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十篇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十篇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32:30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1

内容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括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本人的主要成果,约含200个字符的中文摘要。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毕业论文

目录

内容摘要i

引言1

1文本格式说明2

1.1基本要求2

1.2封面格式2

1.3内容摘要2

1.4目录2

1.5论文正文2

1.6定义章节标题格式3

1.7参考文献3

1.7.1标题:“参考文献”3

1.7.2参考文献说明3

1.7.3参考文献示例4

1.8其它5

1.8.1量和单位的使用:5

1.8.1图表及公式的使用:5

2毕业论文的写作规格6

2.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要求6

2.2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简述6

参考文献7

附录8

引言

从引言开始是正文的第一页,页码从1开始编排。

注意引言内容不要与摘要内容雷同。

引言,或称前言,主要阐述立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诸如本课题所及的国内外现状、理论依据、研究的意义,并点出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和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等。

1文本格式说明

1.1基本要求11111

纸型:a4纸,单面打印;

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6cm,右2.6cm,左侧装订线0.8cm;

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行距:固定值22磅;

页码:宋体,五号,居中,底部

1.2封面格式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题目(三号,黑体)

学习中心(四号,黑体)

层次(四号,黑体)

专业(四号,黑体)

年级(四号,黑体)

学生(四号,黑体)

指导教师(四号,黑体)

完成日期(四号,黑体)

1.3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之标题(小三,黑体,居中)

“内容摘要”之内容(小四,宋体;约200字符)

关键词(小三,黑体):3—5个主题词(小四,宋体)

1.4目录

标题:“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章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节标题(小四,宋体,居左)

页码(小四,宋体)

1.5论文正文

页眉:论文题目(小五,黑体,居中)

章标题(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三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居左)

正文(小四,宋体)

从“引言”开始标注页码

1.6定义章节标题格式

(1)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中;或者手动设置为:黑体,居中,三号,22磅行距,每章另起一页。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为:黑体,居左,四号,22磅行距。

(3)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为:宋体,居左,小四,22磅行距。

正文各级标题编号的示例如图1.1所示。

图1.1标题编号的示例

1.7参考文献

1.7.1标题:“参考文献”

标题:“参考文献”:黑体,居中,三号,参考文献要求至少四篇以上。

1.7.2参考文献说明

参考文献中所列的论著,应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其序号通常用方括号括起,并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以方括号上标形式注明所引用的文献或资料的序号。例如:

“巴甫洛夫认为[1],条件反射……。”

“张山教授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2],由此可得出……。”

1.7.3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字体要求:字体为五号,宋体。

期刊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页次

例如:

[2]张万山,王小四.空气质量的研究.环境学报,2000,34(6):13-17.

图书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页次

例如:

[4]张完善.有色金属材料.第二版.大连:金属工业出版社,1998.89-90.

会议论文集: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页次

例如:

[3]张完善,刘六,等.第五届科学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管理工程出版社,2001.18-19.

报刊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报刊名,出版年月日,版面

例如:

[6]张完善,刘六.校园环境与学风建设.城市日报,2002年3月5日,第2版.

网络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网址,发表年月日

1.8其它

1.8.1量和单位的使用: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经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g)、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等)。

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如,不用6公斤,而用6kg;不用8分钟,而用8min。

1.8.1图表及公式的使用:

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图的编号、图名(小四,宋体)及图的说明置于图的下方并居中。

坐标图中的物理量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如用30km代替30000m;用5μg代替0.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

表的编号、表名(小四,宋体)及说明位于表的上方并居中,表内的文字(五号,宋体)。表要用woRD绘制,不要粘贴,表的大小以一页为限,如果超限需要加续表。

公式要居中,公式的编号加圆括号,居行尾。图、表及公式的编号分别按从前至后的顺序编排。

例:由于一般的文献资料中所给出的载荷和抗力的统计参数主要为变异系数,为便于讨论,定义公式形式如下

其中,μR,μS分别为抗力和载荷效应的均值,……。\

2毕业论文的写作规格

2.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要求

毕业论文应独立装订成册,其内容一般包括:

1)封面(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

2)内容摘要(约200字符)

3)论文目录

4)引言

5)正文(论文正文或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等,正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

6)列出参考文献或资料

7)附录或后记

2.2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简述

1.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封面,应采用学院统一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封面规范样式。论文应选用与论文封面规格相同的纸张(a4)打印。

2.内容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括: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本人主要完成的成果。它应是约含200个字符的中文摘要。超级秘书网

3.引言,或称前言,主要阐述立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诸如本课题所及的国内外现状、理论依据、研究的意义,并点出自己要研究的主题等。

4.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可根据需要下列几个分标题或小标题,一般在最后应有结论或结语。其正文字数应不少于1万个字符。

5.参考文献或资料,在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中被引用过的文献或资料才可作为参考文献或资料列出。如是图书,则按文献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次的顺序列出;如是论文,则按文献序号、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年份、刊号、页次的顺序列出。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或资料,一般应为公开出版物,但考虑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情况,也可引用正式的会议资料、论文等。

6.附录,方便他人阅读所需的辅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等。

参考文献

[1]张万山,王小四.空气质量的研究.环境学报,2000,34(6):13-17.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a:a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26-04

互联网发展可谓飞速,从简单文本通信的阿帕网,到电子公告板和门户网站,一直到媒体类网站和网络电视、网游、网购等。随着新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层出不穷,网络已然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用户也呈爆炸式增长。中国互联网CnniC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在日益庞大的网民队伍中,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15―29岁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约为73.8%。其中,中专和技校、高职学历的网民所占比例为68%。他们使用互联网主要目的是娱乐、沟通、购物等。由于社会、学校、个人以及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充斥着网络色情、诈骗、造谣等内容,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呈现人格多重、标准和价值观念混乱、认知与行为背离、道德情感冷漠等特点。因此,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网络道德教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典型表现

(一)发表不道德或非法网络言论

职业院校学生每天上网且大部分时间都在聊天、游戏。许多聊天室里的内容低级、庸俗,谎话连篇,或假冒身份虚假信息以对他人撒谎与欺诈,窥视他人隐私。在聊天室、BBS论坛、贴吧上言辞放纵、不加约束地进行网络恶搞,或侮辱谩骂他人、诋毁他人名誉等。

(二)浏览、传播低俗文化信息

传播色情信息或浏览黄色网站,虽然在一些国家是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的,但我国禁止这种行为。职业院校学生生理发展日渐成熟,在开放性的网络以及国外的视觉冲击下,部分职业学校学生认知不清,沉溺于视频聊天,经常浏览黄色网站的八卦新闻、笑话,下载、传播、色情、暴力图片,甚至建立黄色网站。

(三)毫无顾忌网上抄袭

有些职业院校学生在作业、讨论或撰写论文时肆无忌惮地抄袭、剽窃、购买他人作品,也有以营利为目的地复制、篡改相关数据库资源,恶意侵犯和破坏知识产权。

(四)盲目崇拜黑客行为

有些职业院校学生对黑客技术盲目崇拜,利用网络知识破坏网络秩序,编写病毒,入侵他人网站,盗窃他人账号,甚至部分学生攻击或破坏政府、企业主要网络系统,走上犯罪道路。

(五)网络成瘾无节制

在许多网吧里,都会有“通宵16―20元”这样的广告,并且提供一条龙服务。学生通宵达旦,大脑中枢持续兴奋,久而久之造成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严重的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还会伴随心理或精神疾病,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六)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多数学生上网交友时不进行安全设置,不会主动去维护自身权益,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职业院校学生身心不成熟是网络道德失范的内因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第一,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智力、体力发展的高峰时期,既有对新事物接近和探究的渴望,也有自我占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对无所不包、信息量丰富的网络世界的神秘性有强烈的好奇感,但是自制力弱,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沉迷网络后很难有毅力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导致他们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第二,存在人际交往的“伪装”心理。人是感情动物,有人际沟通、渴望交往的心理需要。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会觉得很多话羞于启齿,渴望同龄人的交流。网络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沟通无限、匿名、隐蔽、互动、连续、广博的交往空间,让他们通过网络发泄不快,为颜值不高的人掩盖缺点,或通过在网络上的装扮获得别人的喜爱,但长此以往导致了青少年逃避现实的心理取向;第三,生活、学习压力大,需要缓解。不少职业院校学生家庭困难、家庭教育方式简单,有的因父母离异造成了压力,通过上网交友聊天、浏览感兴趣信息获得心理满足,解除压力,摆脱烦恼,或以此获得虚幻的优越感的追求;第四,存有从众、模仿心理。青少年喜欢猎奇、赶时髦,怕自己被误认为“oUt”,却不知如何把握分寸与尺度。

(二)社会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是道德失范的外因

利用数字、网络、移动技术,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媒体形态及其环境的复杂性存在负面影响,且处于社会环境中职业院校学生的“三观”以及在网络中的道德行为都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因而引发了职业院校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一是社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诚信危机和黄色网站等都给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二是社会网络文化发展滞后和政府监管、网络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方面,网络媒体缺乏自律。在互联网时代,部分网络媒体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社会责任感不强,迎合一些网民的低级趣味、放纵论坛的不良言行,客观上为不道德的网络行为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社会网络道德教育力度不够、社会舆论引导不力,传统媒体对网络道德的宣传往往是负面问题多,而积极面正能量的少,对于社会网吧的管理和监管措施以及相关法律尚不健全。三是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忽略。家长有重智轻德的传统倾向,与子女之间缺少语言、情感和心灵的沟通,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在网络化的今天,多数父母由于素质不高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对待网络的非理性态度反而增强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强化了网络对他们的诱惑,导致网络道德意识淡薄、网络道德问题严重。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同时又缺乏与学校沟通,对孩子的课余生活关心不多、监管不够。

(三)网络本身的自由、匿名、虚拟性和网络道德自身的隐秘、可变、不确定性特点是道德失范的诱因

一是因网络隐匿而自由。网络固有的虚拟性、匿名性,网络社会结构离散,不受组织机构控制,交往主客体可以处于无标识虚拟状态,尤其会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滑坡,网络社会道德行为失控。有的学生把网络当做是与现实截然分开的空间,不顾及行为后果地在虚拟空间里放纵自己,为所欲为,做现实中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二是网络道德的开放性、自主性,导致道德标准的不确定性。现实生活中道德交往一般都基于一定的地缘、血缘,受制于一定的地位、身份和角色,道德活动范围也受物理空间限制,且道德评价标准带有民族性特征,y一且相对稳定。但是,网络社会道德交往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超越了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道德意识也就较原来丰富,对同一种行为,不同文化传统、阶级、民族、地区的人道德评价标准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不尽相同,因此网络道德具有不确定性。

(四)职业院校网络道德教育总体缺位是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关键

学校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明显滞后。虽然部分职业院校开展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如播放相关案例警示学生,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倡导网络安全教育等,但由于网络传播介质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可更便捷地在网络上发表看法和表达情感。可见,如何对职业院校学生施以系统而持续的网络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亟待加强的问题。二是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网络道德的监督、考察与管理的力度还明显不足。事实上,目前职业院校对于网络的应用更侧重于技术,而较少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认识和抵制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负面影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评价新特点的机制、规范还没有形成。同时,对学生网络道德总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握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三、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遵循规律,建构体系,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

当下,网络道德作为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网络特征、网络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构科学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一是内容体系。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网络礼仪、网络准则、网络心理调适教育等模块。二是方法体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以显性课堂为主要的宣传、教育和传播途径,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覆盖和渗透。要明确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德育课教师的工作,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中也必须适时适事地融入网络道德教育,形成网络道德课堂教育格局。三是队伍体系。要积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队伍,通过举办网络德育进修班、组织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了解国情、扩宽视野,提高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应通过组建网上宣传队和监督队,加强对学生网络论坛的管理和教育。同时,在选调、聘用网络技术人员时,不仅要注重其技术能力,也要注重其政治觉悟,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四是心育体系。要加强有网络道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服务支持体系,经常开展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育,适时干预不良网络心理的侵扰。

(二)制定规范,建立准则,提升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建立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网络道德规范,如《校园网民规范条例》《校园网民文明公约》《校园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加强对规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积极发挥制度的管理和约束作用,不失为落实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举措。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和准则需把握三条原则:一是要科学分析网络道德的特点,结合网络道德的特点制定规范;二是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把握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特征和常见问题;三是要充分认识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自我转变的重要性,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发挥其主体作用。制定职业院校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要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则,如团中央、教育部向社会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于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等。[1]还可结合社会网络机构制定的网络使用规则,如赛迪网信息论坛规定的8条论坛规则等,[2]本着立足实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制定易于被教育客体接受的符合自己院校校情、舆情的网络文明公约和行为规则。规范要在征求学生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便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成为校园学生网民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网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三)创新方法,丰富载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时代性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3]网络社会的发展必然促使网络道德教育方式的变革,也促使我们思考、探索适应现代技术进步和时展要求的网络道德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一是灵活运用传统道德教育方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好奇心强、追求时尚等特点,对学生感兴趣和社会热点话题,运用启发式、网络对话式、实践活动式等形式,让学生经过思辨,从而体会到网络道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意识。二是开辟多种网络道德教育载体。一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丰富网络道德教育形式,利用QQ、mSn、e-mail等现代工具进行网上热线、论坛、在线心理咨询、互动等方式的交流与引导;同时,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形象、版式、时效性和娱乐性,不断丰富和美化网站的内容与形式,增强校园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网站主流舆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展线下网络道德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网络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小品、舞台剧表演等职业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网络道德知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四)完善监管,增强自律,保证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性

教育的实现过程是受教育者自我不断内化的过程,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对于网络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同时网络自身的隐匿性也导致道德舆论指责的对象模糊。因此,网络道德的遵守更多依靠受教育者的道德自律。尽管目前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约束力总体上还较弱,但要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执行力,还必须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其网络道德的自律能力。实践中,一是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是其第一功能,而为精神层面的消遣和娱乐则是处于第二位。二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同质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网络世界中虽然少了现实世界中显性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但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同样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促进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更多地从他律转化为自律。三是要建立网络道德失范追责机制。建立对网络主体行为针对性的追踪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处罚,要运用技术手段管理网络,形成网上网下共同管理、网络道德教育管导并存的新格局。

总之,面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实际问题,职业院校应积极地统筹谋划,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正确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当代职业院校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推进职业院校学生成人成才的社会化进程,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化部,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n].中国青年报,2001-11-23(2).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e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79-03

网络已然走进武警校园,成为学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及其信息的良莠不齐极易导致学员思想松懈,进而造成泄密事件发生,也容易使学员受到网络错误思潮和言行的腐蚀侵害。这就增加了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

一、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况

一直以来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是以政治理论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以学员连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单位,围绕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形成了学员连、课堂、家庭三者共育的军队特色,这种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的日益多元化,武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滞后于新时代的需求,且院校学员生源的复杂性增大,学员的思想成分也表现为多元化,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1.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面广,主要包括相关理论课程的设置、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及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上,包括政治理论课、党史党建课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课。在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主要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除了传统式的课堂教育外,还兼以党(团)组织活动的形式,由院校相关政治机关部署安排,并由各学员旅、营、连具体组织实施,包括随机的教育引导、群众自我教育、仪式庆典激励、专家心理教育疏导等形式进行相应的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武警院校有着专职的政治干部,各学员旅、营、连配有对应编制的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政治干部各司其职,一般采用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相关教学系、教研室根据编制配有政治教员若干名,主要担负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另外,近几年来,一些院校已经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开发并利用了网上警史馆、网上论坛、网上监督等功能,有力地推动了武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网络化问题。

2.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身处于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开放性信息网络化环境中,武警院校学员思想和生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多方位的。面对这些新情况,学员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教育内容上,空洞宽泛而单调。如缺少学员心理健康的培养和锻炼,忽视了人际关系处理和人际交流技巧的教育;仅注重教育内容的先进性,缺乏对学员思想层次的客观认识,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独特性;重视培养学员一切行动听指挥,致使学员个性思维得不到充分自由发挥,也不利于学员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灵动性。主要是以从说理引导法为主,自我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为辅,易导致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性不如人意,加上教学手段简单,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用到了现代网络传媒的部分功能,比如信息传递等;在运用校园局域网开展活动时,由于忽略了对网络舆情的重视,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开网上讨论沟通,也没能在“网下”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及时落实并反馈教育效果。第三,在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机制仍不够健全,其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学员连政工干部偏向于年轻化,他们中间的大部分自身就不具备做好各项复杂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运用缺乏相应的专业经验。

二、网络信息环境对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近年来,武警院校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并且网络信息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在一些军校中开展起来,通过武警院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对教育信息的严格控制,从而实现用符合武警院校要求的网络信息来熏陶学员的思想价值观、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目的,使其形成符合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

1.网络信息环境给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首先,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来自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都能呈现在这一网络平台上,其信息化的高容量大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为学员汲取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先进思想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借助这一公共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其次,网络信息化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也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这不同于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这一载体,利用网络自由性的优势,采取多元化形式,融趣味性、思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接受学习和思想教育的自主性;最后,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自由开放性和学习环境的平等性,加之网络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获取有效信息便利性,也极大地扩展了学员的学习空间,学员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教育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增加了自我教育的机会,也缩短了教育者和学员的心理距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以信息网络为交流媒介,且不受时空控制,能及时进行网上交互式远程沟通和交流,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一对一的针对性教育方式的局限,实现了教育双方问的多变平等互动,更有利于发挥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应。

2.网络信息环境对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

在网络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网络的开放性深刻地改变着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就使得军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同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所带来的多重挑战。第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会影响到学员的人生价值取向。由于目前网络环境仍缺乏规范性,网络上存在着一些道德败坏、精神空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生活方式信息。如果学员道德自律的能力不够,这些信息污染势必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造成侵蚀,对他们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削弱;第二,网络信息化平台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权威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借助于多元化的网络学习平台,学员自我教育的自主独立性大为增强,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军队网络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系统的网络技术,面对网络多元信息和知识,不知如何择取,在获取和利用信息面前由主动转为被动。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接收的信息迟于或少于学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也会造成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低下;第三,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军校正常的政治纪律安全,网络渠道的多样性会混乱军校思想政治舆论导向。有时,网络信息的多元性也会干扰思想政治工作者作出相关决策。

三、网络信息环境下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和建议

武警院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我军和谐稳定,促进军事人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武警院校学员的教育和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军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此,我们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重视和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积极研究和探讨网络信息环境下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1.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抢占网络教育阵地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首先要对网络信息化有清醒而全面的认识,正确看待网络给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不断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果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契机,将网络信息平台作为军校重要的思想舆论和教育阵地。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e极掌握网络导向的主动权,在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时效性和虚拟性特点的基础上,把网络办成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以及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其一,要积极开辟具有武警院校特色的主题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增强相应的红色网站服务功能。比如建设网上院史馆或者网上警史馆,使学员了解部队历史并传承部队的红色血脉,增加学员对网站的认同感。其二,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健全各类即时交流平台。如建立“指导员辅导站”“心理咨询室”“谈心网吧”等网站栏目,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时间和空间,打破传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不平等地位,使双方更加平等互信。学员连的干部应建立工作交流信息网,为连队和家长之间建立网络即时沟通公共平台,如改用别名而不透露部队信息的微信群等,加强校方、学员连和家长的联络,互通有无,三方一起共同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引导学员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由于军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其教育活动能否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培养政治合格、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学员连政工干部,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对其进行不懈的专业素养教育与培训,定期并定量开展职业素质比赛活动,增进各连队政工干部之间的技术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员模范骨干充实到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岗位中去,以造就一支熟练进行网络技术操作的专业工作队伍。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员如果道德自律和信息辨别能力不够,很可能会偏离道德的轨道。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学员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如引导学员制定自律性公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竞答活动等,使学员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网络自律的教育。而且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培养学员强化网络法制意识和道德约束时,要适时监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引导他们的行动不仅符合军校学员的日常规范,也要符合网络信息环境所要求的信息道德规范。

3.努力搭建完备的校园网络平台,健全网络安全环境建设

建设完备的校园网络平台,首先,要加大必要的相关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和完善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平台体系。没有必要的硬件投入,网站平台建设就会大打折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从谈起;其次,要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积极开发符合武警院校学员特色的典型示范教育软件来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网络真正能成为向学员传播先进文化思想阵地。最后,创建一种网上网下联动,全范围覆盖和即时关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加强“网上”和“网下”工作的互效性,这样才能发挥现代网络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整体效应。

由于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决定了网络信息的无处不在,其信息内容含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更需要净化军校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加强军校校园网络安全防范建设。一方面,以“技”治网,建章立制,完善法规和惩戒机制,注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从网络运行方式以及网站点击率高低等方面对各部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评估考核,完善效果测评体系,通过量化方式显示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同时,必须注意正确处理自由与约束的关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意识到,与网络制度规范的刚性相比,网络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不能一味地强调网络安全环境建设,采取高压和强制性手段规范学员的思想行为,而忽视网络自身文化建设。作为武警院校的学员,也应当强化信息安全意识,自学遵守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保密守则,为武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4

关键词:手机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与策略

一、手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具有广泛的兴趣

现在发达的网络科技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手机网络具有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正处于16~20岁青春年华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们,纷纷接触手机网络,他们利用移动手机在网络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网上视频聊天、观看视频、现场直播、传播信息等,涉及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在手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兴趣较为广泛。

2.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手机网络娱乐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如手机网络购物、手机网络缴费、手机网络学习等很受学生欢迎。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对网络有较大的兴趣,同时他们也积极关注手机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信息。部分学生还对手机网络环境产生了依赖,不仅关注身边发生的事,还会通过手机网络进行沟通,宣传各种信息。

3.利用时间的长期性

笔者通过对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1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生对手机上网具有浓厚的兴趣;50%的学生在无聊的时候会通过手机网络打发时间;45%的学生会通过手机网络进行购物和学习;5%的学生在上课之外,其他时间就是用手机上网。由此可见,手机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利用手机网络的时间较长。

二、手机移动新媒体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

由于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职业规划的滞后性,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基本综合素质还是不如高等院校,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就读高职院校,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和自觉性较差。手机网络媒体的出现,正逐步改变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手机网络媒体的帮助下,由被动学习提升到主动搜索,更多的学生从单向被动接收信息加入主动加工和传输信息过程中来。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后,大学生可以求助手机网络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他们探索社会、探索世界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大学生互动性的要求增强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年长一辈的教导作用。随着手机网络媒体环境的出现,年长一辈不清楚、不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理念的现象更加普遍。同时由于资讯发达,大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渠道和速度对年长一辈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年长一辈很多时候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同时,手机网络媒体把各个地方的手机用户连接在一起,互动性更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动性要求更明显。因此,教师只有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尊重学生主体性,将教育视为一个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由“教”变“导”,由对立走向融合,才能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3.手机网络媒体的失序性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大

手机网络媒体的兴起,创新了人们的交往模式,发展了新知识结构,但也使信息传播的控制更加乏力。海量的传播信息、信息检索的便利性、观念的开放性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容易进入一个信息无序甚至失序的状态之中。面对当前网络社会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信息失控以及多元化的信息和信息解读的存在,一些高职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道德观念淡薄,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又会通过新媒体在学生中间传递,进而形成不良氛围,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带来强烈的冲击。

三、手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建立手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手机网络环境塑造了复杂而新潮的舆论环境,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建立手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阵地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健康向上的高职院校手机网络舆论新环境既是育人的需要,也是保证高职院校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既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不仅要在课堂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也要在手机网络环境中建立阵地。高职院校应建立手机网络信息平台app,成为网络信息舆论的引领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网络信息app平台应以师生为中心,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也应成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平台。此外,要大力开展手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更广泛的思想阵地,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学生,抵御外界不良信息以及西方腐朽思想的入侵。例如,高职院校可利用微博即时、开放的特点,通过微博平台加强国家助学贷款、评奖评优等政策宣传,重要通知和工作规程,可大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延伸校园文化功能。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

面对手机网络新环境的出现,高职院校也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熟练掌握手机网络技术和发展趋势,才能有助于工作的开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讲解政治理论知识,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没有掌握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情况,不与实际情况接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很难收到实效。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尽快掌握手机网络新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并将它们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局面,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应与时俱进,优化交流模式,改革教育模式。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者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学生的“领航员”“引路人”,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通过微信群、QQ群,实现与学生的“双主体互动”“多主体互动”。

3.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网络媒体使用素养

所谓手机网络媒体使用素养,即接受和使用手机网络技术的能力与适应新媒体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思考力相结合的媒介素养。高职院校应将手机网络媒体使用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普及手机网络媒体使用知识,将手机网络媒体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教学中。目的是使大学生对新媒体有正确认识,培养其通过新媒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其利用新媒体参与交流、表达观点、传播思想的素养,从而更好地掌控新媒体,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83-03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为职业学校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012年,教育部先后印发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建成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然而,与高等学校相比,职业院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课程仍然是当前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重点。

一、网络课程的内涵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两个组成部分。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是现代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用于指课业及其进程,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度的意思。现代课程论认为在载体意义上当代课程的组成主要包括课程原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本、辅导资料、教师指南、补充材料、课程包和网络课程等。网络课程的出现促进了现代课程的教与学,同时也丰富了现代课程的内涵。

网络课程包括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六个要素。网络课程除了具备课程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以外,它作为一种网络教学资源,还应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协作性等方面的特点。

二、职业院校网络课程的建设

1.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以实践性教学、“工学结合”为特色,职业院校网络课程的建设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大量搜集和利用各种静态图像、实物录像、声音、动画等素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真实地再现各种操作和实验过程。网络课程应采用超媒体结构,强化软件内容结构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建成的网络课程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职业院校教学的需要。

・课程建设・1职业院校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2.理论指导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网络课程应用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事物的认识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意义建构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发生,通过协商、对话,在与他人的协作中,经过对事物认识的不断修正、完善,最后建立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因此,职业院校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课程的设计必须考虑网络环境、媒体特点等要素,并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认知策略。网络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需要,给学习者提供一种有利于他们建构自身知识的环境,理论指导应贯穿网络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

3.突出职业特色模块

网络课程的基本构成包括教学内容系统、虚拟实验系统、学习工具系统、协商交流系统、学生档案系统、诊断评价系统、学习导航系统和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网络课程一般应具备课程信息、课程内容、授课录像、自测练习、参考资料、学习导航及课程资源等功能模块,其中课程内容是网络课程的核心。职业院校在建设网络课程时,应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设计一些特殊功能模块,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网络课程也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对网络课程的功能模块进行增删,以突出职业课程特点。

4.加强工作过程模拟

职业院校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在职业工作中的实践行为息息相关,因此,网络课程的建设应注重实践教学模块设计,加强工作过程模拟,尽可能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内容的呈现时选用适当的媒体形式,为学习者提供工作过程的仿真情境或实际操作模拟,包括场景模拟、操作模拟和过程模拟等。通过加强工作过程模拟,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它们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

5.校企共建共享

网络课程开发的过程包括确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系统总体设计和网络课件原型设计、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开发、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课程试用与评价及修订等多个步骤。职业院校在进行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最好能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联合企业的力量共同开发,这样将有利于实践素材和行业标准等资料收集和获取。建成后的网络课程更符合职业技能学习的要求,不但可用于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还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等职业培训,增强网络课程的实用性,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率,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

6.符合国家技术规范

网络课程的开发途径可采取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教学平台或weB开发工具等方式实现。不同的开发途径各有优缺点,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网络课程简便快速,但模块更改困难;采用weB开发工具功能强大、可实现个性化设计,但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程序设计。无论采用哪种开发途径都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网络课程评价规范》等规范作为依据来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使网络课程建成后能更好地应用和共享,促进职业教育地区、行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

三、职业院校网络课程的应用

建设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网络课程必须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把课程设计按照特定的模式投入教学活动中运行,才能真正地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和优势。在职业院校中影响网络课程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

网络课程不但可以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授课,包括理论课和实训课,还可作为传统面授的辅助,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等,为学生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有课堂情境的讲授型模式、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发性学习模式及远程协作学习模式等。同样的网络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应用模式,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改研究,探讨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2.学校政策激励

提高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关键是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网络课程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激励方式鼓励教师开展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如采用校内科研立项等方式,对立项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经费资助,鼓励更多的教师的把网络课程应用到教学中,激励教师们参与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同时可通过学习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网络课程能真正运用到教学中。

3.信息化环境保障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网络课程的应用都需要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因此,职业院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应优先建设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室以及信息化实训室等基础设施,提供足够的校园网络带宽和应用服务器,为师生开展网络课程的教与学提供网络应用环境和硬件设施保障,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4.课程定期维护与更新

网络课程的教与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网络课程的负责人需根据课程的最新进展,定期对课程网站进行更新和维护,以保持网络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课程活动的有效性。网络课程的建设者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对信息资源管理高度重视,应采用数据库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避免各种数据资料在更新和维护时出现不可挽回的致命问题。

网络课程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为网络课程在本校的教学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提高师生的应用积极性,促进网络课程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从而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网络课程是现代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相比,职业院校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仍处于探索阶段。然而,网络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势不可挡,网络课程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的特点深受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建设与应用水平正逐步提高。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努力下,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将对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及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1.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6

一、医学院校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医学院校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一是使学生学会做人,能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二是使学生具备奋斗精神、钻研精神;三是使学生善于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与人相容、合作共处,具有独立的个性和竞争意识;四是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袭,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白衣天使”形象。

二、网络化使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获得难得的机遇

第一,网络化使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容量加大,为思想调查与动态分析提供了方便。医学院校学生实习医院分散,这给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网站、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等方式与学生随时交流,也可以通过QQ等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职业道德教育信息共享,有利于及时收集和迅速传播健康的价值取向。网络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特点,使社会上职业道德教育成功的典范、有关专家的辅导和言论、同龄人的积极声音以及健康的音像制品都能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视野,给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广阔的空间。第三,网络实现了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的共享,各领域职业道德教育互相联系与沟通,有利于信息整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网络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消极影响

第一,西方意识充斥网络。一些西方势力别有用心地开展政治文化网络攻击,灌输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第二,网络角色隐蔽,行为失范。由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大量上网者以虚拟身份登录网页,隐形身份让他们不顾现实生活道德和法律约束。第三,网络成瘾,妨碍了医学生思想、身体、学业的全面进步。医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网络游戏占用了他们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不少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荒废了学业。随着医学院校对学习要求提高,不少医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通过网络进行复制、抄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逐年增多。

四、切实推进网络环境下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倡导医学生网络文明,增强其道德文明意识

医学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医学生网络职业道德教育活动:①开展具有政治含义的网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如利用局域网开辟思政网,宣传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开展爱国、爱校、爱专业教育;②利用网络开展医学生职业道德状况调查和搭建医学职业道德大看台;③在网上创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社区,定期各类大众道德事件,进而围绕着这些事件建立职业道德聊天室或论坛,并在大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具有正面导向性的观点;④开辟专门的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室,以主动的姿态对医学生反映的信息进行反馈,对医学生进行影响和引导;⑤开展网络文化娱乐活动,如各类征文比赛、知识问答、网络好新闻评选等。

2.建立和完善网络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完善的网络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开展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广大医学生应该借鉴进行学习、自律的模本,须建构和完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医学生网络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学生网络行为。

3.利用网络进行医学生思想人格教育,加强医学生素质,提高其信息甄别能力

切实加强医学生思想人格教育和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尽职尽责、克勤克俭的品质和习惯,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坚守高尚的伦理与道德标准,培养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以及道德责任感,不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7

关键词:网络言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40-01

“从大学生网络言行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课题组[1]”对新疆教育学院5000余名普专及炒笱辛怂婊餮小5餮胁扇∥示怼⒎锰傅刃问?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3份,回收率为97%。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我院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所反映出的我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尤其是课程开设前后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还是十分显著的。

1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网络言行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分析

大学生在虚拟、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能否还遵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和讲授效果关系密切。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网络观测等方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网络言行的规范作用

我院部分大学生在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后,能对个人网络言行的进行规范。说明52.9%大学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还是具有一定效果的,但还是有24.6%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不遵守言行规范,甚至认为开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一样,没什么作用。

1.2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帮助作用

我院开设的思政类公共课程有一个共性,就是每周都有一周新闻综述这一环节。即,将上一周国际和国内的新闻大事件进行综合并进行简单的讲授,若遇到有重大意义的热点时事还可以加以分析。这对于大学生平时上网关注和查看相关热点新闻都有一定影响。75.7%的大学生都认为课程开设有帮助。这也说明我院进行的一周新闻综述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思政类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网站选择同样也有一定的影响。67.7%的大学生都会受思政类课程,尤其是一周新闻综述的影响,关注和查看一些新闻网站并主动关注时事。

1.3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们平时上网遵守网络道德与规范有约束力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开设前后对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很明显,课程开设后,大学生们上网能基本遵守网络道德和规范的占44.5%,其中25.5%的大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对他们网络生活习惯影响很大,当然还有20.6%的大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意义不大,基本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和影响。

2归因分析

2.1区位因素的影响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与印度等八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是维护我国安全稳定的屏障、向西开放的门户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在我国的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并且周边关系十分复杂。由于新疆与周边国家有相同的民族、相同的宗教、相邻的地缘关系,造成新疆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要求和时代价值的认识十分模糊。

2.2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特殊区情影响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新疆不仅是多民族聚居地,而且各种宗教也在这里汇集。与多民族、多宗教相对应,新疆的文化构成体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由于历史原因,各民族文化发展不均衡。见缝扎针的敌对势力和“”分子乘机利用新疆多元文化的特点,伺机从思想上同化、分化新疆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伺机挑起事端,破坏民族团结,造成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教育效果不理想,新形势下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3对策和建议

3.1强化网络中马克思主义教育主渠道的功能,推进网络“两课”教学

新形势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技术手段更好的结合以争取占领更大的网络空间,是现代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强“两课”教学。尤其是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两课”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力。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引领我院大学生思想。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引导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引导、教育我院大学生国守法的模范公民,为建设稳定繁荣的新疆、独立富强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3.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上网行为,自觉抵制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设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方面的教育课程,进行网德、网风、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和完善网络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培养大学生们自觉地遵守网络规范的良好人格和健康的网络道德习惯。只有进一步培养了自主选择意识,大学生们才能根据自己的意识去审视、判断各种道德问题,从而做出适合的道德选择。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需要网络法制教育与其并重,引导大学生们树立网络法制观念,完善和健全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尤其是在日常法制教育中,将校园网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进程。学校可以制定符合校园特色的网络法规,开展“文明上网”,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培养学生网络法制意识,使学生自觉控制网上言行,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网络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章剑锋,倪建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重新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78-80.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8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24.040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网络对全社会的影响也来越明显。大学生群体作为最早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受网络的影响尤为突出。大学生群体是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深深的受网络舆情的影响。在网络舆情的影响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挑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2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发展特征

网络舆情就是指民众通过互联网,对社会事务和热点问题表现出的带有影响力与倾向性的言论和意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知识分子,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由此,大学生也是对网络舆情关注度最高的群体。而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指的是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对社会热点、校园事务等表现出来的具有影响力的态度和意见。其主要有如下特征:

2.1舆情主体的易偏差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民的话语权和参与度不断的扩大,高职院校学生在特定问题的回应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偏差。当网络上出现某个社会群体带有宣泄情绪和扩大影响力而的信息时,高职院校群体会带着强烈的批判态度和主体意识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回应,而个别的高职院校学生可能会有过激言论和非理性的言辞,从而引发网络暴力和网络围攻等恶性网络舆情,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造成阻碍。

2.2舆情传播的复杂性

舆情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形式包括网络新闻跟帖、帖子回复、博客、论坛、QQ群、微信等,都是广受高职院校学生接触和使用的。舆情言论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就自己关心的、感兴趣的任何问题发表意见,其言论具有很强的自由性。而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往往是真假难辨的,例如多元价值观念、暴力倾向信息、色情信息、网络诈骗以及网络谣言等信息,都会对大学的思想思维造成影响,校园舆情的发展出现无序化的情况。网路舆情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可以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所利用,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从而使得两者在某点上得到契合,共同发展。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3.1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大学生在传统的渠道中不能真实表达自身的意愿,而高校网络舆情能够很好地解决此项问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高职院校应对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建立起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对舆情信息及时了解,从而达到分析和预测的目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使得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可指派专门的人员对校园网、校园贴吧进行关注,对透露出来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把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于纠正学生思想中的不良倾向,以及对不必要的行为及时作出反应和预警机制,保证舆论氛围的稳定和良好的校园风气有积极意义。

3.2教学中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

高校的网络舆情夹杂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因素,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是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面前,也很容易迷失自己。因此,要避免不良言论和虚假信息,就必须要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社会热点作为例子,进行深度的分析,从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活动的传播者和提供者的责任意识。

3.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在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将网络作为弘扬社会主旋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积极地树立主阵地的意识,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加强,将校园网络努力打造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助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模块和内容进行创新性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和丰富,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网站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生活,才能提高学生对网站的关注及兴趣和热度。例如,在涉及到校内的信息时,建立起完整的调查—报道—反馈的机制,对事件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并对后续的事态发展做出有效的、真实的跟踪报道,逐渐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另外,在对国家和国际事件的报道中,注重实效性,也要有效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手段使网站内容和形式得到丰富,适应大学生追求新鲜度的心理。

4结束语

当前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在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不同群体,在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及时的信息传递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应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有着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学生也有着独特的个性,对于社会的新鲜事物兴趣度很高。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向学生传授社会技能为目标,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把握,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也因根据本学校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段彩屏.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罗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神州,2012,(11).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9

关键词:任职教育;网络课程;初级任职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210-02

0引言

网络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发展,使得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网络课程”成为现代先进教育的必然走向。

目前,全军各院校网络课程已处于全面建设和应用阶段。然而,与当前建设规模相比,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明显不足,“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作为初级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初级指挥干部培训不可或缺,分析该层次培训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一种适当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1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网络课程教学需求与应用分析探索和把握初级指挥任职培养对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是实现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和首要前提。经过几年的任职教育教学探索,总结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与以往学历教育的区别后,一些学院确定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即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引,依托现代教育手段,促进人才教育质量提高。网络课程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其在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1网络课程在初级指挥任职教育中的教学需求

(1)军队信息化建设转型对院校教育适时性和超前性的高要求和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满足。近年来,部队建设转型,新装备、新战法不断涌现,使得对指挥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素质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军队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率先实现信息化,构建一个更新速度快、存储量大、检索方便的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建设是军队院校实现信息化教育工程的一部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学院向任职教育转型后,教学对象差异大等特点给课堂教学增加了一个难度,亟需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来辅助教学。在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初级指挥专业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学员结构复杂、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任职经历差异明显等成为新特点。然而,人才规格、教学安排完全相同,亟需一个自主学习平台,让学员了解任职岗位需求,补习专业基础。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恰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在B/S模式下进行提问并获得解答,尽快转化和适应“学习角色”,也利于提升信息获取和综合处理能力。

(3)推进岗位任职教育衔接,亟需在部队和院校之间架设信息“高速路”。实现岗位合格培训是任职教育的目标,在当前院校培训能力还不能满足岗位合格培训要求的情况下,推进岗位任职教育衔接是一种有效策略。岗位任职教育衔接将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纳入军事训练同一个大体系中,实现院校教学内容、训练项目、实施环节、考核认证方式等与部队训练一致,这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做支撑,需要在院校和部队之间架设信息“高速路”,促进部队和院校之间的互动和发展。与地方远程教育形势相比,军队网络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在初级任职教育中应用网络课程遇到的问题

(1)封闭式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生命力不强。

(2)网络课程应用空间有限,效益不高。

用户即初级技术指挥学员在使用网络课程过程中受到两个限制:一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可用设备有限,应用有局限;二是对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生疏,缺乏学习技巧。

目前,网络课程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的局面,需要在“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应用推广。因此,探索一条军队网络课程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意义深远。

2典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根据网络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不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辅学式、自学式和协作式3种。

2.1基于网络课程辅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课程辅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辅学式,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应用网络课程系统平台,以教员讲授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模式下,师生进行面对面的双向交流。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增加了学员的自主参与机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动态信息展示和海量信息资源搜索,改变了传统课堂学习环境,既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又具有丰富的信息认知;二是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讲授教材、电子教案和网络教材等素材重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便于学员自主学习。

辅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全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员通过建立课程导学使学员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场所和时间安排等,让学员完成知识准备和预习工作,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进入课堂;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此阶段不再是教学内容的重复,而是有针对性地精讲,就学员提问进行讨论,注重增强学员的参与性;第三阶段是课后复习质疑阶段,此阶段主要对课堂遗留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专题训练、基于B/S模式的讨论交流、作业和考核等活动,是教学反馈的主要环节。

该教学模式既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性、交互性和网络化特点。教员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进度等进行灵活处置。

2.2基于网络课程的自学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学教学模式简称自学式,是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不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员设计学习目标,以问题或者任务为引导,学员展开主动的自主学习行为。

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进行:教员提出问题、学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学员搜集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阶段、对结论进行反思推敲阶段。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在国内远程教育中普遍采用。

2.3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

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是介于班级集体授课和学员个别化学习之间的教学模式,以具体任务为牵引,小组成员间可进行讨论学习,也可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要求小组成员明确任务,有具体学习需求,如学位论文撰写、战术想定作业和模拟对抗作业等,适用于中级以上的任职培训。

3基于网络课程的初级任职教育教学探究

3.1初级任职教育网络课程教学模式适用性分析

初级任职教育学员来自不同的合训学历教育院校,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职业素质,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开放的教学模式。但是,学员对专业技术了解不多,缺乏相关技能技术知识,学员需要在教员指导下进行专业课学习,较能适应网络课程辅学式的教学模式。

3.2初级任职教育辅学式网络课程教学操作要领

(1)做好课程顶层设计,细化教学目标。采用网络课程辅学式教学模式,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正确划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内容。网络课程不应是教案教程、课程多媒体和授课录像的重复。每一讲应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要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和部队需求。

(2)做好“导学”,查漏补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员要帮助学员划分学习重点、难点,对学习难点提供学习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书目,并提供正确链接。引导学员围绕学习目标,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独立自主地解决主要问题。

(3)合理安排内容,多样化呈现。网络课程宜安排一些综合、新颖、可视和趣味性内容,需要在多媒体运用方面下工夫,并注意素材的通用性和规范性,增强网络课程内容的“可读性”。

(4)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网络课程。课堂中应用网络课程,不应局限于把军队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当做电子资源的载体。涉及动态和虚拟教学内容应在线应用,便于学员课后单独使用。在课堂上,要对B/S模式下反映出的倾向性、热点问题做解答,以进一步激发学员应用热情。课后,适当安排网络课程中的作业。

(5)及时管理和分析网络课程,动态调整。网络课程是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一条信息纽带。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提供了两种非在线联系方式,即“讨论交流”和“答疑”。“答疑”栏牵涉到具体知识点,教员应及时作出回复。学员在“讨论交流”栏内发表个人观点,引发讨论,由于教员身份特殊,导向作用明显,不宜过早回复。此外,教员应根据学员在“作业”和“考核”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查找教学实施计划和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笔记本”中做好记录,利于后续的教学改进。

4结语

本文就军队院校网络课程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针对军队初级指挥任职教育,分析了其对网络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应用网络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在分析网络课程典型教学模式和军队初级任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该层次教学中适用网络课程辅学式教学模式的观点,给出操作要领,为推广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2]俞建华.首要教学原理视角下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279).

[3]王文清,汤志宏,郑磊.潜艇初级指挥任职教育探析[J].潜艇学术研究,2010(3).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篇10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昆明6500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远程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给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个高等学校都面临着如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进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育,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一普遍问题。本文浅谈了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讲述了平台建设应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并阐述了下一步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平台;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25-02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昆明理工大学教育技术研究项目在线网络教育课程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张绘(1979-),女,河北南皮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1高职院校应用网络平台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择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100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从中发现: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率较以往有所提高,但仍不乐观。师生的基本看法一致,多数认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侧重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资源组织形式。究其原因,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延伸。调查显示,一些保证网络基本教学的功能模块,例如课程资料、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答疑讨论等活动区,师生比较活跃,互动性较强,学生的关注度高;而对于一些模块,如,教学笔记,研究型教学,学生兴趣不浓,鲜有关注。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对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应符合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理念:一方面,现代教学理论中大都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要考虑到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发挥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以及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导向作用和启发作用。

②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应注重教学资源库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平台最重要的建设因素,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素,课程资源建设是网络教学平台中的重点与难点,网络教学平台应围绕课程而建设,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积累与丰富,最大限度地搜集教学资源,使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在使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最大限度满足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1]。

③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应重视教学设计的功能: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仅仅是网上学习的技术条件,而网上教学的成功更依赖于优质的教学和课程设计,这就要求平台提供灵活的教学设计功能,方便教师灵活地编辑课程结构、学习单元以及其他资源。

④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应重视对学习过程数据的跟踪:目前的大多数网络课程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支持不理想,不能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足够的数据,不具备产生有效学习补救内容的功能。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时,应考虑到利用技术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为学生提供自我总结、补救自我学习效果的依据。

2高职院校网络平台的发展趋势

昆明理工大学针对全体学生开发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从使用的情况看,有些功能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笔者认为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发展趋势应为:

①在系统功能架构方面,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应侧重以专业资源建设为核心,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在保证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的同时,方便教师充分利用资源进行精品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制作和基于题库的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网络虚拟社区在人际交流、消息推送等方面的优势,引入面向学生的学习社区(学习空间)和面向教师的教学社区(课程空间),为学习者、教学者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协作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服务[2]。

②在资源库建设方案方面,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采用以课程和专业为中心,系统自动收集和人工收集并举的资源库建设方案。一方面将现有资源,例如图书馆资源,学校现有的精品课程、师范课程资源等,按专业和课程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中,形成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资源,另一方面对网络教学平台本身的资源进行收集与整理,将平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资源归类到资源库,实现资源使用、收集与保存同步。资源库的建设贯穿于网络课程建设与网络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师生上传的常规教学资源,如课件、参考书、教学大纲、教学视频、试卷等实现自动收集,对于某些特殊学习过程的材料,例如优秀的作业、常见的答疑,优秀学习笔记、学生作品等实现半自动收集与人工收集。

③在多重应用服务支撑网络教学活动方面,网络教学平台平台至少应该满足三种方面的应用需求:基础应用、教学应用与协同应用。基础应用提供平台基础数据的管理,主要包含人员管理、课程管理、专业管理,班级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与系统管理;教学应用则提供网络教与学的过程中各种与学习有关的专门应用,例如课件制作、试卷制作、资源检索、作业、考试、测评、答疑、笔记、统计等。协同应用顾名思义,满足网络学习中交流协作的需求,以及其他方便师生的应用,主要有学习动态、学习笔记、学习分享、日历、消息、好友、讨论、积分等功能。三重应用的设计支撑网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④在通过网络空间组织教学应用方面,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通过社区空间的形式将各种教学应用组织起来,使得平台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特定权限范围内的个性化的网络空间。空间中可以有选择地集成各种应用服务,实现无需离开自己的空间,就可以完成教与学的各种活动,实现了开放式、个性化的在线教学互动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3]。

本文提出了具有良好学习环境特征的普通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整体结构构想和功能设计需求。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并不仅指功能的强大,当然也不可能做到功能的绝对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仅仅是为网上学习提供技术条件,网上教学的成功更依赖于优质的教学和课程设计、良好的学生学习支持、严格的质量保证等。因此,如何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如何把握学生网络学习心理,如何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如何利用网上学习数据的跟踪分析发现教学问题,促进网络教学与平台建设的完善,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林君芬,余胜泉.关于中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1):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