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3:39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1

【关键词】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高系统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超前防范能力,国家電网公司于2011年12月下发了《国家電网公司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该办法通过電网工程的固有风险分析,结合项目实际作业特点对電网工程作业的动态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真正实现了安全风险评估的量化,并明确不同动态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确保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

1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安全风险,它包括人身及電网安全风险。根据LeC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中LeC值的大小及所对应的风险危害程度,将電网工程基建施工安全风险从小到大划分为五个等级进行控制和管理,五个等级分别为:

1.1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现场临时建筑物搭设、浇筑混凝土、電气焊接等等;

1.2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钢筋笼安放、屋面施工、敷设電缆、保护接地等等;

1.3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深度在3—5米的基坑开挖、模板安装、构架及横梁吊装、土石方爆破等等;

1.4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的模板工程、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开挖、大件吊装、深基坑支护、不停電跨越作业等;

1.5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如架空线路穿越铁路、高速公路施工等。

2電网工程施工风险识别方法

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以人身触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以及電网、交通事故等典型风险为防控重点,从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分析和识别施工作业活动动态风险。

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开展项目交底及风险点初勘工作,采用头脑风暴法,梳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危险点及风险源。施工项目部应根据风险交底及初勘结果,依据《国家電网公司電网工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从《電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中选择符合本工程的作业工序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工序固有风险等级,编制本工程的风险预控清册,并建立本工程风险分级控制档案。

3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重点

在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全过程控制中,在依据《電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还应重点识别、控制以下重大风险因素:

3.1难度大、系统复杂、危险性大的220kV以上改扩建项目、在110千伏及以上变電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及其他临近带電体作业;

3.2跨越高铁、高速、不停電跨越高压带電线路及重要通航河流的特殊线路工程;在带電线路附近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铁塔等;

3.3采用大型特殊施工机械的项目;重量达到起重机械额定负荷的95%;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械抬吊同一物件;大件吊装;大型机械(如塔吊、井架等)拆装项目等;

3.4220kV以上高压设备的電气试验作业;

3.5新技术、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的特殊项目;

3.6达到和超过5米的深基坑、大跨度高支模工程等;

3.7达到和超过24米的脚手架(跨越架搭拆)工程等。

4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应用

4.1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由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风险控制,监理项目部实施巡视检查。二级风险动态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至二级以下风险。否则,按照三级及以上等级风险控制办法组织实施。特殊条件(暴雨、雷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的户外作业)下,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考虑到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应将风险等级按照三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应停止施工。

4.2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进行实地复测,填写,按照动态安全风险等级确定方法,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并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填写《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项目现场复测报审表》,报送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4.3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然在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严格执行電网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制定“電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在作业前递交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4.4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应通过改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因素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之后,再行施工。无法降低时,施工项目部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由业主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报上级公司备案。作业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停止施工。

5变電站建设工程中危险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5.1作业前进行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对于复杂和风险度高的工作项目要组织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在交代设备停電范围、保留的带電部位时,要指明设备双重编号和安全距离的具体数值;工作负责人要在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前先点名,并逐一签名。

5.2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始终在工作现场;专责监护人要明确监护对象和监护范围,且不得兼做其他工作;严禁失去监护单人作业:包括工作负责人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不得单独进入、滞留在高压室和室外高压设备区。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必须严格执行红马甲制度。

5.3作业区域实行封闭隔离。室内高压设备停電作业应在工作地点两侧和对面运行设备设置遮栏,室外高压设备停電作业必须全封闭隔离,变電站改扩建必须执行全封闭硬质隔离(硬隔离)措施;二次系统作业应设置红布幔区分运行设备。作业中严禁擅自移动和跨越遮栏。

5.4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正确完备。设备区入口应正确设置限高、限速标志,超高、超宽车辆确需进入设备区,应设专人监护和引导;作业现场悬挂的标示牌应正确、醒目、齐全、规范。

5.5所用工器具和材料与带電部位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梯子、钢管等长物要放倒搬运,禁止单人搬运;严禁肩扛铁锹、扫帚等硬质、轻型长物;带電设备区禁止使用金属梯:装拆梯子、脚手架等要做好防倾倒和误碰带電设备的措施。

5.6接触停電设备前要可靠接地。接地线两端均应连接牢固,防止意外脱落;作业点有感应電危害时,应加装临时接地线:在500千伏電压等级的变電站构架上作业应穿静電感应防护服、导電鞋。

5.7接设备引线及收放线缆要防止弹摆或滑落。拆接设备引线时和拆下引线后,必须用牵引绳拴牢;收放线缆、软管等严禁抖动或猛力拖拽;在半高层、架空过道等带電设备上方作业,要做好防止线缆、软管滑落(脱)措施。

5.8施工机械在带電设备区作业要可靠接地,并设专人监护。车、斗臂车、金属升降平台、绞磨等施工机械要可靠接地;作业前要设置限高、限位标志;作业过程中,专责监护人要重点监护施工机械抬升高度和旋转方向,确保斗、臂及起吊物品与邻近带電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5.9运行设备构架、底座等部位作业要采取可靠安全措施。未停電设备构架、底座进行電焊、喷漆作业要用绝缘隔板有效隔离,防止烟雾、油漆造成短路;设备构架、底座防腐及取油样等作业,人体任何部位及工具均不得超过设备金属法兰高度,且应使用绝缘架梯,并设专人监护;变压器散热器水冲洗宜停電进行。

5.10室内高压配電装置要完善隔离防护措施。室内配電装置非封闭母线交叉部分、跨越人行通道的母线桥应装设永久性隔离挡板(护网);手车开关拉出后,应观察隔离挡板是否可靠封闭,隔离挡板封闭后禁止开启。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2

关键词:建设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分级控制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始终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电力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强,电网工程项目数量较多。而电网建设工程因为施工环境复杂、建设周期长、工作和工序繁多,存在多种形式的安全风险。由于风险是抽象的概念,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易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也就难以科学地进行控制。国网公司2011年提出了“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办法”,对风险进行科学地识别和评估,量化描述,按照动态风险的分值确定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增强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1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

根据国网公司对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办法,将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类别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固有风险,指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典型的固有风险有人身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坍塌、电网事故、交通事故等。

第二类是动态风险,是指在作业时特定情况下,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是以固有风险为基础,结合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外部环境、安全管理等实际情况,实施的修正计算。动态风险是确定风险管控措施的最终依据。

2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

2.1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国网公司将安全风险从小到大划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

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2.2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

2.2.1固有安全风险评估

固有安全风险值受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事件出现的频率、发生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三个因素的影响,国网公司建立了《电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并在清册中明确了各种情况下固有安全风险的数值和等级。

固有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如下:

1、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部组织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开展项目交底及风险点初勘工作。

2、施工项目部根据风险交底及初勘结果,从《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的《电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中选择相应的作业工序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工序固有风险等级,编制本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清册》。

3、施工项目部筛选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清册》,经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后。

2.2.2动态安全风险评估

国网公司在动态安全风险评估中提出了维度和动态调整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了《维度实际情况与K值的取值关系表》。

维度即影响动态风险的六方面因素,即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根据这六方面因素的执行情况确定对应的风险值。

动态调整系数K为六个维度对应风险值的平均值。

动态风险的评估过程如下:

1、在分项工程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按照《维度实际情况与K值的取值关系表》,计算出各工序作业风险动态修正系数K,对《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清册》中固有风险值D1进行修正,得出动态风险值D2,D2=D1/K。

2、依据动态风险值D2,查阅《施工安全风险值D与风险等级关系表》,确认实际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台帐》。

3、实际作业时再次确认六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取值情形与作业实际情形是否一致。当出现情形变化时,重新计算动态风险值及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

2.3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分级管理

建管、施工、监理单位应建立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年度策划、月度评估、周预警、日报告”要求,对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实施分级评估管理,即省公司将重大风险纳入年度安全管理策划、业主项目部组织月度安全风险评估、施工项目部填写周安全风险预警清单、业主项目部实施重大风险日报告。

3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3.1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控制

动态风险等级是确定决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要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应考虑降低风险等级,以减轻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由于动态修正系数K受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外部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维度实际情况影响,因此对维度进行控制是降低风险级别的有效措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种方法加以控制:

1、合理安排有关作业人员

施工单位的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均必须持证上岗。对于技术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工作必须由有多次工作经验、业务技能水平较高、身体素质及精神状态较好的人员实施,除了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和监护,严禁临时用工参与此类工作;对体质不适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适当安排从事比较简单的工作或暂停其工作。

2、使用合适且合格的机械设备

施工单位应建立现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施工机械管理人员,落实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责任,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和工器具的安全状况进行准入检查,并对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重要吊装、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督。施工队(班组)安全工器具应定期试验、送检。

3、加强设备材料进场管理

要严把工程设备和材料进场关,统一配送的设备材料必须进行到货验收,施工单位自购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并按要求送检,业主单位应组织抽检,确保不让不合格的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环节。

4、精心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施工项目部应认真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等安全策划文件并报审实施;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重要临时措施、工序、特殊作业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报上级审批后进行专项交底,部分超过一定规模危险较大的项目还应组织专家进行认证审查。

5、合理选择施工环境

一是要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不得因为抢进度而降低施工标准;二是要尽量形成开阔的施工作业面,以便于施工,对于复杂环境要保证隔离措施的完善;三是要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施工,少数恶劣天气下不进行高风险施工;四是要在施工现场实施安全文明施工和安全设施标准化,创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

6、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业主和监理、施工企业均应建立安全管理、安全保证和监督体系,并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到位,项目现场均应配置安全员,完善现场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班前班后会等各项安全管理活动,认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发现缺陷及时闭环整改。

3.2施工安全风险的分级控制

3.2.1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

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监理项目部实施巡视检查。

1、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复核各工序动态因素风险值,仍属二级风险的,按照常态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施工。

2、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动态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至二级及以下风险。否则,按照三级及以上等级风险控制办法组织实施。

3、特殊条件(暴雨、雷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的户外作业)下,经动态因素调整后,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考虑到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应将风险等级按照三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应停止施工。

3.2.2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1、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进行实地复测,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并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2、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然在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严格执行《电网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B》,制定“电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在作业前递交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同时,根据分级管控要求,各级管控人员必须亲临现场监督检查、会签作业票。

3、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应通过改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维度中某些维度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之后,再行施工。

4、采取措施后仍然出现五级风险作业工序时,施工项目部必须重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由业主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报省公司基建部备案。作业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务必到岗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停止施工。

4结束语

对电网工程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是降低基建安全风险、确保电网工程施工安全可控、在控、能控的重要举措,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均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关于电网工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的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切实提升工程现场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Z].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1.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3

关键词:危险源(点)辨识;风险分级管控;LeC法;冶金企业

中图分类号:X9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03-02

对于冶金企业来说,生产、检修、工程技改等方面涉及熔融金属爆炸、煤气中毒、起重伤害、火灾、触电、窒息等较大危险因素,点多面广且专业性强,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出现群死群伤的恶性安全事故,因此控制事故就变得尤为重要。危险源(点)的管控,即控制事故发生的“根源”,而并非待其已转化为事故隐患再采取控制措施。结合具体情况,通过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风险分级管控,将设备、工艺、人员等有机地与安全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安全管理和控制能力。使生产、检修、工程技改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达到可控管理,大幅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尤其是降低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职工的作业过程安全。

1确定危险源(点)

1.1危险源(点)及风险的定义

危险源(点)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可能”意味着“潜在”,是指危险源(点)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危险源(点)的存在才可能发生事故,与事故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是对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描述,可预见的危险情况是通过危险源(点)辨识而得

到的。

1.2危险源(点)的确定

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点),要组织有实践经验、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等情况的专业人员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操作人员,从物质、能量、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入手,对工艺流程、设备、动力、运输及存储设施、物质、容量、温度、压力等,对照岗位及操作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运用LeC法辨识危险源(点)

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时间以及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种作业点的危险指数,并以此判断出危害等级,危险指数:D=L・e・C。其中: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

3危险源(点)的分级管理控制体系

以辨识的a、B、C、D级危险源(点)为依据,根据生产、检修、工程技改项目进行高度风险、中度风险、低度风险的风险等级划分。通过对风险作业控制确认级别来保证安全措施的落实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等级按照正常生产岗位、检修部位和工程技改项目来划分。

3.1正常生产岗位的风险等级划分

指定a级危险源(点)为高度风险岗位,B级危险源(点)为中度风险岗位,C级、D级危险源(点)为低度风险岗位。

高度风险岗位由厂级进行管控。各厂级领导和专业科室负责分管专业内涉及高度风险工作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每月召开一次厂级安委会和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分别由主管厂领导布置对较大安全风险岗位的安全管理要求,根据季节和现阶段状况提出阶段性的安全工作重点,并定期组织各种安全专业检查。

中度风险岗位由专业科室及车间进行管控。各车间负责对中度风险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车间每周组织本单位领导和车间组长召开车间安全会议,按照厂安全要求及车间现阶段安全工作提出具体安全管理措施。每日由车间领导和安全员组成检查组对车间区域内的安全设备设施、人员执规等进行检查。

低度风险岗位由班组进行管控。各班组负责对低度风险岗位的全面安全管理。车间班组长按照职责要求开展好本班组各项安全工作,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组安全活动和每班的班前班后会议。做好岗前确认和现场工器具自查及职工执规等检查,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3.2检修部位的风险等级划分

将危险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抢修和大修作业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高度风险,将一般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抢修和大修作业以及危险检修部位的定修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中度风险,将一般检修部位的定修所涉及到的a、B、C、D级危险源(点)定为低度风险。

高度风险要求专业分管厂级领导亲自组织、协调、指挥相关专业科室、车间确定高危检修部位的临时性检修方案,布置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高度风险要求在分管厂级领导的指挥下,由专业科室、车间领导负责检修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检修过程中的督促落实工作,并指定本车间、科室主要负责领导对检修全程进行监护。

中度风险要求相关专业科室组织相关车间审核、确定检修部位的检修方案,审核、布置检修过程中的涉及本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负责车间确认后方可实施。要求责任车间领导组织检修安全措施的落实、确认工作。相关专业科室指定专人对涉及本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低度风险要求责任车间领导审核、确定检修方案,审核、布置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低度风险要求责任车间现场项目负责人落实检修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检修全程进行安全监护。

3.3工程技改项目的风险等级划分

a、B级危险源(点)为高度风险,C、D级危险源(点)为中度风险。

工程技改项目在实施之前必须由分管厂领导组织相关专业科室、安全科、负责车间对工程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工艺、设备等情况所产生新的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后确定施工方案。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办理相关安全资质审核并进行安全交底,施工单位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参加施工人员熟知现场施工安全风险及熟练掌握安全防范措施。

高度风险安全管理由主管厂领导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协调管理;负责组织相关专业科室、负责车间、施工单位对高风险作业进行现场安全措施的确认及监护;负责确定高风险作业的施工方案,布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中度风险安全管理应由相关专业科室组织相关车间和施工单位审核、确定施工方案。审核、布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经负责车间和施工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并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4安装警示标识牌

按照正常生产岗位、检修部位和工程技改项目的风险等级划分制作三种危险源(点)的标识牌并在现场安装,使现场作业人员能一目了然地发现他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危险、易发生哪些事故、应注意哪些方面、有什么控制措施。

5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4

什么是风险分级管理

《办法》所称“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所有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

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也适用本《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

《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以及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办法》规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风险等级评定,下一年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根据上一年度风险等级以及《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明确下一年度的风险等级。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既可以按照《办法》规定的量化评价程序,通过量化分级评定,也可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和D级风险四个等级。风险等级的确定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60分。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风险因素量化指标制定权限

《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对该表进行调整,并在本辖区内组织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评价量化分值表》则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参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制定,并组织实施。

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风险分值划分为Ⅰ档、Ⅱ档、Ⅲ档、Ⅳ档四类。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其生产的食品类别确定静态风险;对于食品销售企业,按照其食品经营场所面积、食品销售单品数和供货者数量确定静态风险;对于餐饮服务企业,按照其经营业态及规模、制售食品类别及其数量确定静态风险。

风险等级实行动态调整

《办法》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办法》还分别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的调高、不作调整、调低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视情况调高一个或两个等级:

1.故意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且受到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或更重处罚的;

2.有1次及以上国家或省级监督抽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3.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5.不按规定进行产品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6.拒绝、逃避、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拒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案件调查的;

7.具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其他可以上调风险等级情形的。

二、生产经营者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当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中未出现《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不作调整。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以调低一个等级:

1.连续3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没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

2.获得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除外);

3.获得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奖的;

4.被选为总局、省级局试点、示范项目的;

5.具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其他可以下调风险等级情形的。

风险分级结果的运用

《办法》对不同风险等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a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B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

C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

D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4次。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冶金制造主要是对各种金属进行开采和加工,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过冶金企业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不加以管理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前部分冶金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和企业发展实际不符、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所以要想促进冶金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涵义与流程

(一)何谓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辨识某个项目或企业经营发展中潜在的风险,之后通过相关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从客观角度讲,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经营都会受潜在风险因素影响,对冶金企业来说,在其发展中任何小的风险和隐患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对相关风险进行管控,以此避免决策失误,保证资产安全,最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风险管理流程分析对于冶金企业来说,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涵盖战略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应对以及风险评估五个部分。为了保证风险管理发挥出其作用,要求企业管理者明确以下管理流程和相关方法:1、目标规划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步骤是风险目标规划,也就是在冶金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生产状态以及设备利用情况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然后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针对某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全面规划,最终提升可操作性。2、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目标后,需要采取有关技术性措施进行风险识别,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冶金企业生产环境具有危险性以及员工不可控性,在其生产经营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因素,需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风险分级风险分级就是工作人员利用两个变量确定风险值,其中包括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影响冶金企业的程度,工作人员确定风险等级时需要利用公式D=LeC,其中L代表事件发生可能性,e代表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后的后果,D代表风险分值,通过该公式可以明确不同安全事件中的风险等级,以此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等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高度风险岗位、中度风险岗位、低度风险岗位。其中企业直接对高度风险岗位进行管控,由企业领导和专业科室对高度风险岗位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专业科室以及车间对中度风险岗位进行管理。4、风险应对在冶金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风险自身存在,并且不可避免,所以说并非全部风险都能应对。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需要将重点放在风险产生的后果中,部分风险造成的影响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制定出相关措施减少应对该风险所投入的人力物力。5、风险评估在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关注投入和生产的同时还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后的结果,并且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冶金企业的实际情况衡量生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在评估潜在风险问题时还需要让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单项风险评估、多项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等措施完成风险评估工作。

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近年来,全面风险管理在国际经济领域已成为热点话题,如何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政府经济组织和企业高度重视的内容,发达国家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很多企业都将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内容。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利用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文件后,要求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在我国冶金行业中普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还有很多企业风险管理缺位,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一)在风险管理制度上未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冶金行业开始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设备,在生产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如果利用传统管理制度显然无法满足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不过目前依然有部分冶金企业使用原有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方法,导致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容易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在部分冶金企业中,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因素制定的评价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没有形成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主要原因在于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缺少数据支持,由此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企业的发展与战略目标不相符在冶金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战略目标进行风险评价,如果风险评价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或者企业希望短期内获得较大的回报,将会导致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和企业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后期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也会存在更大的风险。此外,在风险发生之后,企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样会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宏观风险视野缺乏,未能主动控制风险发生对于冶金企业来说,其开展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树立安全管理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很多的冶金企业更加重视事后处理,在实际的生产中缺乏风险分析和评估能力,加之没有打造出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导致实际工作缺乏主动性以及应变能力,容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最终影响冶金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信息技术更新慢除了风险防范意识缺乏,部分冶金企业还存在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冶金企业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部分企业未能统一内部风险管理信息标准,一方面,存在传输渠道部畅通的问题;另一方面,缺乏信息与数据的支持,导致对各部门生产以及分工协作带来不利影响,最终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增加。

三、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风险管理的措施

冶金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冶金企业面临着自然灾害、财产损失等传统风险,还面临着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而加强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更是重点内容,如何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是冶金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制度,做好风险预防为了有效提升冶金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将相关工作落实下去,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以往的管理经验,或者根据生产事故作为制定参考,而是要深入分析冶金企业自身的生产特征科学进行生产区域划分,让不同部门和作业区域都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同时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利用风险评估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分析冶金企业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出现原因,然后进行风险等级评估,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在冶金企业开展风险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从传统事后的分析和被动式防御模式向主动式的风险防范转变,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二)风险管理和市场结合为了发挥出风险管理的作用,需要坚持全面系统的管理原则,并且将风险管理工作和冶金企业经营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加强与基层作业人员的交流,听取其意见,然后把风险管理和作业方式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针对当前部分企业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要求风险管理人员根据冶金企业运营情况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具体说来:一方面,冶金企业制定风险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环境以及冶金企业制定的安全监督规范,由此可以有效提升风险评价机制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引导全体职工遵守相关规定,同时也能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人员在制定风险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先利用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评估,通过该方法可以对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的作业区域进行划分,以此提升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的可操作性,逐渐完善各个生产环节的风险评价分级,推动冶金企业排查安全隐患。

(三)提升风险预防的意识在冶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将风险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并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安全生产机制,以此有效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果。此外,冶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该措施有效提升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生产部门和行政部门间的沟通。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冶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深入分析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因素,为此需要全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此树立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具有风险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在日常的冶金企业生产中需要加强重点监控,在评估生产风险的过程中将定性和定量结合,同时要及时对评估结果反馈,比如利用隐患通知书或者专项整改方式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地。

(四)更新技术,实现数字化防控新时期冶金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并且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具体出来:一方面,需要确定冶金企业信息安全评估目标。在制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的过程中要求作业人员确定风险评估目标,以此明确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逐渐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应对实效性;另一方面,必须明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评估范围,根据不同作业区域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方法。此外,冶金企业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使其能够及时预判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6

abstract:withthecontinuingreformoftheelectricitymarket,therehasbeenincreasingemphasisonriskpreventionawarenessofelectricalsafety.atpresentstage,theriskofelectricalsafetyhasbeenpaidmuchattentionbythestateandsociety;appropriatemeasuresshouldbetakentocontinuouslyimprovetheelectricalsafetyriskfactor.thepaperfocusesonthecurrentnetworksecurityriskoperation,securityriskmanagementsystemandseveralaspectsrelated.

关键词:电力;安全风险;重点

Keywords:power;securityrisk;focus

中图分类号:tm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48-01

1电网安全风险调度

1.1电网安全风险调度体系为了有效地开展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调度机构作为电网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环节,必须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严密闭环的风险应对体系,并以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从电网安全管理三大体系,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风险实时调空-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改进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不断提升调度系统对电网安全风险的调控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最快速度地平息事故、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

1.2电网安全管理体系一个严密、完善的电网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电网安全常态化管理、高效执行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具体而言,应抓好三方面的建设:构建电网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电网安全生产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规范电网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

1.3电网安全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起点和重要环节。通常可以多视角地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识别。

第一,外部与内部。从电力体制改革、自然灾害、外力破坏、人为事故等因素识别电网外部安全风险;也可以通过对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及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来识别电网内部自身固有隐藏的风险。第二,电力与电网。可通过对电力供需预测及电力市场运行的分析来识别电力供需平衡方面的矛盾;或通过对电网网架及运行方式的分析来识别电网方面存在的矛盾。第三,目标和过渡。通过对电力规划与电力建设最终目标的分析,识别电网目标网架存在的安全风险;也可通过对电力规划与电力建设过渡过程的分析,识别电网过渡期潜在的安全风险。

1.4电网安全的风险评估及调度策略第一,风险评估。在这一阶段的过程中,重点通过定性的统计分析和定量的仿真计算,确定电网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评估对电网风险的可预见性、可控性以及承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风险进行多维度的排序,绘制相应的风险管理图,以确定各阶段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与轻重缓急。第二,调度策略。首先,滚动修订电网事故处理预案,从年度层面,应针对电网结构的发展变化,及时滚动调整年度电网事故处理预案和年度电网迎峰度夏预案,并滚动修订电网黑启动方案;从短期层面看,应制定日前电网方式事故处理预案及调度台实时运行反事故预想,或根据需要制定特殊时期或特殊方式下电网保电预案。其次,制定并实行电网整改反措计划。最后,反省电网规划和系统三道防线建设。

1.5要进行实施的预警通过调度员事故预想、emS系统越限提示和在线稳定监测系统等实时预警,可以使调度运行值班人员及时了解电网运行薄弱环节,提前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及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或将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安全裕度内,从而有效避免电网事故的发生。

2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探讨

2.1电力安全风险的挂牌管理风险挂牌管理是在班组、所(队)、局三个层面,分别对生产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的行为、电网、设备、环境、其他六个维度方面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等级高低和各级力所能及的控制条件,对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分别采用红、黄、绿三种色标,并以公开公示的方式,按照班组、所(队)、局三个层面进行分级挂牌管理。

2.2电力安全风险实施的挂牌策略在学习掌握困际上成熟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等技术和方法,结合现有的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和传统的安全控制方法,在现有的电网运行分析、缺陷管理、巡视巡查、技术监督分析、安全性评价、工作人员的技能和业绩分析等管理手段和安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作业活动及非作业活动涉及到的人的行为、电网、设备、环境、管理以及其他等因素中存在的各种危害进行全方位的辨识和风险评估。也就是要将原来相对单一、独立、专项性的分析和管理,变为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依据风险等级进行分级挂牌,并将挂牌内容列入安全工作计划。

实施发现挂牌管理以来,班组行为转型、风险的“可控、能控、在控、预控”,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在逐步提高,特备是班组个人在关注职业健康的危害方面有了进步,也为主动、全方位辨识危害有了一定成效。

3电力风险管理以人员评价为核心

3.1评价个人诚信度分局、部门两级进行统计和分析。由安全监察部负责局层面的统计和分析,每月通过记分情况,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以完善,并动态修订记分条款,促进针对性问题的有效改进,并注重管理“短板”和“缺陷”的解决和消除。

3.2评析人员安全技能人员安全技能评估分为岗位适应性评估和岗位发展性评估。岗位适应性评估按照班站长、工作负责人、一般工作人员分级建立技能评估标准,通过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测评,定量评价员工技能素质水平。岗位发展性评估是员工岗位升迁变动所必须经过的评估。通过人员安全技能评估,逐步建立安全培训长效机制,进行针对性技能消缺。同时,试点进行作业准入,实行关键重点作业门槛禁入制度。

3.3电力安全管理进行风险评估由安全监察部负责建立安全管理评估标准,按每年春、秋安全检查为周期,开展局、生产部门、班站安全管理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掌握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安全管理工作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事故措施,监督各项安全制度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黄强,徐田.电网安全风险的调度应对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2006(8).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7

一、安全生产情况

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隐患排查情况

今年以来,上级各部门共检查106次,共提出893条问题。

对上级部门检查出的问题,根据检查意见书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由安全科立即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严格按照隐患整改“四闭合”的原则,由各分管副矿长进行了挂牌督办,队组进行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公司本年度共组织进行了33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查出259条问题。对于公司隐患排查组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由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下达整改通知单和整改方案,由各职能科室负责监督、整改落实。整改完成后由煤矿“六长”自验销号。目前所有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大力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自2017年7月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执行以来,我公司上下高度重视,指派专人和科室负责牵头开展本项工作。我公司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并制定出台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制度》。在制度中明确了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包括综合辨识程序和专项辨识程序)、安全风险等级评定办法、风险分级管控办法、公告警示、检查考核等内容。7月25日,工作领导组组织相关人员对井上、下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辨识完毕后编制了各专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红、橙、黄、蓝四色对应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进行标注,制定了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分类、分级进行管理。通过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共辨识出安全风险32处,其中重大风险4处,较大风险12处,一般风险4处,低风险12处,编制了年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估报告,建立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数据库,绘制完成了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

我公司坚持矿长月查、分管副矿长旬查、矿级领导日常跟班检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检查制度,检查完毕后填写检查分析表,每月由矿长组织召开一次总结分析专题会议,分析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整改措施,布置下月工作重点。

根据乡宁县煤炭工业局11月23日召开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专题汇报会的要求,我矿组织人员对双重预防机制汇报ppt进行了修改,并在临汾市煤炭工业局11月份安全例会和乡宁县煤炭工业局安全例会上进行汇报,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我公司组织人员重新修订了事故隐患排查各项制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矿长月查、分管副矿长旬查、队长日查、班组长班查、各岗位人员动态检查的排查方式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针对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五落实、四闭合”的原则进行整改落实。每月由矿长组织召开一次事故隐患排查专题分析汇报会,在会上通报本月事故隐患排查次数、条数、隐患分布,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四、风险点印证闭合情况

为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深入贯彻落实“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重要指示。全面预测,预控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根据市局、县局和集团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了红线范围内风险点预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责任人及管理流程,及时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召开了“风险点分析确认研讨会”,对目前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和梳理,共明确了5类41处风险点。

根据确立的风险点我们建立了风险点管理台账,明确风险点地点、类型、遇见时间、产生因素、表现形式、应对措施及风险排除过程和印证闭合情况。在井口明显位置和具体地点悬挂了风险点管理牌板,牌板内容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类型及管控措施,并在具体作业地点同时悬挂醒目的风险标示牌。

为使风险点预控管理落到实处,我们采取集中培训、班前会学习、井下现场抽查提问等形式,加强职工风险点培训,将每一名职工熟知作业地点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作为上岗的必备条件。同时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风险点预控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对风险评估、措施制定、现场管理、印证闭合等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考核。

五、民爆物品使用及管理情况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强化全县煤矿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省、市、县各级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建立了领导机构,明确机构各成员职责;由活动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对民爆物品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重新会审,形成会审意见,对提出的问题针对制度、措施进行修改;对涉爆人员档案、持证进行核查。确保所有人员符合要求;对民爆物品证照手续进行核查。建立健全了任前必训、年度必训、违规必训制度。定期对涉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安全技能、岗位风险进行教育培训。

严格执行民用爆炸物品流向登记“日清点、周核对、月检查”制度,即:保管员每日清点一次库存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负责人每周核对一次流向登记记录和库存民用爆炸物品,主要负责人每月检查一次流向登记制度落实情况,签字确认,存档备查。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8

关键词:电网企业资金安全岗位标准风险管控

一、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意义

资金流作为贯穿电网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关键要素,其风险的管控能力、精益化水平、运营效益与效率都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资金全过程管理首先对电网企业资金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电费回收、如何严格防范小金库和“账外账”、如何进一步提高资金计划准确性、如何应用推广资金监控与管理系统、如何深化资金内部控制建设,全面、系统提升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是当前我们从集约化资金运营阶段到精益化资金管理阶段,再到未来5-1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体系化资金管理阶段,所亟需研究的重要内容。

开展常规的年度或季度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目前已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水平与精益化管理要求。笔者认为,资金流入、流出安全的不确定性是资金安全风险的业务根源,主要由业务部门控制。因此,财务部门应对业务根源传递的资金安全风险通过资金管理手段进行控制。研究行之有效的资金安全管控体系可以保障电网企业资金、资产安全,加强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事前监控、事中预警,防范资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电网企业资金安全有序运作。

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分析研究

(一)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现状。电网企业每年都有巨大的资金流入项目及资金流出项目,资产规模庞大,运行维护工作较多,本文根据广东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流程,分别从预算管理、资金集约管理、风险内控管理、财务基础管理等几方面分析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管控现状。

1.预算管理。建立了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工作组、预算执行单位组成的三级预算管理责任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管理架构。规范预算全过程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业务化、业务管理财务化”的互动机制。实施预算标准化管理,运用标准化的工作表单,分层、分业务地定期向局各单位提供标准化的预算执行反馈服务,提升决策支持能力。实施划小单位核算,将eVa管理评价延伸到一线生产单位和供电所,客观反映不同区域细分市场的价值创造,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2.资金集约管理。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资金集中支付和资金零余额管理,资金集中支付率占全部资金支付总额的90%以上。持续精简账户体系,精简率达66%,有效缩短资金归集链条,降低资金风险。强化资金安全管理,形成“检查―整改―验收”持续改进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电费集中核对,撤销区局四大银行收入账户,建立营销财务对账机制,有效提高电费对账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3.风险内控管理。建立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三级风险管控网络,实现风险管控全覆盖。构建供电所内控闭环管理机制,建立三级“纪检、监察、内控”大监督组织机构,促进内部控制管控措施有效落地。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机制,做实内控管理基础;组织开展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价和检查评价,总结内控体系实施效果。

4.财务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网省公司的会计核算制度。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定《资金结算资料规范》、《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规范》等业务操作规范。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开支、会计核算等核心业务。

(二)电网企业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紧迫性。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若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缺陷,电网企业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安全风险,一旦发生资金舞弊事件会给电网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损失,因此,电网企业有必要加强资金安全管理、保证资金安全。目前电网企业缺乏系统性的资金安全管理体系,不能做好资金安全管控的事前监控、事中预警、事后补救。在实际工作中,资金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存在资金安全管理漏洞,且各资金安全岗位对实际工作开展理解不一致,造成执行上存在偏差,给资金安全带来风险。一般来说,资金安全事故不仅发生在财务部门,也会发生在业务部门,业务端口的资金安全犯罪不仅会导致电网企业资金流失,还会造成电网企业资产损失(电表失窃案件等),影响电网企业资金的回收率,威胁电网企业资产安全。由此可以看出电网企业迫切需要制定符合其业务特征的资金安全评价管控机制,从财务端口、业务端口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建立量化的评价方式,全面掌握资金管理状况,落实岗位资金安全责任,改进企业资金管控措施,持续提升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水平。

三、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一)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目标。规避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加强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电网企业动辄几百亿元甚至过千亿元的资金流转,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安全管控体系,可保障电网企业资金安全。建立电网企业资金岗位安全评价标准,推进管控措施落地执行。通过以风险为导向构建和实施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使资金安全管控措施得以量化,建立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控评价的长效机制。完善电网企业资金岗位绩效考核手段,将风险管控落实到岗位。资金安全岗位评价后结果同组织绩效、个人绩效挂钩,加强资金安全管控力度,使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思路。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的基本建设思路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规章制度为依据,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形成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基本模型。

1.建立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在资金安全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搭建资金安全风险框架,并以资金流动向业务延伸和业务流程梳理的方法,辨识、评估资金安全风险,形成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以风险为导向,框选资金安全重点业务事项。

2.梳理资金安全岗位及工作标准。以风险为导向,与资金安全相关的机构层级、部门、岗位建立起映射关系,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岗位工作标准,从业务源头把控资金安全。

3.建立资金安全岗位检查运作机制。划分准备、检查、整改及报告共三个阶段,设计运转流程、检查方法、检查标准等内容,指导地市供电局开展资金安全岗位检查工作,保证检查工作有效运转。

4.建立资金安全岗位评价运作机制。根据资金安全检查结果,对违规事项扣减风险分值,并评出单位“资金安全星级”、岗位“资金安全警示灯”,使单位、岗位资金安全质量显性化,推动绩效持续改进。

四、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流程

(一)梳理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不应仅局限于资金管理(财务端),应将评价端口前移至涉及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业务端)的相关业务。梳理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分析资金安全风险特征,二是搭建资金安全风险框架,三是辨识、评估资金安全风险,形成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

1.分析资金安全风险特征。资金安全风险来源于资金流入安全不确定性和资金流出安全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地市供电局资金流入安全的不确定性包括经营收入、投资收入两大方面;资金流出的不确定性包括经营支出、投资支出两大方面。资金流入、流出安全的不确定性是资金安全风险不确定性的业务根源,资金管理的不确定性是资金安全风险不确定性的财务根源,资金管理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与流入、流出不确定性综合作用,表现为资金安全风险的终极不确定性,即资金安全风险,如图1所示。

2.搭建资金安全风险框架。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基于资金安全风险特征分析,按照地市供电局资金安全风险特征,将资金安全风险分为资金管理风险、资金流入风险、资金流出风险共三大类,从定量、定性两个维度分析、分解三大类型资金安全风险,由粗到细逐渐形成资金安全风险框架。

(1)资金管理风险框架。资金管理风险框架主要以一体化框架进行搭建,具体如表1所示。

(2)资金流入、资金流出风险框架。财务部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数据,梳理出经营业务、投资业务主要的资金流动项目。其中,电费收入作为地市供电局资金占比最大的资金流动项目,价量管理、欠费往来、收款核对等关键营销业务对电费收入有重大影响。

(3)辨识、评估资金安全风险,形成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对资金安全风险框架中的风险进行性质划分,可以分为业务流程类以及资金流动类。对于业务流程类的风险,根据业务环节辨识风险事件以及分析风险源/控制源。对于资金流动类的风险,辨识风险事件后,以资金支付申请或资金收款为起点,向前延伸业务环节以分析、梳理风险源/控制源。

(二)形成资金安全岗位工作标准。将资金安全风险数据库中的每一个风险事件的风险源/控制源,循序渐进地映射到机构层级、部门以及岗位,梳理与风险源/控制源密切相关的资金安全岗位工作标准,从业务源头把控资金安全,如下页图2所示。

(三)建立资金安全岗位检查运作机制。划分准备、检查、整改及报告共三个阶段,设计运转流程、检查方法、检查标准等内容,开展资金安全岗位检查工作,保证检查工作有效运转。本文主要分析资金安全岗位检查运转机制中的资金安全检查主体、检查方法、检查标准等重要内容。

1.资金安全检查主体。组建资金安全评价工作小组,根据年度资金安全工作部署、上级单位提出的资金安全评价要求,成立评价工作小组,选定工作小组成员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结合评价对象业务性质、评价工作量、评价任务难易程度等,按照资金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构成要求进行评价小组的组建;评价中若有特殊需要,评价组织机构还应考虑外聘专家,以协助评价人员完成特定的评价取证和评价工作。

2.单位、岗位评价方法。

(1)自评价。职能部门、区局、二级机构根据资金安全评价标准对相应现金安全工作进行评分,检查的问题需填写在单位自查问题整改表内,制订整改措施,实施有效整改。

(2)独立性评价。工作小组通过现场检查、访谈、抽查样本、重新测试等方法,检查各部门资金安全工作实施情况,检查自评价问题整改情况,根据资金安全评价标准对实际资金安全相关工作进行评分,同时填写资金安全岗位评价记录表。

3.资金安全检查方法。资金安全岗位评价标准体系评价的方法不仅包括访谈、观察、重新执行等常见的检查方法,还增加了穿行测试和抽样测试法。

(1)穿行测试法。穿行测试法是指工作小组根据资金风险动因,向前延伸一项或若干项业务环节,从头到尾检查业务实际处理过程,以评价该资金安全风险从业务端到财务端工作控制情况的评价方法,穿行测试一般用于风险极高的业务事项。

(2)抽样测试法。抽样测试法一般用于重大资金风险工作的检查,可遵循评价对象抽样表中的规定以确定最少评价样本数量,如表2所示。

(四)制定资金安全岗位评价运作机制。评价机制包括单位评价、岗位评价,设定单位评价分值及岗位评价分值,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组织绩效考核、年中个人绩效考核内,有效分解资金管理责任,便于资金管理长效机制有效落地。

1.单位评分标准。设定职能部门、区局、二级机构单位层级评价总分值为100分,考评过程中发现未按照《资金安全评价标准》开展实际工作的,违规一次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扣分:

(1)可承受风险。风险极高:扣除5分;风险高:扣除4分;风险中:扣除3分;风险低:扣除2分;风险极低:扣除1分。

(2)不可承受风险。对于违反不可承受风险的工作规范,一律一票否决,单位“资金安全星级”直接评为最低,岗位“资金安全岗位预警灯”直接为红灯,按照表内分数相应在组织绩效考核、单位绩效考核内进行加(扣)分,激励各部门、单位加强资金安全防范工作。

2.岗位评分标准。在检查各单位资金安全情况时同步进行岗位资金安全检查,记录未按照资金安全标准开展资金工作的岗位,根据违规条数形成该岗位五颗星(红色)、四颗星(黄色)、三颗星(红色),将资金安全责任落实到岗,有效分解资金管理责任,加强资金安全控制。如表3所示。

五、结论

通过合理的资金安全管控措施,结合电网企业业务现状,实现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控,保障电网企业资金安全,有效降低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是将资金安全评价的范围从财务部门前移到业务端口,部门范围涵盖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业务范围涵盖全部资金流入、资金流出、资金管理业务;二是将资金安全涉及的全部业务流程还原,制定资金安全工作标准及具体的检查方法,客观、有效对资金安全业务进行评价;三是将单位、岗位评价后分数同组织绩效、个人绩效考评相结合,提升财务人员对资金安全的重视性,加强资金安全管控的力度。S

参考文献:

1.金艳丽,丁晓红编译.经济大家的声音[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卢利娟.电网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李祝平.市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钟云南.省级电网公司战略财务分析[D].厦门大学mBa学位论文,2009.

作者信息: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9

一、双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1、体系建设

在公司安全生产中心的指导下,我项目部成立了由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安全、技术、质量、材料等管理人员为成员的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小组。

2、教育培训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的《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2019年3月份完成项目部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对风险管控中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与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以及隐患排查中的隐患分级与分类、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治理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培训人员进行了双体系考试评测。评测效果良好。

3、风险管控

     针对现场项目风险点的排查和确认(包括动态和静态风险),制定了项目《风险清单》;组织开展了项目风险评价,确定了项目风险管控层级,落实责任人员,制定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同时项目施工现场绘制了分部分项作业安全风险柱状比较图、四色分布图,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进行公告,制定了《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向作业人员发放《风险管控告知卡》并向作业人员告知;并按规定在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风险的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隐患排查

根据双体系建立工作计划要求,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隐患排查计划,进行了工程项目隐患排查,按照要求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进行整改。同时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形成隐患治理工作台账。

5、信息管理

公司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信息平台,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上传危险源和风险点的分布情况及风险等级情况。同时项目部充分应用Bim技术、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实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信息数据集成、传递和应用。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篇10

【关键词】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安全风险

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全面落实,为鼓励全民积极参与户外健身活动,室外健身场所的建设进程日益加快。作为室外健身场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另外,考虑到室外健身器材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或人为破坏,因此还应具备一定的抗腐蚀性与防盗性能。由此看来,相较于普通机械产品,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要求明显更为严格。目前,国内有关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的研究还十分少见。为此,本文围绕该课题展开系列探究,为降低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的意义

(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述

因产品质量因素的不确定性,对使用者、监管部门与社会等造成的影响即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产品自身质量存在问题、质量监管部门相关工作未落实到位、消费者的错误使用等方面,均为产品质量安全凤霞的主要来源。不得不说,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爆发,将会对消费者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监管部门声誉受损,十分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为避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印象,贯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直观重要。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量,提前预估可能会出现的质量安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从根本上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二)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的评估

其实,对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进行评估,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以便后期根据这一系列影响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对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进行评估,首先要对室外健身器材常见安全事故进行初步调查,经过分析总结,了解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前文中提到,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与产品本身质量问题以及使用者自身操作不当所致。就我国目前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情况来看,大部分研究人员更侧重于对人身财产安全的研究。由此看来,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应将会对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产品质量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

(三)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就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生产水平十分有限,企业诚信道德沦丧,监管部门工作落实不到位,均给产品质量安全埋下隐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则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室外健身场所,使全民健身事业得以顺利开展。另外,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为企业技术的改良与创新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改善产品的质量,降低安全风险。风险实践研究的结果,能够帮助相关监管部门明确管理目标,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出有关部门监管督查的重要功能,为产品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二、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实践分析

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产业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估已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确保风险评估工作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于价值,首先要对已发生的由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事故进行分析,结合该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特点,确定研究方法,从早期设计、投入生产、正式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等缓解着手,全面落实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一)风险程度等级的划分

模拟现实中,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场景,分析、检测场景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本文选取某市一居民社区安装的室外健身器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将当地安装的健身设施,如肋木机、健骑机、太极揉推器、组合训练器、上肢牵引器等室外健身器材纳入模拟环境中。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曾经引起安全事故的器具与潜在的安全隐患。最终发现,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器材零部件松动、产品表面处理差、器材安装说明不够详细规范、健身器材结构设计不符合原理、设施原料选用不当、安装操作不符规范以及后期维护管理不及时等。按照安全事故的特征,可将风险程度等级划分为:一般:伤者可自行处理伤口,无需就医治疗;严重:伤者需要就医治疗,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十分严重:伤者身体永久性残疾或死亡。

(二)安全事故发生风险的等级划分

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指的是风险源与使用者相遇的几率,该值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对安全事故发生风险进行分级:a级:安全事故发生几率超过50%,事件发生无需特定条件,随时有可能发生;B级: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大约在15%左右;C级:发生几率比较小,属于小概率事件;D级: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该事件的发生一般需要特定条件(如: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

(三)风险综合等级划分

结合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分析,对室外变身器材风险进行综合等级的划分。该环节最终获得的结果,是后期开展室外健身器材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综合风险等级最为严重的风险源主要包括:器材原料含有有害物质、外形设计结构不符规范、设施安装存在违规操作、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当质量安全风险在允许范围内,即可完成风险评估工作;一旦未达标,则需要反复进行质量安全聘雇,直至安全风险降低到可行范围内。

经综合研究最终发现,室外健身器材因种类不同、各类检测参数不一致,因此风险等级也会存在差异。经实践研究,能够对某一特定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预测,了解该器材对人生安全的危害程度。另外,还能对产品的各种危害性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以便更好地落实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控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是为使用者人身安全提供良好保障的关键。利用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能够更加明确室外健身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由此看来,对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实践探究意义重大,后期研究还应继续跟进,为促进全民户外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焦宏彤.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不容忽视[J].大众标准化,2012,25(02):24-25.

[2]郁岩,郭振生.室外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与监测[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26(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