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混凝土考察报告十篇混凝土考察报告十篇

混凝土考察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6:16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1

【关键字】混凝土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可模性好、耐久耐火以及造价低的优点,在我国的各项工程建设中被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和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混凝土结构应用跨度和高度都不断地增大。但同时,由于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修补困难以及受气候和季节限制的缺点,使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以下是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存在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探讨。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把设计的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构成、功能和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都是相互结合的关系中发现系统的特征及运动规律。

2.动态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动态性原则就是要对系统的内外联系、发展变化方向、趋势、动力、规律、活动的速度和方式等为对象进行探索,从而使建筑设计不但满足现在,还要兼顾未来,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3.结构性

建筑结构决定着建筑的性能,是性能的载体,性能还可以反作用与结构。建筑结构的各要素运动的稳定性及发展方向与结构密切相关,所以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了解建筑结构以及结构的各要素尤为重要。

4.最优化性

建筑结构系统形成的过程也是差异整合的过程。差异的事物相互需要、支持与互补,为整合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就是通过对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基础设计

1.1无工程实地勘察报告或没有参考临近建筑物的地质勘察报告进行

建筑物的基础设计的流程包括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目前,在我国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时存在地质勘探不全面、内容模糊或者没有参考临近建筑物的地质勘探报告进行的问题。地基基础是建筑质量的核心,影响带建筑安全质量及经济效益。若地基基础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设计单位要严格把关,杜绝无工程实地勘察报告而进行设计的情况出现。对于地质勘探报告不全面、内容模糊或者没有参考临近建筑物的,必须要求建设单位及勘探单位补勘或重新勘探。

1.2未说明±0.00标高与地质勘察报告中所示标高的关系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些工程设计仅交待±0.00的绝对标高或未交待±0.00标高,影响到底标高和持力层的确定,导致基础设计以及下卧层承载力不能准确地进验算。

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中,要注意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采用假定标高,在总说明或基础图中要说明建筑所定的±0.00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假定标高的数值关系;若当建筑总图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均采用绝对标高时,就可以采用结构图纸上标注的±0.00的绝对标高值。

1.3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中忽视建筑物的沉降而引起的附加应力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建筑物上部整体重力的沉降作用,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会产受到附加应力,从而发生沉降变形。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很容易忽视附加应力,结果导致底板开裂,造成地下室建筑的安全隐患,还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针对此类问题,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工程总沉降力的大小,而在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采取处理措施,若工程的沉降量较小,可采用褥垫的方法,来防止开裂,养护地基。

1.4未进行地基变形的验算或者验算的结果不符合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并未按照规定对地基变形进行演算或演算不符合要求,结果造成地基基础的安全隐患。

按照规定,甲级、乙级的建筑物设计,应按地基变形设计;丙级的建筑物设计,若采用地基处理,处理前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地基处理后仍要做变形验算。设计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地基变形的危害性以及地基演算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地基变形演算。

2.上部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上部结构使用最多的形式。但这些结构量大面广,比较容易出现配筋不足、超配筋等情况。

2.1框架柱

混凝土的框架柱设计中,设计人员很容易忽视角柱的自定义计算、短柱以及超短柱的剪跨比,或对短柱进行强代换,结果导致无法满足计算结果及配筋率不足的问题。

角柱是指两个方向与框架梁相连的框架住,计算时要进行自行定义,短柱是指剪跨比不大于2,以及因填充墙设置或楼梯平台梁、雨篷梁的设置形成柱净高与其界面高度之不大于4的框架柱。对于短柱而言,箍筋的间距应小于等于100mm,箍筋体积的配筋率大于1.2%。对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程序能自行判定,不能直接进行强代换,不同强度级别的箍筋均应满足计算结果。超短柱是指剪跨比小于1.5或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小于3的框架柱。设计人员在建筑混土结构设计中,要避免超短柱的出现。若无法避免,则要采取控制轴压比、添加芯柱等措施。

2.2框架梁

设计人员在混凝土结构框架梁设计绘图时,如果没有按计算结果将配筋分别原位标注在支座两侧以及跨中配筋与支座配筋之比小于0.3或0.5,而导致实际配筋比大于计算结果,违反了相关标准。在设计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2.3连梁

连梁,就是连接两片剪力墙,当遇到中震或大震时,它会首先开裂,起到耗能作用,从而使建筑物保持一定延性的梁,连梁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尤为重要。但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并未认识到连梁的重要性,甚至盲目地增大它抗弯的能力或在连梁上搭框架梁,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要对连梁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时确保连梁的延性,从而在地震中不被首先破坏。

2.4框支剪力墙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很容易出现框支剪力墙布置不均匀,出现单肢钢度过大的剪力墙,一旦破坏,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设计人员要注意框支剪力墙的设计中,框支梁、框支柱纵筋的各项系数都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并且要确保布置均匀。

【总结】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能,在设计时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单位要加强监管,确保设计方案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飞.温小峰,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2012(3);

[2].刘雅丽.周小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2011,29(6);

[3].安景超.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4].高友香.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浅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3);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2

【关键词】高层住宅;桩基质量问题;原因解析;处理方案

1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地下两层,地上29层,建筑总高度为84.50m,上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条形承台梁,其间设250mm厚防水底板,以中风化辉长岩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入岩深度不小于0.5m。桩径为800~1300mm不等,扩底直径为桩径+3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

1.1工程地质概况: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由第四系坡洪积形成的粘性土、碎石土组成,上覆一定厚度的近期人工填土和建筑垃圾,下伏白垩纪辉长岩,地质概况如下:①杂填土,松散,稍湿,层厚1.8~3.9m,主要成分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碎石等:②黄土状粉质粘土层,可塑,干强度中等,局部存在碎石夹层,层厚3.3~6.2m,为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③粉质粘土,可塑,干强度中等,含少量~多量铁锰氧化物及结核,偶见姜石或碎石,该层呈透镜状分布③1亚层碎石,稍湿,稍密~中密,局部呈胶结状,层厚6.2~6.7m,⑧1亚层层厚1.3~2.6m:④全风化辉长岩,中密~密实,稍湿,岩芯多呈砂状,局部呈碎块状,层厚1.2~4.5m:⑤强风化辉长岩,密实,岩芯呈粗砂状~碎块状,为极软岩,极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厚1.8~8.8m:⑥中风化辉长岩,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采集率70%~90%,坚硬,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该层未揭穿。

1.2基础选型:钻孔灌注桩在辉长岩地区普遍采用,但由于拟建场地内碎石层分布广泛,机械钻孔穿透该层的难度较大,钻进成孔很难判断桩端岩性,而桩端岩性及其嵌岩深度对单桩承载力影响很大。根据勘察报告描述,勘察钻孔期间,碎石层出现漏浆现象,若采用钻孔灌注桩需采用粘土造浆,这样桩基成孔过程中的泥皮和孔底沉渣会影响单桩承载力的发挥。该工程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强风化辉长岩中水量不大,采取边施工、边护壁、边抽水可进行人工挖孔作业,综上所述,原设计采用了人工挖孔灌注桩。

2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解析

该工程桩基施工完一个月后,在做桩基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时,发现大量桩头松散、浮浆过厚,个别桩身下沉,经开挖4~5m验证,桩身多为松散的石子和黄砂,混凝土不凝固,手抠即掉,无强度。为此对全部工程桩进行了钻芯法检测,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完整性、桩长、桩底沉渣和桩端持力层的岩土层性状,方法是在距桩中心10~15cm的位置钻孔,全部穿过桩身进入桩底下岩层5m。根据钻芯检测结果,桩身混凝土普遍松散、破碎,无法取样或虽能取样但无法加工成试件,桩端持力层多数未达设计要求的中风化层,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原因解析如下:

2.1混凝土离析,强度低。灌注混凝土时,不用串筒:或者串筒到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内,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在孔内有水时,未能按要求抽干水就开始灌注混凝土或未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仍用干法浇筑施工,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灌注某一孔桩身混凝土时以及桩身混凝土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予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流将该孔桩身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带走,混凝土呈散粒状,只见石子不见水泥浆。桩身混凝土未连续浇注,多次分段浇注,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后,混凝土面积水较多,接着往下灌混凝土,致使桩身中部混凝土严重离析。

2.2桩端持力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岩层:桩端下有软弱夹层。对桩端持力层的岩性判断有误。未采取预降水措施,孔内地下水较多,使挖孔作业无法进行到底,就“草草收场”。孔底超前钻芯及物探结果未准确反映孔底软弱下卧层或软弱夹层情况,至钻孔取芯检查时才发现,为时已晚。3处理方案

处理该工程的原则是:首先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兼顾方案合理,施工可行,简便经济,还要尽可能减小对工期的影响。经反复论证,初步形成如下三个方案:

3.1采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筏板方案进行补强处理,桩径出1000,出800两种,新增桩间距尽量按2.5~3倍桩径控制,因其与既有挖孔桩距离太近,新增桩承载力以端承力为主,适当考虑桩侧摩阻力。在桩型的选取上,考虑到现场挖孔桩位凌乱,如采用机械钻孔桩,无施工工作面,且两种桩型混用,受力更加复杂:人孔桩施工不受场地限制,位置可灵活多变,最终选用人孔桩。

3.2采用高压注浆法对既有挖孔桩桩底持力层及桩身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桩身钻孔后设置劲性钢筋束,高压注浆使钢筋束与桩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以加入的劲性钢筋束补偿混凝土缺陷造成的强度损失,钻孔直径出300,C40混凝土,考虑桩身混凝土与纵筋共同受压。

3.3改为复合地基,考虑桩、同作用,在中心桩距较大处,增加出400素混凝土灌注桩,以中强风化辉长岩为桩端持力层,桩长参照临近挖孔桩确定。后经过多轮专家论证,一致认为方案1虽相对保守,但安全可靠,施工可行,工期可控。方案2,对于这种直径大、承载力高的挖孔桩的加固技术还在不断的完善,一些技术参数还需工程经验的积累,研究性较强,对加固效果的检测相对复杂,技术含量较高,施工难度大。方案3,桩身质量检测结果离散性较大,无法准确判定既有挖孔桩的实际承载能力,即使有一定强度,但由于自身刚度过大,且为端承桩,很难与土体形成复合受力体系。最终设计人员选用了方案1为加固补强实施方案。

4检测措施及加固效果

4.1为准确确定桩端持力层及桩端下3倍桩径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不良地质情况,施工前针对具体桩位逐孔进行了施工勘察。

4.2终孔后,对桩端持力层进行了岩基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检测报告反映: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最大沉降量为17mm,检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4.3对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采用高应变检测:对总桩数的10%和20%,分别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反映: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除个别桩为ii类桩外,其余全为i类桩,桩身质量完好。

4.4加强主体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现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结构沉降基本稳定,最大沉降量为6mm,满足规范要求。

上述检测结果反映:参建各方在总结经验教训,强化质量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后,桩基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3

【关键词】岩石地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桩基础;超挖回填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大连某综合大食堂位于大连市中山区老虎滩西侧、解放路南侧。

图1综合大食堂基础平面图

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地上五层,无地下室,建筑主屋面高度27.600米,主要包括厨房、餐厅、宴会厅等。结构主体用两道抗震缝分为三个单体,各个单体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平面图见图1。

该综合大食堂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0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8。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

2地质概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工程场地所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复州台陷、复州~大连凹陷区之东南端。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桥头组石英岩夹板岩,呈单斜构造。南西侧为构造剥蚀低丘,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差为24.25米。北东侧为海积阶地,场地最大高差2.57米。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杂填土、②含砾石粉质粘土、③强风化板岩、④中风化石英岩。各土层基础设计参数见表1,典型的地质剖面见图2。

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表1

场地所在地区土层标准冻结深度0.70米,最大冻结深度0.93米。

图2典型地质剖面

3基础设计方案

工程场地坡度较大,正负零的绝对高程为5.1m,选择④中风化石英岩为持力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孔位放样,a~H轴的的框架柱、剪力墙可达到持力层,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而J~L轴的框架柱、剪力墙距离持力层较远,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独立基础和桩基础间采用基础联系梁拉结以增加整体性,减小不均匀沉降。因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较为简单,此处不做赘述。下面着重介绍桩基础的计算和现场开挖后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符的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4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由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未提供嵌岩桩的相关参数,故采用经验系数法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3.6条,

取桩径为0.8m时,

由于本工程桩端承载力较高,桩侧阻力此处忽略不计,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2.2条,

取桩径为1m时,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2.2条,

本工程最大轴力为6000kn,故取桩径为1m。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因《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对于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冗繁,不适宜手算,故采用辽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3]9.3.4条,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其中,

,故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1.4条,本工程的桩基可不进行沉降计算。

5现场开挖情况及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符时的处理方法

由于工程场地坡度较大,且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探的孔位有限,故现场开挖后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其中1~2轴交J~L轴的框架柱和剪力墙下,原设计为桩基础,现场开挖后,1轴处挖至-1.500m时可到持力层(其它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的基底标高为-1.500m),2轴处挖至-3.100m时可到持力层,故将此处的桩基础修改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2轴处的基础底标高低于1.500m,采用国标图集《11G101-3》[4]第67页的“单柱普通独立深基础短柱配筋构造”的构造造法,将基础底标高做至-3.100m处,基础连系梁的底标高亦为-1.500m。

另外,5~10轴交H轴的柱下,原设计为独立基础,但现场开挖后,5轴交H轴的基础挖至-5.900m时才到持力层,而6轴~10轴交H轴的两个基础挖至-6.300m时才到持力层。此时再修改为桩基础已不现实,故只能采用某种材料回填,再将此处三个独立基础的底标高适当下降,以期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经过与地勘部门、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的磋商,依当地为山区的有利条件,最终选择采用毛石混凝土回填超挖部分的地基。5轴交H轴处经处理后的基础大样见图3。

图3处理后的基础大样

6毛石混凝土回填的技术措施简介

上述地基处理(超挖回填)的关键步骤为毛石混凝土的回填,现将毛石混凝土回填的技术措施简列如下:

6.1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C20泵送商品混凝土、毛石。

毛石应选用坚实、未风化、无裂缝、洁净的石料,强度等级不低于mU20;毛石尺寸不应大于所浇部位最小宽度的1/3,且不得大于30厘米;表面如有污泥、水锈,应用水冲洗干净。

6.2施工方法:

毛石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在将普通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在需要浇注混凝土的模板内先浇注一层约15cm厚的普通混凝土,然后在普通混凝土上投放一层毛石,然后接着在铺好的毛石上继续浇注混凝土(该层混凝土必须将毛石履盖密实,并留有余地),这样交替浇注,最后一层用混凝土将毛石盖住并振捣密实。毛石与毛石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不能直接接触形成堆砌,必须要用混凝土填充,毛石表面不得有泥污等杂物,毛石与模板应留有一定的间距。所掺加毛石数量应控制不超过基础体积的30%。

毛石铺放应均匀排列,毛石间距一般不小于100mm,离开模板或槽壁距离不小于150mm,以保证能在其间插入振动棒进行捣固和毛石能被混凝土包裹。振捣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毛石、模板和基槽壁。

6.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浇筑顺序: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应由远而近;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7结语

岩石地基情况复杂多变,需根据场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持力层及基础形式。持力层应尽量选择同一土层或岩层,基础间应设置连系梁,尤其是采用多种基础形式时,以增加整体性,减小不均匀沉降。还经常出现设计与现场不符等情况,这时需要设计人员与岩土工程勘察部门和施工单位及时沟通,尽快找出解决办法,力求简单、有效、经济。

参考文献

[1]综合大食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R].大连:大连嘉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2012

[2]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4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结构分析

1引言

任何混凝土结构设计都是为实现某些特定功能。随着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功能也不断丰富,建筑新颖造型、精美外观,这样要求工程设计越来越复杂,同时,设计周期普遍较短,也使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所以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影响混凝土重要质量问题,必须引起工程结构设计者高度重视。

2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2.1遵守设计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师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按国家与地方有关结构设计法规、规程、规范以及设计标准中规定要求执行。尽管目前我国各行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设计理论方面还不是很统一,但是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通常参考规范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等,在结构设计时,结构工程师应遵守这些规范最基本原则来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

2.2考虑现场施工材料质量

为能够满足混凝土结构功能殊性能要求,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现场施工材料资料,混凝土结构材料质量与现场所用水泥品种与粗骨料径大小有直接关系。因此,设计者还应了解施工工艺,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对水泥性能与凝结时间要求等因素,在施工现场决定选用外加剂以及其参入数量都应该了解。

3常见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3.1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常见问题

目前,在混凝土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高效地、准确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同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结构设计与处理,这是决定工程结构设计质量好坏关键。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者,应该对这一阶段常见问题,必须清醒认识。

在结构总体设计阶段,经常受到困扰问题是对设计结构整体计算软件选择问题。不同软件采用计算数学模型不同,所以不同软件计算最终计算结果也有所不同。虽然结果差别较小,但是对结构设计标准与规范却有很大影响。现在比较流行结构计算软件并不少,Satwe、tBSa、tat、etaBS、Sap等都有其各自特点。然而,设计师在选择软件时要么只单一考虑设计模型特点,而忽视设计结构类型,要么只考虑结构类型而忽视对结构设计计算软件本身分析,所以导致在结构总体设计计算阶段,设计结构工程就出现很多问题。

对于结构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一个科学合理计算软件,绝对不仅仅取决于软件系统本身优越与否,还应该分析这种计算软件是否与设计结构类型相适应。因此,结构设计工程师必须做到,对各个结构设计计算软件数学模型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与系统研究,熟悉结构设计类型,从而进行科学合理选择计算软件。

3.2地基与基础设计存在问题

1)在设计时缺少工程实地勘察报告或者临近建筑勘察报告;对基础设计必须按照“勘察——设计——施工”流程进行,要坚决杜绝缺少地质勘察报告,而进行设计情况。如果地质勘查不够细致、全面、内容模糊情况时,设计单位必须告知建设单位同时要求勘察单位重新勘察或者进行补勘。

2)未考虑地基变形影响;有很多混凝土结构设计都未对处理后地基进行变形验算,而根据有关规定,当结构设计等级为甲或乙级时,应按照地基变形进行设计;当为丙级时,如采取地基处理,处理应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相关规定;而对地基处理后情况,必须进行变形验算。

3)下卧层验算中问题

在计算下卧层顶地基承载力时,只能进行深度修正,修正系数应根据土层来决定。当扩散角所取数值满足有关规范中规定时,可直接采用;当不满足时可根据规范附录中,平均应力系数来进行计算。对复合地基来说.选取承载力较高土层来当持力层,而当软弱下卧层时,必须对承载力进行验算;如果是软弱下卧层控制承载力,那么说明持力层需要进行调整。

3.3上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作为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上部结构设计是最为关键的部位,也是体现特殊功能,特定力学结构性质的部位。主流混凝土结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墙结构以及框支剪力墙结构,而这些混凝土结构在实际设计时,往往出现配筋不够、超配筋等情况。这样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上部结构等工程强度不足。

1)框架柱;在设计计算时,切勿忽视角柱,必须要对角柱自行定义。如出现未进行定义,而实际配筋率又满足计算结果,那么在实际施工中就会出现配筋率无法满足最小配筋率问题。作为短柱来说,在一级抗震设计时,沿着短柱全高箍筋间距应小于纵筋直径6倍。框架柱程序可以进行自行判定。这种框架柱不可以进行直接替换,不同强度箍筋应满足不同结果。对超短柱来说,在整个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如避免不了,就采用性能较好箍筋、采取控制轴比、在整个框架柱中添加芯柱等方法。

2)框架梁:框架梁在计算是容易出现实际配筋大于计算结果情况,主要原因有:绘图时只标注支座一侧配筋;当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并没有随着支座处配筋增加而增大;跨中配筋与支座配筋比例超出正常范围。同时还应注意各抗震等级下,纵筋直径的要求以及穿过中柱及剪力墙的纵筋直径。

3)连梁:在地震作用下,为保证剪力墙不发生剪切破坏,即墙肢与连梁满足“强剪弱弯”的原则降低连梁弯矩设计值,使部分连梁先于墙肢出现弯曲屈服,降低连梁屈服弯矩的同时也降低了连梁的剪压比,可改善连梁的延性性能。一般控制连梁折减系数在0.5~1之间,抗震设防烈度越高,延性要求越高,设防水准要求越高,就可以折减多一些。这样才能够保证连粱在正常使用下不现开裂、屈服等问题。当连梁跨高比不大于2.5时,要注意不要把墙体水平分布筋当做连梁腰筋来计算,否则会出现连梁的腰筋配筋率不满足标准情况。

4)框支剪力墙;在结构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转换层,因为转换层是整个框支剪力墙中比较薄弱楼层结构,在相关计算时,应根据相关规定将其地震剪力乘以增大系数来计算相关参数。框支柱、框支梁的纵筋各项系数都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3.4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其他问题

1)各专业间配合:由于专业分工发展,一个结构设计团队由各个不同领域专业人才构成,整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也是由很多不同团队负责,因此,专业间配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组织之间,涉及到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之间衔接与配合。配合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甚至整个设计理念与风格。结构设计专业人员不可只专注于设计,而忽视配合施工工艺技术,否则就会出现很多大的问题。

2)混凝土设计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功能有三方面内容: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目前,混凝土结构设计在适用性与安全性方面研究较深入,设计方法相对明确,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在这两方面做得比较好。结构耐久性方面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混凝土结构因耐久性不足而失效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为正常使用,必需进行维护,而这样所付出维护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因素主要有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再结构设计时应该区别进行考虑。这真对不同结构功能需要,考虑避免降低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这样设计出来的混凝土结构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

结语

混凝土结构设计本身是个长期、循环、复杂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专业。对于企业来讲讲究的是效率和效益,因此,目前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时间短、设计任务大而重。混凝土结构设计质量密切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做起,做好混凝土结构设计,总结设计经验不断改进设计理念,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影响,这样来保证整个工程质量。以上仅仅是笔者的一些浅薄认识,只有不断地学习、对实践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才能做出较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周克荣等编著.混凝土结构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8.

[2]贾慧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J].华章,2011(05):47-47.

[3]王刚.混凝土结构设计探讨[J]才智,2011(25):85-86.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桥梁维修加固;混凝土裂缝修复;灌浆;封缝

引言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大量建设,特别是各种公路、铁路桥梁的建设。在使用了二十多年以后,很多桥梁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比如混凝土出现大面积裂缝、斜拉桥斜拉索内部钢筋锈蚀、钢桁架桥钢板焊接部位开焊等。这些病害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亟待进行修复,特别是混凝土裂缝[1]。在使用过程中荷载、温度、气候、地基变形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裂缝不停地产生、扩展,进而引起混凝土碳化、钢筋保护层剥落,使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降低,严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2-3]。一般混凝土桥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但是二十年左右混凝土就会发生较严重的裂缝,混凝土裂缝对桥梁结构有非常大的危害,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耐久性[4]。因此,为了使桥梁尽可能的延长使用寿命,在桥梁的运营过程中,实时监控桥梁运营状态,混凝土裂缝定期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郧县汉江大桥于1989年11月开工建设,1994年2月建成通车,公路等级为山岭区二级公路。至今已运营工作超过二十二年。是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首先设计、建成的主跨400m以上的特大型斜拉桥工程之一,系同期修建的亚洲最大、世界第二跨度的地锚式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如图1所示。

1桥梁运行状况

受业主委托,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分别于2012年、2014年对该桥进行技术状况检测及综合评定,并提交了《湖北省郧县郧县汉江公路大桥技术状况检测评定成果报告》[5]、《G209郧县汉江大桥技术状况评定报告》[6],报告显示:普查发现大桥混凝土结构存在大面积开裂现象,如图所示,严重影响桥梁行车安全,亟需进行修复。

2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

根据评定报告[5-6]中关于裂缝的结果,结合相关规范[7-8]以及以往的施工经验,确定了郧县汉江大桥的混凝土缺陷和裂缝的修复方案。

2.1混凝土表层缺陷修复

(1)浅层缺陷处理

将缺陷表面及周围松散混凝土凿除,采用微膨胀的环氧砂浆进行缺陷修复。环氧砂浆终凝前,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表面受雨水、风及阳光直射影响。

(2)深层缺陷处理

将缺陷表面及周围松散混凝土凿除,采用C60微膨胀混凝土或与结构主体同标号砼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确保修补混凝土密实平整。

(3)钢筋外露以及裂缝较多区域

外露钢筋必须除锈,表面用环氧砂浆涂抹;为防止开裂处和存在细微裂缝处钢筋的锈蚀,对混凝土表面涂刷阻锈剂。

2.2裂缝修复

2.2.1宽度>0.15mm裂缝的封闭

根据裂缝修复方法,对于裂缝宽度>0.15mm的裂缝采用灌缝[9]处理,其步骤如下:

(1)所采用的灌缝树脂必须符合规范[10]的要求,如表1所示。往裂缝里灌注化学浆液,根据裂缝病态状况及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的不同,分别采用手压泵灌注和注射器灌胶两种施工工艺。在灌注0.15mm

(2)灌胶施工步骤:裂缝处理设计布嘴图埋灌胶嘴封缝密封检查配置胶液灌浆封口结束检查灌胶效果取下灌胶嘴表面修复取芯[10]。

(3)梁体裂缝化学灌胶采用注浆法施工。即将裂缝构成一个密闭空腔,有控制地预留进出口,借助专用注射器将胶液压入缝隙并使之填满。

(4)灌胶前先对裂缝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对混凝土构件上的裂缝,用钢丝刷等工具,清理裂缝表面的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清理时注意不要将裂缝堵塞,然后再用毛刷蘸丙酮、酒精等有机溶液,把沿裂缝两侧20~30m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5)采用表面灌胶处理的裂缝,用灌胶嘴作为注胶口,本工程一律采用埋设灌胶嘴灌注。当采用注射器灌胶时,灌胶嘴必须要选用嘴内带有丝口的灌胶嘴,否则注射器灌胶将无法施工。布嘴原则为:沿缝长每30~40cm布置一个,宽缝稀布,窄缝密布。每道裂缝至少有1个进浆口和一个排气孔。埋设时,先在灌胶嘴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2mm的环氧树脂胶泥将灌浆嘴的进胶孔骑缝粘贴在裂缝的位置上。

(6)为使混凝土缝隙完全充满浆液,并保持压力,同时又保持胶液不大量外渗,必须对已处理过的裂缝(除孔眼及注胶口外)表面用环氧浆液沿裂缝走向均匀涂刷两遍进行封闭,形成封闭带,宽度3~5cm,即将裂缝表面封闭。在涂刷封闭胶体时一定要注意将灌胶嘴四周全部涂刷一到两遍,以免在灌胶过程中灌胶嘴四周漏胶。环氧封闭带硬化后(温度>15℃需要一天,温度

(7)闭气试验合格后,根据现场环境温度和施工条件,按比例调配胶液,每次调配不宜过多(500ml左右),搅拌均匀后应立即使用,配好的胶液需在30min内用完,如果发现胶液大量放热应立即倒掉,以免胶液凝胶堵塞灌胶设备。

(8)用手压泵灌胶时将胶压入多头注胶器,注胶器一般可同时安装3~5个注胶软管,胶可同时从这些软管中输出。每个注胶软管在进胶口处都设有泵门开关,通过注胶软管将胶由灌胶嘴注入到混凝土裂缝中。从每条裂缝的第一个注胶嘴开始,待相临的灌胶嘴出胶后,将注胶胶管的泵门关闭,再将后面的注胶软管泵门打开注胶,按以上方法循环压胶,直至完成。此方法在灌胶过程中一定要稳住压力,慢慢的通过灌胶嘴向裂缝内注入胶体。

(9)采用注射器灌胶时,首先将注射器的弹簧拉紧,将注射器内部的胶囊取出,然后将配制好的灌缝胶慢慢倒入胶囊之中,胶囊灌满胶体后放入注射器内,最后将注射器慢慢旋转到灌胶嘴内部拧紧,安装到位后,松开弹簧,由弹簧压力将灌p胶慢慢注入到裂缝内部。用注射器灌胶时,可采用多台注射器同时灌注,但每条裂缝上还是必须要留有一到两个灌胶嘴作为出气口使用。

(10)待裂缝全部注满后应按材料要求进行养护,待灌浆液固化以后,拆除灌浆嘴,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修整。

2.2.2宽度

裂缝封闭就是将宽度

(1)依据裂缝的检查报告中所标记的需修补部位的位置,现场核实其裂缝数量、长度及宽度,标注出需要进行封闭的裂缝。

(2)用角磨机沿裂缝切宽5mm,深5~10mm的V型槽。先用高压风枪吹去V型槽内及四周的粉尘,再用丙酮对槽内进行仔细清洗,并对缝两边5~6cm内进行清洗。

(3)按照配比:环氧树脂:乙二胺:邻苯二甲酸二丁脂:水泥为100:10:25:400对材料进行力学试验,要求:试件抗压强度大于60mpa,抗压弹性模量大4.0×104mpa,抗剪强度大于11mpa,粘结抗拉强度大于3.4mpa。

(4)在裂缝V型槽上(宽度30mm)均匀涂刷一层环氧树脂胶液;待环氧树脂胶液半干时,用配置好的环氧树脂胶泥填入V型槽内,压实、将外表面抹平。胶泥厚度不得小于1mm,宽度不小于30mm。

(5)表面封缝材料固化后应均匀、平整,不出现裂缝,无脱落。如达不到要求,需铲除重新封闭。

3结果与讨论

图4分别为修复前后混凝土裂缝照片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裂缝修复方法效果较为理想,对于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有很好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本文所述之裂缝修复方法对郧县汉江大桥混凝土缺陷以及裂缝进行修复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内部钢筋腐蚀。对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保证桥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其他桥梁混凝土病害修复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慧东.pC梁桥混凝土裂缝主动修复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2]王D,李振国,罗兴国.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技术简述[J].混凝土,2006(3):91~93.

[3]王志平.浅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预防与处理[J].建筑经济,2007(S1):81~83.

[4]张腾.桥梁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及修复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25):44~45.

[5]湖北省郧县郧县汉江公路大桥技术状况检测评定成果报告[R].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2.

[6]G209郧县汉江大桥技术状况评定报告[R].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2014.

[7]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JtG/t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8]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JtG/tJ23-2008,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9]王勇,刘书奇,赵瑜等.化学灌浆技术在大花水电站大坝混凝土裂缝处理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30(5):44~47.

[10]CJJ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6

【关健词】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环节;监理单位;建设主管部门

引言

随着预拌混凝土被广泛应用我国的工程建设,大量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问题。一方面,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鱼目混珠,质量管理体系缺失,实际管理人员与申办资质人员不一,试验设备、人员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为了抢占市场,压质压价,降低混凝土标号或采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来节省成本,无原则地掺加矿粉等掺合料;更有甚者,本该做的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混为一谈,做假试块、假试验资料。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扰乱了预拌混凝土的市场,给工程质量埋下了质量隐患,给社会留下了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政府、工程参建单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和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及措施,确保预拌混凝土市场的健康发展。

1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1.1做好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优选

面对当前预拌混凝土市场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工程参建单位尤其是预拌混凝土使用者施工单位,要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首先就要选好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对此,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在考察混凝土厂家时,不但要考察厂家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认证制度等,还要看设备投产年限、技术性能、人员资格、原材料产地质量、生产能力、实验室、社会信誉等。优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执行《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的规定。同时,要注意考察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是否建立了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组织生产;要考察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确保对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实施原材料进场检验,原材料进入搅拌站后,是否根据有关技术标准按批次复验;要考察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计量设备及试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1.2做好预拌混凝土的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

1.2.1出厂检验。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生产前,要和购货方签订符合购货方要求的合同,主要内容应有工程名称、交货地点、浇筑部位及浇筑方式、混凝土等级、技术要求、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时间等,要做好各种原材料的复试及试配,最佳的配合比要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再行拌和,拌和后混凝土经确认各种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出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随车向购货方提供出厂产品质量验收单,且必须明确注明各种原材料规格、配合比(实际配合比)、混凝土各种性能指标和养护要求、每车体积、配合比编号、检验人、接收人等相关规定信息,同时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标准的10.1、10.2规定的条款。

1.2.2交货检验。

预拌混凝土送达工地后,生产企业应配合购货方及时办理进场验收手续,并填写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单,交接时应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31条的规定,由施工单位按见证取样规定负责制取试样,预拌混凝土供应企业、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派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进行旁站见证后,送工程所在地具备见证取样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取样数量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107-8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同条件试块的留置应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根据结构部位、拆模要求、温度等情况一起制订方案。交货检验应注意几方面内容:

(1)查验预拌混凝土的拌和时间、记录搅拌车的进场时间和卸料时间,预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拌和后至进场)超过技术标准或合同规定的,应当退货。

(2)确认预拌混凝土的类别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记录混凝土数量。

(3)测定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度不能满足合同要求时,不得使用。施工单位认为合同规定的坍落度无法满足泵送要求而需增大坍落度时,应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通知生产企业调整。

目测预拌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

(4)混凝土拌和物的氯化物和碱总含量和特殊要求项目的检验按合同约定进行,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1.3做好预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应提前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概况结合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和施工季节的特点及工程技术要求,以文字形式进行预拌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的特性,制定详细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核查后,组织施工。预拌混凝土在运输、卸料和投入工程使用过程中严禁加水,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二次搅拌,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拌和物要立即退场,监理要签发退货通知。在浇筑楼板和大型基础时,应先从楼板边角处下料,而后再往中间布料,浇筑完第一层后再按合理顺序布料,不得采用振动捧推赶布料方法摊平混凝土;浇筑立柱和大型墙体时,要限制混凝土的落料高度,避免离析,对产生离析的部位可采用真空吸水或其它吸水的方法进行处理,严禁采用撤干料的方式处理,在混凝土表面收浆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抹面,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浇筑后的混凝土要及时按照施工方案要求的方法进行养护。

2监理单位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监管

在签订预拌混凝土订货合同时,应明确监理人员有权进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非保密的生产环节和试验环节,进行动态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监理应以抽查、巡视、旁站、平行检验等手段进行控制和检验。

2.1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第5.4.5条规定,专业监理工程师对试验室进行考核。

2.2对组成预拌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质量进行动态监理,对首次使用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开盘鉴定,施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监理三方见证。

2.3对预拌混凝土的特制品,如抗渗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生产检验应实施全程监理,为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合格制定和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建立感性认识和理性的数据基础。

2.4对有争议的问题,如混凝土试件的成型方法和坍落度的测定方法以及有关试验数据等,应及时提请质量仲裁部门仲裁和通过有资质的计量认证检测机构进行仲裁试验。

2.5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采用矿粉等掺和料进行等量取代水泥的做法,如需采用必须经试验室配比试验合格方可取代,并及时通知使用方。

3􀀁建设主管部门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监管

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可委托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有资质的质量检测权威机构共同对预拌混凝土进行监管。

3.1严格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和生产地管理,无论当地或外地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向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质量监管登记手续,外地企业不准以分公司的名义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

3.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对原材料、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及出厂产品质量检测数据采集,应统一使用当地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并实时上传,同时要做好记录标识和台帐,确保检验数据的可追溯性。

3.3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周密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建立健全材料、检测、设备、生产、销售五大台帐。

3.4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承担C50及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时,其配合比应委托当地有资质的质量检测权威机构进行比对验证。

3.5委托当地有资质的质量检测权威机构定期对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试件进行抽检,对抽验不合格的厂家要予以通报查处。

3.6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季节每两个月将应用于工程的原材料、配合比、拌合物的各项性能的出场检测报告和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等技术资料报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机构登记。

3.7对预拌混凝土生产、销售和管理过程中有违反相关规定的,应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随着与国际接轨的步步深入,对于预拌混凝土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会逐步出台,我们相信,未来预拌混凝土质量会更加安全、稳定,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会更加规范生产,预拌混凝土市场会越来越健康发展。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成型需要时间,合理的初凝时间可以保证混凝土施工工序的顺利完成。在住宅楼混凝土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了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一、商品混凝土供应商选择与控制

(一)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的选择

本住宅楼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在选择混凝土供应方时,必须加强对搅拌站质量保证能力的资质和混凝土生产能力的考核,选择二级及以上资质搅拌站。在选择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时邀请业主和监理一起进行考察,并在业主和监理认可的商品混凝土供应站中选择其中几个作为本工程的供应商。

在供货合同中,除包括供需双方常规内容外,从技术和质量方面必须写清;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混凝土性能要求(低碱、防腐、抗渗、抗冻、缓凝);要求使用的水泥品种,砂、石产地、规格,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掺量、掺入方式等以及泵送和冬施混凝土入模温度要求。

由于本工程底板混凝土施工量大,选择1个混凝土供应站同时供应底板的混凝土,同时另选择1个混凝土供应站作为备用。

(二)对商品混凝土的抽查与检测措施

(1)原材料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除由混凝土供应站提供保证外,我方将对混凝土整个生产、运输和浇筑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以确保混凝土整体质量优良。

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求混凝土供应站提供即将浇筑的混凝土有关的原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水泥出厂合格证及实验报告,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外加剂及掺合料出厂合格证等资料),并按规定的报审程序报监理、业主审批合格并签署混凝土浇筑申请表后,才能浇筑混凝土,且将混凝土的有关质量保证资料及时交项目部资料员归档保存。

(2)施工过程控制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定期检查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试块每班、每100m3做一组(一次性浇筑1000m3以上时每200m3做一组),并留置一定数量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和拆模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D执行。

严格执行“三检制”,对操作人员,定岗定人,挂牌施工,层层把关。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实行项目领导跟班作业制度。

(3)混凝土计量及管理

本住宅混凝土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在每次浇筑混凝土时,按照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号、性能要求、部位和数量等资料提前报送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按照施工程序及时报送监理方核定后经现场检查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开始浇筑混凝土。

项目部成立由项目总工为组长,质量检查员、专业试验员和现场施工员为组员的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对工程施工计量、质量、安全工作跟踪监督检查。

二、混凝土的试验管理

(1)实验工具

相应数量的混凝土抗压、抗渗试模、坍落度试验设备、标准养护箱等。

(2)坍落度试验

测试坍落度前,要先将试验桶用水湿润,放在不吸水的刚性平板上,分层装入混凝土,每层用标准棒插捣数次,刮平顶层混凝土,按规定方法提桶、测量、记录。

(3)混凝土试块制作

结构施工中按照每一现浇楼层或施工段,同一浇筑日期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制作试块,三块为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冬期施工多做一组同条件试块。试块振捣密实,抹平并应及时在试块表面临时写明工程部位、制作日期、强度等级标识、并及时填写试块试验表格,以防造成试块制作必须在浇筑地点进行。

(4)试块养护

标养试块在拆模后要及时放入标养箱,同条件试块拆模后,注明标识,要存放在用钢筋焊接的笼子内,并加锁保护,放置在与其代表结构部位的同样环境处,防止碰撞和丢失。

三、混凝土浇筑现场管理

(1)人员配备

现场除管理人员,设泵位管理人员对设在现场的混凝土输送泵进行管理。泵位管理人员监督工人下料,严禁工人在混凝土中加水。泵车料斗内的混凝土要始终保持在1/3左右,避免空气被压入泵管中,引起泵管堵塞。

散落至地面的混凝土要及时清理干净,避免污染现场硬化地面。

随时注意信号灯的指示,不得随意开始或停止泵送。

一旦混凝土输送出现故障,泵位管理人员要立即通知机修人员进行修理。

(2)泵管管理

配备一个接管小组,专门负责泵管的接拆、搬运及相关工作,该小组由浇筑点管理人员指挥行动。

接管时要清理干净泵管中的残留物,以确保泵管畅通,接头处套箍内应有垫圈并套好拧紧。拆管时要将管内混凝土倒出,清理套箍等移至下一接管位置放好。

当发生堵管时,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恢复正常泵送,堵管超过半小时要立即组织人员拆管,倒出管内混凝土再重新接管。

泵管应固定可靠,以防泵送混凝土剧烈摇动,引起套箍松扣、混凝土外漏等。

(3)混凝土浇捣

本住宅混凝土工程,采用汽车泵输送浇筑混凝土。

每台混凝土泵跟6人负责混凝土输送软管的移动和混凝土的局部铲运。另跟3名混凝土工负责打棒,派6人专事抹平压实收光,3人负责浇筑过程中钢筋成品的保护和恢复。现场另安排一个1人负责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浇水湿润模板。

混凝土浇筑前,水平混凝土泵管安装必须坚固可靠。

混凝土分层浇筑,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表面不小于5cm,振点间距为50cm,振捣时间为20秒至30秒。振动棒的操作必须选择有操作证、熟练并有责任心的人员。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不漏振,不过振。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标号的转换。同时,在梁与柱、剪力墙接头处,在梁内设置钢板网隔断。浇注过程中将柱打满,而后更改了混凝土标号后,方可开始平板和梁的混凝土浇注施工。

安排4人专事抹平压实收光,混凝土浇至设计标高,要及时用推板、尺杆等工具进行刮平,在混凝土初凝前(具体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进行压实抹平收光。收光后应注意成品保护,在终凝前不准上人,更不得加施工荷载。

(4)混凝土养护

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在水平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常温下水平结构要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要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普通混凝土养护期不少于7昼夜,特殊混凝土养护期不少于14昼夜。

(5)机电管理

现场由机电工长和电工轮流值班,负责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生产、生活用电、机电管理与维修。

现场突然停电时,机电工长立即组织电工查明原因。每天查一遍现场照明用电线路和生产用电线路,发现隐患立即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8

【关键词】面层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

随着港口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重力式码头的施工水平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日趋完善,重力式码头工程的外观、实体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码头面层混凝土经常出现裂缝现象未能得到很好根治。下面就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

一、工程概况

海南洋浦港洋浦港区小铲滩作业区起步工程码头工程建设3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远期可改造为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结构按靠泊15万吨集装箱船设计)。码头岸线与洋浦港总体规划岸线基本一致,长度为782m。

码头结构按15万吨预留,结构设计底高程为-18.0m。近期按5万吨级疏浚,码头前沿停泊水域设计底标高为-14.4m,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为65m,码头面顶高程为6.0m。

二、胸墙面层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1、混凝土约束性裂缝成因

(1)胸墙面层混凝土表面积大,极易受基层界面的约束而产生约束应力,同时,胸墙面层混凝土浇筑后养护过程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这两种应力,都使胸墙面层混凝土下方产生压应力,而顶面则产生拉应力。另外,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有一个强度增长过程,一般前几天强度增长缓慢,在7天~14天龄期时,强度增长迅速,可达设计强度的70%~90%。当混凝土抗拉强度小于约束、收缩应力值时,就会造成胸墙面层混凝土开裂,且开裂方向无规律。

(2)现浇胸墙面层混凝土中存在多余的游离水,水份蒸发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变形不一致,导致裂缝产生。

(3)现浇胸墙面层混凝土塌落度过大、可塑性差,一经振捣,混凝土中石子下沉、水泥砂浆上浮,导致混凝土面层材料上下不均匀,混凝土硬化后上下收缩不一致,产生裂缝。

(4)面层施工切缝不及时,混凝土由于膨胀容易产生裂缝;分缝宽度过大,混凝土应力集中也容易产生裂缝。

2、混凝土干缩性裂缝

(1)胸墙面层混凝土养护的方法不当或养护不及时,造成表面失水过多、过早,水泥没有充分水化,发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而产生裂缝。胸墙面层混凝土浇筑前,面板表面未进行冲洗、湿润,预制面板吸收大量胸墙面层混凝土中的水份,产生裂缝。

(2)面层抹面收面时间掌握不好或抹面时风力较大、气温较高,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较快,也容易产生裂缝。

3、原材料及配合比的设计

原材料及配合比的设计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是造成混凝土裂缝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现浇胸墙面层混凝土质量控制过程

本工程胸墙混凝土等级为C40,胸墙顶高程为6.0m。沉箱顶面标高为+1.4m,施工时胸墙混凝土分三次浇注,第一次浇筑至+3.2m处,第二次浇筑至5.55m,顶层45cm。

1、面层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配合比、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的审查内容包括选用的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等符合设计要求,做配合比试验的原材料要满足设计与施工工艺要求;坍落度应满足施工条件。

选定的配合比必须有28天强度试验报告及其他性能指标(抗渗、抗冻、氯离子电通量等)试验报告。监理工程师在审批配合比时应要求承包人按所报的配合比进行试配并提前制作试件进行强度对比,确认满足要求后以书面形式,确认配合比。

配合比经批准后才能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该配合比。如施工过程中需调整配合比,承包人须事先将新配合比及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才能使用。

本工程参考设计配合比为:

水泥:砂:碎石:水:聚羧酸减水剂(液体):抗蚀增强剂(粉剂):聚丙烯纤维

478:707:1154:151:3.36:42:1

混凝土塌落度为90-110mm,因纤维具有一定的防裂功能,对减少面层龟裂问题有较好作用,为增强面层抗裂性能在混凝土中掺入长短组合的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kg/m³,能限制胸墙面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塑性裂缝的发生,从而提高面层质量。

(2)对施工方案的工艺流程、材料检验、人力组织、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进行认真审查,并对应编制质量控制实施细则,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进行质量控制。

(3)对搅拌站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措施、运输能力等是否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进行综合考察。

(4)对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选用低水化热水泥,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骨料,严格控制砂石中的泥土、粉灰、有机物等杂质及针片状碎石含量,根据砂石料的实际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准确进行混凝土的投料计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5)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验要求:混凝土应拌合均匀,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当浇筑点离搅拌点运输时间超过15min时)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对坍落度至少检查2次;混凝土的出料温度应进行检查,满足规范对冷、热天气的施工温度规定。

2、胸墙面层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面层标高控制:依据胸墙面层混凝土分条线位置在面板上弹墨线,沿线每隔1.5m布设一个型钢,用水准仪测设型钢及前后模板四个角的标高,以控制面层标高。

(2)边角防裂措施:在沟、槽等边角应力集中位置绑扎与可能出现裂缝开裂方向成45度角的钢筋。

(3)防裂钢筋网片铺设:在码头面层绑扎6mm直径的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间距50mm×80mm,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为40mm,加固钢筋网片,防止钢筋网片在浇筑过程中下沉,使钢筋保护层变大影响抗裂效果。

(4)施工过程注意事项:避免在雨中、大风及烈日下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先用空压机清理表面,并洒水湿润。由于面层混凝土塌落度较小,使用吊罐运输混凝土,振捣采用直径为50m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间距300mm,持续振捣15~20s,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水泥浆和混凝土不再沉落为度。插入式振捣器应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快插慢拔,上下抽动。混凝土浇筑至表面后,刮去表面浮浆,采取二次振捣,多次抹面(首先是用木抹子粗抹面一次,再使用吕合金刮尺进行刮平,等混凝土稍微凝结再用木抹子进行一次抹面,等混凝土面层开始初凝,用光滑的铁抹子进行抹面,至少进行两次抹面。为防止表面过于光滑,完成前面五道工序之后,在已初凝的混凝土表面洒极少量水,再用大毛刷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刷毛,此时抹面结束)。

四、胸墙面层混凝土浇筑后质量控制

(1)面层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刷毛后覆盖土工布派专人进行洒淡水养护,确保潮湿养护不小于14天。

(2)切缝位置应设在构件受力较小的部分,切缝时间宜在胸墙面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15mpa时进行(做同条件试块进行压块),切缝深度宜为20mm。对于边角处及锯缝机无法进到的部位可采用手持式小锯缝机进行锯缝,直至锯到边界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在整个胸墙面层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质量把关,到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切缝等各道工序严格控制,一定能够极大的减少胸墙面层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使码头面层平整美观。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9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引言

由于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具有工序少、施工方便、速度快等特点,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结构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达不到设计要求,从而使质量难以保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指出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常见质量问题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预应力筋位置错误

1.1现象:预应力筋埋设位置错误和孔道变形,将使构件在施加预应力后受力性质发生变化,甚至会构件在未受外力的情况下,自行破坏。

1.2防治措施:

(1)预应力筋走向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预应力筋布置后应在钢筋骨架上固定好,浇筑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

(2)浇筑混凝土中严禁用振棒碰撞预应力筋,以避免其移位。

2.承压钢垫板凹陷

2.1现象:采用内藏式锚固端时为穿筋方便,钢垫板不宜多于3孔。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时,承压钢垫板发生凹陷,张拉力随之下降,预应力损失大,甚至预应力失效。

2.2防治措施:

(1)张拉力已足够而钢垫板仅凹陷1~2mm,可不作处理;张拉力低于60%时,如钢垫板开始凹陷,则应将该板拆除,重新修补后再张拉;张拉力大于60%时,则应停止张拉,不足部分可通过其他应力筋增加张拉力来补足。

(2)张拉过程中,如遇到钢垫板滑移,张拉力下降,则应将该处混凝土凿开,重新摆正钢垫板位置,再将混凝土填塞密实。

(3)单孔承压锚板的尺寸应不小于80mm×80mm,厚度不小于12mm,多孔钢垫板的厚度不小于14mm,承压钢垫板之间不得有重叠,并要有可靠固定。

3.施加预应力过早

3.1现象:由于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都将对构件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局部压力,如果混凝土达不到设计要求,可能会压坏。

3.2防治措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张拉时间,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4.滑丝、断丝

4.1现象:预应力筋滑丝或断丝,将影响或改变构件的受力状态,产生应力集中或应力丧失,造成结构质量严重隐患甚至质量事故。

4.2防治措施

(1)保证材料(钢筋、钢丝或钢绞线和锚夹具)质量合格,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严格执行取样送检制度。

(2)在张拉过程中严格控制张拉力,按规程操作,操作人员应精神集中,认真观察压力表和油泵的工作情况,做到随时控制。

5.施工时的质量记录

应做好以下质量记录:

(1)混凝土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

(2)无粘结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出厂质量证明。

(3)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机械性能试验报告单。

(4)无粘结预应力锚具合格证及检验记录。

(5)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6)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

(7)预应力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8)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隐检记录。

(9)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10)预应力制作与安装检验批及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11)封端混凝土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

(12)封端混凝土用水泥出厂合格证。

(13)预应力张拉、放张、灌浆及封锚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4)设计要求的其他技术资料。

6.成品保护

6.1预应力筋应按不同规格分类成捆、成盘挂牌堆放整齐。露天堆放时,需覆盖雨布,下面应加垫木,防止锚具及无粘结筋锈蚀。供现场张拉使用的锚夹具,需涂油包封在室内存放,严防锈蚀。

6.2张拉锚固后,及时认真地进行封端,确保封闭严密,防止锚固系统锈蚀。

6.3严禁碰撞踩压堆放成品,避免损坏塑料套管及锚具。

6.4预应力筋在运输中,应轻装轻卸,严禁摔掷及锋利物品损坏无粘结筋表面及配件。吊具用钢丝绳需套胶管,避免装卸时破坏无粘结筋塑料套管,若有损坏应及时用塑料胶条修补,其缠绕搭接长度为胶条l/2宽度。

7.安全措施

7.1张拉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成绩合格方可上岗。操作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操纵油泵及把持千斤顶的人员应由熟练的操作工人担任。

7.2张拉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千斤顶的两侧,千斤顶后方严禁站人,防止断丝时构件和机械伤人。

7.3在临时平台上作业时,平台应设有合乎安全防护要求的护栏。

7.4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且其使用的工具应放在工具袋或工具箱内,禁止乱扔乱放,尽量避免上下交叉作业,以免不慎坠落伤人。

7.5规范用电管理,所有闸箱、电缆和用电机具必须达到安全用电的标准,做到人走断电。

7.6所有施工机械必须专人保管,并且要常保养、常检查、常维修,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设备要由专人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一切可能的机械伤害。

参考文献

混凝土考察报告篇10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出现任何的遗漏或错误都有可能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设计结果存在不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设计人员应按规范相应的构造要求严格执行,才真正确保设计质量的安全。

1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则

1.1整体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整体性是指把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研究整体的功能和设计规律,从整体和部分中发现整体的特征。

1.2结构性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其结构及其各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结构决定着建筑的性能和质量,影响着它在建筑中的使用和其发展情况,同时它也是性能的载体,还可以反作用于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各要素运动的稳定性与结构息息相关。

1.3最优化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差异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差异的部分相互互补,相互支持,相互需要,保证着整合后的性能。建筑结构的形成也离不开差异整合,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这一点。

1.4动态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动态原则是把握系统的内外联系,以及发展趋势,动力规律、方式等方面,使混凝土在建筑中提供更好地应用,满足需求,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跟随时代的脚步。

2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在我国各项工程中应用广泛,具有可模型好、耐久耐火、造价低等特点,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然而,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和水利等的发展对混凝土的需求不断加大,且对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跨度和高度都不断地增大,但由于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且受季节限制,致使混凝土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2.1基础设计

2.1.1工程实地勘察报告缺错漏

地基基础是建筑质量的保证,影响着建筑的安全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若地基建设出现问题,则所造成的不只是经济问题还会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建筑物的基础建设过程包括勘察、设计和施工。每一个步骤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国设计时常存在勘察不全面,内容含糊不清,地质勘探报告未经审查部门审核,导致建筑物建设当中存在极大的隐患。设计过程应要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勘察报告要及时提出异议,未修改完善的勘察报告不能作为基础设计的依据。

2.1.2未说明绝对标高的问题

设计单位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要注意在基础图中要说明建筑所定的±0.00与工程地质勘察中绝对标高的关系。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些工程未说明±0.00的绝对标高,直接影响到基础底标高的确定,为施工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1.3基础垫层与保护层

设置混凝土垫层,不但可以保证基础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还可以保护钢筋。设计时,配有钢筋的柔性基础宜使用垫层,但要注意的是,垫层向外延伸的面积不能计入基础底面积。

2.1.4基础的变形计算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2)丙级建筑物有下列情况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物;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国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2.2结构设计

2.2.1柱设计

⑴框架柱的截面设计

混凝土的框架柱设计中,设计人员很容易忽视角柱的自定义计算,导致配筋率不足。在多层或高层的钢筋水泥结构中,柱的截面尺寸从下到上逐渐减小,以节约资金,合理利用。柱截面的间隔数一般在3~5层,每次每侧减少尺寸100~150比较适宜,既能满足要求,又能节约成本,有利于空间合理利用。

⑵框架柱的箍筋肢距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箍筋肢距一般应为每肢箍筋的水平距离,不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将箍筋肢距都按不大于200mm,这样将会导致混凝土的浇筑发生困难,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使用导管,将混凝土引导到根部,自上而下浇灌。若箍筋肢距过小则无法使用导管,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箍筋肢距,这样既方便施工又可以符合要求,从而较好地完成建筑任务。

2.2.2梁的设计

⑴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此举是为了避免出现负弯矩裂缝而采用的构造措施,设计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⑵侧梁纵向的钢筋配置

侧梁纵向钢筋结构对防止梁侧面的开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设计人员并为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盲目的增大其抗弯能力,严重影响抗震性能。梁侧钢筋的直径一般以Φ12~Φ16为最佳标准。在设计中应该注意避免抗扭纵筋的面积过大,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⑶水平锚固长度

楼层框架梁在边柱非抗震设计上部纵向钢筋和抗震设计的上部及下部纵向钢筋,锚固段当柱截面尺寸不足锚固长度时,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向下和向上弯折15倍直径,锚固段弯折前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或0.4lae。设计中容易忽略。

3混凝土结构设计改进的措施

3.1改进钢筋锚固和连接的方式

采用基本锚固长度:根据实验表明,高强度混凝土的锚固性能被低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ft按C60取值,并且不再使用锚固性能很差的刻痕钢丝,同时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在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配置构造钢筋,并且完善机械锚固的方法。箍筋对约束受压钢筋的搭接传力很重要,根据汶川地震时柱子钢筋在搭接处破坏很严重的情况,为防止粗钢筋在搭接端头的局部挤压产生裂缝,提出了在受压搭接接头端部增加配箍的要求,今后设计及施工要注意。

3.2提高结构构件的安全性

通过考虑配筋特征值调整钢筋最小配筋率,增加安全度,控制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当构件所需截面高度远大于承载的需求时,可调整其纵向受拉钢筋配比率;调整柱的轴压比限值、最小截面尺寸,适度的提高安全储备,增加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框支柱的轴压比限值。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劣化的因素复杂,受天气,气候等的影响较大,建筑的耐久性需根据以往的经验采取措施来解决。

3.3新规范

3.3.1提高结构安全储备

新规范在结构安全储备方面更加严格:斜截面受承载力公式的修改;调整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调整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调整混凝土的最小截面尺寸;增加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最大轴压比;加强底层柱等等。

3.3.2应用高性能高强度的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建筑也需要实行环保政策,因此要提倡高性能高强度的钢筋,减少钢材的用量,同时促进我国结构设计的节能环保建设。通过工程实践的证明,现规范推广的HRB系列普通热轧带肋钢筋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及机械连接性,对于RRB系列预热处理钢筋者来说应该合理使用,这类钢筋由高温淬水,预热处理后提高了强度,但其延展性和机械连接性却有所下降,设计者应当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