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融资工作总结十篇融资工作总结十篇

融资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1:46

融资工作总结篇1

本人于2019年6月18日来到公司财务管理中心融资部门,由于之前对融资工作的接触较少,所以内心还是紧张的,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是相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因此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既有期待、憧憬也有疑虑和困惑,不知这项工作会带给自己怎么样的经历和成长。但来到这个团队以后,感受到了全公司同事的关怀和温暖,让我这个初入公司的新人很快融入自己的角色,顺利的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很快能将自己掌握的融资财会相关专业和行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在这半年中,我逐渐熟悉了环境、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能够比较好的按照公司战略规划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谢每一位领导同事的接纳与帮助。

现对2019年融资工作总结如下:

1.更新完善融资、担保明细台账报表。

2.编制还款计划报表。

3.编制资金流转情况说明。

4.编制银行配套业务方案。

5.审批合同及行政用印申请表。

6.整理、装订融资合同等相关资料。

融资工作总结篇2

    一、2018年度财务融资部指标完成情况:

1、融资指标:年初下达指标6亿元,实际完成7.4亿元,完成指标的123.33%。

2、利润总额核算指标:年初下达指标4亿元,受公司收入指标的影响,利润总额全年完成2.58亿元,完成利润指标的64.5%。

3、预算费用指标:年初下达指标≤606.403万元,全年完成602.09万元,完成指标的99.29%,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4、资产负债率指标:年初下达资产负债率指标不超过70%,全年完成48.68%,完成指标的69.54%,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5、管理指标:年初下达税务管理、公司年度预算控制、资金账户管理、财务统计、财务精细化管理等指标已全面落实完成。

   二、2013财务融资部重点工作

(一) 依据有限的资源,成功自主融资7.4亿元

2013年公司领导提出,为实现地产公司逐渐市场化,加强自身造血机能,地产公司应自主融资。2013年初房地产行业仍是国家重点调控领域之一,银行贷款条件苛刻,虽贷款形式严峻,财务融资部仍积极应对,依据公司现有可用于贷款的资源,与多家银行进行沟通,探寻贷款可操作途径,经过不懈的努力与仔细的斟酌,分析资金成本及贷款方式,最终天津银行、平安银行的提出的贷款方式、贷款利率获得公司批准,经过数月的资料准备,于2013年9月收到天津银行5亿元,12月收到平安银行2.4亿元贷款,实现了地产公司首次自主融资职能,同时将贷款归还海河公司因汇融、海融项目垫付资金,缓解了海河公司的资金压力。

(二)加强资金管理,完善资金使用制度

管好用好资金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财务融资部针对每笔支付仔细把关,逐项核对,保证项目资金及时正确的支付。针对地产子公司较多,每天及时整理原始单据将凭证录入帐套、编制资金日报,时时监控各银行账户余额,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印鉴严格管理,每笔支出均严格确认方盖章,时时完善银行印鉴使用制度,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使用。

(三)精确分析资金存量,争取资金最大收益

对每个银行账户逐一分析,及时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协议,在保障项目资金支付的前提下,相继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邮储银行等签订协议存款协议,通过执行协定存款利率1.265%,比银行活期存款利率0.385%高出0.88%全年累计多收存款利息约400万元,充分利用了银行利率的优惠政策,

增加公司存款利息收入。

(四)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积极应对税务稽查。

房地产行业作为税务机关的重点稽查行业,自2012年以来,地产公司及所属公司迎接了多次税务检查。本年度迎接各项税务检查5次,其中地产公司迎接了市直属国税纳税评估的检查,海创公司迎接了河北国税的检查,海晟公司迎接了市地税稽查局对2012年稽查结果的复查,汇融公司迎接了和平地税的检查及市地税稽查局的稽查。在迎检的过程中,财务融资部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检查工作,对他们提出的若干问题,一一的给予解答。有些问题同税务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沟通,取得谅解,达成共识,使矛盾缩到最小化。其中对汇融公司的稽查中,合理利用税务文件条款,与税务机关沟通,解决了税务稽查局提出的汇融公司近6000多万的补税争议。在领导的支持以及财务融资部全体成员的的努力下,各项税务检查均取得了良好的检查结果,

(五)、通过税务政策的有利条件,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1、继续积极享受集团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办理减免税工作,2013年海创公司减免营业税及附加31.87万元,海德公司减免土地使用税42.86万元,

 2、财务融资部在年度中期接手和平区税收返还的工作,这是和平区优惠政策连续三年按40%、30%、20%返还的第一年,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部积极与和平财政沟通,办理返还手续,汇融公司落实返还税款1809万元。为我公司降低了企业成本,从而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六)、进一步深入财务精细化管理,建立税务台账及往来款台账

1、注重过程、加强监控,建立以项目为口径的税金台账,及时进行税务分析。

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纳税特点,我们本年度增加了税务台账,对于集团政策性减免税及因时间性差异导致房屋销售预缴及计提税金、租金收取应交税金及计提税金会不同步的情况,在税务台账中按项目加以细化分解,随时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税务缴纳及减免情况。同时按照季度进行税务分析,使税务管理工作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分析

2、整理录入往来台账,资金占用清晰化

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加,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的往来款也不断的堆积变换,因此,我部门建立往来款台账,对往来款项的对方单位、金额、经办人、发生时间、账龄等进行登记记录,以便对往来款项进行分析并催收。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不断的跟踪,截止2013年底公司对外借款全部收回,个人备用金借款也全部清理完毕。

(七)测算项目综合税务成本,积极开展税务筹划。

海河地产公司整合以后, 2013年地产公司整合人事关系,全部正式员工统一纳入地产公司管理,薪酬在地产公司发放,下属项目公司没有人力成本,造成项目公司成本有缺失与收入不相匹配,增加了项目公司的税负。经过测算,我部提出以地产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代建协议的方式转嫁项目收益及增加项目成本可降低税负。在领导的认可下,本年度地产公司与海晟公司的聚源广场项目签订了代建协议,本年结算代建费693.36万元,为地产公司综合税负降低约290万元。

(八)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由于海河公司财务统一管理,因此各事业部均执行海河公司财务制度。本年度地产公司财务工作纳入地产公司的职能管理部门,按照地产公司领导的要求,针对地产公司管理模式及行业特点财务融资部编制了切实可行的《地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及《地产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地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浅显易懂,对日常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包含每个财务科目的核算内容,各种支付流程及权限的说明。《地产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对整个开发项目从拿地、开发、销售、清算的各个开发阶段的会计核算及涉税问题,项目整体的税务筹划、可行性测算分析做了详尽的阐述。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财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尽管2013年财务工作整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公司快速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针对存在问题2014年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项目可行性财务指标测算工作,为领导决策提

供参考

随着地产公司市场化的步伐,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财务指标测算是企业决策的关键。项目测算是需要对项目整体开发过程有所了解,我部门现有财务人员都是较为年轻的同志,工作经验不多,对房地产行业不够了解,因此,新的一年,将加强部门对财务指标测算的重视程度,使负责项目核算的人员做到人人会做,人人专业。

二、加强基础会计工作的精细化工作。

对于每项业务的会计处理都要经过思考,做到处理方式最合理,加强对于凭证的审核,不放过经手的基础资料,及时维护各项台帐,提高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于每个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会计报表的质量。

三、增强税务筹划职能,用足、用好相关政策。

房地产行业是税务较重的行业,做好税务筹划为企业降低税务成本是项目创造良好效益的因素之一。今后更要做到及时了解新的税务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税务筹划的知识,建立与税务部门顺畅的沟通渠道,获取最新税务信息,合理避税,减少税务成本。

四、落实融资到位,保证资金需求。

针对2014年资金需求,根据不同项目情况,仔细研究制定融资方案,合理运用项目载体,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最适宜我公司的融资项目或产品,既要严格控制融资成本,又要保证项目资金需求。

五、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选择了财务会计这个行业,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的实施,房地产行业也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对于我们财会人员来说,不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深入了解行业动态,掌握行业动向,才能够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克服懒惰、求知欲望不高的思想,自觉地学习,自加压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工作的需要。

2018年是地产公司全面进军住宅市场的关键年,在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地产公司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目标继续努力奋斗!

融资工作总结篇3

XX年是我们公司开展业务的第X个年头,成立至今,担保公司始终奉行“XX”的经营理念,以国家行业管理法规、政策为指导,以服务社会、开拓市场为根本,以防控风险为重心,进一步建章立制,加强员工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全员遵章守纪,齐心协力,廉洁自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担保业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一、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XX年,公司共引进资金XX万元,担保责任余额XX万元。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为我公司实收资本的XX%。为商贸企业提供贷款担保XX万元,占担保总额的XX%;为农业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XX万元,占担保总额的XX%。

截止目前,我公司陆续从省、市银行为我市优秀企业引进资金XX万元,累计提供贷款担保XX笔共计XX万元,其中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XX万元,给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拉动了我市经济的发展。

二、其他业务情况

担保是高风险行业。因此,从事担保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坚持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了业务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今年,公司将业务培训作为常态工作来抓,结合各自的业务工作,认真自学《公司法》、《担保法》以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使得公司业务人员的水平得到提高,基本满足了公司正常业务开展需要。

今年公司党支部还完善了党建方面的一些资料,积极组织党员参加了党会、党课等学习活动。在财务报表报送方面,公司财务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杜绝不合理开支,努力做到增收节支并力求数字真实、数据准确、及时报送各类财务报表。

XX年,我公司将在市财政局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业务流程办理业务,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体系,积极向省、市担保公司学习,争取在新的一年,公司发展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融资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融资结构滚动预算内部银行融资成本融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钢集团”)成立于2008年6月30日,系由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目前的业务以钢铁冶炼、延展和加工为主,并横跨矿山资源、金融证券、现代物流、钢铁贸易、装备制造五大板块,在册员工14万余人。

2015年,河钢集团产生铁4671万吨,粗钢477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97%和1.29%;生产钢材4436万吨,与2014基本持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45亿元,利税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6.25%。2016年河钢连续第8年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列第201位,较2015年前进了38位;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测评(pmi)排名第2位;入选“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一、大型钢铁集团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背景

(一)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河钢集团组建后,紧随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步伐,加紧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了技术更新换代,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但河钢集团在企业产能规模、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一样,也形成了依赖高负债维持发展和生产经营的惯性模式。企业负债规模翻了一番,资产负债率比2008年升高了6个百分点,每年要负担巨额财务费用。一些子公司也对银行“输血”产生了依赖,追求贷款上项目、上规模的发展方式,使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依靠高额负债带来的节税和财务杠杆效应,钢铁企业可以在市场高增长期收获快速扩张带来的超额盈利。但是这种在钢铁行业高盈利期形成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低增速、低盈利、高风险的行业新常态。

面对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市场需求进入峰值区域、产品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低、企业徘徊在“生死线”边缘的严峻形势,钢铁企业必须改变对外部高成本资金“输血”的依赖,彻底摒弃“高负债支撑高发展、高成本支撑高品质”的固有思维模式。要通过全新的融资和资金管理模式,营造一种低资金保障、低成本运营的经营环境,激发企业的内生活力和全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把“上项目、上规模、上档次”的粗放型发展理念,转变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品种质量”的集约效益型发展道路上来,彻底打消“跑贷款、跑项目”的念头。在高效的融资和资金管理条件下,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向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蕴藏的巨大潜力,包括人才潜力、技术潜力、产品潜力、装备潜力等充分发挥出来。

(二)防范和规避资金风险的需要

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特别是钢铁作为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受到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直接影响。一方面金融机构更加谨慎地对待钢铁企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高额的资金成本又直接蚕食着企业微薄的盈利。河钢集团产业链条较长、产权层级较多,旗下子公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受低迷市场形势的影响较大,比单一企业面临着更复杂、更多样化的风险,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及实施海外战略等方面,承受的经营和资金压力也日益加大。可以说,河钢集团面临着严峻的资金风险,包括金融市场变化带来的利率等价格风险、资金链条过长导致的资金风险、海外发展导致的汇率风险等等。资金链条稍有闪失,可能河钢集团旗下这些建厂历史最长近百年、伴随新中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传统老企业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因此资金链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河钢集团生存和发展的未来。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的需要

河钢集团组建以来,随着全产业链的渗透扩张,已经发展成为跨地区、跨国别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分支机构不仅遍布华北地区,也实现了“走出去”国际化经营,在香港、美国、新加坡、南非、瑞士、塞尔维亚、马其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营实体。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内部资金不能有效调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河钢集团庞大的存量资金各自分割封闭,不能充分发挥其经营潜力,既推高了整体贷款规模,增加了资金成本,也埋藏着资金沉淀、流失等问题和隐患,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必须加强集团化融资管理,将同类、分散、多元的财务资源集中起来,聚集钢铁主业和战略性非钢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协同发展。

二、大型钢铁集团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内涵和主要做法

面对产能过剩、价格下滑、资金链紧绷的行业新常态,河钢集团落实“聚焦钢铁主业、提升非钢实力、拓展海外业务”的战略要求,正确处理发展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以“控制负债规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为重点,构建安全高效的集团化融资管理体系,运用滚动预算控制资金链风险,多措并举优化融资结构,严格控制负债融资规模,积极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了集团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升了财务管理和融资管控能力,取得了降本增效的丰硕成果。集团由过分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构建集团融资管理新体系

河钢集团是整合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石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组建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作为河钢集团子公司的唐钢、邯钢等企业在集团组建之前都是河北省国资委的龙头企业,均是独立融资主体。新组建大型钢铁集团有三种融资管理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继续保持各子公司完全独立融资主体;二是集团高度集中融资管理;三是集团和子公司上下协调联动。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河钢集团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模式,建立充分发挥集团和子公司两个层面的积极性,上下协调联动的两级融资管理体系(见图1)。该体系从六个方面发挥融资管理功能:

授信管理。河钢集团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建立“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升集团与金融机构的整体合作水平。集团层面负责全集团授信资源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与各金融机构授信对接工作,一方面与金融机构合理确定授信品种和结构,另一方面在全集团范围内合理分配授信资源。下属子公司根植一线市场,积极与当地金融机构对接,积极创新融资品种,并将成熟经验和做法向集团推介,最终形成共同开发、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信用评级管理。河钢集团以融资管理新体系为基础,实现以河钢集团整体信用评级,获得aaa级资质,提升集团整体在金融界、资本市场等各方面的影响力。再以集团公司高评级带动下属公司的评级,互推互进,互相升华,多数子公司从aa级提升到aa+。

担保管理。按照新融资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担保管理规则。担保的路线是上级公司给下级公司担保,即,集团负责为子公司担保,子公司负责为孙公司担保。不允许子公司之间横向提供担保。为防范或有负债风险,未经批准所有单位不得对外提供担保,对非全资的被投资企业必须按照股权比例提供担保。

融资总量控制。为掌控全集团负债融资总量,集团公司以不动用银行贷款弥补企业生产经营现金流为考量,测算集团整体负债规模控制线,进而给每家子公司确定了负债融资总量控制红线。子公司严格执行集团下达的负债融资总量控制红线,未经集团批准,不允许增加负债融资额度。

融资品种管理。为调动集团与子公司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融资品种的作用,集团公司对各融资品种的使用做了严格的界定。子公司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以流动资金贷款等常规融资品种为主;集团公司作为投资和对外合作责任主体,以直接发债融资为主,同时研究和发挥海外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开展海外融资业务。

存量资金管理。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资金余额集中管理,在集团层面由财务公司实时归集子公司闲置资金。同时,在子公司和集团总部建立了结算中心,通过内部网络银行实现银行承兑汇票有偿集中。通过以上措施,将各子公司相对独立的小资金池串联成为一个大资金池,闲置资金在集团内部实现高效融通。

(二)运用滚动预算控制和规避资金链安全风险

河钢集团把资金链安全风险分解为融资渠道风险、融资期限风险、融资品种风险和还款时间分布风险等几个方面,这些风险如果防控不到位,将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升高,甚至危及企业资金链安全。为应对这些风险,河钢集团推行资金滚动预算管理。

在推行资金滚动预算之前,资金预算是按静态方法编制的,每月子公司上报一次预算,集团公司汇总平衡一次。实际资金运行情况,不论是金额还是时间,往往与预算发生较大偏差,每月一次的静态预算不能满足资金调度和保证资金链安全的需要。河钢集团资金滚动预算系统采用了信息化网络版,滚动期限为180天,两级融资管理体系涉及的成员单位同时参与预算编制,系统自动汇总计算,集团总部负责预算平衡。

采用两种方法编制预算,一是录入预算、二是平摊预算。录入预算主要针对融资合同在到期日还款和续贷计划、有固定支付日期的支付项目(如:工资、电费、税款、利息)、新增融资计划。平摊预算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资金收支预算,一般按月编制,同时在系统内平摊到每日。根据录入预算数据和平摊预算的月份收支数据,系统自动平衡计算未来180天内每一天的资金收支发生额及余额。成员单位根据情况变化至少每周更新一次录入预算数据,每月初补充第6个月的预算数据。成员单位预算数据实时上传,系统自动汇总计算全集团资金预算。为确保预算体系运行的数据质量,在系统内部植入了考核评分模块,对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与执行偏差评价计分。

通过资金滚动预算系统的应用,未来180天内每一天的资金预算收入和资金预算支出一目了然。何时有资金余富、何时有缺口,集团总部能够具体掌握,对于资金余富和短缺由集团总部安排调整计划和相关措施,实现未雨绸缪。

(三)严格控制债务融资规模

河钢集团组建初期,是产业升级、淘汰落后和环保改造投资强度最大的时期,融资总量迅速扩张,资产负债率增长到73%,达到了钢铁行业的警戒线。巨额财务费用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企业竞争能力。

河钢的融资总量,是指企业从外部获取的生产经营及战略投资的年度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

河钢集团既具有钢铁行业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为追求规模经济不断增加融资,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即,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主要的融资主体为旗下的六家钢铁子公司,其产能规模不尽相同,融资需求、体量也各不相同。河钢集团针对成立几年融资增长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在保障集团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了融资管理刚性控制目标。即以2013年底全集团融资总量及各子公司的融资总量和各子公司的实际产量为基数,确定集团及各子公司融资量控制方法。

子公司融资总量=子公司年度粗钢产量×2013年底吨钢融资

集团融资总量=∑子公司融资总量

在此基础上,河钢集团提出资金管理要坚持“保安全、控总量、调结构、降成本”的总体思路,将现金流管理作为工作主线,确定了融资规模不增加、负债水平不上升、财务费用不升高的阶段性总体要求。加强资金刚性管控,管住资金支付的每个环节,把控制资金的压力真正传递到全体员工,构建低资金保障下的运行新常态。

实行融资总量控制责任制。2014年,把“全年无新增贷款”作为不可触碰的红线,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一是深化财务管理整合,明确主体责任;二是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将控制目标与工资总额挂钩考核。集团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同时制定最严格的考核办法,将融资总量控制深入到每一名领导干部,一旦触碰,对相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在操作层面,集团公司掌控全集团每一笔融资合同,每笔融资到期如果续作,须经集团批准;对于新增的融资合同,更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确保融资总量不增长、入账资金有用途。

建立严格的资金定额控制下的生产运营模式。通过资金的严格控制,倒逼子公司开展生产运营模式的创新。从源头上杜绝高价物料的采购和使用,精准测算不同成本的原料配比方案,寻求最优的系统经济效益;加大对“外委、外包、外雇”和流通环节中间商的清理力度,大力削减基本生产要素以外的非生产性开支;实行设备和主要备品备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效率;停止一切计划外投资项目,把精力转移到提高产线资源配置、品种结构调整和营销服务水平上来。通过一系列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变革,企业逐步将高负债经营模式转变为低资金保障下的运营模式。

统一支付名目,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在统一费用名目方面,河钢集团汇总各主要子公司意见,本着能够不发生的费用一律不设项目、能够自己干的一律不外委的原则,削减不必要的费用项目,并对每个费用项目核算内容做了详细描述和规定。严格“开支名目”控制是预算管控的第一道关,子公司严格按照集团统一确定的费用项目、资金支付名目编制预算,没有名目的费用和支付项目一律不做预算安排。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部银行和两级结算中心,建立以现金流管理为中心,以费用支付项目、支付限额控制为重点,以内部资金交易网络平台为手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增加“准货币资金”储备。为确保资金链安全,适当增加货币资金储备是必要的。但是增加存量资金占用,一方面导致融资总量升高,另一方面企业要付出资金占用成本。而“准货币资金”储备既实现了保证资金链安全问题,又规避了融资总量增加和负担资金占用成本的矛盾。近两年河钢集团推出的“准货币资金”储备包括法人透支、超短融两种产品。法人透支是与金融机构协商推出了类似可透支信用卡的一种产品,该产品一般占用银行授信额度,在倒贷资金出现短期困难时,可以随时提款,企业仅支付非常低的额度费用。超短融本来是企业短期债券,该种债券有一个优点,在第一次发行提款后,在注册有效期内可以随时提款。

(四)多措并举,优化融资结构

河钢集团充分发挥上下联动的两级融资体系功能,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和调整融资品种结构;二是调整和优化融资期限结构;三是调整和优化还款时间分布结构。

优化融资品种结构。河钢集团组建之前,融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和贸易融资为主。河钢集团组建后,依托整合和aaa级企业资质优势,在原有融资品种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融资品种,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品种的多元化。

积极以股权融资优化资本结构。股权融资风险相对小于债权融资风险,且所获资金用途广泛,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河钢集团以“钢铁主业整体上市、非钢资产分板块上市”的思路,推进资产证券化。主业方面,正在启动定向增发工作。非钢方面,整合集团能源、化工、矿产等资源成立新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参股。此外,积极谋划相关子公司新三板上市工作,提高企业透明度和规范程度,提升公司信誉和融资能力;

增加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比例。集团成立以来累计发行中期票据295亿元,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140亿元,累计发行公司债券80亿元;充分利用超短期融资券单独计算额度和备案发行灵活的资金头寸优势,注册短期融资券50亿元,发行15亿元;

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大融资租赁的比例。河钢集团成立前融资租赁的比例仅为1.35%;集团成立后,充分发挥集团资产规模优势,与金融机构沟通协作,加大融资租赁的比重;在新建项目中积极推广设备融资租赁方式;

依托集团进出口贸易背景,提高海外融资比例。集团组建前,各子公司独立开展进出口贸易,海外融资量很少。集团组建后,充分发挥集团统一进口平台和海外融资平台作用,加大了海外信用证融资和出口预收款融资比重,每年实现海外融资30~50亿美金。

调整和优化融资期限结构。企业融资期限不合理,短期占比大、长期占比小,短贷长用现象严重,是大型钢铁企业的普遍问题。虽然短期融资成本低于长期融资成本,但是到期倒贷压力大,倒贷频率高,通常短期融资的倒贷频率是长期融资的6-10倍。为倒贷而储备资金的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大批短期债务集中到期也增加了资金链风险。河钢集团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通过发行中期票据、中长期企业债券和融资租赁及项目贷款等期限比较长的融资品种来置换期限较短的融资品种;通过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不断增加长期借款品种的比例,逐步实现长、短期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调整和优化还款时间分布。河钢集团成立前,由于各子公司独立承担还款责任,受规模等因素影响,月份还款额度很不均衡,有些月份倒贷压力不大,但有些月份倒贷资金是平均月份的2―3倍,倒贷高峰期甚至多数挤到季末或年末,时间结构的不合理一般情况下往往令人忽视,而真正引起注意时往往是迫在眉睫了。集团180天资金滚动预算系统上线后,时间结构的不合理清晰地摆在面前。为化解时间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风险,河钢集团从调整融资渠道和融资品种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提前偿还、协商展期、品种置换等多种方式提前安排调整方案,历经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了月份倒贷任务平滑分布。

(五)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管理的核心任务,一是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控制融资规模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总额,优化融资结构有助于降低负债融资在时间、成本上的压力,都对降低融资成本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此外,河钢集团重点围绕降低融资利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构建新型银企关系。河钢集团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先后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基于河钢集团庞大的产业链资源,积极寻求与金融机构创新合作。随着金融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企业必须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不断推出创新融资产品。河钢集团深刻认识到集团及所属各单位以及与其关联的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贸易商圈,整合这个庞大贸易商圈的金融需求,不再被动接受金融机构固定制式的合同或协议,并主动代表这个庞大贸易商圈参与金融产品设计,建立与金融机构的新型合作关系,同时一定要争取到金融机构给予的最优惠利率。

以河钢商圈为依托充分利用多种企业金融工具。除利用财务公司、控股证券公司盘整企业资金外,河钢集团借助香港融资平台、自贸区融资平台,建立起企业内部金融工具。借助银行金融服务通道建立跨境双向资金池、银行票据池等为企业量身服务的金融工具。企业金融服务工具与企业商圈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河钢集团互联网贸易、物流和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仓单质押或者托盘等形式,为河钢商圈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依托河钢大商圈交易背景,扩大商圈融资授信规模,降低企业及上下游客户的融资成本。

灵活采取融资利率对策。一是结合当前金融市场利率情况,针对不同的融资品种,逐笔合同进行研究,确定利率方式,即:在确定利率上行时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在利率政策不稳定时采用浮动利率方式;在无法确定利率政策时采用固定加浮动利率方式。二是对资本市场货币资金流动性进行充分研究,选择最佳时机发行中票、短融及超短融。三是在金融机构利率下行阶段,主动与银行探讨研究,用低成本融资置换原有的高成本融资,有效节省融资成本。四是针对企业外币融资,我们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时时掌握汇率、利率变化情况,做一些直接利率掉期、外币货币的交叉互换、远期售汇锁定等外币债务保值方案,有效规避利率、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设定融资合同利率控制线。河钢集团一直执行严格的融资利率审批制度,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发展阶段,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不同的利率标准,集团所属子公司均不能突破集团控制的融资利率水平。在相同的金融环境下,如果某家子公司脱离集团统一控制标准,必然搅乱全集团范围内的融资成本控制政策。对于脱离集团统一控制标准的单位,发现一次,严肃处理一次。通过合同利率管理,实现全部融资合同利率控制在集团统一设定的范围内。

(六)建立集团大资金池,减少资金占用

组建结算中心和内部网络银行。河钢集团首先在总部组建结算中心,所有在石家庄的部门、子分公司不再设置出纳、费用报销和资金收付等岗位,所有涉及资金收支的业务统一到结算中心办理。各子分公司继续保持独立核算,收款业务委托结算中心办理,增加内部银行存款;付款业务委托结算中心办理,减少内部银行存款。通过结算中心和内部银行的运行,将全部资金归集到集团总部。同时,所有对外支付业务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增加了透明度和审核把关作用。总结集团总部结算中心运转的成功经验,把这种管理模式复制到各子公司,在唐钢、邯钢、承钢、宣钢所在地建立区域结算中心,取消其各子公司下属单位的资金收付职能。同时,河钢集团启用内部网络银行系统,集团内部经营单元之间产品、服务交易,全部通过虚拟货币结算,并通过内部网络银行系统完成虚拟资金交割,内部交易不再动用外部货币。

建立集团整体票据池,盘活处于“睡眠”状态的存量票据资金。钢铁企业产品销售、物资采购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比重较大,企业库存银行承兑汇票除用于对外支付货款外,一般要持有至到期或贴现。而这些滞留的银行承兑汇票往往成为处于“睡眠”状态的存量资金。如何盘活这部分资金,河钢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突出的是与商业银行合作,依托其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并结合集团内部网络银行系统,建立集团统一的票据池。集团母公司建立票据池的母池,各子公司在当地分别建立票据池的子池,各子池可独立运行,又可与母池联通,并实现母池与子池授信额度的自由划转或切分。子公司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入了子池,同时也就等于入了河钢集团整体票据池。河钢集团内部所有子池单位均可以就地以集团整体票据池质押额度为前提,办理短期融资、对外签发新承兑汇票等业务。“睡眠”状态的银行承兑汇票实现盘活,见图2。

(七)提高信息化水平,为融资管理提供支撑

河钢集团在融资管理信息化方面,动态监控集团资金流转,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考核的信息化管控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系统:

资金管理基础信息系统。从集团总部和子公司两个层面搭建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原先分散的融资总量、授信资源、担保、资金余额和利息支出等基础数据信息网格化、模块化,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全集团数据实时录入,统一汇总分析,强化了资金管理基础工作。

票据管理信息系统。票据管理以前一直都采取各子公司分散保管的模式,尤其是钢铁企业的业务结算带来大量银行承兑汇票流转,考虑到票据的背书、交割、到期托收等现实情况,河钢集团采用集团―子公司两级联动体系,结合集团统一票据池运作模式,分别在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搭建票据管理系统,并在系统间搭建信息传输通道,实现系统数据的实时交换,以票据为载体的内部流通不再通过实物交割,全部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

银企直连现金管理系统。各子公司的资金流转主要依托于当地的金融机构,银行账户分散,数据信息收集繁琐,各子公司资金的流转也因分散的账户而难以监管。河钢集团通过与第三方专业软件公司合作,搭建基于互联网的银企直连现金管理系统,将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在多家银行的账户有机整合,打破银行间的数据沟通壁垒,实现银行存款信息一体化的系统应用。系统实时获取分散在各银行系统中的账户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直联渠道,向银行传递账户交易指令和接收反馈信息。同时,与企业eRp系统直联对接,实现一体化系统运作和数据交互。在银企协定和系统设置的前提下,可自动进行集团内部同行或跨行资金归集和下拨的操作,使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内部网银交易系统。按照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交易规则,结合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运转模式,分别在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建立内部网银交易系统,并实现集团与子公司两级系统联动,在系统内部为各往来单位开立虚拟结算账户,所有内部往来交易均以虚拟化货币结算,内部关联交易不再占用真实货币资金。内部网银系统已经成河钢集团大资金池统一运作的关键枢纽。

三、大型钢铁集团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效果

(一)融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以优化债务结构为主的融资管理,河钢集团彻底摒弃高盈利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管理模式,依赖外部“输血”的高负债经营模式得到根本扭转。2014年末吨钢负债4841.34元,比2013年末吨钢负债5040.64元降低199.3元,降幅3.95%;融资总量比2013年度净降低30亿元,遏制了以往年度平均每年升高240亿元的趋势,实现同口径降低融资总量270亿元,2015年6月末,又实现比2014年度再降低25亿元。负债融资规模逐步接近理论负债规模,资金链风险显著降低。控制融资规模完全建立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所有到期贷款全部按期归还,从未发生过违约记录。

通过上下联动的两级融资管理,河钢集团总部与各成员企业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有序的新型融资管理系统。集团层面与子公司层面之间实现目标协同、组织协同和方法协同,实现了财务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发挥了资源整合优势、共享优势和协同优势,使效率和风险达到了最优组合,融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融资渠道和融资品种全部拓宽,与金融机构建立了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融资期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末短期借款比重由70%降低到50%,长期借款比重由18%上升到30%;直接发债融资比重由12%上升到20%;融资还款时间分布实现平滑,资金链安全得到保障。资产负债率下降0.02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上升了0.08个百分点。

(二)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财务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实施优化负债结构的融资管理,河钢集团逐步适应“三期叠加”的外部环境,积累了贸易与金融相结合的新经验,从依赖银行“输血”、忽视融资成本,转向严格控制财务成本、实施财务管理创效。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806亿元,利润总额1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3%、268.63%。2014年在钢铁行业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0%的情况下,实现利息支出与2013年持平,当年实现融资管理创效25亿元。

(三)推动了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严格的融资规模控制,促使各子公司彻底摆脱了长期“依赖集团和贷款输血”的经营惯性,建立起资金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生产组织模式,存货周转率、资金占用额等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生铁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0元/吨;2014年以来共依法依规清退各种外雇人员两万余人,减少“外委、外包、外雇”和中间商累计降低非生产性开支近40亿元。

其次,对负债规模的控制,以及严禁增加产能的投资项目,倒逼子公司从依赖融资扩张规模,转向聚焦产线创效,通过释放装备潜能和优化品种结构来提升企业效益。目前集团高附加值品种钢比例达到44%,汽车板、家电板产量同比增长超过70%,2015年8月份钢材综合售价同比提升160.39元/吨。

再次,积极利用股权合作方式,在基本不增加融资的情况下,实现低成本的产业链垂直收购。河钢集团以相对控股形式收购海尔特钢,低成本介入全球大型家电龙头品牌产业链,占据了成熟的营销渠道,加速从钢铁制造商向家电服务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邹武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2):66-68.

[2]司马则茜,冯鲁闽.基于影响因素的企业融资规模预测比较研究[eB/oL].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融资工作总结篇5

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年前三季度我市金融业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金融机构集聚效应继续增强,金融业总资产止跌回升,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创新稳步推进,金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金融业对经济社会贡献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金融机构数量稳步增长,金融业总资产止跌回升,金融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贡献进一步增强。截至9月底,我市新引进金融机构8家,其中2家法人机构,6家分支机构,保持我市金融机构数量的平稳增长势头,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94家,其中法人机构73家;金融业总资产达到3.09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07.5亿元,同比增长20.5%,占GDp比重为13.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378.33亿元,同比增长0.14亿元,基本持平,其中银行业实现净利润221.87亿元,同比下降31.05%,证券业实现净利润155.31亿元,同比增长179.53%,期货业实现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5.29%。年前三季度,资本市场为全国企业提供直接融资730亿元。

(一)银行业平稳增长,资产质量良好。截止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6062.02亿元,比年初增加5456.97亿元,增幅为26.4%;银行存款余额17395.50亿元,比年初增长22.03%,银行贷款余额14171.39亿元,比年初增长27.03%。不良贷款余额208.26亿元,比年初减少13.77亿元;不良贷款率1.39%,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实现不良贷款的“双降”。

(二)资本市场大幅回升。截止年9月底,深证成份指数11206.85,同比增长48.2;股票累计成交金额13.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2%;深交所上市公司总数764家,同比增加24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297家;上市公司总股本3777.11亿股,同比增长11.5%;上市公司总市值43339.55亿元,同比增长63.2%;辖区共有105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29家)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截止9月底,17家证券公司,居全国各城市第一,总资产3289.02亿元;16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166只基金,基金总规模7924.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7489.5亿元,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仅次于上海;12家期货公司,累计交易额92662.91亿元,同比增长44.87%,占全国的10%。

(三)保险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截至9月底,保险市场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7.13%,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其中,产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75.15亿元,同比增长13.34%;寿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126.14亿元,同比增长3.75%。累计赔付支出52.83亿元,同比增长1086%。各保险公司总资产566亿元,较年初增加56亿元,增幅为17.43%。

(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年前三季度,货币市场总成交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31.94%;现金累计净投放924.13亿元,同比减少4.96%;证券市场总成交13.96万亿元,同比增长73.4%;银行结售汇总额888.19亿美元,同比下降15.91%,结售汇顺差206.17亿美元,同比下降47.7%;黄金夜市总成交5344吨,同比增长100%,占上金所总成交量的46.8%,总成交金额2365.72亿元,同比增长6.4%,占上金所总交易额的34.5%。

二是金融业对经济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我市金融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力为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对经济社会服务功能,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6月市政府《市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监管体系创新、政策扶持、环境体系建设、业务体系创新指导、鼓励发展多种形式专业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等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在市政府引导和金融监管部门支持下,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创新功能,积极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设新机构、建立新机制、开发新产品,村镇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中小企业融资信贷审批机制及各种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新产品纷纷涌现。

(三)今年以来,我办会同有关部门举办4次“银企融资洽谈会”,为1000家企业及40多家银行进行对接,取得了良好效果,召开5次协调会,解决市百人服务小组调研中50多家企业反映融资难具体事项。

(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原有九家小额贷款公司已按要求开始进行整改,今年我市已经进行两批小额贷款公司联合评审工作,共批准新设立15家小额贷款公司,另有10余家公司也正在积极受理过程中,已经开展业务业务的16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15.5亿元,贷款余额为15.3亿元,

三是金融创新亮点纷呈。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我办联合中央驻深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关于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并就近期需中央和省支持和解决的若干事项,分别以市政府名义发文上报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非正式上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市政府与中国保监会将于年内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快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从多个方面推动保险创新试验区深入发展;我市已经形成良好的金融创新氛围,金融创新亮点纷呈,今年我市共有53金融机构申报161个金融创新奖项目,申报机构及数量均创历史纪录。

四是深港金融合作稳步推进。年6月深港启动商品期货交易方面的合作,目前双方正就合作形式与内容分别上报;7月7日我市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正式启动,成为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得首批试点单位,10月13日市政府再次召开地区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工作推介会,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市人民币贸易跨境结算金额占全国50%以上;7月,香港按揭证券公司与金融电子结算中心合资设立经纬盈富担保有限公司,是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具体举措和重大创新。

五是深莞惠共同推进金融一体化。三市于6月5日正式签署了《深莞惠加强金融业合作协议》,三市将在建立金融合作交流机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拓展异地业务、加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以及三市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携手合作,不断提升三市金融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我办积极与东莞、惠州金融办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三地银企合作,并邀请东莞、惠州银行、企业参加我市年底举行的金融博览会;三方计划与年内就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进行交流合作。

六是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市政府适时修订出台了促进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扶持力度;我办多次深入金融机构调研,全力协调解决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福田金融中心区、罗湖蔡屋围金融中心区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南山科技园金融创新服务基地、龙岗平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完成一期工作,开始进行招商引资,南山后海金融商务区开始进行规划建设,目前,深交所营运中心施工较为顺利,周边4个金融机构项目联合招标已经完成,年内将动工,中心区第二批金融用地已经奠基开工;今年分别积极支持举办各种金融论坛,营造良好的金融思想观念环境: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论坛、与中国保监会联合举办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国际论坛并积极争取其永久落户、首次举办银行间合作高峰论坛、支持举办中国保险公估国际论坛、支持和讯网、网易、广州日报在举办中国创业板峰会等。我市金融生态环境也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在最新一期伦敦金融城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我市首次入围就获得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力第五名的高度评价。

二、年我市金融工作思路

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创业板开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面启动,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得批准启动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进入深入探讨阶段等等一系列重大利好也给我市金融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为指导,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创业板做强做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启动,标志我市初步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年,我市应该推动创业板做强做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争取年创业板上市规模达到200家,本地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5家以上,使创业板逐步成为引领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二是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组织落实《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方案》,联合中央驻深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申请政策,争取在深港资本市场连接、Reits试点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发展。在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为港资以及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发展空间,通过降低门槛、放宽限制,优化生态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香港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该区设立国内总部和分支机构,使其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新的集聚地;完善金融创新政策和机制,深化深港金融合作,促进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在该区域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该区域在金融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监管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推进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尽快与中国保监会签署推进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向保监会争取商业保险投资医疗机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产品、小额人身保险、降低香港保险机构进入市场门槛、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等试点权,推动保险创新试验区快速发展。

五是推进深港金融合作。

一是积极推进人民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年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科工贸信委等部门,扩大试点企业范围,争取试点企业达到1000家,推动我市外贸经济发展。

二是加强深港资本市场合作。支持深交所尽快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加强深港资本市场合作,重点推动深交所etF产品与港交所恒指etF产品相互挂牌上市。

三是推动深港商品期货合作。经市政府批准后,与香港商品交易所继续对深港在商品期货方面的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尽快提出具体合作思路和方案,经深港双方政府评估后,我办将联合香港商品交易所尽快自行落实解决有关事项。需中央有关部门支持的,我办将联合香港商品交易所协调深港政府共同向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上报寻求支持。

六是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兄弟城市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优惠政策,争取在年出台符合我市情况的有吸引力私募股权基金优惠政策,推动私募股权基金新一轮大发展,打造全国私募基金中心。

融资工作总结篇6

近年来产融结合的典型发展路径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才开始逐渐出现市场化意义上的产业与金融的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成为市场主体,金融从政策化转向商业化,产融结合越来越紧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国际上产融结合成功做法的影响,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仅越来越充分利用市场化的融资手段促进自身发展,而且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大举进军金融。

通过集团内部的财务公司实现产融结合

通过集团内部财务公司加强产融结合是我国大型企业最普遍的直接参与金融业务的方式。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我国,财务公司的出现是大型国企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之一。1987年,国家批设了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其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02年末全国财务公司资产总额为4173亿元,并涌现了一批巨型财务公司,规模最大的财务公司资产已超过1000亿元。财务公司主要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内部结算、存贷款、投融资、短期资金理财及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财务公司已不断地意识到自身作为投资运作平台的价值,开始直接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或者为集团公司发行债券,有的已开始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甚至是商业银行。

通过全面投资金融业务实现产融结合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兴起了产业资本大规模进军金融业的热潮。直接全方位投资金融业务的不仅有华能集团、宝钢集团、中粮集团等大型中央国企,也有海尔集团、联想、方正等新兴集团,还有诸多深沪上市公司。民营资本也开始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具有越来越大的控制力影响力。

这一轮产业金融热具有投资相对规模大、涉及金融领域宽、介入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如海尔集团将总资产的三分之一以上投入金融业,不仅仅将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希望通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两个轮子的互动,把海尔集团真正提升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集团。华能集团则在建立内部金融控股公司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截至2003年底,华能集团金融投资总规模达到22亿元,合并报表资产总额近250亿元,投资对象包括财务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华能集团还于2003年底成立华能资本服务公司,将该公司定位为华能金融产业的投资、管理、监督和服务机构,负责统一规划金融产业发展,统一管理金融产业投资,统一协调产业间业务合作,统一配置金融产业资源,是集团金融产业的战略研究中心、投资管理中心、风险控制中心、资源整合中心。

在实业发展过程中利用金融市场实现产融结合

负责三峡工程建设的三峡总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三峡工程投资规模巨大,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水平计算,经国家正式批准的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1994年测算的动态总投资为2039亿元。在十几年的融资实践中,三峡总公司一直坚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原则,按照项目阶段建设的内在规律,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进行债务和股权融资,妥善安排债务的期限结构,灵活运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两个资源。到2004年底三峡工程共筹集资金约1205亿元,三峡总公司资产负债率不到50%,成功探索了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贴近市场、贴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融资渠道,为大型企业利用金融资本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1993~1997年),项目建设刚起步,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国家注入的资本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是这一阶段主要的资金来源。在以大江截流为标志的阶段性建设目标顺利实现,进入第二阶段建设时(1998~2003年),项目建设风险大幅度降低,特别是大江截流的成功,消除了项目建设初期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在这一阶段,逐步加大市场融资的份额,从1997年开始进入国内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三峡债,并使用国外出口信贷及国际、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到2004年底,企业债券余额为170亿元。工程建设的第三阶段(2004~2009年)最显著的特点是机组陆续投产发电,项目开始产生现金流入,工程建设风险进一步释放,通过资本运作将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提前到当期使用成为可能。2003年通过控股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公司(长江电力)的上市,建立了社会化股权融资通道和资本运作的载体,拓宽了三峡工程建设和长江水力资源滚动开发的融资渠道。

依赖金融操纵实现产融结合

德隆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德隆曾经提出过一套动人的产业整合模型: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企业并购、重组,整合制造业,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制造业市场与销售通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在这种战略引领下,德隆在短短数年内一口气进入了数十个产业。但是,德隆并没把产业做实,而是过于倚重金融一翼,按着“融资――并购新的强大融资平台(增发、担保、抵押、质押、信用)――再融资进行更大的并购(产业整合)”的模式迅速膨胀。到后期,德隆产业扩张和金融渗透的目的简化为不择手段地套取资金,维系其资金链。德隆所整合的产业并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由于融资周期无法与其产业周期匹配,当德隆系累积高达340亿元的金融负债和230亿元工业负债后,资金链难以为继,德隆帝国轰然倒下。

我国产融有机结合路径的理性分析

我国产融结合路径的多样化和丰富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尽管有些成功的探索,但目前产融结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问题:实业企业普遍具有多元化经营倾向,将金融业务作为多元化的一角,涉足金融的指导思想模糊。脱离实业发展金融,的实业企业由于主业不佳,甚至直接转型成为金融投资公司。实业企业对金融业务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具

有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的强烈冲动,大多倾向全面涉足银行、保险、期货、信托、证券等领域,希望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甚至初步搭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由于法律上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进行实业投资,产融结合主要表现为实业企业对金融业务的单向投资。产融结合相当地表面化和浅层次,有的仅仅是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违规担保、抵押、关联交易或控制证券公司炒作股票。对现阶段产融结合具有较大风险性没有足够认识,很多企业只看到金融放松期行业平均利润水平高的一面,往往忽视潜在的巨大金融风险。

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为实业企业进入金融业提供了良好机会,利用金融资本发展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业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在新一轮产融热中,实业企业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当前产融结合的一些不足,实事求是地设计和实施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产融结合路径。

按照公司整体战略确定涉足金融领域的战略意图

产业资本结缘金融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的逐利性。但大型企业集团追逐金融资本时,一定要明白,指望浅层次的产融结合以便操纵融资是一种短视的权宜之计,要正确认识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关系。利用金融是实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不宜把直接涉足金融视为实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应根据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规划,依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企业发展阶段和金融市场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涉足金融以及涉足的方式、范围、时机和深度。

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金融边界

企业涉足金融业务需要确定自身的企业边界。根据科斯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确定组织边界。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是直接涉足金融业务,还是完全依靠外部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取决于包含金融业务的成本效益分析。将金融利润和对金融控制影响力纳入内部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了相应的风险。要按照企业的愿望、能力和外界市场金融情况合理界定企业金融边界。

第一种可能的金融边界是业务联盟型,常见的有银企合作。这种方式下企业与外部金融单位纯粹是业务合作关系。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通过实际合作磨合,可以在市场上选择相对固定的金融机构为自己提供服务,非正式或正式地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的方式形成某种较为固定的联合。

第二种可能的金融边界是财务型金融投资。如果企业确实看好某个领域金融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可以参股进行财务投资。这种安排下企业对金融企业的管理是“搭便车”,不谋求对金融业务的具体控制,而是分享收益,甚至在适当的时候变卖套现。

第三种可能的金融边界是战略型金融控制。企业看重的是对金融业务的直接控制管理,将金融业务看成自身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金融业务与企业其他业务关联度不大,可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但一般来讲这种投资控制还是服务于其实业,极端的情况则是由实业型逐步转化为纯粹的金融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

第四种可能的金融边界则是内部金融机构型。这种方式下企业完全控制金融业务,并且将金融业务与实业融为一体。这种内部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要全面负责这种金融机构的管理并为其提供支撑业务空间。

结合实际业务做实产融发展

首先要坚持实业主导。实业企业最本质的属性是从事实际产业工作,有专门的产品和服务,直接创造物质财富,金融资本是依附和从属于产业的。这一点是产融结合的根本。离开产业办金融,实业企业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仅会把金融业务拖垮,也会把实业企业自身套牢。

融资工作总结篇7

一、鲁粤经济成果及特点分析

现代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金融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的资金注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以达到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2010年,鲁粤两省的经济继续保持着良好的运转情况,金融服务业对两省的经济稳定增长都产生了比往年更明显的直接影响,这在两省的金融服务业产生的增加值占两省的GDp中的比重可以明显的看出,同时也反应在两省的经济结构变化中。

(一)广东省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广东省的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省年生产总值达45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是2005年22557亿元的2倍,先后超过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人均生产总值达46821元,折合近7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行列。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总收入达11842亿元,增长30.8%,是2005年4432亿元的2.7倍;金融运行平稳,201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82019亿元、51799亿元,均比“十五”期末增长1倍以上。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加快实施了“新十项工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58360亿元、年均增长17.6%,2010年完成投资16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省重点项目投资五年完成13020亿元。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6.5%,是2005年的3.4倍。

(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新动向

在经济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广东省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广东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二,有效专利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专利奖金奖数及获奖总数均居全国首位,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2010年全省3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创历年之最。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散裂中子源、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平台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国6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万多名专家在广东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达1.5万多项。全国首个部级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落户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万亿元,是2005年的2.5倍。部级高新区总数达9个,居全国第一。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由2005年的1.12%上升到1.8%,技术自给率由45.4%上升到65%。全面启动质量强省活动和省质量奖评审,38个部级质检中心在广东,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3860项。商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一批以两院院士、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为代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12个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和15名科技领军人才。率先开发工业设计师等260个新职业工种,成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和工业设计大赛。广东省的以轻工业为主的自主创新形成的产业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在全国已经是一路领先。

(三)山东省经济运行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变化

在整个“十一五”时期,山东的经济发展进程也极不平凡,全省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2万亿和3万亿后,到2010年达到39416.2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24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年投资额达到23279.1亿元,年均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1.6亿元,年均增长18.9%。2010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总额的51%,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结构大大改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趋于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振兴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2%。服务业发展提质增量,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3个百分点。

(四)山东省经济发展新特点

由于坚定不移地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通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一五”五年累计完成技改项目3.7万项,技改投资2.6万亿元。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突出支持十大重点领域,着力培育“四大载体”,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年均增长13.4%。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在“十一五”时期,山东新开工铁路项目18个,新增运营里程438公里、在建3151公里,相当于100年来山东铁路通车里程的总和;新增高速公路1122公里,通车里程达到4285公里;港口吞吐量由“十五”末的4.1亿吨提高到9.2亿吨,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保2011年第12期中旬刊(总第465期)时代times障作用进一步增强。近两年来,山东省迅速制定实施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21条政策措施,启动了8546个重大项目建设,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遏制了增速下滑,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2010年又正确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成为全国少数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省份之一,发展的协调性和内生动力增强。由于山东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把促进区域发展与培植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山东省在一年多时间内获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国家层面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全区投资、进出口、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经济带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的全面启动与扎实推进,使全省建设步伐加快。从全国来看,山东特别重视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2010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70个,其中过30亿元的有11个。

二、两省信贷比例的结构特色分析

(一)两省金融的总体运行情况

两省的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使用,在总体布局上都是按国家的信贷政策规定,并根据两省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特点进行具体安排。到2010年末两省的资金运行情况大体是:2010年末广东省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019.40亿元,比年初增长17.7%;各项贷款余额51799.30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年末全省农村合作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681.89亿元,比年初增长19.2%;贷款余额5883.66亿元,比年初增长18.7%。金融机构账面净利润1219.05亿元,增长43.9%。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9%。山东省2010年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653.7亿元,比年初增加6483.1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1920.0亿元,新增1825.1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73.3亿元,新增2549.6亿元。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32536.3亿元,比年初增加5150.4亿元。对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大,小型企业新增贷款1321.7亿元,增长37.7%,增速分别高于大、中型企业23.6和13.9个百分点。对重点区域和县域经济信贷投放进一步增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新增贷款561.6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12.0%,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县域新增贷款1748.4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37.0%,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

(二)两省的信贷特点分析

两省的存、贷规模较大,特别是广东省的存款额已经超过82000亿元,遥遥领先全国其他省市。而两省自己的存、贷比例关系,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广东省的存、贷比例为63.15%,而山东省的存、贷比例为78.11%,高出广东15个点。然而,山东的存、贷款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三项指标总量,大体上分别相当于广东省的50.79%、62.81%、53.49%,全年实现保费收入相当于广东省的64.65%,资本市场的总体规模也大大低于广东省。这里面有经济总量的结构差异,还有开放政策实行的先后、引进外资的地缘特点、产业结构的区域性特色和经济结构历史布局等多种因素所致,综合反映到金融服务业上,有数量的差异,也有结构性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广东省在金融inanceno.12,2011(Cumulativetyno.465)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一直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目前国内的所有金融创新品种,基本上都是源于广东省。特别是深圳,它承担了全国金融改革探路尖兵的角色,深圳银行业创新水平和服务深度,近30年来均处于全国前列。去年是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年来深圳银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银行营业网点从改革初期仅有的8个发展到目前1323个,增长超过165倍;从业人员从原来不足800人发展到目前5万多人,增长超过60倍。截至2010年末,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3.5万亿元左右,贷款余额16808.12亿元,存款余额21937.89亿元,利润总额超过400亿元。深圳银行始终以开拓创新为“灵魂”,金融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据不完全统计,仅以近3年参与深圳市金融创新奖评选的银行创新项目就达200多项。相比而言,山东更注重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拓展和对经营实效的管理。山东省金融运行态势,集中体现在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和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撑保障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近几年来,山东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初步开创了地方金融工作的新局面,表现出这样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强化了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二是贯彻调控政策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结合,将金融工作拓展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三是坚持行政引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资源聚集能力和配置效率;四是坚持金融工作与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优化了区域金融资源布局;五是坚持推动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保证了金融业稳定健康运行。金融运行中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得到较好管控,银行业不良贷款处于较低水平,高风险上市公司得到有效处理,保险业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对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活动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在国家货币政策适度收紧的情况下,按照“力度不减弱、措施不松劲、成效不下降”的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银行机构增加信贷规模,实现了信贷投放的稳定增长,同时大力推动银行业扩大表外业务融资,2010年全省银行机构累计开办表外业务融资规模达到9500多亿元,同比多增3000亿元,有效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成为年度融资工作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山东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得到新的加强,特别是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到2010年末已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5家、农村合作银行20家。全省14家城市商业银行扩张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多家城商行在县域和异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城商行县域覆盖面已达到64%。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批准设立113家。一系列措施的开展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融合。

三、优化信贷结构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对接

(一)信贷结构的含义

信贷结构是银行业自己的专业术语,但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信贷结构的真实含意,魏国雄先生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一文曾有如下表述:“信贷结构就是在信贷资产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比例和相互关系,它反映银行在某一时期内的经营战略和风险偏好,是银行有意识、有目的的信贷经营活动结果。信贷结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质的方面,它是指信贷资产中各个因素的分布状态,如资本占用、集中度、风险敞口、收益回报等,它揭示了在信贷业务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关系。二是量的方面,是指信贷资产中各个维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客户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等。”可见,信贷结构决定了信贷投资领域的类别和规模,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从信贷结构中可以一窥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动向。

(二)广东省信贷结构特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鲁粤两省银行业的信贷结构特点,决定了两省信贷资金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接的特点。广东省在信贷资产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除了对一、二、三产业资金定向投资外,它在二产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三产中的消费服务行业,所投入的资金数额巨大。例如,为加快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根据省里部署确定的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重点培育项目:10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00个战略性新兴产2011年第12期中旬刊(总第465期)时代times业项目、10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100个优势传统产业项目和100个现代农业项目,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列第一、第二位,其重点遴选范围是金融、会展、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和软件、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数字家庭、新型平板显示等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列在其后。2010年,在经济自身规律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的推动下,广东工业产业结构继续进行了微调,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向产业高级化发展,均衡性、协调性有所增强。主要表现在:1.重工业比重提高,工业经济的重型化特征有所强化。重工业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速,重工业的比重继续上升,全年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60.72亿元,增长17.9%;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002.90亿元,增长17.2%,轻重工的结构由2009年的40.7:59.3调整为2010年的39.9:60.1。2.现代产业比重上升,工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2010年,广东现代工业产业发展较快,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增大,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转型升级。高端电子信息方面增长42.8%,液晶显示屏增长47.2%;半导体照明方面,2010年LeD节能灯产能继续扩大,生产各类电光源36.33亿只,增长20.5%。新能源方面,广东的风力发电引人注目,2010年13家风力发电企业共发电10.05亿度,增长37.2%。全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中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3%;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27.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0.6%,增长18.6%。3.民营工业迅速发展,内源型比重继续提升。2010年,广东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内资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广东19314家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262.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2%;33710家内资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01亿元,增长20.2%,增速比外商投资企业高出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3.1%。工业增加值的内外源结构由2009年的47.3:52.7调整为48.8:51.2,内源型的比重比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三)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山东省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是地方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在2010年,全省加快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金融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3年起,山东省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一直在全国领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03年占全国利润总额的1/8强,居全国第一位,以后多年山东依然保持住了这个势头。到2006年山东省的工业利税、利润绝对额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的同时,工业增加值的绝对额跃居全国第一位,增幅居全国第二位。2008年经济大省江苏的工业突然快速增长,但山东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71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突破6万亿元,实现利税6430亿元,几项主要指标仍位居第一。到了2010年,山东省省管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89%,省管国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0.0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6.25%。其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在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中分别列第六位、第二位,而全部工业实现利税总额仍是全国首位。下表是全省2010年1月~11月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数据:由上表可以看出,前11个月全省工业利润总额5389.36亿元,利税总额8622.44亿元,分别增长37.5%和33.1%。全年两项指标的绝对额分别达到了6040亿元和9689亿元,位居全国首位。这说明山东的整体工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较好,也印证了山东省金融业的稳步发展对于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2011年,山东省又明确了要进一步发挥好金融业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新思路。同时,加大对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经济开发区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以金融产业化为重点,进一步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大力推进产融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融资工作总结篇8

依据市委、市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今日在这里召开全市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推进大会。大会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增强落实,具体推进我阛阓体资产交融工作。等会副书记还要作主要发言,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集体资产交融工作在任务、目的等方面进行部署。

一、明确目的,落实任务

我市自2011年下半年开展行政村规划调整以来,在组织准则的坚持完善、集体资产的治理和村庄的统筹规划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成效分明,值得充分一定。然则,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村规划调整后的资产交融状况和后续发展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特殊是集体资产交融难的问题,突出显示在:并村不并帐,并村不并心,原村一本帐、一本帐,各有各的报帐员;我多你少不愿并,我少你多灾以并,我是现金你是资产难以并,形不成合力,得不到发展,已严厉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不变调和。可以说,资产交融工作已成为村规划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做好这项工作已显得非常急迫。

(一)总体目的

2011--2012年,各乡镇(街道)每年要完成不低于集体资产由“差异交融法”转为“直接交融法”工作任务的30%。至2012岁尾,基本完成全阛阓体资产交融工作。至2013岁尾,具体完成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有前提的乡镇(街道)要力争提早完成集体资产的交融工作。(这里,我要阐明一下,2011岁尾行政村规划调整时,资产交融首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直接交融法,但没有真正做实做透,与直接交融法的规范间隔还很大;二是差异交融法,那时为了顺畅推进行政村规划调整工作,作了技能处置,上报时取名为“直接交融法”)

(二)基本准则

集体资产交融工作任务重、触及面广、政策性强、状况复杂,各乡镇(街道)要依照“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尊敬民意、促进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详细要掌握好以下六条准则:

一是坚持公开、公道、公平的准则。充分发扬民主,依托群众,把做好集体资产交融与推进村民自治、扩展村务公开相结合,普遍发起村民群众积极参加、支撑和共同,监督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按政策规则执行。

二是坚持把化解村级债权和集体资产交融有机结合的准则。经过积极化解原村债权,有用避免新债的发生,促进集体资产的交融;对集体资产完全交融的村,在化解债权上赐与财务资金奖励和津贴。

三是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的准则。严厉组织规律,规范操作行为,禁绝搪塞塞责、消极应付,不得故弄玄虚、隐瞒现实实情。

四是坚持“先易后难、按部就班、积极稳妥、保证不变”的准则。

五是坚持依法做事、规范操作的准则。各乡镇(街道)必然要慎重操作,不搞强迫敕令、不搞一刀切。集体资产交融方案必需经过正当顺序,经村民民主评论决定。

六是坚持村帮穷村、强村带弱村的准则。积极倡导和坚持“帮穷、强带弱、大帮小”的调和理念。

(三)办法和步调

1.2012年工作安排

依据市委、市县政府的总体安排,本年是施行五年行动方案的残局之年,优越的初步,是成功的一半,做好本年的工作关于工作能否具体完成,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

从目前开端到岁尾已不到半年时间,依据市里的要求,全市一切的乡镇(街道)要具体完成“直接交融法”村资产的真正交融工作。开展这项工作从外表上看并不难,但要真正做好并不轻松,有相当难度,压力很大,担子很重。因为2011年行政村规划调整时,因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政策性强、触及面广、状况复杂等缘由,很多深条理的问题和矛盾并未真正触及和摆上议事日程,但经由近两年的运作,很多问题和矛盾已逐渐表露出来,严厉影响新乡村建立和乡村社会的不变。为了完成本年“直接交融”村资产的真正交融工作,我们必需依照市委、市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分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1)统一思想、组织部署阶段。要求各乡镇(街道)在8月20日前开好集体资产交融工作发动大会,实时传达市里的决定计划部署,大力宣传做好集体资产交融工作的主要意义,明确基本准则和总体目的,统一思想,构成共识,在全市上下构成浓重的工作气氛,在交融中求得团结,在交融中谋得发展,在交融中完成调和,在交融中保证不变。

(2)查询摸底、制定方案阶段。要求各乡镇(街道)在8月30日前依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成立指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落实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并实时召开有关大会和营业培训。依据市委、市县政府的总体目的要求,认真剖析集体资产交融情况,摸清各村的基础,并结合本年的工作任务,对各村进行分类列队。还,严厉依照2011年行政村规划调整时,经村民﹙社员﹚代表大会表决经过的资产交融方案的规则,制订集体资产交融的工作方案和施行方法,并上报市级村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3)分类指导、稳步施行阶段。要求各乡镇(街道)于9月1日至10月31日,依照经市推进行政村规划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指导小组审核赞同后的方案,对本辖区内采用“直接交融法”的村,加大工作力度,在保证2011年行政村规划调整时资产交融方案不变的前提下,可依据各村的实践状况,创新工作思绪,创新方法办法,并依照市委、市县政府“五统一”的要求,切实做好方案内的集体资产交融工作,真正做到每个一支笔、一本账、一个荷包子的要求,完成并村、并资、并心,共谋发展。

(4)总结完善、审核验收阶段。为查验村级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成效,从11月1日起至12月底,市推进行政村规划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指导小组将对各乡镇(街道)集体资产交融工作进行逐一审核验收。

对只采用“供认差异交融法”而无“直接交融法”村的乡镇(街道),本年的工作任务首要是做好言论宣传、查询摸底、列队剖析、前期预备等工作,为下一年开展由“供认差异交融法”转为“直接交融法”的资产交融工作作好前期预备。在此基本上,对前提成熟的村提早做好转化工作。

2.2011年至2013年的工作安排

从下一年开端起的四年时间内,各乡镇(街道)要做好由“供认差异交融法”转为“直接交融法”的村资产交融工作。这项工作政策性强、触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需惹起我们的高度注重,掌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1)搞好试点,具体推行。各乡镇(街道)要依据当地实践,首先要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村开展试点工作,经过分歧类型村的试点工作,逐一剖解麻雀,并总结经历经验,积聚可操作性的方法办法,为具体开展资产交融工作打下优越基本。

(2)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各乡镇(街道)要对采用“供认差异交融法”村进行剖析列队,合理分类,依照先易后难的办法,制订好资产交融方案和施行方案,并依照分歧类型村的实践状况,进行科学有序地推进。

(3)明确目的,落实任务。各乡镇(街道)要制订好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的,落实工作任务,确定下一年要完成哪几个村,后年要完成哪几个村,什么时分必需具体完成等要求。

(4)非凡状况,区别看待。市委、市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街道)一切的行政村准则上都应在规则时间内完成资产交融工作。对资产差别过火悬殊,群众思想工作难以做通,资产交融难度相当大的单个村,由乡镇(街道)提出请求,报市推进行政村规划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指导小组审核后,可采取股份制的方式执行资产交融。

二、严厉政策、增强办法

为推进资产交融工作的开展,市委、市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但愿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分在详细工作中深入体会,认真掌握。

(一)把资产交融与化解村级债权相结合。从2012年起,市财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化解原村债权的津贴和集体资产交融工作的奖励。依照《关于印发市化解村级债权施行意见的通知》(政函〔2011〕185号)精神,市财务津贴资金将优先思索安排给已完成集体资产完全交融、村级组织运转正常的村;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没有完成的村,待集体资产交融工作完成后再予以拨付。对不符合化解债权津贴前提,没有取得津贴资金的,待集体资产交融工作完成后,市委、市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赐与必然数额的津贴。

(二)把资产交融与新乡村建立项目安排相结合。从2012年起,新乡村建立项目(如“百千”工程、村级创收项目、“康庄”工程、小流域管治、电网革新等),将优先思索安排给已完成集体资产交融的村。各乡镇(街道)也要安排必然数目的资金对完成集体资产完全交融的进行扶持或奖励。

(三)把资产交融与乡镇(街道)专项工作相结合。市委、市县政府已将集体资产交融工作列入专项工作和新乡村建立审核的主要内容,并坚持乡镇(街道)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汇报督查准则,执行一月一报,在年度审核中,既要看上报的数据和资料,又要实地察访,经过查账薄、对报表、走访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逐一验收,保证资产交融的质量,真正做到交融一个认定一个。

三、增强指导、落实责任

在资产交融进程中,各级各部分必然要切实增强指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缜密部署,稳步推进、保质完成,保证全市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变。

(一)明确主体,增强组织指导。此次做好集体资产交融工作的施行主体是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为详细施行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要坚持村集体资产交融工作指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负总责,班子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对一些状况复杂、矛盾较多的村,班子成员要包干负责,要发扬专职驻村指导员的效果,保证责任到人,指导到位。

(二)加大宣传指导,提高村干部思想认识。能否做好集体资产交融工作,不是老百姓肯不肯,而是村干部思想通不通;不是村里要不要,而是乡镇(街道)抓不抓的问题。只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干部的大村认识、大局认识,坚持不怕掉权、不怕冒犯人、不怕喫苦、不怕费事的思想,就必然能做好这项工作。

(三)灵敏运用,科学核算。在资产交融工作中,重点要作废采用“供认差异交融法”村中按人均计提资金的办法,有单个村人均计提资金只要伍元钱,这种方法晦气于资产交融,晦气于并村并心并合力。详细工作中,要倡导算大账,算发展账,不算小账,并的心境酣畅,并得发展健康,并得裕阳光。

融资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企业;资金使用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13-02

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决定资金运动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程度的重要环节。工业走廊要想达到规划的目标,解决企业投融资问题至关重要。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企业资金使用现状分析

工业走廊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除了部分依赖企业内部资金之外,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包括:国家和地区政府财政专项资金、银行资金贷款、利用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和政府担保、世界银行贷款和招商引资。

截至2008年11月末,哈大齐工业走廊已经启动建设29个园区,开发面积达到96平方公里,开工项目742个,竣工投产项目461个,实际完成投资489亿元。协议入区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项目80多个,其中28个项目2008年已开工,占全省3亿元以上工业开工项目的25.9%。

1.利用外资总量方面

工业走廊的建设,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工业走廊中三个主要城市从建设初期到现在使用外资在逐年增多,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三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绝对数还是比较高的,较前年度有20%以上的增幅。2006年,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较前年增幅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而大庆市较上一年度增长了43.8%,说明在吸引外资的工作上下了较大的功夫。2007年,大庆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翻了一番还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09.2%,而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利用外资总额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哈尔滨增幅只有12.9%。因而,在吸引外资的方法、外资渠道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2.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初期外部投资和民营资本利用情况

建设初期投资资金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企业自有资金、国家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为主,而外省资金、外资和民营资本在投资总额当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表2列出了截至2006年3月底,哈大齐工业走廊所属五个城市利用外资、外省资金和民营资本的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建设初期外资占总投资3.57%,外省资金占15.9%,民营资本占47.38%,民营资本利用比例不高,外省资金的比例也低,原因可能在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或者外省对工业走廊还认识不足,而外资方面就更加少,主要以国家财政和银行资金为主。比较五个城市,在利用外资方面,大庆和安达在建设初期运用外资为零,而肇东做的最好,齐齐哈尔初步有所动作;在利用外省资金方面,齐齐哈尔和大庆市做得突出,齐齐哈尔外省资金达到了近40%,而大庆也有26%,肇东这个县级市外省资金利用占总投资比例15.94%,还是不容易的;在利用民营资本方面,哈尔滨和大庆做的突出,这有利于减少政府负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截至2008年,各月份工业走廊主要城市总投资资金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8年各月份资金来源构成中,民营资金所占份额较大,说明随着工业走廊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资金结构有所优化,有效地利用民营资本来建设工业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营资本的份额还在逐渐增加;从中还可以看到,外资虽然总额增长不明显,但是从绝对数上还是有一定的增幅,吸引外资方面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另外,国有资金绝对数也在增加,但增幅同民营资本的增幅相仿。总体来说,资金结构在逐步优化,民营资金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利用,而外资方面的不足也凸显出来。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齐齐哈尔截至2008年各个月份的总投资资金来源构成中,对比哈尔滨的情况,民营资金运用效率较高,所占总投资的比例更高,充分调动了民间资本的使用效率,使得民营资本有效地融入到了经济建设当中,为经济发展服务,值得其他四个城市效仿和学习。但是也看到了一些问题,由于齐齐哈尔是制造业的基地,对于外资的吸引力比较薄弱,在外资的利用上明显地有待于提高和开发。

从图3中可以看出,大庆民营资金绝对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且数额呈现逐月增加的趋势,份额上占到了一定的比例,也有一定量的外资,但问题是国有资金所占份额居高不下,一方面说明了大庆市地方政府对哈大齐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没有有效地盘活和吸引更多的民营资金介入。还有,外资逐月几乎没增幅,吸引外资和外资招商上面的工作需要加强。

从图4中可以看出,肇东民营资金份额占到了绝对的优势,民营资本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用效率高。但民营资本逐月的增幅不明显,或者说增幅较低,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化民间资本的可持续利用上面。从图中看到,有一定的外资,但也存在外资增幅停滞的问题。

从图5中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比较小的县级市,安达截至2008年各个月份的投资总额的资金构成方面,外资为零,即没有吸引到外资的加入。因而,需要进一步探讨吸引外资投入的方法和渠道。另外,民营资本利用比较好,并且逐月递增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政府对哈大齐工业走廊企业现代融资渠道的支持措施

首先,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建立专门协调机构,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有效融合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区域金融体系,充分利用刚刚成立了的龙江银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

其次,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除了中小企业ipo、otC市场之外,大力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顾问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以信托机制汇集民间资金投资于经济建设。设立区域产业投资基金,采取措施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建设。

再次,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引进西方经济强国的外来资本。大力发展股票市场,鼓励资产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推进工业走廊内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尽快上市。组织发行企业债券,培育、支持和引导优势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还有,各级金融机构自身发展。进一步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加大对投资和消费的信贷投放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项目提供快捷便利的信贷、结算等金融服务,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信贷平台。

最后,提供财税金融支持,采取Bot、tot、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工业走廊开发建设。综合利用银团贷款、担保融资、企业债券、产业基金、上市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加强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采取多种方式的招商模式。

参考文献:

[1]RonaldC.Fisher,州和地方财政学(中译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谢代银.现代企业融资策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融资工作总结篇10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作为这一概念的直接解读者,先后于2月17日和3月7日在央行网站上发表《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社会融资规模是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的中间目标》两篇文章。

争议随之而来,焦点集中在社会融资规模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可控性,以及行政规模调控等问题上。

这一新统计概念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货币政策新思维?4月1日,盛松成在央行办公室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

他认为,不能用旧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新的概念。“当一个新的概念出现时,人们往往会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它、阐述它,由此对新概念产生误解。”

面对各界对行政调控的担忧,盛松成多次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是今年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绝不意味着把社会融资规模分解为信贷、债券、股票等具体调控指标,而是通过数量与价格调控手段相结合,保持今年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和结构合理。

理论和实践创新

《财经》: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提出,对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怎样的意义?

盛松成:迄今为止,社会融资规模概念有三种提法,即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规模和社会融资总规模。它们是同一概念的三种不同的提法。

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是我国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将对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促进直接融资发展,改善企业融资结构。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使金融宏观调控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即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绕开贷款规模。

三是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社会融资规模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结合起来,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财经》: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有无类似的国际经验?

盛松成:首先,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提出受到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的启示。

这些理论认为: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不仅仅是狭义的货币,而且是包括狭义货币在内的所有短期流动性资产;决定货币供给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行为,而且是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的活动和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货币当局不仅应该控制商业银行及其负债,而且应该控制其他金融机构及其负债;货币供给并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外生变量,而是取决于经济过程本身的内生变量。

同时,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提出也是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思考的产物。

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联系密切,贷款的提供者扩大到整个金融体系;信用过程不仅发生在银行体系之内,而且发生在银行体系之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已不能完全反映货币信贷创造过程;资产负债期限转化职能不仅局限于传统商业银行,而且发生在“影子银行”的其他多种形式中;宏观审慎管理范围过于狭窄,大量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产品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

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不能满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中央银行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广义信用的概念囊括了实体经济部门债务资金的所有来源。

详解中间变量

《财经》: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新概念,蕴含着怎样的货币政策调控思路?

盛松成:当一个新的概念出现时,人们往往会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它、阐述它,由此对新概念产生误解。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一个新概念,其创新不仅体现在其内涵上,而且体现在它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监测指标和中间变量的市场化方向上。

从历史上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曾有一个发展过程。1994年10月起,央行开始正式按季度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分层次监测指标。1995年央行尝试将货币供应量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体系。1996年起,货币供应量正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由此可见,社会融资规模的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也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拟从2011年一季度起试公布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未来条件成熟,可按月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及各组成部分。

《财经》:央行一直在强调价格和数量工具的综合运用,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将带来哪些新的转变?

盛松成:近年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地位逐步确立,Shibor在金融产品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影响社会流动性水平和市场利率水平,会对包括股票、债券在内的资产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股票和债券价格及其融资规模。

《财经》:社会融资规模在实际操作中,将如何发挥其作为中间变量的作用?目前社会舆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理解存在一些分歧。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在实际操作中会被分解为信贷、债券、信托等具体规模调控指标。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这绝不意味着把社会融资规模分解为信贷、债券、股票等具体调控指标,而是要“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采用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

尤其要指出的是,社会融资规模与物价关系较为紧密,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意义重大。

同时,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基础货币、利率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基础货币与社会融资规模的正相关系数为0.15,高于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正相关系数(0.06)。利率与社会融资规模的负相关系数为0.57,高于与人民币新增贷款的负相关系数(0.53)。

探路逆周期监管

《财经》:今年1月的国务院工作会议和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出现了“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的表述,如何理解“合理”的含义?

盛松成:应从总量和结构上来理解“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首先,社会融资规模应在总量上保持合理。一是社会融资规模应与宏观调控目标相一致。可以根据GDp和Cpi等指标测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相应社会融资规模。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应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吻合,与宏观调控导向相吻合。三是社会融资规模应有助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其次,社会融资规模应在结构上保持合理。一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要合理。二是要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三是要重视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

社会融资规模涉及金融市场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需要各相关部门更紧密的沟通和合作。

《财经》:社会融资总量的提出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行三会”的协调问题,目前有什么新进展?

盛松成:我行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已达成共识,在原有数据共享基础上加强协作,保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财经》:“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社会融资规模在其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盛松成: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的总体要求是:操作上,逆周期调控社会总体流动性水平;目标上,加强金融体系稳健性分析监测和评估,避免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上,要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的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