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十篇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十篇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8:53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1

摘要:睡眠质量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从睡眠质量的概念、评定方法和现状三个角度谈谈睡眠质量。

睡眠是人类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良与机体免疫力、疲劳、心理压力、医疗费用、意外事故、自杀风险等密切相关[1―2]。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3月21日确定为世界睡眠日,可见,睡眠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概念的界定

睡眠质量的定义缺乏一个公认的定义。当前,对睡眠质量的定义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睡眠质量是指用工具测量记录到的睡眠指标。Buysse等(1989)将睡眠质量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七个成分,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判断睡眠质量的好坏。第二,利用多种精密仪器,如多导睡眠图将生理指标转化为具体的睡眠质量指标,如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等。第三,用睡眠的量来表示睡眠质量的好坏,这个“量”不是睡眠的数量和时间,而是指对睡眠本身的一种体验[3]。由此可见,睡眠质量是对睡眠过程及其效果的一种综合评估,其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是在对客观睡眠情况评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关于睡眠的主观感受。

二、睡眠质量的评定

睡眠质量是一个对维度的概念,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判定,因此,对睡眠质量的评定方法主要有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两大类。

睡眠质量的主观报告法主要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目前,国外已发展多种成熟的量表来测量个体的睡眠质量,最常用和最理想的选择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该问卷适用范围广泛,对睡眠质和量的评定较为全面,与多导睡眠图测试的结果也存在较高的相关,被公认为一种常用和简捷的睡眠质量量表。另外,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moS)睡眠量表和艾普沃斯嗜睡量表(eSS)也被证实为是具有信效度的工具。得分越高,则睡眠问题越严重,这是睡眠量表计分的共同点。

此外,日志法也是评定睡眠质量的一种主观报告法。睡眠日志法,是让被试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内,记录自己每天的睡眠情况。KaterinaCervena等人(2005)曾用睡眠日志法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方法是要求被试在多导睡眠图记录的前一周时间里记下自己的主观睡眠时间、开始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醒后精神恢复和睡眠效率等情况[4]。

对睡眠质量的客观测量,主要是借助仪器客观地记录被试睡眠时的生理指标,进而使用具体的编码系统转化为睡眠质量指标。这种客观测量的方法是评定睡眠质量的最精确的方法,其是用多导睡眠图,如心电图、脑电图等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地记录被试的睡眠情况,然而,这种方法受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便于大范围研究调查。客观测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多导睡眠图,这是最常用的客观测量方法;二是睡眠活动记录器,这是一种微型化的、类似于手表的一种设备,把它戴在手腕上就可以自动记录人的睡眠周期情况。aviSadeh等人(2000)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研究学龄儿童的睡眠情况[5]。

睡眠质量的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主观报告虽简洁易用,但易受被试主观性的影响。相反,客观测量则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基本不受被试主观性的影响,能客观地记录被试的睡眠质量问题,但其不足在于需要精密的设备和专门的实验室,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鉴于此,对睡眠质量的测量工具有待进一步研制开发,或同时使用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以便更精确地评定被试的睡眠质量。

三、睡眠质量的现状

已有调查结果显示人类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owens等(2000)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指出,37%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6]。morrison(1992)指出,美国有10%―23%的青少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障碍[7]。而Garcia-Jimenez等(2004)报告表明,青少年的睡眠问题更严重,38.5%睡眠质量差,23%难以入睡,9.95%失眠,53%嗜睡[8]。国内调查同样显示出睡眠问题的严重性,13.93%―52%的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9―10]。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睡眠流行病学调查中指出,43%的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对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生理因素,如身体疾病,研究表明,因疾病带来的身体疼痛显著地干扰着人们的睡眠质量;二是睡眠卫生,如睡眠习惯、睡前活动等;三是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敌对和紧张等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相关;四是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应激等。

参考文献:

[1]RiedelB.w.,LichsteinK.L.insomniaanddaytimefunctioning.SleepmedicineReviews,2000,4:277-298.

[2]taylorD.J.,LichsteinK.L.,DurrenceH.H.insomniaasahealthriskfactor.BehavioralSleepmedicine,2003,1:227-247.

[3]andrewD.,JackD..edinger.measuringsleepquality[J].Sleepmedicine,2008,1:10-17.

[4]KaterinaCervena,milosmatousek,Janprasko,martinBrunovsky,Beatapaskova.Sleepdisturbancesinpatientstreatedforpanicdisorder.Sleepmedicine,2005:149-153.

[5]aviSadeh,amiramRaviv,ReutGruber.SleeppatternsandSleepDisrupionsinSchool-ageChildren.Developmentalpsychology,2000,36,(3):291-301.

[6]owensJ.a.,Spiritoa.,mcGuinnm.,nobileC.:Sleephabitsandsleepdisturbanceinelementaryschool-agedchildren.DevBehavpediatr,2000,21:27-36.

[7]morrisonD.n.,mcgeeR.,Stantonw.R..Sleepproblemsinadolescence.amacadChildadolescpsychiatry,1992,31,(1):94-99.

[8]Garcia-Jimenezm.a.,Salcedo-aguilarF.,Rodriguez-almonacidF.m.,etal..theprevalenceofsleepdisordersamongadolescentsinCuenca,SpainRevneurol,2004,39:18-24.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睡眠质量;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0(a)-0170-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预后与心理因素有关[1]。研究发现,睡眠障碍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而睡眠障碍可加重和诱发躯体疾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2]。本研究对145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正常老年人睡眠质量进行比较,以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长沙市砂子塘社区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45例以及正常老年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组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③患者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急、重症高血压;③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及严重智力障碍;⑤药物及酒精依赖史。共发放28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男80例,女65例,年龄60~82岁,平均(75.3±12.9)岁;正常组老年人男68例,女72例,年龄60~85岁,平均(74.5±15.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固定的专业调查人员到每一位受访老人所在地进行调查,并统一指导用语对被试者进行测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睡眠质量的评定工具[3]。pSQi由23个题目构成,可划分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分等级计分,累计各因子成分得分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

血压测量及评估:坐位休息5min后测量右上臂血压2次,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Karotkoff第1、5音为记录值,取测量平均值。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采用wHo标准,即60岁以上老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对既往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或在2周内服用过降压药者,无论血压正常与否均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方差分析两组pSQi各因子成分得分和总体得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睡眠质量的比较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45.67%)高于正常老年人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2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研究对象pSQi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影响与正常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提高,使人类的预期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且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4]。原发性高血压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据报道,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心理症状者占77.3%[5]。

睡眠障碍是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与躯体、心理疾病或过早死亡显著相关[6]。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生理过程,人们在一天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后,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劳动,都处于高度疲劳状态之中,只有合理和科学的睡眠,才能使全身的细胞处于放松和休息状态。睡眠也不是简单的觉醒状态终结的被动过程,而是不同心理生理现象往复循环的主动过程,在睡眠过程中人的大脑生理及心理活动仍然存在,且睡眠受睡眠觉醒中枢的主动调节。良好的睡眠能有效恢复人的体力和脑力,对健康维护和生活、工作质量的保证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睡眠异常是亚健康的重要表现症状之一,且对亚健康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7]。因此,关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问题尤为重要。

pSQi简单易用,信度和效度高,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已成为国外精神科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8]。国内有学者为了验证pSQi量表的测试信度和效度,应用心理测量与统计分析技术对正常人、失眠症、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pSQi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再测信度、构想效度和实证效度[9]。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低于正常老年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可能有:①因高血压的多个临床并发症产生的严重后果,一旦老年人被诊断为高血压时,患者常对此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其睡眠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②患者往往会担心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如治疗效果如何、长期服药是否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等。焦虑情绪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悸、头痛、易醒等不适,导致睡眠障碍,降压效果不理想[10]。

而正常老年人也存在一定的睡眠质量问题,这可能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问题有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睡眠质量,因此,正常老年人也存在一定的睡眠质量问题。

因此,社区应及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通过普及高血压知识改变其认知、情绪、行为,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改善其睡眠质量,有利于维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及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马丽娜,汤哲,关绍晨,等.高血压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7):637-639.

[2]刘平,姜树军,汪丽,等.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焦虑及抑郁状况的相关性[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3):261-262.

[3]BuysseDJ,ReynoldsCF3rd,monktH,etal.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anewinstrumentforpsychiatricpracticeandresearch[J].psychiatryResearch,1989,28(2):193-213.

[4]李红鹰,蒋袁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73-1074.

[5]梁婉仪,刘素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5(4):349-350.

[6]杨凯艳,李艳玲.老年女性身体活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99-1500.

[7]邱玉明,赖名慧,赖逸贵,等.公务员亚健康状况及与睡眠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1l,27(3):355-356.

[8]nierenbergaa,adlerLa,peselowe,etal.trazodoneforantidepressantassociatedinsomnia[J].amJpsychiatry,1994,151(7):1069-1072.

[9]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大学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某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在某综合性大学随机抽取1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51份,有效率95.5%。其中男生502人(47.8%),女生549人(52.2%);年龄为18-26岁,平均年龄为(20.64±1.41)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1]评价睡眠质量,自拟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睡眠质量调查。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pSQi平均得分(6.43±2.76),1051名学生中有睡眠质量问题人数为355名(33.78%);男生、女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各位157名(31.3%),198名(36.1%);男、女生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101>0.05)。

2.2不同性别睡眠质量pSQi得分差异分析

男生pSQi平均得分为(6.31±2.76)分,女生pSQi平均得分为(6.55±2.77)分。男女生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4,p=0.161>0.05)。

2.3不同年级睡眠质量pSQi得分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学生pSQi总分差异有显著性(F=10.33,p

2.4不同专业睡眠质量pSQi得分差异分析

不同专业学生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19,p=0.045)。其中不同专业间学生的“睡眠时间”得分(p=0.012)、“睡眠效率”得分(p=0.001)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p

2.5相关因素与pSQi总分简单相关分析

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相关因素与pSQi总分作相关分析。其中pSQi总分与身体情况、饮食规律、睡眠环境等因素呈负相关;pSQi总分与饮食过饥过饱、喝咖啡频率、运动频率、学业情况、精神压力等因素呈正相关。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3.78%的大学生有睡眠问题,稍高于其他研究结果(19.3%~28.6%)[2-4];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身体状况、睡眠环境、学习考试等压力。结果显示男女生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近年来国内一些其他作者调查结论一致[4]。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状况有差异,与国内有些报道一致[5]。三大专业整体睡眠情况差异性不明显,与国内一些研究[6,7]结果相反。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压力、身体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似[8]。表明学习压力大、身体状况不佳、对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就越差。可见睡眠质量的高低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于大学生这个高智商群体应该尤为重视,睡眠质量的高低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就更为密切,我们应当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将会促进其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

[2]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等.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470-471.

[3]蒋怀滨,林良章,赵春梅.福州地区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睡眠状况调查及其干预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01-1202.

[4]郑天生,郑园园,毛广运等.温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睡眠认知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11):84-86.

[5]王小丹,高允锁,郭敏.551名医学本科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71-773.

[6]韦成全.医学院校与工科院校大学生睡眠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9,30(11):1027-1028.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4

5月底,她刚从门户网站跳槽到一家o2o服务平台担任产品经理。新环境带来的高压让她略不适应,她需要在高压下反复修改产品方案,每到这种时候,她就很难入眠,往往凌晨两三点都还睡不着。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不太熟悉的工作内容,则让陈晨的睡眠质量更差了。

“睡眠不好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工作环境往往会导致公司人过度疲惫、压力过大或者过度亢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周亮说。《第一财经周刊》通过睡眠调查也发现,2129名参与调查的公司人中,只有10.3%的人对自己的睡眠满意。

睡眠质量的降低会影响身体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头晕脑胀、体重增加、记忆力衰退等状况。另一方面,它也会降低公司人的生产力。这可能和传统认知里工作与睡眠是互斥的关系不同,不少明星老板对外都宣称自己的睡眠时间仅为4至5小时,这多少给人一种心理暗示:成功的人都睡得少。但根据英国健康和人寿保险公司VitalityHealth的研究数据,每晚睡6小时或更少的员工,工作效率明显低于睡眠时间超过7或8小时的员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傅英惠研究后发现,只睡很少时间但依然能保持健康的原因和遗传因子有关―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睡眠顾问nancyRothstein经常给企业提供有关睡眠的咨询服务,在她看来,随着经济的改善,企业逐渐将睡眠也看做是福利的一部分。比如百度大厦内,公司为员工建立了睡眠室,放置沙发床和按摩椅供午憩使用;汇丰银行给员工配备了智能手环,帮助他们监测自己的睡眠质量;腾讯、Google等公司会通过知识讲座来改善公司人的睡眠习惯,并提供有关睡眠的咨询。

《第一财经周刊》在微信读者俱乐部里做了个简单的睡眠情况调查,根据这个调查结果,结合相关公司人和健康专家的采访,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司人到底睡得怎么样?睡眠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还能如何改善?

a

公司人睡得怎么样?

《第一财经周刊》所做的公司人睡眠调查显示,47.3%的人认为自己睡得一般,42.4%的人对自己的睡眠并不满意。中国医师协会的《中国睡眠指数》也给出了类似的结论:城市公司人的睡眠状况普通在及格线之下。而不同城市及职能的公司人表现出的睡眠质量也有所不同。

城市层级越高,睡眠质量越低

城市层级与睡眠质量之间关系明显,城市层级越高,公司人的睡眠质量越低。相较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的工作压力更小,生活节奏也相对缓慢,在这些城市工作的公司人往往有着更好的睡眠质量。

刚刚从成都到深圳腾讯总部工作的罗元海有切身体会:“产品迭代速度的加快让我感觉到压力明显的变化。同样是互联网行业,两个城市之间的情况也有差别。”从《中国睡眠指数》中的数据看,成都的睡眠指数为61.2,高于深圳的60.6。

媒体、广告、销售等行业的公司人睡眠质量更差

职业对于睡眠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总体来说,公务员、教师这种工作压力较小的职业,从业者一般睡眠质量更好。而常要面对deadline、甲方、业绩、Kpi指标的公司人,睡眠质量更成问题。

不同机构所做的调查中,睡眠质量最差的职业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了媒体工作者。智联招聘的一份公司人健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媒体从业人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睡眠出现了问题,成为睡眠问题表现最集中的职业。中国医师协会的数据也显示,媒体人的睡眠质量指数仅为56.5。

除此之外,在广告及公关、旅游、航空、医疗、销售等职能领域工作的公司人睡眠质量也不太理想,19.4%的广告及公关行业从业者表示自己经常在上下班的路上在车里睡着。

B

睡得不好有哪些表现?

别学库克了,4个小时根本睡不够

《第一财经周刊》的调查数据显示,45%的公司人认为自己睡不饱。在Linkedin于3月的《2014中国职场发展满意度报告》中,32%的北京公司人睡眠时间只有5到6个小时。

周亮认为这是公司人最需要警醒的地方。现在人们似乎更喜欢学习美国公司的高管们,把更多时间交给工作,而非睡眠。库克在一次专访中说自己每天只睡4个小时,通用电气、百事集团、twitter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都曾公开表示将睡眠时间压缩到了最短。

“睡得越少,挣得越多”的观点不知不觉成为公司人之间的一种共识,但对此,周亮并不认同:“虽然有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就人的生理机能而言,7到9个小时的睡眠时长应该是一般人需要达到的,否则会造成生理层面的紊乱。”

30分钟还睡不着?你失眠了

一个更坏的消息是,在睡眠时间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还有相当数量的受访者饱受失眠的困扰。一般对失眠的判定标准是入眠时间超过30分钟,而北京和深圳两地的平均入眠时间均达到了27分钟。中国医师协会的数据显示高达67.9%的受访者出现类似现象,接近3成的中国人每周至少失眠一次,这些数据都显示出失眠正在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深度睡眠时间短也是睡不好

整个睡眠过程一般可分为入睡、浅睡、熟睡、深睡和快速眼动期。快速眼动期经常伴随翻身的动作,而且非常容易惊醒。当人们的睡眠进入这一阶段之后,眼球会出现快速跳动的现象,大脑内的神经元也会兴奋起来,梦也一般在这个阶段发生。

深度睡眠时间短意味着多梦、易醒。“很难去界定是睡眠质量不好导致了多梦,还是多梦导致了睡眠质量不好。”周亮表示两者间的因果关系还无法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深度睡眠的时间越短,睡眠期的修复作用就越无法发挥出来,从而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

C

为什么我们睡不好?

工作压力大

工作压力是造成睡眠质量降低的一大因素。在我们所做的睡眠调查中,认为“工作、老板、甲方”是让自己睡不好的主要原因的受访者占到28.9%。

在上海工作的马璐最近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客户及Kpi指标带来的双重压力,让她在这段时间经常做噩梦。“自己的神经总是高度紧张,非常影响睡眠质量。”她说。

马璐的情况也在不少公司人身上出现,在《中国睡眠指数》的调查中,12.7%的北京公司人经常梦到与工作有关的事,深圳和上海比例略低,为11.5%和9.5%。

手机和酒精依赖

不仅工作会造成睡眠质量的降低,手机依赖也同样需要警惕。在创新工场担任产品经理的丁慧,将微博视为工作以外纾解自身压力的手段。丁慧对于手机很依赖,睡前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几乎都被手机占领了。

《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约有58.9%的人将上床后睡觉前的时间用在了各种网络活动上。躺在床上不想睡去的人中,有60%都是举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刷微”一族,他们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平均达到了29分钟。

“这是一个大问题,在睡前的黑暗环境中玩手机,会阻止人体制造褪黑素,进而影响睡眠。”周亮说。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能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延长人们的深睡时间,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另外,城市人越来越丰富的夜生活也会影响睡眠。酒精的摄入以及环境造成的过于兴奋,都有可能使得神经高度紧张,从而影响睡眠。因此,在睡觉之前为自己设置一个缓冲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避免接触手机、酒精等诱发因素,能帮助公司人更好地入睡。

带孩子的苦恼

对于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公司人来说,孩子也是除工作外延迟他们入睡的原因。

“下了班陪伴小孩一直到10点,之后才能处理工作中的事务,往往凌晨1点才能睡觉,但7点半又得起床。”职场妈妈蒋将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对于那些孩子刚出生的公司人,问题就更加复杂。夜间哺乳以及孩子的哭闹等都让他们无法睡整觉,一般晚上会醒来2到3次,这使得他们的睡眠一直停留在浅睡阶段。这样的阶段大约会维持2至3年,当小孩开始上幼儿园之后,这种现象会逐渐缓解。

D

怎么提高睡眠质量?

稳定的作息

养成稳定的作息时间是帮助提高睡眠质量最重要的一点。周亮提供的建议是选一个长假,不要刻意规定入眠和起床时间,几天下来就能大概知道自己适合睡多长时间,以及何时能入睡。

另外,午休虽然能够保证下午工作精力的旺盛,但午休时间要尽可能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否则会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当人从深度睡眠的阶段苏醒之后,会产生更加疲乏的感觉,反而降低了之后的工作质量。

增加运动量

白天运动量的增加会加快人们疲劳的感觉,因此让公司人更容易入睡。运动量的增加有多种途径,包括健身、徒步上下班等,甚至工作量的增加也能够被划进这一范畴。但需要注意的是,睡觉之前应避免高强度的运动。

调节心理压力

大多数公司人在注意到睡眠质量下降后,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不会让情况好转,反而会引发恶性循环。因此,不要刻意强迫自己睡觉,如果闭眼半小时还没有睡意,可以选择起床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或者听一些轻音乐来放松身心,这样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入睡。

睡前别让大脑太兴奋

睡前时间如何安排对于睡眠质量非常关键,因此要合理地加以利用。

睡前4个小时内不要摄入咖啡因、酒精或者尼古丁,避免食用咖啡、茶、巧克力、烟草或者各种酒类,这些会使人脑兴奋,延缓睡眠时间。另外,不要在床上玩手机、平板或看电视,可以选择看书或者背单词,这些都有可能让你产生倦意,从而尽快入睡。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铁路职工;睡眠质量;焦虑;抑郁

aStudyontheCorrelationbetweenSleepQuality,anxietyandDepressioninRailroadworkers.Dangtongmei,DongYujun,wuQiong,etal.RongfuVeteranHospitalofJining,Yanzhou272101,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leepquality,anxiety,depressionandcorrelatesamongrailroadworkers.methodsacross-sectionalepidemiologicalstudywasconductedamongarepresentativesampleofrailroadworkerswhoworkedwithintheprecinctofJinanRailroadBranchBureau.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Zung's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Zung's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wereemployedinthestudy.ResultspSQi,SaSandSDSscoreswere5.61±2.93,40.2±10.2and45.3±10.0respectively.Sleepingproblemrate,anxietyrateanddepressionratewere21.9%,18.7%and35.2%respectively.analysisofcorrelationshowedthattherewas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scoresofpSQi,SaSandSDS(p<0.0001).Conclusionanxietyanddepressionwas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sleepquality;thecorrespondingauthority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hesleepproblemsandmentalhealthstatusoftheworkersinordertoimprovetheirworkingefficiencyandqualityoflife.

【Keywords】Railroadworkers;Sleepquality;anxiety;Depression

铁路职工作为特殊群体,长期昼夜班的频繁改变,不能保持正常的睡眠生理节律,同时高噪音、高震动的工作环境也会影响职工的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为探讨铁路职工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互关系,对铁路职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2002年1月以前在职的济南铁路分局下属单位的铁路职工,发放问卷356份,收回有效问卷302份。完成调查的302人,其中男性254人,女性48人,年龄21~55岁,平均32.53±7.13岁。受教育水平:初中72人,高中46人,中专123人,技校38人,大专28人,大学10人。职业分布:正副机车司机150人,通信工18人,检车员26人,其他108人。婚姻状况:未婚57人,已婚244人,离婚1人。收入水平:2000元/月以上50人,1000~2000元/月210人,1000元以下42人。

1.2方法

1.2.1工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2]。

1.2.2施测根据研究的要求,以班组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样本,以团体方式进行测试,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1.2.3数据处理将所有采集的数据进行编码与量化,然后输入access数据库中,采用SaS9.1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定性资料计算率或构成比,用χ2检验比较相关各组间的差异性,定量资料用(±s)进行描述,用t检验比较各相关组间的差异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各相关因素间的关系

2结果

2.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02位被调查者的pSQi平均分为5.61±2.93分,男性5.75±3.00分,女性4.91±2.37分。以刘贤臣等建立的成年人睡眠质量判断界值(pSQi=7)为标准[3],被调查者中有66位(21.9%)pSQi总分在7分以上,即有21.9%的被调查者睡眠质量较差,其中,男性59人(23.2%),女性7人(14.6%),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77,p=0.18)。为进一步探讨受调查者睡眠质量的特点,将pSQi各成分得分的性别间比较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见,男性的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2个成分得分显著性高于女性,表明虽然总的睡眠质量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但男性的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则低于女性。

2.2对焦虑特点分析302人被调查者中有300人完成了焦虑自评量表(SaS)。300人被调查者SaS总平均分为40.2±10.2分,其中252人男性平均分为40.9±10.6分,48人女性平均分为36.7±6.7分,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2,p=0.16)。SaS总分分别在50分以下以及50、60、70分以上者人数见表2,可见有18.7%的被调查者得分在50分以上,男性有21.6%,女性只有2.1%,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

2.3对抑郁特点分析302人被调查者中有301人完成了抑郁自评量表(SDS)。301人被调查者SDS总平均分为45.3±10.0分,其中253人男性平均分为45.6±10.1分,48人女性平均分为43.5±9.4分,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5,p=0.18)。SDS总分分别在50分以下以及50、60、70分以上者人数见表3,可见有35.2%的被调查者得分在50分以上,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2.4pSQi总分与焦虑抑郁得分相关分析以pSQi总分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4。可见,pSQi总分与SaS总分、SD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即自评焦虑、抑郁的被调查者睡眠质量差。

3讨论

睡眠是人类重要的生理需要之一,充分的睡眠除了使人觉得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外,还产生一种满足感。睡眠的需要在个体间差异较大,且与年龄、性别、神经类型、性格、活动强度、情绪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4]。国外报道的睡眠障碍患病率互有差异,ancoli-israel等[5]报道全美国约有1/3的人患有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国内于守臣等[6]在黑龙江调查了不同职业人群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9.4%。本研究发现,铁路职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1.9%,其中男性23.2%,女性14.6%,显著高于国内平均10.8%的水平,这可能与铁路工人特殊职业群体有关,即长期的日夜班的频繁改变,影响自然睡眠周期的循环,高噪音、高振动的工作环境,加之铁路大提速,铁路职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良的职业环境及生理节律的不规则变动成为影响铁路职工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铁路职工有着较多的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分析发现,睡眠质量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长期睡眠不良可引起焦虑和抑郁,而焦虑、抑郁症患者又常有失眠的主诉。Jenkins等[7]研究发现,焦虑、抑郁、敌对、适应困难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睡眠障碍呈显著的正相关。杨本付等[8]对医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也表明,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与本文的结果是一致的。同时,睡眠质量越差,越进一步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调查结果还表明,男性职工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明显低于女性,其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较女性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有关。

本研究为我国铁路部门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铁路主管部门应重视职工的睡眠问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重视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减少影响因素,对那些因不同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心理障碍要尽早发现,并辅以适当的治疗,以达到改善睡眠,消除心理障碍,对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职工队伍,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参考文献

[1]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1999:375-378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39-43

[3]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评价.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103-107

[4]何亻及,成义仁,马恩轩主编.精神病学(第1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41-442

[5]ancoli-israelS,Rotht.CharacteristicsofinsomniaintheUnitedStates:resultsofthe1991nationalFoundationSurveyi.Sleep,1999,22:S347-S353

[6]于守臣,张忠山,宋彦,等.黑龙江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207-209

[7]JenkinsLD,StantonBa,niemerykSJ,etal.ascalefortheestimationofsleepproblemsinclinicalresearch.JClinepidemiol,1988,41(4):313-321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失眠;生存质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成人于7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多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s以上和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次。主要表现为呼噜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反复从睡眠中憋醒,易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及认知功能低下等[1]。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和寿命。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7年7~10月入我院已诊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养员72例,其中男56例,女1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7岁;体重超重48人,肥胖24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60人,无明显躯体疾病12人。随机选取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养员对照。

1.2测评工具①刘贤臣等编译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1]。pSQi可划分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使用、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来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值在0~21之间,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得分≤3、4~7和≥8将睡眠质量划分为“好”、“中”、“差”三组。②方积乾教授翻译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它能够产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另外还有两项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是作为评价生存质量量表的指标,得分按正向记,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3统计方法将资料量化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患病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比较(表1)

2.2患病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统计(表2)

3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临床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病率高达1%~4%,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20%~40%,还会引致脑血管疾病、精神异常、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糖尿病、减退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有报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pH失代偿,刺激中枢和心血管化学感受器,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夜间睡眠或醒后血压升高[2]。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还会引起记忆和情绪障碍[3],有报道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猝死病例[4]。因此应该重视睡眠呼吸暂停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和寿命。

参考文献

[1]初少莉,朱莹.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与心脑血管病[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2):14-15.

[2]蒋光峰,孙炜,李娜,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433-436.

[3]张鹏,赵忠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4):25.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7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航天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失眠情况及特征,为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3月间在成都航天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200例。采用描述性研究,应用athens失眠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33.5%的患者失眠,23.5%的患者可以失眠。造成患者失眠的住院原因有担心病情恶化、起夜增多、疼痛、夜间查房及治疗、患者间影响、住院费用等;此外,在年龄、文化程度和住院次数等方面,患者的睡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神经内科;失眠;原因;调查研究

investigationofpatientswithinsomniareasonsintheDepartmentofneurologyinChengduaerospaceHospital

wanGuorui(ChengduaerospaceHospital;ChengduSichuan610100)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andingthesitu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patientswithinsomniareasonsinDepartmentofneurologyinChengduaerospaceHospital,toimprovepatienttreatment,improvepatients''mentalhealth.[methods]200cases,inChengduaerospaceneurologyinpatient,fromapril2011tomarch2012,areincluded.Descriptivestudyandsurveyresearchwasused.weappliedtheathensinsomniaScaleandtheself-madequestionnaireforneurologypatients.[Results]therewere33.5%ofpatientswithinsomniaand23.5%inpatientswithinsomnia.thecauseofadmissioninpatientswithinsomniacausedfearofdiseaseprogressionnighttourinateincreased,pain,nightroundsandtreatment,thepatientimpact,andhospitalizationcosts;inaddition,intermsofage,educationallevelandfrequencyofhospitalization,thepatient''ssleepscoredifferenc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Departmentofneurology;patientswithinsomniareasons;reasons;investigation

失眠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病率较高,长期失眠危害心身健康,是意外事故和死亡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对失眠的问题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失眠与患者人格、情绪和行为特征有关。本文通过对200例失眠患者的调查分析,探讨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为失眠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理论启示。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共纳入200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19~68岁,平均(41.56±12.64)岁;总病程2月~30余年,平均(60±91.56)月,平均住院时间为14.25±5.28d。纳入标准为:(1)进行系统住院治疗者;(2)意识正常者;(3)自愿参加该项研究者。排除标准:(1)有意识障碍者;(2)有精神疾病者;(3)非自愿参加该项研究者。

1.2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方法,应用athens失眠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对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athens失眠量表[1]是一种较为通用的量表,包括8个条目,分别为入睡时间延迟、夜间苏醒对睡眠的影响、比期望时间早醒、总睡觉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和白天思睡。每个条目分为4个等级,分别按照0,1,2,3分进行评定,8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为睡眠得分。睡眠状况通过计算总得分进行评价:(1)>6分为失眠;(2)在4-6分之间(包含4分与6分)为可疑失眠;(3)

2.结果

2.1患者基本资料

年龄分别情况为:40岁以下占13.75%;41-59岁占55%;>60岁占43.75%。性别方面:男性60%;女性占40%。职业方面:工人10%;农民:25%;退休职工占40%;学生占5%;普通职员占10%;无业者占10%。住院史:首次住院占52.5%;有住院史占47.5%。文化程度:文盲占48.5%;初中占27.5%;高中占22.5%;大专及以上占13.5%。疾病类型:脑梗占63.5%;脑出血占10%;脑炎占8.5%;其它占18%。医疗付费情况:自费占15%;新农合占55%;公费占30%。住院期间促进睡眠药物使用情况:有占68.5%,无占31.5%。

2.3200例神经内科患者影响睡眠的住院因素

担心病情恶化占41.5%;患者间影响32.5%;起夜增多占27.5%、疼痛占18.5%、夜间查房及治疗17.5%、住院费用13.5%。

2.4患者基本状况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3.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神经内科患者睡眠治疗较差,有33.5%的患者失眠,23.5%的患者可疑失眠。神经内科患者中多数人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入院,充足和良好的睡眠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研究发现,担心病情恢复不好和病人之间的影响是影响神经内科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神经内科患者,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病多为突发病,对患者的精神打击较大,并且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多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过度关注,加上病友之家的交流等,精神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针对患者的情况,医护人员应尽量做好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于患者不懂的地方多加解释,并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争取病情的较好恢复。

其次,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有病情较重者,夜间患者多为急诊入院,家属需要办理各种手续,医生与护士也在病房里对患者进行抢救与治疗,这些都是堆起他患者睡眠的严重影响。同时需要夜间输液治疗,并使用监护仪,监护仪的报警、护士更换液体对其他患者的睡眠也形成了影响。为了建立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影响,需要进行科学的病室安排,夜间收住院患者尽量安排在单独房间,便于护士观察和治疗,减轻对其他患者的影响。

4.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治疗差,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疾病本身和环境因素3个主要方面[2]。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当增强对神经内科主要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睡眠质量因素评估的意识,减少影响睡眠质量因素的发生,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睡眠不足睡眠过多糖代谢

近年一些机构研究发现,血糖的代谢除与饮食、体重、运动等因素有关外,睡眠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睡眠的时间与睡眠的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38岁以上年龄段的大学教师。进行睡眠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在我校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教师1260例,年龄在38岁以上并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査,空服血糖、餐后2h血糖等生化检测的教师进行此项研究。

1.2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入睡时间及觉醒时间。每位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生化检测:采用自动生化检测仪酶法测定空服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项目。

1.3診断标准根据调查对象的入睡时间及觉醒时间计算出睡眠时间,并由此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晚睡眠时间

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组(nGt组):空腹血糖

1.4统计方法采用SaS8.1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正态分部计量数据以x±s表示,非正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为数间距)表示,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260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我去为(52.2+-9.4)岁;男性592例,占43.8℅)小时(p

2.2研究对象每天的睡眠时间为(7.5+-1.7)小时,男女睡眠时间分别为(7.5+-1.9)小时和(7.5+-1.5)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研究对象的睡眠时间睡眠时间不足151例,占11.99℅.睡眠时间正常组1059例占84℅,而睡眠时间过得者50.4例,占4℅,。与睡眠时间正常组相比,睡眠时间不足者男性比例较高,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增高的比例较高、。睡眠过多者,集中在高年龄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增高的比例也较高。

2.4睡眠时间糖代谢关系在研究人群中正常糖耐量组(nGt组)1056例,糖代谢受损组(iGR)117,

病率为9.3﹪,而糖尿病组(Dm)87例,患病率为6.9﹪。睡眠时间不足组中18.7例患病率12.4℅,有21例为糖尿病(Dm),患病率为13.9℅;睡眠时间正常组中94例患有iGR,发病率为8.9℅,56例患有Dm,患病率为5.3℅;睡眠时间过得组中5例患有iGR,发生率为10.3℅,9例患Dm,发生率17.9℅。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组中iGR的发生率高于睡眠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表1睡眠情况与生化指标及血压、体重指数的比较

3讨论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年化,其Dm的发病率而迅速增加卫生组织

(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的糖尿病患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2位【1】。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近段时间,许多研究报告认为,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可导致糖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本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中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的问题同时存在,睡眠不足占11.9℅,而睡眠过多占4℅.。

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睡眠情况和糖代谢的关系做一初步探讨。高校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用脑过多、竞争强等原因,导致睡眠质量远比其他群体差。

本组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不足与睡眠时间过多组Dm的发病率均有明显升高。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仅5小时的健康人群,夜间胰岛素的水平,较睡眠8小时的健康人群高出50℅,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40℅,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而睡眠过多也会导致糖代谢失调。其原因可能是睡眠过多,机体代谢减慢,脂肪增加导致胰岛素抵抗,而导致糖尿病。Gottlieb等【2】的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和睡眠时间过多,均可导致糖耐量受损及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增加。睡眠不足导致糖代谢改变的机制可能因素较多。Knutson等【3】发现,睡眠剥夺可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睡眠剥夺可能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一些反调节激素如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增多,从而导致糖代谢紊乱。另外,睡眠剥夺可能会导致前炎症因子升高及低炎症反应,从而,增加胰岛素低抗和糖尿病的发生率【4】

大学教师是一群高学历、强脑力劳动、竞争性强、运动相对较少的特殊群体。他们对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大学教师的睡眠问题理应受到重视,今后应多开展一些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缓解精神压力的讲座,促进其睡眠质量的改善,预防、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等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70

[2]GottliebDJ,punjanbinm,,newmanaB,etal.associationofSleeptimewithDiabetesmellitusandimpairedGlucosetolerance[J].archintemmed,2005,25;165;863-867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9

数据显示:工作越稳定,睡眠质量越好。其中,教师睡得最好,公务员紧跟其后。得分最低的则是小微企业主、广告/公关从业者和媒体人。

调查结果没有让人感到特别意外,工作收入稳定,心理上没有多少压力,自然是吃得饱睡得香。但如果仅从工作收入稳定或收入多少来看待睡得着睡不着似乎有些狭隘。论收入,小微企业主、广告/公关从业者和媒体人的收入完全可以算得上高收入群体,工作相比起其他职业也不能视为不稳定,而且这些人睡不着的原因尽管都来自心理压力,但压力的性质却又完全不同,小微企业主是我们这个社会颇为“尴尬”的一个群体,他们一方面要与“大中企业主”在一个市场大潮中参与“厮杀”,另一方面还需要处处摆出一副很有实力的样子,以免被其他企业主“瞧不起”,他们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同时也必须承受更多的压力,小微企业主“睡不着”,与企业的“小微”规模实力有关,更与我们眼下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尚未成人的中小学生,超过八成睡眠不足。学业负担过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因择校导致上学路远成为睡眠“欠债”的三大因素。在此情况下,陪伴的家长也跟着受累。

而广告/公关从业者们“洗洗睡不着”,这完全是职业性质所导致的结果,他们的收入与职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稍有懈怠就可能被市场淘汰,必须提前做好各种“预案”和防范,有时可能会很长一段时间“夜不能寐”,也可能在做成某一笔大业务之后在梦里都会被“笑醒”;至于媒体人睡不着的原因就要复杂许多,他们的职业属性注定了他们是社会各种发展趋势的最“敏感者”,而这种“敏感”通常还与他们的职业风险、经济收入、前途命运等,甚至与国家的政治动态都不无关系,尤其是视自己职业为正义使命的媒体人,他们更需要在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关系中,不断寻找一种既安全又能与非正义进行博弈的策略,特别是处在眼下这种社会转型复杂格局中有职业良知的媒体人,他们“睡不着”,其实是“忧国忧民”的职业意识使然。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篇10

英国一项新的研究指出,母乳喂养长期来看有助降低母亲的肥胖症及相关疾病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肥胖症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基于此前一项大规模调查所收集的健康数据,调查对象包括70多万名绝经后女性,她们平均年龄约为58岁。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用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常用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来测算,那些曾进行母乳喂养的受调查母亲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会有所下降,母乳喂养每6个月就能下降0.22,即1%。

参与这项研究的伯罗尔教授说,尽管下降1%是个小数字,但如果把这个下降比例放在整体人口上来衡量,就能看出这个影响有多么巨大。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人员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但其中一个推断指出,生育后女性脑内控制新陈代谢的中枢会“重新设定”,而母乳喂养可能与这方面有关联。

日本:学校死亡事故72%为猝死

据RecordJapan网站报道,日本小、中、高学校发生470起死亡事故以及120起重度致残事故中,有72%为猝死。

统计显示,590起事故的发生比例按小、中、高学校依次增加,分别是小学60起;初中188起;高中342起,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体育活动课,比如游泳、田径运动等。

从死因来看,470起死亡事故中有339起为猝死,约占全体72%,其次为头部外伤(10%)以及溺水死亡(7%)。而120起重度致残事故中,有一半为脊髓损伤。关于猝死的原因有三点,心脏疾病、胸部受撞击以及严重中暑。

美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婴儿

这批转基因婴儿由不能怀上自己孩子的妇女所生。为了“生下”孩子,来自另一名女性捐献者的额外基因被注入了这些妇女的卵子,然后使卵子受精。科学家们采集了其中两个转基因婴儿的指纹,并证实,他们继承了三个成年人的Dna: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

这意味着,由于在基因修改过程中继承了这些额外的基因,他们将来也能把这些基因传给自己的后代。换句话说,如果允许这些转基因婴儿以后与非转基因的人结婚,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后代的遗传密码。

这种基因修改方法可能有一天会被用于培育拥有所需特性的婴儿,如力量强大或高智商的人类。

在现在,许多专家都公然反对培育转基因婴儿,包括领先的生育专家和主要组织。保护未出生儿童协会(SocietyfortheprotectionofUnbornChildren)主任约翰史密顿(JohnSmeaton)说,这是人类沿着一条错误道路又向前迈出了非常令人担忧的一步。

美国:大患乳腺癌几率高

科学家表示,大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几率更高。美国一项针对1.6万名女性所作的研究发现,一些与大小相关的基因变异同时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关联。这是第一次有充分证据显示大小和乳腺癌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人员表示,一些基因变异涉及雌性激素的调节,可能同时激发乳腺和肿瘤的生长。目前医学界对于大小的生物学机制了解还不多,但科学家已经发现,高雌性激素水平是导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参与研究的1.6万名白人女性首先被要求给出自己内衣的尺码,从小于aaa到大于DDD共分10个等级。然后,研究人员解读所有参与者的遗传密码,筛查数百万个细微的基因变异(Dna序列上发生的单个核苷酸碱基之间的变异)。

他们发现,有7个基因变异与大小有很大的关联,其中3个同时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关联。

英国:人类最佳睡眠时间为每晚7小时

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正常睡眠时间应为每晚6-8小时,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日后大脑衰老提前4-7年,认知能力加速衰退,并影响到推理和词汇等能力。大脑功能恶化会最终导致体质下降和早亡。

伦敦大学科学家针对“中年后睡眠紊乱对日后认知功能影响”问题,对5431名参试者展开了为期5年的研究。每晚睡眠7小时者在各项认知测试中成绩都最好,其次是每晚睡眠6小时的参试者。在男性参试者中,每晚睡眠6小时、7小时和8小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如果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或超过8小时,那么就会对认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家表示,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对人体功能及健康极其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表现,反应迟缓,容易出错等。除此之外,睡眠时长还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比如身体和心理健康等。新研究负责人高级研究员简·菲列表示,中年后认知能力差与睡眠时长直接相关,睡眠太多或太少以及睡眠质量差对健康造成的多方面危害,日益受到关注。

德国:谋求英国低度葡萄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