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典搞笑台词十篇经典搞笑台词十篇

经典搞笑台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0:26

经典搞笑台词篇1

2、为女死为女亡,为女去考状元郎!英雄!

3、打打杀杀你找别人吧,我受过高等教育。

4、我通信左三年既笔友突然之间晤理我啦!

5、糊里糊涂糊涂兮,莫奈何也莫奈何,你妈妈。

6、吴孟达:可以啊,如果你老爸不建议的话。

7、做人要是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8、人工高,福利好,有鲜明制服,厂车接送。

9、打打杀杀你找别人吧,我受过高等教育的。

经典搞笑台词篇2

   [论文摘要]“搞笑”是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他们不再像老一代的人那样说“可笑”、“好笑”,而是一概用“搞笑”这一词,“搞笑”是宽容里的轻松,是善意下的幽默,在当今所有动画片的制作中,“搞笑”也正在成为一种需要,一种潮流,就像是调味品,越是优秀的动画片越是少不了它轻灵又洒脱的身影。 

   经典动画片由于其在内容上的无所不包及形式上的多姿多彩,因此,在影片的风格上,制作商们除了最初的对雄壮与优美、凝重与典雅等等的追求之外,在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速,人们生活压力的日趋沉重。一来为了使动画片看起来更加轻松活泼,幽默诙谐,二来也可能基于一种更大的野心一即在吸引儿童的同时,试图也能像日本和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一样——潜移默化地也达到占领成人这一庞大的利润市场的目的。制作商们于是不约而同地便把不断搞笑也看成了他们努力追求的一种风格。笔者将广受成年人和孩子们喜欢的或者是新版、或者属于迪士尼大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雪公主》、《宝莲灯》、《花木兰》等一些动画片中令人捧腹的地方大致做了一下统计。发现越是经典的动画片。其搞笑的场景出现得便越是频繁,与此同时,其搞笑的手法也相应地越是不拘一格。下面笔者就将这些手法作以简要描述: 

   一、借助台词来搞笑 

   主要是通过对众多时尚语言、当红方言和名人名言的巧妙调侃来达到搞笑效果的。 

   最惹人注目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在这部以凄美爱情为主线的“现代青春偶像剧”里,把现代气息非常浓厚的时尚语言或大众流行的口头禅作为佐料——不是古为今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今为古用,其中说得最多、也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是丑角马文才。马文才一副当今高干子弟(而不是旧日纨绔子弟)的样子——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一副时尚做派,满嘴现代词汇——这可是那些曾经的纨绔子弟所望尘莫及的。“时髦”是马文才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就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影片把他处理成了一个闪亮眩目的舞台形象。旋转的灯光下,踏着动感十足的摇滚乐节拍,这位花花公子扭着潇洒的街头舞、操一口当今乐坛最流行的rap调。他的自我介绍是边说边唱的:“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谁”。言语中句句都在炫耀和张扬。处处都充满了“养老津贴”、“花花世界”、“迷倒妹妹”、“帐单我pay”、“蜡笔小新”之类的词语。与梁山伯祝英台第一次见面,他调侃了“见义勇为。这个词被私塾里的老学究训斥,他暗瞎地在喊的是:“搞定、搞定!”除了这位大活宝。《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中其他的人。包括古典美女祝英台,手拿戒尺、声音苍老得都在发抖的私塾老师、或粗俗或捣蛋的私塾学友,他们的嘴里也在时不时在冒着“白马王子”、“女朋友”、“没水准”、“高血压”、“退货”、“小姐不够用了”、“太伤自尊了”、“爹地”、之类的令人哗然的新词,这一点无疑为动画片赢得了此起彼伏的笑声。其次,是《花木兰》中与木兰形影不离的小壁虎木须和已经修炼成佛了的孙悟空,它们的语言也值得一提,什么“宫爆鸡丁”、“三点式”、“小白脸”、“事儿妈”、“臭流氓”、“面巾纸”、“小宝贝”、“不把他打个满脸桃花,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等等的也是防不胜防,惹得观众动辄捧腹大笑。 

   二、借助人物的动作与行为来搞笑 

   动画片为了惹人发笑。同时也可能是为了让观众对剧中的人物过目不忘吧,于是他们不惜对主人公的动作和行为做过份的夸张和渲染,笑是笑过了,但与此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人物原形及故事原形的有意或无意的颠覆和破坏。比如,在动画片中,祝英台和花木兰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富传统色彩的少女形象,就不幸被戏谑了个面目全非。动画片中她们,其现代做派和西方化行为在使人喷饭的同时也让人不禁目瞪口呆:祝英台大胆而开放,路遇梁山伯前,与丫鬟坐在树下对远处过往的男人逐一品头论足,活像个“不良少女”:学堂里,老师在上面提问,她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盯着同桌梁山伯以至痴情得居然走了神:课间邀梁山伯去后山游玩,对呆鹅一样的师兄一次次地挑逗,问人家有没有女朋友、说她感到好幸福、希望时间凝固、雨最好永远也不要停;借表演之机假戏真做给梁山伯深情献吻……花木兰的许多做法和举动与祝英台一比,笔者以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待字闺中时的木兰满院子喊着小狗。小白!”“小白!”然后让小狗代她负责养鸡的可笑做法、与媒婆恶作剧时木兰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国女子罕见的调皮和捣蛋、军中暗恋、战胜匈奴后与皇帝拥抱、久别重逢与父亲的拥抱,甚至连木兰的老祖母,她的身上也都是美国人的幽默:“下次招兵我也要去!”——言外之意是羡慕她孙女从战场上带回来了战利品——一个英俊的女婿……如此等等,笑自然是笑了,可笑过之后,观众的心里总是会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怪异感觉,那就是:疙疙瘩瘩、别别扭扭。 

   三、借助内涵丰富的细节来搞笑 

   文艺作品中的细节往往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们无不是作家们“呕心沥血培育出来的艺术精灵”。 

   《白雪公主》里有一个细节堪称经典:白雪公主与小鹿、小松鼠、小鸟、小浣熊、小乌龟、小兔子等大扫除结束,她提议到楼上看看去,于是这一群小动物一呼百应。立即你争我抢地往楼梯上跑。小松鼠、小鸟、小兔子它们都抢先一步,跑在了白雪公主的前面:个头相对大一些的几只小鹿,比较有绅士风度。它们一副保镖的架势。紧紧地护卫在白雪公主的左右;小浣熊和小乌龟也在奋力奔跑,可是它们还是落在了后面。小乌龟爬得最慢,因为它刚上到第一个台阶时就滚了下去,等它缓过神来,再一次上楼时,大部分同伙已经从它的身边刷刷刷挤过去了。小浣熊见小乌龟身体笨重,又不断地摔跤,回头用目光鼓励了乌龟一下,然后自顾自追赶大队伍去了。小乌龟毫不气馁。再一次上楼梯时,它试着一边往上爬,一边用嘴巴死死地咬住楼梯的沿沿,果然,尝试还成功了。小乌龟顾不上高兴,继续哼哧、哼哧地埋头往上爬着。白雪公主她们早已进入了七个小矮人的卧室,看到有七张小床非常可爱,她建议先在这些小床上休息一会,小动物们纷纷响应,不到一分钟。它们便东一个西一个,甜甜地进入了梦乡。楼梯上的小乌龟终于上完了最后一个台阶,它回过头朝下看了一眼,正在为自己的成功而颇感得意的时候。七个小矮人回家的歌声突然惊醒了卧室里的那些小动物,它们一跃而起,仓皇冲出卧室,冲往楼下,还未反应过来的小乌龟依依不舍地刚看了一眼卧室的门便被踩踏、携襄着“帮当”、“帮当”地一溜烟滚下了楼梯。上去用了何等的功夫。可往下滚却是一眨眼的事情!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哈哈大笑。同时,对这个小东西的爱怜、敬意也油然而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个细节也意趣盎然。学堂里排了一出《河伯娶亲》的小戏,梁山伯和祝英台在这个戏里分别扮演了未婚女子和未婚男子的角色。被献给河伯的女子——因为一色的是男扮女装,故无不扭扭捏捏、丑态百出——在一个挨一个地上台。可每一个上得台来还未来得及全面亮相,台下的起哄声便一阵响似一阵:嫌太胖了、太瘦了、太丑了,要求“退货、退货”、“换一个、换一个”。这些“女子”又羞又气地往水中跳去:“太伤自尊了,我不活了!”(完全是小品中宋丹丹的口吻,观众一笑)这时。河水居然翻滚着又把她们撂回了岸上,台下一阵呼哨声,笑闹声:“看。连河伯都不愿意要!”(一笑)正当扮演巫婆的演员不知所措、而台下的尖叫声、恐吓声也此起彼伏的时候。祝英台扮演的女子被后台的学友一把给推了出来,只见她飞一样从天而降,婀娜苗条的体态,优美娴雅的姿势,俨然一个俏丽的仙女——刹那间一头秀发如瀑,徐徐荡开,活像一个现代广告中的洗发水代言人,(一笑)但见她长裙飘飘,体态娇弱、神情娇嗔——然而惯性所致。她一个大马爬就绊倒在了舞台中央,全场一片静默,所有的人都同时出现了大脑短路的现象。过了好一会,台下才开始有人在纷纷修理自己的下巴或帮着学友往上推下巴——由于嘴巴张得太大、时间又太长,所以一部分人的下巴都回不去了!(一笑)其他的人也突然醒了一样,他们七嘴八舌地在打问:“戏里真有这么一折吗?”这个出场的方式太独特了!”“这个祝英台他怎么比女人还女人啊?”当然,祝英台扮演的这个女子震撼了台下,也看傻了身后的梁山伯。只见梁山伯一眼不眨地盯着一副女相的祝英台,恍若梦境。缓过气来的祝英台从地上款款地爬起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了梁山伯,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只是接着剧情在演夫妻话别。观众的情绪刚刚平静下来,不料。祝英台一个大胆的亲吻动作又搅动了一场轩然大波。哄笑之声不绝于耳:“我也要一个”“我也要一个!”“帮帮帮”、“帮帮帮”台下一时大乱,到处都是一片恶作剧的亲吻声…… 

   四、借助思想观念及人物性格上的错位来搞笑 

   财大气粗的马太尉有一段关于“爱情”的宏论曾让不少成人发出“嗤”的一笑。这是在他目睹了祝英台宁可以死赴坟前践约也不愿嫁给豪门做马家“贵妇”的情景之后而发的一段感慨,他劝他的儿子说:“难道你还看不出英台对山伯的爱吗?那种勇气、决心、快乐和满足的眼神,他们是那样的深爱着对方,像这样的爱是再也找不到了!”谁相信历史上这些作威作福的权贵们还会后悔得这么快并说出这么感人的话来呢?毕竟。他不是我们这个开明时代善于反省的高级干部啊!所以,观众体会得更多的可能是,如此纯粹的爱情观居然从这么一个刽子手的嘴里说了出来。这简直就是一出荒诞剧嘛!同样,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之所以被我们中国的古人推崇、今人爱戴。是因为我们从这个女子的身上不但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孝心”,而且还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忠心”,然而,好莱坞版的花木兰对她的“代父从军”却有了另外一番诠释:“……我替父从军,也许并不是为了我爹爹,也许只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本事,以后照镜子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巾帼英雄……”就这样。花木兰成了一个个性解放、一心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西方女权主义者。显然,她已经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而成了美国文化的产物了。《宝莲灯》里的孙悟空,也一反《西游记》里那个猴性十足、好抱打不平、爱惹是生非的形象,表面看,他的确心如止水。一口一个“阿弥陀佛”,俨然就是一副跳出轮回而修成正果的架势。实际上,当屡屡看到他那有点装模作样的面孔、腔调以及做派时,观众们都会忍不住会心地一笑。 

经典搞笑台词篇3

《爱情公寓》,是一部诙谐搞笑,带点爱情气氛的电视剧,他十分受我们年轻人的喜爱。自从去年,我偶然发现,这一部电视剧以后,便看上瘾了,以后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抓紧时间看上一会儿,现在,我已成了《爱情公寓》的铁杆粉丝了。

记得去年,也是寒假,看第一集的时候,我笑得倒在了地上,此后,我就一直认为,这是一部喜剧片。可谁知,随着我看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我渐渐明白了,这部电视剧,还是有着深刻含义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喜剧,而是结合了爱情、游戏、现代、哲理等多重元素,才使得整部电视剧,不再单调,不再死板。由此可见,导演煞费了多少苦心?

这部剧中的许多搞笑台词,更是让我回味无穷,至今难忘!

在许多搞笑台词之中,最有名,最流行,最火热的,要数这句,“我一口盐汽水喷死你!”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口头禅;还有这一句,也十分经典,“你脑子里进水银了吧?”这句话在网络上一直疯传,至今经久不衰。

而最让我难忘的,要属这一句台词了: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会烧香的不一定是和尚,也可能是熊猫;有刺青的不一定是坏人,有可能是岳飞;会飞的不一定是大鸟,也可能是李宁。这句话呢,真是说得太经典了,再加上剧中人物惟妙惟肖的表演,使整部电视剧真是笑点不断……

经典搞笑台词篇4

今年的“麻花”延续了其5年来的“无厘头逗乐”风格,虽然曾有话剧界人士指其“恶俗”,但2007年12月6日的首场演出还是吸引了上千名观众将海淀剧院挤得“爆满”。主办方说,首演的门票卖得“非常紧张”。另据透露,《开心麻花2008・谁都不许笑》首演还没开始,前8场预售票房已经达到139万元,主办方决定从12月20日开始加演5场。

该剧主创人员自豪地说:“那些板着面孔的作品,这样轻松搞笑的东西更让观众乐于接受。”不过在保留笑料密度的基础上,“麻花”今年还试图以一个好故事赢得观众,欺骗、反抗、救赎、连串的误会、错位,最后则是真爱的回归。《开心麻花2008・谁都不许笑》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一个不许有笑声的小镇,却围绕爱上演了一出出的喜剧,过往一年中发生过的各种热点新闻、热门事件以及话题人物纷纷登台,新一期“麻花”剧的主要内容依然主攻节日期间渴望放松心情的年轻人市场。

“麻花”独领,贺岁话剧带热市场

从“麻花”系列的第一部《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开始,一直到已经于2007年12月6日开演的《开心麻花2008・谁都不许笑》,已经整整演了6集。无论是最初的《想吃麻花现给你拧》,还是接下来的《麻花Ⅱ・情流感》《麻花Ⅲ・人在江湖漂》《开心麻花2006・逗地主》《开心麻花2007・疯狂的石头》,每一集都紧跟这一年的娱乐流行事件,将该年中娱乐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怪事、趣事,甚至丑事都用一种极端搞笑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也重新回顾了一年之中的“热点”事件。

《开心麻花2008・谁都不许笑》由原达达乐队的主唱彭坦和光线传媒的主持人柳岩担任主演,分别扮演一个名叫范特西的喜剧演员和一个名叫糖果的卖花盲女,二人演绎了一段既荒诞搞笑、又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而在这次被拿来“开涮”的有“猪肉涨价”“华南虎照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色・戒》和《集结号》、倪萍主持“金鸡奖”颁奖典礼、电视直销疯狂主持人“侯总”……几乎每一个“包袱”都能引来全场观众的大笑。

“麻花”系列还有一个成功的地方,在于每一部都由活跃在各个领域的明星来主演。从最开始的何炅、于晓鸥、于娜、林依轮、刘孜,到后来的后舍男生、满江,再到今年的彭坦和柳岩,这些人无一不是活跃在各自领域的名人,平时只能在电视或演唱会上见到的他们,出现在了话剧舞台上,并且是以一种搞笑、夸张、荒诞的表演方式演绎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年轻一族奔向剧院。

近几年,每到年底就成了话剧扎堆上演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年关时看一场轻松愉快的话剧来放松心情,虽说贺岁话剧的票房还不能和同时期上映的电影相提并论,但是与贺岁档出现之前话剧舞台的冷清、惨淡比起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话剧演出市场的进步。

贺岁话剧从哪里来

其实贺岁话剧这个概念在2001年才第一次出现,当时由中戏毕业生创作的搞笑话剧《翠花,上酸菜》火爆北京,这让很久不关注话剧的观众重新走进剧场,也让做话剧的人看到了机会。随后两年间,“翠花”系列“麻花”系列“韭菜花”系列等各种贺岁喜剧在元旦春节期间是遍地开花,年底的观众除了要看贺岁电影,再看一场贺岁话剧也渐渐成了时尚。

“贺岁”一说最早来自旧时的梨园,开始时叫做“应节戏”――为答谢戏迷,众多名角儿在年关时节一起演出一部大戏。此后,“贺岁”开始在电影界扎根,中国的“贺岁话剧”也开始在《翠花,上酸菜》之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每年的春节前后,贺岁话剧的“恶搞风”“荒诞风”吹遍剧场,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要在节日让观众痛快一笑的贺岁话剧呢?

从档期上看,每年年底都有很多话剧选择“贺岁”时段。自称贺岁的话剧都以搞笑喜剧为主打风格,中国人讲贺岁,都是图吉利和喜庆,大家热热闹闹地聚聚。所谓的贺岁话剧应该是搞笑和好看的,至少是以好看为前提。

票房大火的“麻花”系列现在已经拍到第六部,售票情况依旧火爆。其实“麻花”只是取了麻花广受欢迎的意思。这部话剧的目的就是为了逗观众笑,为观众着想,千方百计让他(观众)在整场演出中一直笑个不停。另外,里面融入了时尚的看点和娱乐性话题,还涉及到百姓比较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使观众觉得这部话剧好像是对一年事情的盘点、总结,所以受到追捧。

前几年的另一部“花”系列贺岁话剧《淡了,加点儿韭菜花》走的也是搞笑、荒诞的路线。导演田有良把“韭菜花”比作中国版的“六人行”,即六个“北漂”青年在北京酸甜苦辣的生活。对自己执导的《翠花,上酸菜》等话剧,田有良认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讲述老百姓的生活,表演形式是丰富的,台词是通俗易懂的,图的就是让老百姓过年高兴一下。但是因为后继乏力,并没有能够像“麻花”系列一样常演常新,保持票房大卖,最终只能落下帷幕,退出贺岁档期。

2006年,贺岁档的搞笑话剧非常集中。《开心麻花2006》只是较早登台的一部;还有以魔幻手法讲述一个探险队员与数千年前古埃及女子的爱情故事的《满城都是金字塔》;而《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则是以幽默的语言、生活化的细节和松弛自然的表演讲述离异夫妻间的感情故事。此外,《我的女友叫如花》等充满戏谑风格的话剧,也在一片笑声中揽去不少票房。但这些近乎恶搞的话剧赢了票房,却没有赢得太多口碑,观众普遍反响平淡。

而在马上就要结束的2007年年底,似乎走荒诞与戏说风格的话剧市场依然是炙手可热。可是前一段刚刚上演的“奉旨越狱”等新编话剧,尽管也走的是与“麻花”相仿的路线,同样采取了明星战略,票房也还算不错,但从观众看后的口碑来说却只能是差强人意。

只有搞笑题材的话剧才能够成为贺岁话剧吗?话剧艺术想要取得好的票房成绩难道只能依靠恶搞和荒诞的剧情?

贺岁话剧只能依靠恶搞生存?

毫无疑问,贺岁话剧的兴起和良好的市场回报,使得贺岁话剧的风格和目的逐渐被确定――非传统的经典话剧,能够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话剧语言的快乐。因此,更加青春的贺岁话剧,受众群显然被定位在年轻阶层。票房是话剧制作人最关注的东西,要实现好的票房,就要合乎观众的口味。贺岁话剧的受众人群主要集中在15岁到35岁之间,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和敏感度很强。许多业内人士也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贺岁话剧为话剧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机会,那些喜剧感极强的话剧形式的确受到一群铁杆儿的年轻观众追捧。

但是贺岁话剧的市场在中国远远没有得到深入的发掘,应该充分利用明星和话剧导演做好这块“蛋糕”。而随着贺岁话剧的产生,“浮躁”“重商业轻艺术”的批评声也随之而来,在一片恶搞的声浪观众一笑,不是长久之计!

中国贺岁话剧是一种新生事物,演出的档期集中安排在春节期间,这是其特色,也是其不足。较多话剧带有浓重的节日消费色彩,不能形成常态的演出剧目。另一方面,虽然贺岁话剧一年比一年红火,但真正的新剧目相对来说比较少,长此以往,观众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最终影响贺岁话剧的发展。在漂亮的包装之下,注重话剧的内容并加以良好的市场运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舞台剧并不是只有话剧一个剧种,搞笑话剧也不能够代表整个话剧市场。毕竟想要依靠单一的话剧种类来带动整个中国的戏剧演出市场,无疑是不切实际的。要想使人们在新年档期之外继续留在舞台的观众席,就不能仅仅依靠让观众“笑”来实现。

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剧团都是依托于优秀的剧本、专业的演员队伍以及成熟的运营机制站稳市场的。日本最大的四季剧团是日本演出界收入最高的演出团体,也是日本最大的演出团体之一。虽然现在歌舞剧的演出已经占到其全部演出的85%,但实际上四季剧团是以话剧起家的。他们通过培养专业的演员队伍、明确市场定位,以及增加演出场次、扩大观众数量来实现剧团的发展和演员的增收。以规模创效益,借市场求发展,演出产业化成为必需,这也使得四季剧团仅仅依靠演出就可以保证剧团以及演员的收入。除去专业的演出剧团,四季剧团还拥有专属的编导制度。编剧通过对演出明星的“量体裁衣”,以及对观众喜好的了解,在创作剧目时就可以根据观众需要选定该由哪个明星出演哪个剧目,并且在具体演出时根据演员的特质扬长避短,最后呈现给观众的也必将是备受观众喜爱的原创作品。

对于话剧本身的质量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现在市场上有些戏可能存在媚俗现象,但是戏剧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大俗当然也可以大雅。希望我国整体的戏剧大环境能够以贺岁话剧为切入点,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健康、更高雅。为此,很多人都在努力思考怎样做才能使话剧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成功,排出的戏不光大俗到可以赢得市场,也可以让一些高雅剧目票房飘红,得到观众的认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最终需要的是市场与文化交流的双赢。

话剧“麻花”系列

爆笑台词

《开心麻花Ⅱ・情流感》经典台词:

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人爱着你,那就是我;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你了,那就是我死(shi三声)了。

《开心麻花2006・逗地主》经典台词:

1.帅哥儿呀帅哥儿,你真是帅呀!一身的穿戴,让我特别爱呀!

2.我长的那么那么美呀,你怎么不会欣赏呀!

3.躲你怎么那么难呀,崩溃!崩溃!这次计划又泡汤呀,崩溃!崩溃!你丫太像狗仔队呀,崩溃!崩溃!

4.大爷(二声),大爷(二声),大爷(二声),大爷(四声),你大爷(四声),你新来的吧?

5.要学会控制!

6.天地人和,荣昌肛泰,下雪很冷,化雪更冷!二呀!你再不出来,你哥我这嗓子就完了。

7.就是“鸡”,我就是想给他洗洗衣服,洗衣“鸡”……

8.个矮就能冒充日本人呀!

9.你要是不听话,我回家告诉你妈妈……

10.明年我们的任务是“拱猪”!

《开心麻花2007・疯狂的石头》经典台词:

场景一:包世洪向谢千里讨要工资未遂,一把夺过谢千里正要吃饭的勺子。

包(比划着):不给我工资,我就自杀!

谢:怎么自杀?

包:我,我,我(用勺子)崴死自己!

谢:救命呀,有人要自杀!

两个医护人员(抬着担架,目不斜视,从舞台一头跑到另一头):在哪呢?在哪呢?

突然天上掉下个东西,砸晕了谢千里……

包:救命呀,出人命了,天上掉陨石了!

两个医护人员(抬着担架,目不斜视,从舞台一头跑到另一头):在哪呢?在哪呢?

包(悲戚戚):你们瞎呀!!!

场景二:国际大盗miKe第一次伸手失败,从楼上跳下去砸坏了雇他的结石科主任的车子。

主任:我的车子啊,我刚买的日系车啊!砸了那么大的坑!

miKe(瘸着一条腿):幸好是日系车,要是德国车,我就被撞飞出去了。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我看你的车子就……算了吧,……我的医药费你要出。

场景三:miKe发现幕后雇主是个日本人,怒斥日本人。

miKe:你,你!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

日本人:什么年?

miKe:香港回归十周年!

日本人:跟我有什么关系?

miKe(语塞):是没什么关系!那澳门呢?

日本人:你的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miKe:你们日本教科书才是体育老师教的呢!

日本人(跪下号啕大哭):你怎么知道!!!!!这可是我们的国家机密!

场景四:谢小盟碰到晶晶。

谢:我最近的研究发现,城市是个母体,而我就生活在她的子宫里。

晶:小怪胎,我还不认识你爸爸呢!

场景五:为了研究谢千里的结石,医院召集五大洲结石专家会诊。

科主任:先生们、女士们,欢迎来到沙河镇医院。

翻译(指着到场的5个人):YoU,YoU,YoUYoUanDYoU,welcometo沙河镇医院。

场景六:日本人慷慨激昂,说要800万美金买下结石。

一个身穿绿装、头戴红花的女人:扯犊子!

科主任:忘了介绍,这是我们请来的杨二扯犊子小姐。不扯犊子,简称杨二。

《开心麻花2008・谁都不许笑》经典台词:

刚一开场就有一名摄影记者给“芙蓉姐姐”拍照,说:“这张照片我等着拿Bt大奖呢!”

模仿电视直销中一名著名推销员“侯总”的胖子开始叫卖猪肉:“这是猪肉中的劳斯莱斯!每块都有八斤八两重!都是根据比利时的切割方法,有58个切割面,是猪肉中的劳斯莱斯!每块都是8斤8两重哦,价格不是便宜5毛钱,不是便宜4毛钱,而是便宜整整5毛5分钱哦!!”

算卦大叔在欺骗了善良的盲姑娘糖果之后,对她说:“眼瞎了用心看,心瞎了用眼去看,有的时候用心看比用眼看的更清楚,以后不要再随便相信人了啊!”

巴蒂县长有一个长得像屁股似的脑袋,他女朋友形容晚上睡觉看见他:“俩屁股之间长了一张嘴,每当晚上我醒来的时候,眼前都是一个屁股。于是我掉过头来,面对我的还是一个屁股,反过来倒过去地睡了一宿。我都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屁股。”

行为艺术家的口头语:“你说鸡蛋?你看我像吗?我有这个气质吗?”(此后还有搓衣板和拖布,同样适用于这句话。)

行为艺术家冒充糖果,被警察抓走后,在胸前挂一牌子上写:“我对不起奥特曼!”艺术家不解:“我哪里得罪奥特曼了?谁是奥特曼啊?”随后奥特曼出现,在说了一堆鼓励他的话之后,用奥特曼的标准动作离开,艺术家大声喊道:“谢谢你蜘蛛侠。”

经典搞笑台词篇5

雷剧三要素:爆出“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样部戏更加有笑点。第二部中济公更是说出台词、剧情、服装造型的雷人台词,成为《活佛济公》中被人津了“洗洗更健康”、“上海世博会”、“自

要练成一部雷剧,其实并非易事,要津乐道的话题,也已然成为陈浩民版“济由女神”、“杯具和餐具”、“教授”、成为一部收视长虹的雷剧更是难上加难。公”的标志之一。《活佛济公2》中的台词“浮云”等穿越版的台词。这样时髦且雷那么《活佛济公》系列又是怎样做到的?延续了第一部中给力、雷人的台词风格,人的台词设计让一身古装的演员冷不丁地

首先,台词一定要够分量,济公不断且更加融入了时下最为爆笑的词语来让这冒出来还真挺让人无法接受的。如果说网络词汇、现代词语只是一种借鉴,经典对白层出不穷无疑需要下很多功夫。“山寨货,给我滚!滚,给我马不停蹄地滚”、“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在老虎嘴里拔牙,就不要怪老虎咬你”、“谣传嘛,谣传就是我传给你,你传给他,传来传去”、“贾府有佳人,倾国又倾城,没事在家坐,专等有情人”如此这般的搞笑对白比比皆是,让笔者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创造能力。

其次是剧情,在洒狗血式套路已经被用烂的当下,如何讲好一个让大家爱听且能一直听下去的故事?济公乃是出家之人,本不应该有七情六欲,在《活佛济公》系列中不仅将济公改造成大帅哥,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发妻胭脂,二人情感纠缠不清。在第二部中,济公仍会不时怀念胭脂。就怕剧情不够雷人的编剧还设计了济公与众多蜘蛛精、白兔精、蜥蜴精等美女的对手戏,让其更加有女人缘。这种济公对战“美少女”的剧情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第二部中由邓紫衣与戴娇倩在单元剧《双退婚》中上演“二女争夫”的戏码,古人玩起“四角恋”和当今的少男少女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样的剧情在搞笑之余又不失悲切与温情。

再者是服装造型,没有给力的视觉冲击一定不能算做一部成功的雷剧。《活佛济公》系列中陈浩民所扮演的史上最帅济公本就已经打破了观众对济公的固有印象,而在第二部中陈浩民反串媒婆、富家千金等造型简直到了天理不容的地步,头上别个大红花,嘴角还点了颗美人痣,纱巾拂面、罗衫飘飘,举手投足都流露着“妩媚”,将一代少女心中帅哥偶像毁得是一塌糊涂,实在是雷死人不偿命。而剧中出现各路妖魔鬼怪更是形色各异,第二部贯穿整剧的蜥蜴精绿姬,一脸弄花了的烟熏妆,让观众看后只能用一个“囧”字来形容,外加她还搔首弄姿,多热的天气都要带一双黑皮手套,技能是吐出舌头,把舌头当鞭子耍,俨然就是古代版的LadyGaga女王。众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妖魔鬼怪造型好似一场时尚化妆舞会。

寓教于乐越雷则越火

综上所述一部如此“天雷滚滚”的特大雷剧,却经得起收视和口碑的洗礼,不但收视长虹就连观众的骂声也从怒斥转变为“笑骂”。可能你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济公这个角色原本离我们很远,戏剧本身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可是《活佛济公》系列中的每一个演员似乎早已突破常规的戏剧模式在演绎,它看似离你很远,处处表现出,原来就在你身边。

经典搞笑台词篇6

探员K对最后一个活着的伯格罗多人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河马对长颈鹿说:“我们可以组成夫妻档,就像小沈阳那样!”

企鹅说:“你以为我是赵本山么?你把这里当《星光大道》?”

由于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古诗词等“中国特色”的词汇,眼下正在各地热映的进口电影《黑衣人3》《马达加斯加3》的中文字幕迅速成为聚光焦点,甚至超越了电影情节和明星等噱头。有人说如此翻译“好欢乐”;也有人说:“若不是眼睁睁地看着银幕上的黑衣人和那些河马、长颈鹿都是货真价实的美国制造,我还以为在看哪部国产片呢。”

引进片的官方字幕组第一次从幕后被曝台前,观众被大量“伤不起”又“坑爹”的台词雷倒后,不禁质疑:引进大片的中文字幕、中文配音频现网络热词,国产幽默是否“用力过猛”?

网友自发给字幕“捉虫”

网络影评调侃好莱坞大片的中文字幕盛产“国产笑话”,最初只零散地在微博、论坛上议论,诸如《吐槽字幕君》《伤不起的中文配音》《你确定这是好莱坞出产的?》等等。直到网友“闭关求监督”在豆瓣上发表了专门给《黑衣人3》字幕挑错的帖子《我们只是来捉虫的》,逐字逐句地对照中文字幕和英文原文,并给出自己的翻译,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自此开始。

在这个长达14分页、且仍在不断更新的热帖中,“地沟油、瘦肉精”原音重现。原来台词原文是“ithinkijustsawatoothinthatthing,orclaw,ahoof”,如果直译应该为“我好像看到里边还有颗牙,还是爪子、蹄子什么的”,而字幕翻译成“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瘦肉精”。而探员K说的“ikeepemotionoutofit”(直译为“我不把情绪放脸上”)被翻译成“这叫老当益壮”。

网友“基劳德”评论:“‘伤不起’之类的风格问题另说。‘地沟油’把原来外星生物的隐藏笑点弄没了(牙、爪子、蹄子可能是外星生物的),‘老当益壮’把K自认面瘫的笑点弄没了。如果翻译都是再创作,进口大片都充斥着网络上的流行笑话,完全不顾影片本来的笑点和内容,那我们花钱进影院看的是什么?翻译抖机灵吗?”

随着讨论日益激烈,《黑衣人3》的字幕翻译者贾秀琰也在帖子中现身,并在个人主页发表了长达3500多字的“说明文”。对于“地沟油、瘦肉精”一句,她承认:“或许是我发挥过度了。翻成这样完全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娱乐一下,一点也没想要哗众取宠。”

为何选择如此翻译风格,贾秀琰向记者解释:“这是源于译制负责人的一个提醒。他说另一位翻译在翻译《快乐的大脚2》时,用到‘hold不住’这个词,他觉得挺有意思。所以我在看了一遍《黑衣人3》的影片素材和英文对白本之后,觉得可以在不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的情况下,加入一些搞笑台词。”其实早在2011年翻译《终极快递》时,贾秀琰就用了一些搞笑译法,比如男主角山姆的爸爸称呼他的小名译成了“狗蛋”,“因为我小时候邻居男孩就经常被爸爸这样叫”。

对于字幕引发的争议,贾秀琰说:“官方翻译和字幕组最大的不同,在于官方会受到口型的限制,所以对一句话的字数有严格要求,加上英语中‘倒装’等语言习惯,于是发生了‘捉虫帖’里说我的所谓错翻、漏翻、加词现象,这是不得已。这次给我的启示是:中文配音版和字幕版一定要有各自版本,字幕版可以突破口型限制,在达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做到忠实严谨。”

国产幽默能否真正“hold住”外国电影

使用网络流行语翻译外国影视剧,其实并非新鲜事。早在2006年上映的《加菲猫2》中,就根据片中角色带有美国南方口音的特征,把“非常”翻译成了“灰常”;后来,《功夫熊猫2》中阿宝说:“把神马都当作浮云”。网络热词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银幕上,在当时被视为创新并赢得好评,各类民间字幕组也由此逐渐为人所熟识。

熊伟,“人人影视字幕组美剧组”总监,也曾在美剧中加过“国产幽默”,比如《生活大爆炸》第四季中,男主角Sheldon就有“在德云社听相声”之语。熊伟说:“这种翻译一般只针对喜剧。像《马达加斯加3》还是侧重剧情,不是纯粹耍嘴皮子,还是有必要翻得正常一点。”

影评人云飞扬认为,网络流行语因其在时效和使用人群上的限制,并不适用于电影。“网络语言今年觉得好玩,明年可能就过时,但一部好电影的生命周期会很长。而且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网友“小玖桑”的爸爸就是一例。“小玫桑”买票给父母去看《黑衣人3》,回来后老妈说:“你老爸英语不灵光,字幕‘地沟油’啊‘瘦肉精’啊,看得他糊里糊涂!”

熊伟说:“对原片里一些隐晦的调侃,贾同学(贾秀琰)直接把笑点亮出来了。其实可以把这留给观众,她不能剥夺那部分能看懂的人发笑的权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常江,从事影视传播研究,他认为应该区分影院正式上映和网络传播。“字幕中出现本土化元素,其实是观众(字幕组成员本身就是第一批中国观众)的二次创作。妥当与否,关键看是什么传播渠道:影院观影是观众仪式性的消费行为,是单向传播,正式且价格昂贵,因此二次创作必须审慎,底线是不能破坏作品原意或杜撰新的意义。而如果是网络传播,传者和受众更为平等,是多向传播,选择高度自由,消费成本低,这种环境下的二次创作,就属于大众艺术乃至大众权利的范畴,无可厚非。”

令人怀念“上译制造”

针对“老外满口中国潮语”(虽然是字幕形式)现象,一位著名影评人在《电影故事》的专栏文章意“怀念”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经典配音。在“上译”的辉煌年代,人们领教的外国经典影片,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它配音推出。上译团队精于把握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将原作演绎得原汁原味形神兼备。不可想象,假如这些不同时代的经典人物形象说着当时的“中国潮语”,将会削弱多少艺术价值。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也不必过于拘泥,适度创新也是应该的,但再怎么创新,总得有一些基本游戏规则或曰底线,底线就是,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或损害原作,假如为了所谓的“出效果”而不惜让观众“出戏”,中断一气呵成的艺术氛围,即便赢得一时的哄堂大笑,也是廉价的噱头。诸如“你这可真的太坑爹了吧!”“你是穿越剧看多了吧?”“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这些非驴非马不伦不类的搞笑语言,由老外明星说出(尽管是字幕形式),让你觉得是在刻意贴近清口周立波或搞笑小沈阳,立马产生“硬装斧头柄”的别扭感,拉菲酒霎那间变成二锅头。

经典搞笑台词篇7

1.1周星驰之前的“无厘头”表演雏形周星驰走红前,许氏兄弟以及周润发等人在喜剧表演中已经尝试“无厘头”形态。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许氏”粵语喜剧中,为吸引观众,所安排的角色言行有违常规、常理,时现戏仿恶搞的情节场景,同时偏狂过火的内容亦大量存在。这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演员的演绎,许冠文的工于心计与奸诈、许冠杰的聪明与技高一筹、许冠英的憨厚老实都令人难忘。《天才与白痴》《卖身契》是突出的代表作品=《天才与白痴》(1975)描写了精神病大夫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荒谬闹剧,可谓疯癫到极点,有关场景与对白触及到了“无厘头”的核心精神。如主刀的医生(许冠文饰演)一边手术一边打电话赌马,这个搞怪得有些吓人的场景虽然不可能在现实中真正发生,但在电影中以“厘头”形式嘲讽(也是批判)了人为的荒唐。《卖身契》(1978)—片当中,“白毛”电视台为追求收视率,制作了一档极其荒谬的电视节目,约请薛志文(许冠文饰演)做主持人,薛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引导嘉宾贪财求富而抛弃人伦,将节目的庸俗、过火表现得极为充分,也极为“无厘头”。

  本片搞笑片段很多,如电视台换经理的程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强烈的讽剌性,只是1970、1980年代的“许氏”兄弟电影中的“无厘头”尚未全面发展到1990年代周星驰主演的“无厘头”电影那般天马行空、酣畅淋漓的境地,而且因为内容上的针砭现实、表演上的鬼马风格广为人们欣赏称道,夹杂在其中的“无厘头”部分(与90年代周星驰电影表演风格相似相通)被人们忽略了。香港有影评人士认为,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承袭了“许氏”电影,“同样是粵方言中的俚语、谚语,周星驰只是用了谐音或倒置性的方法,大玩语言游戏,就让人觉得即使是没有来由、不知所云却猛地觉得好笑;明知逻辑不通,却因为他一脸认真地说话让人忍俊不禁。这是周星驰对许冠文电影中小人物、小市民的传承,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

20世纪80年代后期,周润发在有关喜剧片中也不乏“无厘头”式演绎b《公子多情》(1988)中周润发不同装扮造型和夸张表演戏仿恶搞成分;同年上映的贺岁片U八星报喜》中,周润发饰演带娘娘腔的阿郎,言行逻辑有别于常人,肢体语言极尽夸张,影片前半段,阿郎因泡妞将大哥阿辉(黄百鸣饰演)的车子撞坏,为了转移大哥的情绪以逃避惩罚,制造‘‘电话故障”的台词颇显‘‘无厘头”精神,同时也为影片制造了十分强烈的“笑果”;《纵横四海》开头不久,阿海(周润发饰)用咀嚼过的口香糖为一幅名画加上了一只‘‘耳环”,而在片尾时,阿海身着围裙,将孩子当作家具顺手扔出一段的表演都有着很明显的“无厘头”痕迹;《赌神1》(1989)在高进失去记忆的那段时间,周润发对于弱智的表现模式,也体现了“无厘头”的表演特色,使得这个角色更加丰满与立体。

1.2与周星驰合作演员的“无厘头”表演如果说,许冠文、周润发等人的喜剧表演与周星驰表演存在时间差,难以让观众用“无厘头”去串联的话,与周星驰合作的其他演员的“无厘头”表演让周的表演锦上添花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如罗家英在《大话西游2之大圣娶亲》中演绎的唐僧形象不输于周星驰塑造的至尊宝形象,成为了《大话西游》最吸引人的角色之至今他的那些令人喷饭的台词以及那首经典的《onlyyou》还在大、中学生中传播并被“改编”,没有罗版唐僧的莫名啰嗦,某种程度上难以表现出至尊宝的无奈、痛苦与反叛的内心世界。而吴孟达在“无厘头”电影中的表演(均为配角)很抢眼,仅次于周星驰。他在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片中时常扮演老爸、老师、乞丐等角色,其表演不避粗俗与丑怪,常以怪诞离奇的行为和张扬恣肆的语言,放大人们的食色本性及欲望。如果说周星驰“无厘头”表演被认可、被推崇,我们千万不可忽视吴孟达这位“绿叶”的衬托功劳。其他演员也有尝试“无厘头”表演风格的,如《情圣》中毛舜筠的表演、《食神》中莫文蔚的演绎都带有明显的“无厘头”成分,等等。

1.3周星驰“无厘头”演绎最为深入人心喜剧作品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表演,如卓别林电影、英国的“憨豆”系列、冯小刚电影中葛优的冷幽默、香港许氏电影中许氏兄弟的“鬼马”表演、80年代后期“富贵系列”中肥姐骠叔的搭档搞笑等等,表演因素占了很大比例。至于成熟的“无厘头”喜剧,确实因为周星驰的表演使其别具一格,成就了一批经典作品,姐《赌圣》(1990)中阿星因牵挂绮梦无心参赌而显得懵懵懂懂、天真无知;《审死官》(1992)中宋士杰是一个以个人利益为主,以替人伸张正义为次的古代律师,周星驰的表演显得自然、逗趣,如公堂中上窜下跳、振振有词说个不停的一段戏,夸张而不惹人反感;《鹿鼎记》(1992)中周星驰版的韦小宝在妓院长大,勤学苦练匪夷所思的骂人技巧,能够直言不讳拆解陈近南的话,其顽劣的市井形象鲜活生动;《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中,周星驰将好莱坞影片《铁金刚》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替换为中国古代的大内禁卫,进行肆无忌惮的戏谑《食神》(1996)既表现得意时的嚣张浮夸,也以神思恍惚的表情、夸张且冷静的举止表现被背叛遭暗算时的境遇;两部《大话西游》中其夸张表演有所收敛,沉稳中带着沧桑,真诚中夹杂着滑稽,等等,不一而足。整体而言,玩世不恭、调侃自嘲、不按正常逻辑思维、言行乖谬特别是颓废中带有神经质的尖笑声且语速奇快是周氏‘‘无厘头”风格的明显特点。应该指出,不喜欢周星驰表演的内地观众可能觉得其所塑造的形象粗鄙低俗,因为影片中人物确实有猥琐垃圾式的言行,特别是王晶执导的作品,这与导演理念及香港商业电影的整体面貌有关。

在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电影中,人物的对白往往是一种语言游戏(故意前言不搭后语和玩世不恭的嘲讽),颠覆规则和逻辑,捉狭权威;有时主角的台词滔滔不绝,表面看起来好“无厘头”,其实正是周星驰的用心,就算是即兴式表演或极度搞笑式对白,也是与他影片中需要的东西吻合。至于神经质(有时耍酷的表情)、夸张连续的尖锐大笑,更是影迷们熟悉的周式表演风格。如此看来不论民间还是学界常将“无厘头电影”与“周星驰主演电影”换用,虽不尽科学合理,但确实证明了周星驰的表演对“无厘头”电影的极大贡献,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王晶、刘镇伟、李力持等人导演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片均被称为“周星驰电影”或“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表演起到的作用掩盖了其他因素。至于有人讨论美国的喜剧演员金凯瑞与周星驰的演技之优劣,笔者认为前者虽有夸张癫狂的台词动作、神经质的表情,但缺乏周星驰那种即兴式的不合逻辑的对白,内涵上谈不上对经典文本或主流价值观的颠覆,其形象塑造更多具有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两人表演形态即使有相似点,但整体风格有异,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

2.定位;‘无厘头”叙事模式不易复制

作为最早的类型电影之喜剧电影不同于其他类型电影有明确的类型特征或模式可以遵循,其作品丰富,结构手法与基调形态千差万别,令观众眼花缭乱,或许这正是喜剧片的魅力所在。“随着喜剧和各种影片类型为广大观众所熟知,随着广大观众对旧模式、手法、语言的厌烦,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喜剧类型,即自我相关的喜剧,这种喜剧就是通过打破常规和观众的种种习惯性心理期待来造成喜剧效果的。这种与喜剧类型自身或其他电影类型产生关系的喜剧模式有多种手法,最常用的一种是将以前各种类型中大家熟悉的经典性场面改变意味,处理成喜剧场面。”笔者认为,郝建先生这里所说的“新的喜剧类型”或“自我相关的喜剧”其实就是喜剧片种中的“亚类型”(即喜剧片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电影类型的养分,“生长”或“裂变”出带有新元素的喜剧种类,笔者认为这些种类可以用喜剧电影的“亚类型”来表述。)香港喜剧片整体看来模式形态多种多样,但相对而言,依据选材、主旨、情节等标准,可以整合出几大“亚类型”,比较而言,社会生活喜剧类型元素相对单一,选材集中于家庭生活与爱情;功夫喜剧、动作喜剧、警匪喜剧主要将喜剧元素糅合进原先的功夫、动作、警匪片中;而“无厘头”喜剧嫁接的类型元素较为丰富,选材也最为繁杂,属于典型的喜剧片中的亚类型。

不同的喜剧亚类型是喜剧这一大类型的分化,是可以模仿、复制和批量生产的商业片。如香港的功夫喜剧、动作喜剧、喜剧等亚类型喜剧,人物身份与人物关系设置相对模式化,故事发展与走向有一定的套路,其创作是为了赚取更大的票房利润。比较起香港其他喜剧电影中的亚类型“无厘头”喜剧电影显得有点另类,难以在主题表达、题材选择、情节推进等方面归纳出明显或外显的叙事模式可供借鉴或复制;可是1990年开始周星驰主演的“无厘头”电影从创作目的到市场结果确实是商业片,仔细分析有关文本,无疑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只是这些“相似性”显得较内在、隐秘,且相互交缠,需要用心探究。

2.1表演风格雷同,喜剧手法与喜剧效果相似

对于20世纪90年代香港典型的“无厘头”电影来说,表演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虽然周星驰在不同喜剧片中的表演因合作者、选材、剧情而有差异,但整体风格存在相通之处:那些有违常理富有嘲讽意味(包括自嘲)的可笑对白、神经质的表情和夸张的大笑声、精灵古怪的举止、异想天开的情境设置,给人“似曾相识”感,让观众特别是星迷陶醉赞赏。

周星驰主演的“无厘头”电影的题材主要有两类是取自中国古典题材加以改造;二是表现香港现代小人物生存状况。两类题材共同的处理手法是:通过恶搞、戏仿,营造荒诞桥段,或解构观众的古典文化情结,或颠覆人们对传统英雄形象的认识。《审死官》消解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清官”情结;《唐伯虎点秋香》终结了故事中的才子佳人童话;《大话西游》解构了为造福世人历经磨难的无畏探索精神。现代题材在夸张的表演与极具想象力的情节中同样解构了约定俗成的价值观,解构了人们对于“英雄’“权威”的认知,如《逃学威龙》、《国产零零漆》、《食神》等,与古装选材的喜剧片在喜剧手法的采用及喜剧效果的达成上很接近。

2.2人物形象相近,故事模式趋同

周星驰主演的喜剧中的角色多为处于社会底层或边缘的卑微人物:《整蛊专家》中古晶是运用各种伎俩整人却受到拥戴的骗子;《破坏之王》中的何金银是经常被人欺负性格懦弱的无名小卒;《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是一个“跑龙套”的临时演员;《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起初是贪财好色之辈;《审死官》中宋士杰开始时是一个见钱眼开颠倒黑白的古代状!J师;《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是一个山贼,等等。这些人物的言行方式玩世不恭、嬉皮笑脸。性格中都有胆小、自私、好色、小气的成分,同时不乏善良乐观,夹杂着调皮、执着;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人物,谈不上高尚,但不乏正气感与道德感。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每部作品的情节构思都不一样,都可以用“标新立异”来形容,但故事发展基本脱不开这一模式:主人公受挫,困顿不堪,或处于弱势被挑衅被欺侮地位,经过艰苦磨练,终于出人头地一惩恶扬善,扬眉吐气。片中的小人物即主角总是通过努力与坚持,并抓住某种幸运或机缘巧合而成就了正义,获得了成功。如咖喱与辣椒最终破了案(《咖喱辣椒》);白面包青天最终正确断了官司(《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零零发也终于保护了皇上(《大内密探零零发》);苏灿当上了武状元(《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了秋香(《唐伯虎点秋香》);高进失忆后走出低谷战胜强大对手找回了尊严(《赌神》);至尊宝为了救爱人紫霞以牺牲爱情承担痛苦为代价,同时也成全了大业(《大话西游》。显然,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故事没有脱离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

“无厘头电影作为香港商业喜剧的典范之一,似乎全力实践着类型电影‘交互性’的特点要求”,几乎每一部“无厘头”电影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交融结合,可以说不同类型杂糅是“无厘头”喜剧片的特色之一,且不同于功夫喜剧或动作喜剧类型之间的搭配相对固定化,常常兼容古装喜剧、科幻、功夫等等类型元素,或爱情、魔幻、动作等类型元素结合,或其他多种元素结合,这是“无厘头”喜剧难以复制的主要原因:每部影片杂糅的类型元素有差异,不固定。这在某种程度上让“无厘头”不那么具备典型类型片的范儿。作为喜剧电影中的一种特别的亚类型“无厘头”喜剧丰富了喜剧理论,丰富了大众的观影体验。作为倚重于表演因素的喜剧片亚类型,脱离具体的时代氛围以及特定的主演,它能否健康发展,获得市场的青睐仍是一个未知数。

3.影响:“无厘头”影片成为华语地区特有的次文化现象

3.1“无厘头”影片的内涵与后现代解构思潮有不同程度的“暗合”

“无厘头”电影在上世纪末受到大陆年轻观众的青睐,成为华语地区特有的次文化现象。有生命力的方言不止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粵语即是这样的方言代表=“无厘头”因子藏在粵语语系表达中,其所具有的世俗乐观精神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中得到极大释放,同时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电影已经不是(如“许氏”电影)冷静批判社会现实,而是运用极具个性化表演风格,夸张变形地呈现港人面临“九七”到来时的惶恐、不安、无奈等情绪“在主人公塑造、叙事、语言上都达到一种出位和狂欢化的效果,从而具有了后现代文体夸张、反讽、戏仿、碎片化等特征”,这也使得粵语文化中无厘头因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翻新”与强化,甚至演变为一种“次文化”(即部分人热衷的新兴文化,不涉及宗教信仰,经媒体推介逐渐流行,但一般难以成为主流文化一笔者注)。‘无厘头’文化是香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次文化,并长期主导香港娱乐文化o‘无厘头’文化透过香港喜剧影视作品的流行而发展,并被华语地区广泛接受,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亦广泛接受其喜剧艺术的表演形式,并逐渐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在周星驰等演员的对话、独白或行为中,有观众会感受到“无厘头”的油滑粗俗、不着边际,也有观众会欣赏“无厘头”的直率大胆、无所顾忌,只是它打破了旧有的生活逻辑、等级制度和价值秩序(比如强调对权威的服从,强调伦理教化,强调理性秩序等)。虽然周星驰主演的“无厘头”电影令人觉得其内涵上反权威、反传统,但并不是自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实践,即使两者确实存在着某种内涵上的对接或暗合。周星驰电影传播到大陆后,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某些观念不谋而合,年轻观众于是将自己的“深刻”理解或解读附加于周氏电影,这也充分说明对于文学艺术作品而言,创作者的初衷与受众的接受传播存在着差异。

让“无厘头”电影在理论上攀升至“后现代主义”高度的主要是上世纪末的大陆年轻观众《大话西游》的“反季热”(上映时反响平平,沉寂一段时间后随着碟片传播而大受欢迎,这是影片的主创者们始料未及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证明。大多数的年轻观众都会将至尊宝遭遇中的无奈痛苦与自身所处的社会情境和生活体验相联系,创作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各种“无厘头”改编版本。继之,在文学、电视节目、影视剧、网络“恶搞”文化等方面都出现“无厘头”作品或文本。

3.2“无厘头”出现于文学及电视节目

新世纪,大陆刮起了一阵“无厘头”风。从2001至2003年,颇有《大话西游》遗风的《悟空传》、《沙僧日记》、《八戒日记》、《华山论贱》等一系列“无厘头”小说相继面世,各有拥趸。2004年3月,由新浪网授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新浪无厘头丛书》就包括了《非正常男女》、《搞笑天地》、《冒牌金庸》和《世说新语》,总字数超过百万。这些作品解构四大名著、解构金庸、解构莎士比亚,似乎一切东西方经典均可被解构=“无厘头”文学创作的目的是博人莞尔,以消解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压力,它与传统文学担负起的‘‘经国之大业”重荷无缘,在港台文化影响和网络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年轻作者,亦无意让文学背负使命,仅以搞笑为手段,以解构经典文学为快意。

“无厘头”在香港的诞生离不开电视,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的各家电视台为了抢夺收视率而制作了一些低俗节目和电影。这些节目与影片中各种笑料让观众应接不暇,剌激性的场面以及爆炸性的噱头和笑料开始充斥其中。这是香港‘‘无厘头”文化土壤的组成部分,“无厘头”与电视文化的关系还可以追朔到周星驰曾经主持少儿节目《四三零穿梭机》,有关内容已现“无厘头”端倪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无厘头”的搞笑方式受到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青睐。笔者认为现在三地的综艺节目常制造“无厘头”式笑料,港台更为明显,个人认为其中睿智幽默的不多,粗俗成分不少。

3.3“无厘头”渗透进大陆影视剧

继戏仿成分浓重的清宫戏后,大陆出现了一些具有明显无厘头特征的影视作品,如《大电影之数百亿》两部(2006,2007),《高兴》、《十全九美》、《熊猫大侠》、《隋朝来客》、《倔强的萝卜》及影视两版《武林外传》等,多以恶搞、拼贴作为创作手段。到目前为止,最能体现大陆‘‘无厘头”创作水准且不是随意拼贴的当属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剧作将后现代文化戏谑调侃等特征巧妙地转化为喜剧元素,在调笑中消解了传统武侠精神的内核,这种调侃式的消解成为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秘诀”,必须指出,本剧在解构的同时也在建构,往往用剧中人物的言行表现戏仿出一个更贴近当代人心理需求的新的‘‘武林”,正如周星驰主演的“无厘头”电影在消解传统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同时,维护着爱情、亲情、友情,维护着善恶有报的信念。

3.4与网络“恶搞”文化结合

经典搞笑台词篇8

[关键词] 喜剧 搞笑 娱乐文化

笑声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透过笑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社会文化秘密。

喜剧的效果就是笑声。何为喜剧?经典美学家们有着不同的诠释。亚里斯多德认为: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模仿,是暴露滑稽事物的可笑之处。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外在形象压倒了内在理念,表达了理念内容的空虚。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喜剧是丑力求自炫为美时表现出来的滑稽。鲁迅认为: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马克思则侧重于从历史发展规律的大视野中透视讽刺性喜剧的本质,他说: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剧,

诸家所论,尽管立场不同,视角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特征:都很注重喜剧的外在艺术形式背后的思想内容、道德意识,或者说,很注重喜剧的内在深度,而不仅仅停留在喜剧的表面形式。正是基于这种对喜剧的经典式理解,学者们把喜剧看作是美的一种类型,是以滑稽、背理的形式来引发人们的笑声的一种艺术。他们把喜剧性艺术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辩证的统一,没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没有灵魂,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不能成为喜剧。

由于把喜剧看作是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一个审美范畴,当然也就需要强调它的艺术效果或美育意义、一般说来,喜剧的美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它可以通过滑稽、背理的形式来反映社会人生,省悟社会人生,调剂社会人生,社会人生,超越社会人生,让观众在笑声中认识生活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笑声瓦解社会人生的压力,获得超越社会人生的勇气、愉快与智慧,培养积极向上、旷达开朗的心胸与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喜剧的这种意义内涵与美学要求去对照文化史,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符合标准的经典性例子。例如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成语寓言属于喜剧作品,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与关汉卿的《望江亭》属于喜剧作品,卓别林的相当部分电影属于喜剧作品。它们都能让我们发出笑声,并在笑声中获得知识、教益与启迪。

然而,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大众文化的传入、生根、发展、壮大,以致现在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一些经典美学概念造成了冲击,使它们再难以用精神导师的身份去引导文化价值取向。喜剧就是其中一个。在大众文化的氛围中,娱乐制造者制作笑声的目的与手段变得让传统喜剧理论无法解释,观众发出的笑声似乎也不总是具有美学意义。

何谓大众文化?一般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商业性文化,它以赚取利润为目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以迎合或刺激大众的感性需要而获得大量消费者为经营手段,以文化商品的面目出现,具有模式化和流行化的特点。正因为大众文化是以获利为根本目的的商业性文化,所以尽管其中不乏有艺术性的作品,但从整体看很难避免庸俗化倾向,所以有学者直截了当地指出,大众文化“实际上指一种与多数人的较低文化水准相适应的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带有较多的自然性、粗俗性”。以此为据去观察当今影视世界,港台地区的娱乐产品几乎的确是大众文化的一统天下了:例如香港生产的大量涉足低俗素材的噱头片,例如港台某些著名电视台的娱乐节目、选秀节目。演员们与主持人们几乎是不择语言、不择动作,极尽搞笑之能事来争取观众的笑声,这些“文化产品”连最起码的道德意识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意蕴、思想深度、智慧启迪了,它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制作笑声――粤港方言叫“搞笑”,并在观众本能的笑声中收获大量利润,而观众之所以接受它们也仅仅是为了消费笑声与消遣时间,此外别无所求。也许,仅仅是为搞笑而搞笑还是笑声之外能给人以一点什么,是喜剧与搞笑区别之所在。显然,拿传统的喜剧定义无法诠定搞笑搞出来的这种笑声,这种笑声也不愿接受传统喜剧定义的约束。传统喜剧向来较为严肃、高雅的笑声在这里碰到了另外一种笑声,这种笑声正在中国市场经济的糜烂土壤上拼命扩张、蔓延,大有全面夺取经典笑声权力的风头火势。

但大陆的文化版图毕竟要复杂很多,因而大陆文化中的笑声也复杂得多,这是由大陆的文化底蕴、社会环境与政治色彩等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以几个影视个案来观察大陆娱乐圈中的笑声,来分析大陆笑声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如何分析电影《举起手来!》的文化性质?从主题看,它讲的是我国北方农村的劳动人民与八路军战士共同抗击日本鬼子的一段喜剧化的故事,似乎应该定性为主旋律电影。但据影片的主要制造者称:这是一部商业艺术片,目的就是要让观众笑翻,要使它成为一部好票房的影片。既然具有主旋律色彩,笑声当然应该符合经典美学要求;既然是商业片,便要按市场规律制作笑声;同时又是艺术片,还得让笑声具有一定的艺术高度。该片在这三方面的融合上还是做得很成功,无论是亚里斯多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鲁迅还是马克思的经典喜剧观点,都能完全接受《举起手来!》这样的作品。只不过稍有大众文化影响下的“戏说”嫌疑,以致有观众担心会不会误导青少年对抗日战争的看法。

如果说《举起手来!》的笑声背后还藏着严肃与朴实,还藏着对“人民”概念的亲切与敬爱的话,那么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笑声的文人气质与“戏说”性质则强了许多。它的主角是英雄美人、才子佳人,它的指导思想并非人民史观。不过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品位:在叙写英雄美人才子佳人们游世、观世、玩世、享世、救世的同时,能够借故喻今,揭露出今天的社会现实,并且有着鲜明的是非观。所以它的戏说历史,它的幽默逗趣,仍然能够提供回味的空间。应该说,《铁齿铜牙纪晓岚》制作的笑声虽然算不上大家闺秀,但仍可看作小家碧玉。这是介于经典喜剧笑声与大众娱乐笑声之间的一种笑声。

经典搞笑台词篇9

“帮主”是个“软妹子”

小樊199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嵊州,父母都是公务员。然而,樊含笑对“笑点”的感觉在她的学生时代就被突显出来。那时老师布置同学们写随笔,她总能写出“又雷又搞笑”的文字,常常是全班传阅率最高的,而且大家看后都大笑不止,觉得特有趣。

2010年夏天,樊含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大三。因为备考,学校断了寝室内部的所有网络,游戏、电视一律“封杀”。一天,室友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只移动硬盘,打开,发现里头藏了不少古装剧,例如《封神榜》、《新白娘子传奇》、《戏说乾隆》等等。

考试结束,樊含笑也成了“老片”的忠实粉丝,剧迷们凑在一起聊天,总是会互相调侃吐槽一下剧情。有一次,女孩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电视剧的镜头,重新编剧情和台词,做成配音视频娱乐一下呢?

说干就干,于是花了几个晚上,她终于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剧本《新白娘子传奇系列――淮秀帮洗发水风波》制作了出来!经典的《新白娘子传奇》在她的笔下,一秒变成了洗发水广告。效果却意外的好,这个长度不到5分钟的视频一经推出,很快就在网上被转疯了。

紧接着,他们又推出了《还珠格格――小燕子紫薇考公记》、《情深深雨蒙蒙――你买到车票了吗?》等作品。樊含笑又给自己这个专门做创意配音的网络团体取了个很有趣的名字:“淮秀帮”!并自封帮主。

由于这种“恶搞”和“吐槽”风格很受年轻人喜爱,时间不长,“淮秀帮”就在网上小有名气,而且还有了一批“铁杆”FanS。

在吐槽中传播正能量

“淮秀帮”的作品不光只有搞笑。从2011年开始,其视频风格从纯恶搞型转向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其作品紧跟“焦点”,考公务员、国内抢盐潮、电视剧穿越成风都能成为他们调侃的对象。

樊含笑说,“我们对调侃对象没有恶意,只是希望给大家带来欢乐,也能让大家反思一些东西。”比如很多大学生对这段台词都印象深刻:原以为学历是张火车票,博士是软卧,硕士是硬卧,本科是硬座,专科是站票。火车到站才发现,老板并不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谁说恶搞就是低俗?谁说吐槽就是愤青?樊含笑和小伙伴们用行动告诉网友:我们喜欢吐槽,但恶搞有度。我们更关心社会,是在搞笑中传播正能量并让人反思!

慢慢地,“淮秀帮”越搞越大,许多怀着热情和天赋的85后、90后的网友加入他们,其中不乏非常专业知名的配音演员。

一部神作的诞生,通常要经过好几个步骤:确定主题、撰写剧本、分配角色、合成视频、推广。樊含笑是淮秀帮的金牌编剧,每个作品几乎都出自她手。

一部剧的完成往往需要10多个人的配合,以及数天时间。但对于淮秀帮的“精悍”出品来说,物色配音人曾经是最头痛的问题,现在已成为他们对比其它同类恶搞视频的优势。

因为樊含笑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配音团队,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是一帮奇才!比如小u,在任何一段创意配音里,只要出现《小时代》的镜头,女王顾里是她,女神南湘是她,女汉子唐宛如还是她,往往一幕戏里所有女声都被小U一个人承包了。在那期《2014年的十大关键词》里,她还模仿起天后王菲唱《匆匆那年》,真是惟妙惟肖。

陈凯歌、李冰冰主动求“虐”

大学毕业后,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樊含笑曾报考公务员,在某事业单位上班,但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于是,2013年底她索性辞职创办了自己的杭州淮秀帮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现在她平均每月推出2-3个视频,一放到网络上就会被疯狂转发。当然,他们的恶搞配音不是完全无下限,有一个“三不碰”原t:天灾、宗教、恶俗或色情的笑点不碰。

樊含笑是个90后女孩,她很熟悉这一代人的成长需要什么元素。其粉丝多集中在经济发展地区,多通过网络看视频。男生通过微信看到,而女生在刷微博和淘宝时看视频。而网游、数码业务的客户喜欢在网络视频中植入广告。樊含笑发现自己的视频很有商业植入的潜力。

有创意的商业植入也是“淮秀帮”出品视频的一个特点。由樊含笑执笔的《高温联播》是一个由商业定制的配音视频,在这个以《新闻联播》主持串联多部影视剧画面的视频单集作品单网点击破两亿,还获得土豆映像节最佳搞笑视频、爱奇艺最佳配音作品、56盛典优秀pGC等奖项,被《中国新闻周刊》称为“网络时代的公益吐槽”。

期间,樊含笑也曾遇到过一些要求苛刻的,面对这些,她强硬坚持自己的原则。5年来,樊含笑已经出品了100多个配音视频。在淮秀帮制作的一个配音视频《三角演义》里,刘青云、古天乐和张家辉等主角直接参与了“商业演出”,在片尾为电影《扫毒》做宣传,并且开口感谢淮秀帮。因影响较大,加上“淮秀帮”形象极佳,所以很多明星都自动找上门来求“虐”。

经典搞笑台词篇10

朱自洁(1987—),男,江苏常州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影艺术史论研究。

[摘要]古装喜剧一直是香港喜剧电影中重要的亚类型之一。香港古装喜剧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变化,其创作手法上基本承袭了1990年代的“无厘头”的手段:解构、拼贴、模仿等被编导们肆意的使用。因此,无论是改编自古典文学、民间野史,还是承袭经典名作,抑或原创,“癫狂恶搞”始终是新世纪十年中香港古装喜剧的最大特点。但相较于新世纪以前的古装喜剧创作而言,进入新世纪以后的香港古装喜剧还是有些许的变化。

[关键词]新世纪十年香港古装喜剧发展过程艺术特色

古装喜剧一直都是香港喜剧电影中重要的亚类型之一。所谓“古装”,概指影片的故事背景、人物造型、美术布景均呈现出“古代”风貌。借由银幕展现历史,引发观众的观影兴趣。而当古装电影融合进喜剧元素时,又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它在满足观众追溯历史的兴趣同时,又借助各种喜剧手法满足大众对于“娱乐”的追求。

香港古装喜剧几乎和香港电影同时诞生。1970年代,它随风月片、功夫片的风靡而大红大紫。1990年代,它以“无厘头”的特色消解了港人对于“97大限”的焦虑。

进入新世纪的香港电影产业虽未摆脱1990年代的颓势,但以王晶、刘镇伟、黄百鸣、李力持、陈嘉上为代表的一批影人仍创作了相当数量的香港古装喜剧,为新世纪十年的香港喜剧电影谱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作品在基本沿袭“无厘头”喜剧模式,以癫狂恶搞为其主要特征。无论情节内容还是人物造型都被改编得毫无“古代”之感;作者通过“复制经典影片”的方式,博取商业回报;一些虚构的故事更是成了影片编导在古代背景下的肆意涂鸦。一味的拼贴、戏仿使这些作品极具后现代意味。

一、改编自古典文学、民间野史

这一类型的古装喜剧基本上延续了“无厘头”古装喜剧的特点。故事情节来源于古典文学或民间传说,内容多为虚构。但人物对白却明显地呈现“现代”特色。

影片《河东狮吼》取材自观众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河东狮吼”,讲述宋代小男人陈季常和泼辣妻子柳月娥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粤剧和电视剧已经拍过多次,但马伟豪却无意将这个故事原原本本地重现,而是加以诸多“现代元素”:片中陈季常在家穿的是七分裤、人字拖鞋;女子多是低胸装造型,诗词吟唱会犹如演唱会,台下观众也均是现代追星族的模样,颇具时代气息。

在情节设置上,该片与韩国影片《我的野蛮女友》有异曲同工之处。由于后者在港大行其道,因此该片一经上映便有不俗的票房成绩。片中柳月娥让陈季常承诺的一段经典对白“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就是这样了。”也成了众青年情侣间的爱情宣言。

影片《老鼠爱上猫》也是一部颠覆经典之作。影片取材于小说《七侠五义》,但却是由女星张柏芝饰演“锦毛鼠”白玉堂,甚至还与展昭互生情愫,最后喜结良缘。片中的包拯也一改铁面无私的传统形象,变成了一个在太平盛世中无所事事,有许多无奈的“和事佬”,令观众大跌眼镜。

影片于2003年春节档上映,内地公映早于香港13天。由于发行方采取了有效的防止盗版的措施,再加上刘德华、张柏芝、黄秋生、李冰冰等人气明星的加盟,影片狂收1200万票房,击败同为喜剧题材的《百年好合》,完胜春节贺岁档。

二、复制、翻拍经典作品

另一部分古装喜剧则是将既有的古装喜剧改头换面,通过戏仿、拼贴成一部新的作品。出于票房的考虑,电影公司和编导翻拍、重拍或新编这些经典作品,有些甚至一拍再拍,使之成为一个系列电影。王晶的《大内密探灵灵狗》、刘镇伟的《越光宝盒》和黄百鸣的“喜事”系列电影当属此类。

《大内密探灵灵狗》无论从片名还是角色设置都承袭了王晶于1996年监制的《大内密探零零发》。片中的主角灵灵狗同样是一个武艺不精却热爱发明创造的大内密探。相较于原作,《大内密探灵灵狗》中的笑料更密集,并用了许多当下的流行语作为对白。如灵灵虎和刺客一边打斗一边调侃:“你以为你是牙买加的博尔特吗?”皇帝看到灵灵狗的飞行器上拉出广告条幅,咆哮道:“我最恨别人在戏里加广告!”皇后躲在门后看曹公公大战刺客,念念有词:“我觉得叶问更能打一点。”

影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处处显露出“模仿”的影子。影片伊始,导演就设计了一场极似《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宫女梳妆打扮的镜头;片中的彩云公主被设计成白雪公主的造型;皇后的“香肠嘴”则俨然是对《东成西就》中梁朝伟经典扮相的模仿。

在王晶看来,这些笑料都“不是带有伤害性的,都可以放进来。”“因为喜剧是很开放的,只要能令人乐上一乐的都可以用。”[]但由于一些喜剧桥段与情节发展并无太大关系,且又未能超越原作高度,因此喜剧效果大打折扣,影片质量也有烂俗之嫌。

与《大内密探灵灵狗》一样,刘镇伟的《越光宝盒》同样是一部解构经典的癫狂之作。影片恶搞了《赤壁》、《画皮》、《无极》、《功夫》、《泰坦尼克号》等多部影片的经典桥段,打造出一部典型的“屎尿屁”俱全的古装喜剧。虽然“画皮充气”、“于谦手语”等个别情节充满鬼马机智,但从总体上看,一味地戏仿以及恶作剧式的的搞怪使笑料缺乏张力。特别是编导刘镇伟将自己曾经缔造的经典之作《大话西游》亲手拆解,显得不伦不类。

该片上映后虽遭遇诸多批评,但影片巧妙地避开2010年春节档期的激烈争夺,明智地选择春季档期,加之58位华语影坛喜剧明星的加盟演出,最终仍获过亿票房。

1992年,东方电影公司在贺岁档期出品喜剧《家有喜事》。该片拍摄仅耗时13天,却收获超过5000万港元的票房。此后,“东方”又分别于1993、1997和2009年推出三部“喜事”电影。

2010年,黄百鸣与儿子黄子桓合作,沿用《家有喜事2009》的原班人马,并新增内地当红小生潘粤明,香港模特杨颖、熊黛林,打造出《花田喜事2010》。该片为春节档期量身订制,因此“搞笑”成为全片的最大诉求。影片继承1993版《花田喜事》中天马行空的风格,独创许多“与时俱进”的笑点。如“Rap吵架大法”、“搞怪版咏春拳”等。但片中部分笑料流于俗套,对影片整体构成了一定影响,也对影片整体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些颠覆经典的古装喜剧之所以能深受观众喜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这些作品大都改编自古典文学、民间传说或经典影片。由于原作在群众中普及较广,有着良好的口碑,因此翻拍作品往往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2、这些作品以解构/颠覆经典为特征。作者仅保留原著的基本框架,其余则大多被肆意拆解,框架内的具体内容、细节大多为虚构并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和桥段,以博观众一笑。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恰恰能唤起观众的猎奇心理。

3、这些作品中含有大量的潮流符号,这些流行元素虽司空见惯,但由于被放置在古代的背景中,观众则往往会因“时空交错”而产生新奇的视觉体验。

三、原创的古装喜剧

除此上述两类古装喜剧之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轻松有趣的原创故事,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代表作有《天下无双》、《一石二鸟》、《妃子笑》等。

《天下无双》是《大话西游》和《东成西就》的导演刘镇伟沉寂多年之后与监制王家卫合力打造的又一搞笑贺岁力作。影片的故事情节虽俗套,但在“后现代”式的电影语言下显得极为有趣。因故事发生在江南,故黄梅调成了这部影片的主旋律。改编自黄梅戏《天仙配》的主题曲《喜相逢》悠扬动听,与情节发展相得益彰。

对于片中的人物形象,导演也进行了夸张的解构。片中的皇帝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而是顶着“爆炸头”,玩世不恭,一身脾气的“创意大王”。现代社会中的公事包、松糕鞋、旗袍、菜单、高跟鞋等物品一一出现,时空的混乱、古今的错位都使影片呈现出后现代的色彩。

在运用夸张手法的同时,编导还触及了人性内核中“孤独”和“悲伤”的主题以及对“镜中月、水中花”的爱情的解读。影片的结尾,发疯的长公主化身为阿龙,阿龙也化身为长公主,完美地贯彻了“所谓镜花水月,其实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主旨,“从而完成传统伤感主题的解构和超越。”[]

影片于2002年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最佳电影”和“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它包含了一般喜剧片所具有的喜庆、搞笑,又独有超越传统喜剧电影的思想深度和文艺气质。该作在当下只求一味搞笑,缺少思想高度的香港喜剧影坛是十分难得的。

由一百年电影有限公司和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的《妃子笑》的灵感则来自于一档名为“全美模特大赛”的节目,描写明朝弘治年间,皇帝选美时,各佳丽明争暗斗的故事。无论从构思还是从题材来看,《妃子笑》都与2004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金枝欲孽》相似,这也无形中给《妃子笑》带来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但该片通过动作、特技等电影手段刻画出的选美争斗过程以及皇宫的大气绚烂,都是电视剧望尘莫及的。

此外,还有《龙凤店》、《翡翠明珠》等一系列基于原创的古装喜剧。虽然这些影片的质量有好有坏、参差不齐,但都以新颖的创意、有趣的剧情、幽默的对白在香港喜剧影坛留下一笔,也为香港影坛推陈出新保留着希望。

四、结语

香港古装喜剧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变化,其创作手法上基本承袭了1990年代的“无厘头”的手段:解构、拼贴、模仿等手段被编导们肆意的使用。因此,无论是改编自古典文学、民间野史,还是承袭经典名作,抑或原创,“癫狂恶搞”始终是新世纪十年中香港古装喜剧的最大特点。

但相较于新世纪以前的古装喜剧创作而言,进入新世纪以后的香港古装喜剧还是有些许的变化。

新世纪以来的香港古装喜剧进一步弱化了故事本身的喜剧感,而是通过不断添置细节上的笑料使观众获得喜剧体验。故事是不是好故事,是不是适合改编成戏剧故事已经不再重要,一个结局圆满、皆大欢喜的故事添加上细节上的笑料便可作为一部古装喜剧,而如何添加喜剧元素成为了编导者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使得“搞笑”成了影片的第一诉求,“讲故事”的目的退居次席,大大降低了影片的故事性和可观赏性。

其次,在经历1990年代至新世纪初电影工业低潮之后,为数不少的电影制作公司和电影人都以获取市场回报作为拍摄影片的最主要目的。因此,“只看重票房,不注重质量”的特征在新世纪以来的香港古装喜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许多影片仅仅靠堆砌明星、增加笑料以博取观众眼球和票房口碑,却因不注重整体质量而失去了艺术上的赞誉。既叫座又叫好的影片少之又少。

另外,新世纪以来的香港古装喜剧大多沿用1990年代古装喜剧的喜剧手法,缺乏创新。通过“旧事新说”的方式,造成时空间的错位;或通过拼贴、戏仿等手段,戏谑和调侃经典作品,引发笑料。但这些手法频繁使用,甚至反复出现在一部影片中,这就使观众在1990年代建立起的对于古装喜剧的新鲜感变得荡然无存,即出现“审美疲劳”。古装喜剧已难获新世纪以前的声誉。

新世纪以前,香港古装喜剧经历过三次风格类型上的转变,每一次变化都使香港古装喜剧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而形成极具香港特色的喜剧类型。2004年Cepa正式施行,香港电影公司与香港影人积极开展与内地的合作,古装喜剧呈略现出“南北交融”的态势,但合作的背后,仍然以利益的驱动为主导的。只顾追求票房、承袭既有作品、缺乏创新内容使香港古装喜剧在“癫狂恶搞”中渐失过去的好口碑。一味地沿袭旧路难以创造美好的未来,求新求变才是最佳的出路,这也是摆在香港影人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