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十篇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十篇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2:56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1

(一)班级的班风建设

针对本班学生入学成绩水平比较集中,高分学生少,中低分学生较多,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生活比较节俭,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的特点,从入学伊始,就提出了团结,紧张,活泼,共进的班风口号。班风建设的措施如下:

⑴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学伊始就在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举行了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思想水平及能力,以更好的树立个人的目标。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

在的人才需求形势。

⑵组织了一支有能力,有号召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委会及各科课代表能与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

⑶利用多种机会有班里的每位同学进行沟通,谈心,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针对班级中学习拔尖,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申请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其工作和学习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认可;对于对专业没有兴趣的,打算换专业的学生,耐心疏导,讲明道理,帮助他认识到认真学习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⑷建立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对于同学们的行为形成约束。

㈡班级的学风建设

针对本班学生入学成绩水平比较集中,高分学生少,中低分学生较多,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狠抓班级学风建设。措施如下;

⑴严格考勤制度和晚自习制度,辅导员和辅导员助理不定期抽查。对于无故缺课的同学,决不姑息。凡是无故缺课的同学一律向全班同学做检查,起到很好效果。

⑵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主题班会,让学习成绩优越的同学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大家

交流,提高全班学习水平。

㈢班级活动组织参加情况:

⑴坚持每周班会制度,每次主题不同,增进了与学生们的感情。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社会事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⑵能认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学校活动带动本班活动的开展和进行。克服了本班文艺,体育骨干少的客观因素,辅导员多下功夫,在各项问题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设计、摄影大塞;十佳歌手大赛中都取得的很好的成绩。

⑶针对本班学生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由班委会组织,我协助开展了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如班级联谊晚会,进一步增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⑷考虑到学生大部分是外地来阜,尽量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注意关心贫困学生的衣食住行,尽全力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可能的勤工助学岗位。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2

一、履职情况

(一)完善工作制度

我始终牢记工作职责,主业主抓,勇于探索,进一步规范了各班的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细化班级月度考评制度、完善班委、助理队伍培养模式;制订较为完备的素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班级班委参与教学管理的作用,圆满的完成了工作。

(二)强化支部建设

作为团支部的直接管理者,一直以来,发展党员工作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择优发展”的原则,本学期进行了班级台账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发展工作,发展流程、时间一目了然,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铺垫。

(三)加强专业指导

指导学院工作坊的两个项目工作,在引导学生组织训练、开展活动方面初见成效,顺利完成了项目内容,也为学院学校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带班来,班级整体情况稳定,和谐,班级班风学风良好。

二、工作思路与方法

(一)规范条块、事务性工作,从容应对、强化重点

认真落实奖、优、助、贷等条块工作,重视第一、第二课堂结合发展,在主题班会、自习、班级活动3个内容上,充分发挥教室、宿舍、运动场活动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自主管理能力。

做法主要包括:

(1)细化事务梳理。事前要点讲解、工作原则、要求、时间节点、预期效果,提前部署。协调与学校学院相关部门、人员的资源分配,为班级工作开展做好人力、物力资源保障。

(2)加强过程督导。在班级晨课方案制定实施、评奖评优、资助工作、发展党员、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活动、精品项目工作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适时调整方向,做好督导。

(3)坚持后续反馈。事务完成、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进一步培养班委总结与反思能力、职责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服务意识。

(二)分工协作,让更多同学参与管理

为充分调动同学们积极性,传统班委设置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中,通过这种方法集思广益,进一步深入挖掘班级学生潜力、班风、学风特点,班级成员之间更加互相理解和包容和信任,班级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显著增强。

三、工作成效与反思

(1)本学期第一课堂学风良好,第一课堂出勤率:99.5%。图书馆入馆总次数14061人次,平均每人60次,最高学生纪录372次。

(2)第二课堂具体安排活动方案,学生参加学校演讲之星,本学期平均出勤率为99.57%,各班学期晨课综合效果排名在学校前列。

(3)班级党员发展台账建设,本学期共发展预备党员8人,发展对象10人,积极分子40人,申请人12名,培养了部分得力的学生干部,为支部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本学期累计获得院校级级、省市、部级奖项131人次,评优评先225人次。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29-02

一、研究对象

选取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填答问卷、回收问卷,主试经过审查确定有效问卷后分析问卷。

2.文献综述法:查阅中国知网()、百度()、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图书馆的期刊网和图书馆相关书籍进行文献研究。

三、研究结果

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

1.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人口学变量的基本情况。

分析上表可知,示范院校辅导员专职教师是这个辅导员队伍的主体,占总人数的80.9%,兼职教师作为辅导员队伍的辅助力量,占总数的9.1%;从性别分布角度看,男女教师比率相当,男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百分率为54.6%,女辅导员占总体人数比重的45.4%;从年龄段分布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呈现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特点,20~30岁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比重为53.9%;31~40岁辅导员占总体比重为36.9%,41~50岁辅导员占总体比重为5.9%,51岁以上辅导员占人数总体的比重为3.3%。

2.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考察示范院校的师资力量包括辅导员的学历情况、职称情况、学习培训情况以及辅导员的政治面貌共四个方面。

从辅导员的学历情况来看,专科学历人数为12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1.2%,本科学历人数为363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7%,硕士研究生人数为498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50.8%,博士研究生人数为7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0.7%。从培训间隔时间来看,间隔1~2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289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29.5%;间隔2~4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332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3.9%;间隔4~6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296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0.2%;间隔6~8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63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6.4%。从职称结构来看,无职称的辅导员人数为289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9.5%;初级职称人数为441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5%;中级职称人数为218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2%;高级职称人数为25人,占总体比重的2.5%。从政治面貌角度看,党员人数为885人,占总人数比重为90.4%;团员人数为57人,占总体比重的5.8%;派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比重的1.2%;无党派人数26人,占总体比重的2.6%。

3.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利待遇中,依据辅导员满意度百分比,各项指标以此排列为优惠住房满意度(约占45%)>保险保障满意度(约占28%)>公积金满意度(约占12%)>医疗保障满意度(约占11.2%)>退休保障满意度(约占3.8%)。从辅导员对于现行的考核实施办法满意情况来看,按照人数百分比以此为:认为岗位职责与收入两者相匹配(占59%)>认为考核办法非常科学(占15.9%)>认为考核办法不科学没有体现工作特征(占13.6%)>认为考核实施办法没有效力(占11.5%)。从辅导员的职业态度取向来看,非常乐意从事辅导员工作人数(占73%)>迫于无奈选择人数(占18%)>职业态度淡漠人数(占5%)>职业盲从人数(占4%)。

4.分析与讨论。(1)辅导员队伍以青年为主体,凸显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特点。辅导员各年龄段分布中按照人数比率排列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其中20~30岁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53.9%,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主体力量,51岁以上辅导员人数占总体人数的3.3%,人数最少,但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角度看,高龄辅导员以其年龄和经验优势,能够起到引领、导向及以老带新的作用。本研究结论符合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的要求。(2)辅导员队伍呈现专兼职相结合、男女比例适中的特点。专职辅导员占总体辅导员人数的80.9%,兼职辅导员约占总体人数的19%,说明示范院校专职辅导员是构成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兼职辅导员作为辅助力量协助专职辅导员共同参与完成学生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在辅导员配备中,要求高校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本研究结论说明,示范校建设符合教育部24号令的相关规定。在男女辅导员比例上,男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54.6%,女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45.4%,男女辅导员间差异不大,比例适中。(3)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较高,接受培训机会较为合理。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呈现出正态分布的态势,专科学历人数总体比重为1.2%,本科学历占总体比重37%,硕士研究生占总体比重为50.8%,博士研究生占总体比重的0.7%。专科学历和博士研究生分别位于正态分布的两端,符合统计学规律的特点。部分教师学历有待提升。从整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学历还是较高的。从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年限来看,辅导员能够接受一定层次的培训,时间间隔不长,有利于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和发展。(4)辅导员职务岗位设置不够健全,政治素养有待提升。辅导员队伍中无任何职称的人数比重为29.5%,说明近三分之一的辅导员所在学校未设置辅导员职务岗位,近半数的辅导员拥有中级以下职称,探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工作年限和工作经历有关,多数辅导员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等条件的制约,现处于初级职称范畴中。党员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的主体,约占整体辅导员人数的90.4%,还有近5.8%的辅导员未加入、成为正式党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明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政治素养的提高很有必要。(5)辅导员保障系统不够完善,退休保障制度仍需加强。辅导员的保障体系分为保险、公积金、优惠住房、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五个方面,调查中,发现很多学院辅导员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很多学院没有辅导员的退休保障,因而本调查中,仅有3.8%的辅导员对于退休保障表示满意,学院应根据自身学院实际情况,酌情予以处理,提升辅导员保障质量,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6)辅导员考核标准效度不够,辅导员职业态度需要转变。近25%比率的辅导员认为考核标准不能体现工作价值,不能体现职业特征,需要全面考虑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辅导员的职业态度分为四个等级,73%比率的辅导员非常乐意从事辅导员的工作,说明27%的辅导员的职业态度不够端正,需要加强认识,加深职业理论学习,培养职业兴趣,转变职业态度。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沙龙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1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师生比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200,高校辅导员长期处于一个工作压力大、责任大、工作负荷高的状态,导致了辅导员的学习、工作被日常的繁琐事务取代,广大辅导员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稳定,更是12小时上班,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在这种状态下辅导员往往身心疲惫、工作热情逐步减退,变得麻木、冷漠,出现了对各项工作应付了事、执行力弱化的情况。同时,辅导员阅历不深、经验不足、研究不系统与时代环境变化、学生素质变化、学生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辅导员工作专职而不尽专业,从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实来看职业化发展中的专职配比、资格认证等已具备,但内在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精神方面,尚不系统、即不完备也不显著。这些都在客观上对辅导员的能力和精力提出了极限性挑战。

由于社会环境和高校内部环境的影响,一些辅导员对自己职业角色缺乏职业认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辅导员职业声望低下,社会认可度不高;二是认为辅导员工作性质特殊、内容重复、事务繁忙、琐碎、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很难激发出高昂的工作热情;三是目前有部分辅导员存在分流问题,队伍流动性大,工作缺乏稳定性,职业寿命短,大多数辅导员不愿意一辈子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在很多高校,辅导员职称发展瓶颈仍然存在,由于没有专门的职称晋升标准、职称评定的学科支持,辅导员队伍很难评上高级职称。此外,职业化发展后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出现了流动过快的趋势,“辅导员”成为了某些人职业发展的跳板和某些部门的“人才蓄水池”,辅导员随时随地都面临着转岗、轮换的可能,而轮岗、抽调走的又是辅导员队伍的骨干力量,长久以往,不仅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人员稳定,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2辅导员沙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必要性

辅导员沙龙作为推动辅导员探讨工作、交流经验、共享成果、提升工作能力的平台,是高校改进大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性尝试。该活动旨在通过专题研讨、主题发言、交流讨论、学习走访等多种贴近工作实际的形式启迪思维,共享经验,从而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辅导员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工作内容变化多端,工作方法形式多样的高校教师群体,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体察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对学生问题做出最及时的反应。高校辅导员群体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依靠。为辅导员创造交流平台,是总结创新性学生工作成果,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国内很多高校如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都率先将沙龙形式引入到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辅导员沙龙作为增强辅导员之间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和提升辅导员执行力的有效措施应运而生。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辅导员沙龙”,旨在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辅导员队伍研究工作、交流经验、共享成果的互学互动互助氛围。大家热烈讨论研究诸如“大学学习的适应与转变”、“如何看待社会潜规则”、“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等课题。这种课题研讨活动使辅导员们掌握了很多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的方法理论,而且对辅导员工作产生了持久热情。

合肥师范学院辅导员协会(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辅导员协会)成立于2006年10月20日,是安徽省第一家辅导员协会。该协会先后组织辅导员集体备课会、组织辅导员开展各类集体观摩、学习考察活动、协助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培训、辅导员素质拓展活动、组织各类辅导员征文大赛、辅导员系列讲坛、演讲比赛、迎新年晚会等学生成长导航活动并开展旨在增进辅导员内部友谊交流的文化活动。经过7年的打造,该协会已成为辅导员交流沟通的温馨家园、辅导员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辅导员沙龙意义深刻,每一位参与的辅导员可以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这里倾诉,在此交流平台上,辅导员工作得以平稳有序发展。辅导员可以在沙龙里交流工作感受,沙龙是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专家化的需要,为辅导员搭建交流平台,很有意义,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分享经验,使辅导员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宽。

3辅导员沙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方法

辅导员沙龙的参加对象为在岗专职和兼职辅导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学院(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相关专业教师和特邀嘉宾。沙龙以专题讨论、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为形式,将主题相关的,或知识,或案例,或情景梳理展示给参加者,提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并总结出一些可以探讨的焦点;参加者围绕主讲人的观点和提炼的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辅导员沙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高校应该如何应用辅导员沙龙呢?本文结合相关的辅导员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选择合适的主题

这是辅导员沙龙成功的前提。沙龙常见于学术活动中,在青年学者群体内也比较流行,原因之一是他们积累了相当的专业知识,也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主题比较容易选择。但是对于高校来说,辅导员由于知识架构和社会阅历等不同,在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执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沙龙主题有一定的难度。一是坚持实用性和思想性。从辅导员日常工作着眼,选择一些工作中的问题或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开展沙龙。同时要兼顾思想性,因为作为辅导员不但要政治过硬、素质全面,还要懂得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等相关专业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为学生释疑解惑,析事明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循序渐进。从辅导员自身谈起,为什么选择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职业规划等,让困扰辅导员的一些重要问题能够得到很好地释放,增强对自身从事工作的认可度。三是大小适中。题目太大,则难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题目太小,则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和讨论的展开,甚至导致学术沙龙草草结束。

3.2合理确定时间、地点和人数

这是辅导员沙龙不流于形式、不发生变异的关键。在时间选择上,不能与辅导员上班时间冲突,而只能选择晚上或者周末,但又要考虑到辅导员对家庭的照顾。一次沙龙的持续时间以两个小时为宜,过短则不利于问题的展开和思维的发散,过长则难免重复或者分散主题。另外,考虑到沙龙需要事先的准备和事后的总结,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频率不宜过高,一般以每个月不超过一次为宜。就地点而言,沙龙一词的本意为客厅或会客厅,应当尽可能在轻松、舒适的地方举行,例如茶室、咖啡厅、配有小型圆桌的办公室、不宜安排在教室、会议室等过于严肃和正式的场所。就人数而言,以五到十人为宜。过多则不利于激发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也不利于控制沙龙的节奏和进度。过少则很可能形成冷场,也不利于信息的聚集和思想的碰撞。

3.3妥善安排程序

这是辅导员沙龙成功的保障。总体而言,沙龙包括举办前的准备阶段、沙龙本身和结束后的总结与考核阶段。在准备阶段,要确定沙龙的时间、地点、参加人、主题和程序等,并将相应事项通知到沙龙参与者,并且要求他们作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发言提纲等。学术沙龙本身一般包括开场白、主题发言、自由讨论、总结四个步骤。在此阶段,主持人的控制和引导十分关键。如果有偏离主题,主持人应当及时阻止;如果出现冷场,主持人要及时发言以活跃气氛;如果争论过于激烈,主持人可以暂时搁置争议问题;必要时主持人还可以宣布茶歇,喝喝茶、聊聊天,吃点零食。另外,主持人应当记录每位发言者的思想闪光点,做好总结和点评,寻找不足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总结和点评应当以鼓励为主。

4如何加强辅导员沙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载体作用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辅导员要集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和咨询与服务三位于一体。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会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等综合知识开展思想工作。要千方百计拓宽知识面,通过阅读或者调研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督促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要进步。高校要以辅导员沙龙为载体、辅导员要以辅导员沙龙活动为契机,齐抓共管,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做好辅导员沙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辅导员沙龙建设,顶层设计是方向――针对辅导员沙龙制度建设存在的民间化、碎片化等问题,顶层部门应注意沟通协调,兼顾多重问题,不能各自为政,更不能彼此矛盾。同时,积极推进辅导员沙龙队伍支撑学科的顶层设计,逐渐构建与辅导员沙龙工作相匹配的学科研究体系。要出实效,沙龙活动的开展一定要精心策划,设计好每次活动的主题思想,活动中主题思想突出。

(2)辅导员沙龙要制度化,制度改革是保障――高校应对职能部门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加以明确界定,积极推进辅导员沙龙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引导辅导员从繁忙的“非本职”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摆脱“保姆式”的发展模式,探索“人生导师型”的成长路径。

(3)加强辅导员沙龙建设,社会锻炼是方法――辅导员承担着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教化职责,其自身的社会化建设也至关重要。应积极推动辅导员的社会化建设,组织辅导员到政府、企业、社区等交流学习,增强社会化认知,使其对学生的成长施加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影响。所有辅导员要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把好的做法进行总结。

辅导员沙龙活动自由、氛围宽松和谐,有利于辅导员之间沟通思想,交流经验。辅导员沙龙的举办,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切实提高辅导员的执行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辅导员队伍建设。

沙龙是全体辅导员的港湾,每个辅导员可以在这里谈心得,倾诉烦恼。同时,辅导员可以从沙龙大家庭里得到理解和支持。辅导员之间只有不断保持联系和交流,才会推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辅导员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辅导员沙龙必将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项目来源: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教育事业发展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以辅导员沙龙为载体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4JFYBC06

参考文献

[1]王进才,李雄鹰.学术沙龙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探析[J].高教论坛,2011(7).

[2]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07(4).

[3]李非.浅议研究生学术沙龙的意义[J].黑龙江教育,2008(3).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建设对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逐步兴起,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我国民办高校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民办院校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导致民办高校辅导员的队伍管理和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相对滞后。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现如今,民办高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与公办高校无明显差异,同样要修满一定学分方可毕业,只是在入学分数上采用国家专科或者“三本”的入取分数线,所以学生整体素质不如公办高校;再加上所有高校每年的大规模扩招。这无疑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要求和挑战也越来越高。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有以下特点:

1.生源欠佳,来源复杂

我国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主要来源还是那些学习成绩差,高考分数低的学生。与公办高校大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奋斗的目标,自信心不足。民办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自信心不足等等。

2.学生文化课成绩偏低,心理承受能力差

受生源的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相对而言学习能力较弱,学习自律性不强,学习态度不主动地特点;另一方面,现阶段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均是在高考中因为多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能进入理想的公办高校而选择民办高校,故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又加之家长期望值过高,压力较大,心理承受力和抗压能力很弱。

3.学生缺少目标及职业定位和规划。

尽管90后的孩子兴趣和爱好广泛,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但他们非常需要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多方面给与他们帮助的“良师益友”。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结构性问题

青年教师较多,多数民办高校都是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辅导员,辅导员队伍思想不稳定,他们中多数以辅导员作为跳板,做完几年就转到行政岗位或是从事专业教学。

2.队伍理论和专业素质不过硬

由于经费和政策等诸方面因素,辅导员上岗前缺少必要的培训。大部分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积累边总结,使得这支队伍的管理水平不高。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广泛的理论基础,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还需要具备现代工作者的技能。

3.工作定位不清,工作繁杂琐碎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许多精力都用于日常事务工作,如到课率的检查、宿舍卫生检查、晚归检查、催交学费、评选国家奖助学金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等等,普遍存在工作领域模糊不清、工作内容繁杂凌乱、工作职责事无巨细、工作时间无限延长、角色扮演越位错位、评估检查没完没了等问题。

4.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

教育部规定的辅导员和学生比例是1:200,但是很多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成本,使得这个比例达到1:300甚至1:400。总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滞后,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来源复杂,结构不合理

当前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属于私人办学,资金运转速度较慢,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较差,因此,辅导员的来源也较为广泛和复杂,流动性极强,他们中既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也有专科学生升本后回校的。许多民办高校没有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1:200(本科生)、1:150(专科生)的比例配备辅导员。从数量上看,我所工作的单位――南宁学院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致使该院的辅导员的人数长期以来相对不足,辅导员管理的学生较多,工作便就难以深入细致。另外,辅导员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化,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和人生历练的缺乏,加之理论水平也不够深入,不少年轻的辅导员工作起来难以得心应手。辅导员队伍里女多男少的情况也非常普遍,而女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多数人过两三年就将结婚生子,这样一来,辅导员更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辅导员的更换对于学生和新接手的辅导员来说都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而交接工作的不到位更是增加了辅导员后续开展工作的困难和压力。

(二)理论水平欠缺,缺乏经验和培训

目前,在民办高校当中,辅导员政治理论水平相对比较低,而民办高校的学生个性较鲜明,文化基础较差,加上来自社会、家庭、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的上升,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而在民办高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辅导员上岗前缺少必要的培训,往往都是一来就干,边干边学,边干边总结。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另一部分也大多是参加工作年限不超过三年的年轻教师,社会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偏弱。而部分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后,表现突出者往往又被调离工作岗位。

(三)职责过多,角色定位模糊

在工作的实际过程中,民办高校辅导员往往充当“行政干事”、“教辅人员”、“党政秘书”、“团学干事”和“招生就业人员”来使用,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职责,使辅导员整天套在繁冗的事务之中,使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观上想做好,但客观上往往力不从心。如此反复,辅导员学习思考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创新性研究,从而出现辅导员角色的错位、越位和缺位。与其余的岗位相比,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多数辅导员在高校中充当着各个部门的桥梁,更别说民办高校辅导员“保姆”式的扮演者。

三、加强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进行大力扶持

一是出台宏观政策文件,把民办高等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创造性地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优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的体制机制。二是着力拓宽筹资渠道,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向民办高校捐赠,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允许办学规范、信誉良好的民办高校向银行申请贷款,落实税费和用地优惠政策,支持民办高校吸引、培养、稳定优秀教师。三是加大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奖励和补助力度,重点用于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研究、表彰和奖励为民办高等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四是营造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氛围,既鼓励和引导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育健康向上的职业发展环境,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社会合力,共同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开展。

(二)民办高校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完善选聘选拔机制,明确辅导员职业要求

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宗旨和权利义务,建立相应的职业标准,从而帮助辅导员们做出理智的职业选择,无怨无悔地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其次,从思想素质、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严格选拔、考察和评定。另外,要通过辅导员的选聘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年龄梯队的合理性、知识结构的互补性以及团队合作的融洽性。

2.完善培养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

要全面系统地开展辅导员队伍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一方面,要做好岗前培训,使辅导员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做好在岗培训,支持辅导员外出培训并多为辅导员队伍创造培训交流机会,实现辅导员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有机结合,为深入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3.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引导辅导员科学规划

应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有效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考核中要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升等挂钩,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辅导员进行科学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4.完善晋升发展机制,拓展辅导员职业空间

要根据辅导员的个性特点、职业意愿和发展需求等具体情况,为辅导员疏通实现职业理想的道路,指明达到职业目标的路径,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空间,建立良好的辅导员晋升机制。同时,还应为辅导员创设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工作环境。

(三)辅导员的自我努力是内在动力

辅导员自身要深刻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任务,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辅导员工作的意义更加突出。其次,辅导员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第三,不断修正,完善规划。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持续实施的循环过程。最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辅导员只有在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多做文章,才能在学校占有一席之地,找到应有的位置。作为辅导员,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安贫乐教,乐于奉献,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壮大。因此,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长期并且坚定地坚持下去,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董晏辰.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黄文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3]连文忠,庄秋琴.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J].价值工程,2011,30(15).

[4]王姿琰.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和专业化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04).

[5]徐绪卿.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李娜.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19):2

[7]付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以江苏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81.

[8]周为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

本文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项目《专业化背景下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创新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XJLXYB01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调查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7月31日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新建本科院校自21世纪90年代末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教育的骨干力量。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辅导员考核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评审组织,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这标志着我国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进一步加强了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与评价。2006年5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工作考核。该规定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明确了制度依据,也进一步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是辽宁省较早步入新建本科院校行列之一的学校,笔者通过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现行的辅导员考核体系的研究,以期窥探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考核评价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辅导员评价现状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是辽宁省第一个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基本能够代表辽宁省新建本科院校的整体水平。要进行辅导员评价情况的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对象,为了保证评价科学、全面、客观,学生处、学生、辅导员成为四大评价主体。学生作为辅导员主要服务对象,对辅导员表现有直观、全面的感受,是评价辅导员的主要主体;学生处作为辅导员直接管理部门,对辅导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是评价辅导员工作不可或缺的主体;辅导员自身对工作情况最为清楚,决定了其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自然他们也成为主要的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查阅相关文件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辅导员考核评价调研结果分析

首先,笔者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施行辅导员评价的相关文件做了一下了解。学校对其辅导员的考核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全校辅导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工作职责和工作实绩展开,主要包括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果四个方面,其中综合素质占15分;工作能力占30分;工作态度占25分;工作成果占30分。这四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每个辅导员日常工作需要处理的全部工作内容。考核周期以年度为单位,每年度考核一次。评价主体多元,由辅导员、学生、学院、学生处、学校共同参与。其中,学生测评占20%,以网络填写问卷形式进行;学院测评占60%,以填写考核表形式进行;学生处测评占20%,以综合形式进行;辅导员自我评价是辅导员以工作总结向学院递交述职报告的方式进行作为评分参考之一;最后是学校评审,即由学生处综合学生测评、学院测评及本处测评的分数,根据测评总分对所有辅导员进行考核定级。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晋升、转岗的重要依据。

可见,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辅导员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具体、丰富,评价主体及方法多样。其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有了较为系统的、完整的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引导方法,基本走上正规化、模块化的队伍建设之路,对于推动、解决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问题、队伍的待遇问题、奖惩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有了基础和保证。

三、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辅导员考核评价工作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一些问题,并进行剖析,力求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加以解决。

第一,评价标准过度统一化。对不同工作年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院、全兼职辅导员使用同一考核标准。不利于辅导员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根据个体需求,对于乐于从事辅导员工作、具备一定经验及能力的辅导员应侧重其工作创新、科研方面的考核;对于担任辅导员工作年限较少、经验不足的个体应侧重工作能力、工作实效的考核。

第二,辅导员本身作为评价主体之一却在评价权重中不占任何比重。文本中显示,辅导员本身是评价主体之一,但在评价主体的权重分配上不占任何比重。辅导员自身是最能够体会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专业化自主发展的。因而,只有在评价中凸显出辅导员评价主体的地位,才能提高辅导员评价的积极性。另外,也需要给辅导员表达意见、需求的机会,评价的目标、指标、程序等应该共同构建。

第三,对辅导员长期工作缺乏明确界定。高校辅导员工作时间上的无限性和工作空间上的广延性的特点,使得高校中所有跟学生有关的事情,都与辅导员工作有关。一旦学生出现问题,首先就会找辅导员。特别是学生中发生生命伤害事故,辅导员的考核基本上无缘优秀了。调查中发现,只要发生了类似情况校方基本不会考虑哪一方的责任更大些。其实,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学校、学生、家庭都是有责任的。若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辅导员,不仅有失科学,而且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当前高校辅导员存在不良的职业心理。调研中发现,将辅导员评价结果直接与评优、加薪、晋级挂钩,导致大部分辅导员非常敏感。一方面担心评价结果对他们工作、发展及未来的前途造成影响,使他们成为转岗、解聘的对象,同时得不到加薪、晋级的奖励;另一方面担心自己不再被领导、学生所信任,对以后进行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部分辅导员会有意无意地扩大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点。只对自己的业绩做汇报,回避或掩饰在工作过程中犯下的错误。

第五,辅导员评价体系难以引起全体辅导员的共鸣。高校实施辅导员评价的目的是所有高校在实施辅导员评价之前首先应思考的问题。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实施辅导员评价的目的是学校为了管理需要。由于学校辅导员评价的实施缺乏对辅导员个体需求的考虑,因而只有很少的辅导员能够比较积极地参与学校施行的辅导员评价,他们一般是工作表现优秀或曾获得过优秀辅导员称号的辅导员。还有一些辅导认为评价的最终结果与其实际表现不相符,并对结果不认同。由此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高校实行的辅导员评价体系尚不能引起全体辅导员的共鸣。

第六,评价反馈信息不全面、不及时。调研中得知,现行的辅导员评价制度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网,辅导员由于得不到全面的信息,因而不能进行很好的反思,促进自己的发展。辅导员工作的评价结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高校辅导员评价大多只是为了年终对辅导员一整年的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而缺乏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没有反馈或者反馈不及时,都难以达到高校辅导员评价的真正目的。因此,必须根据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在借鉴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构建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并将评价及时反馈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

第七,没有对辅导员采取区别性的考核评价。该校辅导员评价都是采用统一考核标准进行,没有区别对待,这样不利于不同个体的有针对性评价。对于工作年限较短、级别较低的辅导员应该主要侧重于工作实效的考察,而对年限较长、级别较高的辅导员则应该在工作、科研、创新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考核标准,既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又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八,评价过程不民主,结果存在偏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辅导员评价体系是由学校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单方制定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统一对该校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辅导员对高校单方制定的评价项目指标、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评价结果几乎没有表决权和发言权。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作为评价者的高校与辅导员缺乏交流和探讨,导致辅导员评价信息来源比较单一,评价者对辅导员个人背景、工作情况了解不深,评价结论也是由评价者通过统计考核结果单方得出,辅导员虽然递交年末总结,但并没有参与商讨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指标的制定、具体的实施,因而评价结论虽然统一、规范,但是比较单一,而且缺乏针对性,无法使评价者对辅导员的优劣和进步与否形成一个准确、及时、清晰的认识。因而,辅导员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消极地位,不利于辅导员健康发展。

第九,评价指标单一。从各新建本科高校对辅导员考评的标准来看,主要根据辅导员工作业绩的大小来评价辅导员的优劣。在实际操作中,学校管理部门只重视辅导员效能指标的考核,即工作成绩的考核而忽视辅导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方面的考核,在访谈过程中,全部的辅导员及院校领导都承认辅导员在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方面的考核的重要性,但都表示评价指标权重在这些方面的相差很小,从而使得最后的考核结果误差较大。这种仅仅依据单一的评价标准对高校辅导员优劣进行评价的评价体系,不仅没有对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内在价值做出正确判断,而且容易导致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方向,致使辅导员在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时逐渐功利化,最终不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第十,评价方法机械。调查中,辅导员认为现行的辅导员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量化考核和静态终结性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方法忽略了辅导员的个性及整体发展,难以将辅导员工作的生动性、丰富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另外,当前高校的辅导员评价忽略了辅导员这个被评价对象本身,一般不进行辅导员的自我评价。评价主要考虑校方的实际情况、根据校方的培养目标,很少关注辅导员个体的需求,以及未来的专业发展过程。由于校方和辅导员是一种评价和被评价的不平等关系,评价者往往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而忽略被评价者,导致被评价者产生逆反心理,对评价活动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大多数辅导员对当前辅导员评价制度感到不满意、甚至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十一,评价取向功利、评价功能弱化。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辅导员评价通常事先由学校制定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每年一次,统一对辅导员工作进行逐一检查、评估、记分,更加注重定量评价;根据分数的高低对辅导员划定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奖罚、晋升。评价过多注重学校外部目标的实现,忽略辅导员的内在发展需求,这也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椿荣.浅谈新建本科院较辅导员队伍建设[J].龙岩学院学报,2007.10.

[2]刘英.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科研,2009.7.

[3]史孔仕,曾献尼.辅导员评价机制研究:基于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视角[J].井冈山医学报,2008.11.

[4]匡玉梅.专业化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7

高校辅导员的岗位有忧,也有乐。忧,虽增添了高校辅导员的烦恼,但同时促进高校辅导员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乐,是高校辅导员追逐的目标,热心服务,真诚帮助,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大学校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是高校辅导员最大的快乐。忧是高校辅导员时常遇到的,而乐是需要高校辅导员付出努力才能达到的。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忧与乐的展现,就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排忧解忧,将忧转化为乐,谈谈自己的看法、做法,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温馨、优良、高效的服务多做贡献。

一、忧,促解难、促防范、促关爱。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辅导员要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管理、服务。”“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辅导员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我省教育厅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我们应认真履行,尽责尽力,切实做好。

1、多加思考,积极解难

我在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多年,并且均担任过本科各年级的辅导员,大体都知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学习要求、生活难点、思想变化等是不一样的。在具体工作时,高校辅导员应理清思路,针对各阶段学生的难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心中的担忧。

在大一阶段,最使高校辅导员担忧的是:新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大学生如何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如何很快融入班集体,同学们如何融洽相处等等,是高校辅导员常常思考的问题。根据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应着眼于选好班干部,并对已选出的班干部大胆使用,让他们成为班级的领路人和同学的知心朋友,以行动为同学树榜样;若班干部中有个别不能胜任或不愿再干的,应及时调整,以不影响班级正常的管理秩序。班干部能力的强弱,对今后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在大二、大三阶段,高校辅导员主要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各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人数较多,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未达标,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偏低等。抓好学风、班风建设,已成为高校辅导员排忧解难的最佳途径。在此阶段,高校辅导员应以班会、专栏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宣传学习的重要性;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在班上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提供广大学生借鉴;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结对帮学活动,通过帮扶,尽快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成绩。

在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时,高校辅导员要让大学生明白,学习来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如果采取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学习成绩,不仅对踏踏实实获得好成绩学生的不公平,而且这种投机取巧行为会败坏学风,败坏自己的名声,所获成绩空有虚名,万万不可取。对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及时找其谈心,并要求其写出检查,并承诺今后不犯。

在大四阶段,高校辅导员面对的难点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或能否考入自己报考的学校。在此阶段,高校辅导员应抓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各种招聘信息的提供等;要做好对大学生就业的帮扶,特别是来自贫困、边远、小城镇地区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困难,全力帮助他们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岗位;对参加考研升学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给予积极支持,帮助他们排除不利因素,积极备考。

2、耐心教育,注重防范

高校辅导员要有效地防止所担忧的后果的发生,能以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精力,达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以预防为主,以讲道理教育学生遵守校纪,并督促检查,落实到位。

在大学生刚进校园时,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帮助解决新生对校园、班级、同学等不熟悉所带来的困惑,建立班级QQ群,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发在群上,且告知高校辅导员的手机是24小时开通的,以能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帮助。

大学生常出现的违纪现象是:周末休息日夜不归宿未请假,节假日早走、迟来未请假等。当夜间宿管员打电话给辅导员,告知某某同学未归时,辅导员心里是非常着急的,担心学生会发生意外。此时,高校辅导员应采取首先与其本人电话联系,若联系不上,发动同宿舍同学、班干部等帮助寻找,甚至有时还需与其家长电话联系。记得有一次,有位学生夜不归宿,多方寻找都不知下落,最后通过与其家长电话联系,得知他已在家中,此时,我才长舒了口气,放下心来。

为防止以上违纪现象的发生,高校辅导员应在节假日、周末到来之前,以多种方式督促需要请假的学生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对违规者,要请他们写出检查并书面承诺,保证今后不再有类似的不良行为。

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高校辅导员要以各种形式宣传防火、防盗、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安全知识,提高每一位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有吸烟行为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首先规劝其戒烟,若实在戒不了,应要求他们在学校指定的地点吸烟,并在熄灭烟头后方可离开;要教育大学生摆放物品要有规律,对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或锁在柜子里,以防丢失;对学校规定不得使用的电器,大学生要绝对禁止使用,并组织班干部对每一宿舍不定期督促检查,发现违规者,除批评教育外,一律没收违章电器,待学生毕业离校时归还。

帮助处理好大学生之间的矛盾,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处理不当,矛盾会激化,其恶果是高校辅导员特别担心的。有些看似虽小的矛盾,但不能掉以轻心,高校辅导员要做耐心、细致地调查了解工作,多方谈心,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以利团结;要教育各方以友谊为重,善意理解对方,各自站在对方角度,看待自己的做法,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在今后加以纠正。

3、善于沟通,真诚关爱

在课余时间中,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应对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面部表情等细心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其沟通,以防有不良的过激行为。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谈恋爱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大学生的失恋,是高校辅导员应特别给予关注的。因为,大学生若不能处理好个人问题,很可能引起矛盾冲突,影响学习和生活。在我带的班上有一位女生,也是我的学工助理,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情绪低落,干事动作很慢,思想不集中。此时,我主动找她谈心。她看我那样诚恳、贴心,就告诉了我她的遭遇:她的男友与别的女生好了,她心里很难受。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导她,爱情是相互的,不可勉强,否则,将来也不能幸福。他与你分开,说明你与他缘分不够,将来你会遇到你心仪的另一半。她想通后,脸上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干起事来,既快又好,我的心里也充满着快乐。

从以上三种做法可见,要使高校辅导员所担忧的后果不发生或少发生,高校辅导员应从关爱大学生的善意出发,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应以预防为主,用多种方式向大学生讲明道理,以促使大学生从思想上痛恨不良行为,在行动中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二、乐,是付出、是收获、是鼓舞。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确,高校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辛勤付出了,认真履职了,尽心服务了,就会收获成功,取得成绩,快乐就会常常相伴。

1、辛勤付出,得到快乐

高校辅导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快乐,必须付出努力,不怕吃苦;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耐心教育,善用批评;荣誉面前,永不自满。

高校辅导员要关爱学生,并帮助学生。在天气变化,温度骤降前,高校辅导员应在班上或者QQ群上通知同学及时带上雨具、添加衣物等;当有的学生得了感冒、鼻炎、牙痛等常见病时,高校辅导员要提醒他们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有利于减轻症状的食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积极帮助解决,如当学生丢失物品时,高校辅导员应首先安慰他们不要着急,想一想自己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丢失的,并积极帮助查找,力争使学生得到满意的结果。

高校辅导员要教育学生礼貌待人,遇到矛盾不可出口伤人,更不能动手打人;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问题,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团结为重。对大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后,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以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学生,对初次犯错的学生,采用个别谈心,帮助分析原因,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提高其对错误的认识,并能表示今后予以改正;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班会上不点名的给予批评,并指出正确做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此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以防止类似错误行为的再发生。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取得进步、获得荣誉时,在荣誉面前不自满,在成绩面前找差距,才能在前进路上不停步;要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并帮助其找出美中不足,以使其不断进步,迈向更高的台阶。

诚然,高校辅导员的快乐,来源于学生的进步、荣誉、预期目标的实现,而学生要取得这样的成绩,是要付出努力和艰辛的。我们身为大学生的辅导员,应时时处处关心他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帮助;在他们信心不足时,要给予鼓励;在他们出现缺点和错误时,要及时给予指出,并提出积极性建议,使每一位大学生在校园里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所作为。

2、收获成果,充满快乐

在平时的工作中,学生无论是学习上的进步,还是宿舍文明卫生的先进;无论是运动会上的得名,还是文艺演出的获奖;无论是学生作品在大赛上的得奖,还是学生获得的各种殊荣,都会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无比的快乐,更增添我们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近几年,我收获到所带的班级获得“江苏省先进班级”的荣誉,数人获“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参加各类大赛获奖人数不计其数,考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研究生数十人。我深感,有付出,就有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大,快乐就越多。

3、不断进取,延续快乐

当然,高校辅导员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决不能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应查一查自身的工作还有哪些不足,查一查自己对学生的服务还有哪些欠缺,查一查自己的责任还有哪些未尽到。高校辅导员要将快乐作为鼓舞自己加倍努力工作的动力,要改正缺点,将工作做得更完善;要弥补不足,将服务做得更周到;要尽责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前进路上,不断进取,将快乐延续长久。

三、忧转乐,应多学习、多改进、多总结。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和工作充满着快乐,高校辅导员也不例外。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又如何将忧转为乐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将忧转化为乐,在平时工作中要用心观察,多加思考,注重防范,永不自满;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教育、管理和服务;遇到难题,不退缩,不气馁,勇敢面对,努力解决;对开展的每一项活动,要预测学生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学生易发生的不良现象,要提前明示正确的行为规范,使学生无理由明知故犯;对学生的困难,应积极给予帮扶,让学生得到温暖;对学生发生的不良行为,应严肃批评,耐心教育,帮助其提高认识,不再重犯。要实现忧向乐的转化,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工作中改进创新,总结提高。

1、多方学习,不断提高

一个人知识的广度,决定了其处理问题的种类,一个人知识的深度,奠定了其在处理问题时能快速找出最佳方案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学习,补充多方面知识,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而且要学健康知识等,以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向同仁学习,学习他们平时工作中的好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还要向学生学习,大学生对自己周围同学中存在的问题最敏感,对如何解决问题有很多积极性建议,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吸收他们的好点子,以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进创新,以求更好

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大学生的各类问题和纠纷时,应根据问题的发生、发展、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变化又捉摸不定的,而思想会表露于人的言行和面部表情中。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大学生的各类问题时,应注意学生的反应,听其言、看其行、观其面,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不同问题区别对待,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更好的处理方法。

3、认真总结,提升成效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档案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参考文献]

[1]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9

文件实施以来,对于高校专职辅导员素质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发现、开发、综合利用辅导员个人能力,调动专职辅导员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等方面,效果尤为突出。虽然总体上辅导员群体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辅导员选聘标准针对性不强、标准不明确、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实际操作方式单一等诸多方面。本文即以实证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某重点高校(以下简称a高校)的数据搜集和调查研究,来明晰现阶段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并就其选聘机制提出初步探索建议。

一a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结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得知a高校现有辅导员150人,其中专职辅导员73人,兼职辅导员77人。且我们就专职辅导员的队伍结构分别从性别、年龄、专业、学位和职称五个方面做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下面针对以上数据,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a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量配置欠缺。依据教育部对于高校辅导员配备数量的相关规定要求,高等院校需要根据本校实际工作情况,在结构上优化、科学、合理地配置与学生数目相匹配的专职辅导员,其师生比例大概为1:200。但从表1中可得知a高校目前的情况是,全校19个学院共有本科生数约为29336人,专职辅导员仅73人,师生比为1:402,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要求。人手的严重不足导致许多专职辅导员仅应付学校各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以及学院各种学生活动,而学生事务等工作都难以吃得消,更别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开展了,且用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科研活动和提升自身学历、职称的时间则更为有限。

第二,辅导员性别比例与学生性别比例不匹配。从以上统计数据可见,a高校男女专职辅导员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2.0%和48.0%,男性辅导员比例略高于女性辅导员,但专兼职合起来辅导员总体的情况是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a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男女本科生数的比例约为3.2:1。这种男女辅导员比例与男女本科生比例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到个别学院,专职辅导员性别比例失调现象更为突出,比如机电工程学院男女本科生比例为8.5:1,而男女辅导员比例为1:2;信息与电气化工程学院男女本科生比例为5:1,而男女辅导员比例为1:3。

第三,年龄结构欠合理。a校专职辅导员的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5.4%,25-27岁的占52.9%,28-30岁的占34.2%,31岁以上的占8.3%。这表明,专职辅导员队伍具有年轻化的特点,整体上朝气蓬勃、积极热情,但也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如果把兼职辅导员算在一起,这个特点将更为明显。

第四,专业搭配欠合理。a校专职辅导员的学科结构也不够科学,具有与辅导员工作较贴近的哲学社会科学(含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学科专业背景的仅占16.4%,比例相对较低。具有理工、管理类等学科专业背景占83.6%。专业结构单一和不协调使专职辅导员在学习上、思维上缺乏互补性,专职辅导员的个人发展也受到限制。

第五,高学历、低职称现象普遍。a校专职辅导员的学历普遍以研究生为主,具有硕士学位的占72.6%。可见,a校专职辅导员在学历晋升上已经基本和国家标准相差无几,但是还很难称之为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政教师队伍,和“大学生人生导师”这一称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专职辅导员整天忙碌于学生事务,平时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由此导致他们的科研和职称评聘受到很大影响。从a校专职辅导员的职称结构来看,中级职称占26.1%,初级职称及以下占73.9%。专职辅导员高学历、低职称的现象表明这支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

第六,管理能力强而教育能力相对偏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校辅导员队伍从整体上存在着管理能力与教育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具体地讲,即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相对比较强,而教育能力相对较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辅导员队伍的配备、培养、管理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肯定对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有裨益。但是,回归到辅导员群体的人力资源补充问题上,无疑初始的招聘环节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放松对于招聘环节的重视程度,缺乏专业客观的理论评价依据,就很难开展后续的工作。

二关于专职辅导员选聘机制的思考

根据相关调研得知,目前a高校专职辅导员根据公开招聘原则进行选拔,即招募对象为全国范围内具有应届硕士毕业生学历的人员。在选聘条件上,限制性条件主要有政治面貌(要求是中共正式党员)、学位(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和年龄(要求硕士不超过26岁,博士不超过30岁)等方面。在选聘程序上,主要有资格审查、素质测试(含笔试、面试)两个环节。从实际操作流程和执行效果看,现行的选聘机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即能够不间断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和新生力量,并且完善优化着专业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前选聘机制的固有缺陷也暴露了一部分问题,即可能会选取、聘用部分不愿长期从事此职业的人群,有的应聘者把做辅导员当成了留校当教师的跳板,应聘的时候信誓旦旦,而真正工作的时候却松松垮垮,这些状况对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都极为不利,也极大地挫伤了专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荣誉感。

当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以上这些问题不只是a校辅导员队伍的问题,其实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和学术文章,我们了解到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问题。导致这种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从辅导员的选聘机制上看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思考。

第一,重外显胜任力,轻内隐胜任力。对于专职辅导员的招聘来说应该更加注重表征性层面上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技能,而对于内隐性的入聘者动机、兴趣、性格、价值观考察甚少。以a校为例,专职辅导员需是中共正式党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或担任学生骨干经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虽也有热爱学生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具有奉献精神等内隐性特征的要求,但是以上要求鉴于没有详尽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为依据,在考察时有被明显弱化的嫌疑。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将一些学历条件、能力条件及政治面貌具备而学生工作热情欠缺、道德素质低下、政治敏感性不足的人招聘到辅导员队伍中去。

第二,选聘标准模糊。在专职辅导员选聘条件制定中,虽然规定了相应的政治面貌、学历证书、实践能力等初步选拔标准,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标准起到一定积极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标准过于模式化、固定化,相对模糊不清,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针对性。

第三,选聘操作方法单一。a校专职辅导员选聘主要有资格审查、素质测试(含笔试、面试)两个环节。因为时间的限制而导致程序相对简单,容易使面试者受到应聘者表征化、外化特征的影响,不能够对于应聘者的心理动机、情绪体验进行详尽客观的分析了解,所以可能导致在最后的聘用入选判断上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三对改进与优化a校专职辅导员选聘机制的建议

1科学把握选聘标准

专职辅导员选聘机制中最关键、最难的应该是选聘标准的制定,选聘标准确实难于用量化的标准予以明确,但是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教育部颁布和制定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来对选聘标准的内涵有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结合实践操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标准入手来准确把握选聘标准。首先,思想标准。要做到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学校稳定。其次,能力标准。要注重考察是否有主要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和是否有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经历和能力。再次,专业和学历背景的标准。如何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是考察应聘者思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专职辅导员不同的专业背景可以发挥不同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重要的影响。最后,个人的性格和特长标准。性格对个人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总体来讲,外向、活泼、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个性比较适合做专职辅导员工作。相反,内向、不善言谈、做事马虎则相对不适合做专职辅导员工作。

2调整专兼职辅导员组成比例,以保证专职辅导员的数量

目前,a校专职辅导员总数还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配备要求,近几年学校在选聘一定数量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选聘兼职辅导员的办法来逐步解决辅导员队伍的数量问题。但是笔者发现,兼职辅导员的选聘渠道过于单一,兼职辅导员队伍全部由a校在读硕士组成,没有或者很难真正达到a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几个问题的意见》之规定,即“兼职辅导员由各学院在全校优秀在读研究生和新聘任的青年教师中推荐、聘任”的工作要求。由于在读硕士普遍缺乏学生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指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方面工作效果欠佳。为此,笔者建议该校适当调整辅导员队伍专兼职辅导员的组成比例,将现有的1:1调整为2:1,而专兼职辅导员的总数可以仍然控制在120人左右。

3拓宽选人渠道,选聘推免研究生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

据调查,a校近几年新选聘的专职辅导员均为硕士毕业,参加工作时的年龄集中在25至27岁之间,工作1至2年后就都将面临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这点无可厚非,所以在工作上确实很难要求他们达到“经常深入学生班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工作,坚持入住学生宿舍,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的要求。为此,学校可以考虑选聘部分本校推免研究生保留学籍两年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以弥补硕士毕业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弊端。建议学校每年在推荐免试研究生计划中单列一定数量名额,用于选留专职辅导员。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以鼓励保留学籍两年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安心努力工作。一是正式教工待遇,这部分人员本科毕业后以正式教工的身份入校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落实工资待遇;二是评定职称,一年后即可有资格评定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初级职称;三是工作考核,在两年工作即将结束前,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确定20%的优秀比例,考核优秀的人员,如本人愿意可以转为在职研究生,继续担任专职辅导员工作,考核合格的人员两年期满,转为学生身份攻读硕士学位,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4增加心理测验环节,以准确评估专职辅导员应聘者的胜任力

心理测验法,即对应聘者的个人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等进行测试,此测试方法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专职辅导员选聘中有所践行,并得到相对的推广。可以采用加州青年人格问卷C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卡特尔16pF人格测量等方式进行应聘者的性格兴趣测验;而采用句子完成法、tat测验等等形式来完成动机方面的测验。以卡特尔16pF人格测量中所体现的16个人格特点因素为例,根据每个因素的相应分值来表示应聘者的人格特质,如果应聘者在乐群性上取得较低的分数,说明他为人不热情、性格孤独、言语较少、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沟通。但是依据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而看,其非常需要一定的耐心、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个人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所以从以上便可得知,此应聘者不甚适合从事教育管理学生的辅导员工作。通过增加心理测验环节,我们可以在考察应聘者的外显胜任力的基础上,对其人格、动机等内隐性胜任力有更为准确、具体的把握,这对做好专职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有着积极作用。

总之,教育部下发的《意见》指出: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事教书育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航者和指路人。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将关乎辅导员整体素质良莠的选拔聘用机制作为关键重要的环节来抓,通过系列切实而有效的制度创新与引导,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稳健推进,为其整体素质的提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07.

[2]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C].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会议资料集,2006:2-5.

[3]王政书.试论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2-84.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篇10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人手少、工作强度大、实际困难多、工资待遇低和缺乏身份认同感等实际问题。

1.1辅导员人数相对不足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笔者学校在校生14000名,专职辅导员只有36人,严重低于教育部的要求。

1.2辅导员队伍人员构成不合理

笔者学校专职辅导员36人中,存在六多六少现象:(1)本科生多研究生少,有硕士学位的占8.33%;(2)女辅导员多男辅导员少,女辅导员占75%;(3)专职多兼职少,专职占86.1%;(4)80后多70后少,,80后出生的占83.3%;(5)专业不对口的多对口的少,专业不对口率占58.9%;(6)党员多团员少,党员占61.1%。

1.3学生工作具体事务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

事务性工作过多,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相对减少。处理学生问题只“堵”不“导”,只“管”不“教”。以笔者学校为例:每个辅导员都要承担2-3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有的还承担了周课时4节课的教学任务。班级工作、教学工作、学院学工办的学生工作的检查评比、学生综合测评、学生党建、宣传、招生就业、学生奖惩等阶段性工作,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件都要去抓去管,惟独没有时间认认真真地静下心来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更谈不上用新知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2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

2.1严把选聘关

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学校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准入制度,成立由学工、人事、各学院、纪检部门人员组成的辅导员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笔试,笔试合格后,再进行第二轮面试,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讨论,并进行公示,最后确定聘用人选。通过建立严格的选拔把关制度,有效地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与学校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有一定的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中共党员,男女辅导员比例适当,为今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2健全考评机制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有五个方面,主要工作职责有八个方面,非常详实。学校根据实际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从辅导员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分校院两级进行,校级权重为0.3,院级权重为0.7,校院二级考核结果相结合按权重计算总成绩,考核工作由学生工作部负责组织实施。对考核中获得优秀辅导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合格的辅导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2.3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6月23至24日在京召开,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三次专门召开的职教会议,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全社会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会议精神,对照辅导员职责,辅导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学校要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新上岗辅导员培训班、学生工作培训班、学生工作交流研讨会和各级培训,保证年人均培训不少于60学时。校内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单列科研基金,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对所写的论文汇编成《学生工作论文汇编》,努力提高辅导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4以人为本,提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