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十篇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十篇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35:08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1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落实五教发[20xx]32号文件精神,以“关注课堂”为主线,以“重管理,抓常规、创三新”为着力点,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促进教研组的工作持续和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规范管理,狠抓教学质量;

2、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创三新”活动,努力构建研究型教师队伍,再创优秀教研组。

三、具体工作

1、积极推进课程课改,全组教师深刻领会课改精神,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

2、做好开学之初的计划制定工作,学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

3、注重“备教批辅考评思”常规7大环节的落实,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探索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①坚持周周有活动,有内容。做到有时间保证,有会议记录。

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把集体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集思广义,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③教研组确定每周三为“教研组教学研究日”,开展听评课活动。

④结合学校安排,实行定期的常规教学检查制度。

⑤做好“如何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课题研究,争取成果,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种课改活动,提高自身教育教研水平。

5、继续开展老帮青的帮扶活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9、2——9、8)制订计划

第二周:(9、10—9、15)收齐各种计划

第三周:(9、17——9、22)邓玉容主讲公开课,教研组第一次会议

第四周:(9、24—9、29)成立备课组

第五周:(9、30—10、6)国庆放假

第六周:(10、6—10、13)

月常规教学检查

第七周(10、15—10、20)

1、教研组听课评选活动主讲:黄元香

2、教研组第二次会议

第八周:(10、22—10、27)

教研组成员自学时间

第九周:(10、29—11、3)

1、教研组听评课活动主讲:张承芳

2、教研组第三次会议

3、期中考试制卷工作安排

第十周:(11、5—11、10)

1、期中考试

2、常规教学检查

第十一周:(11、12—11、17)

1、教研组开展活动主讲:陈圣章

2、教研组第四次会议

第十二周:(11、19—11、24)

教研组成员自学时间

第十三周(11、26—12、1)

1、教研组听评课活动主讲:向常俊

2、教研组第五次会议

3、月常教检查

第十四周(12、3—12、8)

教师自学时间

第十五周(12、10—12、15)

1、教研组听评活动主讲:叶守新

2、教研组第六次会议

第十六周:(12、17—12、22)月常教检查

第十七周:(12、24—12、29)

①、组内办黑板报

②撰写论文

第十八周:(1、1—1、6)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2

2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口述历史计划分析   

罗素图书馆成立于1年,是美国佐治亚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馆藏发展与规划主要聚焦于政府与公共利益相交而产生的政治、政策和文化问题。作为美国为数不多的由图书馆作为实践主体的日述历史项目,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馆藏资源主要由该馆工作人员自建的日述历史资源及研究人员向图书馆捐赠的日述历史资源构成,其日述历史计划的采访音频、视频及抄本资源通常情况下皆可以在线获取。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致力于开发、介绍公共节目与教育材料,促进、鼓励研究,提高公众对图书馆日述历史资源、服务的认识,并为社区提供学习机会。

2.1口述历史资源采集与组织

2.1.1资源采集及标准   

自建与捐赠是美国目前日述历史资源采集的主要方式,罗素图书馆也不例外。但不同于其他日述历史项目,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资源采集以“捐赠为主,自建、共建为辅”。目前罗素图书馆共有8个日述历史项目,其中自建项目2个,为“佐治亚政治反思日述历史收藏”和“理查德·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记录收藏”。共建项目1个,为“第一人称项目”。其他5个项目均为研究人员捐赠。虽然接受研究人员捐赠是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资源采集的主要方式,但其仍然有着严苛的收集标准:(1)材料主题。该馆需要与佐治亚地区相关的包括种族、性别、宗教、国家及国际层面主题的资料,主要包括:政治政策,佐治亚地区招募、竞选、投票和选举;军事政治,佐治亚参与的国际事务、外交、国防和军事;(c)社会关系政治,地方、国家和全球层面人权、民权运动,包括佐治亚残疾人运动史;公共利益政治,与宗教、健康、公民自由、安全和民防有关的问题;环境保护,佐治亚、全美、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政策、运动和监管行为;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政治政策,地方、国家、全球各层面的商业、贸易、劳工、消费者、税收、财富及贫困有关的政策、行动及实践。(2)材料背景时间。材料的背景时间必须为19世纪末至21世纪的资源。(3)著作权要求。罗素图书馆不接受无合法转让所有权证明、捐赠契约或其他官方认可证明的资源。(们拒绝接受情形。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资源将被拒绝:(a)非佐治亚州人创作的,反映另一地区或州的政治史材料;(b>资源的主要部分已经被馆藏收录;(c)永久性关闭的资源;(d>任何主要以复制品构成的资源,如影印件或扫描件等困。

2.1.2资源分类及组织   

据一项针对美国53个日述历史采集项目的调查表明,日述历史资源的主题分类主要方式有以学科为主题、以名人为主题、以部门及机构为主题、以时间段为主题、以事件或问题为主题、多主题融合6种方式川,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根据其资源的来源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主题分类方式。其中,自建项目“佐治亚政治反思日述历史收藏”和“理查德·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记录收藏”以学科内容为主题,5个捐赠项目主题则以捐赠者的姓名命名,如“哈罗德·保克·亨德森高级日述历史收藏”,共建项目“第一人称项目”则涉及多主题的融合。   

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日述历史资源,使用户更快地了解日述历史资源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罗素图书馆为其日述历史资源制定了元数据标准,并分别对各日述历史项目进行描述。其元数据标准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总结性描述和资源描述,其中总结性描述包括标题、创建者、日期范围、馆藏编号、存储库、摘要6个元素,资源描述包括历史记录、范围及内容、组织及安排3个元素。

2.2口述历史资源产品与服务

2.2.1日述历史资源产品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3

备课组需要每学期初,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要求,制定详细、具体、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并就全册教材的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教学重点、难点,安排教学进度。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1

一、教学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二、情况分析

我任教八年级186、187、188、189四个班的历史。共有140人,上次的期末考试总年级人平分为62.1分,及格率58.1%,优秀率24.1%。由于学困生比较多,四个班考得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爱学。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的展开、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五、具体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2.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3.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5.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过去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将来。在此,希望各位老师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和计划。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2

为了开展初二下学期的教学活动,加强教研力度,特地的拟定了如下的新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定的提高,能热爱自己的家,孝敬父母亲,在学校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还着重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2、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和分数。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现状分析

(一)教师现状

本学年,八年级备课组有两名任课教师:朱芳芳老师、杨艳华老师。这两名老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且不止一次教过八年级内容,已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作为青年教师,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全新的教学观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生现状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政治这门课已有所了解,但却不够重视。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心态。努力促使他们刻苦认真学习,养成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和素养,在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中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将这一优秀的品质带到更高的年级,带进更高的学府。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科书分为3个单元,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3课组成。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地安排《新课标》所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本册的重点是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能正确处理与师长的关系以及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工作措施

1、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学习课改,领会课改精神,教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体现课改精神。

2、坚持每周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发言人,开展集体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做好资源共享,实现效率最大化。

3、加强常规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关心帮助学困生,加强学法指导。

4、在平时积极参加学习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素养。

5、积极参加市、校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外出听课学习。

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3

八年级下学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期,是步入初三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期。所以关于本学期英语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再次做出本学期的英语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我们八年级共x个班,共有英语老师x位。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备课组的老师们将会齐心协力,认真反思过去经验的成功与不足,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争取在本学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缩短差距整体推进

具体目标:

1、在八年级下学期阶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强化听说读背练习,重点落实合格率和优秀率的提高问题。

2、积极参与英语组内培训,提高老师业务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开展各类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内在的动力,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而不是靠老师来逼着学。上学期,我们备课组成功举行了外语文化节活动,活动的举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学期,我们八年级备课组将会继续组织学生参与手抄报比赛,单词过级,书法等比赛。

2.继续坚持每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八年级英语组教师将珍惜每周备课时间,共同研究教法,经常性进行组内互听互评,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备课组全体成员要做到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根据每个单元各自特征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出不同教学设计方案和任务单,以此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时,力求教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3、针对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1)、结合各班实际,仔细研究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特别注意面向

全体,随时调整教学密度、深度、广度,提出的问题要注意深浅结合、因人而异,増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2)、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满腔热情、一视同仁,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负责。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倍关心、特殊爱护,耐心辅导差生,耐心解答他们学习疑难问题,使之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让每位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是她们的知音,产生亲近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和-谐。

3)、尝试分层教学。可以尝试分班分层或班内分层等形式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照顾到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又可以解决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多沟通,多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学期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八年级英语组备课任务。

愉快的寒假过去了,关于八年级下学期的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也要开始完成。这学期我们也本着上学期的教学理念进行工作计划,争取再接再厉。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分析、综合、比较、能力,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基本国情建设,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内容及进度安排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共22课,每课时一课,本学期有20个周,实授课为18周,段考前授课1—11课,第18周全部结束本学期课程内容。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备课组在每星期一下午集中备课一次.探讨教学方法与措施

2,定时考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段考前的第四周和第八周各测试一次,段考后第十四周和第十八周各测试一次,教师要认真讲评.

3,上公开课和听课,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次数不少于5节.段考前后上一节公开课,课后要集中进行评议工作.

八年级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文本5

在这个新的学期的开始,为了更好的展开八年级下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此,拟定本学期八年级历史备课组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中考研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依靠全体历史教师,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我校初三历史教师的群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1、通过组织集体备课、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作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

2、加强中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初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初三教师认真分析月考情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认真组织初三历史教师近两年中考试题,探索新课程命题的趋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试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探索高质有效的历史复习模式。抓住向外学习的机会,收集中考信息并将中考信息进行反馈。

3、强化训练,增强适应性。在抓好自主性学习,精讲精练,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中考的适应性。

三、工作目标

1、设计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践行学校“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打造和谐高效的历史课堂。3、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具体措施如下

1、深入研究中考考纲与教材,注重中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我们全体备课组老师仔细研读讨论教材,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逐一研究考纲与南京市历年中考试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我们还要关注跟踪当前热点,设计新颖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努力提高中考备考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利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构造和谐团队。

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组内的老师要经常沟通,资源共享,相互听课,互通情况,共通商讨,出谋划策。开学初,备课组老师共同商讨制定详细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及初三年级历史备课组教育教学计划,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指导方案来贯彻实施。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做好分工合作和交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坚持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各种大型的教学活动,都表现出强烈的团队意识,集众人智慧,展个人才华,大家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在今后共同工作的日子里,大家毫无保留,彼此取长补短,要让丰富的教学经验、超前的创新意识、扎实稳妥的教学作风以及好学上进精神在组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融合。

3、教学常规规范,不断追求教学创新

教学上我们要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大到每一节上课,小到一分钟到位,时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中考的要求,在作业批改上,我们要认真及时,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五、重点工作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边的历史”寒假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汇报。

(1)效能目标:总结假期的读书、观看历史类的脱口秀节目和游历历史景点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历史。

(2)具体措施:寒假前布置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假期结束后上交读书笔记、观后感或游记,教师审核,有内涵有新意的,课堂上安排时间让这些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2、“历史课堂学习卡”的设计和编写。

(1)效能目标:设计和编写历史课堂学习卡,以备每堂课教学使用,期中期末复习时另外编写综合提纲,使复习系统高效。

(2)具体措施:由x和x两位老师主要负责学习卡的编写,x老师审核,全组讨论研究并修改,课堂学习卡每堂课前印发,综合提纲期中期末复习时印发。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因此,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即在高校进行普遍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这是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题中之义,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践。当时,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这一工作,为新中国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新型知识分子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对当今高校的思想理论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平台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共同纲领》提出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1]为改造旧教育、创建新教育,人民政府在接管、接收公、私立高校时,废除了原有法西斯式的训导制度、特务统治和反动的政治教育,取消了“国民党党义”、“公民”、“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重视对高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早在苏区中央局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延安的抗大、陕北公学均开设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党的基本政策知识课程。新中国初期,在高等学校开设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就成为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重要措施。

1949年上半年,燕京大学自动添设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马列主义基本问题、中国社会史、历史哲学、共产党宣言和联共党史等新课。1949年10月,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暂行规定》,以“废除反动课程(国民党党义、六法全书等)”、“添设马列主义课程”、“逐步地改造其他课程”为各院系课程的实施原则;同时规定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和政治经济学为文学院与法学院的共同必修课程,前两门为各大学专科学校各院系共同必修课。这个规定还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文法学院的文学、哲学、历史、教育、经济、政治、法律等七个系的课目进行改造,各学科添加不少与学科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的课程,这“是用新民主主义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用马列主义观点和方法,代替国民党反动统治时充满唯心论、机械论,以及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反动课程的重大措施。”[2]

1949年11月17日,刚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华北地区及京津19所高等院校负责人会议,讨论高等教育改造的方针,明确指出:当前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政治课学习。这确立了政治理论课在新中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949年12月和1950年6月先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再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新型知识分子作为我们国家建设的新型骨干,高校要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肃清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会议通过的并由教育部于1950年8月14日颁布的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把对学生进行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列为高等学校任务的首条。教会学校亦不例外。195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教会学校应遵守政府法令设政治课为必修课。之前,即5月19日,教育部颁发了经过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的《北京师范大学规程》,规定政治课约占本科各系全部课程的15%。同时强调,在文化业务课中,也应贯彻革命的思想与政治教育,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3]这些规定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列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予以法制化。

1951年6月,教育部召开高校课程改革讨论会,针对当时存在的“把政治课与业务课对立起来”和认为“只有政治课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错误的或片面的看法,进一步明确政治课与业务课的关系,强调政治课是各系科的基本课程,要着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9月10日,教育部就政治课问题向华北各高校发出指示:(一)“各系拟定教学计划时,应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业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消“政治课”的名称,将《社会发展史》改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论》,与《新民主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同为独立课目,并“应将上述三课目同其他业务科统一计划”。(二)将“政治课教学委员会改为各该课目的教学研究指导组,由教务长负责计划、组织、督导检查”。从此,在我国各高校,各门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目列入整个教学计划,成为各系、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5

2014年10月宁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课程时间表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层次10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月18日(星期六)下午10月19日(星期日)上午10月19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课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31心理学00020高等数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022高等数学(工专)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2英语(一)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23高等数学(工本)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015英语(二)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429教育学(一)04729大学语文00420物理(工) 英语顶替课 02126应用文写作 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395科学.技术.社会020203会计专00067财务管理学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56成本会计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20207市场营销专00180企业定价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81广告学(一)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182公共关系学020228物流管理专   05372国际物流导论030112法律专00242民法学00261行政法学00243民事诉讼法学00244经济法概论00223中国法制史040101学前教育专00386幼儿文学*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00395科学.技术.社会*050114汉语言文学专00529文学概论(一)00536古代汉语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50207英语专00596英语阅读(二)00795综合英语(二)00597英语写作基础00794综合英语(一)050212阿拉伯语专06754阿拉伯语综合技能(一)10453阿拉伯语应用文写作06759经贸阿语及外贸函电06761阿拉伯文化概况080801房屋建筑工程专02400建筑施工(一)02387工程测量0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8土力学地基基础081201化工工艺专02489化工设计概论02066有机化学(二)02175分析化学(一)02151工程制图080701计算机及应用专02142数据结构导论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100701护理学专02997护理学基础03179生物化学(三)02113医学心理学03002妇产科护理学03000营养学100905中医推拿按摩专02940中医骨伤科学02974中药学02975方剂学(一)02068人体解剖生理学020115经济学本00143经济思想史00142计量经济学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20204会计本00162会计制度设计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9高级财务会计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020208市场营销本00186国际商务谈判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055企业会计学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020210旅游管理本00067财务管理学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199中外民俗00200客源国概况020218人力资源管理本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20224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本06570房地产营销学07093城市地理学06569物业管理实务02382管理信息系统03164环境科学导论020226商务管理本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00938组织行为学(二)00154企业管理咨询00896电子商务概论020229物流管理本0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20282采购与供应管理本0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20314销售管理本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10511销售团队管理030106法律本00230合同法00262法律文书写作05680婚姻家庭法00169房地产法00227公司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030108律师本00230合同法00993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00229证据法学0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0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030302行政管理学本00320领导科学00319行政组织理论00316西方政治制度00322中国行政史00321中国文化概论040102学前教育本00401学前比较教育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00399学前游戏论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040107教育管理本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00451教育经济学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40110心理健康教育本05624心理治疗(一)05627职业辅导05628团体咨询05621心理的生物学基础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50105汉语言文学本00540外国文学史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41语言学概论050201英语本00600高级英语00837旅游英语选读00838语言与文化00603英语写作050408音乐教育本 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00732简明配器法050437艺术设计本 05712艺术设计基础  060102历史教育本00770中国近代史专题00773中国现(当)代史专题00775历史教育学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080307机电一体化工程本02194工程经济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80702计算机及应用本02331数据结构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7C++程序设计02333软件工程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80806建筑工程本 03347流体力学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0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02448建筑结构试验082206工业工程本02230机械制造02648设施规划与设计02627运筹学与系统分析02631计算机辅助管理02194工程经济082218电子政务本00067财务管理学03338政府经济学03336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03339信息化理论与实践090102农学本02676作物栽培生理02634生物化学(二)02672作物育种学02679种子学090115园林本07895园林设计基础07897园林测量07900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07422园林美术090202林学本02752森林培育学02745森林生态学03233林业生态工程学03227森林保护学090403畜牧兽医本02794动物遗传育种学02793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 100702护理学本03202内科护理学(二)03200预防医学(二)03201护理学导论03004社区护理学(一)03006护理管理学03008护理学研究100805药学本03023药物化学03050药理学(三)03049数理统计02087分子生物学999999教师资格(补修课程) 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6

关注民生,政府就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自然要参与政策的制定。现代社会中,国家的教育制度“代言”了民众的整体需求,要想这种“代言”切实有效,政府就要倾听民意,民众就需要通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机制来伸张权益。民意的畅通表达不仅可以让民众的权益最大限度地被予以保障,同时不同群体的利益主张碰撞,也有利于让民众明确自己的权利边界,更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一个能使不同阶层的民众都能有效伸张自己权益的沟通机制在民主社会尤为重要。政府提供怎样的平台让人民参与到教育制度的建设中来,这是需要社会各方努力探寻的。

当前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迈出了令人振奋的步伐。有学者指出,“《规划纲要》公开讨论在中国当代教育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打破了多年来闭门决策的模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次《规划纲要》的制定采取了事先公示的方式,并提供了多种平台让民众参与《规划纲要》的制定。

2008年8月29日正式启动《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之后,规划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并没有急于起草《规划纲要》的内容,而是开展了广泛的调研。这次调研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同类工作借鉴。

一是调研方式多样。“重大战略专题调研、重大项目调研、各类社会调研、广泛听取社会意见”,这四种方式调动了不同群体的人员。2008年下半年,众多的专业人士参与了《规划纲要》制定的实地调研、访谈、座谈、研讨,一些教育研究院校、机构,甚至全体成员都通宵达旦地为《规划纲要》的制定献计献策。2009年年初,《规划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收到意见的规模在教育部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二是民众表达建议的渠道畅通。除教育部提供了网络发帖、电子邮件、普通信件等方式以供民众表达建议外,纸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积极介入,通过专题报道、官员采访、连线专家、征文等形式为民众表达建议意见提供了广泛的平台。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政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政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一)建设一个中心就是建设*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二)实施四大工程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信息,介绍和宣传*;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区政府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3、*区数据库建设工程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⑴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⑵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

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由区工商分局承办。(5)商贸流通数据库。a、全区商业网点的分布、人员等情况,市场建设情况;B、整个流通系统经营情况;C、全区物价情况。分别由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中心承办。(6)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企业的基本情况,10大企业集团的主页,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B、8个街道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区经贸局、各街道承办。(7)招商引资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B、重点三资、独资等企业的概况、产品规格、品种及价格目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意向等;C、全区招商引资的项目、优惠政策、服务机构、办事程序等,由区外经贸局承办。(8)财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财政、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等基本情况、财政税收各项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街道办事处财政的基本状况、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承办。(9)金融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金融运行状况、金融主要指标(具体到各金融部门)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主要金融市场、外汇、期货、股票行情等情况;C、金融形势和运行态势分析等。由区财政局牵头承办。(10)科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科技工作基本情况、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关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科技引进项目、科研产品推广、科技成果转让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术市场等情况。由区科技局承办。(11)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主要包括:a、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全区城市建设概况、重点工程项目及人文景观和各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情况;B、全区交通公路网规划情况,道路、油路里程、交通运输情况;C、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情况。D、全区环保工作情况。分别由区建设局、区公路分局、区交通分局、区供电部、区网通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区铁通公司、区邮政分局、区广播电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12)土地矿产环保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各街道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情况;B、全区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和可开采利用量,开发项目等。C、全区环保工作。由区土地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13)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各类学校师资、在校生和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各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师资、在校生、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B、民办教育政策、民办名校概览。由区教育局承办。(14)医疗卫生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布局、床位、设备、技术力量等情况,120建设情况,预防保健情况,医疗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行政村卫生室的分布等情况,防保情况。由区卫生局承办。(15)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B、各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情况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C、区直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D、计生要情、计生服务、计生信息和计划生育责任等。由区计生局承办。(16)文体旅游数据库:a、全区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家介绍、文艺创作情况等;B、全区旅游资源布局、景点开发等情况。分别由区文体局、区旅游局承办。(17)社会保障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财保、人保等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情况。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财保公司、人保公司承办。(18)党务数据库。a、党委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副局级以上干部简历;B、区委领导重要讲话,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区委和区委办文件、《*信息》、《党务督查》等;C、《*区党史》。由区委办公室、区党史委承办。(19)政务数据库。主要包括:a、政府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干部职工简历;B、区政府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C、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政务信息》、《政务督查》和《参考资料》等;C、《*年鉴》。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史志办承办。(20)政策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的主要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B、近几年区政府出台的农业、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建设、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承办。(21)体制改革数据库。主要包括:a、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任务目标、改制效果等;B、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C、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动态等。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体改办、区财政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承办。(22)区域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街道区划、概况(含书记、主任照片,代表本办事处特色的照片2—3张)、经济综合指标、财政、金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科技、城建、土地、矿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凡与区直部门承办的20个数据库中一致的项目,项目内容要吻合起来);B、各行政村区划、概况(含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张),村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村庄建设、土地、矿产、学校、卫生室、计划生育等具体情况。分别由各街道承办。(23)公众服务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电视指南、列车时刻、邮电服务(含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网络服务、学习园地、旅游服务等。由区网管中心承办。4、网络经济工程。主要是积极组织企业上网交易,动员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争取上外经贸网、因特网,开通电子信箱,使用电子邮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组织企业办好自己的主页,并争取挂靠中经网等大港;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网上招商活动,通过因特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等多种形式对外招商引资信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企业内联网建设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三、政务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1、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配备本单位组网设备。要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由所有参加组网单位共同承担网络建设、维护费用。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对区内机关单位现有网络要进行集中清理,能并入区政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改造后并入,确实不能并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许在因特网上传输机关公文资料。新上网络,要经区网络管理机构批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要转变观念,学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和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成果。3、完善制度,强化网络运行管理。信息标准和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技术规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各类在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能力。4、明确分工,强化电子政务工作的保障措施和责任,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机构。区政府办公室是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管单位,要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好政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电信部门要大力支持政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通信线路安全畅通。区直各部门、各办事处要配备专门的标准化微机室,并确定一名领导同志分管政务信息化工作,同时选派责任心强、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骨干人员负责信息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传递和本单位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防止网络使用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资源浪费,甚至发生泄密事故。同时,要将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培训费和每年的系统运行维护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8

专 业

2011年10月22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2日下午

14:00-16:30

2011年10月23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3日下午

14:00-16:30

02010600金融(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678金融法 0076国际金融 0077金融市场学

4011银行管理学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4630专业综合课考试 02011500经济学(独立本科段)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143经济思想史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2计量经济学 0048财政与金融

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14700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科段) 5037区域分析与规划 0076国际金融

5161区域经济政策 5162区域可持续发展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5164现代策划学 02020200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4企业管理咨询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20400会计(独立本科段) 0162会计制度设计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9高级财务会计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2900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8200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3010600法律(本科) 0230合同法

5678金融法

0227公司法

0257票据法

0262法律文书写作 0229证据法学

5680婚姻家庭法 0015英语(二)

0169房地产法

0228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

03030200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0320领导科学

0345秘书学概论 0319行政组织理论 0316西方政治制度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2中国行政史

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4010200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 0401学前比较教育

0409美育基础 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0399学前游戏论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4010700教育管理(独立本科段) 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51教育经济学

0457学前教育管理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0800教育学(独立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69教育学原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2500义务教育(独立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15英语(二)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20200思想政治教育(独立本科段) 0033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t312政治学 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321中国文化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82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04030200体育教育(独立本科段) 0495体育保健学

4555体育场地与设施 0497运动训练学

0499体育游戏 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

0501体育史 0503体育教育学

t503体育教学设计 05010500汉语言文学(本科) 0540外国文学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5西方文论选读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541语言学概论

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5020100英语(本科段) 0600高级英语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30现代语言学

0837旅游英语选读 0833外语教学法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3英语写作 05030200广告学(独立本科段) 0639报纸广告学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7676公益广告

0037美学

0641中外广告史 0637广告媒体分析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640平面广告设计

7680广告文化学 05040800音乐教育(独立本科段) 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6114和声学 6413教师能力学 0727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05041000美术教育(独立本科段) 0746美育概论 0747美术教育学 6413教师能力学 7097云南民族美术概论 06010200历史教育(独立本科段) 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7083东南亚史 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7084云南历史 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6413教师能力学 0766史学概论

0775历史教育学 07010200数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2018数学教育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14微分几何

6413教师能力学 2015偏微分方程 07020200物理教育(独立本科段) 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7086当代物理学发展 2037原子核与粒子物理

6413教师能力学 2039物理教育学 07030200化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2049物理化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53结构化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59化学教育学

6850分析化学 07040200生物教育(独立本科段) 2078生物统计学

2079生态学概论 2081进化生物学

7087植物资源学 2084组织胚胎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87分子生物学 07070200地理教育(独立本科段) 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6449地理信息系统 2105地理教育学

6516区域经济学 2102遥感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90计量地理学 08030700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段) 2194工程经济 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15英语(二)

0420物理(工)

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220800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 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2142数据结构导论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2384计算机原理

3173软件开发工具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737C++程序设计 2382管理信息系统

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2011年十月,我省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有:

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英语、金融、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机电一体化工程、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体育教育、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广告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独立本科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独立本科段)、建筑经济管理(独立本科段)、数字媒体艺术(独立本科段)、商务管理(独立本科段)、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公共关系(独立本科段)、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农学(独立本科段)、园林(独立本科段)、义务教育、采购与供应管理。

教师类本科:数学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地理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9

一、历史轨迹

在新中国60余年的历程中,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与之相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经历了不同的历程,其大致路径及其重要细节如下。

第一次课改(1949-1952):改革旧制度,统一新政策,建立新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其《共同纲领》中就明确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据此,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对旧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根本改革。例如,中学取消了旧中国规定的“党义”、“公民”、“军训”等科目,设置了“革命常识”、“共同纲领”、“时事政策”等学科,设置了门类齐全的学科课程: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1950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全国出版会议,确定了全国统一供应中小学教材的方针。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并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1952年3月颁布)以及中学政治等7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草案。1951年8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通过了《小学暂行规程》(1952年3月颁布,明确小学学制为5年,开设语文、算术、体育、图画和音乐课程,四、五年级增设自然、历史和地理),并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小学教学计划》。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制做出了新的规定。其中,小学部分缩短了修业年限,改“四・二”学制为“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为7岁;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各三年。同年,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出版。至此,新中国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实现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的统一。

第二次课改(1953―1957):改进学校教育,初建课程体系

为适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建构较为全面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国又进行了以整顿、改进和发展为主要特点的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时的相关问题主要有:教学质量还很差,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都不够高,教学计划和教材还不够切合实际,小学五年一贯制实施遇到困难,片面强调学生毕业后如何升学。为此,1953年12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指示提出:今后几年内小学教育应在整顿巩固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小学工作和学习应由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布置;小学教育是人民的基础教育,小学毕业后主要是参加农业生产,升学还只能是一部分。1954年4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一方面指出,中学毕业生除部分根据国家需要升学外,大部分应积极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其它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强调:为提高教育质量,中央教育部应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中学教育的目的,有计划地修订中学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并为教师编辑一套教学指导用书,这是目前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随即,我国一方面着手整顿和改进学制和教学计划,如重新制定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总课时减少等;另一方面掀起了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的一个高潮。鉴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和我国的“一边倒”政策,全面学习苏联经验成了我们的当然选择,以致在课程、教材建设过程中,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来改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借鉴苏联的模式来建构“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大纲、参考苏联的教科书来编制教材、教参等,一时成为时尚。1956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教育部颁发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套比较齐全的教学大纲――《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二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1957年初,随着我国较为全面的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第二次课改也告结束。

第三次课改(1957―1965):贯彻教育方针,实行教育革命

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在教育部的部署下,又掀起了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由于受当时全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为中小学教育存在“少慢差”的现象,且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中国实际,要进行“教育大革命”,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来改革教材、改革学制。其一,将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高中各年级增设生产劳动科,增加学生参加体力劳动的时间,从而使劳动技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上确立了正式的课程地位。其二,将缩短学制、精简课程作为加快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各地纷纷进行了缩短学制的试验,有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学五年或四年一贯制、中小学七年或九年或十年一贯制等。196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中小学适当缩短学制年限的要求,赶编了第三套全国通用教材,把原来12年学完的内容压缩到10年完成,以供试验10年制的学校选用。其三,将教育事业管理权下放,以进行课程、教材从国家完全统一到局部多样化的第一次尝试,提倡各地方可以根据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对教育部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通用的教材、教科书,学校可以进行修订补充,也可以自编教材和教科书。凡此种种,使第二次课改所确定的课程体系遭到全面破坏,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从1961年开始,国家又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为指导,对中小学课程改革进行再调整、再统一。如:颁发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中小学课程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原则上的规定;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中小学课程做了必要的调整;编写了第四套全国通用教材,供12年制学校选用(因种种原因,修改后的教材没有在学校正式使用)。

第四次课改(1964―1976):调整未果,“”作乱

1961―1963年的调整和反思虽然基本扭转了课程编写和实施中的混乱局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地区反映教材内容深、分量重、教材难等。1964年初,发表了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春节讲话”,提出学制、课程、教学方法都要改;当年3月,又针对当时学生学习压力过重的问题,批示“课程可以砍掉三分之一”。为此,1964年7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对贯彻执行的指示做出了一系列要求和部署。但是,随后不久爆发的“”,使中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课改也陷入非理性的无序状态: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前“十七年教育”被整体否定,将以前国家统编的通用教材视为“封资修大杂烩”加以批判;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各省、市在“革命委员会”的组织下,自定课程,自编教材,从而使课程教材建设呈一片混乱状态;过分强调“突出政治”,教材充斥“穿帽戴靴”的政治性、革命性内容;片面强调联系实际,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成了“工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知识”,将物理教材简化为“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生物教材简化为“三大作物”(稻、麦、棉)等。其结果,教育事业受到巨大破坏,教育质量严重下降。1972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曾试图做一些调整,但很快就被“”批为“复辟”、“回潮”。

第五次课改(1977―1980):拨乱反正,恢复秩序

“”结束后,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育秩序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在1977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小学教育,关键是教材,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要编印通用教材。随即,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成立“教材编审领导小组”,领导教材编写工作;重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中小学各科教材;确定中小学十年制为基本学制,制定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全日制中小学教材;确定从1978年秋开始,在全国使用新教材,即第五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197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制定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打好基础;教材编写中要正确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精选基础知识,加强“双基”训练,注重智力培养的原则。1978年秋季,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用上了第五套教材;1980年,第五套教材全部编写完毕。该套教材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特别是清除了时期出版的教材中的许多谬误内容,改正了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上的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注意到基础知识的选择、智力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

第六次课改(1981―1985):更新教学计划,适应形势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决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是,面对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1978年颁布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已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一轮改革。1981年4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和《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对课程设置及课时开设顺序与课时分配等,进行了新的整体规划。人民教育出版社据此开始编写第六套全国通用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并于1982年秋季向全国供应。1984年8月,教育部遵照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以现行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为基础,并吸收部分小学教学改革的经验,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和《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强调我国初等教育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积极进行改革,并将研究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使少年儿童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作为初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第七次课改(1986-2000):实施义务教育,首发课程计划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育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为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制定了课程教材发展规划、课程教材多样化和三级管理政策,确定了教材审定制。由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所有这些,为在我国确定基础教育课程的义务教育性质,实行课程教材多样化和三级管理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直接促动了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88年9月,为配合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第一次将初中教学计划归入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分开制定。与此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全面修订、改编的第七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开始使用。1991年9月,经过试行、修改,国家教委又印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修改稿)》。此后不久,第七次课改中出现了一个最为突出的变化――“课程计划”问世。考虑到新修改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计划,结构复杂了、功能扩大了、某些内容的性质变化了,需要重新为这个原来称之为“教学计划”的教育指导文件命名。1992年8月,国家教委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首次将“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并在课程计划的“实施要求”中明确规定:“本课程计划国家安排课程所规定的课程门类、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分配,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小学、初级中学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是编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与之同时,国家教委配套印发了小学9科、初中15科的教学大纲(试用),要求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1996年,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其中,第一次将“课程管理”部分单列,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并规定了各级的管理权限,从而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

第八次课改(200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酝酿始于第七次课改后期。从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直至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务院和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政府行为,掀起了第八次课改的热潮。其基本思路是: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来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结果,在课程与教材建设中促成了许多革新,诸如,用“课程标准”取代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并首次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课程教材研发上引入竞争机制,将委托布置与招标投标相结合;在教材的组织和编写上,注重从如何有利于“教”向如何有利于“学”转变;在评价标准上确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经过十年的课改,初步建立了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动了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和全面发展的考核机制的改革,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二、研究脉络

随着第八次课改进入总结完善阶段,人们在“十年回望”的同时,自然联想到前七次课改,以期系统研究、反思新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研究脉络大致如下。

第一,课改的内在逻辑。研究者普遍认为,关于“八次课改”的研究与讨论,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历史延续,因为每一次课改都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发展、政府的教育政策变化高度相关,而且每一次课改都是一个由中央政府主导、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因此,课改的内在逻辑主要涉及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所催生的教育政策变化,二是基础教育发展及其课程改革的历史延续。[1][2][3]

第二,课改的价值取向。如何为“八次课改”做阶段划分,以厘清其演变轨迹,研究者一般从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着手,但彼此见解不一。有研究者另辟蹊径,从课改的价值取向着手。例如,汪东、谢飞认为,尽管“八次课改”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但是总体上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侧重――五十年代属“重双基阶段”,六七十年代属“培养智力和能力阶段”,八十年代属“强调非智力因素阶段”,九十年代至今则属“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阶段”。[4]再如,查有梁从分析四种教育价值取向(为应试而教育、为专业而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发展而教育)入手,将从五十年代“全盘学习苏联”直至“”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均归为“为专业而教育”的价值取向;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归为“为发展而教育的整合的价值取向”。[5]

第三,课改的制约因素。课程改革虽有政府大力主导,但是具体实施过程总是跌宕起伏,其中的主要缘由有:制度化教育的选拔性和排斥性,使新课程实施仍陷入应试的怪圈[6];教师对新课改理念和举措的随波逐流和隐形游离,使新课程实施变为“新瓶装旧酒”[7];课改结果(特别是高考制度)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使很多教师、家长成为课改的抵制者和阻碍者[8];制度层、管理层和技术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一致性,使课程实施活动存在断裂点[9];对中国现代教育规律缺乏深入探讨,使课程改革缺乏厚实的理论支撑[10]。

第四,课改的老生常谈。课改了那么多次,为什么有些问题依然存在?譬如减负――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课改都强调减轻学生负担,都声称删减了繁、杂、怪、难的内容,按理说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绝对不应该再重了,但残酷的现实让我们汗颜:我们天天听说“学生累、老师累、家长累”,似乎负担比过去还要重。[11]再譬如素质教育――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已经20多年了,但这项浩大的社会工程至今如同挂在天边的月亮:观之不远,求之不得,以致每次都成为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点,但是每次又都沦为难题。[12]

第五,课改的路径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道路不仅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立场,而且决定课程改革的品质、逻辑与方法。郝德永认为,历史教训表明,简单化的“左”与“右”的改革道路,必将使课程发展陷入困境;只有超越“左”与“右”,从两极走向中介的第三条道路,才能使课程改革摆脱困境。其路径与方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理论与理论的折中,为不同声音留有余地;历史与现实的折中,为发展拓展空间;本土传统与外来经验的折中,为最佳状态的实现创造机会。[13]

第六,课改的系统反思。关于课改的反思性文章很多,但多数大同小异,或比较课改前后的变化来论述其成效,或针对其存在问题来再思考其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相比较而言,张荣伟关于“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在反思视角上显得更为系统――以“政府行为”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时代背景;以“专家行为”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理论基础;以“教师行为”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实践路径;以“学生发展”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具体成效;以“学校生活”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文化建设;以“高考改革”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评价制度;以“社会反响”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的舆论导向。[14]尽管其内容主要针对“十年课改”,但是其反思方式及其递进关系,值得激赏。

参考文献

[1]侯晓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7).

[2][14]张荣伟.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0(12).

[3]赵长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汪东,谢飞.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反思[eB/oL].sne.snnu.省略/xsjt/jsjy/jxhd/lunwen/se062/062-11.htm.

[5]查有梁.从思维模式看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6]王铁群.制度化教育视阈下的新课程实施[J].辽宁教育研究,2006(7).

[7]亢利平.近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述(三)――影响课程改革实施的隐性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

[8]明庆华.“新课改”:家长的难为与应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9]韦冬余,焦方瑞,尚金兰.理解课程改革的复杂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0(12).

[10]王本陆.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1]李炳亭.课改十年回望与反思[n].中国教师报,2011-1-26(6).

[12]李现平.中国教育改革的辩证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中学档案;内容;性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6—0110—02

中学档案是指学校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他是反映中学教育实践活动真实面貌的记载,做好中学档案的管理对中学的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学档案的内容

中学档案的内容较为丰富,大体包括党政档案、教学档案和学生档案三大类。

(一)党政档案

凡是学校政治工作、思想教育、行政管理财务会计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都可纳入党政档案的范围。党政档案是检查学校执行党的路线,特别是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情况的依据,是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的第一手材料。

党政档案包括:1、上级下发的有关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学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文件,特别是真对本校的各种文件材料。2、本校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本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报告、请示和批复;上级有关本校重大问题的通知、公函、工作简报等。3、本校党、政、工、团、派和其他组织的情况统计表,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汇报材料和所属成员花名册等;4、本校教职员工登记表及人事任免、调动、奖惩、晋升和调整工资的有关材料,党团、员的发展材料及上级批复,党团、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存根;5、各种规章制度,教职员工工作安排一览表、考勤表等。6、本校房地产契据、证明、基建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图纸等。7、本校财务方面的会计凭证、经费收支账册、报表和财产登记册等,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二)教学档案

是记载和反映本校教育工作、教学实践、科技研究、课外活动和实验设备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的文件材料。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依据,又是学校作出决策、制定规划、开展教学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分析、实现管理科学化的依据和参考材料。

教学档案包括:1、教学计划、总结,教研组(室)、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和典型经验,师资培训计划、总结和典型材料。2、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安排,教学方案,教改方案,结合教学进行生产的计划、总结。3、自编充实教材、乡土教材的定稿、油印本或铅印本,校内录制的各种教学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及原稿,电化教学的教案及补充教材。4、科技活动、课外活动的计划、总结、成果、论文、计算数据图(表)及与活动有关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5、各种典型教案、公开课教案及讲评记录,教学经验介绍,教学情况调查报告,教学研究成果及各种教学图表,期考各科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单独招生时的试卷及成绩分析,各学年(或学期)各科成绩对比分析。6、本校出版的刊物、校报、简报、资料的正本及定稿。7、本校老师在外发表的论文的正本,科技成果的正本或手稿,对外交流材料、经验介绍等。8、校务日志、班级工作记录,各项教育活动的材料、图片、照片(毕业生留影)、学校传统教育材料、校史材料。9、实验室、图书馆工作情况登记,实验仪器模型机其他教学设备的保管使用情况登记,各种教学设备的说明书,技术材料以及维修情况登记,各种教学设备的说明书,技术材料以及维修情况登记等。10、开展各种文娱、体育、卫生工作的情况记录,如校运动会秩序表、比赛成绩、最高纪录,文艺汇演节目表及获奖节目、获奖者名单。11、教师任课情况,业务考核结果的记录,教学重大事件记录。12、学习质量分析,生留级及升学考试成绩分析。13、学生情况统计表,每届学生(分班)登记册,毕业肄业证书存根等。14、学生干部(校级、班级)名册,党团员名册,三好学生名册,基本情况登记表。15、学生在校外报刊发表文章,在各级竞赛、汇演、会考、统考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记录材料。学生毕业后给学校写来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函等,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

(三)学生档案

中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学生成长情况的材料,都归入学生档案。学生档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解、培养、管理的记录和依据。

学生档案包括:1、学生报名报,调查材料,学期操行评语,毕业生登记表,鉴定材料,各种活动中突出表现记载及有关证明,奖惩记录,爱好特长及社会活动能力的记录,入党入团的有关材料等。2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毕业成绩,升学考试情况,校内外单科竞赛的成绩,各种获奖名次。3、学生本人的健康卡片,体育活动情况,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运动健将的成绩和证明,体育竞赛的成绩名次,文艺汇演中的获奖情况记录。

二、中学档案的特殊性质

中学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性质(如原始性、记录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一)档案来源分散性

中学档案,少部分来源于上级机关(如上级党政机关、教育行政机关),大部分来源于校内行政、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师生。

从中学档案的内容看:1、来源于上级机关的,经过文书的收文登记的文件材料,手续相对完备,制度健全,易于收集整理和保管。2、来源于校内部门的,绝大部分没有经过收发文登记和严格的文书管理制度,缺少必要的制约条件。3、来源于校内师生的,如教案、文稿等,更不能履行收发文登记制度。而校内各部门和师生的书面材料,恰恰最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具体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中学档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也是最难收集的部分。

(二)年代划分特殊性

中学档案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公元年度,学校中的党政档案都是按照公元年度归档立卷的。第二种是教学年度,按照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上一年九月一日到下一年八月三十一日为一个教学年度,中学档案的教学档案(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按照教学年度归档立卷的。第三种是学制年度,我国现行教育制度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中学的学生档案和教学档案中的学生名册、情况登记、统计等,都是按照其学制年度归档立卷的。

(三)档案内容复杂性

中学是教育战线的基层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档案内容丰富,全宗成分复杂,前面将中学档案分成三大类,是十分粗略的。实际上科技档案(如科研、设备、基建等)、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等由于数量不多,而且大多为教学服务的,所以可分别归入党政档案和教学档案之中。

(四)制成材料和格式多样性

中学档案除纸制外,还有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材料;纸制档案形式也比较复杂,有的是表格(如课程安排表、学籍表等)有的是图册、图画,其纸张大小规格不一,印刷方式也不统一,给排列上架增加了难度。

三、中学档案的整理

中学档案在归档立卷的方式方法上要“按照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立卷归档的准备

首先,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档案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明确学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具体规定学校各部门、教师、班主任等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范围。

第二,文件材料的收集。对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通过大量和细致的工作,从各部门和学校领导、教职员工手中收集上来。对已调离的人员手中有价值的材料也应征集。

(二)分类组卷

首先,以年度为标准,将所有的文件材料按年度分开,中学档案立卷工作以一年一归档为宜。中学档案的年度划分颇为复杂,按教学年度立卷,适用于教学档案。党政档案也可改变公元年度立卷惯例,服从于教学档案的立卷要求。学生档案按学年制度,每年对应届毕业生的档案进行一次立卷,在毕业生离校后向档案室移交。对在校生的档案则按平时归档要求,分门别类存放。

第二,以材料内容划分为党政档案、教学档案和学生档案三大类。对党政、教学和学生三大类材料分别划分保管期限进行立卷,举例如下:

1.党政档案。可分为:上级和政府来文和会议文件;教育机关来文和会议文件;其他机关来文和会议文件;本校的请示报告、工作汇报、计划总结及上级的批复;本校党组织文件及会议记录;校史材料、校务日志;本校行政文件及会议记录;党团员年报表和名册,教职员工年报表和名册,工会会员登记表和名册;教职员工奖惩、调资、晋升名册;招工、退职、退休、死亡的人员名册或统计数据;调入、调离、工资、组织等方面介绍信或证明存根;来往公函、重要来信来访及处理情况材料;基建相关材料;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校产登记;其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

2.教学档案。可分为:各种教学计划、总结;大纲、教材、教法;教学研究、经验、成果、论文、典型教案、公开课评议;实验设备、说明书;科技、卫生、文艺、体育等的材料;师资培训、进修、业务考核;班主任工作情况及考核;各班学生名册、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奖惩记录、毕业合影;学籍册、学生登记表等;招生、退学、休学、留级、开除、死亡、毕业的记载、证明及有关材料;学生会、共青团、成员名册、活动记载材料;其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

3.学生档案。学生档案记载了学生本人在校的成长过程,学生毕业后档案随之转到新的学校或工作岗位。学生档案的整理,可参照人事档案整理方法进行,每人一袋。

立卷时,一般不必过多的考虑文件材料的数量,即时同一内容的材料少一些,案卷薄一些也是允许的。主要注意保持文件文件材料之间的联系,尽量把同一问题、同一项工作、同一次会议、同一案件、同一种活动的材料立成一卷,数量多的可立成几卷。

四、中学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切实把中学档案管好,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探讨。

(一)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关键

领导重视,应该做到四落实:

1.人员落实。确定一名校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档案室要配备一名有专业素质的专职档案员,各教研室确定一名兼职的档案人员,形成校园的档案网络体系。

2.资金落实。学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预算,为档案工作提供必需的设备。

3.保管条件的落实。要有满足十五年档案使用空间的档案库房。要做到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三分开。

4.制度落实。学校必须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二)做好基础基础性工作,方便利用

学校档案室要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统计、保管工作,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还要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及有关参考资料,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