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十篇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十篇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18:54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1

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煤矿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我国的煤矿安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煤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仍然是我国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据统计,建国以来共发生了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煤矿事故24起、死亡3780人;另外,2007年还发生因暴雨洪水引发的事故灾难1起、死亡181人。距今最近的是2009年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1121特别重大煤(岩)与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08人。

通过观看煤矿百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我更加深刻领悟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该方针的重要性,该方针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在观看了煤矿百人事故警示片后,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在现场的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原则要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机电队的主要任务是井下机电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几率大;

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工作人员思想上的松懈。而一旦发生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生命、设备和矿上的安全,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是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而违章作业造成的。为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氛围。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企业的生产必须有高素质员工队伍为依托。员工没有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无从谈起。

二、要根据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各岗位的分工,层层细化分解责任,将责任具体化、合理化、规范化,切实做到谁管的事、谁负责,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安全责任制不能流于形式,在进行每项工作时都要保证做到计划到位、准备到位、检查督促到位、验收到位。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安全顺利的开展。

三、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高超前预防能力。做到对不安全因素发现得快、控制得住、排查得早、解决得好。深入排查安全隐患,不定期地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加强对重大隐患危险源的整改监控,把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提前到对隐患责任的追究,对违反隐患排查有关规定者,追究责任。对于员工提出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并适当给予奖励。

总之,血的事故教训必须深刻吸取,时时刻刻铭记在心。安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宣传片的观看体会上,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严格依法依规组织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13〕99号)文件精神,把《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和煤矿安全生产七大攻坚举措落到实处。最终是要在自身岗位上切切实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真正放在心上,在各项工作认真做到位。

观看煤矿事故案例教育心得体会

5月22日,由北疆局几位领导、公司李总以及矿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职工针对5.11泸州桃子沟煤矿瓦斯爆炸与吉林省通化八宝煤矿3.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和4.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警示教育进行探讨学习,每一位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当我走进会场,我惊呆了,远远望去,几乎找不到一个空位子。

当我看到这三起事故,我再一次感触很深,受到教育很多。正是这样的惨痛事故,让多少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利,家境一度深陷困境,我的思想再次发生转变,内心尤为沉痛,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该视频介绍了两个煤矿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主要问题,及最后对相关负责人的处罚。其中,桃子沟煤矿事故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违法违规生产、通风管理乱、现场管理也一样、职工培训不到位以及安全监管不到位。以及在观看八宝煤矿事故视频中,让我记忆深刻一点就是两次职工现场汇报,一次是现场突况汇报,一次是瓦斯爆炸后的汇报。从中发现个问题,第二次汇报中提到416采区又响了,这把(瓦斯爆炸)更厉害言语中,可以知道,发生瓦斯爆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而职工对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危害认识不够,不到位。爆炸之后,仍参与现场施救工作,职工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造成事故的发生。在前后不到4天的时间里竟发生六次大大小小的事故,真叫人寒心。

总之,作为一名煤矿员工,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到第一位,杜绝三违现象,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造成的,没有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牢牢记住违章是安全的大敌,是事故的源泉,只有我们何时、何地都按章操作,事故就会远离我们。

煤矿事故案例心得体会

学习了这多起事故案例,给我以深刻的体会。这些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公司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安全思想松懈、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汲取这些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的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努力把义桥煤矿打造成一个本质安全型、和谐稳定型、强势竞争型、科学发展型的现代化企业。思想决定行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搞质量标准化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质量为本、安全为天和持之以恒抓质量、扎实有序做工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抓质量就等于抓安全、就等于增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事故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制度落实是关键。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杀不住三违的风,就迈不开安全的路。从发生的这几起事故来看,每一起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广泛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党政领导一条线,工团组织一条线、纵向管理一条线、女工家属一条线,在全矿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压的态势。各队,班组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口头问答、知识测试、献身说法、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普及煤矿三大规程安全知识。对有三违思想的人员下重药,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安检部门要在加强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不论责任者处于什么目的,无论是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主要是我们管理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作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使干部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的追查落实机制,按照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一追到底,彻底追查不落实的人事。

细节决定成败。矿井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是煤矿的生命线。因此,在矿井建设中,我们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更需要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安全生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保证生产安全质量标准相关的各项制度得到正常、规范、优化的运行,全过程监控一切影响生产安全质量各环节、细节因素,最大限度地用科学的制度、规范、标准等,持续消除不安全和降损质量的隐患性问题。

科技兴企,文化强企。通过形式多样的形势教育和文体活动,广泛宣传安全文化理念和企业发展前景,进一步改善员工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增强了广大员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际行动

自觉投身到抓安全、抓质量的队伍里来,为义桥煤矿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记得矿办公楼里有一句写的很简单却很深刻的话:人一生的财富=1(生命)0(金钱)0(知识)0(权位)0(容貌)..,如果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即使拥有再多,其结果也等于0.可见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这些从事煤矿行业的人员时时刻刻要把安全两字牢记心中。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事故案例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学习自保自救常识的必要性。

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同时又带有一定的必然性。麻痹大意,消极对待是很多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诱导事故产生的重要因素。本次学习的寸草塔二矿7-12瓦斯爆炸事故,即是由于瓦检员和氧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外加责任心缺失,没有准确全面检测瓦斯浓度就氧焊,瓦斯积聚区遇明火引发瓦斯爆炸事故,倘若他们其中一人,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督促作业人员规范标准化作业,就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还有乌兰木伦瓦斯燃烧事故,宁煤乌兰瓦斯事故,包头矿业窒息事故等等,件件惨痛教训告诉我们,煤矿事故虽然屡见不鲜,但是众多事故原因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提高个人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其也是减少煤矿事故的重要途径之一。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2

随着安全思想教育不断深化,企业要求员工进行事故案例剖析和写安全心得体会来绷紧安全这根弦。然而,笔者发现有些职工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东拼西凑的长篇大论几千字,实为凑文字数量,所写的安全心得不是自己的心得。可以看出有些职工对这种活动还未能引起重视,成为走形式、走过场,从而没起到真正的实质性意义。

安全生产最大最危险的隐患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笔者认为事故案例剖析和写安全心得值得大力提倡,能有效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在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应加以学习推广。安全心得不一定要写得长就有收获,而是职工对事故案例剖析后发自内心感触,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话。

事故案例剖析是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的捷径。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让事故教训变成财富,从中吸取营养得到启蒙来改进和完善安全工作。通过了解他人发生的事故,吸取事故教训,就有可能使自己少发生一件同类事故。学者这样评价在安全上聪明人与愚蠢人:聪明的人是在他人的身上吸取教训,而愚蠢的人是在自己身上吸取教训。试想,一个人需要在自身发生安全事故来吸取教训,实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事故案例剖析是学习安全知识的形象生动课。案例剖析通过多方面、多视角事故还原,使其一件件活生生的事故案例形象生动,使职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安全意识更容易深刻地加深印象。同时避免安全思想教育只宣贯条款、只喊口号,读起来枯燥、空洞,不易记忆。从活动中可学到相应的安全知识,促进在日后的工作中遵章守纪,更不失为提高职工事故防御能力,所以案例剖析对学习安全知识富有特殊的帮教意义。

事故案例是安全意识和行为的一面镜子。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各种事故案例,深刻剖析事故案例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最能使职工从鲜活的事故中震撼心灵而引以为鉴。通过事故案例解剖,知道了造成事故的原因,违章在什么地方等,使职工在面对类似事件时,更加明确地晓知类似情况该做什么、不该怎么做,若不按章执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等等。通过这面镜子,使职工接受教育、举一反三、引以为鉴,警示遵章作业,起到收紧安全弦,防止大家在工作中发生类似的事故,以免重蹈覆辙。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3

【论文摘要】目前对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尚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区分,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规范。本文从目的意义、定义内涵、基本要素、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等方面,对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对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应有如下几个特征: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要有隐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思想、信念和理论,等待读者去解读、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只是一个平淡而肤浅的故事,就没有教育意义。

根据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义:“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实际上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实践的记录,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学”的案例。

在教学案例所记录的教学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关重要。

从internet网上搜索发现,“教学案例”一词还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的统称,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分析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绍、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称之为“用于教学的案例”,这与本文所指的专门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是不同的。当然,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讲故事”,原本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长期以来被“科学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将之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波尔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将叙事界定为人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意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讲教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来研究教育问题。抽象一点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2,3]。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分类很多,也很不统一。比如有将教育叙事分为“真实的教育叙事”和“虚构的教育叙事”的;有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的;有分为“调查的教育叙事、行动的教育叙事、虚构的教育叙事”的;还有分为“大叙事、小叙事”的。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基础指前一个教学活动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学任务是在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如班级学生的总体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

2.教学过程

即教学实录。它忠实地记录整个教学活动的细节,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后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学生对某一教学结果作出会心的微笑反应,这样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间的,但却包含许多学习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教学往往是具有某种结构的,应真实地记录结构以及结构内的内容细节。

3.教师反思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的自我评价性介绍。可以由教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设计者提出有关问题,任教教师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对象。一些研究者还主张,教师反思中还应提出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4.学生反馈

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学案例所缺少、而笔者特意强调的内容。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师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所收集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评价。从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学习者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对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四、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情境描述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要生动、引人入胜。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夹叙夹议。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问题或矛盾解决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进行描述。

4.反思或评析

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

1.相同点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

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

(1)目的不同

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研究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2)有无主题

姜瑛俐认为:教学案例要有主题,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只有问题没有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是案例的灵魂和精髓,问题是案例主题的支脉。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案例主题要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教育教学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个别情景或特殊问题[4]。

(3)方法不同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从实践到解释性见解”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教学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修正理论”的途径。教育叙事更强调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没有事先的安排与设计,主要是事后的感悟与反思;而教学案例事先往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事后要有系统的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带有较浓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论。

(4)范围不同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学案例要更加宽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教育叙事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去体会、去挖掘这些教育故事的内涵,因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丰富性与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5)文体与结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对文体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格式与规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学案例虽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与规范,但相对教育叙事来说,还是要严格一些,结构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叙事更强调可读性、故事性,而教学案例虽也要求有可读性,但更强调逻辑性、规范性。例如,对背景的描述,教育叙事侧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与场景,而教学案例则侧重于描述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反思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侧重于感悟,教学案例则强调理性分析,而且还要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采取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总之,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虽比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区别,研究者不可不细加辨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管理,2003(9):11-13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17-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案例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为素材,经教师加工整理后,转换形成课堂教学案例,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可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思想的渗透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

一、强化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思政课教学中的“案例”

什么叫案例?一般而言,案例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意义的事件陈述。由于案例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真实事件的追忆,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启发性,再加以教师的润色和整理,就能使案例在阐述课本理论知识方面发挥独特功效。思政课教学,重视案例的运用,有助于把思政课课本中的抽象理论讲述成生动的“小故事”,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转化为日常中的细节,使学生易听、易懂,缩小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社会和网络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和负面信息,与当下社会中所存在的,比如拜金主义、享分饕濉⒒会主义,“炫富”、“攀比”等现象,很容易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产生误导,造成大学生从思想上困惑不解,行动上盲目徘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使大学生从思想上困惑不解,行动上盲目徘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用正面案例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用反面素材教育学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具备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思政课突出“案例”教学的意义

只有把课本的理论与现实的案例相结合,以现实案例为导向,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立足于现实,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案例教学,其过程涵盖了“案例采集”、“案例展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常,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事先周密策划和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素材,加工整理,形成案例,在课前指导学生对特定案例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案例阅读中,理性思考,反复推敲,形成结论。在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碰撞出火花,矫正学生对案例事先的思考结论。案例总结中,教师要善于从案例具体事实,升华为案例理性思考和剖析,使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思考,擦出火花,产生共鸣。

(三)克服网络环境对学生不良影响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普及,使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一部分大学生每天上网获取信息的时间,甚至超过了上课和读书时间。由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快捷、信息多、范围广等特征,海量的信息中蕴藏着多样价值观,大学生在价值的比较和选择中,往往真假难辨,特别是网络中的一些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信息更新的迅速性、一旦学生认可和接受了错误价值观,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会带来巨大障碍。克服网络信息平台的负面影响,需要教师发挥“案例”生动性优势,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教师通过精彩讲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查阅案例、分析案例,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一些错误社会思潮与突发事件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用事实和案例,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和社会突发事件做出客观评价、理性判断。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深入挖掘教学素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大多是纯理论和抽象的。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就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把抽象的理论融入感性的案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从教材内容的需要出发,对案例资源精挑细选。案例的挖掘和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历史和当生的真人、真事,突出案例的真实性。二是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大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突出案例的针对性。三是要紧密结合课本教材内容实际,选择在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突出案例的典型性。教师要对选择的案例,从案例情节、人物刻画、主题渲染等方面,对案例素材进行反复加工,使案例情节生动、人物刻画鲜明、主题渲染深刻,使学生在生动的案例教学中,领悟道理,提升境界。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转换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注重把教材内容阐述好,使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入心、入脑。课堂教学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就不能脱离开教材内容空洞地向学生说教,更不能生搬硬套地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如不这样做,就会减弱知识的系统性和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要使学生真正对教材内容理解、信服,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实转换和创新教学语言,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把教学案例讲活,讲精彩,使学生易听、易懂。在充分运用案例资源的基础上,切实转换和创新教学语言。把空洞深邃的教材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日常话语,构建起“融合中国与他国、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的教学话语体系”[1]。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把问题阐述清楚,使学生愿听爱听。

(三)强调教师角色的转换

与注入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学角色的转换。案例教学通过教师导入案例,引发学生围绕“案例”积极独立思考,开展自由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点评、总结。这样,教师就由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转化为引导角色,学生就由原来的倾听角色,转化为参与课堂、共建课堂角色。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准确搜集案例、恰当导入案例、精彩点评案例、归纳总结案例。学生则需要认真思考案例、积极讨论案例。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有效参与,达到培养学生理性认知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睿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施条件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思政课与一般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意识形态性”,其政治立场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远大的、价值评判是客观的。思政课教师唯有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远大,才能理性看待问题,客观评判是非;才能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秉持正确而鲜明的观点,立德树人;才能胸怀坦荡、情绪饱满、一身正气地面对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同。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实践者,而且要求教师秉持明确的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为崇尚人文、继承创新、自由独立、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

(二)注重课程整体的设计

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尤其是视频案例、故事案例等,具有短时高效、情节生动、吸引人的优势。但这些优势,也极易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如:造成学生光看热闹不看内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肤浅、片面、不成系统等。为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整体课程设计,使案例成为理论阐释的点睛之笔,系统内容的承接之策,使理论阐释和案例讲解,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为此,教师要做到,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精彩讲授教学案例等,让学生感到既深刻,又精彩;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益匪浅。

(三)培养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

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是思政课教师践行案例教学,熟练驾驭课堂,精辟讲解理论知识的基本条件。为此,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以增强教师的理论功底工。高校可通过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开拓教师的视野,让教师了解本学科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使其内化为教师的学术涵养,外化为教师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课堂的教学,既科学严谨,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生动活泼,易于理解。通过教学,学生身心得到发展,境界得到提高,能切身感受到知识之美。

(四)重视案例展示的艺术

思政课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资源,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课本内容知识点,对某一真实情景所作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依据历史事实形成的故事。故事中的情景、人物、事件需要教师细心刻画,完整叙述。讲好案例故事,成为教师实施好案例教学的重要能力。教师对案例的叙述要能够营造情景、激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师围绕真人、真事相关案例叙述时,要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烘托故事情景,勾勒故事}络,提炼故事主体。教师要善于立足教材内容,对案例故事善“选”、善“讲”。把课本的“硬”道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活”事实,使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政治认同、人生经验和道德准则。

(五)注重网络平台的运用

网络资源平台是延展校内课堂,实施学生互动、诉求表达的重要载体。由于网络平台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实时性、便捷性等优势,借助网络资源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整合思政课教师个人、高校、知名学者、学生等个人账号,构建微博集群、微信圈,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双向关注,思政课教师利用这些信息平台,与学生之间围绕“案例”,展开互动、讨论,利用网络平台的移动性、社交性等特点,实现思政课教学课上与课下全时段、全过程的对接,增强案例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基础”课教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2]梁其才.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案例来源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86-01

员工培训就是通过改变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从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及行为能力,以使其拥有相当的能力去处理现时担当的工作,并准备迎接将来工作上新的挑战。对企业而言,培训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使企业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员工培训问题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作为一名培训者,应如何做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员工培训呢?或者换句话说,培训者如何根据现代培训的要求和受训者的需求及特点来开展现代员工培训,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和质量,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结合培训工作实际,本文从案例法概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案例来源、案例教学法应用等方面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分析法,它是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的和决断的案例。学员依靠背景材料,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方法是针对某一具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的,所以始终要有个主题,即“你将怎么做”,而且参加者的答案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为此,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执行工作任务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人们往往把案例归纳为描述评价型与分析决策型两大类。前者描述了解决某种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这样留给学员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做法进行事后评价以及提出“亡羊补牢”性的建议。后者则只介绍了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学员去分析并提出对策,更能有效地培养学员分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在安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就是把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引入培训课堂,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升华,从中得出与安全生产知识相关的正确结论,提升学员安全生产意识,进而促进学员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增强。在安全培训中引入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2.1案例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案例是以往发生在职工身边的事实,是油田职工用血的教训留下的忠告。案例教学通过把以往发生的事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重现,给学员以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实际发生的事件是最好的老师。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将活生生的事实呈现给学员,通过血淋淋的事故现状,作用其感官,在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使之由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能从主观愿望上避免“三违”现象的发生。案例教学的过程也符合认识规律,易于被广大学员所接受。

2.2案例教学说服力强

事实胜于雄辩。比如油田职工最大的特点就是求实,不尚空谈。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让职工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观念,心悦诚服地接受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把案例引入教学,用铁的事实告诉职工为什么要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总比仅仅靠不断重复地理论说教要管用得多,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案例教学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各抒己见,又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班集体共享个人之所得,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知识。它给学员提供了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调动思维和记忆的积极性,挖掘学员集体和个人的潜力,扫除学员个人掌握的知识和认识上的一些障碍。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3案例教学法应用

3.1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原则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要想方设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要引导好学员的讨论;对于争议较大的案例可以采用辩论方式;由于案例是从实际工作中收集的,学员通过阅读案例材料,一般难以完全了解案例的全部背景及内容。因此,培训者分发完案例材料后,应仔细解释说明并要接受学员的质询,以确定他们对材料的掌握正确无误。

3.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从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来讲,案例教学可以分为案例的选择(搜集)、案例的讨论(分析)、案例的升华三个基本步骤。

3.2.2案例的选择(搜集)

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是:事故案例要有普遍性,要有广泛的教育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要贴近相关单位的实际情况,以针对性案例为主。

案例的选择(搜集)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渠道:

教师设计、选择案例。这是案例选择中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例如:在“防喷管理”课的教学中,要选择像近期“12.23”特大井喷事故这样的案例,才能使职工体会到“防喷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说明问题。在“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课的教学中分别选择了西部新疆某油田“7.14采油井口更换盘根盒闪爆事故”和东部某油田“东庄项目部高架罐闪爆事故”案例,学员分析出事故原因,对安全生产禁令及安全生产技术都有了一次深刻的体验。

职工谈所见所闻的事故案例。这一过程既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把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请进课堂。根据案例性质不同,也可以把事故现场当事人或伤亡家属请到课堂,让他们现身说法,说明事故的危害性及带来的后果,激发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案例的讨论(分析)

案例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案例讨论中要发扬民主,鼓励学员讲真话,讲实话,自由地发表观点,鼓励不同的观点展开辨论,对不正确的观点要积极地引导和纠正,同时要不断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讨论的过程是对学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观念的整合过程,是学员增长业务知识的过程,又是全面提高学员安全防范意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从事故案例中抽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环节和内容,先进行理论分析和引导,再找出讨论的焦点。如:“东庄项目部高架罐闪爆事故”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中,引导学员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缺陷四个方面讨论,查找事故原因。

(2)让学员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学员的观点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并加以引导。

3.4案例的升华

案例的升华就是在充分讨论之后对讨论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类,然后用理论依据逐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东庄项目部高架罐闪爆事故”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中,根据学员对人机环管四因素的讨论,得出结论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没有按规定关闭电加热器电源;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高架罐卸油口设计位置不符合本质安全化要求(卸油口设计在电加热器以下);环境不良是高架罐与大气相通,具有爆炸性混合气体;管理缺陷是该设施使用前危害辨识不到位。这也是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得出的结论不仅要有理论性、知识性,而且要给职工留下回味无穷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简短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把学员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激发学员进一步思考,并把安全知识化为工作中的责任心和实际行动。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得出:安全培训要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案例教学,根据培训班级及学员特点,恰当选择案例,因才施导。安全培训教师要系统地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油田企业各个层面(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安全培训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实现培训目标、达到培训的目的、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和业务本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安全是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潘海.员工培训与开发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4.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6

[案例1]&127;江苏莱县一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体育课上,教师在32米距离内用板凳设四道障碍,要求学生往返跑一次。该班一学生在返回跨越第二道障碍时因左腿磕碰板凳摔伤,不得已注院手术治疗。学生家长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调查认定,该小学在体育课上违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活动强度和难度均超过四年级学生的承受能力,故判决校方支付全部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

[案例2]&127;70年代中期,加拿大某省一中学的体育课上,教师让学生在体操房里自由活动,自己则在一旁填写学生成绩卡。几个学生于是拿来了垫子、跳箱和跳板,开始练习跳箱运动。练习中一学生在做腾空翻越跳箱动作时,不幸人越过了垫子,头部先落在地板上,造成头部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后经医院抢救脱险,但该学生已终身瘫痪。事后,法官以活动设施不当和没有尽到有效管理为由,判定体育教师的行为构成失职,最后由学校投保的保险公司支付了近90万元的巨额赔偿费用。

[案例3]&127;80年代中期,日本某中学上体育课,教师组织学生踢足球,一学生守门员在扑球时不幸头部重重地撞到了球门柱上,当即昏迷不醒,送医院后不治身亡。家长要追究学校的责任,法院裁决学校没有过错,事故纯属意外,由社会保险基金会按意外事件给予了补偿。

[案例4]&127;上海郊区某中学前几年一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时不幸身亡,法医事后验定该学生患先天性心脏玻家长认为学校必须为该生之死负责,法院经调查后认为,该生家长没有按规定向学校报告孩子的病情,学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属正当的教学活动,故学校对此事故不负责任。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

第一,活动要求不规范,教学内容超过了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如上述第一个案例。有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训练方法不科学,违反教学大纲要求,活动强度和难度都超过有关规定,导致训练中发生意外。对于这样的事故,显然学校要负全部责任。

第二,体育活动设施不当,或教师没有尽到有效管理的责任,如上述第二个案例。考虑到体育活动的特殊性质,教师在课前和上课时应当仔细检查并妥善安排各项活动设施,以免因设施不当的原因造成意外伤害。此外,教师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活动过程中严格管理,否则就很有可能追究教师的失职行为。

转贴于第三,纯属意外的原因。体育课有些事故的确很难追究是谁的责任,如上述第三个案例,可以说谁都没有过错,完全是因为活动性质所定。一些家长把这类事故的发生归咎于教师管理不当,这是讲不通的,因为教师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不当或失职。民法上有一条,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所谓不可抗力,系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象在活动中意外擦伤碰伤这类事故,可以算是“不可抗力”,这类事故的处理,各国一般都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保险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由保险公司对受害者给予全部或大部分经济补偿;另一种是由有关各方协商解决,分担赔偿。

第四,学生自身的健康原因,如上述第四个案例。对于学生因自身的先天性疾病或体质特殊所引起的事故的责任认定,关键在于学校知不知情,如果学生家长把子女的病情事先向学校通报过,而学校有关教育人员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忘记了,那么自然学校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家长或学生本人因种种顾虑而隐瞒病情,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从事正当的体育活动,那么学校的责任自然也无从谈起。笔者前几年在美国、加拿大学习期间,看到很多中小学每逢开学初都要让学生家长详细填写子女的健康卡片,然后再由学校有关教师归类存档,当时就觉得这一方法值得借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当然,体育课上发生事故的原因还远远不止这些,有些事故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如既有设施不当的原因,也有学生本人违反活动规则或上课纪律,再加上教师的一时疏忽等原因,结果酿成不幸,并且也为日后的处理带来难度。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中有关保护在校学生人身安全的条款,也为了对学生、对学生家庭以及对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建议,在体育课上,学校及有关教师必须做到:

(1)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切不可超出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予正确指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动作和要领,切勿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3)体育课大的设施、器材和设备一定要符合规范和安全标准,腐朽的设施要拆除,陈旧老化的设施要及时维修,活动器材要安放得当;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7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成因与对策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研究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浅谈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处理办法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浅谈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护理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分析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寻找危险源,防止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安全事故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校园安全事故成因的剖析电力安全事故成因分析矿山安全事故成因分析试论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对策幼儿安全事故及其预防试论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试论幼儿园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试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政治>试论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试论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幼儿因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也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本文从教师、幼儿、家长、环境创设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预防对策

对于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界定,教育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幼儿园意外事故是指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活动或者在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中,造成在园幼儿人生损害的后果。这一界定认为幼儿园安全事故的范围,仅涉及幼儿园管理的地域范围,没有涉及到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范畴。有一种更为全面的观点是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发生的人身事故,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也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发生的人身伤害。

一、教师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教师不负责任,擅自离职

原因分析:案例中的事故是由于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对幼儿照料、关怀和

爱护不够,擅自离职所致,是可以避免的。目前幼儿园中的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由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粗心大意造成的。

2.教师缺乏照看幼儿的经验、技巧

原因分析:案例中教师未能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善于积累经验,对于平时运动量小的幼儿未能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这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的比例严重失调,需要教师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经验,多学一些技能、技巧。

3.教师体罚幼儿

原因分析:案例中程老师以对孩子严格要求为借口体罚林林致伤,属于违法行为。程老师一律强求幼儿,不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幼儿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发育不完善和生活经验少所致

原因分析:

(1)案例中的小湛因完成了任务有点兴奋,却未意识到教室中也存在安全隐患,再加上幼儿平衡能力差,动作反映不够灵敏,是导致案例中小朋友因绊倒致重伤的主要原因。幼儿动作控制能力差,生活经验缺乏,受教育水平低,对特定情景中的潜在危险预见不足,易冲动,因此幼儿期容易引发事故。

(2)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动作的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差,反应不够灵敏,虽然有时已觉察到危险,但未能及时反应和有效控制,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是非判断能力差对危险情景的认识不足。有的幼儿很难意识到电源插座有危险等现象。

2.幼儿自身的疾病

有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幼儿的身体状况引起的,幼儿本身就有疾病,但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未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的救治。

三、家长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家长隐瞒幼儿的疾病

原因分析:案例中的此类事故是由于家长未向幼儿园说明幼儿的疾病,教师又未知情的情况下引起的,医生已将幼儿的病情告知家长,但家长未履行监护和照顾职责导致事故的发生,是家长的过错行为导致的。

2.家长过度保护幼儿

有的家长将小檫伤、小刮伤、被蚊子咬、虫子叮;还有同伴的随便一点抓伤,都作为幼儿的安全问题提出来。使教师提醒吊胆,加重心理负担,导致教师在活动中如履薄冰,过度保护幼儿,而这种过度保护幼儿的结果,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经验,反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创设存在隐患引起的安全事故

这类事故在幼儿园发生频率较高,幼儿园内的各种设施存在着诸多隐患,必须引起幼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标准

案例中的此类事故在幼儿园时常发生,楼梯未固定牢,活动场地太滑、太坚硬、不平整,台阶过高或栏杆过窄,有的大型玩具是铁制的,幼儿在活动时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有的生活物品放置不当,太拥挤、太高,幼儿拿取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活动室的桌椅、柜子设计不合理等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2.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修不到位

有的设备、设施(如大型玩具、滑梯等)陈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但幼儿园又未能对园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当时确实没有安全隐患,但时间长了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五、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安全事故

1.接送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

(1)案例中的这类事故是由于接送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造成的。有的幼儿教师不认真落实接送制度所致,案例七中的“冒名”叔叔也能把幼儿接走说明该园的接送制度确实存在问题;有的是因为接幼儿的时间已超了,但家长却迟迟未来接,教师就把幼儿丢在路口;有的是家长未与教师交接所致;有的是幼儿未被接走,而教师却告诉家长接走了(幼儿不知跑到哪里了,教师以为是幼儿已被接走);

(2)接时检查不到位,如健康检查不到位,另外有些幼儿携带小饰品引起吞食事故等。

2.用人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

目前有部分幼儿园用人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对门卫和保育员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是导致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膳食制度不完善不合理

原因分析:

(1)食品质量不合格。原因较为复杂,但总的来说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食物变质、变味,煮不透等造成的。

(2)食物烹调方法不合理。例如大块食物引起幼儿吃卡住,堵塞喉管。

(3)卫生不符合标准。食物没清洗干净,容器消毒不到位,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不合格。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对幼儿安全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6(11).

[2]尹燕艳.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置[J].早期教育,2006(11).

[3]朱玉华.发生安全事故时[J].幼儿教育,2006(11).

[4]柳倩.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幼儿教育,2006(11).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铁路高职生产企业教学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2-02

一、建设铁路实际教学案例库的背景条件及必要性

目前,铁路交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0万公里,急需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解决操作难题,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形成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资源库。

二、铁路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路、目标

(一)案例库建设思路

(1)分类注重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相关性[1]。在案例库的建设中,始终围绕铁路交通专业拟讲授的核心课程和基本理论编制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且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已发生的我国铁路交通运营企业生产现场实际案例。(2)通过运输生产案例库的开拓,强调对铁路现有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总结当前运营案例教学法优劣的基础上,实现案例教学的实用性创新。(3)案例评价的市场化[2]。对于案例库,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是市场是否需要。通过案例的启发性[3]教育,不断得到高职教学检验和铁路企业市场检验,从而使案例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4)案例入库实现动态化。

(二)案例库建设的目标

建设铁路生产案例库的总体目标:可建立5个子案例库,分为:行车调度指挥、接发列车、调车安全、客运安全、货运安全等5个案例库子系统。

三、案例库建设的标准及维护

(一)建立案例库规范和标准

建立案例编写规范:遵循教育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基本结构可概括为两部分,即铁路企业案例正文+使用说明。

(二)案例库网站建设与维护

功能设计方面:铁路生产教学案例库网站功能设计应遵循实用、便捷的原则,注重功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方便用户对案例进行查询和检索;给用户提供一个案例教学与研究的共享平台;有效地实现案例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维护和更新方面:设置专人负责案例库建设管理工作,相应制订案例库更新计划,及时补充案例库。

四、案例库设置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达到高职铁路交通运营专业实际教学案例库的标准和目标,筹建铁路交通运营核心课程专业生产案例库,可主要设置含5个子案例库:

(一)接发列车子案例库

接发列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该子案例库以现行《技规》和《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为依据,以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为重点,结合分类安全事故案例,编辑接发列车子案例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接发列车子案例库要点:电话中断时的接发列车案例;无空闲线路时的接发列车案例;设备故障时的接发列车案例;特种列车的接发列车案例;超长列车的接发列车案例;恶劣天气下的接发列车案例;危险货物的接发列车案例;施工条件下的行车组织案例;事故救援列车开行案例;行车事故处理案例。

(二)调车作业子案例库

调车作业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子案例库以列车在车站的到达、出发、通过以及在区间内运行、列车解体、编组、摘挂、转场等安全隐患较大作业为开发的重点。

调车作业子案例库要点:平面调车作业案例驼峰调车作业案例;推进调车作业案例;调车挤岔事故案例;调车冲突事故案例;调车脱线事故案例;调车人员安全上、下车案例;调车作业动、静观速;动、静观距案例;调车作业人身安全防护案例;调车事故处理案例。

(三)行车调度指挥子案例库

行车调度指挥是铁路日常运输生产的中枢组织。该子案例库以列车运行严格实行单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为开发的重点。

行车调度指挥子案例库要点:调度集中系统安全应用案例;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使用案例;列车运行图编制案例;调度命令运用案例;红色许可证使用案例;施工调度安全组织案例;防台、防洪行车应急预案;电气化铁路安全调度指挥案例;高速铁路事故处理案例;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四)客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

客运安全组织是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子案例库以提高乘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突出旅客列车安全行车组织、旅客运输事故处理及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安全案例。

客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重点为:客运站安全管理案例;客运站人身安全防护案例;旅客上、下车安全案例;旅客行李安检案例;客票预售和站车服务系统安全案例;高速列车事故应急预案;乘务员岗位安全案例。

(五)货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

货运工作就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铁路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及国家临时指定的重点运输任务。该子案例库以坚持计划运输、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和均衡运输为重点,突出货运安全案例,确保货运安全为目标。

货运安全工作组织案例库要点:货运交接安全程序案例;货物装载安全案例;危险货物运输案例;货运调度安全指挥案例;货运编组事故案例;货票分离事故案例。

总体要求:以上案例库所有约50个典型案例都来源于现场生产及各级行车人员密切配合、联劳协作的实践。案例要紧扣铁路交通运营各专业核心课程和关键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五、建设案例库实施的步骤

具体的步骤程序如下:(图表1)

图表1高职铁路运营专业实际教学案例库实施总体方案

六、成果及展望

(一)成果

直接成果:1)建立5个高职铁路运营专业生产企业实际教学子案例库,收集50个典型案例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核心课程总案例信息化数据库;2)发表与铁路运营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相关的论文5篇;3)建立共享信息的轨道交通运营案例库教学门户网站1个。

间接成果:1)面向全国铁路高职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企业在岗职工、社会学习者的应用;2)为全国铁路交通运输教师教学服务;3)面向铁路企业单位培训与资源建设单位的应用。

(二)展望

铁路高职院校教学案例库建设与使用能够促进专业教师建立“统揽全局”、“点面结合”的教学理念,树立知识融合与知识集成、案例研讨与实践检验、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观,同时,对培养适应当前国家铁路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应用型及技术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东佐.建设法规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35

[2]王宏丽.对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2

[3]赵剑锋.案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施[J].大连铁道学报,2009(6),29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9

教育案例一般由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几部分构成。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景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教学案例包含着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景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

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

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他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三、教育案例及分析举例

[案例一]

我班有个叫黄继承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诈等,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首先要了解后进生转化方面的知识:

一、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二、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理论支持: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三、可以从如何对待和转化这样的学生进行分析记录:(1)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2)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黄继承坏习惯形成的原因;(3)“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说明,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案例二]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从教也十多年了,教学中也时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可是有时候事与愿违,因为感觉课堂过于吵闹了。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有学生不时插话进来或是在下面小声说话;在自习或做题时,也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课堂讨论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争论不休;课间休息时更是乱成一团糟……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在课改的今天,针对课堂吵闹的现象,你该是什么态度和做法呢?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这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孩子的不同个性。孩子的动作和声音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孩子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孩子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和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的结构转变。

[案例三]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二)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

与此种情境有关教育理论知识为: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

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可以从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来进行有效分析:(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实际上,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说明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说明:角色要轮换担任;

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10

一、现阶段医患纠纷案件的特点

“医患纠纷,从广义上说,是指医方与患方在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纠纷,包括单纯医疗合同引发的纠纷、因医方行为侵害患方权益引发的医疗侵权纠纷、因医疗行为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引发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强制性医疗合同纠纷。”狭义的医患纠纷则是指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包括医疗事故案件和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医方存在一定过错的医疗赔偿案件,这也是各级法院受理的医患纠纷案件的主体。从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患纠纷案件来看,除了案件数量日益增多以外,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以患者医疗机构为主

医患纠纷案件中,大多数是患者或其近亲属以医疗机构侵权为由医疗机构要求事故赔偿或过错赔偿,仅少部分是医疗机构患者要求交纳医疗费。

2.涉诉纠纷表现形式增多

各级法院受理的医患纠纷案件主要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医疗过错损害赔偿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三种,近年来出现少数追索医疗费纠纷和因医用产品质量、非法行医引起的纠纷,实务操作中,一般将追索医疗费纠纷纳入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由中,将因医用产品质量引起的纠纷纳入医疗过错损害赔偿案由中。对非法行医引起的纠纷不列入医患纠纷的范畴,而是作为生命权或健康权侵权纠纷案件来审理。

3.案件审理难度大

一是医疗活动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性活动,涉及手术、药剂、护理、输血、医院内感染、医疗管理等方面。而处理医患纠纷的法律判断往往需要医学判断为依据,即对涉及医学专业知识的纠纷案件必须依靠鉴定才能做出法律判断,现有的鉴定包括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过错鉴定两种。对同一案件,医学会所作的技术鉴定与鉴定机构所作的司法鉴定,以及不同的鉴定机构对同一案件所作的司法鉴定结论往往不同,甚至矛盾,法官无所适从。二是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侵权责任法》对医疗事故纠纷与医疗过错纠纷规定了不同的赔偿范围及标准,使得此类案件的审理在适用法律上争议很大,患方对赔偿数额期望值过高。

二、医患纠纷案件增多的原因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观法院审理的医患纠纷案件,原因包括医方、患方和立法三方面的因素。

从医方来说,主要是医疗质量问题。有的是医院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没有按规定定时给患者检查,或侵害了患者的知情权;有的是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误诊误治,或对特发病轻的治疗措施不当,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有的是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造成漏诊,或是对病历书写不规范,给患者的病历与医院持有的病历书写内容不一致,甚至随意涂改。其次是医德问题。有些医务人员对前来就医的急重危病患者漠不关心,不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治疗,一旦出现患者死亡或病残的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即怀疑是因延误了治疗时机而致病情加重或无法挽救。

从患方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其一,因医患信息不对称,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不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的过错。其二,患方的道德素质问题,一些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了医方不愿将事态闹大以及政府一味求稳定的心理,无理取闹。

从立法方面来说,一是依据一般的民事纠纷举证原则,患者很难提供出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的证据,也无法通过诉讼维护自身权益,而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因果关系和过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规定由医疗机构提供证据,患者对此则无需举证,此规定的颁布施行是医疗纠纷案件急剧上升的间接原因。二是按照《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及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人身损害赔偿获得的赔偿额高于按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获得的赔偿额,以致患方对赔偿数额期望值过高,一些已经卫生主管部门或双方单位出面协调并已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了的医疗事故,在患方拿到调解给付款后仍以医疗损害赔偿提讼。

三、医患纠纷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法院对医患纠纷案件的审理,本着调解为主的原则,着重钝化矛盾,协调解决;对双方矛盾激化确实无法调解的案件判决结案。目前此类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医疗损害赔偿案件范围问题

医疗损害作为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只要符合侵权行为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了医疗行为、具有人身损害事实、医疗行为有过错、该医疗行为与损害事实间有因果关系,受害人就应获得赔偿,而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并不是医疗损害赔偿的要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第2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造成医方和法院在医疗损害赔偿范围上理解的不一致。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条规定,医疗事故包括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功能障碍及明显人身损害。而“明显”一词是个不确定的概念,实务中,一些经鉴定医方存在一定的过失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纠纷,患者所受的人身损害也是很明显的。因此,何为“明显”,对此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实际上将一部分事实上遭受人身损害的患者因鉴定为损害“不明显”而得不到任何赔偿。而《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不区分“明显”与“非明显”的损害后果。因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非明显”的人身损害后果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拒绝给予受害人任何赔偿,有违背侵权行为法基本原则和我国民事基本法律之嫌。司法界对不属于医疗事故的—38—处理是,对经鉴定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有过错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虽不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承担赔偿责任,但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当然,在2009年12月通过并于2010年7月开始施行的《侵权责任法》对此问题已有明文规定,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的,医疗机构均应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为法院审理医疗机构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过错的医患纠纷案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机构就其不存在过失但确实导致患者损害的情形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没有规定,而其他法律也没有否定医疗机构责任的发生,以致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无所适从。”

2.医疗鉴定问题

目前,医患纠纷案件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鉴定,包括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以及鉴定机构因避免矛盾而拒绝鉴定等问题。一是由于医疗事故赔偿与非医疗事故即医疗过错赔偿因适用法律的不同导致最终获赔的数额不同,刺激了医患双方不同的诉讼追求:医方为追求最低限度的赔偿,无论其医疗过错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均会极力主张医疗事故鉴定;而患方为追求最大限度的赔偿,即使医方的医疗过错行为可能构成医疗事故,也绕开医疗事故鉴定而要求医疗过错鉴定;更有甚者,在医方以构成医疗事故进行抗辩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法院经审查同意医疗事故鉴定后,患方竟不配合人体检查,以致鉴定无法进行。二是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0条的规定,医疗纠纷的技术鉴定工作由医学会组织,因医学会与医院之间的特殊关系,患方对医学会能否公平公正地做出鉴定持有怀疑,在鉴定结论对其不利的情况下往往对医学会的鉴定权威性不予认可,以致一次又一次地申请重新鉴定。三是在以医疗过错损害赔偿为案由的医患纠纷案件中,因果关系和过错的鉴定机构面临着被有严重对立情绪的患方要挟的情况,鉴定机构往往会采取拒绝鉴定的做法回避鉴定,导致因果关系及过错鉴定面临无法正常进行的尴尬局面,同样导致案件审理无法正常进行。

3.病历真伪问题

病历资料是对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检查和治疗情况的客观记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书证,在医患间就诊断及治疗发生争议时,其对于认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行为起着其他证据难以替代的证明作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客观性病历和主观性病历资料两种,关于病历的封存,该《条例》的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客观性病历资料,而无权要求复印或复制主观性病历资料。《条例》第16条同时规定,对于主观病历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封存。但《条例》没有对客观病历资料是否也应一并封存作规定,尤其是在患者没有行使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这一权利。《条例》第16条规定:病历“应当在患者双方在场情况下封存和启封”,从该规定中很难判定封存主观性病历资料是医疗机构履行的义务还是可选择的权利?如果是医疗机构的义务,而医疗机构未能封存,医疗机构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如果患者或家属对封存病历程序不配合,如拒绝在场,医疗机构能否单方封存或在第三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封存,其法律效力如何?实务中,时常有患者因病历没有及时封存或医方对病历有涂改、篡改行为而对病历真实性提出异议,导致鉴定无法进行。

4.赔偿标准问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作了特别规定,此规定的赔偿范围和标准明显低于《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及最高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对人身侵权损害赔偿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审理此类案件适用的法律规定不同导致的赔偿数额也不同,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医患赔偿纠纷案件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是适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仅是医患双方关注的问题,也是法院面临的问题。另外,对医疗损害的精神赔偿额问题,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无司法解释,导致各地法院在审判时差距会很大。

四、防范和化解医患矛盾的对策

1.医方加强医务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医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是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各种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医疗机构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医务人员要重视治疗病历和护理病历的书写,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规范对病历的书写和修改,医疗机构加强监督,患者有权查阅和复印自己病历资料。出现医疗纠纷时,医方应积极主动解决纠纷,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不能回避矛盾,更要站在患方立场考虑,避免因病历书写质量问题让患方产生不必要的怀疑,进而引起争议。

2.患方提高法律意识,保持理性态度当出现医疗事故时,首先保存好病历等相关证据,如缴费单据、出入院证明等材料来证明自己与医院确实存在医疗关系,以及发生的医疗伤害,及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同时,患者对医疗事业保持客观理性态度和合理的认识。我国现医疗技术水平虽有很大提高,但仍有很多医学难题没有攻克。因此,对医生应抱有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对出现的医疗事故及其他医疗损害事件,采取理性的方式处理,杜绝“医闹”甚至以武力方式与医院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