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十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十篇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40:11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1

中国银联近日了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此次调查通过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app客户端等117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开展在线调查,获得近59万人关注,回收有效问卷逾9万份,报告揭示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最新进展及安全风险状况。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上升

报告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受访者遭遇欺诈的比例相对较高,均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电信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报告还显示,64%的被调查者曾使用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账户,包括金融类账户、社交类账户和消费类账户等,其中遭遇过电信诈骗并发生损失的比例过半,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用手机同时注册金融类账户及其他账户,如发生信息泄露,犯罪分子更易接管金融支付账户盗取资金。

曾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访者中,近三成的欺诈损失金额高于2000元。从年龄来看,两成的50岁以上的受害者损失金额超过5000元,超过平均损失比例7个百分点。在遭遇损失人群中,可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的超过五成,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较前年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成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人群中,有超过四成是50q以上中老年人。

九成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

报告还揭示出去年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方面消费行为习惯的变化。报告显示,2016年消费者网上消费金额及使用移动支付人数占比呈现双增长,其中沿海地区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随着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加快,各类移动支付在消费群体中呈现分化趋势,第三方支付的手机app因丰富的场景受到年轻人群偏爱,高学历及中青年群体更看中支付中安全而选择云闪付系列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借贷需求更加突出,使用过电商或第三方机构账户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过半,先消费后还款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较2015年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介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调查还显示,线下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等商户是85后主力人群青睐的场所,手机支付购买游戏点卡等网络虚拟已经成为95后最常见的交易场景,20岁以下受访者使用手机购买过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比例高达97%。

移动安全支付技术不断提高

虽然当前移动支付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公众对移动支付安全感有所提升。报告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既安全又便捷,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不区分大小额均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已超过七成。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体验。王宇介绍,2016年数据显示两个新特点:一是手机动态验证码使用比例较201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二是被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了2.5倍,在95后的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约占七成。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论,银联支付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可能的支付风险: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2

3G门户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手机银行客户在3G时代下与移动支付市场中更好地融合发展,助力产业链多方共赢,《2011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通过深度解读手机用户移动支付的行为趋势,为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用户视角,同时还在以往的调研基础上加入银行界关注的更多研究领域,不仅侧重于各大银行在手机银行业务方面的发展状况,还将手机银行用户在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这两方面的意愿和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手机银行业提供手机银行应用与移动支付更为专业、权威的商业价值参考依据。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2010年7月的调查结果为36.8%,2011年2月已经升至52.2%。同时,手机银行业务开始逐渐向中年人群扩散,相对应的,目前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均高于去年7月用户的收入水平。人群结构的优化,预示着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不同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可以看出,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偏高,其中,个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5.4%,2500元以上的比例为52.2%,均高于偶尔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事实上,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由于收入偏高且手机银行使用频率高,必然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核心客户,这一较为富裕的目标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手机银行业务的繁荣。

在对手机银行用户对手机银行使用的情况分析来看,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依然最高,达35.1%,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为35.0%。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经常使用手机银行的用户中,对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37.4%)略高于对工商银行的使用率(36.0%),这表明建设银行的用户相对养成了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另外,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的使用率在这半年中都有显著提升,不断缩小与行业领跑者的差距。

在本次调研中,对不同人群最常使用手机银行功能的指数分析表明,在校学生更倾向于经常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功能,较少使用手机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的转账汇款功能、缴费功能、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尤其是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职工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则更倾向于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信用卡功能的倾向性显著。(编选:)

通知:《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调查报告》即将出炉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3

根据部分数字广告公司的最新研究,由于点击Facebook桌面和移动广告的用户增多,该公司最近能够向广告主收取更高的费用。那些报告还发现,包括“赞助内容”(sponsoredstories)在内的一些Facebook新型广告形式,在点击率方面正显示出初步的成功。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部分广告主正缩减他们的Facebook广告预算。emarketer在报告中援引了一些调查数据,称去年很多广告主都加大Facebook广告支出,但今年有一些广告主已经削减他们的支出。

这些调查结果对Facebook而言喜忧参半。该社交网络将于美国时间周四公布上市后的首份财务报告。汤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预计,Facebook第二季度将实现营收11亿美元,净利润3.028亿美元。去年同期,该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则分别为8.95亿美元和2.4亿美元。

Facebook拒绝对此置评。

部分最新研究显示,Facebook移动广告正取得进展。本月来自adparlor的一份调查发现,Facebook移动广告点击率比桌面广告要高15倍。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4

根据普华永道所作的一项覆盖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消费者、支付者(主要是保险公司和政府)以及医师的大型调查,大约一半的消费者预计:未来3年内,移动医疗方案的应用将从便利性(46%)、成本(52%)、品质(48%)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消费者类似,医疗计划主管也对技术的应用颇为关注,但是医生却表现出较低的热情。

这一《新兴的移动医疗现状与前景》的调查同时表明,42%的药费支付者,以及仅25%的医师鼓励病人要求大夫使用移动设备和服务来监控他们的健康状况。此外42%被调查的医生会担心移动医疗系统会使得病人更加独立。

另一项重要的指标表明医生对这一技术不太热衷:只有27%的医生鼓励病人采用移动健康应用来主动性地管理他们的健康,13%的医生则持反对意见。

普华永道医疗创新中心的负责人Chriswasden指出,“研究表明,消费者需要移动医疗,支付者也愿意为此付费,但医师却在抵制它。对于医师来说,这类技术的推广,会给医疗方案带来麻烦。从医师们的日常工作角度来看,采用了数字化医疗技术后,对于医务人员或诊所如何管理和分配资源,比起以前,会有很大差异。”

为了这项研究,普华永道全球健康研究中心通过经济情报部(eiU)实施了两次调查,一次针对1027名消费者,另一次针对433名医师(涉及公共与私立系统)以及345名医疗计划主管。这一调查涉及了10个国家:巴西、中国、丹麦、德国、印度、南非、西班牙、土耳其、英国和美国。

这项研究把“移动医疗”定义为:任何远程医疗手段,也就是说离开某一家医疗机构,使用类似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设备实施的健康或保健应用,这也包括可无线传输的患者监控设备,例如血压计、血糖测量仪、体重计等。据研究人员表明,远程医疗技术也纳入移动医疗范畴。

报告指出,移动医疗对于健康医疗行业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的技术,包括互联网,因为移动设备非常个性化,可携带到任何地方,价格极具吸引力,同时可以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轻松、方便地访问信息。

报告同时介绍说,移动医疗在医疗行业逐渐向个人医疗转型的过程中,将会扮演重要的协助消费者治疗的角色,不论是在疾病治疗的早期,还是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均可控制健康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体重、血压和血糖指标。

wasden告诉《健康医疗信息周刊》,他非常惊喜地了解到,这项研究印证了移动医疗的发展,完全符合产品创新的生命周期,“我们已经超越了那些处于技术前端的早期移动医疗技术的倡导者,而那些最有可能下载这些健康程序的人,或者使用了多种移动医疗设备的人,也正是患者本人。“这个发展阶段的成熟,打开了人们的视野,认识到移动医疗真正的影响力。我们并不是在随机地谈论我们能干什么,而是现在已经有什么了,未来将会发生什么?”

这一研究中,有关消费者的其他关键发现,还包括:

■59%的新兴市场的患者至少采用了一项移动医疗应用或服务;但在发达国家,只有35%。

■接近一半的消费者表示希望移动医疗能够帮助他们管理慢性指标(48%),药物治疗(48%)、综合健康(49%)。

■59%消费者希望能够改变他们查询医疗信息的方式,48%希望帮助增进他们与医师的沟通方式。

■消费者希望使用移动医疗的三大原因:更方便地看病(46%)、降低健康支出(43%)、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32%)。

这一研究中,有关医师和支付者的发现,还包括:

■64%的医生和支付者认为移动医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可证明的商业模式还太少;此外移动医疗对患者行为的改变作用正在逐渐明显。

■支付者和供应商们认为,移动医疗变革的复杂性以及范围变化成为实施推广的障碍。公共机构的医生和支付者,则认为旧有的技术是最大的障碍。(63%的私人医疗机构的医生,及40%公共医疗机构的医生,在办公地点拥有无线网络接入环境。)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5

第二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制度,是指属各部门、单位、驻条管单位党组织及纪检监察组织对本部门、单位决定开展的重大事项向纪委监察局报告,纪委监察局采取一定形式对报告单位实施的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督查的工作制度。

第三条适用范围:属各部门、单位、驻条管单位。

第四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制度由纪委监察局负责实施。报告单位的纪委(纪检组织)或纪检委员具体负责对重大事项的报告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本部门、单位党政负责人提醒,并报告上级纪委。

第五条应报告的重要事项

(一)3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二)新建、改扩建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主要指单位投资50万元以上新建、改扩建楼堂馆所(包括业务用房)或投资30万元以上装修楼堂馆所(包括业务用房)的行为。

(三)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大宗物资政府采购,是指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下列招标采购:

1.单项或者批量采购30万元以上的物品;

2.投资30万元以上的非生产性修缮工程所需物品;

3.定点服务采购。

(四)重大招投标项目。

1.施工建设所需设备、材料等物品的单项采购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2.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

3.其他依法必须进行招投标的项目。

(五)筹备举办大型庆典活动。主要指举办邀请上级领导、友邻单位、企业或社会人士参加的节日庆典、重要活动庆典、乔迁新址庆典等各类纪念活动。

(六)领导班子成员出国(境)学习考察。领导班子成员参团出国(境)学习、考察或从事经贸洽谈、技术交流等活动。

(七)干部提拔使用。

(八)大宗征地拆迁。

(九)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

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是指预算单位一次使用3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或者市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300万元以上的行为(年度经常性专项转移支付及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除外)。

(十)其他需要跟踪督查的项目。

第六条重大事项报告由纪委监察局相关业务室受理。其中:3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大宗物资政府采购项目由效能室受理;新建、改扩建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重大招投标项目、筹备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大宗征地拆迁、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由执法监察室受理;领导班子成员出国(境)学习考察、干部提拔使用由党廉室受理。

第七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的程序。

(一)重大事项经相关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或有关部门批准后5个工作日内,由本单位党组织以书面形式向纪委监察局进行报告。同时附送批复手续和单位领导班子研究重大事项会议记录复印件。

(二)纪委监察局收到重大事项报告后,在5个工作日内向报告单位回复《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提出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纪律要求。

(三)《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回复后,报告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纪委(纪检组织)负责人或纪检委员应在提示函上签字,并将提示内容向有关人员传达。纪委监察局根据重大事项的所属类别及进展情况,适时安排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监督。

(四)重大事项实施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单位要以书面形式向纪委监察局反馈办理情况。

第八条跟踪督查的重点内容。

1.单位重大事项报告中提供情况的真实性;

2.纪委提示函的签阅及传达情况;

3.有关资金的开支及管理情况;

4.重大事项负责人或当事人遵守纪律、法律法规情况。

第九条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如发生变更、中止或取消的,要按照相关程序及时报告纪委监察局。经纪委监察局研究确需变更、中止或取消的,将责成报告单位予以调整或取消;如需经上级机关批准的,将建议报告单位按有关程序予以变更、中止或取消。

第十条责任追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本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凡违反上述规定的,纪委监察局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要求,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报告单位提出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1.不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2.不按要求提供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

3.不及时反馈《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的办理情况。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报告单位做出书面检查,对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1.不报告重大事项;

2.提供虚假情况,不如实报告重大事项;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实现再造一个“年的大”目标,为港城新区的壮大崛起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坚持服务“发展、为民、和谐”审计工作思路,通过审计或审计调查,揭示预算管理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全面客观地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和预算管理水平,以加强本级预算执行,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为人大审查、监督预算执行和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1、体现服务发展观。进一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突出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主题,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把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揭露税收征收、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推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体现为民审计观。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关心弱势群体,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密切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问题,关注涉农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以及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及效益情况,确保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促进利民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体现审计责任观。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深化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加强对二级单位的审计监控,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审计范围和对象

紧紧围绕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关注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大问题的审计,选择党政领导关心、社会关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专项资金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并结合经济责任,以及选择多年未经审计的单位作为审计对象。署定、省定、市定的审计项目,按上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方案规定的范围和对象开展审计工作。

年区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主要有:

(一)预算执行审计单位

1、区财政局具体组织区本级预算执行。

2、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包括区总工会、区林办、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局、月塘乡人民政府等5个项目。重大问题可追溯到以前年度,并延伸有关部门、单位和乡镇。

(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

1、署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

2、署定的世亚行贷款项目专项审计。

3、省审计厅实施的审计调查项目--就业再就业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区审计局直接引用其审计成果。

4、全市审计机关上下联动的审计调查项目。(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专项审计调查;(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救灾救济资金专项审计调查。这两个调查项目均要达到一定的抽查面:应抽查3个乡镇,每个乡镇应抽查3个村。

5、区审计局实施的审计调查项目。(1)税收征管专项审计调查;(2)五项社保基金专项审计调查。

除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涉及-年三个年度外,其他的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主要涉及年度。

三、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围绕财政管理体制如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政府集中支付制度、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揭露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揭露部门预算编制等存在问题;查处财政资金拨付、使用过程中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反映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损失浪费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进一步规范预算征收、分配、拨付和管理行为,促进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目标的实现;帮助部门、单位查找内控制度不健全及不完善的地方,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其审计主要内容是:

(一)财政部门

1.预算批复情况。主要审查财政部门是否按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预算后及时足额向预算执行部门批复预算;核实本级预留预算指标是否公开并有专项用途,有无通过预留预算指标脱离政府管理和人大监督;本级年度预算执行中的追加预算是否报经区人大和政府批准;各项转移支付资金在安排和使用上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及要求。

2.预算收入管理情况。主要审查财政部门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中本级组织的各项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是否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各项收入明细账、收入凭证以及国家金库报表反映的数字一致,有无隐瞒、少列预算收入的问题;核实财政部门对征收或已缴入国库的国有资产收益、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其他非税收入是否足额纳入预算管理,有无挂暂存款科目或隐瞒转移收入问题;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及监缴非税收入情况,核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执行情况。

3.预算支出管理情况。主要审查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否严格按规定核算支出,有无以借款列支出或混淆预算年度界限,将预拨下年资金列入当年支出造成虚列或多列当年预算支出的问题;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有无办理无预算、超预算或向没有预算领拨关系的非预算单位拨款的问题;核实各类专项资金的分配是否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下达拨付,以及专项资金的效益情况;预算调整是否编制了预算调整方案并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有无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预算的问题;预备费的动用是否经本级政府批准。

4.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主要审查税收返还收入、原体制补助、一般转移支付、专项拨款补助、结算补助和其他补助等转移支付的项目是否真实、准确;核实市财政对区财政、区财政对乡镇财政的结算情况,重点核实结算项目、基础数据和文件依据是否真实、准确;财政部门有无未经批准随意调整或设立补助标准,缺乏依据办理转移支付的问题;转移支付支出占地方总支出的比重。

5.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主要审查财政支出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有无突破预算;年终结余是否真实合规,有无人为调节结转下年支出;有无违反规定将专项资金结余混同于其他资金结余,从而挤占专项资金的问题;财政部门是否按规定清理往来款项,有无通过往来科目隐瞒收入或虚列支出,造成收支不实的问题;有无资金长期挂账,通过往来科目分配预算资金,脱离政府管理和人大监督的问题;对区本级预算的细化情况、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情况进行审计调查。

6、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完成及财政专户的管理情况。检查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是否经过政府正式批准,计划编制是否真实、合理、科学以及收支计划完成情况;检查综合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通过预算外账户调节或隐瞒预算收入等问题;检查财政专户拨款是否及时、足额,各类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拨付;检查财政专户利息结算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检查各项暂存款、暂付款是否及时清理,大额资金调度是否安全、合规。

(二)预算部门

1、摸清部门各项资金的规模、结构、管理模式,检查部门、单位的各项收入是否真实、完整;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以及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是否安全完整、处置是否合规、合法。

2、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检查各项收入是否纳入部门单位的综合预算,综合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完整、合理;核实部门单位是否严格执行财政批复的细化预算,从总体上把握和分析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检查预算主管部门是否及时批复预算、分配和拨付资金,是否存在改变资金用途或截留下属单位资金等情况;检查部门单位是否按照规定真实地编制决算,是否存在虚列预算支出等行为。

3、各项收支真实、完整、合法情况。检查各项收入是否来源合法,是否存在隐瞒转移收入、应缴未缴预算收入的情况;检查“收支两条线”、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关支出是否合法,开支范围及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有无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将项目支出用于弥补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分析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无存在损失浪费现象。

(三)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1、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对-年三年来的农发工程、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摸底和清查,促进项目和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整改,推进项目工程进度和强化质量标准,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的农业基础条件。

2、署定世亚行贷款项目的专项审计。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审计工作,在历年审计的基础上,要突出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的检查,评价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加强对外债资金的管理。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专项审计调查,以促进这一惠民政策的全面实施为目标,揭示政策执行面不足以及年该专项资金在预算安排、管理和支付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促使参合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促进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规范有序运行。

4、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救灾救济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摸清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救灾救济专项资金在预算安排、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确保应享受对象得到全面保障,提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5、税收征管专项审计调查,以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加强税源管理为目标,从源头上掌握税源及其征管情况,揭示和反映年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税收流失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促进税收征管健康有序地进行,确保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为政府财力增收做贡献。

6、五项保险基金专项审计调查,揭示年各项基金征缴、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违规问题,促进其安全有效运行和保值增值,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跟踪检查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1、各审计组要对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继续开展跟踪检查。对未纠正、整改的问题,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提出采取措施的具体意见。

2、各审计组对年度预算执行及列入年“两个报告”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决定、审计报告的落实执行及具体整改情况,要在法定时效内,开展后续审计工作。要求被审计单位出具整改、落实的专题报告,各审计组要按照审计项目写出“后续审计报告”,逐条逐项地详细反映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情况(包括未纠正的原因、整改的具体措施和采纳审计建议等情况),报分管领导审签,并抄送监察室和财金股。财金股要进行汇总整理,根据要求在年底前专题向区政府、区人大报告。

四、组织分工和时间安排

(一)组织分工

审计项目的具体分工详见《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计划表》。

(二)时间安排

上级指定的审计项目,按上级审计机关统一规定时间要求完成。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具体时间安排是:

年6月15日前,全面完成审计项目的现场实施,并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年7月5日前(署、省定项目除外),下达审计决定书,出具审计报告、审计调查报告和审计综合报告。

年7月30日前,完成《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的结果报告》及代区政府草拟《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组织领导。区审计局全体审计人员要在局务会议统筹协调下按照“谁分管、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各分管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与市局业务科室的联络沟通工作。股室负责人、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要按照既定工作规定、要求、步骤和程序,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审计整体合力作用,确保圆满完成审计任务。

(二)要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继续落实审计项目和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要按照各自的责任分工,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严谨细致,认真搞好审前调查,在充分掌握本级财政资金运作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好审计重点,按要求编制好实施方案,报分管领导审定。分管领导具体分管到位,抓好组织协调,定期听取审计组汇报,及时解决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三)要廉洁从审,按时完成审计任务。要牢固树立时效观念,对照计划规定的完成时间,加强进度控制,确保完成计划进度的时效性,确保预算执行审计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局将加强效能跟踪检查,重点关注项目进度和执行审计纪律情况,若需调整项目计划和完成时间的,各审计组长要提出调整意见交局务会议审定。各责任股室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自觉向办公室、财金股报送拟列入“两个报告”问题及宏观性建议、后续审计报告等书面资料。坚持审计公示、审计回访、廉政纪律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局领导要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各审计人员要大力倡导文明审计,严格遵守审计纪律,维护好审计机关清正廉洁的形象。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监管;风险为本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6-0045-04

2010年6月21日,央行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将第三方支付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在该办法第二条所定义的四种支付服务中,网络支付占据了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最大比重。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第三方网络支付在短短数年之内已成为年交易额达万亿元的行业。国际反洗钱的基本理论认为,犯罪分子普遍希望利用金融体系中管制薄弱的领域进入合法经济体系,因为这些薄弱领域被监测到风险的概率较低。网络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和监管较为松散的支付方式,在洗钱活动的三个阶段,包括处置、离析和归并阶段,都有可能被犯罪分子所滥用。这一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对其进行有效反洗钱监管造成困难。

一、网络支付反洗钱监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1、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等国际组织高度关注网络支付等新技术手段的洗钱风险。

网络支付明显属于FatF40项建议第8项建议规定范畴。该项建议指出:“各国应特别关注随着新发明或科技进步应运而生的有助于隐匿身份的洗钱隐患。各国应当在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这些技术用于洗钱阴谋。”

2006年10月FatF研究报告《关于新支付方式的报告》,提醒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基于高新技术的非传统支付方式带来的洗钱风险。2008年6月,FatF再次研究报告,通过对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研,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支付发生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的主要手法、实际案例、风险管理作了全面讨论和总结。该报告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如果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行业实施有效的风险为本的管理措施,包括客户身份识别、记录保存与交易报告制度等,这些行业的在线业务未必比传统离线业务构成更高的风险。

2、网络支付行业的反洗钱监管特质。

(1)业务开展非面对面,几乎无需人工介入。

互联网的远程特性使业务关系的建立与开展几乎都是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许多服务的注册与登录只需要一个匿名的电子邮件即可完成。网络全球访问的特点也可以使得用户在一国以合法身份注册账号后。将账号交由他人在别国操作。这一特点为客户身份识别与验证带来了困难。同时,信息技术使得交易全程自动完成和元需人工干预,难以对业务合法性做严格审核。这些匿名和远程操作的特质易于被洗钱分子用于不法资金的洗钱置入阶段。上世纪末轰动世界的俄罗斯黑帮纽约银行洗钱案即是典型。

(2)用户基数大,交易品种繁多,资金跨境转移快捷。

网络用户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爆炸性增长为网络支付带来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以支付宝为例,在短短六年时间,其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超过中国最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用户数,日均交易笔数500万笔,2009年全年交易额2500亿元,同时开始拓展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业务。交易数目与数额的庞大为有效监控可疑交易带来困难。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支付业务使得洗钱分子可利用新型的基于贸易方式(trade-based)洗钱手法,利用虚构交易或转移定价(transfer-priting)等方式,或利用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特点,实施一系列复杂的往来交易与资金转移,以混淆资金来源。这些特质都使网络支付易于用于洗钱的离析阶段。网上交易品种繁多,无所不包,甚至连战斗机都可以放到网上拍卖,这时利用网络支付购买贵重物品,如珠宝、贵金属、不动产、有价证券等方式,成为潜在的被用于洗钱的归并阶段风险。

(3)监管难以跟进形势快速发展。

在宽松的监管环境下,中国网络支付行业的各种业务模式创新和业务拓展得以迅猛发展壮大。以支付宝为例,仅用10个月时间,每年交易额以200-300%的速度增长,各种延伸服务诸如跨境购物支付、中小卖家贷款、信用卡还款、移动支付等层出不穷。监管显著滞后于形势快速发展变化,将是该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个特点。

二、风险为本方法的基本原则

以2008年底央行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通知》为标志,央行开始正式在反洗钱监管中大力推行国际先进的风险为本方法,以实现其《2008-2012中国反洗钱战略》提出的兼顾针对性、有效性和均衡性的“三性”实施原则。金融监管的理论来源于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即金融市场的诸多缺陷使得市场机制无法依靠自身力量予以克服,而必须依赖于金融监管。过去反洗钱监管一直将监管重点放在合规性方面,但实践表明,合规性监管的灵敏度较低,不能及时反映洗钱风险,相应监管措施也滞后于市场发展。从合规为本到风险为本,是我国新阶段反洗钱监管的必然要求。《反洗钱战略》明确提出“在开展风险评估基础上,推行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提升金融机构对洗钱风险的认识程度,指导金融机构确立和执行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制度,切实提高反洗钱的有效性。”

风险为本方法(RiskBasedapproach,RBa)是指反洗钱规制范围内的义务主体应当科学准确地评估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面临的洗钱风险,有轻重、有主次地履行反洗钱合规职责,以有效监控和防范潜在的洗钱行为。按照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FinCen)的概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相关主体应“将最多的反洗钱合规资源投入到洗钱风险大的业务领域”。

这一监管方式较之传统合规为本监管方式,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在合规检查形式和激励方式上有以下显著差别:

1、不平均用力。

与合规为本方式那种逐条比照规则条款检查、监管对象更关心如何迎合监管者要求不同,风险为本方法中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方关注的是如何识别和缓释本行业面临的风险。将资源投入到风险最大的地方。义务主体依据风险大小调整反洗钱措施强度,因而有所谓强化与简化的CDD(客户尽职调查)之分。而监管当局检查也不像以往那样平均用力,而应对洗钱薄弱环节加强检查。网络支付等电子支付服务相对于已受到严格监管的金融机构传统服务。以其易于匿名等特点,在美国FFleC委员会BSa/amL检查手册2010版的产品与服务风险评估中。在高风险服务列表中名列第一,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2、强调随时调整以应对风险变化。

风险为本方法认为应对形势变化随时加以调整,FatF的风险为本方法指南指出:“最为重要的是.风险为本方法应对风险保持动态适应过程,能够对变化的威胁作出调整,具有灵活性。服务商应展示

其战略和方法可有效应对那些被内部员工或外部公众部门所发现的威胁发生变化的情况”。

3、承认可疑交易判别主观性质,提倡调动义务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承认可疑交易判别主观性是我国目前可疑交易报告数目增长过快、情报价值低下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监管者对义务主体的处罚原则亦应发生改变。FatF认为,不管服务商制定的反洗钱措施如何完备,犯罪分子还是有办法利用金融机构渠道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转移不法资金,而且常常能够最终得逞。必须承认任何合理实施的风险为本方法并不能识别和发现所有的洗钱与恐怖融资案例。这样.监管部门、执法和司法机关应审慎体谅服务商采取的风险为本方法。只有服务商在设计和执行风险为本方法勤勉性和完备性表现出明显失误和不足时,有关部门才应考虑采取必要措施,包括施以处罚或适当弥补措施。

这一处罚思路也在美国FFieC首次颁发《BSa/amL检查手册》以有效解决美国金融机构防卫性报告盛行问题时体现。该检查手册要求检查人员“应当专注于评估银行对于可疑行为进行识别与调查的政策、程序、步骤,而不是去评价银行对某一笔可疑交易的判断是否得当”。相应地,手册中也说明“银行不会仅仅因某一笔可疑交易的漏报而受到责罚,除非该漏报属重大失误或有明显证据证明该漏报属故意瞒报”。

4、合规为本与风险为本的结合。

推行风险为本方法并非将过去合规为本方法全面淘汰,而是监管部门在科学全面评估此类企业洗钱风险要素的基础上公布反洗钱工作最低要求。如客户尽职调查、交易监控与大额可疑交易报告、交易记录保存等,由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自主制定执行反洗钱内控制度,但必须满足最低要求。监管部门在颁布的法规中,仍须制定一些明确规则,作为企业在低风险情形下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在合规操作时仍然沿用传统的逐项比照执行方法(即所谓checklist或tickbox方法)。

三、《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指引》中风险为本方法体现

2009年9月央行下发了《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作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反洗钱监管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与2008年12月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通知》一道,在反洗钱监管中强调贯彻风险为本方法原则。具体看来,风险为本方法在《指引》中得到以下具体体现:

1、《指引》大量采用以“合理”形式表述的术语。

《指引》中反复出现类似“合理设计”、“合理措施”、“合理手段”、“合理期限”、“合理理由”等措辞,这类承认义务主体在风险识别与防范的主观性特点的措辞,在之前颁布的针对金融机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中是少有的,反映监管当局将风险防范的主动权交给义务主体、利用义务主体熟悉技术和业务特点的优势、充分调动义务主体反洗钱主观能动性的意图。

2、客户尽职调查体现“以限额划分类别”原则。

网络支付广受欢迎的一大优势就是方便快捷。但如不分轻重对数以亿计的客户都施以客户尽职调查.则既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也给广大民众带来不便。风险为本方法处理这一矛盾的原则是:反洗钱体系应确保那些诚实的客户能方便地得到服务,而为那些试图滥用这些服务的人制造障碍。在支付行业普遍采用以限额划分类别的原则,即一定金额以下的小额支付免予客户尽职调查要求s。《指引》中规定对个人非经常性转让物品且当月累计收款金额在2万元以下或者外汇等值2000美元以下的免予调查要求。而对现金交易金额单笔或当日累计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汇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个人要求做尽职调查。令网络支付行业头疼的恶意套现问题,相关企业似亦可采取以规定限额方法,在便捷民众与遏制违法之间取得平衡。

四、完善网络支付反洗钱监管的建议

综上所述,相对传统金融服务而言,以网络支付为主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更具创新性、复杂性和快速发展变化的特点,传统合规为本的监管方法无法适应和跟进该行业特质,采取风险为本方法是提升反洗钱监管针对性、实效性和均衡性的更优选择。在现有《指引》基础上,对监管当局和义务主体进一步完善监管合规体系,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推行监控名单制度。

风险为本方法的一个重要配套措施是高风险客户名单的监控和“零风险”客户的豁免。但目前国内各义务主体的监控名单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仍极为单薄,形同虚设。建议央行和FiU会同执法部门,建立洗钱高风险人员监控数据库,包括国内已定罪的公职人员、贩毒、走私、金融、黑社会性质、恐怖主义等上游犯罪人员名单,供支付行业在业务环节中监控。支付企业也应主动寻求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政治公众人物pep的监控解决方案,确保相关风险的有效管理。

2、加强基于贸易洗钱监控。

网络支付往往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信用担保中介环节而存在。这一角色易于被用作基于贸易形式的洗钱策划。基于贸易的洗钱以虚构贸易与非正常定价的难以核实,成为一种对洗钱分子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洗钱手法。监管当局应督促电子商务产业链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和制定遏制利用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进行洗钱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基于贸易洗钱行为的监控。

3、监管部门与义务主体双方有效合作与沟通。

《中国反洗钱战略》要求“开展与私营部门对话和协商,指导相关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制定反洗钱指引,督促行业自律”。《指引》可以认为是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反洗钱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如何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细化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需要监管部门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与沟通。在《办法》正式颁布之前,许多支付企业就以自律和主动向央行报告形式,将自己纳入政府部门监管之下.为政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今后.双方应进一步建立合作与沟通反馈机制,就行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风险薄弱因素寻求有效解决方案,这一机制由合规为本机制下政企之间如同猫和老鼠的关系,变成风险为本机制下在同一反洗钱战线上共同应对不法分子威胁、维护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合作伙伴关系,更能体现风险为本机制的有效性优势。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8

财政审计涉及面广,又是一项政策性、宏观性较强的工作。要做好财政审计工作,必须经常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工作目标。一是在指导思想方面,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立足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全面掌握国家的有关财经政策,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审计署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揭露和反映财税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二是在工作方式方面,要实现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结合,实现审计与审计调查的结合,加大审计分析的力度,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为地方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三是在审计处理方面,要做到分清“三个界限”,掌握“三个有利于”。分清“三个界限”是对审计查出问题的责任认定,要分清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分清是政府行为、部门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分清是屡查屡犯的故意行为,还是偶然或过失行为。掌握“三个有利于”是指所揭露和反映问题的最终结果是否有利于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利益关系,完善分税制;是否有利于保障和促进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贯彻政令的统一;是否有利于促进财税政策的深化、财政管理的加强、财政体制的完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尤其是在维护政令统一和规范财政行为为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的审计力度。

二、坚持“两个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审计结果公开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促进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增强审计的透明度,扩大审计的影响力,对审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财政审计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建立起以“两个报告”为主体、单项审计结果公告配套的审计报告制度,实现了财政审计结果的全面和全方位公开,进而推进了被审计单位的预算公开和政务公开,通过“阳光审计”推动“阳光财政”。

三、积极探索和开展财政资金的效益审计

目前,我们的财政审计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了真实、合法性审计上,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检查公共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资金拨付的及时规范性、支出使用的合规性与有效性,揭示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因素,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对财政投入较大的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揭示资金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规范其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效益审计方法体系,着重研究效益审计目标的确定和标准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报告的框架并探索效益审计的评价体系。

四、坚持揭露和查处问题与人大督促整改相结合

当前财政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在思想认识上,一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加强财政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财政体制改革趋势把握不够准确;在工作定位上,有的地方财政审计目标不够明确,对被审计对象的管理状况和运行规律研究不够深入,思路不够清晰,财政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不高;在工作方法上,有的地方财政审计的深度、力度和高度不够,审计范围不够广阔,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尚未真正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在资源整合上,有的地方对财政审计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各项目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打破;在队伍素质上,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政策水平与工作发展的要求不完全相符,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坚持揭露和查处问题与促进整改、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并重。一方面依法严肃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发挥财政审计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推进建立长效机制着眼,促进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财政体制制度创新。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重视整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整改报告制度、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审计监督效能。强化整改是搞好财政审计的保证。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积极寻求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形成财政审计的合力,保证审计查出问题的执行落实和整改力度。每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后,市人大都要听取审计整改情况的汇报,并提出具体要求;市政府每年都要召集有关部门、单位,专题研究部署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所反映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要求有关部门、单位责任到人,限期整改,给公众一个负责、满意的答复。

五、加大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审计力度

要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一要看转移支付形式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支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公共服务均衡化原则;二要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数额确定依据是否科学;三要看专项转移支付是否有明确严格的事权依据和规范的分配方法,分配过程中是否存在随意性,有无将钱用到论证不足的项目上,导致财政资金的低效甚至无效运作的现象。通过审计,促进财政及有关部门配套和细化管理制度,发挥有限资金的社会经济效益。抓住财政转移支付,深入推进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深化对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重点资金、民生工程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揭示和反映落实国家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分散、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推动完善转移支付体系。按照“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审计机关按照“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财政审计总体思路,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严肃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注重揭示和分析违规问题背后涉及到的体制、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人大和社会公众加强预算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手段,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六、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审计风险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9

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近日,华为和中兴遭遇欧盟调查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产业界高度关注。商务部专家梅新育表示,如果欧盟最终实施了比较高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的话,中兴、华为在欧洲市场可能要受到比较大的打击。更有一些专家担心,随着中国正在进行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将低端制造业巨头的传统优势转变为利润率更高和减少对廉价劳动力依赖的高科技产品,发达国家一系列针对中国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新攻击可能随之到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日前举行的“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表示,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且贸易摩擦形式不断地翻新,涉及的产业不断扩大,发起的国别也不断地增加。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我国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67起,涉案金额59亿美元,被调查产品主要涉及钢铁、机电等领域。这起欧盟针对华为和中兴通讯的反倾销调查,意味着不公平贸易的攻击开始针对中国的高科技领域。一些专家担心,接下来美国和欧洲可能会把注意力转向这两家公司的智能手机业务。清华大学贸易专家周世俭表示,“如果欧盟对中国发起贸易诉讼,中国应该马上向世贸。”欧洲的电信设备大厂商也担忧引发报复反击,影响自己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比如爱立信甚至公开反对欧盟做法,形成欧盟官方及业界不同调的特殊现象。(《广州日报》2012年5月31日)

物联网专项即将启动

移动支付收入有望超百亿

随着银联和运营商的高调进入,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以及各支持政策的相继,我国“移动支付”正式从概念走向应用,并有望在物联网应用中率先实现规模化。业内人士认为,移动支付有望在2012年迎来高速增长,产品收入规模或将超过120亿元,增长率实现翻倍。目前,大电子商务巨头与其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移动支付上各有奇招,如支付宝的“快捷支付”以及二维码支付,上海快钱的“快刷”业务等。不过,影响市场的最主流的因素还是运营商以及银联的态度。2011年末,拥有9亿用户的三大运营商终于入选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榜单,其旗下的支付公司都获得了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两项业务许可。而且联通与电信旗下沃易付和翼支付还凭借固网业务优势获得了固定电话支付许可,中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则拥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两项许可。电信更遵循合作伙伴的模式,“先铺市场,再谈标准统一的问题。”各地运营商都做出类似的方案,根据各地资源、政府推动,允许多种模式并存。移动支付在银联和运营商的推动下,以城市商用为主,在逐步扩大。目前公交刷卡和大型园区已成为移动支付应用试点较多的两个领域,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就实现了手机门票、公交卡和小额购物等手机应用。

如今,产业链上各公司中,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积极探索新型支付形态和市场;设备厂商方面,有的积极备货,巩固细分市场领军地位,有的积极部署移动支付新产品并已经在进行相关认证中,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有的则瞄准国际标准,并已经为之准备多年。其中不乏具备投资价值的优秀企业。(《上海证券报》2012年5月31日)

互联网女皇D10报告: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桌面

KleinerperkinsCaufieldByers合伙人、“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在D10大会上称,截至2011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接近23亿,同比增长8%。中国互联网用户量位居全球第一,为5.13亿;美国以2.45亿用户紧随其后。目前,全球移动3G用户为11亿,同比增长37%。不过和网络市场一样,全球移动3G的渗透率非常低,截至去年底,只有18%。移动设备占据了所有互联网流量的10%。广告商现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商业化,传统桌面在线广告的有效千人成本(Cpm)为3.5美元,而移动广告只有75美分。桌面网络平均每用户营收远高于移动网络,Zynga桌面网络每用户营收是移动网络的四倍。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方面,商业化模式并不仅仅只有广告。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占美国电子商务市场总额的8%。而付费购买应用和应用内消费占整个移动行业营收的71%,高于移动广告的29%。(新浪科技2012年5月31日)

芬兰教育模式思考

美国学者莎尔伯格最近出版了新书《芬兰经验:世界能从芬兰教育学到什么?》,介绍了芬兰教育体系的成功之道。芬兰是除了少数亚洲国家以外,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遥遥领先的唯一西方国家。但是考虑到亚洲学生学习时间远远多于西方学生,因此,芬兰的教育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在芬兰,由于不存在以分数为衡量标志的考评体系,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不用为了学生成绩而工作。衡量教育成果,都由教师自行设计测验形式,很多教师甚至从不进行测试。他们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几何图形、上数学课,户外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芬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大纲只有寥寥10页纸!实践证明,这样彻底放开的机制没有造成混乱,反而促使教师出于职业的责任感、发自内心地去努力培养学生。同时由于没有了成绩的竞争,学校和教师也自觉地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芬兰学校也有严格的纪律,比如中小学生不允许携带手机、ipad等任何电子设备来学校。

芬兰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还得益于他们拥有十分严格甚至近乎于苛刻的教师进入门槛,即使小学教师一般也都拥有博士学位,并精通好几门科目的教学,中学教师收入始终处于上层,社会地位也相当崇高。2008年,芬兰申请成为小学老师的大约有1258人,而如愿以偿的仅仅123名,录取比例不到10%。芬兰人之所以能静下心来对教师进行精心的培养和挑选,得益于他们不受考试成绩的左右。学校不必用主要精力“为分奔忙”。也许开除一批带不出好成绩的教师,高薪延请几位“出成绩”的高手,是学校最合算的经营之道。因此,他们根本不关心那些长期受到成绩重压下教师的处境,更不会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无关考试的交流。(《光明日报》2012年5月26日)

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

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共同文化的继承者和合格公民。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内涵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看历史》2012年6月号)

教育新装备,减轻谁的累?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转移支付;绩效管理;财政监督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特征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我国财政体系中收入划分的方式息息相关,整体上与我国的国情相符。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财政转移支付涉及数额非常庞大。总结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主要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庞大。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转移支付的整体规模进入持续并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从1995年的2533亿元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5187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8%。2014年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总额(含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已达5.19万亿元,占到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的70%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41%,后者比发达国家平均1/3的水平约高出1/4。

第二,从结构上讲,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其占比从1995年的11%增长至2014年的52%,其次是专项转移支付,而税收返还的增长速度最慢。但总体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仍相对较低。按现行统计口径,2014年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三者的比重为10:52:38。

第三,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种类太过庞杂、涉及部门众多。共有20大类105小类,几乎覆盖了全部预算支出科目,各行各业都有涉及,同一类性质的事项多个部门握有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同一个部门握有多种类型的转移支付资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财政收支划分模式自分税制改革以后就存在的非对称性特征,而财政转移支付大量的畸形需求也由此产生。

总的来说,2009年以来,财政转移支付进入规模和比重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也是绩效和监督问题快速涌现的时期,转移支付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在2014年6月30日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财政转移支付绩效与监督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改革的目标已明确为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现代财政制度也要求财政监督要以绩效为导向,并且对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重点关注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和监督这个问题。

二、现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财政转移支付在制度上存在随意性较强、透明度低、制度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引发了财败,大大降低了资金的运转效率,尤其在专项转移支付领域问题凸显。这是由于专项转移支付的来源、规模和使用弹性较大,降低了地方政府对资金的监管力度,由此滋生了更多的财败。具体的现象为:首先,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前,上到下各部门“全力以赴”。一是中央部门对于设立转移支付资金项目非常热衷。二是地方政府部门所谓的“跑部钱进”。其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中“乱象频出”。实际上,专项转移支付一般首先分配到各部委,然后再一级一级对口向下分配,最终导致资金在部门间多重分配与停留。

同时,地方为了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实际上需要逐级向上竞争,为了提高竞争力往往把获得资金作为随意支配的自家金库,结果导致资金申请下来到了际使用者手中时已经所剩无几,更严重的是最后资金的使用零星分散。最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后的状况则是“无人关注”。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活动中,严重缺乏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核实,从中央到地方的习惯都是钱花完了,财政活动也就结束了,对政府目的是否实现以及实现效果却几乎无人问津。结果就是,以各种名目设立的转移支付资金项目越来越多,但财政绩效却得不到提升。

其次,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尚未实现规范化运行。一是财政透明度问题。大量应当公开的信息仍然滞留于政府部门内部,处于公开但不透明的状态。二是关于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考核、绩效审计、绩效问责等制度在操作层面仍面临诸多技术性问题。三是关于财政监督。监督主体之间职能不明晰导致重复监督和监督缺位同时存在。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计、财政等诸多监督主体均从各自需求出发进行监督,交叉与重复检查经常发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审计机关和监察机关是政府行政行为的问责主体,虽然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具有对独立性,但其资金、人事均与本地政府与上级政府有关,致使问责没有实质性效果。

最后,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管理与监督尚缺乏相应的法制基础。《预算法》只规定了行政责任,虽然刑法中普适性的罪名也适用,但范围过窄,如转移支付截留拨款、违规使用资金、浪费资金都无法适用刑法。所以多数仅给予行政处罚,较少给予足够的经济处罚和限制人身自由处罚,这种较低的违法成本更加纵容了财败。

三、国际经验:资金使用与监督的公开透明

信息的公开透明是财政监督的基本要求。及时、完整、可靠地涉及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运行的准确信息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很多国家在财政公开透明方面做出过积极探索。正如定义所示的,转移支付信息的公开透明包括,转移支付相关信息是否完整、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一些信息的时效性很强,因此这些信息是否及时也是信息公开透明的内容,以及公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性等方面。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家围绕这些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供我们参考。

美国有多种既成制度共同保证财政信息的透明性。比如1787年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就此有系统性的规定:联邦政府全部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必须定期向纳税人如实、完整地披露。美国甚至还借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制度专门建立了针对政府的财务报表准则,主要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转移支付的批准信息公开。二是转移支付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过程公开,接受议会和公众质询。三是转移支付管理和监督的考核公开透明。

法国的法律特别强调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接近达到事无巨细都要公开披露的程度。各种赋税和其他公共收入的收支情况,也应遵循同样的准则向公众公布。这些收支应该分门别类,便于公众了解和掌握。

1982年,澳大利亚制定的《信息自由法》,成为信息公开方面的基本法律。《预算诚信章程法》、《总审计长法》等也是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信息公开相关的重要法律。在这些法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信息公开制度,包括审批、执行及监督信息的公开。信息透明相关的信息不仅要向议会报告,接受议会的质询,还要以便捷的方式向公众公开。

1994年,新西兰通过的《财政责任法案》指出,政府应该及时公布其财政业绩,该法案还明确了实现财政报告透明的具体规范和标准。

1998年,英国颁布的《财政稳定守则》包括财政政策的五项基本原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财政信息必须公开透明。在财政收支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公众才能有效地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进而防止财政风险。

四、财政转移支付绩效与监督治理框架的重构

1.构建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解决好对效率的监督和对人的监督。财政转移支付绩效与监督制度建设的两个核心问题就是对效率的监督和对人的监督。因此,政转移支付绩效与监督治理框架的重构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认为,全^程动态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一是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为主线的横轴,由项目申报、资金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和成效评价五个环节构成;其次,纵轴是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部门为主线,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地市财政、县级财政和乡镇财政五个层次构成;三是以多元监督为主线的综合管理框架,包含人大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党内监督四个监督主体。这三类框架有机组合、相互制约、形成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约束性的全程动态监督体系。

(1)针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横向监督。

第一,项目申报监督。项目的申报应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项目申报由专家、各界代表及监督部门代表等组成的考评小组负责,对项目各个阶段的可行性、环评和完成后效益等维度进行深入论证。

第二,资金分配监督。首先应重视项目预算编制。其次是在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存在新设调整时,事先应征求意见并会签监督检查局。最后要保证项目公示及时且公开透明。

第三,资金拨付和使用监督。要不断推进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完善,在继续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注重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做好项目支出预算细化工作。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意识,对项目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提高项目调整审批效率,同时加强监督,做好项目的验收和绩效评估;按程序报批处理项目变更;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办法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建账核算;按项目合同规定付款,并对相关项目档案和财务档案进行审查。

第四,绩效评价监督。在每个财年结束时,应由财政部门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决算报告,并接受人大的监督,加强其预算约束力,并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逐步整合现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2)五级财政自上而下的纵向监督。中央层面的财政转移支付监管。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全面地开展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综合监管工作。其次,积极改进专员办等派出机构的监管方式。专员办等派出机构联系中央财政与基层预算单位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应通过基层的实地调研,把基层预算单位的需求充分反映到上级单位,并且多方面收集综合财政监管所需数据和信息,为进一步建立监管台账和数据库打好坚实基础。最后,建立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合理衔接的综合监管成果利用机制平台,为业务司和主管部门加强财政管理提供支持,形成有效的立体监管体系。

下一层就是省市等中间层面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在这一层面重点是需要继续建立并完善资金的内部管理办法,包括一些相关审核与检查的操作细则,将定岗定则、量化考核等问题都研究清楚。在操作细则上,基层预算单位是预算执行的主体,需要对本单位资金支付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准确性负责;而上层主管部门除了需要监督本部门重点资金项目的预算执行外,还需要组织与指导本部门的预算执行,并对下属基层预算单位的支付信息进行汇总和审核;再往上一层比如省财政厅则需要跟进审核资金用途、项目进度,确保资金的准时拨付。此外,中间层面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监管还需要健全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这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的公共服务水平。

再往下就是县乡等基层层面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由于县乡处于财政资金监管的“终端”环节,其监管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执行的结果,也决定了财政资金是否能得到安全、有效的使用。完善这个层面的资金监管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明确职责。乡镇财政所可以在上级财政局签订资金监管责任书,以明确自己在资金监管工作方面的主体职责和任务,确保县、乡、村各级财政专员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第二,注意规范资金的公开与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可以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资金责任主体,然后把资金按照责任主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划分,最后明确地公示资金责任主体并接受监督。第三,认真做好抽查巡查工作,并进一步规范抽查的程序和内容。乡镇财政所可以充分发挥在监管上的就近优势,对一定比例的资金用途进行有针对性的入户抽查与巡查,确保资金如实的得到使用。同时,也可以在抽查巡查的过程中做好资金工作底稿的规范工作,这也有利于建立并完善资金监管台账,强化资金管理。

(3)完善财转移支付监督多元主体格局。建立多元监督为主线的综合管理框架,包括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党内监督四个监督主体。综合监督强调建立多元立体监督体系,尽量避免各监督主体权责交叉。立法监督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属的预算审查委员会监督检查职能。行政监督重点在于实现财政部门管理职能的再优化,注重宏观层面政策的把握与财政收支的再监督,减少对具体微观层面事物的参与。审计监督强调要对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全覆盖,目前要加快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保证审计独立性。党内监督则是通过对领导干部执行财经纪律主要针对财政转移支付领域的行政效能、政风行风腐败,即领导干部利用垄断权所进行的滥用资金等行为,进行重点巡视,从源头上治理财政转移支付领域的腐败问题。

2.强化问责,用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来硬化预算约束。

(1)加强财政监督法制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推进财政监督专门立法。制定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监督法》,对各监督主体间的职能、权限、分工加以科学界定,从根本上解决各监督主体之间责任重叠、重复检查的问题,使财政监督更具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重视财政转移支付专门立法,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转移支付法》的制定与颁布,作为财政监督的子法,包括立法目的、基本原则、主体、客体、内容、程序、监管、问责等内容,约束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行为,确保财政转移支付各环节、各方面有法可依。三是结合各领域现有的转移支付政策和各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文件。

(2)建立健全严格执法机制。一是完善执法体系。加强财政监督各主体之间以及司法部门、纪检监察之间的密切配合。该移送的必须移送,该处罚的必须处罚,真正做到查罚并重,治理财败,规范财经纪律。二是加大罚力度。对于具体的违法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失应该明确地规定其违法责任,减少“自由裁量”使用情形。处罚区间不宜规定得太宽。尤其要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把处理事与处理人、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内部处理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改变现行处罚偏轻的局面,即多数仅给予行政职务处罚,而较少给予足够的经济处罚和限制人身自由处罚,更罕见剥夺生命处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监督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中国财政年鉴,2011.

[2]池文丽.发达国家财政资金监督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经营者,2015,(8).

[3]郭亚军,何延芳.我国1994-2001年财政支出状况的综合评价[J].财经研究,2003,(9).

[4]刘建华.积极推进财政监督工作科学发展[J].中国财政,2011,(6).

[5]刘明中.推动财政监督和专员办工作科学发展[J].中国财经报,2011,(12).

[6]刘志芳,刘学之.财败的经济学界定及其成因分析[J].学术论坛,2006,(12).

[7]宋超,绍智.完善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初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51).

[8]王建聪,张霞.我国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1,(2).

[9]徐一心,曾俊林,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中国统计,2005,(3).

[10]杨加猛,张智光,刘忠信.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分析――来自江苏的实践[J].财会通讯,2007,(5).

[11]张恒龙,葛骅.转移支付的类型、资金分配结构与财政均等化绩效――来自我国的省际经验分析[J].经济经纬,2012,(1).

[12]赵倩.财政信息公开与财政透明度:理念、规则与国际经验[J].财贸经济,2009,(11).

[13]常向东,王庆.西方国家财政管理与监督及我国实践探索[J].财会研究,2016,(1).

[14]陈媛.新形势下财政监督检查机制创新[J].财政税收,2003,(10).

[15]财政部“财政监督”课题组.财政监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6]贾康.关于财政监督问题的探讨[J].经济纵横,2007,(2).

[17]菊科.强化财政监督机制的若干思考[J].上海财税,2002,(11).

[18]刘怡,聂海峰.间接税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5).

[19]李萍,等.部门预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