完全依靠个人的习惯和努力。

・知识管理组织反应阶段。组织对知识管理有所认识,认识到知识必须加以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日常所用知识已经文本化,但知识创新仍属于特殊行为;技术上存在基本的知识记录系统,但数据格式仍然不规范,数据集成层次比较低,知识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军民知识沟通和官、产、学、研、金知识交流仍处于被动、偶然状态,知识在主体内的联结能基本完成,但多主体间和总体联结上的知识转移仍旧很难实现,知识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只在小范围内实现。

・知识管理组织意识阶段。组织内有专门的组织推进知识管理建设;有透明的知识管理和维护机制,存在逻辑化的知识内容结构,知识内容不断增长并得到有效的维护;在技术上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知识的单点访问能力,但知识仍没有得到有效集成。多主体间的知识沟通虽已通过有意识的知识管理组织活动加以解决,但总体上还不能使知识共享普遍实现。

・知识管理组织确认阶段。组织内主体和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使用和学习知识,知识应用和共享给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明显的收益,并得到了定量评估;技术上建立了整合的知识基础结构,知识内容与业务过程得到了有效集成。多主体之间的知识沟通已能在一定程度上顺畅流通,总体上的知识联结也基本能够完成。军民相互转化和军民融合共建有一定基础。

・知识管理组织无隙阶段。共享文化已经制度化;组织在决策、管理和运作的各个层次都和知识紧密结合,知识过程持续改善,知识内容不断创新;知识管理技术具备了知识表示、知识挖掘和商业智能的能力,知识管理技术成为组织的核心力量。知识在国防工业系统内部能广泛交流、系统共享,知识流动无任何障碍,知识管理组织联结达无隙状态,知识管理对提升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起关键作用。

4.3.2知识管理组织过程域与过程域目标

・知识管理组织过程域。根据上述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等级水平的界定,以及对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内涵、目标、结构、特点及成熟度评价的总体思路的分析,可确定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的各等级水平下的过程域,如图3所示:

・知识管理组织过程域目标。在不同的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等级水平上,通过不同的过程域实现不同的过程域目标,如表i所示:

4.3.3知识管理组织最佳实践通过界定各知识管理组织过程域和明确组织过程域目标,进一步可以提炼出各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成熟度等级水平所对应的过程域的最佳实践,以此指导管理者有效完成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的组织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组织,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知识管理组织最佳实践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