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审计实训论文十篇审计实训论文十篇

审计实训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11:58

审计实训论文篇1

【关键词】审计实训;教学法;研究

审计课程的教学一直是会计专业的一个难点,会计与出纳一直是学生就业的首选,学生在学习期间主要以考会计上岗证为主、初级会计职称为辅,综合以上原因,审计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受到冷遇也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审计这门课程进行实训教学的话,可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一、审计实训与理论同等重要

(一)重理论轻实训

主要是理论知识懂了,实践操作很容易这样的论调一直以来是审计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而且相对来说审计理论课也比审计实训课操做起来更方便,所以教师不愿意进行实训教学。审计实训课程需要大量的准备过程,需要完整的会计资料,比如:总账、明细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报表附注等,以上资料是审计实训课程必须的资料,这也为审计实训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做实训也是理论的补充,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审计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讲解为主,实训为辅,在前几年的教学中,一直是理论课,没有实践课,最近几年由于社会的需求,有审计实训这门课了,但是一般来说还是理论课安排的时间多,实训只安排很少的时间,是理论课的补充。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理论与实践课应当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理论学得再多如果不能消化及收,不等于白学了吗,有什么用处,所以审计实训教学应当提到日程上来,进行审计这训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三)审计实训时间太少,流于形式

审计这门课是每周4节,共68课时,一般上课10周,实训7周。其实就是68课时实训时间也不多,实训的过程中首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过程很复杂,有风险模型,有公式,只有在风险评估为中低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审计,接着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审计程序,实质性审计程序又分为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而且根据会计科目不同,细节测试的方式也不同,实质性分析程序则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审计过程是很费时费力的,如果用很少的时间要进行全面的审计是不可行的,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消化、吸收的过程,所以增加审计实训的时间是形势所趋。

二、审计实训要利用专门的时间、场所进行

(一)审计边上理论课边实训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

因为一次课有二节,上一节课实训一节课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查账的时候一个会计科目,首先查询的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余额与总账上的科目余额是否相符,如果相符的话再查询总账的科目余额与明细账的科目余额额汇总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再查询明细账相应科目的原始凭证,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不一致的现象,还要找到不一致的原因,同时调整相应的会计科目及金额等等。正因为审计实训耗时比较多,要找专门的时间与场所进行。

(二)审计实训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宠大的工程

如果仅仅用40分钟的课程去实训的话,很可能一个会计科目都查询不完就下课了,有始无终,不能给学生一个总体的认知。而且审计实训时需用大量的资料,给学生上课带来负担,所以还是用专门的实训室比较好。所有审计资料都放在指定位置,而且需要的资料也齐全,节约人力物力,学生上课是直接在实训室不用带资料,课本,胶水、直尽、剪刀、计算器、原始凭证填封面及账薄等一应俱全,为全生实训做足了准备。

(三)实训室比教室更有利于交流

审计实训室的座位设计是圆形的桌子,而且有电脑和网络,每个学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打印所需用的资料,当有的问题不明白时除了问老师也可以自己在电脑上查询,这样更方便学生学习,有问题可以直接解决,避免浪费时间,审计实训室为审计实训做了硬件与软件的保证。

三、审计实训的演练与操作

(一)以任务为导向的审计实训教学

在2011级学生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因为每个班分四个组,共有三个班,一共是12组,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空前热情高涨。每个小组都在一名组长的带领下分配到了任务,每个人都有事做,审计实训先从整理会计资料开始的,从原始凭证的粘贴到记账凭证的整理,每个学生都亲力亲为,开始做的很快,因为这些会计实训在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实训中都已经做过,是旧的知识的复习,所以做得又快又好,在接下来做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就相对慢一些,因为这是新的知识,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所以学生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当这一时期过去后,学生基本上走上正轨,清楚审计是做什么的了。

(二)审计实训与审计理论的融合

通过审计实训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审计要解决的问题,但这还不够,要让学生理论与实训二者都要抓,二手都要硬,这是我们审计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进一步的审计实训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第一步审计业务书的签订,那么学生马上打开书本看第二章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回头温习学过的内容,才真正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为什么有这样的内容,才真正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意义所在,这时候审计实训教学的目的才达到了。

(三)审计实训教学贵在实践操作

审计实训的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应用、去实践。一直以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教学就是一个薄弱点,把审计理论与实践连接起来,可以把以前的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一起做,即温习了会计知识又学习了审计知识,双管齐下,可以事半功倍。

(四)审计实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操作能力

在进行审计实训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比如应收账款账户,在审计应收账款时一定期考虑坏账准备的记提,计提金额是否合规等等,这是一脉相承的工作,通过不停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审计流程,意识到审计是做什么的、审计有什么用。只有学生认识到审计的作用,那么在这实训的过程中才会愿意去做、也才能做好审计实训。

四、审计实训工作底稿的整理与反思

(一)审计实训工作底稿的整理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实施审计程序获得审计证据并得出审计结论的记录。审计实训做完后要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为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及时的依据。审计实训资料的整理与装订,每页位置放在哪里,审计工作底稿上的索引号要按顺序摆放,封面的设计,这些后续工作都要及时完成,同时把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保存,为下一年级审计实训做模板,在下次做实训时直接给同学们看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也可以借鉴。

(二)审计实训后的反思

一般来说做到上一步审计实训就已经结束了,但是审计实训后的反思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下一轮的审计实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学的一部分,审计实训教学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当然也需要教学反思,在本次的实训过程中,我总结出的教训是第一实训时间太少了。第二审计实训资料准备不足,存货的模型也没有做,外鄞工作没有模拟。第三是没有设计一些审计陷阱,每个小组的审计资料是一样的。通过总结经验下一次审计实训在这几个方面都要改善和提高,力争做得越来越好。

五、结论

审计实训教学对学生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可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训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同时又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这不正是审计实训教学的目标所在吗?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2]叶江虹.案例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创新实践[J].会计之友,2011(3).

[3]何芹.审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模式——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

[4]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

[5]张雪梅.浅谈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a].改革与探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C].地质出版社,2005,9.

基金项目:本文系“会计电算化审计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YB201219)。

作者简介:

吴丽玲(1975—),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实训论文篇2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dthatthecaseteachinginthequalityauditteaching'seducationalmodel,discussedthecaseteachingtoauditreallyteachesthecurriculumconcreteapplication.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实训教学

keyword:CaseteachingSimulatesreallyteachestherealityteachesteaching

作者简介:罗立立(1973-5),女,壮族,广西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经系讲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

吴奇峰(1973-1),男,汉族,广西合浦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经系讲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

开展审计模拟实训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进行审计模拟实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解决审什么的问题,即审计对象的问题。对此,我们的做法是用“虚拟被审计单位”解决审计对象这一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开展审计业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精选历年来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习的典型资料,作为审计模拟实训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模拟实训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被审计资料缺失的问题。其次是如何对被审计对象实施审计程序,这是审计模拟实训的核心。

一、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对于审计实训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的审计都设计一个实地情景案例,以便使学生身临其境,易学、易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已经成为审计课程的一大特点。

1.课堂讲授方式案例的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方式案例的教学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审计案例教学与审计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如在讲述审计证据这节课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审计证据的定义及特征、审计证据具备的条件、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分析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审计证据事例,这样对照起来,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二是仍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但要大量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三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人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满足审计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使之典型化,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2.案例实训模拟教学的形式

本课程采用模拟案例实训教学模式,操作办法是:利用一周时间,将学生带入审计实训模拟教室,将既定的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对照实训模拟教室里的相关法规、合同、凭证、业务流程等审计标准去检查、分析、发现错误,然后定性进行账项调整和发表审计意见。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审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承接审计业务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强化学生审计职业能力培养。

在组织审计实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按照班级和专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归纳课堂理论,引导学生实践,总结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成绩。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鼓励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方式的培训,更加准确地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

二、案例教学中审计实训教学课程

1.在审计实训教学课程中,做到以案例教学与模拟实验教学为主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针对教学内容中确定的单项实训,可以采用以案例法为主的结合课堂训练、分组讨论、课后自测等方法开展教学。案例内容丰富多样,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分析透彻,能引导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后自测则为巩固所学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在实训教学课程上,做到课堂、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有机结合

实训教学的组织,也就是教学在什么环境下开展。我们将审计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对于单项实训,可以与理论教学齐头并进,按教学单元内容组织训练,主要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或自测法来实现,所以,通常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就行。对于综合实训,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工作量比较大,为确保其效果,必须独立(停课)安排实践,主要采用模拟实验法或顶岗实践的形式,所以,必须在模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践基地来完成。

三、结语

高职层次的审计实训课程通常是以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表为主线,并兼顾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审计理论方面,力求反映审计领域的新成果;在高职审计实训方面,紧紧围绕高职高专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总之,要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关键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只有实践教学抓出成效,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审计理沦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岗应职能力。

参考文献:

审计实训论文篇3

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目标缺乏指导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会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市场对会计、审计岗位的需求,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审计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中,由于审计实训教学素材少、难度大,效果差等原因,明显存在突出会计,弱化审计实训教学安排,实训计划不合理等现象,致使会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在实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会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标没有细化,没有特色,使实训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作用被弱化。

(二)实训建设体系构建不均衡

会审专业实训建设包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这两部分建设不均衡现象。硬件建设中高职高专更为关注可直接购买或引进的实训工具建设和挂图及模型建设,而忽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参考较少需要自主编制的实践教材,如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实训教材。软件建设中高职高专更为关注易于实施的教师实践能力建设,而忽视了实训教学方法建设,特别是对案例教学、教学软件运用教学没有深入研究,对“合作制”“仿真制”实训模式盲目引入。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高>文秘站:设计的,只是简单对等安排,缺乏专业特色分析。其次,会计、审计各专业主干实训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但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只关注课程知识结构上的先后关系,忽略了课程知识体系上的互补性,没有充分整合课内实训和单列实训课程,将会计和审计的实训融合寄托在综合实训上,浪费了有限的实训资源和时间,降低了课内实践和单列实践课程的效果。

(四)实训教学素材单一

目前会审专业实训教学素材存在会计实训素材一边倒。审计实训素材匮乏、单一的现象。大多数高职高专审计实训多以审计过程的单项实训项目设计为主,缺乏系统性。从仿真实训上看,审计实训软件匮乏,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如《审计实训教材软件》、《审易465审计模拟教学软件》,没有涉及内部审计的实训软件,无法满足内部控制时代的岗位需求。且审计教学软件提供的案例跨越时间短,经济业务变化少,训练类型单一,多为差错舞弊的账项审计类型,无法提供对被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等重要审计环节训练,与实际审计存在很多差异。

(五)实训教学资源分配不科学

会审专业会计、审计实训虽然在实训课时安排上相当,但从实训资源应用及效果上看,审计实训差很多。从教学师资分配上看,没有合理分配和运用实践型教师资源。课内实训大多由理论课教师教授,主要是针对理论要点的理解和训练,缺乏实训指导性。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要求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要教授理论课程。造成单设实训课在实训课程比例逐渐增大的教改趋势下,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师担任,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

(六)教师队伍实训能力不足

目前各高职高专都很关注“双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实践锻炼时间短或不连续,财务、审计部门等问题,老师很难真正深入系统的参与企业的账务核算、财务管理,甚至对会计流程基本的十大岗位都没有全部体验。审计实践也顶多完整参与一两项审计业务,对审计职业判断培养、审计方法的运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审计沟通技巧等的理解不够透彻。其三,大多数专职教师对会计、审计领域改革热点和政策走向不了解,不熟悉,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实践岗位发展需要,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效果。

二、高职高专会审专业实训建设措施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会审专业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教育,专业具有开阔的就业范围。即可从事会计工作、又可从事审计工作。基于设立初衷,专业培养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培养地区中小企业的骨干会计人员、基层会计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理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方向,应针对会计、审计两种岗位要求,重点提升学生会计、审计岗位的职业判断、专业基本实践技术、管理理念、软件应用能力、内部控制、资产评估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建立完整的专业实训建设体系

注重专业实训建设体系的均衡发展。以专业为分界,课程为核心,实训为基础进行系统构建。硬件建设中除继续加强实训工具建设和挂图及模型建设外,应加大实训教材建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者并重,后者优先的指导下,加强实训素材组织实例化和模拟课程的制作。根据专业标准化管理的需要,规定每门课程素材的基本标准,建立课程实训教材开发制度,纳入各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现既符合课程的内涵要求,又利于课程间的协调。软件建设方面,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实训教学方法研究,建立研究团队,推行案例教学和教学软件运用教学,科学引入“合作制”和“仿真制”实训模式。(三)科学安排实训课程

课程安排是实训教学建设的基础,应依据专业知识体系特点,结合行业需求,科学组合。单列实训课程以专业必备实训课程为主。适当考虑会计和审计中运用广泛的实践技能。必备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实训、中级财务会计实训、纳税实务实训、审计学原理实训、社会审计实训,增设课程是内部会计控制实训和会计报表实训,它们不仅是会计、审计岗位中广泛运用的技能需求,也是内控时代的必备技能需求。课内实训主要以补充单列实训的课程为主。如设立成本会计课内实训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设立会计电算化课内实训培养学生常见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完善会计基本技能作补充:设立内部审计课内实训、资产评估课内实训培养学生内部审计和资产评估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审计实训技能作补充。综合性实训课程则包括理财之道软件实训、eRp沙盘模拟演练、会计实务模拟实训、审计软件综合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管理、审计分析等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

(四)优化实训教学资源

首先,应该充分挖掘课内实训和单列实训课程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实训顺序,节约实训资源和时间成本。大一下学期为基本技能学习期,开设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实训)等,主要针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是学生对手工做帐各环节实际操作的掌握和理解。大二上学期是会计基本技能巩固期。开设中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中财)一阶段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纳税实训等,主要锻炼会计岗位实操技能,重点是在中财实训中增加会计流程实训内容。大二下学期是会计与审计基本技能互补关键期,开始引入审计基本技能。大三上学期是会计与审计专业技能融合期,主要侧重会计综合实训、各类审计实训。会计实训结果可作为审计实训素材。大三下学期是专业综合技能巩固期,该阶段主要是专业实习,同时以导师制方式安排审计综合实训,作为毕业考核,进而实现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的实践锻炼。

其次,分阶段、合理进行不同教师角色的分工和配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标准化。在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较弱阶段,实践课程尽量安排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为主导教师。理论课老师为助教。既能保证实践课授课效果。又为理论课老师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途径。在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均衡阶段,则可将理论课和课内实训交由同一老师教授,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上单列实训或综合实训课。

(五)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方向的要求进行补充。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包括基本素养、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基本素养除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外,应补充专业沟通能力:专业基本技能除会计和审计软件应用、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基本技能(如凭证编制、发票识别、账簿登记等)、会计和审计的基本职业判断等外,应补充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考取从业资格证。专业技能除了对会计、审计循环各岗位职责和岗位专业技能的把握,会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综合分析外、还应增加不同类别审计步骤中的专业应用文写作、专业分析方法与沟通能力的综合运用。

(六)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方法的使用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接受能力、学习兴趣,认真分析各实训教学方法的优劣,阶段化地推进和优化教学方法。首先,高职高专应充分挖掘案例教学、教学软件运用教学的优势,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广泛推行。将高职高专及下属实体的财务、内部审计实例编入案例或实训教材。提升教材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其次。有效组合“合作制”和“仿真制”。由于会计和审计性。“合作制”不适合进行大批量学生的实训,故应本着双赢的原则,实行订单式培养,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提供企业的后续教育或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合作单位为高职高专提供老师实习岗位,提供实践素材,提供高级专业人员的专题讲座等。“仿真制”能为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一致的实践锻炼,但受会计种类单一性、业务特殊性和制作成本高的局限。故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培养目标面对的就业主体。选择对应会计种类的仿真模拟案例,并将其放在会计、审计综合实训中,而将仿真案例中的特殊业务作为相关专业教学的案例素材。

(七)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这是会审专业硬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限制,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而定,最好选择校企合作方向,可跨区域引进。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建立理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前厂后校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以模拟实训室为主,除常见的会计、审计模拟实训室外,还应建立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实训室,以完善岗位及环境模拟实践。

审计实训论文篇4

关键词:审计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7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审计专业成为高等院校近年来众多学子报读的热门专业,高职院校也纷纷设置审计专业或在财经类课程中开设审计课程,为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输送后备人才,但是当前的审计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笔者从事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多年,每学期教学结束都会有很多感想:为什么花费这么大的心血和努力却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为什么教师和学生的默契度达不到理想状态?为什么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觉得力不从心?怎样才能让同学们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自觉地学习?对此,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现状分析

1.审计课程的特点分析。①涉及知识宽泛,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困难。审计学是我国高职院校财经类会计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并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相互渗透,融汇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计算机、统计学等知识,具有知识更新快、综合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所以,要想学好审计学和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对以上各学科知识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对知识融会贯通,但目前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存在少、散、不够扎实的情况,不能将各学科知识系统联系起来。由此造成部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师不得不停下来复习相关的会计知识,这样既费时又费力。②审计实务中的职业判断,让习惯于“标准答案”的学生们难以把握。审计课程的思维方式和其他会计类课程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一个事件的判断,它没有直接唯一的依据和结论,它更多依据的是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例如,对审计证据充分性的把握、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和对可接受审计风险大小的确认等,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而不同的注册会计师,由于专业学识、职业经验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客户的专业判断也很难完全一致。这对审计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头雾水,云遮雾罩,是非难辨。③操作性强,学生难以把握其关键环节。

审计中所讲的业务,极少会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教材在举例介绍时,几乎都是简单介绍审计人员通过实施了某些必要的方法,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多也就是提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或介绍经常容易出现错弊的表现,很少涉及具体的审计过程。如,错弊的逻辑推理、审计人员的分析思路等关键问题根本没提到或涉及很少,导致学生想象的多、眼见的少,这使得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

2.审计教学中的实训建设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学实训建设相比较成熟的会计实训或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建设和配备明显滞后,缺少实训项目内容、实训项目教材、实训软件及实训教师。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体系中,实训环节明显出现了坍塌,成了实训项目中的短板,不能有效地支撑审计理论知识。

3.从事审计课程教学的教师素质分析。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但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参与社会审计活动的经验。而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曾经从事过审计实务工作的。所以,教师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不但无法对案例资料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判断,而且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激烈、深入地讨论,很容易造成讲授的课程内容空洞,索然无趣,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高职院校审计教材分析。目前,审计教材种类很多,但是真正有新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很少。现在我们的审计教材基本就是审计准则的讲解和重复,理论内容太多,案例很少,这对于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初学者来说会觉得抽象、枯燥、难以理解、没有吸引力。另外,相关的实践和培训教材太少,案例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二、应对审计学教学现状的建议和策略

1.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方法灵活。审计教学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晦涩的专业术语一定要领悟透彻,并且对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出现的理解偏差和错漏。另外,鉴于审计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当前的审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众多媒体信息融合到一起,然后通过屏幕将审计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审计的工作流程,使得教学更为生动、直观,学生学习起来也更为轻松愉快,从而可以让枯燥、抽象的审计学习变得更为形象和有趣。再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的运用减少纯准则条款的讲解,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生活实例取代照本宣科的书面语言等方法以唤起学生对审计课程的热爱。

2.科学选用审计教材、合理规划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审计教学中,应选用结构合理、案例丰富、适用性强的教材。比如教材在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加上相应的配套习题、典型案例、社会时事和实训资料。另外,条件允许的话开设审计上机课,类似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让学生觉得审计知识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以操作的。

3.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审计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想要提高审计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环节的教学。除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受教育,这样的教学互动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我院而言,我们可以将审计学的教学放在会计模拟实训室中,大三的学生在进行会计模拟实训,大二学习审计的同学可以在一旁进行相应项目的审计检查,经过自己的审计检查,再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同学们能很快掌握相关项目的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以及双重目的的测试的要点,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审计实践能力,而且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4.完善审计实验室的建设。要想学生切实学好审计,必须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而审计实训室则是学生模拟参与审计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模拟实训应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等准备工作开始,到审查具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料、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给出审计意见,最终形成审计报告,最后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等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系统的模拟实训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不再会觉得审计好像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希望学院提供整个审计流程所需的资料、用品以及相关的设备,以确保审计实训效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应能为学生参与课堂的分析和讨论创造出生动的案情和真实的场景,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参与社会审计活动的经验。所以,要提高审计教学效果、实现案例教学的良好互动,必须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学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造条件或鼓励校内教师争取机会去企业、机关、会计师事务所锻炼,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积累审计经验,回到课堂上可以言之有物、言之有趣;也可以聘请校外会计师事务所或党政机关的合格专业人士来学校代课,重点负责审计实训环节的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审计学的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面对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积极应对、知难而进,努力开创出顺应社会发展、学生需求、教学需要的新局面,以提高审计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艳茹.进一步改进审计教学的思考[J].现代审计,2009,(6).

[2]张丽.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8).

[3]姚晓蓉.关于提高审计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0,(1).

[4]张咏梅.关于审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1,(7).

[5]梁士旗.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困境及应对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审计实训论文篇5

关键词:审计实务现状对策

一、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不科学

1.教学进程有待改进。审计实务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掌握税法、公司法、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知识,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能删减更多课程的前提下,很多专业核心课程都集中在某个学期学习,比如审计实务与财务管理同时开设,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授课任务加重,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2.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教学往往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为主导,注重理论传授,教学内容以介绍审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大量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审计工作存在片面理解,没有使学生得到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

审计实务教学难度很大,其特点是教材语言晦涩难懂、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高,教师在授课中的主导作用很突出。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一些教师盲目地使用这些方法。比如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提供一则案例让学生分析,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分析直至得出答案。审计的案例分析应该是发散型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案例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培养会做试题的学生,培养不出会做审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又如在项目教学法中,由于需要以小组的名义分析问题,出现了学生不配合、不主动的场面,反而使教师运用新方法的激情被削弱,使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三)缺乏适合高职审计实务教学的教材

高职院校审计实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专用教材。二是高职院校教师自行编写的版本各异的审计实务教材。前一种情况,教材过于厚重,内容过于复杂;后一种情况,教材内容组合过于随意,章节选用标准不一,知识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培养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四)现有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审计教师参与审计活动的经历较少,缺乏审计经验,拥有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即使有些授课老师以前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短暂经验,但还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制约了审计实务课程的整体效果,难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虽然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从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机构“请进来”的做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但是,由于兼职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自身工作相对繁忙,难以保证授课质量。

(五)审计实务课程实训建设滞后

相比较高职院校的相对成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条件的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实训建设明显滞后。无论是实训项目、实训教材,还是实训项目的指导老师,都非常欠缺。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审计实务课程实训环节明显出现了坍塌,成为实训项目中的短项,不能有效支撑审计实务理论教学的需要,无法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审计工作流程,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链条出现了断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审计实务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审计实务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进程的安排要加强课程间的协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全面。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以培养综合素质学生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等结合起来,并通过审计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为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充分准备,教学方法灵活

审计实务教学难度大,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对晦涩的审计实务用语一定要做到领悟透彻,并且对其他会计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储备;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审计案例,鼓励学生尽量发散型思维,甚至是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对于审计实训,教师可以将班级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合作完成工作。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审计教材的完善

在教学中教材是决定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前述审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教学中,应尽量选用实践操作性强的教材。如果可能,各高职院校可联合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编制统一实用的审计教材。

(四)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各种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尽可能提高课时报酬,聘请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兼职教师,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五)尽快完成审计学实训环节的配套建设

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团队,尽快完成审计实务实训项目的配套建设,从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实训活动的指导老师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支撑审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通过跟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创建手工审计实训内容及购买审计实训软件,模拟真实的审计环境,加大审计实务技能的传授容量和密度,提高学生审计实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凌.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3(5).

[2]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3]梁士旗.高职院校审计学教学困境及应对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4]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

审计实训论文篇6

【关键词】财务审计审计模式理论基础审计措施

一、探析现阶段财务审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财务审计计划环节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计划是协调审计工作、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以及提升审计效率的前提。现阶段,财务审计计划往往由各审计职能部门单独制定报批后完成,在审计资源约束、审计视角狭隘、审计人员架构不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不能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前瞻性、连贯性和科学性,忽视审计计划制定的初衷,使审计计划具有分化严重和盲区矛盾等多种问题。而且在财务审计计划制定模式存在问题的影响下,审计计划的职能日益弱化,使原本需要财务审计的监督对象有利于审计之外,造成审计形式化和浮夸化。而且财务审计管理模式又具有集权式特点。例如某一审计职能部门形式上由较多的班组成员共同组成审计小组,但实质上在审计计划、审计查证、审计处理以及审计执行等众多程序中并未遵守“主审负责制”,而是由审计小组的负责人定夺,这一模式在理论和时间环节均不能避免“以审谋私、职权滥用”的问题,必须从合理配置岗位和组织内部牵制等方面重新设置财务审计管理模式。

(二)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是财务审计项目一般采用交叉安排的方式,每一个审计职能部门均会承担例如收支审计、财务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其他审计任务,但是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难以达到协调处理,所以容易出现一个项目被多个审计职能部门同时审计的问题;其二是因为审计人员水平、素质、经验等方面因素和审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原则,不同审计职能部门实施取得不同的审计结论,使审计执行过程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其三是在审计执行过程中重视审计任务和程序,忽略了审计计划和目标,并未从审计的管理模式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容易发生审计执行过程中的违纪和其他不正常现象。

(三)财务审计考核和评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一般性、偶然性问题的出现和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匮乏的影响,因此易出现审计质量控制不完善、审计质量责任不明确的现象。而且因为财务审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缺陷,使财务审计考核和评价环节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原本预想的激励作用,打消了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分工、协作”理论基础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个体的劳动能力已不能满足多工种工序的要求,只有将不同天赋和能力的个体聚集成为群体(团队),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协作团结,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提高劳动效率和拓宽劳动范围。“分工、协作”理论基础适用于各种技术性工作岗位,其提倡合理分类工作、能者居之和为工作目标而协作联合。财务审计工作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定性、审计处理以及审计执行等流程出发,若均又同一审计职能部门或个人完成,难免会降低审计质量和效率,也难以避免腐败滋生问题,但是如果针对不同审计人员素质、技能、经验等特征,让其在一个审计项目中分工、协作,则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以尽快完成审计任务,还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二)“分权制衡”理论基础

分权制衡原则是指某一组织或者团体将组织内部的各种权利实行分配以相互制衡,是组织实现有效运转和既定目标等。“分权制衡”形成权责分明、管理合理、兼顾激励约束的管理机制,是组织有序合理运转的核心。财务审计中运用“分权制衡”理论基础指将财务审计过程中的权利按项目功能特征进行分配,使参与审计的各职能部门和个人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相互否决的关系,这是因为在某一审计项目中审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可以从个体角度提出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处理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使财务审计管理模式完全遵从“集权式管理模式”,在理论、实践中均会存在“以审谋私”、“滥用权利”的现象。“分权制衡”的理论基础则可以使各审计职能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构建一个密切运作的管理团体。

(三)“审计程序规制论”理论基础

“审计程序规制论”指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审计职能部门或者审计个人必须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法律法规保证审计质量和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科学性。所以阐述“审计程序规制论”理论基础的目的在于如何在财务审计中以审计准则和审计法律法规为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业务流程,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此处可以理解如下:其一是审计职能部门和个人在接受审计任务后,组织审计资源,完成审计任务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审计准备、实施、报告以及执行等阶段,并对审计现场实施、审计结论等业务作出硬性规定;其二是在第一种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审计后续阶段例如审计项目的确定和计划安排,并且增加了审计复议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工作。“审计程序规制论”可以通过实施审计计划,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完成指导、协调、控制审计项目的职能等,最终实现审计工作目标中的计划管理、质量控制、资源管理与现场管理等程序。

三、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现阶段,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因此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已成为创新财务审计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应从财会、审计知识、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入手,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另外在一个审计项目中,应该合理分析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等,以达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团队内部人员协调进步的目的。在必要时还可以建立“审计人员轮换制度”,其不仅可以保证人尽其才达到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并且可以加强审计人员对不同岗位的理解和与其他审计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加强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是提升其素质的主要方法。审计领导部门应该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门的统筹规划,确定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方式等。实践中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其一是确定教育培训的人员名单,培训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审计和管理,通过审计中的实践运用等步骤,提升审计骨干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其二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鼓励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相关的资格考试,进行从理论知识到实战能力、文书写作以用经验积累等全方位的培训,另外要用审计案例分析、模拟审计、审计竞赛等方法是提高审计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践运用的结合;其三是建立教育培训的监督模式,督促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模式出现问题时应立即作出调整和变化。对于审计人员的评价和考核,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一是审计程序的合规性,二是审计文书的规范性,三是行政执法裁量的恰当性,四是其他考核内容,其目的主要是规范审计人员,确保审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合理控制财务审计质量,构建质量控制框架

财务审计质量是指控制审计计划、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建议、执行以及审计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内容以达到预期审计效果和目的程序,其主要由审计职能部门和人员按照审计质量标准、审计原(准)则、审计规范等规定审计业务中各环节程序运作,财务审计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水平和审计效率,主要从以下步骤对财务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第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框架作为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即从控制审计文书、审计程序、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程序着手,建立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并且将审计信息和结果及时披露,确保形成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第二是控制审计业务流程和内容,即从遵循《审计法》、《审计法实施细则》《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主,结合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审计主体、建立审计标准、完善审计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业务和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英来.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3(04).

审计实训论文篇7

1、实训目的:主要是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审计过程的了解,熟悉审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实训内容: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为实训资料,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主要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汇总,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3、实训总结:两个星期紧张的审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我们实训的目的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审计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在这次实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综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结果。我们的实训总共分为7大模块,分为: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4、生产与服务循环的审计;5、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6、货币资金的审计;7、审计报考。由于我们小组的人数较多,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进行了分组和分配工作,针对前面6个模块,平均2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阶段,第7个阶段就根据各组的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我和另外一位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即“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我们“简单”而似乎又“繁琐”的实训步骤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2、通过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根据实训的步骤,我们填制的表格有:基本情况表、承接业务的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业务约定书、横向趋势分析表、纵向趋势分析表、比率趋势分析表、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识别并评价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审计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总体工作计划表。以上表格统称为“计划阶段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实训论文篇8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7-0093-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人才面临越来越广阔的就业市场,除了政府审计、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外,日益发展的民间审计越来越成为审计市场的主体,为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而国外事务所及会计公司的进驻,使审计人员在就业范围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上述就业格局与时代背景的挑战对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尤其是以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因此,高职教育应改革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能够顺利地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实现人才与市场、人才与岗位的无缝衔接。

一、传统教学方式下审计教学的特点

(一)传统教学模式仍是目前审计教学的主要方式。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见教高〔2006〕16号)的,各高职院校都已注意到审计教学模式的改变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目前审计教学仍没有脱离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育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大部分学校虽增加了实践课比重,但理论课和实践课仍然相互脱节,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觉得枯燥难解,而上实训课时又无从下手,并没有真正起到理论和实训相互促进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实践经验有限。审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会计、审计及财政、金融、税法、经济法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会计、审计实践经验,具有专业业务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具体的讲解。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没有社会实践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去补上这一课。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导致上课大多是照本宣科,案例干瘪,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审计的教学质量,实训环节的技能培养就更难达到了。

(三)教材滞后,内容很难适合高职教育。审计是随着经济法律、会计制度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现有的审计准则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后,根据新准则修订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审计教材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现行审计教材虽有很多版本,但大多是针对本科教育的,这些教材无论是从教材体系、内容筛选,还是容量上都更适合本科学生使用,专门为高职高专的专用审计学教材相对较少,很多都是本科教材的剪辑,内容不尽合理,没有形成适合高职教育的理论体系,也不符合高职教育所要求的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这给高职审计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四)投入有限,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审计专业,审计课程只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所以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教学资源所限,教师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更自由的课堂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案例讨论条件,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如审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另外,学生实习实训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小,业务有限,很难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实习实训环境,学生校外实习一般见到的都是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工作底稿,实务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实习的结果一般也都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二、审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实行工学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审计学课程立体教学模式是指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启发导入质疑思考课堂讨论实践练习”一系列教学活动组成的教学模式结构形式。该模式突破传统教学讲授格局,按照实际工作程序和要求设计教学程序和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和项目驱动训练学生对业务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营造实际工作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能力奠定扎实基础。

(二)选择并完善启发式案例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案例采用启发式导入教学,采用"案例引入-质疑思考-教师讲授-小组讨论"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实际案例为核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专业思考,通过教师指导、小组讨论,进行业务分析,出具审计结论,使学生在问中想、做中学,通过案例讨论了解、掌握审计方法和程序、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技术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经济视野,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思维。

(三)以审计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导向。学生经过阶段性学习以后,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可引入实际项目审计进行分项或综合训练。提出审计目标,按审计内容设置审计岗位,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对审计项目进行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的分析,讨论实质性程序的选择和实施,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三、实现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增强教师实际工作技能。审计教学模式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的实践经验相对欠缺。高职院校如果想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的进展,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可以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进行培训、或送教师外出学习,以及和大中型企业联合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项目案例库。现实中的案例往往不能适应审计教学的需要,需要各任课教师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和补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随时找到适合的案例。针对这种情况,教研室应建立审计项目案例库,收集不同内容的审计项目和案例,针对不同环节的教学内容供教师选取使用,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更加全面阐释不同环节的学习内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重新修订审计教学计划,建立标准化教学流程。可以通过相关教师共同讨论制定适合审计教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建立定期反馈系统,通过学生了解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考核,评价,修改,完善,形成一套以案例教学及项目驱动为主的立体化的标准教学流程模式,不同的教师都可以参考使用,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会计实训和审计实训衔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训已经相对完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账户的设置、完成到编制会计报表直到在电算化实验室完成会计电算化操作,其所形成的一整套会计信息可以作为审计实训的基本资料。

(五)手工和审计软件的衔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审计电算化应运而生,对于以财务软件为主要处理手段的大中型企业,审计的技术早已提升至审计软件。现时期高职院校审计理论与实训完全以手工为主,对于审计软件的了解和使用几乎空白,更没有手工审计和审计软件的衔接,建议尽快普及审计教学软件,使学生在完成手工审计底稿之后,使用审计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重新审计,进一步掌握审计软件的使用,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案例及项目驱动等方法,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和掌握了审计的技能和方法,有效训练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敏锐的专业观察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经济视角,使学生从专业角度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在毕业后顺利地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参考文献:

[1]王玉翠,王春颖.审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

[2]张勇.应用型大学审计教学改革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审计实训论文篇9

关键词:审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审计学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以理论灌输为主,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学习起来毫无乐趣所言,课堂学习氛围呆板,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状态,审计学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针对审计学教学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一、审计学及其特点

1.审计学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国家、企业、个人更加依赖审计报告提供的财务数据。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针对于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增加了一个标准的衡量尺度。

2.审计学的特点

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独立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做到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的干涉。审计监督还具有权威性的特点,审计工作的程序是具有法律保障的,其结果也具有法律效力。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往往不兼具其他经济管理工作,通常是专职审计人员。

二、目前审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审计教材理论与案例比例失衡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比背过理论知识能力要重要的多。遗憾的是,审计教材当中的案例少得可怜,只有在审计实务部分有几个案例分析,绝大多数审计理论部分都没有案例支撑,这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会觉得学起来非常枯燥、非常难以理解。审计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材中,实际案例的缺乏,使学生们很难在案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国家审计署2009年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了一份交易金额5000万元的虚假设备采购合同。由此顺藤摸瓜揭开了山西女商人丁书苗(现名丁羽心)向中标施工单位索要中介费并向进行利益输送的惊天秘密。类似审计案件属于国家大案,曝光率很高、审计过程叙述的很清晰,拿到课堂上,会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审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办学宗旨。但是,现在审计教学的形式基本上是面授,考试也仅仅要求把握课本知识,没有做到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实训平台。如果可以让学生为审计主体身份参与到审计过程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们自觉学习的热情和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3.传统考核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现阶段的审计学考核模式仍以试卷考试为主,但这种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审计教学的要求。审计学作为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考核学生的应不只是理论知识的考查,应适当介入实训考核,以督促学生们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4.审计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加强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这些教师大都从未参与过审计项目,毫无实践经验可言,造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

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

1.建立审计学案例教学资源库

在审计教材中讲述中穿相应的审计案例,这些审计案例可以侧重阐释审计理论知识的要点;也可以是某个企业的综合案例。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信息手段(如:浏览相关网站、深入企业搜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等)对审计案例进行搜集汇总,建立审计学教学案例资源库。

2.建立模拟实训平台

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与本章节相关的案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案例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课堂上尽量让学生们担任主角,担当起主审员、审计员等角色。通过老师提供的被审计公司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使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结合学生们自己已经掌握的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分析案例的问题所在。

审计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家企业几个会计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通过横向观察各年数据,发现各期报表有无明显异动,如果发现异动就找到切入点进行深入审计。也可以给学生们几本会计凭证,其内容都是企业日常经营中所涉及到的业务,会计凭证后面附有原始单据,有发票、有收据还有工资表等等,大都是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中经常遇到的票据。在这些单据中,掺杂上几张不符合规定的票据或业务流程等等,通过这些小小的“陷阱”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和专业敏感度。学生们可以分组展开模拟实训,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专业的判断能力。

3.摒弃传统的一张试卷考核模式

由于我们在新的审计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所以在期末,我们可以采用采用试卷+实训的新型考核模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既要考查学生们的理论理解能力还要结合学生们在实训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进行综合考核。促使学生们努力学习,激发学生的实训热情。

4.提高审计教师执业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执业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审计教学工作服务。现阶段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审计组织联系,尽量创造教师进入审计组织进行实践的兼职机会。鼓励审计教师参加Cpa考试,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们在学习中必须改变“会背就能拿高分”的传统学习方法,审计教师必须学会将实践经验带进课堂,彻底解决学生们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弱点,创新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审计学专业的新思路,使审计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审计实训论文篇10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职业能力,以适应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审计实际制定20*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培训目标

20*年度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进培训方式,强化务实培训,增强培训实效,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

二、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加大计算机技术培训力度,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在6、10月份分别举办1期计算机中级知识培训班,对市局及区县审计局计算机审计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处室和区县审计局具备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人员比例;在4季度举办1期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对全市尚未通过审计署第二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的审计干部开展培训。

(二)开展全员集中培训。在8月份为全局干部举办1周集中培训。通过审计案例展评与计算机审计案例展评,聘请专家讲授宏观经济知识、法制知识等方式提高全局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法制培训。5月为全局干部举办1期新《会计准则》学习班、1期《物权法》学习班;按照市法建办和审计署要求组织开展“五五”普法的学习和干部法制理论学习。

(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业务培训及调研。1月份举办1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业务培训班,组织市局和区县(市)审计局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人员结合审计案例学习探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审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基本建设审计准则、基建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等知识。

(五)结合市局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开展,利用以会代训方式开展财政预决算审计、医保、农业、移民、社保资金等专项资金审计培训,明确工作目标、统一审计标准、促进提高全市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

(六)继续搞好中、高级审计师考前培训。根据全市报名参加中、高级审计师考试情况,按照中、高级审计师考试科目指定内容继续举办中、高级审计师考前培训班。

(七)继续搞好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按照《中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大力开展党政干部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和方式,继续搞好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统一组织的市管领导干部、处级领导干部、处级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集中培训。3月份结合区县换届,举办一次区县审计局长学习培训会。

(八)切实组织好外出考察培训。为开拓视野,拓宽工作思路,学习借鉴其他省市与发达国家先进的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成本控制、效益审计、财政预算审计、计算机审计等知识,促进加强我市审计工作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继续组织好审计系统领导干部赴市外与境外审计考察学习。

(九)开展宏观经济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就宏观经济知识、审计科研等作专场学术报告,提高审计干部的宏观意识与学术素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为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由分管人教处、党办、监察、办公室、法规处、科培中心的局领导组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各相关处室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搞好20*年度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