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依法行政论文十篇企业依法行政论文十篇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1:20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1

一、落实立法要求

1.积极开展立法评估。围绕全市经信系统的工作目标任务,开展经济和信息化相关立法项目的前期调研和修订工作。做好《市社会信用办法》、《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办法》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开展对《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继续完善和落实征求意见、采纳反馈、调研论证、立法评审、专家咨询、立法听证、立法后评估等制度,扩大立法公众有序参与,不断推进立法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凡是规范性文件必须认真履行信息公开、征求意见或听证、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集体讨论和公开等程序,提高文件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杜绝漏报、迟报、瞒报现象。落实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每两年对已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及时修改和废止有问题和失效的文件,并向社会公布。

二、健全决策机制

3.规范行政决策行为。遵循科学、民主和合法的原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我委产业规划制定、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有关问题等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坚持把决策调研摆在突出位置,对决策方案进行集体审议。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细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体系。

4.加强行政决策监督。实行“逐级呈报、逐级负责”的纵向监督体制和“主次分明、相互会办”的横向监督体制。完善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报告、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与决策效果评估制度。建立重大决策事项讨论记录备案制度,坚持把讨论意见、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的记录,作为决策检查和问责依据。对委出台的应当公开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内容、依据和决策结果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三、创新行政管理

5.推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按照全面推进、网上运行、权力制约、高效便民的原则,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规范和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根据行政效能建设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管理、服务制度改革。加大网上审批、管理、服务的工作力度,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效能。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做好联合审批工作;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依法规范审批办理和服务,加强对审批质量监督。

6.推行政务信息全面公开。加强重点领域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特别是做好重大政策、项目和社会热点、媒体关注、涉及民生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完善信息公开的机制、工作考核、年度报告和监督、保障等制度,全面推进经信系统政务公开,完善经信系统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务信息,都要及时、准确、全面、具体地向社会公开。加强经信系统门户网站管理,及时政务工作信息。通过“公众监督”、“寒山闻钟”、政务微博等市民问政平台,加强与企业、群众互动,回应民意诉求,促进部门阳光行政。

四、规范行政执法

7.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则。建立完善公开、告知、听证等各项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和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推行行政执法证据格式化。进一步推广柔性执法方式,将行政指导、说理式执法贯穿于行政管理全过程。认真落实《市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全面规范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和程序,提高裁量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升行政处罚公信力。

8.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突出执法业务培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行政执法人员能够严格把握执法依据、执法职能、执法权限和执法程序,真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和文明执法。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加大对行政执法案卷规范率、行政执法违法案件纠正率、行政审批规范率、按时办结率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测试合格率的检查督促,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素养和实际执法能力。

9.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强对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节能降耗、化工治理、电力保护、墙体材料、散装水泥、融资担保、信息化发展、无线电等重点领域的检查监督力度,及时总结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10.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机制。参照市政府《2012年度市依法行政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加强对各市、区经信委(局)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委系统执法单位的评议督查,落实行政执法卷宗评查制度,组织开展2013年度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件执法检查,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重点抽查。评议督查结果将作为委系统表彰评先的重要依据。

五、强化法制宣传

11.营造学法用法氛围。坚持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等学法制度,深入学习十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论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关于依法治国的讲话精神;掌握《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基础性行政法律法规,了解《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刑法修正案(八)》、《民诉法修正案》等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委系统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大力推进经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12.加强企业法治宣传。认真贯彻《省企业学法用法评考办法(试行)》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有计划地开展企业法治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继续深化“诚信守法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增强履行社会责任感,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继续做好企业法律顾问推进工作,推广规模以上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能力。积极参加省经信委举办的“万企学法”知识竞赛活动,做好省对企业“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的准备工作。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企业如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和政府的作为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和承担规则制定、监督、协调、服务、引导等职能的企业和政府,如何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通过自己的作为,更好、更有效地去履行和保证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一、企业要抓住核心,统筹兼顾。从决策理论上讲,组织进行决策,往往需要一个相对单一的目标,目标多了,就无法进行有效决策。如企业欠了供应商的钱企业文化论文,企业不支付就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但是,钱给了供应商,企业就没有钱买原材料,生产就无法进行,职工就要失业,消费者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股东也就没有了回报,你说企业该怎么办?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有主次,有轻重缓急,有层次之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企业必须做到抓住核心,统筹兼顾。

一是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企业经济责任这个核心不放松。因为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履行其它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股东没有回报,企业就不会有投资,没有投资就不会有企业企业文化论文,没有了企业,什么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公益责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企业只有发展了,即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有了可供分配的利润后,才能吸引投资者追加投资;才能实现职工就业,才有钱给职工发放工资和福利、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加大技改、环保投入以及支付供应商的货款;才能给政府交纳税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政府完成社会二次分配成为可能;才能制定公益计划,为社会做好事,等等。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认为: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仅仅是做得好还不够,还必须做好事。然而,为了做好事,首先必须做好企业中国。他说,只要一个企业忽略了在经济上取得成就的限制并承担了它在经济上无力支持的社会责任,企业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如果因此而损失了企业取得成就的能力,那就是最不负责任。通俗地讲,就是企业有了钱企业文化论文,你才能尽责任,反过来说,企业要尽社会责任,你必须先做好企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核心责任就是要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想尽一切办法先养活自己,再做好、做强、做大,夯实发展基础,取得做好事的本钱和能力。

二是抓好联动点,统筹兼顾,积极履行企业公益责任。企业公益责任虽然是倡导性的,但也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应尽的义务。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其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公众的支持、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所以企业发展壮大后,只要有能力,就应该从利他主义的道德责任感出发,积极、主动参与、支持社会慈善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把中华民族“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原则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论文,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政府要从无为到作为。如何保证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承担特殊职能的政府,应与时俱进,从无为到大有作为。

一要积极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虽然我国暂不鼓励企业搞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的lso26000也没有颁布,但国际知名大企业对中国很多的分包商已经提出了要求。随着国际竟争的进一步加剧,不少国家也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一种竟争手段。政府要末雨绸缪,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倡导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众正确、全面地看待企业社会责任。

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制制度体系和促进、保障、评价机制,做到有法可依。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时候,总会面临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它总是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做平衡。所以,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必须比企业看得远、跑得快,决不能出现企业因遵守法律带来成本增加而输给不遵守法律的企业。要通过科学立法保证市场竟争的公正、公平和合理,及时把企业拉回到规则里来。

三要强化市场监管和法律的执行中国。法律再好,没有执行力不行。小煤窑、小造纸、小化工问题,不少就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所以企业文化论文,要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真正得到落实,政府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包括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不作为实施责任追究。确保政府的管控纵到边、横到角,努力实现政府社会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四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为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竟争市场上,企业追求自己的利益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它直接追求社会责任带来的好处、效果还要大,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使然。

五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吸引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公益责任。因为公益责任毕竟是倡导性责任,不能靠法律制度强制执行,必须靠企业的道德自觉。国外目前很多好的做法,如通过税收减免来激励企业投资高薪技术、节能环保和公益事业,鼓励企业做好事。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尝试,但基本局限在高新产业,但还很不够。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3

摘要随着政府对国有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对国有企业关注度不断提高,这对国有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依法治企之路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只有从加强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依法治企工作,切实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有效开展依法治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日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健全,法制环境不断改善,反腐倡廉不断深入,政府对国有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对国有企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已形成对国有垄断企业立体交叉的监督体系,这对国有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法治企就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走依法治企之路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依法治企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坚持走依法治企之路。

一、加强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对依法治企的认识

依法治企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能否做到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效益的提高。企业只有始终保持法律在企业管理中的最高权威,坚持以法律法规作为企业行为的基本依据,努力培养领导干部和职工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仰让依法治企、按章办事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理念,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监督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才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内外部环境,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法轨健康发展。

依法治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现代企业进入市场的保护伞。企业能否始终坚持走依法治企之路,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至关重要。企业领导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依法治企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行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企业要从提高领导干部和职工的认识水平入手,通过学制度、学政策、学规定、学文件、学业务,准确领会上级政策、把握工作方向,在学习中要做到理解透彻、领会到位。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依法治企长效机制

企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打造自上而下、覆盖全面、层次分明、责任到位的长效工作机制,保证依法治企工作有效落实。由于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多而零散,要将其系统地归纳起来指导企业工作,规范企业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的方法,就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把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内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使其成为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形成依法治企的长效机制。

一个科学、客观、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依法治企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实行法治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安全带”和“助推器”。企业应注重制度管理,用制度规范行为,依法定制,以制治企,不断巩固企业之本。按照标准化工作要求,对可以通过标准管理的事项,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建立业务流程,使每项工作职责明确、流程清晰、闭环运行,实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机制。同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发展与进步。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治企工作能力

依法治企要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专业工作水平和强化专业管理基础”为抓手,形成岗位明确、职责合理、程序规范、运行高效的依法治企队伍。同时,不断加强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专业业务培训,促进企业依法治企的能力。

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依法治企理念具体化为企业基本管理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企的能力,是加快企业法制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依法治企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要“走在前、作表率”,争当遵守制度、执行政策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职工形成依法做事、按章办事的良好作风。为依法治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依法治企工作落实到位

依法治企要做到层层落实、监督到位。企业应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各司其职。有效的监督是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的保障。依法治企要保证制度、政策的有效落实,避免重布置、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重开始,轻收尾的作风。彻底解决制度建设中存在“重制定、轻绦小钡奈侍猓使制度在企业“落地”。依法治企并不是企业领导几个人的事情,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各职能部门都应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控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依法监控和管理企业的一切物质财产,防止国家和单位资产的流失。

企业要建立常态监督制度和协同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让监督力量真正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形成纪检监察、财务稽核、审计检查、法律保障等共同支撑的“大监督”体系,监督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实施常态监督检查。明确依法治企的“红线”和“底线”,加大评价和考核力度,把依法治企工作纳入年度业绩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并严格执行考核与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严肃追究责任,保障依法治企工作落实到位。

五、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迎来了成长与发展的空前机遇,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潮流中占得一席之地,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法为治企之本,强企之基。企业只有始终坚持走依法治企之路,切实将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的要求贯穿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智春兰.试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依法治企的重要性[J].法制与经济,2011(7).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4

【关键词】非市场战略;资源控制能力;资源依赖程度

一、引言

ansoff(1957)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实质是四种因素(现有产品、未来产品、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的合理组合,并据此提出了四种组合战略,即市场渗透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多元化战略。波特的“五力模型”也向大家展示了可行战略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同业竞争者的竞争。但是,当人们还在对这些产品和市场因素津津乐道的时候,“非市场战略”正在悄然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仅采用基于市场因素的理论来解释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利润源泉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于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开始被用于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公共政策、公众支持、媒体介入等也被证明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随着这些非市场行为的引入,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得以拓展,并逐渐形成了非市场战略这一新兴分支。

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而言,非市场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十分宽泛,包括事项生命周期理论(Ullmann,1985)、资源依赖理论(nafei,2003)、制度理论(Hillman,2003)、博弈论(Holbum,2004)、利益相关者理论(Cramer,2003)、公共选择理论(Schular&Cramer,2002)、社会交换理论(Hillman,1996)、社会网络理论(mahon,2002)、商业生态系统理论(moore,1996)等;研究内容纷繁复杂,涉及非市场、非市场环境、非市场行为、非市场战略的概念(如Boddewyn,2003),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的整合(Baron,1997),非市场战略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于明和陈艳莹,2008),非市场战略内容与模式(如Hillman,2004)等;研究方法也日益丰富,比如以案例研究(如Baron,1995)为主的定性研究,以及实证方法(如Hillman,2002)、社会网络方法(Holbum,2002)等定量研究。

可见,对自Baron(1995)以来25年间的非市场战略研究无疑是丰富多彩,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从企业与政府、社会、媒体与公众等各方的关系来对非市场战略进行分析的。林淑、顾标(2007)在对1997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的35篇与非市场战略相关的英文文献进行综述时提出,现有企业非市场战略研究可以归结为理性视角、政治视角和伦理视角,其中理性视角关注企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政治视角探索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伦理视角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叶广宇、姚化伟、黄怡芳(2009)提出,满足政府期望和社会期望构成了企业非市场战略的主体内容,具体而言,非市场战略包括遵守政府政策和法规、改变政府的政策和法规、遵守社会规范、影响和改变社会规范四个方面。谢佩洪、何晓光、阎海燕(2010)针对企业非市场战略理论体系及其内在主导机制的研究发现,企业政治战略、社会公众与媒体战略、社会责任战略构成了一个系统的非市场战略理论体系。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对资源的控制和依赖程度来制定非市场战略?这将是本文回答的主要问题。在此之前,将首先明确界定非市场战略相关概念。

二、几个相关概念

1.非市场。JeanJ.Boddewyn(2003)总结了四种“非市场”概念:(1)非市场是指一套独特的高级宏观制度;(2)非市场是指外在或中立于市场的非经济因素;(3)非市场是指渗入经济交易的内生性社会因素;(4)非市场是指一种弥补所有组织自然衰落的政治机制。本文选取第(2)项定义。

2.非市场环境。Baron(1995)认为,非市场环境包括外在于市场交易但与之紧密联系的社会、政治、法律等安排,企业与个人、利益团体、政府机构和公众之间等不是由市场来调节的作用关系属于企业非市场环境的内容。冯雷鸣等(1999)指出,非市场环境是由公众、资产保管者、股东、政府、媒体和公共机构等协调的相互作用关系,其区别于市场环境的最大特点在于多数裁定原则、权益诉讼、较大的政治权力、集体行动、公开化等。Boddewyn(2003)则认为,非市场环境是指能够为市场、企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提供秩序的内外部因素。本文将非市场环境定义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政府、媒体、公众、非营利组织、社会等各方的结合体,并将其统称为非市场资源。

3.非市场行为。非市场行为是指企业针对利益相关者、各级政府、媒体、专家学者、社区、公益团体等非市场环境的主体,通过提高整体绩效创造价值的行为协同模式(Baron,1995)。其主要包括选民培养、政治联合、游说、政治行动委员会、信息咨询、财务刺激、公众曝光等(Getz,1997)。Hillman&Hitt(1999)进一步将非市场行为方式分为交易型和关系型,前者是指针对一段时间内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具体的、显著的事项所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时效性的行为,后者是指旨在与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的行为。

4.非市场战略。广义上讲,非市场战略是指企业在非市场环境中通过改善整体行为以增加价值所采取的一致性行动,即在与公众、政府、媒体、社会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模式(Baron,1995)。狭义上讲,非市场战略是指企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Hillman&Hitt,1999)。本文选取“非市场战略”的广义定义,并突出强调企业的主动行动。

三、非市场战略分类模型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而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很多资源无法在市场上通过定价进行交易。比如组织才能,可能比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源在市场上带来更长期的竞争优势,却不可能从市场上购买。非市场资源更是如此。与此同时,相对于企业不断提升的发展目标来讲,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拥有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在资源与目标之间总存在着某种战略差距。为了获得这些资源,企业就会同它所处的环境内的控制着这些资源的其他组织化的实体之间进行互动,导致组织对资源的依赖性。本文选取企业的资源控制能力和依赖程度作为两个维度,将企业的非市场战略分为以下四个类别:寻租战略、稳健战略、勤勉战略和自保战略(见表1)。

1.垄断战略。垄断战略主要是针对垄断组织和行业领导者而言的。在行业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通过其掌控的政府资源、媒体资源、公众资源等直接或间接为组织谋求经济利益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即为本文所指垄断战略。

试举一例来说明该战略的应用,即中国pC行业老大――联想集团的政府采购。今年年初,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论的一个焦点话题竟是“给两会代表每人发一台电脑且不用交还的消息”。对此,联想相关人员澄清说:“今年两会所使用的电脑均是由联想提供的,不过此批电脑事实上是去年两会政府采购的。”政府采购一直是pC市场竞争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联想无疑在此市场中占有相当强的地位。有数据显示,2004年联想在国内政府行业it设备采购中就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接近50%。据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统计,中央国家机关2008年台式电脑采购总额为8.32亿元,其中以联想为代表的前5名品牌采购总额已达到8.09亿元,占采购总额的97.2%。笔记本电脑采购总额为7.42亿元,以联想为代表的前5名品牌采购总额也达到7.09亿元,占采购总额的95.6%。联想集团成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it服务以及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更为其能在政府采购争得相当大的筹码。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大客户业务总经理童夫曾表示:“我们的销售真正是在经营客户,而不是像一些厂商那样只是为了争取到订单,这两种做事的方式截然不同。”此话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让我们来看看联想集团是如何经营“政府”这一大客户的。首先联想集团对政府需求进行了仔细分析,对近年政府采购的特点,联想认为产品采购商对定制的需求较大。比如政府行业强调信息安全、强调自主知识产权,政府特别需要厂商能够为其提供这样定制化的产品来满足其需求。其次联想集团对政府进行了跟踪服务。在两会召开前夕,曾组织了大规模的笔记本巡检、维护、更新,以及“无纸化”办公环境和系统安全的配置,组建了一支由14人组成的技术保障小组,并预留备机和备件;在两会召开期间,提供了55台电脑为两会服务,被安置在两会新闻中心、议案组、建议组、工作组,以及两会代表驻地等场所,承担信息处理、会议保障、网络应用等工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前些年联想集团教育系统电脑也坚持走政府路线,这也同样使联想集团收获颇丰。

2.稳健战略。当企业有足够的资源控制能力,但并不依赖于某些资源时,企业只需保持其正常的经营运作,同时关注这些资源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有所变化,当所控制的资源足以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利润时再有所动作,即所谓的稳健战略。

试举一例来说明该战略的应用,即可口可乐公司应对饮料中毒的危机管理。1999年,因消费者饮用可口可乐感到不适,比利时和法国政府被迫宣布禁售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针对中毒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是经营过程中的不慎使然。为应对这一危机,可口可乐公司将调查结果公诸于众(包括中国消费者),公布由Ceo亲笔签名的致歉信,信中包含对事故原因的解释、产品的退赔等,并专设热线电话和网页,直接回答消费者的问题。据估计,在处理这一危机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共收回了1.4亿瓶可乐,造成直接损失高达6000多万美元。不过,媒体评论是“可口可乐虽然为此付出了代价,但它却赢得了信任”。可口可乐公司一直致力于公益活动,塑造了“企业公民”的积极形象,而在此次危机中采用的举措也真正让消费者实现了自身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体现了公司拥有能够发动舆论优势维护自身形象的经济保障。由此可见,可口可乐公司在人格和经济上均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公众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其竞争优势却主要在于密集型营销渠道战略,但当危机出现时便动用其媒体和公众资源为其品牌形象的维护助力。

3.寻租战略。寻租战略来源于寻租理论,即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疏通活动(Krueger,1974)。常见的寻租行为包括游说与贿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获得政府的特许权、特殊规定与政府采购等,本文所称寻租理论还包括为获得正面的媒体报导和公众舆论而采取的行为。在非市场战略的研究中,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得到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Hillman&Hill(1999)基于交换理论提出企业和利益集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一般政治战略的三种类型:信息战略、财务刺激战略和选民培养战略。田志龙(2003)提出,企业政治战略包括直接参与策略、代言人策略、信息咨询策略、调动社会力量策略、经营活动政治关联策略、财务刺激策略、制度创新策略。张建军和张志学(2005)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的着呢股指战略包括先发制人战略(包括合作、缓冲、政治参与、通过各种途径同官员熟识、经常性送礼)和被动反应战略(利用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做文章、遇到麻烦时行贿、资本转移或减少投资、顺从)企业可以试图通过让企业领导人成为准政府官员参政议政、宣传性广告、向政府提供行业报告等。这些寻租行为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其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有天壤之别。

鉴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比较丰富,本文不做论述,而来谈谈寻租战略在公益事业中的应用,即广东加多宝(王老吉)集团抗震救灾的义举。该集团在央视募捐活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分别捐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1亿元和1.1亿元。该举动勾起了中国媒体和公众的爱国情结,于是诸如“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王老吉捐款一亿,经商当如陈光标,饮料当喝王老吉”、“从此饮料只喝国货捐一亿的王老吉”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该集团成功的“两把斧”为营销投入和终端建设:“广告是王老吉的空中部队,终端则是陆战队。”可以说,其竞争优势就在于赢得消费者。与其他饮料厂商一样,王老吉的广告并不足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但此次公益举动,从媒体和公众的现实反应来看,确实影响了舆论导向,使消费者对其另眼相看、偏爱有加,其品牌形象也得以大幅提升,必然有助于日后的产品销售和市场维护。

4.自保战略。有些企业既没有较强的资源控制能力,也没有较高的资源依赖程度,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自保战略无疑是明智的选择。自保战略是指企业的日常运营必须严格按照政府机构的要求,其行为规范应当达到社会和公众的最低要求,以免遭受损害,包括来自非营利组织、媒体、公众和社会的责难。

试举一例来说明该战略的应用,即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曾就金光集团app森林破坏事宜致信纸张采购部门,题为《停止购买金光集团app纸张援手全球森林与气候保护》,信中写道:“绿色和平对app在中国生产的纸张进行的检测表明,这些纸张含有来自印尼热带雨林的成分,直接推动了热带雨林的破坏……我们请求贵社不要采购、使用或销售由金光集团app生产的纸张和纸制品,直到有可验证的和公开的资料表明金光集团app完全停止破坏天然林,完全停止将天然林地转变为人工林,停止所有在泥炭地上的人工林项目并采取措施恢复泥炭地储存生物碳的生态功能。”此例表明,企业对环保的忽视足以引起环保组织的重视,当环保组织向社会和公众发出倡议时,企业将悔之晚矣。

四、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本文所提出的非市场战略分类打破了既有文献的传统分类,希望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仍需经过更为严格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也就是说,本文主要从定性的层面对企业的非市场战略进行分类,没有提出假设并构建数据模型。原因在于:一是非市场因素的量化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赋值存在一定难度;二是数据的采集和样本的选取仍需大量的工作。另外,本文重点阐述了非市场战略的静态分类,没有将动态循环或更替纳入本研究。最后,通过分析发现,众多企业的非市场战略需要以产品、渠道、利润等市场因素为支撑,本文并未谈及二者的互动和整合。上述不足和局限性将留待以后的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顾标.企业非市场战略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1)

[2]叶广宇,姚化伟,黄怡芳.企业非市场战略行为探讨[J].企业经济.2009(2)

[3]Hillman,a,andHitt.m.Corporatatpoliticalstrategyformulation:amodelofapproach,participation,andstrategydecision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9,24(4):825~842

[4]BaronD.p.integratedStrategy:marketandnonmarketComponents[J].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1997,39(2):145~169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5

[论文摘要]诚信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20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不诚信问题愈演愈烈,企业诚信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制度建设、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建设以及发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诚信一般认为是社会道德意义上的范畴。它强调社会成员在为人处事及进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为准则践约守诺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被赋予了特有的经济内涵。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没有诚信市场机制不可能有效运行诚信缺失必然导致市场的无序l陛从而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企业诚信缺失现象还相当严重假冒劣伪产品大量充斥市场;企业偷税、漏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商业欺诈、企业逃废债务现象相当严重;企业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普遍;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十分突出等等。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现实的企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一、加强企业内部诚信建设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加强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诚信和信用建设对建设全国信用体系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是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根本。大力培养企业经营者的信用素质。

1要制定企业的诚信准则。诚信准则是表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它希望员工遵守的诚信规则的正式文件它具体说明企业想做和期望大家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成为判断企业政策和行动及个人行为的基准。诚信准则是建立企业诚信文化的不可或缺重要条件之一。

2开展企业诚信培训。企业诚信首先表现出来是企业每个员工的诚信。企业诚信培训是企业内部诚信建设的基础。在培训中应向员工说明企业诚信是世界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许多优秀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诚信对员工、企业、社会都带来的好处。企业诚信培训要以企业诚信准则为依据。培训方法可以提出各种选择方案诱导被教育者去选择积极的方法使员工感到态度的转变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的改变。诚信教育方式越生动形象越容易影响被教育者。因此企业诚信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3.树立‘’诚信第一、品格第一“的理念。所谓品格是指在一个人生命过程中建立稳定和特殊的品质使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有同样的反应。而好品格是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按最高要求的行为标准做正确做事情的内在动机。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品格产生诚信一诚信产生合作一合作中产生沟通形成团队一团队创造品质和利润。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企业诚信建设根本在于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以加强企业诚信道德建设来规范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必须把诚信当作资本来经营牢固树立诚信道德理念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公共关系等环节严把信用关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

二、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1国外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诚信体系大体有以下三种成熟的模式:第一市场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征信企业或公司可依法自由经营信用调查和信用管理业务政府促进信用管理相关立法的出台强制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将征信数据以商业化或义务形式贡献出来向社会开放第二中央信贷登记模式。这种模式以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代表。这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征信管理体系。信贷登记系统的内容包括企业信贷信息和个人消费信贷信息。其特点是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银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第三政府经营模式。指由中央政府直接出资组建征信公司,并对其进行直接控制管理。中央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强制性地让局部主体把数据贡献出来迅速组建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2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企业诚信必须建立在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没有社会诚信制度的为前提和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信用管理体系是诚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个人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内容。针对我国体制转轨的现实,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分别建立个人与企业两套征信系统。我国企业征信制度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还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当务之急要加快建设企业征信的专门信用制度,包括对信用记录的征集、调查、评估、储存、检索等信用业务活动的组织及信用机构的设置加以规范以确保信用活动的正常进行要尽快规范税务、工商、海关、司法、银行等与公共信用记录有关的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行为必须要求这些部门依法向社会信用机构和公众提供信用信息并制定可操作的信用服务规则和处罚规则。

3.加强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舆论对企业诚信的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舆论会给企业的诚信建设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推动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新闻媒体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既宣传正面的执法行为和典型人物树立正气又坚决曝光违法行为震慑企业不诚信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的打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机制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企业诚信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企业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加强诚信相关的立法工作。在现有的有关企业行为法律法规中,存在不完善、不具体、不配套现象导致在打击企业市场违法行为中难以起到应有的成效。例如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现有法律法规存在调整范围偏窄、处罚偏轻,执法手段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不好认定、适用较难,未能赋予监督检查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权力等问题:《专利法》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存在法律冲突致使一些违法者恶意利用外观设计专利援引《专利法》对抗《商标法》所赋予的商标专用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知名企业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使执法中遇到适用法律法规的困难。再者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些新的领域的违法行为尚待加强立法予以规范。如电子商务中如何防止欺诈如何处理网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这些问题均须予以立法加强规范。

2.加强诚信执法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把”严格执法一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现实意义对违法犯罪分子决不手软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履行职责实现监管到位、处罚到位对违法犯罪者,要将其责任追究到位该给予行政处罚的决不姑息迁就要一查到底;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能以罚代法。对执法违法、、询私枉法的执法人员要坚决查处特别是对充当违法犯罪分子保护伞、为其充当内线、通风报信者要坚决查处。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对企业不诚信等违法行为始终处于法律高压态势使法律形成应有的威慑力,确保企业在市场行为中守法诚信经营。

四、发挥政府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

诚信建设,政府的责任最大。政府部门严格有效的执法行为是构成一个社会诚信的重要基础。政府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制定者和组织者也是信用关系的监督者和协调者政府在诚信秩序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诚信政府应是负贵任的、言而有信的政府。在政策或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论证,认真执行保证其可行性和延续性取信于民不随意变更一旦决策和执行中造成重大失误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2.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构建成服务型的政府。按照执政党的宗旨人民政府必须是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公平对待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阶层的公民的利益。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3.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必须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应依法行政尊重产权和各产权主体的地位给予企业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依法行政政府还应严于律己、勇于纠错。政府公务员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明礼诚信自觉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进而为企业诚信作到表率作用引领社会和企业自觉以诚信为生存发展之根本。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认真贯彻党的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县委、县政府2005年开放型经济工作会会议精神,围绕拼争全国“百强县”、“文明城”的总体目标,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主线,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牢固树立环境是发展第一要素的观念,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发扬“办好事、好办事”的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改进管理方式,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文化广播电视队伍新形象,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审批少、收费低、服务优、效率高”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改进和完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陈旧观念和工作作风,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完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提高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提高行政部门和执法单位的办事效率,严厉查处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巩固、扩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成果,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工作任务

1、继续深化文化市场经营场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精简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的行政审批、审核事项中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适应,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全县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审核事项。对去年县政府已取消和转入项行政审批审核事项,要逐个单位、逐个项目的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取消后继续保留和恢复行政审批、审核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保留的行政审批、审核事项,要明确责任,严格监督,简化程序、缩短时限,规范操作,公开运行,提高效率,防止出现脱节。对现已具备集中进行行政审核审批条件的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以方便企业和经营者,提高办事效率,利于经济发展。以公告的形式在新闻媒体上公示有关行政审核、审批的主体资格、项目、程序、审批条件、收费标准和审批时限,为企业和经营者提供规范、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行政审批、审核项目层级审批、审核制度,按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对难以集中又不属经常性的行政审批、审核事项,实行首问制和主办负责制,无论申办人申报的审批、审核事项涉及几个部门,程序是否繁琐,均由第一受理部门包办到底,按规定时限严以审核、审批或回复、发证。

2、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禁止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文化广播电视旅游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逐项疏理,凡依据不足或不符合我县实际,不利于全县经济发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能取消的坚决予以取消;暂时不能取消的,能降低标准的就降低标准。必须保留的行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要通过公开、简便的方式向社会公示,增加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面、严格地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制度,规范行政收费和罚没收入管理,实行罚缴分离。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坚决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对涉及有关经营单位的年检,能简化的简化,能免检的免检,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的予以取消,杜绝搭车收费行为。

3、清理行政执法依据。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符合政府职能转变要求、不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列出清单,下发文件予以废止。确需保留的列出明细,汇编成册,向社会公开,方便企业和群众。对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政策、规定和重大决策事项,要实行政务公开,使企业和群众知情、参与,并给予监督。文化市场稽查大队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必经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双重职能,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坚持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开、公平、合法、合理、便民原则,依照法定程序执法,切忌违规执法。在执法中要正确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坚持打击非法、保护合法,对企业和经营者在合法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过失违法行为,可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情节轻微的,经教育和责令改正后,可不予以处罚或从轻处罚。在对企业实施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检查申报和检查预警制度,做到上级不批准不查,上级批准后依法认真查处。在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履行必备的执法程序,除简易程序外,必须依法调查取证、制作法律文书、形成卷宗;必须向管理相对人告知复议、诉讼权利。对涉及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作出之前必须告知听证权利,处罚决定作出之后30日内必须向上级法制部门备案。处理违法案件,必须按职责范围权限,实行层级审批制度,履行法制审核程序,经局法制办审核同意后,再由局领导批准。对于案情复杂、处罚数额较大、需举行听证的重大行政处罚,在处罚决定做出之前,必须认真履行听证程序,做出处罚决定时由局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时,必须持证亮证文明执法,必须保持良好的文化广播电视旅游执法形象。

4、严肃查处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重点查办可能出现的、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用职权、徇私枉法等群众反映突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认真解决我局执法队伍中个别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便执法、以罚代管、耍威风刁难人、不文明执法的问题,认真纠正个别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搞特权等不正之风。版权所有

5、为企业分忧解愁,提供政策、法律服务。继续履行服务承诺,完善对政策、技术指导和法律服务。向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企业和经营者搞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法律上遇到的困难,为经营者积极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定期听取和征求企业和经营者的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经营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认真受理群众的投诉和举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6、强化新闻舆论监督。加大优化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为企业服务的正确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大力弘扬宣传先进典型,对破坏我县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形成“安商光荣、坑商可耻”的社会环境。广播电视台要进一步实行记者新闻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提高记者工作积极性,鼓励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挖掘有关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正反面新闻,完善审稿制度,对有利于优化投资发展的新闻稿件,优质、高效播出,对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反面事例,要做到打破情面,坚决予以曝光,真正实现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五、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为保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并取得实效,我局决定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李惠琳任组长,副局长熊青利、李玉龙、樊桃芳任副组长,县广播电视台党支部书记赵腾益、文化市场稽查大队负责人秦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主任杨明亮、局办公室陈大辉、赖志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优化经济环境的组织实施工作。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责,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具体措施,狠抓落实,常抓不懈,务求实效。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局决定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局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将各单位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执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评比先进、干部奖惩、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积极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全局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树立文广电旅良好形象”的大讨论,引导大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而提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人人、处处、事事都是发展环境”和环境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的观念,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增强为实现南昌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7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理论依据

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股利分红政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在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活动中,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一直处于某种程度的割裂或非均衡的发展状态,但企业的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作为现代公司财务活动的两大核心内容,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国有企业分红后的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国有企业的分红政策必然会涉及到企业投资决策问题,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也往往从融资角度人手。

(一)股利无关理论与企业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的制定股利理论是研究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并在此结论基础上合理确定企业的股利政策。如果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不相关,在企业的财务决策中,理财人员不需再考虑股利政策因素,或仅仅将股利政策视为一个被动的、次生的、对企业发展没有深远影响的财务政策;如果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相关,则需要确定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如何利用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构造有利于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股利政策。modigliani和miller通过运用无套利证明的方法论证了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无关,并在新古典范式下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即企业价值是由其投资决策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资金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融通,并系统地对股利政策的性质和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股利无关理论。依据mm股利无相关理论可得出,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市场价值产生影响,投资决策是决定企业价值的唯一因素。因此,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应依据剩余股利原则,即投资机会和资本成本是决定股利政策的因素,而企业的现金股利是否支付以及支付多少则是企业在投资了所有的正净现值项目后剩余的自由现金流,股利政策仅仅反映了投资决策的结果,因而从属于投资政策。

(二)成本理论下企业投融资决策理论股利无相关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资本市场假设与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由于现实中的市场环境并不是完善的资本市场,明显地存在着交易成本、成本、信息成本等影响因素,因而,股利政策并不像mm股利理论所认为的与企业价值无关。myers指出,“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那些不会改变企业风险程度或目标负债比率的项目,那么,对于一般性投资项目的接受或否决决策来说,我可以认为一般意义上的mm公式的准确性是可接受的。”但如果考虑信息不对称和问题,mm关于投资决策独立于融资政策的观点就受到了质疑。特别是当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冲突的客观存在时,就可以解释企业的融资决策是如何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而mm在其1961年的论文中也指出,“公司股利政策对其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无论对于决策政策的公司或分散投资的投资者,还是对于试图理解并评价资本市场运行的经济学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西方学者从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方面修正了企业融资选择与投资效率无关的命题,对公司投融资决策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拓展。依据成本理论,对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来说,成本主要有两类:一是指企业管理层与外部股东之间的成本导致过度投资;二是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投资不足。因此签订债务契约时,债权人会在债务合同中加入各种限制性条款以及让股东承担所使用财务资源的溢价等方式来防止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以降低债务的成本,但这样也可能引发股东的逆向选择,使一项可获利的投资由于高额的债务成本而无法实施,造成投资不足。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现状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独特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有企业投资者的虚位与资本成本的理解片面形成了国有企业投融资效率低下一是由于国有企业对企业的资本成本的理解比较片面,即只重视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甚至银行借款形成的债务资本成本,而忽视由于不分派现金股利形成的留存收益形成的权益资本成本,形成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促使资本使用效率低;二是国有产权的直接代表人是国资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他们拥有控制权却缺乏剩余索取权,缺乏监督经理人的动机;三是我国国有企业不存在一个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即使国有企业绩效较差,也没有被恶意收购的威胁存在,使得内部经理人缺乏有效的约束,具有较大的权力,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

(二)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对投融资决策失去了其应有的公司治理意义企业债务按照融资的渠道不同可以分为银行借贷和公司债券两大类,而不同类型的债务在企业治理机制中的作用又不同。企业债券使得经理人面对众多分散的债权人,在企业陷入困境的情况下,经理人可以与债券持有人进行协商,要求缓期或者减债,然而该协商过程是高成本且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当这一债务偿还约束来自银行时,经理人和银行经理人协商的成本降低,同时银行经理本身作为股东人,使得债务延期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债权并非完全硬性约束。由于我国债券的发行受到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的约束,债券市场发展较慢,使得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主要来自并非完全硬性约束的银行借款。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主要来自国有银行,而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又存在产权结构的同构性。国有产权表面上是具体的,但任何一位国有企业或国有银行的资本代表者并不是真正的产权所有者。因此,国有企业不是真正的债务人,经理和股东并不为国有企业的负债承担责任;而国有银行也不是真正的投资者,国有银行给企业贷款往往是由政府所决定。因此,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率过高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国家股本比重过高。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务约束软化。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国有企业的成本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层与国家股东之间的冲突,形成的非效率投融资决策也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三、国有企业抑制过度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利润分红制度

为缓解国有企业投融资效率低下的现状,有效抑制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大股东,应建立起以政府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将国企分红

作为抑制国有资本过度投资、促进国有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工具。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8

摘要:政府规制理论产生于西方,它对促进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国依法行政存在执法主体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违反法定程序执法,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西方政府规制理论对我国依法行政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我国依法行政应当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升政府的法制化、透明化。

关键词:政府规制;依法行政;困境;启示

“政府规制”在我国是舶来品,它在西方有公共利益、部门利益、放松规则和激励规制等理论流派,每个流派有各自不同的观点。“规制”即“管制”,在我国,政府的行政行为就是规制的一种,我国依法行政存在一些问题,而西方政府规制理论对我国依法行政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政府规制的内涵

“规制”一词是日本经济学家将“Regulatoryconstraint”或“regulation”翻译并创造的译名。规制即管制,狭义上的规制是指“政府对经济行为的管理或制约”。广义上的规制在规制主体、对象和行为三方面有了拓展,规制主体除了政府之外,还包括其他公权力组织,规制的对象也扩展到了个人,规制行为除了制约还包括激励。“政府规制”一词也是来源于英文,有人将它翻译成政府管制、政府调节,对于它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对于这一舶来品,结合我国实际,本文认为,政府规制是行政机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在市场需要时对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种直接控制或干预行为。

2.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变迁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经过了一系列发展变迁,形成了公共利益规制理论、部门利益规制理论、放松规制理论和激励性规制理论等流派。①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认为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市场因为失灵影响到其正常运行,或是运行达不到最优状态,从而显现出政府规制的必要性;二是政府规制的目的是寻求“最优”政策来矫正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显现出政府规制的效率。在公共利益理论看来,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规制是出于保护公共利益,增进社会福利,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而作出的纠正市场失灵的行为。

部门利益规制理论持有与公共利益理论不同的观点,该理论认为,政府非公众利益的代表,而是某一部门,即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表。政府规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是追求特殊利益集团的私人利益。部门利益理论强调规制者也是经济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需求,政府规制所要追求的就是实现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

放松规制理论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政府失灵理论,该理论是由布坎南提出的,他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也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一观点与部门利益理论相似。二是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要在垄断行业中形成可竞争市场,就要取消人为的市场壁垒,即进入和退出的限制。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只要取消人为的市场壁垒,同时依靠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消除市场中的沉淀成本,就可以形成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市场。而且在自由进出的市场中,不会有超额利润存在,这样更可能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激励性规制理论强调用激励手段,来激励企业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它研究如何在保持原有规制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促使受规制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收益。该理论借鉴了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合理内容,进一步提出了规制制度的设计应当考虑被规制企业的成本、效率等因素。

3.我国依法行政的困境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的设立、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且要对其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3.1执法主体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

我国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有两类问题比较突出:行政缺位和行政越权。行政缺位即行政失职,是行政机关的一种渎职行为。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行政机关拖延履行职责和拒不履行职责。前者具体表现为行政机关在履行期限不明确的情况下,对相对人的申请不予理睬、不予答复,或是找借口拖延履行。后者具体表现为行政机关在履行期限明确的情况下,明示拒绝相对人的申请,不履行法定职责。这两种情况在相对人申请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时候较为常见。行政越权包括种类越权和幅度越权,种类越权是指行政机关在不属于自己管辖的事项上行使职权,幅度越权是指行政机关虽然有某一事项的执法权,但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超越了法定幅度,比如,对某一违法行为,本该罚款2000元,而行政机关却做出了罚款3000元的决定。

3.2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我国,规范行政执法的有实体法,也有程序法。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有些执法人员重视实体法,轻视程序法,不按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执法。也有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任意颠倒或是省略法定步骤,在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裁决,甚至根据个人意志作出裁决,裁决之后再去调查取证,违背了“先取证,后裁决”的法律规定。这势必会导致裁决错误,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依法行政的进程。

3.3执法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封建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比较深,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在行政执法中,体现为一些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淡薄,欠缺依法行政观念。在执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处罚项目,违法进行行政处罚。有些行政执法人员甚至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乱收费,乱罚款,私吞违法所得,还有的执法人员以言代法,不根据法律规定而是根据部门领导的口头命令进行处罚,这些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相对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形象,也阻碍了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

4.西方政府规制理论对我国依法行政的启示

4.1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的规制,市场也不能有效地运行。政府规制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这与他们有完善成熟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密不可分。完善成熟的法律、法规覆盖了西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政府规制理论也不例外。这一理论是在法治的前提下得以生存、发展的,也正是因为有法律的支撑,才能使这一理论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

故我们要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首先就要加强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行查漏补缺和完善解释。查漏补缺是指查找我国法律体系中欠缺但现实需要的法律,也就是法律的真空地带,制定相应法律进行规范。完善解释是指对我国已经存在但在运用过程中会产生误解的法律,制定相应的法律解释,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由其是关于政府依法行政方面的法律,一定要严格制定、解释和适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进行。

4.2政府规制与开放市场并重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西方国家深谙这个道理。在他们进行政府规制时,并不是一味地加强政府对市场的限制,而是规制与开放并行。比如,在自然垄断行业不宜开放的领域,西方国家就采用激励措施而非限制措施,以此来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在适宜竞争又需要竞争的领域,西方国家就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相互竞争,优胜劣汰,以此来保证企业的质量;他们还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消除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始终会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及时进行规制,伸出“有形的手”,帮助市场克服自身的缺陷,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也应借鉴西方规制与开放并重的经验。政府既要对市场进行规制,又不能规制得过死、过严,要给市场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有形之手”,帮助市场度过难关。我国近些年实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规制与开放并重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4.3建立独立有权威的规制机构,打破政企合一

虽然政府也是“经济人”,也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但政府是公共的国家机关,政府应该更多地为公共利益服务。我国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衍生了不少政企合一的现象。政府和企业形成了“父子同盟”,很多企业都是在政府的庇佑下发展。这样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行政垄断,这对其他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很不公平的。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但计划经济的影子还没完全消除,在部分地区还存在这种政企不分的现象。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必须消除这种现象,促进政企分开,让政府真正回归到自己的角色上来,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开展。

司法实践中有一个原则,即“法官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意思是如果法官本人涉入了一个案件,那么他作为案件的当事人,就不能审理自己的这个案子。运用到政府规制中,即将规制机构从政府这种可能的行业主管者的角色中独立出来,建立真正独立于政府、企业、市场的规制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威,这样更能保证规制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4.4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任何制度都要靠具体的人来实施,西方政府规制理论的成功运用与其有高素质的规制者密不可分。对我国依法行政来说,即要有高素质的执法者。我国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下、违反程序、乱收乱罚的现象都和执法者素质低下有关。这里的素质既包括个人道德素质,也包括法律素养。法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就算是良法,如果由恶人来实施,那么实施的效果很可能也是恶果。就像我国有种种法律来规范市场,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法律的执行者身上。因此,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由其是法律素质,在当今法治社会,如果连执法者都不遵法,不守法,何以来规制其他社会主体。

4.5平等与特殊并存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中,政府对不同的产业进行规制时,结合了各产业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制措施。借鉴到我国依法行政中,即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针对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执法手段。具体而言,关于高新技术、新能源、环保等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的特定企业,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免税的手段促进其发展;对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的企业,政府应尽快责令其改正,或帮助其进行产业转型,对逾期不能改正或转型不成功的,可以限期关闭。

4.6提升政府的法制化、透明化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主要针对的是被规制者,但它也提到了,在规制主体上,要提升政府的法制化和透明化。借鉴到我国依法行政中,即行政主体要在行政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法制化和透明化。法制化即行政主体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严守法定程序。透明化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必须公开、透明,不允许“暗箱操作”,要给公众足够的知情权。这样可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权益,也有利于“阳光下的政府”的建立。(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学军,论规制失灵及政府规制能力的提升[J],载《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5期。

[2][日]植草益著,朱绍文、胡欣欣等译,微观规制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3]丁关东,政府规制失效及其优化[J],载《当代财经》,2001年第8期。

[4]顾丽梅,规制与放松规制――西方四国放松规制的比较研究[J],载《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5]王爱君、孟潘,国外政府规制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及其启示[J],载《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9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会计管理/会计政策/政府转变职能

「正文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潮中,极少数地区的企业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正在进行,据说这种委派制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高招。本文对此提出质疑,与大家共同探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这就要求建设和完善法律体系,保证社会、经济、科技的运行法制化。也就是常说的以法治国、以法办事。法律是市场经济的规则,是任何人也不能违反的。

企业会计委派制,由政府会计主管部门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防止企业营私舞弊,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是违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而且违背人大常委会立法和国务院规定。

其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二十一条和二十三条之规定。《会计法》明确指出:“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6年6月17日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章第六条又再次强调贯彻这一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实行岗位责任制是企业内部事务,是企业的最基本权利之一,这是任何人不能侵犯和干预的。

其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一百七四十条之规定。《公司法》明确指出:“公司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企业制度,公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它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公司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是公司的基本权利和职责,由政府机构委派会计是侵犯公司权益、干预公司经营的行为。

其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企业有权决定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该法第五十八条又明确指出:“任何机关和单位不得侵犯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不得向企业摊派人力、物力、财力;不得要求企业设置机构或者规定机构的编制人数”。

其四,违反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该条例的宗旨是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国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下放若干权力给企业,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企业会计委派制很显然不符合《条例》精神。给企业委派会计人员,既不是政府机构的职能,又干预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企业下放千权万权,归根结底就是人、财、物权,如今一个会计委派制就收回了企业的财权、人权,再讲给企业自主经营权岂不是一句空话。

以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保证,任何权力不能大于国家法律,任何长官意志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不是只给老百姓制定的,任何人和机构都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任何革命工作都必须以革命理论为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会计工作也必须如此。会计理论是会计工作实践的总结,它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促进实践的发展。会计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的实践性、预测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企业会计人员委派制,要害的一点就是违背有关会计的基本理论,与理不通。

首先,它与会计的本质不符。会计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杨纪琬教授讲过:“任何事物都有质的规定性,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会计是什么?就要回答会计的质的规定性,用科学的概念来表达会计的本质属性,我们认为,最科学的概念就是‘会计管理’。”(注:引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1985年会计学论文选》第113页杨纪琬所著《关于会计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他又进一步解释说:“企业管理学里面,有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计划管理、全面人事管理、就是没有全面会计管理。我看还是应该有‘会计管理’,即依靠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管理活动,就叫做会计管理。”(注:引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1985年会计学论文选》第114页至115页杨纪琬所著《关于会计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汤云为教授也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又是一种管理活动,这是大多数中国会计学者对会计本质的理解。”(注: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第24页汤云为、薛云奎的《中国会计研究评述》一文。)企业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企业会计委派制,就完全否认了企业会计是企业管理、是企业自己的事,既干预了企业自主经营,又抑制了企业机制发挥作用。

其二,企业会计人员委派制,不符合会计主体这个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是指会计人员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对所面临的变化不定、错综复杂的会计环境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会计的第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会计主体,国际上也叫会计主体假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会计的主体自然是企业本身,它确定了会计人员核算的空间范围,明确了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会计主管部门委派,最起码与会计主体假定不符,割断了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定了会计基本的存在。常识认为会计主体才能决定会计人员,其他主体怎么能给企业这个市场经济主体、会计主体指派会计人员,连最起码逻辑都不符。

其三,按会计理论常识,会计人员在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并不是机械的工作,而是主动灵活地进行会计管理。企业会计人员并不是仅限于记帐、算帐、提供会计信息,他更重要的职责是要制订企业的会计政策,保障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所谓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诸多可选择的会计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注:引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中级会计实务》第359页至360页。)在制订企业会计政策时,企业会计的唯一动机就是保障和维护企业的权益,否则,它就不叫会计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会计更加个性化,更能体现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价值。会计政策一定是企业管理当局依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以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会计的结果。尽管会计政策可能导致信息失真,但企业总是把自身权益放在首位。这是《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的,也是国际会计界公认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会计准则的成熟,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准予企业运用会计方法与会计程序是越来越宽松的选择,而不是强令。国际上也是如此,因此国际上公认会计政策应该考虑谨慎、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三个方面。会计政策,说穿了也是企业会计主体——企业的政策,是为保障、维护企业权益而制订的,至今为止的会计史上还没有一个企业故意制订有损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一致,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如果企业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会计主管部门委派来的会计人员与企业利益无关,又不归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管理,能为企业制订保障和维护企业利益的会计政策吗?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会计政策研究就失去其意义而不存在,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将不存在。总而言之一句话,企业会计委派制与理不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坚持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适合中国国情。企业会计委派制貌似改革,其实与国情不通。因为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以“企业本位论”理论为基础的,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是市场体系的核心,必须尊重和承认企业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独立地位,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正基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并由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证“两个转变”。企业会计委派制,根本不符合“政府转变职能”的改革精神,是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管了企业的事情,干预了企业独立自主生产经营。国家财政部在决定不进行一年一度的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时,项怀诚部长曾讲过,这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干自己份内的事。现今又去搞企业会计人员委派,难免让人有“政府转变职能”过时之感,朱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仍然强调“今年要着重抓好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工作。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我们认为政府机构应该加强自身建设行使自身职能,决不能违法去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管理,收缴中央和政府早已下放给企业的财权、人权。相反,应该积极扩大企业自主权。

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干任何工作都有个人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合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的最基本国情。实行企业会计委派制,从中割断了企业管理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要人来参加,以人为主,必须发挥人的积极性,要讲究激励个人积极性。这些年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企业经营成果与经营人员利益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由政府会计主管部门派给企业的会计人员,经济利益与企业经营活动无关,干好干坏企业的厂长(经理)管不着会计人员,这里还有什么激励积极性可谈。一旦出现企业经营效益好、员工收入比会计人员高,反而促成会计人员一种消极心理。这就违反了最起码的管理常识,根本与国情不通。

企业依法行政论文篇10

关键词:企业政治战略;政治社会资本;政策优惠;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4-0025-04

abstract:aresearchwasmadeofthedatacollectedfrom269firmsbasedonseniormanagerfromemBatraineesinvolvedincontributionfrom2008to2010.theanalysisandtestbasedona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howthatcorporatepoliticalstrategiescanbereifiedtodifferentkindsofcharacteristics,whichaffectthepreferentialpoliciesoffirmsdifferently.thecharacteristicsofcontributionhaveindirectinfluenceonthefirms’preferentialpoliciesbytransferringpoliticalsocialcapitaltofirmsandthepreferentialpoliciesoffirmsareimproved.

Keywords:corporatepoliticalstrategies;politicalsocialcapital;preferentialpolicies;intermediaryrole

引言

中国三十多年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进程,一方面使政企关系逐渐由以往的隶属关系转变为更加市场化的委托关系,政府完全主导经济的强势角色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渐进式的改革路径使企业经营过程依然受到或明或暗的约束。在这种新型关系的重构中,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有意识的试图影响政府政策或进程,这种行为被称为企业政治战略[1]。然而,当前有关企业政治战略的实证研究主要依据短期面板数据分析政治战略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相对于短期的、遇到麻烦时求人办事所发生的企业政治行为,企业政治战略更加着眼于长期的竞争优势[2],因此,基于短期计量结果的结论不仅没有意义,更无法揭示企业政治战略使企业间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的根源。基于以上理论空间,本文着眼于从企业政治战略影响公共政策的目的出发,以政治社会资本为中间变量,将企业政治战略和企业获得的政策优惠联系起来,构建企业政治战略—政治社会资本—政策优惠理论模型,阐释企业政治战略通过政治社会资本进而影响政策优惠的作用机理。

1理论假设与模型建构

1.1企业政治战略与政治社会资本

Hillman等将公共政策过程描述为“需求方(企业)”和“供给方(政府)”的关系,认为企业政治战略将会有利于需求方与供给方信任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降低交易的边际成本,而由于信任关系的存续,双方会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而提升各自的社会资本[3]。叶广宇和冯惠平认为企业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的执政活动、做政府鼓励的事情以及投入固定的资源和精力都可以建立与改善政企关系[4]。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采取的政治战略与企业政治社会资本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目前关于企业政治战略有很多分类方法,为了简化分析,根据Hillman和Hitt的研究,将企业政治战略划分为信息策略、财务刺激策略和政绩支持策略三种[5]。相应地,依据nahapiet和Ghosal的分类,从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对政治社会资本进行定量刻画[6],进而提出补充假设:企业采取的政治战略越多,则企业政治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越强(H1a);企业政治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越强(H1b);企业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越强(H1c)。

1.2政治社会资本与政策优惠

依据社会资本理论,企业在与政府的关系互动、情感交汇和合作行为中会形成富有生产性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上的通路(access)使企业具有影响公共政策的能力[7]。大量经验研究表明,企业与政府官员及其关系网络成员建立社会资本不仅使企业避免了被侵占的可能,而且也是企业优先获得政府政策优惠的重要途径[8~10]。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企业政治社会资本与企业所获政策优惠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根据前面对企业政治社会资本维度的划分,假设2又可以有如下补充假设:企业政治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越高,则企业所获得的政策优惠越多(H2a);企业政治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越高,则企业所获得的政策优惠越多(H2b);企业政治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越高,则企业所获得的政策优惠越多(H2c)。

1.3概念模型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和解释,可以初步建立企业政治战略、企业政治社会资本与政策优惠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型(见图1),共有12种假设关系待检验。该模型表明:企业政治战略对政治社会资本结构、关系和认知维度的影响路径和政治社会资本结构、关系和认知维度对政策优惠的影响路径,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企业政治战略,通过政治社会资本对政策优惠产生正向影响的作用机理。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7所开设emBa教育中心的高校学员发放问卷,其中一部分问卷采取电话采访的方式进行。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313份,得到有效问卷2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53.8%。从所有制分布上看,国有企业97家,占36%;民营企业128家,占47.5%;外资企业44家,占16.4%。企业成立年限,初创企业(成立时间小于1年)51家,占19.1%;成立时间在1~3年的65家,占36.3%;成立时间大于3年的123家,占44.6%。企业规模分布,大型企业34家,占12.6%;中型企业131家,占48.8%;小型企业104家,占38.6%。地理分布上,调查对象覆盖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等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行业分布上,调查对象涵盖了机械制造、能源石化、纺织化纤、金融保险等14个行业。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先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对我国企业政治战略、政治社会资本和政策优惠类型进行衡量;再运用软件amoS17.0对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所表示的结构方程进行求解和验证。

2.2变量设置

本文所涉及的变量包括企业政治战略、政治社会资本和政策优惠等。这些变量大多难以量化测定。因此对变量的测度采取李克特5级量表。要求调查对象对变量进行估计,数字1~5依次表示很差(很少)向很好(很多)过渡,其中3为中性标准。数据处理过程中引入了企业规模、所有制和成立年限等可能对政策优惠产生较大影响的3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1)解释变量

本文选择企业政治战略作为解释变量,结合有关文献研究将信息策略(inF)设置为企业向政府及政府官员游说、通过行业协会提供信息、通过专家向政府建言、向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性研究报告或文件4个题项;财务刺激策略(Fin)设置为企业向政府官员及其关系网络成员提供贿赂、赠送礼物、邀请参与活动、赞助旅游以及提供其他个人服务5个题项;政绩支持策略(poL)设置为企业做政府鼓励的事情、成为政府骄傲和依赖的单位、做政府推荐的事情、有利于政府政绩的投资和适合政治环境的事情5个题项[11~12]。

(2)被解释变量

本文中,政策优惠(pRe)为被解释变量。由于相关研究多强调多指标测度政策优惠的重要性,采用多维度指标进行综合衡量,以解决定量刻画的难题。结合相关研究,将政策优惠的范围定义为融资便利、放松进入规制、固定价格、标准降低、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6个领域,这些领域可以基本囊括企业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13~14]。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所获得的政策优惠可能有一些是国家区域和产业政策而非企业政治战略所导致的结果,忽略这一差异可能会对研究结论产生影响。研究中遵循了Slinko的研究思路,用企业所受到政策优惠的集中性(在一定时间内企业相对于同行业其他企业享受了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持续性(企业相对于同行业长时间享受优惠政策)作为判定标准[15]。

(3)中介变量

本文将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作为中介变量,这些变量会对政策优惠产生影响,其中结构维度(StR)包括企业与政府官员及其关系网络成员联系的频繁程度、密切程度和联系数量3个题项;关系维度(Re)包括机会主义倾向性、真诚合作的程度、信守承诺的程度衡量3个题项;认知维度(Con)包括企业与政府官员有效沟通的程度和企业与政府价值取向的相似程度2个题项[16~17]。由于企业政治战略与其所获得的政策优惠之间也是非同步的,有时甚至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观测数据,本文采用了折中办法,即均测度社会资本过去3年的平均情况。

2.3信度与效度检验

问卷信度一般用Cronbach’salph系数来衡量。一般而言,保留的变量对所有题项的相关系数大于0.35,并且测度变量的Cronbach’salph系数大于0.7才能满足信度的要求;效度方面包括表面效度和建构效度。问卷设计方面,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对企业高管的经验调查和访谈形成初级调查量纲,然后召开项目讨论会广泛征求意见,对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进行调查之前通过预测试对题项进行纯化,最终确定问卷。这样可以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对于建构效度,一般采用因子分析进行检验,如果同一层面因子载荷值超过0.5则表明区别效度越高。同时,结合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来测量各个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而言,Kmo值越接近于1,表明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从检验结果来看,以上变量设置能够满足信度和效度的需要。

3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结构方程建模工具验证所预设的概念模型,采用amoS17.0软件来实现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过程。初始模型的拟合结果为,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为1.845,小于所建议的参考值2。同时,该初始模型的RmSea值为0.041,小于建议的参考值0.08,SRmR小于0.08,nnFi和CFi均大小0.900。因此,各项参数值的结果都处于所建议的参考值区间,模拟的拟合程度较好,初步验证了初始理论模型是成立的,各变量之间的确存在可研究的结构性关系。表1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初始路径统计检验中存在λ11、λ23和λ31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结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政治战略的细分和量化并引入多维度政治社会资本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企业政治战略对政策优惠的微观作用机理,并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模型结果,下面围绕理论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一些重要关系作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1)不同的企业政治战略类型对政治社会资本的影响存在差异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财务刺激策略对政治社会资本的影响力度最大,其次是政绩支持策略,这表明目前中国的政企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非制度化的手段在实现对政府官员物质和晋升双重激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显著的边缘化特征。信息策略对政治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假设H1c未通过。并且,信息策略对政治社会资本的结构和关系维度影响力度也比较弱,分别为0.087和0.108。这一反“常识”的结论有其特定的情景。在当前立法过程并不透明的情况下,受近年来生乳、电动车国标等热点事件的影响,企业通过向政府建言影响公共政策的做法往往会受到媒体的密切关注,这不仅造成企业使用信息策略的成本急剧上升,而且可能弱化这一策略的使用效果,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政府出于顾忌而不愿意采纳,从而导致信息策略对认知维度没有产生作用。相比信息支持策略,财务刺激策略和政绩支持策略因其私密性较高,更容易被企业优先采用。

(2)不同的企业政治战略类型对政策优惠的影响存在差异

基于本文的实证结果,识别出企业不同的政治战略对政策优惠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企业不同的政治战略对企业政策优惠均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的力度不同。其中,财务刺激策略对企业政策优惠的效应最大(0.551),政绩支持策略其次(0.308),最后是信息支持策略(0.176)。这与Campos和Giovannoni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他们认为即使在不发达国家,游说和政治捐献也比行政贿赂更加有效[18]。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的财务刺激策略在特殊的社会关系文化情景下已经成为人情关系下的一种“礼物”,它与“行贿”的区别不在于交换是否有工具性动机,而在于它把发展和保持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获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3)政治社会资本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从表3的效应分解中不难看出,企业政治战略的三个特征分别对政治社会资本三个维度的直接效应等于总效应,间接效应为0;同时,企业政治战略特征对政策优惠的作用是间接并非直接的,两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这说明企业政治战略通过政治社会资本间接影响政策优惠的作用机理。其具体作用路径为:企业通过政治战略建立和改善企业与政府官员的关系,建立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规范,并在频繁的互动中共享语言和价值观,从而使企业具有影响公共政策的能力。研究结论支持了windsor提出的企业政治战略链模型(politicalstrategychain),即“政治策略购买关系—政企关系购买影响力—影响力购买产出”[19]。此外,研究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在转轨时期,企业通过正式途径影响公共政策的成本可能十分昂贵,借助中国特色的“熟人”文化情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一成本,并通过强化“社会排斥”使本应是公共品的公共政策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

参考文献:

[1]高勇强.企业不当政治行为治理—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软科学,2008,22(6):57-62.

[2]张建君,张志学.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J].管理世界,2005(7):94-105.

[3]HillmanaJ,KeimGD,SchulerD.Corporatepoliticalactivity:aReviewandResearchagenda[J].Journalofmanagement,2004,30(6):837-857.

[4]叶广宇,冯惠平.关系型企业政治战略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23-27.

[5]HillmanaJ,michaelaHitt.CorporatepoliticalStrategyFormulation:amodelofapproach,participationandStrategyDecisions[J].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9,24(4):825-842.

[6]nahapietJ,GhoshalS.SocialCapital,intellectualCapitalandtheorganizationaladvantag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8,23(2):242-266.

[7]LiH,ZhangY.theRoleofmanagers’politicalnetworkingandFunctionalexperienceinnewVentureperformance:evidencefromChina’stransitioneconom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7,28(8):791-804.

[8]马富萍,李燕萍.资源型企业高管社会资本、资源获取与技术创新[J].经济管理,2011,33(8):51-59.

[9]邹国庆,高向飞,高春婷.组织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基于合法性与交易费用的研究视角[J].软科学,2010,24(2):45-50.

[10]XinKR,pearceJL.Guanxi:ConnectionsasSubstitutesforFormalinstitutionalSupport[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6,39(6):1641-1658.

[11]田志龙,高勇强,卫武.中国企业政治策略与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2003(12):98-106.

[12]卫武,李克克.基于政府角色转换的企业政治资源、策略与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2):31-43.

[13]StiglerGJ.thetheoryofeconomicRegulation[J].theBellJourna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cience,1971,2(1):3-21.

[14]andersonp,tushmanmL.technologicalDiscontinuitiesandDominantDesign:aCyclicalmodeloftechnologicalChange[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0,35(4):604-633.

[15]Slinkoi,evgenyYakovlev,ekaterinaZhuravskaya.LawsForSale:evidencefromRussia[J].americanLawandeconomicReview,2005,7(1):284-318.

[16]田雪莹,叶明海,蔡宁.慈善捐赠行为与企业竞争优势实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5):773-778.

[17]tsaiw,GhoshalS.SocialCapitalandValueCreation:theRoleofintrafirmnetwork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8,41(4):46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