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行政工作要点十篇行政工作要点十篇

行政工作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2:26

行政工作要点篇1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继续深入规范和整顿巫山经济秩序工商局领导班子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国家、市工商局工商管理工作会的精神,结合巫山实际,明确了年的工作重点。

(一)以维护食品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假治劣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今年一、二季度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类、奶制品、儿童食品、营养保健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十大类品种;同时开展好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市场大检查,继续把“红盾打假护农行动”推向深入;三季度开展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粮油食品、肉类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制品、干菌制品等五大类品种;四季度开展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城区结合部、农村集市。要求各工商所切实抓好组织领导、工作任务、措施、责任、人员的落实,确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二)以保护驰名商标、农产品商标和地理商标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要集中查处驰名商标、食品商标、药品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印制和侵权假冒商标标识的行为。

(三)是继续加大对食品、药品、医疗广告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严厉查处对商品作误导宣传、虚假打折、降价、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四)加强旅游、煤炭市场监管。

一是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管理、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涉旅服务经营者的检查,重点查处“黑车”“黑导”和旅游市场经营不合格食品以及欺客宰客行为,努力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消费环境。

二是加强煤炭市场监管、重点查处无证无照经销,开采煤炭以及在煤中搀杂使假行为,维护好市场秩序。

(五)强化粮食、成品油、汽车、“打黄、扫非”、摩托车市场管理。粮食、成品油、汽车、摩托车均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商品,我们要作为全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适时开展好专项执法检查,严查非法收购粮食、囤积居奇行为;严查无照经营成品油、烟花爆竹等危化品行为;严查拼装、倒卖汽车行为、摩托车及零配件、非法收、受“二手车”、报废汽车零部件行为。

(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支持“三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要从我县是农业县的情况出发,围绕农业增收、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加大对种养殖、加工、运销等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积极协助商标的注册、续展申请,运用合同手段支持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农产品的进城、促进农产品流通,还要积极开展消费维权进农村,打假护权进农户活动,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把“走进企业”活动延伸到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七)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现代化。今年要在去年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以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业务信息系统由信息平台向监管平台转变,加快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是强化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济户口”录入建库工作,查漏补缺,力求数据全面、完整;

二是整合资源、扩大功能,利用现有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在“经济户口”完善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要以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为契机,搞好案件查办、广告监管、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专项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执法的现代化水平,实行现有业务工作网上办公,并加快“三级”联网应用,努力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全程监管。

行政工作要点篇2

一、加强组织机制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1.加强依法行政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切实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法制工作分管领导和法制人员,并以文件形式向市局报备。建立完善法制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定目标、定责任、定考核标准,确保法制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行政执法队伍管理。重点落实好领导干部集体学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等制度,年度领导干部集体学法不少于2次,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不少于15个工作日。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申领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文书档案和电子档案,实现网络化、动态化管理。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错案责任追究的检查力度,不断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3.接受基层群众意见监督。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走基层转作风,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重视发挥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的力量,尊重民意,对于民众反映行政执法行为的问题及时回应和整改。跟踪处理和寒山闻钟投诉问题的答复,防止因处理或答复不当而导致的行政诉讼问题的出现。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落实制度措施

4.加强依法行政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完成时限,积极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工作。

5.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程序,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程序规定。坚持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估和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6.健全执法考评机制。对各科室(中心)依法行政进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落实工作报告制度,对全系统依法行政情况及时予以汇总分析。继续强化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落实好日常工作建档、半年工作评估分析、年底综合考评的考核机制,切实保证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强法制监督考核,提升执法规范水平

7.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依据定期梳理和分解执法职权制度,依法明确内部执法职责,并将法定职权和执法责任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岗位。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标准及实施细则,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

8.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全程说理式执法制度。坚持将“说理”贯彻于行政执法全过程,通过说理释法,推进依法行政、合理行政,不断提高和谐执法和效能执法水平。加强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跟踪审查制度。要求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要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有关执法主体、依据、权限、责任和裁量标准、程序步骤、办事时限、监督方式等内容,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向社会公示。

9.加强执法案卷评查。统一行政执法案卷制作标准,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继续组织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评查结果,作为依法行政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促进行政执法案卷质量的提高。

四、深化依法行政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0.促进社会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提供法律意见为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对政府重大决策的法律咨询论证。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长效机制,夯实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发挥法律顾问对重大事项的咨询论证作用。加强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仲裁的衔接和互动,健全大调解联动机制,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

行政工作要点篇3

一、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知法学法常态化、常规化

(1)组织学习法律知识,重点学习宪法、通用法律和履行职责相关的粮食法律知识,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工作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粮食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组织执法人员赴先进单位学习2-3次,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2)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培养。

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化、制度化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三定”方案确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范围,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依法行使决策权。重大行政决策都应当事先经过合法性审查,并实行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实行全员参与、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

三、公正文明执法,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化、规范化

(1)树立正确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执法和服务相结合、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做到严格、规范、公正和文明执法,做到行政执法“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做到执法措施和手段适当适度,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

(2)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用粮等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粮食收购资格的核查,加强粮食经营者履行最低、最高库存量法定义务的检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抽查,加强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粮食的监管,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

(3)健全行政执法程序。梳理和公开行政执法事项与依据,规范和公开行政执法流程,明确行政执法环节和步骤,完善行政执法告知、说明理由、回避、调查取证、听证、集体决定、文书和案卷管理等制度,保障程序公正公开。

(4)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公布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行政裁量权的规则和标准,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坚持文明执法,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公允和用语规范。

四、强化监督检查,推进矛盾化解有序化、程序化

(1)加强督促检查。继续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促进依法行政工作。

(2)化解行政争议。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

(3)严格行政问责。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五、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成立县粮食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为组长,为副组长,助推粮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公开、高效。

行政工作要点篇4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坚持和完善“五项清单”制度,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深化权力清单制度,探索重点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行政权力清单标准化建设,建立行政权力库动态调整机制。(责任单位:组织人事部、政务服务办、办公室)

2.完善政务服务体系,规范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硬件和软件建设,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全面推进“人、事、权、费”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实现“进一扇门、办全部事”的目标,实现阳光、便民、高效、统一。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建立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满意度评价机制,加强测评结果运用。(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办)

二、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

3.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全面推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制度。(责任单位:办公室、机关各部门)

4.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建立完善门户网站文件检索系统,扩大公众参与监督管理途径,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责任单位:办公室)

三、行政决策依法科学民主

5.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责任单位:办公室、各镇、街道、机关各部门)

6.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开展和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组织开展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政府协议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等工作。(责任单位:办公室、各镇街道、机关各部门)

7.加强投资协议合法性审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合法性审查流程,开展投资协议履约情况梳理。(责任单位:办公室、招商中心,各镇街道、机关各部门)

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8.创新行政执法机制,整合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效率。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机制创新,探索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安全生产、资源环境、城乡建设等领域的综合执法。(责任单位:组织人事部、办公室、各行政执法部门)

9.开展创建行政执法示范点活动。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案件法制审核制度。开展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满意度测评工作。探索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行移动执法、文书制作电子化。(责任单位:各行政执法部门、办公室)

10.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情况通报、满意度调查等制度。继续推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加强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的监控,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责任单位:办公室、各行政执法部门)

11.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联动合作,有效整合执法资源和司法资源,建立规范的信息沟通、传递渠道,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办公室、开发区检察院、各行政执法部门)

12.建立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完善错案认定程序与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错案情况的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责任单位:监察局、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开发区检察院、各行政执法部门)

五、强化权力制约监督

13.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复议听证和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健全情况通报、分析研判、工作推进等工作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各镇、街道,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办公室、开发区法院)

14.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改进依申请公开工作,明确办理流程,规范受理、交办、承办和答复等环节,提高答复质量。(责任单位:办公室、机关各部门)

15.建立完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推进依法治访,健全问题排查化解和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尤其是加强对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防和疏导化解能力,保证矛盾纠纷在一线及时化解。(责任单位:政法委、各镇、街道,机关各部门)

六、落实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16.开展学法用法,提升法治思维。认真落实管委会常务会议学法计划,集中学习《行政处罚法》、《城乡规划法》、《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自学的组织保障。组织开展机关干部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做好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工作。全年培训行政执法人员400人次,参训率达到98%以上。(责任单位:办公室、组织人事部、机关各部门、各镇街道)

行政工作要点篇5

重点做到两个提升、两个加强、两个推进:

一、提升服务经济能力,助推我区科学发展

一是为绩优企业做大做强做好顶层设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切实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需要,帮助企业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能。积极搜集国内外行业信息,为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外拓展提供参考决策信息,理清发展思路。参与项目谈判跟进,与企业共同商议远景规划,对重要文件、决策提供可行性分析,出具法律意见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二是为困难企业突破瓶颈做好路径设计。重点延伸拓展企业风险防范、定向增资扩股、金融机构贷款、反担保贷款、购销合同协议、委托担保协议、劳资纠纷协议、民间借款合同等公证服务领域,积极帮助企业创新融资理念,评估企业投资扩张风险,寻求重组重整等方式为企业解困,拓宽融资渠道和空间,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协助规避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继续发挥企业法律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实行顾问团成员联系企业“法律体检”制度,组织顾问团成员深入基层、企业一线,对重点企业采取位置前移、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的方式,代为起草文书信函、代为修改法律文书、代为评审各类合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解决依法经营与公司规范治理方面存在的缺陷,防范企业对外经营、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

四是帮助企业健全用人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进一步完善涉企案件调解制度,及时化解合同争议。畅通企业职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针对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劳资纠纷等常见多发问题提供快速有效解决方案,让专业的法律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五是开展系统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以用人、定岗、决策等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对人事部门、股东决策层的依法依规运作进行培训;以合同管理、应收款控制、知识产权等环节为切入点,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维权技能培训。通过有针对、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保证企业拥有健康发展机体。

二、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服务群众保障民生

一是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法律援助纳入党委政府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援助网络,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确保应援尽援,确保援助案件有序增长。

二是深化法律援助护民生系列活动。继续把农民工作为重点群体,将欠薪案件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援助行”专项活动。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和涉法涉诉当事人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缠访闹访。

三是持续推进法律维稳工作。充分发挥中心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优势,积极配合领导接访,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参与涉法涉诉案件的协调处理,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履行区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为区政府及部门的涉法问题提供法律帮助。

四是有序开展规范化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援助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案质量。建立区局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法律服务窗口轮流值班制度,增强领导干部服务意识,提高一线窗口服务水平。

五是打造便民法律服务网络。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完善舆情分析机制;加强与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拓展援助便民服务体系;以远程法律服务网为特色打造便民服务网络,继续完善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法律服务。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着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扎实做好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和迎检工作,以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为契机,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督查指导,巩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业务装备建设,紧紧围绕“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业务工作效能化、所务管理制度化”的目标,健全司法所目标责任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

二是着重完善调解组织体系。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模式,在巩固和完善我区镇(开发区)、村(社区)传统调解网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中心城区的社区试点建立物业纠纷调委会。二要健全完善新居民调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三要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与相关部门的有效衔接,巩固规范“诉前调解”,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的构建。

三是着重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一要继续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健全“以奖代补”措施。二要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按照区、镇、村(社区)三级定期排查、重大活动敏感时期随时排查、重点部位突出问题定点排查的原则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主力军作用。三要全面推广人民调解“四导工作法”和“三诊”调解法,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做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以上。

四、加强特殊群体管控,提高执法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推进矫正执法规范化。通过以会代训、参加省市培训等形式,努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理解、把握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规范审前调查、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依法落实奖惩措施。

二是完善网络平台,推进矫正监管信息化。全面启用社区矫正指纹报到系统,推进GpS手机定位监管工作,扎实开展动态排查,严肃矫正人员日常报到制度,及时掌握全区社区矫正人员情况。

三是创新载体措施,推进教育帮扶人性化。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总结一批我区矫正成功案例,统一编印矫治教育参考资料,不断增强教育矫治效果。同时认真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在镇、善琏镇建立帮教基地,规范开展社区服务,培养社区矫正人员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部门配合协同化。在理清职责的基础上,着力在落实部门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密切协调配合等方面下功夫,制定我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若干规定,健全完善区矫正办成员单位季度例会、联合执法检查、集中点验等制度,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五、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强化我区法治建设

一是紧紧围绕三类重点对象,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制定《区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五个一”制度,培育一个“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基地”;编写《区新居民服务手册》,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新居民普法宣教活动;开展“法律进景区”活动,积极探索旅游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新机制,助推古镇创建全国5a级旅游景区。

二是创新拓展普法阵地建设,精心打造“点线面全维度”普法平台。与“流动大舞台”—“法制宣传行”栏目合作,在我区举办一次大型法律文艺演出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官方微博等普法新兴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包含司法新闻、案例解析、新法直击、普法平台、矫正专线等在内的8大专题特色栏目;大力拓展城市大屏幕、农民广播、远程教育系统等新兴普法载体。

三是精心组织两项创建活动,有力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认真开展督导检查,结合实际逐步落实各项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水平,今年争取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1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个;科学规划“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程序,争创市级诚信守法企业2家,区级诚信守法企业10家。

六、推进机关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扎实开展理论政策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深化“星期一夜校”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积极组织参加“双休日选学”,配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深化“进村入企”服务工作,参与“双百分”、环境整治活动。深化服务理念,探索适宜的群众工作方法,建立与群众的良好互动关系;细化工作举措,注意搜集民情民意,贴合群众服务需求;创新工作亮点,整合多元化服务资源,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三是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文化构建。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法律服务行业继续教育,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造系统服务品牌,培树系统先进典型,培养一批省市级优秀司法所长、办案能手、调解能手。

行政工作要点篇6

1.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按照省厅下达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和领导干部管理权限,各级内审部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深入调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逐步建立一套符合省属监狱劳教系统实际并体现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标准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制度。根据《省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厅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涉及省属监所企业的审计内容,按照厅领导的指示精神,厅、局内审部门统一思想、认真抓好落实并组织实施,做好无缝对接,避免多次进点和重复审计的现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工衔接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省司法厅厅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试行)》,促进监所单位加强对交接事项的日常管理工作。

2.开展财务收支、财政专项经费的审计和调查,促进和规范政府资金安全高效运营。继续做好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加强对罪犯改造经费和生活费、劳教业务费等涉及罪犯(劳教)教育改造、生活保障经费的专项审计和调查,重点对管钱、管物岗位的审计监督,进一步促进经费收支合法合规,强化被审计单位健全内部控制、规范经济管理。继续做好省拨社区矫正、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专项经费的审计调查,进一步创新审计调查方式,把经费的使用效益和内部控制薄弱点作为审计调点,深入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进行延伸检查。按照厅党委提出的“四个不直接分管”要求,积极尝试对单位本级财务的同级审计,为监所领导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加大对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的审计监督,促进和完善基建项目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和查找在物资采购和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发现问题,严肃查处,进一步探索从项目立项、预算、招投标、联系单变更、合同执行到工程验收、资产移交、资金结算等每个重要环节的审计监控方法,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基本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以及涵盖项目立项到资产核销等各个环节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维修项目)管理制度。

4.做好对生产企业的管理和效益审计,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围绕单位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积极做好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管和风险评估。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盲点和关键点,开展对企业应收款、生产业务价格洽谈、临时价格调整、进出库材料、各类合同等的专项审计,加强对车辆维修、废料出售、房屋和土地出租等经济事项的审计监督,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厅领导对省属监狱劳教企业发生的“关、停、并、转”经济活动事项的批示意见,两局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各级内审部门根据规定和管理权限实时介入监督。

行政工作要点篇7

1、举办依法行政知识讲座。聘请法律知识专家,对全局干职工特别是执法人员进行培训。

2、建立学法长效机制。举办2期以上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领导干部集体学法不少于2次,机关干职工学法不少于4次,落实会前(党组会议、局务会、干职工大会等)学法制度。

3、建立依法行政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局学法用法长效机制,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与县政府法制办举办的培训班学习。

二、进一步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1、落实公众参与制度。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前,通过公布决策草案、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吸收各方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明确需听证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标准。

2、落实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要重点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可行性和可控性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3、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事项在会前应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决策。

三、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有碍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违规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根据清理结果做好相应的修订和废止工作。

2、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座谈会、听证会、协调会以及在主要媒体上公布草案,广泛听取、采纳社会各界意见。积极引入专家、学者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加强法律咨询、认证,准确把握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规范性文件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3、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申请审查、备案审查等制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通过县法制办“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才能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继续推进规范性文件信息化管理,做好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的评估工作。完善社会公众提出的书面审查建议的办理流程,强化审查力度。

四、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1、推进规范化执法。完善并严格执行执法程序制度,推进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案卷评查,推行行政相对人评价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全面推进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

2、加大重点工作的执法力度。加强殡葬改革、社会团体、社会救助等方面执法的指导和监督,落实行政执法反馈等制度,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五、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1、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充分利用局公示栏、公示墙、QQ群、民政网站等信息公开平台,大力推进民政政策和法规、行政审批、操作规范和办事流程等为重点的信息公开。

2、明确责任主体。局信息公开工作由局办公室牵头,加强对各股室、二级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全面提高民政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切实按要求落实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

行政工作要点篇8

切实转变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促进我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商行政管理局都是至关重要、至为敏感的一线工作部门。巫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以党组书记、局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切实转变观念,坚持执法为民,促进我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的响亮口号。新年伊始,工商行政管理局立即召开了工商工作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法为民。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继续深入规范和整顿巫山经济秩序工商局领导班子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国家、市工商局工商管理工作会的精神,结合巫山实际,明确了2005年的工作重点。(一)以维护食品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假治劣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今年一、二季度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类、奶制品、儿童食品、营养保健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十大类品种;同时开展好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市场大检查,继续把“红盾打假护农行动”推向深入;三季度开展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粮油食品、肉类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制品、干菌制品等五大类品种;四季度开展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城区结合部、农村集市。要求各工商所切实抓好组织领导、工作任务、措施、责任、人员的落实,确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二)以保护驰名商标、农产品商标和地理商标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要集中查处驰名商标、食品商标、药品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印制和侵权假冒商标标识的行为。(三)是继续加大对食品、药品、医疗广告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严厉查处对商品作误导宣传、虚假打折、降价、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四)加强旅游、煤炭市场监管。一是进一步强化旅游市场管理、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涉旅服务经营者的检查,重点查处“黑车”“黑导”和旅游市场经营不合格食品以及欺客宰客行为,努力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消费环境。二是加强煤炭市场监管、重点查处无证无照经销,开采煤炭以及在煤中搀杂使假行为,维护好市场秩序。(五)强化粮食、成品油、汽车、“打黄、扫非”、摩托车市场管理。粮食、成品油、汽车、摩托车均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商品,我们要作为全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适时开展好专项执法检查,严查非法收购粮食、囤积居奇行为;严查无照经营成品油、烟花爆竹等危化品行为;严查拼装、倒卖汽车行为、摩托车及零配件、非法收、受“二手车”、报废汽车零部件行为。(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支持“三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要从我县是农业县的情况出发,围绕农业增收、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加大对种养殖、加工、运销等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积极协助商标的注册、续展申请,运用合同手段支持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农产品的进城、促进农产品流通,还要积极开展消费维权进农村,打假护权进农户活动,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把“走进企业”活动延伸到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七)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现代化。今年要在去年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以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业务信息系统由信息平台向监管平台转变,加快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强化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济户口”录入建库工作,查漏补缺,力求数据全面、完整;二是整合资源、扩大功能,利用现有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在“经济户口”完善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要以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为契机,搞好案件查办、广告监管、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专项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执法的现代化水平,实行现有业务工作网上办公,并加快“三级”联网应用,努力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全程监管。二、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今年我们将采取专项培训、短训等方式对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监管执法能力和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重点加强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严格执法、文明服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九)全面落实好今年的各项目标考核。继续加强财务管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工青妇、老干部、后勤保障工作,支持各类协会、学会依据各自章程独立地开展工作。继续全面完成县委、县府交办的“三创”等各项工作。围绕建设“四型”工商,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实现监管职能到位,树立工商新形象。新的一年中,我们决心在重庆市工商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发努力,开拓创新,争取更大的成绩。

2005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点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行政工作要点篇9

一、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城乡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继续加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监测、预测工作,重点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研分析,及时提供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标本兼治,完善市场管理,强化社会监管,继续围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继续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省经贸委、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的同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推行政府投资公示制度和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服务,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靠行政手段搞垄断的问题。加快发展一批优势行业、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支持发展真正意义的中介机构,使政府与中介机构真正分离(省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制定经济鉴证类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提供鉴证、监督、咨询等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作用(省财政厅、监察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行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由政府监管部门、各类授信机构、用人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共同参加的市场联防机制,推行五类失信惩戒机制。健全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和征信机构,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实现联合征信。规范并制定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信用产品,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扩大个人信用体系覆盖面(省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七)健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与和谐社区建设(省民政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八)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有关措施,逐步将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险,推动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以煤炭、建筑等行业为重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加快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鼓励农民工自愿参保,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省劳动保障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九)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省建设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对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基金的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披露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省建设厅、劳动保障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乡低保工作规程,促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农村五保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继续推进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扩面工作。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高救灾应急处置能力(省民政厅、财政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贡献奖励制度,继续开展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和推动各地建立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家庭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制度(省人口计生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一)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全面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省编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全面清理和登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在部分省属事业单位开展“核定基数”管理的试点。重新修订部分事业单位编制核定标准,积极开展省属事业单位下放中心城市管理的工作(省编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三)坚持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年内公布省直单位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并做好与国家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衔接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下放行政审批权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回顾检查(省法制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编办、效能办等有关部门配合)。

(十四)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出台行政服务中心的相关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和规范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省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五)推进网上审批,加快审批流程的改革和创新。年内,省直单位全部实现网上审批。研究建设省级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逐步实现省级相关部门的网上并联审批。继续完善设区市网上审批建设(省发展改革委、数字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把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改造、优化和完善业务流程,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快捷、有效地发挥服务功能(省政府办公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七)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并与编制职权目录及权力运行流程图的要求结合起来,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准备(省监察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八)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改进绩效评估方式方法,促进作风转变,努力提高政府绩效(省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十九)健全行政问责有关制度,明确行政问责的主体及权力权限,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规范行政问责的事由和情形,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问责程序,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法制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省监察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机制

(二十)继续总结实行行政决策听证、专家论证制度的经验,完善行政决策论证程序。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省政府重大决策规则(省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一)继续对行政决策以及重要的领导批示件进行督查,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落实情况跟踪反馈制度,建立决策后评估机制,随时掌握决策的执行情况,收集社会各方面的评价,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反映的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决策事项(省效能办、省政府督查室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三、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二十二)认真实施2007年政府立法计划,突出立法重点,提高立法质量(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立法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对政府立法中涉及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和措施,进行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分析(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四)试行省政府规章实施后评估制度,有重点地对规章执行效果进行分析(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五)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和审查办法,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程序,保证规范性文件质量。扎实开展规范性文件管理示范县工作并总结经验(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六)开展省政府规章清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对省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

(二十七)继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理顺和整合相关部门执法职能,提高执法效能(省法制办、编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八)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实施意见,完成行政执法职权分解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九)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从制度上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加强监督(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进一步总结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开展行政指导工作的经验并研究推广(省法制办牵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制定《福建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对确定行政执法责任作出规定(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加大对违法行政执法行为的追究力度(省监察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五、健全社会矛盾防范、化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三十一)研究制定《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并抓好事项复查复核相关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省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二)继续完善预防、排查、调处、预警、信息报送等制度,形成规范有序、切实有效的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重点加强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挂牌督办机制的建设。加大排查调处力度,重点排查农村土地征收、城镇房屋拆迁、山林权权属、海域使用补偿、企业改制、矿山滩涂纠纷等容易引起的问题(省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三)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商和裁决机制,妥善处理征地中的矛盾(省国土资源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六、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三十四)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省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五)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保障政令畅通(省监察厅、审计厅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六)加大效能督查力度,认真解决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不勤、不公、不廉的问题,增强各级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省监察厅、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七)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规范行政复议办案程序,逐步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八)继续开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要对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省监察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九)继续开展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工作,举行一次全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七、进一步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

(四十)健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完善定期报告和督导制度(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十一)继续开展依法行政学习、培训工作。组织本年度省政府依法行政讲座,重点学习《物权法》(省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继续组织地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研讨班(省人事厅、法制办配合有关部门)。

(四十二)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新出台的、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做好《物权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在《福建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组织省级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报道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省司法厅、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八、进一步推进基层依法行政

行政工作要点篇10

1、强化法律培训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素质。通过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证件管理、培训考核、资料建档等各项制度,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的三年轮训工作和网上在线考试,订购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教材,安排专门的学法记录本,加强培训和自学督查,牢固确立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为民执法的理念,全面提升行政执法队伍形象。

2、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科室所要按照新的“三定”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合理划分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职权,建立覆盖所有行政执法行为的岗责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执法依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责任追究办法,做到人有所岗,岗有所责,工作标准明确,职责权力明晰,确保机关的有序运行和权力的正确行使。

3、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监管重要事项和信息。根据县政府考核验收指标体系,结合在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加大对实际运用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行政监察平台和法制监督平台的运用和管理,严禁网外运行,确保所有行政权力均在网运行,保证行政执法监督的及时性、准确性。

二、落实工作措施,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1、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制度》,健全文件审核程序和程度,规范性文件前须经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按要求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报备,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要加大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力度,重要政策性文件组织听证、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对近年来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2、完善内外监督机制。主动接受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以及行政相对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的意见及建议,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监督的实效性。对依法行政、失职渎职等乱作为、不作为行为的申诉、控告或举报,认真核查并依法作出处理。

3、加强执法监督检查。采用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自查自纠与交叉检查、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客观公正地反映行政执法工作状况,达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规范行为的目的。要结合年度中心工作,以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说理式执法文书、涉嫌刑事案件移送等为重点,组织不同层次的执法监督检查。研究建立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和检查标准,对依法行政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并将检查评价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

4、实行行政问责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的原则,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或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要启动责任追究程序,依法严格按照集体审议、阳光问责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推进指导工作,增强法制服务功能

1、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主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变革的需要,采取法制、经济、行政等相结合的手段,将行政指导与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认真做好重大项目辅导、服务发展建议、行政监管劝勉、重点执法提示、行政处罚说理、违法行为纠错、大案要案回访、药品安全承诺等方面的工作。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执法与疏导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使行政执法由刚性监管向刚柔相济转变,努力追求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建立促进发展机制。开展政策调研,为政府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建议,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指导服务。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推进产研结合,促进新产品在落户。切实落实帮扶措施,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专人定点帮扶等制度措施,服务项目建设和医药经济发展。利用监管手段扶优汰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大型企业和名优品牌,推进食品医药产业规范化、集约化,引导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