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杠杆论文十篇财务杠杆论文十篇

财务杠杆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1:15

财务杠杆论文篇1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参考文献】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立信会计丛书《现代管理会计学》李天民立信会计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修订版《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王京芳薛小荣陕西工商学院学报(西安)1995.4.24--28,48《论财务杠杆利益的计量和应用》席彦群广西会计(南宁)1997.2.3--7《负债经营初探》吴思明广西会计(南宁)1995.11.10--13《谈"财务杠杆系数"及"期望资本金税前利润率"》严鹏飞朱学麟内江财贸学校《对财务杠杆理论与应用的探讨》杜英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1--3《论负债的杠杆作用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薛玉

财务杠杆论文篇2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杠杆作用程度正负效应

一、引言

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这两种筹资方式各有利弊。从资本结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应权衡这两种筹资方式以使企业的价值最大。权衡两种筹资方式的过程也就是决定两种方式筹资额比例的过程,负债融资可以产生财务杠杆作用,增加企业的价值,但同时也会带来财务风险,又会降低企业的价值,即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上市公司要想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应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的负债水平。本文通过样本测算,主要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近期财务杠杆作用情况的总体水平及变动趋势。

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包括: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杠杆是多少;上市公司总体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如何;处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是否存在差异;上市公司总体财务杠杆效应发挥情况;发挥正效应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正效应的发挥程度;发挥负效应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负效应的发挥程度。

为了使指标的选取与衡量更加明确,本文遵循了如下标准:一是财务杠杆的衡量。一般把财务杠杆看做是表示企业负债比重的一个指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B/e即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另一种是B/(B+e)即负债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衡量企业的财务杠杆。二是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衡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反应每股收益对息税前利润变化的敏感程度,因此本文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原始公式进一步推导可得,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假设企业中没有发放优先股),其中eBit=利润总额+利息支出。为了计算财务杠杆需要有利息支出的数据,本文各年度各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年报数据中的附注。三是判断行业因素是否对财务杠杆有影响。为了考察行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各年的样本按照行业进行分类,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结果。四是财务杠杆效应的衡量。财务杠杆即可以发挥正效应也可以发挥负效应。正效用即财务杠杆的抵税作用和降低综合资本成本的作用;负效应即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的结果。本文要确定的是如何衡量财务杠杆发挥的效应,并采用理论界多采用的方法来判断财务杠杆发挥何种效应。令Re代表净资产利润率,Ra代表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Rd代表全部债务利息率,e代表企业的权益资本,D代表企业的债务资本。则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可以表示如下:Re=(eBit-i)(1-t)/e=[Ra(e+D)-RdD](1-t)/e=[Ra+(Ra-Rd)(D/e)](1-t),该式说明,净资产利润率是负债率的函数。如果权益资本税前净利率大于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则认为财务杠杆发挥了正效应;如果权益资本税前净利率小于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则认为财务杠杆发挥论文负效应。五是财务杠杆正负效应的发挥程度采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

二、研究方法

1、选择样本

本文数据采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会计报表。考虑到数据的可得行和准确性,本文只选用向社会公众发行a股的公司作为样本。将沪市2001-2007年各年年末的时序数据作为所要采用的样本数据,其中剔除了金融类公司。根据可以采集的数据,排除部分丢失数据的企业,2001-2007年入选的企业数量分别为:452家、448家、474家、489家、490家、572家、486家;在进行效应分析时,对部分数据又进行了适当删减。本文对样本公司采用行业分类,主要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行业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十三大行业:a农林牧渔业、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信、G信息技术业、H批发和零售业、i金融保险业、J房地产业、K社会服务业、L传播与文化业、m综合类。

2、选择指标及方法

在研究上市公司总体财务杠杆水平、总体财务杠杆发挥程度时,采用的总体平均水平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财务杠杆比率,财务杠杆系数;在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发挥效应时,主要的判断正负效应的指标有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沪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平均水平及其各行业情况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考察不同年度全体上市公司和行业财务杠杆及其作用程度,分析财务杠杆水平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财务杠杆效应水平情况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上市公司总体以及各行业财务杠杆正负效应发挥情况。

三、数据整理、计算和分析

1、沪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总体平均水平分析

计算表明,中国财务杠杆的平均运用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2007年各年上市公司平均财务杠杆分别为:0.448、0.416、0.450、0.501、0.519、0.516、0.513。财务杠杆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随着财务杠杆的不断上升,其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财务风险随之增高。

2、财务杠杆分布情况的实证研究

(1)a股上市公司2001-2007年财务杠杆分布及其意义。由测算可知,财务杠杆的分布很不平衡,处于10%-30%较低杠杆水平内的企业,从2001-2007年各有118家、121家、95家、60家、57家、54家、57家,各占其当年全部公司数的23.1%、21%、19.1%、12.1%、11.5%、11.8%、12.5%,总体上看呈下降趋势。而处于70%以上的高财务杠杆区间内的,7年分别为:37家、36家、27家、51家、67家、67家、61家,分别占当年样本数的7.3%、6.3%、5.4%、10.3%、13.5%、14.7%、13.4%,比例虽然不大,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财务杠杆水平在30%以下时,财务杠杆系数最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小;财务杠杆水平在50%-70%时,财务杠杆总体水平最高,表明处在这一杠杆水平的企业财务风险较大。

(2)a股上市公司2001-2007各年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分布情况。从表2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若财务杠杆落在(1,2)领域为安全经营区间,2001-2007年分别有413家、453家、393家、391家、363家、319家、353家企业达到该水平,占当年全部样本数的80.8%、78.8%、79.1%、79.1%、73.3%、70%、77.4%。据此可以推断,上市公司中虽然大多数仍处于安全状态,但处于安全状态的企业数量明显处于下降趋势(除2007年有所上升),说明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强。

3、财务杠杆行业水平的测算分析

(1)参与各行业分析的企业频率。本文选取2001-2007年每个行业的大部分企业进行分析。参与分析的企业中,制造业最多,其次是批发零售业、综合类等,其他行业参与分析的企业个数较少。

(2)各行业各年的财务杠杆及其作用程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然后测算出各行业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由表3可知,各行业之间财务杠杆分布不平衡。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综合类这几个行业的平均财务杠杆水平较高。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业的平均财务杠杆水平偏低。纵向来看,不同年度的财务杠杆水平也有比较大的差异。2004年后各行业的总体财务杠杆水平与2003年前的各年相比略有上升。

原因分析:第一,建筑业生产和销售的多是建筑材料,产品的投资回收期比较短,使资金占用的时间缩短,流动性比较强,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因此可适当增大债务比重。第二,房地产业开发的项目具有过程复杂、周期长等特点,由于资金周转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股权融资存在一定的限制,具有弹性的债券融资成为其必然的选择。第三,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少,流动性强,资金周转速度快,因此偿债能力强,可以适当增加债务资本的比例。

4、财务杠杆效应研究

总体财务杠杆效应情况研究。从统计结果来看,2001-2007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能够发挥正效应,但2004、2005年较前几年相比,发挥正效应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降低。而财务杠杆发挥负效应的上市公司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2005年竟达到了45.1%,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发挥正效应的公司中,2007-2001年财务杠杆在50%以下的分别有184家、205家、174家、114家、87家、103家、121家;分别占到了55.2%、38.4%、54.9%、39.6%、32.3%、35.2%、38.7%。由此可见,发挥正效应的力度很小。在发挥负效应的上市公司中,财务杠杆水平较高的公司也不在少数,7年里,财务杠杆水平大于50%甚至财务杠杆达到70%以上、高负债的企业分别有:54家、65家、108家、89家、51家、62家、51家,分别占38.5%、39.9%、48.5%、43.4%、28.3%、23.6%、28.8%。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仍有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效应处于不合理状态。对于财务杠杆发挥正效应的公司,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忽视了通过借入资金来提高权益资本获利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利益;对于财务杠杆发挥负效应的公司,在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不顾使用过多债务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造成财务杠杆的损失。

四、结论

综合看来,财务杠杆逐年呈上升趋势,负债比例逐年增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企业的净收益影响增大。财务杠杆、财务杠杆作用程度在行业间有较大的差距,即使在同一行业,财务杠杆也有较大差异。建筑业、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综合类这几个行业的平均财务杠杆水平较高,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业的平均财务杠杆水平偏低。之所以存在差异与行业特征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李心愉:财务杠杆效应研究[J].中国统计,2000(9).

[2]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J].会计研究,2003(10).

[3]罗福凯、冯建:我国公司财务杠杆总体水平实证研究[J].财经经纬,2006(1).

[4]王桂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每股收益相关性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5]才静涵、刘红忠:市场择时理论与中国市场的资本结构[J].经济科学,2006(4).

[6]黄伟彬:财务杠杆的动态变化:三种理论的实证比较[J].财贸经济,2008(4).

财务杠杆论文篇3

关键词:财务杠杆;筹资;报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财务杠杆应用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

收录日期:2012年3月7日

一、财务杠杆效应和财务杠杆系数

在资本总额及其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通常都是固定的。故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如利息、优先股股利等)就会相对减少,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反之,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增加,就会大幅度减少普通股的盈余。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或小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称作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正负效应及其界定。财务杠杆正效应是指企业由于合理使用财务杠杆而引起的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具体地说,就是由于负债定期定额税前付息,企业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边际成本而引起的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财务杠杆正效应是财务杠杆的节税效果(因债务利息从税前利润中扣减而少交所得税)及其降低企业总资本成本等作用的综合效应,它是企业负债经营的直接动机和目的。但是,财务杠杆也会给股东带来除经营风险以外的附加风险,即财务风险。财务杠杆会导致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增加,即每股收益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敏感性进一步加大。当企业经营不善出现问题时,由于固定的利息负担会使企业利润迅速下滑。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股东收益将会以更大的幅度下降,最终导致股东收益大幅度下滑,这就是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在企业筹资取得的预期息税前利润既定的条件下,采用负债筹资还是股权筹资方式对每股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高于筹资方式的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会产生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低于无差别点时,则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二)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反映财务杠杆作用的程度,揭示企业税后利润和所有者每股收益随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变动的幅度。用公式表示:

财务杠杆系数=税后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

即:DFL=eBit/(eBit-i)

其中,DFL―财务杠杆系数;eBit―息税前利润;i―利息。

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需支付的固定费用即债务利息的大小。由公式可知,当企业用债务资金时,财务杠杆系数必然大于1,负债筹资增大了普通股东每股收益的风险。负债筹资额越大,利息费用越多,则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承受的风险也就越大。

二、财务杠杆的应用

(一)财务杠杆在企业负债筹资中的应用。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只依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的需要。负债筹资和股权融资是两种不同的筹资方式。与后者相比,负债筹资的特点表现为: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通常比股权融资成本低,且不会分散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由于债务利息固定,当企业有利润时,扣除利息后,股东权益收益率将会相应提高,易于发挥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但是,负债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要到期偿还;且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需定期定额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在企业经营不景气时,会加重企业财务困难,甚至会引起企业破产。

1、合理举债,借债有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m・米勒倡导负债经营,他的财务理论认为“借贷最上算”、“多作借贷往往比谨慎的平衡更为可取”,他认为企业“债不怕多,开源则茂”,关键是指资金要经常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所谓借债有度是指,负债经营要掌握一定的度,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息税前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负债利息率,这是前提;另一方面资产贷款负债率(贷款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一般掌握不超过50%(随行业不同而略有差异)。负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力求低成本吸收资金,高效率使用。

2、优化资本结构,弱化债务筹资风险。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即负债结构。企业应该衡量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了应该进行负债经营,就应随之确定负债的额度和比例,前提是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及经营情况进行论证。从理论上说,当企业的负债总额与权益资本总额相等时,企业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因此,西方财务界要求资本结构达到1∶1的比例,但实际操作上往往很灵活。只要经营利润增长稳定,企业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就可以保持较高负债率,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另外,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考虑负债期限的安排是否恰当,选择合理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针对由利率、汇率变动带来利息额的变动进而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和汇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规避筹资风险。总之,财务杠杆的作用,不仅表明了企业获得利润的程度,也表明了财务风险的高低。企业在安排负债比率和股东权益收益率时,必须在权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任何只顾利益而不惜冒险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财务杠杆和资产负债率。通常长期债权人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都会将资产负债率作为报表分析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形成的,也可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同时也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从债权人的角度分析,都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障,贷款不会有太大风险。由于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其实这个比率并不能说明贷款的风险程度,只有将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结合起来分析,才能真正知道资产负债比率结构的优劣,才能真正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使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抗风险能力。只要DFL接近1,即使资产负债率很高(80%),债权人也不必担心,因为此时企业赚取的利润比其所承担的固定债务利息要大得多,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很小,企业是有能力归还债务利息的。反之,即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高(30%),也并不能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高,因为此时企业可能正面临很大的风险(DFL很大),企业可能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固定利息或致企业亏损(DFL为负数)。

2、财务杠杆和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长期资金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我们可以发现已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资料来源是同样的,只要知道息税前利润和利息费用就能分别求出已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通常认为已获利息倍数越大越好,说明偿还债权人的利息有保障,但这个数大到多少才好,只能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才知道它相对于同行业来说是好或不好。如果我们在分析已获利息倍数的基础上分析财务杠杆系数,就能知道这个企业在现有利息倍数下的风险程度如何。

三、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由以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运用财务杠杆调整资本结构,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财务水平,还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标准。运用财务杠杆,确定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财务杠杆的利用也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考验,只有不断地加强财务监管水平,才能使企业在得到它带来好处的同时,避免财务风险。

(一)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根据mm理论,可以对企业进行资本结构最优化的检验,判断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是否合适,从而确定最优的财务杠杆水平,提高企业利润。

(二)可以合理避税。在运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公司存在负债经营,公司每期利息税前扣除,可知有避税的效用。假设一个公司借入债务D,利息为每期r每期利息支出为r×D每期可以避税的额度为r×D×tc(公司税)每期避税额的现值为:

■+■+■+……=tcD

由此可知,运用财务杠杆相当于增加了每期企业的利润,从而增加了利润额,即总避税额的现值为tcD。

(三)可以影响公司价值。根据mm理论,在存在公司税的情况下,公司价值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VL=VU+tc×D

由mm理论公式可知,运用财务杠杆可以增加公司价值,净增加额为tcD。由于VL与D有正相关,设VU为500,tc为35%,VL和D的关系可由图1表示出来。(图1)

如果把预期破产成本和成本考虑进去,根据平衡理论,公司的价值表示如下:

Vn=Vm+tD-FpV-tpV

避税总额的现值仍为tD,此时公司的价值与D仍为正向关系,但要考虑到预破产成本与成本抵消避税效果的作用。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具体考量财务杠杆是否可以增加公司价值。无论哪种情况,运用财务杠杆可以影响公司价值毫无疑问。

由此可见,公司价值和财务杠杆的运用程度关系密切。在现实公司财务的实际应用中,财务杠杆广泛使用,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上尤其如此。

(四)可以督促管理层加强管理。运用财务杠杆,企业资本结构中增添债务一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对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运用财务杠杆,向外举债,也就意味着必须支付利息,利息支付方法、利息支出额度、债务期限安排、还款期限设置……一系列财务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并伴随着不确定的财务风险。这就对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公司的管理者必须对股东负责,最大化股东的利益,而在存在债务支出的情况下如何满足股东对收益率的要求,如何保证公司的所有权平衡,如何处理好股东和债权人的关系以及成本的问题,这就不得不使公司管理者加强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海涛.论经营杠杆、财务杠杆、联合杠杆的应用[J].经济师,2006.2.

财务杠杆论文篇4

[关键词]负债融资;财务杠杆;影响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06.012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06-0025-02

1财务杠杆原理及影响因素

1.1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

自然界中的杠杆效应是指人们利用杠杆,可以用较小的力量移动较重的物体的现象。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类似的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个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3种形式。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

在企业运用负债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时必然伴随固定财务费用的产生,如固定的股利、利息等,以财务杠杆系数作为直线的斜率,以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作为Y、X轴作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财务杠杆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1.2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

从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有:息税前利润、资本规模、资本结构、债务利率以及优先股股息和企业所得税税率。

(1)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eBit)是指未扣除企业所得税和财务费用中利息的利润额。在资产负债率一定的条件下,息税前利润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息税前利润越小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2)资本的规模。根据财务杠杆的计算式,可见资本规模发生变动,企业年债务资本的利息总额就会发生变动,从而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资本规模越大利息越大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小。

(3)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发生变动,或者说是负债与资本总额的比率发生变动,在息税前利润率和债务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债权资本比例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债权资本比例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成正比例变化。

(4)债务利率。计算表明,在息税前利润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同方向变化。2财务杠杆的因素敏感分析

2.1息税前利润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

和预想的一样,息税前利润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可以采用单变量求解的模拟运算求得(运行数据见表1)。影响息税前利润的因素很多,包括投资总额、投资报酬率等因素的影响,前者与后两者的关系为同向变化。其中投资报酬率又受产品售价、产品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模拟条件如表1。

2.2利息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

利息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主要分为两部分。由于利息的多少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①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一般用自资产负债率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高,支付的利息费用就越高;反之,越少。资产负债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可以通过表1的双因素模拟运算求得。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时,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升高,财务杠杆系数逐步增大,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当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50%时,财务杠杆系数会加速增大,收益与风险剧增。②债务成本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负债融资方式的加权平均债务成本率越高,相同负债额支付的利息费用就越多(篇幅所限此处不讨论);反之,越少。通过模拟运算可以看出没有负债和优先股的公司没有固定的财务费用,因此没有财务杠杆作用;债务利率低于投资报酬率的公司存在正收益,因此产生正财务杠杆作用,其普通股每股利润和权益报酬率均比无负债的甲公司更高;债务利率高于投资报酬率的公司,没有正收益因此产生了负财务杠杆作用,其普通股每股利润和权益报酬率均比无负债的公司更低。因此,企业在使用财务杠杆时要结合企业资本结构和加权平均债务成本综合考虑。

3财务杠杆系数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融资原因产生的资本负担而导致每股收益波动的风险。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话,企业投资报酬率大于资产负债率,当息税前利润上升时,企业需要支付固定的成本,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反之,每股收益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财务杠杆放大了资产报酬变化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表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因此,如果固定性债务成本一直存在,财务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影响财务风险。因此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除了上述主要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仍然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在使用财务杠杆取得收益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其伴生的财务风险,以确保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4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财务杠杆既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在资本结构一定且债务利息不变的条件下,随息税前利润的增长,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会以快于息税前利润增长的速度而增长,从而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此时,如果财务杠杆应用不利,就会给企业带来大的风险。企业资本结构中若负债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生产经营中稍有类似销售资金没有回笼、存货物资积压等现象,都会引起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企业的经营利润,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此外因负债率过高会使财务费用增加,财务负担加重从而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权益资金收益率下降,使企业的承受能力降低,偿债能力减弱。企业一旦出现呆账、坏账或商品物资等积压,造成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就可能致使企业亏损,甚至破产。这就是企业债务融资下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的双重影响。

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财务杠杆收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收益而无视财务风险,过度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韩良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汪剑锋.股权结构、财务杠杆与公司投资行为[J].财会月刊,2011(6).

财务杠杆论文篇5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业绩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是因为公司的负债经营引发的,当前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对财务杠杆的研究和利用也比国内相对进步,而且负债资金在全部利用资金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市场不够成熟,经济不够发达,对负债经营与财务杠杆的相关研究远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无法对实践进行指导。另外,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资本结构、财务杠杆和公司业绩单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的行业实证研究的成果较少。所以,探讨和研究财务杠杆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公司中的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为我国房地产公司在负债经营过程中提升利润和业绩,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要弄清两个概念,即“公司业绩”和“财政杠杆”分别是什么,明确二者的概念和度量之后,再对本文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阐述。本文提出了三个可能性的假设:“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不相关”、“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负相关”和“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正相关”,进行了样本的选择、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结论,根据样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当前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的提升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合理建议,希望本文的实证研究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司业绩

公司业绩。公司业绩管理是当前所有行业领导者和管理层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公司的运营和战略发展决定其业绩水平,公司的业绩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步调和未来发展方向。公司业绩考核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运营目的进行相应标准的考核。公司业绩的度量。公司业绩的度量不是单方面的,是通过很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和衡量的。从资金的运用、人财物等全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产品的研发销售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业绩度量,但总的来讲,公司业绩度量,主要是针对公司的资金利用的管理展开。

(二)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的概念。财务杠杆是由固定筹资资本产生的,通常是指公司的负债水平,是用企业债务资本与所有者的权益资本或是公司的资本总额二者之间的比例计算得出来的。财务杠杆的度量。根据财务杠杆的概念,它是公司负债在公司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度量,一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二是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例。房地产行业公司与其它行业公司所处的行业、利益增长和负债偿还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财务杠杆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用财务杠杆系数测量,是指资金盈余对利息前和交税前的利润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息税前利润变化会对每股盈余产生影响。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是公司运行的经济基础和支撑,是公司经营管理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当前对资本结构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和讨论:一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是股权资本各部分的比例数值,或是债券资本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数值;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是股权资本与债券资本之间的比例,也就是指财务结构;第三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是指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二者之间的比例,其中物质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券资本。

(二)mm理论

mm理论是米勒在研究“负债杠杆与公司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提出来的,此理论认为公司的负债数额越高,则公司产生的价值也会随之赠大,二者之间呈正比。mm理论对公司所得税加入考虑范围,同时也考虑了个人所得税的因素,个人所得税与个人投资中所获取的利息二者抵消,那么企业在负债背景下进行资金筹措所追求的避税效果根据个人所得税的抵消而消失;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因素时,无论是否负债,所有企业的价值都是其经营利润和报酬率的比值。

(三)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在米勒的理论结果加入了财务危机成本的理念,这一观点认为企业在负有较高负债的情况下,不存在财务危机成本,企业价值与负债资金的数额成正比。负债增多,价值也随着上升,这时,企业的风险增大,形成潜在的财务危机的可能增大。当负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负债税额庇护利益与财务危机成本对等,二者可以抵消,这时,企业价值出现最大值,出现最优的资本结构。如果负债继续增加,那么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就会增加,负债越多,企业的价值也会以同样的速度降低。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依据逆向选择理论的观点,myers认为公司进行融资时采用“啄食”顺序,即首先进行延留收益进行资金筹集,然后通过发行债券和变更股权等形式进行资金筹集,这种理论将公司业绩与资金结构定义为反向关系。依据成本理论,Jensen等人认为公司业绩与资金结构呈现正向关系,因为公司领导和决策者会过多注重私人收入,意在通过公司增加债务的方式改善收益者的行为方式。另外,在1977年的一种观点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向市场发送信号,所以在此基础上一些投资者就认为公司业绩与资本构成之间是正相关的,因为业绩好的公司通常会存在较高的财务负债。

通过对以上几种理论的阐述,可以看到,对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就将对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提出合理建议,促进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的提升,改善公司运营。

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的可能性假设

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不相关。首先,第一个假设是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不相关,即二者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在这种假设下,无论财务杠杆发生怎样的变化,公司业绩都不会随着变化或仅产生微弱的变化。在提升公司业绩时,就不必考虑从财务杠杆入手,进行战略和战术的调整。

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负相关。假设财务杠杆存在一定的效应,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呈正相关。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房地产行业公司错误运用财务杠杆进行财务管理与干涉,就会减少投资者的收益,增加公司财务风险,降低公司业绩。那么,在提升公司业绩时,就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手段,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正相关。假设财务杠杆存在一定的效应,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呈负相关。在这种假设下,房地产行业公司合理运用财务杠杆进行公司财务管理和干涉,那么公司的业绩提升,资本利润增加,企业甚至会出现额外的收入。那么在公司经营中,就要考虑如何恰当地运用负债,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提升公司的业绩水平。

(二)研究设计

选择研究样本。本文将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91家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研究结构的科学、客观和准确,在选择样本时排除了上市房地产中的St公司。

研究过程。众所周知,在房地产行业公司中,影响其业绩的因素有多个,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重点分析资本构成对公司业绩所产生的变化。公司业绩的考核标准是总资产收益率,影响选择的是净资产规模、主营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负债率又有流动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两项衡量标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总资产收益率y等于净利润与总资产之间的比值;流动负债率x1等于流动负债与总资产之间的比值;长期负债率x2等于长期负债与总资产之间的比值;主营利润增长率x3等于本年主营业务利润减去上年主营业务利润再与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之间的比值;总资产周转率x4等于销售收入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值;净资产规模x5取其对数进行回归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本文研究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这一数据:Y=-3.251-0.057x1-0.041x2+0.00016x3+0.0879x4+0.038x5-0.245

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二者之间成反比,与净资产规模、主营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之间成正比。然而,由于长期负债率x2、主营利润增长率x3、净资产规模x5无法通过t检验,因此公司长期负债率、主营利润增长率与净资产规模三者对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作用不大。流动负债率x1和总资产周转率x4这两个变量可以通过t检验,所以二者对总资产收益率y的影响较大,根据流动负债率x1的变化,总资产收益率y会反向变化;同样,随着总资产周转率x4的变化,总资产收益率y会正向变化。

(三)研究结论

本文对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进行实证分析,因此对公司的流动负债率对总资产收益率的作用、长期负债率对总资产收益率的作用进行了重点分析。依据权衡理论的阐述,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时,需要增加负债增强财务杠杆的效应,如果公司盈利能力差,则需降低负债弱化财务杠杆效应,降低财务风险。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公司的盈利水平与流动负债之间作用较大,之间成反比,但是长期负债对公司业绩没有太大作用。

流动负债影响总资产收益率,二者成反比。房地产行业公司通常是经过银行进行贷款获取资金,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贷出的多为流动性资金,流动资金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有着长期负债资金的功效。公司的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就会对流动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

长期负债对总资产收益率影响低于流动负债。公司的长期负债是公司进行常年运营的很重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长期负债是公司日常运营中的一部分,公司的偿还意识不强。而流动负债是公司筹集的短期贷款或资金,这部分资金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偿还,公司就必须利用这部分资金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流通,增加收益水平。由于领导者对二者的偿还意识和利用渠道不同,就使得长期负债对总资产收益率影响低于流动负债。

相关建议

房地产行业公司应当慎重使用财务杠杆。从实证研究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资金结构中的某些构成部分可以促进业绩的提升,但这并不代表财务杠杆与公司业绩就成正比。因此,房地产行业公司在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时,要慎重考虑,加强财务风险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房地产行业公司应当适当扩大发展规模。规模化生产可以提高公司的负债水平,增强公司低于财务风险的能力。房地产行业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之上,适度扩大公司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改善公司业绩,完善公司财务体系。

房地产行业公司应当不断提高运营能力。公司领导者和决策层需要强调债务意识,对公司资金和其它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资金结构和财务结构进行优化,并加强对资金利用的监督和审核,提高公司运营能力。

房地产行业公司应当增加自身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市场竞争压力巨大,以银行贷款为主同时拓宽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不仅可以降低银行贷款压力,还可以增多公司筹集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发放债券、转让股份等方式进行融资,吸引民间闲散资金进行资金筹措;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房地产产品进行证券化,降低融资风险和融资难度。

综上所述,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公司领导者在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筹集时,要重视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欢.基于竞争战略的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2010

2.孔维超.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2010,10

财务杠杆论文篇6

关键词:财务杠杆;资本结构;投资决策

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它是投资者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而在这种利用中,只要企业在筹资中通过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财务杠杆在企业的现实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会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债务资本比例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反之,如果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财务杠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对一个企业的兴衰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已有资本结构理论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评价,借鉴国内外资本结构理论的成果,由此引出我国企业应该在应用财务杠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回顾: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及其评价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其发展的最新趋势

1、mm理论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格莱尼和金融学家默顿·米勒提出mm定理,并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不断修正改进,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mm理论1——资本结构无关论即假设不考虑税收情况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权益资本筹资,企业总价值都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第二,mm理论2——资本结构有关论,是考虑公司所得税的mm理论,认为因负债利息避税利益,企业价值会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当100%负债时企业价值最大,故理论上企业最佳资本结构为100%负债;第三,mm理论3——米勒模型,是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的mm理论,认为企业所得税提高时,资金会从股票转移到债券以获得节税效益,此时企业的负债率提高,另一方面,如果个人所得税提高,并且股利收入的税率低于债券利息收入的税率时,资金则会从债券转移到股票,此时企业的负债率降低。该理论暗示的一层含义是:现实的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因而资本结构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正是基于这一推断,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金融学界的关注。虽然mm理论数理逻辑严密,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体系创立的标志,但难以得到实践的验证。

2、基于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

1976年简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ing)将成本理论引入到财务学分析,分析股东与经理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探询公司资本结构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1)股东与经理之间的成本。外部股权融资是现代大型企业的典型特征,企业规模庞大,企业中的经理人通常只持有一部分或小部分企业股份,他们只能享受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的部分利益,而要承担相应的全部成本。于是经理会平衡个人管理投入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它是管理层的最优决策,那么,相对没有外部股权融资的企业,有外部股权融资的企业则会降低经理的管理投入,从而降低企业价值,这就给外部股权融资企业带来成本,它可体现为管理懈怠、利益侵占等。

(2)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成本。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实质是源于股东的有限责任、源于股票的期权性质。股权是公司给予股东随时可以买卖的权力,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企业股权可看成是企业资产为标的的资产的看涨期权,一旦企业存在违约风险,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就会出现利益冲突,如资产问题或风险转移问题、投资不足问题等,都反映可能导致企业因债务融资而做出次优投资决策,形成企业债务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消弱债务价值与企业资产风险之间的关系,有效降低债务成本。

3、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企业的融资行为都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个沟通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重要场所。不过,从前面的回顾可以看出,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似乎没有给予资本市场以足够的关注。近年来,一些文献开始重新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如动态资本结构权衡理论、市场择时理论(market-timingtheory)和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资本结构理论。

(二)资本结构理论的评价

西方资本结构主流理论以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关系为核心,不断拓展延伸对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从mm理论创立,到权衡理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的提出,理论体系得以发展丰富,许多时候后者往往是在对前者研究的修正与延伸,各种理论有其既定的假设前提且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最新趋势可以看出,目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开始越来越倾向于研究资本市场的微观因素,如交易成本、交易行为、流动性和信息等对资本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为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场所,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学者对此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且,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有别于国外的特征,如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时并存、实行指令驱动的交易机制、市场监管不完善等。为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我国公司资本结构形成规律,应该把国外先进的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财务杠杆之滥用与韩国大宇集团的倒闭

韩国大宇集团是金宇中先生于1967年靠借来的10000元美金创立的。1997年,美国《财富》杂志将带领大宇集团的金宇中评为当年“亚洲风云人物”。然而,在大宇集团世界化经营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企业的大举借债,这个庞然大物逐步踏上了靠借债度日的不归路。1997年7月,大宇集团宣布因负债800亿美元而破产,这是韩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企业破产案。

大宇集团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财务杠杆的滥用。1997年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根据财务杠杆原理,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减少利息支出,而要减少利息支出就必须偿还债务。其他企业开始变卖资产偿还债务,以降低财务杠杆系数(即降低财务风险)。大宇集团非但不减少债务,而且发行了大量债券,增加了它的财务负担,更增加了财务风险。此时,它的借款利率已经远大于其资产利润率。1998年其债务危机已经初露端倪,1999年前几个月其资产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1999年7月该集团被韩国4家债权银行接管,一度辉煌的大宇集团实质上已经倒闭。可见此时,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消极的,它不仅未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因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

一般而言,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愈多。相反,企业盈利水平越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愈少。当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由于利息是固定的,因此,举债具有财务杠杆效应。所以,从根本上说,大宇集团的倒闭是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影响的结果。

大宇集团在政府政策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下,走的是一条“举债经营”之路。试图通过大规模举债,达到大规模扩张的目的,最后实现“市场占有率至上”的目标。由于经营不善,加上资金周转困难,举债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使公司的总资产利润率小于利润率,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入无法解脱的财务困境。

三、结论

由上文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总结和对大宇公司破产原因的分析,对于我国企业在运用财务杠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得到以下结论。

(一)企业应根据所处的环境确定合理的负债水平

大宇集团高负债的资本结构导致的破产的例子使我们清楚的看到,财务杠杆发挥正效益需要在赢定的范围之内,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税前利润水平时,企业应及时合理调整其资本结构,据此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水平,即前面所说的“分饼原理”。只有当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才会给企业带来有利的积极的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任何企业不能无条件地从事举债经营。在财务决策中,应该首先对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把握市场和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以充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效应,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水平。

(二)财务杠杆水平的利用必须与公司预计实现的现金净流量相匹配

mm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无公司税模型认为,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虽然我们认为mm的这条定理所设定的假设条件与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也无意评价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价值。但mm理论却揭示了企业发展最为本质的一条铁律:增加企业价值、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企业获取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有着选择各种财务杠杆利用政策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驾御财务杠杆的利用,能够更好地控制财务杠杆利用不当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企业应在增强财务的灵活性和财务杠杆利用之间寻求平衡

比可持续增长率更为快速增长的公司,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外部融资支持公司的增长,这种类型的企业需要在增加企业财务的灵活性和财务杠杆利用之间进行平衡。财务的灵活性是指现在的融资决策应以增加未来的融资能力为前提,为将来企业的发展需要再度进行债务融资创造条件。保持企业财务的灵活度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权益资本的积累,其权益资本的积累要么来自于企业的留存收益,要么来源于发行股票融资。企业应维持一个保守的财务比率,以保持企业持续进入资本市场充足的借贷能力;制定一个适当的、能够以留存收益支持公司持续增长的股利支付率;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首选举债,迫不得已时再发行股票。这是一种既能够利用留存收益增强企业财务的灵活度,又能够利用债务融资维持或提高股票市场价值的融资政策,也是一种将财务杠杆的利用纳入管理增长、以留存收益和举债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理财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裕坤,孙艳芳.如何舞好负债经营者把双刃剑[j].发展,2005(3).

2、姜晓颖,田瑞.试论负债经营的优势与风险[j].黑龙江财会,2001(12).

财务杠杆论文篇7

(通讯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演武路15号1702)

在财务管理教科书中所阐述的财务杠杆原理,其理论研究还比较丰富,但如何把它应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中还是比较缺乏的。从理论上研究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企业带来节税的利益。但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如何恰当应用才不会招致“杀身之祸”,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借助财务杠杆公式同时从应用新视角,对财务杠杆系数的最优区间的确定和财务杠杆对每股收益和股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以一个实际上市企业为案例阐明应用财务杠杆的策略。

一、财务杠杆系数公式的简化

从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可导出如下的基本结论:第一,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等于杠杆系数乘以付息纳税前利润增长(请参见本文的公式(2));第二,在资本总额和纳税付息前利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负债比率越高,则财务杠杆系数越高,同时财务风险越大,但预期每股收益(投资者收益)也越高。

由于优先股在我国的企业中基本上没有出现,所以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公式可简化为:

DFL=eBit/(eBit-i)(1)

式中:eBit:息税前利润;i:借款利息(租赁支付的利息)。

二、财务杠杆系数最优区间的确定

根据上述基本结论可知,财务杠杆系数DFL不是越大越好,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最优区间。假定某企业要保障利息支付比率不低于5倍,即支付的利息i≤eBit/5,那么财务杠杆系数

DFL=eBit/(eBit-i)≤eBit/(eBit-eBit/5)=1.25

也就是此保障利息支付倍数为5倍的政策下,财务杠杆系数的上限1.25。如果此企业的保障利息支付倍数降至2倍,财务杠杆系数的上限上升到2。

另一方面,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表明,其大小取决于盈利能力eBit和举债要支付的利息i,财务杠杆系数是盈利能力的增函数,是利息的单调递减函数。

在企业支付利息越多,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按前面所分析,它应当受到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政策的约束。

三、财务杠杆系数对每股收益和股价的影响

从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DFL=(每股收益/每股收益)/(eBit/eBit)

可以导出

每股收益/每股收益=DFL*eBit/eBit(2)

从上述公式看,如果盈利增长率确定,要想让每股收益增长速度加快就要加大财务杠杆系数。但如前面已证实的财务杠杆是有上限的,而且企业增加负债会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和影响公司的本息偿还能力。

因此,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者,在运用财务杠杆时,如何把握好适当的“度”是关键问题。当公司全部资产收益率大于借进资本的平均成本时,财务杠杆产生正相关作用,增加其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公司净收益和普通股收益;反之,则使公司净收益和每股收益大大减少,影响公司的上市地位和正常、稳定、持续的经营。

总而言之,若公司在适当的盈利能力范围内使用财务杠杆,不仅能优化资本结构,而且能提高每股收益。也就是,在盈利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财务杠杆,可改善本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股价上升),也能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为以后进一步发挥其特有的融资功能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财务杠杆应用的案例评析

赣粤高速股份公司于1998年3月31日经江西省股份制改革联审小组赣股[1998]1号文件批准,由江西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江西公路开发总公司、江西省交通物资供销总公司、江西运输开发公司和江西高等级公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18日上市,发行价每股11元。经过几年的发展,从资产10多亿增长到118亿总资产。2008年2月15日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总数为120万手(每手1000元,附送47份认股权证),折合12亿元债券,认股权证总数为5640万份。

该股份公司近三年(2005-2007)和200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杠杆相关的主要指标数据整理如下:

表1赣粤高速财务杠杆相关的主要指标表

*:是季度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河证券股票行情系统中的港澳资讯600269的资料整理和计算而得到

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赣粤高速"的每股收益从2005年度0.45元上升到2007年度0.94元。仅三年的高速发展速度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是较少见的,但就"赣粤高速"现在及未来的发展状况而言,2008年第一季度并不乐观,财务杠杆利用也在不断提升。如何继续保持它的高速成长和举债能力,诸如保持按2007年8倍多的保障利息支付倍数(可能性很小),将面临以下问题。

(1)2008年2月发行分离可转债12亿元,在2010年可转换为股本,但根据2008年的预测其净资产收益率会产生下滑,可转债的赠送的附加股票期权性行权可能过高,直接影响"赣粤高速"在证券市场的再筹资能力。

(2)从现拥有的已营运的高速公路项目,2006年和2007年收入增长较快,预计2008年增长开始回落,收益增长趋缓。

(3)现正投资的项目行业单一,不仅投资额大且在建周期长及投资效益不明显,公路网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2008年以后的收入和收益,从而影响未来的融资能力。

上述第(1)点说明了"赣粤高速"未来的融资能力在削弱,2007年的财务杠杆应用急剧上升,2008年将是一个调整年,需要考虑如何优化资本结构。从第(2)点和第(3)点则表明"赣粤高速"未来可持续增长若得不到保证,将会大大削弱其利用财务杠杆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充分注意到所面临的机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目前案例企业虽然主营业物单一,收入增长缓慢,但可以在拓展主营业物的前提下适当拓展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而所选择的产业应以高成长行业(如高速路配套服务业、其他基础设施投资等)为主。

b.现有负债率不高,急需确定一个最优的财务杠杆区间以便优化财务结构。

正如表1所述,赣粤高速的资本结构中,负债率不高。但2008年盈利能力的下降,其原因肯定可分类为两方面:经营方面和财务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要从经营上找原因和确立对策,二是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挖掘潜有财务资源。路桥类上市公司普遍采取较为保守的财务政策,一般考虑保持6倍的保障利息支付倍数,根据本文前面的计算,2008年的最优财务杠杆西系数区间为[1.16,1.2],其中1.16是2008年第一季度的杠杆,1.2是在保障利息支付倍数不低6的情况下其最高限为eBit/(eBit-eBit/6)[=1.2],这种选择与其所从事的产业有关。高等级收费公路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具有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和投资回报低等特点,不适当的举债可能会加重企业的经营困难。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比较保守的财务政策,一方面会使企业失去通过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增加盈利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的业务扩张能力是比较弱的。然而,这类企业能否将最优的财务杠杆上限再延伸,主要看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能力。如果对现金流能力较强可以进一步将财务杠杆系数扩大到1.3。因此,对一个具体企业而言,最优财务杠杆系数区间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而且它与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推荐人的评语和意见:

财务杠杆论文篇8

摘要

现代企业都会采取负债筹资的方式获取资金,不仅是因为负债起着税盾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这些作用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即可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财务收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杠杆损失。正确运用,适度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筹资、投资,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以实现最优成本结构。

对企业的长期债权人来说,只有将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结合起来分析,可真正知道资产负债比率结构的优劣,能真正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使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本文将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①企业的投资者如何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以及怎样优化资本结构;②企业的长期债权人怎样分析财务杠杆及其在报表分析中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杠杆、筹资、最佳资本结构、报表分析

目录

摘要………………………………………………………………………3

目录………………………………………………………………………4

一、财务杠杆概述………………………………………………………5     

(一)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5

(二)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5

(三)财务杠杆系数…………………………………………………7

二、我国上市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情况………………………………8

三、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及分析…………………………10

(一)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知识……………………10

(二)举例说明财务杠杆的效应及其分析………………………12

四、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及分析 …………………………15

(一)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必要性…………………………15

(二)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16

五、财务杠杆应用的建议………………………………………………16

六、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20

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必不可少。现代企业中的资本结构问题已成为筹资决策的核心,财务杠杆也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逐渐引起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财务杠杆理论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要企业能合理的运用它,必然会收到好的收益,从而也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如何更好的利用这把“双刃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就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杠杆概述

(一)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

1、财务杠杆的内涵

财务杠杆(FinancialLeverage),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成本中存在债务利息、租金和优先股股利等固定性财务费用而对企业所有者收益(即股东收益)带来的影响(本文假设企业的固定性财务费用只有债务利息)。当企业的负债增加或其他固定性财务费用增加时,财务杠杆作用也增大,此时,息税前利润的微小变动将会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较大的变化,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

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较多,但其决定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有:(1)未来的销售增长;(2)未来销售的稳定性;(3)产业特征;(4)企业资本结构;(5)管理当局对风险和控制地位的态度;(6)贷款人对企业和产业的态度。

(二)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杠杆损失。

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只依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需要。负债筹资是与普通股筹资不同的筹资方式。与后者相比,负债筹资的特点表现为: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一般比普通股筹资成本低,且不会分散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由于债务利息固定,当企业有利润时,扣除利息后,股东权益收益率将会提高,易于发挥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但是,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要到期偿还;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需固定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在企业经营不景气时,会加重企业财务困难,甚至会引起公司破产。企业负债筹资必须遵守《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限制条件严格,且其筹资额具有有限性。如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受有关规定的限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累计债券发行总额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等。

财务杠杆的作用来源于企业采取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债务利息)的融资行为。财务杠杆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正向的、积极的,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也可能是负向的、消极的,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巨额损失,使公司面临财务危机。

1、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及其界定

财务杠杆具有正效应,即公司合理使用财务杠杆可以导致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具体地说,由于负债定期定额税前付息,只要公司的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边际成本,便会引起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因为支付固定融资成本之后留下的任何利润都属于普通股股东的。财务杠杆正效应是因为财务杠杆具有节税的效果(指由于债务利息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而少缴的那部分所得税)及其降低公司总资本成本的作用。财务杠杆正效应是公司负债经营的直接动机和目的。

企业利用债务筹资,由于负债利息是不随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变动的固定费用,所以当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股东收益会发生更大幅度的变化。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股东的收益就会增加,从而给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

2、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及其界定

财务杠杆负效应是与正效应相对而言的,它是指由于财务杠杆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公司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大幅度降低甚至为负。财务杠杆负效应是财务杠杆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的结果,只要有一定的负债经营,就存在财务风险,就可能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给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指当公司有负债、租赁或优先股时,债务利息、租金和优先股股利等固定支出将会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并对普通股股东收益产生的影响。

但是,财务杠杆也会给股东带来超过经营风险以外的附加风险,即财务风险。财务杠杆导致每股收益的变动性增加,即息税前利润对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谷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会使企业利润迅速下滑。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股东收益下降得更快,导致股东收益大幅度下滑,这就是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

以上分析可知,在筹资取得的预期息税前利润既定的条件下,采用负债筹资还是股权筹资对股东每股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高于筹资方式的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会产生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低于无差别点时,则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

(三)财务杠杆系数

公司的财务杠杆的高低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offinancialleverage)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反映财务杠杆作用的程度,揭示企业的每股收益对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敏感性。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表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表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表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表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企业要寻求最优的资本结构就必须对财务杠杆系数做出合理的估算,它是每个企业衡量自身风险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选择负债程度的标准。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可以通过它来确定财务杠杆效应,并据以选择最佳资本结构。另外,财务杠杆系数主要受到税前利润和利息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这两项数据迅速地算出财务杠杆系数。即:财务杠杆系数(DFL)=(税前利润+利息)/税前利润。

利用的定义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必须掌握每股利润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这是事后反映,不便于利用进行预测。为此,我们可设法推导出一个只需要用基期数据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简便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表示债务利息;

从上述两个公式中可以发现,若企业没有负债,不承担固定性财务费用,则不论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为多少,财务杠杆系数始终为1,企业没有财务风险;若企业有负债,则财务杠杆系数必然大于1,在公司资本总额、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例越高,财务费用越大,越大,公司的财务风险也越大,公司可以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也越大,当公司略有变动时,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速度也会越大。

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就是由于负债经营而使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选择举债时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金越多,其财务费用也就越多,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上升,则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则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就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

二、我国上市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情况

我国上市公司中,负债筹资方式因其独特的杠杆效应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重要筹资手段。一些公司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却较低,忽视了对财务杠杆的利用;而一些公司在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却不顾负债经营的风险,是企业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

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在筹资过程中企业应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额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这个最佳的结构,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资本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并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努力寻求新的环境下的最佳结构。

企业要克服各种风险,在稳定中求得发展就必须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往往必须依靠外部资本,特别是负债资本。而且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资产负债率的大小。

我国上市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与国外企业相比虽然是比较低的,但也基本合理。因为我国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上市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不高。但是各行业中也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现象,比如能源、电力、冶金、农林牧草行业,在各行业中属于比较稳定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因此可以保持一个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金融、地产、商贸旅游等行业波动性较强,发展稳定性较差,从而需要保持一个不太高的资产负债率。但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情况恰好相反,能源等企业的平均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年贷款率,但其平均资产负债率却又明显地低于总体平均数。而金融等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却又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数。因此,应根据本行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而不应该盲目地增加或减少负债。

在实际应用中,财务杠杆的意义经常被局限,甚至由此产生偏差,不同程度的给财务杠杆的全面认识及有效使用带来不利影响。误区一:将财务杠杆等同于负债。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负债与财务杠杆之间联系密切,二者如影随形。这容易让人们产生误会。负债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但有了负债并不一定就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同时,负债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财务杠杆的使用,还要考虑多种因素从而做出决策。误区二:只关注财务杠杆的直接效果,忽视财务杠杆的间接效果。人们往往强调利用负债获得更多可用资本。而忽视其所付出的代价--利息,利息的固定性决定了不管企业将来收益如何,是否有足够的资金都要偿还。因此借款可能同时带来财务杠杆双面影响,杠杆利益或未来经营效益下降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误区三:对支点意义把握不准。在财务杠杆中,固定的借款利息构成了支点,支点位置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杠杆效应的程度。

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质就是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可以用资产负债率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企业保持着良好的资产负债率,则也反映出其具有良好的资本结构。因此,企业必须经过谨慎而全面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们要真正认识财务杠杆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重新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目前大多数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第一,在盈利能力水平较高而且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时,要努力通过借入资金来提高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紧紧抓住任何可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机会。第二,在盈利水平较低且企业盈利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要考虑到负债资本的风险而保持一个较低的负债水平,防止财务杠杆损失的发生,从而降低由于债务所带来的破产成本、资本成本等财务风险,使公司得到合理发展。

三、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及分析

(一)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知识

在现代企业中,负债经营、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时,适度举债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提高企业权益资金的盈利水平。但是,举债总是有风险的,一个企业在负债经营时,如何合理地把握其负债的比例,正确地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规避财务风险是十分重要的。资本结构优化的重点是债务资本比重的安排,而财务杠杆也是通过债务资本发挥作用,因此利用财务杠杆原理,合理安排债务资本的比重,可以使企业在获得杠杆利益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有效地实现资本结构优化。

财务杠杆是一个可选项目,没有公司被要求必须用长期负债和优先股融资,只要公司愿意,他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来源和发行流通的股票来为经营和资本支出融资。从杠杆原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财务杠杆效应的强弱取决于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的高低。负债比例越高,财务杠杆效应越强,公司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反之亦然。公司在安排资本结构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通过对公司产销计划的调整使息税前利润上升,进而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合理控制风险,通过财务杠杆的比较分析,达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使公司承担适度的负债和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以下举例说明公司怎样利用财务杠杆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的关系除了反映负债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向我们揭示了权益资本报酬率与公司总资本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因为负债与权益资本之和构成公司的资本总额。为了定量描述权益资本报酬率与总资本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入财务杠杆定理模型:

公司总资本报酬率Roa可以用下式表示:

公司权益资本报酬率Roe可以用下式表示:

整理后得出:

式中:表示负债利息率;表示负债与权益比,其中表示负债,表示权益。  

此公式反映出当公司总资本报酬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权益比越大,权益资本报酬率就越高。

当公司无负债时,不存在财务杠杆效应,总资本报酬率与权益资本报酬率一致,即;

当公司负债经营,并且时,负债经营并不能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即;

当公司负债经营,但时,,表示公司资本结构合理,负债比例得当,财务杠杆发挥了正向效应;

当公司负债经营,但时,表示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负债将会加剧财务风险甚至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权益资本报酬率会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而下降,即。

因此,公司要想获得较好的财务杠杆收益,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二)举例说明财务杠杆的效应及其分析

假设某公司有三种资本结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

金额单位:万元

   方案

项目甲乙丙

负债比例(%)02040

资本总额100010001000

债务资本0200400

权益资本1000800600

普通股股数(万股)1008060

公司财务部门认为,如果公司负债比例不超过60%,其负债的利息率就可以维持在6%的水平上,公司所得税率33%,息税前利润预计为100万元,普通股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财务杠杆系数分别为:

公司的总资本报酬率为:

权益资本报酬率分别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丙方案为公司设立的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乙方案次之;甲方案无任何风险。

如果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增加20%,则:

即的增长率为:,同步增长。

即的增长率为35.22%,快于的增长。

即的增长率为26.27%,要快于的增长。

财务杠杆系数分别为:

表明普通股每股收益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倍数没有发生变化。

表明普通股每股收益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倍数下降了0.03。

表明普通股每股收益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倍数下降了0.07。

公司总资本报酬率为:

各方案权益资本报酬率分别为:

说明甲方案的权益资本报酬率提高了2%

说明乙方案的权益资本报酬率提高了2.5%

说明丙方案的权益资本报酬率提高了3.33%

从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公司负债比例控制在60%的水平之下,资本总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选择负债比例较高的丙方案,不但可以使权益资本报酬率提高3.33%,还使得财务杠杆系数下降了0.77倍,而每股收益也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四、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及分析

对企业的长期债券人而言,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然而因财务杠杆的作用,若单一分析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就略显偏面,在分析该能力时,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1、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

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在长期债务总额不变的条件下,企业从营业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固定的,当营业利润上升或下降时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减少或增大,从而会给股东的每股收益带来额外的增加或减少。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通常长期债权人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都会将资产负债率作为报表分析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形成的,也可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同时也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于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其实这个比率并不能说明贷款的风险程度,只有将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结合起来分析,才能真正知道资产负债比率结构的优劣,才能真正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使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抗风险能力。分析DFL能帮助报表使用者深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风险程度。此外,对财务杠杆进行深入分析不但可以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还能对企业的资本成本和投资决策作出合理评价。

从债权人角度分析,都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障,贷款不会有太大风险。只要DFL接近1,即使资产负债率很高(80%)债权人也不必担心,因为此时企业赚取的利润比其所承担的固定债务利息要打得多,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很小,企业是有能力归还债务利息的,反之,即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高(40%),也并不能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高,因为此时企业可能正面临很大的风险(DFL很大),企业可能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固定利息或企业亏损(DFL为负数)。

2、财务杠杆和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长期资金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我们可以发现已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资料来源是同样的,只要知道息税前利润和利息费用就能分别求出已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通常认为已获利息倍数越大越好,说明偿还债权人的利息又保障,但这个数大到多少才好,只能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才知道它相对于同行业来说是好或不好。如果我们在分析已获利息倍数的基础上分析财务杠杆系数,就能知道这个企业在现有利息倍数下的风险程度如何。

五、财务杠杆应用的建议

(一)大胆合理负债,借债有度

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m·米勒倡导负债经营,他的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借贷最上算”“多作借贷往往比谨慎的平衡更为可取”,他认为企业“债不怕多,开源则茂”,关键是指资金经常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负债经营要掌握一定的度,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息税前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这是前提;另一方面,资产贷款负债率(贷款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一般掌握不超过50%。负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力求低成本吸收资金,高效率使用。

(二)结合传统理论,剖析最优资本结构

传统折衷理论认为,资本结构的变动确实引起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的变动,从而引起企业价值的变动,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使综合资金成本率由下降转向上升的转折点的资本结构,也就是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而企业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根据传统折衷理论的观点,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的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将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和诱人的筹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应该高于借款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企业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变动受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很大,提高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重,对股东权益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很大。

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会给企业带来股东权益收益率提高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作用,举债过多,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息税前利润率就可能下降到借款利息率之下,这样会使股东权益收益率降低,从而加重企业的财务危机。在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借入资金的规模和比重越大,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此时,适当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就可以达到提高股东权益收益率的目的。而在息税前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时,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权益收益率就越低。

在企业的筹资总额中,安排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时,应该兼顾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和稳定程度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以便掌握最佳负债规模,选择一种比较稳健的筹资模型。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的盈利水平高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就可以适当提高借入资金的比例;反之,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的水平一般且市场需求不旺,则应该缩小借入资金的比例。

从理论上说,当企业的负债总额与权益资本总额相等时,企业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因此,西方财务界要求资本结构达到1∶1的比例,但实际操作上往往很灵活。只要经营利润增长稳定,企业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就可以保持较高负债率,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总之,财务杠杆的作用,不仅表达了企业获得利润的程度,也表明了财务风险的高低。企业在安排负债比率和股东权益收益率时,必须在权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任何只顾利益而不惜冒险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合理确定负债结构,化解债务筹资风险

一方面,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企业的负债结构。企业应该判断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了应该进行负债经营,就应随之确定负债的额度和比例。另一方面,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考虑负债期限的安排是否恰当,选择合理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针对由利率、汇率变动带来利息额的变动进而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和汇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规避筹资风险。  

第一,明确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的存在直接依赖于负债的发生。负债作为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前提和根本,要符合两个基本借贷原则:一是期望报酬率要高于贷款利率;二是保障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在考虑使用财务杠杆之前需要对相关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第二,准确估计企业未来经营与收益状况。负债不是一时的行为,只有在企业未来收益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的正效应才会进一步放大,反之将放大财务杠杆负效应,加剧企业风险。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状况随时调整借贷数量。第三,充分考虑经营以外的影响因素。除经营状况之外,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于风险的态度、企业的信用等级等因素会间接影响财务杠杆的使用。因此,企业应关注国家资金政策,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关系人的态度,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获得最大的财务杠杆效应。第四,考虑适当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举债方式、类别、渠道的不同会导致负债对企业未来的影响不同,企业要根据数量、期限、利率、借款弹性等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方便企业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

六、结束语

以上,本文从两个角度说明了财务杠杆的作用。

以所有者的角度来说,可以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筹资决策,现代企业中的资本结构问题已成为筹资决策的核心,财务杠杆也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逐渐引起重视,只要企业能合理的运用它,通过杠杆分析,适时、适度地选择不同的筹资方案,规划合理的资金结构及销售量,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必然会使所有者收益不断增加,从而也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财务杠杆论文篇9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投资决策;制定;具体影响

根据近几年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情况来看,其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中所占比例比较重,如2014年已经超过80%,2015年还在继续上升,因此,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决策制定的关系,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是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房地产企业想要更长远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才能实现各种债务的最有效利用,从而促进房地产企业整体效益不断增长。

一、研究假设

根据相关研究和资料可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密集度比较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对财务杠杆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各种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通常情况下,财务杠杆在投资方面产生的约束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出现投资不足情况;第二,避免过度投资情况出现。因此,在房地产企业拥有较高的负债时,企业取得盈利基本上是通过利息的方式转移到债权人方,因而债务不断增多会大大提高企业融资的难度,最终降低投资。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债务比例比较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破产风险,并减少资金流量,最终使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得到抑制。所以,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的第一个研究假设是: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投资支出这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非常明显。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也不断增多。通常在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衡量时,房地产企业考虑的是投资效率,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价值,所以,必须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投资活动的可行性。根据相关理论和分析可知,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有较多的借入资金,才能提升自己的盈利水平,因此,房地产企业想要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可以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从而达到获得净收益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部分理论的研究分析发现,负债的累积,还可以使管理层、股东之间的成本降低,从而使企业的投资效率提高。所以,本文的第二个假设是: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选取合理的样本和数据

根据上述内容的各种分析,本文选取的样本和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一,将a股以外的都剔除;第二,将St、*St以外的公司剔除,原因是这些公司经常亏损,财务存在异常问题;第三,将主板企业剔除,原因是上述企业的很多数据与主板企业的数据存在较大不同;第四,将变量存在缺失情况的样本剔除,以确保样本具有完整性和数据可靠性。在经过上述几种要求的筛选以后,本文对我国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选取的房地产企业有110家左右,并且,都是上市公司,而数据主要是2013年和2015年这个时间段,来源于一些比较官方的财经网站、金融数据库,因而具有较强科学性、可信性。

三、变量的合理设置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本文设置的变量主要有:一是,被解释变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投资支出;第二,企业的投资效率;二是,解释变量;三是,控制变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成长性;第二,托宾Q;第三,先进流量;第四,资金存量;第五,企业规模;第六,投资机会。因此,在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财务杠杆、企业投资决策制定的研究时,需要注重各种变量的合理设置,才能确保研究结果、研究分析的可靠性与可信度。

四、回归系数的相关分析

首先,合理检验解释变量。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财务杠杆与投资支出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的第一个假设是成立的,因而房地产企业中的财务杠杆和投资支出存在非常明显的反比关系。根据这种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和分析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房地产企业负债不断增多时候,现金流会出现不断减少的勤快,从而使得投资支出也一起减少。与此同时,根据之前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和分析结果发现,财务杠杆和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第二个假设是成立的,进而说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和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存在正比关系,从而财务杠杆在企业的各种投资中可以有效发挥促进作用,对于促进企业更长远发展有着极大意义。其次,合理检验控制变量。在利用相关数据、公式等的情况下,合理构建企业发展的规模模型,并在合理进行控制变量的检验时发现,现金流量、现金存量有着非常显著的检验特性,其中,现金流量与投资支出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而现金存量与投资支出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金流量在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短期积累会一直上升,致使固定资产类的投资支出得不到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根据相关模型中的控制变量情况来看,成长性特征非常明显,其中,总资产增长率与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而主营业务的收入增长率与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并且,上述两者也发挥着对应的作用。另外,托宾与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而投资机会和企业的发展规模、投资效率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投资支出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财务杠杆与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需要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

五、研究结论分析

在设计合适的模型对上述相关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后得出的分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杠杆方面。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数值来看,房地产上市公司中财务杠杆的最大值超过了0.920,最小值对于0.017,因此,各个房地产上市企业之间的财务杠杆有着很大差异。与此同时,根据均值、标准差的数值来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大部分都偏高,充分体现出企业想要扩大经营的强烈欲望。其次,成长性和托宾Q值方面。本文主要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成长性:第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第二,总资产的增长率,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的成长性均值偏低,并呈现稳定增长状态,与我国房地产企业上市时间比较早有直接关系。与此同时,从整体角度来看,在托宾Q值高于1时,可以使企业的投资需求得到影响,进而带动投资支出。再者,现金流量和现金存量方面。根据研究得出的数据可知,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量比例不高,因而新疆、现金等价物等的流出量与流入量都不高,充分表明房地产的很多现金都用在对外投资上了。与此同时,现金存量也是一样的情况。最后,投资机会和企业规模方面。将投资机会、企业主营业务进行对比和替换后可以发现,房地产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比较多,而在企业规模的研究上,如果其比较大,则有可能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反之,则可能无法获得较高盈利。由此可见,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投资支出存在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财务杠杆可以对投资支出起到正向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

六、结束语

总之,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成长性等进行合理分析,可以更全面的掌握本文中提到的控制变量、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特征,从而论证本文提出的假设。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结果,房地产企业想要更长远发展,必须注重财务杠杆正效用的有效发挥,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投资决策,才能实现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最终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郝美丽.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以首开股份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4,32:53-56

[2]侯林芳.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关系实证研究[n].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6:27-28

[3]潘丽丽.财务杠杆在m房地产公司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5,29:62-63

[4]徐虹,李亭,林钟高.关系投资、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杠杆水平——基于关系契约与规则契约理论的经验证据[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3:106-114

财务杠杆论文篇10

中小企业作为现代国民经济的活跃力量,却一直处在一个“弱位强势”的地位。据有关统计,虽然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GDp的58.5%,吸纳了75%的就业人数,但由于自身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局限的最大因素之一便是融资难,虽然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融资,但伴随着日益强劲的加息与人民币升值趋势,严峻的金融环境也迫使中小企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将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与中小企业融资相结合,对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又叫融资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财务支出和优先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由于资本规模的限制,合理的负债经营能使企业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财务杠杆则是对企业资金效应的一种放大。当企业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债务筹资的回报不仅可以补偿原筹资成本,还可并入到自有资金收益中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为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杠杆收益,使负债融资体现正杠杆效应;反之,则体现负杠杆效应。

(二)相关融资理论研究财务杠杆对企业筹资的影响,关键留意负债所占的筹资比例,这通常也涉及部分资本结构理论。历史上的许多理论都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判断,在1958年著名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了mm理论后,随后发展的成本理论、啄食理论、信息传递理论等从不同角度丰富了资本结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众多的实证研究也为企业融资阐明了在现代商业社会,举债经营是一种有效的战略工具:modigliani和miller的mm修正理论认为举债能给企业带来税收优惠;Jensen和meckling提出举债经营有利于降低公司成本;Ross则认为举债经营有助于增强债权人对公司未来盈利信心,对公司权益价值有积极的信号作用;timan和wessels(1988,1998)提出盈利能力强的公司负债率普遍较高,而盈利弱的企业较多依靠股权投资。显然,财务杠杆决策在企业筹资决策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负债经营进行科管理和控制应成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

二、财务杠杆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息不透明、不确定性大、承受外部经济冲击能力弱等制约因素加上自身经济灵活性要求,其融资更具有独特性。由表1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如下:

(一)内源融资为主从内、外源关系结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对内源融资的过度依赖,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信保能力差,难以得到外部投资者和银行的信任,因此只能主要依靠业主出资和内部积累来滚动发展。企业创立初期,有限的外源融资主要来自亲朋好友借贷等非正规渠道,但随着企业营业时间的延长,企业规模扩大,自有资金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外源债务性融资应逐渐成为主导。

(二)外源融资以负债为主虽然中小企业的大量资金来源于自我筹集,适时地利用债权融资也是中小企业经营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负债过度,偿债能力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民营和股份制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借贷途径,使负债率过低,无法创造更多的财务杠杆效应,这些都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如图1所示,对债权融资中的几种主要方式与财务杠杆联系分析如下:

(1)银行存款。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主要分信用、担保和抵押贷款,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依据企业信用(marshall,1920)。与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相比,银行贷款不需向社会公布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也不会分散股权。银企关系可以将信息租金内部化,赋予银行很强的搜集企业信息和监督企业的动机,从而降低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贷款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等条款由双方谈判决定,往往可以事后调整,增加了融资的弹性。现实中,由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为借贷市场带来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就连信用贷款也只是针对少部分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许多中小企业融资也存在担保难、抵押难的特点。信贷市场经过长期的试错与筛选,不断地甄别风险以致出现“信贷配比”,自动拒绝部分贷款需求,这加重了企业债权筹资难度,使财务杠杆系数变小,自有资金比率也随之降低。

(2)民间信贷。由于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许多中小企业更加依赖非金融机构和民间的各种非正规渠道融资。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间的借贷、筹资和捐赠,它的特点是缺乏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的个人与企业之间进行。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当地多为民有企业,民间资金较为充裕,因此企业自有资金和来自民间的资金也很多,对银行依赖程度较少,虽然民间信贷的门槛低,但因自身局限使得融资成本较高,利息也比银行贷款高出好几倍,企业还款压力大;这使其财务杠杆效应在增大的同时不可避免提升了风险度,企业能否妥善利用好这部分资金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十分重要。

(3)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中小企业向社会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债券的本息支付能力、支付程度和时效是影响债券发行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发行债券一般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严格约束,故多在非公开市场上小范围地(关联企业、内部职工和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发放债券。这种债券利息一般高于银行,时间多为一年,财务杠杆效应较强,但不失为一种省时的方法。

(4)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指通过负债融资办法筹集资金,并从目标公司现金流中偿还债务的企业并购方式,企业利用杠杆收购方式收购其他企业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作为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其中借入资金占收购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收购剩余股权。杠杆收购对中小企业成长开辟了新的融资方式,由于有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收益做抵押,对银行而言其贷款安全性有很大保障。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系数高,企业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便可获得较大贷款,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对于收购方来说一方面杠杆收购只需承担有限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利息支出可以在睡前扣除可以获得纳税好处。尽管杠杆收购对中小企业利处多多,但由于银行发放杠杆贷款时会严格审核,这种方式也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企业。通常,那些符合法定条件,具有一流资本运作和管理水平,获利能力高,市场优势强的中小企业可以尝试此种融资方法。

三、财务杠杆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现阶段,我国财务杠杆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具体表现如下:

(一)融资风险成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筹资结构不当。中小企业筹资结构分融资来源结构和期限结构。在我国,不同的筹资方式所取得的资金难易度不同,资本成本不一,对企业约束程度和收益影响也不同,选择不当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影响资金周转形成财务风险。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在采取负债融资时未考虑到融资期限的结构安排,短期资金采用长期借款,或长期资金采用短期借款,使企业因周转困难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2)债务负担过重。中小企业为了发展现有业务,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不可避免地进行负债经营,弥补资金短缺。由于融资决策失误导致负债比例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营业成本增大,财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日渐脆弱,可能导致潜在的支付危机的爆发。

(二)财务杠杆综合分析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负债经营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增加负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一旦eBit不足以补偿固定利息支出,epS将会下降得更快,因此财务杠杆系数与财务风险成正比关系。由于负债比例可以人为调控,中小企业融资时可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杠杆大小,有效规避风险。具体来说,融资决策中应考虑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以决定财务杠杆的取向,即经营风险大,财务杠杆应小,否则财务杠杆应大些;然后决定负债和优先股在财务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