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劳务输出工作要点十篇劳务输出工作要点十篇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6:18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

这次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大会十分重要,也很有必要。刚才,同志全面小结了去年全县劳务输出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认真贯彻落实。县妇联、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分别介绍了经验,希望认真学习借鉴。同时,大会还对去年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希望再接再厉,努力推动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

劳务输出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的我县来说,抓好劳务输出对于开发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早,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劳务输出取得了新的成绩。年,全县输出2万多人,创收1.5亿元。据统计,目前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5%,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是客观地讲,相对于全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县劳务输出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对劳务输出工作的认识仍不到位,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群众“宁愿在家受穷,不愿外出务工”,守土恋家的观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二是网络问题。劳务输出秩序仍不够规范,服务方式落后,网络不够健全完善,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所占的比例较低,外出务工的规模还不够大。三是渠道问题。劳务输出的地域和行业范围仍然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等省市和电子、烹饪、保安、建筑等领域,不能满足大规模和多层次劳务输出的需要。四是素质问题。务工人员素质偏低仍然是制约劳务输出工作更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关键是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更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搞好劳务输出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党的届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要做到“五个统筹”,并进一步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中央一号文件又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民收入增长仍显缓慢。劳务输出具有投资少、来钱快、效益高等特点,是名符其实的“无烟工业”。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每个农户能有一人外出打工,每年拿回5000元的劳务收入,按5口之家计算,每人平均可增收1000元。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群众来说,养奶牛、种大棚投资成本大,技术要求高,而劳务输出只要身体好就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最便捷渠道。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是5.5%,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务输出的成效。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全力以赴抓好此项工作,通过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其次,搞好劳务输出是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就业渠道不多,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目前,我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8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200人。这些人如果得不到充分就业,不但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设法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实践表明,开展劳务输出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劳务输出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最大限度地转移剩余劳动力,从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搞好劳务输出是加快经济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劳动者的素质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劳务输出不仅能充实“口袋”,也能武装“头脑”。近年来,我县通过劳务输出,造就了相当一批业务能手和市场精英,许多人回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通过这条途径,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人才,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劳动者,为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措施上再加力度,切实把劳务输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晰思路,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劳务输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今年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要以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拓宽输出渠道、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输出规模为重点,瞄准市场需求,抓好技能培训,搞好组织服务,努力提高我县劳务输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完成劳务输出2.85万人、创收1.5亿元的目标任务。

(一)要搞好思想发动,营造开展劳务输出的良好氛围。要以观念的大转变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大发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走出黄土地,外出务工致富。要注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休假等机会,不失时机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请他们作经验介绍,也可以将先进务工人员的经验制成录音带、录像带,在群众中广为播放。同时,可以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转变观念,认识差距,增强赶超意识,通过思想发动,形成政府组织引导、干部鼓劲加油、群众积极响应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要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今年,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规模进军东部,进一步巩固本省”的思路,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发达地区为重点,在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上下功夫。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宣传与沟通联络工作,宣传我县劳务输出的优惠政策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增强对外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吸引外地企业、用人单位和劳务机构来我县组织招聘活动。同时要积极做好省内转移输出工作,主动与周边地市、县区联系,进行对口输出和接收,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三)要健全组织网络,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基层网络是劳务输出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县人劳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集中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输出活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开展本乡镇的劳务输出。要在重点村要设立劳务点,聘请劳务信息员,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社会中介组织为补充的劳动输出组织体系。要积极落实资金,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供求信息网络,及时劳务供求信息,指导输出工作有序开展。根据需要,县上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设立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联络处,以便及时捕捉外地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

(四)要强化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在外务工人员素质。目前我县劳务输出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服务、保安等低层次领域,从事体力劳动居多,而从事技术管理人员偏少,输出效益较差。其根本原因就是务工人员素质偏低,劳动技能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输出层次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农村是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地,提高务工人员素质,重点要抓农村。要充分利用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等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市场需要设置培训内容,逐步推行“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和特定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形成我县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务输出品牌。县乡财政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同时,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强制农民参加有偿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错误做法。

(五)要加强综合服务,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劳务输出的积极性。劳务输出要上新台阶,必须加大政策推动和服务力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旱腰带地区外出务工农民,可免费参加输前培训并适当减免劳务中介费;农民外出务工期间,仍然保留原宅基地和原承包地的使用权;有关部门要减免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务工证、计生证、身份证等有关证件的费用。各级劳务输出机构要实行全程服务,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务工人员建立劳动关系,落实劳动保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待遇,协调解决劳务纠纷,依法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双向流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年劳务输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贫困地区,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分析形势,及时解决问题。要把劳务输出工作与招商引资、扶贫开发、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捕捉招商引资信息的同时,多方搜集用工信息,象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劳务输出,推动劳务输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要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劳务输出要取得新突破,必须级级抓,层层抓。今年,县政府已与各乡镇签订了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措施,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有效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要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将劳务输出工作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切实履行职责,具体抓好本辖区的劳务输出工作。年底县上将对各乡镇劳务输出工作进行联评,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2

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守业带动就业暨劳务产业工作会议,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认真总结2010年全县全民守业、劳务输出工作,全面安排安排2011年的工作,动员全县职工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深化认识,再强措施,再鼓实劲,全力推动劳务产业和全民守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先讲两点意见,后面,黄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对2010年度劳务产业和全民守业工作的基本估价

县劳务产业在区、市党委、政府,2010年。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对特大旱情,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发展劳务产业的决策安排,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抗旱减灾、确保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有组织输出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环节,狠抓政策激励、基地创立、宣传引导、市场培育等工作,使劳务输出在输出总量、收入总量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全年共输出各类劳务人员12万人,创收4.8亿元,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116人,职业资格鉴定3563人,劳务输出在大旱之年切实发挥了铁杆庄稼”优势,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010年,一是加强了宣传引导。全县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发展劳务产业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重新制作了劳务展板,5月27日的全区现场观摩会上,向区、市观摩人员全面展示了县劳务产业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果和前景展望,得到现场观摩人员的认可和赞扬。县委宣传部牵头举办首届全县十佳优秀务工人员的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激发了务工人员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出务工舆论环境。

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了劳务经纪人培训班和座谈会,二是各乡镇不同水平地发掘了劳务经纪人的潜力。对劳务经纪人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政府与经纪人,经纪人与经纪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中介组织引领输出作用,推动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目前,累计发展劳务经纪人1238人,已培训1028人,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引领输出占输出总人数的90%以上。

提高就业能力,三是立足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劳务品牌。针对全县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技能单一的特点,以二、三产业急需的初、中级工为重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农民选择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农民工培训项目,近年来,全县共培训架子工、瓦工、钢筋工、电工、电焊工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3万多人,通过职业资格鉴定1.2万人,培训人员全部输送到北京、福建、新疆、内蒙、银川等地务工,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大幅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壮大了县技能型人员队伍,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子工、电工、电焊工等劳务品牌。

深化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巩固“四个万人”基地的基础上,四是加大了基地建设力度。去年,重点加大两个千人基地建设,新开辟了深圳1000人以上基地和山东5000人以上基地,加大了天津基地建设和南疆基地开辟。4月对内蒙、陕西等邻省劳务基地进行了考察,并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圆满地完成了夏季邻省输出任务,新开辟了21个劳务新基地,向新开辟基地输出务工人员1万余人,劳务基地累计达292个。各乡(镇)主动积极地深化基地建设,加大与福建、新疆等劳务基地的对接输出,实现了幼稚一批,输出一批”完善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模式。

提高了劳务站工作水平。为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等维权服务工作,五是加大了维权服务。已经成立了劳务管理站的福建、新疆、北京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劳务基地建立了工会组织,驻福建、新疆、北京和山东等四个劳务管理站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秋季万人进疆工作中,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书记和副书记,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党委成员的赴疆务工临时党组织,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务工人员路途平安、工作顺利、取得实效,为劳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各劳务站长认真履职尽责,广泛联系,跟踪服务,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把全民守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六是全面启动全民守业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全民守业工作开展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全民守业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产业和设施农业、建筑、建材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着力培育守业主体,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守业指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守业平台,全县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良好氛围。2010年,全县新创办了中、小企业51户,培养了51个小老板,发明了510多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守业意识培训510人,守业能力培训51人。

2010年我县发展劳务产业和全民守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总之。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散乱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劳务人员整体素不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强;全民守业各项工作刚刚启动,全县人民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氛围不浓,效果不显著等。上述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解决。

二、关于2011年发展劳务产业和开展全民守业工作

要以全民守业工作统领、提升劳务产业。继续实施“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战略,2011年。坚持技能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序化发展方向,以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为根本,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务工收入为核心,以开辟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为重点,提升全县劳务产业整体水平,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的目标。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力争输出12万人以上,创收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1100元以上。专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职业资格鉴定4000人以上。新发展劳务中介组织20家,累计达到50家;新培育劳务经纪人300名,累计达到1500名,新开辟劳务基地30个,累计达到322个。新创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3个,劳务输出示范村15个。为实现上述目标,将按照“12345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一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根据去年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1%现实和今年金融危机蔓延对用工需求的影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切实协助广大农民保就业、保增收。这也是落实区、市全民创业、劳务产业大会精神的核心。

结合外乡(镇)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对接基地情况,二是狠抓“提高务工者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两个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节。大力开展岗前引导性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特别是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3月份之前要完成全年各项培训任务的85%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要坚持把有组织输出作为推动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组织好市政府春季万人大行动,夏季邻省万人大输出和秋季万人进疆的集中有组织劳务输出,以及临时性的政府有组织输出,确保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通过提高务工者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科学有效地解决务工人员稳定性差这一“症结”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三是做细“输前宣传、输中组织、输后管理”三个环节。各乡镇。加强领导,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要及早制定全年组织输出工作方案,完善组织输出手册,确保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配专人管理,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重点,做好输后各项服务工作,做到输得出,稳得住,加大输后管理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宣传要突出细致和有效,组织要突出务实和有序,管理要突出教育和维权。

指导劳务局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在劳动部门的指导下,四是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建设和配合工作。县人劳局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劳务产业强有力支撑这一战略高度。有效利用外乡镇的人力资源,做好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合作工作,各村要对本村各级各类劳动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随时向乡镇汇报输送合适人员,各村民小组要在乡、村指导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挖掘劳务输出中的优秀代表,用符合本小组实际的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动员,树立典范,带动后进,教育群众投身劳务输出和守业活动中。

巩固提升“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效果。要依照创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各项指标,培育合格优秀的示范乡镇、村,充分显示劳务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典范作用,让示范效应亮点频现,切实巩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效果。二是巩固提升乡镇与用人单位对接协作输出模式效果。各乡镇要继续与福建、新疆兵团、平罗、惠农脱水蔬菜厂等基地建立临时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工作。三是巩固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时壮大,素质不时提高的效果。通过两年培育优秀中介组织、经纪人层出不群,但要进一步巩固效果,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巩固提升四个万人基地成果。继续巩固和提升福建、华北、新疆和区内4个万人劳务基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县群众特别是回族群众与新疆人民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广泛的亲情联系的优势,加大与兵团及私营农场的合作,争取扩大输出规模,建立耐久稳定的基地,紧抓鲁宁合作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与山东各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五是巩固提升五项成果。一是通过创建示范乡镇、村活动。向山东输送大批的初高中毕业生,力争在山东形成一个新的万人基地。五是巩固提升劳务站职能不时强化的效果。

全面提升全民守业工作水平。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工人、三大主导产业带头人、少生快富”户、务工人员回乡守业者等六类群体为主要培育对象,扎实推进全民守业,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加强守业基地建设,突出就业岗位开发和守业项目落实,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主导产业、优势行业投入,形成规模,扩张总量。实现以守业促就业、以守业促增收、以守业促发展,形成全民守业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富民强县;抓好“两个结合”,六是以六大守业主体为龙头。即:坚持自主守业与政府促进相结合和坚持借助外力和挖掘潜力相结合;搭建“三个载体”,即:搭建马铃薯、草畜产业、西芹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的载体,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的载体和搭建二、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及“机械服务城”两个守业园区载体;创新“四种环境”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强化守业支撑。年内培育中、小企业60个,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一主线,继续加大劳务移民,减轻生态压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转,做大、做强、做好劳务产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努力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县劳务输转要坚持培训与输转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输出相结合的原则,以“高质量技能培训、多渠道输转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三送一落实”活动,即“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落实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以培训促输转,以输转带培训,不断完善培训项目,积极拓展输转渠道,努力扩大输转规模,持续增加劳务收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人,劳务输转5.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75万人,境外就业40人,劳务收入达到4.5亿元巩固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年内每个乡镇再争取创建1个稳定的劳务基地。

三、工作重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务工氛围

一是积极组织县乡劳务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生态县情教育,宣传典型,鼓励外出务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信息及转移服务;二是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做好法律咨询、就业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宣传服务工作;三是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宣传政策、宣传典型、用工信息,继续在就业网”新农村资讯”开设“劳务”专栏,加大务工典型、创业带头人、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勇敢的走出家门,务工致富。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落实城乡统筹就业政策

加强就业服务,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劳动、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严厉打击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非法招用工单位和个人。公安部门要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户籍证明,办理护照手续,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国税、地税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城乡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或向二、三产业转移、自主创业的相关税收减免政策;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劳动技能培训机构为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的免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县劳务工作机构要统一负责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强信息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督促并做好信息搜集、甄别、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可靠、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坚决杜绝虚假信息,欺骗和坑害农民工的现象发生。

三)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转移输出质量

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创业能力,根据市场供需,结合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认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有效利用县内已整合的培训资源,依托外地职业院校扩大“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四个结合”即: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政策法规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与定向培训相结合,派出生员与引入师资培训相结合。劳务部门要加大对技能培训质量监管,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使所学技能拿得出,用得上。

四)发挥劳务基地作用,提高有组织输转比重

劳务输转在继续发挥“血缘”地缘”人缘”关系,做好劳务输转的同时,扩大组织输转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劳务基地建设。一是巩固劳务基地基础上,组织人力拓展地就业市场和高端就业市场开发力度,力争今年再建20个以上有规模、有影响的劳务基地。加大海外劳务输出力度,继续做好向境外输出工作,争取我县海外输出劳动力有更大的突破。二是依托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大型项目工程,特别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属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北井田一号矿井投产、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积极开拓县内和邻近地区劳务基地建设,拓宽就地转移渠道。

五)夯实工作基础,强化维权保障服务

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等现代化传媒和办公设施,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做到县、乡、村三级资源信息共享。乡镇(街道)劳务工作机构要负责本辖区内的培训、劳务信息收集、和传递,为广大务工人员提供培训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加快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建档立卡、求职登记工作,做好各类报表的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县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乡(镇)劳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劳务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政策信息、求职登记、岗位推荐、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劳务输转过程中,要坚持“信息考察—技能培训—组织输转—跟踪管理—维权保障”一体化服务原则,把劳务信息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考察力度,减少工作盲目性,提高务工成功率。认真做好组织、护送和交接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不定期到用工单位回访,协助用工单位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劳资矛盾,落实劳务人员工资待遇。

六)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报表建档工作

劳务输转工作面广量大,涉及面广,为了给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劳务工作信息,各乡镇(街道)和各种劳务中介机构每月25日前要按时向县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报送当月的劳务输转、培训情况统计表和技能培训、输转名册,每季末前三日内报送季报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深入乡镇(街道)督查指导劳务工作。各乡镇要将劳务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协调劳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输转工作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发动。要结合重点工作和县情教育,利用各种媒体、会议,大力宣传发展劳务经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落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三)严格考核制度。县政府将劳务输转任务纳入各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进行严格考核,各乡镇也要将劳务工作列入乡村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将劳务输转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劳务输出,既可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使群众生活宽裕起来,又可以使群众学到技术,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促进乡风文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兴县富民的重要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扶风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42.2万人,占总人口的92.2%,富余劳动力近15万人。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劳务输出,努力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到11.3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8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00*年,我们决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一是健全行政推动体系。县上成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乡镇长、有关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对劳务输出工作全程服务、全程指导、全程督查。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各级组织的支持、服务、组织、协调功能。对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完善以县职教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胜利技校为支撑,23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抓特色,乡镇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搞普及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培训的覆盖面。坚持先培训、后输出,订单培训和就业能力培训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和从业素质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开展多行业、多等级、多技术的培训,年内培训农民1.5万人,培训输出率达到80%以上,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培训、职介、就业”一体化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支持服务体系。充实加强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力量,每个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至少确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劳动保障信息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责任五落实,进一步提升三级劳务输出网络服务水平。强化公共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县劳动力市场、县职介所、县人才交流中心等公办职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抓好12个劳务输入基地建设,在广东、上海、苏州等劳务输出目的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对民办中介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使之成为组织劳务输出的重要力量。通过各方努力,形成政府引导、职业培训、中介连接、基地输出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的良好平台。

二、广泛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就业。采取举行劳务输出启动仪式、外出务工人员送行仪式、开展劳务输出街头咨询活动、举办劳务输出电视专栏,以及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让外出务工者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及时提供劳务输出信息,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鼓励创业,策划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帮助有能力、有胆识的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发展。
二是政府服务组织就业。通过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时召开返乡人士恳谈会,县级领导带队前往劳务输出目的地组织召开“乡党会”,举办现场招工会,及时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同时,开展“春风行动”,坚持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旅途平安保险,对困难务工人员提供援助资金。在农忙季节,各村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劳力少、收种困难的家庭及时收种,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妇女赴新疆拾棉花、到本地及周边地区拾辣椒、摘苹果,通过短平快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转移就业。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就业的载体,加快以法门寺景区、县城新区和绛帐工业基地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实施法门寺综合开发项目和县城新区建设项目,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抓好法门寺纸业、震华棉纺、汇凯纺织、建忠离子水等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三、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扶风建筑业比较发达,全县建筑企业有43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经过培训的建筑技工达到30%,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有926人。农民从建筑业得到的收入占到了全县农民现金收入的20%,建筑业已成为扶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产业领域。围绕这一优势,我们将着力打造“扶风建筑”品牌,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一是强化服务,把品牌做实。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加大对建筑技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乡镇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建立富余劳动力档案,收集建筑劳务信息,为输出奠定基础。发挥各类职介机构的作用,实现和建筑企业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劳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打响品牌。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把品牌做响。对“扶风建筑”进行商标注册,扩大品牌效应,带动就业。教育建筑业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维护“扶风建筑”品牌的良好形象。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把品牌做大。全力支持以县建总公司为龙头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带动劳务企业向外开拓,巩固老阵地、占领新市场,努力做大“扶风建筑”劳务品牌。在此基础上,以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为重点,发挥胜利技校的国有企业技术优势,打造“胜利技工”品牌,培养劳务输出新亮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5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以加强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回乡创业为突破,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加强考核奖励机制,积极促进全市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目标;推动“五个转变”,即把继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自发为主向有组织输转为主、由市内为主向市外为主、由促进农民增收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原则。根据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在逐年稳步扩大输转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优化输转结构,提高稳定就业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贯彻“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方针,注重劳务输出市场运作机制的形成,鼓励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努力形成多轮驱动的劳务输转机制。

(三)坚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四)坚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回乡创业相互促进的原则。在大力组织农民到市外务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当地劳务力转移就业,为我市工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贯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挥回乡创业的倍增效应,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三、目标任务

(一)劳务输转实现新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实现劳务输转的跨越式发展。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0.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0.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5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2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5.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6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3万人,劳务收入达到56.7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65%。

(二)劳务培训质量取得新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11万人、13万人和15万人。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建筑、保安等优势工种开展培训。

(三)劳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扩展。进一步发挥沿海发达地区吸纳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积聚效应,提高辐射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以政府驻外办事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特别是与深圳市的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地区形成若干个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市场运作机制取得新成效。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公司。全市扶持组织输出5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年达到10个,年达到20个,年达到30个。

(五)劳务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到年,全市重点培育15个劳务品牌。

(六)劳务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到年底,全市所有县以上劳务管理机构全面配齐电脑并实现联网,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基本建立。

(七)农民工回乡创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每年力争增长25%以上,到年,创办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5户以上,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达到3.2万人。

(八)农民工权益维护得到新加强。以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探索制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同时,切实作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劳务培训工程。

1.构建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各有关部门对口争取资金、县区一级捆绑使用”的原则,采取统一制定培训规划和管理办法、统一审定培训机构、统一检查验收的办法进行管理,推动县区政府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进行整合,切实做到有效实施。

2.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市内外高等院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要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提升培训质量。按照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紧密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扩大和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外省市技工学校和企业自主培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重点加大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和回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4.加强技能鉴定。认真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技能鉴定办法,试行单项技能证书,放宽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鉴定率、发证率和就业率。

5.增加培训资金投入。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初次技能鉴定的,及时给予补贴。

(二)实施劳务基地建设工程。

各县(区)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主动与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以及工作配合,不断拓建劳务基地。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组建劳务考察团,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基地实地考察;利用各种节会,邀请各类用工单位到我市考察劳动力资源,签订招工合同。广泛联系在外务工、创业的籍人员,利用他们“牵线搭桥”与当地的招工单位取得联系,推动劳务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以开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为目标,及时交流信息,走访交流经验,协商解决问题。

(三)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精神,争取年完成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督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2.加强劳务中介组织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专门窗口开展劳务输出。要尽量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农村能人、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应向同级劳务工作机构备案,并每季度向劳务工作机构提供输转人数、就业去向、输出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

3.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依托“金保工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的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建立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市级数据中心横向连接同级农牧、扶贫、团委、妇联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不断完善基层劳务工作网络,做到政策到户、服务上门、管理到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四)实施劳务品牌建设工程。

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评选创建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推广创建经验。各县(区)劳务机构对已经注册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劳务品牌,要加大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推广力度,统一制作品牌标识,加大执法监察,提升和维护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按照“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发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跟踪管理”的要求,在巩固已有品牌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培育已经形成且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工种,经过强化特色培训、强化营销宣传,培育和打造一批新的劳务品牌。

(五)实施回乡创业工程。

1.出台扶持政策。要出台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鼓励回乡创业的工作要求,明确回乡创业者在用地、资金、用工、服务等方面享受的扶持政策,健全鼓励、引导、支持回乡创业的工作机制。

2.强化创业培训。要举办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有关信息服务,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树立创业典型。要发现和培育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回乡农民工中的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提高全社会对回乡创业的正确认识,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更多关爱和扶持,以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程。

1.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驻外办事处和驻外劳务管理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认真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164号)、《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以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及其它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强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将拖欠工资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加快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设,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企业合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4.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指导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大力加强乡村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和监督乡村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5.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落实《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全部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经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

6.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要分类推进,先将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场所相对固定的农民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采取先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并要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要制定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积极为患大病后自愿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医疗结算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劳务输转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劳务输转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转等方面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输转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严格按照“四个办法”和“五项制度”的要求,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劳务输转专项资金。扶贫部门要把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6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实施意见,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特制定本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做实民生求突破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劳务产业思想观念,以失地农民输出和技能型劳务输出为重点,坚持“四结合、四为主”,即自发式输出与中介组织、能人带动输出相结合,以中介、能人带动输出为主;政府有组织输出与市场调节输出相结合,以市场调节输出为主;县外输出与县内就地转移输出相结合,以县内就地转移输出为主;季节性输出与常年输出相结合,以常年稳定输出为主。狠抓“四项落实”,即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输出人员素质,摆脱廉价劳动力提供方式,加快培育劳务品牌。狠抓劳务中介组织培育,加强中介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劳务带头人叠加效应。狠抓劳动法规宣传和农民工依法维权,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能人带动、中介联动、企业牵动、城镇拉动、城乡互动、管理规范”的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劳务产业发展环境。狠抓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落实,不断强化部门和各乡镇责任,努力营造领导重视,部门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快建设县、乡、村联动劳务产业协作发展体系,劳务产业信息引导体系,劳务产业维权服务体系,劳务产业培训体系“四个体系”。努力实现政府组织输出向市场调节输出、体力输出向技能输出、数量输出向质量输出、季节输出向常年输出“四个转变”。以劳务产业的大发展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二、*年目标任务1、全年计划共组织劳务输出32000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6亿元,人均实现收入5000元。其中通过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带动输出占输出转移人数的50%;在二、三产业稳定就业占输出转移总数30%。外出务工人员中参加社会保险占输出转移人员的30%。培育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在此行业人数占输出转移人员的10%。2、组织劳务输出基本技能培训2200人,职业技能培训1100人。职业技能鉴定835人,做到各类培训人员名册齐全、真实。3、培育稳定的农民经纪人138人,建立劳务派遣组织10家,申请工商注册派遣公司3家。三、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组织领导到位。调整和完善*县发展劳务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劳务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将全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劳务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和完善加快发展劳务产业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和考核奖罚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加快劳务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二)统一思想,明确认识,确保思想认识到位。随着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新增劳动力的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认识到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输出转移和充分就业,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深刻认识到近几年来我县劳务产业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各乡镇劳务输出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乡镇的工作仍然浮在面上,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信息传递手段落后,政府有组织输出所占比例较低,大部分农民仍是盲目外出、无序流动,劳务输出风险较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胜任不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岗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稳定性转移。劳务基地建设滞后,管理和服务不能适应劳务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讲和谐的高度,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当作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一项富民工程和重要产业来抓,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工作设施,努力做到领导力量不减,工作措施不松懈,长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三)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输出人员素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劳务产业的必然要求。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广泛合作,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千方百计调动各培训单位的积极性,采用定点培训和定向培训等灵活有效的形式,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阳光培训、雨润培训。同时加强管理,规范培训行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发挥培训促就业、促创业,努力促进劳务输出逐渐有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移。今年要紧紧围绕发展设施园艺,重点抓好农民电焊工和设施园艺农民技术员培训,为培训十万新型农民,打造百颗产业新星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劳务输出五大突破。1、狠抓劳务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新突破。要立足京、泸、苏、锡、杭这些已经建立良好输出关系的省市,集中几个规模大,待遇高、福利好的输出企业,创立*县驻外劳务输出基地,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为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劳务、劳务派遣等就业服务。力争区外输出500人以上。2、强化服务,努力实现劳务中介组织发展新突破;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劳务中介组织运行。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从自发劳务输出向中介组织输出转变,专心从事服务、维权和劳动争议的及时处理,及时帮助解决好他们在输出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即不越位也不缺位。对已经注册且已开展业务的劳务派遣公司进行协调、指导、服务,鼓励多输出。3、突出特色和重点,打造劳务产业品牌取得新突破。立足培训实现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狠抓农民电焊工、设施园艺农民技术员培训,精心打造*电焊工和设施园艺农民技术员劳务品牌。4、加大劳动执法监督监察力度,努力在农民工维权方面取得新突破;维权是劳务输出的核心,要早预防、勤督查、快受理,自始至终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的鉴定,工资福利的按时发放和支付。每月定期抽查用工企业用工情况,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5、逐步建立劳务信息资源体系,加强劳务产业信息化管理,努力实现劳务产业管理信息化新突破。借助“金保”工程电子信息平台,构建新型管理运行模式,及时将全部务工人员基本信息、输出信息、培训信息录入就业网络。建立劳动力个人信息档案,实现“一点登录,全区查询”。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符合我县实际的各类用工信息进行广泛采集和定期,实现电视播发用工信息常态化,让更多的求职者了解劳务需求信息,自主决定输出转移的工种和方向。(五)健全和完善劳务产业动态管理,为农民工提供各项便民服务。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及时进行信息资料维护,实行动态化管理,使有就业愿望和培训愿望的农民工都能得到需要的机会和满意的培训。积极加强对外劳务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延长劳务输出半径。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网络,积极收集用工信息,掌握劳动力市场行情,使农民工输出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信息报表和统计工作,认真做好劳务输出档案资料管理,做实劳务输出基础工作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7

一、2004年的基本工作

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2004〕24号和泸发〔2004〕8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金马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金发〔2004〕34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金马镇关于2004年度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金马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4年度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金政发〔2004〕7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2004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充分利用泸西县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努力把金马的劳动力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全镇二四年度计划向外省及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4000人,比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数3300人增加700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比例提高到20%。今年1至12月,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4028人,完成县下达任务数3300人的122%。其中由县劳务输出公司输送41人,累计已达106人,就业中心输送8人。输出省外41人,省内1966人,县内789人,输出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运输或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知识、文化、经济的双向流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好的村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劳务输出已经逐渐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县委、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5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金马快讯》和《今日金马》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组织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94%。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9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8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金马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

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全镇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农民工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适应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客观要求,这样就使部份务工人员在返乡后就乱造谣,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受区域环境的制约,落后地区劳动力转移困难较大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文化素质低,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带来了困难,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形成特有的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不愿走出家门闯世界,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其次是劳动就业不能与信息变化同步,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五)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三、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劳务输出工作

镇党委、政府还要进一步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劳务输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我镇的劳务输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校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大技校招生力度,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利用金马职业中学,按照“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要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政策法规水平,加强职业中学的劳动技能课教育,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提高我镇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从而突破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进而实现量上的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将严格规范劳务输出秩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无证打工等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订单、劳务派遣、项目拉动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抓紧实施好石缸冲村委会“劳务输出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告诉那些持等待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人,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四)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空间

一是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推动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创业,提升现有乡镇企业的规模及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牛、蔬菜产业化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就业渠道及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五)加快实施“异地转移”战略,拓宽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的广东、上海、昆明等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开拓新的输出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一是加强与外地劳动力市场的沟通联系,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是加强劳务输出的市场管理,建立合法、有序、畅通的劳动力输出机制。三是做好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务输出效率。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8

一、年的基本工作

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号和泸发〔〕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发〔〕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镇关于年度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年度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政发〔〕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充分利用×××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努力把**的劳动力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全镇_年度计划向外省及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人,比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数人增加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比例提高到%。今年至月,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人,完×××下达任务数人的%。其中由县劳务输出公司输送人,累计已达人,就业中心输送人。输出省外人,省内人,县内人,输出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运输或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知识、文化、经济的双向流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好的村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劳务输出已经逐渐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县委、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快讯》和《今日**》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组织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

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

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全镇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农民工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适应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客观要求,这样就使部份务工人员在返乡后就乱造谣,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受区域环境的制约,落后地区劳动力转移困难较大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文化素质低,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带来了困难,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形成特有的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不愿走出家门闯世界,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其次是劳动就业不能与信息变化同步,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五)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三、**镇劳动保障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劳务输出工作

镇党委、政府还要进一步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劳务输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我镇的劳务输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校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大技校招生力度,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利用**职业中学,按照“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要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政策法规水平,加强职业中学的劳动技能课教育,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提高我镇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从而突破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进而实现量上的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将严格规范劳务输出秩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无证打工等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订单、劳务派遣、项目拉动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抓紧实施好石缸冲村委会“劳务输出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告诉那些持等待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人,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四)加快发展

二、三产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空间

一是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推动我镇

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创业,提升现有乡镇企业的规模及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牛、蔬菜产业化发展。通过

二、三产业的就业渠道及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五)加快实施“异地转移”战略,拓宽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的某省、某省、昆明等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开拓新的输出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一是加强与外地劳动力市场的沟通联系,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是加强劳务输出的市场管理,建立合法、有序、畅通的劳动力输出机制。三是做好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务输出效率。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9

关于劳动力返岗复工工作情况汇报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进程受阻。为做好我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输送工作,打赢就业扶贫关键硬仗,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都安指导组、**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我县稳步推进劳动力返岗复工输送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精准摸排,建立台账。精准核实疫情期间急需返岗复工人员和重点企业用工监测信息,及时掌握返岗复工需求和企业复工投产情况。通过电话回访、微信问询等方式,结合精准帮扶工作,建立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工作台账,完善节后企业用工情况统计工作。

(二)收集资讯,及时。疫情期间传统显示屏、宣传手册等企业用工信息的方式受到严重制约,我县创新使用乡镇、村委工作群转发用工信息,使务工人员在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最新企业用工咨询,提早为外出务工做好准备。目前我县已用工信息89次,提供用工岗位9532个,其中广东深圳宝安区企业用工岗位4659个。

(三)拓宽渠道,促进就业。推进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通过深圳宝安·都安劳务协作工作站,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有效对接,有序组织外出务工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办理相关返岗复工手续,并利用就业扶贫车间、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等,推荐未能及时返岗复工人员到县内已复工企业务工,实现就近就业。

(四)精心策划,实现“点对点”输送。制定《**县2020年春节后农民工返城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县农民工返粤复工输送实施方案》等,提前为复工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照“分批有序错峰”的要求,采取延伸到乡镇“点对点”包车护送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的输送方式,打通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的“最后一公里”,让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安心、放心。

二、主要成效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县成功启动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2020年农村劳动力返粤复工“点对点”输送工作,正式吹响了我县输送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的号角。3月1日上午,自治县2020年农村劳动力返粤复工“点对点”服务启动仪式在**镇车家庄扶贫搬迁安置新区,以及**镇、**镇等11个乡镇同时举行,*****等领导为外出务工人员送行,全面拉开了**县“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就业的大幕。3月1日当天,全县输送外出务工人员共计21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65人,输送区外(广东省)1417人,输送区内683人。截至3月15日,我县“点对点”输送外出务工劳动力共计55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1722人。

除“点对点”免费输送外,我县还有序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自行返岗复工。按照自治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管控要求,组织各乡镇计划外出务工人员办理《企业复工证明》《广西居民健康申报表》等有关返岗复工手续,经报备审批后,通过私家车、拼车等多种方式,顺利外出实现返岗复工。2020年全县返乡人数为84702人(建档立卡人员51059人,非建档立卡人员33643人)。截至3月15日,我县已顺利外出务工人员共计80955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8301人),其中赴省外务工人员34782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073人),省内务工人员46173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7228人);目前有外出意愿而未外出务工人数为37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758人)。

三、存在困难

(一)我县是人口大县,计划外出务工人员基数大,能调度的“点对点”输送车辆有限,输送能力不足,给输送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二)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信息量大,需要登统计、逐级审核,防疫部门比对反馈等,造成部分乡镇信息统计上报不及时,影响整体输送工作的推进。

(三)因对外输送时段比较集中,全县生活物资供给渠道收紧,导致瓶装水、口罩、消毒液、食品等输送配套物资供给紧张。

四、下一步计划

继续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导组、**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按照“一手抓疫情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在做好我县疫情防控的同时,着力抓好劳动力复工和企业复产工作,确保防疫和生产两不误,切实做好我县疫情防控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输送工作,坚决打赢就业扶贫关键硬仗,为我县今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提供助力。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篇10

树品牌固基地培育支柱产业

**镇位于**县东北部,全镇8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农村实有劳动力1.2万人。2004年全镇转移劳动力51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5%;2005年转移劳动力63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2.2%,劳务收入3500万元,占全镇GDp的2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以上。

一、抓劳务输出工作的主要方法

1、加强引导,转变观念。在贫困的半山区农民心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等陈旧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农民宁肯死守自己的1亩3分薄地过苦日子,也不愿挪动一步出门挣钱。“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祖祖辈辈对生活质量要求很低,认为:有饭吃、能填饱肚子就行;有衣穿、能遮身去寒就行;有房住、能避风挡雨就行。农民这些保守观念、低追求致使我镇劳务输出起步难,发展更难。镇里1999年与烟台签订了300人的用工合同,经多方动员,只有116人报名前往。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迅速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走出农村,学会赚钱”活动,号召农民外出务工,挣钱致富。镇上为劳务输出的典型示范户命名授牌,披红戴花,在全镇干部群众中营造了一种“务工致富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观念更新,万两黄金。从此,封闭落后的双岔河人开始走出乡村,闯荡世界,从开始转移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每年转移5000多人。这些人上省城、进京城、下闽粤、闯关东,活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几年来从外地挣回大量现金,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近年来,尝到了务工致富甜头的**人已经由过去被动的“要我出去”转变为自发的、主动的“我要出去”,逐步形成了一种气候。为了保持这种良好势头,进一步把我镇的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县电视台多次对我镇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镇主要领导组织人员,深入到北京、山东、天津等地用工单位考察回访,精心制作了《离开土地挣钱去》、《创业者的足迹》等多部电视专题片,编印了《**外出务工创业者典型事迹简介》等宣传材料。各村两委班子也非常重视劳务输出,他们利用广播、黑板报、刷写标语、请务工能人现身说法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相关知识,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动员和激励更多的人外出创业,积累资本,建设家乡。

2、精心组织,优化服务。抓劳务输出工作初期,农民普遍存在思想顾虑,担心没路费,走不出去怎么办;没目标,找不到活干怎么办;没保障,老板不付工钱怎么办;没依靠,家中责任田和老人孩子怎么办等问题。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镇党委、镇政府及时转变工作作风,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保证务工人员出得去,回得来,赚到钱。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镇里制定了外出务工人员“三优先”的激励政策:凡是外出务工人员所需的身份证、边防证、生育证、未婚证等各种证件均实行优先办理;外出务工人员无路费的,由民政、信用社从小额信贷和支农资金中优先安排,特困人员外出路费由镇政府解决;每年春运期间,优先安排车辆把务工人员接回家中或送到务工所在地。二是准确把握劳务市场动态,建立劳务信息服务网络。镇劳转办多方收集全国各地劳动用工信息,选择适合我镇劳动力特点的信息向群众;定期派专人到重点地区考察劳务市场,签定用工合同;加强与办厂、开矿和在外经商能人的联系,把准确的用工信息、劳务报酬情况收集起来,向群众宣传,从而避免了盲目外出,枉花路费,甚至上当受骗的不良后果。镇劳转办配备精干的工作人员加强了与外地信誉良好的用工单位的沟通,与一些大企业、大厂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动用工关系,使全镇农村劳动力有了稳妥的输出渠道。三是建立包村干部与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属联系卡制度,切实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各村包村干部将外出务工人员务工地点、联系方式一一登记造册,务工人员家中子女上学、老人生病等均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帮助处理,有力地促进了务工人员在外安心工作,大胆创业。四是全力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镇劳转办组织编写了《**外出务工者实用手册》,摘录了务工常识、人身安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劳动法规等与务工人员密切相关的内容,免费发放到每一个务工人员手中。对外出务工人员发生的劳资纠纷、伤亡事故,有关村、劳转办和司法部门会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处理,依法保障务工人员的利益。近几年全镇协助处理各种劳动事故、纠纷140多起,为务工人员挽回工资、医疗费、赔偿费等40多万元。五是加强劳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了适应劳务市场对劳动力的新需求,全镇2005年对农民引导性培训10次,累计500多人,技能性培训7次,累计400余人,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各类技术人才100多人,有力地改善了**劳动力的素质和结构。六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乡里配备了电脑等多种现代化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服务质量。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劳转办深入开展了创建“三优一满意”文明窗动,推行人性化服务、主动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为外出务工分忧解难。

3、树立典型,打造品牌。多年来,**务工人员东至绥芬河,西至内蒙古,北至黑河,南至广东,在全国各地劳务市场树立起了**人吃苦耐劳、勤奋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有了知名度,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一部分劳务人员经过诚实劳动和艰苦创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使之从昔日不名一文的庄稼汉,变成了今天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从往日听命于别人的打工仔,变成了今朝主宰自己命运的阔老板。

4、健全机制,齐抓共管。为了确保劳务输出工作的有序开展,镇党委、政府从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入手,不断健全劳务输出产业运作机制。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同时还在各村设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在每个屯设立了一名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镇、村、屯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二是研究制定了《关于切实做好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的实施意见》、《**劳务输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镇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和规定,明确了镇、村的工作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镇党委发起,劳转办组织成立了**劳务输出协会。主要在劳务输出组织、宣传、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发挥协调和服务作用,从前一阶段的运行情况来看,该协会的职能得到了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四是认真做好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劳转办下发了《关于建立劳务输出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确立了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便于全面掌握全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也为上级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5、全力以赴,建立基地。“两头建基地、中间抓联系”是使劳务输出规模化的必然途径。在输出基地的建设上,近年来我们确定了劳动力相对集中、基础工作较好、有培训条件的天津、河北三河、山东烟台等为第一批劳务输出基地,并建立了劳务输出联系点,由镇劳转办指导其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劳动力培训、劳务输出规范化服务等各项工作。并计划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再建10至15个劳务输出基地。对于工作开展较好、成绩突出的将申报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积极与输入地的用工单位联系,推介本地务工人员,建立用工关系,全力打造,精心运作,目前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我镇在河北三河建筑基地的务工者达500余人,在山东烟台劳务基地的民工有400余人,在天津静海养殖业基地的达200多人。

为了稳固劳务输入基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经常深入到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和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情况,与当地政府、公安、劳动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帮助民工解决具体问题。05年三月,镇政府又派出一名副镇长,带领公安、劳转办等部门的负责人奔赴山东省烟台市及周边县区,就劳务输入基地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

二、抓劳务输出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

一是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镇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几年来,共输出劳务人员15000人次,实现务工经济收入1.2亿元,是我镇近3年来全镇GDp的总和,仅劳务一项全镇近3年来人均增收5357元,人均年增收1785.7元。许多农民通过外出务工脱了贫,致了富,发了财,“一年土,二年洋,三年盖起砖瓦房”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

二是思想观念产生良性互动。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在外打工,目睹了外边五彩缤纷的世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把外边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知识信息带回了家乡,促进了当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同时也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山区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增强了加快自我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是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务工人员致富后,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纷纷在集镇建房办厂。据统计,全镇农村新建房屋中,有60%属于外出打工挣的钱;购买电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庭大型消费品中,50%的资金来源于外出务工挣的钱。

四是能够积累资金,建设家乡。许多务工人员通过外出打工,不但实现了脱贫,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学会了外地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投资理念,积极回乡创业,回报家乡。**村**,把外出务工挣回的100多万元,投资建立了**生猪养殖基地。据了解,近两年外出务工者回镇办厂兴业累计投资达5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是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观收入也影响和带动了农村青年和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逐步摒弃了单纯依赖招工分配的传统就业观念。相继有1000多名农村青年和下岗失业人员加入到劳务输出行列中,他们在实现自我就业、缓解政府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为全镇的劳务输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抓劳务输出工作的几点体会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些年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有这样几点深切的体会。

一是必须把劳务输出真正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劳务输出产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光凭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市场动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统筹安排,规范运作。要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才能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前进。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前些年,由于农民盲目外出,追求高工资的岗位,忽视人身安全,各种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一度给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维护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宣传、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每个务工者都能高高兴兴出去、平平安安回来,从而使我镇劳务输出工作重新焕发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