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39:36

保障计划篇1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要抓紧筹建武进劳动力市场。按照“三化”建设和武进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劳动力交流中心的建设步伐,三月前要完成选址工作,五月前要论证确定建设方案和建设资金的筹集,七月份要正式启动工程建设项目。二是要抓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兑现,一方面要引导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到三产服务行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要抓住典型事例、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激活失业人员的创业激情。三是要进一步搞好再就业服务工作。要对全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双失业等再就业援助对象进行普查,真正摸清底数,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资料库,运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加强分类指导,制订相应措施,完善就业机制,为就业再就业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四是要尽快出台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制订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办法,缓解失地农民急刷增多带来的就业压力。明年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000人,实现失地农民就业8000人,再就业援助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的范围内。五是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在严把出口关的同时要协助地税部门力争达到95%的基金征缴率。

(二)建立健全社保运作机制,确保社保基金的健康运行。

明年,社会保险工作的重点仍然要放在扩展社会保险范围、加强各项基金的收缴、规范内部运作上,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推进扩面为主题,继续做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一是要针对目前社保扩面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企业经营者及部分职工在认识上的误区,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既符合社会保险发展方向又切合我区实际扩面办法,实行低门槛、广覆盖,确保全年新增扩面参保人数2.5万人。二是要认真做好日常稽查、审计工作,日常审计面要达到30%以上。继续开展财政、地税、审计、劳动保障四部门联合稽查审计。做好社会保险年审,年审面要达到100%。三是要逐步建立社区管理工作平台,落实机构、人员、经费,稳步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要做好离退休人员调资工作,按时足额发放离休干部特许经费,同时要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54个月连续发放不拖欠。四是要认真贯彻执行从20*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出台我区的配套办法,规范工伤认定行为,扩大实施范围。

2、以收支平衡为前提,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在医保政策进行调整的前提下,对金融系统、社保扩面人员、职介所人员等三类人员要列出计划,排除干忧,力争扩面3.5万人以上。二是要进一步理顺基金由地税征收后的一系列业务操作环节。在户管信息、人员变更、基金入帐、统计报表等方面与地税部门加强协调,同时相应地做好两次门诊费和慢性病补助的划拨工作,并且要积极协助地税部门对医保基金的综合征缴率要达到95%以上。三是要严格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明年一季度要完成统筹区内30家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的签订,同时要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检查力度,堵住医保基金运行中的漏洞。四是要适时出台改进完善我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办法,完善住院病人转诊制度,改进我区离休干部医疗费用统筹办法。五是尽快研究出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正式运行后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3、以加强服务为重点,规范农保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清理核对完成的基础上,对农保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整登记,进一步完善个人帐户信息数据库,5月份以前要完成缴费证换证工作。其次是要探讨清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力争明年完成清欠20万元以上。再次是要抓紧研究制订政策,出台《武进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实施办法》,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第四,要结合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武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意见》,推行新的农保政策。

4、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做好参保单位养老手册鉴证和机关事业单位、乡镇专技人员、人事关系人员等养老保险的结算、收缴、拨付工作,基金收缴率力争保持99%以上。要配合事业单位改革,对转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人员,制定一些过渡性政策,确保其平稳过渡。

5、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动“金保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建设内部计算机网络,在各事业单位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全局性局域网,作为局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7月份前要建成局计算机服务中心,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求职信息、空岗信息、社保信息等信息咨询,同时要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申报、缴费、支付一条龙服务,并提供个人帐户、政策法规的岗上查询服务。要按照“建设数字武进”的要求,逐步实现区劳动保障系统办公现代化。

(三)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促进工资集体协商。

明年,工资宏观调控的重点是继续贯彻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根据各自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合理增资,职工工资水平争取在20*年的基础上增加5-8%的水平。继续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乡镇用人单位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要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全年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单位不少于150家,镇级单位在20*年的基础上再增加6-8个。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基金监督工作有序展开,熟悉过程和业务,完成1-2次基金运作的调查工作。

(四)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单位”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结合我区“创建平安武进”的具体要求,抓住当前用人单位强迫职工超时加班加点、无故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等群众反响较大的问题不放松。与公安、建设、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协调,开展一至两次工资履行情况的专项监察,对建筑工地、个体私营企业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查。采取巡视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办法,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开展劳动关系规范年活动中,要把工资支付等列为检查劳动合同的监察重点,督促各类用人单位及时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兑现职工工资。积极配合社保机构开展扩面征缴工作,查处极少数拒绝参保的用人单位,督促各类用人单位自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组织举办一次兼职劳动监察员业务培训班。立案查处的违法案件结案率保持在100%。要做好2004年度的劳动保障年检工作,确保年检率达到95%以上。要大力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单位”的评比工作,督促各类用人单位自觉履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五)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要强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首先,要把好劳动合同鉴证关,纠正劳动合同中的违法条款,尤其是对劳动合同中的工资支付的方式方法、支付时间等重点把关,有效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其次,要加强对兼职仲裁员的业务指导,每月要安排至少两名兼职仲裁员参与办案,要以片为单位,每季度组织1-2次庭审观摩,切实提高兼职仲裁员的业务素质和独立办案能力。要定期组织兼职仲裁员进行案例研讨和案卷评析,着重解决仲裁文书规范化问题,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再次,对镇仲裁办事处处理标的较大或重大、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要派员现场指导,提高镇仲裁办调处劳动争议案件的成功率。立案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

(六)健全职业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职业培训要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在四个培训层面上做文章:一是在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工作上做文章,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督促企业建立转岗培训台帐,明年的培训率要达到60%以上。二是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上做文章,由一般性的岗前培训向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转变,完成2000张职业资格证书的发证工作。三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免费就业培训上做文章。要选择6-10个工种在全区范围内为失地农民举办免费培训班100期左右,力争培训8000人以上。四是在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上做文章。劳动力市场建成后,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意愿,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明年上下半年要各组织开展一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专项执法检查活动,运用法律强制手段,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七)提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水平,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各镇劳动保障服务所要按照局下达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在抓好外来劳动力管理、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处的同时,把社保扩面征缴和再就业援助工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落实,3月份都要排出具体工作计划,主动向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领导的支持,依靠镇党委、政府的行政推动力来开展社保扩面和再就业援助工作。要花大力气抓好职业中介服务,各镇已经建立的公共职介机构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每个公共职介所主动收集用工信息400个以上,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失地农民和农村、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扩面工作也要抓紧抓好,培训面要达到90%以上。要以劳动合同管理为龙头,促进劳动保障事务工作的开展。

保障计划篇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三个领域的问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始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人口过多是我国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造成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挑战。劳动适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又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的支付压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但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而且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难点问题。因此,要以人口问题为出发点,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对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规划,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空间,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重点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保障需求。

本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下,着重阐述**时期稳定就业形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目标、主要任务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年至**年。

一、主要成就、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有利条件

新世纪初,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九五"的主要成就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经过主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曰控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与任务。

1.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历史性变化,"九五"期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计划生育率稳步提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婚育观正在形成,妇女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九五"期间净增加6000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可控制在12.7亿以内。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000以下,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2.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劳动力市场机制初步形成。"九五"期末全国从业人员达到7.12亿人,五年城镇新增加触3560万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下岗的国有企业职工近50%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就业结构不断改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首次降到50%以下,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3000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1995年的24.6%上升到27%。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取得进展,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形成。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九五"期间,社会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条例和决定,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规范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九五"期末,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0448万人、4332万人和l0408万人。加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征缴力度,提高了三条保障线标准,基本做到?quot;两个确保"工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95%以上进入了再就业服务中心,90%以上的人领到了基本生活费;3000多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养老金。基本上实现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社会救济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救济覆盖面,使这项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全国城市已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化进程逐步推进。全国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达到110.5万张,城镇社区服务中心达到8101个,社区服务设施20万个。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面临的严峻挑战

1.人口数量过多,仍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预计**期间将增加5600万人左右,到21世纪40年代,人口将达到总量为15亿以上的峰值。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庞大的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日益尖锐。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还很不稳定,各地发展不平衡,实行计划生育仍有相当的难度,造成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压力来自中西部地区。

2.城乡就业矛盾依然突出,结构性失业更加严峻

**期间,我国新生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升至峰值,达到4650万人,就业压力将会明显增加。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已有1.5亿人以上,**期间估计每年还要新增加500万~600万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3.劳动力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合理配置

我国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就业政策不协调、不配套而导致的市场分割现象严重。户籍制度和人口迁移政策限制大多,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4.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口老龄化、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保障的压力迅速增大

**年,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一趋势将加速发展,**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0.5%,2050年将上升到28%以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特别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压力在迅速增大。**期间,结构性失业。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的消化以及城镇贫困现象等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将更加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我国各类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不协调,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程度低二是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三是农村基本保障工作薄弱,农村养老、医疗和贫困人口救济问题突出。

5.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较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

在社会保险体制转换过程中,单独依靠征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本养老金支付需求。主要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社会统筹基金占用个人账户基金直接影响了个人账户的积累;社会保险基金的互济功能没有充分体现,省级统筹没有严格实施,社会保险基金没有资金积累,中央调剂能力有限;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手段和保值增值机制尚未建立;基金征缴困难,企业欠费问题严重等等。

(三)有利条件

在充分认识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期间控制人口增长,稳定就业形势和完善保障体系也存在很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20年来,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已深入人心。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和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正在形成,基层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全国生育水平开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计划生育工作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这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建设初具规模,这为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期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契机。

3.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有关法律规章建设步伐加快。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筹资渠道进一步明确,同时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当前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较低的时期,尤其在**这一关键时期,为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做好物质和制度准备提供了机遇。

4.社会成员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已经基本形成,收入普遍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成员的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5.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进一步解决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证。

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方针

**期间,我国人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发展目标

1.有效控制人曰规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曰素质。**期末,全国总人曰控制在133亿以内,五年新增人口5600万人,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9%,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2.努力保持就业规模稳定增长,进一步改善就业结构,抑制失业率上升,基本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期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40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期末,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调整为剩44:23:33,劳动者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起机制灵活、基本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3.加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建成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以多种医疗保障办法建设为先导,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保障体系。城镇各类社会劳动者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法规规定的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社区服务中心数达到9600个,社会福利床位数达到180万张。

(三)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政府的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各级政府相应的调控管理能力。要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调动企业、个人的积极性,积极发挥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的作用,提高社会成员在政府指导和帮助下,自我管理和互助互济的能力。

2.改革创新,完善制度

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引人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机制,健全相关的社会基本制度,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形成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3.适应国情,突出重点

坚持生产力为标准,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人口、促进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时,必须要同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相适应,必须考虑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人口控制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主要任务

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落实"三为主"(以宣传教育、避孕、经常性工作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立依法行政、村民管理、优质服务。政策引导、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提倡优生优育,提高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不同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政策措施

1.继续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位置,坚持不懈地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确保未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实现。

2.制定有利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各级政府部问要采取小额贷款,项日优先、科技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帮助计划生育农户增加经济收入。优先保障计划生育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需求,解决现实困难,提高社会经济地位。研究制定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父母养老保障的有关政策,切实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奖励优惠措施,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3.建议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家立法进程,逐步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体系,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4.加强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强中西部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设施和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技术服务资源,尽量共享现有人员和设备,巩固和发展服务网络,改善服务条件。积极培训和充实基层技术服务人员,满足群众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优生优青需求。城市要积极发挥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建立以现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

**期间,以预防农村地区高发先天性疾病为重点,逐步形成覆盖重点地区的出生缺陷干预网络,全面推进优生优育工作,使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现有水平上明显下降。

5.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信息网,及时准确地掌握妇女节育生育状况,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促进就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努力促进就业增加,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

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基本满足城乡劳动适龄口的就业需求。广开就业问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强化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和就业容量,有效减轻结构性失业压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2.进一步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立足于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积极促进劳动力流动,建立基本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政府对劳动就业的管理手段和相应的法律规章,进一步深化改革劳动人事和户籍管理制度,调整和协调有关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二)政策措施

1.实行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

经济增长要为扩大就业提供切实保证。**期间,要继续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全国新增城镇就业4000万人,以基本满足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并为扩大就业拓展更大空间。

依靠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增长弹性。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社会需求迫切的教育培训、社区服务、旅游业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促进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容量的巨大潜力。

确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地位。采取放宽市场准人限制,税率优惠、建立投融资渠道等有力措施,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使之真正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休。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用工和劳动者创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以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带动就业增加。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加强国家之间的劳务合作关系,继续扩大工程承包、远洋运输等传统劳务输出顶日。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向境外转移或投资、举办经济实体,带动劳动力就业。有组织地开展各类专业人员的劳务输出。

2.实施两大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坚持城市发展多元化的方针,发挥大城市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改革相关制度和调整相关政策,合理、有序地实现人曰城镇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与就业目标紧密结合。在制定开发规划和实施开发项目时,必须作出对当地劳动力的使用安排计划。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的规模,将扶贫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和生态环境保护地区,要实行经济补贴和移民并举措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途径。

继续发挥第一产业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蓄水他的作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调整乡镇企业结构,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扩大农村经济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3.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统筹规划和调控全国城乡劳动力就业,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有序流动。**期间,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在东部有条件的省市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逐步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通过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取消社会从业人员之间的不同"身份",消除不合理市场分割现象,尽快统一城市劳动力市场。

建立劳动就业登记制度,进一步改革劳动工资制度。社会成员就业必须登记,确定惟一社会保障号码,建立个人工资账户和社会保障账户。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实现职工劳动报酬和福利的工资化、货币化,改进政府对企业工资管理的调控手段,促进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完善和规范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劳动力管理与服务信息网络和劳动力供求状况的信息分析制度。努力改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服务,实现职业介绍机构网络化、现代化,提高服务机构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民营职业介绍机构的健康发展。制定劳动力市场管理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事务等就业服务制度和标准,规范劳动者、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

4.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实行灵活的就业形式

采取就学替代就业措施。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规模。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对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青年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争通过增加大学、高中招生数量和就业前培训,提高文化和技能素质,使当年大部分劳动适龄青年延迟就业。

加强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再就业培训工作,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免费培训。重视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逐步形成完善的农村职业培训体系。

实行灵活的就业形式。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就业。改革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五、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主要任务

1.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发挥市场和社会各方面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构筑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是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改革实施范围,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基本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二是完善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政策,切实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和救助,确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三是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立信息网络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加强社区建设,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切实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五是推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建设,在健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基础上,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农村不同地区的各种保障形式,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保障需求。

2.改进筹资方式和运营机制,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平稳运行和有效积累

要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调控和监管,基本形成规范操作、高效运行的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体系。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安排,开源节流,采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多种筹资办法,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必要投入,充实保障基金,在确保当期支付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问题,合理调整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改进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对各级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规范收、支、管、投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健康和有序运行。

(二)政策措施

1.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核心,改革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在制度规定范围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全面建立起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实行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账管理,在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支付的基础上,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稳步实施。根据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在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规范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准确核定缴费基数,合理控制替代率水平。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省级统筹。

尽快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要健全费用分担机制,改进支付方式。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研究制定职工大额医疗费用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妥善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同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条例》,依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实行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逐步取消再就业服务中心,同时作好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对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按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要逐步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改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执行;由财政部分拨款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另行制定。机关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参加所在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的试点和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切实保障工伤职工和生育女职工的基本权益。

2.规范和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覆盖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所有贫困人群。要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严格进行家庭收入调查,规范申请、评审和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程序,使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弱势人群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探索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的管理方式以及保值增值机制。对企业实行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的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商业保险要增加服务项目和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经济状况较好的单位和人群的高层次保障需求。

3.加快社区建设,推动社会保障社会化

要改变传统的单位福利体制,剥离用人单位承担发放社会保险金和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性职能。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脱钩后,社会保险金由银行佃日局,人员由社区统一管理。做好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管理。接续和转移工作。建立真正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化保障体系。

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与发展模式,明确社区职能定位,合理划分社区范围,加快社区组织与设施建设,改善和提高基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在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中的作用。健全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就业指导、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设施。政府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调动、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采取委托经营、购买服务、合作管理等方式,推进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与社会养老能力不足的矛盾,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区要重点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4.探索多种保障形式,推进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办法,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医疗保障方式,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以农村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西部地区办医条件严重落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县医院和中心乡卫生院建设。坚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和乡镇企业,以农民自愿为原则,鼓励参加商业保险,探索多种形式的补充社会保险。要妥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政策的适用与衔接问题。对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要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发展农村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五保"供养制度。继续贯彻扶贫攻坚战略,加大开发式扶贫、科技扶贫力度,保障最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活。

5.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提高基金运营能力和积累水平

建立可靠、稳定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一是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保证当期保险费收入,结算方式上必须全额缴拨;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三是结合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四是扩大发行规模,按收入比例提取保障基金;四是将现有部分税种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基金,也可以适时开征专项使用的新税种或附加税。发行长期国债等。通过以上办法在保证到期支付的同时,确保个人账户的有效积累。

提高基金运营效率和投资收益率。通过招标委托有资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具体经营保险基金,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要适时开拓新的投资领域;提高规范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值,使基金运行步人良性循环。

6.健全社会保障宏观调控和监督体制,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国务院组成社会保障宏观协调机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改革目标,协调各有关部问研究制定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标准、社会保障总量调控指标等政府干预目标以及实施方案,做好政策配套和部问衔接工作,统一解决重大的政策性问题。

加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理事会对基金的规范管理,根据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在现行政策法规基础上制定管理条例,依据条例管理资金筹措,监督基金运行,向社会公布基金财务状况。严格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寒充分发挥省级统筹对本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运行的调剂和引导作用。

规范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能定位与合理分工,强化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各级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投的全过程监管,严格依法运作,确保公开、透明、安全和高效,使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化和制度化。

7.加强法制和信息技术支持,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环境

建议抓紧制定并实施《社会保险法》,规范社会保险法律关系和各类法律主体行为,强化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通过法律手段,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与基金监管力度,规制保险基金运营模式,防范可能的政策风险和制度风险。加强执法监督,依法制裁拒缴用日用、侵占社会保险金等违法行为。

加快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把社会保障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类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纳入系统管理,保证信息的准确与完整。信息网络建设要由中央政府制定统一规划方案和建设标准,各地政府分步组织实施,实现全国联网,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保障计划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努力拓宽筹资渠道,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优抚对象住房解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优抚对象住房困难问题。力争到2013年,使优抚对象住房全部砖瓦化,居住条件达到或超过当地群众的平均住房水平,使其老有所居,居有所乐。

二、基本原则

㈠整体规划。结合我市城乡建设规划、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因灾倒房、危房、草坯房等改造建设工程,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优抚对象住房建设工作。

㈡因地制宜。本着宜建则建、宜修则修、宜迁则迁、宜买则买、宜租则租和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优抚对象生产、生活的原则,解决优抚对象住房困难问题。

㈢分类保障。依据政策,优先考虑将农村优抚对象纳入因灾倒房、危房改造建设范畴。城镇优抚对象纳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范畴。

三、主要内容

㈠帮建形式和条件。现住房为农村草坯房、危房,需要修缮的,以及破损程度较重、修缮价值小的砖瓦房,原则上在原址上翻建和修缮。客观条件不允许翻建的草坯房、危房和无房户,由乡(镇、办)和村委会共同帮助选址建房,也可根据个人意愿买房。

现住房为城镇危房和无房户的,以帮助其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主,按低收入家庭标准提供租房补贴为辅的原则解决其住房问题。

优抚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本实施意见的扶持:

原住房状况良好,且能正常居住的;原住房于年1月1日以后变卖或变更产权的;移位已建砖瓦房但仍在原址遗留下的草坯房、危房;原住房已动迁,但补偿款未用于重新购房的;原住房已抵押或变卖用于偿还债务的;故意隐瞒现状、突击变更房屋权属或赠与子女及假借离婚将原住房赠予配偶的;原住房已变卖或无房,但已在儿女家或其他直系亲属家居住2年以上,且房屋属于砖瓦结构,无破损的。

原住房已赠与子女,但本人不愿与子女同住的,可酌情将其安置到光荣院。其他优抚对象有特殊情况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的,由市民政局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批后予以解决。

上述无房户是指经所在乡(镇、办)出具家庭生活困难无力建房,长期租房或寄居证明的困难优抚对象。

㈡建设形式和标准。按照“安全、实用、节能、卫生、经济、美观”要求,统一设计建筑样式和标准并组织建设。新建房标准为户均(系指优抚对象本人及配偶)面积42平方米,砖瓦结构、彩钢瓦、塑钢窗,通水、通电。维修住房标准为结构坚固、保暖防雨、实用美观。

㈢政策扶持。新建住房市政府每户补助5000元至12000元;维修住房每户补助4000元至7000元。上述补助资金在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相关部门要从用地、用材、行政审批等方面,为优抚对象住房建设提供便利。城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分配要优先照顾城镇住房困难的优抚对象。

㈣资金来源。优抚对象住房维修改造资金主要采取政府扶持、个人负担、危房改造补助、福利公益金资助、优抚资金、因灾倒危房重建资金、社会力量帮扶等办法解决。

㈤产权归属。优抚对象自行建房,享受市政府补助的,其房屋产权归其个人所有。无力建房的,由所在乡(镇、办)或村(居)委会建设,房屋产权归所在乡(镇、办)或村(居)委会所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档案,明晰产权,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市人民政府成立市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优抚对象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同志任组长,民政、财政、国土、建设、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规划等部门和各乡(镇、办)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局长刘亚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每年3月底前,市民政局要牵头编制当年优抚对象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报领导小组同意后组织实施,各乡(镇、办)具体落实。

保障计划篇4

一、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和谐型后勤

1、凝心聚力,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系列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完成“xx”改革和发展规划、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与完成今年后勤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使思想有新提高、精神有新动力、作风有新境界、能力有新增强、工作有新成效,凝心聚力,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2、示范引领,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后勤党委在后勤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立意高、教育意义好的党日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好党员发展、转正工作以及党员评议教育活动,以党建带动团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反对四风,大力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抓好整改方案落实,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全心全意服务师生。班子成员坚持每周、每月、每学期有计划地到校区、学院察看、调研,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制订《后勤保障处工作作风建设若干规定》,落实《后勤党委关于制度建设的工作计划》,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结办制等工作制度,管理、服务人员实行置牌上岗或挂牌上岗,强化管理,培育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4、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针对后勤工作特点开展岗位廉洁教育,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健络,签订岗位廉洁承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校党委十项规定,打造清廉的后勤队伍。

5、促进和谐,做好宣传统战工会等工作。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和信息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传报道深化后勤改革的新举措、重大活动和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大力弘扬先进后勤文化。重视统战工作,通过联系交友、召开情况通报会等形式,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全力支持“建家”和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校四届一次两代会,筹备召开后勤二级教代会一届一次会议。

二、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岗位练兵,着力构建学习型后勤

1、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从后勤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制订后勤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推动员工专业成长,促进后勤事业可持续发展。

2、围绕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以“团结和谐、务实清廉、开拓创新、争先进位”为目标,继续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细化领导班子岗位职责,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不断提高班子的集体领导效能,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3、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科级干部培训班,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管理能力、执行力。

4、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在各中心推行“职工文化学校”,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员工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加强骨干队伍建设,转换用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合理定员定编,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对非编员工的人文关怀,规范用工,和谐用工,提升归属感。

三、深化综合改革,开展“双创”活动,全力打造服务型后勤

1、按照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把改革工作贯穿后勤工作的始终,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加强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拟定后勤发展规划,明确当前及今后一阶段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

2、不断深化后勤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根据后勤岗位特点,按照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总体精神,统一原则,制订业绩绩效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作用。参与扬子津校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服务广大师生。

3、开展“双创”建设年活动。在全处开展创后勤十佳优秀服务窗口、创后勤十佳优秀服务员工活动,做到年初有争创计划、年中有争创检查、年末有争创评优表彰。通过开展“双创”活动促进“三提”:一是规范真诚促窗口服务提神、二是多措并举促维修服务提速、三是打造特色促重点服务提质。

4、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通过美食文化节、宿舍文化建设月、物业便民月、节能减排月、医疗服务月、幼教家长开放月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强保障,惠师生,展风貌。

5、加强高校后勤同行间的交流,参与行业协会的活动,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使服务标准和行业接轨并努力走在行业前列。

6、大力支持并全力做好教育部职工餐厅的服务工作,精心服务,精细管理,树立扬大新形象。

7、强化督查机制,实施量化考核。聘请一批责任心强、敢于直言的督察员和信息员,对后勤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8、针对财务人员减少以及核算内容变化的实际,调整岗位分工,加强新版财务软件学习与培训,定期开展财务分析,及时反映财务状况,评价经济效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9、饮食服务工作以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两个”效益为目标,以实行食堂经理负责制为着力点,探索风味小吃窗口经营管理模式,完善食品安全关键点控制流程,建立工作标准执行反馈机制,切实提高饮食服务中心内涵和综合实力。

10、公寓管理工作建立学生公寓“全时服务”机制,完善公寓育人工作模式。配合学工部积极探索把学生宿舍区建设成类似于“书院制”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阵地。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做好文汇路校区、瘦西湖校区、荷花池校区学生宿舍电路改造、空调、热水器安装等工作。

11、物管工作以楼宇管理为核心,推行分类分级管理,重点强化公共教学楼宇保洁、护卫和多媒体钥匙发放管理。以校园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建立校园环境责任管理网络,立足长远,谋划校园绿化布局,实行长效管理机制。

12、全面实施老校区供配电工程建设,配合做好瘦西湖校区、文汇路校区学生宿舍空调安装水电改造配套工作,满足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宿舍安装空调的用电需求。

13、编制20XX年维修专项计划,加强维修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按照新的《扬州大学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好各项维修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14、进一步做好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保调研工作,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教职工、毕业生、新生体检工作,继续做好专家门诊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5、扩大幼教品牌效应,以“文化建设、内涵打造”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和服务质量,促精致和精细化管理。

四、落实节能降耗,加大技改投入,师生共建节约型后勤

1、贯彻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以节能减耗、节约增效为重点,构建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节能降耗、合理使用资源的后勤服务管理新体系。

2、规范制度管理,建立节约型后勤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建设节约型后勤的奖惩、检查、监督机制。

3、开展食堂“光盘行动”、杜绝“长流水、长明灯”、加强成本控制,营造校园节能氛围,增强师生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4、根据《扬州大学水电管理办法》,合理编制并监督实施水电指标年度分解方案,推进独立楼宇水电表的安装工作,实施按责任单位分块计量,确保水电指标包干使用的实施。

5、认真做好节能技改和节能监控体系平台的建设工作,建立水电能耗定期通报制度,促进水电管理的科学与规范,加强水电回收环节基础性工作,促进节约,减少浪费。

6、积极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物业管理模式,设立楼宇勤工助学岗,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推进物业管理机械化操作,添置大中型机械化设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7、加快后勤数字化建设。谋划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师生健康档案体系建设工程,教职工体检信息实行网上查询,医疗收费与校园一卡通对接;饮服完善“高校后勤采供与核算管理系统”软件,加强内部监控力度;建立公寓管理学生信息库;逐步建立水电管网、维修工程数字档案;发挥处网站功能。

五、落实岗位责任,健全安络,合力创建平安型后勤

1、抓好安全生产和校园安全综合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确保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创建平安后勤。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与防火责任书,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和奖惩挂钩制度。制定和完善处内相关安全应急预案,强化安全制度保障。

3、健全和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安全员天天巡查、分部负责人每周检查、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小组每月检查、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检查的工作机制,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保障计划篇5

(一)立足民生之本,进一步加大就业促进工作力度

*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0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14万个,其中提供社会公益性岗位8000个;失业人员就业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万人;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7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发挥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全面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出台的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继续把灵活就业人员、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及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优势,使各类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吸纳安置失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规范操作,提高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的使用效率。

2.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根据《*市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年完成90%的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构建,并实现“六到位”工作目标,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开展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将本地农村劳动力纳入社会登记失业率调查制度,逐步建立社会登记失业率控制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推进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并库。

3.大力促进“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全市全面长效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并逐步向“充分就业村”延伸,实现市区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80%、城关镇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50%;稳定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加强协管员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协管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4.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建设水平。继续开展劳动力市场创星级达标活动。根据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制订统一的就业服务工作规范,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90%以上达到省三星级标准,2家达到四星级标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年内市本级就业管理机构至少有15名高级职业指导师、20名中级职业指导师,县市(区)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高级职业指导师、3名中级职业指导师;充分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在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好“再就业援助”行动、“春风行动”、就业服务周等大型、专项招聘活动,重点做好网上“公共职介超市”、职业指导工作室和技能岗位对接等体现公共职介品牌的工作。

5.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工作。结合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登记失业率调查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动态管理制度,将被征地劳动力纳入再就业援助的范围,对持有《就业登记证》的被征地农民,享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对其中已被依法征地、撤村(组)进社区大龄等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凭《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扶持政策。

6.制订鼓励城乡劳动者创业的政策。建立城乡创业推动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全市建立60个创业基地,向社会征集推介100个创业项目,建立1个创业网络;建立“创业引导性资金”,市本级不少于500万元,县市不少于200万元,其他各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创业资金。

7.继续加强劳务合作交流和农民工管理服务工作。开辟更多的劳务基地,重点加强与宿迁市的对口挂钩协作关系,满足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建立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信息数据库,完善登记和分类查询工作;认真落实对跨省农民工实行就业补助的政策。

8.加强以拓展服务面为主体的入境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完成省厅要求的年度纳入管理的境外人员就业数比上年增长的工作目标。

(二)着眼民生之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年,全市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险种的覆盖面均达到96%以上,参保人数均突破190万,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巩固在98%以上,农村劳动力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农村老年居民按月享受养老待遇或社会养老补贴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3%、97%。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养老保险。(1)认真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确保新制度平稳实施。(2)继续实行扩面征缴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扩面和基金收缴工作。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6万,其中市区净增3万;养老保险费人均缴费基数达到1190元,其中市区达到1530元;养老保险费清欠率达到35%,全市清欠5800万元;80项数据指标上传率达到90%,正确率达到95%。(3)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4)全面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养老制度。(5)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到92.5%以上,其中档案接收率为85%。(6)大力推进企业年金工作,规范企业年金方案报备和管理机构资质报备工作,推进企业年金工作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2.医疗保险。(1)巩固发展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制定《*市城镇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办法》。(2)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向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变,年末经办人数力争达到400万人。(3)稳步提高各类参保人群医疗保障水平,重点研究城镇非职工人群在实行大病住院医疗保险的基础上,稳步建立门诊医疗补助制度;对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年末完成率达50%以上。(4)完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帮扶弱势群体;建立精神卫生日间康复保障网络,探索新型精神病整体医疗保障模式。(5)切实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3.失业保险。(1)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支撑力,积极探索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2)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推进失业保险和失业登记、监测工作,建立预测分析、预警报告和预案启动等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3)建立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长效机制,调整农民工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

4.工伤保险。⑴建立起预防、赔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树立“预防优先”和“康复优于补偿”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研究工伤保险康复管理办法,建立康复业务标准、规范、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框架。⑵深入实施“平安计划”。建立起覆盖广大职工的“职业安全网”,重点解决建筑、施工等特殊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出台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指导意见。⑶进一步规范工伤保险业务流程。制定《*市工伤保险业务工作手册》,统一和规范*市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法律文书。⑷筹划成立*市工伤认定中心,建立工伤认定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规范工伤认定管理,完善劳动能力鉴定手段。⑸做好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实施工作,确保新老标准平稳过渡,根据新标准修改我市劳动能力鉴定操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5.生育保险。组织好《*市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全力维护参保职工的生育保险权益。

6.农村养老保险。(1)加快推进农村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2)推动老年农民社会养老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以保持我市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3)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改进和完善现行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劳动适龄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工作,提高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水平,探索养老年龄段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4)强化考核,将农村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和劳动适龄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标考核体系。

7.社会保险基金监督。(1)加大现场监督工作力度,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组织开展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情况的检查。(2)继续开展对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控检查,进一步提升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经办和管理能力,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3)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建立基金非现场监督相关指标和体系。(4)继续开展并推动全市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审计工作,市区检查面不低于30%,到帐基金3000万元。(5)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对各地基金监督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三)推动素质就业,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年,再就业技能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培训25万人,其中技能培训5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7000人,其中技师以上1800人;职业技能鉴定5万人;技校招生6500人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促进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2.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经费使用制度。市区积极实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111”资助计划》,即:每年确定面向社会培训的10个职业(工种),资助培养100名高级技师,1000名技师。实施*市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计划,七项制度全面推进。逐步培育形成一个社会、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3.提高职业能力建设公共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以此为抓手,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4.积极推行“职业培训普惠制”。对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农村务工人员均可享受相应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培训目标。以跨省及省内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为突破口,以被征地农村劳动力为重点,着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增强城乡劳动者充分培训的后劲,形成长效机制。

5.积极推动企业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工作。在全市20家较大企业开展培训鉴定工作,特别是争取*创元集团成为劳动保障部“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实验区”。把培养评价的主战场放在生产第一线,把生产绩效、质量、业绩等作为评价的内容,形成新的培养机制、模式和评价方式。

6.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指导相关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广校企合作优秀伙伴的经验,联手培养准高技能人才。组织院校开展企业用工调研活动。

7.进一步加快技能鉴定的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加强职业标准、教材和题库的开发工作,集中力量,拿出一定的开发经费,加强职业标准等的开发;继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统一认证和全国、省统一考核工作;努力完成新技师培养考评任务。

(四)围绕和谐社会,进一步构建公平协调的劳动关系

*年,劳动合同覆盖率达到95%,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和案件处理结案率均继续保持在95%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劳动关系与监察工作。

(1)着力组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各项执法检查活动。认真做好投诉举报受理与查处工作,提高劳动监察案件处理质量和速度;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着重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及时处理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上访、群访事件,杜绝恶性事件;适时开展打击非法劳务中介专项检查活动,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

(2)继续健全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完善劳动关系与监察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市本级探索试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检办法;健全完善劳动监察工作网络,继续推进完善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试点工作,在城区探索街道劳动监察辅助组织的建立,实行全市劳动监察网络化。

(3)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充分覆盖方案》,加强劳动合同书面报告日常管理,提高劳动合同书面报告率,有针对性地推进集体合同的签订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向乡镇街道延伸,加大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签订面的扩大。

(4)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培育与评定工作。继续培育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面推行a、B、C劳动保障信誉等级管理制度,对劳动保障C级单位加大巡查力度,促使其尽快转化。

2.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1)坚持公平正义,提升劳动仲裁处理质量。抓好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对于30人以上危害社会稳定的集体劳动争议,做到提前介入快、调查取证快、审理结案快;抓好协调处理能力建设,按照“简便、快速、灵活”的要求,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抓好规范办案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重大、复杂和疑难争议案件处理的全过程。

(2)坚持以防为主,构筑劳动争议预防体系。各地劳动仲裁机构定点联系企业不少于50家,指导企业建立和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推进与行业协会的联系,通过行业协会指导企业改进和提高劳动管理水平;做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主动落实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

(3)坚持以素质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劳动仲裁队伍建设。继续落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领导与监督职能,坚持仲裁委员会例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疑难问题会办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巩固和加强劳动仲裁乡镇办事处建设,就近、就地协调处理劳动争议;在建筑、餐饮等行业试聘兼职仲裁员,试行在行业内协调化解劳动争议。

3.企业工资管理。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指导工作。根据市政府提出的坚持富民优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全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6%,进一步完善工效挂钩制度、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巩固工资发放保障机制。

4.工作。加强工作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劳动保障渠道,进一步做好来信来访处理工作。

(五)重视基础建设,进一步开创劳动保障事业新局面

1.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

认真抓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全面提高我局党员干部素质;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继续贯彻执行好党组织的各项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建工作全面达标;进一步深化“三优三满意”创建文明机关活动;抓好群团工作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2.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加强劳动保障系统的法制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认真做好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的法核备案工作,重点实施市政府《*市城镇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立法计划;妥善处理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

3.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继续认真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大力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加强对高级技校、就业管理中心两家事业单位机构升格后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考核考察工作;积极贯彻“岗位管理办法”,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

4.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

按照“金保工程”建设要求和上级部署,升级优化劳动保障四级网络系统和业务工作流程;强化四级网络系统、社会保障卡系统等的日常维护工作;进一步提高金保工程联网数据质量;实施好社会保障卡数据中心建设;强化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工作;做好社会保险异地结算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开通12333电话咨询服务;继续办好劳动保障网站;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综合统计相关工作。

保障计划篇6

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干巷学校工作总计划和学校“十一五”规划为总则,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使工作有新的突破,紧密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认真做好后勤的保障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这个工作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二、工作宗旨:

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规范工作,认真服务,依照规划,改造校园,努力使我们的校园环境成为让师生在此轻松学习、愉悦生活的好去处。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意识。

1、落实学习制度,对照全面质量管理有关后勤保障部人员的制度岗位职责,抓常规工作,提高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2、敬业爱岗,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不断学习本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做到分工不分家,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共同做好后勤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财务管理和财经纪律。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决实行购物申报、审核、审批制度,需要物品必须填写申购单,杜绝盲目购物。

2、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制度,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若在学期中途需征收费用,必须做到由家长委员会申请,报教育局有关部门备案,征得学生家长签名同意后方可收取。开学时把收费公示在社区张贴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校产管理。

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校产校具管理,严格执行各类物品的领用制度,做到物尽其用,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开学初对学校已有电脑进行清理,已经坏了的报废一批,准备迎接市装配部新一轮电脑设备的配备工作。

(四)、加强食堂工作管理。

本学期由于物价等原因,食堂饭菜价作了调整,教师从原来的4元升为5元,学生从原来的3元升为4元,因此抓住这次契机使食堂软件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每天与食堂负责人联系,勤下食堂,多巡视多检查、督促,严把物品质量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要办出让师生真正满意的食堂。

(五)、加强校园卫生和绿化工作。

中学绿化刚刚完成,现在必须坚强管理确保成活,做好春季植树节前后的补种工作,争取在今年评上上海市绿化合格单位和两年后达到花园单位。

1、校园卫生人人有责,保洁员必须认真做好工作,其他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改正。

2、提高校园绿化品味,校内培育和适当购买相结合,美化校园。

(六)、抓好综合治理,安保保卫工作。

以安全工作为重点,做好检查,认真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门卫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加强岗位责任管理,做好来宾登记工作,谢绝闲杂人员进入校区,继续做好防盗工作,安全警钟长鸣。每位教师也要养成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好习惯,创建平安校园。

(七)、学校基建工作

保障计划篇7

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做好全局服务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勤当参谋,优化服务,确保机关运转高效。

二、工作目标

1、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

2、严格执行规章,严格控制公务接待;

3、理顺盘活资金,促进开源节流;

4、优化服务质量,确保高效运转。

三、工作重点

1、抓好机关文秘服务,做好机关信息宣传。

2、抓好机关信访接待,做好机关会务服务。

3、抓好机关财物管理,做好机关档案归档。

4、抓好机关综治工作,做好机关车辆保障。

四、实施计划

1、1~2月份,回顾20xx年工作,理出201x年工作思路;筹备全市水利工作会议,编制20xx大事记,开展各项扶贫、帮对慰问工作。做好两会期间相关工作。制定201x年采购计划。

2、3月份,编制201x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项目申报工作,分解党代会、人代会、政协提议案任务;落实各处室年度工作目标。

3、4~5月份,积极做好大楼卫生、防疫等工作。

4、6~10月份,配合防汛抗台开展相关工作;完成相关调研和重点工作督查;分批采购办公设备,维护和管理各类办公自动化设施。

保障计划篇8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初步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全市来看,就业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新生劳动力2011年激增,就业压力日趋显现。促进新生劳动力就业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2011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如何做好新生劳动力就业工作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要根据“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新生劳动力自主创业。本街道新生劳动力开展自主创业和家庭型创业的,可以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对于征集到的适合新生劳动力创业的小型项目,优先、免费推荐给自主创业的新生劳动力。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其次,我们要按照“片管专管”的要求,加强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岗位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岗位信息数据库。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有针对性地搜集适合于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岗位,积极做好筹岗工作,将采集到的空岗信息用海报形式到辖区内11个社区,把真实有效的岗位送到新生劳动力手中。对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平时掌握的未就业新生劳动力,建立跟踪服务卡,实施就业动态管理,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由社区协理员上门,与本人直接交流,对其进行职业指导,现场填写《求职登记表》,对有就业愿望的大中专毕业生,实施度身定做的就业帮扶,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新生劳动力专门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系列的公共就业服务,并正确引导他们到区人力资源市场办理劳动保障事务手续。

最后,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使人职匹配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本街道的实际情况,我们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争取在全区六个街道中率先成立街道级的“就业再就业促进委员会”。我们争取吸纳几家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作为我们的会员单位,与他们开展长期合作,将他们的用工需求纳入街道的岗位信息库,并与我们手头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库进行实时比对,当劳动力资源库中的技能与岗位信息库中的岗位对接数量较多时,我们将举办富有特色的岗位技能对接专场招聘会,以使企业能够吸纳尽量多的新生劳动力,从而促进新生劳动力的就业。

新生劳动力是全市加快发展的重要人力、人才资源。促进新生劳动力就业,是落实富民方针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扩大新生劳动力就业总量,提高新生劳动力就业质量。

劳动监察是构建和谐区街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将在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进行书面审查的基础上,按照“片管专管”的要求,指定每个社区一名协理员为劳动监察联络员,每个联络员申报一家单位为2011年我街道拟打造诚信单位,从而形成每个社区都“讲诚信,争创诚信”的良好氛围。

社会保险是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托底工作,也是最难完成的硬性指标。我们将在对老年征地农民、老年下放居民、老年插队知青、老年支边居民、老年军队退役士兵这五类老年人民做好困难补助审核发放的同时,利用“失业人员之家”平台,整合资源,精心打造“五老驿站”,将他们统一纳入社会化管理,让每个人都参加全民医保,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沐浴在“十七大精神”的阳光下。

劳动保障工作纷繁复杂,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关注民生,创新思路,以创新促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

保障计划篇9

投资型保险遇冷,保险公司优雅转身,打起健康保障牌。阳光保险盯上新闻人,推出“新闻工作者特别保障计划”以争宠。

近期,投资型保险新品锐减,保险公司多打起了健康保障牌。阳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近日推出了“新闻工作者特别保障计划”,有人说它打出的是一张争宠牌。

“新闻工作者特别保障计划”综合了航空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保障内容,还针对新闻工作者工作时间不固定的特点,专门提供了非工作时间的意外伤害保障。涵盖了意外伤害、意外医疗、重大疾病等保障,是为满足新闻团体的不同保障需求而制定的。

阳光保险费心设计的这款产品,能否吸引新闻工作者的眼球?

“新闻工作者特别保障计划”提供“乘坐飞机双倍给付”的保障,即被保险人持有效客票乘坐飞机,因飞机坠落、起火、爆炸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导致身故的保险金额为意外伤害保险金额的2倍。

然而,该计划中提供的航空意外伤害保障,在此前就上市的航空意外险中也同样提供,那里规定投保航意险,最低只需10元保费,即可获得高达几十万元的保障。

对于偶尔乘坐飞机出行的新闻人来说,购买单次、短期的航意险更为划算。单次航意险产品,保险期间为乘坐当日飞机的有效期间,保费一般只要10元,主要针对航空意外进行保障,保障额度在60万元以上;保障期限延长到7天的航意险产品,投保人在乘坐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时,都可以获得相当保额的保障。对于经常乘飞机出行的新闻人来说,选择1年期交通工具意外险更划算,一般保费在20元左右,保额在45万元左右。

相比而言,航意险或交通工具意外险更加专业,性价比也很高,而新闻工作者特别保障计划中提供的航空意外伤害保障则稍显逊色。

该计划的另外一个特殊保障,是“非工作时间执行公务双倍给付”,即被保险人因执行公务或公职行为而在非工作期间遭受故意侵害导致身故、残疾的保险金额为意外伤害保险金额的2倍。

一般意外伤害保险只提供正常的保险金额,而这款保障计划为新闻人在特定条件下提供了双倍赔付额,为新闻人提供了贴心保护。

保障计划篇10

一、进一步提高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中央、省、市委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三个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部已提出了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大投入,按照《计划》中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

二、明确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总体目标与任务分工

(一)总体目标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实行水资源开采利用调度令制度,严格控制开采水量和水位,确保在相应的保证率下,取水供水工程正常运行。自2011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供水保证率95%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初步建成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

(二)任务分工

市水利与渔业局负责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并检查、通报达标建设工作情况;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做好所管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

(三)工作安排

各单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按照《计划》要求制定自己的总体工作计划和2012年具体工作计划,并按照总体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年度建设工作方案,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前一年度的达标建设自评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具体工作计划(含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方案)。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所需经费可在水资源费中列支。

三、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