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十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十篇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9:21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1

优势分析

工作态度:

勤奋认真、对教师职业充满情怀,愿意倾尽所有为之奋斗,将个人事业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主动为学校线献良策、做贡献,树立“安全第一”的核心工作思想,共同参与维护校园安全。

业务能力:

1.文笔较为扎实,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2.课堂组织能力较强,课堂教学有感染力。

3.善于把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从而带给学生更好的体验。

4.具有一定班级管理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协调校内外关系,能够胜班主任工作。

5.善钻研,爱思考,具有较强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师德师风:

1.作风正派,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3.廉洁从教,珍惜现在拥有的宝贵工作。

不足分析

工作状态:

个人情绪波动大,内心不够“沉”沉稳,工作效率较低,不能及时做好工作规划,做事不够缜密,有时会犯不应犯的错误。

业务能力:

1.缺乏全学段的宝贵教学经验,教学反思的程度、频率不达标,不能及时将反思成果快速应用到课堂之中。

2.师范相关理论素养较低,导致在教学教研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所持有的观念观点,都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缺乏前瞻性,专业性水平不高。

3.教学基本功十分薄弱,“三笔字”不过关,可谓是目前个人工作能力中的最大短板,急需快速提升与加强。

4.自主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名师”的崇尚和向心力不足,不能做到积极的主动听课、观课,参与培训学习,快速提升业务水平。

二、三年业务能力提升达成计划

目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10本,阅读语文教学相关书籍10本,教育案例、教师经验分享等相关书籍10本。

2.校内积极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校外主动观课,加强线上名师优课的学习,每学期不少于20节。

3.每日粉笔字练习古诗一首;每日硬笔练习字帖一张。

4.亮相课、公开课、自主展示课每学期合计不少于两节,在2022年可以拿出至少1节质量超高的赛教优课。

5.评定教师二级职称,取得思品教师证,完成文学学位自考。

6.每学期制作2节所在学段高质量微课,1节高质量数字故事。

7.着手开发“新吟诵”校本课程,在2022年已进入实施阶段初期。

8.主持课题研究一次,参与课题研究一次。

成果形式:

1.理论学习总结10篇(每篇>2000字),语文教学书籍读书笔记10篇(每篇>1000字),教育类书籍感悟10篇(每篇>1000字)

2.每学期校内听课记录不少于20次,线上、校外听课记录不少于20次。

3.每年粉笔字照片不少于300张,钢笔字帖不少于300张。

4.每学期有两节公开课,并有完整的相关资料(说课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5.二级教师职称认证证明,思品教师资格证,第二学历证书。

6.每学期微课视频2节,数字故事视频1节。

7.课题相关资料与证明。

三、三年师德提升达成计划

目标:

1.学习有关教育的讲话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有关教育的指导方针,学习政府下发与教师相关的政策文件。

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3.继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重视与同事、家长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4.紧紧追踪学困生、问题学生、特殊学生的成长轨迹,积极引导、用心沟通,保护他们健康成长。

四、三年特长技能达成计划

目标:

1.能够表演配乐朗诵现代诗与古诗各10首,

2.学唱20首英文歌曲,50首中文歌。

成果形式:

1.现场表演

2.录音展示

五、三年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

1.与家人、好友达成监督协定

2.制定每日的时间作息表。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2

2013年7月,我顺利从学校毕业,开始找寻属于自己的工作,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我来说,还有诸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实习的时候,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心酸。我知道,现在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这个大群体对见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虚心接受。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发展。现提出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优势与不足

1.优势分析

我的专业是学前教育,弹唱画跳讲我们必备的技能,都会勤于去探索,学习。在画画,弹唱,讲故事方面有优势,并且向更好的一面提升,同时也会加强我的不足之处;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对待同事热情大方,并且能和他们团结协助。对待孩子,我信任尊重每个孩子,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对待生活工作,抱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2.个人不足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教学经验,虽然学习了一些先进的课改理念、方法,但却不能做到每节课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希望以后能通过园内的听课,评课,观摩课上进步。在工作中有想法跟观点,但很少总结。

二、个人发展目标

1.师德成长

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护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身心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孩子内心的“爱心老师;做家长的和谐合作者,家园共育,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措施:

(1)积极学习《教师师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膏师德理论水平。

(2)工作中向园内的优秀教师看齐,并且学习他们的经验,以他们来鞭策自己,爱岗敬业。

(3)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把情绪带到教学中,带到幼儿身上。学会换位思考,做到爱心,专注,倾听,和谐。

(4)对待家长更加的亲切,接受他们的友好建议和意见,保持八颗牙齿的微笑。

(5)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

2.专业能力

目标:

设计“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理论的学习--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的流程,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

(1)加强技能的提升,“时间是挤出来的”,利用空闲时间,加强技能的练习。

(2)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多看书、广泛的阅读有益的书籍。

(3)撰写论文,进行个案分析,参加园内外的论文,教案评比。

(4)积极钻研业务,多看与教育有关理论的书籍,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把握一切听课、培训的机会,做到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发表2篇以上,并积极进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1.分阶段的目标

2013年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目标:

关心喜爱每个孩子,对孩子细心耐心,在常规方面以身作则。

加深自身对舞蹈课程的学习,跟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跟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跟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尽快让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精心做好工作,和主班老师共同管理好

班级,发挥自班的特色,培养良好常规。

2014年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目标;

用教师的爱心去接近每一个幼儿,让幼儿心连心的交流,也让幼儿和幼儿心连心。

多读书,多学习,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尝试写一些论文参加征文等活动。

对课的把握要精确,把所掌握的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顺其自然。在工作中提高自身对幼儿的耐心、细心、在教学中能够用运用生动、流畅的口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

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教水平,并且能让别人向自己学习的产生。

2015年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目标:

学无止境,和孩子一起学习,让自己永远充满精力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紧跟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不落后并富有创新。

能有更多的好课和大家一起商讨,一起研究。在教学方面有更大进步。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向园外更好的科研骨干教师学习并接触更多的科研活动

能够加深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2.计划表格

年度

内容

2013

2014

2015

师德成长目标

关心喜爱每个孩子,对孩子细心耐心,在常规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护幼儿

用教师的爱心去接近每一个幼儿,让幼儿心连心的交流,也让幼儿和幼儿心连心。多读书,多学习

和孩子一起学习,紧跟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不落后并富有创新。

措施

积极学习《教师师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师德理论水平。

工作中向园内的优秀教师看齐,并且学习他们的经验,以他们来鞭策自己,爱岗敬业。

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把情绪带到教学中,带到幼儿身上。学会换位思考,做到爱心,专注,倾听,和谐。对待家长更加的亲切,接受他们的友好建议和意见,保持八颗牙齿的微笑。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做孩子内心的“爱心老师;做家长的和谐合作者,家园共育,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专业能力目标

加深自身对舞蹈的学习,跟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跟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跟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

在教学中能够用运用生动、流畅的口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一定的基础上尝试写一些论文参加征文等活动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向园外更好的科研骨干教师学习并接触更多的科研活动

能够加深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措施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尽快让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精心做好工作,和主班老师共同管理好班级,发挥自班的特色,培养良好常规。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3

自我导向学习,作为学习者能够自定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学习结果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近年流行于成人学习领域,它对于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对帮助教师自主建构发展规划也具有显著意义。

一、唤醒教师对专业发展规划意义的自我认识

1.走进“自我”的理论学习――从书籍阅读上寻求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取决于教师自身学习,有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导向学习者,才能树立起高远的专业成长目标。学校通过购买或上网搜集资料打印的方式,精选了各种教育理论书籍供老师自我学习,并组织开展阅读摘录、写读后感、读书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进行自我的知识内化。而通过一些职业规划类书籍的推荐阅读,不仅明晰了职业规划的意义,还获取了进行专业规划的有效方法,这为开启教师专业规划点亮了明灯。

2.走出“自我”的专家引领――从校外行家处借助智慧

“走出去,请进来”,借助专家智慧,是进行教师培训学习,让教师走出“小我”禁锢的重要方式。学校一方面多次邀请教科研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赴南京等地参加教学观摩或培训活动,开拓眼界,掌握课改新动向,激发教师专业成长欲望,获取专业成长途径。

暑假期间,学校精心策划,组织全体教师远赴浙大和南京晓庄学院进行教师专题培训,多层面的学习,使教师更新了观念,看到了自身差距,踏上了向往和追寻属于自己职业幸福感的康庄大道。

3.走向“自我”的榜样示范――从校内名师上汲取经验

为了更多教师从身旁名师身上获取榜样力量,汲取成长经验,探寻成功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学校就多次组织教师开展“名师专业成长给我的启示”“校内名师专业成长故事”等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贴近教师本身,更利于教师走向“自我”,潜移默化中让老师们真切地了解身旁的名师如何自我规划,自我奋斗,从而获得专业成功的方法。

4.保障“自我”的制度建设――从激励机制中滋生动力

要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主体,需要外界与他人的奖励,更需要制度来对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不竭动力,然后才能把外界要求转化为教师需求,并得到教师主体积极认同并努力践行。学校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完善制度,通过加大教师专业学习、发展上的考核和奖励,激励教师自我导向学习,通过构筑平台、创建优质学习资源,突破学校自身打破封闭的规范,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着力搭建教师学习平台,通过创设环境、营造学习氛围,来加强同伴互助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让教师明白职业规划的重大意义。

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自主制定

1.分析自我,认识自己

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缺陷,全面分析自己多方面的个性因素,找寻适宜自身发展领域的“生长点”,剖析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的背景,同时考虑学校意图打造的发展愿景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体构想,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起点和相关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目的地确定发展目标,这样的规划才更具有鲜明的个性。

2.剖析环境,把握方向

教师制定规划前,要分析学校发展愿景、学生的需求,乃至学生发展对教师自身的要求等外部条件,理清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认真分析自己所制订的规划,与其他两者是否冲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考虑资源条件是否允许自己如此规划,还有哪些资源或条件?怎样才能获取资源?只有细致剖析了发展环境,才能使自己的规划更为科学有效,有更强的可执行性。

3.自定目标,形成愿景

认识了自己及了解周边发展环境,还要明确自己发展方向和路径,是在教学上有所作为,还是做学术研究,或专注学校管理?如果基本清晰了发展路径,就要逐步考虑期许达到的结果,整体思考环境制约和个人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对于目标长期或短期的选择,应根据规划或计划的长远性进行灵活选择,长期目标要综合考虑,短期目标应操作性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要包含在长期规划中,这样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愿景。

4.拟定策略,推进“预案”

目标敲定,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就要提上议程。依据制定的目标和自身条件,确定目标达成所需专业发展内容,进而明确所需开展的具体专业活动,包括研究课、研讨会、专业阅读、课题研究等。在实际操作时,还要包括完成目标或开展活动所需时间、条件和资源。同时,还要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计划,适当设计并安排自己的相关专业活动,形成可行性预案,以确定最佳行动方案。

三、引领教师进行发展规划内容的自我评价

1.关于“我”的自评反思――在自我诊断中发现问题

通过研究和借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领教师自我评价规划的制定情况。如果清晰答问,则说明计划既有深度,也有可行性。

(1)预判发展结果: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否有清醒认识?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没有发现问题?等等。

(2)分析发展方法:认识与分析自我时,是否借助了什么手段,获得了哪些人的帮助?等等。

(3)剖析发展环境:对当前国家、社会,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是否明晰?对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否了解?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哪些因素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等等。

(4)定位发展目标: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经过岁月的流逝,是否依然恰当?等等。

(5)明确发展阶段:原来设想的某个发展阶段,自己是否达到?是否知晓当前自己所处的阶段?能否明晰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等等。

(6)开展发展活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参与哪些专业发展的活动?这些活动哪些有助于解决自己当前的发展问题?等等。

2.关于“我”的教师量表――在量化评价内了解差异

教师发展量表,是一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其不但能适应本校发展需求,更能科学有效反映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量表的制定,学校可以通过广泛讨论和科学借鉴,根据学校、教师发展的具体要求,协同专家和学校领导、教师共同制定,教师通过对照量表中各项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就可一目了然地清晰了解自己所处在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尚存在的问题。

3.关于“我”的教育叙事――在故事讲述里明晰价值

科学的教育研究应该是定量和定性的统一,量化的评价能够整体上反映教师专业水平现状,却较难发现教师个体间的发展差异。根植于教育教学土壤的教育叙事,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现实性,就能彰显出其独特的评价价值,也更凸显教师自我在专业成长中的角色地位。

教师在教育叙事过程中,重点要讲清自己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后,答疑过程中又碰到了哪些阻碍。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策略等等。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教师既是讲述者,又是自我诊断者,不仅明晰了自己的教学价值观、评价本人目标等方面的达成度,又为自己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4

一、确立对教师发展规划整体设计的基本认识

1.幼儿园质量观、幼儿发展观是教师发展规划整体设计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评估的过程中都要以幼儿园质量观和幼儿发展观作为出发点。把个人的发展与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统一起来,把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幼儿身心发展作为检验发展规划是否达成的重要指标。

2.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点。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标准是对教师专业的基本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教师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时要对照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标准对自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确定目标,这样才不会使目标出现偏差。

3.教师发展规划整体设计要坚持基本规范与多样实践。坚持基本规范就是要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标准,这是对教师发展的一般要求。坚持多样实践是指在符合基本素养标准的基础上,要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和途径上体现多样性。

4.教师发展规划整体设计是制定、实施、管理与评估的连续体。其中管理与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让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和实施规划,幼儿园就要改变单一的由上而下的评估方式。营造共同研究和相互支持的文化。建立监测和反馈的制度。

二、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

我们回顾了以往教师发展规划制定的路径,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注重教师个体行为,忽视同伴的参与以及专业指导;注重从上到下的传达与要求,缺少自下而上的调研,等等。于是,我们引领教师重新认识教师发展规划,认识到教师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设计、同伴互助与专业指导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是准确地认识自我,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可行的发展路径与措施。

1.修正认识。我们收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分享阅读等形式,引导教师认识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就是教师个体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拟定目标,设计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活动和措施,并引导教师个体进行学习实践等活动。最终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只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专业发展起引领、监控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有效的专业发展活动,是教师充分认识自己,辨明自身成长的优势、不足以及所处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及达成目标的行动与策略的过程。教师发展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教师发展规划是一种思考方法,是关于教师对规划年内发展的整体思考。包括对教师个人发展基础的理性分析,在较长时间里发展目标的定位和发展内容与措施的总体筹划等。

教师发展规划是教师自主管理的方式。教师发展规划需要教师在保教工作中积极寻求和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等达成预期的发展目标。

教师发展规划是持续的行动过程。包括“制定—实施—评—改进”等环节在内的持续的、自觉的行动。

2.寻找起点与方向。现状分析评估是教师发展规划的设计起点,是发展目标制定的基础。我们着重解决了谁来分析、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等三个关键问题。

谁来分析。我们组建了现状分析的团队。主要由园长、同伴教师、教研组长、专家、家人、幼儿家长等人员组成。

分析什么。首先,我们确定分析的内容,即个人成果,包括计划、课程方案、活动设计、案例分析、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等;现场活动,包括教研现场、保教活动现场等。其次,选择评估参照标准。

怎么分析。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对照指引的全面自查法。教师对照教师专业发展规范与指引,根据信息资料采集等提示对自身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同伴教师的自由谈论法。通过面对面或QQ群、微博等方式让更多的同伴教师及幼儿家长、家人参与到对教师的现状分析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对情况比较熟悉的同伴教师、幼儿家长参与对教师的现状分析活动,让他们自由发表对教师发展现状的看法。

日常工作的专项比较法。幼儿园组织专项活动让教师通过比较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差距。例如,组织教师根据同一个活动素材设计活动方案,通过比较了解教师在活动设计能力方面的情况;也可以组织教师根据同一个方案组织活动,以了解教师组织、实施活动能力的现状等。

现场活动的集体会诊法。教师邀请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相关专家、带教师傅、园内其他优秀教师观摩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现场活动,然后请大家就活动设计、组织、师幼互动、活动监控调整等方面进行诊断。

通过上述现状分析活动,教师明确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以此确定自我专业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依据现状分析的角度可以分为补短性发展目标、扬长性发展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

补短性发展目标:针对教师发展的不足确定补短性发展目标。如,有的教师会把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通过重点设计有关项目来提高师幼互动的能力和效果。

扬长性发展目标:针对教师发展优势确定扬长性发展目标。如。教师可以把自身教育教学中的特色作为扬长性发展目标,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推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基础性发展目标:一是依据幼儿园工作重点,选择与之相应的发展目标;二是针对青年教师(职初教师)把适应幼儿园保教工作(幼儿一日活动组织)作为发展目标。

3.设计教师发展规划样式。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样式的创意设计。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三种样式的发展规划:表格式、手册式和方案式。针对青年教师,我们设计了较为详细的表格式的发展规划,把教师专业发展素养要素设置在表格中,引导青年教师从基本素养要求人手制定发展规划。针对骨干教师,我们设计了手册式的发展规划,促使骨干教师在幼儿园保教工作研究及带领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针对成熟教师,我们设计了方案式的发展规划,引导成熟教师对专业发展进行系统思考和逐步推进。我们还编制了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操作说明,以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三、教师发展规划的管理

教师发展规划重在践行、落实,也难在践行、落实。我们实行了以“三个三”为特征的管理:首先,我们注意到教师发展的差异性,将教师的发展水平大致划分成三个层次,利用三个层次的资源,为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设计不同的规划要求:其次,我们抓住每学期初、中、末三个主要时间段,抓好播种、耕耘和收获三个环节;再次,我们结合每学期的初、中、末三个主要时间段,选择与各阶段工作内容所匹配的方法,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将“三个三”的管理工作重心落在教师发展规划与工作的结合上,一方面重视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另一方面指向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5

一、教师个体层面

教师个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教师个体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呢?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不管是愿做“越老越香的南瓜”的朱照红老师,还是被nFte带来职业幸福的刘瞳老师,还是怕落伍的商联红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有一份强烈的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正是这种需要和意识引导着他们走向成功。因此,教师个人要具备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要不断自觉地发掘各种机会与条件,以获得自我专业的发展,真正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

其次,教师要制订自我专业生涯发展规划。专业生涯发展规划给出了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导航仪。刘瞳老师从2007年第一次参加创业教育培训,到2012年获得全球优秀创业教师荣誉,无不体现出其生涯发展设计的轨迹。教师设计与制订生涯发展规划要注重三个环节:一是要充分认识自我和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环境;二是要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三是要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执行。

第三,教师自身的努力在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了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自身的勤奋与努力,这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需要有意识、有规划,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勤奋与努力。靖江中专教师群体里已有多个成例。

二、学校管理层面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有责任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逐步凝练出自己的师资培训文化。

首先,要系统设计教师发展规划。教师发展规划是学校师资培养的蓝图,其目标要同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同教师生涯发展相结合。要把“名师工程”、“双师工程”、“青蓝工程”纳入规划目标,使每一位教师既有长远发展目标,又有阶段性发展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其次,创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形成一套激励与督导相结合的师资培训制度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二是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师资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三是建立一支名师队伍,发挥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四是创建相互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氛围,为问题探讨、观念共享、互助学习提供保障。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当师资培训环境建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变成一种师资培训文化。

第三,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生产实践。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培养的难点在于其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学校要敢于放手让专业课教师投身到生产实践中。一般的教师要以实践的形式到企业考察调研、顶岗工作、学习技术。有能力的教师要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搞产品开发,做兼职技术顾问。再有能力的,还可以结合学校专业搞产业,以更好地带动专业的发展。专业课教师只有投身生产实践,才能培养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政府行政层面

这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方面起着顶层设计的作用,重点任务是创新制度和机制,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实施素质提高计划。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建立教师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准入机制,把具备专业实践能力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基本资格条件;规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任教前必须获得必要的实践技能,必须具备企业生产实践经验,或者取得由权威机构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6

【关键词】新形势;《决定》;职业规划;新思考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加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个人的长期职业发展方向,使其尽快适应和胜任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中央、国务院于2014年5月2日作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决定》的出台,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即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其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也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必须加强职业发展规划意识,设计出适应新形势的职业发展规划。

一、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发展规划的含义

职业发展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的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青年教师由于其年龄、心理和经历特征,职业理想的不成熟性,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上的茫然与盲从,影响了他们进入职业发展期良好心理状况的形成。因此,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青年教师确立发展目标,适应未来的竞争与社会需求;有助于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年教师潜能;能够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成才,有利于高校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满足青年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实现终身教育目标。

二、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新思考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在做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与时俱进,把以下几个方面融入到教学、科研、技能、专业知识等职业规划的内容中。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那就是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如何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创造学、教育技术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

(二)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尤其重要。课程衔接是课程组织的一部分,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过程。课程衔接是连接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或学习经验,使它们之间相互发挥累积的最大效果以达成课程目标。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参照《决定》的相关内容,认真思考如何推进英语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从而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专业知识且获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同时还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应用能力。《决定》中强调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内容,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如何取得国家承认的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取得国家承认的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各级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取得行业特许的执业证书,取得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合格证书等。比如,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应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则,考取“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当今时代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决定》提出了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思考如何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在做职业发展规划意识,认真学习、理解《决定》的内容,并将其贯穿在职业发展规划中,设计出适合时代、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吴冬梅.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与方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

[2]彭有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于管理探讨[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

[3]王淼.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对策于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4]李宏亮.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高等教育于学术研究,2008(9).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7

教师发展体系的内涵和必要性

1.教师发展的内涵

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比教师在职培训更为宽泛的全方位概念,在实际的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选拔聘用,而且更要重视教师个体在组织中的发展。广义上的教师发展是指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即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学习和实践,使自身得到提高和完善;狭义上则理解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强调其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教师发展体系的内涵

总体上看,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基于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为完成高校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实现教师发展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动态系统或机制,包括高校教师发展组织机构、实施的主要模式与基本方式方法、具体项目与实施对象、发展管理等内容;二是为完成各项发展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包括教师发展需求的调研分析、发展项目开发与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管理、结果评估及应用等一系列内容,是保证高校教师发展体系有效运行的整体系统。第一层含义相对宏观,包含第二层含义的内容,而第二层含义则明确了教师发展的实施依据、如何实施,以及项目开展进度等,保证实施者巩固和衡量实施效果,避免教师发展工作的盲目性和临时性,是高校教师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正,否则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就会失去实际的意义和功能。

3.构建教师发展体系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国内部分高校参考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教师发展(facultydevelopment)的理论与实践,开发出教师培训项目系列,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变化,已有的面向教师整体发展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更多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及高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增强了教师队伍内部的压力和竞争性,使得高校教师积极寻求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另外,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管理工作整体停留在教师培训阶段,只有部分高校建立了基于校本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大部分高校还缺乏针对教师专业、职业和个性化发展的平台。由于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立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即使基于校本而建立,也还是存在着高校之间相互模仿的现象,尚缺乏系统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教师发展体系框架设计——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1.教师发展体系相关政策的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工业大学已基本建成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并于近年来开始关注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尝试设计补充若干项教师发展项目。1999年,学校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职工学历教育的若干规定》,对教职工接受学历教育的范围、条件、实施和经费开支等内容进行规定。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师资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北京工业大学教职工培训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将“学历教育”扩展为“师资培训”,并明确界定了师资培训的类型,包括非学历教育(含岗前培训、研究生课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单科进修、骨干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含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005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启动“人才强教行动计划”,《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出台,构建了包括“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选拔计划”“人才培训计划”等多层次的人才计划项目。北京工业大学依托“人才强教计划”,将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纳入“人才培训计划”,重点在“访问学者研修计划”“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计划”“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计划”“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等系列项目,为学校教职工拓宽了培训空间、提供了发展平台。除了融入“人才强教行动计划”既定发展框架之外,学校自“十五”时期,每年在“211工程”建设经费中拨出部分专款设立“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支持教职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北京计划项目、中青年骨干教师交流培训等。2011年,学校首次面向教师群体,选拔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10名和“日新人才”20名,以人才发展规划项目的形式支持教师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同年,“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旨在提供以“教师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教学咨询”为基础的教学支持与服务,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的师资培训与服务工作向常态化、系统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作者:柳玉民

高校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内最能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它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推动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做好高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地位

公司的战略决策一般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是公司层战略,其次是经营层战略,第三层是职能层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属于职能层战略。对于高等学校来说,由于其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公司层战略和经营层战略合二为一,又由于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是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学校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紧密相关,其决定于学校的发展战略,又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战略。具体关系如图所示:

二、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

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服务人员。其核心人力资源是教师资源。教师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专业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实习实训(实验)教师和教辅人员。其中专业教师又包括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和党群学工干部,工勤服务人员包括后勤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一般服务人员。专业教师是高校的核心人力资源,其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直接相关,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重点。教师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各类教师的数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专兼职教师等。

三、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程序

1、明确学校的发展战略

通过高校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可看出,高校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学校的事业发展战略,服务学校的事业发展战略。因此,在制定高校人力资源战略之前,首先要明确学校的事业发展战略,要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的愿景和目标,以便依此制定支持其实施的人力资源战略。

2、对内部现有人力资源盘点

内部人力资源盘点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础工作。目的是清楚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对照总的人力

资源战略目标寻找差距,以便制定相应的目标。人力资源内部盘点的内容除各类人员的现状外,还包括学校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等。进行内部环境分析时,常用的分析方法为Swot分析法。

3、外部环境分析

无论多么好的规划也只是规划,要想达到目标,规划必须具有可行性。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学校的外部资源情况,检验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学校所处的生态环境、国家的法规、教育政策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外部人力资源状况、学生的就业情况、生源情况等。

4、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明确了学校发展战略,进行了内外部环境分析后,接下来就是依此确定总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并根据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学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目的是要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原则,对照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分层分类地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战略规划。

5、征求各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由于人力资源战略是为学校事业发展战略服务并与其并列的,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不只是人事部门的事,其需要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基层单位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得到他们的认可是必不可少的。

6、党委审批,文件

在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战略是学校事业发展战略的最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其能否有效执行取决于学校高层的决心和支持。而目前高校执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最高的决策组织。因此,通过党委审批,正式文件后,才能使高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成为纲领,具备效力和可行性。

四、华北某高校“十一五”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

1、学校的发展战略及“十一五”规划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是:“开放办学、产学结合、崇尚实践、强化应用”;办学理念是:“终身教育”和“以人为本”;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是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以工为主,兼顾经、管,在校生达到1500人的万人大学,同时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良好、师资结构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的优秀高等学校。

2、学校现有人力资源盘点及内部环境分析

华北某高校创办于1903年,原隶属于石油部,2000年划归河北省,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学校,现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00人,其中专业教师450人,管理人员90人,工勤人员160人,兼职教师120人。专业教师的学历学位结构:博士15人,硕士280人,大学本科155;职称结构:教授40人,副教授150人,讲师200人,助教60人,年龄结构:50岁以上50人,45-49岁80人,35-44岁150人;学缘结构:专业教师来自全国100多所重点大学,学缘结构较为合理。

学校的主要优势在于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且原来隶属于石油部,属行业办学,办学条件较好,教师薪酬福利待遇较高,吸引了全国各著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学校的招生就业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被分到石油系统工作;学校与石油、石化行业联系紧密,资源丰富,科研项目较多。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培训开发。

学校的劣势是所在城市较小,工业欠发达,地理位置较偏僻,学校的办学层次相对较低,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保留较难。

学校发展的机遇是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线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紧缺,高等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政策和资金上,国家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尤其是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校后,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学校面临的挑战是一些中专院校合并、升格、扩招对生源的抢夺;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一些本、科院校扩招后向下兼容,学生大量增加后师资不足等原因,使得对优秀师资的争夺极为激烈。

3、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继国务院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后,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等,这些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依据和有力保障。石油石化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一线技术人员需求旺盛,这对学校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

4、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十一五”发展规划

学校人力资源总的战略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继续坚持实行培养与引进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改善人才引进质量;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激励,改善待遇、发展内涵的方针,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以待遇吸引人,事业使用人,机制培养人,感情留住人的理念开展工作,保证师资队伍稳定发展、有序流动;力争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高职称、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学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政治觉悟较高,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能力较强,学历层次合理,精干高效、年轻化的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压缩工勤技能人员,逐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十一五”期间学校人力资源的各项战略目标是:

(1)规模目标:专任教师达到850-950人;有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与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1:1;管理干部队伍不超过120人;工勤人员自然减员,不再增加。

(2)职务结构: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占35-40%,其中教授占8%。讲师、工程师等中级职称占45-50%,其他为初级职称。

(3)学历结构:硕士以上学位占80%以上,其士学位占20%。

(4)年龄结构:逐步增加中年教师的比例,重点从企业引进有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5)学缘结构:在保持目前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多元化、多渠道补充教师,广纳英才,取众家之长,促进学科发展与学术繁荣。

(6)专业结构:保证基础学科教学力量,充实新办专业(学科)师资,加强重点专业(学科)队伍建设,以保证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能够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7)骨干教师队伍建设:25名教师人选河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并且在该工程第一、二层次实现突破,力争在河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评选中实现突破;60名以上教师入选承德市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新世纪学术带头人。

(8)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规范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文件,建立兼职教师综合档案,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管理、考核、监督等环节,实现实验、实习、实训教师基本从企业聘任,重点聘任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1。

(9)名师培养;培养、选拔校级教学名师15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部级教学名师1名。

(10)科研队伍: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既搞教学又搞科研;适当增加专职科研人员比例,但是不超过专任教师的5%。

由于篇幅所限,其他方面及分年度的规划在此不再赘述。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9

研究生教育是输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其培养质量关乎教育改革的成效,研究生个体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关乎国家命运和社会和谐。据统计,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中国研究生招生增长近72%,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导致就业问题增加,其群体就业压力逐年攀升[1-2]。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折射出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但主要反映出高校就业指导不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不高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展开了部分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针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较少,关于如何构建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仍鲜有涉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67.29%的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但49.84%的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3]。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本科生有本质区别,不能照搬本科生的方法。其次,针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国家政策或高校职业指导的宏观视角出发,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方法中,对如何构建研究生教育体系指导作用有限。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三所高校的理工科、文科专业研究生群体进行了调研分析,调查样本总量共计300份,有效问卷286份。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考查和研究,分析并创新性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无论对研究生群体的长期职业发展,还是国家的长远发展都意义重大。

一、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帮助研究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教授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努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活动[4]。19世纪初,以职业指导的形式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5]。20世纪初,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出现在美国高校,6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念开始细化为具体的教育政策,高校中产生了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生涯咨询的专业机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迅速普及和发展[5]。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传入中国[6],它的引入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提高国内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研究生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能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体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心职业生涯规划的激情和创业的雄心壮志。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研究生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意向,提升专业技能,熟悉行业领域,提高职场能力。文献[5]显示,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和自我职业规划调节能力,明显高于未接受类似教育的研究生,二次就业的就业率也远远高于未受教育的同类学生。所以,做好职业生涯教育是保证研究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节约社会人力成本,减少研究生与其他求职人员的不良竞争,提高就业率,为国家、社会输出符合要求的各类人才。

(二)正确引导研究生的价值观,保证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中国,社会处于高速转型期,全球化和国际化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国与国、人与人的距离,研究生在强度和速度上都受到外来文化和多元思潮的影响、冲击。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入和发展,能帮助研究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有选择性地接受新文化、新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负面影响。同时,帮助研究生规范其行为方式,理性分析其?业规划的发展需求,引导研究生正确判断是非,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针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不是很普遍,将其设置成专业课程的学校很少,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与行业发展相匹配

国内高校、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其主流思想认为研究生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较为成熟,专业技能强,职业发展前景更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其意义甚微。因此,长期忽视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合理、高效的指导方式和教育体系欠缺。

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形成以专业学科、研究生个体特色为基础,将职业生涯细化到匹配行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教育模式。研究生与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性。相较而言,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相同点在于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障碍依然没有扫除,无法规避就业压力或择业的彷徨,在急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又缺乏相应指导的局面下容易违背初衷和意愿选择职业。差异性在于研究生专业学术上研究得更深,对应的工作面反而更窄,工作内容更精细。因此,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育模式,以匹配学科、行业发展。然而,当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仍然与本科生的就业指导一致,缺乏具体、详细的指导方法和现实经验,框架理论和“照搬”的做法过于模式化和形式化,更谈不上针对专业

的指导和教育,也缺乏相应的案例归总和分析,没有达到将其职业生涯规划细分到行业需求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匹配模式的条件。这种偏理论、宏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法激起研究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在缺失了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严重影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1.全程化的研究生职业生涯指导模式尚未形成

对研究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是一个具有连续性、长效性特点的过程,而我国高校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更关注对毕业班学生短期的就业辅导、面试技巧的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辅导内容偏重于为研究生提供招聘信息,以引导研究生择业和就业,对职业生涯教育系统的自我探索较少,单纯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只考虑短期结果,而没有考虑研究生个体特点、差异性,以及对行业领域、职业的了解程度和步入职场后的融入度。这种常规的辅导模式仅仅重视研究生毕业前期突击性指导的信息给与,完全没有考虑研究生走向社会之后长期的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以整个职业生涯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更谈不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2.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性不强

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是导师全权负责制,研究生课题方向、科研内容、专业细分的方向通常由导师及其研究的课题决定。在学习阶段,研究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大部分时间是看文献资料和做实验,这种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成为现阶段国内研究生学习、研究的一种常态,这种现象违背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性”特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停留在短期突击性就业指导层面上,仅仅注重择业的技巧、方法手段和技能技巧等操作性内容的指导,并没有在择业前期与实践结合,脱离了实践的检验,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衷和预期达到的效果相差甚远。

研究生期望的职业生涯指导活动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生对实践活动的期待值最高,达到85.2%(图1),期望能提供更多实习机会的研究生达到70.2%(图2)。这也验证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的缺失和广大研究生对专业实习机会的迫切需求。

3.从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不足,专业化能力欠缺

在国外,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已有严格的从业资格审核与认证体系,国内尚没有权威的培训和认证机构,培训和认证工作一般由市场化的培训公司来完成[7]。认证机构缺乏权威性,认证内容不成熟,必然导致所认证资格的含金量不高,指导效果相较国外而言大打折扣。其次,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安排师资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培训和资格认证,得到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证的教师很少。研究生职业咨询途径选择结果显示,仅12%的研究生选择专业机构进行职业咨询,19%选择学院辅导员咨询,如图3所示。可见高校、社会机构对研究生职业生涯的指导欠缺,没有在研究生群体中树立起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的意识。

同时,缺乏适用于国内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师资队伍结构不良。从职业生涯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教师知识储备上,认为教师有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选择B的研究生比例为42.5%,选择C的为27.6%。在教师社会实践经验和职业指导、规划能力的调查中,选择C的研究生为31.1%,选择B的为35.5%,如表1所示。说明教师本身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理论知识,并且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及指导能力上明显不足。

教育团队的缺乏和专业能力的欠缺,使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停滞不前,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远远不够,不能有效发挥指导与?划作用,没有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严重制约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三、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重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方主体参与体系的建立,并以开放的信息化服务作为技术支持

面对逐年增长的就业压力和因此引起的各类问题,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应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并参与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同时开放研究生职业生涯信息服务,开辟新媒体技术为其答疑解惑和指导。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以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团体为依托,以信息化服务为技术支撑,构建金字塔式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如图4所示。

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可以相互合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开发出相关网站和系统。用人单位开放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给研究生,让研究生通过这种简单常见、易查询搜索的方式了解行业领域、公司背景、职位需求等情况,从而为研究生树立职业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细化研究生群体,设置“2学年课程教育+1学年动态评估”的教育模式,构建导师团队专业化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细化研究生群体,全程对研究生专业技能、实践、价值观、思想、心理发展进行把控,顺应研究生特点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如图5所示。

1.按类别细化研究生群体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指导

目前,研究生生源背景更为复杂,如生源地更广阔,专业跨度更大,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同时研究生群体思维方式多元,个性鲜明。所以,应根据研究生基本情况及研究生的不同特点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导师,针对研究生的不同状况进行细分,如专业技能、生源地等,在教育辅导的三个学年内进行动态调整,分别设计侧重点,予以个性化、贴近需求的职业生涯辅导。

2.构建“课程教育+动态评估”的教育模式

当前我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作为讲座来开办,专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空缺。从图1中可以看到,研究生对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开设的期望值较高,为62.10%。所以,建议高校结合研究生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开设针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修课,课程设置时间为“2学年课程教育+1学年动态评估”,构建全程特色化“2+1”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从研究生入学即开展为期2学年的“理论(主体课程)+实习实践”课程教育,在第3学年添加“一对一跟踪式职业生涯的动态评估”,动态跟踪,实时调整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内容和方向。实践课程主要通过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实现,用人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现场参观、考察、实习的学习机会,研究生通过实践,精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高校为用人单位培养实践性复合型人才,以达到企业、高校、社会和研究生个体的多方共赢。

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设置为研究生学位必修课程,从而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将生涯规划意识融入研究生思维中,使研究生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职业,获得什么技能。作为长期伴随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贯穿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在课程学习中答疑解惑,有序安排和解决各种问题,满足广大研究生的需求。

3.搭建导师团队,构建专业化指导队伍

导师是研究生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做人做事等多方面的多重导师,不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职业规划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对研究生产生影响。从图3中可以看到高达63%的研究生在职业咨询选择时会选择向自己的导师寻求帮助,但现实中导师由于众多科研项目或其他原因,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和连续时间对研究生职业规划给与合适的指导及建议。现阶段导师与研究生的“导学关系”偏重于“学”而非“导”,导师一己之力无法满足当前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规划的双重需求,所以,在研究生职业规划的“导学”关系中,需要导师团队发挥其团队力量。

导师团队的构建除了配备专业性强、学科相近或交叉的“校内教授+校外企业专家”或“校内教授+校内教师”外,尚应配备学院教师和政府相关就业指导人员。院系教师了解研究生专业特点、研究生个体具体情况,能动态把握研究生的思维动态,政府相关就业指导人员了解职业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可以邀请他们定期开设讲座,分享就业和行业信息,并协助导师和院系教师传授职业生涯教育方法。构建“专业技能强的导师+院系教师+政府就业指导人员”的导师团队更能共享信息,动态掌握研究生学业、学术、兴趣、职业需求等信息,最大化发挥团队力量,从“理论+实践+职业规划教育”的角度全方位构建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篇10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透视

1.学校领导在意识方面缺乏,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和完全被植入中等职业学校,对于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相关理念也还未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支持理念。一些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思维僵化,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因此不够重视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个人的事情,或者认为是学生工作部门、就业部门和辅导员的事情,跟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关系,没必要投入太多的财力和精力,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投入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势必影响到学校老师的态度和积极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科任教师由于忙于完成本学科或专业的教学任务,忽略或无暇顾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学习、学科渗透与实践渗透。班主任日常工作事务多,更为关注的是“管”住学生,很少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与思路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和帮助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老师和班主任共同关心的是学校的平安,尽量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他们更热衷于举办一些技能竞赛和学生活动,而对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与和谐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不够重视。

2.师资力量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大批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但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员少且杂,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和迅速发展的瓶颈。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我国目前从事职业规划、职业指导的专业人士数量非常少,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一万人左右。以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为例,大多数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2―3人,生师比远远未达到教育部提出的500:1的水平,更不用说达到理想的300:1的水平。因此,对于对于庞大的中职生群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素质不高。首先是专业化程度低。在笔者调查过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没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的职业指导教师,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习背景的教师也极少。目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组织部门大多是隶属于学生处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教务处或德育处,教师队伍来源多样化,大部分教师是思想政治教师或者其他专业教师,来源于党务、政工、学生工作管理领域,缺乏专业化的背景,专业化程度低。其次是教师的职业规划实践经验缺乏。大部分的教师活动范围狭窄,缺乏到社会、企业行业实践或者调查的机会,超过半数的教师几乎没有到企业行业调查实践,这样必然导致教学中照本宣科,脱离实际,难以使课堂成为学习世界和工作世界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导致绝大多数教师运用科学的指导手段的能力有限,降低了职业指导的实际效果。

3.教学内容窄化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功能窄化。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部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狭隘,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功能就是就业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仅仅等同于帮助就业的手段,往往侧重于介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职业信息、宣传政策、组织招聘活动、负责毕业生的分配派遣等,更多地提供一些面试技巧、求职技巧等浅层次的服务。而缺乏在更高层面上指导:如的协调学业和职业的发展,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挖掘职业潜能等。在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往往是信息提供的多,观念教育的少;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如何找满意工作的多,讲未找到满意工作怎么办的少;临时抱佛脚式的毕业择业指导多,全过程生涯辅导的少。

第二,中职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健康教育严重缺位。就目前而言,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配备的教师比较少,并且工作比较被动,服务层次低,仅仅能解决学生的上门咨询,缺少专门针对中职生生涯心理的专业辅导。在目前就业形势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处在矛盾中的中职生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在择业竞争中表现表现出种种心理不适应,急需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4.教育和指导方式简单,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

目前中职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在校园课堂中进行,缺乏实践体验。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和指导方式简单,主要是以开设职业指导课、举办专题讲座和实习或就业前的面试指导这一类教师起主导作用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很少采用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职业咨询、个别指导、专题讨论会、到企业行业内部参观实习等新颖直观的手段,使中职生缺少了必备的角色体验训练和适应训练。调查显示,有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的仅占30%,举办专题讨论会的更是少仅占8.1%。扩招后中职生数量增加,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因事务繁忙缺乏针对性,即缺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条件学生的研究和了解,特别是对迫切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学生(贫困生、残疾学生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缺乏分类指导和经验介绍,更不用说结合学生本身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一对一的辅导。

5.组织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完善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混合建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挂靠在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还有的将其挂靠在教务处、学生处或德育处。虽然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学校内专门设置了职业生涯中心等机构,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管理机制上还是沿用原来的传统方法。笔者在深入学校访谈时发现,大多数学校的职业指导办公室主要担负的职能就是就业安置。真正有进行职业指导工作都非常少,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种管理体制上的不足,导致职业生涯教育规划难以保证质量。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种“并行多轨”的现象,即职业指导办公室与德育课教师均负有职业指导的责任,同时开展相应的活动,各科任老师和班主任也按照各自的计划和理解分头进行,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管理中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然而这三者之间没有统一的计划与安排,也没有统一的领导与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难以科学、高效的开展。此外,大多数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考评制度、活动制度等,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发展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思考

中职生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既无学历优势、又无经验基础,如何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破除就业市场的坚冰,是摆在每一个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中职生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提高就业素质、创业能力、更全面和更准确地认识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是缓解我国中职生升学、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除了家庭和社会要协调。配合之外,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是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1.学校要更新观念,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观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又制约着具体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要更新观念,树立起先进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第一是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每位教师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受相关的培训,充分发挥各自所长自觉地在各门学科中融入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启发学生的爱好兴趣。第二是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育观念中的价值。一方面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看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重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培训,而是造就新一代社会劳动者的重要一环、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建立和健全职业生涯规划部门。健全有效的组织体系是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结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组织结构状况,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领导和具体事务的运作可采取“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由校领导(主管学生工作、教务工作)和相关机关负责人组成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委员会,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管理和监督,负责职业指导的方针、政策、思路等。各院系负责具体事务的落实和工作配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负责理论课程、咨询辅导、建立学生的个人生涯发展档案和收集和就业信息等一系列的工作。形成学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作的机制。

学校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其提供经费、场地、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支持。同时,学校各部门充分发挥在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测评、辅导、实践等工作中的作用,改变原来就业指导办公室孤军作战的局面,共同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二,培养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的智力、经验和提供的建议和指导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而,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要实现指导教师的专业化,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专业人才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对现任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应增加就业指导人员的编制,吸纳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可从本校教师队伍中挖掘人才,经过系统的进修和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注重建设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涯规划指导老师也要深入企业、地市人事部门,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快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满足中职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咨询需要。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综合体系建设

(1)构建系统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课程是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必修课课程,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的、针对性较强的而又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专业化课程体系。系统的职业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包括:第一,完备的课程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统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相关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第二,丰富的教学方式。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做到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结合职业咨询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专家讲座。第三,高质量的教材讲义。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出高质量、与时俱进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材和讲义,如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第四、全程化的教学。所谓的“全程化”,是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要贯穿中职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根据个体在各个不同阶段(通常以年级为单位)身心发展和需求的特点而展开,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贯穿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全过程,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整体性和指导过程的整体性。

(2)构建科学的职业测评系统和职业咨询系统。职业测评是是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或社会的现有资源,开展中职生的职业测评,提高学校职业指导的针对性。购置或开发系列的、科学的测评工具和手段,通过专家老师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职业咨询已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学生在择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职业心理咨询可以为中职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中职生调整心理状态。职业辅导咨询可以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设在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同时还可以结合职业政策咨询,这样,使学生可以结合咨询信息,对自身发展思路做出调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思路。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学校与社会人才市场和相关单位的协作网络。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依靠社会力量扶持来建立第三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公司。以非赢利性咨询公司的形式聚集起大批有着各行各业工作背景的人员为中职生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充当职业辅导教练,以满足目前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学校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中职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职业导师,为中职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

第二,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加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机会。加大力度建立中职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中职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未出校门先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锻炼。促进同重点单位的交流和联系,争取社会用人单位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为中职生提供更多、更广的上岗实习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和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

第三,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盘活校友资源。做好已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和后续服务,将已毕业校友的意见和建议及雇主的意见反馈给学校的决策层,为学校制定招生计划、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将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校友是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其中成功人士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中职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的建议对学校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也有实际意义,此外,校友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