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十篇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十篇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2:56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1

在列强的陪练下,中国人民的梦越发的清晰明了,中国人民的心逐渐强大。不能和无法忘却的是那十年的艰苦奋斗,那十年中的每一天都饱受着度日如年的折磨,可心中的灯不曾熄过,有时也会黯淡,有时也会消失,但它从未熄灭!为了守住希望,实现梦想,中华儿女仍在进行!港澳的回归,台湾的一国两制都是走向梦想的步伐,我们在前进,再努力弥补历史错过的功课,再完善能力不足或有待提高之处。在一次次跌倒时,我们的选择是那么的“雷同”,尽管站起来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是却没人一倒不起。是谁赶走了恐惧?是永恒的希望,不变的梦想。希望在,梦就在!

南归的大雁有序的飞行着,我甘心做队伍尾部的大雁而不是头雁。因为相信头雁的能力,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能勇敢的处理途中所遇到的困境。而我维护着大家的安全,为落队的大雁指明回家的路,叫醒途中沉睡的大雁,尽管有着能否归巢的可能性,但是这不能成为退缩的理由!

鲁迅弃医从文,再危机沉沦时,大声的“呐喊”,唤醒了人们,守住了希望,铸就了梦想。而我希望在雁尾默默的守护着最后撤离的大雁,希望是唤醒迷失梦想的人得清醒剂。

因为梦想在,希望在;国魂在,人民在,家就在!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二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震撼”“激动”“落泪”……这是我在观看、品味权利是时所感受到的话语。阅读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到这里,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三

珊瑚,起初尽管是娇小无攻击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抱负,不敢有梦想。它一旦认定了家,就无休止的扩展成长,无人能预测他的能量的多少。也许是这附近?也许是这片湖泊?也许是整个大海!他的地位是被认可的,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语文考试作文题)

  材料一:

  2018年5月,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发,其中一位获得者是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的“80后”青年王硕成。当身边的同学都在一线城市从事高薪工作时,他选择来到离自己的理想最近的研究所。研制海上巨舰,并迅速成长为“舰船研制国家队”的中流砥柱——国产航母总体副总设计师。他参加工作16年来,完整经历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和我国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是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

  材料二:

  2o18年7月,“95后”开始进入职场。他们对职业提出了新的条件:行业要能够较快地发展;工作不希望加班,单位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能有健身房和茶歇室……

  材料三:

  2o18年10月,某大学的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由本科转为专科。相关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天打游戏,谈恋爱,过浑浑噩噩的、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不行的。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劳动者的素质,事关国家建设的人才质量需求。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材料一“80后”青年王硕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之所以能取得令人佩服的成绩,与他们自觉地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把奉献作为崇高的精神追求是分不开的,凭着对事业的一片痴情和忘我的精神,把强烈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一切有志青年都应该甘于奉献、服务社会,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提升人生的境界,实现自身的价值。材料二“95后”以个人为中心,过多的考虑个人本身并没有错,不多的指责。材料三某大学的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由本科转为专科。这种做法就不可取了,因为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劳动者的素质,事关国家建设的人才质量需求。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应该甘于奉献、服务社会,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提升人生的境界,实现自身的价值,振兴中华民族。

  立意:(1)青年人与时代(2)当代青年的使命(3)青年要有担当(4)舞青年姿态,唱时代赞歌。(5)燃青春之年华,就泱泱之大国。(6)做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7)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8)且以青春报祖国(9)实现自我价值

  【优秀作文】: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题记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听着这首激昂的团歌,思绪便涌上心头。

  正值青春的我,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即中国强,中国梦即少年梦。的确,纵使时光流逝,我又怎能忘记投汨罗江殉国的屈原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情怀,忘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操,忘记谭嗣同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炽热报国心……中国古代志士们以其坚贞不移的爱国情操深深地感染着我。作为一名中国共青团员,我更应该继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秉着一腔青春的热血,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3

1.1第一个高潮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出版社相继成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文化建设的高潮,《红楼梦》的封面设计也迎来了第二个高潮。创建于1951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建社之初就着手于中国古籍的整理工作。1953年该社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标点整理的《红楼梦》[2]。遗憾的是,此版书由于时间紧迫,出版仓促,因此在封面设计上较为中正平和,以素色纸加红色书名的形式出现,因此看上去略显粗糙。但是,该版《红楼梦》却确立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沿用的书籍封面设计元素——书法字体,题字之人为书法家沈尹默先生。1957年该社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第2版《红楼梦》校点、注释本(见图3)。该版的封面设计在保留沈尹默的书法题名之外,又添加了清人改琦的《红楼梦图咏》作为底图。整体封面看上去则较前一版典雅许多。1957年以后的《红楼梦》的封面设计中出现不少采用装饰纹样的手法进行设计的作品,这些版次的书籍将书中代表性图案进行高度概括,提炼成为基本元素,排列成为几何暗纹衬于书名之下,使得整个封面疏朗飘逸、端庄大气。这里仍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为例,该社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封面最具装饰纹样特色的是1959年版本(见图4)。该版封面简洁朴素、层次分明,到了1964年,人民文学社出版新一版整《红楼梦》时,依然采用了这一封面。只是在插图上将1959版的白描插图改为程十发先生的彩色插图,之后的1974年等版本的封面,也都采用了类似的装饰方法。第二个高潮整体保持着低调典雅的调性,封面设计基本简单分为书名和底图两个层次,而在底图上,大多为线性的装饰纹样或装饰图画。这些版次的封面低调淡雅,但单一的色彩和线性的表达手法却不可避免的减弱了视觉冲击力。

1.2第二个高潮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中国迎来了经济、政治、文化深刻变革的三十年。红楼梦封面设计的第三个高潮就此开始。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以及印刷技艺的进步,这一时期《红楼梦》的设计呈现蒸蒸日上的景象。如图5为1988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戴敦邦先生作封面画:双玉读书。笔墨抒情,色调淡雅。受益于印刷工艺的进步,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批量的《红楼梦》精装本。如图6所示,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的《红楼梦》。此版封面是画家刘旦宅先生的国画作品《黛玉葬花》。画面中的林黛玉居于黄金分割点,人物线条流畅灵动,与背景中树木粗犷的线条形成鲜明对比,情景交融,令人动容。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三个高潮的最大特点,就是插画艺术的运用。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都以“黛玉葬花”的插图作为封面。“文学叙述故事,有开始,有发展,有结局”,而“艺术家表现的是故事的一部分”[3]。《红楼梦》文本内容的起承转合是其封面设计灵感的主要来源,封面应该典型地概括书的本质内容,而黛玉葬花是诸艳入住大观园后的第一个重要情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4]人即花,花即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黛玉葬花”就是微缩版之《红楼梦》,以其作封面画,可以充分体现文本的核心思想。建国以来的设计大家们有意识地从《红楼梦》的文本中发现核心内容和美学要素,提炼出美学符号,然后通过插画的手法做出不同的封面设计作品,可谓是《红楼梦》封面设计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1.3第三个高潮进入21世纪,随着国外新潮的书籍装帧设计思想的影响,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随着设计师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红楼梦》封面设计翻开了新的篇章。图7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的插图本《红楼梦》,封面也是黛玉葬花。该书一函十册,函套采用了扬州漆器工艺,吝用色彩、笔墨单纯,从颜色到材料再到工艺,都较为考究。图8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红楼梦》。该版《红楼梦》用由我国书籍装帧设计师速泰熙先生设计。封面上创造性地采用了纯文字设计的手法,烫金书名上下分别是“好了歌”和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释诗歌,概括了红楼梦全书从“好”到“了”的故事情节。腰封在封面和封底的垂直对应位置分别画了一块玉和一块石,很好地解释了补天石变贾宝玉的故事,同时也暗喻了《红楼梦》原名《石头记》。21世纪以来制书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为《红楼梦》封面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红楼梦》封面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新材料新工艺。同时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红楼梦》文本主旨的提炼,力求让文本与封面更完美的呼应。然而先进的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丰富了设计的工艺和形式却也衍生出了一批印着大字、装饰的花花绿绿的《红楼梦》。这些书虽然起到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是却没有体现人文气质和文化内涵,反而使读者产生了视觉疲劳和烦躁感。近年来的《红楼梦》封面设计上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为了适应“眼球经济”,一些封面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力,导致封面十分艳俗;又如一些封面插图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甚至与文本内容、作者立意脱节;再比如一些设计师过分依赖于软件,使得封面看上去缺少书卷气缺少民族性。

2《红楼梦》封面设计变迁的启示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4

考生们离不开的人物素材如雷锋、焦裕禄、张海迪、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这些人物事迹虽然典型,但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使用了,用得实在太多,缺乏新意,容易给人造成审美疲劳。鉴于此,我倡议,学生们自己制作作文人物素材的新旧转换表,应用新的人物素材会让你的作文胜人一筹。(注:每一个旧素材人物,由于其本身的多重象征意义,很可能对应着好几个新素材人物。而且这里的所谓对应,仅仅是一方面的相似,不求全方位的雷同。)

示例1

旧素材人物:陶渊明新素材人物:梭罗

相似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返璞归真

新素材人物简介: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确曾有过“世外桃源”,那一定是19世纪的瓦尔登湖。那是150年前的一个春天,梭罗带着一柄斧子独自去了瓦尔登湖边的山林。经过一番挥汗如雨的劳作,他如愿地住进了自己亲手盖起的木屋。此后的日子里,他在这里耕种、散步、观察、倾听、梦想、沉思,并用独具风格的文笔记录下了他所经历的一切。闹中取静读《瓦尔登湖》别是一种滋味。细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袅袅的神思于是慢慢飘到了瓦尔登湖。正如译者徐迟所言,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新素材关键词:隐居瓦尔登湖自力更生感知自然重塑自我寂静之美

示例2

旧素材人物:雷锋新素材人物:白芳礼

相似点:乐于助人真诚无私

新素材人物简介: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一个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20年助学的惊人神话。这位平凡的老人在他74岁的时候开始靠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帮就是十几年。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共捐款35万元,300多个孩子因此圆了大学梦。看着他奉献的数字,再看看他那私人财产账单上的“0”,试想,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老人,本应安享晚年,到底是什么促使着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拥有如此的慷慨?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乐于助人的金子般的心。

新素材关键词:无私奉献资助学生善良

示例3

旧素材人物:屈原新素材人物:顾维钧

相似点:忠贞爱国

新素材人物简介:也许你对他很陌生,对他的事迹也一无所知,但你不可能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能不知道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他,就是那个在“巴黎和会”上满腹爱国热情、雄辩滔滔、舌战列强,为中国争取最大利益的外交官――顾维钧。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时抱定的目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位爱国外交家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坚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因此,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为祖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新素材关键词:外交维护民族利益爱国热忱

示例4

旧素材人物:张海迪新素材人物:谢坤山

相似点:身残志坚笑对人生

新素材人物简介:如果你只剩下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是不是会痛不欲生?如果这三种情况都发生了,你还活得下去吗?当听到这样的疑问时,一定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说:“我不会。”其中一个人就是谢坤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湾青年奖彰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谢坤山,勇敢地挑战生命的极限。他在画布中搏击人生,终日练习口含着笔写字、画画,渐渐地,从散乱不整到各就其位;从歪歪斜斜到端端正正;从口水如涓滴到自如地含稳笔……他成为了一名画家。他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了自传《我是谢坤山》,并被推荐为“十大好书”之一。所以正视苦难、接受苦难、挑战苦难,把苦难当做成功的良师,才会成就辉煌的人生。

新素材关键词:生命极限苦难辉煌

示例5

旧素材人物:爱迪生新素材人物:乔布斯

相似点:科技创新造福世人

新素材人物简介: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个人,他去世后,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自发地去纪念他,而且这种纪念是跨国界、跨民族的。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5

关键词:中国梦;个人梦;敬业;博学;爱生;奉献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3)03-0354-01

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紧接着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那么什么是中国梦,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我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梦想。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他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他是将所有中华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汇聚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共同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听得进去、记得住的话语表达出来,成为激发中国社会奋勇前行的一种力量。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三者的统一。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

中国梦是中国要有梦,中国人要敢做梦。因为有梦就有创新,有梦才有未来。中国复兴腾飞的梦想从你我身上开始!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当鸦片战争打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封建帝制的传统守旧观念,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从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从对抗非典到雅安地震;中华儿女更有一个梦想,一个强国、兴国的梦想。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而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因为有梦想,我们人生才有意义;因为有梦想,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繁复多彩;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可以走上成功的道路。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因为,只有国家好,我们大家才能好!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自己的梦就是教育梦。罗国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就像一只蜡烛,不断地燃烧、消耗着自己,照亮别人前进的道路;又像一根粉笔,散播着智慧的种子,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而渐渐的磨损着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梦,做好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应做到敬业、博学、爱生、奉献。

敬业就是对得起教师这个神圣光荣的称号,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教育事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好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课前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教好学生。同时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你通过语言、动作、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往往会以你的行为作为参考,去判断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得当。所以做好一个老师,最起码的就是先做好自己。只要通过努力,不断的努力,我坚信我们的梦想定会实现。

博学就是要不断的钻研业务,不断的去学习,更新知识。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好教学工作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而且还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因为中职生学习专业是为就业服务的,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有了目标就有动力,有动力学起专业本领来才更带劲儿,将来才能找到更加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针对现场情况,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让教授的课程能够与现场对接,达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就业,才能教给学生最实用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

爱生就是要和学生搞好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是完成教学的基础。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6

朱熹说过:“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梦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指引人生的航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访问莫斯科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过:“我16岁时,就下决心要为国家服务。我以林肯总统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准备,抓紧各种机会不懈地努力奋斗,终于有一天,我入主白宫,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因为有梦,无数的壮志青年张开了飞向成功的翅膀,创造了杰出的人生。当我们的人生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我们就要积蓄梦想,努力成长。梦想是创造、希望,是呼唤、追求,也是挑战,成长的历程离不开梦想的滋润,人生的辉煌缺不了梦想的点缀……

太阳总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总在有梦的地方朦胧,因为有梦,才会起航。梦想是追求的动力,是成功的奠基。心系祖国,从小以拯救国民为己任,怀着“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决心,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挽救民族,造就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绩。因为有梦,才有动力,才去追求。追逐梦想,是心怀天下的博爱,是夸父追日的坚持,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毅力。成功总会眷顾有梦的人,梦想带领着我们迎接更多的挑战,体验不同寻常的生活,让我们更加勇敢,更加坚毅……

梦想是永恒的微笑,注视着每朵花绽放美丽的瞬间,梦想是轻盈的蝴蝶,收集着每只蛹破茧成蝶的精彩,梦想凝聚着生命的每一次闪光,梦想使生命飞扬。霍金不畏病魔,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超越,不断奉献,将梦想实现在世界人民对科学的渴望之中……

追逐梦想,是为了远方胜利的曙光,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忽然想起纪伯伦说过的一句话:“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有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无梦想、无愿望的最伟大的人。”无论何时,每个人都要有梦想,也许你只是一株幼稚的树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就可能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的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就可能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我们要心怀梦想,追逐梦想!

评点: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7

关键词:专家型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188-01

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梦想飞翔。特别是党的十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具有时代色彩的特征符号。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是发展教育。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四个词汇阐释了“中国教育的梦”。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石,教师是关键。让教师如何放飞自己的梦想,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就个人职业生涯的“幸福”?是摆在学校管理者和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学校必须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紧迫感,激活“中国教育的梦”;教师必须建构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提升自己内在的文化素养和外在的综合执教能力,使个人成长的梦想和学校发展的梦想,乃至中国教育的梦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梦,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健全制度营造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专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是校本教研,全体教师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落实校本教研,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例如建立每周一次的教研制度,学校有计划地对各学科组长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以互动形式交流各学科校本教研工作,以便取长补短;各科开展说课、案例分析、一课一评等活动。各组教师集体投身于新教材的研究当中,人人上实践课(借教材,借班级),设计教学片段,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讲评,即带动了教师理念上的转变,又让教师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教师人人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强化学习提升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师获取知识、实现理念更新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教师应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去读:(1)中外的名著必须读。文中精品,要反复阅读。(2)教育理论书籍必须读,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思想支柱。(3)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务必须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就是开设综合课程,这给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知识的综合,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渊博的学科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4)成功的教育经验有必须读,特别是近年来像江苏的洋思、山东的杜郎口等教育经验,促使我们去发现、去创新。

如果把新课程背景下的读书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学习理解为一种生命状态的话,那么,高雅的生活方式和高质量的生命状态应该是教师独有的生活乐趣与追求。一个教师能够养成读书的习惯,并能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养分,就会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变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马克思是读书的楷模,他为写《资本论》,读完了整个大英图书馆的全部书籍;鲁迅先生是博览群书先贤,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一个教师能够腹中藏书千万卷,思想就会驰骋万里,纵横八荒,坐观时世,明察风云,在教学舞台上展示独特的教学风采。

3专家指导同行互助

同行互助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捷径,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要敢于把自己当做研讨的“靶子”,珍惜大家向我“开炮”的机会,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使每一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弥补个人的局限与不足。学校要定期开展互听互评课活动活动,互听互评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通过听课,再听其他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为教师提供了很好地学习研讨机会,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帮助。更能够全面了解和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需要等进行全方位的准确分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诊断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问题,认识问题发生的领域、难度,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学科教学的专业发展方向。

4立足校本聚焦课堂

课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的立足点,也是专业化才能施展的“舞台”。基于此,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就是要开展好校本教研。全体教师围绕着研究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学校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教材分析,探讨教法,研究如何让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得会,并设计教学环节,让教师们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还要引导教师收集和记录自己的教学案例,如富有动感的精彩教学片断,令人回味无穷的学科活动,以及感到棘手的或不成功课的典型案例等,作为资料研究分析。对于一堂成功的课,要研究究竟好在哪里,通过交流领悟到教师在教法、学法,导向评价和学生参与方面的独到之处,促进听课教师加快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教学理论,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善于反思纠正偏差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年轻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成功的名校和名师,无不是把教学反思作为重点来抓,因为有了自己的反思,教师成了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员。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8

在2013年3月25日教育部召开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

(一)继续教育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践行着有教无类的基本政策导向就继续教育而言,有教无类的教育梦就是要通过教育公平实现“技术技能强国”的梦。在“十”新闻中心举办的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的网络访谈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十’报告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和工作重点”,其中,继续教育将发展为一个打造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平台,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今天的中国人享有前所未有的更多学习机会,每年接受学历教育的超过2亿人,从业人员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也接近1亿人次。有教无类的基本政策导向,对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充分保障老百姓公平的分享教育资源;第二,尤其应着力扶持低收入困难群众,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实现受教育权利;第三,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中西部等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倾斜,不断缩小教育差距;最后,利用继续教育更加积极地调动社会支持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制度、教育规则的公平。

(二)“人尽其才”的继续教育观点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把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使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为经典教学原则。对于继续教育而言,因材施教就是要现实回应每个受教育者的能力、水平,做“尽展其才”的梦。当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已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争夺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世界发展的竞争中胜出,首先就要在人才的竞争中胜出。继续教育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尽其才”的继续教育观点符合“中国教育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当前社会职业约有150000种之多,而以社会职业为分工基础的继续教育,有利于扬人所长,避人之短,通过不断挖掘人的个性和潜能推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具体实现。此外,与追求升学率的学历教育不同,继续教育以兴趣和能力为支点,通过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的自我潜能,尊重选择同一专业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个体差异的调动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满足个体各种水平、各种目的的发展需要。可以说,“人尽其才”的继续教育理念,有利于弘扬正确的人才观、倡导科学的人才使用方式;在成就“中国教育梦”的伟大征途上,能够涌现出人才大军万马奔腾驰骋纵横、奋勇争先齐作贡献的生动局面。

(三)“全面育人”的继续教育方针推动着终身学习的养成继续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梦,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直接推动终身学习风气的养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造成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理论知识传授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而继续教育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继续教育只有习成“全面育人”的方针,将社会需求对学生的要求放在教学第一位,始终围绕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并将这种要求内化为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人才强国的形成。袁贵仁曾指出,继续教育,特别是其中的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继续教育与社会实践、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透过继续教育的手段,利用现代化继续教育教学形式,为各类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创设良好条件,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也方能为“中国教育梦”的实现奠定人才优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应从国家战略大局出发,大力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巩固和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并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要加强制度建设,扩大资源共享,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和条件,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四)继续教育满足了当下“人人成才”的现实需求继续教育“人人成才”的梦,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努力回应所有人,尤其是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前,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以及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继续教育可以减轻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负担,免费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添砝码。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群提供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的普通群众,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提供高素质产业工人,让传统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知识而演变为现代新型农民。如上所述,继续教育所传授内容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性,更能够发掘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共性,也能够发现不同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相异性以及不同职业的特性,由此在尊重受教育者性格特质、适应能力和心理素养等基础上,将“人人成才”的渴望和现实需求转化为内在动力,在学生中推行一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职业价值理念,为各类职业、各个岗位造就最为适合的人才。可以说,继续教育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推动并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能够在知识与生产力之间建立更为直接的联系,这不仅能满足当下“人人成才”的现实需求,更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直接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助推“中国教育梦”的实现

继续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优化结构作为战略支撑,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出路,把促进公平作为迫切要求,把加强党建作为重要保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凝聚中国力量,实现教育梦想,必须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必须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解放思想,实现教师内涵式成长,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中国教育梦”就是“育才梦”,要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培养一大批内涵式教师是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教育梦”的重要保证。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坚持师德为先,坚持教学为要,坚持科研为基,以高尚的品德和鲜活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在实现“中国教育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对于继续教育要求下的内涵式教师,应不断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塑造自身创新能力。自我学习是一个人全面和谐发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内涵式发展的基础。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成为教师的人生需要,成为一种厚积而薄发的潜力开发行为。教师科研能力是教师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教育活动是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动机的激发、科研基本方法的传授、科研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是教师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自身创造性把握教材和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自己的追求与学校、学生的内涵式发展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全新的综合性教师内涵式成长模式,为有教无类基本政策的实现提供坚强的师资支撑。

(二)开拓创新,实行因材施教,做到人尽其才如果将继续教育比作一个“大工厂”,那么,学生就是“工厂”流水线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一座工厂只生产单一品种的产品,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由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引领“中国教育梦”实现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生产市场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做到人尽其才,由此转化为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其提供合适的教学,而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各类学生的成才。具体而言,关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应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角度来定位和考虑,看其是否培养出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多少这样的人才。因此,对于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理应牢牢把握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质量观,而不能简单类比普通高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比卷面成绩如何如何,如此便失去了继续教育的特色。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实现,只能依靠一大批拥有实干精神的内涵式教师,为此,关注继续教育下的内涵式教师成长就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中国教育梦”实现的重要前提。此外,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因此,高校应努力追求“教、研、训”的共振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课堂教学活动、共同体研讨、主题式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协调发展,以形成与“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师成长模式”相对应的理论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凝聚力量,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实现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是中国教育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育人必需透过终身学习的观念方能实现。从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的对象、内容和运行机制的状况和来说,继续教育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学历教育后的高层次的应用教育教学活动,继续教育的全面育人,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是学校的最终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因此,继续教育的全面育人,包括德育、智育、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内的各种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对学生应用型素质的构建与延拓,关注学生走出校门后需要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一技之长的培养。教育根植于社会发展需求,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继续教育只有以此为己任,才能长久不衰,才能将培养人才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统一起来,才能在学生中建构一种忠于岗位、忠于责任的意识。还需要看到的是,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是不断变化的,尤其在当下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日益稀缺的年代,校园内学习的“一技之长”,走出校门就可能变为“过时之术”,因此,倡导终身学历的观念,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风气,才是学生“永不失业”的根本保证。显然,终身学习也是继续教育的一大优势,继续教育的开放、自由、灵活的特点正好符合了终身学习的举措。特别是网络的流行,继续教育能够以各种教育终端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先进一流的教育资源,形成一种宽进严出、信息共享的形成育人手段,为全面育人模式的形成提供一种普惠型、公益性的途径。

(四)发挥才智,培养有内涵的人才,促进“人人成才”“中国教育梦”就是“成才梦”,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狭义而言,继续教育就是一种大学教育后的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其实,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的人口大国中,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在剩余的大多数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继续教育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用武之地,否则就与“中国教育梦”强调“人人成才”的初衷是相违背。尤其是针对农村从业人口、城镇下岗职工、外出农民工以及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从业人员,无论他们在职前或职后接受还是未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都应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梦”、“成才梦”添砖加瓦。由此而言,继续教育不应人为地设置一个“圈圈”,或局限于某一个小的范围,应为全社会所有乐意成才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惠及将来的教育机会,满足他们的成才愿望。其实,“中国梦”和“中国教育梦”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善,更应该为全社会大多数成员尤其是底层民众提供一个可以生存、可以成才的梦想之所。因此,只有凝聚智慧,充分发挥各方才智,将继续教育建构为实现广大民众“中国教育梦”乃至“中国梦”的一个重要途径,才能保证“人人成才”,才能真正培养一大批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社会主义人才。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9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Vi课程是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老师在Vi课程的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Vi的美学鉴赏与技术表达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对Vi知识的学习进而深入到Vi核心部分的品牌内涵,认真理解Vi视觉传达的哲学意蕴。

Vi与品牌的关系

Vi(Visual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Vi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

Vi是品牌的视觉表现,优秀的Vi设计不仅仅是表现品牌的视觉个性,更是将品牌的内涵意蕴也凸显出来。

Vi教材的局限

我国目前使用的Vi课程教材中虽然也论及到Vi与品牌的关联性,但是都没有向品牌内涵把握的层面去深入阐述,这就导致学生在Vi课程的学习中,仅仅停留在Vi设计的技能训练上,而并没有掌握对Vi设计内涵表达的思考方法以及理解能力。

从教材之外发掘教学案例

针对现有Vi课程教材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入论述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所以笔者注意在教材之外发掘教学案例,以此来丰富和充实Vi课程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Vi体系的知识。

比如关于品牌的生命周期与品牌更新的课题,笔者就以中国著名家电品牌“海尔”作为实例进行课堂教学。

海尔创立于1984年,至今经过30余年的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前身叫青岛电冰箱总厂,最初的产品商标LoGo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始粗放式的设计手法――用英文大写字母“Q”及“H”“L”的简单组合,指代“琴岛”(青岛的谐音)及“利勃海尔”。放大的“Q”圆圈中间的“H”“L”叠加处理成象形的“电”字,表意海尔的产品是电冰箱。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与培育,以及世界发达国家品牌理念和CiS理论的引进,也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进,海尔人开始对品牌的形象力有了自己的感悟。

笔者在Vi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丰富地了解Vi设计与品牌内涵的关系,还认真整理了自己曾经参与实践过的来自市场一线的Vi设计案例。

比如关于品牌形象重新提升的课题,笔者就以中国著名蚕丝被品牌“梦丝家”作为实例进行课堂教学。

按照品牌学观点,品牌是一个动态成长的生命。品牌形象在品牌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由初创期的单调到成熟期的丰满,反应到Vi设计上就通过视觉识别的LoGo的变化来显现。

梦丝家企业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湖北英山县的一家蚕丝被专业生产厂家。“梦丝家”注册商标是湖北省著名商标,“梦丝家”蚕丝被2007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梦丝家企业创办于2000年,其商标LoGo由“梦丝家”三个书法体汉字组成。

“梦丝家”商标的品牌内涵可以理解为:“梦”是意境,“丝”是品质,“家”是消费实体。“梦丝家”还因其谐音――“梦思家”,而更能唤起消费者内心对亲情怀念的美好情感。但是,“梦丝家”LoGo标识的视觉表现过于传统、老套,无法适应现代品牌形象的美流,更无法追随现代消费品质生活的时尚需求。

于是,在2010年迎接梦丝家公司创业10周年之际,在笔者参与的设计团队的介入下,“梦丝家”品牌推出了由文字加英文字母组合的新的LoGo标识。(见图1)

“梦丝家”新LoGo的Vi设计处理,将艺术结构的字母元素与文字元素组合在一起,同时将标识标准色换成了感观愉悦的玫红色,既保留了原有的品牌符号识别又增加了时尚的风韵,更准确地表达了“绿色经典,生态精华”的品牌内涵意蕴,从而大大提升了“梦丝家”品牌形象。

结束语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篇10

关键词:中国梦中学生中学思想政治课

一、中国梦的提出与内涵解读

(一)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梦的提出源于中国屈辱的近代以来,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断的浴血奋战。最终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浴血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的梦和初见成效的工业梦。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坚决的提出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中国的工业化梦想也早已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然而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却越来越复杂。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从未停过,民族与宗教的矛盾错综复杂,局部的战乱纷争有扩大的趋势;国内各种思想,价值观不断的碰撞,社会利益不断的分化。尤其是党的十以来,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风险。以同志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于2011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有关中国梦的探讨随之兴起,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关注,现实出中国梦的巨大魅力。

(二)对中国梦内涵的解读

中国梦的内涵博大精深,根据对中国梦的定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解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梦的内涵。笔者认为;对中国梦的理解,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方法,首先,中国梦它不是保守的,而应该是进取的;不是封闭的而应该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发展着的。它是建立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之上的,深深扎根于社会实践的。中国梦贯穿历史,立足现实而又连接未来,展现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的历史发展变迁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次,中国梦它具有双重属性,既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目标,也以实现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为目标。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想的凝练,同时又充分尊重和包容差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进而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服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后辈子孙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①再次,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世界人民的梦。中国梦基于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及维护和平的优良传统,突出以和平发展、科学发展为基本路径,最终实现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一道发展、共享繁荣"。

当代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目标和追求的认识,对社会和祖国的责任与担当还比较模糊,正确的引导他们树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中国梦"实践中,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和载体的思想政治课,成为承担中学生"中国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就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方法,方式进行探讨。

二、在中学教学中融入中国梦教育路径

(一)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者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程度,教育者本身就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中学教师更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学习中国梦,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给予受教育者以言传身教。用自身的高尚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参加相关文件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提高明辨理论是非的能力。把握中国的实质和本意,只有自己首先吃透中国梦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更好的向学生讲授。其次,要增强责任意识,教育者要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教育者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目标,而非抽象理解,盲目执行上级要求。要切合中学生的实际,本着对党负责和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来制定教育目标。最后,坚持中国梦教育的常态化和长远性。中国梦具有的国家意识形态性质决定了它的教育注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从容应对中国梦教育的复杂状况,既不受教育的冷热迷惑,也不被过程的细枝末节羁绊;既不因学生迅速接受中国梦的词语和激情四溢的表态而盲目乐观,也不因他们一时的质疑和消极而丧失信心。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走曲折的道路,做长远的准备,最后学生一定会自觉,理性接受并主动践行中国梦的教育新局面。

此外,教育者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避免情绪化教学,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不要依据某种理论对中国梦赞成或反对的观点而轻率判定正误;既不要盲听盲信,随声附和,也不要无端猜忌,更不能因自己的一次遭遇或看法而情绪化教学,或有意将自己的失误合理化,影响学生,甚至贻害学生,铸成大错。因此,提高应对复杂境况的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要处变不惊,实事求是。

(二)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中国梦知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当今中学生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政治冷漠,不爱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当中国梦这个词家喻户晓的时候,很多中学生仍然"一心只读考试书,两耳不问窗外事"。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提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督促他们自觉了解中的政治时事,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中国梦的知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主席对中国梦内涵的阐释,实质就是国家富强,各民族团结繁荣,人民幸福安康。实现国家富强就要不断的发展经济,增加总量,保护环境,《经济生活》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经济体现了这一点;《政治生活》中围绕此内容,从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政府的基本职能工作原则等方面,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文化生活》中从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角度,为实现国家富强的梦加以论述。中国梦也是各民族团结繁荣的梦。《政治生活》中,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政策以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权利和义务做了详细的讲解,引导中学生承担起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的义务。《文化生活》强调中华文化使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化生活》中所提倡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团结和激励56个民族实现中国梦动力源泉。中国梦是人民幸福安康的梦,《哲学生活》中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治生活》开篇就指出我国事人民民主的国家,国家的以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随后的章节中分别从党的领导,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维护和保障人民的权利,实现人民幸福的梦。

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知识,通过对教材中中国梦知识的挖掘拉近中国梦与学生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激发学生探讨中国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在授课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第一:在教学体系内容中渗透中国梦

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平台,发挥主阵地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思维开阔,我们可以把中学生普遍关注的事情,结合中国梦内涵进行讲解。例如,我们在学习,《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可以将中国梦融进去,古有土尔扈特部东归的爱国之举,近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振兴中华之梦,那么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民族复兴打好基础也是在践行中国梦。另一方面,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保障体系,让中学生为投入中国梦的实践积累知识,从而使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无处不在。当讲到《共同理想》时,也可以把中国梦及时的融入进去,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梦,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每一个人为自己的个人梦想努力、拼搏的时候,中华民族才会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的力量才会凝聚起来,才会形成一个实现民族复兴的向心力,中国梦才会越来越近。这样才会使中国梦教育更加的生动,效果更加明显。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融入中国梦

首先:中国梦牵涉知识点很广,涉及到整个高中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如果老师出面单纯以说教的方式强迫他们去学习,不容易产生共鸣,反而会因为他们内心的叛逆而起反作用,除了理论讲授外,还可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启发式,兴趣式教学。在最初引入中国梦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采取以老师为主的讲授式,待到学生对其有初步认知时,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围绕中国梦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教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实践出真知,不能把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理论课,把教学放到实践中去,把理论和梦想放到真实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实践中得中国梦教育的到感染和锻炼。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体验人民的幸福生活。组织学生参观小河先进的工业园区,感受国家的经济发展;再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村寨,感受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团结,还可以邀请草根成功谈谈如何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个人梦想,个人梦想实现后又如何回报社会,如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亲身体会中国梦的内涵,让学生的内心深处认同中国梦,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昂扬斗志,为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和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第三:在教学评估中重视中国梦教育

首先:在评价动机上,应出于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负责感,要成才,先成人,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就在与他的教育性和德育性,他的德育性才是思想品德课的重中之重,在学生成人的过程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对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不能仅仅只是以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考试成绩得多少分数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更加倾向于学生对于实现中国梦责任感和全面发展的考查,在这种评价机制的引导之下,使学生能够以实现中国梦作为己任,是中国梦教育成为常态化,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

其次:在评价手段方式上

改变以往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果评价仅仅只靠卷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采取卷面考试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中学生对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的认识不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式吸收和灌输上,例如考试评价《文化常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框题时,不能只以学生有没有背会课本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应给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谈谈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事例,让学生广泛的收集资料,老师再对学生收集的实例和资料进行点评,而不是在课堂上做卷子。只有使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激发学生研读的活力。再例如《政治常识》中"维护民族团结"学习效果评价中,让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学生互评的方式,来检查他们是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学习效果。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去维护民族团结,也体会践行中国梦其实就是在我们身边,就在点滴的小事情上,然而正是点滴的中国梦,铸就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中国梦。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梦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进入学生脑里。

注释: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6日。

参考文献:

[1]王彤.当代青年"中国梦"的责任担当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13(8).

[2]吴晓帆、王佳涛、郑麦冬.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J].教育研究.2013(8).

[3]李荣志.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上的"中国梦"[J].基础教育研究.2013(9).

[4]赵卫民.做一名清醒的中国梦教育者[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