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状况自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9:37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1

【关键词】孕前准备;心身症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影响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789-02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

为探讨孕前准备对产妇的影响及为对未孕妇女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基本情况调查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工具,对150例产妇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2006年1~5月在成都市某医院分娩的150例产妇,入选条件:产妇所住床号为单号,本人自愿。根据此次妊娠是否准备将本组产妇分为:孕前准备产妇89例,孕前未准备产妇61例。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调查工具包括:(1)基本情况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身体状况、工作稳定性等。(2)症状自评量表[1]:由90个条目组成,包括9个因子,用于评定产妇的心身症状水平。(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解亚宁90年代初自编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包括20个项目,用来测定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消极的应对方式。(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主要用于调查受试者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关系情况,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和社会支持总分。(5)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为目前产科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判断:健康知识项目“明确”为全部能叙述、描述或演示,“比较明确”为大部分能叙述、描述或演示,“不够明确”为少部分能叙述、描述或演示,“不明确”为全部不能叙述、描述或演示。

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主试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165份,有效回收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90.91%。

1.2.2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

2结果(见表1~5)

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3.1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心身症状不同:已有研究表明,产妇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约有半数以上的产妇表现出躯体不适、焦虑等生理和心理症状。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孕前是否准备产妇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因此,探讨影响产妇的心理社会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提早预防,建议有计划的、有准备的妊娠,提高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

3.2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心理社会因素不同:本文的研究表明,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文化程度、工作稳定性、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3.2.1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基本情况不同:孕前是否准备产妇之间文化程度有差异;孕前准备产妇身体状况优于孕前未准备产妇,基于躯体的健康和强壮,对产后各器官系统的变化在耐受程度和适应速度上都要优于身体健康状况稍差的产妇;又由于工作稳定、经济状况良好,减少了产妇的后顾之忧,使产妇健康恢复快,产后适应能力强。

3.2.2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的应对方式不同:按照应激理论来解释,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种应激事件,产妇如何评价和应对分娩,决定着她们的躯体和情感反应程度。本研究中,孕前准备产妇在行动上能更多的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这对于减轻产后不适是有帮助的。

3.2.3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同:分娩对产妇及周围的群体都有重要意义,如何减轻产妇的身心不适症状、护理好婴儿,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此时产妇获得的客观支持必然增加,但是孕前是否准备产妇对支持的利用度不同,孕前准备产妇对外界的支持能更有效地利用,对自身的恢复有利。

3.3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孕前准备产妇在怀孕后,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和胎儿身上,很关心胎儿和自己的健康。为了确保安全,也为了更胜任母亲角色,她会主动寻求知识,包括阅读书籍、观察其他孕妇和新妈妈,以及和其他的母亲探讨,因此,孕前准备和孕前未准备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同。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2

【摘要】

目的探讨个人收入因素对不同地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采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中文版调查问卷分别在广州和贵州黔西南州两地对≥60岁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不同年龄段人群心理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州各年龄段老年人群心理指数得分均高于贵州地区(p

【关键词】心理健康;wHo5量表;生存质量;老年人群;收支状况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elationofpersonalincomeandmentalhealthconditionofelderlypopulationindifferentregionsofChina.methodsaquestionnaireincludingwHo5wellbeingindexscaleplusdemographicandfinancialinformationwereusedinthesurveyrespectivelyconductedinGuangzhouandQianxinanonmentalhealthoftheelderlypopulationaging60ormorewithaconvenientlyacquiredsample.thedatawereanalyzedbydescriptiveanalysis,ttest,ChisquaretestandanoVa.Result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wasfound(p>0.05)onthewHo5wellbeingindexesamongelderlypeopleindifferentagegroups.thecrossregioncomparisonshowedthatthementalwellbeingoftheGuangzhoupopulationwasbetterthanthatinGuizhou(p<0.001).theobjects′wellbeingindexeswithdifferentfinancialincomewereseparatelycomparedbyanoVawhich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01),implyingthatthosewithgoodfinancialsituationhadbettermentalhealthconditionthanotherswithpoorfinancialbalance.Conclusionspersonalincomeisanimportantfactortothementalwellbeingofelderlypeople.inChina,theelderlypopulationlivinginthedevelopedregionhavebettermentalhealthconditionthanthoselivingintheunderdevelopedregionspotentiallyduetotheireconomicandfinancialadvantage.italsoimpliesthatlowerincomefeaturedbydeficitfinancingisariskfactortothementalhealthofelderlypopulation.

【Keywords】mentalwellbeing;wHo5questionnaire;Qualityoflife;elderlypopulation;Financialbalance

本研究应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主要指标,对贵州和广州两地区≥60岁老年人群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观察沿海与内陆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收入及花费的差异,以探讨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现状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对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望莫、兴义、兴仁等地区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随意抽样调查。调查人员由在读中专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组成,在实施调查工作之前均经过统一培训,以便对调查工作流程进行规范。

1.2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等)及其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测量的主要工具为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wHo5wellBeingindex)。该量表由5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按6个等级记分(0~5分),量表总得分为5个条目的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如果总得分低于13分,则提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回答形式为调查员根据量表条目逐条向被调查的老年人询问并解释问题的含义,由调查对象自行选择应答项并现场记录,或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本次共发出问卷2800份,回收问卷2552份,其中合格问卷2490份,合格问卷应答率为88.93%。

1.3统计学分析

对合格问卷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数据

本研究共调查≥60岁老年人2490人,广州市633人,贵州省1845人;年龄60~101岁,平均年龄(69.24±7.39)岁。去除性别缺项调查表12份,婚姻缺项调查表32份,文化程度缺项调查表2份,对调查样本人群按地区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等状况比较,除婚姻状况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地老年人经济收入与支出情况对比

去除未填写收支情况的54份缺项调查表,以及31份月生活费缺项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个人生活费收支情况进行分类和比较,提示同一地区老年人群在不同收入层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广州与贵州两地老年人收支情况及月生活费用(略)表3广州与贵州两地区老年人月生活费构成〔n(略)〕

2.3基于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的调查结果

使用经翻译校正后的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调查,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但各年*龄段的得分均数仅略高于13分的健康临界值,提示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情况普遍较差。见表4。表4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略)

如表4所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广州和贵州两地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进行比较,发现各年龄段不同地区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收入层次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我国确立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目标。在目前生理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发展条件下,卫生保健的目的不再单纯是解决躯体上的痛苦,而是注重身心健康的全面改善和随此带来的主观健康状态及生活满意度的提高。生存质量强调个体主观幸福感获得的主观性指标,是目前评价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理想指标。对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方面,目前多采用SCL90或自编量表,存在条目较多,针对性不强,对于老年人群而言,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调查实施的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了由丹麦学者Bech研制并由wHo心理研究协作中心修订而成的心理健康指数量表作为主要测量工具,该量表被wHo推荐用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测量,亦可用于抑郁症的初步筛检工具〔1〕。课题组于2004年引进该量表并译制成中文版,进行了初步应用信度和效度的评价〔2〕。

本研究在广州和贵州两地使用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对≥60岁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经济状况和人口学资料提示,广州地区老年人群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贵州较高,月经济收入及生活花费亦高于贵州地区。根据收入状况对老年人群进行wHo5心理健康指数的调查分析,提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但心理健康并不单纯随收入的增加而改善,而是受收入和生活开支情况的影响;经济上达到收支平衡的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经济条件差者好,经济收入是影响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上述数据分析提示,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可能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发生。从上述分析来看,欝州地区的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指瘦得分普遍低于13分临界线,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调查,探讨经济因素对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wHo5心理健康指数量表内容简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适合用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测量〔3〕。然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信度较低(α=0.51)。因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人群,需要对条目表达内容进行翻译和校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Bechp,GudexC,JohansenKS.thewHo(ten)wellBeingindex:ValidationinDiabetes〔J〕.psychotherpsychosom,1996;65:18390.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3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述情障碍;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alexithymiainpatientswithSomatoformDisorder.HeChuancai.ShangqiuSecondHospital,Shangqiu476000,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lexithymiaandpsychologicalstatusinpatientswithsomatoformdisorder.methods50patientswithsomatoformdisorder(studygroup)and50healthyvolunteers(controlledgroup)weretestedwithtaSandSCL-90.theresultswerecomparedandanalyzed.ResultsthetotalandfactorscoresoftaSandSCL-90of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controlledgroup(p<0.05orp<0.01).Conclusionpatientswithsomatoformdisordertendtohavevisiblealexithymiaandpoormentalhealthstatus.

【Keywords】Somatoformdisorder;alexithymia;mentalhoalth;SCL-90

研究发现,躯体形式障碍与述情障碍有一定关系[1]。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躯体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研究组为2005年6月~2007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疾病史或严重躯体疾病者。共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2.5±9.2岁;平均病程6.5±3.1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上26例,高中以上24例;婚姻状况:已婚38例,未婚12例。职业:工人20例,农民18例,其他12例。对照组50例为健康正常人。其中男1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1.4±9.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25例,高中以上25例。婚姻状况:已婚39例,未婚11例。职业:工人20例,农民17例,其他1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量表采用taS和SCi-90述情障碍评定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包括4个因子,因子Ⅰ表示描述情感的能力,因子Ⅱ表示认识、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因子Ⅲ表示缺乏幻想,因子Ⅳ表示外向型思维。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述情障碍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测评采用SCL-90[3],包括9个因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项目按从无到严重0~4个等级记分。

1.2.2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taS评分比较见表1研究组taS评分,除因子Ⅲ外,总分及Ⅰ、Ⅱ、Ⅳ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述情障碍又称“情感难言症”或“情感表达不能”。由Silnes首先阐述并命名,以不能适当表达情绪、缺少幻想使用性思维为其特征。可把它理解为一种不良的人格特征,也可认为是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易发生的心理特点[1]。有研究报道,易有躯体化主诉的患者常有述情障碍存在。近年来,述情障碍已被作为躯体化形式障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taS总分和因子Ⅰ、Ⅱ、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研究结果与周为报道一致[1],躯体化障碍患者描述情感能力有缺陷、认识、区分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能力低下,并多为外向型思维,缺乏透露内在的态度、感受、愿望和欲念的能力,他们往往执著于外界事物的细枝末节[4],在幻想方面与常人差异无显著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主要表现为躯体不适、焦虑、抑郁等方面。研究组SCL-90评分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分均显著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躯体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因此,对躯体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帮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改变其错误观念,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正确识别描述和接受情绪反应,提高患者认识疾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疗效。

4参考文献

[1]周为,何庆华.躯体化障碍患者述情障碍.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5(4):207

[2]姚芳传.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6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78-381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4

护理工作属于医疗服务行业,具有科学性、技术性、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为于一体,护士直接面对的是有疾病的弱势人群,工作时间内直接面对的是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从而体现疾病的危重、生命的脆弱、责任的重大,都给护理人员心身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将近年来有关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研究进行综述:

1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1)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它职业人群

具市级三甲医院对护理工作人员自评测量,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症状,采用一般健康问卷和麦氏应激问卷,对747名护士进行调查,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者发生率较高,其心理问题与其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

由此可见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以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因素为主。

(2)工作压力大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

在工作环境及不同的科室分类对比:①精神病医院中精神科与非精神科两组对比,精神科护士心理问题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精神科;②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自评调查表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焦虑、失眠,自觉不能克服困难,感到不高兴和抑郁率的发生率较高,80%占据较高的紧张状态;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据统计iCU护士明显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常有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与应激的程度有关,同时与护士在从事iCU工作年限及夜班次数密切关联;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在经过SaRS的突发性、传染性及目前无疫苗、无特效药物治疗的疾病,很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恐惧心理。对发热门诊的护士及流行病爆发期间所从事的护理工作人员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因素高于普通病房护士。

以上提示:在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科室工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降低。

同时经调查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有年临、性别、地域差异倾向。经调查研究表明,在上述护士群体中,心理健康水平以中年组为低,男性护士焦虑水平高于正常。工作环境艰苦和环境变化均给护士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高原部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多倾向焦虑。

2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

①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工作压力大,致使护士心理状况不佳。

②对工作环境或工作模式改变,从护士日常生活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生活规律及睡眠改变、经济困难、住房紧张、对工作不满意,被人诬告、议论、误会,失窃财产损失等方面对心理压力影响极大。不同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提出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发展。

③心理健康维护培训不足,主要以心理障碍为病态人格,抑郁和焦虑,成熟型、不成熟型和中间型三类护士防御机制均差异显著。同时对职业心态问卷调查显示,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职业疲劳、缺乏规律和尊重、事业无发展前途、职业满意度低、在择业倾向大等职业心理问题,潜在的流失倾向很大。其中与护士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对护士重使用轻培养等因素有关。

3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对策

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工作质量问题,近年以得到护理管理者及心理工作者的关注,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对上述分析总结应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①强化护士职业意识和知识技能教育培养,提高整体素质,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心态;②科学培养使用护士;③改善医院和社会环境,拓宽护士的服务范围,真正使护理成为终身职业;④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是护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对急诊护士及iCU病房护士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要提出减压对策,以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建立最佳心身状态,帮助护士掌握护患心理沟通技巧,并重视人才选择,加强业务培训,增强素质教育。

总之,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从健康教育和科学管理多个层面入手:①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对护生、新护士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和心理行为的训练,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②建立护士心理档案,对每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③建立心理健康维护措施,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范围,培养缜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以组织运动、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才能帮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完成全面的护理工作。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5

1.1研究对象

通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从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中筛选出40名(一年18人,二年级22人)具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体育干预实验。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有90个题目,分为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每个因子反映受试者某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体育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对实验对象进行测试,分析与比较实验前与实验后实验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探讨体育干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及影响。

1.2.2实验法

体育干预实验的内容主要有体育游戏、校园健身操、太极拳、篮球、体育拓展活动等。实验时间为2013年9月~12月,共15周,每周3次,每次活动时间为45~60分钟,共45次。体育干预实验根据不同时期实验内容与目的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体育游戏为主(7学时),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干预实验,确保体育干预实验的效果。第二阶段体育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健身操、太极拳、篮球、体育理论知识等(32学时),这一阶段体育干预内容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学前教育专业女学生较多的特点,选择了以健身操为主的练习,同时结合对身心健康培养效果较好的瑜伽,以及加入了少量的具有身体对抗性的篮球。第三阶段是以体育拓展活动为主(6学时),体育干预活动的内容呈现多样化,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与任务。

1.2.3访谈法

实验过程中,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跟踪访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和情绪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2.1.1体育干预后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SCL-90因子分与常模比较本研究在实验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长沙师范学院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自评,并筛选出了40名具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进行了体育干预实验。在对筛选出的40名学生进行15周的系统体育干预实验后,再次采用SCL-90量表对被试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10项因子分均下降并逐步接近国内常模。在各因子中,仅有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分与国内常模存在十分显著性差异,其他如躯体化、强迫症、焦虑、恐惧、偏执、人际关系等因子分逐步接近全国常模。说明体育干预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2体育干预后与干预前学前

教育专业学生SCL-90均分与因子分比较从表2、表3可以发现,体育干预实验前与实验后,被试的SCL-90均分与因子分均呈现十分显著性差异。在表2中,被试的SCL-90各项因子的均分与干预前相比均呈现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各项因分子均呈现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体育干预实验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明显好于干预前。说明通过对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体育干预,有着较好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2实验分析

在体育干预实验前,本研究从筛选出的40名学生中再随机选取出20名(一年级7名,二年级13名)学生作为跟踪访谈对象。在体育干预实验前以及在体育干预实验后,对这20名学生在实验干预的过程中进行了跟踪观察,并在心理咨询师的陪同下,与这20名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跟踪访谈,且对学生所述进行了记录与分析。通过对20名学生进行跟踪访谈发现,参与实验的学生一致认为,由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断地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自我的沟通能力增强,增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使他们变得更加乐于与人交往,相互谈心与交流。同时,参与体育活动使他们能够获得愉悦的情绪,发泄心中存在的压力,使心态变得更加开朗与乐观。此外,由于参与体育活动,使得体质的增强,学生有了足够的体力与精力处理生活中的事务,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同学们一致认为,参与体育活动很好地改善了她们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如下。在关于“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困扰问题”的交流中:在体育干预实验前,20名学生中有6位学生表述是来到学校不适应,心里总想着回家;5人表述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不愿多说话,喜欢自己一个人,比较封闭自己;4人表述是学习成绩提不高,感到很焦虑;2人表述自己恐惧害怕接触外界事物;3人表述别人包括自己都管不住自己,评价自己有强迫症。体育干预实验后,再次对这20名学生进行同样问题的访谈,结果惊人地发现仅有2人表示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想回家;有1人表示不愿意与他人交往;2有人表述担心成绩上不去;没人恐惧接触外界的事物;1人表述存在与人交往难的问题;1人表述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自评有强迫症症状。说明体育干预对强迫症、焦虑、恐惧、人际关系交往等因子的促进效果明显,对学前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在关于“学生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以及知心朋友问题”的访谈时。体育干预前,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谈,主要由以下三种情况组成:交往一般,无知心朋友,表述有6人;交往一般,有知心朋友,表述者为2人;交往不好,无知心朋友,表述者为12人。实验后,对学生的访谈情况由4种情况组成:交往比较好,有知心朋友,表述者为9人;交往一般,无知心朋友,表述者为3人;交往不好,无知心朋友,表述着为5人;交往好,无知心朋友,表述者为3人。同时,本研究发现,在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本研究借鉴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以及结合现实中访谈的细节,分析研究后得出:系统合理的体育干预手段的确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打开心扉,慢慢地从恐惧、害怕与他人接触到愿意、不惧怕与他人接触交往。本研究从对学生的访谈中就清楚地感受到学生的态度转变,从开始一系列苦恼的问题转变为轻松愉快;从不愿意交谈到肯主动跟老师交谈等。这些都表明:系统合理的体育干预手段,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关于“工作目标和对自己就业前景信心问题”的访谈时。

体育干预前,20名学生中有14名学生感到自己的就业前景渺茫,没有明确定位也无信心,并且呈现一种随波逐流的事态;4名学生为不知道;2名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有明确定位,并试着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同时发现学生在交谈过程中,明显语气、眼神都很胆怯,交谈中回答问题也略显没有信心。在体育干预后,相对于体育干预之前,学生在内心对自己今后的目标有了较明确的定位。其中有13名学生有自己清晰的学习目标,对今后的就业前景也逐渐充满信心,语气也较体育干预前坚定,跟老师的谈话也显轻松,不像体育干预前的紧张不自在。同时,这13名学生开始将学习成绩和技能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3名学生目标不是很明确,信心不强;4名学生没有目标,害怕今后就业,比较缺乏信心。说明系统合理的体育干预手段,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认知、明确目标、缓解恐惧、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满意度的问题。在体育干预前,其中有13名学生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不满意,甚至厌恶,主要原因有不想学,认为学这些没有用;学不进,自己内心叛逆地拒绝接受这些新事物;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从内心深处不适应、甚至排斥;没有什么朋友,不怎么说话,什么事情都埋在心理,比较抑郁,同时也不愿意跟其他陌生人和同学交往、接触,内心害怕;对表现好、成绩好的同学有敌对心理,看不惯,对班干部的管理故意捣蛋,同时对存在此问题的学生的班主任老师求证,确实有存在以上情况的发生;4名学生对这个问题持不知道态度,也不知道为什么,根据这4名学生自己的表述,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学习与生活目标,也不屑与他人交往,比较偏执;3名学生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不满意,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朋友较少、认为自己家里穷内心自卑焦虑与他人交往会被人看不起、不愿意多与他人说话性格孤僻等。通过体育干预后再次对20名学生进行谈话。相对体育干预之前有了明显变化,其中仅有3人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存有不满,其余的学生对学习都有了憧憬和欲望,而且给自己设定了可行的目标,通过体育干预,在性格上也变得开朗自信了,愿意与人交往。可见,体育干预实验前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了较明显的转变,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说明体育干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干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缓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1.2体育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发泄与缓解不良情绪。

3.1.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能够端正其学习态度,豁达其心胸,能够使其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具有更加坚强的毅力来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

3.2建议

3.2.1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或竞赛,不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与兴趣。同时,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喜好程度的不同,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不同的个人或集体项目的体育选修课程,根据他们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学生的个人爱好,为其推荐相应的运动项目或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3.2.2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随机应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地引导和激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2.3合理有效地制订体育锻炼的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习惯。同时,在体育运动之余,使其获得更多积极的运动心理感受,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6

论文摘要:综述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工具以及护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普遍性,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同性别、学历、护龄、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提出应重视护士心理健康,采取切实的措施和手段提高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7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学校行为适应;个人应对策略;心理控制源

对初进大学的新生来说,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与中学时代完全不同的环境。有些人能够很快调整过来,而有些人则会一直在心理和行为上与环境的变化做斗争。还有些人最终因无法适应而离开学校(Holmbek&wandrei,1993)[1]。有调查表明约12.7%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社会经验缺乏,心理成熟度不高,面对大学人才集中、竞争激烈的环境,如果不能使自己尽快适应,不仅会影响个人学习进步,而且有可能使心理发展为不健康状态,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关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学校适应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Feenstra等人(2001)[3]的研究发现,积极的家庭应对和个人应对与新生在大学第一学期中采取更积极的自我调节有密切的关系。Zea等人(1995)从社会支持和心理能力(psychosocialcompetence,是指个体在控制结果的能力中的信念)角度研究表明[4],心理能力在帮助人们积极应对压力事件中发挥着作用,并为成就目标和心理健康做出贡献。国内一些关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问题的研究[57],将学校适应不良归纳为负性心理(包括自卑,郁闷,焦虑,恐慌,挫折感等)和学校行为适应不良(如大学生活,学习,专业,人际关系和消费等方面的适应障碍等)。

怎样称作学校适应良好?Gerdes等人(1994)用这样三句话来定义什么是成功的学校适应:留在学校(remainingincollege),心理健康(enjoyingpsychologicalwellbeing),学习优秀(performingwellacademically)[8]。同处新环境,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短时间内调整过来并适应环境,而有些人则很难适应?如何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已往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探讨大学新生的学校行为适应状况,以及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源――心理控制能力中的自我特征(selfattributes)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干预等提供一些实证依据。

1研究方法

1.1被试被试选自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新生312人,包括4类学科:理工科87名,文科133名,艺术专业(包括音乐,舞蹈和美术等)92名,其它人口统计学变量见表1。

1.2研究设计测量工具由4个部分组成:①根据国内对学校行为适应的研究,自行设计学校行为适应量表,预测维度包括学校生活、语言交流、人际关系、学习、专业和经济消费等适应状态及期望等7个维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将该量表修定为:学校生活、语言交流、学习、专业和经济等学校行为适应5个维度,5个因子的总变异解释率为43.155%。此量表题目采用4点式自陈量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用1~4数字表示,得分越高,表示学校行为适应不良越严重;②个人应对策略采用简易应对策略问卷(SCSQ)[9],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得分高(或低),表明倾向积极(或消极)应对;③心理能力的自我控制特征采用Rotter(1966)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LocusofControlScale),高分端为外控,低分端为内控;④心理健康状态量表由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4个维度构成,包括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维度,采用五点量表,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3研究程序与信度分析问卷施测在新生入学2个月后统一在教室进行,当堂随机发给在教室自习的一年级新生,要求他们客观真实地选择符合自己的选项,并当堂收卷。问卷发放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表2显示出各分量表信度较高,表明实验数据是可靠的。

2结果

2.1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学校行为适应、个人应对策略、心理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描述统计及方差分析以性别、独生子女、家乡所在地、家庭收入水平、方言和专业等社会属性为自变量,学校行为适应分数为因变量的描述统计(见表3)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性别无显著差异外,独生子女、家乡所在地、家庭收入水平、方言和专业在学校行为适应量表总分均差异显著,F(1,309)=28.983,p=0.000;F(1,306)=11.225,p=0.001;F(2,306)=10.888,p=0.000;F(1,307)=22.137,p=0.000;F(2,308)=7.739,p=0.001。各社会属性变量具体在学校行为适应各维度的方差分析为:非独生子女除在学校生活维度无显著差异外,在语言交流、学习、经济和专业4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F(1,309)=34.759,p=0.000,F(1,309)=4.811,p

社会属性变量在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源方差分析结果为:性别在消极应对差异显著F(1,308)=8.815,p

社会属性变量在心理健康状态的描述统计(见表4)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性别和方言无显著差异外,独生子女,家乡所在地,家庭收入水平和专业在心理健康状态分量表总分均差异显著,F(1.308)=11.418;F(1,305)=3.612,p

综上所述,非独生子女、家在农村、家庭收入水平较低、讲方言和理工科专业等在学校行为适应和心理健康状态都显著差于独生子女、家在城市、家庭收入水平较高、讲普通话和艺术专业;而女生的消极应对要显著高于男生,理工科和文科在心理控制源比艺术类专业则更倾向外控。

2.2心理健康状态与学校行为适应、个人应对策略、心理控制源和社会属性变量的相关分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态与学校行为适应,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心理控制源以及独生子女,家乡所在地,家庭收入水平和专业等社会属性变量均存在显著相关(见表5)。表5心理健康状态与学校行为适应、应对策略、内外控和各社会属性变量相关分析

学校行为适应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心理控制源独生子女家乡所在地家庭经济专业心理健康状态r0.5440.2000.2280.2180.1890.1260.1290.116p0.0000.0000.0000.0000.0010.0270.0230.042

2.3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以学校行为适应、个人应对策略、心理控制源和各社会属性变量等因素为自变量,心理健康状况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及分层回归得出以下回归方程,见表6。

方程1表明,大学新生的学校行为适应,个人的消极应对策略以及心理能力的控制倾向在一定意义上均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方程2则说明了新生的学校行为是否适应不仅受到个人采取的应对策略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个人和社会条件的影响。方程3和4反映出作为中介调节变量的个体应对策略主要取决于个体心理能力的控制倾向,其中消极应对还受到性别差异影响。

3讨论

3.1社会背景因素和学校行为适应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和社会背景不同,这些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学校行为适应。本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来自城市、高家庭收入水平、讲普通话和艺术专业新生的学校行为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均好于非独生子女、来自农村、低家庭收入水平、讲方言和理工、文科专业的学生。据已有一些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表明[10,1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多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而本研究结果则不同。具体分析其原因,通过被调查者的来源分布结构发现,在全体人员中,来自农村的学生仅占20.07%,但他们中的非独生子女占到87.10%,在家乡讲方言的人占83.87%,家庭经济状况差的人占53.23%,而经济好的人仅占3.22%。以上数字可以表明,在这些社会条件中,来自农村是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变量。对农村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所在学校地处大都市,学校和社会环境比城市学生有更大差别。当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大部分人普通话水平较差,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在学校生活,语言交流,经济状况和专业学习等方面,会遇到更大的环境适应压力。这些因素都易使他们在入学初期产生更多负性情绪和不适应行为,若不能及时调整,则容易导致心理障碍,这可能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城市新生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3.2个人应对策略与心理能力控制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作用上述相关分析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与个人的社会条件和学校行为适应相关,而且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能力的自我控制在环境变化导致的心理和行为不适应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表6的回归分析方程展示出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一个新环境的适应过程实际上是个体行为与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能力充当着中介调节者。其中心理控制能力即是心理健康的直接变量,又是学校行为适应和心理健康状态的间接变量。积极应对可帮助新生更好调整自己,应对新环境的压力。正如Zea等人(1995)所说[4],它汇集了积极的资源,帮助人们应对压力事件,而消极应对则会产生负性心理状态。心理控制能力也会有助于人们积极应对压力事件,因此,若个体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内控倾向),并且采用的应对策略更积极,当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则有利于个体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快适应新环境。本研究中,艺术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学校行为适应要显著优于理工科和文科新生就是一个例证。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外在因素,由于一般理工科专业难度较大,学科要求较高,使得理工科学生比艺术专业学生更易产生较大学习压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在因素,统计分析表明艺术专业新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比其他专业学生具有显著内控倾向,而他们采用的个人应对策略比其他学科更积极,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能力在面临压力时所起的作用。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8

关键词:eQ5D5L;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7703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中国居民对于健康的定义和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化。以前常用的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已经缺乏敏感性,区分不同健康状况的能力也较弱,药物经济学评价和研究也越来越多的使用生存质量的指标,因此在临床研究领域逐渐发展出来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HR-QoL)的概念,常常用来衡量患者或者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但是,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不能直接的观察和测量,主要还是通过量表的方式用调查问卷进行。

eQ5D(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作为一个普适性量表,具有标准化、能做跨文化比较、测一般性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特性,目前包括eQ5D3L和eQ5D5L版本。eQ5D3L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验证,而且量表测量的效果允许不同疾病之间进行成本-效用的比较。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质量,即不仅要延长寿命,而且要生活的健康,eQ5D3L作为eQ5D量表的最初版本相比其它的健康量表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存在很严重的天花板效应。因此,euroQol的研究人员在eQ5D3L问卷的基础上设计了eQ5D5L问卷。本文主要介绍eQ5D5L的构成和特点,同时通过其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概述eQ5D5L的主要应用方面,旨在推广其在中国的使用。

1eQ5D5L的简介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分为eQ5D5L健康描述系统和eQVaS两个部分。eQ5D5L健康描述系统包括五个维度:行动能力(mobility)、自己照顾自己能力(Self-Care)、日常活动能力(Usualactivities)、疼痛或不舒服(pain/Discomfort)、焦虑或抑郁(anxiety/Depression),这些与eQ5D3L没任何差别。但是,eQ5D5L每个维度包含了五个水平:没有任何困难、有一点困难、有中等困难、有严重困难、有极其严重困难。eQVaS是一个长20厘米的垂直的视觉刻度尺。顶端为100分代表“心目中最好的健康状况”,底端为0分代表“心目中最差的健康状况”。调查对象要在这个垂直“温度计”上标出最切合自己当天健康状况的一点,也就是给自己当天的总体健康状况打分。五个维度的测量与eQVaS联合使用,能够更全面的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

由上述可知,eQ5D5L可测量55共3125种可能的健康状况组合。通常调查人员还会将调查对象得基本信息问卷纳入eQ5D5L测量体系,这个部分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从业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史等资料进行采集,以用于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eQ5D3L官方版本均已。但是,国内关于eQ5D5L方面的研究还未曾开展。本文通过介绍eQ5D5L中文版组成及特点,从而能够更好的用于研究健康人群或疾病人群的健康评价、疾病的负担评价、临床疾病研究与医药研发、健康影响因素分析等。

2eQ5D5L的性能特点

2.1信息性

eQ5D5L的信息性,就是指其辨别能力。根据天花板效应的原理,euroQol的研究人员为了尽量减小天花板效应而设计了eQ5D5L问卷。所谓天花板效应是指在影响指标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中,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低端,即eQ5D3L问卷在两个极端水平上的选择数量增多从而使指标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辨别力下降。那么如果要使因变量对自变量的效果准确反映,就应该尽量避免设计上的极端反应,增加每个维度水平上的量程分布,使得eQ5D能够更可靠的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健康。所以,eQ5D5L是在eQ5D3L的基础上每个维度再增加两个水平,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它的灵敏度并降低eQ5D3L所带来的天花板效应。eQ5D5L的信息性可以用Shannon指数(H')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J')来评估。

Shannon指数(H')和Shannon均匀性指数(J')计算公式:

说明:H'-捕获信息的绝对值;J'-信息效用值;C-eQ5D不同版本水平的数量;ni-第i水平受试者的数量;n-总样本的数量;pi=ni/n-第i水平受试者的比例(i=1,...,C)。

H'max=log2C在eQ5D3L问卷中最大值为1.58,而在eQ5D5L问卷中最大值为2.32。H'max值的增加代表着问卷各维度水平数量的增加,其辨别能力也相应的增加。

2.2eQ5D5L指数

iSpoR第17届会议在美国举行,来自国际上知名专家在会议中探讨了eQ5D5L的使用和发展。根据会议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四种模型可以计算得出eQ5D5L价值集,从而计算指数值,但是最终选择了非参数统计模型,其值的计算主要是获得eQ5D3L和eQ5D5L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通过eQ5D3L的指数值乘以每个效用权重之后再加和,即可得到eQ5D5L的指数值。通过eQ5D官方网站,目前我们可以计算10个国家的eQ5D5L指数值。

另外,根据会议讨论已开发了一款新的软件-euroQolGroup’sValuationtechnology(eQVt),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健康测试。目前,此软件中文版正在翻译之中,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进行探讨。

2.3可行性、结构效度、信度

可行性、结构效度与信度通常是衡量健康状况测量量表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可行性方面,eQ5D5L延续了eQ5D3L的优势,具有简单、方便的设计,用户能够独立回答这些问题,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可行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效度方面,据国外研究显示,eQ5D5L和eQVaS能灵敏、完整、客观地反映受试者在不同健康状况下的生存质量的差异,两者具有较强和较稳定的相关性,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这些研究进行了验证,作者也将在后续进程中给出实证研究。

信度是量表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方面,所采用的方法是分析两次测量选项频率分布是否一致,如果两次测量选项百分比分布一致,说明信度较高。用定量指标来反映的话,可采用Kappa一致性系数。

2.4敏感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最广泛采用的处理不确定性的方法,是用来评价改变假设和某些关键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的估计值是否会影响到结果或结论的稳定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生存质量的偏好有所不同,所以我国在应用其他国家关于eQ5D5L的研究结果时,应进行敏感度分析。

3eQ5D5L的应用

3.1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3.1.1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能够发现衡量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文献约有上万篇,其中使用eQ5D3L来衡量的文献约有几十篇,而目前还没有关于eQ5D5L中文版的研究,但是Luonan和Liminghui等已通过定性定量方法对eQ5D5L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3.1.2国外研究综述

目前,据研究显示,eQ5D5L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发展,并且进行了多项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结果显示eQ5D5L已经被证明能够更好的区分不同的健康水平,并且逐步被各个国家所接受。例如,a.Simonpickard等于2007年完成了424例11种类型的美国癌症病人生命质量的测量,阐述了eQ5D5L所具有的优越性。SeonHaKim等在韩国于2011年完成了893例30种不同类型的癌症病人的生命质量的测量,结果显示eQ5D5L与eQVaS有更好的相关性,因此推广其在韩国的应用。而DominikGolicki等完成了443例年轻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的测定,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波兰药学方面的学生,研究者分别对天花板效应、辨别能力、结构效度等方面做出了比较,同样认为eQ5D5L在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的测量中具有可行性,而且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支持。

3.2主要应用方面

3.2.1用于健康人群或疾病人群的健康评价

使用此量表可以获得eQ5D5L指数和Shannon指数(H')得分,通过比较可以测量健康人群或疾病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在国外的研究中,已被证明具有很好的信度与效度。在我国,还没有此种研究。另外,利用eQ5D5L量表还可以测量某一时期人口健康状况,以及不同时期人口健康的变化,可以评估与监测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果,进而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信息。

3.2.2用于疾病的负担评价

疾病负担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健康压力。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是评价疾病负担的重要指标,美国、韩国等相继采用了eQ5D5L调查癌症病人对生命质量带来的负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此类研究获得eQ5D5L指数评价一种疾病不同时期或不同疾病的负担状况。

3.2.3临床疾病研究与医药研发

利用eQ5D5L和VaS,可测量个人或特定人群健康状况,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群组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或测量同一疾病人群在不同时间、有无医疗干预等不同情况下的健康变化,从而可以确定特定疾病在不同时期的症状反应,并为测定新药、新诊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提供信息。

3.2.4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将eQ5D5L五个维度、VaS和单一指标值等测量结果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相结合,可用来进行健康影响因素分析。比如,利用eQ5D5L进行健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人口结构健康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从业状况、病史等,这些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进行探索。

4总结

本文着重介绍了eQ5D5L中文版的构成,使用Shannon指数和天花板效应来评价它的信息性以及应用eQ5D5L指数得分对健康状况进行衡量。通过研究eQ5D5L在国际上的进展,介绍应用它来描述人们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此次研究是国内较早提出使用eQ5D5L量表来衡量用户的健康状况。

据国外研究显示,eQ5D5L具有更合理的健康区分能力,能更好地跟踪调查用户的健康变化。例如eQ5D5L有更好的辨别能力和较低的天花板效应,此外,eQ5D5L还表现出了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更合理的可靠性。因此,我们不难发现eQ5D5L比eQ5D3L更有优越性,值得我们推广与借鉴。

当然使用eQ5D5L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人群对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偏好具有一些共同点,但表现出来的差异也很大。首先,eQ5D5L的天花板效应并未完全消除,它只是相比eQ5D3L有了一定的改善。其次,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结构与价值体系不同,生存质量的含义也存在差别,因此在使用国外量表时通常需要考虑受试者文化水平的影响等。第三,量表及测量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干扰;所以,一方面,我国在应用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时,应进行敏感性分析,另一方面应及早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eQ5D量表效用值积分体系,因此开展此类研究有助于推动国内药物经济学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晖,罗南.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中文版应用介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1):4957.

[2]a.Simonpickard,phD,mariaC.DeLeon,BBa,thomasKohlmann,phD,DavidCella,phD,andSarahRosenbloom,phD.psychometricComparisonoftheStandardeQ5Dtoa5LevelVersioninCancerpatients[J].medicalCare,2007,45(3):259263.

[3]SeonHaKim,HwaJungKim。SangilLee,minwooparingthepsychometricpropertiesoftheeQ5D3LandeQ5D5LincancerpatientsinKorea[J].QualLifeRes,2011,(9).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9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分娩的日益重视,产后恢复现已成为产科护理的重点,产后身心健康受到普遍关注。分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产妇经历宫口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等产程,需消耗大量体力和精力,甚至会对盆底支持结构及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初产妇,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对产后并发症缺乏认识,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给其产后恢复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1]。因此,对于初产妇,更有必要在产后加强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4月~10月产科收治的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足月自然分娩,乳腺发育、乳房外观以及各项生理和检查指标均正常,对于患有全身性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合并产科并发症产妇予以排除。将上述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年龄为20~33岁,平均年龄为(27.5±1.6)岁,平均孕周为(38.9±1.6)w,平均新生儿5minapgar评分为(9.1±0.4)分,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和中专9例,大专及以上28例;对照组年龄为20~32岁,平均年龄为(27.6±1.7)岁,平均孕周为(38.8±1.5)w,平均新生儿5minapgar评分为(9.2±0.5)分,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和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27例。两组初产妇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喂养指导、并发症预防等;干预组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基础护理和产后按摩。清洗阴部,防治感染,在腹部和骶尾部敷上热毛巾,加强血流;产后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按摩,包括头面部、胸部、腹部等,时间控制在20min内;按摩重点为乳房,并清洗乳头等部位,促进乳汁分泌。②认知干预和心理护理。产后告知产妇相关注意事项,如1个月内禁止体力劳动、盆浴、性生活等,教会其一些自我护理方法,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和合理饮食;对于出现盆地损伤产妇,重点进行保护盆底的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产后盆底肌恢复的重要性,指导其进行相关康复训练;产后评估产妇心理状况,耐心陪护产妇,主动与其交流,引导其完成角色转换,多从旁鼓励,尽量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

1.3评价指标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对两组产妇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其中SaS评分和SDS评分在30分以上,表明产妇焦虑、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已经给日常生活和产后恢复带来影响;30以下,表明心理状态较好,或有轻微焦虑、抑郁情绪,但未影响到日常生活[2]。参照wHo数字分级法[3],对两组产后产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3分以下为轻微疼痛,3~4分为中度疼痛,4分以上为重度疼痛,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重,同时比较两组产妇24h后子宫底高度。观察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设定优、良、差3级评定标准;调查护理满意度,设定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种评定标准;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优良率和护理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5.5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双侧分析,对标准差(x±s)表述资料进行定量分析,采用t检验,率(%)表述资料进行定性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定量分析干预组产后SaS、SDS评分、疼痛评分以及24h后子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2.2定性分析干预组产妇乳汁分泌优良率和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心理健康状况自述篇10

【关键词】患者;认知;心理健康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nfluenceofself-cognitionandself-evaluationofpatientsonmentalhealthstatus.methodsthe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in65patientsadmittedtohospital(64validquestionnaires)withsymptomchecklist90(SCL-90).Resultsthementalhealthlevelofpatientswaslowerthanthenationalnorm.themorestabletheemotionself-assessmentwasandthemoreactivethecopingstylewas,themorehigherthelevelofmentalhealthofpatientswas.ConclusionHealthcareworkersorpsychologistscanhelppatientsimprovetheabilitytoregulatemood,learnpositiveresponsestyleandimprovetheirmentalhealthlevel.

【Keywords】patient;Self-cognition;mentalhealth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的重要条件[1]。本文通过患者对自我认知的主观评价,考察自我认知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为医护人员或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一个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次调查对象均为确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住院治疗患者65名。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为98.46%。调查对象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45±13.87)岁;其中男31名,女33名。

1.2方法测量工具采用自编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程度以及对性格、情绪稳定性、应对方式、内外控特质的自我评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该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对每个问题采用1~5五级评分。量表进一步分出9个症状因子和一个附加因子。根据总均分和各因子分高低分析心理健康水平。

1.3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表1)由表1可见,总均分、躯体化、人际敏感和妄想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总均分和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人际敏感因子分和妄想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

2.2调查对象的自我认知评价状况(表2)由表2可见,患者认为自己属于内向或外向性格的约各占一半。37.5%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情绪通常表现得较为平静。在得知病情之后,超过一半的患者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方式,绝大多数患者确信自己有能力改善身体状况。

2.3调查对象自我认知评价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表3)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应对方式与SCL-90总均分,分别在0.05、0.01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情绪越稳定、应对方式越积极,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患者的性格、内外控特质与SCL-90总均分相关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这与吕敏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患者存在更多的躯体不适,这可能与患者所患疾病的伴随症状有关,人际敏感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这并不是说他们对人际关系淡漠,而是说明他们更能体验到他人的关心,住院期间社会和家人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将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康复。妄想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这说明患者在住院期间思维更为理性,这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对象为慢性肾脏病患者,需长期服药,病情迁延不愈,患者会因生病事件而引发一些理性的思考(如生命的意义等)。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主要是由于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引起的。

3.2患者的自我认知评价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1],任何人都具有外向或内向的特征,但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外向者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果断独立,好交际,轻率。内向者自省,谨慎,疑虑,交往面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性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就是说,面对生病事件,性格无好坏之分,不存在哪种性格的人更容易接受和适应的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情绪越稳定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情绪不稳定的人对挫折或问题会有很强的反应,并且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他们更容易生气和抑郁[4]。令人欣慰的是情绪调节的能力是可以发展和提高的,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人们面临可觉察的威胁时处理焦虑的努力称为应对策略,可以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基本方式,而且积极的应对方式总是优于消极的应对方式[5]。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消极应对的患者。医护人员或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促进疾病的康复。

根据洛特的控制点理论,内控的人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善身体状况,而外控的人则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内外控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国外有关研究结果不一致。Benassi等研究发现,内控者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外控者[6],这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数量少有关。但是有研究表明内外控特质可能会对健康行为的塑造起到一定作用,内控者更注意饮食、锻炼、积极配合治疗[7],因此应鼓励患者发展内控型特质。

综上所述,患者的自我认知评价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情绪稳定性和应对方式,医护人员或心理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帮助患者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及发展内控型特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42-449.

[2]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m]//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7.

[3]吕敏,戴光明,郑键,等.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39-441.

[4]JessF.人格理论[m].李茹,等,译.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8-349.

[5]BurgerJm.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6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8-102.

[6]BenassiVa,SweeneypD,DufourCL.istherearelationshipbetweenLocusofcontrolorientationanddepression?[J].Journalofabnormalpsychology,1998,97(3):35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