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十篇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十篇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1:13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学习心理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笔者对全国四所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的维度,多角度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并提炼其特点,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分析其成因,研究其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抽取了全国四所高校(南方医科大学,广东韩山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学院,湖南邵阳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情况调查,共发问卷1667份,回收问卷1662份,有效答卷1660份,回收率为99.7%,问卷调查共设40个题目,其中单选题37个,多选题3个。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学习心理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方面,并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学习需要上的被动性

有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要意识不强,这些学生是学校“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没有真正意识到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能强化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政治素养,改善自我的思维方式,提升处世能力。他们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为一种外在的要求。问卷结果表明,有30.4%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拿学分,甚至有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25.4%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没作用,31.6%的学生认为想政治理论课对今后的发展帮助不大。

2.学习动机上的功利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进行直至完成的内在动力”[2]。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较为欠缺,大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学习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更重要的占54.5.%,他们认为专业学习更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只不过是政策的要求,它与将来的就业与发展联系不大,即使被动地选择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更多地把它看作获取学分和评优评先之需。

3.学习态度上的消极性

大学生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轻视学习的态度,甚至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问卷结果表明:有45.1%的学生认为自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有迟到的情况,45.9%的学生认为自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有旷课的现象,甚至4.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从来没有认真听讲过。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强弱体现其学习态度的积极还是消极。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有46.5%的学生表示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感觉,兴趣不大,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是消极的。

4.学习动力上的不足性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这表现在:上课时,有的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学生看其他书籍或者睡觉,缺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课余时间,更是逃避学习,很少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书籍。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学习情感复杂,学习动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43.2%的学生反映学习的最大困惑是目标模糊、动力不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大学生存在“功利化的价值观”取向,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要意识淡薄。

功利化的价值观,按郑永廷教授的观点,认为,其“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哲学,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衡量的是个体利益指标,隐藏的是浮躁的心态”[3]持这种价值取向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同专业课的学习对立起来,重视专业知识、科学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的培育;重视强化自身的工具意识(如:外语,电脑的学习和应用),而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类学生往往从功利主义角度认为知识管用的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因为它对自己找工作直接有用。与此相反,那些对大学生来说主要是间接有用、潜移默化有用、终身有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就认为这些知识本身就是无用的,或者作用不大。因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不如专业课及其他公共课那样有强烈的需要意识,缺乏作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而去主动参与。这具体表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有的纯粹是为了修学分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思想政治教理论课表现出若即若离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多余的。大学生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要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持续的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由此而产生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表现出学习需要的被动性,学习动机上的功利性,学习态度上的消极性。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压力。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狂妄与自大、逆反心理、应付心理、自卑心理、厌倦心理、排斥心理”[4],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不能客观与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学习,一旦学习受挫,则容易意志消沉,自我意识易产生偏差,对学习没有热情,或对学习产生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就会武断地认为是非专业课可以放在一边。同时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也易受朋辈心理的影响,缺少自己的主见,学习情绪不稳定。

大学生在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各种压力下,往往会以实用主义的心态应对,由此,重视专业知识、眼前利益,而没想到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确立理想信念,激发内在精神动力转化外在压力的价值取向的方向,

2.教师方面的因素

(1)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存在偏颇。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持教育“社会本位论”的观点,而没有注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传授和技艺训练,它更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到学生的社会行为中。教师仅把教学当成是传授知识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及主体性,这就在根本的意义上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也压抑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素质欠缺,对马克思主义不坚定,不信仰,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缺乏自豪感,事业心不强,因而在教学中表现为:没有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授课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教师具备一些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而有些教师知识面较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甚至有些教师的人格及生理和心理素质欠缺。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表现出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动力不强。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因素

(1)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存在的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讲功利、图实惠的实用主义学习观和就业观,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易产生抵触情绪。

当今社会也正处于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知识资源共享给大学生带来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各种社会思潮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也鱼龙混杂而来。网上的这些消极信息对社会阅历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些缺乏良好的认知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消极负面信息的诱变,对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持存疑甚至排斥心理。

(2)学校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一些高校较多注重专业学科建设,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学校的硬环境建设上,而较少注重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软环境的建设。在教学管理机制上,有些高校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这一共识。这样,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难以得到真正发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就提不起来。

(3)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环境产生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5],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母离婚,有的单亲等,这客观上容易使一些意志脆弱的学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导致部分大学生个人中心主义严重,集体主义观念薄弱;有的家长自身思想素质不够,自身榜样力量不够,很容易使其子女效仿,导致思想道德修养也不够高。所有这些使得家庭环境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也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积极性的培育与发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就觉得枯燥乏味。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因素

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紧密,缺乏现实性、时代感,特别是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内容较为少见,而一些反映新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精神发展需要的内容没有及时纳入教学体系,这些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比如,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感受时,很多学生提及课堂设置的教学内容是理论性太强,讲大道理,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少,并且回避了一些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学生觉得理论的东西太多,太抽象,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然就不足了。

5.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多样化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教学中“灌输”得多,过多注重书本内容,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导致大学生个性发展受制约、创造性思维受束缚;一些教师忽略学生知识、素养的内化过程,以思想政治理论、道德规范宣讲取代思想政治及品性修养,淡化了学生在思想道德、政治品格上的养成教育;一些教师较少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样与学生的交流随之减少;一些教师上完课就走,与学生沟通较少,缺乏亲和力。在教学评价上,方式单一,要么是出些提纲让学生背,要么是开卷考试,使得知性与德性分裂,这样,自然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必须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五个方面下工夫,研究相应对策,努力化解影响当今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增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从而为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踏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1).

[2]熊建圩,王巧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04:72.

[3]郑永廷,曾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

[4]叶华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2

前言

目前,在我国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党校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的学习是统一的,并且他们都主张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针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党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理解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方法和本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老师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真正意义。这样学生很难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问题出现。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规范教学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对我国现阶段思政的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兴趣,要不然很不利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2]所以说,由于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2.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根本不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导致学生的思政意识比较狭窄。但是,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要求。学生只有真正关心我国的实时政治与国际大事,才能积累广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面的知识。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通过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而间接地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很有限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政觉悟。因此,在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源头。

二、提高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1.培养党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

人们常说的指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习惯就是被自身的思维干扰了的思想政治理念,产生了对思想政治理念的偏差。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政治的思维模式存在差异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随着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常的不断加深,一些思想政治理念已经为党校学生群体所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还比较单一,即一种思维跨度所引发的思维习惯的差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党校学生群体经常出现案例搭配、逻辑结构的错误,这都由固定思维所引起。与此同时,由于文化视角的差异,造成党校学生存在其固有的思维习语,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我国党校学生碰到最为困难的问题即是对思想政治理论专有术语的解读,这对于党校学生的思维理解造成了十分大的阻碍。受传统思维的长期影响,对于其他文化的较少涉猎与储备,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

2.加强党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作用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中国党校的各个专业的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思考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的中国党校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轻视心理,错误的认为自己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就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了。因此,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之中,这些党校学生自暴自弃,不去认真的锻炼自身的思想政治能力。[3]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日趋提升,思想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理念,势必在我国党校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党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锻炼的过程之中,党校学生往往想着通过获取某种特殊的方法,事半功倍的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储备的提升。但是,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之中,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一旦党校学生遇到了需要自主思维的案例分析型的思想政治问题,学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的办法,进而自暴自弃,导致思想政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3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初高中生的必修课程,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其他学科的学习要求,同时还具有“育人”的功能;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对象所具有特殊的学习心理。

一、学习动机特点

学习动机,其实就是指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的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意义是很大的,了解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意义,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讲,对于改变,提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因此分析、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变、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动机的诱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外部客观条件的激发

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许多外部客观条件激励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动机。这些外部条件也可以称作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具有不可忽视的职能,这种职能分为促进职能和抑制职能。”物质鼓励如食物饮料,金钱等,精神鼓励如名誉,评优等。在学习活动中,父母的奖励,老师的表扬等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这种被外部条件激发而来的学习动机,可称为外部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小,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暂,外部条件一旦“时过境迁”那么,被其所激发起来的外部学习动机也就会随之而“灰飞烟灭”。比如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有各种各样的误解,有的认为政治课就是时事课,有的认为政治课不是一门科学,有的认为学习政治课不如学好数理化,没有什么用处等等,所以学生只是对涉及中考、高考内容的知识有积极性,而与中高考内容无关的知识,则这种积极性就不复存在了。表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讲,政治课上做其他科的作业,这种现象说明了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政治课上来,需要创设一定的外部条件。

2、内部心理因素的转化

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存在,不仅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激发,还需要内部心理因素的转化,离开了这两个方面也就无所谓学习动机了。在学习活动中,能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内部心理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学习的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荣誉感等,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久,如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懂得这门课的现实意义,他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这门学科,甚至终身不变。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可从某一章节的内容入手,挖掘它的社会意义,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比如,初一政治教材关于情绪的内容,通过了解情绪有四种形式,给学生以小测试等形式,将情绪的形式与自我表达方式联系起来,了解自己的情绪类型,以及什么样的情绪才是最受大家欢迎的;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懂得政治课决不单纯是说教,而是有学问可钻,与实际相连的,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政治课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也就是说,学生有了内部的学习动机的驱动,其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

二、学习习惯特点

正所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个道理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比如说有些同学无论怎么学,成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出类拔萃,但她的学习习惯是好的,只可能是她的所学还没有发挥出来而已。所以,我们要给予学生的学习习惯以足够的重视。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学生在政治课上的学习习惯:

1、课堂参与的习惯

很多政治老师为了将理论转化实际,使学生的兴趣更为高涨些,在课堂上穿插了很多有趣的环节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参与到其中来,或者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会设很多提问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但是我们不否认有个别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参与不好,活动不参加,提问不举手,叫到了不回答;这种学习习惯就会使学生渐渐脱离班级的学习群体,没有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2、课堂做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课上一遍胜过课下十遍,但由于现在学生所学课程多,难免不记得课上老师的思路,这就需要笔记的环节了。然而很多同学基于学习动机的问题,并不是很喜欢记笔记,导致其在课后复习时就缺少思路,不知从何而起;同时笔记也有利于加强记忆,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4

一、进行高中政治课改的原因

政治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数学、英语那样晦涩难懂,但也不缺乏趣味性。高中政治所接触到的知识完全不同于初中政治教育,高中政治教育更深刻地表现出对“政治”两字的理解,增加了政治教育的知识量。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初中政治教育,它的重心从简单的言行教育转移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政治是一门范围庞大的学科,中学生想要真正地理解学习政治的真谛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进行高中政治课改势在必行,从教、学两方面出发,打造属于政治的高效课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使老师更好地与时俱进,以最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

在宏观意义上来看,政治发展对国家的富强之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非常重视。在其他学科方面,各国的教育程度都有相近之处,而政治教育却截然不同,在政治教育方面,各国有各国的特色。高中政治知识的普及范围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而高中政治课改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知识,从而了解国情实事,参与讨论国情,为将来奉献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时期正是一个人各方面逐渐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思想方面的成长,一个人在高中时期思想方式会趋于稳定,而高中政治学科所特有的教育方式和学科知识会对一个人的思想方式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现在社会生活中你会发现,那些思想先进、做事雷厉风行、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成功人士,很大一部分都是受益于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高中时期学好政治课,将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政治课程的改革,将加快这一学科的发展,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政治课改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既然是课改,必然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部分。对于教师而言,大多数人认为的教师教学就是老师给学生讲课,把自己的知识想方设法传递给学生。但对于政治课改来说,教师教学就不这么简单了,它使得课堂不再只是一个教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是一个值得一个人奉献终身的职业,而政治教育则更是如此,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学科,它要求教师能够实时掌控核心理念,抓住政治教育的核心,探索教学规律。根据政治教学课改的要求,教师要起到沟通桥梁作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索政治的魅力。这样,教师的教学将不再是单一乏味的输送知识,而是让教育充满着艺术感和趣味感。

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孩子在刚刚学习算数时,一般大人不会告诉孩子1+1=2,而是会拿出两根手指头放在一起问孩子这是几,从而引导孩子自己说出1+1=2。这就是引导教学。新课改的理念也是这样,教师应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学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兴趣,这样就使得课改更有意义。

三、高中政治课改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高中时期,那时的我们,好像整个世界都是忙碌的,所有人都在备战高考而努力着,学习压力之大至今都难以忘怀。在这种前提下,学生想要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基本不可能,而高中政治又是一门专业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新课改就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减轻学习负担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学校颠覆了学生学习的理念,从小就教育学生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一味地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长此下去,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学习压力则越来越重,把学生禁锢在一个学习的误区无法解脱,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毋庸置疑,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顺应学生的思想,在政治学科学习上,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的重心从完成学习任务转移到思考政治学习上面,使学生树立自己的思想观念。这样,就会让政治学科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一门学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动力。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5

关键词: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69-01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学生们能够学习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但是从很多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以及教材内容和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都是导致中职学生们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够高的原因。

一、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并不明白自身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动机,表示对该课程没有学习兴趣。大部分的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时,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的。较少同学是想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是因为自身较为关心国家大事,喜欢时事政治,因而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时,也更为用心和认真。学生们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很多担任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仍然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方式不具备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对书本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或者有的教师自身的想法较为陈旧,难以和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共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

3.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中职院校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很多中职院校中思想政治课时的安排较少,配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不够高。思想政治课程在教材的设置时较为单一,只是对国家方针政策和知识理论进行罗列,缺乏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中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只是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没有做好相应的延伸和拓展工作。

二、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1.经常性的鼓励和表扬学生

兴趣和成功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们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当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经常性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帮助学生们树立较为正确的学习动机,源自内心自发主动的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之上要能够积极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和表扬学生,比如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取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需要及时进行表扬,而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鼓励,不能对学生产生轻视。课程进行当中,教师的手势、点头、微笑或者注视,都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关怀和重视[1]。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的听从教师的教导和指正,双方也能够互相欣赏、互相理解。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交流和谈心,让学生们诉说出学习过程中的苦恼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谈话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由提出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自身的讲课方式[2]。

3.教师要能够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只有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生们才能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实验之中学习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时,教师要进行事先的调查和了解,选择学生们更加感兴趣的内容,最好是从学生们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引进较为贴近生活实践的案例,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3]。

4.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课程使用寻常的讲课手段可能会较为抽象,学生们也不容易理解,但是,将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转变为更加形象生动的影象资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多种感官的应用对于吸引人的兴趣具有重要影响。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思想政治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和案例,通过图、文、声、像并存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够有效发挥其较为丰富的表现效果和感染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5.加大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

中职院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进行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工作,加大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合理范围之内,相对增加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时,优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队伍配置,使得教学课程的进行更加具有趣味性。只有中职院校不断提高自身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学生们才能够更加正确的对待这门课程。

三、结语

导致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进,以及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不够新颖。采用常性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加大思想政治课程重视程度的方式,都能够对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会军.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探讨[J].才智,2016(5):175

[2]付翔.关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3(5):119-120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应对策略;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6-0098-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的思政教育意义也不言自明。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不断的增加,我国相关教育部门也不断的提高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各高校之间的思政教学质量各不相同。我们知道,由于大学课程设计各有不同,许多高校对所设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都相对缺乏,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因此,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刻不容缓。

一、高等院校思政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所需求的教育欲望减少

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般只考虑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关注点都放在了学生的身上,却从来不去考虑学生的真正心理需求,这就导致了教学安排一般是按照学校的规定,与学生之间联系甚微,这样的教学满足不了学生,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达不到满足,这样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的期望值也逐渐下降,他们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予支持,在课上不去认真听老师授课,导致老师所讲的内容如石沉大海,得不到教育应该有的效果,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够。在当下,许多大学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即思修,开设的情况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在上这一门课时,大多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获得学分,并没有重视这一门课程在大学生涯中的作用。因此,在思修课上,学生几乎都是得过且过,只求不挂科就行。换句话说,那就是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的认知不到位,这也是就导致学生教育欲望减少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不能够把握学生当前真正的需求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然而当前的现实是,普遍的高等院校一般都只是给学生制定有关政治层面教学课程,上课的形式也是简单的老师按照课本授课,学生听讲,这跟传统的上课方式是没有区别的,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教师已经从“无趣”开始,那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讲述的政治问题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是不相符合的,他们的思想层面尚未能达到政治领域,教育有效性当然不够。此外,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定的教学课程是差不多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相当的单一,这对于正在发展中的青年学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也要从实际出发,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的政治理论教育,如果教师简单地给学生讲述相关政治领域的问题,学生无法将之与自己的思想实际思想相联系,那么,其结果自然不言自明。这样的课堂一般是为了满足课程需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自然就不足。学生在自己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失去信心,没有信心也就无法将这门课程学好,自然也无从谈及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同时也反映了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育现状。

(三)体现不出学生的自我实现

在心理学大师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求层次。可见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自我实现的意义之重大。然而现实中,对学生的自我需要一般被认为是个人需要,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大学院校在指定课程目标的时候一般不会考虑学生的自我实现,只是单一的从教学大纲目标来对学生进行安排,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这样也就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失去耐心,没有耐心去学习,在课堂上呈现一种很浮躁的风气,学生不仅不想学,甚至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反感的心态,因此教学活动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目标无法实现,那么教育有效性自然得不到满足。

二、提高高等院校思政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实现学生的尊重需要,提高教育的亲和力

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教育过程不能够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是不尊重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这样的教育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师应该作为学生求学过程中的一盏指路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其发展创造空间。如果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学生,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因此,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做到尊重学生需要,提高教育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给予学生自我实现的平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提高,当学生被尊重之后,他们学习的动力会更加充足。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学习动力充足,学生自我需要得到满足,那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就会很好地体现出来。并且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将来参与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观念基础。

(二)实现学生的就业需要,让价格教育的作用力凸显

从实际上来说,学生参与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参与社会工作,从而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而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个重点在于他们认为这与他们参与就业关联不大,不学习也可以步入社会,因此对思想政治学习出现倦怠情绪。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紧密,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无味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在大学的课堂中,充斥着太多的理论教育,而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学生无法从理论知识中体会到其与实践的关系,更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就业中的作用作正确的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能出真知,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多给学生安排社会实践,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从而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那么教育的有效性自然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

(三)实现学生的现实需要,将教育的吸引力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学生对其认识程度不高,不能认识到它的真正现实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就比较懈怠。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没有真正关注这门课程,自然就会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因此,高等院校一定要把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让学生的需求得以充分实现,同时应该建立相关的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的心理负担得到缓解并从思想上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形成正确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就转变为了现实需要,教育的吸引力也可以得到增强。

(四)重视隐性课程因素的影响,将教育引入正确的轨道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隐性课程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高校的学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开设的课程,也能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除此之外,高校教师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师普遍性价值观相结合的当代教师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授课中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往往会地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是关键。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还需要优良的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总之,高校不仅要加强学科建设,还必须重视隐性课程因素的影响。建设气息浓厚的高校学风,再加上专业知识过硬、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步入正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课程不仅对于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形成他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未来生活和发展中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必要课程。因此,各个高等院校的领导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对于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尽快的改革并且完善相关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领路人的“理论+实践”课堂。鼓励思政教师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各个高等院校的领导人员也要重视优良校风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的提高。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伟峰,苗市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青春岁月,2014年第11期.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7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心理化教学途径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五要素说”结构论,认为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取得最好效果。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政治课教学有一种心理化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是一些新的题材。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背景下,政治课教学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然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化。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心理科学的认知与行为活动的科学基础上。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面对的心理问题和政治课心理教育优势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并提出“教学要心理化”,这在客观上推动着教学心理化的发展。政治课教学与心理教育的内容较为接近,从历史发展来说,心理学原本属于哲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让政治课教学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只有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走心理化的途径,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其心理品质,才能使政治教学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有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高中学生中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比重达21%,而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光靠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的教育是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利用政治学科教学的优势,形成思想教育与心理教学有机统一的教育局面,通过挖掘政治课中多方面的心理教育资源,采用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训练,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有的放矢的教育,从而较好的解决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走心理化的途径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递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用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政治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中学的政治课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显性教学,决定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政治方向,这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现在日常的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觉得上政治课没意思,课堂上常常出现无精打采,上课看课外书籍,睡大觉等现象,这是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用时事等生动事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问题。如果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实践分层教学,分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起到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容的动力,促使学生乐学愿学。从高中政治课教学走心理化的途径上讲,主要有以下途径。

转贴于

1.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途径

学法指导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等多方面的指导。高中政治课教学经常开展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学会记笔记等,就能提高学习政治课内容的积极性。

2.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学习心理环境的途径

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给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课堂上都运用表扬的心理需求原理对学生进行适时激励,就能强化学习动机,运用期望激励,就会使学生精神受鼓舞,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发挥情感心理效应的途径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便没有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推动情感,思想、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政治课教学,课程内容本身没有多少吸引学生的地方,教师就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就会扫除课堂学习中疲沓、厌倦的阴霾,引导学生投入情感、投入精力去学习。专情课程、激情课堂、幽默激起学生的喜爱,这是政治课教学心理的三步曲。

三、高中政治教学心理化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高水平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不会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不仅会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不会只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而是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视为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运用娴熟的艺术教学手段于课堂,有意识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跨越心理误区教学活动的组织。所以,高中政治教学心理化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主要如下。

1.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学高为师”的古训表现了对教师文化知识的要求,教师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引人入胜。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想产生激情,合理的设置情境,离不开教师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旁征博引,见多识广,思维敏捷,口才突出,是一名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

2.有高度的责任感。敬业乐教是教师教育素质的基础。政治教师必须确认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在任何场合都体现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任何场合都体现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拥有高度的工作热情,热爱自己的讲授科目,尽到教师的天职。

3.具有良好的师德。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产生激情的重要前提,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情操美的体现。政治老师能否产生激情、乐于奉献,热爱学生,是政治课教学心理化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教学应用;必要性;对策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采用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目的,一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二是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三是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但是,学生通常不重视这门学科,一些政治老师也认为这门学科并非重要学科,不必耗费太多的精力,通常敷衍塞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全面素质教育新教改的要求,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教师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尊重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运用情感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情感教育就更显得特别迫切和必要。

1、初中思想政治课已被传统“应试教育”逼成了“背多分”

在中考、高考面前,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地位、目的以及学科性都变成了“分”,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被“分”的实利主义取而代之。没有人考虑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价值,更不会去想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意义。而是认为考试背一遍,平时无所谓。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和深入了解,轻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

2、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违背了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1)初中生自控能力弱。上课不注意听讲,一心二用,易被外界事物影响。(2)学习方法不科学。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不注重知识点归纳总结,不重视学习的基本方法。(3)意志薄弱,挫败太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挫败的痛苦。对学习没有学习兴趣,一学就厌。

3、受到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新教改的考验和冲击

由于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下,应试教育的思维已成为定式。对思想政治课没有摆正位置,端正思想,理清思路,创新教法。而今天,当教育教学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新教改的大变革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开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情感教育之方法,全面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初中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只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协调,仅凭直觉印象和套路去教学,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就会影响到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恰当的情感教育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课,要更新教学理念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被忽视,其教育作用被“分”的功利利主义所取代,从而导致一些老师对这门课不重视。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新教改的要求,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教师就必须端正认识,更新教学理念,尊重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由于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填鸭式灌输教学,使的在教学中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大多数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挫折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不愿自己动脑筋,总是坐享其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就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促使学生能自觉自愿地与教师配合,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他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并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发言,以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情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汲取获得知识的快乐。

3、课余时间,要与学生多交流,和他们做朋友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欢乐,共优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们要利用班会、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班级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和学生做朋友,融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接受你,相信你,信赖你,爱戴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老师和学生认为考试背一遍,平时无所谓,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为了适应全面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就必须开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以利于全面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浅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J].课程教学研究,2013.

[2]周荣灿.让真情在思品课里流淌[J].教学月刊.2010.

[3]徐丹然.在初中思品课中实施情感教学[J].贵州教育,2008.

[4]吴敏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情感教学在中学思品课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2010.

[5]王淑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神州,2013.

[6]王淑云.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J].神州,2014.

[7]王会静.让爱在心中流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8]陈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摭谈[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9]钱莹.浅析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1.05.

[10]秦登弟.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

[11]高玉群.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师),2010.11.

[12]李正叶.如何协调整体提高初中政治学习的积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

[13]巴尼亚・提牙那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学时代,2014.

[14]林美菊.有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新课程(下),2014.

[15]王红芳.用“情”促学,以“情”感人――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6.

[16]岳静雷.寓情于教――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新课程(中),2015.

[17]戚太权.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J].亚太教育,2015.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9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长久以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由于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丧失了自身的特点,日常的考核也不是探测学生的思想素质,而是考察学生的应试能力,因而出现了许多高分低素质的学生。初中思想教育应该要促使学生在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收获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特征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应该进行一些列的教学改革,让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具体内容

1:思想政治教学实现了由重视教育向重视学习的转化。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得学生会学习。教师应该围绕“如何养成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怎样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公。

2: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中把“合”与“分”体现出来。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既是时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文性的需要,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尤为重要。整合既是能力的融通,也是知识的贯通,因而教师应该在学科的综合性上做出相应的研究。例如,在讲解爱国情操的时候,应该结合初中学生了解的中国文化知识开展相应的抢答活动,比如其中可以包含: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中国文字在什么时代得到整合的?中国长城在什么时代修建的等等,包罗万象,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祖国,从而一边爱国情操的讲解,也能从学生自身培养其相应的爱国情操。

3:课程内容的讲解上注重由难到易的转变。新的初中政治思想课程的内容加强了教材与社会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致力于教材的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初中学生的行为、思想和心理,而原来对于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原教材中出现的有关情趣、情感、自律、情操、性格等相关的术语、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解释说明,统统删除掉了,不再作为专业知识的要求,而且思想政治课文中以楷体出现的阅读材料也被输入了新的血液。例如在举一些具体课例的时候,可以以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去替代一些比较遥远的事例。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氛围和教学方法得到相应的改变。教师转变传统的死教硬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比如在讲解生活处处有情趣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字概念,而是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学生自己拍摄的日常生活中的短片,让学生学会自己去体验然后进行相应的总结得出情趣的多样性。然后鼓励学生对于周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喜爱什么样的歌曲进行调查,回忆自己不同年龄阶段喜欢歌曲的模式等等,做出相应的对比总结从而让学生体会出情趣的差异性。同时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转变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让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课堂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领地。

5:教学评价体系由以往的片面转变为全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倡导发展性道德评价,在体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下,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正在建立。评价多采用互评、自评、他评等手段,同时评价指标不仅仅包含思想政治不同的教学领域,更加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爱好、兴趣、参与态度等等。另外应该用发展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应该关注其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政治成绩的考核不应该仅仅通过一张考卷来决定,而应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对于自身心理行为、品德的掌握以及思想政治活动的热爱和参与程度,借此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信心。

二、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1:在课堂郑教师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学生,而且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总会存在一些非常积极的学生,但是与之对应,也会存在一些比较被动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压根不关注自己学习的内容。为此,教师应该关注那些没有参与课堂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默默地听课还是心思根本不在课堂上,面对不同的情况,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培养其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使得教法跟符合学生的习惯,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2: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新的课程标准希望能够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更多精彩的答案。可能会存在经过教师引导但是学生仍然不能给出相应的答案,但是这跟学生没有接受过引导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接受过相应的引导最起码会在脑海中留下一点儿印象,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引导,而是直接给出答案,那很大程度上,学生在听过之后会立即忘到九霄云外了。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公,教师则充当指导人的作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困难度不是特别大,遇到不会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小组合作,然后教师组织进行交流,对于给出的结论,教师做出相应的点评,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使得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得到教化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也作出了相应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法,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民主的环境中汲取知识,这样不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是一种解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一举多得。相信通过初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收获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2]钟永强.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宜宾翠屏教育网

[3]彭立.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谈[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篇10

论文摘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不但是出于检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需要,而且是出于评价学生学业和学习能力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六位一体”学习模式的角度出发,辩证地研究和探讨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变革,建立适合学生学习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

一、改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能否使高职生在学习中达到“学、知、行”统一;能否使高职生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而学习评价则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中,老师对学生的考查往往集中在学期末,通过一张薄薄的试卷进行,题型多为选择、判断、问答等,范围狭窄,试卷答案标准统一。这就造成学生只重视对书本理论知识掌握,忽略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老师只注重考卷成绩,轻忽了对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检验。这种评价方法,既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规律,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因此,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知水平、能力素质现状、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达到真正的“学、知、行”的统一。

二、确定学习目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没有目标,就像航行没有了方向,课程学习也是如此。三年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两门主干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一门必修课(“形势与政策”),学制两年半。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教材为、教育部指定教材,教材和教学大纲都由、教育部集中各方面的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它较高水平地体现了学科发展动态和教学基本要求,但不足之处是未必能全面照顾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性。虽然学校没有自由选择教材和大纲的余地,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逻辑性、时代的发展性、学生的特殊性,通过对教材一些具体内容来重新设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顺序等,指导学生学习,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在新课开设之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并根据社会发展现实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具体规划学生学习内容。具体说来,在涵盖教材、大纲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现状、学生特殊性、专业特色,按照“素质、能力、知识”、“学、知、行”六位一体学习模式来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使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里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按照六位一体学习模式,我们把课程学习目标确定为素质、能力、知识三大学习目标。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们设置了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包括贯穿全教材的综合训练项目和各章节的单向训练项目)。如下所示:

1.综合训练项目(贯穿训练项目):

项目(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项目(2)课前10分钟时事点评。

2.单项训练项目

共分为八个单项训练项目,分别为:科学规划人生、心理调适、爱国主义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择业与创业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八个单项训练项目都分别设立了“拟实现的素质目标”、“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和“结果展示”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拟实现的素质目标为“树立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拟实现的能力目标为“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相关支撑知识为“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要求”;训练方式则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南烈士纪念塔”;结果展示就是学生撰写的爱国主义参观心得体会。

从上述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素质目标),怎么学(能力目标),学什么(知识目标),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目标的确定既严格遵循教材、教学大纲,又生动创设自己特色,尤其能力训练项目的设定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水平,真正实现了“学、知、行”的统一。因此,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考核评价的依据。

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全面评价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有效途径

要全面、客观、科学的考核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提高思想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对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考核评价体系。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根据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目标包括“能力、素质、知识”三大目标,同时,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还设置了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评价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行为能力和日常行为的考察,其次,也不能忽视学生对知识、理论、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总之,考核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同样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根据上述表格内容,具体来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学习评价目标应包括素质、能力、知识三大目标,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法律三大部分。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平时评价与期评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能力评价与知识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评价可采用100分制,针对教材内容及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分配:人生规划书(5分)、心理健康的测试与调试(5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心得体会(5分)、为父母做一件实事(5分)、择业与创业主题讨论会发言(5分)、做一次义工(5分)、时事点评(5分)、平时作业与考勤(5分)、日常行为养成的学生自评10分、学生互评15分、期末学习测评35分,总计100分。这样既有具体学习评价目标,又有量化标准。这种学习评价是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行为作为评价重点,同时也没有忽视坚持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避免了过去传统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课堂上老师所讲理论方面的评价上,没有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不注重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评价,导致知与行相脱节的弊端。这种学习评价方式体现了“素质、能力、知识”、“学、知、行”六位一体学习模式,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提高提供广阔空间,保证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