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十篇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十篇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6:16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1

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以拓展政务公开内容、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创新政务公开形式、细化政务公开任务为重点,积极打开我市市场监管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各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常务副局长主抓,办公室牵头,各有关综合、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将政务公开工作单独列入年内干部培训计划,积极组织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各分局、县(市)局也要参照市局模式,建立相应领导机制,为全面完成政务公开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二)积极做好政策解读。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发挥主流媒体“定向定调”作用,充分运用市域新闻媒体及所属各级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做好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政策和重大措施,各级主要负责人应通过新闻会、政务访谈、接受采访、发表文章等方式,带头宣讲政策,解疑释惑,传递权威信息。要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监测、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落实回应责任,避免出现反应迟缓、被动应对现象。严格执行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会的时限要求,落实通报批评和约谈制度,确保回应不超时、内容不敷衍。

(三)依法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根据国家即将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研究制定依申请公开答复规范,严格按照法定时限答复,增强答复内容针对性,答复形式要严谨规范。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依法保障公众合理的信息需求。对在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问题,要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工作建议。对公众申请较为集中的政府信息,可以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

三、拓展政务公开内容

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内容,扩大信息公开范围,使公开内容不局限于简报类信息。加大对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重大决策、政策解读、行政审批流程、行政执法结果、监管信息、政民互动等内容的公开力度。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工作,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方面信息纳入负面清单管理,不予公开。非密级规范性文件要做到100%公开。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避免对同类申请答复结论口径不一致问题发生。

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各单位各部门要继续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工作,除事项外,按照统一部署及时向社会公开。要在中国哈尔滨网站和市局官方网站设立专栏集中,根据权责事项取消、下放、承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要开设反馈意见信箱,在网站增加在线提交意见建议功能。通过市局官方网站、行政服务大厅、基层窗口等多途径,公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市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及时公开政策性文件废止、失效等情况。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及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汇总形成并统一公布本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本部门网站公开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

(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引导信息公开。围绕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市局相关处室要积极准备相关材料,便于主要负责人通过参加市政府网站政务访谈、召开新闻会等形式,深入解读政策背景、依据、目标任务等,及时准确将政策意图传递给百姓群众和企业。

(三)推进消费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信息公开。推进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做好质量提升行动、执法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市内知名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公开质量违法行为记录、侵权假冒案件信息、缺陷产品名单及后续处理情况。及时公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加大对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的公开力度。

五、创新政务公开形式

(一)努力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质量。一是优化服务事项流程。推行在线填报、提交和审查,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结合工作实际,合并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建立网上预审机制,防止多次补正、退件情形发生。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易成本。二是公开服务事项信息。通过政府网站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监督举报方式、网上办理进程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机构名录等信息,并密切跟踪国家取消或下放服务事项,及时做好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内容准确一致。

(二)积极拓展网上政务服务渠道。一是加快手机端网上政务服务。积极探索通过手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新途径,利用群众普遍持有的手机客户端,拓宽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方便公众使用。二是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整合业务系统、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使用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办理服务事项,做到有效衔接、数据同源,实行一站式办结,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2

《决定》提出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对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就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制度,要在市场起决定作用的领域不越位,在服务国家治理、弥补市场不足方面不缺位,实现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财政资金运用的质量和效益。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需要国家统一规划,进行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而制度的实施则需要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严格落实和执行,并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逐级进行及时、畅通的意见反馈。如果制度执行力有所欠缺,再好的制度也可能走样儿落空,而监督是制度执行力的保证。财政监督作为财政部门的内部监督机制,对财政制度实施的监督具有问题发现早、处理时效高、反馈渠道畅的优势。所以,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过程中,地市级财政监督的职责应首要定位于对各项财政制度在本级和行政区域内贯彻落实的监督。一要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的具体安排,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保驾护航作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一般都伴随着财政政策的调整和资金投向重点的转变。按照《决定》要求,新一轮财政改革的重点,是在支出范围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一定要管好;在支出管理上,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地市级财政监督就是要围绕中央部署的财政改革工作重点,按照省市财政监督计划和要求履职尽责,为财政改革保驾护航。二要服务各项财税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决策参谋作用。随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设计的出台,各项具体的财税改革措施也将陆续颁布实施。地市级财政监督机构应根据以前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财税改革措施在本地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并制定重点环节的监督方案。三要对财税改革政策落实进行动态跟踪,掌握第一手资料,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正和完善的政策建议。为保障国家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在本地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地市级财政监督要对政策落实进行动态跟踪,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不仅要通过财政监督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四要聚焦重点项目预算资金的执行,充分发挥财政监督作用。地市级财政监督要牢牢盯紧重点项目的预算资金,尤其是民生保障方面的预算资金执行,强化重点项目预算执行跟踪,充分发挥财政监督保障政策落实、推进财政改革、促进节支增效的作用。五要加强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区域内各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是财税政策落实的基础工作,严格会计制度执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不仅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需要,也是财税政策顺利实施和财政资金安全的保证。地市级财政监督机构可以把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作为基础监督手段,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规范监督行为,强化监督检查的服务功能,夯实财务会计管理基础,规范财经管理秩序,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效能,全面提升区域内各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六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积极开展绩效监督。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的一场变革,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重点工作。地市级财政监督工作重点也要由合规性监督向绩效性监督转变,将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转向对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的监督,对预算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对重点项目资金绩效的监督检查。

二、在我国五级财政体制的位置中把握职责定位

在我国现行的五级财政管理体制中,地市级财政上接省级财政、下联县区财政,再上有中央财政,再下还有乡镇财政,处于正中间的位置。地市级财政监督履职尽责,对克服财政政策和资金“肠梗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一要做好本级财政内部监督工作,保证中央和省财政政策落实、专项资金及时下达,尽快发挥政策和资金的效益。中央和省级的财政政策要通过市级财政贯彻落实,中央财政的农业或民生资金发挥效益,要通过三到四级财政的下达、拨付和监管,地市级财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地市级财政监督机构要督促本级财政各科室保证上级政策的落地实施,及时将上级下达和本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下拨基层,不误工期,不误农时,排民难、解民忧,使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早落地、早完工、早见效。二要认真承接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监督检查任务,保证财政系统政令畅通。监督检查是财政管理机制正常运行、资金规范管理的重要保证。财政监督检查有利于发现财政管理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堵塞漏洞,减损增效。地市级财政监督机构要虚心接受上级财政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中央和省级财政监督派出机构在本行政区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上级财政的各项政策、规定、通知得到迅速、准确、全面的落实。同时,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也对地市级财政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河北省财政厅已经对设区市派驻了财政监督专员,地市级财政监督要配合省财政厅监督专员工作,接受委派或协助监督专员做好对辖区直管县和驻地中央、省垂直管理部门的财政监督工作。三要履行对区县财政监督的督导职能,提升基层财政监督水平。对所辖区县财政监督工作指导是市级财政监督的职责所在。中央和省市财政的改革措施需要在区县落实,基层好的落实手段和监督经验需要在市县财政进行推广。同时,对区县财政监督业务进行指导,除经常性地组织业务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外,通过市县混合编组联合进行财政检查,以市带县、以老带新,通过实战培训指导基层财政监督队伍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财政监督作为财政部门内控机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监督过程中,监督人员与预算、执行工作人员同在一个单位工作,难免存在怕得罪人、走过场的现象。通过联合检查更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锻炼财政监督队伍,增强财政监督效果。四要深入辖区街道、农村调研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的兑付,从资金管理末端发现问题,倒查产生原因,提出改进顶层政策和资金管理建议。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的管理发放关乎政府形象,涉及千家万户,管理疏漏极易出现问题,并且问题往往出在基层,其根源在于顶层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因此,市级财政监督要充分利用自身距离农村和城市街道比省级财政近、与乡村和城市街道的关系较区县级财政超脱的优势,深入辖区的街道、农村进行调研,从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资金执行效果和资金最终兑付环节,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顶层政策和资金管理建议。

三、在与人大监督、政府审计监督的分工中把握职能定位

从本质上说,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和系统的自我监督。监督范围涵盖各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税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以及会计管理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方面。人大监督主要是对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进行审查监督和批准。政府审计监督是对财政部门具体工作和其他政府部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再监督。财政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互为补充,不可或缺,连同社会监督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体系。在这个监督体系中,每个监督主体各有侧重。人大重点监督政府理财,审计重点监督财政管财,财政重点监督部门用财。因此,地市级财政监督机构要在与人大监督和政府审计监督的分工中把握自身职能定位,做好协调服务、资源共享和相互监督工作。一要做好内部协调工作,服务人大监督和政府审计监督。地市级财政监督机构要发挥好内部协调作用,协调财政部门内部科室配合人大监督和政府审计部门的工作,及时反馈审计意见和有关审计整改措施,落实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审计问题防范和整改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堵塞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漏洞。二要加强与人大、审计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协作,做到监督资源共享,提高财政监督效果。三要履职尽责,定期对同级、下级人大机关、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四要协调好与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关系,建立健全案件移送、案件处理与反馈、单位和个人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增强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和监督效果。

四、在财政资金运行监管分工中把握职能定位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3

一、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根据省卫生厅20*年度全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方面完成以下目标任务:

(一)50%以上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在乡镇(街道或社区)设立助理卫生监督员或分支机构

1、农村四县:新建县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助理卫生监督人员行为;*县、进贤县务必在年内完成目标任务,安义县要力争在年内完成。

2、五个城区:东湖区、*区、青云谱区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助理卫生监督人员行为;青山湖区务必在年内完成目标任务,湾里区要力争在年内完成。

3、四个接受委托执法的开发区新区要严格按照委托要求配备卫生监督人员,以确保开发区新区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设立学校助理卫生监督员

市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及开发区新区在所监管的学校均需设立助理卫生监督员,协助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三)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人员配置达到规定标准,加强业务用房和执法装备建设。

市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人员配置要全面达到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县(市)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赣编发[2004]54号)所规定的标准。

利用国家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支持,积极争取省厅专项执法经费、争取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用房和执法装备建设。

(四)加强卫生监督人员培训,选送业务骨干参加省级培训,培养卫生监督员培训师资。

(五)市县区卫生监督部门卫生违法案件投诉举报查处率、卫生监督档案建档率、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城区开发区新区及新建县、*县乡镇以上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达100%。

(六)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信息建设标准要求,重点加强基础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能力,严格按照卫生部《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进行卫生监督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市卫生监督所年内要开通*卫生监督信息网,并确保正常运行。

二、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规范卫生执法行为

按照省厅要求组织开展卫生监督员资格考试工作,严把卫生监督人员的准入关,重点抓好市、县区卫生监督人员培训,全市卫生监督员培训考核合格率达到100%,通过培训考核提高卫生监督人员专业素质、法律素质和执法办案能力。组织开展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比活动,依法严格规范并实施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加强卫生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及评查工作,查处案件做到依法立案、依法罚没、及时结案。大力推行依法行政,继续实施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确保卫生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落到实处,根据稽查及考评结果,对不适应在执法监督岗位工作的,要予以调离,以规范卫生监督人员执法行为。

三、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测评项目达标

今年要全力以赴,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结合“辖区管理”的原则,开展公共卫生单位专项整治活动,做到每一个监管单位都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每一位监督执法人员都有明确的监管单位,并严格实行责任制,要一级抓一级,层层要抓落实,必须将整治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分片包干,落实到人,确保全市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三个公共卫生项目达到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并顺利通过国家测评。

四、加大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力度,确保餐饮消费食品卫生安全

加强对餐饮行业日常监管,深入开展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三个100%和一个95%的餐饮消费专项整治成果,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把好餐饮消费食品卫生安全关。

(一)重点整治单位和重点整治场所

重点整治小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及企业单位食堂,重点整治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加大对无证经营餐饮单位的查处力度,确保查处率达100%。同时,将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名单书面抄告工商、教育、建委及企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并通过*卫生监督信息网和社区公告栏进行公示,告知消费者该单位未获得卫生许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提醒消费者不要在此进行就餐消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联合建委开展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工作,各级监督部门要对学校食堂负责人及建筑工地食堂负责人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行四项制度

1、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年版)》,对所有餐饮单位一律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尚未确定等级的餐饮单位必须予以定级,对有申报评级要求的单位要及时评级,许可证上必须要加贴信誉度等级标志,并根据等级变化及时更换。

2、食品原料索证制度。严格按照卫生部《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对所有餐饮单位一律建立并落实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台帐有比较完整的进货记录。监督督促餐饮单位采购食品原料时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单位批量采购食品原料的,还要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对于不按要求执行的要进行严罚。

3、现场卫生监督情况公示制度。所有餐饮单位一律实施餐饮单位现场卫生监督情况公示制度,让消费者及时、便捷地了解卫生监督结果,做到知情消费,强化消费者对餐饮单位的监督,积极引导餐饮业主自律诚信经营。

4、签订餐饮消费食品安全承诺书制度。所有餐饮单位一律签订餐饮消费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在经营场所显目位置进行公示,强化社会监督。

(三)规范餐饮具消毒工作

严格按照*市卫生监督所印发的《餐饮业、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清洗消毒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规范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工作,全市卫生监督人员要熟练掌握《指南》内容,要做到人人过关,对餐饮单位做到指导正确,监管到位。继续打造“餐饮具消毒示范街”,东湖区、*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各打造四条以上示范街(巷),开发区(新区)、湾里区打造二条以上示范街(巷),四个县在县城二条重点街道进行示范街打造。

(四)开展应急演练,预防食物中毒

按照《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要求10月份以前开展并完成应急演练活动,做好群体性聚餐、重大活动宴请及节假期间食品卫生保障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发生。

五、加大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监管力度,有效遏制非法行医现象

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巩固三年打非成效,重点加强对有证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无证诊所的取缔工作。对有证单位加强日常监督执法,100%建立卫生监督档案,依法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聘用非卫技人员等非法行医行为,加大对非法医疗广告的查处力度,依法查处医疗机构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同时要加强对医院负责人及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工作,使之明确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医疗机构非法行医行为。对无证行医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狠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和典型案件的查处,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加强血液安全监督,严肃查处涉及采供血的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受理投诉举报,做到查处率100%,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监管责任,确保打非工作落到实处,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得到规范。

六、依法开展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文明城市公共卫生项目测评达标工作,加强游泳场(馆)、理发美容店、公共浴室、洗脚屋等重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督促、监督公共场所经营者强化自身管理,做到依法经营,确保证照齐全,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设施完善、消毒制度落实到位。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探索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与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加强对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尤其是二次供水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实施监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建立规范的卫生监督档案,组织对供水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明确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监督供水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做好水源防护、水质日常监测、报送,完善消毒设施、落实消毒制度和应急防范措施,防范水污染事件发生。

七、依法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健康相关产品的抽检等卫生监督工作。

依法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及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在辖区开展1—2次执法大检查,并对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予以查处。

依法开展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洪卫生字[20*]9号)规定的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二是依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医疗机构的监管,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检测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放射诊疗工作安全。

继续做好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检工作,认真完成卫生部、省卫生厅下达的年度抽检任务。围绕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和高风险的健康相关产品以及日常监督工作情况,保质保量做好市、县区卫生监督机构本级抽检工作,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由媒体向社会进行曝光。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abstract:alongwithourcountry'surbanizationadvancementspeedingupunceasingly,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workisfacedwithmanyopportunities,alsoencounteredunprecedentedpressure.therapidgrowthoftheconstructionscale,makethe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taskismoreonerous;Constructionofresourcesavingand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for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managementputforwardhigherrequest.innovation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pattern,istheobjectivedemandofthesituation,andistheinevitablerequirementofimproveregulatoryefficiency.Howaboutthenewsituation,toadapttothenewtask,toseeknewbreakthroughs,is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workinthenewperiodhavetothinkaboutandexplorethetopic.

Keywords: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and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市场形势发展,为监管方法改进创造条件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每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工程建设呈现出量大、面广、点多、线长、周期短的特征,整体规模不断创造历史新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中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建筑日益增多。从项目管理看,建设规模与管理资源配置失调,制约质量水平提升的客观因素仍然存在。工程技术储备不足,市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违法分包、转包屡有发生,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工程实施承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管理的多重考验,老问题与新矛盾交织,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都与质量监督工作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新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监督管理方法要在推动“监督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行多层面、立体化、全方位的集体监督的工作要求,这是一个工作体系;既是推行现代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监管任务变化,为工作机制创新注入动力

近年来,工程监管难度、风险、环境等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质量风险、政府问责风险日益突出,加之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逐利趋向,给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部分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意识不高,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市场不规范,信用缺失、无序竞争、低价中标等现象仍然存在,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制约机制难以有效运转;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和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质量的现象突出。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图审、招投标、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一些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工程游离于监管之外或者监管不到位,“三区”工程成为工程质量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盲区,也成为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的重灾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缺少法规和监管队伍等方面的必要支撑;工程项目已经向高、大、深、难转移,而建设、管理、监督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另外,随着近年来工程量的大幅增加,我市的监督力量已不足,人均监督面积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当前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人员紧缺的问题相当突出。目前,政府实行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又对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督人员承受很大压力。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尽快建立完善“履职不失职、尽责不追责”的监管工作新机制。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方法必须适应发展形势、管理对象、工作任务的变化,任何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不断注人新的内涵,赋予新的要素,体现新的特征。只有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适应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发挥监督效能,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新形势下监督管理转变的模式及方向

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中要努力做好“三个结合”,即转变理念与改进方式相结合,监督抽查与监督执法相结合,强化监督与做好服务相结合。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监管工作不仅要全力拼搏,还要调整监督模式,建立起一种“执法严格、方法科学、手段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保障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制国家的重要举措。法制国家的基础是社会有自律自控能力,企业能生产出合格质量的产品。从法制意义看,政府对企业的约束是以执法手段来实现的,所以监督机构加强执法,改“检查监督”为“执法监督”,从源头开始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性质。这样才能体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才能保证政府执法的威慑力量。部令提出抽查监督。这指明了监督工作的方式。“定部位、预约式”的传统质量监督模式,不仅与监督检查随机性、动态性的根本要求相矛盾,大大削弱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而且极易造成因停工待检而影响工程正常进度的问题,客观上也给极个别监督人员腐败提供了条件。这种监督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彻底加以改进。建立规范高效的工程质量巡查、抽查制度,把工程质量检查和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检查结合起来,把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和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取消施工过程中的“停工待检”的质量控制点检查,加大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不定内容、不提前告知的日常质量监督巡回抽查力度,充分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全面实行工程实体监督抽测,对责任主体起到震慑作用。监督抽查要做到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告知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综合执法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巡查与层级督查相结合、监督小组、科长、总工室、站领导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相结合,行为监督与实体监督相结合。通过对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的控制,有效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四、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制度

监督执法检查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因多种因素,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执法不严,处罚力度普遍较弱,甚至有的基本没处罚,致使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外部压力。也严重消弱政府执法部门的威慑力。要针对不想执法、不敢执法、不会执法等现象迅速建立监督执法检查制度,提高监管影响力。一是监督执法检查的方式要采取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及随机抽查等方式,综合检查定期开展(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专项检查有针对地进行、随机检查应常态化。执法检查要多采用国检方式,既可以增强检查的威慑力,又可以了解真实情况。二是监督执法检查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过程扎实,防止出现死角盲区,杜绝走过场。要着重检查工程参建各方和执业人员质量行为、影响工程结构安全的实体质量等。三是监督执法检查的结果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发现的各类隐患,要及时排除,不能放任发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限时整改,严格处罚,真正起到以儆效尤(使人警醒,不犯错误;)的作用,使责任主体不想、不能、不敢、触犯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及质量强制性条文“红线”,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质量自控意识。

五、差别化管理制度

面对新形势,要大力实行差别化管理。一是监管对象差别化,根据不同企业业绩、信誉、质量保证能力等情况,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动态确定和区分重点与一般监管对象,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要结合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动态的重点监控企业和从业人员名单,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将列人重点监控名单企业施工的项目作为检查执法和日常监督的重点,实施不同强度的监督管理。对信誉差、能力弱的企业,要加大抽查频次,加大抽查力度。二是工程类型差别化,重点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桥梁、中小学校舍、保障性住房和住宅工程等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群众利益工程的监管,同时突出技术性风险较大的高护坡、深基础、抗震异型结构、大跨度结构、大型幕墙等工程的监督。三是投资主体差别化,对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与一般住宅,应实施不同监督控制模式。四是监督过程差别化,突出对工程质量重要因素、关键环节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运用较多部位的监管。同时,要把监控的重点放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市场管理欠规范、质量问题较为严重的旗、县、区),着重解决这些地区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违反强制性标准条文和质量通病严重等问题,以提高地区整体质量水平。

六、质量监管与市场监管联动制度

要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建立“两场”监管机制,切实解决建筑管理“三多三少”问题,即企业资质、个人资格审批多,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少;市场准人管理多,市场清出管理少;监督检查多,检查结果利用少的问题。从招投标、资质资格管理等环节着手,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将工程质量监管与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资质资格等市场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企业质量诚信与市场准人相联系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四大数据库,即企业资质数据库、个人资格数据库、项目管理数据库、信用记录数据库,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和利用各数据库信息,实现各地“现场”与“市场”的联动动态监管,形成一种守信激励,失信惩诫的社会机制,促进全行业提高质量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abstract:theconstructionliftingmachineryissafetyaccidentofmultiplepointsinconstructionproject.thispaperanalyzesthestatusofconstructionliftingmachinerymanagement,presentsasystemfor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constructionliftingmachinery.itmayimprovethelevelofsupervisionandmanagementanddecreasetheaccidents.

Keywords:ConstructionliftingmachinerySafetySystemofsupervisionand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起重机械是建筑工程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设备,但由于其拆装技术要求含量高、使用频繁、易疲劳等特点,它又是建筑工程事故的多发点。2009年5月,上海闵行区汇园路附近施工工地发生塔吊起重臂相撞坠落事故,致一死七伤;2010年3月31日,无锡盛世新城二期工地上正在安装的塔吊发生倒塌,致一死二伤。据统计,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率占机械伤害总类的80%。因此,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是建筑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1现阶段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状况

1.1检测市场开放政策遗留的问题

由于检测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具有经济属性,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规范和调整;另一方面是更为重要的社会属性,它的检测参数是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质量和工程质量判定的依据。检测单位既是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也是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因此参照其他经济活动方式,单纯依靠市场行为来规范检测市场并不可取。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市场发育不完善,诚信意识、安全意识相对缺乏的现实情况下,检测行业的完全市场化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极大的潜在危害,同时会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1]。

1.2拆装市场现状

建筑起重机械拆装市场大多以私人挂靠或小单位作业为主,其中相当一部分安全意识较薄弱,拆装技术较差,重数量、轻质量,所安装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多。

1.3安装质量检测状况

目前,大多省辖市都有2~3家建筑起重机械检测机构,在当前建筑安全主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其检测行为就完全变成了市场化。

而检测工作既然有经济属性,检测单位之间就必然会有市场上的竞争,竞争的重要一环就是检测过程的竞争,这也就导致了某些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出现粗心大意、一带而过的行为,致使建筑工地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检测过程的松动和监管的不到位,很多技术实力不强、没有拆装经验的个人或单位受利益的驱使,也加入到建筑机械拆装、租赁市场中来,以价格竞争冲击并占据着部分市场份额,更进一步危及建筑市场的安全生产。

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建筑起重机械进行监管,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业内共同关注的难题。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的方法,统筹兼顾,实现信息化监督管理,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2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

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依托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可由安监站和检测机构共同研发),由安监站和独立的检测机构两部分组成,安监站负责日常监督管理,检测机构负责现场安装质量检测,施行“三个一”模式,即一个系统,一个监督,一个检测。三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信息互通,共同监管。具体表现为:

图1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

2.1安监站工作

就建筑起重机械方面,安监站负责设备产权登记、拆装告知、使用登记、拆装单位资质管理以及对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工作。但由于人员不足,其他方面安全管理工作较多,只能起到宏观管理的效果,在实际监督管理中,安全抽查是主要的监管手段。但监督抽查并不能涉及所有的在用设备和相应资料,因此,在实际监督管理体系执行中,检测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通过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安监人员可以从中获知工地现场机械设备的状况是否经过检测、检测的结果、整改情况等,检测机构必须将所检测的设备情况如实并及时输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尤其是对存在的整改项以及整改完成情况均有记录,做到可追溯。另外,安监站应要求检测机构必须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省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对检测机构严格按照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做好体系管理工作,确保检测机构能够公平、公正、严格地开展检测工作。

2.2检测机构工作

2.2.1检测机构的要求

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质量检测工作的检测机构必须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省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并应设置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的人员,保障检测的技术力量,应有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检测工作的开展,应有质量控制程序监控检测的有效性。

2.2.2检测机构的工作

检测机构负责安装报检资料的审核、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工作。通过这一检测流程,检测机构能够准确了解市所有建筑工地上起重机械的安全状况,并保留所有设备检测记录,可供随时查询。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都应开具整改单,要求整改,并再次到现场确认或提供整改反馈单、影像照片等确凿的整改资料;如发现较大安全隐患,应立即报知安监站,由安监站重点监督管理。

另外,检测机构每周都要将其所检测设备情况输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既方便了安监站的监督查询,又能保证所有设备检测信息登记在案,形成建筑起重机械信息化管理。

2.3市场作用

通过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依托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推行“三个一”模式,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可实现以下作用:

①能够通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掌握所有在用建筑起重机械的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方便其重点监督。

②通过查看设备的整改项,能够侧面反映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以便监督管理其检测过程。

③对拆装单位的技术能力可通过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有初步了解。

④可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进行跟踪监督。

3结束语

当前,建筑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安全责任主体信用缺失,政府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检测机构就是政府对工程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检测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当前每个省辖市有多家检测机构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应加强体系建设和信用管理,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对检测机构强化监管,方能保证建筑市场正常安全有序生产。

目前,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已经在无锡当地有效运行,这在减轻监管机构工作量的同时,也大大约束了相关检测机构不严谨的检测行为,规范了整个市场的运行,降低了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从而保证建筑市场的安全。

参考文献: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6

一、加强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卫生监督工作能力

1、充实完善卫生监督网络。积极争取市卫生监督所空编人员的招录,充实卫生监督队伍。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协管网络,充实监督协管队伍,创新分所工作机制;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2、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贯彻落实《2011~2015年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突出业务骨干的培养,力争在卫生监督执法各专业领域出现能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做好新录用人员全面业务、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培训,促使新录用人员尽早适应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掌握卫生监督执法技能。

3、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网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卫生监督应急业务培训,完善卫生监督应急装备,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好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公共卫生监督保障工作。

4、完善工作责任制,创新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根据参公管理和职能调整后的新形势,转变管理模式,创新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所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推进法制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政务公开,强化行政执法透明。完善卫生监督稽查和指导机制,加强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及卫生行政处罚各环节的监督稽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继续做好“六五”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卫生执法文书,提高办案质量。

三、顺应职能调整,全面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力度

1、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健全部门联动、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机制,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打击无证行医专项行动,打击无证行医等违法行为,防止出现无证行医致人伤亡案件,遏制游医、假医等“黑诊所”、“两非”行为回潮现象,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加强性别比治理执法,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守护健康”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和依法行医意识,规范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完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和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制度,配合做好2013年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开展医疗机构监督信息公示制度,提高监管效能和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全市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净化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完善医疗广告整治的工作机制,加大医疗广告监测力度。

2、加大传染病卫生监督力度。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加强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的检查,切实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监督,积极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组织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以新《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为契机,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工作的监督,开展分行业消毒隔离专项监督抽检工作;继续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检查工作,推进医疗废物处置电子远程在线监控工程,切实提高医疗机构消毒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监管,巩固餐饮具集中消毒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成效。加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的日常监督与卫生监督抽检,规范消毒产品卫生与安全。

3、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继续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逐步推开公共场所信息公示工作。2013年住宿场所和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50%,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50%。按照卫生部与省卫生厅文件组织开展重点公共场所监督监测工作,分阶段开展公共场所“333”治理专项检查行动,联合体育局、教育局、旅游局开展游泳场所夏季保平安保健康专项行动,加强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督监测,全面提升公共场所卫生水平。

4、进一步推进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认真贯彻《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开展饮用水供水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和水质基线调查,推进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开展集中式供水单位饮用水在线监测试点工作,加强饮用水监督抽检工作,提升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能力,继续推行供水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督管理,开展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5、进一步开展学校卫生监督。以“校园卫生安全健康系列行动”为抓手,结合学校卫生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继续开展以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做好全国中小学校卫生监督监测试点工作。

6、履行爱国卫生监督职责。根据《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赋予的卫生监督职责,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单位备案工作,以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为检点,开展爱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7、继续做好职业卫生监督。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做好化工企业的联合整治工作,加强职业病报告管理工作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工作。

8、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工作。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地建筑业也迅速发展,虽然近年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各地工程质量基础发展不够平衡。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工程质量监督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摸索出一套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一、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监督职能发生转变的新形势下,明确质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是确保质量监督工作一致性、统一质量监督方法的有力保障。

质量监督的内容很多,有对施工的监督,对材料的监督,对设计的监督等。以前,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监督机关在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督的同时,还要考虑对设计阶段进行监督。质量监督机关对设计阶段的监督,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把好设计文件审查关,真正做到从设计到工程竣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要突出监督重点,保证结构质量的安全;须将基础、主体等结构质量作为监督重点,同时加大监督力度;要将影响国计民生的工程作为监督重点,因为这类工程关系着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若出现质量问题,会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明确监督程序。规范质量监督程序,保证质量监督的权威性,防止不正之风的滋生。质量监督一方面要从微观监督向宏观管理的方式转变,以巡查、抽查等执法检查形式代替现场每步到位的微观检查形式;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测力度,增添检测设备,用数据说话,以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二、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要求

1、实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设工程总量逐年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处理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深入到生产第一线,重点分析研究工程质量中的突出问题,本着科学、公正、权威的原则,制定出监督工作程序。对质量监督的每个细节都要提出具体要求,并要及时总结施工单位在治理工程质量通病中的新鲜经验,只有真正沉到实际工作中去,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2、力度。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要有力度,要做到有力度,必须在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标准的基础上,实行工程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工程质量监督指标分解到各个具体岗位,明确每个监督员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专责。

3、相关度。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及时了解上级业务部门有关提高工程质量的决策规范、标准,并对本地区的工程质量通病,随时进行跟踪检查。要在行使政府监督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增加服务,参与服务,深入生产第一线,服务于生产第一线,搞好监督,搞好服务。

三、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有效地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同时,加速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进程。

2、强化政府监督管理与质量检测。(1)从投资的绝对数额上看,以政府牵头的投资为主,没有任何主体的投资额能与政府投资相提并论。(2)加强对投资的监管符合国家政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负有一定的监督管理的责任,但过多的介入往往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易于造成市场混乱,也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精神。(3)要保证市场活力。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相对弱化对其他业主的管理,既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其他业主能够在更大的空间中发挥其能动性,又能保持市场的稳定。(4)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这个问题。要运用科技的手段,检测建筑工程质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管,并且要保证开发商和建筑商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3、完善监督检验机构。建章立制是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要依据法律法规对业主的建设程序是否规范、各方主体资格与所有承担工程是否相适应、主体各方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工程建设资料是否真实和完整、各方主体的职能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到位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受控。完善检验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方法鉴定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情况。通过检验,试配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推广新技术。

4、加强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将工程巡查与行政处罚和不良行为公示制度有效结合,提高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质量监督机构要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及时统计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并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良行为及对违规的各方责任主体进行的行政处罚情况。

加强对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工作,通过信用建设进行约束外,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把不良记录与资质年检、工程招投标挂钩,把不合格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从而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8

一、工商管理的主要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对市场具有监管职能,同时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我国对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具有多种特点,其中以以下特点为主:

1.监督手段多。

我国工商管理的使用方式较多,如行政处罚、行政管理、舆论讨论、规范调节等。目前我国法律中一半法律法规都与工商管理有关,这充分的说明了工商管理完善程度高,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经济市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督手段来处理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环境。

2.监督范围广泛。

目前,工商管理的监督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有形监督和无形监督。在利用这两形式开展监督活动,可以对诸多方面进行监督,如市场交易、市场竞争、市场环境等,促使市场中各项活动的实施规范、合理、有序。

3.不同于其他政府部门。

这里所说的工商管理部门不同于其他政府部门,主要是工商管理部门没有单独的资金、项目,部门工作的目的是为市场经济能够公平、有序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然环境,工作内容则是对一切影响市场经济公平、有序发展的行为、现象进行控制和处理。

二、工商管理与当下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

工商管理是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这间接的说明了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笔者就工商管理与当下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进行分析。

1.工商管理工作促进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进入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已加入wto,成为国际组织中一员,必然会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而国际型经济未就出现,将会对各个国家经济有很大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我国要想规避经济危机,单单依靠市场调节是不可能做到的。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对市场环境、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监督、控制调整,促使我国市场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宏观调控经济发展,降低我国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可能性,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所以说,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经济良好发展。

2.经济发展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

之所以说,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从这上文的分析,的确可以说工商管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工商管理的产生还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就说它的出现是当下市场经济发展作用的产物。因此,在今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工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说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工商管理工作发展也是合乎情理的。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当下,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进行工商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为:

1.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根本存在,因此市场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是否良好。工商管理工作实施的直接对象便是市场,通过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对市场各个方面进行控制、监督、调整,使市场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如此必然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发展经济,需要遵循市场秩序,公平合理的进行营销活动,这将会形成公平的、公正的、合理的竞争环境。工商管理工作的实施,改善了市场环境,杜绝恶意竞争情况的发生,为使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经济,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说,工商管理可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2.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持,如此采用有效的控制不良行为或恶意竞争等情况,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工商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因其本身具有制度根据和法律效益,可以对市场中相关章程、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符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在市场活动中发挥作用,规范市场行为、控制市场交易、优化市场环境等,促使市场发展形势良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另外,工商管理所提供的法律制度,还能够在市场行为中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消费者购买到安全放心的产品,让消费者积极的参与市场活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总之,工商管理所提供的法律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3.强化市场监督。

工商管理部门还具有监督职能,其可以对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和交易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促使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合理。工商管理在强化市场监督方面,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其一,监督不正当竞争或垄断行为。工商管理监督市场行为的过程中,会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目的,对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如有发现不正当竞争或垄断行为,将对其进行处理。其二,保护企业的商标权。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标志,其对企业经营活动有所影响。如若企业商标被他人盗用,不仅影响企业经营活动有序进行,还会损害企业名誉。工商管理对市场行为、环境等方面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会对企业的商标权予以保护,避免其被盗用。

四、结语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是衡量工程各项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工程参与各方都应对施工质量能按标准落实贡献自己最大的努力。作为工程施工活动主要参与者的监理单位,同样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监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会间接的影响到工程施工技术选择应用的正确性、员工施工操作的规范性、施工工艺处理的严谨性等。因而,重视施工活动中监理管理的作用,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以高水平的监理管理为工程施工质量实现高标准完工保驾护航。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行业一个永恒的主题,做好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是监理单位和各级政府行政部门的主要任务。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得到了逐渐的进一步的完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质量监理管理组织体系上初步形成了第三方监理为主体、企业自控为重点、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局面,并完善了省市县各级管理机构。其次,在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方面,业已初步监理并完善了工程施工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最后,在在建设监理制度方面,已经逐步摒弃了传统的依靠行政指令下达的质量管理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工程施工质量、进度、造价和安全的有效控制。政府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扮演角色的转变是工程质量监理管理水平逐渐走向科学化、市场化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工程建设发展速度迅猛,伴随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数量的剧增和建设规划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和管理呈现出较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工程施工质量总体情况十分不容乐观。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相当一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较低,有些甚至无法满足工程设计功能的要求。

(2)有些工程项目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不够严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这样的情况更加令人担忧,有些甚至存在坍塌的隐患。

(3)有些建筑装饰和安装施工单位因企业经营理念或者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工程施工决策方面往往只重视工程量及施工速度,较少关注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致使装饰工程质量低劣,给排水、电气、燃气、消防等设施不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4)许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工作力度严重不足,一些与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及管理对应的部门和机构尚未建立,有些即使建立了相应的部门却存在着监督管理程序不合理的问题等。

(5)我国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事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制度和标准以及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产品质量法》在建筑领域缺乏较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没有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制管理,尚未形成经常性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还只是停留在喊一阵、抓一阵的状态,风头一过,又恢复原状。

通过总结归纳我国大量建筑工程实践活动,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作的以上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法律规范不够成熟,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不够强。

(2)建筑市场秩序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许多质量监管查处的力度不够大。市场中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中标工程施工业务后,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拆多头分包,且对工程施工款项压制过大,不仅造成了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管理的困难,同时还使得各分项目施工单位因为工程合同款项太低而无法确保工程质量。

(3)进场施工材料质量检测手段过于单一落后,且存在着员工的现象。同时,随着过去计划经济市场体制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使得个别不法商家有机可乘,其所提供的建筑材料大量充斥在建材市场中,这些都给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4)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才严重匮乏,与工程施工业务较快的发展速度相比较,合格的监督管理人才的缺口不容乐观。

三、提高工程质量监理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就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政府机构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力度,加强施工企业自身施工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监理市场的有序发展。

(1)重视建筑工程质量意识的培养,着重提升员工素质

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规范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其不仅属于技术部门的主要工作,同时还是行政管理部门日常关注的重点。一支质量意识较强,综合专业技能较强的质量监督管理队伍是做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强化项目法人行为监管

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了中标单位。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3)做好建筑市场准入把关,严格审核企业资质

建筑市场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全程参与到建筑工程企业资质审查的过程中来,严格审查施工及监理企业的资质,确保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对于那些资质不合格的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坚决不予立项,不给办法建筑许可证书。全面推行质量认证体系制度,通过国家质检机构对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产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验,一旦考核不通过,坚决予以惩处甚至取缔。

(4)重视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的规范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监督国家管理基本建设的各项制度执行的部门。为加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应制定严格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分管领导的质量责任,组织力量不定期的检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严肃查处收受贿赂等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悦,阮立强.关于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看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03).

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篇10

介绍了华北油田如何对监督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培养高素质监督队伍。通过严格考核,建立和规范监督资料三级审核制度,提高了监督标准化意识,加强了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完善了监督资料整理规范。指出了只有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监督市场,接近国际监督市场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督方职责,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现场监督;标准资料;标准化;监督市场

华北油田于2005年成立了专门的工程监督管理机构来开展监督工作,随着华北油田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做好标准化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占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本文重点阐述了加强华北油田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及意义。

1华北油田现场监督资料存在的问题

1.1外聘监督人员复杂、水平不一

现场监督人员来自于不同的监理公司或曾服务于不同的油田公司,多为退休、买断和转岗人员;学历、工作经历都不相同,大多为中专或在职大专,有的是专门从事现场工作的老技术人员,有的是刚进入监督队伍没几年的新手,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具有现场经验、高素质的现场监督人员;现场监督队伍不断扩大,人员业务素质却没有得到改善。鉴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现场监督3个方面的不足:①由于现场监督来自于不同区域,对于现场资料的要求各油田根据本油田的特点也各不一样,来到华北油田以后每个监督都按照以前的习惯整理监督资料,整理完的资料各式各样,五花八门;②现场监督学历、业务水平的不同造成有些资料概念不清、术语不当,具体表现为措词不恰当、文字不严谨、资料不规范,还有些监督人员文字功底太差,造成监督资料离标准化要求很远;③现场监督的工作态度决定其资料的标准化程度,具体表现为个别监督由于责任心不强导致整理的监督资料错别字很多,根本没有认真检查等。

1.2标准化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现场监督虽在上岗之前都进行了集中上岗培训以及现场资料标准化宣贯,但在具体实施现场资料标准化工作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场监督对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标准的概念不清楚,对标准的执行力较差,在现场监督诸多资料中监督总结报告和监督日报问题最多,占监督资料问题的70%。度量单位、地层单位、书写格式和报告布局的标准化问题较多,度量单位也未严格使用国际单位,有的在使用单位符号时带有随意性。地质录井中地层单位常用到的是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部分监督混淆使用岩石、年代地层单位,把它们混为一谈。对于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写法可谓五花八门,未达到标准化要求。例如,同样一个明化镇组,有的监督写为“明化镇组”,有的写为“明化镇”,有的写为“nm”,有的写为“nm”。有的监督有标不依、执行标准不严,在监督总结报告中,报告布局和书写格式不规范,未按标准去做,用字用词不标准,术语和定义不严谨,责任心或语言功底较差。

1.3标准实施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现场监督资料的审核是有效标准实施的第一步,目前华北油田由于现场监督人员数量大,井筒监督管理人员数量少、事务重、精力有限,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得不到有效地控制。资料标准化的好坏未与监督的业绩考核挂钩,考核力度不够,处罚不严,不能及时处理监督资料中违反标准的问题,对标准的执行水平总体不高,造成不能有效地执行标准,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正常、有效发挥[1]。

2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

2.1加强现场监督人员管理,培养高素质监督队伍

严把新聘监督关是搞好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一关,为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使监督资料标准化工作能有效实施,必须评聘严格,仔细筛选,聘用那些专业水平高、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高度的责任心的监督人员[2]。工程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对新聘监督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监督部门则从培训合格的人员中选用,技术监督检验处还会不定期组织人员对用人单位聘用的外聘监督的资质、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考核以保证外聘监督的质量。同时为了提高在岗监督的素质,使他们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资料标准化水平以及现场监督管理能力,灵活利用现场岗前培训、倒休期间集中培训等形式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使现场监督对专业理论知识、现场施工的流程规范以及监督资料的标准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资料标准化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为规范华北油田现场资料标准化奠定了基础[3]。

2.2严格考核,提高监督标准化意识

制定一个好的考核办法是必要的,它能起到奖罚分明、奖优罚劣的作用,能够促使标准化有效实施。细化考核,严格分级制度,华北油田技术监督检验处每季度由分管领导负责,按《外聘监督考核细则》、《井筒工程监督服务商管理细则》对现场监督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并尊重由油气生产单位监督管理部门对其负责管理的现场监督人员的考核意见。考评结果分为a、B、C三级,同时把资料标准化细化到《外聘监督考核细则》中,提高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水平。

2.3加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

从华北油田现场监督目前现实情况及长远发展考虑,必须在进一步完善石油工业标准体系上下功夫。①认真加强组织体系创新,着眼于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规范监督资料三级审核制度,即现场监督整理完资料后的自查过程,资料交到监督管理人员后的检查过程以及监督管理人员检查之后井筒站负责人的复查过程。各个过程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使整个资料审核系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监督资料的标准化水平。②制度建设是提高资料标准化的保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务求规范、高效。完善《监督建议书等现场常用表格编写标准》、《监督计划编写标准》和《监督完井总结编写标准》,目的是使现场监督在实际运用中能标准、规范地整理监督资料。③积极更新现有工程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基础上,根据《石油工业标准体系表》、《华北油田现场资料整理规范》等体系文件来加强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将软件中原有模块的钻井监督信息管理、地质监督信息管理、测井监督信息管理、试油监督信息管理、生产单位信息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等进行标准化改进。例如,把所使用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固化到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中以方便现场监督准确使用,另外对软件的使用编写了详细的使用手册。

3现场监督资料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3.1进入国际监督市场的前提

企业如果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开拓市场乃至占领市场,这就要求企业有很强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开始走出国门拓展自己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目前在很多国家中国石油已有了自己的区块,要想合理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工作管理体制。单一的强制性标准体制是不够的,必须向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体制过渡。强制性标准必须加大向技术法规转化的力度,必须认真开展标准化工作,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努力将自己的企业标准变成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将自己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到国际管理水平,一旦标准实施被市场所认可,就能走出国门与国外同行竞技,可以在国际监督市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4]。

3.2提高华北油田井筒监督企业形象

标准化工作的程度是一个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管理的越好,其标准化程度就越高。很多企业现在都已认识到了只有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意识到参与企业标准化制定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5]。所谓“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例如麦当劳连锁企业的一分钟标准在门店的食品供应中,除了每天的食品运输之外,存货控制、信息处理、贴标签、生产和质量控制等许多物流增值服务帮助麦当劳在与其他西式快餐的竞争中获得了绝对优势。华北油田井筒监督管理部门是中国石油很多监督部门中的一个,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经得起挑战,同时还得赢得市场竞争,这样才能发展。这就要求管理创新,加强监督资料的标准化管理,只有将包括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有意识地走向国际标准化,才能打造华北监督品牌。

3.3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标准有利于企业不断创新进步,标准化工作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华北油田井筒监督部门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实行监督资料的标准化管理,使之成为华北油田井筒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制定成企业或者国家的标准化行规。运用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使企业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才能长久占领国内外石油监督市场,为华北油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作者:彭宁彭祥汪涛陈琼浩杨静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技术监督检验处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苏浙沪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刘红力.浅谈油田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27(4):56-57.

[2]郑新权,高志强,罗东坤,等.石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袁昌林,张云涛,侯凤莲.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强化工程项目监督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29(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