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运维工作汇报十篇运维工作汇报十篇

运维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2:50

运维工作汇报篇1

(2020年10月27日)

运维检修部(配网)

一、配网工作情况

1.配网工程进展情况

2020年上半年工程共计59项,已开工55项,未竣工18项(广武所4项、城关所3项、高山所2项、高村所1项、刘河所1项、索河所1项、乔楼所1项、城西供电部1项、邢寨配出4项)。

2016-2019年遗留工程共计49项,未完成4项(贾峪所2项、广武所1项、新田配出1项)。

2020年第三批配网工程共计65项,已开工65项,已竣工4项,目前水泥杆已全部到货,已完成组立1146根。

2.配网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第三季度,荥阳10千伏配电线路停电率45.53条/百条;台区运行异常率0.75台/百台;停电时户数管控成效208.3分钟;配网运检类投诉数5件;配网万户故障报修率13.46件/万户。

二、配网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肃施工单位分包安全管理

为吸取今年国网公司通报的多起因分包造成的事故事件教训,确保施工分包作业安全,运维检修部(配网)于第三季度多措并举严肃施工单位分包安全管理。

一是继续落实分包分包安全管理工作机制,针对2020年第三批配网工程开展了分包队伍准入、入场资质核查、过程风险管控、定期评价考核以及“黑名单”管理等全过程管控机制。

二是建立分包队伍信息台账,每月向纪检监察部报送《工程分包备案汇总表》;开展分包人员资质核查,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等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在钉钉平台开展分包人员安全教育线上培训,促进安全责任落实,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施工安全;

三是根据《2020年配网工程承载力应用报告》分析施工承载力总体情况,测算承载力裕度,确定承包商关键人员及安全工器具数量满足要求,不存在超承载力承揽工程问题。

四是加强分包队伍施工器具和安全工器具管理,各类施工机械、特种设备以及安全工器具是否具有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建立信息管理台账。

(二)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准入制

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参加省公司安监部组织的2020年秋季安全准入考试,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进场施工许可证,推行人员“二维码”信息管理,现场扫码核查人员身份信息,做到参建人员“事前登记-进场准入-过程核查”三个环节信息对应。

(三)组织安全培训,落实培训效果

运维检修部(配网)于2020年9月开展2020年配电人员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邀请专家对配网作业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参培人员了解和掌握安全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

(四)规范配网工程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

利用现场巡检、工程例会、视频监控、微信群交流等方式抓好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现场勘察、施工方案编制、现场安全管控、工作终结五个环节,重点是施工管理人员能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和风险识别情况,正确明晰现场危险点,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并按照风险等级落实到岗到位要求。要做到施工方案、施工作业票(工作票)、现场执行的安全措施“三对照”,确保施工现场风险分析全面、安全措施具体、现场执行到位。

(五)强化督导,严查现场安全违章行为

运维检修部(配网)组织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每周对在建工程开展安全巡检。现场检查明确检查重点,统一检查标准,并全面落实现场安全检查问题通知单和整改回复单制度,实现问题闭环管理。

三、配网运维安全生产开展情况

1.完成供电所安全工器具周期性校验工作,截止目前共计清理树障2920棵,维修变压器191台,维修配电盘262面,修缮配电房窗户392个,配电房门431个,配电房漏水1390平方米,维修配电房院墙809平方米。

2.利用pmS2.0系统,实时监控重过载、低电压和三相不平衡台区。第三季度,共监测过载配变3台次,过载配变通过内部轮换调整负荷等措施均已治理完毕。共检测低电压台区38台次,通过变压器调档、更换电采终端二次线等手段暂时治理完成。共检测三相不平衡配变51台次,通过电采数据治理、调整三相负荷等措施治理完成。

3.对线路图集台账开展核查采集,截止目前已全部完成所有线路图纸台账采集工作。对缺失杆号牌及警示标示牌进行补充制作,共计补充制作5835块,目前正在进行安装。

4.大力开展不停电作业,截止目前年累计完成作业239次。

5.梳理出2019至2020年高故障线路清单,针对其中13条高故障线路加装故障指示器106套,缩短了故障点查找时间,提升抢修效率。

6.配合市公司安排上报配网工程,针对市公司下发的越级跳闸线路清单,结合台账梳理工作所统计的线路图形、台账信息,梳理并上报所涉及线路的分段开关及分支开关需求,共涉及40条线路,66台一二次融合开关,目前已到货35台。

7.根据市公司技改大修项目安排,进行第三批技改大修项目申报工作,本次技改大修项目配网方面共计申报需求158台柱上开关,涉及61条线路。

四、存在的问题

在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作业现场方面,部分作业现场作业票填写不规范,内容与现场实际不符。部分工程未严格落实现场勘察机制,作业风险辨识与现场实际不符。分包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在作业票上履行签字手续上存在代签现象。分包单位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穿戴和使用不正确。

2、工程建设进度滞后,因为物资到货、计划停电、民事协调等方面造成工程未能按照里程碑计划执行。

3、已完工工程存在竣工资料与现场不符问题,存在审计风险。

在配网运维中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部分线路设备存在运行时间长、老化、线路线径细、供电半径长等问题。配网装备不强,标准不高,抵御灾害能力弱,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现象。

2.配网改造工程工期较长,给日常管理及设备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3.农电用工按特殊工作退休以来,供电所减员严重,部分供电所人员配置不足,人均工作量增大,供电所无专业运维人员,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安全及优质服务风险增大。

4.供电服务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春检、秋检次数减少,检修质量降低,增大了线路设备故障风险。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坚持红线意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将岗位安全责任清单摆上岸头,牢记心头,确保岗位人员履职尽责。严格《安规》、“十不干”、“严重违章十五条”等基础性规章制度学习培训。扎实开展施工班组、供电所安全日和班前、班后会制度,认真学习事故快报,深入剖析事故原因,结合日常工作,找准易发生触电、高坠等违章现象并加以防范,定期检查施工部门、供电所安全学习情况,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

(二)严控安全风险,实现施工零伤害

认真落实安全责任,深入推进作业现场“五严格五强化”十条重点措施(严格作业计划管理、严格执行作业票、严格安全技术交底、严格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工作规程、强化安全监护、强化分包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强化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全面提升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能力,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坚决做到人身和安全“两个不出事”,确保配网安全生产局面持续稳定。

(三)加强设备管理

继续做好配网设备管理,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一是加强配网设备管理和巡视,做好迎峰度冬工作,利用红外测温、超声波检测及时发现缺陷及时处理,针对易发生或多次发生故障停电的设备及线路进行重点巡视,保障配网安全,降低线路故障率。二是结合秋检预试、配网工程改造工作,加强停电计划管理,按照“一停多用,综合检修”的原则,严控各类停电计划不超300时•户,减少重复停电计划数量。三是利用pmS2.0系统,加强监控,对发现的异常配变及时治理。对6-10kV线路及配变进行梳理,加大配网改造项目储备,特别是高故障线路、重过载设备的项目储备工作。

运维工作汇报篇2

关键词:机械加工;设备检修;预防性维护;

中图分类号:t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000-00

1、机械加工设备检修与维护的特点分析

机械加工设备是制造业的基础性设备,承担着机械制造中非常大的工作量。因此机械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于保障加工产品的质量和降低运行费用都有重要意义。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械加工设备的构造越来越复杂,加之机械加工已经呈现出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对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机械维修知识,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维修管理模式,才能保障机械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

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检测是一类常规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提前发现机械加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局部过热、不规则的震动、加工精度下降等。掌握这些情况之后再分析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将故障消除在早期阶段。从机械故障的发生规律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小到大逐步恶化发展的,很少出现设备突然故障所导致的全面停机。因此对于机械加工设备的早期异常情况的及时诊断和清除是维护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大的停机事故的必然途径。

从工厂运转的角度来看,停机大修对正常的生产将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停机大修应当是不得已才需要采取的措施。在机械加工设备运行过程中将各种小的隐患及时消除是避免机械设备大修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及时的监测在机械加工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情况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和避免出现停机事故的有效手段,是必须深入研究的方向。而机械加工设备的类型多种多样,可能判断为异常的指标也形式各异,单纯靠某种单一的指标来做出判断是不科学的。加之机械加工流水线是有一系列的加工设备组合而成,各个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要正确的判断加工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设备异常诊断体系。

2建立设备异常汇报制度

任何一种机械加工设备都有自身正常运转情况下的参数范围,了解这些基础数据是判断机械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关键参数。这类参数可以通过参考机械加工设备的制造厂家所提供的基本资料中获取,因此这一环节在实施中并不困难。其次,需要对维修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及时的诊断出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这主要通过维修人员对设备的常规巡查、机械设备的操作工人及时汇报等途径来实现。为了让这种异常情况的汇报成为可靠的消息来源,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异常情况汇报制度和巡查制度。实现方式可采取点检制度,这也是被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设备运行信息反馈渠道。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对汇报上来的情况,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此外,针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流程化特点,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应当采取“三定”制度。将每一台设备都落实到专人,对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培训后才能上岗操作。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由专人汇总上报。

3设备预防性维修体系

3.1预防性设备检测与维护

预防性设备检测与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设备的清洁与保养、设备点检、自主维修和预检修。实施步骤概括如下:1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使其熟悉设备保养和设备使用的基本操作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2培训专门的技术人员,熟悉设备的构造和故障的诊断、排查和检修技术;3收集汇总设备管理经验,提高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效率。

对于预防性设备检修与维护来说,其目的是以最少的设备维护费用来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功用,因此实质上是选择一个最佳的维护费用和效益性价比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优化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集中的体现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计划的时间安排上。

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持续运行的时间、设备的使用年限、设备的材质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维护人员通过对机械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分析设备运行的健康状况,从而适时制定合理的设备日常维护和停机维修时间安排计划。这样做的效果应当是首先避免不必要的停机,其次是在尽量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现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并把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上述活动都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时间表,形成设备的维护和检修项目。

3.2条件检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预防性的设备维护与检测阶段,主要是正常的设备保养和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所反映出来的异常问题。当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后就需要依据当时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设备异常,而当时的条件又不允许立即进行停机检修,则需要及时组织维修人员见缝插针的对设备进行检修。因此条件检修计划是相对于常规的检修计划而言的,依据的是不定期可能出现的设备异常。条件检修计划的实施可按照如下的步骤来实施:1检修负责人一般由维修人员和设备的班组负责人构成,由他们从技术和生产需要两个角度来选择设备检修的合理时间段;2明确检修计划应当以尽量不影响车间流水线正常运转为前提,如需要停机检修等,则报由车间主任一级负责人确定,同时应制定出详细的检修程序和时间安排,保证检修计划实施的可行性;3计划获得批准后,由检修负责人负责组织检修所需要的材料并组织实施。条件检修较之于常规的检修,是针对突发性的设备异常所采取的紧急措施,为了避免设备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一般都要求快速完成,必要时立即停机检修也是需要的。按照惯例,这类型的条件检修一般都会以周作为单位来进行。

3.3常规停机检修

常规停机检修一般都会安排在节假日等工人放假、设备暂时停运的时间段上,以避免对正常的生产造成影响。这类型的检修在时间上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特点,因此做好常规的停机检修的关键问题就成了能否在应该安排停机检修的时间点之前及时的组织好设备检修所需要的资源。由于这类检修具有常规性的特点,因此应当制定好完善的检修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对检修计划的负责人、计划安排、资源的组织等都要落实,并撰写完整的检修报告。

4结语

机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本质上是一个机械设备的管理问题。关键是建立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后的汇报、排查、检修的组织实施的制度。只有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将设备故障所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运维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反事故演习变电运维事故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253-01

随着电网不断扩大,网架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尤其是智能电网已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智能电网终端的智能变电站发生事故的机率越来越少。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对电网及变电站的危害性超大,这就要求运维人员技术技能及反事故能力要强,而目前大多数运维人员有技术,但在事故处理上却缺乏经验,从而,这就给变电站带来了危险性,为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必须要给变电站人员进行培训。如何开展这项工作,达到技术培训、锻炼人员的实效,使反事故事件得到保证,也是对变电站起到保护作用的核心。

1提高反事故演习的认识

在开展反事故演习的活动前,要澄清思想错误想法,彻底清除只是走形式的思想,要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反事故演习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进入到演习前的备战状态。反事故演习就是要定期的查看人员的状态,当发生意外时,人员可以安全的脱离灾难现场,其次就是使生产人员掌握迅速处理事故和异常现象的正确方法;再次就是贯彻反事故措施,帮助人员更好的彻查现场,熟悉设备运行特性。

2反事故演习方案的确定

对于反事故演习活动题目的设立,应根据各站的具体情况而定,既要参考近期网、省、地市公司下发的事故通报、快报,公司制定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又要结合本站目前的运行方式,平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它变电站出现的事故、异常现象等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考虑周全,使其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演练中暴露出真实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运维人员的事故应变处理能力在演习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

3反事故演习现场布置

为了检查运维人员在事故处理中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以及对复杂事故处理的应变力和处置力,故障的设置往往不能过于简单,应设置多重故障,让演习人员判断和甄别,提高其事故处理的综合判断力。以220kV丹河变电站反事故演习故障设置为例,220kV苏丹i线(274-251)线路永久性故障,丹河站220kV苏丹i线251开关拒动,220kV母差失灵保护动作,切除220kV西母所带各进出线开关及丹河站2#主变,导致220kV天脊站、丹河站所供110kV、35kV出线全部停电,损失负荷约202.7mw,晋城电网东部220kV环网打开,珏山站、北义城站由220kV东珏线(245-291)单电源供电,线路重载,负荷约360mw,地调调度员在北义城站事故拉路约60mw,解除危急状态。晋城电网负荷由事故前的1050mw减少为788mw,损失负荷约262mw,占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5%,公司启动大面积停电ii级响应。

另外由于变电站设备都处于运行状态,布置演习现场,故障的设置一般采用贴纸条的方法,故障点贴上写有故障类型的纸条,供演习人员查找,只能是点到为止。但对于事故发生时所发出的告警声、光信号、跳闸开关、保护动作以及各种有关遥测、遥信指示应逐一标示清楚。

4演习参演人员及过程监护

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以后成立了调控中心,原来意义上的变电站运行人员变成运维人员不再对变电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监控工作交由调控人员执行。因此演习工作由运维人员执行操作和监护,同时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调控人员进行监盘,另外还应设立专用的演习通讯电话,以免影响正常工作。在演习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监护制度,采用一对一的监护方式,即每个参演人员都有一个监护人员进行全程监护,监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既要保证安全又要记录被监护人员在演习过程中的表现。

5演习过程的控制与监督

为保证演习安全顺利地进行,有必要对演习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首先应检查参演人员能保证站用交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准确判断事故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能有效限制事故的发展和扩大;在恢复送电时防止误操作等。另外还需要在收集事故发生时值班人员汇报的事故象征以及事故的有关处理方法,例如事故发生时该向调度汇报哪些内容,在事故处理中,有哪些操作可事先进行,事后汇报;当演习过程中出现其它事故及异常现象时,应果断中断演习,以确保演习安全;当参演人员在演习过程中未按预定方案进行而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给予引导,使演习顺利进行等等。

6事故处理后有关记录的填写

相关记录的填写,只有及时、正确,才能为事后分析整个事故处理过程提供可靠的依据。事故处理后应填写的记录包括:开关事故跳闸记录、继电保护动作记录、值班日志等,值班日志主要填写事故处理中所进行的有关操作、汇报等,事故处理结束后应编写事故报告。

7事故演习后的讲评

整个反事故演习活动结束后,应组织全体人员参加考评分析总结会,先由参演班长汇报演习过程,再又模拟调度员汇报演习调度情况,后由监护人员汇报演习过程参演人员的表现,指出整个演习过程中不当或错误的做法,甚至遗漏的地方,例如:事故发生后应向调度汇报的有关内容;对事故的预处理及故障的查找;故障的隔离及恢复送电等等。最后就整个反事故演习提出正确、完善的处理步骤,再由大家讨论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值班人员对不同事故的应变及分析处理能力,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处理是每一个变电运维人员必备的技能,也是对一个变电运维人员综合素质的考验,为了准确地根据事故现象判断故障性质、故障地点、故障类型、停电范围,必须熟悉设备和系统运行方式,必须熟悉保护配置和工作原理;为了对故障设备进行隔离,恢复无故障设备的继续运行,还要求必须熟悉倒闸操作的技术原则和操作技能。因此对事故处理的技能只能靠平时多加学习和锻炼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做到遇事不慌,泰然处之。

反事故演习活动是提高变电运维人员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运维人员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运行方式下应对事故的处置能力,从而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需要。

参考文献

运维工作汇报篇4

为贯彻落实《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安全大检查》,对照大检查自查表,对网络部安播自查工作进行如下汇报:

目前生产系统主要包含6个高清制作系统、媒资系统、采编及内容资源平台、云制作桌面、收录等业务模块,承担着总台电视新闻、综艺、广告、电视剧、报社、新媒体等各类型节目内容的生产,按照“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消除隐患、重注实效”的安全播出原则,对制作机房、核心机房等设备及业务自查做实做细,确保总台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主要分为如下8个方面: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严格按照安播生产的要求,制定了值班交接制度、应急处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生产运维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等,并落实机房责任人,制定值班表及值班责任人。

2、做好主动运维及台账管理制度

每天值班完成规定的巡检工作,每周后台服务器按要求进行运维巡检。每月主备路数据服务器进行倒换,并完成数据清理和日志收缩工作,每季度进行机房站点的主动维护,进行缓存及文件的清理。所有值班和运维的台账装订成册,保留一年以上。

3、建立技术资料库

制定运维管理要求,建立设备档案,设备档案包含所有系统的方案、图纸、ip地址报表等文档,根据生产业务的调整做好相应的运维操作档案,修订应急预案等,并保存一年以上。

4、定期进行安全运维例会及应急演练

强化全员安全播出意识,并要求部门所有人员参与生产值班工作,掌握安播生产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的操作。每年定期组织本部门、演播室直播及技术值班人员共同进行生产应急流程培训及演练,强化日常应急操作。

5、备品及备件管理

备品备件管理执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和及时补充,并汇总清单,及时修改。

6、建立监控机制

建立生产安全的监控体系,实现对服务器、数据库、存储、业务流程进行可视化的全面监控,提供邮件、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预警,及时发现设备及流程故障,快速提前处理问题,保障安播生产。

7、建立事故上报机制

保持高度的安播意识,发现直播隐患及时在安播群里进行第一时间提醒沟通,并按照先保障安播、再排查原因的原则,及时逐级汇报事故情况及原因。

8、建立岗位培训考核体系

对于安播值班工作建立了上岗培训及考试题库,新员工上岗必须经过严格的带教、考核及跟班流程,达到上岗标准。

经过部门自查,目前安播工作尚需落实和强化的工作主要有:

1、仍需强化总台制作人员安播意识,应急送播等工作必须严格按要求完成,各栏目的关门时间、审核时间需严格按要求落实。

运维工作汇报篇5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96-01

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且比较复杂的,在安全管理中涉及很多层面的工作,其中运行维护的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安全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对整体的电站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责任,并能清晰的了解变电站在运行期间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智能变电站的管理工作起到效果。

一、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含义的区别

传统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应用一些手段和功能区满足人们所用电量和自身用电的需求。而智能变电站主要是用一些智能化的设备,达到信息共享标准以及信息数字化的基本用电需求,同时,它还能够实现仔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控制,能进行电网的自动控制以及在线分析等操作。这两种变电站的在信息采集、信息输送等环节行有着很大的却别,智能变电站能能利用其自身的智能化设备将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水平都提升上来,这是传统变电站不能媲美的。

二、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的管理

在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的管理上,主要分为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部分。

首先是技术层面,这其中包括网络和边界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主机的安全防范措施。其中,网络及边界的安全防范措施主要是要严格控制好系统不遭受到恶意代码的传播和扩散、恶意的系统攻击以及外界的非法访问等,比如应该对访问客户和对流量的监控和防治,还有针对入侵的现象设置防护的措施等。此外,还要完善现行的安全隔离系统,这样能使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达到防范的目的。而主机的安全防范措施则是先要鉴别数据系统中操作用户的身份,然后在信息系统中设置用户权限,防止那些匿名的用户随意访问信息系统,最后还要对信息网络的平台建立一个安全接入的权限,并且对公司统一的数字证书做好后期维护工作。

其次是管理层面,这其中包括制度的建设以及工作机制的构件。其中,制度的建设方面,应该先制定相应的规范条例,再在信息系统中对信息的安全机制进行完善,还要在信息系统中设置审核程序;然后还要定期检查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要保证管理制度一直处于安全和规范的状态。而工作机制的构件方面,先要定期演练内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随时更新安全防范预案措施,同时还要公开去审核信息系统汇总的预案情况;再定期评估信息安全的风险系数,在制定风险评估的工作制度上要以专业的数据作为依据;如果有突发的时间发生使,应该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安全规范和条例去解决问题,并向上级领导部门及时汇报,这样能是事故的处理效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三、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安全的管理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安全的管理上,主要从一次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两个层面入手。

(一)一次设备的运行维护

在这方面的运行维护上,主要从GiS组合电器和电子互感器运行的维护上进行分析。GiS组合电器具有独特的优点,结构密集、方便安装、适用性强以及占地面积小等。具体的维护问题有:加热器启动和退出有没有按照标准执行、外观有没有损坏、组合电器壳内是不是温度正常、设备有没有腐蚀或者变形的现象以及各种仪表指示是不是还存在等问题,在维护这些问题时候相关的维护人员应该制定安全管理的制度,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维护。主要包括: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的检查;在检查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对于操作次数少的设备,通过就地或是远方操作进行检测等。电子互感器的日常安全运行维护检查主要包括:互感器的外观是否存在损坏的现象;通信线路上的连接器件是否存在损坏的情况;互感器的是否存在裂纹、积灰、异味等现象以及连接点是否出现严重锈蚀的情况。

(二)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保护装置运行需要注意的事项有:1、在切换定值区之前应该先退出GooSe出口压板,切换之后,需要对切换的定值进行核对,看其是否正确并在核对正确后将出口压板放上。2、在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前应该对保护状态是否为许可前状态进行检查,同时装置无故障或是告警信号、确保定值以及定值区切换正确性,当检查一切正常时,退出保护装置检修状态压板。3、保护装置正常巡视需要注意保护投入运行以后,装置上带电的部位以及插件、设备禁止触碰并且面板上的键盘也禁止随意按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保护装置处理时,首先应该对保护装置出现的故障进行审查,将查明的原因进行汇报调度。然后,调度同意后可对保护装置进行重新启动,但是在重启之前应该先退出GooSe出口软压板并将“装置检修状态”压板投入。设备重启后,保护装置将会出现两种状态:一是如果恢复正常,则要将保护装置恢复到跳闸的状态,同时将结果进行汇报调度。二是不能恢复正常,则需要将当前保护状态以及之前的保护重启情况进行汇报调度,同时还要及时的通知检修单位进行检修。在对智能终端故障进行处理时,应该将出现故障的原因查明并进行汇报调度。智能终端故障处理与保护装置故障处理的过程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当智能终端恢复正常时,需要“装置检修状态”压板退出智能终端,同时将其投入分合闸的出口压板。同时,如果GooSe出现断链的问题时,保护装置可以将一次设备的状态进行记忆,并且功能不受到影响,但是,此时的一次设备状态禁止改变。

四、结束语

在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要从主要的管理层面入手,包括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的管理、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安全的管理这两方面,在文章中我们也分析了这两方面的具体管理和防范工作。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安全管理是必然要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是在这期间也有一些安全问题存在,并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最好。同时,由于智能变电站应用推广的时间较短,因此在长时间投入使用后,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也需要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管理的方法,以保证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婷.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海学智.浅谈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24).

运维工作汇报篇6

关键词:营销信息化;运维体系;有力支撑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1电力营销业务深入开展带来的系统要求。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已实现了功能高度整合,流程规范统一,全面支撑起营业业务的开展。但随着营销工作标准和客户要求不断提高,对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提出更高要求。

(1)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要确保对业务开展提供可靠支撑,尤其是面向客户的窗口业务,必须保证系统100%稳定运行。(2)系统故障响应的及时性要求。营销信息化系统涉及的业务内容多,技术结构复杂,服务对象广,需确保故障迅速定位,顺畅沟通,快速响应。(3)系统维护的稳定性要求。需要构建稳定的业务及技术支撑团队,梳理顺畅的运维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闭环管理。

2系统旧有运维模式分析。系统旧有运维模式是由省公司营销部直接管理,用户通过电话、办公系统、传真等方式的进行咨询、提出需求,由系统运维厂商人员进行解答。通过几年的运行,此种模式已经暴露出以下弊端:一是问题来源分散,市公司任何人员可通过任何方式可进行问题提报,多数问题线下处理,缺少有效汇总和监管;二是基本上处于“现事现办”的状态,解决问题停留表面,未能形成有效的统计分析;三是缺少问题记录,不能形成闭环管理,已解决问题未对全省进行广播,易出现问题重复解决现象;四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无法做到响应迅速、准确高效;五是缺少有效的监管及考核管理,不能保证运维工作的规范性、完整性。

3建立高效运维管理体系,提升系统支撑水平。针对旧有运维模式的种种不足,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组织架构统一、规章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高效的运维体系,将运维管理延伸至市、县公司,形成省客服中心集中管理,市县协同配合,运维单位技术及开发支撑的运维模式。

(1)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随着“大营销”适应性调整和省客户服务中心的成立,原有各部门在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通过梳理及分析,结合本身体制及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将具体分工明确如下:省公司营销部作为业务运维管理单位,负责制定公司营销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标准;审批省客服中心上报汇总的需求、问题等。省客服中心作为业务运维实施单位负责营销自动化系统业务运维工作的具体实施;管理运维支撑平台,监控营销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设立统一业务热线,为市、县公司提供咨询、问题处理、需求分析等服务;定期对系统运行进行评价,负责需求汇总、问题统计、制定运维方案等工作。市、县公司作为系统问题发起单位,负责问题汇总提报、初步审核等工作。(2)细化运维工作分类。对营销自动化系统业务的运维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类,具体分为:业务需求管理、系统缺陷管理、数据管理、配置管理、应用软件管理、应用安全管理、运维质量管理等。①业务需求管理,对因政策、业务变化及管理创新而需要新增或变更的,在营销标准化设计成果最新版本现有范围之外的新业务和新功能需求,是系统持续深化应用并快速响应新型业务的保障。②系统缺陷管理,包括功能缺陷和性能缺陷,是确保营销业务正常开展所必须提供的基础性保障和支撑工作。③数据管理,包括数据迁移和数据变更等,是营销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基础核心。④配置管理,包括流程配置和权限配置等,是保证系统业务流程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⑤应用软件管理,包括系统升级、流程调整、功能更新等,可通过广播形式及时告知应用人员程序调整内容。⑥应用安全管理,包括密码设置、密码变更等,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避免人为问题出现的保障。⑦运维质量管理,包括问题工单处理时限管控、质量管控等,进一步明确责任及考核,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满意度。(3)梳理高效运维流程。高效的运维体系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内容制定不同工作流程,通过标准、科学的流程,使得各部门在需求处理、报修处理等日常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高效流转。具体流程如图1和图2所示。

4建立运维支撑平台,实现工单线上流转。开发系统运维支撑平台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营销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提升运维工作水平的根本,通过工单线上流转,使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从粗放、分散逐步向集中、规范、高效、精益的管理模式转变。支撑平台需具备以下功能:一是统一的营销自动化系统运维热线,由语音坐席受理各类系统问题,实现对用户诉求的快速响应、分类并派发处理;二是科学的工单流转监控模块,以管理流程为依据,加强过程管理及时限控制,实现闭环管理,通过考核,提高运转效率;三是实时的运维质量评价功能,通过定期的抽查回访,对运维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及时了解用户意见,不断完善自身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四是严谨的系统运维过程文档存储功能,实现系统运维工作的统计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及时发现用户关注焦点,做到问题预判,降低问题大范围爆发几率;五是全面的运维知识库体系,规范问题答复要素,定期对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完善知识库的收集、识别、维护、查询功能,实现问题解决办法的高度共享。

结语

建立高效的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业务运维体系,从根本上打破了旧有的运维模式,改变了管理层级模糊,职责分工不明,工作流程不清晰的局面,降低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运维风险,缩短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时间,实现了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转化。因此,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完善提升,努力将其打造成“科学规范、高效运行、技术精益、队伍稳定”的运维体系,为营销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平稳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运维工作汇报篇7

[关键词]钢坯产量查询物流监控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055-01

引言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维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为了使企业的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meS生产执行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使企业具有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提供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但加快企业物流的自动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成为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我公司大力加强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采用企业级实时数据来建立全公司统一的物流信息集成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平台把全公司磅房的检斤数据集成起来,把各磅房分散的检斤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管理层与基础数据层的集成,并为上层企业决策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

1.系统概述

我公司eRp系统投入运行以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更好地管控钢坯产出及物流转储流程,以确保钢坯产量数据等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对钢坯下线后的产量查询及物流转储情况的监控提上了日程,防止厂际间由于钢坯转储重量等问题提出争议,因此对钢坯的转储重量的准确性以及公平n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钢坯下线后在系统中的产量计量是以抽测单支重乘以此炉次总支数作为此炉钢坯的生产重量,运输是一般以汽运和热送辊道运输两种方式,由于其生产节奏陕,对钢坯热度的严格要求,不可能做到车车过磅称量,钢坯种类众多,同钢种不同规格的钢坯也很多,因此采用钢坯下线随车转储时,磅房、炼钢厂及各个轧钢厂通过抽测钢坯单支重量的方式来作为钢坯的计产重量和转储重量的依据,这既能解决生产上对于时间的要求同时也解决了各厂对于重量的争议。因此,磅房需要将抽测的钢坯车次的各项信息都要记录下来,以前只有磅房的人员可以查看抽测车辆的信息,现在我们把车辆的信息公开化,使炼钢厂及各个轧钢厂都可以通过钢坯产量查询及物流监控系统随时查看钢坯产量及转储情况,使数据更加透明,在各厂共同的监督和管理下,钢坯产量更加准确,转储流程不断规范和有序。

钢坯产量查询与物流监控系统以其强大完善的应用功能、稳定卓越的系统性能给管理机构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监控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管理机构可以轻松而高效的将钢坯产量及物流情况等各种信息实时监控,从而构筑一个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管理空间,以网络时代最先进的沟通方式满足使用单位对于钢坯下线后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等需求,改善管理手段,规范了服务行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浪费,保障钢坯产出转储业务流程顺利进行,为各生产单位之间的沟通及公司掌握钢坯生产情况提供有力的支撑,为钢坯产量查询与物流监控系统不断建设,提供充分保障。

2.功能描述

系统采用前台软件代码以及多台oRaCLe数据库连接访问技术,将oRaCLe数据库的DBLinK技术运用起来,达到多数据库的数据联合共享,通过前台软件代码将其编写为用户所需要的有用数据,钢坯产量和物流转储及钢坯单支重的抽测以及单支重的维护情况以进厂日期、车号、连铸机号,炉次号、物料号等多种信息的查询功能体现,为方便操作人员核对钢坯产量及物流过磅信息的准确性,根据物料号及连铸机号为查询依据开发钢坯过磅总重量、总支数及每种物料的单支重数据统计汇总功能,并提供了可将汇总后的数据信息以报表形式导出的功能,以便操作人员日常归档备份及结账使用,系统还开发了根据钢坯抽测过磅后的数据信息每月由操作人员定期维护单支重数据表的功能界面,数据来源既准确又及时,减轻了操作人员维护数据的工作量。

2.1钢坯过磅抽测查询并汇总功能

钢坯下线后通过送钢卡片实时运送钢坯,过磅抽测主要是针对汽运转储的钢坯,钢坯调度将转储钢坯的车号、支数添加完毕后,在系统中自动生成转储流水号,磅房人员在过磅时调取流水号过磅,本系统将过磅后的钢坯各项信息通过物流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联合访问,将此车钢坯的车号、磅房编号、重量、支数、物料号、物料描述、炉次号、连铸机号、磅单编号、毛重、皮重、净重、过毛时间、回皮时间、发送单位、接收单位等信息汇总显示出来,供操作人员实时监督和管理,确保每笔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系统还可以针对钢坯抽测查询后的数据以物料名称、物料号、连铸机号、总净重、总支数显示出来,并通过几个字段的结果计算每个物料的单支重。

2.2汇总导出eXCeL报表功能

操作人员可将汇总后的信息以eXCeL报表的形式导出,供操作人员备份及月底结账核对数据使用。既方便又快捷。

2.3定期维护钢坯单支重信息功能

炼钢厂在钢坯下线后前台需要通过输入支数后,后台以物料号和连铸机号搜索此炉次的单支重信息,并通过设定的公式自动计算此炉次的总重量后收货上传eRp系统,这时就需要第三方操作人员提前根据抽测过磅的钢坯信息添加和更新单支重数据,保障炼钢生产收货的正常进行。系统以钢坯的物料号和连铸机号作为条件搜索已维护单支重数据表中是否有相同的物料号及连铸机号,如果有就替换,没有就添加一条新信息,此界面还具有手工添加维护的功能,如果有特殊情况磅房无法过磅或其它问题,操作人员还可以手工添加维护,维护好的数据表可通过维护时间、物料号和连铸机号查询数据信息情况。多种维护功能的使用,确保钢坯产量收货及转储重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4单支重数据信息导出eXCeL报表功能

第三方操作人员可将维护后的单支重信息以eXCeL报表的形式导出,供操作人员备份及月底结账核对数据使用。

2.5钢坯产量查询与导出eXCeL报表功能

系统按照钢坯生产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连铸机号、炉区及坯形等查询条件对钢坯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支持对每个组合条件查询后的钢坯总重量和总支数都做汇总及导出eXCeL报表的功能。为操作人员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界面简洁,操作方便。

运维工作汇报篇8

【关键词】隔离刀闸红外测温螺丝断裂局部发热

刀闸是变电站输配电线路中与断路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主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保证高压设备检修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在需要检修的设备和其他带电部分之间,用刀闸构成一个明显的断开点,给工作人员提供足够大的绝缘间隔。在长期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刀闸出现各种故障,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1事件经过

2014年5月27日21:00,某运维班在完成了既定操作任务的同时,对将要到来的度夏工作全面重视,安排各班提前进行了度夏预案的学习。针对某站内设备运行时间长、设备老龄化的特征,对全站设备进行全面测温,发现220kV某线路甲刀闸静触头上部接线板发热a相78度,B相91度,C相67度,当时负荷电流583a。根据《变电运行规程》规定,运行中母线排及引线固定接点的允许温度为75度;根据《郑州供电公司设备异常运行及缺陷管理办法》规定:隔离开关发热超过110度为一类缺陷,隔离开关触头发热变色90-110度为二类缺陷。此时B相已91度,达到二类缺陷的下限水平。结合运行现场实际经验,决定采取继续观察的处理办法。

2014年5月28日交接班时重点提出了某线路甲刀闸发热情况。

2014年5月28日14:00,在环境温度32度地表温度达到46度时,当班值班长对设备进行跟踪测温,发现该线路甲刀闸静触头上部接线板的发热情况随着负荷的增长更加严重:a相85度,B相167度,C相80度,当时负荷电流651a。该线路重要的上网用户即电厂,该线路的运行是否良好直接关系着电厂出力情况,对系统负荷分配具有重大意义。

当班值班长立即汇报调度对该线路降低负荷,迅速联系检修人员说明现场情况,同时汇报给站长及工区领导,等待处理。加强了线路负荷的监视,采用专人负责监视线路负荷,专人测温(表1)。并及时将测温情况汇报调度。

28日21:00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对该线路发热进行停电处理,工作于29日10:00结束。

经检修停电处理后发现:某线路甲刀闸B相静触头上部接线板处固定螺丝断裂是造成发热的主要原因(图1)。

2异常原因分析

(1)该线路于2009年12月投运,甲刀闸型号为Gw17-220Dw,额定电流2500a,厂家为某高压开关厂。安装及试验报告显示该设备符合投运技术条件。

(2)此次发热直接原因为螺丝断裂造成的。运维人员能及时发现异常并汇报,避免了一起电网设备故障。

3预防和改进方法

(1)操作拉合刀闸后必须详细检查确已到位,带负荷后要对触头进行红外测温,防止刀闸发生过热现象。若刀闸过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1)对于双母线接线方式母线侧刀闸发热,可通过将负荷转移至另一母线上运行,拉开发热刀闸。检查发热刀闸,应将母线及其回路中的断路器停电。2)单母线接线方式母线侧刀闸发热,应联系调度降低负荷或线路停电检修处理。如不能停电和降低负荷,应加强监视,在发热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事故处理,进行停电检修。

运维工作汇报篇9

关键词:大伙房流域模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洪水预报

中图分类号:tV122;p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1-0072-07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accuracyoffloodforecastinginbasinswithdramaticchangesinthebasecourse,thispaperproposesacoupledhydrological-hydrodynamicfloodforecastingmodelwhichcouplesthetraditionalhydrologicalmodelwiththeone-dimensionalhydrodynamicmodel.First,theflowprocessofasectionwasobtainedbythehydrologicalmodelandwasusedastheboundaryconditionoftheone-dimensionalhydrodynamicmodel.thentheone-dimensionalhydrodynamicmodelwasappliedtosimulatethefloodroutingintheriverchannel.theproposedmethodwastestedonthewaijiaRiverbasininYantaiCity,China.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coupledmodelcansimulaterunoffyieldwithahighqualificationrate,andgenerateflowprocessesthattallywiththemeasuredvalues.itcanbeconcludedthatthiscoupledhydrological-hydrodynamicmodelmaymakeasignificantcontributiontofloodforecastinginbasinswithcomplexhydrologicandhydraulicconditionsthankstoitsabilitytomodelwatermovementinthebasin.

Keywords:DHFmodel;one-dimensionalhydrodynamicmodel;coupledhydrological-hydrodynamicmodel;floodforecasting

流域洪水a报作为洪水调度的基础,是防洪减灾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了适用于本国流域特点的洪水预报模型[1]。通常,在模型中将流域径流过程分为产流和汇流两部分。相对产流而言,汇流过程不仅受产流过程的影响而且还受流域地形、河网、河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规律多变不易描述。传统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通常采用马斯京根法或其它水文学方法进行演进计算。但是,由于仅能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和槽蓄方程进行流量计算,模拟结果往往不甚理想。尤其是在丘陵、平原混合区域,河道内水流运动受地形条件、上游来水、回水顶托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洪水预报模型中河网汇流部分无法描述这些影响因素而导致流域出口断面的洪水预报精度降低[2-7]。

国内外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研究[8-9],在水文学方法的实际应用中加入河道水流运动物理机制的描述,以求尽可能地反映流域汇流真实情况,通常借助计算机等工具求解圣维南方程组,得到河道内不同断面的流量和水位,进而补充传统洪水预报无法得到的信息,提高预报精度。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流域各有特点,洪水预报模型在实际应用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充分考虑流域产流、汇流特点,研制适合流域实际情况的水文水动力学耦合的洪水预报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烟台市外夹河流域为研究背景,在传统洪水预报的汇流部分加入计算水力学的求解方法,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方法进行模拟,结合水文学模型构建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以弥补水文学模型不能考虑河道内复杂水流运动的不足。

1耦合洪水预报模型的构建

1.1水文模型

降雨径流是流域洪水的重要成因,水文模型是模拟流域上游区域以及中下游区间产、汇流过程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是基于蓄满产流的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和基于超渗产流的大伙房流域模型[10](DHF)。其中,DHF模型于1973年由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管理局提出,由产流和汇流两部分模型组成,是一种集总式概念性水文模型。其中,产流模型采用超渗产流机理进行计算,以抛物线描述流域表层蓄水容量的空间分配曲线,以霍尔登下渗曲线为基础亦采用抛物线描述双层下渗率分配曲线;汇流模型采用据多年预报经验总结得到的变强度、变汇流速度的经验单位线进行计算。DHF模型共16个产汇流参数,需优选确定的只有6个参数。整个模型结构合理,数学方程简单,便于计算运用,模型的模拟精度和检验精度较高,已在东北的桓仁、碧流河、石佛寺等10多个流域的洪水预报中得到良好的应用[11-13]。

根据研究流域的特点,选择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DHF作为本文耦合模型中的水文模型部分来计算研究流域上游断面的出流,将其结果作为水动力学模型的输入条件。

1.2水动力学模型

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根据离散方式的不同有多种求解方法,包括特征线法、有线差分法、有限体积法等。其中有限差分法的preissmann四点偏心隐格式在江河的洪水演进计算中应用最为广泛,且其计算精度、计算效率、稳定性完全满足本文模型需求。因此,采用preissmann四点偏心隐格式对描述天然河道一维水流运动的圣维南方程组离散,使用追赶法对离散后方程组进行求解。根据不同的边界条件,可设不同递推关系,依次求得河道内各断面的水位、流量值[14-16]。

水动力学模型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大型、复杂的非恒定水流系统,为了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实际河道中的水流运动状态,在应用时需要对天然河道的水力学参数及模型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参数条件进行明确。

(1)天然河道地形复杂,断面形状不规则,给水力学参数的计算带来困难,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其进行概化,使其在基本符合断面形状变化的基础上又能降低模型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2)上游边界条件是非恒定流发生过程中,首断面应满足的水力条件。它常以流量过程线或水位过程线来表示,而下边界条件通常以水位过程线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来表示。

(3)除特殊条件的处理外,模型要想稳定计算,必须给予能反映河道初始状态的水位、流量值,可以是恒定状态的,也可以是非恒定状态的。

(4)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主要有反映固体边界作用的糙率系数,差分格式的权系数θ,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河道的糙率因影响因素众多,很难准确求得,模型可在河道实际情况基础上给出糙率初值,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优化;权系数直接影响模型稳定性和计算精度,一般选取大于等于0.6的强稳定状态;时间步长根据计算需求及稳定性要求可取30s、60s等;空间步长取两断面间距,为不等距步长,大约为100~500m,其中在河道嗝嫘巫幢浠较剧烈和弯道河段,距离步长较小,顺直河道距离步长较大,对断面间距较大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插值。

1.3耦合模型构建方法

集总式水文模型专注于降雨、径流的产生过程和规律,将整个水文系统看作一个整体而进行研究,不考虑系统内部的不均匀性和河道水流运动规律。在流域下垫面均一、形状规则、区域内河网较简单、汇流规律较单一的情况下,单独使用集总式水文模型进行洪水预报不仅可以降低模型复杂程度而且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但是,大多数流域的下垫面不会一成不变,所以忽略水流运动规律的集总式水文模型无法满足工程需要,其预报精度会受地形、河网等影响。水动力学模型着重于河道水流运动规律的详实描述,可以反映河道内细微差别。因此,两者耦合使用正好可以弥补传统集总式水文模型的不足。

耦合模型的建立重点在其耦合方法上,本文选择连接的方式进行耦合,见图1。采用大伙房流域水文模型进行河道上边界断面和各支流控制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的预测;将其计算结果作为上边界条件和内边界条件直接输入到一维水动力学模型中;一维水力学模型的数据不反馈输入到水文学模型,二者是单向输入的。

2耦合模型的应用

2.1研究流域

烟台市外夹河流域(图2)面积1072km2,平均长度60km,宽度15.5km,形状系数0.26,上游宽、下游窄,呈“梨”型;河道干流全长64km,干流平均比降1.32‰。流域为典型的丘陵、平原混合区域,其上游谭家庄水文站以上区域和各支流上游区域主要为山地、丘陵区;而谭家庄站与福山站之间以及主干河道两侧则多以平原、洼地为主,因此不同下垫面条件导致区域内汇流时间有很大差异。同时,福山水文站距离入海口仅有8km,河道水流受海潮顶托回水现象严重,导致出口断面――福山水文站的洪水预报精度降低;另外,外夹河河道弯曲度大、河床多有突起,极易壅水漫滩威胁两岸安全。

本文选取外夹河福山站以上流域建立大伙房流域模型和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用于验证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的合理性和对洪水预报精度的改善。研究区域内有福山站、谭家庄站、古现村站、桃村站、清泉埠站、铁口站6个雨量站,均有长系列实测降雨资料;应用大伙房流域模型和水文移置法进行研究区域的降雨径流模拟计算,得到谭家庄水文站的流量过程和区域中谭家庄水文站与福山水文站间间的各支流流量过程,作为水动力学模型的上边界条件和内边界条件。水动力学模型计算河段选择外夹河谭家庄水文站至福山水文站河段,河段划分121个断面,5个特殊结点,全长约27.9km。谭家庄站、福山站是外夹河上比较大的水文站,有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本文利用福山站来检验耦合模型的可靠性。

2.2模型条件处理

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中其产汇流特性及水流特征不光遵循特定理论,还有一定的经验性,单纯地注重数学模型的处理不足以保证模型模拟得到良好的效果,还必须对研究区域及河段的特征信息进行补充并加以经验性的处理,即需对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1)区间入流的处理。

研究区域中谭家庄水文站与福山水文站之间河段还有沐浴河、友谊河、东风河、芹河、横河5条支流入流,但各支流流域控制面积较小,河流短,汛期洪量小,并且缺少各支流实测断面资料及水文资料。为降低耦合模型中一维水动力学模型的复杂程度,将其简化处理不做河网计算,而是作为主干河道旁侧入流。因此,需要对各支流流域进行降雨径流模拟,出流直接耦合于水动力学模型。但是,由于外夹河各支流缺乏实测水文资料,并且各支流流量较小,其入流对主干河道水量、峰现时间等影响不大,因此不采用水文模型对各支流控制区域进行流量模拟,而是采用水文移置的方法进行处理:直接根据各支流控制面积和谭家庄以上区域的面积比,移用谭家庄水文站以上区域大伙房流域模型计算结果。其中,东风河与芹河入流点距离较近,为了降低模型复杂程度将其简化为一条支流来考虑。各支流控制流域面积与谭家庄以上区域面积比见表1。

(2)河道断面处理。

本研究河段上游属于天然状态河槽,断面窄而深,基本无滩地、河心淤积带的存在,而下游处于城镇地带,人工修筑堤防并进行过大规模的河道治理,断面形状变化不剧烈。在本模型中,将上游断面的尖锐突起部分修整为规则的梯形或复式断面;而下游断面较为规则,将其概化为矩形、梯形或复式断面。由于研究河段的流量集中在主槽内,滩地的行洪流量较小,所以在本文计算中暂不考虑复式断面的水流差异。

(3)模型边界条件处理。

福山水文站是研究河段外夹河与邻近清洋河汇合之前的一个控制站,同时也是水动力学模型的下边界,距入海口8km。由于清洋河上游为门楼水库,汛期受水库泄洪及潮水顶托影响,存在死水及回水情况,增加了福山断面边界条件处理的复杂性。研究比较下列方案:a方案给定福山站水位流量关系;B方案给定福山水位过程;C方案给定福山流量过程。试算结果表明,福山边界条件的给定与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密切相关。若要强制给定福山水位过程或流量过程将致使水位与流量不协调,从而使计算失稳。考虑到本模型侧重于干流福山站流量、水位的精确预报,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最后选定的方案a。

(4)模型初始条件处理。

模型中的水动力学部分采用恒定初始状态,即以任一初始水位,推算出各计算断面在足够长时间恒定流量(采用场次洪水初始时刻实测流量值)输入的情况下到达稳定状态下的河道内各断面处水位和流量,并以此值作为模型计算的初始值,进行非恒定流的计算。

(5)模型参数条件处理。

水动力学模型的空间步长采用相邻断面间距长度,为保证模型计算的稳定性及空间步长的合理性,对断面间距较大的按500m的距离利用相邻断面进行插值。时间步长根据计算需求及稳定性要求取60s,权重θ取0.8,既保证模型精度又计算稳定。根据研究河段现有资料情况以及精度、计算速度等的要求,研究河段上游基本处于天然河道状态,糙率取0.05;下游处于城镇地带,河床、岸壁的粗糙度小,糙率取0.028。

2.3模型结果c分析

(1)耦合模型模拟结果。

选用流域出口断面――福山水文站1976年-1990年期间资料完整性较好、有代表性的16场洪水进行模拟计算,从而验证所采用的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能否有效地描述流域产汇流特性、能否真实反映河道的水流情况,模型参数及地形、断面的概化是否合理,以及对洪水预报精度是否有所改善。模拟结果如表2所示。

从耦合模型的产流模拟结果可知:a.其产流模拟仅有750813场次不合格,其余场次洪水径流深预报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合格率达94%;b.760629、790731、850726三个场次洪水总径流量预报偏大,原因为流域内塘坝、洼地等的截流作用未纳入水文模型中,导致在极度干旱情况下的产流量偏大;c.大部分场次洪水产流模拟值偏小,因为谭家庄上游区域内植被情况较好,下游区域为城镇,不透水面积大,而模型构建时对上、下游区域进行均一处理未考虑其下垫面的变化。

从耦合模型的汇流模拟结果可知:a.有15场洪水的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的预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合格率为94%;b.确定性系数有10场在0.7以上,只有730821场次洪水在0.5以下,流量过程拟合较好;c.从图3所示的4场典型洪水过程模拟结果看,耦合模型对于洪水流量过程整体上拟合良好,所确定的参数基本能反映流域产汇流特性以及河道水流特性;但是,对于峰前、峰后小洪水以及复峰型洪水反映不灵敏,如760818场次洪水的大洪峰前的小峰起峰不明显,850818场次洪水的退水拟合不好,分析原因是主干各支流入流进行了概化处理,未考虑其产汇流差异性。

综上所述,耦合模型产、汇流模拟合格率均为94%,且福山水文站模拟流量过程与实测值拟合良好,说明所建立的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流域的降雨-径流响应过程。

(2)与大伙房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单独使用大伙房模型对福山水文站以上流域进行场次洪水模拟,其结果如表3所示。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a.大伙房模型模拟的产流结果合格率为81%,低于耦合模型的94%;汇流模拟结果合格率只有56%,远低于耦合模型的94%;b.大伙房模型模拟的洪水过程确定性系数只有7场在0.7以上,最高只有0.85,低于耦合模型的0.97;另有820825场次和900724场次洪水确定性系数过小,说明大伙房模型对洪水过程的模拟偏差较大,不能很好地反映流域汇流特性;c.大伙房模型模拟的峰现时间大部分都有1个时段的差值,其中730831场次洪水峰现时间差为4个时段,预报不合格。d.从图3所示的4场典型洪水过程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大伙房模型模拟的洪水流量过程与实际洪水拟合效果不是很好,退水较快。

综上所述,单纯地使用大伙房流域水文模型进行流域洪水模拟往往会影响汇流的准确性,而水动力学模型的加入使得汇流更加贴合流域实际情况。

(3)1990年以后洪水模拟。

烟台市外夹夹河自1990年起修建了大量的橡胶坝、拦河闸以及跨河大桥等工程,致使流域的产、汇流条件有较大的改变。但是,由于缺乏闸坝参数及运行资料,耦合模型建立过程中并未考虑河道中的人工建筑物。本文利用建立的耦合模型对1990年以后的9场洪水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其是否对流域产汇流有影响,从而验证本文所建耦合模型的适用性。

分析表4的模拟结果可知:a.1990年以后洪水的产、汇流模拟结果的合格率分别为66.7%、88.9%,较1990年前洪水的模拟合格率有所降低;b.大部分场次洪水产流模拟值较实际值偏大,而1990年以前洪水模拟值大部分偏小。虽然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当汛期遇大洪水时各橡胶坝均将其坝顶高程降到最低,但其对洪水依然有拦蓄作用,对产流产生一定影响;c.不合格场次洪水的产流量、洪峰流量值均较小,说明橡胶坝、拦河闸、跨河大桥等工程的修建会会大大降低小洪水模拟的精确性,而对大洪水影响作用不明显。综上所述,虽然河道人工建筑物的修建改变了流域的产汇流条件使得耦合模型无法很好地反映小洪水的产汇流特性,但其对大洪水依然适用。

3结论

本文建立了复杂下垫面条件的水文预报和天然河道复杂地形和水流条件的水动力学计算的耦合洪水预报模型,并利用烟台市外夹河流域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模型的应用验证,结果如下。

(1)本文所建的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模拟的洪水流量过程与实测过程拟合良好,模型计算稳定、快速,可用于实际洪水的预报。

(2)通过与大伙房模型的模拟结果对比发现,耦合模型能够更好地解决单纯使用集总式水文模型而不能反映河道水流运动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流域洪水预报模拟精度,更具有通用性。

(3)限于数据资料的缺乏,模型实际应用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概化的方法,同时未考虑流域内小水库、小型塘坝和洼地等的调蓄作用和橡胶坝、拦河闸、跨河大桥等建筑物对河道水流运动的影响。因此,对于小洪水受以上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本文所建模型的模拟与实测值有所偏差,而其更适用于大洪水的模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宗学.水文模型: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3):278-289.(XUZong-xue.Hydrologicalmodels:past,presentandfuture[J].Journal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10,46(3):278-289.(inChinese))

[2]常露,刘开磊,姚成,等.复杂河道洪水预报系统研究-以淮河王家坝至小柳巷区间流域为例[J].湖泊科学,2013,25(3):422-427.(CHanGLu,LiUKai-lei,YaoCheng,etal.Real-timefloodforecastingsystemforcomplicatedriverchannels:acasestudyfromwangjiabatoXiaoliuxiangsectionintheHuaiheRiverbasin[J].LakeScience,2013,25(3):422-427.(inChinese))

[3]徐兴亚,方红卫,张岳峰,等.基于粒子滤波同化的河道洪水实时概率预报模型与应用[J].水科学进展,2015,3.(XUXing-ya,FanGHong-wei,ZHanGYue-feng,etal.areal-timeprobabilisticchannelfloodforecastingmodelandapplicationbasedonparticlefilters[J].advancesinwaterScience,2015,3.(inChinese))

[4]薛天柱.洪水演算方法在白龙江河段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XUetian-zhu.methodinBailongRiverFloodForecasting[D].Lanzhou:LanzhouUniversity,2012.(inChinese))

[5]赵人俊.流域水文模型[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ZHaoRen-jun.Hydrologicmodelsofwatersheds[m].Beijing:waterConservancyandelectricpowerpress,1983.(inChinese))

[6]程亮,王宗志,胡四一,等.强烈下渗条件下天然河道洪水演进模拟方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45(2):207-215.(CHenGLiang,wanGZong-zhi,HUSi-yi,etal.Floodroutingmodelincorporatingintensivestreambedinfiltration[J].ScientiaSinicaterrae,2015,45(2):207-215.(inChinese))

[7]包红军,李致家,王莉莉.具有行蓄洪区的复杂水系实时洪水预报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9(4):5-12.(BaoHong-jun,LiZhi-jia,wanGLi-li.Real-timefloodforecastingforcomplexwatershedwithflooddiversionandfloodretardingareas[J].JournalofHydroelectricengineering,2009(4):5-12.(inChinese))

[8]王船海,李光.实用河网水流计算[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wanGChuan-hai,LiGuang-zhi.practicalguideonrivernetworkflowcalculation[m].nanjing:HohaiUniversitypress,1997.(inChinese))

[9]杨国录.河流数学模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YanGGuo-lu.mathematicalmodelofriver[m].Beijing:Chinaoceanpress,1993.(inChinese))

[10]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43-52.(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heofficeofFloodControlandDroughtReliefHeadquarters.methodandapplicationofreservoirfloodforecastingoperation[m].Beijing:Chinawater&powerpress,1996.(inChinese))

[11]王猛,彭勇,梁国华.大伙房模型在石佛寺流域洪水预报方案中的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2):93-97.(wanGmeng,penGYong,LianGGuo-hua.applicationofDHFmodelinfloodforecastingforShifosiBasin[J].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sandwaterScience&technology,2012,10(2):93-97.(inChinese))

[12]马玉军.碧流河水库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及设计洪水过程修匀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maYu-jun.StudyonfloodforecastingschemeandgraduationofdesignfloodhydrographofBiliuheReservoir[D].Dalian: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3.(inChinese))

[13]李娜.基于知识的桓仁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方法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大学,2008.(Lina.StudyandapplicationonrealtimefloodforecastmethodofHuanrenReservoirbasedonknowledge[D].Dalian: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8.(inChinese))

[14]杜献梅,赵克玉,冯玉权.沁河中游复式断面洪水演进模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23-227.(DUXian-mei,ZHaoKe-yu,FenGYu-quan.Simulationoffloodroutingwithcompoundcross-sectioninmiddlereachoftheQinRiver[J].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13(2):223-227.(inChinese))

运维工作汇报篇10

关键词:干线公路;智能化;养护系统

1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应用概况

承德市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开发主要基于3G移动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针对普通干线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对普通干线公路运营期间日常出现的病害或沿线设施损坏养护修复的智能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1]。该系统主要由路巡养护、日常养护、资金管理、实时路况、日常考核、统计分析、养护工程、公文传送8个模块组成。目前,养护工程和公文传送两个模块正在开发,路巡养护、日常养护、资金管理、实时路况、日常考核、统计分析6个模块,从2014年4月开始正式启动,到2014年12月底运营了8个月。运营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该系统紧紧围绕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实际,按照河北省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进行开发,实现了普通干线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全过程监控,能够规范日常养护工作流程,并为大、中修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2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的组成

2.1路况巡查养护子系统

路况巡查养护时,巡查人员应该使用专门的养护子系统来发现路况病害。例如使用pDa拍照技术,将病害拍完上报给相关人员,及时备份,以便后期检查。巡查人员及时将病害上报后,公路站人员可以在路况pC端查看路况病害情况、照片以及定位病害具置。这样通过pC端,巡查方式可以让维修人员及时对路况病害采取措施。还可以指定维修人员并规定完成时限,派单提交后会短信通知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在路况现场进行工程量填写,将维修后的路面拍照,并将它存入系统,方便对比和再次维修。维修人员对路况维修完成后,要通知公路验收人员,及时做好公路验收,快捷恢复公路运输[2]。公路验收人员到公路现场验收时,需要对比维修前后照片,查看公路是否达到维修标准,并再次拍照进行验收回馈。公路验收合格后,就可以将公路照片进入结案归档,如果有不合格的,就应该再次进入到返修中。结案归档后,管理人员可查看整个案件流程及内容。数据分发确定数据来源、系统对数据处理及数据应用。

2.2日常养护子系统

公路站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公路养护工作,做好公路保养计划,公路养护人员按照计划定期开展养护工作。养护后进行拍照,然后传入pC端,让公路验收人员验收。日常养护子系统对公路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对公路起到养护作用。验收人员在完成验收任务后,可以将公路养护情况上传至系统,让系统自动生成计量支付表,方便今后使用[3]。数据分发确定数据来源、系统地对数据进行处理,让数据得到有效利用。

2.3应急与实时路况子系统

应急与实时路况子系统中,巡查人员要使用智能手机实时进行路况上报,并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应急处置报表。系统自动生成的应急处置报表,会使用短信提示相关领导,让他们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尽快做出处置方案,快速通知抢修人员,让抢修人员尽快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和反馈。巡查员可以通过pDa系统,及时将路况信息上报。在系统中形成实时路况报表,而系统又是与新闻媒体、报社、网站等传媒机构相连接[4]。这样就可以将路况实时向社会,公路路况信息包含所在具置,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

2.4数据分析与汇总

验收人员将公路路况数据传入系统,系统自动将各类数据汇总,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路面病害分布统计将会以柱状图、饼状图方式显示,图中可以清楚了解路面路况上报数量、病害数量。桥梁安全统计则会以折线图、饼状图方式显示。同时也会通过图表清楚看到桥梁的上报数量和病害数量。巡查记录报表,道路巡查上报后,系统自动生成、打印、导出excel等。以承德市为例,工作考核结果评分汇总表如表1所示。

3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相关的技术指标

项目组首先对承德普通公路养护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对道路巡查、桥梁巡查、日常小修保养工作、监督考核等工作流进行建模。借助.net技术搭建管理平台,以Sqlserver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实现道路巡查及小修保养管理工作规范化,解决日常内业资料难闭合的问题[5]。然后在VisusalStudio2010平台上,运用windowsphone模拟器进行手机终端开发,实现手机采集病害信息、上报图像信息、接收维修任务、反馈维修成果、验收工程成果、现场监督考核等操作。利用esri公司的arcGiSRuntimeSDKforwindowsphone开发,包括进行手机终端定位模块开发,为巡查人员运动轨迹查询提供数据。对公路进行路况养护时,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及时给相关人员带去公路路况信息。公路养护系统依据internet/intranet的建设原则,在基本网络平台基础上,使用“客户/www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结构,来构造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模式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日后公路路况中使用性更强,而且客户端不需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因此,客户端浏览模式管理维护工作量少。客户端浏览器模式便利用户数量多的单位,简便工作流程。不仅方便单位中的人员,还为远程客户提供便利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4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估

普通干线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应用该成果有效提高养护工作效率,提高养护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尤其对于突发应急路况,能及时上报处理,避免延误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6]。通过8个月的运行,效果如下。(1)采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新技术,能大力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公路日常养护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公路运营管理水平。(2)应用移动互联技术代替纸、笔、照相机等传统管理手段,实现公路病害的及时发现、及时维修以及修复过程中的质量监督,顺应公路养护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3)《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水平,为2015年迎国检小修专项管理与内业管理检查项目做好技术准备。

5结语

智能化日常养护管理系统在普通干线公路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能有效地节省人力,使各级领导能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对提升普通干线公路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霞,周斯亮.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对策[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0(9):28-29.

[2]石荣刚,李九英,张琳.基于物联技术的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1):7579-7580,7591.

[3]张伟,杨科.关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模式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3(13):269-270.

[4]祝介融.干线抓拍信息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5):136-137.

[5]王勇.高速公路机电维修维护管理的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1(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