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班美术教案十篇小班美术教案十篇

小班美术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11:54

小班美术教案篇1

柿子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柿子树,所以,小班美术活动《秋叶香,果儿飘》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容易被幼儿接受。

目标预设:

1、初步学习使用毛笔进行绘画柿子。

2、能够合理安排画面,进行添画创作。

3、体验用毛笔画画的乐趣,乐意参与美术活动。

重难点:

1、重点:用毛笔给柿子树画上果实,进行添画创作。

2、难点:对于毛笔力道的把握还是非常难的,在画面的安排上对于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已画好的柿子树干,柿子果实若干。

2、毛笔、颜料盘、红色颜料,纸巾等若干。

3、柿子树图片以及一幅教师画好的添画柿子树。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摸一摸、猜一猜”。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猜猜老师手里的是什么东西?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情况,先选择一个幼儿比较容易的东西猜一猜,再拿柿子让幼儿猜,由易到难,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

二、出示柿子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柿子树,对柿子树有初步印象。

出示各种柿子树图片。(有柿子多的、柿子少的)

教师:那你们知道柿子是怎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一棵柿子树上柿子的多少,柿子的大小以及柿子的分布。)

三、教师边讲解示范进行添画。

1、教师出示范例——你们看老师也画了一棵柿子树,你们知道是怎么画的吗?

2、介绍各种工具以及用法——这是毛笔,毛笔娃娃要喝点颜料才会工作,先喝点颜料,再撇一撇,看到树枝就画上柿子。

3、教师引导幼儿徒手练习——伸出你的手,跟着老师来练一练,一起念“毛笔宝宝,喝点颜料,撇一撇,看到树枝就画上柿子”。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有助于幼儿记住绘画要领。)

四、幼儿进行添画创作。(幼儿扮演农民伯伯生产柿子。)重点环节

1、教师引导幼儿先想好要怎么画,为下一步自己操作做准备。

教师:如果你们是农民伯伯的话要怎么把这些柿子送回家呢?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让幼儿先讨论再发表意见,引导幼儿从柿子的数量、分布的密度等方面来讲。)

2、教师讲解要求以及绘画中的注意点。(难点体现)

教师:在使用毛笔的时候,颜料要沾的少一点,不然就要滴在别的地方,如果真的弄在桌子上就用纸巾把它擦掉,千万不要不要用毛笔打闹,根据老师刚才教的方法,做一回农民伯伯生产一些柿子,再来收获。

3、请个别幼儿尝试用毛笔画。(重点体现)

教师:现在呀,我请几个小朋友来用毛笔试一试。

(设计意图:教师和其他幼儿一起念要领,帮助这些尝试的幼儿更好的掌握。在这些幼儿尝试完以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好的方面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帮助幼儿在自己绘画时能够到这些地方,从而能更好的表现。)

4、幼儿自由的添画,教师指导。(重难点体现)

(设计意图: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醒幼儿各种注意点,适当可以帮助他们一下。)

五、作品展示:把幼儿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以一个流动展览的方式进行观看,让幼儿欣赏到不同风味的作品,同时能让幼儿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小班美术教案篇2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4、活动评价以鼓励为主

小班美术教案篇3

一、全面发展,明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做好幼儿美术教育工作,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幼儿可以大胆的表现、自由的创作,借助线条、构图和色彩等美术要素,直接地表达自身各种纷乱的情感。当幼儿兴趣盎然地接受美术教育时,在幼儿完成“我幸福的一家”、“乖乖虎”、“我喜欢的游乐园”等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自然会体验到对家人、对小动物、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伴随着深刻情感的教育活动,远比频繁的枯燥说教,对幼儿良好品德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具有积极影响。

(二)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

有关研究表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美术活动主要是由人的右脑支配,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将有助于幼儿右脑潜能的开发。而美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性的,它虽然主要作用于右脑的潜能开发,但也对左脑的语言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美术教育所培养的空间知觉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更为每个智能健全的人所必需。因此,促进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特别意义所在。

(三)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美术创作活动的自由性不仅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而且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够借助绘画活动表达出来。每一位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想到和小鱼在海底嬉戏,想象各种动物的表情,想到小花小草笑的样子,想象出很多成人想象不到的稀奇古怪的事物。当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绘画时,他们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创造活动。

二、因材施教,了解中班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状况

据研究表明,随着儿童的成长,其在不同阶段的绘画能力发展状况也是不同的。作为一名中班幼儿教师,我认为只有在了解中班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方案。

我教导的中班孩子们年龄都是5岁,这一阶段是幼儿绘画创作的高峰期。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5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开始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他们能够完整地表现事物的重要特征,他们会用流畅的线条来描绘所画对象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开始尝试通过描绘一些细节来表现人和物。与此同时,一半以上的幼儿具有良好的涂色控制力,约有一半幼儿会使用七色以上。如在描绘花朵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花的外形特征进行区分,能用多色进行绘画,让画面更好看。在整体构图方面,幼儿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以及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幼儿常常会在绘画中把印象深刻的物体画得稍微大一些,少数能力强的幼儿已经开始在画面上表现出了空间的遮挡关系。

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身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各个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情况,给予每个幼儿适当的指导。

三、教导有方,精心设计中班幼儿美术教学方案

如上文所述,与中班幼儿绘画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能更为有效得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心智发展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中班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可以为中班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空间。

(一)生活化美术教育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将美术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从幼儿身边的人、事、物中选择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会使幼儿感到更亲切,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如在绘画“我是服装设计师”时,为了让幼儿用多种线条设计服装,我让孩子们观察自己与小朋友、甚至家人们的服装,并进行积极讨论。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用绘画去表现,使幼儿画得得心应手,敢于表现。是幼儿对事物的强烈兴趣所引起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使得幼儿能够集中心智于绘画表达活动。而将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可以给予幼儿亲切而又新鲜的感动,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音乐化美术教育

从艺术的情感表达来讲,音乐与美术都是诉诸于情感表达的内在精神体验。将音乐运用于美术的启蒙教育与美术创作的教学之中,是一种独特的创新。在幼儿进行绘画的时候,可以根据绘画的题材,播放相关的音乐,这样使得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绘画《小鱼》时,引导孩子们欣赏音乐《三条鱼》,使得音乐中小鱼自由自在游玩的形象更加逼真。如此这般,幼儿就会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三)游戏化美术教育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生活中各种活动都是“游戏”。鉴于美术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我认为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应当从玩游戏开始。把绘画活动与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像做游戏一样教孩子们画画,使他们觉得好玩,对感知形象形成简单的联想与想象,从而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可以让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同时,尽情的用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将捏出的东西与想象相结合进行绘画。在孩子们捏捏揉揉的游戏中,一幅漂亮的作品就诞生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很自然地、很愉快地接受美术教育。

小班美术教案篇4

农村小学,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要不要开展艺术教育,能不能开展艺术教育,如何开展艺术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理论同实践结合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也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其他学科教育同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构成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教育整体”。

然而,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对于艺术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是升学考试中没有艺术考试要求(只是中等师范和艺术专业类招生中有此要求),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要求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放松和忽视艺术教育。二是认为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的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条件不具备,很难开展。三是农村目前对此类人才没有迫切要求。四是认为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靠不到我们这里来培养。总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缺乏本质的认识,导致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艺术教育没有地位、没有时间、没有规划、没有专职教师、没有资金投入,真是到了要啥没啥的地步。

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存在的微弱的艺术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专业本身的知识系统,轻学生兴趣、爱好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操的陶冶;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轻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总之,只求艺术教育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只求艺术教育的课时完成,不重艺术教育的实际内容,不重艺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名存实亡。

艺术教育的功能没有得以发挥,其他学科中的艺术教育重要因素也没有得以挖掘,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出现“空洞”。同时,艺术教育的内容囿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往往同农村,特别是同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实际脱节。学生熟悉的形式和内容不见了,能为学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不见了。这就限制了艺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学生不仅没有学到基本的技能,不会画、不会唱、不会舞、不会制作,更不懂得欣赏、不懂得理解学科知识中的美的内涵,导致一些学生美丑不分、是非混淆、真假莫辩,甚至郫视我们民族的美好传统。一些学生往往言必称外国,连自己的祖宗也可以不认。即使某些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良好,也是一种不健全的发展,属于畸形发展。

对于学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国内外的政界要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有过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作用的论述。在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文献资料中也都把艺术教育列为重要的内容。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一些学校同样创造出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多产生于一些城市学校。同时,在这些经验中,限于一些零碎的做法,没有从本质上说清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途径和方法。在农村小学,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如何在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教育传统和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解决上述问题,还有待于探索。为此,我们从1995年开展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设想,在充分发挥音、体、美学科艺术教育功能的同时,尽力挖掘各科教材中的美的内涵,形成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艺术教育实验的理论设计

关于艺术教育,国内外都有不同的主张,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类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建立艺术教育自身的严密逻辑的学科体系,通过严格的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对学生实施严格的艺术训练,以体现艺术教育自身的价值。其主要论点是,学生艺术素养的获得要经过严格教育和训练才能实现,没有严密逻辑的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没有严格的艺术教育课程设计和严格的艺术训练,学生艺术素养的获得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人称之为本质论。另一种观点主张,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或某一类学科的专家,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生动活泼地发展其创造性。因此,主张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由创作的机会,让学生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现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树立起自我表现和自由创作的信心,为学生今后走上创造的道路奠定基础。有人称之为工具论。

两种主张瑕瑜互见,各显其旨,并且可以互相兼容,互相借鉴。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首先,我们认为,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标不能脱离这个大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学科才能同其他学科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发挥综合效应,艺术教育自身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其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由此,使学生用更新的感官和思维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

第三,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美术和音乐,但是其他课程也蕴含着艺术教育的因素。它们都体现了美的规律。“艺术教育”中的“美”同各学科的教育如影随形。因此,发挥音、美等学科艺术教育作用的同时,挖掘其他学科的艺术教育的因素,探讨其基本规律,学科之间相互匹配,以便促使学生形成对“美”的感知的完整性。

第四、艺术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健全人格得以形成,艺术教育本身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实施有效的训练。

第五,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要抓住“美的因子”。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在发生学习的过程中,知觉历程中的“感”(feeling)是美的因子,而后才发生“知”(knowing)。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首先要从加强民族地区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入手,增强其“感”(feeling),进而对其他形式和内容增强其“感”(feeling)和“知”(knowing),达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先进文化,实现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传递功能的完整结合。

第六、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应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要遵循美的平衡与对称、比例与节奏等等基本规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现。艺术教育中的自由表现形式给予儿童以创造的自由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自由表现中,儿童的想象能力得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全过程中,还覆盖以“无差生”的理念。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只有接受和表现方式的不同,没有不能接受的问题存在。人人都有艺术的“种子”,只待时机发芽。

三、实验的操作

1、实验的对象、方法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1)、本实验采取教育研究的自然实验法。实验在泸溪县浦市镇中心完全小学开展,全校有近20__学生。实验以1~6年级为实验对象。从每个年级中确定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各为6个班级。实验班为一(2)、二(4)、三(1)、四(2)、五(2)、六(1),对照班为一(3)、二(3)、三(4)、四(3)、五(1)、六(3)。实验过程中不打乱原来的编班。实验起始时的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的选择,按照等组实验的基本要求确定,其中一年级新生班级采取随机法确定。尔后的重复实验的班级选择类推。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正常流动采取统计控制的方法。班主任的选择,没有作过多的条件限制,即没有特意挑选,只要求具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以便今后的推广。

2)、实验过程中采取盲法控制,即参与实验的各任课教师了解实验的意图、方法,不向其他人员和学生宣布实验的启动,避免产生暗示作用。

3)、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素质与业务水平基本相当。实验启动前,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了解、掌握实验的基本原则、要求,以及教师的主动性的发挥。教学业务的进修,实验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视同仁。

4)、实验班同对照班使用的基本教材一样,课时总量、作息时间一样。不同的是,实验班级开展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活动不同,即实验班级按照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艺术教育,而对照班则依照一般学校的传统做法,进行教学和开展活动。

2、实验的内容

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内容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的方法、途径,探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一实验研究,要回答社会和家长所关心的几个问题:一是开展艺术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二是开展艺术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实验所谓的艺术教育是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里的艺术教育,通过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音乐、美术等)的教学以及其他学科如何挖掘本学科的艺术教育内涵,实施开放教学,所有课程教学和学校的软硬环境形成一个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实现艺术教育的传递功能和育人功能。

3、实验程序

1)、确定实验原则。

创新与继承统一的原则。首先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城市农村已有的一切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积极因素,分析其已取得的艺术教育成果的基本途径。然后敢于创新和改革,摈弃一切阻碍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传统观念和做法。

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既要遵循国家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指示精神和艺术教育的教学大纲的总体目标,努力从各个方面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之路,同时又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艺术教育的实验和研究,

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本实验要有现代艺术教育理论作指导和支撑,但不是停留在纯粹的理论研究上,主要是在实践中检验实验研究的效果,探索一条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基本规律。

2)、改革实验班级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在保证统一的艺术教育学科教材中的必要的基本知识训练的基础上,删去一些脱离民族地区学校实际的内容。同时将适应教学需要的民族民间艺术引进教材和课堂。例如,将本地的目连戏、彩龙船、蚌舞、霸王鞭、唢呐调、民间萧笛调等等引入音乐课,将民间剪纸、盘弧凿花、扎故事、篾编织等等引入美术课,将踩高跷、舞龙灯、赛龙舟、民间武术、民间体育等引入体育课。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只有同民族的、本土的、传统的艺术结合才有广阔的空间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引入上述内容后,需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同引入内容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始终将“双基”作为实验的基础,也将“双基”作为实验推广的关键。民族民间艺术引入课堂之前要进行筛选、提炼和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改革实验班级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①艺术教育的学科课程(音、体、美)教学作到几个结合:学科教学同学科活动课相结合,学科教学同艺术活动小组相结合,课内艺术教育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相结合。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活动,以知识传授为基石,以技能训练为杠杆,以艺术活动为纽带。艺术教育中的课堂活动剧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活动剧使学生学到的美术、音乐、体育诸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提高和考验了他们的艺术组合能力和欣赏能力。在具体时间安排上,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强。②其他非艺术教育学科教学不断挖掘美的内涵,同艺术教育相联结。各科教学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订教学改革方案,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艺术教育的因素。同时,将艺术教育的一些教学手段运用于学科教学,充分展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等等方面的美的规律。再次,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的、任务,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美,努力塑造完美的人生。

4)、开展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一是组建艺术活动小组。我们不称“兴趣”小组,因为“兴趣”属于情感范畴,是可以培养的,不以先入为主。活动小组的组成以自愿与组织相结合,有的学生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特长,而教师发现其特长可将其组织到相应的活动小组中去。先后组建舞蹈、器乐、声乐、书法、剪纸、盘弧凿花、摄影、鼓号、戏曲、石雕、美术、艺术体操等20多个活动小组。做到有固定时间、地点,有辅导教师,保证活动的开展。二是定期开展竞赛、表演、评比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由创作的机会,提供参与活动的情绪体验以及成功的情绪体验的氛围。三是开辟场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自我表现的场所。建立墙报拦、广播室、展览室、画室、手工室等。四是向外推荐学生作品,推荐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5)、实验的具体步骤。

第一,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2年。同时,一、二年级为一个实验组,三、四年级为一个实验组,五、六年级为一个实验组。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分别称之为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

我们之所以将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是因为:①一般来说,经过2年时间实验可以显示其基本效果,实验本身设计的科学性得到了初步考验,此时可以对实验方案作中期修改。②随着实验的推移,实验得以重复,如实验一进入到实验二,可以验证原实验二的基本方法正确与否,依次类推。③随着学生年级增高和年龄的增长,实验的基本原则虽然不变,但是学习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有所改变,实验a效果的强度有所改变,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原来阶段的实验。④社会文化的变化对于艺术教育实验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强度不同,实验本身则调整的程度不同。

艺术教育实验过程示意图

实验一(1~2)实验二(3~4)实验三(5~6)

aaaB

起始重复起始重复起始重复

第一轮起始实验和第二轮重复实验分别以实验一a、B,实验二a、B,实验三a、B代表,以实验B作为检测结果,则更具有实践性和代表性。三个实验组内的学生年龄接近,便于实验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有利于实验过程中的研究和交流。

第二,实验a、B分别实行前测和后测,后测中对于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作出了相关分析。以利今后的推广所用。

第三,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实验过程中不做人格测查,也不做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能力的分类测查,以便消除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教师产生一种误导。实验的全过程覆盖以“无差生”的理念。

第四,民族民间艺术引入课堂,有一个适应问题,各个实验组的要求不同,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引入的民族民间艺术,不编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师只编写教案。

第五,建立配套措施。

一是加大艺术教育的投入,增添必要的设施、音响设备和教材,保证艺术教育的开展。(具体内容见附件)对于艺术教育设施的使用,实验班级和其他班级一视同仁,学校统一调配。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实现有效的教育资源因素的替代。(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是建立艺术教育教学的定性定量考核制度。建立了《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岗位责任制》、《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暂行规定》、《艺术教师考核办法》、《文化课教师艺术教育考核办法》、《艺术教育成果奖励制度》、《艺术教育日常检查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形成艺术教育的软环境。

三是对于艺术教师的评价,突出其特点,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见附件)

四是建立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采取“离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进修、请入指导”的方法,培训教师。要求教师每期读一本教育著作,艺术教师则读一本艺术教育的著作或者有关艺术方面的著作,鼓励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体内容见附件)

4、评价工具和方法

建立学生艺术教育活动档案和学生学习档案。全校各个年级都按照班级建立,以便实验班级同对照班级实行对照。实验班级除了统一的规定之外,还按照实验要求建立艺术教育活动档案和学生学习档案。

实验班级制订学生日常艺术活动记载表,由学生分组轮流手工记载。

进行个案观察。实验教师(包括实验班班主任)对各类学生跟踪观察记载。观察内容有:学生日常行为变化、兴趣变化、学习态度变化、对于社会文化态度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艺术技能的变化,等等。

建立社会和家庭反馈制度,定期收集各种反应。

学业成绩的测试不另举行,以学校或者县里举行的统一测试为依据,以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和压力。

对于实验效果检测,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和检验,并进行相关分析。

参照林崇德教授编制的儿童情感研究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情感变化进行对比。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借助于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修的《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检验(Fat)手册》。调查的结果不于公布,只供相关实验人员开展艺术教育时的参考,以便对实验作调整和修正。

四、实验效果及分析

本实验的效果以重复实验B的检测数据呈现,因为实验B已经验证了实验a的效果。为节省篇幅,下列以三年级为例,呈现各类数据,其他年级相关数据见附录所列各表。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数成绩对比表(表一)(略)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音、体、美成绩对比表(表二)(略)

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三)(略)

语文

数学

实验班与对比班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的相关系数(表四)(略)

从表一和表二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各实验组中实验班同对比班的语数基本上相当。当时,我们没有进行统计上的其他处理,而是根据当时的学业成绩作为选择班级的依据。同时对于实验个体同对照个体进行了一一对照。单从人平分来看,对照班在一些学科成绩上略高于实验班。但是,当时做个体对照比较时,还是基本相当。经过实验以后,语、数、音、体、美等各个学科成绩人平分明显高于对照班。

为了进一步验证统计的可靠性,对实验结果作了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从表一到表四,可以看出,实验的效果比较明显。

语文、数学学习同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抑或是无关?为此,我们进行了艺术教育同语数学科学习成绩作了相关分析。通过积差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比班,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学业成绩都呈现正相关,通过查表可知,其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检验都具有显著性。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因为学校要求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必然对其他学科发生联系,都呈现正相关但是从相关程度来看,实验班级明显高于对比班级。(见表四)原因在于实验班级在开展艺术教育的全过程中始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而对比班级一是按照过去一般的做法开展艺术教育,二是实验班级的实验开展以后对对比班级产生一种辐射作用,对比班级效仿实验班级的做法,但是比实验班级慢了一步。

五、讨论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接受和学习。从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艺术教育同语数成绩的积差相关分析可以得出,艺术教育切合当地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从当地群众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入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容易接受。正因为如此,对比班级的相关系数较低。因为各种艺术都是一种社会文化,而社会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圈内存在。尽管当今社会文化不断融合,但是属于民族的、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影响着当地的人群,并以独特的个性加入社会文化融合的潮流中去。基于此,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艺术教育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存在着正相关。从积差相关分析可以得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比班,只要正常开展艺术教育,对学科学习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自从学校决定开展艺术教育实验以后,对学校各个班级的艺术教育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作出了要求。首先是开齐开足课程,不准挤占艺术教育的课时。其次对于艺术教育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一种艺术教育的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实验班级开展艺术教育就有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实验班级的艺术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影响辐射到对比班级和全校其他班级,促进了这些班级的艺术教育的开展。因此,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的学业成绩产生一种正相关。

3、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得以证实。尽管全校艺术教育得以开展,但是,实验班级的艺术教育是在一种有意识的组织下进行的,即是实验班级不仅艺术教育本身实行内容、方法和途径诸方面的改革,而且其他相应的非艺术课程也尽力挖掘本身的艺术教育的因素,即是发掘“美”的内涵。这就形成艺术教育的整体效应。所以实验班级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要高。

4、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实验实现了自由表现、自由创作,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学生获得情绪体验的满足,各自成功的满足,激发了不断进步的追求精神。以一种特长为突破口,带动各个方面的发展。下表是近三年全校学生参加省州县三级各类竞赛获奖的统计:

与此同时,在艺术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进电子游戏厅、说脏话的少了,爱护环境卫生、参加有益活动的人多了,讲究个人卫生成了习惯,改变了农村学生不爱卫生的不良习惯。

在一大批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代表人物。尹辉获得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赛团体二金一银,个人铜牌一枚;小歌唱家符筱获得州三湘蒲公英大赛一等奖,省铜牌。涌现了一批小作家、小书法家、小摄影师、小运动健将,省州三好学生、希望之星…。各类获奖人数明显多于全州同类学校。(见附录)

5、艺术教育促进了学校德智体各项工作的进步。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州县精神文明和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少先队被全国少工委授予“红旗大队”,被团省委、残联授予“红领巾助残先进单位”。学生成绩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实验班级连年为100)。连年获县目标管理一等奖,先后被州县授予“规范化管理合格学校”、“一级完全小学”等。20__年被评为全县艺术教育先进学校。连续几年参加全县学生运动会均取得第一、第二的好成绩。从这些成绩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湖南省电视台先后两次报道学校。

6、艺术教育的实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非艺术类学科如何挖掘艺术教育的因素,成了教师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艺术化成了教师们追求的目标。各类学科在省州县赛课中都获得过较高的奖次。王水莲老师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教师。各科教师先后在各类刊物发表教学论文。这些学科的研究证明,各种事物只有以美的形式来表现,才可以更好地记忆和利用,同时学生的领会力和理解力也只有借助美的形式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见附录)

7、艺术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情操的陶冶,有着明显的作用。通过对学生情感领域的几个主要指标的测试,获得的数据来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提高。(见附件:《学生情感变化测试表》)其原因在于艺术教育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内涵,蕴涵着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责任感。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学生易于获得情绪体验,从而逐渐地发生情感变化,并稳定成为一种理智感,最终成为一种社会责任感。

8、艺术教育的情绪体验性、娱乐效果和自发自主性是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它的基本规律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民族地区学生熟悉的民族民间艺术入手,使民族学生易于产生情绪体验,促使学生产生游戏的冲动,进入创造的愉悦,在体验的状态下,学生由兴趣出发而积极介入,产生一种自发性,发展成为自主性。当非艺术学科的教学艺术化后,学生的情绪体验、游戏的冲动、创造的愉悦和自发、自主性得以保持和升华,学习成为乐事,智力水平得以提高。

9、艺术教育的情绪体验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必须形成一个适宜的艺术教育的“地理环境”——即是校园硬环境;②形成一种艺术教育的“行为环境”——即是群体的行为所构成的一种软环境;③必须形成一种行为选择的关系引导,这种关系引导存在于行为环境之中,即是教师设计的行为模式与教师和学生共同示范的行为选择模式的协调实现。三个条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活环境”。在满足三个条件后,艺术教育的情绪体验才能得以健康完成,发展为正常的情绪行为——游戏的冲动、创造的愉悦、自发自主的倾向。

六、结论

艺术教育以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为切口,从学生容易接受和感悟处入手,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知识的美的规律,实现艺术教育学科同非艺术教育学科相联结,形成情绪体验的环境和行为选择的关系引导,促成学生自发自主性的形成,从而促进智力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德)《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2、赫伯.里德(英)《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3、罗恩菲德(美)《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4、K.t.斯托曼(美)《情绪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5、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7、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8、董奇《儿童创造力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9、R.J.斯滕伯格(美)《超越iQ__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

《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班美术教案篇5

一、不断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教师评价模式不但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评价教师不能“唯论文”“唯帽子”,要建立多元教师评价制度,全面衡量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业绩、态度和师德。教师评价应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式:校长评价(行政人员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1.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我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反复讨论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临泽一中教师考核办法》,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模首要要求。

由于高考竞争压力大,有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德育工作,学校在考核中加大了德育考核的分值,引导教师注重德育工作,好多女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担起了教书育人的责任。

2.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评优树模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这些措施的落实,激发了老师的干劲,使临泽一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迈入全市前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评价指挥棒,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五唯”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高考制度,不“唯分数”,建立综合的学生水平评价体系,录取学生以学生的综合水平为依据。

1.完善德育评价。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的领先地位不容置疑。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更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深刻道理。我校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开设立德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2.强化体育评价。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学校每年请小屯卫生院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3.改进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把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临泽一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校的智育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相对而言美育、劳动教育成为短板。为了提高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质量,学校建立健全艺术教育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学校把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制定和完善了《临泽一中美育工作年度计划》、《临泽一中艺术教学规范》、《临泽一中音体美教师单列考核办法》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课程规定标准,在各学年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课程。开课达到体育每周2节,音乐、美术每周各1节,做到教师到位,课时落实到位,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删、减、挤、占音体美课程。

同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劳动课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每学期参加劳动教育课不少于20课时。根据我校实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每班每月集中上劳动课半天4课时,由教导处制订学期总课表,每天安排一个班级上劳动课。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加强和落实,学生的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更加规范,也促进了我校美育和劳动教育同德育、智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弥补了短板,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逐步探索、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德(思想品德)、智(学业水平)、体(身心健康)、美(艺术素养)、劳(社会实践)全面发展。

小班美术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1―0123―01

一、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引导

小班幼儿对装饰作品的感受是浅层阶段,当大班幼儿创造的造型独特的服装和美轮美奂的装饰,充满异域风情的作品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小班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此,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采取摆、拼、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把圆形、方形、三角形、明点状、箭头状等简单形状,通过不同的组合,让幼儿感知不同的图案组合带来的奇妙乐趣,初步认知装饰的审美功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以单独纹样装饰为主,教师向幼儿讲授装饰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裁剪、拓印等技法,在不同形状的纸张上进行装饰创作,让幼儿体验装饰画的趣味性。到大班阶段,幼儿可以利用长城纹、寿字等为基本图形,运用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如粘、抠、刻、画等技法在服饰、面具、佩饰、经幡等图形上模拟装饰。

二、遵循幼儿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装饰教育

幼儿的认知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认知范围由自我到客观、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全面。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装饰图画的色泽、花色应选用单纯明快的色调,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如,让小班幼儿绘画连续的白云、石头图案,引导幼儿涂上不同的颜色,感知连续图形的整体性,这些单纯自然的色彩,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便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中班幼儿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比较喜欢明快的色彩对比,在装饰教育上着重引导幼儿感知色彩变化的节奏,通过一些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图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找到图形运动的规律,感知画面整体、协调的美,并引导幼儿进行画面装饰,教师给予积极鼓励,挖掘幼儿思维能力。大班幼儿审美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对事物的认知也由简单的概括到较为具体的感知,结合民族幼儿园特色,通过幼儿认真观察,笔者引导幼儿从熟悉的物品中找到装饰的基础元素,从正方形的物品装饰开始,延伸到圆形、长方形、椭圆形、菱形装饰,过渡到不规则图形的装饰,最后进行实物装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在头巾、帽子、鞋子、盘子、面具、扇子等物品上面进行民族特色装饰。

三、突破教育教学难点,构建幼儿装饰能力培养体系

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是装饰画教学中的难点。在小班阶段,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变化、线条长短之间的对比,感知装饰效果的不同。中班阶段,在幼儿掌握一定绘画基础时,引导幼儿用稍微复杂的图案,有规律地进行组合排序,画出二方连续的图案,逐步引导幼儿画出四方连续、八方连续图案等;在幼儿有了组合概念后,引导幼儿认识散点式、折线式、连接碰撞式、套接式、错接式以及不规则排列,掌握花纹的画法。大班阶段,指导幼儿将螺旋形、方头形、回纹形、波浪形等一些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均匀、对称、整齐地画在方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纸上;有意识地展示民族特色动物图案,如藏文化中的猕猴和牦牛形象,佛教文化中的大象、狮子、草纹、羊头变形纹、福寿无头纹等图案,并运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用故事形式讲解图案的含义,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创作。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在启发幼儿自由表现的同时,教给幼儿装饰方法和技能,让幼儿在装饰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

四、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目标,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小班美术教案篇7

关键词:导学课堂美术课堂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18-02

1策略研究之一:组建学习小组,鼓吹团队精神,推崇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学期初的课改实验调查报告的数据,依据此调查数据进行组合分层,产生小组。每班分九个学习小组。以美术课代表带领,各组组长与组长助理协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大力鼓吹团队精神。尽量多的把课堂时间交给美术课代表和各个组长组织。

2策略研究之二:多渠道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每一套教材都是好的。追求高效课堂,任何教材只是载体,高效课堂的关键问题在教师“怎样教”。有了“怎样教”,才有“怎样学”。

2.1欣赏题材类的教材,教师可以很好的设计“导”,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所以明确了欣赏类教材中美术作品的人文性质,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所以指导学生学习成功的关健是教师的自身素养与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的完美组合,引导并开发学生大脑的各种功能,使其整体发挥,此起彼伏,合作学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用教师个性化的教引发学生个性化的学,特别是引发交流,集思广益,避免只单一接受教师的一管之见,少教多学。这是我在欣赏题材类教学中不懈追求的目标。

举例欣赏课课题:《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我在导“理解、联想、想象、情感”上下功夫。设计了导学案。

《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的导学案:

各组组长分别把以下问题分配给各个组员,要求组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汇总图文资料。

(1)为什么要劳动?

(2)从美术作品中,你看到了古今中外的人们怎样的劳动?这些劳动都创造了什么?

(3)为什么画家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体现在哪里?

(4)组内课前交流以上问题,尽量谋求小组共识。

(5)课中教师引导各小组代表交谈交流、师生相互引导,(可以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提出问题,其他小组解答问题答案,其他小组补充交流内核是理解各种不同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劳动是社等教学手段……)

(6)课后组内整理课堂记录;第二节课前提交一份小组共同作业作为小组共同成绩。

教学在教师精选的一组工人、农民、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劳动图文资料中,在各个小组搜集的图文资料中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讨论的。本课教学不会产生固定的教案,每个班级的教学都在随机交谈中开始。

本课教学的会发展的原动力;劳动是人类进步文明的源泉。在“理解”中若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才能够有效地逐渐深入到领会审美对像包含着的美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归纳“理解”的方式有这两点:(1)把握审美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2)师生共同应用本来就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参与审美。因为古今中外各类劳动、太多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亲受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中师生要用“想象、联想”激发“情感”;用“联想”引发“感受”生成“理解”。

美术课堂教学中培训学生丰富想象力这也是美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2.2举例设计类课题:《标志设计――班徽》

导学案设计:

(1)小组议论本班存在的不足有哪些?哪些不足最典型?(课前,组长负责。)

(2)本班最需要怎样的精神力量?理想。目标和追求。(课前,组长负责。)

通过小组成员交谈自己最喜爱的一枚标志,每小组选推一人介绍一枚标志,说说这枚标志是通过怎样的图形表达什么主题?为什么使用这样的图形?(课中,组长负责,美术课代表主持教学。)

(3)师生共同得出标志的共同特点:简洁,明快、醒目。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迅速传递各种信息和思想。(课中,教师主持。)

(4)讨论得出本班最需要怎样的精神力量?理想、目标和追求。(课中,美术课代表主持。)

(5)小组成员先自己构思,再小组议论,之后,小组推选一枚代表小组在班级交流。(课中,组长负责,美术课代表主持。)

(6)全体同学对推荐的各组班徽进行表决通过。(课中,教师参与共同交流。美术课代表主持。)

(7)完成作品,在校运会上亮相。(课外,美术课代表主持。)

情感教学是美术教学中体现审美机制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情感互动。人是世界上最懂情的动物。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无不包含着浓浓之情。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就是情感。”可以这么说美术课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庄子》云:“不精不诚不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想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以情牵引,以情激情,以情启智,要以丰富的情感来激励学生善于构建课堂的“情感场”,在合作交流中,师生都要有自由驾驭情感的能力和适度运用感情的艺术。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独立学习;对学,集体学习;自学,展示,反馈;建设活跃的课堂,开启知识的超市”……可是在传统观念还在大多数教师大脑中挥之不去的今天,直接传授法被经常采用。比如,在动手设计的手工课上,要把一张卡纸曲线的垂直固定在底板纸上,教师往往会直接告诉学生说留下舌头,贴上双面胶,剪断,两边错位黏贴。你是否有想不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再请他们推广最佳方法?你会发现黏贴的方法会出现许多,其中不乏好方法。教师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方法。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某些课题改变以往的传统教法,设计成先学后教,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在学生中解决呢?因此,我感慨有三:(1)教师要改变教学观,教学不是想着如何灌输,而要想如何设计有效、高效的,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法、学案。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学生才有可能改变学习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导航仪。(2)想把课堂交给学生,或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个艰难的培养过程。但是教师若相信了学生,就可以解放学生,就可以依靠学生,就可以发展学生!(3)培养各个学习环节中的学习组织人和负责人,也是艰难的。在现有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真不易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真不易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啊!

绘画类教材的基本技能技法学习往往都是个人行为,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的传授学习,所以可能自主探究不适合。但这类课程并不是意味着就无法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这类教学可以在学生各自掌握了相关基本技能技巧后,开展集体学习或集体创作,互帮互教,实现合作学习。

举例绘画类课题:《我们的校园生活》单元教学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校园建筑风景钢笔画》。

(1)为什么建筑都只能看到两个面?什么情况下看到一个面?(课前思考)

(2)带齐绘画工具材料,每位同学课中跟随老师学习画钢笔风景画。

第二课时外出写生。第三课时前交钢笔画校园风景写生,评出各组得“a”的同学。

第三课时:跟随老师学习人物动态,校园人物动态的描绘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各组组长监督,在第四课时前交齐作业。评出各组得“a”的同学。

第四课时:备齐水彩绘画工具材料,每位同学跟练水彩的表现方法。

第五课时:水彩训练。第六课时前交水彩训练作业。评出各组得“a”的同学。

第六、七、八课时:《创意钢笔淡彩风景画――我们的校园》开始进行。各小组完成校园全景创作画一张,组长负责组织工作(1)先用铅笔勾勒构图起稿,后铺设水彩,再钢笔勾画。(2)由得“a”的同学传、帮、带。(见画展中的作品)

本单元教学可以因势利导,可以改革评价机制,让美术课堂“导”与“学”更上一层楼,把课堂教学推到更高高度。

只要教师能真正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其他美术课程也同样可以很好的开展在教师“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所以,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改进成对知识与技能、目标与过程的评价(传统观念只重结果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改进成对学生在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团队精神即正确的价值观上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改进成由鉴别优劣转变成引领发展的评价。

3策略研究之三:美术教学的评价方法研究与讨论

(1)每次作业,学生能态度认真的表达自己的观察、联想、情感。技能技巧优胜者;互帮互助,关注和帮助组上其他困难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均衡个人成绩以小组共同成绩为各个成员成绩。

(2)操着细则:小组作业全交,不管分数高低,小组共同成绩得“优”;一人未交,小组共同成绩得“良”;两人以上未交,小组共同成绩得及格。

(3)课堂纪律,积极发言,周边卫生等奖惩纳入小组评价加减分。分小组教学极易产生课堂纪律问题。如何在课堂中自律自管,培养全员皆是课堂的主人,每人都要有责任心,的确不易,要在每节课中有意培养学生,但要一个较长坚持不懈的过程。

(4)小组学期总评方法:优+优+优=优,优+优+良=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及格=良,良+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及格+及格+良=及格,优+及格+及格=良,优+优+及格=良。

4我开展美术课的评价遇到的问题和阻力

(1)由于从小到今天,学生都是以个人竞争优胜为竞争目标、由于小组个别同学总要拖小组的后腿,使小组成绩总体下降,要以小组共同成绩为各个成员成绩,许多个人成绩高的同学在一个学期过去了最后不得高分,心里难以接受。分析原因,没有去关注组上的其他同学,没有去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高其成绩。各组组长,美术课代表,班委在管理上工作失误等等。

(2)由于学生的整体素质,行为习惯,性格爱好等有差异,其中不乏与小组同学不相融,何以融天下的同学。小组合作产生困难。

(3)如何关心帮助其他同学的意识不够健全,不懂的关心他人。

(4)班级的课堂纪律,组织管理水平不同,评价将会产生很大差异。有资格参加评先评优的同学将受到影响,(校规定每科都的在“优”,才可参加评先评优。)

(5)是否要关照美术本位之外的呢?是否要协调班主任,校共同培养规范学生的行为等优良品质?

(6)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要怎样和班主任达成共识,全员育人。所以美术课改中的小组合作与学生评价模块要进行艰难的生生磨合,师生磨合,师师磨合。

(7)还有哪种更好的评价方法,可以保护优秀学生,激励他们去关心帮助他人,谋求共同进步,更加提升优秀学生的品质。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彰显团队活力?在此,我力求想得到其他同行的高见。

5反思语录

(1)依靠学生:“教师所有的‘教’,都是依靠学生的‘学’。教师只有依靠学生,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释放,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发,个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以学生为本,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到学生中找”。

(2)发展学生:“就是发展全体学生,全体、全面、个性、自由”。

(3)“传统教学下的评价学生被通过选拔,筛选,分数来制造出差生。虽然我们从感情上没这么做,但下意识和行动决定了这种结果”。

(4)“评价被形象的称为高效课堂的武器”。

(5)评价要这样转变:

“量性评价转变成质性统整评价;

个体评价转变成合作组评价的统一;

由枯燥的认知评价转变成真实与情感性评价;

由只重结论评价转变成结论与过程统一评价;

由鉴别优劣转变成引领发展评价”。

小班美术教案篇8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3.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2.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

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5、结束部分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2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能够用线条、图案进行组合,装饰小蛇的身体。

2.体验线描活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小蛇的身上有哪些漂亮的图案呢?

2.小结:小蛇的身上有很多线条和图形组合起来的漂亮的图案。

二、教师讲解示范画装饰图案。

1.那你发现了哪些漂亮的图案?还有哪些好看的图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进行范画。

3.请个别幼儿来尝试画装饰图案。

(1)那这个图案是用了那些线条和图案组合成的呢?

(2)那谁来试试,这个图案可以怎么画?

4.引导幼儿在画面空白处进行绘画

(1)其实这条小蛇可贪吃了,你们觉得它可能会吃些什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画面空白处画上一些吃的,丰富画面内容。

4.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条贪吃的小蛇身上的图案不只是简单的线条或者图案了,而是把线条宝宝和图形宝宝组合在一起,画出了好看的装饰图案。

等会儿就请你们也来试试吧!别忘了画画它爱吃的东西!

三、组织幼儿操作

提出操作要求:我们装饰的图案要整齐地排列在小蛇的身上才好看哦!现在一起去装饰吧!

活动反思:

本次线描活动是幼儿第二次接触这种复合式的装饰图案,我在示范时示范了比较多,在幼儿操作时也鼓励幼儿进行模仿为主,因此效果还比较好,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对鞋底感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2、学习用鞋底印画,能根据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进行简单的添画。

3、能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平底有花纹的鞋子若干、白纸、水粉色、调色盒、油画棒、湿抹布,鞋印添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鞋子,引起兴趣。

“今天,许多的鞋子宝宝要来参加舞会,它们在哪儿呢?(引导孩子发现脚上的鞋子,引起观察的兴趣)找一找,你喜欢谁的鞋子宝宝?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鞋子不同的样式、颜色、图案等)

二、观察鞋底的花纹,激发想象。

“请你们看看自己的鞋底:

(1)你看见鞋底上有什么?

(2)花纹有什么不同?

(3)看看这些花纹象什么呢?”

三、尝试用鞋底印画,体验活动中的趣味性。

“鞋底的花纹真有趣,看鞋子宝宝跳舞了(教师示范印画)。你们的鞋子宝宝想跳舞了吗?选你最喜欢的鞋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跳个好看的舞。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印画的画面,并将鞋印画放到桌子上晾干)

四、欣赏鞋印添加想象画,拓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刚才我的鞋子也去跳舞了,看,它们在这儿呢。咦?怎么变了。原来它们刚才化妆了,看看,它们化妆成什么了呀?怎么化妆的呢?”

(引导幼儿观察在鞋印的不同部位,添上线条、点、圈,变成不同的东西)

五、幼儿进行鞋印添加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六、展示作品,师幼共同欣赏。

小班美术教案篇9

关键词:小班美术游戏结合方法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的工作,是儿童的生命。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中的体验、互动,促进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游戏化美术教学,即教师把幼儿所要绘画、制作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游戏,使游戏和动手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通过相互结合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游戏与幼儿学习的联系,如何才能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设置怎样的游戏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与实践。

一、贴近生活,选择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以“趣”激趣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有限,经验少,对自己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事物容易产生共鸣。

案例一:给小兔子喂青草

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小动物,知道小兔子是吃青草的,很多孩子在生活中有过喂兔子的经验。活动中,先出示一只小兔子,我们要通过画绿色的竖线表示青草,将自己画的“草”喂给小兔子吃。青草是长长、细细、一根一根,请孩子自己画一画,他们很快就画了很多很多“直线青草”,并乐在其中的兔子说:“小兔子,快来吃我给你画的青草吧!”

小班幼儿面对熟知的内容,表现出超常寻常的热情与表现欲望;相反,若是无经验的事物,他们会表现出迷茫,无从下手,导致对美术产生抵触情绪,将不利于营造幼儿积极的创作氛围,只有选择有趣的美术活动题材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二、材料多样,选择游戏化的操作工具,因“趣”促动

1.蜡笔画,将蜡笔转化为游戏的道具。

小班孩子以蜡笔涂鸦为主,喜欢用笔在纸上涂画的过程,不注重绘画结果。为了引导幼儿学习顺着一个方向涂色,单纯地说教显得十分苍白,将这一涂色要求放置在情境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效果则会截然相反。

案例二:消灭灰太狼

一天,我们正在进行涂色活动,一个孩子在纸上玩着游戏。他先画了一个“灰太狼”,接着用蜡笔重重地涂色,奋力地把灰太狼消灭,我一看,他涂的颜色非常有力均匀,他始终充满兴趣,对自己的“作品”颇感满意,由此衍生了一个涂色活动“消灭灰太狼”。我问:“灰太狼又要来抓小羊,我们要不要帮助小羊赶走他?”“要!”“那我们用洒水枪来赶走他。”要求幼儿用蜡笔将灰太狼涂掉。在幼儿涂抹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习顺一个方向涂色,涂色有力均匀。

2.使用多种材料进行颜料绘画、印染。

单一的教学手段与材料会使孩子乏味,因此,教师一直在寻求突破,不仅美术活动的选材越来越广泛,工具的选择也越来越新奇、多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逐渐使用棉签、滚筒、刷子、弹珠来创作,甚至是梳子、蔬菜都走进了美术课堂,幼儿容易被这些有趣的东西吸引。

案例三:小猫的新衣服

在美术活动“小猫的新衣服”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蔬菜的横截面,使其变成印章来作画。在活动开始时,我出示没穿衣服的小猫,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小猫制作一件新衣服,当我说出可以印一件新衣服,用蔬菜印时,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聚在一起,嘴巴里发出了惊奇的声音。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直到结束时,还有孩子意犹未尽地说:“真好玩,我还想再玩印章。”

由此看来,有着丰富有趣的材料的美术活动,在孩子们眼中就像一次次游戏,过程新奇,充满乐趣。

三、从乐出发,设计游戏化的教学过程,“趣”味无穷

1.设置游戏化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班好玩、好动,喜欢有趣的事物,行为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要使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在活动开始前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是关键因素之一。在小班美术活动导入活动中,常常运用故事、猜谜、游戏情境等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案例四:逃跑的大狮子

在“逃跑的大狮子”活动导入中,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动物园的大狮子跑了出来,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关起来。小朋友很多都想到:画笼子。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十分投入与仔细,把笼子画得很密、很紧,就怕大狮子“逃”出去。

我将关狮子的游戏融入活动中,以游戏化的口吻导入活动,使得幼儿身临其境,很快投入,在玩游戏中锻炼了画直线的技能。

2.以游戏化语言指导、评价,提高操作的趣味性。

运用有趣的情景语言贯穿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通过情景解释绘画的技能技巧,提出绘画的要求,并且用作指导幼儿绘画全过程及交流评价,能够使幼儿获得游戏和绘画的双重感受。

案例五:小猫钓鱼

孩子们头戴小猫头饰变成了可爱的小猫,跟着妈妈去钓鱼,清清的池塘里小鱼欢快地游着,小猫们挥动鱼竿,尽情地钓着,“嘿,我钓到了一条鱼!”果然,鱼竿的一头连着鱼线,另一头连着一条小鱼。孩子们有了垂钓的经验,在画画时,便自然地将画纸上的长线连在鱼竿和小鱼之间。

在展示评价环节,我说:“看一看哪只小猫钓的小鱼最多,他就是我们的‘钓鱼小能手’。”这时幼儿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都纷纷推荐自己的作品。一些画得快的孩子得到了表扬,画得慢的孩子则表示自己下次一定努力多钓几条。

小班美术教案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级管理,提高质量

1信息技术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将班级管理系统化小学班级管理不单单是管理学生个体的活动,还包括管理学生档案、学籍、成绩和发展等一切与学生成长相关的方面,这些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比较大的信息量。教师和学校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难全面把握,常常顾此失彼,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引进,计算机软件可以很好地将这些信息录入电脑,并以最合理和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管理者。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懵懂阶段,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很深的体会,因而学习的动力不足,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鼓励和引导。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的奖惩档案和个别教育记录,并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变化来制订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计划。教师还可以更进一步将课程表、成绩表、教室日志和备课记录等搭载班级信息的载体以信息技术软件的形式进行管理,从而使各种信息融会贯通,建立系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使班级管理更加直接教师和学校在小学班级管理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管理不直接尤为突出。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和学校的地位超然,许多学生很惧怕和教师进行交流,往往教师让怎么做,学生就会分毫不差地执行,即使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也不会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因为学生的配合而认为管理方法很合理,拉远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班级管理,可以应用网络社交软件来使学生说出平时不敢表达的意见,学生在抛弃了恐惧心理之后,能够更加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多个学生的建议,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还更加有效率。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立刻在网上进行解答,尽快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这种形式也给了教师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从而找到完美的解决办法。

2信息技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