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十篇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17:56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是基层干部必须学习政策、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带头人”和“领头雁”,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优劣对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让我明白到,要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基层活力,从而达到让基层干部更加有责任心去带领农牧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去致富,而如何才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优秀的党刊、杂志学习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同时通过新闻联播、关注党委政府门户网站更好的掌握大政方针,结合工作实际更好的向农牧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

二是树立“压力和动力是相辅相成”的观念。这次培训,不仅仅让我明白了先进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含义,作为青年干部更要抓住在实践中摔打和锻炼这个机会,深刻理解“压力和动力”这句话的含义。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扩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态冲击下,基层干部队伍出现了工作激情、个人能力素质结合程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繁重的环境中,更加要处理好压力和动力的关系问题,端正个人态度,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在担当责任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三是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对待工作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胸中无数、心里没底、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是无法开展好个人基本工作和达到上级领导要求指示的。作为青年干部要时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同时根据自己负责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好相关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逐渐形成“肯想、肯干、敢干、能干、会干、干好”的工作思路,带动身边的同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推进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2

守望初心勇担当,笃定前行绽芳华。为期两天的党支部书记党务培训暨后备干部素质提升班结束,感谢集团公司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三建青年才俊济济一堂,聆听教诲,开怀畅谈,共同进步,分享收获,分享成长。***的对于《国有企业基层组织条例》的讲解让我收获颇丰,为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开展解说了政策,明晰了方向,分享了方法,对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的课程慷慨激昂,让我辈年轻共产党员通过党史更加明白了初心使命的含义,对于《条例》也有了更条理的学习;刘总的党课让我备受鼓舞,行则将至,行则不辍,未来可期,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路开疆拓土,一路高歌猛进,我们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我于***年进入****工作,分别在****锻炼,**年**月任*******一职,负责分公司群团工作以及宣传工作。两年来,我珍惜组织的培养,在前进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我不是一匹“千里马”,没有很辉煌的过去,也谈不上有多么突出的业绩,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虚心学习、经受磨练、增长见识,是我工作的原始动力,发挥所长、展示自我、实现价值,是我工作的奋斗目标。

回顾过去的三年,是我认真学习、积极进取的三年;是我努力工作、收获颇丰的三年;是我砥砺品格、完善自我的三年。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领导们的关心、关注和关怀,离不开同事们的鼓励、帮助和支持。如何在新的起点更加奋进,如何在成长中拥抱希望,这些都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干部素质提升和党务工作开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第一,“心”与“信”,不忘初心,笃定初衷,以己为镜知进退,有所为有所作为

找到自己的方向,守住自己的初心,信步徐行,当你决定开始的那一秒,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坐标和方向。许倬云先生在《十三邀》里说:“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要有一个远见超越你未见”。人生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开放和警觉,挑战舒适区,不要自我设限,主动突破阻碍个人成长的障碍。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只有当你去做的时候才变得逐渐清晰,你需要做的就是开始,开跑需要的是耐心,过程中高歌猛进。

积极主动、奋发进取。工作中,“主动”这个词很重要。它代表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代表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它关乎独立,关乎梦想,关乎热情,关乎坚忍,这是一种拼劲、一种信念,更是精神支撑。年轻干部必须时常提醒自己,做事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勿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既要仰望星空,亦需脚踏实地,面对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善于分析和研究,敢于担当和作为。

求真务实,责任在肩。脚踏实地是我们青年党务工作者的本色,是党务系统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党务工作的客观要求。大家虽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着具体工作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为谋求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工作无小事,拿当党务工作来说,工作面广,时效性强,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做起事情来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只争朝夕,立说立行,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事情不是为谁而做,而是对自我的完整与负责。

第二,“知”与“智”,深耕专业,沉淀自省,职业生涯的素养积累是一场修行,历尽磨难方为人上人

夯实基础,将学习进行到底。万丈高楼平地起,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喜欢“扎实”这个词,如人的品格也是你做事的标签,对自己负责是入世的基本原则,稳步的去打造所在细分领域的软实力,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张扬,不炫耀,不糊弄,不妥协,脚踏实地,才能掷地有声。

于年轻干部而言,要在你所处领域深耕并且小有所长,本质上,关键取决于你的专业知识底蕴、格局和品性,换句话说,在做每一件事时,无论大小你都在传达一种只属于你的处事观,而这些观点和能力如果不通过大量的学习、熏陶和沉淀你很难获得。你们觉得有捷径之路么?我觉得有。多看,多动脑,多行动,学习前辈们做事的方式和逻辑,持续钻研,转化成自己的视角,想方设法让自己少走弯路,便是捷径。

如果没有思考,那未来必定和你无关。行走于世,得先能把自己活明白,方能干清楚事。“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工作往往有些事情千缠百结、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我们青年干部拥有一双慧眼,拥有见微知著、入木三分的能力。当下,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年轻干部要勤于思考、善于把握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锤炼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面对问题要及时辨别、快速处理;要主动去结合工作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开辟新途径。

我们需要修炼的是自己稳定的内核,持续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要够胆识去抵抗风险,更需要有耐心长期坚持,以及保持在无人问津时对信念的偏执,最后柳暗花明时笑谈挫折,嬉言艰辛。

第三,以“度”为尺,修身立德有“厚度”,服务群众有“力度”,惠民答卷有“深度”

生在天地间,心存敬畏、时常内省,尤其是党务工作者,行事有约束,心中有信仰,所有美好才会如约绽放。

修身立德,当以“厚度”为尺。古圣先贤历来重视道德修养,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党务工作者当清醒认知,唯有道德上站得住、站得稳,人生之路才能行得稳、走得远。厚德才能载物,只有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才能拥有人生的“厚度”,人生道路才能行稳致远。

服务群众,当以“力度“为基。群众工作能力是反映干部工作水平的“晴雨表”,工作实效如何,群众心中自有杆秤。就如***所言“党务工作,点滴平凡出真彰”。

正所谓“民生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服务群众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坚持在基层滚出一身泥巴味才能与群众建立真感情,才能发现真问题,才能立足自身岗位,勇挑攻坚克难的担子,在公司改革发展、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迎来真正向上的成长。

“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揭露问题是本分,掩盖问题是失职”,在开展工作中我们要经常“清清嗓子”,拿宣传工作来说,要以实际行动听群众之言,发出群众爱听的“好声音”,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样,我们的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3

一、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企业的发展有赖于资源,没有资源就无从谈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已从传统的依靠自然资源、交通便利转向依靠人力资源。综观国际国内,凡是人才密集地,无不是大企业林立,经济发达。古语“得英雄者,得天下”,现在是“聚人才者,创事业”。要促进我们供电局的快速发展,就要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切实抓好各项人力资源工作。

2、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现在大家都深刻认识到:在企业发展的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的。厂房、设备、资金等所有物的资源,它的潜力是固定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地发挥。只有人力资源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想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人蕴藏的无穷潜力释放出来,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企业发展中,“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的作用,而不能只看重厂房、设备、资金。人的潜力与人的素质紧密相连,要发挥人的潜力须先提升人的素质。

3、明确提升员工素质的具体目标

凡事均要有目标,提升员工素质也一样,我们供电局要明确提升员工素质的具体目标。从单个人来说,一要提升思想政治觉悟。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部门和局保持一致,立足本职,做一名新时期的局优秀员工,坚定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要提升业务工作技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工作技能与业务技术,以过硬的本领完成各项供电生产、营销工作任务,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实现自身价值。三要提升道德情操修养,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团结他人,共建和谐企业。从局整体来说,一要提升领导班子素质,提高领导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做到廉洁自律,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堡垒与模范表率作用。二要提升中层干部素质,加强执行力建设,使中层干部成为局联系普通员工的桥梁纽带,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努力完成局布置下达的供电生产工作任务。三要提升普通员工素质,学文化、学技术,做到爱岗敬业,安心本职工作,努力作贡献,在平凡岗位显风采。

二、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提升素质的途径与做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员工思想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是员工素质的灵魂和基础,员工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我们供电局要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员工思想政治觉悟。一是结合党的中心任务,抓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各类争优创先活动。每次活动要有方案有目标,召开动员大会布置落实,发放必要宣传教育读本和活动方案,可以邀请外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等有关同志来局做演讲报告,提高活动效果。二是充分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横幅、标语等宣传媒体充分宣传,使教育培训活动人人知晓,深入人心。使每个员工生活在浓厚的教育培训氛围中,切实按教育培训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消除落后意识与不良陋习,提高先进性与科学文明,争做新时期的局优秀员工。三是教育培训活动要与国家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征文比赛、参观革命胜地、畅谈改革成就和我局发展前景等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

2、加大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衡量人素质高低的基本尺度,只有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干好本职工作,才有资格成为现代企业的主力军。我们供电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一是举行学历培训,可以与有关院校合作办班,通过认真努力学习,考试合格,获得专业文凭,提高学历。二是要鼓励员工根据个人爱好与特长参加自学考试和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凡考试合格,学习费用均由局承担。三是切实加强信息化知识学习培训。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最伟大的发明,是全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要建设现代化的企业离不开信息化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培训,把信息化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中。四是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深刻认识到,在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中,固然要学习当前最新的科技知识,但更要保留发扬老员工的传统技术和特长。新员工进企业,要为其挑选思想好、技术好、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作为师傅,让老员工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使传统技术和技术窍门、技术诀门在新员工手里得到继承和发扬,并不断创新。

3、加大激励措施力度,进一步促进员工自觉、本能地提升综合素质

要切实提升员工素质,除了创造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与学习氛围外,还要形成员工自觉、本能地提升综合素质的机制,这其中要发挥激励措施的重要作用。要适时、适当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把普通员工提升自身素质取得的成绩作为评比局年度先进工作者主要条件之一,评上先进工作者,要大张旗鼓表彰,既给荣誉又奖物品。同时,在晋级提薪中,充分考虑员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因素。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4

企业培训能激发现代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往往被视为企业的福利。培训不仅能使企业员工得到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还会使企业员工感激企业为他们提供了使自己成长、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与途径。企业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而且能提高企业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工作目标的更好理解。企业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员工的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有利于鼓舞企业员工的士气,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潜能,并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企业员工有了自尊和自信心,他们在工作中的热情、主动性和责任心都会增强。而企业员工主动意识、敬业精神的产生,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企业培训能促进企业员工素质提高。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还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素质。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把企业培训看作是提升员工素质和任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进行思想素质、业务知识、技能水平等多方面的企业培训,培育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让企业员工认同企业组织文化,与企业的发展使命和价值观念相融合。概括起来,企业培训对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企业员工传授更多、更新的技能,使企业员工的技能由单一转向多元,使企业员工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能,提高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产业优化、升级、调整、更新和生产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企业员工的需求,以更好地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二是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使员工和组织共同成长。[2]这样,通过企业培训,使企业员工素质紧贴现代企业发展所需,促成企业员工个人和现代企业整体之间的互动发展,使现代企业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三、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企业培训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不可企业员工的技能,而且能提高企业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工作目标的更好理解。企业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员工的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有利于鼓舞企业员工的士气,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潜能,并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企业员工有了自尊和自信心,他们在工作中的热情、主动性和责任心都会增强。而企业员工主动意识、敬业精神的产生,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企业培训能促进企业员工素质提高。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还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素质。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把企业培训看作是提升员工素质和任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进行思想素质、业务知识、技能水平等多方面的企业培训,培育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让企业员工认同企业组织文化,与企业的发展使命和价值观念相融合。概括起来,企业培训对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企业员工传授更多、更新的技能,使企业员工的技能由单一转向多元,使企业员工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能,提高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产业优化、升级、调整、更新和生产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企业员工的需求,以更好地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二是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使员工和组织共同成长。[2]这样,通过企业培训,使企业员工素质紧贴现代企业发展所需,促成企业员工个人和现代企业整体之间的互动发展,使现代企业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二、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效益

企业培训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失的管理职能,企业培训是现代企业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推手。通过企业培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通过企业培训,现代企业可获得因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带来的显著效益。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企业员工满意度每提高5%,企业盈利随之会提高2.5%。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投在人脑中的钱比投在机器上的钱能够赚回更多的钱。”通过企业培训,使企业员工感受到企业培训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这样能更有效、更容易地引导和督导企业员工,能极大地调动企业员工对业务工作的积极性。当企业员工明白了工作要求,具备了工作能力,就会增强他们工作的意识和技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这在很在程度上能减轻企业管理层对他们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培训,可以培养、造就一批善于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现代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现代企业管理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确保现代企业的管理能力与水平的不断创新发展。因此,通过企业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样,就能以企业管理者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增强现代企业的管理效益。

三、增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5

摘要:为全面提升全国教师的素质,2007年英国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全国建立11个由教师培训机构组成的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Cert),通过整合式的管理、多样化的课程开发、高效的交流平台的建设等,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形成了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早在2004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DfeS)发表的报告《武装教师,面向未来)(equippingourteachersfortheFu—ture)中就指出:要在教师培训上取得实质性的成绩,只有通过对教师培训机构加大投入,并且建立教师培训机构合作体系。2007年,英国颁布了《继续教育白皮书》,其中明确指出从2007年9月起建立英国教师培训机构合作体系,旨在提升教师培训机构的质量,借此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整合各分散的培训机构力量,在各地区建设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Centresforexcellenceinteachertraining,Cetts)是本次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对分散的教师培训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使教师培训机构互相合作,集结并传播各自优秀的教育培训实践,促进受训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升专业化水平。毋庸置疑,该举措具有其鲜明的划时代意义。

一、改革背景

改革教师培训管理体系是英国2007年《继续教育白皮书》中的核心内容,受到政府高度关注。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的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部长比尔·瑞美尔(BillRammel1)表示:“建立统一协调的教师培训中心在提升教师素质、培训机构教育质量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作用不容忽视。”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的首席执行官苏珊·艾菊(Susanedge)也表示:“作为英国政府教育与技能部的合作伙伴有机会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创举,我深感荣幸。我们非常希望早日见到统一的培训中心所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英国如此重视这一改革是有其社会背景的。

(一)谋生手段严重缺失,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英国失业率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经济发展最好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相比差距明显。受欧盟经济下滑的影响,英国经济处于低迷状态,200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3,比2004年回落0.8个百分点。2007年欧元持续贬值,欧洲企业纷纷陷入经济困境。

英国经济出现萎靡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生产水平低下。据经合组织对英国的调查发现,2003年全英可就业人口中有1000万的成人处于低技能水平,其中620万已就业。16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在接受义务教育后很少或没有获得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或任何资格证书就进入职业市场进行低收入、低技能的工作,严重影响到英国整体的劳动力水平。

显然,教育水平低下的青年人群已经严重威胁了英国未来的发展,提高年轻人的教育水平使之具有基本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英国社会各界认为,年轻一代素质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的质量低下,而学校教育质量问题则与缺乏高质量教师息息相关。全国上下对现有学校教育表示强烈不满,并要求高水平教师加入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学生,而高水平的教师只能从高质量的教师培训中产生,因而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机构成为提升全国青年素质的源泉。本次教师培训机构实施系统的大规模改革正是这一认识的再度体现。

(二)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培训机构良莠混杂

近几年英国教师培训机构的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良莠混杂的面貌。2003年,英国教育标准局督察发现教师培训体系存在着系统性的缺陷。2006年英国教育标准局又再次对144个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督察,发现目前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存在以下比较严重的问题:

(1)受训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通常缺乏有效的管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发挥了他们应有的潜能;(2)受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发展受限于狭隘的个人经验。教师们普遍反映自己很少与同行交流合作,导致视野狭窄,看不到他人的教学也无法反思自己的教学,犹如井底之蛙;(3)教师凭借自身力量无法判断学生对自己所授课在文学、算术、语言方面的需要;(4)个别培训机构在教学评估和教学现代化上有待进一步提升;(5)培训课程与教师实际教学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教师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仍明显感受到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在教学实践上有新的突破;(6)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不够严格,不系统,过于散乱。

从督察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培训本身的质量问题,还在于各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导致教师培训不均衡,并因各自封闭的培训影响自身的发展。事实上,不同的培训机构各自拥有不同的优势,一旦合作,可将优势发扬光大,并化劣势为优势,快速直接促进彼此的发展。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建立教师培训机构的统一协调管理体系,通过培训机构之间的广泛合作提升各培训机构的质量,以此提升教师的素质。

另外,2007年英国颁布了新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标准是教师资格证书认定的框架,既然框架标准上升了,教师也必须提升自我素质以符合新标准。而教师素质有赖于培训机构的质量,因此该标准的出台同样对现有培训机构提出了要求:在国家框架下实行有效的教师培训工作。

(三)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教师的要求

一旦教师素质提高了,学校雇佣到优秀教师的几率也大幅增加,高质量教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人才,立竿见影地创造经济和民族利益。这一“生态链”之源头在于教师培训机构的质量。

教育与技能部显然清楚这一“多米诺”骨牌的关系,因此,建设教师培训中心成为其议事日程上最为重要的一项。2007年9月,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严格筛选和激烈竞争,终于在全英9个地区建立了由各培训机构组成的11个培训中心。不难想象,这一“生态互动”对国家未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利益的保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师资培训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特征

(一)构建高效的管理组织模式

在英国的9个地区分布有11个教师培训中心,每个中心均有庞大的成员团和一个杰出的领导组织(大部分培训中心的领导组织由大学担任)。领导组织与成员机构、成员与成员相互联系形成统一整合体。

2007年《继续教育白皮书》颁布之后,各地区的教师培训机构的责权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革。2007年之前所有的教师培训机构受国家管辖,由教育大臣直接负责管理。但在2007年之后,这种管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大臣将管理权交付由所属地方政府管辖的学习与技能委员会(LSC),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可罢免任何教师培训机构中层以上职位的职员,并协调当地教师培训机构间的合作。该管理方式使培训机构根据地方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保证统一协调的培训中心高效运行的基石除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之外,充足资金更为重要。根据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在2007年9月的关于教师入职培训机构拨款资金额外说明,政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投入3000万英镑用于提升教师入职培训的质量。在该说明中详细阐明了政府投入资金的分配方案,即以分配到户的方式,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负责拨款,在2007年10月期间分配到各培训机构,资助总经费达10万英镑的培训机构将在当年获得第一笔款4000英镑;而资助总经费在10万以下的培训机构将根据它们总体的分配款项,按一定比例决定其可获得的分期款项。

(二)以“整合性”为原则提升培训效度

以往的教师培训机构因为分散于各个地区,相互封闭,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长时间的“孤立”和“隔绝于世”使得培训机构的发展时常会遇到瓶颈。本次改革试图以合作为原则、以整合为手段来改变这一缺憾。合作需要有效的管理,当部分被有机的整合后,整体的功能才能大于部分。因此英国本次改革,在管理上十分强调“整合性”。

以中西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wmCett)为例,该合作体系由大、小,公共、私人,自愿和法定的团体构成,分散于城市和乡村。行政总部设在华威大学(warwick),为了使成员组织紧密有序地联系,该中心开发了大量机构合作项目,并且重新制定了相关的促进有效合作的规章制度。

东英格兰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eeCett)同样十分注重“整合性”管理,并形成统一有序的合作,以领导组织为核心,协调各成员机构的课程设置,培训人员的分配情况等等。

中心的建设不仅在宏观层面进行管理,同时也落实到微观,即各成员培训机构中的从业人员必须走向更为专业的高度。

例如,由哈德斯菲尔德大学(HuddersfieldUniversity)领导的北部的教师培训中心(nCett),在其建设目标上明确指出.力Ⅱ强北部地区教师入职教育的保障在于提升培训导师和机构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中心为教师培训人员建立信息归纳总结的网站,内容涉及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技能、教师教育培训制度等。

又如,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BrookesUniversity)为领导的威斯敏斯特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westminsterpartnershipCett)也认为只有教师培训机构真正走向专业化,才能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在其近一年的工作中将培训者的培养作为发展的重要层面,希望通过成员机构的合作,传播有效的培养模式,大幅度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三)积极创建各种平台提高培训效率

以加强成员机构合作为宗旨,各培训中心竭尽所能建设有效的合作平台:开创论坛以及专门的网站成为平台首选。论坛与网站成为各机构成员会面、学科专家与“一线教师”亲密接触,受训教师互相交流传播有效的教学经验,下载各种教学资料的载体。例如,东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利用专门的技术开办了在线学习网站,为教师教育者、培训人员和受训教师提供大量资源;成立了人职教师委员会,以便将教师教学经验广泛传播;在整个东部乃至国家层面形成并施行有效的交流和传播框架,保证在每个县、每个学期,为教师教育者和受训者提供及时信息,保证一年3次教师教育者于论坛会面、交流等。

部分中心出版了自己的刊物,传播各自的办学经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等。例如伦敦大学领导的伦敦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LonCett),该中心建立连接网络,定期举办会议,开发网上资源,和其他的教师培训机构合作研究、合作出版刊物以传递最好的办学实践方式。该中心的成立使英国首都伦敦首次将本市所有的教师教育者集合起来,并有了正式的刊物。

个别的中心更创立了中心与地方合作的新型培训模式。例如,以普里茅斯(plymouth)大学领导的西南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确立了两大任务:一是永久成为教师培训机构和当地学校的枢纽,二是人职教师培训机构和当地学校进行定期会晤,地方学校和人力资源部的代表参与人职教师培训课程的制定、修改,明确各自需求,促进培养教师的地方针对性。

(四)因地制宜,打造全新的培训课程和方式

每个培训中心都根据各自所在地的特点和要求,对培训课程进行了适当的开发。这一点上,伦敦大学领导的伦敦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尤为明显:强调“特殊需求”,塑造个性化培训课程。鉴于伦敦2012年将举办奥运会,所以当地政府对伦敦教育提出鲜明的要求: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应对该要求,伦敦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通过研究和课程开发重新塑造教师人职培训(itt)和专业化发展(CpD)课程,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建没、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质量,以期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办之时达到当地政府之要求。同样,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riaUniversity)领导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CettforinclusiveLearning)以培养教授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师别于其他中心,此类教师必须接受高水平训练才能保证创新的教学方法得以有效运用,学习困难的学生才能获得合适的教育,因此中心创设了新的课程以提高该方面教师的培养。

大量的培训中心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依据当地学校的特点,结合成员机构本身的特点,运作了新的培训方式。

例如,南莱斯特郡学院(SouthLeicestershireCollege)领导的中东部高质量教师培训机构合作中心(emCett)创设了同伴互导培训方式,运用网络系统提升教师同伴互导,开发新策略激励员工进行同伴互导、受训教师同伴互评。英国东北部以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ofSunderland)为领导的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SUnCett)在培训方式方面积极加强案例教学的建设。在新近成立的一年内该中心进行了l1次案例学习。另外,以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为领导的联网中心提出了“合同式”的创新培训方式,即受训教师与培训机构和指导教师签订“合同”。

(五)提升受训教师专业化水平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任何教师培训机构来讲都是一项重要的议程。只有教师的专业化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

以纽卡斯尔学院(newcastleCollege)为领导组织的优化北部(Successnorth)教师培训中心在教师培训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一个整合的专业化、背景化的课程材料和培养模块,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南莱斯特郡学院领导的英国中东部地区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也明确规定,通过合作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受训教师达到2007年新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英国东北部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认为有必要给教师提供机会,通过批判性反思自己的实践方式,发展自己的教学计划并提高专业技能。中心开发新型方式让教师通过培训机构的合作彼此分享教学经验,利用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学科专家明确了解自己所教学科,以此提升专业化水平。同时中心通过大量的活动、服务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

三、构建高质量教师培训中心的优势

(一)中心分布地理均衡,规划管理有条不紊

11个中心分别设置于英国的9个地区,意味着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中心。从地理结构上讲,中心分布均衡,满足了各地区教师培训的需要。同时避免某地区因身处劣势地理环境而造成培训中心缺失的情况。反观我国,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往往因为交通、环境等因素阻碍了当地教师教育的发展,所以,均衡的地理分布应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奋斗目标。

由于建立了培训机构的统一体,一改原本机构散乱、恶性竞争的局面。各中心的领导组织根据本中心特点,编写了新的规章制度,确保各成员机构按照制度办学,保障了整个中心的运作更为流畅、安全,呈现井然有序的面貌。

反观我国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无论是综合性大学、重点师范大学、地方师范学院、还是教师进修学校(院)等,彼此之间缺乏协作与沟通,统合管理同样缺失,这使得教师教育的内容难免存在交叉重复、片面狭隘,机构的管理比较松散杂乱,因此难以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欲改变这一局面,英国本次改革提倡的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强调教师培训机构的整合管理对我们颇有启示。

(二)严格的筛选标准,高水平的领导组织

各地区并不是所有的教师培训机构都有资格成为中心一员。本着对国家、对各地区教育负责的原则,中心在挑选成员机构时以严格的标准把好人口关,保障整个中心的质量。目前,许多未进入中心的培训机构积极提升自己的培训质量,希望能够早日成为中心成员机构,从而享受到成员机构的“丰厚待遇”。

各中心的领导组织担负起了本中心的管理规划和教师培训的双重使命,因此只有高水平的领导组织才能担此重任。为此,英国在建立培训中心时,为能够挑选出优秀的领导组织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并且专门组织评审团深入到九个地区进行考察。通过对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水平、组织能力、培训质量等要素的综合衡量,最终从大量的院校中挑选出佼佼者成为该地区培训中心的领导组织。在这样的领导组织的带领之下,中心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规划,以提高教师培训的整体质量。这种严谨的筛选,对教师培养的负责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三)不同地区不同特色,办学更显地域风情

尽管培训中心是从国家层面予以建设的,但这并不要求每个中心都以相同的模式运作。相反,各中心保持了各自的差异,形成多样性的特质,使得中心显现丰富状态;更为关键的是,各中心以地方教育需求为导向,办学更显地域风情。

各中心从自身传统、优势出发,结合地方需求,以各种媒介为载体,开发新的课程,创建不同的管理模式,打造新型培训模式,促进了各自的培训效率。事实证明,这种多样性的办学方式使得每个中心拥有各自傲人的特点,并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培训的质量,提升了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为当地输送了更多适应本地需求的优质教师。

(四)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创建多种交流平台

本次改革与时俱进的特点之一便是各培训中心对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互联网,不同的培训机构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其他机构有效的培训经验;及时将自己的经验上传公布于众;培训中心则可借此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领导组织可以最快的速度将各中心近期的任务、项目公布于网站,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培训中心建设的最大亮点是强调合作,促使各类型培训机构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各中心还竭尽各自所能为合作寻求最恰当的着陆点:建立论坛,创办期刊和举办会议,努力将各自成功的办学经验以比较正式的方式向其他机构传播推广,促进成员机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教师朝着教育专业化方向发展。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廉政素养

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其在医学终生教育承前启后上占据的地位至关重要,在提升住院医师人文廉政素养上具有的优势特点也较为显著,能够促使住院医师为人民提供更优势的健康服务。但目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再加上医学教育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影响,在相关工作的具体设计上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一、人文素质教育内涵

人文主要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针对医学来讲,人文精神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指的是在特定教育引导下,通过知识传播、熏陶的方式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合理转化为内在的人格与修养,然后向人基本属性转化。而医学人文教育着重强调的则是基于人性教育有效突破医学技术、人文教育上存在的各种隔阂,促进医师人文廉政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

在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于住院医师来讲,为了确保其能够全面适应岗位需求,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其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其次,要完善自身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发展,要重视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还要紧紧围绕岗位胜任能力这一核心有效落实各项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掌握丰富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对于本专业一些常见的疾病诊疗工作可以独立、规范承担的优秀临床医师。现阶段,一些医疗机构自从开展了各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之后,为了能够取得更理想的培训成果,也在积极探索更新颖、完善的培训模式,并在具体落实持续改进。同时,也将医学人文教育合理纳入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之中。且在整个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的科学培养,从不同角度对其健康服务行为提供科学指导,在人文廉政素养的培养上也给予足够重视,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优化讲解、自学上的有机整合,促进其医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针对具体落实现状来看,在课程设置、自学与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各医疗结构结合具体情况给予不断完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才能够为住院医师拓展出更理想的职业发展前景。

三、完善人文课程的合理开设与不断完善

在规范化培训中,公共课程培训是住院医师获取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是医院为住院医师提供针对性教导的一项重要活动。对此,在公共课程培训课程体系中,若可以将人文廉政素质培训内容适当融入其中,既可以为住院医师传授更新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能够促进住院医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对于住院医师来讲,既可以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认知视野,也能够给其团队协作、职业道德,以及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在实际授课中,可以通过集体辩论、个人演讲,以及模拟实践等方式全面激发学员学习、参与积极性,促进培训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整体上增强住院医师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廉政素质。

四、重视带教教师思政工作的有效落实

对于医疗工作人员来讲,其人文精神价值重要体现在尊重、关心,以及爱护人的临床实践中。由此可见,在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形成、发展,以及医技水平全面提升上,临床带教教师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可以安排医师在各规范化培训科室轮转,在进行临床知识、技能操作传授的同时,其带教教师还要真正做到以身试教。对于带教教师来讲,在其行医生涯中若能够做到廉洁行医、医德至上,可以抵抗金钱的诱惑,且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的良好习惯,一定可以给医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或是一定启发。不论是日常工作中对待患者的态度、言谈举止,还是一个手势、操作上的种种细节,都要注重医学人文的恰当融入,充分突显出人文关怀。要正确认识到,即使是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候,给患者带来的温暖、信心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一个先暖手再为患者提供检查的细节,很多时候都会给培训对象人文关怀意识的形成带来积极影响。这样在其今后的医疗保健工作中,也一定会将带教教师视为自身榜样,时刻要求自己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提供健康服务。

五、从不同角度督促学员加强自主学习

对于住院医师来讲,医学人文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为此,各医院应结合具体情况,整合现有资源与条件,尽可能为住院医师营造更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其人文素养的基础上,也能够给和谐医患关系的培养、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带来积极影响。且在进一步拓展医师人文友爱关怀精神的基础上,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关注患者尊严,更加珍爱患者的生命健康。对此,在具体培训过程中,要求每位参与培训的住院医师都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手记的记录,然后通过参考一些人文知识类图书进行读书笔记的撰写。同时,医疗机构内部也可以组织住院医师定期参加一些新的分享活动,为医师提供更多与同行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对医患沟通体验的分享,既可以为广大医师带来一定启发,也能够促进其读书心得体会的不断增强。总之,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都能够在促进学员人文素养不断提升上发挥积极作用,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其医患沟通能力。

六、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医学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着重体现在时刻心系患者病痛,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而不是一直处于一种被需求、被要求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其今后的工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对此,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在志愿者服务上,可以着重从导诊服务、就诊流程体验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针对导诊服务来讲,着重体现在让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参与患者咨询的接待工作,让其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以此从不同角度为其医患沟通、信息梳理,以及特殊情况有效处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各种契机。同时,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其人文素养也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其次,针对就诊流程体验来讲,要求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以志愿者的身份陪同陌生患者一起完成从最初的挂号、付费,以及就诊检查到入院手续办理等环节。在此过程中,住院医师严禁以医药代表身份去谋求某些便利。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可以引导医师真正站在患者角度对患者的焦虑、就医过程的不易之处有更深刻的体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提供健康服务,促进其人文廉政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有效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既可以为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提供更多与病患间的沟通、交流机会,也能够使其医师的口才、沟通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从不同角度深入体会与全面了解患者就诊时的迫切、焦虑,以及在诊疗服务上提出的一系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从心理层面对患者需求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增强自身服务意识。这样,在促进人文素养不断增强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七、完善考核评价,提升医师人文素养

在具体培训过程中,除了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为学员传授更新颖、丰富的临床知识与技术,还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调整,结合具体情况,构建更科学、适合的实施途径与评判标准,通过进一步优化规范化培训量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取得的理想成果。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考核可以说是检验参与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人文素质水平的重要方式,但是以往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方式,通常难以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显著提升,这也是一些住院医师人文廉政素养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具体培训中,应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掌握理论知识的评价,可以适当增加学员设置医学人文素质上的理论考核,如医学心理、医患沟通与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将其与其他理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以促进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7

金九银十、秋风送爽,在那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九月,我荣幸作为青年干部的一员参加了周末课堂培训。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流走,从开始时的美美秋雨到结束时的款款秋风,在跨越金秋的几个周末中,我们迎来了萧瑟深秋,而培训也很快就过去了,时间虽然短暂,但过程却精彩充实,令人难忘。

本轮培训与以往的培训不同,不管是方式还是内容都有新的变化,作为参加过周末课堂的“老人”,感到非常的新颖,也非常的支持。本次培训在突出政治性的同时,就培训的体验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比以往有了较大的增强,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干部教育+”的形式,综合了专题授课、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团建联谊、三同教育等方式,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这些青年干部在沟通中交流感情、在学习中增进友谊、在训练中提升素质,在快乐轻松、充实丰富的氛围中度过一个个愉快的周末。

一、提升理论素养,培养个人能力

一是提升了理论知识水平。本次培训历时数个周末,穿插了大量的理论课程,通过教师们的精彩培训和倾囊教授,使我大开眼界,很多之前工作上的理论瓶颈茅塞顿开,也暗下决心,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刻苦学习理论、认真学习业务、善于总结经验。

二是培养了个人能力。本次培训,一方面培养了我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短短几个周末,和大家友好相处、真诚交流,无形中开拓了眼界,增强了与各单位青年的友谊,收获的不仅是同学战友,还有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本次培训强调团结协作,不管是团建游戏还是团队劳动,作为组中的男青年,始终踊跃参与,积极与大家合作,必要时挺身而出,提升了我的担当意识,强化了个人的责任感。

二、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身心健康

一是树立优良的价值观。本次培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培训,还重视参观学习和群体协作,通过这些形式的培训,无形中强化了大家的党性,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是提升身心素质。通过这次培训,尤其是成山林场的两日培训活动,大家一起参观、一起劳动、一起训练,穿插的文艺汇演和团建游戏,使大家度过了精彩纷呈、丰富多彩的两日周末,累并快乐着!这些培训内容无形中培育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无形中提升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毅力、耐心,无形中增进了群体团结。

通过这次青年干部的培训,和来自各单位的优秀青年一起学习,让我开拓了眼界,提升了素质,找到了缺点,认识了短板,今后我将:

一、改进工作提质量,摆正位置求奉献

一是要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作为青年干部,几年的乡镇工作,让我褪去了毕业时的青涩,繁忙的乡镇工作,要求我们要尽快变得成熟起来。作为乡镇干部,既要懂得“人情世故”,更要懂得坚持原则,乡镇干部处在基层低一线,直接面对农村群众,身上肩负着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任,党的群众路线也要求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必须要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和群众沟通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设身处地的为群众排忧解难,遇到问题和困难,要因地因时制宜,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群众的困难才会越来越少,政策推行的阻力才会越来越弱,最终使得政策到位、工作落实、任务完成。

二是要摆正自身位置,获得群众信任。作为乡镇干部,要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摆正自身位置,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原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要学会划清原则和人情的界线,处理好公与私、是与非的关系,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绝不后退半步,真正做到不仅有干部身份、更有群众底色,最终争取得到群众信任、得到群众称赞。

二、理论实践要结合,补齐短板提素质

一是要强化政策学习,理论实践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此外对于业务工作也要有扎实的功底,对相关政策等要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才能为群众办好业务、服好务。

二是要改正自身缺点,全面提升素质。要学会自省,针对自身的缺点进行专门改正,这次青年干部培训自身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人际交往都存在短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践着重对自己的短板进行提升,提升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注重体能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更好地适应乡镇生活,最终补齐短板,使自己的素质获得全面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江苏村镇管理人员培训机制

江苏省党代会提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口号,这是江苏重要战略选择,江苏要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广大农村现代化。村镇管理人员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贯彻中央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带领人民群众致富的重任,是党和政府实施农村核心领导关键群体。实践证明,村镇工作好坏,各项事业发展快慢,与村镇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高效培训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村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更有利于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

1.村镇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1.1文化素质偏低

江苏全省重视教育,农民关注于子女“跳农门”,优质农村生源选择大中型城市就业,留守村镇的青年农民学历普遍不高。调查发现,全省村镇管理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乡镇管理人员中高中学历占较高比例,村级管理人员初中学历比例较高,第一学历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很多管理人员通过函授等形式获得学历提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村镇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呈从高到低趋势,昆山、常熟等发达县市村镇管理人员文化素质稍高;苏北地区贫困县市村镇管理人员专科或本科学历人员较少,一些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为政府统一安排的大学生村官或县级职能部门挂职人员。此外,村镇高学历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偏低,而低学历管理人员中45岁以上年龄比例偏高。

1.2工作能力欠缺

全省很多村镇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有限,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领会精神差,他们没能将党和政府农村路线、农业新政策、新精神领会,无法在人民群众中贯彻实施。二是遇到困难躲避,一些村镇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常以“平平安安退休”的思想指导工作,不敢承担风险;一些管理人员不能身体力行,责任心不强,遇到科技兴农、村庄整治、环境污染等难点问题时,他们或退避或不闻不问。三是问题处理欠公正,部分村镇管理人员私心严重,不能公平公正公开处理问题。

1.3工作方式欠妥

随着全省农村社会和经济变化,一些村镇管理人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对农村工作无所适从。部分地区干群关系紧张,究其原因,部分村镇管理人员工作方式陈旧、简单、粗暴等,与群众缺乏有效沟通。近来来,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社会新情况新问题增多,一些管理人员以老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尤其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矛盾较为突出,一些村镇管理人员不了解群众心声,法律观念淡薄,粗暴强征,恶化干群关系,影响党员形象。

1.4工作作风不实

江苏全省部分村镇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员服务的宗旨。一些管理人员整天无所事事或忙于交际,不做好本职工作;一些管理人员不关心群众实际需求,不解决群众生产经营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干群关系疏远;一些管理人员享乐在前,吃苦在后,将工作看作为政治和经济待遇,知足常乐,快乐工作;一些管理人员不关心重点和难点工作,关心村级或部门财务;甚至一些管理人员不能充当农民致富带头人,忙于,自已致富。

2.村镇管理人员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2.1缺乏提升自身素质动力

长期以来,村镇一般管理人员待遇偏低,部分地区对村镇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他们对提升自身能力激情减弱,对提升自身素质漠不关心。部分地区对村镇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没有明确指标,尤其是个人特质、能力要素、知识结构等胜任指标,管理人员对提升自身素质不重视;部分地区对村镇管理人员提升素质培训没有考核指标,例如,培训没有严格考勤和考核,培训效果与待遇和晋升没有关联,管理人员失去提升素质的动力。

2.2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近年来,江苏省组织多次大规模农村干部培训或大学生村官培训,然而,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首先,培训没有因人因地而异,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域村镇发展情况不一致,村镇管理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差异大。其次,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讲师主要以介绍国内外或省内市县情况较多,与本市、本县、本镇、本村的情况结合少,然而,国外是不同体制下的农村和农业,国内和省内市县是不同环境下的经验,培训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再次,一些培训讲师讲授内容的时效性、前沿性、前瞻性不够,已经实施的事情谈得多,正在做的事情谈得少,没有对未来进行预测。另外,一些培训师农业或农村重要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讲得过多,而村镇管理人员更愿意听身边的鲜活经验和案例,更愿意掌握解决农村新问题的方式和思路。

2.3培训方式陈旧

一些地方政府组织村镇管理人员培训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培训讲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严重,讲师与培训对象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互动式教学开展效果差。部分地区教学手段单一或落后,县市级或镇级培训板书现象仍然存在;市级培训主办方尽管采用多媒体课件,但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缺少图片和视频,生动性不理想。村镇管理人员培训80%的时间集中于课堂,参观和考察发达地区、座谈会时间较少,培训不能为学员提供身临其境感受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机会,不能为管理人员搭建经验交流与分享平台,也不能为项目洽谈与合作提供条件。村镇管理人员提升素质的培训手段和培训方法,没有能有效传递知识、提升管理能力,培训效果不佳。

2.4培训力度不大

江苏部分地区村镇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不高,培训总时间过短,培训对象欠全面。首先,培训时间短或次数少,一些地区开展村镇管理人员培训有“运动”风格,追求单次培训规模,一年一次大规模集中培训,其它时间培训机会较少。其次,培训对象不全面,目前全省参培人员主要是大学生村官、镇或村级主要负责人(镇村长或书记),副职、治保、民调、妇女、民政、计生等管理人员培训机会很少,带头致富型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少。另外,发达地区村镇管理人员培训机会多,欠发达地区、后进村人员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培训力度不高,村镇管理人员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影响村镇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村镇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建立要点

3.1建立人员培训规划

江苏很多地区村镇管理人员培训有“运动”或“应急”现象,人员培训缺少规划。村镇管理人员培训规划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培训组织和培训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党校或行政学院提升村镇管理人员政治思想觉悟,如正确的政治观和人生观教育、党员素质教育、中央及上级文件培训等,政治素质过硬是开展农村工作的前提;其次,通过高等院校提升村镇管理人员学历层次,村级管理人员学历确保中专以上,乡镇管理人员需要大学专科以上,一定的基础文化功底可以提升管理人员学习和吸收新事物能力;另外,农牧院校或农业研究机构专家在县市开设讲座,提升村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社会管理、村庄环境整治、村镇财务管理等讲座必须具有针对性,以此转变其工作方式,促进村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最后,通过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村镇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二是村镇管理人员需要全员培训,培训对象应包括村或镇正副书记、正副村长或镇长、村镇职能管理人员(治保、妇女、计划、财务、民政等)。三是培训时间安排适当,村镇管理人员可以轮流参加各类培训,培训时间错开农忙时节,思想政治培训一年可以集中1—2次,学历培训应长期进行(如周末授课或网络教育),业务培训可分科目短期授课或参观考察等。四是培训方式需要多样,如多媒体理论学习、经验分享、小组案例讨论、参观考察等,以此增加参训人员学习兴趣。五是培训内容应做到实际、实用、实效,例如,培训可以包括政治理论、管理理论与实践、市场意识、财税知识、人际交往、农业发展趋势、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内容,培训教材开发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岗位管理人员需求。

3.2建立培训政策保障机制

全省应将村镇管理人员培训上升至制度层次,政府出台相应培训管理和支持政策。一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应尽快出台村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条例,以制度确定培训规划和实施,如制定培训管理部门和组织部门工作细则等。二是编制村镇管理人员教育经费列支制度和良性增长机制,省级经费主要用于培训设施建设,如专业培训机构设置,市级经费主要用于地区培训设施设备购置、培训基地建设,县级培训经费可以用于参观考察、购置教材和授课费用,乡镇级也应增列培训经费,各项培训经费必须确保村镇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支出需要。

3.3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江苏省完善村镇管理人员培训激励机制,首先要完善培训评价机制。各级政府应剔除单纯的理论考试,重视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利益机制。将培训激励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如培训前对村镇管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其学习信心;在培训过程中,及时进行培训反馈,增加其学习热情;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在调查研究、理论成果、考勤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成绩不符合要求者,培训组织者向参训者所在单位通报,并要求补训,规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考核作为村镇管理人员年终考核、评功和评奖的重要指标。此外,完善村镇管理人员培训激励机制,还需要完善训用结合体系。在强化培训的同时,要强调管理人员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如干部任用可推行任职资格考试,以此作为领导岗位任职必备条件,若现职管理人员不具备任职条件,则采取待岗、转岗或降级使用。另外,村镇管理人员培训还可以列为各级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中,以制度确保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把干部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经常性议题。

3.4健全培训管理机制

村镇管理人员培训,必须有健全的培训管理机制,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提升培训效果。首先,建立学员考勤机制,学员考勤是培训成绩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结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建立学分制,培训课程可以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员必须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再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选修课程,达到规定学分方可进入结业程序。再次,完善结业考核制度,学员完成规定学分及相应社会调研后,参加结业答辩,方可将成绩单和调研报告交培训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从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业务理论与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以确认是否符合结业条件。另外,建立学员档案制度,将参训人员考勤、学分、学习表现等情况记录档案,参训人员结业后一并归入其个人档案,便于上级主管部门检查,也是参训人员岗位任用、晋升评价的重要依据。最后,建立学员跟踪调查制度,参训人员结业后,培训组织者需定期了解学员思想认识状况、能力提升情况、工作状况等,总结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不断改进今后培训。

江苏省结合不同地域村镇管理人员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培训,有利于提升村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素质村镇管理人员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开展的关键。编制村镇管理人员培训规划、制定相应培训支持政策、健全培训激励和管理机制,江苏省村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一定会有所收获,农村现代化一定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翟同宪.村干部培训面临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2]陈天柱.村干部胜任特征与教育培训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9).

[3]朱浩,张日新.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干部培训[J].广东农业科学,2010,(7).

[4]徐术金.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6).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5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攸关城镇化建设的成败,国务院连续10年出台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反应了党和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通知》开始全面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2008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对新型农民培养、农村经营能人培养、适应各行业发展的能工巧匠培养、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出了具体任务和目标。政府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作的高度重视,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1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的现状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文件要求,围绕服务“两创”总战略、“两区”建设和“两新”工程总要求和区域实际情况,平湖市出台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意见,每年年初,由市委办公室制定全年的工作计划并下发到各镇(街道),明确了各镇(街道)的目标任务。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深入开展,2010年市政府调整了市级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名单,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共有18家,涉及到6个系统和部门,其中教育系统的有社区学院、各职业学校和化技术学校共13家;此外,还有农经局下属的平湖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科协下属的平湖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人力社保局下属的平湖市就业培训中心、市总工会下属的平湖市总工会职工学校和市民进下属的平湖市协进职业技术学校5个培训点,基本囊括了我市所有涉农培训部门,为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供了很好的载体。2011年,全市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1667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374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494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7485人,农村“两创”使用人才培训1996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450人。2012年全市共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602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816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636人,普通“两创”实用人才培训2300人,成人“双证制”培训1644人。整体来看,全市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和任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2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认识有待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完成培训任务,一些培训单位甚至靠对参加培训者发放物质或经济补贴来调动其积极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认识不足,对培训效果的功利性追求太强,认为参加不参加培训无所谓,仅仅靠参加一两次培训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二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是开展简单的传统水稻、小麦等种植业,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愿望不强烈,对新技术推广和使用中存在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不愿尝试新技术;三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主要从事简单的制造和加工行业,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可以胜任工作,对技术能力要求不强,继续参加培训对工作的帮助作用不明显。这些认识都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使得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规模和成效无法进一步提升。

2.2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目前,全市18家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单位属于6个部门和系统,在业务上各自独立且各具特点,中职学校的师资、硬件设施相对完善,但培训的利用率不高;社区学院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更适合组织全市性大型项目、系列培训活动;其它各系统培训点在系统内部开展各类培训具备较大的优势。我们应整合各培训单位的特色资源,以培训项目为中心,建立全市性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师资库、实训基地和设备库,但各培训单位自身的优势未能充分地发挥,各自品牌培训项目没有确立;此外,各培训点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使得各培训点之间安于现状,对业务的提升能力欲望不强烈。

2.3社会培训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全市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2家,这些社会培训机构机制灵活,资源优秀,市场嗅觉灵敏,对培训项目的开发速度较快,对培训者的需求了解比较透彻,具备提供优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服务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级财政补助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社会培训形机构往往很难争取到。

2.4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项目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开发

农村劳动力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培训的内容和项目与实际需求和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已经不是传统的从事简单种植业的农民,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对技能培训的种类需求更加广泛;此外,农村劳动力对非技能培训的项目需求也在加大,以平湖市开展的公民健康素养百场专家宣讲进社区活动为例,活动组织了医疗系统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去农村开展宣讲活动,并提供免费的现场咨询活动,取得的反响非常强烈。

2.5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形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传统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主要是采用面对面讲课的方式,在形式上相对单调和枯燥,培训的效果不够直观。如何利用更加直观有效的培训手段,丰富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形式,需要进一步研究。

3创新培训机制,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3.1加强统筹,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

建立全市性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管理机制,在业务管理上,以教育局、人力社保局牵头,主要负责对全市18家农村劳动力培训点的培训资源进行统筹,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需求调研,设计和开发符合农村劳动力实际需求的培训项目,对培训的数据进行汇总,以及对培训结果进行鉴定;在行政管理上,由市农办牵头,主要负责对全市各培训点培训任务的下达,培训经费的保障和年度工作的考核、评优等工作。通过行政和义务两个维度的分工,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发挥各自的培训优势,明确各培训单位的任务和职责,提升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综合水平。

3.2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开放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市场

打破以往封闭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形态。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主要由18家培训点来实施,这18家培训点之间各自有自己的业务范围,相互之前缺乏竞争,一些培训点主要完成系统和部门内部的培训任务,容易导致对培训质量的追求不高、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忽视等情况发生。开放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吸引全社会的优质资源参与到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中来。

3.3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点的服务水平

各农村劳动力培训点,要紧跟社会培训需求,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和服务质量,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深入企业,进一步开设“企业车间化”学校。二是学历教育送进基层。满足乡镇企业管理人员、村干部以及农村种养业特色户想通过高等教育长知识和教育辅导的需求;此外,积极探索在农村劳动力学历教育培训中使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丰富培训的技术手段。三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培训和活动,满足农村劳动力多样化精神需求。

3.4创新培训内容,积极开发各类农村劳动力迫切需求的培训项目

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吸引力强不强,培训项目的开发非常重要。在培训项目的开发上,要尽量选择贴近农村劳动力实际需求的项目,还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技能培训为主,其它综合素养培训为辅的观念,在具体项目的开发上,要紧跟社会需求。如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对家庭护理人员的需求加大,社会对家政类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强,开发家政服务类培训项目,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此外,平湖市作为港口城市,市委市政府对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较大,开发物流培训项目、仓库管理员培训项目可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就业帮助。

3.5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的吸引力

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形式要求更加直观,在实际培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能人带动”的模式,邀请种养殖大户、农业示范户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直观感受;采用“基地课堂”的形式,把培训课堂放在农业基地,边讲解边操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开放微课程的形式,把健康保健知识、法律常识、家庭教育、农技信息等通过手机彩信的形式,不定期地发送到农村劳动力手中,方便农村劳动力随时随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毛丽君.以浙江省为例论民工潮与民工荒并存下的农民工就业培训[J].教育与职业,2008,(15).

素质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0

员工培训需求及师资队伍情况

员工技术技能培训需求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2012年教育培训工作会明确提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实施“智桥工程”和“双千人才”计划,加大特高压人才、智能电网、应急救援、班组长等关键紧缺人才培养,落实好“521”人才及控股县公司员工培训计划,加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人才,加强员工职业生命周期管理,大力推进全员职业生涯建设,突出实训基地和网络学院功能,构建企业大学学习管理体系,建立员工全职业生涯周期学习培训机制。

按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智桥工程”要求和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技能培训中心依托新建的实训基地,切实开展好“双千人才”、特高压、智能电网等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五大”专项培训、“521”人才援建藏区培训、班组长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按照培训“三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考核形式上开拓创新,打造精品项目,提升培训质量。要全面完成各项教育培训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是必备的前提条件。

技能培训中心师资队伍现状

技能培训中心现有专任教师270人,其中主要从事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124人,主要从事普通学历教育工作146人(包括普通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及其他公共课程)。由于历史原因,技能培训中心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普通学历教育教学工作,面对从普通学历教育向培训的工作重心转移,师资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不合理、能力素质不适应培训需求、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其中60%的在岗教师几乎没有培训工作经历,缺乏企业一线、生产现场工作经历及精湛的技术技能。对师资队伍进一步统计和分析,从事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124名教师中,具有5年及以上教育培训经历约50人,占培训教师的40.3%,占中心教师总数的16.7%;如果按教师承担培训专业课程统计,情况更为严重,包括带电作业、变电检修、电网运行等几个主要专业在内,能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师资极少甚至没有。同时,根据调研统计,大多数普通学历教育教师转型意愿不强烈,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

针对以上现实情况,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2009年抽调各单位相关专业企业兼职培训师10-15名上挂技能培训中心担任培训教师,承担教育培训工作1年。上挂教师在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教育培训任务基础上,必须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开展“传、帮、带”,参与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对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以及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同意,技能培训中心2011年面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公开招聘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拟增强培训师资力量。由于各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依靠此办法也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员工技术技能培训需求。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

培训教师素质模型的构建

要破解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重大难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意识到必须着眼未来,内部挖潜,充分研究教师转型培养方案,调动教师转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技术技能培训教师,其技术技能专家与教练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其特定的素质要求。下面我们以带电作业培训教师素质需求为例,通过岗位调研、模型设想、构建素质模型三个步骤,构建培训教师素质模型,与教师个体情况逐一对照,查找结构、能力、数量等各方面差距,思考对策,制订切实有效的师资转型培养方案及素质提升计划。

调研

该项工作由培训实施部门(如输配电线路实训室)负责,对本部门工作职责进行仔细梳理和分项,对各项培训任务及其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的专业技术技能分别罗列、归纳,编制培训教师任职条件及岗位说明书。

同时,由技能培训中心人力资源部和技术技能培训部负责,对培训实施部门各专业课程教师及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全面调研培训教师及关键岗位人员综合素质需求。我们对带电作业培训部教师和工作人员访谈后,通过整理谈话记录,分析得出了该部门岗位素质需要,按被提及的次数排列如下:专业技术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客户服务意识、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资格或技能等级、责任心、现场指导能力。另外,反应敏捷、时间观念、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大局观念、团队协作能力、亲和力等素质也被提到。显然,这些具体的素质内涵被调查者认为应当作为专业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或素养。

设想

根据对培训实施部门培训教师能力素质进行深入调研后取得的成果,形成各专业培训教师素质内涵总体要求,我们再按高、中、初三个岗位层级分别设想建立相应的岗位素质需求模型。三个岗位层级中,高级岗位培训教师要负责对中、初级岗位教师的指导,以此类推,中级岗位教师也要负责对初级岗位教师的指导。

以输配电线路实训室为例,通过调研访谈,取得了相应的调研成果。该专业所有培训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大胆的实践创新精神,还要掌握带电作业前沿技术相关信息,经常性开展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承担培训实施性计划编制及培训课程开发,完成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相关培训课程教学任务。

结合部门编制的培训教师任职条件及岗位说明书,对培训教师工作职责与能力素质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我们将其必备的能力素质分解为专业修养、基本素质、团队精神、自我管理和工作实施等5大质簇:

专业修养――包括3个要素,即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技能、专业技术前沿。

基础素质――包括4个要素,即敬业精神、表达能力、自信心、执行力。

团队精神――包括4个要素,即协同合作、沟通协调、集体荣誉感、服务意识。

自我管理――包括4个要素,即学习能力、压力调适、全局意识、责任心。

工作实施――包括5个要素,即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控制、规则意识、应用与推广、创新思维。

构建

通过以上素质分析与归总,初步形成了以“专业修养”和“基础素质”为核心,以“团队精神”和“自我管理”为手段,以“工作实施”为目的的专业培训教师素质模型设想,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培训教师素质模型。如下图所示:

该素质模型包含专业修养、基本素质、团队精神、自我管理和工作实施5个素质簇和20项能力要素。培训教师素质模型提出了培训教师相对于普通学历教师而言更高、更全面的能力素质要求。如“专业技术技能”素质要求培训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各项操作技能,掌握生产现场操作规程及关键技术,准确分析事故原因并能及时处理等。

培训教师素质提升及转型培养

广泛开展教师素质能力调研

确定素质能力短板,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人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缺什么培训什么,大力开展培训教师素质提升及转型培养。经过调研分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师资队伍素质能力总体上有以下3个方面需要转型或提升:

第一,由理论教学向技术技能培训转型。技术技能培训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培训教师首先就要从自身专业转型或技能提升着手。

第二,由课堂教学为主向现场实操为主转型。普通学历教育中,教师主要通过在教室、在课堂上系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但对于技能性、实践性超强的培训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训教师必须在实训基地及设备运行现场,通过操作指导等培训方式,实施培训计划,实现培训效果。

第三,由注重专业理论体系向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转型。普通学历教育,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学科的理论体系,而培训教学,注重的是提高学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普通学历教育教师转型培养方案

根据调研报告,利用素质模型,编制切实可行的素质提升及转型具体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培养对象:技能培训中心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专任教师,重点培养和提升相关专业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技术技能。

培养目标:利用3年时间,采取多种培养措施,完成转型培养100人,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取得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资格及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能独立承担相应培训任务并开展培训教学。

培养内容:线路运行、线路检修、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电力营销、电网调度、电力通信、农网工作等专业岗位技术技能以及电力生产规程规范、教育培训职业素质等。

培养方式:专题培训、技能训练、结对互学、挂职锻炼、参观见习、跟班学习、课题研究、企业培训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