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舞蹈赏析论文十篇舞蹈赏析论文十篇

舞蹈赏析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35:02

舞蹈赏析论文篇1

关键词:汉族民间舞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朝鲜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1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2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3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4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这种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5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

6彝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解放以后,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祖国文化百花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

7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鲜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他们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他们特别喜爱白鹤,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民族性格与审美观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歌舞中,便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朝鲜族传统舞蹈种类繁多、风采各异,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十多种。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舞蹈艺术家们的努力下,许多民间传统舞蹈被整理创作成为优秀节目,在群众中广为传播。我们可以在舞蹈《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节目中,看到身穿小巧短衣、下着拖地长裙、襟垂飘带的朝鲜族姑娘们翩然起舞的优美形象,在宛若鹤群展翅的舞姿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朝鲜民族精神。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下面来谈谈民族舞的作品赏析。

汉族民间舞蹈就拿《红绸舞》来说,此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作品以民间传统舞形式表达了亿万人民翻身作主的喜庆心情,体现了工农大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时代精神。编导在民间秧歌的基础上,注入弹跳的律动,加强动作的热烈欢快的情绪;道具红绸大小8字、横波、立波、肩圈、大车轮的展开,形成了丰富生动、多彩多姿的流动造型;蹦子、射雁、翻身、倒踢紫金冠等传统戏曲语汇的纳入,更增强了整个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构思的特点:(1)主次分明,领舞无论在长绸动作难度或空间上都占有突出的地位;(2)热闹而有序,台前、中、后方各成一体,看似杂沓纷乱,却又秩序井然;(3)画面设计别致。

《红绸舞》的服装道具,亦见匠心。作为主要道具的红绸,时而扎成火炬状,时而打开,将编导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服装方面,绿衣与红绸在色彩上形成互补,白衣、黑鞋又与红绸相互映衬,使得整个舞蹈在色调上鲜明开朗,富有层次感。

舞蹈赏析论文篇2

【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介为舞蹈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途径,但对于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将抓住舞蹈教育在新时代下所呈现出的特点,把握住舞蹈教学与电视媒介间的联系,以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介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高校舞蹈教育如何以电视媒介的运用来促进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并为如何实现相应教学模式的完善搭建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电视媒介;运用;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49-01舞蹈艺术由艺术元素组建成舞蹈内容,在时间的洗礼中转瞬即逝,也正是基于此特点,使得高校舞蹈教育深受困扰,舞蹈教学难度较大,且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基于电视媒介与舞蹈艺术的深度融合,借助以电视媒介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相应影像资料来实现直观的教学,进而与全新教学模式的搭建来实现舞蹈教育的创新,为提供该学科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一、当前舞蹈教育所呈现出的特点与其和电视媒介间所呈现出的关联性舞蹈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以往单纯的动作模仿发展为具备艺术审美的特征,以舞蹈动作之美来实现意境的打造,进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舞蹈教育还呈现出了自主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的新特点,而究其与电视媒介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借助电视媒介来实现舞蹈音像资料的保存,进而将舞蹈动作进行直观的展现,促使学生在欣赏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意境之美,抓住舞蹈动作的要领与内涵;其次,将相应资料上传到网上,将舞蹈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的舞蹈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再次,借助电视媒介能够为舞蹈教学创新奠定基础,通过多层次平台的搭建来实现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舞台表现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后,以电视媒介为途径进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直观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放飞想象来实现二度创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二、运用电视媒介来创新高校舞蹈教学的对策(一)对比与赏析教学模式的搭建首先,对比教学模式。借助摄像机将学生平时表演的过程录制下来,然后以电视媒介进行播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视频影像资料中学生表演的动作、神态等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以旁观者角度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身的优缺点,进而针对自身的不足不断优化与完善;其次,赏析教学模式。赏析课的开展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实现对优秀舞蹈作品的赏析,赏析后,对舞蹈动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分析,经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自主发言,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二)互动演绎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第一,互动演绎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明确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科学选择赏析的舞蹈作品,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理分组,然后针对所讲解的舞蹈动作要领进行模仿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表演,并且当一组在表演时,由教师与其他小组共同进行评价,在全部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在进行鼓励与表扬的同时,指出学生表演的不足,以此来强化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搭建良好的教学氛围;第二,自主探究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为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知识地自我建构奠定基础,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电视媒介进行作品赏析后,促使学生进行模仿与创作,并将表演的过程进行录制,通过回放来分析不足,并再次进行表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与水平。(三)网络自学与远程教学模式的运用第一,网络自学模式。借助网络这一途径能够将相应的舞蹈资料传到网上,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借助手机及电脑等进行自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同时,借助QQ以及微信群等方式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第二,远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借助联网的形式促使教育资源实现充分共享,并将舞蹈排练以及创作的过程进行远程展示,同时还可进行同步或是异步式的学习,为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三、总结综上,对于高校舞蹈教育而言,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将电视媒体这一媒介进行充分运用,实现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赏析、互动演绎、自主探究、网络自学以及远程教学等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出电视媒介下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鉴赏能力。参考文献:[1]李佳.运用电视媒介创新高校舞蹈教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4):77-81.[2]张斯琦.论舞蹈的电视传播[D].长春:吉林大学,2007.[3]潘阳.舞蹈的多媒体呈现方式探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舞蹈赏析论文篇3

【关键词】舞蹈意境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03-01

引言

近年来,大众对舞蹈艺术的学习热度持续升温,社会对舞蹈教学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中职教育培训的舞蹈类专业也倍受追捧。但相比其他专业,舞蹈专业学习门槛较高,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身体条件、较强的模仿能力作基础,还需要深刻理解和认知舞蹈作品内涵的能力素养[1]。本文从分析中职舞蹈教学现状入手,比较意境赏析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探讨提高学生舞蹈意境鉴赏能力的具体方法措施。

1.我国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舞蹈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传授方法,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更为突出。一方面,有力促进了中职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符合国家对舞蹈教学的相关标准,院校加强了专业舞蹈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能够使青年学生在系统专业的舞蹈学习培训后,具备满足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基本能力。这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舞蹈专业人才,更有力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中职舞蹈教学的功利性和简单化。特别是在市场条件下,舞蹈人才必须面对应聘求职的竞争。这使中职舞蹈类专业划分更加细化的同时,也影响了舞蹈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入。在这样大背景下,中职舞蹈教育的课堂教学偏重于约束技能标准,而轻视舞蹈艺术内涵的发掘和演绎。要么过分重视舞蹈基本技术的教授,只有大量对舞蹈动作的示范讲解,却缺乏对舞蹈外在形式之下所构建的深层意境的剖析。致使课堂教学有内容无趣味,有技术没技巧,教学互动贫乏,教学质量一般。要么过分强调教学课程设计形式上的标准化,使学生始终被动地学习舞蹈作品、机械地重复舞蹈动作,却不重视传授舞蹈语言表达上的精髓,学生对舞蹈只有动作的记忆,缺少心灵的触动和交汇[2],更难谈及在舞蹈上追求艺术创新和自由表现。

简言之,中职舞蹈教学弱化了艺术教育熏陶对人的全面培养和提高,限制了学生的舞蹈思维发展和创作的生命力。

2.舞蹈意境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舞蹈是有灵魂的艺术。舞蹈通过表演勾勒出的意境,饱含着作者的艺术理念和价值追求。

对学习者而言,舞蹈鉴赏能使学舞者较快了解不同类型舞蹈的专业标准和表演风格,直观感受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所谓舞蹈的意境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对背景的介绍和描绘、解读音乐烘托的基调和氛围,代入作品塑造的独特情境,引导学生逐一解构舞蹈自身呈现出的美学元素组成。帮助舞者充分运用想象力构建以我为主的虚拟情景,让教学在作品营造的艺术空间中展开,使学生领悟舞蹈主体思想,体味舞蹈细腻情感,身心浸入其中去演绎作品主题赋予的灵动和激情。以《云南印象》为例,为展现特有的云南民族文化而包含着大量的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3]。而传统民间舞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艺术凝练的缩影,常常拥有着丰富的人物情感,蕴含着广博的历史渊源和唯美意境。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知舞蹈的外在形式美,如从讲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入手,对区域内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服饰进行大量深入的背景研究,教学生体会作品中美的观感;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动作场景美,如播放舞蹈所反映的各族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具体内容,明确讴歌的对象,教学生领悟作品中美的定义;再次,要把舞蹈向实际生活取材凝练的动作返璞归真,从具象化的生活动作向抽象化的肢体语言正向学习,教学生感受舞蹈美的塑造。如果单纯强调学习民间舞的肢体动作技术,是难以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水准的,更何谈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所以说,重视传授对意境的欣赏和品鉴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精髓的认知力与创造力,可以更好地去用舞蹈表现和创造美的意境。

3.推行舞蹈意境教学的对策措施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无论是幼教专业对学前儿童的审美启发,还是表演专业对艺术功底的积淀历练,都非常适宜推广和开展舞蹈意境体验式教学。

一是加强案例式教学,历练学生对舞蹈的分析能力。舞蹈,是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的艺术载体。舞蹈学习和表演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对意境本身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之上[4]。日常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源于生活、意境丰富的优秀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典型案例式教学。学生通过观察舞者身体、神态,及舞台场景的声光变化等,形成对舞蹈的直观体验,并结合主体形成舞蹈意境的内在心理认知。然而,由于对舞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的差异,各自形成的心理认知也不尽相同。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可以权威地剖析经典舞蹈作品的创作意境,有效矫正各类错误认知,形成学生对舞蹈意境认知的正确经验。

二是提倡自主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知能力。在意境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要学会欣赏发现舞蹈之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舞蹈美的构成[5]。首先,要改进课程设计,增加舞蹈鉴赏的学习比例;其次,要加强课堂互动,为学生提供探讨舞蹈意境的良好氛围;再次,要支持学生进行基于意境体验的自主式舞蹈教学,并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既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通过自学提高舞蹈技艺奠定基础。

三是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艺术源于生活,舞蹈意境同样来自于生活实践[6]。学生对舞蹈作品意境的体验,只有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才能够达到移情共情的心灵感悟,形成出对舞蹈原汁原味的表现潜力。因此,舞蹈意境的课堂教学,同样要鼓励学生用艺术的眼睛重新观察和审视生活。在两者的比较中,多去思考如何将客观生活用舞蹈语言去内涵式、抽象式地表达。既能增强学生的意境感知能力,又使学生善于根据生活感悟进行舞蹈创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职舞蹈教育培训还面临许多问题,谋求中职舞蹈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积极推进舞蹈意境赏析式的体验式教学,赋予舞蹈教学应有的艺术涵养教育,是今后中职舞蹈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于占东.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民族艺术研究,2000,(4):68-75

[2]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舞蹈赏析论文篇4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舞蹈赏析论文篇5

关键字:综合素质教育舞蹈欣赏舞蹈思维舞蹈作品标题舞蹈功能创作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素质的高低逐渐在人才评估指标占有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社会对综合素质全面人才的渴望,促使了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的不断重视。综合素质的内容根据教育部门的精神可分为“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内容。这里我主要是谈谈艺术鉴赏课中舞蹈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

我们对综合素质进一步分析。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是世界观的范畴,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是优良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思想基础。简单的说也就是合理的对社会各类存在的理解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根本,爱国、诚信、知礼、守法等是具体的体现。二:“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方法论的方面,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掌握一套优秀的学习方法,对实践中遇到新问题时寻求解决的步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优秀的学习方法的形成需要在不断学习中体会与积累;实践是对方法的检验,是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的。三:“交流与合作”是方法论的具体形式,是解决问题重要方面,现代社会如果没有交流与合作做不成任何事情。四:“运动与健康”是属于人的生理素质,没有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其它一切无从谈起。五:“审美与表现”是对社会“存在”的体验,然后再表现出来的过程,是属于人的心理素质。

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给了我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坐标,艺术教育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而舞蹈是由内容和形式组成的。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把握好艺术鉴赏中舞蹈作品欣赏朝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进行。

捷克斯洛伐克的著名现代舞蹈家拉班认为人体动作的内容属于动作内部力量变化效应的象征,这是拉班对人体动作的本质层面的把握。把“力效”视为一切动作的根源,它是一切动作产生的内容,并赋予动作以表现性,动作“力效”的变化与组合形成动态节奏片段,可以象文字语言学那样由单词通过语法结构组成句式一样,形成非语言的动态句法。这些语句形成的是感情符号。而这些感情符号的功能也是舞蹈最主要的功能。舞蹈的教育功能从原始社会开始就逐渐被重视,那时的舞蹈内容基本是教人生产与生活的方法,而西周的“制礼作乐”则是一套完整的以“乐”教化的“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发展到现在后我国的著名舞蹈理论家袁禾则把舞蹈的功能指向概括为“三境”,既:初境——舞以达欢、中境——舞以载道、上境——舞以象和,这里的“达欢”是欣赏舞蹈的最浅显的功能,包括两钟形式一种是娱人,另一种是自娱。而“载道”是指由于乐舞的道德感化力量促成了社会的安定而引起的对“治”的快乐。也就是说舞蹈必须负载一定的道德思想内容。最后的“象和”,是指从“乐人”单个个体的愉快,到“乐治”达到全社会的舒畅,再道“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乐舞不仅仅是供以视听享受、达欢、饰喜的媒介物,亦不是进行社会教化、使天下太平、人心服治的催化剂,而是超越了二者、升华到对理想人生、天地自然的一种艺术审美活动。在其审美活动中,人所得到的快乐是天人合一的“和”之快乐。“和”的内涵是人的感求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统一,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统一;是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是对立双方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因此,“乐舞”之“和”不过是宇宙之“和”的表现而已。而这些功能与我国舞蹈界泰斗吴晓邦先生的“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如出一辙。

因此我们在选择欣赏作品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舞蹈内容的选择。革命题材、历史题材、道德教化题材、为人处世题材等成为我们选择作品的首选。这是第一步。但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大多是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如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欣赏方法,正确理解舞蹈的内容,达到舞蹈欣赏的最佳效果,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

由动作、舞句、舞段加上舞台调度、灯光、背景、服饰、音乐等组成了舞蹈语言。我主张欣赏舞蹈方法要从舞蹈创作过程入手。因为舞蹈编导过程就是把人体动作幻化成感情语言的过程,不了解这个过程想真正理解创作者的意图是很困难的。所有欣赏者也要有舞蹈思维。舞蹈思维过程贯彻编导的整个创作过程,我们把观察到的客观事物转化成能表现的作品内涵、景象,这是第一次的选择和转化,也是由外到内的转化;接下来的过程是经过分析、研究,去除多余的、琐碎、假象的东西,提取其中真实、主要和本质的东西,利用设想、想象、集中概括的手法使之成为艺术形象的可行性设计。这其中伴随着舞蹈的可动性、欣赏性的设想,也就是编导在构思中的舞蹈思维。而第二次转化则是编导将所有设想的内涵、景象外化成为舞蹈的动作、形象。这是从意到形的转化,包含了动作、风格、种类的取向和形象的捕捉创造及动作的改造、变化、连接,并使之组成具有正确表现功能的舞蹈语言。最后加上合适的灯光、背景、服饰等构成了舞蹈作品。所有的这些元素都是我们理解舞蹈、欣赏舞蹈的切入点。

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欣赏舞蹈我赞成教师对作品标题、舞蹈动作的表现性、舞蹈创作的背景三个方向做重点的分析。例如:民间舞《黄河》——舞蹈编导是赵铁春、明文军,从标题与音乐背景来分析,音乐是选自《黄河》第四乐章。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第四章是《保卫黄河》,由铜管奏出号召性的引子,随后,乐队引出由钢琴主奏的“保卫黄河”的主题,表现了抗日军民奔赴战场,斗志昂扬的情景;接着,钢琴和乐队的竞奏,推出全曲高潮,高亢的《东方红》音调,热情地歌颂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而舞蹈是为纪念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创立一周年而特意创作的,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特殊回忆,来追溯一种不畏列强、坚贞不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而从舞蹈动作的表现性来看,本舞蹈主要选用了汉族舞蹈中的山东地区的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女演员用胶州秧歌的“碾”字造成了一种源源不绝、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永不停息的动态感觉,同时也就营造一种千军万马、十面埋伏的舞台意境。而山东的鼓子秧歌的气势磅礴、动作幅度大、表现力强、稳如泰山、纯朴厚重的动态感觉与胶州秧歌的三道弯、扭断腰的阴柔之美产生一种互补。另外从结构上分析这个舞蹈,重要的是运用了递进结构,包括了方位、时空、队形、男女交替、红绸舞动的递进。用这种递进形式更好的表现了一种壮烈的气氛,用以表达中华民族威武不屈、誓死向前的气魄,面对侵略者和敌人大智大勇的精神。

同时这种不同此次的递进,也在为舞者自身的高潮做了完美的铺垫,因为编导的构思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与技术将之体现。而在高潮跪地则达到了以静制动的效果。在“起”“承”之后的“转”是用一段纯净的地面动作展示的,“合”是回到作品的开头那种前赴后继、不断前进的运动感觉之中。最后用一个凝固的造型回顾动的历史痕迹,折射中华民族的不朽与伟大。教师分析到这里后要有目的的向爱国主义方向引导,有意的提高“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从而树立学生爱国、诚信、知礼、守法等品质。

另一方面就是在分析舞蹈作品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析的步骤而且也要掌握这个步骤的内核,从而可以应用到其他的同类艺术作品之中。比如说音乐与美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搞懂艺术思维,在舞蹈中称为舞蹈思维而在音乐与美术中就要叫音乐创作思维与美术创作思维了,都经历了从外到内,既艺术创作者感受事物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作品内涵、景象,之后经历从内到外的过程,既根据头脑中的作品内涵与景象创作出具体的艺术作品来。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具体作品的标题、构成元素、作品背景了。标题是创作者概括作品内涵的精粹表述,对构成元素来说舞蹈是分析人体动作,而音乐是分析音符的高低强弱等,美术则是从线条、色彩、结构等方面分析。最后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从创作背景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创作动机。在整个舞蹈作品分析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团队合作的强调。

舞蹈赏析论文篇6

关键词:舞蹈专业;大学音乐;必要性;大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85-1

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音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利用节奏与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以优雅的舞姿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音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连续的过程来丰富艺术的内涵,通过舞蹈节拍或音乐节奏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视觉和听觉产生感染,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一、当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舞蹈与音乐分别设立为相互独立的学科,削弱舞蹈课堂教育效果。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仅仅把音乐作为舞蹈训练的一个工具,忽略学生音乐基本功的积累,如此一来,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就会被机械的表现,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对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的培养,利用音乐去激发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的内心力量和灵感,实现人、舞蹈、音乐真正的统一,恰当、真实地表达舞蹈的艺术内涵。

(二)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方式:记谱法、节奏法、音乐欣赏法。

1.记谱法

记谱法是以五线谱为例,让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识谱,同时让学生尝试着练习演唱掌握作品节奏,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学习五线谱和简谱对音乐有更深的印象是有必要的。

2.节奏法

节奏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针对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节奏对学生的舞蹈练习有辅助的作用,如果学习不好节奏,不知道音乐中的节拍、拍号等知识,就不能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导致在舞蹈练习中听音乐而跟不上节奏,不能使舞蹈和音乐更好地结合。

3.音乐欣赏法

在音乐理论的学习中要适当地给学生欣赏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讲解大小调式和中国的民族调式,把调式的学习运用到欣赏音乐中去。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把握住不同的音乐节奏,通过欣赏音乐使舞蹈专业学生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上有更大的提高。

(三)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训练重点,单纯地倾向于机械的技能训练。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学生,应该意识到,舞蹈不仅是肢体的摆动,音乐的伴奏对于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考核方式上,高校对舞蹈专业学生成绩的考核过于片面和单一,应该吸收和融入更多音乐理论的元素。

二、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必要性

(一)是改变与提升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大学音乐教育既是提高音乐素质的教育,更是以音乐为教育平台,着重培养非音乐素质的教育。因此,如何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关系到能否实现大学音乐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现在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必修课或选修课主要是面对少数人进行的非系统的音乐教育,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融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活动辅导及实践培训的大体系;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融音乐基本认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听辨能力、基本实践能力的综合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完整体现音乐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达到大学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在基础教育不够完善的情形下,大学音乐教育既是对基础教育的补充也是对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所以,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合理化的内容是改变与提升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二)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未来舞蹈艺术事业成功的需要

加强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未来舞蹈艺术事业成功的需要。真正的舞蹈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狭义的“跳舞”,更多的是多种艺术相关知识的积累。其中,音乐就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师范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显得必要。因为师范类舞蹈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会从事舞蹈教学工作,从事舞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仅局限在跳舞上。试想如果一个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的老师担任舞蹈教学的任务,那么,其必然不会引导自己学生的音乐理论的修养。如此恶性循环,必将不利于舞蹈专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理论的学习,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三、小结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如影随行,音乐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国高校目前对舞蹈专业的学生的音乐理论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必须摒弃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将舞蹈视为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要学会灵活使用并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完全依赖规定的教学方式而丧失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本身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以及自己的教学质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紧紧联系实际,让音乐到生活中去赴学生享受音乐。因此,加强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相关的音乐理论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霍岩.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课教学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2]蔡丽红.浅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S1).

作者简介:

舞蹈赏析论文篇7

关键词:舞蹈作品;肢体语言;舞蹈欣赏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17-02

一、舞蹈是一种艺术

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早在人类语言、音乐产生之前,舞蹈就被用来表达各种信息与情感、思想的交流。而发展至今的舞蹈,内容更加的丰富,现代的舞蹈结合了音乐、动作,甚至是一些现代科技手段为表现形式,是一种视觉、听觉上的艺术,并且舞蹈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与文化。

不同文化下,孕育出不同的舞蹈,例如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中,五十六个不同民族有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舞蹈。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与古时候的巫师酬神的活动有关,壮族舞蹈以师公舞、铜锣舞、绣球舞等著名;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其舞蹈风格受宗教、阿拉伯舞蹈的影响,同时也吸取了古西域乐舞,形成了具有多种形式特殊风格的舞蹈;傣族舞蹈,是一种具有中方文化和南亚文化的民族舞蹈,在云南西双版纳特别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藏族舞蹈,充分展示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活情景,自由、热情、豪迈,配上马头琴的音乐,更加展示出了少数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二、舞蹈欣赏是一种艺术欣赏

舞蹈欣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表演时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观察舞蹈所表现的人物、动作、表情等来感受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思想内涵等。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因此,舞蹈欣赏也是一种集形态、情感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准确而完整的舞蹈欣赏需要做到感觉、理解、想象等的分析、综合以此来感受某个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全部精神内涵,才能较好地把握舞蹈及对其的审美过程。

一个舞蹈作品,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必定要经过千千万万人的欣赏,才能成为经典的艺术作品。舞蹈鉴赏作为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是舞蹈作品实现其价值的最重要的途径,是舞蹈与社会之间的重要依托,只有舞蹈欣赏才能使舞蹈实现净化心灵,教育社会的功能。

三、舞蹈欣赏的内涵

有位舞蹈大师曾说过,舞蹈的魅力在于,它揭示的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景。因此,舞蹈欣赏不单单是“看”,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感受”,对舞蹈作品中的人与物、情景所表达出的思想内涵。因此舞蹈欣赏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舞种

当我们欣赏一个舞蹈作品时,最先可以辨别出这个舞蹈的类型,舞蹈主要分为生活舞蹈、艺术舞蹈、民间舞蹈等等。不同的舞蹈类型,欣赏的侧重点不同,例如生活舞蹈(或者民族舞),其表现的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人人都可以参加的舞蹈活动,往往能体现一方的独特文化。而艺术舞蹈则大有不同,艺术舞蹈是由专业的舞蹈家,通过对生活、社会、人性等的体会与领悟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其作品具有主题明确、情感丰富的特点,同时还具备艺术作品的夸张与放大的特质,一般由较少名的舞者来表现,而且,该舞者具有较高的舞蹈专业性。而对舞蹈欣赏者来说,对这类舞蹈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要懂得舞者表演所要传达的思想,因此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舞蹈艺术修养。

(二)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每部舞蹈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题,舞蹈主题是舞蹈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等思想的反映。舞蹈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素材,进行加工、改编后成为舞蹈的内容,一个舞蹈作品必定有其突出的主题。

观众在欣赏舞蹈时,知道了舞蹈所表现的情节,了解该部作品的主题与题材后,能较好的欣赏舞蹈,才能有所领会,明白舞蹈作者创作的目的。

(三)理解与把握情节

舞蹈的情节通过舞剧与情节舞表现出来,舞蹈情节将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其中的内容以及思想情感。正确把握舞蹈的情节是观众能否看懂舞蹈作品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编舞人员对故事的编排与演绎。

(四)其他客观因素

一部舞蹈作品,除了舞者的演绎之外,灯光、背景音乐、服饰等的设计与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客观因素如果做好了,那么则会给舞蹈锦上添花,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艺术本身就是相通的,例如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给观众创造了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完美效果。音乐在符合舞蹈情节的发展下,为舞蹈的表演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营造意境,推动情节的高潮。

(五)舞蹈的构图

舞蹈构图又称舞蹈画面,是舞蹈的呈现方式,是舞者在整个舞台的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舞蹈类型对舞蹈构图有不同,主要的构图类型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

四、舞蹈欣赏的特点

舞蹈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肢体动作性

舞蹈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肢体动作的表现,利用人体动作语言来表达艺术的思想。

(二)节奏性

舞蹈是由各种人体动作语言贯穿在一起的,这些动作不是毫无章法随意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根据舞蹈艺术的运动规律来进行的,及根据节奏来进行舞蹈表演。

(三)抒情性

舞蹈表演利用人的肢体语言,直观、充分的表达了舞蹈所要传达的复杂的情感。

(四)直接性

舞蹈中所要呈现与说明的事物,都直接地通过人物、情节形象并且直接的表达出来,富有直接性。

(五)造型性

舞蹈表演中的造型指的是舞蹈在进行过程中的瞬间的停顿,一种静止的画面,是舞句、情节的结束点。为人们所熟知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其炫丽的画面,几十双手在舞动的过程中,那些恰到好处的停顿,为整个表演的发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综合性

舞蹈是一种结合视觉、听觉的艺术,它与音乐、美术等艺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艺术。

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对我们更好的、全面的欣赏舞蹈这一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如何欣赏舞蹈

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个舞蹈作品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原因在于,舞蹈欣赏是一种主观的欣赏,欣赏者的认识、观念、性格等都影响了其对舞蹈的欣赏与评价。

舞蹈欣赏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首先是舞蹈作品最先呈现给观众的人体形象、动作感觉;其次是随着舞蹈的进行,舞蹈演员的动作诠释,渐渐进入舞蹈所营造的氛围而产生的情感,并融入了观众自己的想象与理解;最后,在观看整个舞蹈作品后,整部舞蹈所带来的画面触动观众的心灵后在内心产生的体会与领悟。

六、培养欣赏舞蹈的能力

面对现今纷繁复杂、风格迥异的舞蹈,如果不懂得欣赏他们,那么无疑是一种对艺术的浪费。但人的欣赏能力并非完全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培养渐渐获得的。提高我们的欣赏舞蹈的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得:

(一)联系社会实际

舞蹈的创作是来源与社会,取材于生活,是一种将生活提炼、美化的艺术,其反映的内容大多是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因此,对自身生活有体会、领悟的人,对社会有一定的阅历的人必能联系到社会实际,体会与理解舞蹈的内涵。

(二)综合的提高欣赏素质

若要做到享受舞蹈这一门艺术,那么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修养,要了解舞蹈艺术的一般知识,了解该舞蹈的类型、特点等,这样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舞蹈。如果想要深入领会舞蹈艺术,则要对该舞蹈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的意图等都要有所了解,甚至是了解一些对该作品已有的评论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准确的领会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思想情感。

(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任何提高舞蹈欣赏能力的方法都要付诸于实践,即欣赏舞蹈作品,大量的欣赏舞蹈作品。只有在大量的欣赏舞蹈作品中,我们才能渐渐地领会舞蹈这一门艺术,才能培养我们欣赏舞蹈的能力,才可以在舞蹈欣赏中愉悦我们的精神,陶冶我们的情操,领悟生活,感受美,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七、总结

舞蹈艺术是世界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同样也需要归于生活。因此,舞蹈艺术不该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应该是普通大众所能够接受的生活艺术。如果说舞蹈只能被部分所谓的有艺术修养的人群所接受,那么它便会越来越脱离生活,越来越孤独,同时也将失去舞蹈最本质的目的。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本质是达到舞者与观众心灵的对话,产生共鸣,舞蹈的最高境界也是让每一名观众看懂它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并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产生心灵的震撼。舞蹈是一门没有国界、没有语言障碍的艺术,一首感人的内蒙民族曲子甚至可以让骆驼流泪,唤起母骆驼对小骆驼的母爱。如果说,一部舞蹈让观众看不懂,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观众水平的欠缺,而是舞蹈本身与实际生活的脱离。作为一名舞蹈创作者,用心去创作;作为一名舞者,用心去演绎;作为一名观众,用心去体会。这样才会达到舞蹈这门艺术的最佳效果,舞蹈这门艺术才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赵峥.浅谈舞蹈欣赏[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5):113-113.

[2]沈玉国.舞蹈欣赏艺术探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6):9-11.

[3]王玉.浅析舞蹈欣赏[J].现代交际.2012(10):11-15.

[4]姚亚琼,刘娟.探讨舞蹈欣赏与审美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2(1):28-30.

舞蹈赏析论文篇8

舞蹈美学是舞蹈学中的一种学科,由于舞蹈美学体系主线的缺乏、层次不够分明、逻辑不够连贯、内容不明确,所以把舞蹈美学归类为二级学科。学术上,需以美学的眼光去看待早期的舞蹈学,对舞蹈美学体系的内容和现状以及整体的层次结构和难度等因素进行了整理后发现理论结果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在舞蹈学资源的规划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于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美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参照舞蹈美学体系构建的目的,尝试去勾勒舞蹈美学体系的框架。

一、舞蹈美学体系现状

从古至今的很多形式的舞蹈艺术表现力都很丰富,其中包含了很多美学思维。但是就现在所处的阶段而言,舞蹈美学还是初级阶段。在舞蹈与美学的关系上,从来都很难至善至美。只有不断的去开拓才能改变舞蹈美学现在所处的尴尬位置。最开始的舞蹈往往会取得博人眼球的效果,而之后的往往都是效仿前者的作为。很少有突破的效果。

我国对于舞蹈美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当时建立的舞蹈美学研究会为最主要的标准。我国内的专家学者撰写了与舞蹈美学相关的文章与书籍。例如资华筠、刘青弋研究的舞蹈美育,于平研究的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欧建平研究的舞蹈美学及《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提到的相应的舞蹈美学的概念等等内容。

就对于我国目前的研究成果来说,我过的舞蹈美学体系还是比较落后的。其中于平的《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这是一种舞蹈文化体系与舞蹈审美眼光相互影响的的模式。主要内容是对舞蹈历史、民族、舞蹈的地域、文化领域、风情等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时也包含了对舞蹈在形态审美、视觉效果以及感情氛围和审美眼光的结合。

资华筠、刘青弋提出的对于《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的思维。这是一种舞蹈美育的模式。它主要研究的是舞蹈美育。包括其中的舞蹈美育生理学、评价以及作用。舞蹈美育对于心理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对舞蹈美育的内容、原则、原理都有促进影响作用,就有较强的实践性。

对于欧建平的《舞蹈美学》,主要偏重于以哲学的模式诠释舞蹈美,有很强的哲学思辨。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舞蹈历史展开深入的研究,主要侧重在舞蹈特点的表达。用舞蹈也有的姿态美,最舞蹈审美的心理现象展开相应的研究。即对舞蹈历史展开研究同时对舞蹈形态美展开研究。

我国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于舞蹈美学的研究都已经有了深刻的见解。他们通过不同的痛经以及方法对舞蹈进行研究。专家学者通常把将舞蹈美学分为舞蹈的类别、历史以及舞蹈文化等。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舞蹈美学体系研究中仍然是空白状态,因此对与构建一个完整的舞蹈美学体力很有必要。

二、舞蹈美学体系构建依据

舞蹈美学的规律为:相关人员对舞蹈的创作过程、表现过程以及审美过程的经验总结。舞蹈美学的逻辑可看做是对于舞蹈的创作、表现、以及欣赏的审美活动。我们可参照上述结论,对舞蹈的创作、舞蹈的表现以及舞蹈的美学欣赏的综合以及理性思维进行研究,建立宏观的舞蹈美学模式。我们之所以用舞蹈的审美活动作为舞蹈美学体系的逻辑点,是因为舞蹈审美的基础因素。其综合了舞蹈在作品、创作、表现、欣赏等一切思维上的载体,在舞蹈审美体系的生长中能够起到催化的作用。以舞蹈的审美为起点,从其中就可以提炼许多的舞蹈审美创作、现演以及欣赏规律,继而去探究舞蹈美学体系的本质。这样就能运用各类学科,对舞蹈美学艺术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面的研究。

对于舞蹈美学在学科上的定位是体现在舞蹈审美的特征以及形态等多方面进行解释和说明的,同时也是对审美活动在内容上进行丰富多样表现的一种,将舞蹈运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这样就形成了舞蹈审美的学科。

三、舞蹈美学研究遇到的障碍

在对舞蹈美学进行研究时,需注意的是,内容的丰富和模式的严谨,要有理论性的分析。如何深层次、多角度、全方面的研究,再者需要将这些成果结合起来,至善至美的包罗舞蹈美学的研究方式,是难点之一。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心理学、生理学、艺术学等的其他学科,需要巧妙的利用这些学科进行研究。舞蹈美学既要重视它的科学性、规律性,又要重视它的实践性、规范性,所以需要把理论与内容相结合。

舞蹈赏析论文篇9

(一)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内容上没丰富性和广泛性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舞蹈教育只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充满艺术气息但是鲜有问津者,因为舞蹈教育的开展受制于很多的因素,例如:年龄身体条件、原有的舞蹈基础、兴趣爱好等等,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舞蹈欣赏,作为选修课开设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第二是为了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组建舞蹈团队而进行的节目排练,形体练习,或者一些受学生喜欢的舞种的培训。因此,高校的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学生参与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的特点十分突出。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形式上没有一致的教学和考核的标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舞蹈教育大多以选修课为主,所开的课程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欣赏为主的舞蹈鉴赏和舞蹈知识的普及,是为解决学生选学艺术类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开设的,重点是舞蹈基训和基本乐理,二是舞蹈技能技巧方面的一些训练,此种类型的课程一般受到场地、经费、师资力量的限制,规模不大,所学不深,停留在一些基础的技能学习上,并且课时比重偏少。三是以舞蹈团队作为课程的一种形式,对高校中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蹈兴趣的学生进行的专门的教育,往往是在编排创造中进行实践性的舞蹈教育,不同的学校所学的舞种和教育的重点也不一样。因此,舞蹈教育还未能在各所高校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教学的标准,而且舞蹈教育有考核要求的学校也比较少。

(三)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体制上未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上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造就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但是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还停留在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的层面,未能与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形式进行有效地结合,舞蹈教育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中进行开发,因此不能借助于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创造力,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培养创造性人才相结合,达到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未能把舞蹈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意志品质创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从各种舞蹈艺术形态的认识提升到对社会、历史、人生和未来的进一步认识。

(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实践上没有成为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校所培养大学生的教育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艺术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但是目前的高校舞蹈教育没有形成科学化的体系和系统的培养模式,不能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舞蹈教育中实现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乐舞时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从而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在舞蹈艺术作品中,获得有关自然、生活和风土民情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舞蹈艺术作品的熏陶,产生敏锐的美感能力和追求美的创造力,在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过程中形成自我的艺术素养,目前仍然是高校舞蹈教育需要突破的主要方面。

二、促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呈良好发展的策略分析

明代的朱载育提出了舞学是一种“建国之学”,是培养人们道德高尚的情操之学。在高校中进行舞蹈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智力、意志、审美、体能、体魄、操作技能的全面培养、提高,能扩大大学生们的视野,通过认识与了解真、善、美的艺术作品,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塑造舞蹈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来达到自己对美的愉悦与享受。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大力推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也得到了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目前在高校当中,舞蹈教育形成了专业的学科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泛的舞蹈群众基础,来实现普通高校通过舞蹈教育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

1.完善公共舞蹈课程教育

高校发展舞蹈教育,先要完善舞蹈教育的教学体系,首先要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根据各个系部的专业特点,精心构划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突出舞蹈教学体系的特点,合理安排的课时、课序,结合舞蹈专业特点,规范教风、培养教师、重点突破教学教研,抓好公共舞蹈课程建设,正确把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突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师资和舞蹈人才,在借鉴其他高校的舞蹈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公共舞蹈教学的创新活动,把高校舞蹈教育和学校的专业教育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双方面的提升,学校加大舞蹈专业的投资力度,开展公共舞蹈的社会活动,增加学校艺术活动的举办次数,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的大型舞蹈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加强的舞蹈教材建设。

要建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培养的教学体系,就必须大力加强舞蹈教材的建设,鼓励教师科研立项,从教材改革入手进行高校舞蹈的开发,教师既是舞蹈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更是高校舞蹈课堂的推动者,要树立正确全面科学的课程观,要清晰认识舞蹈课程建设的涵义、功能、特点、目标、原则、方法、内容、从而推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完成高校舞蹈从精英型向大众性课堂舞台创作的转化,形成理论指导实践,从基础训练、动作组台到表演创新的层级的教材整理模式.使整理出的教材具有系统性、规范性、训练性的特点。

3、采用形式多样的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形式和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高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舞蹈理念,对于舞蹈文化新的内涵,新的审美形态、新的技艺技法、要积极引进舞蹈课程中来。改革传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堂训练教学与创作实践活动的形式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性格志趣,舞蹈审美能力,情感理解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技能的训练和学习。促进舞蹈教学的现代化和多媒体辅助,多方位的促进舞蹈艺术的辐射面,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开展舞蹈比赛、舞蹈艺术创新表演、舞蹈艺术作品鉴赏等等一系列的课余活动和讲座,使技术与技巧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教学全面推进,舞蹈综合能力和艺术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组建高水准的高校舞蹈精英团队,带动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舞蹈赏析论文篇10

而舞蹈鉴赏正是在这种心灵与舞蹈作品的交谈中,夹杂着更多的身体记忆和身体运用,建立在一种对人的行动方式的调用和感受之中。比如说,一个表现中国书画精神的舞蹈作品,在欣赏者的脑海中,自然与舞者一起浮现出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气度和品格的追念,那放浪笑傲不拘缛节的纵情挥洒,那浪漫抒怀独与天地相往来的从容淡定,那拂袖捻须对月当歌的怡然自得……因此,如同那些对线条和色彩尤其敏感的人对绘画会有较为细腻的感受力一样,对动态和行为尤其敏感的人对舞蹈的身姿、弹跳、柔韧、速度以及由此所传递和体现出的内心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将产生丰富而细腻的体悟。当然,从根本上讲,比起技术技巧因素,艺术因其塑造灵魂表达生命而以体现生命真实为第一功能;因此,鉴赏者自身的知识储备、文化积淀、人生阅历、性格品行,将是影响和制约艺术鉴赏效果的第一要素,而舞蹈鉴赏所呼唤的动觉敏感,则是可以在长期的舞蹈知识储备中积累的。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其蕴涵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哲学思想、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可以增强欣赏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使之得到心灵的震撼,升华内在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充分发展欣赏者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感受力。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使鉴赏者在紧张的学习中释放压力,情感得到充分宣泄,令精神获得放松和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被称为审美快乐。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对欣赏者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同时挖掘欣赏者的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下面简要介绍各舞种的鉴赏特点:

舞蹈按照风格特征可分为芭蕾舞、现代舞、古典舞和民间舞。对待不同种类的舞蹈,鉴赏方法各不相同。

1.美轮美奂的芭蕾舞

芭蕾舞是一门世界公认的经典艺术,是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它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西方的观众欣赏芭蕾舞表演通常需要提前半小时着正装进入剧场,演出进行中不允许发出声音及随意走动,只有在每一幕结束时才能鼓掌。

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其感人肺腑的浪漫爱情、对比鲜明的舞剧结构、如梦如幻的舞蹈段落、洁白无瑕的天鹅短裙和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芭蕾舞剧史上最负盛名的经典。该剧用芭蕾舞语言塑造了天鹅少女的形象。无论是美丽善良的白天鹅奥杰塔、稚气十足的四只小天鹅,还是整齐划一、典雅高贵的群鹅们,舞台形象栩栩如生。该舞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无疑是古典舞剧音乐最为杰出的大师,其音乐性格鲜明,既保留了传统芭蕾音乐的典雅、优美风格,又有创造性表现。每场音乐对场景的描写极为完美,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每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被评价为“首次使舞蹈作品具有音乐灵魂”。

2.别具一格的现代舞

现代舞是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向往原始的淳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人们在欣赏现代舞的时候都会觉得“看不懂”,现代舞使用的工具既是人的身体,又是人的大脑,观众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需要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现代舞对人性的观照,进而对其反传统的、叛逆的表达方式进行结构,注重情感交换,即观众与编导和演员之间的一种交流。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认为:现代舞所揭示的不是一般的生活情景,而是人类灵魂深入的景象。现代舞演出的节目单上,通常不会借助于太多的文字去叙述编导的观念和思想,编导们不愿让有限的“文字语言”窒息了观众对舞蹈这种“非文字语言”艺术的无限遐想。因此,在欣赏现代舞作品的时候,观众往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出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舞蹈内涵,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

3.形神兼备的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特别是古典舞,能让人接受,必定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以著名古典舞《踏歌》为例,踏歌是一种边歌边舞的表现形式,其舞蹈动作根据出土的汉砖造型及汉画像女性舞姿来捕捉厚重、粗拙但充满活力的特征,以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生气盎然的汉魏时期少女,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同时也巧妙地满足了今天人们的审美理想。从舞蹈形态来看,动作呈现了开与收、放与合、相对与相顺的几种对比。这种在动势上的矛盾统一更是体现了当时各民族杂居而又较为稳定融合的社会形态。

4.风情万种的民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