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音乐鉴赏论文十篇音乐鉴赏论文十篇

音乐鉴赏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33:48

音乐鉴赏论文篇1

影视音乐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的特殊优势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升华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宣泄主人公内心情感、营造主题意境等基本功能,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开设了音乐鉴赏类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事实证明,大学生对这类课程比较喜欢,尤其是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音乐。优秀的影视音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修正其偏执、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领悟。影视音乐欣赏让学生对影视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在教学中再增加一些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尽管影视音乐欣赏是以电影和电视的视频片段作为载体,但必须以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影视剧转移到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尝试和乐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从大量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多数都有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女生较喜欢文艺和清新风格的影片,男生则喜欢题材比较宏大的电影,不同风格的电影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新一代大学生都比较有个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去探寻影视音乐的奥秘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笔者经常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同一主题下的影视音乐,并分别对他们进行评论,或者直接让学生在讲台上发表个人对影视音乐的不同看法,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影视音乐《家园》欣赏教学设计

电视剧《闯关东》作为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戏,在央视创下了收视神话,全国多数观众在同一时间观看了《闯关东》的大结局。长达52集的鸿篇巨制,生动再现了从义和团运动到“九•一八”时期,在动荡中的人口迁徙和奋斗历史。一曲旋律舒展、风格多变、气势恢宏的片尾曲《家园》则成功地塑造了山东“闯民”的高大形象。此曲由刘欢作曲,王敏、张宏森作词。全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由刘欢演唱,曲调跌宕,充满浪漫情怀;第二部分由宋祖英和刘欢共同演唱,甜美动人的东北民谣《摇篮曲》结合富有律动的Rap说唱,“土洋”结合,形式新颖;第三部分再由刘欢演唱,此曲高亢、激昂的高音部分将音乐迅速推向高潮。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歌曲《家园》欣赏为主要内容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走近“家园”(1)欣赏默片《家园》。首先教师在课前将片尾曲的音乐关掉,课上播放无声的《家园》视频;然后让学生围绕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谈谈看完这段无声视频后的感受;最后教师概括总结音乐在影视作品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关注影视音乐。(2)联想《家园》音乐。教师先简单介绍电视剧《闯关东》的故事情节;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及所看视频联想片尾曲的音乐风格。2.走进“家园”(1)聆听《家园》。教师先播放完整的片尾曲《家园》;再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与之前设想出的音乐做比较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歌曲《家园》的音乐风格特点。(2)剖析《家园》(谱例1)。教师将分段处理的《家园》分4段播放,每放完一段,让学生说出该段音乐的演唱者;再用ppt课件显示乐曲歌词;总结出第一段、第二段的Rap和第三段都是由刘欢演唱,第二段女声部分由宋祖英演唱,曲调选自东北民歌《摇篮曲》。然后让学生结合《闯关东》的主题,思考歌曲为什么加入东北民歌的片段;最后教师总结影视音乐具有的地域性特点,并具体做出分析。(3)学唱《家园》。教师用ppt课件显示乐曲简谱;然后教师弹钢琴,学生分段学唱歌曲简谱;待基本掌握旋律后,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词;接着请学生谈谈对Rap的认识;让一位学生演奏架子鼓,一位学生朗读Rap部分的说唱;教师再概述Rap的由来、特点和国内外代表性说唱歌手;再请学生模仿歌曲中刘欢说唱的内容,节奏律动可以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弹伴奏,学生分三组演唱;一部分男生齐唱刘欢片段,全体女生齐唱宋祖英的《摇篮曲》;一部分男生配合女生演唱Rap片段。谱例13.走出“家园”(1)比较刘欢、宋祖英的演唱风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两位歌唱家,再让学生列举刘欢和宋祖英的其他代表性歌曲;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谈谈两位歌手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有哪些不同;最后教师总结:刘欢和宋祖英分别属于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前者演唱流行音乐居多,后者擅长演唱民歌。(2)“民族风”与“流行风”的相互融合先让学生列举“民族风”歌手与“流行风”歌手搭档演唱的歌曲;接着教师补充:玖月奇迹的《中国美》,宋祖英和周杰伦的《本草纲目》,谭晶和陈奕迅的《龙文》等;然后播放玖月奇迹演唱的《中国美》视频;请学生分组讨论“民族风”与“流行风”相互融合的优缺点;最后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代表分成两组,进行5分钟辩论会研讨。4.重返“家园”(1)了解影视音乐的种类。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头曲;再让他们分组讨论影视音乐中的其他类型;然后教师总结:除了片头曲、片尾曲之外,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还有插曲、背景音乐等音乐类型,讲解它们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的不同的重要作用。(2)3位学生代表演唱《家园》。先由教师播放《家园》的伴奏音乐,接着让一位男生演唱刘欢所唱的片段,一位女生演唱宋祖英所唱的片段,一位学生演唱Rap部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程的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以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尾曲《家园》为载体,以走近“家园”、走进“家园”、走出“家园”和重返“家园”为主线,通过看、听、析、唱、辩等环节展开教学。具体教学理念体现如下:

1.多媒体视听教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在影视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教学优势表现得就更加优越。多媒体设备可以将音乐分片段进行欣赏,也可借助一些音乐软件,如Cakewalk软件可以将音乐作品的各个声部分成若干音轨输入电脑,欣赏时可播放其中任意一音轨或多个音轨。这节课,在欣赏片尾曲《家园》时,教师可运用Cakewalk软件将这首歌曲的女声、男声及Rap分成三个音轨输入电脑中,课堂上分段播放,让学生清晰地欣赏各段,充分领略每一段的音乐特色。

音乐鉴赏论文篇2

一、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理性认知

在大学音乐鉴赏中,理性认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及内涵。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诞生于极具时代特色及文化的环境之下,音乐作品富有极为浓烈的情感。在学生感悟这些优秀音乐作品时,需注意充分发挥出理性认识,以便更好的理解音乐内涵,对音乐作品更为正确深入的欣赏。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包含着词曲,歌词与音乐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依存,且不可被分割。因此,在音乐鉴赏中,需注意加强对音乐作品词曲的充分考量,实行一个全面化的作品鉴赏。避免出现单纯鉴赏曲目,完全忽略歌词的状况。在一个完整的状态喜爱对音乐进行理性认识,才可帮助实现对音乐形象的完整鉴赏,为审美评价提供助力。器乐作品的鉴赏与声乐相比,其难度较大[1]。因为器乐作品不包含歌词,因此在鉴赏中,只可从音乐题目、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去充分理解歌曲内涵,难度颇高。因此,在器乐作品的鉴赏中,鉴赏者需具备极为丰富的文化基础及专业的知识理论,以便对作品内涵进行精准感知。鉴赏人员对于音乐的鉴赏结论并不等于理性认知,真正的理性认知是指对音乐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并有机结合个人情感,充分体会音乐创作者的情感内涵。如果在音乐鉴赏中,能够有机的结合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充分感悟作者的丰富情感,那么则会感悟到歌曲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体会音乐作品的社会意义及激烈情感。

二、大学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探析

与常见的音乐评论相比,音乐审美探析还是有着一定的不同的。音乐评论的重点在于音乐作品创作中的音乐逻辑考量。而音乐审美探析则更加着重于音乐情感感知。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评价时,需注意充分考虑到多种艺术元素,以此帮助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一,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情感充分考量,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及内容做创新拓展处理。第二,在对音乐内涵充分感知的基础之上,对音乐的表达形式做创新处理,对于其艺术评价信息进行反馈。对于音乐的审美评价并非单指对某音乐作品的评价及结论,而是需注意有机结合理论认知、个人音乐情感、听觉感受等多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出个人的艺术想象力,进而加强音乐作品的精神影响力。

三、加强大学音乐鉴赏理性及审美教学策略

(一)加强音乐艺术文化欣赏

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必要专业化的艺术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对自身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做完善化处理。并运用丰富化的教学设备等对音乐教学的方案进行科学设计,并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完美融合音乐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音乐艺术鉴赏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助力。

(二)加强音乐作品背景文化的融入

在大学的音乐鉴赏教学中,音乐作品评价与鉴赏并非仅着重于音乐演奏技巧,音乐作品自身便包含着丰富的音乐艺术文化背景,能够充分地表现出音乐知识的广度及深度。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需注意加强对音乐背景文化的导入,尽量丰富学生的音乐鉴赏知识,进一步提升音乐审美品位。

(三)参考多种音乐文化元素,丰富地区民族音乐作品

音乐艺术文化发展的历史极为悠久,且现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系统[2]。在我国的各民族地域均具有极为丰富的音乐资源,对于音乐理性探析及审美教学而言,能够充分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因此需将其作为音乐鉴赏理性及审美研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予以设计。

(四)拓展音乐教学课程,加强音乐鉴赏实用性

在现今大部分高校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及模式均将西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模式作为基础。音乐及艺术文化的逐步积累,使得现今采用的教学模式与音乐艺术实际完全脱离。所以,在高校的音乐鉴赏教学中,需注意对大量的音乐资源及素材做更新、拓展的处理。除却对音乐理论知识做详细讲授之外,还需注意加强音乐鉴赏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此帮助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及审美能力。

(五)加强合作式学习,强化音乐探析交流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对某个音乐作品的风格、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的探究。在各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均属于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在小组中可以充分表达出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3]。与此同时,在小组探究中,各类观点层出不穷,也可帮助促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内涵进行全面考究,这就是音乐鉴赏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直接表达。

四、结语

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中,理性认识及审美评价的运用,是帮助学生充分科学感受各类音乐的基本原则。积极把握住各种音乐情感的内容抒发,对不同音乐形式做区分化处理,则是理性认知及审美评价的基础性材料。以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看待大学音乐鉴赏教学工作,才可帮助有效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推动整个音乐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鑫.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理性与审美探析[J].艺术科技,2014(4):367.

[2]罗丹阳.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理性与审美探析[J].音乐大观,2014(8):

187-188.

[3]师芳.音乐鉴赏中的理性与审美[J].戏剧之家,2014(9):118.

音乐鉴赏论文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71

音乐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想象力。然而,在目前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形式的单一、僵硬化等,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才能的发挥与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因此,为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将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立体教学、以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势在必行。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的音乐教学有了一定的发展,音乐鉴赏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中,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音乐鉴赏教学方式的单一

在当前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大多数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教师对一首曲子、歌剧等讲授后,就让学生自己体会,使音乐课显得有些枯燥与乏味。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将音乐鉴赏课变为音乐欣赏课,让学生自由听歌,导致音乐鉴赏课上课纪律散漫,毫无效果可言。

(二)视觉艺术的过度依赖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教育中,音乐鉴赏教学也不例外。在音乐鉴赏课上,需要通过视频、图片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然而,有些教师过度应用这些视觉艺术,导致学生在鉴赏音乐时,时常关注的是歌剧里的故事,mV里面的任务画面等,使音乐成了视频画面的衬托。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他在《智能的结构》里面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都有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以及音乐智能等智能,人在这多元智能里,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发挥作用。为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智能,但是,音乐智能的挖掘,不是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照搬照抄,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根据音乐课程的目标,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为有音乐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与可能。为此,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激发其音乐潜能与创造力。

(二)科学性与开放性原则

由于高中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学习方式与风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开放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的同时要注意其合理性,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智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明确音乐鉴赏教学的目标,课程设计多样化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中,明确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多样化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

(二)音乐鉴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实施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法、自主合作法、实践法、音乐创作法等,而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一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论文篇4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学;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37-01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新课标的更改,使得“审美教育”日渐成为了音乐教育的核心,高中音乐课的实施和安排也是围绕着审美教育而展开的。而占据高中音乐课堂重大部分的音乐鉴赏的教学中也至始至终坚守着这一原则。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国度乐曲的鉴赏,使得他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得学生更加的热爱音乐艺术,并最终能在感受音乐魅力、理解音乐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一、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教育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依据的支撑才更具科学性,音乐教育中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更是需要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有在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使得我们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把理论诉诸于实践的教学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进而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步入正轨。现代教学技术的稳步发展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音乐鉴赏课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步伐,也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审美教育呼吁下的大的艺术教育环境也使得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显得更为单一,模式更为陈旧。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此时似乎更为迫切的受到呼吁。将审美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由表及里地渗透到音乐的本质中去,通过诸种音乐教学的手段探究学生的审美心理、了解学生的审美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最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成为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在相对尊重学生审美取向,整体遵循和把握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在教师不断的教学改革中,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内涵探析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彻实施这一基本理念,就要求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师在课程的设置、安排和进行中就要把感受音乐美、理解音乐美最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美的教育氛围中便得以培养和提高。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审美内涵

情感作为人们内心的一种体验,体现着人们对外界的态度,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审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情感得以抒发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美”,“美”可以使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它对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映射可以使人无比的震撼和感动,这种美妙的感受让人热衷于发现美、追求美。

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艺术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就在于教人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给人的灵魂以活力。”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它富有着情感的力量,相对其他艺术而言,更适合作表情达意的载体。音乐鉴赏是建立在学生听觉感知的基础之上,借助学生以往的审美体验的情感积累,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性地感受音乐美的一种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受、理解并判断、评价的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审美感受和教学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欣赏和鉴赏虽一字之差,但却有着质的不同,欣赏是怀着美好的心情去体会美好的事物,而鉴赏则有着对比、判断和结合理论性思考的目的性的欣赏。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阐释他们的区别,欣赏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欣赏的飞跃。

(二)教材中的审美要素

高中音乐教材中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涵盖了诸多的形式、体裁、风格、流派等,中国民族音乐、欧美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等,单单就体裁而言,高中音乐教材中便涵盖了艺术歌曲、音乐剧、歌剧、合唱、交响曲、浪漫曲、奏鸣曲、清唱剧、套曲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设置为高中生的审美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条件和基础。除了学生的认真学习外,也要求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授课经验和业务能力去更好的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要素,要具备高的学识、美的教学仪态、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气质。将自我学识和教材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为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课带来越多越多的审美共鸣、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进一步的确认和发展审美价值观,力争在我们的教育下使每个高中生都成为具有高审美素养、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的人。

音乐鉴赏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鉴赏 教育方针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大学音乐鉴赏课是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使音乐鉴赏课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求使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一门素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正像一位作曲家说的“许多人都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大容量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需要鉴赏者根据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音乐基础知识相对缺乏,课程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全面地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其进行音乐鉴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不能沿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审美发展规律以及音乐素养水平,分析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从被动地“听”音乐,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联想,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深邃的内涵和充溢的美感,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从而养成优雅的品性,高尚的气质,获得至善至真的音乐美的教育。开好音乐鉴赏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授课前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大学生进入高校,通常以文化课作为录取的标准,而学生的音乐素质,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学生自身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具有识谱视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还有一些甚至是乐盲。面对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音乐鉴赏课授课前必须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进行调查摸底,搞清楚有多少学生具有识谱能力,有多少学生具有演唱能力,有多少学生有音乐兴趣爱好,有多少学生不懂乐谱、不会唱歌、甚至不喜爱唱歌,有多少学生喜欢乐器,喜欢什么乐器,演奏水平有多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等等。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制定对应措施。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将教学与实践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高低、雅俗、难易、中外、古今、类别等,在教学中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的原则,让学生听懂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视频、音响和史料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如中、外音乐比较,同一作品不同演奏乐队、不同指挥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地区或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具备从多侧面、多视角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某一音乐作品,通过想象、创造,并结合音响、歌唱、舞蹈、排练、表演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了音乐审美感受和音乐审美体验,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需要。

其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瀚如海,水平再高的演唱家和演奏家,也不可能演唱、演奏完所有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不可能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进行逐一鉴赏。只能根据教学课时的多少及学生的鉴赏能力,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但是,对选准的作品就不能泛泛而谈,应当精雕细刻,讲透讲深,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风格。对鉴赏过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收获体会,真正听出作品的滋味,得到艺术的享受及美的熏陶。音乐鉴赏课程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起到典型示范、举一反三的作用,贪多求全是教学中的大忌。

另外,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往往按照教师个人研究的深浅而准备,研究深的多讲,研究少的少讲,甚至不讲,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教师应该按照学科规律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身的学习钻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相关领域,还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请几个教师一起研究和探讨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教学计划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原则、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贯彻计划的措施等。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工作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三、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艺术课,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既缺乏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和教学风格上的多样性,更缺乏教学互动及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预发式方法

欣赏前,不管音乐作品是声乐曲或器乐曲,也不论作品的规模有多大,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所要介绍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哪怕仅仅是片断)写出来,弹或唱给学生听,当然如果可能也可组织学生唱一唱。当他们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题或旋律之后,再介绍这些优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性及风络、作品的形式、内容等。通过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的引导、提问以及细致的讲解,指导学生进入联想和感情体验。例如,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把《梁祝》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要把贯穿作品始终的爱情主题弹或唱给学生听,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唱,当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开始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的结构,以及协奏曲的形成及特点,这部协奏曲与其它协奏曲的区别等,然后再把每一乐章的结构、手法、标题及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才是逐乐章的欣赏。当学生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明确了作品的主题及各种乐器和作曲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后,再聆听作品,那音响仿佛把他们带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乡村,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感人的爱情,以及双双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形影不离的动人画面。

2.采用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在课堂上讲授的音乐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内容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例如在欣赏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学生分成小组,把音乐分成几个乐章,每组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乐章,最后再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将分析的内容阐述出来。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积极起来,学得主动起来。 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常与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学生质疑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如学生聆听教师指定音乐作品,对作品的重点或难点的乐章,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

4.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这是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例如欣赏作品《伏尔加河船夫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风情的图片以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拉纤的过程。一群衣服褴褛、骨瘦嶙峋的纤夫,胸前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货船前行,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一场景的播放,当时会使鉴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5.采用快乐教学方法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因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堂上始终充满欢乐愉快、轻松舒畅、和谐融洽、幽默喜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音乐鉴赏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以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乐器的特性时,可以带一些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还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用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6.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理论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是学生提高审美层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才能走入音乐世界,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应在音乐鉴赏课中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如音乐的基本特征、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音响要素、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人声的分类与组合、中西乐器的种类组合、聆听音乐的方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7.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人们音乐知识的丰富和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音乐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出新,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乐会、经典音乐系列片、电视台的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手段都为上好音乐鉴赏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开设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建立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制作音乐鉴赏多媒体网络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及音乐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克服了音乐鉴赏课程课时少的困难,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存在和使用的,应根据作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往往在一堂课中需要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钻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关键是要多听、多接触与多欣赏,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才能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因此,音乐鉴赏课还需要不断丰富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分析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1).

[3]庞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09,(6).

[4]白陆平.音乐鉴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音乐鉴赏论文篇6

1.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鉴赏理念

新课标强调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开展,体现依靠人、解放人、尊重人的教学理念。只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能力。以人为本的音乐鉴赏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由传统的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音乐鉴赏的前提,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够品读学生的真实想法,让音乐鉴赏更加具有活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地位,教师依旧是课堂的重要引导者,用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发挥音乐鉴赏的潜力。

2.合理设计音乐鉴赏教学内容

虽然在新的音乐教学标准中淡化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强调了音乐中的感受和理解,但作为音乐鉴赏的基础,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提倡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与音乐鉴赏有机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能感受到音乐的启发,达到开启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要做到内容合理,就要以人为本,以提高音乐素质为目的,要实现音乐鉴赏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就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鉴赏,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形象。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这就要求内容要迎合学生心理,具有一定内涵,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还符合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不同阶段年龄的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分析不同学生的音乐经历、音乐兴趣、音乐性格等,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努力营造自主体验音乐和自行探索音乐的良好气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制定内容的同时,要将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细化、简明化、可操作化,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制定音乐鉴赏目标和音乐鉴赏内容时,一定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音乐教育的研究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切记不可脱离实际,建造音乐鉴赏课的空中楼阁。一定要在实践中探索理论,完善理论,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符合实际情况的音乐鉴赏教育目标和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鉴赏课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3.教师课前要钻研教材

要想上好一节课,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准确、合理把握,对教材进行准确、创造性的灵活使用,因为这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音乐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对教材进行准确、合理的把握,首先要钻研教材,从整体上了解、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构筑起对教材的宏观认识。如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人音版)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中国传统音乐,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西方音乐的简要历史。这四个部分共有十八个单元、三十四节,每部分内容大致在三十四节中分别依次占为十节、五节、九节、十节,这样就清晰地了解了教材的框架结构,为我们深入研究教材、具体审视课程内容提供了依据。其次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要想到达深层次的音乐审美情境,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教师要吃透作品,获得对作品的直接体验和感悟,真正理解音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把握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真正运用音乐的情感力量进行教学。

4.音乐鉴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论动画作品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启示》,作者吴少敏,对动画与音乐的结合进行了论述,在音乐鉴赏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可引入配乐动画,通过动画效果,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学习、了解,形象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动的动画效果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在《浅谈美术知识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贯穿和运用》中,作者包巍峰阐述了音乐与美术的结合,音乐与美术都是高中美育培养的两个重要的课程,二者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科目,联系在一起,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者在创作方面也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将音乐鉴赏与美术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欣赏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5.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教学。众多学校的音乐资料相对丰富,同时,部分学校配备了各种乐器,如钢琴和手风琴、西洋乐器和风琴等。高中学校的音乐部和图书馆给教师提供了非常多的备课资料。同时,学校可以在阅览室等学生所到之处,配备可以观看的影像资料和各种音乐杂质供学生观看,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另外,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关于鉴赏音乐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挖掘高质量的音乐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6.采用教师引导式教学

音乐鉴赏论文篇7

关键词:中师;音乐鉴赏;人文精神;教学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审美鉴赏理论。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文艺要“文质彬彬”,“移风易俗”提出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的观点,认为人格的最后完成是在音乐的活动之中。他把“乐”列为学生六门必修课之一,并且把“音乐修养”当做必备的素质。可见,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中师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养成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师的音乐课程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其内容结构基本有几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音乐鉴赏(器乐,声乐,戏曲),歌唱,歌唱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简谱,五线谱)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及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来体验和领悟音乐,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评价和判断能力,是学生能够用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点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追求真,善,美,逐步培养正确的审美感和良好高尚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重视音乐鉴赏模块的特点

音乐鉴赏在中师课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呈现出许多的特点:

(一)内容选择广泛性

中师课程中音乐鉴赏选取了大量优秀的中外音乐精品,将器乐,声乐,戏曲音乐都吸取了进来。通过学习了解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二)音乐鉴赏层次与程度的深入性

音乐鉴赏加深了鉴赏的层次与程度,除了要能够对音乐的风格与流派及文化特征进行比较学习之外,还要能够对音乐作品或现象作出评论和选择。

(三)音乐课程目标的多维性

目标分为三层,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是形成人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源泉。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音乐鉴赏通过对音乐作品风格,题材,内容等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鉴赏的学习中,听出人生的真谛,世界的美善。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鉴赏中,通过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来比较不同音乐的风格,文化特征等,从而来培养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等能力。

总之,音乐鉴赏对于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在聆听中感悟真、善、美,追求美好未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中师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中师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要求人人都会唱歌,人人都会演奏乐器,但都应该具有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音乐欣赏是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发达的“听的哲学”,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声音作品的本身去领悟到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是最高级的听。在听的过程中,去完成审美,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聆听来体验,感悟音乐,培养学生音乐评价和判断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音乐鉴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使学生体验到蕴含在音响中的美及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来实现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

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初步形成,生理与心理方面均趋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在充分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想象构想出美的事物,并有可能通过各种形式将它表达出来,主动的创造美。但同时,由于学生的内心情感逐渐丰富,喜欢追求一些新异的艺术,追求形象美,而他们又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加之受到外来音乐文化和市场商品的影响,社会上的音乐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因此,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分辨良莠,只是仅仅凭着喜好去接受一些流行音乐,有的学生甚至对流行音乐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在这种时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并通过对流行音乐的学习比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二)通过鉴赏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聆听中不断把握音乐,从而取得艺术的体验。

(三)音乐鉴赏可以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及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并热爱它们。通过对这些优秀音乐文化的学习,是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音乐鉴赏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同时也是人文科学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罗曼罗兰说:“音乐最大的意义不就在于他的纯粹的表现出人的灵魂,表现出那种在流露出来以前长久地在心中积累和动荡的内心生活秘密吗?”音乐作为一种人的艺术,首先是为了人的听觉而存在的,为了满足我们的欣赏欲,并且丰富我们的感受。音乐家们进行的创作是一种表达时代精神和思想的社会实践,它是一项高尚而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活动。应当从一种民族文化现象的角度,来了解一些有关民族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化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从音乐鉴赏中获得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不同历史,不同民族审美情趣

音乐创作者比普通人更迫切地趋向于时代精神,他们的创作情绪和灵感往往也是对时代生活的一种感受和反映,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形式都受到当时社会的制约,绝对不变的审美标准是不存在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健康审美观念,推崇思想道德高尚的作品,追求平淡。在讲授诸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等等这些古典音乐时可从儒家,道家的审美理念入手并结合一些文学诗句或典故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感悟音乐,是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环境,由于地理、气候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地域,各自相异的文化形态。新疆民歌直抒胸臆,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给人一种豪迈,热情,奋发向上的力量,这与新疆远离海洋,四周群山环抱,辽阔的草原和浩瀚的沙漠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陕北的民歌音调高亢,粗犷,给人一种勇敢,坚韧,永不服输的精神力量。这与陕北那片无边无际广阔而荒凉的黄土地是分不开的。南方民歌音调平稳,舒缓,风格委婉,清新优雅,这同样与南方的充沛的雨水,碧绿的良田分不开。在讲授诸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茉莉花》等等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歌时可从自然条件,地域环境的角度让学生领悟到不同地域民歌所展现的不同人文精神内涵。

(三)鼓励学生写音乐鉴赏短文

鼓励学生用写听后感,散文等方式来表达鉴赏后的感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同时也有益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好地走进音乐的世界,提高学生整体艺术修养。

结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特征。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来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音乐鉴赏是中师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获得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同时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学生想象力,丰富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陶冶情操,提到审美素质,让学生在聆听中听出音乐的美,听出世界的美善,听出时代的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次.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2

[2]胡向阳,周学石.音乐欣赏教程(修订版)[m].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5.9

[3][美]罗杰・凯密恩.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m].世界图

书出版社,2008.6

音乐鉴赏论文篇8

关键词:中职;音乐;鉴赏课;教学;途径

中职生是中职音乐鉴赏课的接受对象,中职音乐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要以学生的感情为根本,要以自己的耐心为载体,以自身的技能为核心,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对比法和讲解讨论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该以感情为根本,以兴趣为基础,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音乐鉴赏力,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音乐是中职音乐鉴赏课的根本目的。中职音乐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和音乐融在一起,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鉴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比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如果把白球和黑球放在一起,那么白球更白,黑球更黑,这就是对比的效果,中职音乐教师在鉴赏课上也应该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对比音乐的音量、音乐的音色,甚至是音乐的情绪和性质。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鉴赏“阿莱城姑娘”时,就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在这首曲子中,第一组第四段“钟声”就可称之为对比手法的典范,婚礼喜庆的场面在a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娘满怀忧郁的心情在B段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两段的感情存在着鲜明的对比,直接增强了曲子的表现力和渲染力。教师应该让学生领悟到采用对比手法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度地采用讲解讨论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当音乐中出现了特定的形象、节奏或音色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和自己学过的概念和声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找出音乐中的主题形象,或者让学生说出音乐中的段落变化,或者让学生辨别音乐中用到的乐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必要的讲评工作,并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欲望,能够使音乐教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声音、动画和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职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但是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还有待提高。中职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融入音乐的画面中去,

进而使学生领悟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

例如,让学生欣赏《天鹅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首《天鹅湖》给了你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它的背景音乐产生了怎样的模拟效果?”学生看着画面很容易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鉴赏观点。

学生的知识是一颗颗珠子,教师是将这些珠子串成项链的线,中职音乐教师应该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自己的教学效率。笔者在本文中从四个层面介绍了提高中职音乐鉴赏课教学效果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中职音乐教师做好教育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使他们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娜.关于中职音乐鉴赏课的几点体会[J].祖国:建设版,2013(2).

音乐鉴赏论文篇9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音乐鉴赏水平激发兴趣创新策略培养情趣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鉴赏课程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教学心得,并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现阐述如下,与各位同行共斟酌。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放大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主角”,而且是唱“独角戏”的“主角”,为了将教材所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要求学生进行强行记忆与重复训练,而在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并不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上,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曲作者,甚至照本宣科地讲解音乐的表现内容等,使得学生还没听到音乐之声,其思维与想象力已被限制于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架之内,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所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基本知识,长此以往,便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尊重每个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过程。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例如在准备进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播放抒情而优美的音乐,或充满动感的欢快音乐,从而在一开课就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营造欢快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上,还可以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不拘一格地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然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使得学生能够自由愉快地鉴赏与体验音乐之美。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不仅体会到音乐之美,更体验到发现之美,从而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二、创新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那么,学生会觉得音乐鉴赏课程味同嚼蜡,从而失去积极参与的动力。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应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力求创新,以优化课堂,提高效率。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为学生的音乐鉴赏留出更大空间,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说出新思考,敢于提出新问题。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春江花月夜》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虽然高中学生的鉴赏水平尚有不足,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学生在教师的巧妙提醒下,仍然能够品味出《春江花月夜》中那皓月东升、夕阳西下、洞萧轻吹、鱼歌唱晚、水云深处、点点远帆的音乐之美。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参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

当今社会,不同的音乐“流派”,鱼龙混杂,其中,怪异而缺少真实美与内涵的音乐,往往会受到好奇心强烈的中学生的追捧,而许多音乐精品,却被一些学生认为不美,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人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在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音乐鉴赏水平,从而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通过对学生的“考察”,了解到学生的审美产生“偏差”的原因一般来说有这样两点:一是高中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并不是因为音乐之美,而是由于在娱乐媒体的“狂轰滥炸”下所产生的盲目“追星”和盲目跟风,二是缘于教师的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不能引发学生共鸣,因此,学生更容易被不良的审美情趣影响,置音乐中的精品于不顾,却狂热于缺乏内涵的通俗音乐。鉴于上述原因,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欣赏与鉴赏《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经典之作,以及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等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让学生受到高尚音乐的熏陶,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欣赏等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创新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策略,养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音乐鉴赏论文篇10

【关键词】音乐鉴赏艺术功能论道德教化情感说卡塔西斯

音乐鉴赏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优秀的个人素质,提升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的重要举措,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好评。面对音乐鉴赏课程的火爆,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应在喧闹之中对课程进行冷静的思考与分析。毋庸讳言,在掌声背后,音乐鉴赏课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厘清问题的实质,对目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给出我们的对策。

目前,我们存在对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宗旨认识不清的问题,在为数众多的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高等学校中,对该课程的命名并不统一。有的称为“音乐鉴赏”,有的称为“音乐欣赏”,还有的称为“音乐赏析”,等等,这看似是名称的混乱,实则为在该课程认识上存在偏差。“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从其内涵和教学形式上来讲是有着诸多不同的。首先,“音乐欣赏”侧重于音乐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欣,笑喜也。从欠,斤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欣赏”主要表现为艺术欣赏主体呈现出艺术审美的状态,即音乐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亦即“乐者,乐也”。客观地讲,艺术的娱乐功能的确是艺术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求得以满足,获得身心解放,从而享受到精神和形式的愉悦,产生美的感知,实现精神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种“高峰体验”,人们在进行高峰体验时,会进入到强烈的幸福、狂喜、顿悟的状态之中。在高峰体验之中,人们可洞见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最高理想,诗意地栖居在无何有之乡,聆听天籁的美妙,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与“物我两忘”“和光同尘”的艺术境界。由此可见,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的确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大学生了解、理解、享受艺术的重要维度与途径。

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并不是艺术教育的唯一功能,除此之外,艺术还应具备审美教育功能、审美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净化功能等。这些是建立在我们对音乐艺术的充分理解与体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对于大学艺术教育的看法亦应更加有包容性与全面性,以审美娱乐功能为主导的“音乐欣赏”则难以涵盖音乐艺术功能的全部要义,应代之以“音乐鉴赏”。

根据中国古代汉语,“鉴”有诸多内涵,如第一,照、照视;第二,鉴察、审察;第三,鉴戒;第四,鉴别、识别。但总的来说,“鉴”的意思是理解、反思、评论、批评。从这个角度来讲,“鉴赏”的内涵要远远超过“欣赏”,如果说“欣赏”仅仅存在于对音乐艺术形式、感性理解的话,那么“鉴赏”则要更为尖锐地指出“艺术鉴赏”是为了更加深层次地了解音乐艺术,把握音乐中所涵藏的人生情感与作者的艺术观念,从更深层次掌握音乐艺术的真谛,对音乐艺术的本质展开形而上的追问,并对音乐艺术所表现的主题进行艺术批评。在我们看来,“音乐鉴赏”这一课程名称更加符合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诉求,我们对音乐鉴赏的办学目的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学会欣赏,更要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完善的知识系统和对艺术表达理解、评论的能力。我们应对“音乐鉴赏”这一课程进行统一的命名,规范其课程名称,强化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性。

“音乐鉴赏”课程应展示出怎样的教育功能?以笔者看来,“音乐鉴赏”至少要具备以下这些功能,即教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娱乐功能,除了审美娱乐功能这个方面与前面我们所说的艺术欣赏内容相关之外,其余的四项基本功能则为音乐艺术教育所应具备的精神性拓展和延伸方面的内容,是音乐鉴赏应有之意。

首先,音乐鉴赏课程应具备审美教育和认知功能,两种功能往往在实际的审美过程中交织在一起,轩轾不分,相互促进。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感受到艺术中“真”“善”“美”对人类精神的震撼与启迪作用,引发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反思,从而获得某种启示和教育。应该讲,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十分重视艺术的教育功能。中国古代艺术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艺术在感化人心、陶冶人性方面的作用,如孔子在《论语・泰伯》中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乐”是道德教化的终极形态,是人们自觉进行道德约束和情感养成的重要契机。在《论语・述而》中,儒家思想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认为作为艺术的“乐”以形而上的“道”(规律、客观实在)、作用于社会形态的“德”(道的人间状态、社会形态)和人性的理想状态“仁”为前提,“礼乐”则以感性可知的方式展现不易把握的理性教条。这充分说明了礼乐在人伦教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作为“礼乐”文化的中坚艺术形式――音乐,儒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十分肯定其在礼乐人伦教育上的功能与作用。《论语》中有两段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这种对音乐教育功能的重视甚至可见于古老的历史典籍《尚书》中的记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而到了汉代,《礼记・乐记》中则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强化:“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由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失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许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乐记・乐化》)“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记・乐论》)而“乐”的理想状态为“和”,“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逍,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乐记・乐化》)

在造型艺术领域,持如此观点的也不少,如“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三年》)南朝艺术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一书中总结:“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可见在艺术的早期发展阶段,社会教化功能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到了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他以德国康德美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并认为纯粹的美感可以破人我之见,无利害得失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之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的境地。蔡元培先生认为,与宗教相比,美育有这么一些显著的优势和文明特点:“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因为宗教中美育的原素虽不朽,而既认为宗教的一部分,则往往引起审美者的联想,使彼受智育、德育诸部分的影响,而不能为纯粹的美感,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可以认为是中国美育思想中审美认知、教育功能观念的集大成者,其中蕴涵着博大深刻的艺术美学思想。“宗教之为累,一至于此。皆激刺感情之作用之也。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裹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中央公园之花石,农事试验场之水木,人人得而赏之。埃及之金字塔、希腊之神祠、罗马之剧场,瞻望赏叹者若干人,且历若干年,而价值如故。各国之博物院,无不公开者,即私人收藏之珍品,亦时供同志之赏览。各地方之音乐会、演剧场,均以容多数人为快。所谓独乐乐不如人乐乐,与寡乐乐不如与众乐乐,以齐宣王之,尚能承认之,美之为普遍性可知矣。”(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其次,音乐鉴赏课程应具备情感、表现功能,亦即在音乐鉴赏中体会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从而陶冶艺术欣赏者的情感,《论语》中就不乏这样的大量记载,《论语・先进》中提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儒家认为“舞雩”这样的原始祭祀舞蹈是养成儒家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而在《老子》中,道家学派严肃地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15章》)道家“法天贵真”的音乐观念不是透过听觉这一简单的感官刺激实现的,而恰恰相反,只有与人类精神情感相契合的音乐,方能唤起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和真理的渴望。《庄子》中,道家思想提出了“天籁”的美学观念,认为天籁是最为超越、最为隽永,也最为真实的音乐,最能沁入人心,并带来灵魂狂欢的音乐形式,我们亦可将其视为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的慰藉”。而在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席勒看来,艺术是无功利的游戏活动,《审美教育书简》中分析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所在。在席勒看来,艺术的起源在于自由的无功利的游戏。席勒在其《审美教育书简》中分析了艺术产生的经历:“由需要的强制和自然的严肃性经过盈余的强制和自然的游戏,才能转变到审美的游戏。”“不满足于把审美的盈余纳入必然的事物,自由的游戏冲动终于完全挣脱了需要的枷锁,从而美本身成为人所追求的对象。”席勒认为人性是分裂的,这种人性的分裂表现为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人要从自然走向理性化,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以心灵美,使得感性和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再次,我们不能不提音乐鉴赏课程的心灵净化功能。对于“净化说”,朱光潜认为,要旨在于通过艺术鉴赏行为使某种情绪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达到心理净化的目的。“净化理论”在古希腊艺术理论中即有体现。所谓“净化”,希腊语中的表述是“卡塔西斯”(katharsis),本义具有“陶冶”的意思,这个词可用于宗教的净罪仪式,又可用于医学的宣泄疗法。最早在美学上使用“净化”一词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上的重要功能在于可以治疗宗教狂热,使狂热的人恢复正常状态。在他的《政治学》第八章中似乎想要说明,要么是文明的生活状态不能让人们充分地宣泄情感,要么就是其他原因,致使人们长期处于压抑的甚至是危险的情感状态之中。当普通的生活无法让人们的情感得以宣泄时,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手段得以解脱或者“净化”。当人们进入审美意境,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鉴赏活动发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里沉醉和凝神关照的痴迷状态,使人忘记了一切利害得失、一切世间琐事、一切成败荣辱,而进入到一种永恒常乐的审美境界。用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的话说,审美境界绽开的一刹那,“对世界的信仰被搁置了起来,同时,任何实践的或者智力的兴趣都停止了,说得更确切些,对主体而言,唯一仍然存在的世界并不是围绕对象的或在形象后面的世界”①。在中国审美理论中,禅宗中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出于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中提道:“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到了“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说明内涵的修为已经达到了一种破除我执与他执,一超直入如来地,进入永恒的法执境界中。中国美学范畴中,宋代禅宗修行的最高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冯友兰先生讲的“天地境界”以及李泽厚先生提到的“悦神悦志”都属于这个方面的内容。

由此可见,音乐鉴赏课程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促进社会和谐、精神自由、人格完善的重要契机与途径。一个完整的、充满良好气质的大学生不能缺失音乐鉴赏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这对塑造人的气质与精神准度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因而,确立音乐鉴赏课程在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是完善现行的教育制度、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丰富大学生情感和精神修养的重要内容。

注释:

①牛宏宝.美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1-72.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奥斯本.鉴赏的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4]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牛宏宝.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