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十篇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16:24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1

2月18日,新年新气象,中畈小学全乡教师培训会在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作为农村完小的一名安全员,通过参加此次培训会,我对学校安全方面的工作知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增强了对安全的防范意识,确实感到了做好安全工作责任的重大。主要体会有以下三点:

一、提高安全责任意识,树立师生安全为本。

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就必须坚持“学生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以对每一个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安全责任意识不应只停留在安全责任书的签订上,而是建立在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上,它来自于对一切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着想、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尽心尽力上。有了这样的责任感,才能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强化安全管理,才能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有了这样的责任感,就会舍得“花钱买平安”,从人防、物防、技防上加大投入,不断提高防范能力,安全工作也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强化工作作风,创新务实抓安全。

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贯穿于学校的一条主线。要发挥安全教育工作的强大优势,寻求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构建安全教育工作的崭新格局,是我们搞好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努力熟悉和探索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以严谨的工作思路,踏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对策,采取新办法。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要及时研究和回答学校生存、发展和稳定的战略需求问题,研究和回答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问题。要善于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受到他们的主体地位,熟悉到他们既是安全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安全教育的责任者,使他们充分熟悉到安全不仅是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祥和的一件大事。

三、突出重点、人人参与抓安全。

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在工作中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

回顾此次培训的学习收获,我感慨很多,收获也很多,体会也很多,我感受到“学校安全重于泰山”重要性。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此,谈谈个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体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为确保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制度,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领导加强了有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真正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杜绝了责任事故的发生。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统一指挥、协调各班工作的开展,第一时间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任务和要求;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明确分工和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将校园安全工作实绩与各班级和教职工学期评估相挂钩,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确保了各项安全工作落在实处。

二、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举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赛、作文比赛、安全教育讲座、参观相关教育图片展览等活动。每学期放假前夕,我们都印发致学生家长公开信,让家长注意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甚至提出了对安全工作要小题大做、捕风捉影,保持对安全工作的高度敏感性;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采取切实措施,创建“平安校园”

认真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坚持“从细微处着眼,从最小处抓起”的原则,加大安全工作人力、物力的投入,学校严防细查、速改快整,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安装防盗报警器。此外,在以技术防范为主要手段的同时,加强人防安全,严格值班制度和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完善值班预案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了学校师生财产和生命安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四、建立各种报告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工作日报告和安全整改通知书制度。要求值班人员每天对各自范围内的学生动态、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记录,并向校长汇报后限期整改。同时坚持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制度。使学校安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五、突出学生安全重点,抓好学生安全管理

一是严格门卫制度,加强值勤值班,严格校规校纪,强调学生进入校园不能骑车。二是加强课间管理,杜绝学生在课余时间滋生事端。三是进一步发挥校外辅导员的作用,邀请校外辅导员经常性的到校对学生进行法制及安全知识的教育。四是加强交通安全法规教育,经常性的进行交通安全常识讲座,教育全体师生注意交通安全。五是定期联系家长,齐抓共管,不断提高家长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寒暑假、双休日、五一和国庆长假,学校都致家长一封信,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醒家长注意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以保证子女假期中的安全,严防事故的发生。六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经常进行检查,杜绝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2

这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工作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短短的五天培训非常短暂宝贵,内容涉及很多:有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专题讲座,还有安吉县有效课堂规范年综述及学生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的讲座。

在参培的5天时间里,我们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班主任把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考虑锝非常详尽周到。使我感受到了一个大家庭的和谐温馨。专家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变得更加有精气神了。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高校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我认识到,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大学课程内容有着许多的特点,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前沿性,二是探究性,三是智能性,四是方法性。

作为大学的教学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技巧的掌握。

我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四、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这次培训又安排了两次课堂观摩。虽然是不同的专业,但是教学的方法是相通的。从观摩教学中,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家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关于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  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省委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青年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英语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新疆高校;拓展训练;课程体系建设;可行性;原则;设计

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受到质疑,导致我国很多高校开始进行体育教学的相关改革和创新,来丰富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以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别组织的两次大型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体验实践活动,引起社会媒体的关注,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拓展训练。目前,我国很多省市高校体育教学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拓展训练课程,如攀岩、定向运动、场地训练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见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及学校体育改革的需求的。但是在新疆有关拓展训练的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并不是很顺利,本研究根据新疆实践情况,对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索,为新疆高校体育教学深度改革提供依据。

一、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1、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必要性

(1)拓展训练课程进入高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变革,使得现代的大学生面临了很多的压力,从而引起很多的社会性的心理问题,再加之现代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骄纵和宠爱,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趋向发生了变异,如犯罪问题、学生自杀等等现状。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挑战极限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中需要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拓展训练在我国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对参与人员的心理素质及相关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将其引入高校,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

(2)开展拓展训练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2002年8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南将体育课程目标可分为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同时强调素质教育最为我国的教育主体,是培养我国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有发展学生的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所以拓展训练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3)高校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补充。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而现代市场的需求就是要复合型的人才,虽然,近几年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但是效果不佳。

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拓展训练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最缺少的东西。拓展训练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是在让学生体验过程中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4)当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求。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大多都参加过拓展训练的培训,所以对其功能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对“参加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成长意义”的选择中:新疆高校的教师都认为拓展旋律对学生成长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少数教师不确定,这说明拓展训练在新疆开展的较少,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应该加强新疆拓展训练的学习和了解,让其更好的服务我区高校。

(5)大学生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的必要性。现今的大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热衷于网络等恶习,体育意识淡化,导致体质下降,同时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在变弱。这些都将成为现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发展的阻碍:不能积极的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等等都是影响到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因素。

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活动形式和组织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的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这符合一名现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原理相似。根据相对调查表明: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较为长远的记忆。拓展训练就是通过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游戏中感知自我,并得到相关的知识,这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非常的相似。与此同时拓展训练在对学生身心培养方面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非常的相似,都是通过运动刺激来是学生身心得到稳定。

(2)拓展训练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目标基本一致。高校体育课是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进行开展,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提升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拓展训练是借助户外运动技能在固定场地内开展场景教学,其培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两者的教学主体都是学生,目的都是以体育活动或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所以两者在教学目标上也非常相同。

(3)拓展训练课程和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相同。拓展训练的项目源于体验教育。就是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来使参与者的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来学习,让参与者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获得经验和感觉,从而达到锻炼身心的效果。而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学生通过确定目标,进行相关内容的学生,最后进行联系和评价。所以在教学过程方面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也基本相同。

二、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现实依据分析

1、我国其它省份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现状

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将拓展训练课程实施于高校体育,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自从2002年北京大学在体育课中开展了拓展训练课程以来,全国各地的高校也在陆续的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展和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基地。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考察,笔者将对我国多地区拓展训练在高校是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由于调查的局限性,所以在这里提供的数据有限。但从表中可以看出,拓展训练课程化发展在我们快速的延伸,可以看出拓展训练课程将成为全国普遍开设的趋势。新疆高校体育在拓展训练课程的引入方面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发展空间很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拓展训练课程将在新疆高校开展起来。

2、高等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安全因素

在高校由于场地和器材的有限,所以无法进行空中单杠、断桥、攀岩等活动,所以只能进行以地面为主的教学活动,而针对地面的拓展训练活动,培训教师只要组织安排好学生,并加强对安全的教育工作,就能有效的剔除安全隐患,控制不安全因素,并使学生达到安全。

通过美国专业体验培训机构projectadventure曾就体验式培训拓展训练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发现,根据自己15年内统计的受伤数,得到这样一份统计表:

数据来源:美国专业体验培训机构projectadventure

上述资料表明,拓展训练的安全性高于其他运动项目,进一步的提高拓展训练在新疆开展的可行性,它比负重行走的安全因素还高,说明它是一项有安全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很适合在学校开展。

3、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是学生的自身需要

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现代的大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能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在体育活动不仅是满足普通和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关注更多得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人性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而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作用,在增强学生身心方面的同时,对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团队协作的培养,人际关系增强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调查显示,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课程,很多的学生都愿意参加,愿意参加的比例达到65.5%,可见现代的高校学生都很重视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意识。同时也反映出在新疆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

4、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满足拓展训练课程的师资要求

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都是通过身体的活动,使学生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而拓展训练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只是负责监督和引导,是对学生心智的考验。由于大部分拓展训练项目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有对其他学科有相关的了解,如:心理学、管理学等,这就要求要有较高的学历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安全。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体育教学的学历集中在硕士和学士,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还应该提高,由于新疆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是年龄居中在青年和中年,所以只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可以胜任学校拓展训练教学的工作。

5、拓展训练内容丰富,有许多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由于场地和器材的受限,所以很多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项目时,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安全为主,常进行一些地面形式的危险性较小的项目,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更加学生的需求,而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一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开展,培训的过程基本是学生自我完成,所以它在很短的时间内,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感悟,掌握知识。

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器材与其他体育项目所需要的器材有所不同,它对器材的要求比较简单而且安全,对场地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器材在随处的商店都可以购买到,所以拓展训练对器材的要求不高,也为高校开展节省开支,为能在高校中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拓展训练课程建设遵守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沿海相比就较大的差距,属于欠发达地区,新疆不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所以项目的开展方面应以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着手,才能实现教学的合理性。

2、循序渐进原则

拓展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都是要尊重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项目选择时也是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开展,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拓展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使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随着拓展训练运动的不断兴起,有关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然而实践才是拓展训练的硬道理,所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到理论在实际教学所的作用。

4、全面性原则

拓展训练与其他训练相同,都是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所以拓展训练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能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全面性的提高,因此在知识结构的选择方面,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加强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四、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设计

1、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指导思想

拓展训练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体育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和感悟。拓展训练从以往注重培养学员心理素质和生存技能,到后来应用与企业管理领域,发展到现在,拓展训练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路,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培训。而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缺乏相应的沟通能力,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等。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能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但对心理和社会适应能方面的影响较少。而拓展训练则补充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2、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也决定了教学的发展方向。

拓展训练课程是根据特定的情景设计,以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进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依据基本目标进行的任务培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挑战的精神、个人价值的实现、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3、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而设定的。整理调查结果,结合专家的意见和本人的实地考察,列出以下可选用的部分拓展运动项目(仅供参考)。

(1)破冰项目:踩轮胎、寻人游戏、松鼠与大树、面对面介绍等;

(2)沟通项目:瞎子摸号、信任行走、撕纸、数字传递、解手链等;

(3)团队协作项目:坐地起身、踩数字、众志成城、连环手等;

(4)团队信任项目:信任百步行、信任背摔等;

由于新疆高校还未普及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所以笔者建议新疆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应以室内项目和部分地面项目为主,相对而言较容易开展,而且有利于课堂组织和控制。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拓展训练项目众多,组织形式多样,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校体育教学中基本的组织形式有:以班级为单位、以专业为单位、以院系为单位、全校随机组织。在以往的调查中,大多数的学生和教师都赞同全校的随机组织,因为学生所在系别和专业不同,相互不熟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奋性,其次,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5、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评价

拓展训练的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评定和学习结果的评定。根据拓展训练的教学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笔者建议在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参考文献】

[1]杨春歌.吉林省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研究[D].延边大学学位论文,2008.

[2][5]刘硕.山西省高校开展拓展训练选修课的研究[D].山西大学学位论文,2008.

[3]路庆平.拓展训练引入杭州市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

[4][7]李娜.拓展训练引入重庆市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

[6]宋保华.河南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28.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4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xx省xx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XX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XX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xx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2009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5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xx省xx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xx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2009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校训校歌;文化内涵;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63-03

一、延安大学校训校歌产生过程及蕴含的时代意义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1943~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陕北公学成立之时1937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和社会主义新时期,延安大学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吴玉章为首任校长。

延安大学校训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首任校长吴玉章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定位,首任校长吴玉章在首届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延大的教育目的“不但在专门技术和知识的获得,且更应注意养成学员的伟大品格”,“延大不应当只是学科学的学校,更应当是学做人的学校”。革命战争年代的办学实践证明了吴玉章校长办学理念的正确性。“立身为公”的“身”的社会学本意是身份,同时隐含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等引伸意。具体讲就是通过人格品质、道德学养的修炼,使自身能够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一种身份或角色。“公”显示了自我人格与公共社会的一体性联系。“立身为公”意思是培养树立“公平”、“公正”、以天下为已任的大公无私品质。“学以致用”的核心概念是“学”与“用”。“学”是学习、学业,“用”是实践、运用。“学以致用”,从主观上讲是将学习的目的建立在实际运用的基点上;从客观上讲,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数年来,延安大学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社会的普遍评价是有真才实学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学以致用”的教育方针已经成了被社会所高度认可的优良传统。作为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既是对延安大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科学的永恒意义。

延安大学校歌由老一辈革命家作词谱写,激昂高亢的旋律和催人奋进的歌词体现着延安精神的内涵本质。延安大学在每年新生军训都会组织合唱比赛,延安大学校歌是必选曲目。延安大学前身之一的陕北公学的校歌由校长成仿吾作词、鲁艺音乐系负责人吕骥作曲。校歌既洋溢着严肃活泼的集体主义的乐观精神,又充满慷慨激昂、一往无前的战斗豪情,表达了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和对革命取得胜利的信心。1988年,延安大学迎来了50周年校庆,陕北公学校歌的曲作者吕骥又专门创作了延安大学校歌,这首校歌既表达了老革命家对延大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又寄托着对延大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当延大师生在建校70周年庆典晚会上深情地歌颂母校的荣光时,在场的所有新老延大人都被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为自己身上流淌着的红色血液而自豪,他们深信延大的红色文化基因必将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二、大学校训校歌的基本内涵与功能特点

1.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校训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的训示、号召和要求,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是一所大学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的训示、号召和要求,是一种赋予大学以生命、品格与典范并深刻体现其办学宗旨、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队精神、社会责任和个性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浓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延安大学的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在当今时代体现了我们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定位就是培养面向基层:培养下得去的人才服务基层:培养用得上的人才扎根基层:培养留得住的人才。

2.校歌是将校训和校风的内容用旋律节奏等表达出来,使之形象化和艺术化,更容易走进师生生活的具有一定美感的表现形式。延安大学校歌高潮部分“为挽救祖国危亡,为争取民族解放,延大的英雄儿女贡献了革命的青春和力量,前进呀前进,革命的熔炉,永放光芒;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人类美好理想,延大的英雄儿女正献出全部的热和光,前进呀前进,革命的传统,永放光芒;努力学习团结奋斗,把延安精神发扬,新世纪美好的远景已显现灿烂的曙光,前进呀前进,延安的精神,永放光芒。”这首校歌既表达了老革命家对延大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又寄托着对延大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

3.大学校训是大学校本文化的灵魂和旗帜,校歌是大学校本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艺术形式,这对一所大学来说,校训、校歌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评价作用。作为对学生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的校训校歌,有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并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以此为尺度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以此为标准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2)凝聚作用。校训、校歌借助群体成员价值的认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精神纽带来团结校内成员,建立起和谐、信任、友谊、理解、尊重的群体关系,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凝聚力。(3)激励作用。校训、校歌创造了团结进取、严谨治学、勤奋读书、大胆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励当今大学生勇于探索、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挫折和困难。(4)辐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要接触社会,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校训、校歌感染学生,学生也会把好的习惯、品质和风气带到社会。提升所在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它是一所大学较长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特征。

三、大学校训校歌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

大学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大学教育、大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提起大学,首先出现在脑海的便是具有标志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校训和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校歌,校训校歌的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和价值观念、人生教育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导向功能。大学校训校歌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校训则起到了关键作用。校训可以体现高校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引导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终将影响大学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延安大学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公平、公正、大公的高尚品质和高雅操守的道德品质人才,就是我们教书育人过程的风向标和指南针。2005年,延安大学毕业学生3584人,其中志愿到西部就业者达2800余人,这些就业者中又有1600人留在了陕北;在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者多达3000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86%。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除了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更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是在校训激励下的文化导向功能的真实体现。

2.教化功能。校歌对师生的思想行为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特别是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群体的意识,这种群体的意识一旦确立,学生的努力方向就会得以确定,校歌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理念、理想就会因此而实现,从而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如延安大学校歌所唱“努力学习团结奋斗,把延安精神发扬,新世纪美好的远景已显现灿烂的曙光,前进呀前进,延安的精神,永放光芒”这种催人奋进高亢激动人心的革命意志歌曲不仅教育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岁月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

3.育人功能。延安大学诞生于抗日的烽火岁月中,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大学肩负着培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条战线上急需人才的历史重任,为共和国的诞生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当时,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满怀报国热情,闯过重重封锁,跋山涉水,来到延安这块火热的革命根据地。而延安的条件十分艰苦,缺衣少药,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喝的是南瓜汤。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岁月里,延安大学师生锻炼了革命意志,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和意志在校训和校歌中均有体现,培养我们的学子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要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革命乐观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

4.价值功能。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还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塑造和人格精神的培养上,那种身体力行、重于实践、乐观精神、勇于向前的品质高尚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是校训和校歌的在当今大学生身上的体现。数年来,延安大学毕业用于生能够积极面向西部,融入陕北,服务基层,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祖国建设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是与学校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培育机制分不开的。为了鼓励学生融入基层,延安大学还通过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陕北地区建立长期的、固定的实习与实践基地,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陕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树立在陕北和西部建功立业的信心与决心,从而在上岗之前就为服务基层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结束语

延安大学的校歌校训诞生于革命年代,但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指引和价值意义,这种“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朴实校歌内涵不仅会影响延安大学的学子,而且也会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李岚清同志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校训为核心进行,这句话是对大学校训的文化功能的最好注释。高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在新的形势下,大学应充分重视校训的精神塑造功能和价值引领功能,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校训精神的有效途径,就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大批高级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延安大学.红色文化显特色延安精神铸校魂[Z].延安大学.

[2]高延龙,石玮.延安大学校歌与延安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8-05-14(9).

[3]徐军.校训的文化内涵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

[4]滕少华.我国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7,(3).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7

大学社会体育发展人才培养是传统的认知教育,而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性教学为主要内容和活动的参考.它更新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内容的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户外活动,以多种户外活动形式通过不断体验来理解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其产生兴趣,感悟其中的理念,通过活动体验反馈,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终身体育利益的目的.这项运动首先由德国教育家韩建德博士发明和创造.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苏格兰在戈登斯顿学校开始实践“拓展”这一教学理念.1941年,第一个外联培训中心在英国建立.该中心借助海事培训模式、培训船员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其有着坚定的性格和勇气去面对逆境及恐惧.1942年,德国库尔特•哈恩(KurtHahn)和英国的劳伦斯•沃尔特(劳伦斯•霍尔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培训(拓展)”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拓展训练成为新鲜的力量,促进了体验式教学的壮大和发展,并推广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英国,然后普及至欧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地.拓展训练传入香港后,在90年代传入中国内陆.1995年,在北京成立拓展训练公司,以“拓展”为专属注册商标.从而拓展训练陆续被植入到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当中.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了拓展训练课程.2002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学生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北大国际mBa(BimBa)学生第一批参加了全国拓展训练的课程.与此同时,关于高校相关专业引进拓展训练的研究也开始出现.社会体育作为高校新兴专业,其迅猛发展的势头和大量涌现的问题可谓交织并存.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充实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2〕.而无论是从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层面来看,拓展训练对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而对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特别是,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之外拥有健康的心理、高度的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拓展训练进入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拓展训练进入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行性分析

2.1拓展训练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等有很大的一致性

首先,从课程的目的和环节来看,拓展训练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在目的上,二者都是通过身体活动,使人的心理、身体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获得提高;在环节上,社会体育的健身指导等核心课程的前期准备、授课以及课后归纳等,与拓展训练课的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等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在拓展训练具体项目的课程模式里分享回顾与引导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项目分享过渡到自我总结,感悟项目的内涵从而提升心智改变行为.因此,以必修课的形式,使拓展训练进入社会体育专业课教学,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其次,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可能来看,拓展训练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之间也有着很大的一致性.目前,拓展培训师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在特殊领域的野战部队退伍军人和体育教练,第二,有多年经验的在企事业单位,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有强烈兴趣的“拓展”爱好者;三是一些在登山、攀岩和其他户外领域的杰出专家〔4〕.就目前而言,就业尚且艰难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首先在体能与运动技能上具备优势,如果再能学会具体项目的操作方式及安全保护措施,就能完全适应和胜任拓展培训师的角色.事实上,拓展培训师无论是现实薪酬还是职业前景都较为吸引人.数据显示,一个合格的拓展师一天的代课费用就高达400元到1000元,月工资至少在3000元以上.同时,随着拓展训练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中国这几年的长足发展,很多外企、国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效益较好的单位都把拓展训练作为员工的一项必选培训,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培训员工的团队意识〔5〕.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体验式培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青睐,扩大职业前景自然值得等待.当然,因为拓展训练课程与体育、教育、管理、心理学、植物、动物、地质、地理、旅游、探险、法律和许多其他的学科,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也需要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丰富自己,才能为胜任这一工作做好准备.

2.2具备开设拓展训练的高校之必要条件

引入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程,就要求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有一定的专业运动技能以及丰富的经验,体育专业的老师只要通过一些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实践学习完全有能力担任拓展训练课的教学工作.另外,并不仅仅局限于体育专业教师,也可引入从事教育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教学等方面的专任教师.这使拓展训练所需的必要师资条件有了充分的保证.其次,相比较于体育场馆的设施,拓展训练的场地器材相对简单、集中,成本较低.同时,高校大型活动场所和空间充裕,大广场、运动场和公园、郊外也都可以作为主要的训练场地,水上运动除了一些特定的项目应该开展的海滩、河流、水池和湖泊公园也能成为很好的训练场地.当然,趋于拓展训练的特点,要求必须把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责任放在培训的第一段,根据专业的手段来确保每个细节都绝对安全可靠.在训练期间,安全是主要的工作,所有户外活动必须精心细致的设计和实验.一流的专业设备应该被户外活动作为首选,要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指导、监控活动的全过程〔6〕.而各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总体来说对于运动学习、训练的安全意识强,经验较为丰富,只要专业体育教师对于安全问题提前仔细的安排,合理组织、操作,严格按照要求及时调整和消除紧张状态控制,提前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隐患,培训项目才能够顺利开展,可以在消除学生思想问题同时,确保学生训练的安全〔7〕.

3开展拓展训练后的培养目标

拓展训练进入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后,其目标设计要考虑社会体育专业的行业性.我校假设为社会体育开设拓展训练课,其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实际,尝试制定如下新型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培养具有掌握社会体育专业以及拓展训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社会体育以及拓展训练领域中胜任拓展训练的企业管理培训顾问、培训师、教员以及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组织管理与经营开发的综合性专门人才.通过对拓展训练课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熟悉和掌握拓展训练课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以及安全保障.根据拓展训练课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的能力设置拓展训练课程的学习目标,自觉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现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以及就业技能.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拓展训练与社会体育的人才培养存在很大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两者的相互结合使拓展训练进入高校后,建立更为符合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发展前景,使校内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走出学习盲点,明确专业方向,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未来踏入社会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4.1.2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专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等等条件,为培训大学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1.3在国际上拓展训练历史悠久.欧洲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对于拓展培训相关教育模式的研究工作尤其显著,甚至是外国学者关于拓展训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细化的程度〔8〕.对拓展训练进入高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拓展训练进入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培训后扩大了专业本身的技能的学习、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综上所述,拓展培训大学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不仅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的常规改革补充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思想和教育的理念有了更大的创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的实用价值,课程有了很强的挑战及趣味性,在深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方面将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我们有一个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及学校众多爱好运动的人力资源,拓展训练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计划定能在我校有很大的潜质.

4.2建议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校外培训计算机专业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院校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供求脱节。相对于其他行业,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更快,招聘单位更注重人才的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而一般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变化较慢,更多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素养。为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使毕业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众多高校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实习实训为平台,采取校企联合,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校外实习实训方式进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工作实际,就目前计算机专业校外实习实训模式进行了初步探析。

1当前校外实习实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计算机专业校外培训,按主导主体划分,主要有社会培训机构主导和软件企业主导两种模式。

1.1社会实训机构主导的实训

①费用昂贵,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经费筹措困难。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些无产业背景的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扩大宣传。培训公司大部分以项目代替实训,与it企业的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培训机构的师资为兼职教师或者在读研究生,本身就缺乏项目实战经验,所使用到的开发工具、开发技术等也未必是当前主流,因此部分学生经过培训,无法获得较为扎实的it开发管理经验及实际岗位工作经验。而且培训机构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时,很少考虑就业质量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就业后的离职现象比较普遍。对于学生,高昂的学费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学生到外地的培训机构进行实训,实训费、交通费、住宿费对于多数学生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一般院校又无法靠有限的培养经费来解决。

②培训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培训地点分散,周期长短不齐,内容千差万别,不同的单位、实训公司对学生的管理不尽相同,学生的生活、工作环境迥然相异,大大增加了学校管理上的难度和工作量,学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③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难以统一实施,对学生的甄别、组织相对困难。处于毕业环节的大学生,选择面非常宽,可以选择出国、就业、考研、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多种发展方向,很大一批学生以“考研”的名义对校外实习实训进行逃避,学院无法用行政手段加以甄别和干预。另有一批准备就业的同学利用种种社会关系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不愿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实训。

1.2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

①增加企业成本,企业积极性不高。对于it企业,既要承担培训学生的补助或实习工资、办公场地费用、硬件费用等显性成本外,还要考虑企业指导教师的时间成本、实习学生的管理成本等隐性成本,这对于中小型it企业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在短期内,学生很难为企业创造高于成本支出的价值,这也是it企业在主导此类培训模式时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②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尚存在一定分歧。为节约成本,企业往往选择优秀学生进企业实习或岗前培训,大批量的学生很难获得企业实习培训的机会,这样就导致参与学生少,受益面小。出于信息保密或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企业只安排实习学生在技术含量低或只需进行简单体力劳动的岗位上,在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上学生往往参与不多,对其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训目的,导致学生对培训的容忍时间不超过二个月。一般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培训实习不少于六个月,并且希望学生能够从职前实习转入入职培训,最后到单位就业。而学生则希望通过一个单位的实习和培训来积累经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单位积累资本。学校从就业率的角度考虑,一般会支持企业的看法,于是三方的观念存在一定差异。

2对策及建议

2.1坚持信誉良好、择优合作原则,细心甄别遴选合作对象。面对众多的it培训机构,学校应本着为学生、学校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派遣专业教师、就业工作人员对其在当地的办学声誉、学生的入学要求、培训学生的毕业率、课程和授课老师的质量、上课时间、培训后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培训费用等进行实地考察,择优合作。

2.2学校与企业、it培训机构签订协议,构筑校外实习实训的安全防护网。双方通过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与义务,以保障实习培训工作的有序、安全完成。学院要考虑企业、培训机构的生产及培训条件、安全保障是否达到学生学习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在学生离校进行实习实训之前,学院要做好思想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把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法纪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围绕职业道德和诚信,团队合作精神主题,组织座谈,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身体和心理动态,排查各种隐患,制定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确保参加实习培训学生的安全和稳定。企业和培训单位方面,要考虑学生工作学习之余生活条件、上下班的安全保障、学生情绪波动导致的过激行为等。

2.3提升层次,实现全方位合作,妥善解决学生参训积极性及经费问题。目前,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本都处在学院、系部与企业或培训公司合作上,学校层面的合作还比较少。如果能够将实习培训由院企合作提升到校企合作层面,一方面对于合作过程中的课程置换、培养模式等问题就有望解决,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校外实习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培训单位可以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和合作的影响力,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

3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校外实习实训模式符合高校改革的要求,符合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下基础,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铺平了道路。在校企合作推进学生实习实训,尤其是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的联合是相互取长补短,高校需要实习基地和实验设备,社会培训机构则需要生源。但目前体制下,社会培训机构若与高校进行联合,涉及到经费筹措、利益分配、学生管理等诸多的问题。因此,怎样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特点,将校外实习实训深入推进,做到学生受益,校企发展是值得教育界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健,黄治国.计算机专业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8):100-102,106.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9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鉴定篇三为了更好的服务临澧经济建设,大力改善民生,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加大我县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出色完成本年度下达给我校的培训任务,今年我们在上级相关部门委托和授权下继续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积极进行招生宣传,精心组织教学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安置。学校招就办、培训中心、阳光办充分发挥就业培训的职能和资源优势,在县委、县政府、农业局、商务局、教育局等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相关处室密切配合,结合我县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劳务市场需求现状,运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截至12月中旬,我校本年度共完成培训任务2363人,并转移输出(安置就业)1800多人,为调动我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我校一年来开展的各项技能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领导与管理。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领导,才能使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我们根据阳光培训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做工作,并向县阳光办汇报申请,取得支持。学校在原就业指导、培训中心基础上增加工作人员,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临澧职业中专学校阳光培训工程点”,由学校校长龙建华同志直接领导,工会主席刘召群同志主抓,康心权同志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开展工作。领导机构的确立,为确保顺利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摸清情况,开展宣传,落实工作。今年初,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和教育培训资源的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大致掌握和摸清了我县劳动力资源和与之有关的培训资源情况,为正确指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寒、暑假教学时间和教学设施相对比较空闲的有利条件,组织人力物力,深入全县多个乡镇和县工业园区多家企业、安福镇大型宾馆酒店及家政服务场所,同乡村干部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并与安福工业园多家企业和县城部分商场酒店建立订单式培养关系,并取得了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他们参与完成培训学员的招生工作,并积极介入具体培训,学校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企业承担学员相应专业实训岗位的提供。这个阶段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培训(共完成电工培训两个班次,学员79人,残疾青年培训31人,驾驶员培训1100人)和就业安置工作(学员全部安排在广东的名优企业和县工业园区的大企业上班),并积累了就业培训工作的经验。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中又开展了家政服务专业200人的培训班,向这部分即将走向社会的新的劳动者传授操作的具体技能、如何适应社会、怎样保护自己,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并在实训工作开展的同时完成了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就业安置工作,安置率100%。目前学校就业办对已就业几个月的学员跟踪调查情况显示,培训学员就业巩固率超过97%。

(三)精心组织实施,开展培训工作和转移就业工作。在职业技能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充分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好就业培训基地。利用我校教育资源优势,和县工业园区企业联合开展就业培训的招生工作,企业和社会需要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我们需要企业和社会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校企签订订单式联合培养合同。和县农业局联合组织农民培训,邀请县农业局的行业专家到我们的培训课堂授课,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专家熟悉操作生产流程和具体生产技能技巧。他们现身说法,以师徒的务实培训方法,在生产岗位上手把手地教会学员掌握一门具体的劳动技能(比如柑橘的栽培与管理、打蜡技术等专业我们邀请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管早平,县柑橘办主任陈轶林等授课),达到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目的,与此同时学校又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如把培训班办在乡村、送技术下乡,方便学员上课,实训课部署在就业企业现实生产岗位上),加大了岗位实训的力度,力求培训的现实效果,在具体岗位上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大部分的培训经验,不断提升学员培训品质。这些培训工作都是在和乡村干部以及县工业园区及服务行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完成的。在目前复杂的用工和就业环境下,我校培训中心的这些工作获得企业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因此,培训完毕之后的安置工作顺理成章,安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之后的就业跟踪情况显示:这些学员的就业情况稳定,平均工资超过1500元,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表示了较高的满意度。

二、培训工作的特点与取得的成绩

(一)、培训涵盖范围广,培训量大。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我们涉及到了农、工、商等行业,渗透一、二、三产业,具体的培训工作涉及到如下方面:1、阳光工程培训。我们对本县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有计划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今年我们举办了特色职业农民培训、柑橘栽培及商品化处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培训等,一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300人。2、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我校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文件精神,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供需对接、从业保障等工作,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家政服务就业,扩大了家政服务消费。这项工程作为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工作,有利于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解决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县工业园区技术人才培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作为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积极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更新观念,为本地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力争探索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一年来,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新路子。我校与县工业园区德泰电子厂、安福气门,凯元纺织等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年来我们为这些企业共培训技术人才553人。4、驾驶员技能培训。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县车辆、农机拥有量大幅度提高,但驾驶员培训相对滞后,驾驶员安全意识低、驾驶技能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提高全县广大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确保安全,我校驾驶员培训中心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授课,授课内容为法律法规、理论知识、交通规则和实践操作技能等。5、社会伤残青年就业培训。农村残疾青年也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做好我县农村残疾青年的就业工作,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县残联对全县农村残疾青年劳动力进行了摸底登记,并通过个人访谈、实地专访等方式对农村残疾青年进行调查了解。初步摸清了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状况和制约因素,并准备分期分批对他们进行培训,为他们就业提供保障。今年此项培训开设了电子、服装两个专业,共培训学员31人。6、农村电工技能培训。为了适应"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农电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全面提高农村电工的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县电力局将我县农村供电所人员的技能培训纳入了我校的年度培训计划。针对这些补充到农村供电一线的“新鲜血液”,学校培训中心认真分析了队伍的现状,查找薄弱环节,在理论上及技能上制定了一套完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补什么,提高什么,通过培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培训工作体现了“三个突出”。1、突出了实用性,为本县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我县工业园区培训了大批急需人才。一是依托县工业园区用工企业重点开展岗前培训,在德泰电子工业园,安福气门,凯元纺织等重点用工企业开展定向的岗前培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截至目前,共培训5期553人次,其中留园区就业550人。二是针对农村特色农民开展阳光培训培训,目前学校阳光办在佘市镇、烽火乡、文家乡共完成培训300人。三是依托学校培训基地开展驾驶员培训,目前共培训8期1100余人次,下岗职工再就业(家政服务)培训200人。四是做好就业服务,免费推介就业,培训的残疾青年31人已全部上岗就业。督促工业园区和企业不断优化用工环境,努力提高学员培训后转移就业率。2、突出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提升。一年来的培训,我们树立了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着力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我县柑橘生产的主产区文家乡、烽火乡、佘市镇开展了多期培训班,帮助橘农学会栽培与管理、指导他们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收入。3、突出了社会稳定与脱贫致富这一重点。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本年度,我们开展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贫困劳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掌握了实用的职业技能,成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低收入群体的脱贫,为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双丰收。我们通过多方整合社会资源,以多种方式组织技能培训,为家境贫困、身体残疾、失业失学的城乡青年提供免费就业援助服务。使得不少学员通过学习和培训,取得了相关的上岗证书和技能操作证书,为他们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培训活动开展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培训学员的顶岗实习共挣回工资160多万,培训的2000多学员有的在外务工,有的在县工业园上班,收入不菲,有的在家运用所学技术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都实现了经济收入的大跃进。

三、存在的问题及明年的工作要点

(一)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一年来的培训工作在各方的努力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培训工作依然还是任重而道远。主要反映在农村劳动力对培训工作认识上的不足,我们宣传工作力度做得也还欠缺。在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也遭遇了深入农村宣传费用高、学员配合不积极、授课效果不好等现实情况。因此学员的招生工作,认识水平的依然还是今后工作的难点。一些农民工对培训学习和培训就业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企业急需人力是事实,因此学员更加注重培训机构介绍“好的工作”,所以就业培训工作的宣传以及让学员明白提高务工的品质还是当务之急,应当让他们懂得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具体地掌握一门生产技巧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招生宣传工作还应当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一些,和一些信誉好,效益好的企业结合更加密切一些,充分了解企业急需怎样的人才,就业者需要怎样的务工环境。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职业技能培训才能真正有效开展下去。第二是培训的经费还是十分的有限,不能在一些人力资源紧缺的行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培训工作,为农民工上岗前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岗位实训的指导工作,例如电工培训和家政服务等,这些行业急需能够掌握一定操作技巧的,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和较好的敬业精神的务工人员,但是这些培训工作需要时间较长,学习的内容较多,费用相对较高。本年度,我们尝试开展了这些专业培训,就遭遇了经费问题,我们非常遗憾没有能够为学员提供更加细致的培训内容。因此这些专业的培训,既要邀请较好的有丰富的就业一线操作经验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并且是有针对性的教材,又要控制紧张的培训费用,培训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二)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对我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支持,增加对就业技能培训经费的投入;二是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建设,调动各种力量,疏通就业渠道,保证畅通,扩大培训后就业率;三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招生队伍,在做好学校招生工作的同时也做好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工作,将国家的惠民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精神传达到全县各个角落。同时利用我校部级重点职业中专现有的就业资源网络和长期合作的就业企业资源,为培训学员做好实训和就业安置工作,扩大培训学员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明年的具体培训工作中,无论是培训招生、培训教学(授课、实训)、就业安置都应当加强同周边兄弟学校的交流和学习,加强对学员和用人企业的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及时总结和检讨培训工作的不足。在招生和就业两块工作上做得更加细化,以务实精神切实做好具体工作,积极探索具有临澧特色的职教培训新模式,争取更好地完成年度培训计划,为临澧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体会篇10

为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2005年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市2005年县(区)政府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的通知》精神,,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我县紧紧围绕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发展目标,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切实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一项首要任务,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着力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快省教育强县创建步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下面主要就过去一年我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作如下汇报。

一、扎实开展教育创强工作

相继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和有关部门领导座谈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创强工作,并把教育创强工作写入党代会报告,列为政府年度88项重点工作之一。2005年4月,全县召开创建××省教育强县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人劳社保局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关心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创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更是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参与“创强”工作,按照县政府分解的建设、扶持任务,进行逐个落实。县教育局先后4次邀请市教育局及兄弟县区领导、专家来我县指导“创强”工作,并专程赴××、××两区取经学习。县委县政府督导室、县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创强”专项督查组,两次对各乡镇创建省教育强县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教育“创强”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006年1月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的验评。

二、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我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安排财政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发展经费,切实做到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三个增长,两个提高”。2005年,全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9859.7万元,比上年增加14.46%,低于县财政经常性收入18.59%增长比例4.13个百分点。年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为4217.83元、初中为3591.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3%和20.64%。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剔除校舍建设费用),小学为262.64元、初中为413.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26%和65.46%。一年中辖区内共投入校建工程资金4025万元,学校维修专项资金294.4万元,学校新增课桌(凳)资金43万元,学校新增图书33652册,投入资金40.38万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5年2月底,新建投资7100万元、占地面积93亩的××××实验学校,2006年2月投入使用。2005年,全县中小学贫困扩面工程受资助学生2239人,资助金额927930元;爱心营养餐工程受资助学生865人,补助资金86500元。

三、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切实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万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我们从争创“省教育强县”和推进全县教育发展均衡化的高度,提出了《关于要求进一步调整学校设点布局的意见》,并于2005年5月在县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制定了《××县2005年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顺利撤并了××初中、××初中、××初中、××初中、××学校初中部和××小学,在××城区筹备组建了××初级初中。2006年2月,又顺利完成了××中心小学和实验学校的搬迁,撤并了××小学和××小学。校均规模进一步提高,其中小学为685人(省均561人),初中为787人(省均894人)。全县现有高中段学校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段学校7所(包括××中学初中部),小学13所,幼儿园40所,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万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根据《××县2004—2007年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施规划》,至2005年6月,全县已有5所学校通过了“省标准化三类学校”验评。

2、深入实践“教育协作体”和“教育共同体”活动。早在2004年,我县就根据海岛农村学校点多、分散、规模小的现状,为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和教学规模效应,开展了教育协作体实验研究工作。组建了本岛的“五校协作体”和××岛(我县第二大岛)的“四校协作体”,本着合作、竞争、共赢的指导思想,打破各自为政的教学体制,初步摸索了一套以教育局教研中心、教育科等部门协调下的区域合作运作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管理、教研、网络等方面的教育合作研究,建立了以新课程研究为主题的协作体校本教研机制,开展了语文、数学互动式四度调整电子备课,尝试了科学等学科的轮流教学,编印了校本课程和五校协作体教研刊物《五校潮》,进行了协作体网络主页、共享平台与软件的开发和运用,这些工作,对于提升我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深化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组建了××小学与××中心、××小学与××小学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建立了理念共享、教师统筹、管理同步、责任共担的共同体制度和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协调等合作机制。同时,积极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教师轮岗支教、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等工作,通过城区学校和骨干教师在教育管理、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辐射,来影响农村学校和教师,实现城乡学校互通,以城带乡促发展,初步实现了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的资源共享,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了校本教研的空间,成为我县乃至全市课改的一大亮点。

在保持教育现有生机和活力的同时,尤其保障农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转移支付和专项拨款等办法,建立起对农村教育予以扶持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并在教育经费的分配,校舍和设备等硬件的建设,校长、师资、生源安排的政策导向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大力扭转校际差距过大的局面。

3、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省市县三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网络已经建立,教研管理、课程改革督导评估、教育质量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机制已经实行,初步形成了具有海岛海洋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市立项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载体,制定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有7个教研组被评为市级校本先进教研组,3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校本教研先进学校,1所学校被推荐为第二批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在05年11月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校本教研周活动中,我县的教研员××*老师和××小学××校长都获得论坛一等奖(全市仅3名)。全县有4项课题被确定为市教育重点科研项目,有4项被立为省教科规划课题,有27项被立为市教科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课题成为国家“十五”计划课题《小学“亲近母语”阅读课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提升了我县教科研档次。加强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进一步完善学校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对学校的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特色性目标的评价,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鼓励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2005年,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

——幼儿教育不断规范。各类民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统一归口到县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对民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实行凭《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才能开办幼儿园制度,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年检制度。对部分问题突出、安全隐患严重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对托儿所进行了全面检查审核,并对县中心托儿所等8家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托儿所换发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符合《××县民办非企业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县民办非企业托儿所办所基本标准》的92家幼儿园、托儿所注销办园(所)资格。幼儿教育纳入优秀乡镇考核内容,各乡镇提高了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积极性,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园条件。一年内,全县各乡镇共投入50余万用于幼儿园建设。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开展“海岛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模式实践与研究”,托幼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初中学科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中考有三门文化学科名列全市第二,平均总分与××的距离也大大缩小,2415名考生平均总分543.35分,与××相比只差0.26分。××初中、××初中、××初中等几所农村学校中考成绩提高明显。高中教育质量稳步发展,全县995名应届毕业生,总上线人数981名,总上线比例98.59%。本科以上868名,上线比例87.24%,其中重点本科156名。××中学在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再创佳绩,549名考生中,总上线人数540名,重点本科上线123名,本科以上人数441名。××中学280名考生,总上线人数277名,上线比例98.93%。上重点线33名,重点率11.78%,创历史最好成绩。艺体特色教育稳步推进。××中学2005年美术专业考试喜人,在近二万名考生参加的浙江省高等艺术院校联考中,166名应届毕业生联考上线164人,上线率达98.8%;在近6万名考生参加的中国美术学院专业考试中,上线55人,有6人列全国前十名,有21人列全国前百名。沙雕、沙画、古诗文诵读、武术、乒乓球、排球、大课间操等一大批教育特色不断浓厚。

——职成教育成效显著。由县政府制订出台了《××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渔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县职成教育中心实施方案》,成立了县职成教育中心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改变了全县职业教育条块培训的现状,为职成教育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全力打造“船舶修造技工培训中心”,05年船舶修造顺利通过市重点专业验评。全面整合职成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了培训项目责任人制度,职成校校长例会制度,培训就业工作月报制度,培训就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培训、考证、就业一条龙服务制度,送教下乡培训服务制度,相关项目免费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完善出台了《××县乡镇成校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做到了责任到人,制度到位,逐步确定和形成了以××职业技校船舶修造业技工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种植科技培训,××渔民船员培训,××建筑“五匠”培训,××家庭工业培训,××畜禽养殖培训和××社区教育培训为特色的培训网络体系。

加大“暖促”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渔农民素质培训,切实提高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致富技能,为失海失地渔农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重点围绕船舶修造、宾馆服务、水产加工、建筑五匠、种养殖业、家庭工业、信息技术等开展岗位技能培训,05年共完成“暖促”各类正规考证培训1000余名,占县下达指标的140%;完成就业推荐800余名,占县下达指标的160%。建立了职成(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校、社区教学点三级教育网络,形成了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和发展机制。全年共举办各类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3万多人次,有力促进了社区教育工作的迅速发展。

四、全力注重教育发展内涵

1、加强队伍建设。围绕队伍建设这一重点工作,坚持以考核为抓手,从激活机制入手,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职务评聘分离力度,对30名教师进行了低职高聘,对30名教师进行了高职低聘。出台了《××县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推行了骨干教师ab级制度,64名教师被聘为a级骨干教师。93名教师被聘为b级骨干教师。开展了学校党建“三培养”工作,举办了首届学校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初步建立40人次后备干部个人培训档案。积极探索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方法,针对学校撤并后教师相对富余的现状,出台了《选派部分富余学科教师从事社区工作的办法》,初步探索出一条教师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分流新模式,为实现教师分流探索了一条新路。公开选拔局机关中层干部,推出15个岗位竞聘上岗,把年轻有为、思想先进、务实肯干的人才充实到机关干部队伍中来,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建立城镇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完善岗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衔接的教师再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2005年,全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0%、98.25%,小学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69.59%,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