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十篇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十篇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14:51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过年好!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很高兴在新春之际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全市职称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回顾2014年的职称工作,在XX市职称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圆满完成了2014年的责任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职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里,首先要感谢XX职称办领导对XX职称工作的支持;其次要感谢各县(市)区职称办各位同仁的帮助和关心。谢谢大家!下面我就XX职称办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下一步工作思路及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和继续教育等工作的建议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公开政策,严格条件,规范程序,认真做好初、中、高级职称的资格审查和材料上报工作。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我们严格执行“一公开、二展示、三考核、四评议、五监督”的程序和要求,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各级各类职称的申报、推荐工作。一是公开政策。将今年上级下发的文件及时传达到各有关单位,对前来咨询和电话询问者耐心解释,对今年职称工作新政策广泛宣传。二是严格条件。我们对申报人员的各种材料严格审查,一丝不苟,严防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对弄虚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三年内不得申报。三是规范程序。今年的职称申报工作,从个人填表到单位审核,从申报推荐到评委评审,严格按程序进行,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各环节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谁审核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凡未经公开展示的材料一律不上报,凡未按规定程序推荐的人员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截止到2014年底,我市申报专业技术人员数共计5346人,其中高级743人,中级4235人,初级368人,圆满完成徐州市职称办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合理安排,简化流程,提供平台,圆满完成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和培训工作。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徐州市下发的《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共科目继续教育统一培训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室从上半年开始陆续对全市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进行审验,共计审核6000余人次。并对审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合理调整审验方式与时间安排,尽量把流程简单化、简便化,对所审核人员进行细致耐心的文件解读和广泛宣传,圆满完成了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工作。

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作为我市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14年共组织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3500余人次,为我市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学台和机会。

(三)及时通知,严格把关,逐一审核,评审、考试类资格证书的办理和发放工作圆满结束。根据XX市职称办的通知精神,我们对通过2013年评审或者考试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专业各级别人员做到及时通知、认真填表、收缴照片,在逐一核对的前提下办理并发放资格证书,共计386人,其中教育专业252人,建筑专业68人,药学专业18人,交通专业17人,水利专业9人,机械专业1人,农业专业5人,档案专业1人,广电专业11人,环境工程专业1人,中专校专业3人,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严格程序,明确范围,逐人审查,确保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徐人社发[2014]168号文件精神,配合XX市教育局,严格规范过渡程序,准确把握过渡人员范围,逐人审查核实,确保凡不在过渡范围内的人员一律不予过渡。

此次我市教育系列过度人员共计12624人,目前已顺利过渡高级职称人员2067人,中、初级人员(共计10557人)的过渡审核的数据比对工作也已基本结束,确保按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我市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的过渡工作。

(五)严格政策,认真审核,不徇私情,做好教育系列中级职称工作评审。在XX市局职称办统一部署下,我市2014年度教育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基本完成,在经过前期的各校自主积分与公示、能力测试、教育局审验、我科室审验、XX市职称办审验等多个环节后,在2014年12月29-30日顺利与XX县进行了异地互评工作,目前共计218人通过评审,已于今年1月5日-9日进行公示。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2014年的职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教材短缺,师资教学水平不高。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适合我们县(市)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教材很难购买;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作为认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师资一般只能满足普及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而从提高的角度讲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2、职称评审过程中仍有弄虚作假现象。虽然加大了对评审材料的审核、审查力度,但在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仍然有个别人为了骗取职称,造假业绩、买假文凭等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总结,及时加以整改,有力的保证了继续教育和评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1、针对专业知识培训教材短缺的问题,我们和主管部门一起自行组织人员编写教材,虽然增加了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支出,但保证了专业知识培训的正常开展;针对师资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从提高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激发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角度出发,把我们的师资送到一些大专院校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并且经常邀请一些大专院校教师、外部专家来基地对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并与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合作。

2、针对弄虚作假现象,我们在职称的申报、推荐、评审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在各个环节从严把关,严防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一是在申报、推荐环节要严把关,严格按照“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开展申报推荐工作,未经基层单位展示的材料不得上报。二是职称办加强对重点系列、重点单位申报人材料真实性的甄别工作。三是继续实行对弄虚作假材料一票否决制度。切实记录实行一票否决人员的情况,作为评审结束后处理的依据。四是不断完善评审通过人员公示制度。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发现弄虚作假的人和事,在对当事人严肃处理的同时,也要追究其所在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六是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凡是有实质性内容的信访件,都要认真查证,逐一落实。

三、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XX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根据省职称办《201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要点》和XX市局职称工作精神,突出抓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这个中心环节,以强化综合管理为导向,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指导,以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

(一)依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加强培训工作力度,会同教育、卫生、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文化等部门,依托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两个培训基地,切实抓好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专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成现有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过渡。按照徐州市人社局、徐州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认真做好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职称制度转换的衔接工作,稳妥推进现有教师队伍的职称过渡。严格按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做好2015年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

(三)进一步转变职称工作理念,加大职称政策的宣传力度,主动走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规模企业、重点企业和外资企业。举办职称知识专题辅导培训班。加大与协会、商会的合作,密切联系企业,做到政策进企业,服务零距离,切实消除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工作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

(四)强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的各项管理规定。规范运行程序,健全规章制度,维护职称考试工作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加强对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的指导、监督,加强对报名资格的审核,会同XX市职称办和人事考试办公室及时协调解决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完成2015年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年度计划。

四、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职称的评审与聘任制度,逐步做到评聘分离。 我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实行评聘一致制度,由于受岗位设置的严格控制,中小学的中高级评审指标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导致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老教师和部分优秀教师不能按时参加职称评审,严重挫伤了这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徐州实际,实行评聘分离。凡符合评审条件的都可以通过评审取得任职资格,但不兑现工资待遇,只有在单位结构比列限定的岗位职数内,通过竞争上岗被单位聘任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待遇。这样既对在岗人员形成压力,又调动了部分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2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巡察办工作人员。特别荣幸能参加这次座谈会,跟各位领导和同事分享自己参加巡察及巡视整改工作的感想体会。在区委的高政治站位和有力领导下,我们区已开展了轮巡察工作,巡察了家部门(单位)。我认为参加巡察工作必须要有“四心”,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要坚持“用心”,俯下学习求知的“身子骨”。年月,我被领导安排兼职区巡察办工作,巡察工作对我而言是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巡察是什么?应当做什么?应当怎么做?成为了我心中首要的疑惑。既要胜任巡察办的工作,同时也要做好自己在纪工委监察室的本职工作,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我明白,只要用心,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我开始学习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关于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的意见》《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省委巡视工作实施办法》等中央及省市巡视巡察相关文件。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巡察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巡视向基层的延伸和拓展。后来,又陆续学习了解了巡察的主要任务、工作方式、流程、工作纪律以及技巧等内容,对“巡察做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调整好了心态和工作状态。

二要做到“细心”,练就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巡察干部,顾名思义就是发现者,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按照依规依纪、去伪求真、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发现问题,去挖掘问题深层含义;要善于成为瞄准镜和放大镜,抓住细节、抓住关键点,顺藤摸瓜,排除诸多干扰,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并针对存在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良方,推动全面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实”。为了胜任巡察办工作,年开展区委首轮巡察工作时,我跟着巡察组人员一起对区两家部门开展政治巡察,共个别谈话人次,核查各类档案资料、票据账簿等份(本、套),民主测评人。我的体会是,巡察组就像是一台照相机、一台录音机、一台复印机,要把所见、所听、所闻原原本本,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入驻被巡察单位进入工作状态后,还要争做一台探测机、一台翻地机、一台挖掘机,“挖地三尺”“翻箱倒柜”“道听途说”全方位收集疑是问题线索信息,但又不能主观臆断、胡乱推断、不实假断。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3

铁路总公司党组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通加强到运输一线,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大力加强站段党委建设,打造运输一线党的领导指挥部。在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垂直管理体制中,x个站段是安全生产、运输经营、队伍建设的基本管理单位,基础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我们着力把站段党委建设成为运输一线党的工作指挥部,打通党的领导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明确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针对站段体量大,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拥有独立人财物权的特点,依据党章,对站段党委科学定位,明确发挥领导作用。二是规范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途径。指导站段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书记专题会、站段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分别列出议事决策清单和程序,既对站段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出制度性安排,又避免党委成为生产经营指挥中心。三是构建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机制。坚持站段党政正职分设、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指导站段健全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议事决策、日常运行等5项机制,实现站段党委领导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二、持续夯实党支部工作基础,打造运输一线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把运输一线x万个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推进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抓住优化设置、厘清职能、健全制度等基本任务,持续3年用力打基础。针对铁路生产组织特点,提出“把支部建在班组,把堡垒筑在前沿”,组建班组党支部x万个,为抓好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修订《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推进党支部分类定级,形成扩大先进、整顿薄弱的晋位升级机制。二是实施“三会一课”质量年工程。今年,采取分层调研、要素分析、难点攻关、分类指导、达标考核等5项措施,不断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各级领导人员建立党支部联系点x万个,组织各级督导组深入x个党支部现场指导,编发“三会一课”案例x个。三是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龙头工程。动态保持近x万人的党支部书记人才信息库,推选x名优秀党员大学毕业生挂职车间党支部副书记、担任班组党支部书记;建立党支部书记3年轮训机制;连续4年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调整不称职党支部书记x名。

三、深化分领域创先争优,打造运输一线攻坚先锋。坚持把铁路改革发展实践作为锤炼检验党性的磨刀石和试金石,建立分领域创先争优机制。一是在铁路安全领域开展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竞赛。组织运输一线x万党员创岗建区,创先锋岗、建红旗区率分别达x%和x%,确保全路连续实现4个安全年。二是在铁路货运领域开展“闯市场创效益比贡献”活动。落实中央关于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量的部署,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增量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先进营销法x个,今年国家铁路货运同比增长x%。三是在铁路客运领域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客运提质计划,客运窗口党员全部亮出党员身份、服务标准和个人承诺,涌现出服务明星x名,打造党内客运服务品牌x个,带动客运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四是在高铁领域开展党内立项攻关活动。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组织广大党员在高铁科技研发、设备质量、运营管理等攻坚克难中当先锋,解决技术难题x万个,确保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使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4

征求意见——“诚”。坚持走群众路线,按照“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原则,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襟气度吸纳意见,努力做到“三诚”,即诚心征求意见,诚恳听取意见,诚实对待意见。全村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00余份,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3个,共征求到7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32条。

交心谈心——“广”。注重情感交流、心灵互动。村支两委成员之间、村支两委成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心谈心。党员在谈心中自觉做到思想上谈认识、作风上找差距、工作上摆不足、廉政上查问题,既主动征求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又中肯地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党支部书记谈心40人次,党支部委员谈心20人次,党员之间谈心154人次,群众参与谈心218人次,谈心覆盖面达到100%。

党性分析——“深”。一是认真辅导。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学习、《读本》、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等重点篇章,同时,对如何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确保党员党性分析材料撰写规范深刻。二是严格审阅。对每个党员撰写的党性分析材料初稿,支部逐一严格审阅把关。党性分析材料结合个人实际不够,问题找得不准,剖析不深不透的,一律退回进行修改或重写。三是深刻剖析。要求党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查找理想信念牢不牢、宗旨观念强不强、遵章守纪严不严、先锋作用好不好等问题,为找准问题,进一步整改提高奠定坚实基础。有书写能力的党员全部撰写了党性分析材料,无书写能力的党员也以口述的方式完成了党性剖析。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5

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对交谈活动的四个步骤做一个简单介绍。教师提出一个话题作为活动的开始。话题出现后,首先让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交谈,此间,信息交流过程可用下列图表来表示:

接着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与其进行示范谈,给全班学生以启发和诱导。然后,全体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随意找另一位同学进行交谈,信息交流的过程与上表统一。最后,学生回到座位上,由个别学生向全班交流自己的见解。话题的选择范围较广,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出自学校生活,如:whatdoyouusuallyliketoreadinyoursparetime?Didyouenjoyyourselfattheschoolparty?Howdidyoulikeit?第二类出自社会生活,如:whattravellinghaveyoudone?Haveyoueverbeenavolunteerworker?第三类是由教材内容而引发的思考,如:Haveyoueverdreamedofsettingupasmalllibraryatyourhomeorinyourneighbourhood?How?whydoyoungpeopleliketoserveasvolunteerworkers?整个活动过程不超过十五分钟。

一、多向交往对课程组织结构的改造

多向交往流程对传统的垂直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它以交谈作为基本形式,由一个话题的提出,使学生联想到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自己感受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从而产生出话题。话题又引出多种信息,通过话语来传递、接收和反馈。交往流程采取的步骤首先是设计一个能引起思考和议论的话题,每位学生与邻桌学习伙伴开始谈论这个话题,初步形成自己与别人交谈思路的框架。接着穿插师生间的双向交往,即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与其进行示范性即兴交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交谈思路,诱导学生如何给予信息、接收信息并作出反应。然后,全体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里走动,随便找另一位同学进行再次水平交往。最后,学生回到座位上,由个别学生向全班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这时教师可随时进行一些加工、概括和评价,以交叉交往的形式作为此项活动的结束。这一流程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交谈是在流动的、有时甚至在最嘈杂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课堂处于全员同时参与教学活动的热烈状态,这与高中学生的性格趋于一体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这种环境和状态中大胆地、尽情地谈笑。在安然和放松的气氛中交谈,语言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整个过程就是师生创造性地进行教与学的过程。

二、信息差距与即席谈对多向交往的作用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媒体和工具。双方传递信息时要有信息差距。(注: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以往英语课堂教学中许多语言操练活动是按照已教课文内容和已知语言材料进行的,操练伙伴知道对方要说什么,许多答案也能在现成的语言材料中找到,对话双方都没有传递和吸收信息的企图,也不存在信息差距须要填补。没有信息差距,语言操练就变得机械,交流双方就失去了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动力,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交往。

如果说信息差距是交往模式的一个要素,那么,交谈的即席性则是另一个要素。即席性产生于自然情景中。即席往活动力求脱离事先准备的轨道。话题一出现,学生们立即与学习伙伴开始交谈,双方对将要得到的信息一无所知,要即兴接受并反馈。在交换伙伴后的第二次交谈时,双方都将得到新的信息并要给予新的反馈。全班所有的学生同时在交谈,每对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交谈,教室里全无表演的痕迹。在多向交往的过程中,即兴地、随意地交谈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衔接相互间的谈话,增强协调语义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从操练语言发展到真正使用语言,以致获得直接用英语思维并脱口而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信息差距和即席谈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发挥的时空余地。同一个话题往往引出许多不同内容的对话。双边多向的交互作用和信息差距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增添了交谈的乐趣,而课堂中的乐趣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气和智慧。

三、交往模式中情感目标的指向

许多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是与认知目标相呼应、服务于完成认知目标这符合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目标分类学中所提到的思想。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情感目标,然而我更赞赏叶澜教授所论述的那种情感目标,其指向是学生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的能力。我认为,在设计教学模式时,要钻研如何调动起学生的意向和兴趣,更要钻研如何使学生发现经验和发挥创造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变成他们获取信息、重组知识、流露情感和形成新经验的过程。事实上,我在交谈活动中所确立的情感目标不是单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认知任务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活动过程本身就使学生情感发展得到一种升华。也就是说,学生在互相交谈时,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他们所用的语言上,他们并不害怕在交谈中犯语言错误,也不担心会因语法错误受到别人的轻蔑或批评。交谈一旦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所要谈的内容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交谈过程并非单纯练习语言的过程,而是在不断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对事物、对学校、对社会、对人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这种交流才会是发自内心的,学生才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才会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由此看出,"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注: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跨世纪思考之三》,《教育参考》,1997年第4期。)

四、活动时间对课堂组织结构改造的作用

与以往课堂上一问一答或一人讲众人听的教学方式不同,交往模式使一半人数的学生同时在对另一半人数的学生讲话,在同一时间内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活动,得到交流的机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居住区;坐憩空间;无障碍设计

abstract:nowincommunitiestherearemanychairsrestingforthehuman,butsomechairsareintheidleconditionfrequently,theresidentcarryingontheoutdooractivityarefavorinsittingtheflower-bedborderperhapsstairthiskindreststhefacility,butnotspeciallytheoutdoorchairthatestablishastheresident.throughtheinvestigationoftheseoutdoorchairs,wefindthatchairscannotappealtopeopletouse,thepeoplesitrestswhennotonlyneedachair,butisacomfortablespaceenvironment,thiskindthechairwhichleavesunusedislackedexactlythespaceenvironmentbuilding.

keywords:residentialdistrict;thespaceofrest;non-barrierdesign

1座椅在居住区的地点与周边环境关系

居住区中一张座椅设置的地点位置首先就决定了其能否被人经常使用,如果位置选择的不合适,即便座椅本身设计的很好,其使用情况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1边缘效应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在对荷兰居住区人们喜爱逗留的区域研究后提出了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树丛、林中空地等地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场地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一般来说,沿广场的边缘布置的座椅要比广场当中的座椅更受欢迎,因为居民们乐于在建筑四周和广场或是绿地边缘停留和活动,座椅处于场地中央会让休息者觉得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可以利用边界线的凹入凸出造成对人流的吸引与滞留,为需要人群提供适合的小空间,例如建筑物的凹处、后退的入口、门廊以及利用树木、花台等造成丰富的边界,形成很有吸引力的场所(图1)。

1.2就近方便

居住区坐憩环境的位置设置要满足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因为很少有人会为找一个座椅坐而离开主要活动区域或是步行很长一段路。所以主要的座椅应该布置在人流步行路线边上,可以考虑座椅与居住区户外步行空间结合布置。

1.3视觉因素

视觉因素对于座椅的位置选择也起着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选择位置稍高的踏步或是某块场地的边缘处,这样视野比较开阔,有机会看到更多景观与他人的活动。此外,当选择紧邻建筑设置座椅还需要注意建筑物立面对座椅的影响。一个建筑物立面的色彩、质地及细部构造,都很大程度影响着与它临近的空间环境,立面色彩明快、造型精致细腻的建筑物能够增强坐憩环境的亲切感。

2座椅的基本类型及作用

人们的行为取向是很复杂的,每个人选择坐憩时的心理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座椅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或引导人们对它们的使用。一般当人们面与面之间的角度等于或大于180°时,就会给交流带来不便,同时也会减少陌生人之间的目光干扰;相反,当两人面与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时,则会方便人们谈话交流,同时也会促使两人目光的交叉和干扰。所以基于这个特点,在进行座椅的设计和布置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以提高座椅使用率。

座椅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图2):

     

2.1单独椅:这种造型的座椅可以让人自由地使用,调整最佳坐姿,以获得最舒服的使用形态。

2.2长椅:这种造型的座椅不适合多人或团体使用。当多人共同使用时可能妨碍来往行人的通行,而对不相识的两个人共同使用时则容易使其产生不安的感觉。

2.3单独转折椅:这种造型的座椅,如果转折角度合适,有利于使用者交谈而不感到拥挤。

2.4多转折座椅:这种造型的座椅适合各种不同活动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使用者能拥有自己的使用空间而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2.5圆型座椅:这种造型的座椅适合个人使用,对团体而言,容易限制他们的交谈和活动。

2.6曲线型座椅:这种座椅比较富有趣味,是小团体聚集的好场所。

2.7背向座椅:这种造型的座椅适合不相识的人共同使用而彼此不受影响。

3坐憩空间的营造

一个舒适的坐憩空间环境不仅需要选择座椅的位置与类型,还需要对每一张座椅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设计。

3.1植物配置

植物在居住区户外环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奠定了小区空间的特色,表达和强调了场地的布局,构成了开放空间、闭合空间或半闭合空间的格局。种类众多的植物除了美化环境,还可以阻挡冬季寒风,疏导夏季微风,能洒下阴影,带来绿荫,清新空气,调节气候。在座椅周边配置植物能够进一步改善座椅周边环境,通过调整围合植物的数量、大小、高矮、株距以及观赏者与周围植物的相对位置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格局(图3)。比如在座椅周边布置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开敞的空间;布置低矮灌木与高大灌木形成半开敞的空间;布置乔木形成处于地面与树冠下之间的空间;各类植物搭配围合出完全封闭的空间,这些通过植物搭配形成的不同空间能够满足人群不同的活动需求,进一步提高其利用率。

3.2地面铺装

所谓地面铺装,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将地砖铺于坐憩空间的地面上,一方面通过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强调空间的存在和特性;另一方面也能使整个坐憩空间犹如室内铺上了地毯一样,达到一定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得坐憩环境更加舒适。

铺装图案视觉上具有方向性时对人群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当铺装地面以无方向性的形式出现时,它会暗示那里存在一个静态的停留场所,而坐憩空间恰恰需要地面铺装来暗示这是一处供人群休息的场所,所以为了突出空间的静态感,视觉稳定的地面铺装形式极为必要(图4)。此外铺装材料的大小与空间的相对比例能够影响人的空间感受。在一个空间内使用体型较大的铺装材料,会给人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铺装材料,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亲密感。在坐憩空间的地面上使用较大的铺装材料中加入另一种不同的、较小铺装材料的手段,能明显地将整个空间分割成为更易被感受的小空间,增强使用人群的尺度感(图5)。

从工程和选材上,铺地应当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打磨光滑的花岗岩地砖会给人以高雅、华贵的效果,但其雨雪天防滑效果差。天然材料如砂子、卵石则显得纯朴,富有田野野趣,对人往往更具有亲和力,是地面铺装中作为空间变化过渡的理想材料。各类水泥地砖制品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质感和色彩的搭配,也是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装材料。

3.3小品设施

在座椅周边可以结合绿化设置一些雕塑,构架小品或是灯具,垃圾桶等小品设施。当代雕塑采用简洁的手法,选用各种不同的材质,配合特定的环境,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出居住环境的构思和所创造的意境、文化氛围,使人产生心理共鸣,增强场所感和识别性(图6)。构架小品作为抛弃维护结构的建筑意向,它介于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能起到划分场地、限定空间的作用,其形式自由、表现力强,极易在景观上与建筑语言取得统一(图7)。不同类型的灯具,不仅可以带来光亮,同时夜间灯光结合绿化植物设计布置能够产生另一种特殊的景观效果。在座椅周边设置垃圾箱,能够方便人们处理垃圾,同时也减少垃圾乱丢的现象,维护了坐憩空间本身的舒适环境。

4座椅的材质设计

座椅的设计应具有多样性,除了要满足人们的交往习惯外,应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与人体尺度相吻合,具备适宜的可坐深度、椅背高度以及扶手尺寸。就形式而言,有靠背且带扶手的座椅最受人们欢迎,高度一般以30~45cm为宜,宽度以35~40cm为宜。

座椅的材料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最好采用对于温度变化不敏感、透气性能良好的材料,木头作为座位材料温暖而且舒适,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铁椅让人有生硬、冰冷不可亲近的感觉;石材让人觉得自然、富有人情味而不拘谨;塑料则较冷漠但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这几种材料使用起来各有利弊,将它们组合设计从而发挥各自良好特性的座椅是种不错的选择(图8)。

5坐憩空间的无障碍设计

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在使用空间和座椅方面较普通人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坐憩空间的设计要考虑到这些人群的特殊需要。

5.1地面处理

通向座椅的地面、道路的路面铺装材料,最好选用光洁但又不易滑倒和刺眼的材料。有些石材路面铺装只注重图案、色彩好看,却忽视雨雪后路滑。砂砾、砖块等一些凹凸表面的材料,对高龄老人特别是使用拐杖的老人和轮椅使用者来说很不方便。可以考虑使用深色的沥青铺装或是刻有细槽的石材,这样既不造成雨雪后路滑,又避免了强烈的光照反射影响人的视觉判断。高差的变化通常都会给残障人士带来麻烦,所以座椅周边空间尽可能避免高差变化,若必须要处理高差问题时,要尽可能采用短而平缓的上下坡(图9)。

5.2指示牌

居住区中主要的道路或经常行动的路线用特殊的标志或指示牌作导向,帮助老人建立对居住区的认知。因此,在坐憩空间周边,也需要设置标志来引导老人辨别方位。老人视力退化、老花眼产生,一般对于黄色、橙色、红色会比较敏感,指示牌的设计也必须注意字体大小以及图底的颜色组合,便于老人发现识别。

5.3座椅设计及布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肌肉衰退、力量减小、灵活性下降等,这些都会给老年人落座和起身带来问题。因此应该为他们提供更舒适的座椅。许多老年人由于腿上无力或是腿不能弯曲自如,从座位中起身时感到吃力,所以座椅不能向后倾斜太多,不宜太高或太矮,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前缘很高或很突起的座椅。在普通座椅附近留出可供停放轮椅的位置,以方便老人和残疾人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图10)。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不止是建设广场、花园,设置喷泉、雕塑等景观设施,还包括一个舒适的坐憩空间环境的建设。坐憩环境虽容易被忽略,但它的作用非同小可,它为居民的休憩活动提供直接的服务,使人们得以在广场、花园中更多的逗留,使居住区更具活力,促进人们交往。

参考文献:

[1](丹麦)杨·盖尔著.何可人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7

一、互动导入,创设对话话题

话题是对话开展的中介,导入话题是实施对话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立足对话文本,找到话题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采取谈话导入、歌曲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形式,自然、巧妙而简洁地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同时,针对阻碍学生理解对话文本的重难点词句,进行适当的铺垫,为学生学习对话文本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解读文本,获取对话信息

对话文本是教材提供的一个范本,它作为对话教学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语言信息。依托对话文本实施对话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从对话文本中获取信息,而获取信息要建立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解读文本是获取对话信息的前提。《牛津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对话篇幅较长、语言点多、句子结构稍显复杂,学生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对话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路径,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解读文本的方式,如:问题、选择、匹配、表格等,通过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本,为后续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本内容,笔者让学生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笔者在本课后半部分的处理中,就是利用教材,让学生用直线划出问句,用圈圈出关键词,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笔者还通过男生问女生答来进行巩固。接着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猜测新词“change”的中文意思。指导学生通过猜测来的理解文本。

三、提供平台,提取对话语言

对话教学要体现其功能性、情景性和交际性,不仅要让学生获取对话信息、理解对话中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这些对话语言的功能,即在什么情景(或场合)该怎么说。这是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关键,是“传授语言知识与语言功能相结合”。因此,仅仅把对话教学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还远远不够,而要让学生在理解对话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对话文本中提取对话语言,了解其使用语境,实现对话的交际功能。

四、指导学法,训练对话语言

训练对话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对话材料,加深对与对话的记忆,体验和内化对话语言,形成初步的言语技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模仿应是训练对话语言的首选;但模仿并不是机械地跟读,它必须建立在理解对话语言的基础之上,朗读时要有明确的口头表达活动的运动指向。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模仿、跟读对话时,“要让学生模仿对话者的语音、语调、语气、语句、话轮转换、开始对话与结束对话的策略、追问的策略、迂回的策略等”。

五、拓展提高,运用对话语言

熟悉、朗读、复述和积累对话文本的语言材料都是为了运用,对话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对话文本只是载体,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好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外,教师更要加强交际性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文本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语言的积累向语言的尝试运用过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几点思考:

第一、紧扣话题,创设对话契机点。在步入文本前,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唤醒学生的已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在导入话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解读文本,挖掘对话契合点。教师可根据对话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师生对话元素,并以之为对话契合点,“点”击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能添语篇课堂的“对话味”,激发学生学习语篇的兴趣,而且师生真实的交流会让对话语篇的理解走向深入。

第三、师生互动,捕捉对话契合点。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面对学生的意外回答,要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对话的契合点,以睿智的追问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创新的火花在师生、生生互动交往中灿烂地绽放。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8

关键词:坐憩空间;行为心理;人性化;交往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相应增加很多。而现代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付出的代价是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需要有休闲来消除疲劳,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人们休闲需求的增加。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需要提供良好的户外休闲场所,组织多样的休闲活动,吸引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而一切闲暇活动归根到底都需要在这些场合设置合理的坐憩设施。在户外坐憩设施的调查中发现,仅仅座位并不受到人们的喜爱,而真正受人欢迎的是兼顾心理需求与环境需求所设计的坐憩场所,包括合适的位置、形式以及附属构成物等。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坐憩空间”,它是提供安定舒适的场所、环境让人们能够安坐下来,轻松的交流,悠然的享受属于自己的城市。本文创新点就是在于将户外坐憩空间看做是社会生活的节点,并从行为学,心理学角度进行探析。

一、坐憩空间概念的提出

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发生在“坐”中。――扬・盖尔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探讨了物质环境与户外坐憩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将人们的户外活动划分成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指的是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连锁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扬・盖尔尤其关注城市户外坐憩环境的质量,认为能否为人们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是评价一个特定区域公共环境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他看来,人类所有有意义的社会活动都与“坐”有关联。

人们社会生活特性决定了对坐憩空间的需求

人们生活的必要性生理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一生的时间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其他的时间都是在行走、站立和坐憩中度过。一般来说,人行走或站立2小时之后会有疲劳的感觉,需要坐下来休息。人需要“坐”,这是一种从人性本能出发的基本生理需求,城市建设应该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坐”的物质环境条件。

人们生活的自发性休闲特征: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及生活观念的变革,余暇时间日益增加,休闲时间及消费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作为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人们有时间,有意愿,有地点的情况下会主动的发生散步,坐憩,驻足观望等一系列自发性活动的发生。相应的,对余暇时间生活的研究和城市余暇时间活动的空间和设施的规划,也将是中国城市规划工作面临一个重要的课题。

人们生活的社会往特征:两个人在同一空间中驻留,就会自然发生一系列交流,聊天等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一系列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连锁性反映。当前城市社区,由于人们缺乏交往,人与人之间互相不理解、在感情上就会变得冷漠,无情。这样,各种社会病态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并滋长起来。这充分说明交往对于现代文明社会健康成长的重要,必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为公共设施的公共坐憩空间除了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功能外,要更多的满足人们对于交往的社会心理需求。塑造一个便于人们交往,和社会交流的社会性活动空间环境。

良好坐憩空间的缺乏:一个好的城市环境应该是具有良好的坐憩环境,满往的需求以及休闲的特性,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所以城市建设只有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人们安坐下来,才可能有较长时间的逗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少而差,人们就会侧目而过。这不仅意味着在公共场所的逗留十分短暂,而且还意味着许多有魅力和有。价值的户外活动被扼杀掉了。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休闲的,交往的社会。休闲,交往和“坐”是联系在一起的,人行走或站立累了,就希望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坐下来休息。面对现在城市座位缺乏,和坐憩空间环境不符合人的心理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设计出坐憩设施来满足人们,本文从行为学、心理学等角度来对公共坐憩设施的设计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有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公共坐憩空间进行设计。

二、怎样营造一个舒适的,富有人情味的公共坐憩空间

坐憩空间是指人们在业余生活中按自主、自发的方式所进行的,旨在缓解疲劳、随机交往等多种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场所。而舒适坐憩空间要在坐的质量上满足市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人们要坐得舒适,不仅座椅本身要设计得好,座位周围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和活动,更是吸引人们去就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舒适的坐憩空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安坐下来,歇息,交流,悠然地享受生活的空间。

公共坐憩空间的质量受“人――机――环境”系统因素的影响公共坐憩空间处在一个系统中,一方面处于公共空间系统,另一方面它的内部也包含着信息交流、休闲娱乐等各个系统,设计受到自身设计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在设计公共坐憩空间的时候要从系统观入手,在“人――机――环境”这样的系统中,全面的考虑内部与外部的因素,使其在形态及功能上协调一致,以达到休息、交流、关爱、集于一身。影响公共坐憩空间设计因素非常多,在“人――机――环境”这个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的因素、座椅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1,人的主体因素对坐憩空间的影响

城市户外空间的主体――人,正是本文所重点探讨的问题。人是户外环境、场所的使用者,是户外公共空间的主体。人们在城市户外空间有很多活动,坐憩空间为人的活动提供了一种介质,人与户外空间本身即人与户外空间中的设施进行着交流活动。

(1)人的行为心理与坐憩空间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成功的坐憩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人的吸引,也就是空间环境的人情味。

它影响人的行为,并使人感受到身心的愉快。要创造出真正满足人心理的空间环境,必须研究人们的行为,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的行为与其心理特征是分不开的,要营造人们喜欢逗留的坐憩空间就必须首先研究人在坐憩空间方面的心理需求。

(2)安全感与依托感的需求

人类的潜意识里总有一种对安全感的需要。在空间中,人们趋向于驻立在空间中界面的边沿及两个空间的过渡区域,类似这种心理特点反映在空间中可称之为边界效应,它对于休憩空间的分隔、组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从人们的挑选座位的习性来看,人们都是靠边而坐,这也正是反映了边界效应。因为人们的眼睛长在前面,看不见后面的情况,后背是他最易受到攻击与难以防卫的方位,对于后面的反应也会相对慢,当完全暴露在中间的时候就会缺乏安全感。所以,绿地或空间的边缘处是人们喜欢逗留小憩的地方。

(3)领域性的需求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是动物在生存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人具有“领域性”是来自于人的

动物本能,但与动物不同。因为“领域性”对人已不再具有生存竞争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处都有领域,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因为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区域,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这就是个人空间。由此可见,在人们心中都是有一个心理领域。在户外环境空间中的领域主要与群体活动有关。某一群从事相同活动的人经常的使用某一空间,领域就形成了。所以我们在设计公共坐憩空间的时候就要考虑空间的领域性,对其空间的尺度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同领域的人们使用坐憩设施的方式不一样。

(4)交往的需求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和联系,,完全封闭自我的人身心是不会健康的。交往是户外活动重要的一项户外坐憩空间的环境对交往的需求有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①交往的空间:要使人们便于交往,则空间必须是相对开放的、互相连通的,人们可以走来走去但又各自有自己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既分又合的状态,半私密,半公共空间。因此在户外坐憩空问中,应尽可能提供一系列私密性程度不同的空间。坐憩空间的尺度应有变化,既有大的开放空间,又有小的角落空间,对满足各种交往距离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布,形成有序的整体,并且获得各种形式的交流,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②交往的距离:人的交往距离根据对象、事件以及场所的不同,会有所调整。这种距离对交往的空间形态又会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共坐憩空间的设计。爱德华・t・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定义了一系列交往距离,这是根据人们在各类活动中所保持的距离设定的,它们也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心理习惯距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但不是千遍一律,不同情况下,不同年龄,文化,性格的人的交往距离也会不一样。距离说能帮助我们从“个人空间”的角度,来解释个体在环境中的情绪体验和相应的行为,特别是人们同时具有亲密性和私密性的双重需要。有时空间似乎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更加诚实的说明了空间中个体之间的特征、关系和活动目的。交往距离是坐憩空间设计的基础,我们在设计坐憩空间时,应该考虑到个人心理空间的因素。

2,座椅因素对坐憩空间的影响

座椅的设计在坐憩空间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之~,宏观上说座椅要充分考虑到人群特征,了解他们的特点,这在上一节也有解释。另外就是要针对环境条件对户外公共座椅布置,比如气候条件,要充分考虑到日照、大气、风吹、潮湿、腐蚀,除了自然气候之外,周围建筑物的疏密赢低、绿化的程度等也能造成影响。微观上说,座椅材料,座椅的布局,朝向与视野,等等都对坐憩空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1)座椅的材料

户外公共座椅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材料,包括木材、石材、金属、塑料、玻璃、混凝土、竹藤等。户外公共座椅主要使用的材料为木材和石材。不同的材料会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觉,因而引起人们的喜好不同。

木材的坐憩设施取材于自然,并有天然美丽的花纹,触感也好、通常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由于它的导热系数小,所以冬暖夏凉触感较好。在人们选择座椅时会喜欢选择木质座椅。

石材座椅材质厚重,给人踏实沉重之感,结实耐用,但是它的质地坚硬,往往会给人感觉生硬,缺乏亲切感,并且随气温变化大,缺乏人性化。

金属座椅具有明快精练且安全牢固的特性。但有着跟石材一样的缺点,即座椅温度随气温变化,坐感舒适度较差。但是由于金属的材质特性,它可以工制作成很多风格迥异的座椅,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塑料材料在座椅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在户外公共座椅应用却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塑料有一种人工物的感觉,与环境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2)座椅的布置

座椅布置是坐憩空间中的主要因素,要能够洞察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可能产生的心理体验,从而创造出较为适宜,适合的空间,也可能利用巧妙的空间设计,调节互动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加符合需要的环境。因此,座椅的布置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联系。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心理表现各异,有时,人们可能希望暂作停留一驻留;有时人们可能希望聚在一起,进行交谈和休憩;有时可能需要快速离开;有时则希望独处。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应该有不同的座椅布局。例如,曲线形的座椅,运用凹凸原理,凹入的部分吸引人聚拢,角度便于相互面对面的交流;而凸出的座位缺乏内聚力,则适合人独处。所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协调游人之间的行为对于成组布置的座位相互之间的方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空间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得出不同人际需求而创造出不同的分布形式,由不同的分布形式而创造出不同的谈话聊天模式。将这些空间交谈模式融入座椅的设计,对于解决“同时渴望独立和需求交往”的矛盾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座椅的朝向和视野

坐憩空间的魅力在于人的参与,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参与到休闲生活中来。大量的调查表明,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人们到户外坐憩,不仅仅是为了使身体机能得到休息和恢复,有机会目睹千姿百态的众生相,结识各种各样的人,是市中心广场和步行街上最吸引人的特点。“人看人”,其乐无穷,这是人的天性。当人们在公共空间选择座位时,可以发现这种倾向:能很好地观赏周围活动的座椅比难于看到别人的座椅使用频率更高。人们在公共活动中的活动心理更倾向于看人,而不是被人看。所以我们在设计公共坐憩场所时,特别要考虑满足人看人的需要。《建筑模式语言》中提到的室外咖啡座模式就是个很好例子,人们懒洋洋地、无所顾忌地坐在那里,观看街景,注视熙来攘往的行人。这就说明了“人”是一道特殊景观,只要有人存在,无论建筑物内,住宅区还是广场上,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

因此,坐憩设置应该朝着活动及景观的方向设置,以满足人们观看的需求,并应考虑夏季遮阳、冬季避风等;考虑在步行街的两侧,设置一些高台阶,吸引人们去那儿坐躺,同时,也给远处的看客提供观看条件,将休息处安置在远处的最佳视点上,才是理解行为心理的最细微的考虑。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9

一、召开了市直机关“三八”节座谈会,市直机关部分妇委会主任参加,有市地税局、市教委等13个单位在会上作了发言,有10个单位也在会上作书面发言,部分发言材料挂在了网上。党工委副书记汪新竹同志、市妇联副主席郭渝平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挂在了网上)。

二、评选表彰了市直机关“巾帼文明岗”37个、“巾帼岗位标兵”39名。印发了表彰(文秘站:)决定,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三、推荐了一批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到各级表彰,其中,全国“三八”红旗手7名、全国“五好”文明家庭1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个;重庆市“三八”红旗手13名、“三八”红旗集体7个、“巾帼”文明岗12个。

四、征集图片、资料、编辑妇女工作画册。妇女工作画册,征集了近1000张图片,精选编辑为妇女工作、关怀关爱、创新服务、巾帼风采、七彩生活五个栏目板块。

五、积极参与了市直机关第七届文艺汇演的工作。在第七届文艺汇演筹备和演出过程中,按照分工,尽职到位,不添乱要求,认真负责的做了我所负责的工作,保证了文艺汇演的圆满成功。

六、组织妇女干部参加了市妇联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学习培训,向党工委写出了学习收获的汇报。

七、组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习考察的工作。

八、组织5篇调研材料参加重庆市妇联等单位举办的“发挥农村妇女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论坛。

九、拟定市直机关《妇女权益保障法》培训方案。

十、抓了组织建设。一是和市妇联组联部联合起草了《中共重庆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妇女工作的意见》,党工委和市妇联领导集体讨论并联合签发各单位贯彻执行。二是在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党工委组织部的具体操作下,正式建立了市直机关党群工作片区。三是具体指导市政协、市审计局、市调查总队建立健全了妇委会。

十一、加强了信息网络工作。一是草拟了市直机关妇女工作近5年发展规划;二是上半年利用网络上工作信息近100条。

20__年下半年主要工作:

上半年未做结束的组团赴外考察学习,画册编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发挥农村妇女”作用论坛、组织建设,信息网络工作等五项工作继续做好外,另外八项主要工作:

一、做好工、青、妇共同承办的第七届机关干部运动会。

二、承办机关妇女干部的健身比赛:(1)健身舞和健身操的比赛;(2)篮球运球接力;(3)跳绳比赛;(4)踢毽比赛。

三、举办《妇女权益保障法》培训班。

四、组织材料参加市妇联举办的“和谐家庭”论坛和市直机关“和谐家庭”网上论坛活动。

五、筹备成立妇工委。

六、建设“标准化妇委会”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市教委“标准化妇委会”建设的经验,研究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七、开展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

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篇10

“千古文章意为先。”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能否切合题意是高考新材料作文成败的关键。高考新材料作文主要分为故事类材料作文、图画类材料作文、话语类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类作文四种类型,高考作文立意也有切合、符合、基本符合、脱离材料立意四个等级。下面谈谈高考故事类材料作文如何才能切合题意。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存在的问题

以下面作文材料为例:

法国电影明星洛伊德有一次将车开到检修站修理,接待他的是一名年轻的女子。洛伊德是巴黎女性迷恋的对象,而眼前的这位姑娘却丝毫没有流露出兴奋和特别的热情。“你喜欢看电影吗?”洛伊德禁不住问,“当然喜欢。”女工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你那么喜欢电影,你知道我是谁吗?”“当然知道,你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影帝洛伊德了。”女工一脸平静。“既然如此,你为何对我这样冷淡呢?”洛伊德更不解了。“不,您误会了。我没有冷淡您,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影迷离不开您,驾车的人也离不开我。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即使您不是明星,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好好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是这样吗?这位平和自信的女工的一番话,让傲慢的洛伊德沉默许久许久。

上则材料正确立意角度有: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人人都是平等的;名人也是人,不必特别优待(迷恋);傲慢者最可笑;自大使人狂妄,自信使人美丽;我很重要(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考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个词立意

一般考生都知道,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往往从对象、事件、原因、关键词、感情倾向切入,但是由于考生阅读能力不足,抓不住材料的核心话题和主要思想,像无头苍蝇一般在材料中瞎撞,胡乱寻找救命稻草,于是就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比如上述材料,有的学生只抓住材料中的“工作”一词,联想到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立意为“爱岗敬业”;有的学生只抓住材料中的“你为何对我这样冷淡”一词,联想到了“职业道德”,就谈什么“坚守职业操守”;有的学生抓住“女工一脸平静”一句的“平静”一词,谈“冷静”。

2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还有考生偏离具体语境,偏离材料的具体内涵去立意。比如同样是上述材料,有的学生看到女工不管谁来都好好接待,就谈“坚持”,谈“脚踏实地”。

可以说,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个词立意,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是新材料作文包括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才能切合题意

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说:新材料作文“角度有优劣之分,不要放纵学生乱选角度”。高考故事类材料作文切合题意有两个标准:一是切合材料主旨;二是切合命题者意图,即思想感情倾向。

1切合材料主旨,看故事的结局

请看下面例子:

(1)“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这里,看不出故事的结局,也就不太明白材料的主旨。

(2)“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在失败了无数次之后,蚂蚁终于翻过了这块玻璃挡板。”故事的结局反映了材料的中心,立意角度就是“坚持就会胜利”。

(3)“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蚂蚁一辈子都没有翻过去,最终死在了玻璃挡板下。”故事结局揭示了主旨:学会变通,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学会寻找另外一条路,学会“另起一行”。

(4)“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怜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敬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爱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悲的蚂蚁呀。’”这里看似没有结局,其实四个人的评价就是四种结局,命题者的意图显然是让考生任选一个角度写作。

广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也是如此: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援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2切合命题者意图,看有感情倾向的词句

有时,命题者的意图没有那么明朗,那就看材料中有感彩的词句或有感情倾向的词句。比如湛江市2013年10月普通高考调研测试作文题,有感彩的词句或有感情倾向的词句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是这样吗?这位平和自信的女工的一番话,让傲慢的洛伊德沉默许久许久。”

三、以“二切合”来检验审题立意

请看下面材料:《石头》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然而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就上述材料而言,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深山”、“寂寞”、“翱翔”、“不改初衷”、“拼命生长”、“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亲吻”、“梦想”、“幸福”等词语或句子,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注意最终的结局――不起眼的无人知晓的平凡石头,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高高翱翔的愿望。也就是材料的主旨可以概括为: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围绕这个主旨可以从下列角度立意:

(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也可立意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比如以下立意就是偏题:

(1)“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成功需要沟通。

(2)“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冲向蓝天。”――要善于借助他人。

(3)“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要坚持信念,谈坚持,谈信念。

再看下面的材料:《狼与羊》

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上述材料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句子是“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表达了命题人对狼的批判和对羊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材料对二者流露的感情倾向基础上立意。

(1)从羊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要看清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分清敌友”,“警惕陷阱”,“不要将自身的安全寄托于敌人的仁慈上”,“自身的强大才是安全的保障”,“羊应设防,不设防必定亡”等。

(2)从狼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恶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狼的形象在材料中是反面,因为材料中有“嗜血成性”、“花言巧语”等修饰语。狼吃羊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3)从羊和狼双方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讲诚信。维系双方和平相处的形式仅是“人质”和合同,但对敌对的双方来说,有时是靠不住的。一个人不要光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看他是不是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