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十篇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十篇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16:20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1

首先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报告能力为重点。而课改的目的也在于此。

其次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大胆进行改革,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实验,学习有关课改的文件和资料,聆听专家讲座,并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好各种业务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做到教学方向明,路子对。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进行实践,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再者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应该牢记三尺讲台才是自己的归属,要把日常教育教学摆在首位,我希望:学校成名,我成才,最终是学生受益。因此,在设计活动中,要把握整体,全面考虑课程目标,尊重学生的实际与爱好,并保留已开发出的较好的课题,不断完善修改,同时,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习;组织;市民大讲堂

一、背景与问题

社区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它是面对全体社区居民的教育。而社区居民具有年龄分布广、职业类别多、生存状况、生活理念与学习能力差别大的特点。社区居民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又不具有严格意义上团队或组织的性质,因此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学习活动有自身的规律,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搞好社区教育的学习活动,涉及到社区居民的有效组织问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制约,逐步认清社区居民学习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律,可以提高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效果,为今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连云港社区大学创建于2012年3月25日,“市民大讲堂”(以下简称“讲堂”)是连云港社区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之初的设想是:作为地市级的社区大学,必须精心打造一个面向广大市民的知识普及类型的讲座机制,即“市民大讲堂”,以便为全市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为各级社区教育机构提供示范。连云港市全市人口约52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主城区海州区常住人口近10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新东社区就有居民3万人,举办讲堂活动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然而,在举办“讲堂”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诸如专家的邀请、听众的组织、程序的设计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否则,就会“曲高和寡”甚至“门可罗雀”。就社区教育而言,定期开展讲堂活动、充分吸纳听众并且取得好的效果是较为复杂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混沌的、无序的、无组织的市民组织起来,参与讲堂的学习活动,最终形成区域性的学习型组织。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教育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基本概况与实施过程

(一)基本概况迄今为止,连云港社区大学的“讲堂”共计举办43期。时间从2012年的2月至2016年的12月,共计59个月,约每1.4个月举办1期。讲堂涉及的主题与期数如下:“艺术欣赏”(11期)“科学技术”(4期)“文学欣赏”(6期)“家庭教育”(7期)“健康养生”(10期)“历史社会”(3期)“财经”(2期)等7个专题,累计直接听众9500人,间接听众近3万人。在连云港社区大学校内报告厅举行的有32期,在各社区举行的有10期,到专业录播室录制播放的有1期,共有56名专家参加了讲堂的讲学活动。43期讲堂录制视频20Bt,发放知识普及资料1万份。由连云港社区大学独立举办的有25期,与其他单位或行业合办的有18期。同步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做讲座宣传43次。如此长时间跨度的、面向普通市民的、定期举办的知识讲座在当地的历史上未曾有过,讲堂的形式、内容、效果受到了市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二)基本构想与实施过程

1.明确讲堂的功能定位和操作流程作为地市级社区大学,需要充分考虑讲堂的定位与功能,以体现社区教育的特点和讲堂的风格。这就是要力求体现“贴近市民、雅俗共赏、立意高远、新颖生动、互助交流”的特征。让讲堂成为新知识的传播地、专家与市民的交流地、新生活的发祥地。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专家的遴选、活动流程的设计、信息传播方式上作精心安排。还需要对讲课专家作必要的要求与“辅导”,使得行业专家能够将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使得“土专家”也能够提升讲座层次;在活动流程上,我们划定了一个月的“筹备期”、半个月的“宣传期”,一周的“准备期”,半日的“实施期”,后一周的“传播期”,即将讲堂的视频上传各大媒体,以扩大讲堂内容的受众面。

2.遴选讲堂专家,确定讲座内容无疑,讲堂的专家与内容的确定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主要的方式是:制定计划,统筹安排。自社区大学开办起,每年初,社区教育处都要制定一份讲堂的年度工作计划,主要按照“艺术欣赏”“科学技术”“文学欣赏”“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历史社会”等6个专题进行设计,力求提前谋划、形式多样、按期举行。同时也预留了机动安排的时间。根据专家信息安排内容。一般而言,名气越高、水平越高的专家,越能吸引观众。然而,这样的专家不是随便就能邀请到的,因为这样的专家平时的工作安排较为紧张,邀请这些专家,在交通、食宿、讲座等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与当地其他高校、行业社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外地来一名高水平的专家,可以在多所高校作讲座,当然也可以来社区大学作讲座;或者了解连云港地区在外地工作的专家回连探亲的时间,邀请他们在探亲期间开展讲座活动;或者了解在连云港举办的各种会议的专家信息,及时邀请讲堂专家。采取这样的策略之后,邀请专家讲学便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降低了讲堂活动的成本。根据重要事件、节日安排内容。每年的重大节日、事件有许多,这些节日、事件往往也是公众、媒体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时刻开展讲堂活动,相应的单位和市民就会比较积极。例如,在2013年世界“档案日”,与连云港市档案局合作举办《家庭档案与档案人生》的专题讲座;在2015年7月28日,与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的知识与防避》专题讲座活动;在2016年国庆前夕与地方文化馆一起举办《国庆之夜——新中国优秀声乐作品赏析》专题讲座;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几乎每年都要承办全国中医药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也举办中医药制作体验活动,讲堂及时组织市民前往学习体验,向专家咨询养生之道,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行业协会的需求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近百个行业协会,许多协会具有研究的性质,且汇集了许多行业的专家。这些行业协会大都有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职责与任务,需要举办经常性的讲座。但是,这些行业协会往往又缺少在媒体上进行宣传的经费,也缺少开展讲座活动的场地设施,他们非常希望与社区大学合作开展讲堂活动。此时,讲堂便顺势而为,积极配合,遴选专家,共同确定合作内容。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6所大专院校,许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专家可以作为讲堂的专家库成员;连云港地区山海相拥、历史遗存丰富,具备了开展考察、探究、学习的广泛资源;例如核电站科普博物馆、震旦纪地质陈列馆、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市民俗馆,这些场所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是开展讲堂活动的极好场所;港口、矿山、盐场、军营、滩涂、企业、古建筑也有大量的供市民体验和探究的空间,这些资源都是开展讲堂活动的重要内容。

3.听众的组织方式广而告之,吸引听众。确定了讲座专家、时间、地点后,便选择时间节点在当地日报、晚报、教育网站、“政府”、电台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扩大了社区教育的影响,也扩大了讲堂与专家的知晓度。这样的动员方式,适合名气大的专家莅临。对于一般的专家讲座,仅靠“广而告之”,市民参与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借助其它的动员方式。行业动员,吸引听众。对于一些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讲座,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在进行海报宣传的同时,利用民间相关的学会、协会进行组织发动,很有必要。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效果明显。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通过微信群互相传递信息,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例如,讲堂在组织一次摄影讲座时,与当地的摄影家协会联系后,几乎所有的会员都按时参加了。行政动员,组织听众。行政力量在居民的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居民学习点联系,动员社区居民前来学习,效果也不错。这种动员方式适合人人关注的民生类的讲座,例如健康养生、卫生保健等。但稍微专业一些的讲座,就不适合这样的群体和动员方式了。学校动员,组织听众。学校的学生是重要的学习群体,学生家长则是潜在的学习群体,学校希望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学校对于家长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一些学校联系,根据内容动员学生或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例如,在组织家庭教育类的讲座时,由一些学校安排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一些特别知名的专家莅临时,学校的学生也会踊跃参加。例如。我们在安排上海天文台的专家讲座后,有多所中小学来电话,要求参加听讲座的活动。4.经费的筹措与使用长期举办讲堂活动,需要一笔专项的费用。主要用于专家的讲座费、差旅食宿费、宣传费、奖品费用等,专家的劳务费要根据专家的职称高低和实际讲座效果发放。讲堂活动的费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财政专项、学校自筹经费、合作单位赞助。本着体现公益、服务居民的目的,各单位都给予了热情支持。

三、基本感受与经验体会

(一)“明星专家”在市民学习的组织中效应明显所谓“明星专家”指名气大、水平高的专家。这些“明星专家”能有效地吸引听众。例如,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专家莫砺锋、周建忠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央视出镜率高,在居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邀请他们莅临讲堂自然是不愁听众人数的。这两位教授应邀来连分别在讲堂作了题为《唐宋诗词的阅读与研究》《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中国端午情结》讲座,听者踊跃,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尽量邀请“明星专家”是讲堂的组织者应该着重要考虑的因素。

(二)“现实性”“思想性”强的讲座易受到市民的“热捧”越是能解决市民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的讲座,越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如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较多,许多问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的成因、解决途径是什么,市民普遍较为关心。如果安排专家来讲堂积极地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堂每年6月举办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总是能吸引许多的考生家长;“家庭教育智慧”的讲座,对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作用亦很大,这样的讲座对许多家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三)大力开发“本土讲座专家群体”有较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实践证明,遴选讲堂的讲座专家未必要舍近求远,当地的一些专家也能讲得很好,且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因为这些专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研究的专长也大都涉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这样的讲座只要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讲解生动,讲座就会受到听众的欢迎。例如连云港师专的陈留生教授在作《钱钟书与“围城”新解》的专题讲座时,联系身边与周围家庭在婚姻、情感方面的各种问题、矛盾、趣事,条分缕析,逐一解剖,幽默风趣,谈笑风生,使得听众获益多多,受到热烈欢迎;连云港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林祥田副主任作的《家庭食品安全的知识与措施》讲座,紧扣连云港食品安全的实际状况,对群众的食品安全指导的非常有效,也同样受欢迎;连云港市地震局吴鑫高级工程师作的《地震及其灾害的防治》讲座,分析了连云港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情况,科学地解释了连云港地区不易发生海啸的道理,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四)讲堂的组织工作具有“派生性”所谓“派生性”是指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副产品”及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而言,这种“派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的讲堂组织工作,是培育讲座专家群体的过程;是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是当地社区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所谓“培育讲座专家群体”,是指要“锁定”一批擅长在讲堂作讲座的专家,经常邀请他们来讲堂做讲座,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居民群体学习特点的体验和认识,不断提高他们在讲堂讲座的水平,为讲堂的长期举办准备充足的师资;所谓“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就是要积极鼓励和组织居民群众逐步走进讲堂,与知识为伍,与专家学者为伍,形成一个个“学知识,讲知识,用知识,研究知识”的居民群体,并且不断扩大;所谓“也是当地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是指社区大学要对当地的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地规划和研究开发。有了这些工作做保障,讲堂的工作就可能实现可持续进步和发展。

(五)讲堂的组织工作需要“调控”和“应变”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组织者善于平衡、及时调控。例如,雅俗共赏,作为讲堂的一种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却有很大的难度。高雅一些,普通老百姓会觉得离自己的实际较远;通俗一些,又可能会降低讲堂的质量。这就要求组织者掌握好雅俗共赏的平衡点,相互兼顾。听众人数的多少,也是一个需要及时掌握和及时调控的问题。太少了,没有气氛;太多了,又可能坐不下。这就需要组织者准确研判听众流量,随机应变,制定多重应对方案。

四、反思与展望

(一)居民学习活动的组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成功与否,涉及“市民的学习积极性”“讲座专家的水平与内容”“讲座的活动方式”等三方面因素。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组织者应该深入研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因素都成为积极因素,并且相互促进。市民百姓具有学习新知识潜在的积极性,所谓潜在的积极性,是指可以激发、逐步培育,日趋成型的积极性。作为讲堂的组织者要将这种潜在的积极性看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并力争将其放大为显性的积极因素。还要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和学有所长的市民到讲堂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性,许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宣传行业知识、开展知识普及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开展讲堂活动的积极因素。通过4年来的实践,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的表现在:一是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渠道众多,讲堂的活动如果知识陈旧、方式呆板,就很难吸引居民;二是许多居民的生活压力大,学习还没有成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没有形成听讲座的习惯与兴趣;三是真正能够做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还不多,讲堂甚至社区教育需要众多的能够作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这些制约因素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二)讲堂活动是一个组织化的过程开展好讲堂活动,需要有效组织,这种组织过程需要与行业社团、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密切配合。如果这种机制没能建立起来,单纯依靠媒体宣传是不够的。行业社团、教育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是4个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在讲堂的组织中可以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行业社团是具有普及、研究本行业知识的内在兴趣与共同爱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这个团体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规章及其约束,因而对本团体的成员具有较大的号召力;主管部门的行政色彩较为明显,组织能力较强;社区街道需要依靠自身的威信的高低体现组织能力的高低;媒体的组织号召能力完全依据讲堂的专家名气与内容、方式而定。每一种组织渠道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通过实践,我们感觉通过行业社团开展组织活动,效果最好;而行政力量和社区的力量次之;单纯地依靠媒体宣传效果不确定性较大,只有当名人光临时,效果最好。对于每一个体,如果仅仅一次被组织是不够的,需要持续的组织、多次的活动,这样,是可以将混沌的社区居民转化为有组织的学习群体的。

(三)认清讲堂活动暨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讲堂活动的组织工作如此复杂,反映了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在这个方面,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系统地探讨,有许多重要的观点值得借鉴。陈乃林先生认为:“培育民间社团,能丰富社区活动,增强社区的组织性,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推动社区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需要。”陈乃林的观点反映了讲堂活动或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特征,即只有将社区的民间社团(或行业社团)培育好、建设好,讲堂活动和社区教育的组织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反之,一个区域内的讲堂活动持续开展,也有利于所在区域内各社区民间社团和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视角看,地市级社区大学讲堂活动的持续性开展对于整个区域内的社区教育、终身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3

4月15日上午8点半,国家体育总局门口,郭建军对一辆黑色捷达挥挥手。他是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宣部长。车里四个人,人手一张白色小纸片。“都是来听讲座的。”门口的保安说。

伸缩铁门上,贴了张a4纸,写着“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学国学经典’名家讲座(下)”。

醉心宋词的公务员“粉丝”

8点45分,一辆车驶进院子,国青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训部主任张鹏用自家的车接来了讲座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诸葛忆兵。体育总局一层的会议室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

9点,诸葛忆兵走上讲台,台上大屏幕和左右四个挂壁显示屏,打出讲座的题目:宋词漫谈。

这样的开场,对民政部的公务员小唐来说,已经相当熟悉了。去年,“青年系列知识名家讲座”社会学系列由民政部承办时,她就成了这一系列讲座的“粉丝”,虽然落了几场,但还是听了很多。“温铁军、李强、钱逊……”说起来如数家珍。

有更多比小唐资格还老的“粉丝”。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新世纪读书计划”正在开展,怎样更好地激励青年公务员多读书学习,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决定引入大学里的“讲座”方式。当时的主题是“青年历史系列知识”,第一讲,请来了历史学、考古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李学勤。

“起初还担心,太专业了听众不爱听。”从一开始就参与组织讲座的郭建军回忆说。出人意料的是,几场下来,反响强烈。“历史系列知识讲座”于是成了“青年系列知识讲座”,经济、管理、法律、哲学、国际问题、社会学、国学七个系列,每个系列由一个机关团委承办,到现在已经办了111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的百余名专家站上过这个流动的讲台。

一次讲座引来六七位部长

9点15分,讲座已经开始了。“流行文化,一向‘喜新厌旧’,宋词的流行,就体现了这点……”诸葛忆兵的话,引来一阵会心的笑声。

400人的大会议室很快满座,两边的过道上也加了椅子,还不断有人往里走。承办讲座的体育总局团委书记杨新利急了,马上打电话联系,临时借了个小些的会议室,视频直播。“咱也来个第二现场。”他说。

到9点半,“第二现场”也已经坐满了。

第一次承办,杨新利可能还不太习惯这样“火爆”的场面,但对于郭建军,却已经司空见惯了。最初时,听众只有不到100人,现在已经稳定在了每场三四百人。

听众手中的入场券也不尽相同:绿色的是原来发放的入场券,白色的则是复印的。郭建军说:“要票的实在太多,最后只好规定,只要盖上了单位团委的章,就有效。”

“国际问题讲座时,有一次后面坐了六七位部长。”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书记刘涛说。每周日讲座结束,郭建军都要加班加点整理录音,很多人会来要录音带。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臧献甫是系列讲座的倡导者,4年来,他每周一都会来拿前一天讲座的录音带,在上下班的路上反复听。

“现在不用了。”郭建军说,“我们把录音直接放在了紫光阁网站上。”

现场可以站起来争辩

10点10分,诸葛忆兵讲到了第三个问题:宋词的兴盛。他抛给观众一个问题: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可为什么中国古典诗歌中缺少爱情诗?

问完后,讲台上的教授卖了个关子:“中场休息”。场下轰地炸开了。有人站起来活络活络筋骨,有人走出去接水喝,也有人凑在一起讨论起来。发改委的小周跟旁边的同事说:“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像小周一样,很多人通过系列讲座,开始思考“没想过的问题”。

“开放、碰撞,是我们的特点。”郭建军说,“青年公务员知识层次高、学历高,需要给他们一些刺激,引发更深的思考。”他还记得,一位法学专家做讲座时,有听众不同意他的观点,当场站起来争辩。北大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时,听众也针对现实提出了很多相当尖锐的问题。

“我相信我们年轻公务员的水平。”张鹏说,“他们对新观念新思想有宽容的态度,也有辨别分析的能力。”

在讲座主讲人的一长串名单里,可以看到李银河、贺卫方等“不太主流”的名字。

公务员也要讲“软实力”

10点15分,还在中场休息。一位中组部的年轻公务员,拿着一本胡云翼的《宋词选》,坐在椅子上翻阅。他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工作后总觉得文字功底不够,“本来就喜欢文学”,现在重新拾起大学时的爱好,“对工作也有好处”。

从讲座中,很多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司法部下属的燕城监狱,在北京东边的燕郊,法律系列讲座时,青年狱警们每一讲都“进城”来听,他们说:“工作中接触的是具体案子,讲座上听到的是理论思考,从实践到理论,认识提升,管理、服务也能提速。”

“知识面广了,思考问题会有多角度,这也是公务员的‘软实力’。”国家局的一名干部是讲座的老听众了,“讲座能补‘维生素’。”

“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前院长王通讯分析“讲座现象”时说,“‘猴变人’是真理,但小学、中学、大学听三次,难免生厌。讲座生动新颖,自然受欢迎。而且,新知识也扩大了年轻人的知识面,能提升他们的素质。”

公务员教育走向“精细化”

11点20分,讲座结束,观众往前传纸条提问:“宋词有哪些流派?”“为什么明清的词不发达”……大厅外的电子显示屏上,打出了下几讲的内容。一个听众一边拿出本记录,一边对同伴说:“我参加过一个培训,每次上课,开始、中间、结束,要点三次名。要是能搞成这样,也省得点名了。”

关注公务员教育和培训的,不仅仅是有迫切需求的年轻公务员们。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将公务员普遍轮训一遍。

“我们的初衷,也是想探索如何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刘涛说。据民政部团委书记吕晓莉对媒体的介绍,民政部人事教育司以文件的形式,把社会学专家系列讲座,列为了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的内容。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八桂讲坛;品牌

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的不断拓展,人们渴望掌握新知提升素质的热情持续高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契合这一社会文化新需求的时代特征,精心策划推出的“八桂讲坛”系列讲座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如何把“八桂讲坛”打造成为广西图书馆的一个知名品牌,使之成为文化广西建设的一个亮点?笔者在此试作粗浅的探讨。

1 充分凸现“八桂讲坛”的内涵特征

“八桂讲坛”自2006年2月正式开坛至今,仅两年半时间,已举办了讲座130多场次,邀请120多位区内外具有较深研究造诣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登台开讲,听众3万多人次,合作单位40多家,社会的关注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热情日益提高,有效发挥了知识课堂和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成为广西图书馆开拓业务的增长点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讲座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身,突出雅俗共赏、理趣俱佳的特点,为打造“八桂讲坛”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坚守公益性

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活动场所,它所提供的服务必定是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服务。“八桂讲坛”作为广西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无疑也是面向广大民众的一种公共开放性服务,是一项非商业化运作的社会公益活动,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不设门槛,不加条件,体现大众自由参与的公益性质。其一,讲坛培养了固定的听众群,服务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类群体,众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持续参与,公益性特质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二,讲座的内容会适合更多听众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围绕广大听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讲,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座风格赢得民众的青睐。其三,除广西图书馆独立举办外,还可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举办各类讲座,有效地扩大讲坛的影响。其四,通过与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站等强势媒体合作,讲座内容得以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八桂讲坛”讲座的公益性取向必须长期坚持,这是打造品牌的基本前提。

1.2 突出系统性

“八桂讲坛”由“广西文化”“热点关注”“美好生活”三个主题系列讲座组成。“广西文化”内容包括广西民族精神、广西戏剧、广西艺术、广西文学、广西文博等,通过原创艺术欣赏、作品成果展示、名人名家介绍等,让公众对广西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热点关注”以聚焦百姓话题、紧扣社会热点、体现时代追求为特点,通过理性分析、客观评论,深入浅出地为读者释疑解惑,开阔视野;“美好生活”以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追求为主题,涉及时尚潮流、健康消费、养生保健、投资理财等内容,引领公众紧随时代节拍,提高生活质量。这三个系列版块初步形成了“八桂讲坛”的内容架构。“八桂讲坛”讲座的系统性要求,成为拓展其内涵、提升其内质的基本要素之一。“八桂讲坛”讲座的系统性,使讲座内容覆盖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使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立足于拥有广泛听众踊跃参与的坚实基础之上。

1.3 彰显地方性

形成并凸显地域风格特色,是打造讲坛品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广西图书馆以“八桂”命名讲坛,既显诗意的文雅,又反映了广西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现了讲坛本土的地方性特征。特别是“八桂讲坛”开设的“广西文化”系列,浓墨重彩地推出了广西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讲座选题,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族文化风情浓郁,譬如讲座曾邀请广西相关领域公认的有影响、有造诣的资深学者,如龙杰锋、张燕玲、东西、傅磬等,通过他们的讲座,听众领略到广西本土的名家学者风采,更了解了灿烂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广西文化发展的巨大成就,讲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无形中也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凸显民族地域特色,进一步提升“八桂讲坛”品牌,应从体现广西文化软实力层面,突出反映广西文化创新的成果,如《印象·刘三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八桂大歌》等一批成功的本土文化品牌和民族艺术精品,不断增强公众对广西优秀专家学者和创新成果的了解和认同。

2 着力彰显“八桂讲坛”的价值导向

“八桂讲坛”要锻造成为一个知名品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引导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讲坛品牌的内质体现,当做打造讲坛品牌的第一位任务来优先策划相关选题、发掘讲座内涵,使“八桂讲坛”的品牌打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树立公共图书馆良好的形象。

2.1 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打造“八桂讲坛”品牌

“八桂讲坛”作为公共图书馆向大众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它的讲座内容必须蕴涵和浸润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努力通过形象生动、富于艺术感染力的讲授,使听众乃至全社会在新观念、新知识的传授中广泛认同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融入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之中。在当今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引领人们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集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万众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拼搏,这是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的根本所在和力量之源。

2.2 要从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来打造“八桂讲坛”品牌

公共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媒介,作为广西图书馆推出的一项核心业务,“八桂讲坛”应该而且必然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主力骨干作用,同时,也是打造“八桂讲坛”自身品牌所必须。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最主要的特征,要使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自觉理念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要在知识传递活动过程中促进民众的知识生成,推动人的知识素质的不断提高,使讲坛成为向基层民众传播科学发展观和传播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最佳平台。尤其要求讲座的课题内容和形式以其短小精悍、信息密集、知识丰富、反映及时、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等特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大众进行继续学习的良好选择。

2.3 要从树立公共图书馆良好形象来打造“八桂讲坛”品牌

打造“八桂讲坛”品牌是塑造广西图书馆形象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广西图书馆知名度的一种极好的载体,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的过程,也是塑造广西图书馆形象的过程。要从有利于树立广西图书馆形象着眼打造讲坛品牌,就要善于借助广西图书馆的软硬条件优势,并结合广西图书馆其他业务要求,让讲座活动成为延伸和拓展馆内业务向深度发展的助推器,通过讲座扩大图书馆的社会能见度和影响力。“八桂讲坛”通过讲座活动形成了一个主讲者与听众精神交流的特殊氛围,并在这种轻松愉快情境的信息互动中,使听众认同和感受着主讲者的文化气息,直接、迅速、准确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从而强化讲坛的社会教育职能。“八桂讲坛”的讲座内容,要不断延伸和拓展,让受众面涉及社会各界,使各年龄段的读者都对讲座倾注更大的热情,并在信息总量和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的导航和人生的感悟。

3 注重推进“八桂讲坛”的整体创新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知识、强调服务、讲究品牌的社会,作为能够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图书馆举办的讲坛,也是最能够承担起适应这一社会需求的时代重任。这种责无旁贷的担当和重任,要求“八桂讲坛”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对广西图书馆而言,“八桂讲坛”品牌就是图书馆的优势和个性,拥有“八桂讲坛”品牌,就意味着广西图书馆拥有独特的读者群。为达此目的,“八桂讲坛”必须更加注重整体创新,尤其在讲座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造势创新上下大气力,以创新的理念打造讲座特色优势品牌。

3.1 突出讲座内容创新

讲座的灵魂是内容。讲座内容创新是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是能够长久吸引听众、延续品牌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听众既然是讲坛存在的生命,那么没有听众,讲坛也就不复存在。讲座要被听众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讲座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因此,“八桂讲坛”讲座内容创新要立足于从服务普通大众需要出发,真正反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内容,以内容新颖、知识新实、信息新鲜来赢得读者的青睐,应注重关注适合听众吸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之迅速成为讲座的新元素,融入讲座的内容中。“八桂讲坛”讲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大众,而且服务对象极为广泛,读者中既有政府官员、企事业干部、各类科研技术人员等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精英群体,也有下岗工人、入城打工的农民等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基层草根群体;从年龄层次来讲,老、中、青、少皆有;从知识结构来讲,有中高级知识分子,有工农大众,有在校学生。因此,讲座内容涵盖时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普等诸多领域顺理成章,以反映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民生焦点为主题内容理所应当。总之,“八桂讲坛”讲座内容的创新,要千方百计让知识性寓于趣味性中,思想性寓于形象性中,学术性寓于生动性中,力求在内容创新中吸引更多的听众。

3.2 重视讲座形式创新

讲座形式不断创新是增强讲坛的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八桂讲坛”品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注重策划好、组织好每一次讲座,做到每次讲座都有新的形式、新的形象,对打造讲座品牌不可或缺。只有让听众自始至终感受到讲座的新鲜,才能始终保持讲坛的青春活力。如上海图书馆突破“一次讲座只能现场听一次”的模式,让社会各界多渠道共享讲座资源,在图书馆网站开办讲座视频节目,这一创新举措使上海图书馆讲座品牌不断提升。“八桂讲坛”讲座形式基本上是由专家讲解和会后交流两个主要环节构成。专家讲解在于主讲者宣扬自己的观点,同时,为避免枯燥,激发听众的兴趣,在讲座的生动性上也下了工夫,除了尽可能选择表述形象生动的主讲者外,还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播放讲座的配套内容和图片,给听众以视觉刺激。主讲者完成阐述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与听众互动交流。“八桂讲坛”对讲座新形式的一些探索,获取的实践效果也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如“扬琴欣赏”讲座中,为了使听众更好地欣赏到美妙的乐曲,讲坛特意将讲座安排在晚上进行,舞台布景灯光的艺术氛围把悠扬琴声演绎得淋漓尽致。讲述与演唱结合的方式无疑赋予了讲座内容更多的生动性和欣赏性,极大丰富了讲座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八桂讲坛”今后可以多在诸如此类的形式创新方面下工夫。

3.3 加强讲座造势创新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法语听力法语讲座记笔记听力记录

【中图分类号】H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37-03

一、引言

法语的语速很快,所以法语听力对于大多数非法语国家的学生来说非常困难,不管是在法语的面试时、课堂或讲座上、听力考试中亦或是在会议中,学会做好听力记录非常重要。笔者在法国攻读法语教育学硕士学位的最后一年,曾在里昂文学与人文科学高等师范学院(enS-LSHdeLyon,以下简称人文高师)实习,当时作为该学院对外法语课负责人的助手,我的任务除了协助我的实习导师的对外法语课程外,还帮助非法语国家学生(母语是非法语的学生)提高法语水平,解决他们在法语学习上的困难。当时人文高师的经济系有很多中国学生,他们觉得在全法文授课的专业课或经济学讲座上记笔记非常困难。下面是笔者根据外国学生的具体情况,总结出一些在法语课或法语讲座上记笔记的方法及窍门,并附有具体例子,希望能对在法国留学或接受全法文授课的学生有所帮助。

二、讲座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做笔记前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检查好所用的笔纸是否好写及够用。法国学生做笔记时,喜欢用笔记纸而不是笔记本,因为他们课后整理笔记的时候,可以直接在纸与纸之间随意插入各种补充的相关资料,如练习、照片、文章、注解等,若用笔记本记录就没那么方便。但是如果用笔记纸记录,别忘了在每张纸上写编号以排顺序。

其次,为了更好地确定目标和更有效率地做笔记,讲座前要了解老师将要在讲座中讲的主题,并查阅相关内容,做好预习工作。如果我们事先已对讲座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专业词汇,在讲座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讲座前不要紧张,要对自己有信心,而且心态一定要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即使你听力再好写字再快,你也不可能把所听到的每句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三、讲座中快速记笔记的要点和技巧

法语的正常语速大概是每分钟150个词,而我们每分钟却只能写约25个法语单词。聪明地记笔记并不是要记下全部内容,而是要选择要点记录。记笔记的过程需要经历听、理解、选择、概括和记录五个步骤,其中分拣所听到的和所将要记下来的过程,是我们平时最需锻炼积累的地方。

1.识别讲座内容的结构

众所周知,记笔记并不是逐字记录,为了明白哪部分应该记或应该放弃,理出整个讲座内容的结构框架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大多数的讲座都会分为内容介绍、内容展开和结束语部分。

(1)介绍语部分。现在我们先从介绍语说起。讲座中的介绍语部分非常重要,因为演讲者一般会在介绍语中简单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和提纲。要辨认出哪个部分是介绍语很简单,一般都是在讲座一开始就进行,但要注意辨认出介绍语部分和展开部分的界线,注意听演讲者新内容的展开。

首先,演讲者一般会用了一些惯用的短语或词句来宣布讲座开始,例如:enguised’introduction,donclesujetest…,partirde和Donconcommence等。

其次,除了注意演讲者的词句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他所运用的时态中得知是否是介绍语。一般来说,可以引出整篇文章或整个讲座内容的提纲的动词时态是将来时,笔语中常见的是简单将来时,但在口语中却是最近将来时多用,如“jevaisprocéder…”,“onvadire…”等。通过以上方法辨认出介绍语后,我们就可以知道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和接下来要分讲的各个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记录。口语跟笔语不同的是,演讲者会有意识地重复重要内容,也就是我们应该重点记录的部分。

(2)展开部分。展开部分就是论证的过程,演讲者为了让讲座内容条理清晰,一般都会分若干点说明。表示渐进分类可以用数字表达法,如premièrement,deuxièmement,troisièmement…或者enpremierlieu,dansunsecondtemps,dansunetroisièmepartie等;也可以运用表示递进的时间副词或短语,如d’abord,pourcommencer,avanttout,ensuite,puis,enfin,finalement,pourfinir等。我们只要注意听出表示递进的关联词,确定内容的提纲,思路就会较清晰,重点内容就不难记下。

(3)结束语部分。表示结束的惯用语有很多,例如doncaufinal,pourconclure,enconclusion,pourfinir,pourterminer等,口语中还可以直接运用voilà来结束所讲内容。与介绍语相反,结束语运用的时态一般是过去时,如nousavonsvu,nousavonsmontr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数演讲者会在结语部分重新提及讲座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或重申自己的看法,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演讲者在演讲后基本的礼貌用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常用mercidevotreattention.或jevousremercie等。

2.注意各学科涉及的专有术语

除了注意辨听讲座内容的结构外,还必须事先了解该专业涉及的知识和常用语。讲座的内容都是围绕某一专门科目知识的,所以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掌握这一学科的专业词汇非常重要。这里并不是练习如何死记一个的专业词汇表,而是要从归纳同义词或反义词开始,加强学习专业词汇的归类。重要的是学习听到一段语段后,记下它的意思,而不一定要记原词。我们在记录的时候遇到不太确定的词,但意思明白的话,就可以用另一个同义词来代替,而不要花时间去继续想那个词,这样就可有效率地听讲和记录。例如:演讲者说到diminuer,我们可以用réduire,baisser或alléger等diminuer的同义词记录,知道了演讲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笔记中记录哪个词都可行。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专业词汇,这些词汇通常是复杂难懂的,且只有在专门领域里才多见。在听讲座时,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脑子里判断出所提到的关键词,如果我们在讲座之前就熟悉了这些词汇,到讲座现场演讲者提到时,我们就会很快的反应过来。例如在经济学领域里,一些相关的字首词(首字母缩合词)非常多,如piB,Fmi,omC或iDe等,事先在课堂上或在书中弄清楚了意思,在讲座过程中就不会把他们误听成其他单词或被难倒。还有,如果我们听到一个不熟悉的词,而你又感觉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或者演讲者一直重复这个词,可先把它按读音记下来,当然别忘了记录演讲者对关于这个词的表达说明,事后再去查字典或百科全书。

3.运用各种省略方法

众所周知,正常的说话速度(每分钟150个词)远远快于书写速度(每分钟25个词),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各种省略方法来提高效率、降低记笔记的难度。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效率就意味着选择性和快速性:选择性就是要达到在演讲者的滔滔不绝的言论中只抽取重要信息,过滤多余无用的信息和其他一些与讲座内容无关的语气赘词;快速性就是应掌握快速记录的技巧,特别是学会使用省略语。我们在记录的过程中要尽量用简短的词句、符号或标记来记录,但也要注意方法,不能乱省,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能轻易从简单的笔记中恢复还原当时演讲者结构紧密的语段。

(1)句子和段落的删减。法语的长句很多,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记得精简,优先记录句中的主要意思。例如:“autrefois,l’informationétaitrare,doncréservéeàdesprivilégiés;elleestactuellementabondanteetaccessibleàtous”这句话的第一部分表达的是过去一种必然的条件,以此引出第二部分(现如今的状况),这时候我们只要记录第一部分内容就可以了。有时候演讲者为了活跃气氛或吸引听众的注意,会提及一些离题的、与整体内容无关的话语或开一些小玩笑,我们可通过演讲者的动作和表情判断出来,这些语段我们大可以忽略不记。

(2)句中成分的省略。其实这种方法就像邮局里发电报一样,只记录句子里的重要成分,要把长句变成简单句,而且对一些多余的不影响句子意思的部分忽略不记:如口语中为了争取下一句话的考虑时间而重复的字词、演讲者表示停顿的语气词、句中的冠词或系动词(如“être”)等。例如原句是:“Là,l’inquiétudeenFrance,c’estquefinalementdesactionnairesd’autrespays,alorsenplus,quandc’estdesactionnairesquiviennentdepaysendéveloppementcommel’inde,prennentlecontrôledesentreprisesfrançaises,nationales”。(在法国的担忧,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些别的国家的股东,也就是说,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股东,例如印度,他们来到法国操控法国的国有企业。)我们可以记为:“l’inquiétude:actionnairesétrangersquiprennentcontrôleentreprises.fr.”.(担忧:外国股东控制法国企业。)

(3)缩写词的运用。除了句子段落的省略外,我们还用少数字母代替一些较长的词以节省记录时间,这个用法在法国学生中非常多见,有很多缩写词已成为公认的了,即使是别人看了你的笔记,也能从中还原出原来的单词。例如常见的有:av(avant),ap(apres),pb(problème),tjrs(toujours),jms(jamais),bcp(beaucoup),ex(exemple),qq(quelque),qch(quelquechose),qn(quelqu’un),tt(tout),ts(tous),ds(dans),s/(sur),/ss(sous),dvt(développement),évmt(événement),gvt(gouvernement),traditº(traduction)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法语同音字母代替单词或单词中的某部分,如BC(baisser),KC(casser),Ht(acheter),arriV(arrivier)等;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词:moy1(moyen),D6D(décider),2m1(demain)等。

(4)巧用图形或符号。最后,我们还可以用一些简单明了的符号来代替字词或短语,这样可以加快记录速度并扩大记忆或笔录的信息量。但所用的图标必须形象和简单化,过分复杂也许会阻碍理解。法国学生多用的有:J(augmenter),(diminuer),(alors/donc/ainsi),(parceque/car),=(êtreégalà),∈(fairepartiede/appartenirà),±(plusoumoins),//(parallèlementà),>(êtresupérieurà),<(êtreinférieurà),≠(différentde),(liéà)等等。其实缩写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有相当一部分的规则只属于个人,刚才提及的缩写词或符号可以是现成系列的借用,也可以自己不断总结创造。我们平时积累创建了自己的符号和缩写,记笔记时使用自己最熟悉的简写字母或形象符号会比死记硬背别人的要得心应手得多,但最好不要在讲座过程中靠一时的灵感临时自创图形或符号,使用自己不熟练的图标,过后会很容易忘记,谨记自己创建的符号所代表的原词是非常重要的。

4.实例练习

学习了以上方法后,还要结合实践加强练习。笔者以一个经济学讲座为例,从中抽取一段内容,并展示与此内容相关的笔记以供参考。大家也可以自测一下,练习记录适合自己的笔记,对比笔者提供的参考笔记以取长补短。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6

回顾:精心策划。激情创新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成功为我们办好“大众讲坛”和在报纸中开办“讲坛”栏目开拓了思路,同时也树立了信心。我们与山东省图书馆一起讨论实施办法,在诸如给谁讲?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何时讲?在哪讲?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后,“大众讲坛”就风风火火地开办起来了。经过一系列精心筹划和大胆创新,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既实现了原计划在两三年内达到的目标,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1、运作模式创新――“强强联手,以求双赢”

运作模式是讲座成功的基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山东省图书馆是全国十大图书馆之一,《齐鲁晚报》是全国晚报发行量三强之一,也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2006年2月18日,我们公开向社会有奖征集讲座名称,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共收到来自全省各地区的邮件五百余封。3月25日(周六)上午9:00马瑞芳教授来到山东省图书馆能容纳288人的现代化的报告厅,开始了“大众讲坛”历史上的第一期讲座,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3月30日,我们的“讲坛”栏目就刊登了《马瑞芳讲聊斋》的内容。强势媒体的宣传力度和经营品牌策略是有目共睹的。“大众讲坛”听众激增,后几期的讲座现场都让听众围得水泄不通。9月28日,又向社会“‘大众讲坛’向社会征集会徽”的消息,收到设计方案近20个。

通过近一年合作期的磨合,目前“大众讲坛”已达到了双赢的效果,这种做法受到文化部社文司刘小琴副司长的高度评价。

2、讲座内容创新――“文化为主,雅俗共赏”

讲坛的定位问题是关乎其生命力之所在,好的选题是一个讲座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们的讲座主打“文化牌”,确定的讲座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主,以齐鲁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作为讲座重点,兼顾大众不同层次的文化知识需求,尤其突出山东地域文化特色,力求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探索的是一条使严肃的学术走向大众的新路子。

一年多来,“大众讲坛”既充分满足各层面听众的文化需求,又坚持了“三要三不要”原则:不要一味迎合大众口味,而是要通过讲座提高大众品位,保证讲座内容的学术通俗化;不求让每一个人对每一个选题都感兴趣,而是要先培养一个相对固定的听众群;讲座内容不求全面开花,而是要有重点选择。确定的讲座系列有:齐鲁文化讲座、儒家文化讲座、名家讲座、社会热点、院士讲坛、青年论坛、艺术鉴赏、影音赏析、图书馆利用、党政领导干部系列讲座、家长课堂、老人天地等十几个系列讲座。

实践证明,这个定位是非常正确的。2006年底,山东教育出版社就主动与“大众讲坛”签约,由其出资出版“大众讲坛”第一年内的所有讲座内容,分书本式、音像视频式两种形式推向社会。

3、主讲队伍创新――立足山东,面向全国

主讲人是讲座成功的关键。主讲人要请大家、名家,也要请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因此,我们确定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工作思路。同时,在筛选专家时,对主讲人要求也非常高,既要言之有物,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寓高深于平易。2006年登上“大众讲坛”主讲人共25位,其中教授15人,13位是博士生导师。他们或为德高望重、岳峙渊清的学界前辈,或为风华正茂、学问精到的学术中坚,极大地提高了“大众讲坛”的学术水平、讲座质量、知名度和号召力。

展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7

五年来,方寸讲台间,300多场次的讲座,见证了学者名家们博学多思的身影。讲座作为文化服务的一种方式,它的功能是有限的;但讲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延伸服务又是可以充分开掘的。如今的武汉,建设文化城市的目标正在兴起,讲座的有限资源为“文化消费”创造了更多无限的空间。

武汉图书馆的《名家论坛》可追溯到2003年,最早开办是基于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着力搭建了一个市民共享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初步的试探和发展后,“名家论坛”于2007年5月进行了改版,与武汉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市文化局,以及武汉教育电视台、武汉晚报社等各部门媒体统筹配合开展讲座,其文化辐射力度较之前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论坛每周举办一期,最早凸显人文史哲、弘扬国学、回顾历史,注重精神文化的传承性与各种文化的融合性。不同的讲座主题被名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诠释,不同层次的听众均能在这一文化的阶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名家论坛》也被听众冠以雅号为武汉“群英会”。据论坛负责人介绍,所约请的主讲嘉宾均为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听众参与热情极高,每场爆满的情况下,领票的队伍常常绕馆数周。无法进入会场的听众虽只能在广场上的电子显示屏、和其他学术活动室等讲座分会场观摩,却丝毫不减热情。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电视媒体,武汉图书馆的讲座资讯都能在第一时间内传播出去,通过网络及电视受益的听众不计其数。

在武汉市社会科学各界、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共同联合下,《名家论坛》真正实现了“无墙大学”的科教功能。已成为品牌的《名家论坛》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华中地区文化辐射的深度和广度。

学术通俗化带给民众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收获,更是文化消费观念的革新。在假期,除了娱乐和休闲的物质活动,去图书馆听一场讲座,也逐渐成为武汉市民树立了全新的“文化”消费观念。

陈元生,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讲座不仅是资源,更是文化消费

长期以来,武汉总是给人缺少文化氛围的印象,但得到市民肯定的《名家论坛》是一个平台,更是契机。较为争议和敏感而尖锐的话题均可以在现场加以探讨,而听众的素质则在这种交流中得到适时的发展,人文素质提升的前景相当可观。

武汉是一个中游城市,虽然发展空间还有待提高,但其争先、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在文化发展方面还是会有很大潜力。

目前,武汉图书馆的《名家论坛》每周必满,形成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现场演讲,专家的当面解答,进一步营造武汉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将来,《名家论坛》的讲座的模式可细化为普及型和专业性,部分专题讲座可设置为报名参与或邀请,更具有专业性。武汉有着悠久的楚文化历史,本土特色和民生文化亦是讲座的拓展方向。

如今,城市的快速发展,先进的硬件建筑可赶超欧美,但人文素质和文明程度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综合生存环境和整体文化修养,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许多;而《名家论坛》的讲座在此平台上能提供给市民新的文化生活方式。我自己来图书馆听讲座,遇到火爆的场面,下午1点开始就有络绎不绝的市民前来排队,晚来的人只能去分会场,更多的人甚至只能去广场上看电子屏幕。

讲座带来的不仅是学术之教育,素质之提升,更重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文化消费”观念。除了物质享受,精神生活也是必须的。武汉的文化消费观念暂时没有形成气候,去博物馆、音乐厅和讲座的意识并未普及,文化产业还需要更多的投入。而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在工程设施的建设上,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观念的普及和推广,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何祚欢,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20万听众市民文化界的风景线

《名家论坛》虽有貌似《百家讲坛》之翻版,但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百家讲坛》更多定位于文史讲坛,其精力多置于古籍经典、文史项目,并未投入到其他旁系学科上。事实上,这种单一性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而《名家论坛》借助了图书馆这样的资源平台,善于吸纳不同学科,将本地和全国最优秀的学者在讲台上和广大读者见面,把读书的趣味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专家的解析传递给普通受众,使晦涩的学科更具备生动性——这正是讲座带来的不一样的学科吸纳方式。

当然,目前的《名家论坛》最需要的改进可能是学科的扩展,我曾经听过杨振宁教授的《物理学与艺术》,感触良多。深感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同时推进旁系学科,尤其是将理工科和自然科学等主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给民众,更是迫切而必要的。

李工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民众对文化的精神需求日益迫切

200多场《名家论坛》的讲座,绝非易事。早年我在广东沿海地带考察,哪怕是广州珠三角的县级市,依旧有较好的文化氛围和消费需求。这一点给我触动很大,在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后,精神需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必须。在之前,最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的CCtV《百家讲坛》成了学术普及化讲座的代表。但在之后的发展中,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固守传统,不做学术上更进一步的拓展。相比较而言,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则更多着眼于眼前的现实议题,不仅涉及传统的民俗礼仪,同样包括经济民生这样百姓真正关心的话题。

我个人以为,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巨大,成为国际都市并非遥不可及。民国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大武汉有着辉煌的历史,只是在90年代后沿海地带的政策重心偏移,其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随后的相关国家政策也多次绕过了武汉。直到2008年后,国家工程投资的开放,武汉经济才开始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民众对文化的精神需求才更为迫切。

在我看来,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定具备了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讲座中,秉承开放性吸纳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是良好的学习姿态,我反对为弘扬民族文化而固步自封的狭隘观点。优秀的民族是懂得吸纳和包容的,讲座热潮的兴起更应该让普通受众接触到不一样的观念。古语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繁荣,均取决于公民的文明素养。在无墙的大学中,讲座能将文化的力量普及给公民社会,促进灵魂的修为和提升,其文化软实力不容忽视。

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后现代的大众文化

国人有一个通病,尤其是近代史以来的传统,均为眼睛闭关,盲目自大之举。国民对他人的不了解,对自己亦不自知。我们的经济发展,开放的是对外界和别国的物质追求与品牌响应,却对优秀民族的先进文化思潮熟视无睹,不思进取;大部分的情况下甚至停留在妄自论断、盲目自大的局面上,这是相当危险的信号。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51-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图书馆讲座作为一种面向社会各阶层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以公益性服务广大社会公众。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开展了公益讲座,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目前的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存在同质化趋向,各地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公益讲座,在讲座主题、宣传方式等方面都比较雷同。本文结合南京图书馆所开展的公益讲座,探讨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可行创新路径。

1南图讲座的基本情况

南图讲座自2005年7月创办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公益服务的理念,逐步形成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历史、生活等八大板块的格局。自2009年起,南图讲座每年维持在100场左右。截至2012年5月,南图讲座共举办了577场,先后有427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客“南图讲座”,听众人数累计达到了20万余人次。六年多来,南图讲座在选题策划上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民生,逐步成为南京公共文化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南图讲座邀请了多位热心公益事业、且拥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当演讲人,王蒙、余光中、易中天、葛剑雄、阎崇年、郦波等社会名流都曾走进南图讲座,这些名家的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南图讲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南图讲座的主要创新路径

为进一步形成南图讲座的差异化特色,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南图讲座的主要创新路径有以下几种。

2.1多方延请专家学者、建立主讲嘉宾信息库

高质量的讲座内容是公益讲座的生命线,而讲座内容需要依靠邀请有实力的专家学者来保证。在这方面,南京图书馆充分利用南京高校云集的优势,邀请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知名教师开展讲座。此外,南京图书馆还密切关注国内学界动态,利用多方面资源邀请大家、大师开办讲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讲嘉宾信息库,将六年多来南图讲座的主讲人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形成了稳定的主讲嘉宾团体。

2.2开展多方合作、共享学术资源

南京图书馆在举办南图讲座的同时,积极开展与政府、媒体和兄弟图书馆的合作,共享学术资源。例如:南图讲座与江苏省委宣传部合作举办“江苏论坛”,邀请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著名专家为江苏省省级机关领导干部举办高端学习型讲座。其次,南图讲座与报刊、电视台、广播、网站等媒体联手宣传讲座信息,《扬子晚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江苏科技报》、江苏城市频道、南京教科频道均对南图讲座进行了报道。第三,南京图书馆与省内外兄弟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邀请外馆提供讲座嘉宾。

2.3发展衍生产品、扩大讲座影响

单一的讲座模式不足以进一步提升南图讲座的影响力,为此,南图讲座发展起了多种衍生产品。这主要有四类产品:一是出版了《人文大家谈》和《艺文行思录》等两本正式出版物,收录了南图讲座举办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嘉宾讲座内容。二是网络产品,在南京图书馆网站上开办了南图讲座专栏——网上报告厅,为广大不能到现场聆听讲座的读者提供了讲座视频和文稿。三是宣传资料,根据南图讲座的内容,每月精心编制《南图讲座内容介绍》,在一楼大厅的导读台免费发放给读者。四是录音录像资料,南京图书馆对每场南图讲座进行录音录像,并将其转录成DVD光盘存档保存,并定期向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料建设管理中心提供光盘资料,2009年至今被选用了20部。

3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创新方向

3.1加快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建设

目前,公共图书馆讲座还存在着讲座业务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专业队伍建设滞后,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协调协作机制等问题。许多图书馆迫切希望秉承公开平等、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则,共建共享讲座资源,组建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倡导公益讲座,提升讲座质量,创造更多为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这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为此,国家图书馆和全国65家公共图书馆发起成立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吸收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自愿加入,开展讲座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行业交流和协作活动,提高图书馆讲座整体水平,促进讲座工作良性发展;组织行业调研,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行业规范、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及考核标准提供依据;通过各类活动和合作项目,扩大讲座工作的社会影响,发掘图书馆社会教育潜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2提供组合服务,提升讲座价值

首先,图书馆应突破“斋讲”的思维,将讲座与展览、培训、阅读等服务紧密配合,以组合方式提供给公众,以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国内很多公共图书馆会经常举办展览和阅读活动,若能在活动期间举办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讲座,相信可以大大提高活动的效果,提升讲座的价值。其次,图书馆可借鉴美国的“authortalk”活动,将讲座与阅读服务结合起来。可以尝试与作家协会等相关部门或个人合作,邀请知名作家、畅销书作家为读者举办作品鉴赏类、新书推荐类讲座,与阅读服务相互促进,使讲座得以增值,使阅读得以推广。

3.3争取社会支持和资助

由于图书馆讲座面向各个阶层,讲师来自各个领域,工作涉及面非常广,因此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非常重要。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和资助,一方面可解决讲座的经费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为讲座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国内图书馆应加强与文化馆、博物馆、基金会、各类学会协会等公益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争取这些公益机构对图书馆讲座的支持甚至是经费资助。另外,还可采取冠名等方式,积极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或资助公益讲座,提高图书馆讲座的社会影响力。例如:与知名企业联合举办讲座,大大减少经费支出的同时可以利用企业的名气吸引更多听众。

参考文献

[1]吴惠茹.中美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对比与启示[J].图书馆情报,2011(6).

[2]王咏梅.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规划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3).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襄阳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讲座

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倡人的终身学习、推进全民阅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讲座作为图书馆拓延服务的核心业务,以独到的见解、优质的触角,提升带动着城市的人文建设。笔者以襄阳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为例,对参加讲座的市民进行调研,通过分析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对策,以适应免费开放市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促进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调查模式、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襄阳市图书馆以文化部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服务品牌,每周为市民推出“汉江讲坛”“市民大讲堂”“市民沙龙”等系列公益讲座。本次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参加讲座活动的市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5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389份,有效率为96%。根据统计学原理,本次调查结果有效。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1.市民年龄分布情况

表1可见,青年期和中年期市民是图书馆讲座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人生学习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促使此阶段获取知识渴求加剧,常到图书馆“充电”,聆听讲座获取各类前沿知识信息已成为市民的一种选择。

2.市民文化程度分析

表2可见,到图书馆聆听讲座的市民8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效高的文化水平,市民可通过讲座学习提升能力,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3.市民职业分析

表3可见,图书馆讲座吸引了不同职业市民的参与,既有专家学者、教师、职员,又有学生、军人、退休人员等,市民来源之广泛,体现了大众公益性。

(三)调查问题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1.市民获知讲座信息的途径

据调查显示,纸质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在讲座传播中至关重要,同时,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年龄偏低和学历偏高的对网站依赖程度趋高,而大量未知信息错失聆听的均年龄偏高和学历偏低。图书馆如能改变“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拓宽传播面,将更有效促进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利用率。

2.市民参与讲座活动的目的

据调查显示,在信息海量膨胀的背景下,大多数市民主要以求知为主要目的,他们对获取新知识、信息的讲座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愿,而其以娱乐休闲而来的市民也不在少数,如保持讲座长久的吸引力,可多方挖掘探究。

3.讲座举办的最佳频率

此次调查发现,众多市民选择每周举办一次讲座为最佳。同时,笔者对以上做交叉分析发现,年龄偏小市民因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淡薄,选择每月聆听一次讲座的比例为74%,而年龄偏大市民因要保持知识的更新,故选择每周聆听一次讲座的比例为92%。

4.市民偏好的讲座形式

据调查发现,市民更需求连续性、系统化、贯穿性、深入性的系列讲座形式,以助于讲座良性长久的发展,而图书馆目前讲座主题相对独立、零散不系统化远远尚未满足市民心理预期,一些多角度阐发主题还有待于在纵深上进行挖掘。

5.市民感兴趣的讲座选题

据调查发现,市民对文学艺术、历史人文、心理学、地方文化、家庭教育等题目的兴趣点偏重。同时,笔者做交叉分析发现,性别差别与年龄的差距在选题上有明显的区分,要使讲座服务更多样化、个性化,必须根据需求各取所需。

二、“市民大讲堂”的创建

(一)讲座的策划

“市民大讲堂”以市民主体、市民参与、市民享用,体现平民性、公益性,让圈子文化变成大众文化。内容设计上主要以宣讲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热点聚焦的内容为主线,增加了各种类别知识性、生活性及实用性的市民喜闻乐见的常识性课题。同时,讲座的策划离不开一支具备较高政治、专业素质的团队,具有品牌、创新、市场、服务意识,对讲座建立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

(二)讲师库的建立

“市民大讲堂”通过各种灵活的选拔方式,公开邀请各行业专家学者、时代精英,参与讲授课题的申报及试讲,遴选优秀者组成讲师团,既保证了讲师团的师资水平,又充分调动讲师的积极性,目前讲师库成员主要由襄阳市各大专院校教授和市内各行业专家学者组成。

(三)讲座的宣传推广

“市民大讲堂”几年来,通过“荆楚网”“凤凰网”“襄阳市人民政府网”“汉江网”《楚天都市报》《襄阳日报》《襄阳晚报》《襄阳周刊》等媒体、网站、QQ群、微信、微博及襄阳广播电视台《今日播报》上发表报道近700余条,同时走访市区内各大社区推送讲座预告服务,扩大宣传范围。

(四)讲座的辐射力

“市民大讲堂”近几年除了在主阵地外,还走出去延伸服务周边的城区,先后走进襄阳市福利院,为老人们送精品文化,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走进真武山办事处,为所辖社区全体干部职工提升语言沟通技能;走进檀溪办事处,为所辖社区网格员开展工作提升培训;走进大庆西路社区,为所辖社区居民开展科普讲座等,使“市民大讲堂”从主阵地到分会场,极大地扩大了知名度和覆盖面。

三、“市民大讲堂”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讲座是方便大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更是培育大众健康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在提高市民人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市民大讲堂”受到了各级领导及部门的大力支持,于2014年在讲座基础上又孵化创办“市民沙龙”,并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二)准确定位,方式灵活

“市民大讲堂”在拟定讲题时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讲座定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采取主讲与听众交流等灵活的方式,把娱乐和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大家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寻求合作,增强活力

举办讲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较多的人力、财力的投入。襄阳市图书馆为了扩大讲座影响力和辐射力,将逐步联合大专院校、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团体及企业联合打造“市民大讲堂”,采取合作方式举办讲座,惠及民生提高讲座知名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特色,打造品牌

“市民大讲堂”以广大市民最关心的孩子教育话题为主线,尽可能惠及民生,点亮心灯,贴近百姓生活,以“丰富市民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提高生活品质、拓展教育思路”为核心理念,多方走访邀请到全市心理学专家、业界精英及各领域优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广大市民授课,从而办成市民学习、交流的大课堂。

(五)默默无闻,坚持不懈

“市民大讲堂”对市民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在所有优秀老师公益付出,精心陪护,坚持努力下,让讲座从稚嫩的幼苗逐步茁壮成长。为了更好地让广大市民互动和交流,搭建了网络链接、QQ群互动共享平台,入群市民已达2000多人,管理人员从2013年开始坚持每天在几个群论坛中分享有关仁德、健康、百科、励志等各类别文化知识,为广大市民相互牵线搭桥。

(六)挖掘资源,立足创新

“市民大讲堂”自开办以来根植于民生、民众,通过创新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契合百姓需求,采取大众联动、面对面双向交流的方式,整合社会各界优质资源,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服务管理,强化社会教育职能,拓展延伸服务领域,产生了1+1>2的品牌服务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影响力,实现了社会资源链接的互创共赢。

(七)公众受益,成效延伸

“市民大讲堂”公益讲座在摸索实践与创新中,突出特色,推陈出新,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先后举办了国学、传统文化、职业精神、心理健康等各科领域内容新颖的讲座,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86场,直接受益市民达1万多人,间接受益市民达4万多人,隐形受益市民达8万多人,覆盖南漳、宜城、枣阳、保康等县市区。2014年2月,“市民大讲堂”被襄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第四届襄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品牌。

四、“市民大讲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拓宽公益联盟,加强合作共创

公益讲座长久延续,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共创共建,拓宽联盟渠道:各市县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各市县驻军部队;各市县级图书馆分馆;各市县级别学校;各市县级街道办事处、社区;各市县企业;各市县组织团体等,共同邀请各行业专家巡回演讲,促进合作共赢。可运用“互联网+”新思路,加入全国图书馆讲座联盟,打造多媒体网络、手机app讲座联动互动平台,扩大资源合作范围。

(二)打造综合人才,加强管理培训

讲座管理至关重要,环环紧扣缜密,每项环节缺一不可,需要策划、编辑、宣传、主持、摄影等多方面融会贯通的多面人才,可聘请专家、互动交流、实场演练等各种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和业务能力等综合素养。设立讲座管理部门统筹管理,课题交叉兼顾,建立aB岗位互补制,实行分工与合作,加强责任管理。

(三)广泛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力度

新媒体的快速兴起,带来了传播方式和舆论的深刻变革,讲座应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即时互动、灵活多样等特征,做好讲座信息的全程工作,为宣传工作打造新武器;借助新媒体的沟通优势,建立讲座信息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图书馆微博、微信、QQ群等多种方式,形成市民与讲座管理者、主讲人及市民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宣传工作架起新桥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展全系统的文化建设平台,创新讲座信息传播机制,形成讲座宣传的多元途径,扩大社会影响力。

(四)注重动静分离,打造第三空间

图书馆讲座可根据市民动、静需求量身打造,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建多角度、多视野、多方位、多功能的讲座类型,营造轻松、自然、舒适、和谐的交流氛围,提供文化动静分离交流空间,如餐吧、禅修厅、咖啡厅、音乐厅、健身厅、娱乐厅等自由交流、互动空间,创造休闲优雅的“第三空间”。同时,增设24小时自助借还机、自助查询等设备,方便市民使用,让到馆市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参考文献:

[1]章忠平.基于读者调查分析的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

[2]伍雪梅,童明余.基层图书馆讲座服务现状与思考――以重庆市基层公共图书馆调查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5(1).

[3]鲍甬婵.图书馆:城市的“第三空间”[J].图书馆论坛,2011(5).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10

从9月份开始,北京市教育工委组织了很多专家成立“北京奥运宣讲团”,从北大、清华、北航开始,在各大高校宣讲奥运,作为礼仪领域的专家,北京服装学院年轻的郑华伟老师“有幸”入选,“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人们对礼仪与公共关系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自觉,我觉得奥运礼仪会成为时尚行为。”为此她很兴奋,多年潜心学习研究的专业终于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礼仪感染首都大学生

北京亚运村。上岛咖啡大厅。寒风在窗外呼啸,据说是北京几十年来同时期温度最低的。然而室内依然温暖如春,杯中的铁观音茶飘出混合着热气的清香,郑华伟刚刚从中国政法大学的礼仪讲座上走下来,风尘仆仆,到处宣讲礼仪形象与公共关系的她首先把自己收拾得利落清爽:白色的丝巾、蓝色的毛衣加上披肩长发和部级舞蹈师的身材,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来看,非常符合礼仪形象标准。

在每一所高校,郑老师的礼仪讲座都成了青年学子追捧的对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越开放,经济越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形象,对美的需求就会越强烈。因此,这也是我的讲座比较受欢迎的原因吧。”一番开场白,郑老师就从深层次的原因解释了礼仪知识的实用性。

在北大那场演讲让郑老师记忆犹新。10月19日晚7时,北京大学“人文奥运和校园文明礼仪”系列报告在英杰交流中心开讲。郑华伟应邀为北大同学做了题为“大学生常用礼仪与公共关系”的精彩讲座。

作为“北京奥运礼仪宣讲团”的成员,郑老师可谓经验十足。她首先请前排就坐的一名男生模拟演练了应聘时的基本动作———敲门、关门和自我介绍。虽说简单,但很多同学却不懂其中的礼仪。随即郑老师从礼貌、礼节、仪表、仪式四个方面对礼仪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如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座次;迎来送往方面的具体礼仪;交换名片,介绍与自我介绍的礼仪等。郑老师在讲到表情、手势、站姿、坐姿、行姿等体态语言时,要求同学们边学边做,这种现场的参与性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接下来,郑老师还介绍了同学们关心的着装、仪表塑造等问题。

讲座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现场座无虚席。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讲座,使同学们对日常礼仪有了细致的了解,赢得了广大同学热烈的掌声。一名同学听完讲座后感慨地说:“大学生应该是素质最高的人群,但是我们对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却知之甚少,今天的收获很大。”

在其他高校,类似场景一遍遍上演,郑老师也越来越有信心。

礼仪从寻常巷陌开始

“感谢您昨天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实用又有意义的礼仪讲座。我们医学生平时的生活相对比较单调,平时很多同学并不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也不懂得太多礼仪;昨天听了您的讲座之后,大家都觉得有很大收获,同学们对您的评价都非常好,有的同学还觉得不过瘾。”

“昨天听了您关于礼仪的课,觉得很感兴趣,您不是说北京服装学院有开专门的课吗?我想这学期先去听听试试,如果有时间,下个学期想完整地听一个学期,我觉得服装搭配,姿态和化妆技巧等很重要,可是平时所能了解的途径十分有限,所以想加强这方面的素养。”

讲座结束,影响了一群学生,这个数量越来越大,他们纷纷致信郑老师表达了对礼仪形象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会一直讲到2008年。”她说。

2001年,郑华伟进入北京服装学院,成为这所高校的老师。一个公司新员工培训的项目使她发现形象礼仪的教学大有可为:她利用自己公共关系的专业知识给这家公司的450名新员工传授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礼仪事项很受欢迎。

2002年,朝阳区文化馆听说了她这方面的才能,专门请她为工作人员讲授礼仪知识,包括着装的原则、形体美的训练,以及待人接物应该注意的细节等等。2003年,朝阳区一个街道的春节晚会,请郑老师排练节目:公务员的一天。以表演节目的形式从礼仪形象方面讲授公务员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礼仪行为:早中晚服装的变化、如何握手、打招呼、致意等,大受公务员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