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音乐课教学论文十篇音乐课教学论文十篇

音乐课教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33:57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1

一、咀嚼音乐,顿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在我们的语文中,很多课文中都可以配上恰当的乐曲,进行课堂教学。在我实习中,我上的《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中,我就利用音乐渗透了其中。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在课前,我先用《祝你生日快乐》导入,课堂气氛马上就好起来了,在听歌曲的中,同学们可能进行联想,联想到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父母和孩子一起过生日的场景……那么听完这歌曲,我就问同学们“当你们听这首歌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那么学生很快就能把刚才听歌时的想法告诉大家,然后转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祝贺生日的故事——可贵的沉默”。这样利用音乐转入就非常的自然,选择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熟悉的歌曲,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自己学习,充满创造性的感受与表现过程,能够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深入领会课文,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是本课的教学难。那么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放相关的歌曲,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在课文最后我就找了阎维文的《母亲》,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入学前的新书包有人帮我缝,爱吃的三馅饼有人帮包……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母亲点点滴滴的付出,生病时的焦急,平时默默无闻的关心、叮咛……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边听边想平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照顾你的。同学们听完这首歌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哭了,我从这里看出孩子们已经真正理解到了父母的爱,抓住这一契机,我问同学们应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同学们畅所欲言,“爸爸妈妈下班时给他们倒开水,给爸爸妈妈捶背,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上我们亲手做的生日礼物……”歌曲的运用不仅使课堂的效果好起来,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欣赏音乐,感受课文的时代背景。

音乐是艺术,从审美的角度唤起学生的感受的共鸣,针对学生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借助音乐的感召力,有目的的听,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些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品,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老师通常是作一些时代背景介绍,就象上历史课一样介绍一下,这很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就不好。如果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高了,能积极得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如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唱一遍《志愿军军歌》,就能把学生带到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情景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学生随着进行曲的旋律,就展开了联想,想到一些战争片中部队行军的镜头,想到大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和敌人拼杀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抗美援朝的目的,这为学习课文分析人物的思想基础是保家卫国打下了基础。学生也很轻松的学完课文。

三、利用音乐,培养朗读,把握课文。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2

(一)完善音乐教法课程

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亦是学前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五大领域教学法之一,是培养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素质、强实践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的音乐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法;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材料,并能够设计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和组织音乐活动。在课程安排上应从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开始实施,将原来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及课堂设计18个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分析与教学方法20个课时,幼儿园见习、实习2周,教案撰写和试讲演练30个课时,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课程教育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产生最优的效能。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发展

1、师德与岗位责任的培养

(1)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培养教师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2)培养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

(3)培养教师树立优良学风、坚持终身学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培养教师为人师表,加强人格修养,廉洁从教、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乐于奉献。

2、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业务提高在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克服技能单一的现象。

(1)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以老带青”、“以优带差”,“在学中提高、在做中提高”,不仅专业技能提高,更要在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而启发引导学生分享音乐,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2)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审美能力、审美修养。增强学生的向师性,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教学法课程,并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积淀美,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

(3)不断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业务能力。要重视以学生为主的音乐教学设计,能根据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特点与课题内容设计课型。防止填鸭式或单纯模仿式教学模式,避免学生的参与、发现、表现、创造欲望受到抑制。

(4)教师还要注重学习,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幼儿音乐教学的各种资料,使成型的音乐资源、信息,能够在合理采纳的过程中予以储存和运用。

(三)音乐教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就是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一定教学方法和形式。如美国人乔以斯和威尔在《教学模式》中指出:“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为适合所有的学习类型或学习风格而设计的。”音乐教学法就是教音乐和学音乐。教学时倡导体验、摸索、探究、合作,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中来。

1、发展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音乐教学法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认知目标:对歌唱、韵律活动、舞蹈、音乐欣赏、打击乐等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两方面;情感态度目标:对音乐情感的体验、音乐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对有关音乐活动的兴趣、爱好的发展;操作技能目标:运用身体动作对音乐认知的能力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必须以促进幼儿心理整体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音乐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2、创新情景化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教学手段包括:

(1)创设幼儿园实际教学场景,形象逼真。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给学生以真实感。

(2)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

(3)情境教学模式对“教”与“学”具有双重促进作用。它拓展了教师音乐教学法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掌握音乐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

(4)情境创设的多样性、目标性。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余活动中,还可以延伸到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生活中。情境媒介等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采取视听结合的手段,以色彩艳丽、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是教师进行情境教学的先进手段。使音乐教学法教学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全方面素质教育转换,把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取得实效。

3、开展微型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型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模拟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微型课堂。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创设微型课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即“未来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堂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开展微型课堂的教学模式:

(1)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幼儿音乐教学作用、任务、总目标、分目标等)。

(2)启发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音乐学习的客观规律,采用形象思维,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讨论类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唱歌、音乐欣赏、舞蹈、节奏活动等教学法的选材、组织教学、设计过程等共同研讨,相互启发。

(4)演示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幼儿园音乐活动实际教学实况、教学场景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获得感性知识。

(5)表演类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试讲、演练的目的,可以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4、借鉴优秀的音乐教学法积极借鉴西方优秀的音乐教学法,整合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强调感受和表达,而非知识和技能;柯达依教学法倡导以歌唱为主;达尔克罗兹方法论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音乐活动及铃木的早期音乐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认识到: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歌、舞、乐三位一体,才是符合个体发展处于初始状态的儿童的音乐学习的天性,它为儿童创造了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因此,在音乐教学法课堂上合理整合各种艺术形式,以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艺术教育观以及掌握运用这些音乐教育的技能,为将来岗位上更好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必备的职业能力。

(四)积极推进音乐教法课程实践

1、与幼儿园搭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合作平台是推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堂可行性、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学生的实践课程。一是要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音乐教学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二是要丰富实习内容,拓宽实习功能,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不仅仅是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更要组织幼儿音乐领域各个活动的实践教学,例如:舞蹈、唱歌、音乐游戏、有组织的音乐活动等,既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来的工作职责和技能需求,更让学生找到今后加倍努力的方向。

2、通过园本培训使一线教师具备幼儿园音乐教育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将来既可以由浅入深地对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又可以以实战带理论,以实例说道理,挖掘教学的广度、深度,革新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3、开展职前、职后技能培训。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自己的就业经验,让学生早准备,实现角色转换。另外聘请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有初步的认识,以消除实习时的紧张、焦虑情绪,较快进入角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校和幼儿园"无缝链接"。

二、结语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3

我们可以从狭义与广义来区分民族音乐。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基于各民族社会背景与生产劳动过程中具有本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各个民族在一定文化领域中或者社会环境中所共有并且被传承的音乐总体。民族音乐从客观上来看属于人类每个民族文化领域中最真挚、最感人、最唯美、最富有内涵、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与民族特性的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说是人类音乐艺术中最伟大的成就其中之一。一个优秀的民族音乐对人素质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激发民族发奋图强,不断进步,用心灵去感受它,必定能振奋人心,提高民族自豪感,还能让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继续传承,因此,民族音乐充分的体现了炎黄子孙的精神,对于青少年还能起到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

二、提高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

大部分的高中学生都不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他们一致认为民族音乐没有流行音乐好听,更谈不上去如何欣赏与感受民族民乐的内在美,这是所有高中音乐教师遇到最为普遍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来看,实际上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的,高中学生之所以对民族音乐如此排斥,是因为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积极性,自然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笔者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的精髓。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打造一种可以将学生引入与教材内容相融的学习氛围中,而且这样的氛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审美心境有良好的培养,可以更好的去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学会感知,达到认知,激发其想象,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情操。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青藏高原》,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笔者先让学生对一片雪域风光进行欣赏:美丽的草原、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雪地,伴随着大家熟知的哈达以及向往的拉萨,这样的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很容易让他们的内心世界所到震撼,升华主题内容。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才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因此课堂之间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也决定一节课的质量。《青藏高原》体现了民族独有的文化领域,也是得到人们的肯定,无论是歌词与旋律都被得到广泛的推广,这样学生能感受到民族音乐也是被很多歌曲所借鉴的,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通过影片、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才能激发其创造灵感。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民族音乐的乐趣,达到静穆审度、情理交融的境界。

其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对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说教方法,这类填鸭式的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只能让学生更被动,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逐渐失去创造灵感。我认为课堂可以交叉使用谈话法、发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创设教学意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创作灵感,让学生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4

如果给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划分一下等级的话,小学阶段属于启蒙级别,中学阶段的音乐课才真正是入门级别。

小学阶段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发声练习,并且能够通过跟唱的方式学习一些基础的儿童歌曲。这一阶段的课程展开,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这阶段的主要教学目也只是启发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中学阶段的音乐课才开始正式将乐理知识和音乐赏析的内容由浅入深的作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这时学生对音乐已经有过启蒙接触,对较为枯燥晦涩的乐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条件,更容易让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同时也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问题,就是课时安排太少。每个周的课时安排中,音乐课只有四十五分钟的学习时间,需要涵盖复习导入、新课讲解、课堂活动等多项内容。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教学欠缺。

2.微课对于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与课程改革同时推进的是我们对于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在义务教学阶段普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课程教学当中。例如:在线授课、电子课堂助手、幻灯片、短视频等等。

其中较为突出、热门的新教学手段为在线授课。被人们熟知的主要有慕课与微课等授课模式。"慕课"主要为国内外顶尖高校的课程内容资源共享,对于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基本没有涉及。

前文中提到,在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的主要内容是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对音乐的赏析课程。所以在课程进行当中需要让学生观看较多的经典音乐作品或者专业知识讲解视频。

3.微课在音乐课堂内外的不同应用

对于微课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对微课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安排。灵活的使用微课,能更好的让其为课堂内外的教学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中,主要利用微课重点突出的特点。由于初中音乐课课上时间紧任务中的现状,课堂时间分配上要特别注意控制"讲"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提问、练习、分享交流,用课上时间为学生营造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重点讲解乐曲创作背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片段赏析的形式,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看法阐述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最后由老师帮助学生点播出现的理解偏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总结。

在课堂外,充分发挥微课生动、内容广泛的特点。没有了老师的监管和督促,学生本身的学习自觉性就会随之下降。这时能支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就是兴趣。所以在课下安排学生进行观看的微课视频一定要尽量包含趣味成分或者符合初中生的兴趣内容。我们任然以《二泉映月》的学习为例,对阿炳的介绍和二胡这一乐器的介绍也属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并且在教学内容中也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但这部分内容更适合放在课外学习时段让学生进行自学,从而对课上的内容不会感觉陌生。如果安排正统的人物简介视频,能去完成这种课下内容的学生一定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利用微课涵盖内容广泛的特点,用较为轻松俏皮的微课视频作为课下观看作业或者干脆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编辑加工制作成新的微课视频进行交流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让课下的学习具备了趣味性,还具有了一定的挑战性。能更好的督促学生自觉完成课下学习内容。

4.微课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外意义

通过前文的讨论与在真实堂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初中音乐的学习只依赖于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对音乐的学习充分渗透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部分,才能更好的让音乐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道路上出力。

初中音乐的课堂时间,主要是用来解决和解答课本当中安排的既定知识的。更深入的学习和感受音乐的时间其实主要还是课外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只是补充还不够,内容太多容易混乱给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带来不便。具有条理、重点突出、结构框架完整的微课就是学生课外学习音乐的最好手段模式。微课对于课堂外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先锋。在进行课程内容预习时给学生安排微课学习,可以快速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重点,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准备。例如:在学习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就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在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们了解完成国歌的过程。并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一些其他国家国歌的来历,或者国旗、国徽的来历小故事。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数码钢琴集体课观念难点对策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其最适当的教育形式。”师徒传授和集体授课“这两种方式的差别,在任何领域里都不会像在艺术领域里那样明显。没有几千年也有几百年,学生总是通过师徒传授的方式学习艺术。”(见《多元智能》p.146-147,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版)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式的个别授课,高师音乐系科也概莫能外。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钢琴教师课量剧增、招架乏力。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犹如雪中送炭,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认识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有条件的学校也陆续配备了数码钢琴教室。经教育部艺教委牵线搭桥,国外键盘集体课教学专家数次应邀来华讲学,国内部分教师也先后出国研修。许多高校把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已有一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已得到初步的展示。

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

随着高校办学实力的提高和设备投入力度的增加,高师音乐系科配备数码钢琴教室早已是题中之义了。但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还存在着一些阻力,其中关键问题不是硬件投资,而是教师的观念转变。

1、数码钢琴能不能达到传统钢琴那样的练习效果?

由于对数码钢琴缺乏必要的了解,加上数码钢琴与传统钢琴在音质和触感上仍有明显差异,许多钢琴教师觉得在数码钢琴上找不到传统钢琴那样的触键感觉和声音效果,认为数码钢琴的练习不能替代传统钢琴的练习。

对于数码钢琴的弹奏效果,不宜片面地看待。数码钢琴在触键感觉及音质上与传统钢琴确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仅与琴的类型和结构有关,也与演奏者对其不熟悉、不适应有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磨合,驾轻就熟了,同样可以得心应手地演奏。实际上,传统钢琴也并非每一架弹起来感觉都一样,换琴以后照样有适应不良的问题。即使在同一架钢琴上,也不是只用一种固定的触键方法和感觉来演奏,而是随着音乐表现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在传统钢琴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面均卓有成就的美国著名专家罕娜教授认为,数码钢琴和传统钢琴在触键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她说,触键是在你的身体,你的手,你怎么去用它,发挥它的优点,而不在于你弹的是什么琴。

其实,人无完人,物无完物,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数码钢琴目前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传统钢琴的音质和触感,但它毕竟是一种发展中的乐器,反过来说,传统钢琴也并非尽善尽美,它比数码钢琴笨重,还要经常调音等,也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随着电子技术和制作技术的发展提高,也许将来有一天数码钢琴不仅可以把传统钢琴模拟得维肖维妙,而且还会以其强大的软硬件功能和丰富多彩的声音变化使传统钢琴相形见绌。

2、集体教学能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对集体课教学形式持怀疑态度,担心它会影响教学效果。毋庸讳言,集体课在技术训练的精细程度上和因人制宜地解决问题方面的确比不上个别课。但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能力、态度和教学方法的优劣,学生的素质、程度及练琴时间的多少和练习质量的高低,师生之间的合作状况等等,教学形式不过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好的教师可能把集体课教得很好,而差的教师则可能把个别课教得一塌糊涂。所以我们显然不能只凭教学形式一个方面去全面推断教学的整体效果。

平心而论,个别课与集体课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个别课的优势正是集体课的不足,反之,集体课的优势也正是个别课的不足。因此,它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础,谁也无法完全取代对方。正确的关系应该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长期共存。退一步说,即使个别课确实比集体课教学效果好,但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如果还是只上个别课,现有的钢琴教师人数将会严重不足,授课量将会大量增加,老师们疲于奔命,又如何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形式的选择还与培养目标和要求有关。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赵沨先生曾指出,多年来师范院校老是向音乐院校看齐,在培养方式上重一专而轻多能,有的学生虽然能弹奏一些较高程度的独奏曲,但却不会弹奏简单的即兴伴奏,结果是既不能上舞台,也不能上讲台。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进。高师钢琴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而是把钢琴作为其它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因此,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在高师钢琴基础课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更为合理,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更为有利。

国内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试用阶段。由于对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新的教学法体系和教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个别课的教材和教法上集体课,所以教学效果的改善还不十分明显,集体教学的优越性还未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也是一些教师对数码钢琴集体课缺乏信心的原因之一。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随着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推广和普及,将会涌现出大批熟练掌握软硬件功能和集体课教学法的优秀教师,编写出一批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科学化、系统化的专用教材,那时我们才可以更加客观理智地评价传统钢琴个别课教学与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劣。今天,数码钢琴集体课就像一个诞生不久的婴儿,我们应该对其倍加呵护,精心培育,而不应只是站在一边冷眼旁观、说三道四。

3、现有的钢琴教师能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形式?

对数码钢琴集体课抱有疑虑和偏见的教师,其中许多人对这种乐器及其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教材等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不具备担任该门课程的足够能力。还有一些教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愿意接触新的领域、新的技术和新的教学手段,习惯于以一成不变的方式进行钢琴教学,当教学工具和形式发生变化后,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而是简单地加以评价和排斥,或者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由于集体课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学设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具备更加广泛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知识修养,而且要求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更强,因此教师的备课量将会明显加大,工作强度也要比个别课大得多,这也使得一部分教师因为怕苦怕累而畏缩不前。

青年教师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正处在学习提高的黄金时期,他们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生力军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中坚力量。虽然他们过去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体系,但数码钢琴集体课并不排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只是这些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应付新的教学形式而已。只要好学上进、刻苦钻研,一大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专家将会从他们中间脱颖而出。我们对此应当抱有充分的信心。

集体课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1、程度差异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进度快慢不一是集体课教学的首要难题,也是教师们最为头痛的问题。无论在任何学校开设的数码钢琴集体课上,学生程度的一致都是相对的,而差异却是绝对的。不仅同一个班的学生程度不一,即使同样程度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会逐渐拉开距离。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点上。因此,忽视或者回避这个问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为了维持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学生的作业与进度必须保持基本一致,而学生由于天赋、能力、用功程度等因素所造成的程度和进度的个体差异难免与其发生冲突。学生程度差距过大,教师就很难布置共同的作业。如果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布置不同的作业,则无疑于釜底抽薪,集体课也就名存实亡了。

根据国内外集体课教学的成功经验,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是:

(1)先考核,后分班。在编班分组之前对学生进行考核,按照学生的演奏程度进行分组。

(2)及时调整。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根据学生进度和程度重新调整班组。

(3)提供补救措施。对进度较慢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给进度快的学生提供附加作业。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人尽其才,又有效地缓解了两端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4)加大重奏合奏的比重。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选用或编写重奏、合奏谱,让程度低的学生演奏浅易的声部,程度高的学生演奏较难的声部,使大家都能胜任愉快。

(5)每组人数要适中。通常以12-20人左右为宜。人数太多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太少了集体课教学的优越性又体现不出来。理想的情况是开始人数较多,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

2、教材建设

数码钢琴集体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同于个别课教学,它增加了乐理、和声、视奏、即兴演奏、即兴伴奏等学习内容,补充了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融入了世界最新的教育理论和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因此很难完全照搬传统的教材体系和教学法体系。现在国内已有一些院校尝试编写了部分教材,但似乎仍未跳出传统教材的框架,仅仅做了一些局部的改良,而没有整体性、革命性的转变。所以教材问题至今仍是制约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效果的瓶颈。

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和成熟的教材,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去选择和补充教材,很难保证集体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构筑科学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体系,必须下大力气编写出适合国情的集体课教学专用教材。好在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国内外优秀的集体课教材编写思路和经验都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在学习、借鉴和研究、实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懈地努力,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实用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材的问世指日可待。

3、教法更新

集体课教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系统讲授、共同作业和集体回课。它们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着集体课的开设和维持,决定着集体课的优势和效率,因此,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被弱化或取代。

1)系统讲授。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应该在教学中强调观念的直觉理解以及这些基本观念的运用。一门课程在其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上来,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整的体系为止。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必须把握教学系统和结构的完整性,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而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随意性和即兴性。教师要按照事先拟定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演奏理论与技巧方法,并采用螺旋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复地强化基本概念和要领。要改变保姆式的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个别课也讲究科学性、系统性,但要把那些老生常谈的基础性概念和要领给每个学生系统讲述一遍甚至多遍,教师常常会感到无趣和乏味,所以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骑驴念唱本——边走边看。而在数码钢琴集体课上,面对一组学生,教师讲授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容易提升,因此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与技能。

2)共同作业。如果没有共同的作业,课程就没有统一的进度,教师就难以组织教学,集体回课也就无从谈起。

古语说,预则立。集体课布置作业时必须要有预告,要保证所有学生在独立练习前都做到心中有数。个别课布置作业时,有些教师往往缺少必要的提示,使一些可以事先避免的错误得以发生,等学生回课时才去逐一解决。集体课如果这样做,回课时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可能五花八门,解决起来就没有个别课那么容易了。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事后的诸葛亮,而要通过尽可能全面的预示,把大部分可以避免的错误消除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音乐内容与技巧方法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对那些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给予事先的提醒,对要点与难点做出清晰的讲解与指导,并通过示范与模仿让学生弄清其中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要领,使学生不仅知道练什么,还能知道怎样练,练成什么样。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地减少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上课时也不至于那样劳神费力。

3)集体回课。集体课绝不能变成集体化的个别课。但一些习惯了个别课教学的教师在上集体课时,往往还是新瓶装旧酒,跳不出个别教学的圈子,回课时仍然以挨个检查作业、单独纠正问题为主。这就使得教师东奔西跑、手忙脚乱,时间还不够用,而大多数学生又坐在一边无事可干。这样的教法肯定吃力而不讨好,自然不能充分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集体回课并不是要一直让学生大齐奏,而是要交替运用齐奏、轮奏、独奏、接力、分组竞赛等方式,强化集体课的群体效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使每个同学时刻都有事可做。重奏与合奏的演奏效果明显优于独奏与齐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因此要多增加这些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性潜质,为学生提供更多公开表演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为了解决个别学生的操作错误,也可以抽取典型的样例进行个别的指导,但最好把它当公开课来上,使其他学生也能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

4、师资培养

为了保证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支熟悉集体课教学工具、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师资队伍。现有的钢琴教师不论年龄大小、水平高低,如果不进行继续学习和专门研究,很难适应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担任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无所作为的意识和作风,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研究和教学之中。要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外优秀音乐教学法和集体课教学法,掌握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改进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请国内外专家讲学授课,以尽快提高现有教师的集体课教学能力,使其胜任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工作。

5、评价与考核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别于传统的钢琴个别课,因此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要在严密考查、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适用于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新的体系要有开放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要弱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改进与激励功能,弱化对结果的评价,强化对过程和发展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进步幅度都应在考评之列;要改变只以弹奏难度和质量来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及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发展的情况;要从对演奏水平的单一考查,扩展到对即兴伴奏、即兴演奏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要制定详尽的考核细则,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使教师和学生都明白无误、严格遵循。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6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精神。如:笔者在教授《金孔雀轻轻跳》这首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时,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一特点,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具有傣族风土人情的画面。此时学生已被美丽的画面吸引,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当画面出现一只正在开屏的金孔雀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舞蹈动作模仿孔雀的外形、神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创编着舞蹈动作:有的用手模仿孔雀的头,有的用手指模仿孔雀头上的翎子,有的抖动着胳膊模仿孔雀开屏的形态。这些舞蹈动作虽然不够标准、好看,但它激发、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路。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体验,结合画面、影像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激发了创作欲望与勇气。

二、模仿舞蹈动作贯穿评价氛围

低年级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即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中不要害怕学生动起来,更不要担心学生编排出不好看的舞蹈动作,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尽情地用舞蹈动作来创编、表现,培养表现美的能力。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表演时,笔者没有将事先编好的动作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画面模仿动作,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学生将自己的模仿、体验、实践,以及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从而创编出自己心仪的舞蹈动作,进而表现出整首歌曲的情绪。然后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最终表现出了姿态优美、活泼可爱、翩翩起舞的彝族小伙伴的形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参与是引入自觉、自主学习状态的手段和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也就不能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主动探索、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在教学中舞蹈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或游戏、或讨论、或表演。如在教授《噢,苏珊娜》这首美国歌曲时,笔者尝试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随音乐跳起这首美国乡村民谣,舞蹈动作优美、灵动、跳得尽兴,学生会随教师手舞足蹈,有效地调动注意力。接着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首歌曲的舞蹈表演中来,学生跳的高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笔者请学生们选出舞蹈动作做得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选出的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歌曲的舞蹈表演,所有学生都会跟随着模仿小老师的动作,尽情表现,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帮助稍差的学生,让他们也乐于参与其中。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同学和小组,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于个别后进生,教师应有意识在舞蹈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适当的自评,对学生之间的舞蹈动作进行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三、舞蹈活动激发表演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多采用舞蹈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低年级学生形体灵巧,比较适合律动、形体舞蹈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以舞激趣,使学生融入到欢乐的氛围中,提高舞蹈表演素养。在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学的歌曲风格、内容、情绪等,鼓励学生动起来,为歌曲(乐曲)创编好看、适合的舞蹈动作。这时,学生会不由自主随音乐舞动起来,做着各种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舞蹈编排结束,全体学生进行汇报演出,可以是小组合作形式,可以是单独表演形式。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表演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舞蹈创编及表演的兴趣,增强继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最终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习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四、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一堂音乐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取决于音乐教师创设的美丽情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创设符合音乐情绪的、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金孔雀轻轻跳》一课,笔者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创设不同角色完成表演:教师扮演孔雀妈妈,学生扮演小孔雀宝宝。教师播放音乐、示范动作,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表现小孔雀宝宝的可爱形象。这个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了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最后学生掌握好动作后再进行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齐有序的表演。这样培养了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舞蹈属于综合艺术,孩子们通过悦耳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动作,不但能感受音乐美,而且学会了体验美。舞蹈通过做动作、情感体验等,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适合儿童心理的审美空间。孩子们也会在音乐课中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孩子们的天性是喜欢舞蹈的,教师要做引导者,要有一颗和他们一样的童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动人的舞蹈动作,唤起他们内心对音乐的喜爱、喜悦,把他们引领到精彩的舞蹈世界里来。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7

音乐教室属于比较固定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对其进行重新布置装饰,营造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气氛。环境布置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让学生利用彩纸链条、剪纸作品、鲜花等进行装饰,也可以将布置教室环境的任务承包给不同学生小组,让学生定期轮换。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学生内容,临时增加装饰,营造与音乐学习内容一致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室中的学生座位可以艺术安排,半圆形、莲花形、马蹄形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新鲜的感觉。教室内墙壁还有展板或者展览栏,将学生音乐作业进行集中展示,或者将学生表演剧照张贴在上面,都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音乐教室让学生参与教学情境设置,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更多音乐以外的体验,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为渲染气氛,教师事先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插在前面讲台上,并且还让部分学生准备了微型小国旗。音乐课还没有开始,大家都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气氛。当开始播放《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时,学生都显得非常庄重,原来喜欢调皮的几个学生也都正襟危坐。教师开始教唱歌曲,让学生挥舞小国旗,课堂教学气氛好像有国际体育比赛的味道。教师设计国旗作为环境教学情境渲染元素,非常具有震撼力,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在教室里矗立,那份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为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描述示范,教师参与教学情境创设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引导,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对音乐作品的描述解读和亲自示范演绎,能够极大提升学生感知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首先是教师语言描述,音乐教材有众多音乐作品和音乐形象,虽然展示的方法很多,但教师的精彩描述还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教师用形象生动语言对音乐对象进行描述,可以将学生带到特定的音乐情境之中,加快学生思维理解的进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帮助。教师利用音乐旋律亲自示范演绎,这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教师通过歌曲演唱、肢体律动、器乐演奏等形式演绎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到位解读,还能够极大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唱歌曲《溜溜山歌》时,为渲染气氛,教师首先给学生来一段唢呐独奏《打枣》。乐曲生动俏皮,里面还有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学生都听入了迷。教师在演奏时,还专门加了一些表情和形态动作,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自然也增强了。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给学生以技艺展示,学生受到强烈感染,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大增,对教师的折服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音乐学习也是如此,教师个人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促进因素。

三、媒体展示,教具参与教学情境创设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1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3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

5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edit,adobepremierepro,UleadVideoStudio等),动画制作软件(animatorpro,3DmaX,Flash等)和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6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

第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

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全面的优秀课件,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

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但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毕竟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直至成熟运用还需一个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明确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扬长避短的对策,探索出一条高效音乐欣赏课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新之路。

参考文献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文化多元主义浪潮。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冲击着教育观念,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即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形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是当今全球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源于多元文化教育观,认为各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既不是全球普世性的,也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多样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不仅批判强势文化国家音乐教育政策、结构和理论的中心性、霸权性和宰制性,强调各民族国家特别是文化弱势国家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还积极倡导“文化间主义”和“跨文化主义”的音乐教育,主张在不同文化的音乐教育观念之间建立起理解和宽容的精神,尊重并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哲学、音乐语言、音乐文化和音乐思维方式。认为“音乐本来就以多元的方式存在于不同文化中,音乐教育理应使学生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音乐,在世界音乐的学习中,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通过对‘他人的理解’增强自我概念和自我理解。”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21世纪全球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它首先出现在美、德等发达国家并逐步影响到世界各国。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也开始影响到中国。在与美、德等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中国音乐教育的学科发展亦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颁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已开始提到多元文化音乐。高师音乐教育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母机”,而音乐理论课则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分类过细、各自为战,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过分注重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缺乏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引导。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观念的解决是建立理论认识的基础,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笔者以为,应本着“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的原则,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对高师音乐理论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与探索。一、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关于“课程”的定义,教育学家早已给予了诸多不同阐释,而人类学家则认为“课程”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音乐理论课程作为人类几千年音乐文化的精华,担负着人类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设置是不同思维模式的体现,它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接受效果的优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每一部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有某种联系。③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与其中各部分课程的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目前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仍各自强调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其整体性。如何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下进行音乐理论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是目前中国高师音乐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把整个音乐理论课程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使之通过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和互相联系趋向统一,使总体在各部分相互协调中求得发展。”④1.强化课程,淡化学科,重构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分科。课程设置作为中国高师音乐理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仍比较缺乏弹性,具体表现在有些课程划分过细、重叠过多。我们应本着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体系,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与体系,将原有的趋于分散、科目繁多的课程结构加以整合。强化课程,淡化学科,同时对特别需要扶持的传统音乐理论仍需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其不断付诸于教学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高师音乐理论教育体系。具体来说,为利于学生对整体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各学科相互协调中求得总体效果,笔者以为,应将目前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中一些较分散的学科进行重构,以板块的形式囊括可以相互融合的课程,如在“音乐基础理论”板块中可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等学科,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板块中可包括《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作品欣赏》等学科,在“外国音乐概论”板块中可包括《外国民族音乐》《外国音乐史》《外国音乐作品欣赏》等学科,在“作曲技术理论”板块中可包括《歌曲作法》《配器》《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学科。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理论课程的多元化需要各板块内部课程之间、各理论板块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渗透,而不是简单地将各个理论课程叠加在一起。只有强化板块式课程体系,淡化分散式学科课程,才能在整体习得的理论中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2.重视音乐与非音乐学科的关联与整合,将其融入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中。从全球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对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必须精通音乐教育领域的学科内容外,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要随时随地解决与音乐学科领域有关或无关的问题。⑤因此,重视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与非音乐学科的关联与整合,将文化科学知识融入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体系中,是目前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重要环节。二、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融合现存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体系是传统高师音乐教育模式下的产物,教材的理论体系较陈旧,已不能适应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如目前高师的和声教学仍局限在给学生灌输传统和声的狭小范围内,“对近现代和声了解很少,对创作中出现之新的和声现象困惑不解,对和声学的历史沿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⑥对于音乐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现行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单轨制,即是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增删取舍,教学体系基本不变;其二是双轨并行,即主张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两种教学体系并用,实行“双轨教学”;其三是多元化道路,即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背景下,将东西方的音乐理论融会贯通,在各文化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网络。笔者以为,以基础音乐教育为培养目标的高师音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求学生掌握广博的音乐知识,才能够适应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够符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下,在交叉与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多元化的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体系。#p#分页标题#e#1.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自20世纪初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传入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教学内容都侧重于对西方古典时期音乐文化的阐释,而忽视了当代音乐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指向,其结果必然造成教学内容无法把握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时代的需要。⑦高师音乐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不是往“专”、“精”方向发展,而应朝“博”、“大”方向努力,它既应体现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又应兼具时代性、知识性与艺术性。因此,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应组建一个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体系:纵向方面是西洋音乐理论的延伸,其中应包括20世纪的现代音乐理论等内容;横向方面是世界音乐理论的综合,包括各国音乐理论体系,如印度、阿拉伯等。2.双层融合的深厚底蕴(1)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内部融合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潮流中,保持本国的音乐文化个性是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的唯一出路。因此,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也是进行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构建,应依据“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⑧,特别要注重民族音乐理论的内部融合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多种语言、多种文字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各有特色,并且“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的内涵应用于音乐理论教学,就不仅要传授中国汉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同时也应传授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因此,在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用“汉族音乐形态的理论”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对少数民族历史、语言、传统及其音乐文化要尊重,不能用汉族音乐取代中国音乐,应着重解决以往教学内容中少数民族音乐所占比重较小的问题,⑩体现多元一体、相互融合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特色。(2)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多维度融合当今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从进化论发展到相对论的进步,如何处理好人类音乐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并将其综合运用于音乐理论的教学当中,是当前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更应注意多维度教学内容的综合与整体教学内容的分配。总之,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应适应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步伐,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拓展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系统、完整的音乐理论结构,同时增进学生对于各个音乐文化形态的理解,建立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出新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而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没有适用于一切教学环境的最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开放的、并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中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方法上缺乏必要的改革与出新,导致教学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无论教学内容如何改革,如果仍采用旧教法,忽视相关观念的转变,也无法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因此,要达到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构建多层次、多侧面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撰供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案。同时,应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将其与高师音乐理论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教学法。结语人类社会愈来愈趋向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势态,任何民族国家放弃全球观察的视野,孤立地谈自己的发展,或脱离自身文化传统去谈发展都难以面向未来。中国高师音乐教育也首先需要考虑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势态背景,考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影响。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环节的音乐理论课程亦要顺应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置的整合与重构、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提高高师音乐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

音乐课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学;音乐;乐理

伴随社会的进步,艺术的繁荣,社会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通常分为三个部分:音乐基础理论课、技术理论课、史论课。当前,我国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不重视以上这些理论课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理论课只是走过场的科目而已。这些认识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自身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关乎高师音乐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制约并影响着学音乐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将阐述音乐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音乐理论课的重要价值

1.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乐理。

音乐理论课讲授音乐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基本知识,结合其他音乐理论课,以大量例证,说明音乐理论现象。视唱练耳扎实的基础技能的音乐理论类课程通过听觉分析,视唱,听写教学环节的音乐听觉训练的学生和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内在的音乐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视唱练耳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其他所有的音乐课程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我们学习视唱练耳课程基本理论,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

2.为学生日后作曲予以铺垫。

音乐理论和声课程讲授各种和弦,连接方法,音响效果以及进行规律等等。和声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做和声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规则的进展,并能运用掌握和声知识解决音乐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扎实抓好这些必须依靠合理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学环境。音乐理论课当中的作曲课与配器课,一般指的是歌曲创作和编排与配器,还包括小型乐队的编配。作曲,配器课的实践课程,为将来的音乐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能够熟练地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编写配置出有水平的音乐作品。

3.帮学生提高艺术品味。

音乐理论课程中的乐史与欣赏、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部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习中国和外国的音乐历史,应全面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点的不同特征,把握其内在音乐艺术发展规律和客观历史规律,思考音乐现象的一种合理的方式,从而促进学习其他音乐课程。音乐理论课讲究的是体会音乐审美过程,它从哲学视角和美学的各种分析和掌握音乐理论,是一个学习音乐和艺术的重要理论的普遍规律。音乐审美意识从理性的高度的音乐实践,这种文化的音乐审美情感,建立各级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人的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概论是高等音乐专业的综合性理论课,是阐述有关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论课。

二目前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价值不能充分体现的原因

1.音乐理论课与音乐实践结合度偏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习音乐理论,不能离开情感体验的真实声音的音乐应该是音乐与加深理解音乐理论在感觉的实际声音的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的音乐声音缺乏必要的联系,一个沉闷的“纯粹”的音乐理论课失去了鲜活的感性特征,因此,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理论课的兴趣,出现这一现象的“重技艺轻原理”。

2.音乐理论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不足。

大学音乐理论课教学与功利色彩,不注重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都是短视。旧课本照本宣科的教师使用多年,音乐理论课本讲述的许多内容不能很好的与当前的研究现状与实际问题相互关联,学生感觉课程毫无新鲜感;学生学习音乐理论课的理解肤浅,平时不努力,考试恶补,成绩及格就行了。有意识地参照相关的书籍和材料的一个音乐理论问题,课堂内外都不能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充分体现音乐理论课价值的方法

1.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首先要加强横向联系与其他专业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教学改进声乐课程教学质量会产生重大和直接影响。学习音乐理论课程,将深化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器乐教学主要是钢琴演奏键盘及各种中西乐器。音乐理论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的学习音准,节奏,节拍,和其他元素的音乐,让学生良好的掌握音高、节奏等,学会表达音乐,提高整体音乐水平,能够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及音乐理论的历史和社会学的学科,如横向联系。音乐这项自然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所以其存在浓厚的社会和历史特性。因此,运用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为深入的体会音乐理论。

2.提高音乐理论基础课的文化品位。

讲授每一个概念,应该尽量用简洁,朴实的语言,避免繁文缛节。学生的唱音准与不准,原因还是在于音程的关系错误,这就需要我们在先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真正明白音程的具体含义,并能够正确识别音程的协和程度及转位情况。学习音乐理论课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音乐,也就是说学习音乐理论旨在解决音乐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这需要我们着眼于理论的同时,大力加强听力训练、视唱能力的训练以及记谱能力训练等等。在歌唱和耳朵训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音高和节奏的分化能力、以及记忆音乐,音乐欣赏等等,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学名词。这些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音乐理论各科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专业修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音乐理论教育中,应注重充分认识音乐理论课在整个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其它音乐专业课的联系,丰富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理论课的价值,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禄民.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彭微琴,仲佳静.浅谈实效的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8)

[3]张海燕.视唱练耳课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及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