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审计学毕业论文十篇审计学毕业论文十篇

审计学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0:47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1

学生姓名

 

学号

 

导师姓名

 

职称

 

课题名称

 

序号

评审项目

指   标

满分

评分

1

报告内容

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有应用价值。

40

 

2

报告过程

准备工作充分,时间符合要求。

10

 

3

创  新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到见解。

10

 

4

答  辩

回答问题有理论依据,基本概念清楚。主要问题回答准确。

40

 

答 辩 总 得 分

 

 

答辩委员会(小组)委员(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记录

序号

答辩成员所提问题

学生回答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2

毕业设计选题、查阅文献的方法、毕业设计指导、答辩等方面要求和注意事项,请参阅《电气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修订版)》。论文撰写格式、成绩评定及评分标准,请参阅教务处下发的《2009年**技术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程(修订)》(电信学院网站上下载)。

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1、本部:

(1)师范班06电1Z、06电气:

2009年11月20日~2010年3月1日:确定选题,指导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

2010年3月2日~3月7日:下发任务书。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填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0年3月8日-2010年6月10日:实施毕业设计

2009年11月23日-2010年2月15日:师范生教育实习

2010年3月2日~5月30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

2010年4月19日~4月23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2010年5月24日~5月28日:毕业设计验收。

2010年5月30日: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包括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论文撰写)。

2010年5月31日~6月6日:指导教师和主审老师审阅论文,审核答辩资格,给出评语和成绩。

2010年6月10日~13日:进行答辩,给出最后成绩;评选校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团队。

(2)非师范师范班06自控w、06通信1w、06通信2w:

2009年11月20日~2010年3月1日:确定选题,指导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

2010年3月2日-2010年3月12日:生产实习

2010年3月15日~3月21日:下发任务书。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填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0年3月22日-2010年6月10日:实施毕业设计

2010年3月2日~5月30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

2010年4月19日~4月23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2010年5月24日~5月28日:毕业设计验收。

2010年5月30日: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包括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论文撰写)。

2010年5月31日~6月6日:指导教师和主审老师审阅论文,审核答辩资格,给出评语和成绩。

2010年6月10日~13日:进行答辩,给出最后成绩;评选校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团队。

2、东方学院:

(1)06通信t:

2009年11月20日~2010年3月1日:确定选题,指导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

2010年3月2日~3月19日:下发任务书。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填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0年3月20日-2010年6月10日:实施毕业设计

2009年10月19日-2010年4月9日:毕业实习

2010年4月12日~5月30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

2010年4月28日~4月30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2010年5月24日~5月28日:毕业设计验收。

2010年5月29日: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包括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论文撰写)。

2010年5月31日~6月6日:指导教师和主审老师审阅论文,审核答辩资格,给出评语和成绩。

2010年6月10日~13日:进行答辩,给出最后成绩;评选校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团队。

(2)06电气D、电气t、测控D:

2009年11月20日~2010年3月1日:确定选题,指导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

2010年3月2日~3月19日:下发任务书。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填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0年3月20日-2010年6月10日:实施毕业设计

2009年10月26日-2010年4月9日:毕业实习

2010年4月12日~5月30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

2010年4月28日~4月30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2010年5月24日~5月28日:毕业设计验收。

2010年5月30日: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包括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论文撰写)。

2010年5月31日~6月6日:指导教师和主审老师审阅论文,审核答辩资格,给出评语和成绩。

2010年6月10日~13日:进行答辩,给出最后成绩;评选校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团队。

(3)08电子B:

2009年11月20日~2010年3月1日:确定选题,指导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

2010年3月2日~3月19日:下发任务书。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填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0年3月20日-2010年6月10日:实施毕业设计

2010年3月2日-2010年4月9日:毕业实习

2010年4月12日~5月30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

2010年4月28日~4月30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2010年5月24日~5月28日:毕业设计验收。

2010年5月30日: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包括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论文撰写)。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监控;教学管理

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全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按照工作过程,毕业设计可划分为初期(动员和准备)阶段,前期(开题和审查)阶段,中期(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阶段、后期(答辩和论文审查)阶段和末期(成绩评定和总结)阶段等五个环节。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措施,不断改进和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监控,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初期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力保障

1.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要求和规范

高校应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修订和完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形成规范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从管理制度入手,向校、院、教研室三级机构明确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同时,为保障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院系还需制定《毕业设计工作纪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工作守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办法》等,为指导和规范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2]。

1.2切实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校、院、教研室三级机构领导和教师应深入实际,加强动员和宣传,向学生阐明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全面考察了大学生前三年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扎实程度,与学位授予密切相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后续解决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为日后深造夯实基础,也帮助学生完成工作岗位的顺利过渡。只有切实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阐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毕业设计基本教学条件

高校应不断加大经费投入,通过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加强建设,形成具有合理布局,完善结构,规范管理,开放氛围的校、院两级管理的教学实验中心构架,使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与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升级,为毕业设计提供基本设施保障[2]。

2前期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坚实基础

2.1建立完善的题目审查机制,严格把控题目质量

提高题目质量是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关键,题目的选择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问题,做到多专业相互渗透、多学科相互交叉、校内外相结合[3]。校、院、教研室应各自成立由多名有丰富教学、毕业设计指导和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的专家检查组和学校专项工作组,层层审查,严把出题关,确保题目质量。

2.2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后续发展选题,选题实行双向制

高校应动员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后续发展选题,选题实行“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制度[1]。对于读研的学生,鼓励其选择与科研及实验室建设相关的题目;对于就业的学生,鼓励其选择与生产实践相关的题目。“量身定制”的选题不仅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认真程度,也为学生今后深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3引导学生深入调研,严把开题质量关

开题是毕业设计的首个环节。学生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充分了解课题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完成以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论文基本构架和技术方案、进度安排为主要内容的开题报告。教师可在选题前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各类期刊、文献、技术标准等资料的特点及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开展探究。对设计中存在具有共同性、关键性的重点问题开展广泛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高质量的开题报告。

3中期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点步骤

3.1加强过程管理,监督教师规范指导

指导教师是否全程悉心指导和答疑交流决定了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教师的投入程度对毕业设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按照要求,教师每周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一对一指导,指导过程须严格按照进度安排和计划,并填写指导意见表。院、教研室成立的毕业设计检查小组负责全程跟踪监督,对教师指导情况、学生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3.2坚持中期检查“预答辩”,严格把控工作进度

在毕业设计进度接近一半时,应坚持实行中期检查及“预答辩”制度。针对学生,主要检查开题报告、文献资料翻译和阅读情况、论文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解决方案。针对指导教师,主要检查指导情况记录表、论文任务书、工作任务进度表。同时,各教研室划分由3~5名指导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对学生开展“预答辩”,让学生提前熟悉答辩流程和规范,掌握规范的答辩ppt制作技巧。对于外出到其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毕业设计的学生,还需派出检查小组到学生所在单位进行实地检查,加强双方沟通交流,确保学生按进度完成相关工作。

“预答辩”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分别根据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和检查情况填写中期检查表上交学院。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辅导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应从多方面协调,及时沟通处理解决。中期检查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和教师,学院需查明原因,及时上报备案,在后续工作中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按进度实施。

4后期质量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决定环节

4.1规范答辩资格审查,切实保障论文质量

为提高答辩的规范性和质量,答辩前,学生的毕业论文需经过两次评阅和审查,才能取得答辩资格。指导教师在认真审阅论文的基础上,从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工作量、研究的创新性、应用性、规范性、论文存在的不足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意见打分,并提交至院系专家评委组进行评阅。两次评阅完成,通过学院集中审查合格后,方取得答辩资格。

教研室、院系集中审查完毕后,校级毕业设计检查小组按照一定比例(不少于20%)以盲审的方式抽查学生论文,抽查范围应覆盖所有专业、班级、题目类别(科研、实验室建设、文献综述等)、题目难度及毕业设计工作形式(校内、校外、校企联合),并给出盲审意见书。结论为合格者,准予答辩;结论为少量修改者,修改后经学院评审通过准予答辩;结论为大量修改者,修改后报送学院评审,学院同意后报送校级专家组评审,专家组通过后准予答辩;结论为不合格者,不予答辩。

4.2改革答辩模式,确保答辩公正公平

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使成绩真实、准确,学院应不断完善答辩模式,确保答辩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

4.2.1交叉答辩

传统答辩往往在同一个课题组进行,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熟知,妨碍了答辩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学院应扩大答辩组织范围,组织不同专业的教师作答辩评委,既能严格要求,也能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提问审查,给学生启发。

4.2.2评优答辩

对于毕业设计完成出色,第一轮答辩评定为优的(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72页)学生,开展全院范围内的第二次评优答辩,评委组由不同专业具有丰富教学和毕业设计经验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部分学生组成,经过公开评审之后,确定优秀名单。

4.2.3争议答辩

对于第一轮答辩成绩较差,成绩为“中”以下的学生,需按照第一次答辩评委意见修改论文,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二次争议答辩。最终成绩以第二次答辩成绩为准。

5末期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良好收尾

5.1确立成绩评定原则,加强成绩评定规范性、公正性

作为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成绩评定应遵循准确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公平性、正向引导性、过程评价性和环境相对性的原则。为使评议能客观反映毕业设计质量,成绩评定应改变以往的以答辩结果为最终成绩的方式,采用结构分数体现质量。其中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论文成绩(含盲审成绩、评优成绩、争议答辩成绩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文献翻译成绩等)所占的比例建议为1:2:3:3:1,各部分成绩如何评定,学院应给出详细的评分标准,其中成绩为“优秀”的论文不应超过15%。

5.2引入重复率检测机制,加强学术规范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科学引用文献资料,坚决杜绝论文撰写过程中抄袭已有文献资料、伪造数据或篡改已有研究成果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学校应引入重复率检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当年应届毕业论文总数的25%左右进行抽检。其中,申报评优答辩的论文必须进行检测且重复率不得高于20%,各个学院及系室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大抽检范围。对于重复率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学生,论文成绩视作不合格。

6结语

毕业设计综合考查了学生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将理论全面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只有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积极采取质量监控手段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规范制度,才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郝继升.毕业设计的特点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5).

[2]李俊龙,胡锋,吉东风,李海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3]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电子专业毕业设计;问卷调查;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9-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训练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与电子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入电子企业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高职电子类毕业设计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值得探讨。

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

毕业设计现状调查主要从时间安排、重视程度、毕业设计过程和毕业设计的感受4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

1.时间安排。宁波地区电子类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所安排的时间基本为大三一学年或大三下学期。

2.重视程度。对于毕业设计哪个方面最重视,学生有27%选论文格式,31%选结构设计,35%选内容,17%选创新点。而教师有33%选论文格式,37%选结构设计,18%选内容,12%选创新点。结果显示,学生更愿关注论文内容和结构,而教师更重视论文结构和格式。

3.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来看,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占35%,教师分配题目21%,历届毕业生的题目32%,企业题目12%。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少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学生的选题具有网络题目重复性较高,不具有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为学生参考和抄袭网络及往届毕业设计提供了方便。从内容来看,全篇拷贝的有5%,几篇拼凑而成的21%,消化过后再整理的42%,稍微参考过一点,大部分学生自己写的30%,完全学生写的2%。从这一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依赖于网络,将网上下载的论文整理而成。还有其参考文献和论文内容根本不相呼应,在答辩时更是表现出对论文并未真正理解的。对于毕业设计有无作品要求。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12%的学生完成了实物作品,34%的学生有模拟仿真,而54%的学生只完成了毕业论文。以上数据可看出,教师或者专业并无实物制作要求,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去完成实物制作的,只有很少学生学得好,动手能力强的才会去做实物,一般学生能去电路仿真就已经不错了。

4.毕业设计的感受。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最缺乏的是什么,12%学生认为是查找资料,35%的学生认为是设计方案,13%的学生认为是实物制作,40%的学生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而教师的调查则是15%认为是学生缺乏查找资料的能力,30%认为是设计方案,24%认为是实物制作,31%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这说明学生的能力都需要加强,尤其是设计方案、实物制作及答辩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上课时加强。毕业设计对顶岗实习起到的作用甚少,而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的初衷,所以不管是教师和学生都很想改变目前毕业设计的现状。

三、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论文选题相似度较高,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多,更存在抄袭现象严重,重视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对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造成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1.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时间可因学生而异做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刀切。如果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难,在企业不能完成或没时间完成的,可将毕业设计时间和顶岗实习时间分开,毕业设计可安排在顶岗实习前,安排在大三上学期,时间为一个月,只要学生专心完成毕业设计,一个月的时间足矣。如果学生已经找好顶岗实习单位的,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完成企业的项目也完成了毕业设计。

2.指导老师要求不高。学校或系里相关的文件规定,必须要有实物制作,论文字数,并且重复率控制在20%以下,论文格式正确,结构合理,设计方案正确,条理清晰等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会重视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一定也会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3.写作水平有限,学生认为不会写毕业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最好能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写设计报告或小论文。

4.对专业不感兴趣。教师在教专业课时应尽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如实在提不起个别学生的兴趣,则对于这一类学生,要求可适当降低,但是不能低于系里的底线,可挑平时课程设计里的项目或难度低的项目给这一批学生做。

四、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为了能让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也为了指导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好学生,并为提高高职电子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毕业设计真正达到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报告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组研究了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本文按照毕业设计的步骤研究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步骤的指导模式。

1.选题:选题必须要有专业性,但并不一定是电子研发类题目。可根据教师在研课题选取子课题或者历届竞赛题目或者教师分配题目,学生自主选题的话也需要教师通过后方可开题。避免了大多数同学抄袭,而让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岗位相结合。

2.开题:学生选题通过后,开题需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简介、选题依据(来源)及意义、课题的实施方案、论文(设计)工作进程及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有注释,比如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要写,第一部分是设计,要完整描述实现方案,包括完成角度、采用方法、基本步骤等;最终设计方案,达到目的;要有一份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是论文,先搜集资料,做好调研准备,然后调研基本情况,汇总、统计、提取、比较调研结果,最后再进行论证等;准确说明所要使用的方法;最终目标要明确表述出来。但需注意: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和《设计任务书》中的第一部分(设计内容)、第二部分(具体要求)的内容相对应,就是说明怎样完成和实现《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内容要求,但不要照抄《设计任务书》。

3.中期检查:在完成开题报告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选题质量、开题报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主要问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五部分内容。其中指导教师指出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生接下来做的毕业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报告和作品评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终稿和实物制作后,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对于学生来讲,这一步骤是对他这么长时间完成的毕业设计报告和作品是否能得到导师肯定的关键环节。所以报告和作品评审必须抱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评审,当然,评审需要评审标准。对于报告的标准,主要是从论文的格式、结构、内容上进行评审,其中内容包括摘要、关键词、目录、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设计方案、具体的电路设计、测试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及总结、参考文献和致谢。作品评审从作品的难度、要求、学生完成的情况以及外观、组装、焊接、工艺进行评分。

5.答辩:答辩主要审查学生的论文是否自己完成,审查学生对论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审查论文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等,以求进一步有所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答辩组老师进一步了解论文立项的依据和学生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另外也检查学生的ppt的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的反应能力。答辩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答辩的情况给予评价,由两部分成绩———毕业设计和答辩成绩组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应从选题对口性、信息收集处理、内容创新和实用性、文字图表规范等方面考核,答辩情况主要从学生表达、应变及解决能力等方面考核。

6.评分及归档:最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分和归档,并由分院专人整理和保管材料。学生总的评分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报告和作品评审和答辩两部分成绩组成,各占50%,归档是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终稿、中期检查报告、报告和作品评审表、答辩记录和答辩评分表和答辩成绩表以及成绩评定表进行存档。纸面材料要求打印装订成册,放到档案袋里,电子版的刻录成光盘进行归档。五、总结以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作为调研对象,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主要调研了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师生对毕业设计的真实看法和做法,以及他们的期望,然后找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课题组对国内外高职院校电子类毕业设计的了解,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电子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相关措施。特别是选题、报告和作品评审这两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浩,陈学昌.提高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2).

[2]李小琴,叶章勇,李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台湾技职院校专题制作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3]李小琴,陈光绒,曾佳.高职院校工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5

各高校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措施,但随着扩招等形势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

(1)就业和考研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就业和考研同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冲突,部分学生在大四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寻找就业机会和准备考研上,部分学生甚至在找到工作后到工作单位进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有效时间被人为地缩短。

(2)学生主观认识不够,轻视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毕业设计做好做坏都能毕业,甚至存在突击完成的侥幸心理,更有抄袭的现象出现。

(3)指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不够重视,对学生长期放任不管,或者交给研究生进行指导。老师没能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和指导,答辩时给分随意,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

(4)选题不合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有部分老师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特长考虑。特别是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实战经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和特长来制定题目,造成学生无题可选或对所选题目缺乏兴趣的局面。

(5)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而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和复习考研的关键时期。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部分学生需要抽出大量时间来投简历和参加面试,还有部分学生积极准备复习考研,求职、面试及考研耗费了原本该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导致学生对毕设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不足。

(6)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尽管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则不尽完善,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制定题目、审题、选题、开题到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及最终答辩等环节,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考核指标,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漫不经心,老师指导流于形式。

2加强“过程管理”、完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针对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普遍性问题,结合我校自身特点,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及院(系)毕业设计管理及监督检查机构,完善毕业设计各项管理制度及措施,重点强调内容检查与“过程管理”,提供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体系。

2.1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1)规范化管理:为做好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我校建立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宏观管理;学院负责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标准;系一级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2)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机构及职责、选题、时间安排、地点安排、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职责、论文答辩要求、考核及成绩评定的标准、总结及存档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2.2严格把好出题、审题、选题关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至关重要。选题合适,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又能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工作任务,取得预期效果。针对出题、审题和选题,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出题不重复,坚持做到一人一题。学校要求各学院老师所出题目和内容要很好地体现各专业特点,题目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和最新发展动态。出题目尽可能联系工程实际、结合科研、生产与实验室建设任务等。(2)建立以院、系为主的二级审查模式。由各院(系)进行组织,成立审题小组进行分级审题,尽可能把握好论题的性质及其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并逐年进行统计,严格要求各种类型题目都在要求的比例范围之内。(3)提前选题时间、题目选取采用“双选制”。为了使学生对选题有充分的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校把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时间提前到了第七学期进行。一方面,可使学生更早地熟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对学生未选的题目,指导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修改或审查。学院采取“题目公布、双向选择”的做法,组织导师和学生进行双选,即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已公布的题目。同样,经审核后指导教师也可采用学生自拟的题目。这样,确保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3强调内容检查和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为此,我校制定了重视“过程管理”的完善、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1)确立以学校、院(系)为主的二级监督检查机制。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论文质量,学校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各学院教学副院长为成员的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校督导组为检查专家组定期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情况进行检查。

(2)严格把握三个阶段的检查工作。初期检查阶段: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后,校专家检查组、院(系)教研室对学生的论文选题、论文内容、工作量、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中期检查阶段:以教研室或实验中心为单位采取“预答辩”形式对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阶段:学校督导组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情况、评分情况组织进行检查,以保证答辩的质量。

(3)推行指导教师“课表制”:指导教师定期指导毕业设计,是稳定学生情绪,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要求将指导教师到南校区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列入课表,作为课程对待并对外公布,学校组织督导组进行检查,教师如按照课表擅自未到则按教学事故处理,老师指导时间固定为每周一次(不少于3小时)。以上方式保证了老师与学生的见面交流指导时间,方便老师的指导与管理。

(4)实行“盲审制度”:即由学校教务处聘请专家对各学院随机抽查的论文进行集中盲审。盲审分合格、适当修改、大量修改、重做四个评判等级。学生根据盲审意见进行修改,对于要求适当修改的论文,修改后可直接上交;对于要求大量修改的论文,修改后由院(系)择期组织二次验收答辩;要求重做的论文,答辩工作将延期至第二年。另外,教务处将根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展以及过程检查和结题验收质量等情况,最终确定各院(系)的盲审抽查比例,抽查比例不低于5%。盲审制度的建立,引入了一种竞争机制,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有激励,同时,对下一届学生也是个警示。经过我校6年的实践检验,这一措施对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关数据对比如表1。

2.4提供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

(1)“协同为辅”、“适当分流”:应对扩招压力所带来的师资不足、设备短缺等客观存在。学校坚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新模式。鼓励学生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利用企业的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时间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入工作角色。这种培养运行方式,学生目标明确,积极性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常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质量能够保障。目前,学校“祖同菁英班”、“卓越工程师班”、国防生“卓越计划”等项目的“3+1”联合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在企业的1年里收益颇丰,毕业设计工作完成圆满。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加上形式上的协同合作,保证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保障为基”、“氛围为导”:设置补贴环节、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保障新老两校区运行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为回老校区做毕业设计的保送生、到新校区指导毕业设计的老师提供了交通补贴,为师生交流提供便利和保障。

学校一贯重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每年坚持公布实验计划外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开放地点、开放所能提供的设备及台套数等信息,并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网等学校相关网站实时,为学生提供讯息。实验室开放不仅为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了必要的工作场地,更给喜好创新活动的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结论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6

1.1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专业系—学院—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论文选题与设计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践之中。

2.1.2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成果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7

1)初始设置模块具有设置系(部)名称、准毕业学生信息导入、指导教师信息管理与维护、课题申请时间段设置、毕业选题时间段设置、毕业设计学生年级设置、专业维护等功能。其中课题申请时间段设置功能模块用于设置教师上报课题的具体时间,即在该时间段内教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课题材料的申报,为学生下一步选题提供参考课题;毕业选题时间段设置功能模块用于设置学生选择课题的时间,即在该时间段内学生可以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其他时间段内课题选择处于锁定状态。

2)学生资格审查模块具有查看有毕业设计资格的学生信息、取消或设定学生选题资格、导出有选题资格的学生信息等功能。

3)申报课题审核模块的功能是管理员对教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课题进行审核,被审核通过的课题才允许学生选择。

4)课题双选信息管理模块具有教师申报课题被选管理、教师申报课题未被选管理、已经选题学生信息管理、未选题学生信息管理等功能。管理员通过该子系统动态管理学生对课题的选择和教师对学生的挑择,了解双向选择的具体情况。

5)公告管理及模块的功能是管理员毕业设计的有关通知与公告,供教师、学生查看。

6)文档(表格)资料模块的功能是管理员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审表等一系列的毕业设计材料,供教师、学生下载。

7)数据归档模块的功能是接收教师提交的学生设计或论文等归档材料。

8)学生、教师账户维护模块的功能是对学生、教师个人信息、账户及密码等设置与维护。

9)管理员信息维护模块的功能是对管理员个人信息、账户及密码等设置与维护。

教师管理子系统功能

1)课题申报模块包括“课题申报”和“我的课题”等子模块。“课题申报”子模块的功能是教师申报课题材料,该课题材料通过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供本年度有毕业设计资格的学生选择;“我的课题”子模块的功能是教师查看本人申报的课题及材料。

2)查看毕业设计题目模块的功能是查看本单位教师上报的管理员审核通过的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题的详细材料。

3)选题管理模块包括被选课题和未被选课题管理等子模块。通过该模块,在学生选题时间段,教师可以动态地管理课题的选择,并对申请选择该课题的学生进行挑选。

4)填写()任务书模块的功能是教师对应课题的任务书,供学生使用。

5)接收开题报告模块的功能是教师接收学生上报的开题报告、英文翻译等课题支撑材料,并下载审核。

6)网上答疑模块具有查看学生疑问、教师答疑等功能。通过该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

7)查看管理员通知(公告)模块的功能是教师查看管理员的毕业设计的有关通知与公告。

8)下载文档(表格)材料模块的功能是对管理员的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审表等一系列的毕业设计材料进行下载。

9)设计材料审核模块的功能是审核学生在课题设计、论文撰写过程中提交的毕业设计等材料。

10)审核论文正式稿模块的功能是对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文稿最终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和下载等。

11)上传归档数据模块的功能是对任务书、开题报告(英文翻译)、论文正式稿等毕业设计的最后材料进行归档。

12)个人信息维护模块的功能是对教师个人信息、账户及密码等设置与维护。

学生管理子系统功能

1)查询毕业设计题目模块的功能是对教师上报的管理员审核通过的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题的详细信息进行查看,该子系统为学生选择课题提供前期准备。

2)毕业设计选题模块的功能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进行挑选。

3)查看任务书模块的功能是对教师对应课题的任务书进行查看,并根据任务书安排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

4)提交开题报告模块的功能是提交学生上报的该课题的开题报告、英文翻译等课题材料,供教师审核。

5)网上答疑模块具有疑问提交、查看答疑和我的疑问等功能。通过该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

6)查看通知(公告)模块的功能是学生查看管理员的毕业设计的有关通知与公告。

7)下载文档(表格)材料模块的功能是对管理员的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审表等一系列的毕业设计材料进行下载。

8)提交论文正式稿模块的功能是提交学生的设计文稿等最终材料。

9)个人信息维护模块的功能是对学生人信息、账户及密码等设置与维护。

系统设计与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

1系统设计及实施平台选择

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依托校园网,以internet作为网络平台,需要考虑的网络平台包括网络硬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服务器软件、客户机软件等,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系统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的aSp.net(c#)作为B/S模式下的前台开发工具,LinQ作为B端的数据访问技术,SQLServer2005作为DBmS。

2数据库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需求,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如图3所示。图3中,student表是学生的基本信息表;teacher表是教师的基本信息表;admin表是管理员的基本信息表;subjects表是毕业设计课题的基本信息表;mailinfo表是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网上答疑和论文材料等的信息表;authority表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授权目录树的信息表;basesystemdata表是系统基本信息维护表;publicnotice表是毕业设计通知信息表;profession表是学生所属专业基本信息表;chosensubject表是毕业设计选题登记表;downloadzone表是毕业设计材料下载信息表。每个数据库表都规范到BCnF中,它消除了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修改复杂,减少了数据冗余,达到数据库设计对函数依赖模式分解的最高程度和要求。

3学生选题并发处理的实施

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被所有学生所共享,在学生选题时,存在多个学生同时选择同一课题的情况。如果该处理不进行并发控制,就会出现选择该课题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该课题允许的最大选题人数,也就是说,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产生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因此,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来处理学生的选题操作。

实现学生选题操作并发控制的具体过程及对应存储过程代码描述如下:该存储过程把查询该课题允许的最大选题人数及该课题当前已经选题的学生人数、选题登记、更改该课题当前已经选题的学生人数等数据库操作设置为一个事务,使得这些操作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从而保证学生的选题操作能正确并发处理。

结束语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8

本文通过深入教务部门和教学单位进行仔细调研,按照毕业论文开展的阶段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然后划分了系统用户的角色并基于这些角色完成了系统的用例分析,分析了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最后得出系统功能的框架设计。

关键词:

功能性需求分析;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业务里程分析

1概述

作为大学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具备了其它课程所没有的典型特征:①由于毕业论文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其完成过程中将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研究对象进行结合。②参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象多,不仅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还包括负责毕业论文的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分院领导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工作人员,管理层次多,职能划分详细。③耗时长。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的答辩,总共耗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期间学生可以采取在校完成或者外出完成的形式进行毕业论文。以上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高校对该教学任务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主要围绕用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三个角度来开展。

2.1用例分析用例分析

主要分析系统中各类角色对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权限。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的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务部门工作人员、教师、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学生共六种角色。系统用例分析就是分析这六种角色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应用场景。

2.1.1系统管理员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只负责本系统运行相关的支撑数据,即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两个模块中的功能。通常,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基础数据包括专业设置、班级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室管理。其中,部门管理是管理高校现有的教学单位和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角色管理是管理系统用户的分类信息,以便为系统的权限分配提供基础;菜单管理是管理系统可以操作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层次结构;权限管理是将菜单的操作权限分配给每类角色,从而确保系统操作和数据浏览的安全性;数据管理是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日志管理是管理系统操作的日志,以便系统出现问题时,可根据系统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专业设置是按照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隶属关系完成专业信息的管理;班级设置是负责按照专业设置学生所在的班级;教师管理是管理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管理是管理在校毕业班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室管理是管理目前学校可供使用的教室,为答辩安排提供基础数据。

2.1.2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用例分析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基础数据中关于时间的设置、答辩安排审核和答辩结果审核。其中,基础数据中的时间设置包括学期的设置、选题时间设置和过程时间设置。选题时间设置主要设置学生选题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过程时间设置包括指导记录时间的设置、中期检查时间的设置和答辩时间的设置。

2.1.3教师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具有操作权限的教师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教师以及答辩教师。教师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出题、审批开题报告、指导记录、答辩申请审批、交叉评阅和答辩结果登记。其中,出题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指导教师的教师才具有该权限,交叉评阅也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交叉评阅的教师才具有操作权限;答辩结果登记通常由答辩小组组长来完成。

2.1.4专业负责人用例分析

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主要负责安排工作,包括教师安排和答辩安排。其中,教师安排主要安排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人选;答辩安排则负责安排答辩教师的分组、参加答辩的学生分组以及教室和具体的答辩时间。

2.1.5分院领导用例分析

分院领导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两类信息的审核,分别是出题的审核和答辩安排的审核。

2.1.6学生用例分析

学生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体,在该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记录、中期检查、答辩申请、答辩安排和答辩结果。

2.2业务流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包含的核心流程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答辩安排两个核心流程。

2.2.1开题报告流程分析

参与开题报告工作的主体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分院领导,其流程如下:首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给系统验证,验证通过后保存信息,并转交给指导教师审批,审批通过后转交给专业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最后的审核,并将最后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

2.2.2答辩安排流程分析

参与答辩安排的主体包括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其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专业负责人在答辩安排页面完成答辩安排的信息,然后提交给系统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再将安排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转交给教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将最终的审核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并最终显示给学生和教师查看。

2.3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与功能性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更注重的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是衡量系统整体质量的依据。根据本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3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总结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图1中的系统管理通常负责管理一般系统运行所需的支撑数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由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和日志管理共七个模块组成。

4结束语

代码开发仅仅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在此之前需经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后,完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计,为下一步系统开发搭建系统应用程序架构提供了直接依据。

参考文献:

[1]包慧敏.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郑鸿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刘珊.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陈斌.基于JQuery框架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孙晓妍.基于UmL的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开发[J].价值工程,2013(10):189-190.

[6]陈振庆,罗兰花.基于动态描述逻辑的UmL状态图形式化方法[J].2011,37(13):55-57.

[7]陈振庆.基于时序描述逻辑的UmL顺序图形式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3(3):36-37.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9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审计学毕业论文篇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一线人才的需求。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又具有其特殊性。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必须适应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助于夯实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在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五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凸显出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坚持实用性原则,一是要求学生提高毕业实习的效果。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前的最后一次实习,要求结合实习企业尽可能搜集与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相关的资料,为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上多联系社会和行业实际。结合实习企业来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鼓励学生撰写实习企业调研报告,解决实习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拥有意向就业单位的学生,应结合意向就业单位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文(设计)选题联系实际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容易驾驭,完成的论文(设计)对于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有利于学生就业。三是要求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中,以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结果是否为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采纳应用,是否适应企业需要,帮助企业解决了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评价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价。

(二)专业性原则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一是经管类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对象兼具研究“人性”和研究“科学性”两个方面;二是研究所依据的第一手资料不可能通过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来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开展大量的社会调查活动来获得。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是做好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关键。上述专业性特征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应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而不应使用适应所有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

(三)学术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获取这种初步的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学术性原则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四)全过程评价原则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要经过前期准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和后期评审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每个环节的过程质量也将影响到论文的最终质量。因此,应该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这些环节开展全过程评价,进行动态的管理,而不应静态地评价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全过程评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坚持全过程评价原则,一是要求将前期准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和后期评审等各个环节纳入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二是要求对每一环节的评价进行细化,保证对每一环节的评价和监控落到实处;三是要求根据重要性程度不同,对每一环节进行适当的分值分配。

(五)多主体评价原则

论文评定是一种定性分析,评定者的个人判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构建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不同评价主体对于评价标准的理解、掌握不同,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存在较大差距。为防止评价主体的主观判断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带来的误差,目前普遍采取由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和审阅教师同时评定同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即“双重评分法”。本文认为,为尽量降低评价主体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应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一是要求评价主体尽量多样化,不仅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审阅教师和答辩组纳入评价主体,还应将学生的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纳入评价主体;二是要求在指导教师、审阅教师和答辩组之间进行适当的分数分配,充分发挥答辩组的集体决策作用,赋予较大的分值;三是要求企业评价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考虑到企业评价的随机性,这部分分值占比不宜太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可以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一)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分、审阅教师评分和答辩五个部分。开题答辩重点考察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情况和选题情况。中期检点考察学生对论文(设计)的期间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防范抄袭现象的发生。指导教师评分和审阅教师评分考察内容相同,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水平,实用性和创新性,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答辩综合考察学生对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的熟悉程度,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指标,其中,开题答辩设立毕业实习效果和选题两个二级指标;中期检查设立完成态度和完成进度两个二级指标;指导教师评分和审阅教师评分下设立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水平、毕业论文(设计)实用性和创新性、企业评价三个二级指标;答辩下设立自述和回答答辩组提问两个二级指标。毕业实习效果和选题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实用性原则。毕业实习效果好,能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积累论据或基本材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根本保障。选题好,要求联系实际,密切关注本专业学术前沿动态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应该大小和深浅适宜,涉及内容不宜太庞杂。中期完成态度和完成进度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全过程评价原则,中期完成态度是指论文写作过程中学风是否严谨,对待科学的态度是否端正。只有具备了严谨端正的态度,才能从主观上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完成进度是为保证学生最终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而设定的指标。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水平、实用性和创新性、企业评价三个二级指标分别反映了学术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自述和回答答辩组提问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

(三)三级指标

二级指标下设立三级指标,给出衡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具体标准。其中,毕业实习效果主要考察实习出勤及态度、资料收集方法及效果;选题好坏主要考察题目背景及意义,选题是否符合企业需求;中期检查下的完成态度主要考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出勤情况和写作态度,完成进度主要考察是否符合进度要求以及已完成的论文的质量;论文(设计)学术水平主要考察论文(设计)的规范性和理论价值;论文(设计)实用性和创新性主要考察论文(设计)的实用价值,以及选题、研究方法、观点是否有创新;企业评价主要考察企业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结论是否有采纳证明或出具的其他意见;自述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熟悉企业,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述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值;回答答辩组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能否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论据充分,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具备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答辩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值。(四)各级指标权重的设定按照构建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将100分在这些指标间进行分配。一级指标下,开题答辩10分,中期检查10分,指导教师评分25分,审阅教师评分25分,答辩30分。毕业论文的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论文综合成绩由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出,分数在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在80~90分(含80分)之间的为良好,在70~80分(含70分)之间的为中等,在60~70分(含60分)之间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三、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