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优化工作思路十篇网络优化工作思路十篇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7:52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网络建设网络规划网络优化双网运营

tD-SCDma是由我国自行提出并主导完成、被国际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发展tD-SCDma对于提高我国通信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运营商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创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工程网络建设、网络规划优化、网络运营,做好网络支撑,充分发挥tD-SCDma的技术优势,提高客户感知,保持公司持续的竞争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1tD-SCDma网络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资大、周期长。如何通过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保障网络的快速建设与部署,构建精品移动通信网络,成为运营企业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tD商用网建设和运营刚刚开始,在tD建设与组网方面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一个性能优良,业务丰富,质量上乘的通信网络是决定其生存和后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以考虑从GSm系统建设中汲取和借鉴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结合tD-SCDma本身的技术特点和网络建设的要求,从项目管理模式、管理内容、资源配置、建网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探索出适合tD-SCDma网络初期建设的思路。

1.1工程项目管理

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快速建设高品质tD-SCDma网络的保障。立足于2G网络建设、优化和运营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从概念、原理上与GSm系统区别开来,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建设tD精品网络。tD-SCDma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包括:

(1)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

以项目管理流程为核心,以工程质量管理、服务外包管理、文档信息管理、维修备件管理为依托的管理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现场联动机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将优秀经验及时总结,及时分享,充分吸取及借鉴2G网络建设经验和优化经验,极大地推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网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专职支撑工程项目组,成立tD网络建设办公室。

分阶段工作目标管理。针对tD网络建设的新特点,结合各地区的建设现状,项目组形成“以簇顺序为核心,安排整体建设、统筹资源”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工作目标。

合理的资源配置管理。tD建设规模大、工期紧,需要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统筹资源是tD项目建设的有力保障。支撑项目组应在充分预估风险的前提下,对每道工序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精准分析。

专业的技术工作团队。专业的队伍,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保障项目完成的关键。网络规划组、工程实施组、网络维护组、测试优化组和设备物流组建设项目经理。

精细有效的项目控制。以里程碑为纲,逐层分解落实;制定总体预警与风险应对计划;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及时解决问题。

(2)因地制宜的建网思路

在tD-SCDma建网的思路上,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具体的场景。由于tD技术特点,基站需要成片开通、优化。为确保项目的进度和网络质量,项目组应制定以“簇”为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部署的“片区簇”模式和“网中网”的建网思路,在保证总体进度的前提下,对具备开通条件的基站做到建好一个开通一个,边建设边优化,以保障建设完毕的网络经过短时间全网优化即可商用,大幅度缩短工期。

(3)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tD网络建设过程中,针对普遍场景提出了不同的组网方案,同时开展广泛的课题合作,针对各类特殊场景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涵盖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场景。

(4)快速的工程实施

tD与2G共站址,解决站址困难,快速建网,以节约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

(5)创新的工程改进和工程管理模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持续进行多方面的工程机械设备改进,便于工程实施,有效加快了建网进程。在工程施工方面积累经验,为合理统筹安排建设资源,合理安排工序,项目组根据tD工程特点,提出创新的“平行流水”的工程建设方式。

1.2tD-SCDma网络规划

tD-SCDma规划包括网络规划和业务规划,网络规划又包括覆盖规划、容量规划、承载规划、局房规划等,其中覆盖、容量、业务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于移动公司而言,tD网络不是孤立的,是依托于现有2G大网上的一个局部网络,应该将2G/3G统一规划、建设、维护和运营。

tD-SCDma网络规划与GSm遵循着基本相同的流程。通过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各个环节的比较,在分析GSm网络规划特点的同时,不难发现许多可供tD-SCDma吸收和学习的经验。tD二期网络建设遵循的总体原则为:2G/3G协同发展,室内外相互兼顾,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认真实施。

(1)总体规划原则

应该根据市场预测、设备状况、投资能力和盈利前景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建设策略。总体规划原则为:

统一规划:在规划中从全局的角度来着眼,把满足未来2~3年的业务发展作为系统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网络架构和基站布局尽量呈现相对稳定的格局;

分布实施: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分期、分阶段、分区域地部署网络;

快速部署: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抢得先机谁就占主动;

规模发展:在局部区域形成竞争能力,网络覆盖效果较好,网络持续扩容能力较强。

许多网络问题在网络规划阶段造成的,高水平的无线网络规划为后期网络优化和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思路为:建立全程全网的规划体系,确保网络质量;充分利用2G现有站址资源,加快建网进程;室内外协同规划,综合考虑;促进产品与周边环境和谐,注重环境保护;对特殊场景进行重点研究,提升现网性能;高性能的网优工具,助力精品网络建设。

(2)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tD-SCDma网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程度,采用分步实施的规划和建设方式。网络规划遵从先覆盖后容量、先重点后连续、网络容量及质量先重点地区后一般地区的原则,分期规划和建设。在服从无线网络规划的总体原则情况下,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结合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六个阶段:网络发展规划、网络调研、网络规模估算、预仿真、站址勘查和详细规划。根据具体场景考虑实施室内特殊覆盖,应该采用合适的比例,体现出室内外平衡设计的思路。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过程如图1所示。

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的影响,还受到产业链、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网络现状等多方面的影响。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考虑到tD-SCDma网络规划灵活的特点,在建网初期可以重点考虑覆盖因素,后期可通过增加频点和补盲站点的方法增加系统容量。

1.3tD-SCDma网络的工程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应遵循网络规划的原则下,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和设施,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站址、机房、铁塔、天馈线系统、防护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等,以便节省网络投资,加快建设进度。

(1)GSm/tD共站址,提高共站比例

充分利用现有的2G站址、室内分布等资源,尽最大可能共站址建设,努力提高共站比,解决站址选择难题,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建议在对2G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时,兼顾wLan的需求,建设三网合一的融合网络。

借助tD网络建设时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原先GSm网无法进入的区域新建tD基站,在后期GSm网络扩容时也会使用到新建设的tD基站站址资源,即所谓“反向共站”。

(2)施工经验的积累

根据tD设备、天馈线部分等施工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tD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包括天馈安装,GpS安装,天面和机房资源,电源和传输资源,重新评估铁塔负荷和风荷,采用美化天线等。

2tD-SCDma网络优化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是网络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2.1借鉴GSm优化经验

与网络规划相似,在网络优化的原则和流程上,许多宝贵的GSm优化经验是可资tD-SCDma网优工作参考和学习的。同时必须看到,运用不同的无线技术,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很多具体问题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优化策略,可以对2G/3G协同规划、总体优化的策略进行探索。

2.2规范化的网优管理

实施tD-SCDma网络优化维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网优维护工作的效率,提升网络资源运行效率和质量,加强对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tD网优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网络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细化网优日常考核指标,提升优化工作效果;加强管理,细化对第三方优化服务公司考核。

2.3tD-SCDma网络优化步骤和流程

建网初期一般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分为几个阶段:

单站验证:对新开基站进行单站验证,检查基站发射功率,覆盖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基站参数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单站问题带入簇优化中;

分簇优化:进行分簇方式进行有效优化,及时跟踪;

片区优化:在簇优化完成的基础上,将几个簇联合在一起优化,重点考核簇边界切换等情况;

全网优化:全网优化在片区优化基础上完成,考核各个片区间的切换及参数的统一性。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如图2所示。

2.4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主要包括:天线调整,通过调整天线控制基站覆盖范围,减少干扰和导频污染;修改基站邻集,使切换合理,减少切换掉话;修改基站扰码,减少码字干扰;对覆盖盲区就规划方面提供建议;解决室内覆盖基站和室外基站邻区问题;参数优化,让接入、切换等参数最优化;采用“线-点-线”的优化实施办法,有效保证了建网进度和网络质量。

3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对中移动而言是新网络、新思路、新挑战,其中涉及双网运营策略、融合组网问题。针对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移动公司提出“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解决方案。旨在将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纳入到全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2G/3G协同运营、共同发展,系统性考虑和探索发展路线,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3.1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为:

(1)利用tD-SCDma与GSm进行双模组网,充分发挥tD-SCDma在数据业务方面的优势;

(2)在热点地区采用HSDpa进行覆盖,进一步增强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引导高端用户使用数据卡,提升高端用户忠诚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粘性;

(3)定制推广双模手机;

(4)2G与3G共组核心网、业务网和支撑系统等,实现2G业务向3G业务平滑迁移,提升用户体验。2G/3G互操作问题重点应该放在终端侧解决问题,包括各种切换、重选优化算法的制定。网络侧则重点考虑在以互通信令支撑系统、同步系统、计费、网管系统一体化问题。

3.22G/3G互操作策略

在现有2G网络上建设tD-SCDma需要考虑的问题:

(1)影响最小。尽量减少对目前已经成熟稳定的2G系统的影响,避免2G升级工作。

(2)质量最好。为3G用户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提供良好保障,同时利用2G网络拓展3G覆盖,保持3G用户的语音业务连续性。

(3)切换最少。减少切换次数,降低系统处理负担,保持业务的稳定性系统间的互操作策略。

(4)针对语音业务。tD-SCDma覆盖边缘,支持tD-SCDma到GSm的切换,不必支持反向切换。

(5)针对数据业务。通过支持tD-SCDma到GSm小区重选,实现tD-SCDma到GSm/GpRS间的数据业务切换;话务热点地区利用tD-HSDpa组网,提高数据业务承载能力。

4tD-SCDma软课题研究

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对运营商而言是新生事物,无经验可以借鉴。移动公司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投入,在3G时代保持持续领先的优势,摸索和创新运营理念和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全业务运营的形势。目前tD-SCDma面临很多机会和挑战,许多问题对运营商、厂商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

(1)成立tD无线研究小组

建议省移动公司成立专门的tD无线研究小组,集中技术骨干,形成强大有效的合力,针对tD网络、规划、优化、关键技术、演进方向和2G/3G互操作方面等专题展开研究,承担软课题方面的研究,提升支撑网络和业务开展的能力和水平。

(2)软课题研究方向

在tD网络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进行相关软课题的研究,涉及2G/3G互操作、tD组网方案、工程实施、HSDpa技术测试、mBmS业务部署等多个领域。课题研究和现网测试可为网络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对未来tD网络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作者简介】

李军:工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网络管理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已发表专著1本、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中兴通讯独家承建乌克兰wimaX项目

近日,中兴通讯宣布与俄罗斯著名投资公司iconpepe(以下简称icon)旗下乌克兰运营商UkrainianHightechnologies(简称UHt)合作,独家承建其在乌克兰的3.5GHzwimaX项目,首期网络建设将覆盖乌克兰首都基辅迪纳摩及其周边区域。据悉,该网络总共分为三期进行,目前首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已经完成全部核心网及部分基站的部署。未来将由乌克兰首都基辅迪纳摩向外延伸和扩展,逐步发展成覆盖乌克兰全境的wimaX网络,也是乌克兰最大的wimaX网络。UHt公司CeoevgueniLissitsin表示:“中兴通讯是wimaX行业的领先者,也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来建设好这张wimaX网络,为乌克兰人民提供稳定、高速的wimaX无线宽带和Voip语音业务。”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2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和全新的信息获取途径,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对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制定和确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网络传播在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大众媒体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搜索和查找网络资源,并发表即时评论参与讨论。同时,网络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想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有关工作者必须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手段,加强互动与交流,同时还要积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并督促学习者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补充和完善其价值观念,以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

网络时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其传播方式和内容也趋于多元化。在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和接受的主体,担负着社会信息整理、交流、传播的重任。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抓住人们的网络心理和特点,采用新颖的教育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将最新的思想政治内容融入教育环节当中,引导和鼓励学习者自主学习,并参与交流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网络教育功能。

3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3.1以网络教育平台为依托,积极转变工作方法

要想进一步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网络化程度,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确立全新的工作目标,在考虑当前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提高教育网站的覆盖范围,扩大影响力,鼓励和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到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同时,有关工作者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挖掘更多优势教育资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要。

3.2积极运用先进网络技术手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现代化科技成果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对思想政治工作而言,要想提高其工作效率,增强教育效果,就必须积极改进传统工作模式,运用先进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内部交流与互动,推动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同时,有关工作者还可以积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和管理含量,强化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3.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和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大众媒体为依托,不仅速度慢、效率低、程序复杂,还容易出现种种错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方法、手段引入实际工作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利用一些生动形象、大胆活泼、新颖深刻的内容融入教育环节中,利用网络教育的时效性、直观性和形象性优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不断优化网络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去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关注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种思想政治活动的内在联系,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并做好科学预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抓住教育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政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充实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其教育质量和效率。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执政党建设;网络群众路线;价值意蕴;践行原则;推进创新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守秉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工作重心始终围绕人民大众展开,无论何时何地,群众路线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伴随着虚拟化“第二社会空间”的繁荣兴盛,现实与虚拟并存的二重化社会结构特征愈加明显。在这种因素的催化之下,人口的流动性不仅表现为现实社会的跨地域流动,而且还表现为社会活动的网络化跨空间流动,公众的网络空间社会活动对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均产生了多重影响。面对网络时代与信息社会所形成的叠加效应,网络群众路线应运而生,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网络空间里的延伸和投射。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网络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坚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并与时俱进地推进创新,对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

(一)时代价值:群众路线发展演进的应然选择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蕴含着不同的时代价值。有学者评价说:“九十多年来,党的群众路线经历了从成立之初的‘政党上街’(市民路线)—‘政党上山’(农民路线)—‘政党上台’(公民路线)—‘政党上网’(网民路线)的历史演变。”[1]这种群众路线的发展演进历程,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据各个时期的背景特点及社会现状不断发展完善,力求高度契合群众需求、群众利益的时代产物。综合分析当代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不难发现,当代中国不仅进入了加速转型期,而且还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媒体社会化、公民虚拟化、民意网络化的客观现实。在目前13亿多中国人中,网民总量已经超过7亿,并且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总量处在逐年增长的态势中。人们已经习惯于在网上表明意愿,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在特定条件下,网络民意的发声力度甚至要高于现实社会。正所谓群众在哪里,党的群众工作就在哪里,群众路线的侧重点就在哪里。传统方式下的群众工作思路与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网络群众路线是对我们党传统群众路线的必要补充。随着一系列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新型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应用,网络群众路线被证明是顺应时展变化,能够深入、直接地了解群众所想、所思、所需、所盼的突出工具之一。这一现状明显有别于以往历史时期的群众路线,彰显出网络时代群众路线的独特价值意蕴。

(二)政治价值:提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网络空间具有非常浓厚的本土化色彩,承载着非常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网络政治蕴含着难以估量的潜在能量,也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群众路线能够满足我国网络政治普及化的客观需要,“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的原则拓展了党群关系场域。同时,网络群众路线很好地适应了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结构特征,党群之间在一种超越现实的平等化氛围中互动沟通,各种网络问政平台和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由此不断丰富,隐形民意逐渐转化为显性网意,并以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汇集到我们党的执政决策体系中。不仅如此,网民也表现出对网络群众路线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拥护。受到网络空间虚拟性和参与者身份隐匿性的影响,网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心理安全度大幅提升,网络空间中的党群互动少了一些顾忌、多了一些坦诚。这也让公众能够更为充分地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因而网络群众路线被普通群众视作参政议政的最佳桥梁。实践证明,网络群众路线是应对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加速,有效提升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可行路径。

(三)社会价值:社会加速转型过程中的缓冲机制

当代中国正处于加速转型阶段,面临着转型社会、风险社会、信息社会三大结构性变迁。对于社会加速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现实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社会公众不再甘于充当现实世界里“沉默的大多数”,往往选择网络空间作为讨论、表达、倾诉、宣泄甚至集中行动的首选载体,虚拟社会承担起了为现实社会减压卸负的重要功能。然而,在崇尚个人表达的网络空间,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民粹主义肆意蔓延,个性化行动逻辑使得传统组织化的群众路线遭受空前挑战。少数社会矛盾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反而在网络空间里被激化放大,以致出现个别官民对立、互不信任的极端化现象。此时网络群众路线的社会价值凸显,通过互联网进行调查研究,各种在社会加速转型期集中爆发的社会矛盾和潜在的社会风险,能够及时被党和政府感知,消解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前置关口得到了大幅前移。另外,网络群众路线有助于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现实社会问题和暂时现实困境,对网络公共事件和公共舆论的演进方向形成正确导向,网民会自觉提升公共理性,主动担当起网络空间社会风险把关人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社会加速转型期背景下汇集在网络空间里的阶层冲突也将得到有效缓解,这有助于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生态价值: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手

现实世界里的“第一生态文明”与网络空间里的“第二生态文明”并存并立,是当前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发展演进的现实表征。网络生态文明质量如何,对现实社会生态文明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就中国虚拟社会现状而言,源自普通网民个体的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炒作等不良行为屡见不鲜,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网络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这说明我国网络空间的秩序状况和文明程度仍需提升,也说明网民群体的行为自觉尚需引导。多次强调,要打造一个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网络群众路线以贴近网民群体的工作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送入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网络空间,引导网民群体自觉遵守公序良俗,克服因网络空间虚拟化造成的主体责任意识淡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网民群体的松散性弊端,促使处于虚拟化生存状态下的人们主动约束自身行为,克制非理性情绪,并逐步建立起自觉践行的内生型网络社会秩序。网络群众路线的生态价值,最终体现在建立起网络生态文明和现实生态文明之间的良性链接,促进不同文明要素走向和谐统一,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二、网络群众路线的践行原则

(一)看齐原则

网络群众路线归根结底是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2]。网络空间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浓厚的草根主义情结,网民高度崇尚自主化管理网络社会,对外界因素介入网络空间管理心存抵触。约翰•佩里•巴洛在《网络空间独立宣言》中,把政府对网络空间的监管视作对人权的侵犯。许多源自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对网络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有着一定影响。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既是向人民群众贴近看齐的过程,又是吸引人民群众主动向党贴近看齐的过程,因此,看齐原则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首要原则,并且是网络空间群众工作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应遵循看齐原则,引导网民群体主动摒弃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向,经常性地检视自身的网络行为是否符合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倾听民声,特别是了解群众疾苦。但网民的意见表达往往带有情绪化色彩,在特殊语境下会形成压力较强的社会舆论,使党的网络群众工作面临局部困境。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必须符合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压力、困境面前坚持党的群众工作方向不偏移、不退缩,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政策维护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以互联网为载体,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疾苦,密切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使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的网民群体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主动向党贴近看齐。

(二)群众利益最大化原则

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因此,群众利益最大化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如同一只“无形的指挥棒”规范着群众工作的实际运作,对我们党的网络群众工作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这一原则下的网络群众路线蕴含着社会公平正义,传递出的是我们党真诚对待群众、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务实作风,具有非常明显的政治优势和道德优势。有了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作为引导,处于数字化生存状态下网民群体的诉求表达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会呈现出朝着理性方向发展的积极态势。公众将逐渐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视角,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站在社会整体的高度客观分析社会问题,其言行更加贴近覆盖多数群体的公共利益准则。以往常见于网络空间的利益博弈色彩能够得到有效淡化,国家利益与群众利益、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趋于耦合,党和政府、网民群体之间也会在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过程中实现和谐互动。

(三)互信原则

网络群众路线是在“脱域机制”作用下的虚拟情境里,一种有别于传统群众工作面对面交流方式的“缺场交往”。但在中国社会结构剧烈变迁的过程中,多重因素导致的信任危机的确存在,网络空间的信任缺失问题更为严重。社会调查显示,民粹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力在2015年中国十大社会思潮的排名中位于第四位,其中网络民粹主义尤为活跃。在大众阶层话语影响力得到强化的网络空间里,网络民粹主义加剧了大众阶层与权威阶层、精英阶层间的不信任感,是目前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最大阻碍。互信原则下的网络群众路线不仅有助于化解阶层利益冲突,而且增加了不同社会阶层利益诉求得以实现的可能性,满足了“陌生人社会”中的信任情感需求,有利于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践行于互信原则基础上的网络群众路线,释放出了强烈的互信合作信息,在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同时,提升了凝聚力与向心力。这种彼此间的高度互信已经超越了工具理性范畴,表现出价值理性的典型特征,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由此可见,在网络化的陌生人社会中,只有以互信为原则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才能消除“陌生且虚拟”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感,化解网络民粹主义影响下的信任缺失感,确保党的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四)制度化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相关配套制度来保障落实效果。网络群众路线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与传统群众工作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从践行方式到目标实现均需要通过制度实施系统设计,制度化原则对于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最终绩效至关重要。建章立制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基础工作,当前网络空间群众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性、偶然性、政绩性等弊端,这些均与制度不健全或机制缺失有着密切关联。围绕网络群众路线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其建构基础应当是传统群众路线的宗旨、原则和制度。毕竟网络群众路线是传统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虽说空间和场域发生了转换,但群众路线的根本性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因此,网络群众路线的制度化原则应更多地体现出细节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结合互联网特点把传统群众工作制度延伸到网络空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重网络群众路线和传统群众路线制度间的衔接性,形成网络与现实间的联动效应,把网络民意传递至现实决策体系,最终让民生诉求获得回应与解决,从而让网络群众路线在践行方式、践行细节、践行效果等方面更为合理高效。

三、网络群众路线的推进创新路径

(一)“互联网+”与群众工作深度融合

“互联网+”作为当代中国的重要创新工具,促成了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网络群众路线必须跟得上互联网的创新速度,结合“互联网+”营造出的大众创新浪潮,进行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当意识到中国网络空间不是单纯的大众娱乐空间,而是重要的大众性社会活动空间和草根性诉求表达空间,公众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已经在互联网的催化下高度觉醒。推进网络群众路线必须基于互联网思维进行思维创新,把“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等理念应用到群众工作中,以包容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吸纳建设性意见,同时引导网民群体逐步建立理性的思维范式。党员干部应主动适应这种转变,根据“互联网+”与群众工作的融合需求进行能力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的职业能力,与“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群众路线对接融合,避免因网络素养不足而出现群众工作本领恐慌,甚至在网络空间中扮演被围观、被质疑、被戏说的尴尬角色。因此,基于“互联网+”进行能力创新既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推手,又是党的群众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我们党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群众工作效果的参照标准,“互联网+”与群众工作深度融合所诱发的能力创新,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工作方式创新,能够以接地气的方式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好评,是网络群众路线推进创新的持续动能。

(二)大数据应用与群众工作创新聚合

依据大数据实施“循数服务”,是当前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的创新趋势。麦肯锡公司在决策咨询报告中做过预判,大数据将成为全世界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阵地。伴随着各种大数据的普及应用,大数据已经被人民群众视作一种权利。民众不仅要求获取与社会民生、公共事务相关的数据资源,而且希望根据数据梳理的结果获得质量更高的公共服务。把大数据应用在推进网络群众路线当中,所产生的最显著创新聚合效应,就是促使服务方式更加突出“以群众需求为中心”。党和政府具备掌控大多数公共数据的管理优势,面对人民群众日益个性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应通过大数据应用汇总分析民声诉求,围绕不同部门的业务职能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拣,然后借助公共信息传递渠道实施定向推送,并接受人民群众的个性化服务定制。同时,根据某一时段内民众的网络空间活动规律和民意表达动向,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研判,对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做出提前预判,前瞻性地制定出服务预案,提高群众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使党的群众工作贴近群众需要,服务到群众身边。人民群众作为大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全程参与了大数据应用与群众工作创新聚合,无形中高度契合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我们党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所付出的努力,对网络群众路线必将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共同建构广泛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新媒体平台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的迅猛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成了当前最为流行的社会活动平台。与早期的新媒体应用不同,目前社会公众对新媒体蕴含的内在能量心领神会,已经可以非常熟练地利用其行使参与权、表达权和知情权,新媒体平台是当前网络空间开展群众性社交活动的首要大众媒介。新媒体的发展演进对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通过政府网站进行简单沟通,或是借助官方微博进行浅层化交流的群众工作方法略显过时,无法与当前网络群众工作的现实需求相匹配。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4]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促进具备即时化、智慧化、生活化、平民化特点的新媒体平台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基于新媒体进行智慧化群众工作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能够实现互动交流、集成服务的广场式网络窗口,并采取网民群体乐意接受的新媒体沟通方式,倾听民意诉求,廓清模糊认识,化解怨气怨言,通过新媒体平台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结合深入社会基层。与此同时,鉴于新媒体平台是当前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创作的新型载体,在新媒体与网络群众路线对接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网络文化,引导网民群体适度娱乐、合理表达,减少戏谑化、娱乐化、讽刺化的暗喻式民意表达文化作品,更要杜绝暗藏非主流价值观念和不正确政治倾向的网络文化作品,促使网络群众路线能在和谐清朗的环境中顺利推进。

(四)虚拟社会治理与群众工作系统整合

网络空间群众工作是虚拟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进实效如何关系虚拟社会治理能否达成善治。虚拟社会治理与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在参与主体、预期目标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完全可以把虚拟社会治理与网络群众工作系统整合、统一筹划共同实施,在完善虚拟社会治理体系的同时推进网络群众路线创新。虚拟社会治理和践行网络群众路线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具体实施的,因此,可以把虚拟社会管理体制和网络空间群众工作机制衔接起来,明确从事虚拟社会相关治理规则的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部门,把开展网络空间群众工作的实际效果作为评价虚拟社会治理绩效的考核指标,使网络群众路线朝着制度化、常态化、责任化的方向推进,让党员领导干部成为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推进创新网络群众路线的责任主体,确保网络群众工作虚实结合,真抓实干。对此,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5]当前人民群众通过参与虚拟社会治理间接地参与现实社会治理的热情高涨,应利用这一契机,借助虚拟社会治理体系倾听民声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一方面,能够促使网络群众路线在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推进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虚拟社会治理效能,加速虚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由此可见,虚拟社会治理与群众工作的系统整合是双赢之策。

四、结语

网络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发展演进的新型实践形态,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互联网本身处速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党的网络群众路线必然要随着形势变化创新推进。机遇与挑战历来并存,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的确为党群互动开辟了新渠道、提供了新路径。但同时也应看到,网络社会的繁荣兴盛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只有综合权衡,坚持创新推进,才能始终确保党的群众路线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夏道玉,戴海东,左雪松.“政党上网”:网络生存背景下群众路线延伸的当代价值与实践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101-105.

[2]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n].人民日报,2015-12-30.

[3]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4

一、现网状况

*现有基站102个,直放站34个,其中1800m基站1个,共有载频951个。总容量达140000户,现有网上用户97200户,基本满足到20*年底通信增长的需求。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双领先战略,牢固树立“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生命线”的思想,坚持“网络领先、质量取胜”的长期战略,强化基础管理,加强维护和网络优化,全面提升网络运质量指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按照市公司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按照“效益、效率、规范化”三方面的严格要求开展工作,如期如质如量完成全年的工程建设任务。

三、工作目标

运行维护工作目标:以“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生命线”为主线,努力做到“二个提升”、“一个确保”,即提升整体维护能力与水平、提升客户对网络质量的满意度,确保网络质量指标达到优秀指标标准,保证网络质量明显优于竞争对手,保持企业的网络领先优势。

主要指标:

a)网络投诉率≤0.02%;

b)投诉解决及时率≥96%;

c)故障率≤2%月;

d)Vip基站超长故障率为0;

e)综合管理得分98分以上;

f)代维管理得分95分以上;

g)全面综合考评在6县市名前二位。

工作建设工作目标:

a)全年工程建设综合考评进行全市前二名;

b)全面完成14期工程建设;

c)全面完成传输优化工程建设;

d)按时按要求完成代办网点建设;

e)按要求完成其它配套工程建设。

四、工作思路

1、狠抓基站管理和代维管理工作,每月召开四会,即网络质量分析会、网络投诉分析会、月度考核会、代维质量分析会。

2、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按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充分调动维护人员和代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网络优化,主动维护,及时排障,确保网络质量领先。一是变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实时跟踪网络的动态信息,加强设备巡检,加大网络综合分析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二是加强网络优化工作,重点是抓好县

城城区、重要场所、重要交通干线和旅游区的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三是面向客户的直观感受,及时处理引起客户投诉的网络问题。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连接增强优化神经网络算法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先进的科技技术,自出现以来就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连接相对比较薄弱,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优化计算机网络连接,进而维护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安全稳定,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1计算机网络连接增强优化

1.1计算机网络连接增强优化的必要性

网络连接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出现网络连接断开的问题,就会导致计算机设备无法与通信网络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因此,必须优化计算机网络连接,拓扑扩展计算机网络,提升信息交流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降低影响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中,加入合适的结点,进而完善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有效率,以及提高网络容量,拓展现有网络结构,使得信息交流的交互性进一步增强,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优化目的,拓扑扩展了计算机网络。现阶段,存在非常多的措施能够提升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效率,扩展网络容量,以及上网环境的优化。但是,很多方法措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不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而计算机网络应用要求计算机网络连接优化措施适当合理,在最小的经济支出情况下解决问题,因此,只有采取增强优化下的神经网络算法。

1.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是指,网上计算机或设备与传输媒介形成的结点与线的物理构成模式。通信子网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形式,拓扑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网络信息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此外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共享、处理以及交换等内容。根据网络拓扑结构框架分析,可以清楚的明确计算机网络结构是由链路和节点所组成,也可以这样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是由计算机组成的,网络之间设备的分布情况以及连接状态所形成的拓朴图。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用G=来表示,V指的是网络结点集,e指的是链路集。如果增加结构中的结点集用Va表示,增加的连接集用eb表示,进而得出计算机网络结构为G’=。

2基于计算机网络连接优化中的神经网络算法

2.1神经网络算法

思维学普遍认为,人类大脑的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种基本方式。而抽象思维是一种逻辑化思想,形象思维是一种直观化思想,灵感思维是一种顿悟性和创造性思想。而神经网络思维,就是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分析实践,模拟人类大脑思维的第二种方式。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相对人工神经网络来说,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系统更加高级,通过对网络算法以及网络模型的合理运用,合理处理信号,或者识别某种运行模式,最终形成一套独立完善的专家系统,或者智能化的机器人。

现阶段,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在生产领域上取得了明显效果。人们也越发提高对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重视程度,神经网络算法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的,是监督性的学习算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合理解决收敛速度缓慢的问题,无法控制收敛程度到最小点,因此增加了计算机网络记忆和学习的不稳定性,同时计算机网络连接效果也受此影响。

2.2均场神经网路算法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场均神经网络模型,有利于进行计算机网络连接增强优化中的均场神经网络算法研究工作,进而评判网络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函数法构建模型时,应当加强目标函数的构建问题工作,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现构建模型:Hopfield计算网络中的神经元状态,可以用Fi进行表示,如果Fi=1,那么表示网络选中了连接i,能够正常连接;如果Fi=0,那么表示网络没有选中连接i,不能正常连接。之后可以利用罚函数法结构,创建网络模型,保证Z=max(Σpi*Xi)和Σmi*Xi≤a成立,需要对目标函数进行控制,主要有i=?γ/2*[∑ρiFi]2+ψ/2*[a?∑mifi]2,其中a=(γripi-ψmimi)d,ii=βami,γ和ψ表示Lagrange参数,构造Lyapunov能量函数为:e=?1/2*∑∑aiFiFi?∑iiFi,Hopfield神经网络结构为:Fi=1/2*[1+tanh(Bi/t)],Bi=∑aiFi+i。利用均退火技术,将随机变量函数的均值由随机变量均值的函数替代,可以得出:〈Fi〉=1/2*[1+tanh{}],〈Bi〉=〈∑aiFi+ii〉=∑aiFi+ii。如果随机变量均值〈Fi〉由均场变量Ri替换,可以得出均场网络结构:Ri=1/2[1+tanh(∑aiRi+ii/t)],均场网络的能量函数为:e(v)=?1/2∑∑aiRiRi?∑iiRi。通过对算法步骤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根据问题设置参数;第二、初始化,Ri=rand(d,1-d),i可以是大于零的整数;第三、重复以上操作,知道满足停止规则。

3总结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在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计算机网络连接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相关企业或者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提高计算机网络连接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优化连接效率,维护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竺.计算机网络连接增强优化中的神经网络算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9):16-16.

[2]王颖华,金爱花.计算机网络连接增强优化中的均场神经网络算法[J].硅谷,2013(15):61-62.

[3]李盼池,许少华.基于过程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系统逆向过程求解[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10):948-950.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网络优化,高职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n915.0-4;G712

《通信网络优化》这门课主要是围绕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理论与工程技术展开,使学生获得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及网络规划、优化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的基本概念及工程实施方法。

1.基于工作过程的《通信网络优化》课程开发

按照最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规范,《通信网络优化》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岗位需求调研为起点,通过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记录、分析知识、技能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平台推演、设计”等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其基本方法如图1所示。

对于《通信网络优化》这门核心课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网络规划,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网络优化,新技术测试,工程勘测以及核心网软件管理等多个代表性工作内容,对应不同的通信工作岗位,对其课程内容以及实训平台方案需更针对性的设计与开发,以满足网络优化技术岗位对通信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分析,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通信网络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职业岗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素质融合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分解真实岗位任务,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

2.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

具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从整体上分为五个教学阶段:

3G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述(入门);

3G网络关键信令流程分析(基础知识);

3G网络测试方法与流程(网络测试技能)

3G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法(网络分析技能);

3G网络优化的实践与优化报告的编写(测试,分析,文档处理等综合技能)。

2.2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形成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因此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主要是以习题测试的形式,通过大量习题以及一些小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岗位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后三个阶段的教学以及任务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主要是由岗位工作过程分解的若干个实际小型工作任务,以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

第五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综合技能培养为主,总结实际网络优化的整个工作流程,网络测试(采集数据),网络分析(调整网络的手段),优化方案的形成并编写报告等工作任务,以分组的形式,使学生们完成工程网络优化中的每个工作步骤,并最终形成网优报告,以检验学生们对于网络优化内容的掌握程度。

针对上述归纳的不同职业技能,总结教学中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下按学习顺序列出几项主要的大任务,而每个大任务还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

熟练路测相关流程――任务一:熟悉路测的数据采集过程

熟练专业测试软件和工具――任务二:熟悉各种测试方法,掌握测试中所需工具

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任务三:对实际网络故障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文档编辑处理能力――任务四:将制定的网络优化方案,形成规范的文档资料

网络优化是一种实际经验为主的工程流程,而该课程《通信网络优化》引导学生对网络优化规划的理解与入门,而后续的继续学习与实际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从工程案例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套独特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目前,本课程主要用“以案例教w为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辅”的模式讲授,结合大量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在课堂环境上就可以体验到实际网络优化工程的案例流程与工作步骤;同时在每个学习小阶段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学习驱动,协助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实际网优等相关工作岗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最终使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集合为一个整体,导向为一个项目,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能轻松完成实际工程中的小项目的每个环节。

这种“案例教学为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辅”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体验网优工程”。该课程的讲授是面向学生未来将从事于移动通信网规网优工程师的职业定位,而网规网优工程师是需要丰富的网优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缺一不可。如果仅从理论讲解移动通信原理与关键技术,以及网络优化方法等理论知识,会令学生感觉知识难以实用化,没有目的,会令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采用该学习模式,使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出网络故障问题所在,并得出可行性方案,养成一个良好的网络优化思路,提前体验网优的工程过程,利于日后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成为出色的网规网优工程师。

4.结束语

《通信网络优化》课程是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无论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还是职业素养的养成,都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培养目标是为学生成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积累理论经验,为学生毕业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及维护测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蔷薇.“无线网络优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13-115.

2.王辉静,耿壮,秦文.“教、学、做、用、鉴”一体化课程设计探讨[J].信息技术,2010,(3).

3.张雪梅.3G无线网络优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93-95.

作者简介:

郭丽丽(198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特型企业互联网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tu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316-01

贵州桥梁集团公司是具有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企业。有下属11个分公司、2个二级控股公司,从业人员2万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近200人,享受政府津贴2人;一级建造师70人,二级建造师13人。主要从事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高等级公路路面等工程的建设。兼营大型土建、混凝土、室内外装修、建筑幕墙等工程;在勘察设计、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民用建筑、建筑装修装饰、交通安全设施和通信、监控、收费综合系统工程、商业物业、物流等方面也具有相当实力。公司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先后荣获中国建筑领域最高奖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安全生产督导人员培训先进集体”、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百家优秀会员单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十佳桥梁”、“詹天佑大奖”、“对世界桥梁建设的新贡献”等多项荣誉称号。

以网络为载体,把集团公司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递,并对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再进行跟踪实施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

一、网络技术可以快速传达组织意图,及时传递思想政治工作信息。

快节奏的信息传递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及时性需要科技手段来辅助,大量涌现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需要以科技手段来实现快速传递。而互联网传递信息快、包含容量大、具备功能多。信息渠道的畅通,传递速度的加快,使上级的各项管理要求能够高保真、等强度、快速迅捷地传递到项目,使思想政治工作更为有效。

利用网络的及时性,破解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集中公司存在的各项难题,通过网路把大量的工作信息及时规范并在网络上快速传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更为突出。

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

听领导念文件、学习、讲课等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团青员工对知识的需求,随着网络的普及,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将学习资料上传网站开展远程教育,由学习者自己操控计算机浏览网站学习,本质上是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变“说教”为自由浏览,学习方式由过去的宣读与聆听的二维方式,变成了以员工为主体、有选择地浏览的视觉方式;把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变为双向乃至多项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运用,既生动活泼又平等交流的思想和情感互动模式,使各层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增加生动健康的娱乐内容,使受教育者在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松弛地选择浏览对象,在主动探索、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三、利用网络增强员工归属感

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长期在偏远的施工一线工地上生活、工作,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失去归属感,人员分散的原因让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家”的归属感、产生一定的失落感,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是赢得员工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有效办法。与对员工的教育相比,让他们看到企业发展的希望、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无疑是让员工增强企业归属感的最佳途径,通过互联网把在各项目线上的人员汇聚到一起,及时达到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使大家找到大家庭的感觉,从而产生凝聚力。同时员工通过网络了解集团公司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参与企业管理和生产经

营活动,就会有与企业一起发展的渴望,使集团公司上下之间、员工之间、家属之间分享企业成果,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

四、互联网拉近领导和员工、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家庭距离

员工是奋战在一线的实践者、工程操作者,他们所了解的信息比管理者更为具体和深入,而这些信息又是管理者决策的关键依据。如果管理者在听不到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时就贸然决策,极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准确性发生偏离,错误的决策一旦执行,甚或导致错误的后果。网络把领导者和员工的距离变得近在咫尺,集团公司的各层级负责人通过网络就能随时了解各项目状态,就能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一是网络通过建立“领导信箱”,职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领导通过网络能及时聆听职工的心声,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员工就能感到领导就在身边一样。二是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及时通过会议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了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做到运筹帷幄,决策于千里之外。三是节庆假日,组织可以在网上发表祝词慰问职工,祝贺员工的婚礼、职工的生日等,更好地体现企业对职工的关怀,让员工心中感受到温暖。

五、利用网络解决项目的技术难题

由于地理上的不同,建设项目的设计均不相同,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这些技术问题需要集体的智慧来进行破解,在出现问题后网络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开展专题研讨会,可以联系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网络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通过集思广益最终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破解办法,同时网络继续跟踪报道破解技术难关的整个过程,总结出破解办法的利弊和需注意的事项,让其他项目共享经验,使整个集团公司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突破和创新。

员工也可以在局域网自由交流,把各自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发表在论坛上,图文并茂的展示自己的生活历程、诉说自己的心情故事,可以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让枯燥乏味的工地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六、利用网络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新载体

企业文化是开展团青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网络利用这个载体,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网络使抽象的企业文化趋于具体化,一是在网站建立优秀员工风采展示栏目,宣传优秀员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宣传员工的各自的岗位上创先争优的事迹,用图片和文字展示出优秀员工的风采,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企业形象展示栏,构建集团公司价值观,以展示集团公司在创优良工程中取得的各项成绩和荣誉,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在网站上开展健康有序、具有激励作用的劳动竞赛,不仅大大丰富了企业文化鲜活的内容,并统一于企业文化的各项功能之中,给企业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能够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完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利用网络推进厂务公开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互联网+青年思想引领创新模式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18-01

一、“互联网+”思维下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数据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使世界发展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在这样的发展前提下,共青团思想引领如何融合互联网思维,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青年思想引领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共青团思想建设以引领思想、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为工作理念,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为工作思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思想上,积极开发网络文化产品作为新媒介引导青年;打造品牌文化服务校园、服务青年。

二、“互联网+”思维下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创新模式探究

(一)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影响力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平台也成为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阵营。组建一支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网络文化推广团队很有必要,引导青年学生合理运用新媒体,发挥其特长,展现专业优势,创新新媒介,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原创能力,使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这就要求我们刷新话语体系,不断创新,寻找全新的引导方式。当今的青年学生,面对多元文化、多维网络的包围,心理状态和特点也与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共青团要以贴近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特点走进青年学生的心里;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活动形态,改革传统的活动形式,以全新的活动形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引领,需要我们不断刷新话语体系,以青年喜闻乐见的话语形态回应青年学生的问题,提高共青团组织与青年的亲和力与契合度,多用轻松活跃的话语形式,讲述真心话、传递好思想、传播正能量。

(二)整合校园品牌力量,立体化发展覆盖影响

整合校园的品牌力量,提高立体化覆盖是加强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重要手段。要形成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立体化覆盖,就要充分调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断发挥影响。首先,共青团各级学生组织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学生干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影响和带动身边的青年同学,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推动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发展。其次,要注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青年创新能力的提高。再注重通过对校园品牌文化的塑造,通过对相关品牌产品的打造,扩大线上和线下的共同影响力,利用传统宣传和网络宣传两种模式共同打造品牌,扩大宣传影响力。在对其进行充分打造之后,不断扩大其网络宣传力和影响力,利用品牌效应来迎合和吸引青年学生,再因时制宜地推出相应的网络文化产品,以发挥最大的影响力,以一系列网络文化产品引领潮流,凝聚青年。

(三)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巩固网络思想阵地

强化思想政治引i,还要不断创新思维。我们应乘着“互联网+”的教育东风,深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推进,要不断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寻求新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手段,不断推进“网上共青团”的建设和发展。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与青年线上线下的实时互动,让广大青年学生感受到团组织的“实时存在”,改变传统的灌输,发挥网络共青团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媒介,通过“微作品”讲“大道理”,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巩固网络思想阵地。

三、结语

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推进,提高青年学生对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着眼于我们共青团要回归到青年中去。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核心是以互联网+思维完善、改进和构建新形势下的工作模式,用新媒体互联网、喜闻乐见的语系去吸引青年,用服务去凝聚青年,用组织去覆盖青年,并将价值引导贯穿于服务青年的全过程中,强化对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要应时合势、精准发力。共青团思想引领强不强、作用发挥好不好,是否回归青年贴近青年最关键;单位团建工作抓得实不实、基层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在思想引领建设上反映得最充分。共青团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自主性,开拓创新,与青年喜好密切结合,与时代需求密切结合,走互联网+特色发展之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的道路。

参考文献: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新闻教学;改革;网络优势

1.新闻教学改革现状

随着传媒行业的变革,为了满足网络时代的人才需求,新闻专业逐渐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新闻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新闻教育慢慢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设置,新的课程设置开始充分体现“文理渗透”。虽然此举对于改进新闻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上看,这种变革收效甚微,并不能全面地提高新闻教学水平。步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传媒领域的全面变革。网络媒体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网络传播力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立足于对新闻教学工作的考察,现阶段我国新闻教学实践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教学内容不适应网络传播的新形势、对新闻道德教育缺乏重视等。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出的新闻工作者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媒体发展变化的要求,深入推进新闻教学改革是新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新形势下,新闻教学思想和内容变革的要求

(1)新闻教学目标的变革。步入网络时代,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变。随着网络传播覆盖面的扩大,其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大众传媒传播方式随之发生改变。这使得传统的新闻学及实践受到极大挑战,一些新闻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理论已不适应网络传播的新形势,新的大众传媒体系逐步发展建立起来,对新闻教学思想和内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时期,新闻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灌输已有的知识,而是教授学生通过互联网不断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

(2)新闻道德教育的变革。现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以往公认的新闻道德已显滞后,特别是传媒格局发生变化后,新闻伦理道德问题的出现,让新闻教育者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新闻道德问题主要包括网络空间的著作权、隐私权和虚假信息等问题。由于网络媒体和网络环境有其特殊性,这些新闻道德问题往往会变得十分复杂。新闻道德教育应该着重填补网络空间领域道德教育的空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领域的新闻道德问题。

(3)新闻教学内容的变革。网络技术从诞生至今,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和变化中。这意味着由网络化、数字化以及多媒体化构建的新闻传播环境也必将不断发生改变,未来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环境。因而,新闻教育必然要改变其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设计跟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培养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3.推进新闻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思路

新闻专业教师应该转变教学工作职能,不再只进行知识传播和教育,还要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处理工具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媒体变革和网络新媒体。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来查找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学习检索多种数据库,使用网络服务器分析新闻背景材料,考查新闻来源及其真实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或信息。新闻教育者在教授学生使用网络时,还应向学生强调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使其逐渐肩负起网络新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在面对有关问题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并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起与网络媒体相适应的新闻道德观。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注重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和新媒体,指导他们通过互联网、借助多媒体进行调查和采访,利用互联网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结合多媒体撰写新闻稿件和报道,使学生养成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对网络媒体、环境的了解上,改革的整体思路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和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渐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传媒环境。随着我国网络媒体发展速度的加快,未来新闻教育改革必将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挑战。新闻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对新闻传媒环境变化的把握,分析媒体格局和传播环境变化,不断应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新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及时调查与网络媒体有关的课程内容,并适当增补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使新闻教育更好地适应时展。

参考文献:

[1]刘影.发挥网络优势推进新闻教学改革[J].网络财富,2010,(17).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篇10

1优化技术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类似于使用多层的网络结构进行设计、容错性设计、双网络的冗余设计等,使用多层的网络结构进行设计即对计算机网络的第三层功能进行充分利用,第三层功能能够解决很多计算机网络问题,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容错性设计的着眼点即将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与各个终端进行连接,在至少两台计算机网络中心里、数据链路以及路由器进行连接操作,这样设计的思路是即使有个别链路出现故障,其他局部网络仍可以正常运行;双网络的冗余设计就是在原有计算机网络上添加新的备用网络,这样形成的双网络结构就直接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技术分析

可以进行相应的模型分析,一般考虑到的有模型概率图、假设条件以及减少链路数目等方式,采用不同的模型,就有相应的状态统计,通常而言,这些优化设计思路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扰互不影响,但是都旨在有力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③。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