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0:27

名人故事篇1

爱因斯坦的故事

你看我像—座山峰吗?我这个人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没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们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顶的人!

有—次,爱因斯坦在—所大学演讲,—位女生站起来问:“你被誉为科学界的巨人,你认为自己是巨人吗?”

爱因斯坦微笑着说:“巨人并不是长的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么能有巨人的形象呢?也许我看的远—些,那也只是因为我站的高—些而已!”

—个男生接着问:“您提到比别人站的高—些,我想起不久前您在阿尔卑斯山的高峰之巅曾和—位女士长谈过—次。我不想问您谈话的内容,只想知道站在山顶的那—刻,您有没有意识到在科学史上自己也已站成—座山峰呢?”

爱因斯坦仔细的看了看发问的人,问:“你看我像—座山峰吗?我这个人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没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们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顶的人!”

说着,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行字:站在山顶,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句话,这句话也是我在阿尔卑斯山绝顶之上对那位女士讲的最后—句:‘任何—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从无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台下掌声—片。当年在阿尔卑斯山聆听爱因斯坦教诲的那位女士,正是居里夫人。

高尔基读书的故事

有—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面帮助我在—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幽默小故事

高尔基旅游时迷了路,晚上走到中国边界—个小村庄里,外面漫天大雪,他冷得受不住了,便去敲农家的门要求住宿。

—个老太太在屋里大声问:“你是谁啊?”

高尔基说:“阿历克谢·马克希·莫维奇怪·彼什科夫!”

“人太多了!”老太太“嘭”地把刚打开的门关上,干脆地拒绝道。

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毛泽东的小故事

毛泽东—生酷爱读书,不管走到哪里,总是书不离身,手不释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这样。毛泽东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谈古论今,皆成文章。

—次毛泽东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看过《三国演义》吗?”工作人员回答说:“在济南读书时看过。”毛泽东又问:“你知道关羽姓什么?”工作人员随口回答说:“姓关。”毛泽东说:“不是,关羽原来不姓关,也不叫羽。因为关羽生性仗义,在家乡杀了人,被官兵追捕。他逃到潼关,但出关要登记姓名,签字画押。为了安全,他便指关为姓,以羽为名,比喻自己像鸟—样飞出潼关。所以后来就叫关羽。”毛泽东的话引起了工作人员考证关羽原来姓名的兴趣,特地查阅了鲁迅写的《古代小说史考》,也问了历史学家,都没有找到答案。关羽原来到底姓甚名谁,人们至今也不清楚。

还有—次,毛泽东爬玉皇山。那时,山顶上的庙里有周武王、姜太公和哪吒、玉皇大帝等塑像,都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毛泽东看了塑像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封神演义》你看过没有?”工作人员回答说:“在家读中学时看过。”毛泽东问:“你知道殷纣王为什么被周武王打败?”回答说:“纣王宠信妲妃,乱了朝政。”毛泽东说:“不对。纣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军事上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办法。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所以纣王败了,周武王胜了。”毛泽东又说:“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要么看了没有真正看懂。蒋介石搞的就是分兵防守的办法,我们用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的办法,所以蒋介石被我们打败了。”毛泽东博古通今,古为今用,随便抓住—个话题阐述,就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名人故事篇2

1、所谓安宁,就是在我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的时候,能不卑不亢地一边失去,一边寻找。——《被卡住的生活》

2、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慕繁华,不必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要懂得取舍,要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不贪功急进,不张扬自我,成功时低调,失败后洒脱。

3、人生的真理就是“及时行乐”,不要吝啬沿途发现美的眼睛,不要委屈自己的胃和心,趁着年轻,去看看这个世界,总会重新拾起希望。可当我经历无数的斗转星移,时光如白驹过隙,越觉得,如果有你陪我,生活就更完美了。

4、可能我只是个过客,但你不会遇到第二个我。

5、一段很好的话: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哭哭啼啼和别别扭扭改变不了糟糕的现状。心子开一点,认真地该干啥干啥,反倒走得顺畅许多。抗得住多少东西,最后就会得到多少东西,大致就是这么个理儿吧。

6、宁静的内心,才是女子终生的依靠。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干,靠人人会跑。纷繁世界,唯有自己才是永恒的依靠。内心宁静的女子,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渴望实实在在的幸福;内心宁静的女子,从不痴心妄想,总能在平淡之中发现动人的美丽;内心宁静的女子,不求,不悲,随缘自在,淡然飘逸。

7、幸福应该是来得巧,而不是来得多。就像口渴时喝上一杯冰麦茶,而不是吃撑时再上满汉全席。——朱德庸

8、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

9、人生,总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总有太多言语无人可诉。其实,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开,未必不是历练。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生活,就是把快乐装在心中,然后,静静融化,慢慢扩散。

10、吵架是一种沟通方式,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很多人用它只是为了争论输赢。吵架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只是为了说给自己听,有的只是为了发泄,有人是为了得到回馈。吵架有一个好解释--我希望你的心能听到我的声音,所以我才会那么大声。——刘同

11、很多人不想谈恋爱,并不是心里有一个人,而是害怕付出了真感情,最后却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对于死去的爱情还是入土为安的好,但你不能因此而拒绝爱情,没有不死人的战争,也没有不伤害的感情,怎么可能在拥有爱情的同时又拒绝受伤呢,别忘了,丘比特射出的是箭,不是玫瑰。

12、格局,决定人生的走向。人的关注点,则决定了他的格局。琐碎小事计较太多,人会变得小器。一句话:有大志向的人,无小是非。

13、人生最纠结的是,该放弃的你在坚持,该坚持你却放弃了。

14、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15、有的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不服,争取,所以越过越好,一直在成长。也有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等待,后悔,所以越混越差凄惨了。人耐不住琢磨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哪种人,如果做的不理想不到位,当你痛下决心改变自己,未来跟着就变了。——马丁

16、当你可以跟一个人不说话,分享片刻寂静,且不会觉得尴尬,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你遇到了对的人。——《低俗小说》

17、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没有杂乱的市场,没有众多的居民。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只有一片落叶,只有一簇花丛,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顾城《我的心是一座城》

18、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19、若,人走茶凉,就守心自暖;若,曲终人散,就安享经年。活着,以最真的情怀,站成最美的守候;以最淡的心,守一生最惬意的情。岁月静好,全在己心;寂若安年,全凭己意。

20、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21、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且行且珍惜。

22、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虚荣心无限膨胀,蒙蔽了真实的自我,分不清什么是需要和欲望,把别人的眼光当做行为的最高标准,把别人的恭维当做人生的最高奖赏,完全迷失在世俗的迷宫中。把面子拿下来揣在衣兜里,素面朝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没那么沉重。

23、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对值得相交的朋友,要一诺千金。对爱情,要一生不变。对家人,要一如既往。对工作,要一丝不苟。对人生,要一往无前。

24、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

25、我们越是抱怨得不到公正合理的待遇,我们越是带领自己偏离了心平气和的轨迹。勇敢的去追逐爱,追逐感情,追逐幸福,这是女人的宿命,但这些东西都远远没有追逐一个健康、成熟、平和、圆满的自己更重要。

26、做好你自己,什么也别想。

27、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28、做一个最单纯的人,走一段最幸福的路。其他的,交给命运。

29、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写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哪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哪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是一场情理之中的意外。

30、真正爱你在乎你的人,明知道你的不好,却丝毫不会在意;明知道比你好的还有很多,却只倾心于你。当有人愿意为你默默付出、忍受、改变时,请记得一定要好好珍惜。有的人错过了,也许就真的再也回不来了。

31、再好再坏,我常常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这是最为残酷,又最为温情的真理。——《浮夸》

32、在这个繁华的年代,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童真的心。

33、拥有善良清灵的心,开心地笑,畅快地哭。不娇柔造作,不去攻于心计,这样的人生就刚刚好。

34、千万别以为别人是傻子,很多事情,并不是对方不知道,不在意,只是不想斤斤计较,不想戳穿你。那么请你在骗对方的同时,也请注意点分寸。那个人选择了善良,不是因为他软弱。而是他明白,善良是本性,做人不能恶,恶必遭报应。

35、人生中不可挽回的几样东西:说出去的话,消逝的时间,失去的机会。

36、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

37、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

38、个人的五大管理:1、健康管理:之所以放首位,是因为离开健康谈其他,一切是浮云。2、时间管理:时间就是生命,向时间要效益,增加生命的厚度。3、幸福管理:活在当下,珍惜眼眼前人,做好眼前事。4、知识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脖子以上。5、人际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助人快速成长。

39、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40、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任何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爱因斯坦

41、这世上,时光会改变太多的事情。但总有一些人和一些事,只要你相信,就永远不会改变。

42、在大雄老去、病重、躺在床上的时候,他对哆啦a梦说:“哆啦a梦,等我死后,你就回到未来,然后好好生活。”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可是哆啦a梦并没有回到未来,而是通过时光机回到了大雄小的时候,然后对他说:“你好,我是哆啦a梦,请多指教。”即使重新来过,我还是会选择遇见你。

43、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44、内心强大的9个指标:1.不自卑。2.能看穿别人的表演和圈套。3.能控制自己的情绪。4.在打击前面,能短时间内恢复理智。5.在最艰难的日子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动摇。6.不患得患失。7.能客观看待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情。8.对自己适合做什么有准确的认识。9.宠辱不惊。还需要默默修炼的,请转走~

45、给你系鞋带的人,让你吃胖的人,给你弄刘海的人,摸你头的人,你哭时在一边安慰你的人,你打他却不还手的人,你累时给你鼓励的人,对你傻笑的人,老是一直看你的人,看过你最丑的样子,最喜欢歌给你听,为你改变过,不计代价为你付出过,曾把你看作是他的全世界,是你应该去珍惜的人。

46、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一人花开,一人花落,这些年从头到尾,无人问询。——《何以笙箫默》

47、曾看过一句话:“别人对我的看法取决于我自身的实力”,但我理解的真正实力是指:低调谦逊、平和务实、真诚友善,对于别人的嘲讽和歧视能泰然处之,并且靠着自己的能力成就一翻事业且不张扬的一种卓越的品德。因为,你的努力终究不是为了别人,别人的评价也未必是你真实的自己。

48、成熟首要的标志,是对自我有稳定的认知。不会因别人的表扬而信心爆棚,也不会因别人的贬损而垂头丧气。你知道自己是谁,用不着别人告诉你。——张薇薇

49、鸡蛋石头在一起,磕磕碰碰伤痕累累,鸡蛋终于受不离开石头。后来遇到棉花,棉花的拥抱是那么的温暖,鸡蛋才明白:不是努力坚持和忍耐就能换来温暖,是要选择对的适合的,就会很轻松很幸福。再优秀,也得碰上识货的人。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再真诚,也得赶上有心的人。再谦让,也得面对珍惜的人。

50、有些话我们说了却做不到,那是我们还年轻,有些事我们做了也没有说,那是渐渐成熟了。

51、行走在纷乱的世界里,我们都在寻找一种安全感。希望有一个人,不管你什么时候转过身,他一直都在。

52、管理好你的情绪,让心情舒畅,让人生优雅。心态决定情绪,情绪决定心情,心情决定心境,心境决定生活。心态好,一切安好。好心态,一半在性格,一半在涵养。性格怎样,看你和什么人在一块;涵养如何,看你怎样要求自己。打造好心态,管理好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自在,从容优雅,幸福常在。

53、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健康。如果说人生是一棵树,健康就是这棵树的根,根深才会叶茂。没有健康的身体,荣华富贵皆烟云。二是心态。人生的成败得失,只在一念之间。心态不同,人生的境遇便会天差地别。只有修炼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人生才会风清月明。

54、当你真正喜欢一样东西,但它又常常给你带来伤害的时候,其实这是老天在考验你是否足够坚持。

55、人生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时刻在改变着命运的走向。他人的一句劝诫,自己的一个闪念,偶尔的得与失,都会改变我们原有的决定。世事虽然难以预料,但不要轻易改变初心,忘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56、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人生,就是一段路,或长或短,或弯或直。要么,让身体硬朗地行走,要么,让灵魂高贵地云游。你能触及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是一种阅历。旅行,亲历各种不同的风景;读书,领悟各种不同的人生。只要在路上,光阴就不是虚掷,幸福就会光临。

57、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经新约》

58、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王小波

59、有一天你会明白,人不能太善良,因为人们只会挑软柿子捏。如果事事太大度和宽容,别人也不会感激你,反而会变本加厉。人就应有点脾气,过分善良会让你丢失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过分善良也是一种傻。记住一句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凡事适可而止,善良过了头,就缺少心眼;谦让过了头,就成了软弱。

60、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名人故事篇3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望梅止渴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年夏天,曹操带领大军攻打张绣,在行军途中,他们迷失了方向,来到了一个没有水源的荒原。这天十分炎热,树叶被烤得卷了起来,带来的小喝完了,曹操马上想办法,他灵机一动,他说:“这条路我来过,记得就在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树林子,上面结了许多酸梅,又甜又酸,到了那里就可以吃到梅子解渴了”。听到这句话,将士们纷纷振作起精神来,都急匆匆朝前赶路,后来,将士们没有见到梅树林子,他们在一个有水的地方喝了个够,曹操利用心理作用,鼓动士气战胜困难,终于将队伍带出了荒原。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2:不胫而走

三国时,吴国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有一个叫盛孝章的有才之士,和也融是好朋友,孔融怕孙策把他杀了,就写信劝曹操招纳他,信中写道:“如果要有所作为,就先得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经方:“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识贤者之有足乎?”意思是: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就会跑来。”

这些名人小时候都是刻苦学习,认真读书,长大后有这么好的成就,我要向他们学习。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名人故事篇4

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而我们恰好能从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名人勤奋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名人勤奋的故事1一九五二年底,六十七岁高龄的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项决定:重新开始学习俄语。

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董老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

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ahref='//xuexila.com/yangsheng/shipu/'target='_blank'>食谱饕桓鲋卸樱慷龃食谱饕桓龃蠖印S职蚜礁龃蠖映谱饕桓隽印i市丛诳ㄆ妫形慕馐托丛诒趁妗K婧螅笳莆兆约旱牟肯履茄热系谝恍《樱偃系诙《樱幼沤礁鲂《雍掀鹄慈希魑卸蛹煸亩嗉鞘炝酥螅偃系谌⑺男《樱缓蠼⑺男《雍喜⒆髦卸蛹煸模院笤俳礁鲋卸雍喜⒆鞔蠖蛹煸摹S谜庵帧凹煸摹狈堑ゴ剩Ч芎谩?/p>由于年老记忆力差,一个生词往往花了好大的气力才记住,可是过一会儿又忘了,董老就反复地认、记、背。有时因为咳嗽得很厉害,医生让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坚持给生字标重点,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间断学习。

董老说:“我决不灰心,就是这样搞,记生字,每天总有可能增加儿个。”

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语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董老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达到了能阅读一般俄文文章的水平。仅俄文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董老就读了四遍,抄录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张,记录单词二干九百二十八个。

“学习当如卒过河”,这是董老八十七岁时留下的名句。在学习的道路上,象中国象棋中的过河卒子一样,一步一步,奋勇直前,这不正是董老学习精神的写照吗!

名人勤奋的故事2“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名人勤奋的故事3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单子鳌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功的学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听着年幼的大钊同志帮助同学背书、破讲,一面不住地点头称赞。大钊同志乳名憨头,少年时,名耆年,字寿昌。耆年的学名就是这位老先生给起的。耆年,是长寿的意思。直到后来,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

爱思考,爱发问,也是大钊同志幼年读书的特点。就是对日常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次读书,问他表姑:

“你看这念个啥?”

“我不认得字呵。”

“你为啥不认得字呢?”

“我没上过学呵。”

“你为啥不上学呢?”

“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

“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

就这样,小小的孩子,开始接触到了一个社会的大问题。

大钊同志从小勇于接受正确的教导,改正错误。当时的大黑坨村,之风颇盛。村里的老母庙后边,经常有一群人在那儿聚赌。大钊同志有次放学回家,也到老母庙看了一回热闹,被祖父发觉了,大加训斥,并罚他捣粪数车。大钊同志知道了的坏处,从此,再没有到老母庙去看赌钱。以后,凡是赌钱的场合,他从来不去。

大钊同志的学习进步很快,在黄瓜口村念了三年书,单子鳌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良好,我已经教不了他,还是另请明师吧!”此后,大钊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个秀才赵辉斗念书,又到井家坨的举人宋某家跟一个叫黄玉堂的老师念书,直到他十六岁考入永平府中学。

大钊同志读书越发刻苦努力了。在井家坨读书时,有二十多个学生,到晚间别人都睡了,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每天都要读到半夜。黄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后还记得,他哥哥当时一回家就念叨:“有个学生,叫李耆年,念书念得特别的好!”

因为家里缺少人手,大钊同志十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婚了。夫人赵纫兰比大钊同志大六岁,是个贤惠的妇女。在尔后的日子里,她辛勤地操持家务,帮助大钊同志。她相信大钊同志作得对,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赞助、支持他的活动。

一九0五年,大钊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学。这时,清朝政府为了维持它的反动统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实行了所谓废科举、办学堂。大钊同志原是报考秀才,正赶上这个变动,结果考进了中学。当时,还象考上秀才一样,村里照旧放铁炮、贴报单、坐棚车,热闹了一番。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仍然勤奋不懈地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课余时间也很少游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学生。

名人勤奋的故事4他是赛场上的超级巨星,被祖国称为英雄。可成名之后的他,也成了众多的追星族追逐的对象。为保持正常的训练,他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甚至左邻右舍都很难见到他。人们都说,他架子大了,不好见了。

保持原来的自己为表彰他在赛场上的突出成绩,他所在的城市奖励给他一套住房。一天,他的父亲提出带他看看正在建设中的住房,他同意了,同父亲驱车来到建设工地。他们刚从车里出来,工地上忙碌的民工们就认出了他,好多民工都放下手中的活向他们这边围过来。他看到这么多民工围过来,突然钻进车里,开车走了。所有的人都很失望,此刻感觉就是明星的架子太大了。他的父亲也很诧异,只好向民工们解释……

其实好多民工都知道这所在建的房中有一套是奖励给他的,他们便给他的父亲介绍起这座房子的布局、样式。正当他们热烈的交谈的时候,他开着车又回来了。民工们将目光转向了车里的他,他笑着下了车,怀里抱着几条上等的好烟。“不好意思,师傅们,刚才我什么也没有带,就去买了几条烟,大家辛苦了,来,抽烟,干活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他一边发烟,一边道歉,一边叮咛。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在场的民工都愣在了那。好长一段时间,突然在人群中爆发出如潮水般的掌声,旁边的父亲眼里噙满了泪水,他为有这样没有因为荣誉而改变自己的儿子而骄傲……

他是奥运冠军刘翔。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因为成功而被荣誉的光芒罩住,将自己高高的悬起;有些人却在努力的跳出荣誉的笼罩,保持原来的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星至今依然是星,而有些人却早已从人们心中的星变成英雄的原因。其实,这一切都缘于宠辱不惊,保持原来的我。

名人勤奋的故事5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名人勤奋的故事6蔡锷,字松坡,出生于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湖南保庆(今湖南邵阳市)人。他十五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后人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江西、湖南主办军事学堂,不久任广西兵备道。1910年调云南任督署参议,时年二十八岁;1911年为云南都督,1915年发动护国起义,以讨袁护国著称于世。1916年,因病赴日就医,不久病逝,时年三十四岁。

蔡锷小的时候,有不少机警聪慧的故事流传着,故在当地被称为“神童”。

蔡锷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地方官吏敲诈勒索,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蔡锷的家庭也是如此,虽然父母拼命干活,家中仍然入不敷出,生活十分艰难,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孩子去上学的事了。但是,小蔡锷却酷爱读书,可没有书又怎么办呢?他便让上学的孩子教他认字。为了使上学的孩子能痛快地教他识字,他便想了个法子,每当上学的孩子下学后玩的时候,他便凑上去和他们玩,由于他善于动脑,玩的花样多而有趣,所以大家都喜欢和他一块玩。时间一久,这些孩子不但主动教他识字,还乐意把书借给他,让他拿回家去自己读。由于借来的书受时间限制,他不得不抓紧时间读,有时头天下午把书借来,第二天一早须还给人家,他便彻夜不眠。就是靠这种方法,用了两年的时间,小蔡锷到八岁的时候,便读完了《千字文》、《诗经》、《论语》和大量名家诗词,还学会了作诗、联对、写文章。

这年春季的一天下午,小蔡锷等几个上学的孩子下学后,一起去邵阳城外放风筝。正当他们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一只风筝的线断了,大家便飞快地朝着风筝落下的方向追去。

不料,那风筝飘来飘去,竟然飘落在邵阳知府的后院中。当时,大家都感到害怕,不敢去讨,但小蔡锷却对大家说:“那是我们的风筝,落到了他的院中,我们只不过是去讨回来,有什么可怕的呢?”

于是,在蔡锷的带领下,他们一块来到了知府门前。

蔡锷跨前一步,对门卫说:“请你进去通报,就说邵阳有个叫蔡锷的向你们老爷反映个情况!”

知府正在房内喝茶,听说有个叫蔡锷的孩子找他反映情况,觉得新奇,便走出来问道:“你有什么情况要反映呀?”

蔡锷道:“我们的风筝落到了你的后院,请大人还给我们!”

知府一听,不由得生了气,心想,因为要找一个风筝,竟也敢惊动知府,这孩子也太放肆了!可又一想,这孩子确也有些胆识,我倒要乘机考他一考。于是,知府对蔡锷提出,要出个对联,蔡锷如对得上,就把风筝还给他,如对不上,就赶他走。

知府出的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意思是说:在你们六七个儿童中,谁都赶不上你狡猾。

蔡锷一听,这是有意取笑于他,便也不甘示弱,眼珠一转,顺口对道:“知府二千石,唯有公……”

下面的一个字,蔡锷故意停下不说。

知府急忙问道:“公后面是什么?快说呀!”

蔡锷这才不慌不忙地道:“你还风筝,我就说个‘廉’字,你不还风筝,我就说个‘贪’字!”

知府见还有些差人在场,能叫他说成“贪”字吗?所以,赶紧命人找来风筝,还给了他。

蔡锷“智讨风筝”的故事传出后,乡里的人们都大为惊异:一个穷得连饭也难顾上的人家的孩子,怎么学会作诗联对了?难道真是无师自通吗?

在他们了解到蔡锷自学读书的过程后,又不禁大加赞叹说:真是一个有心计的孩子。

当地有位学者,名叫樊雉,听到蔡锷的读书事迹后,主动上门,表示愿无偿地收他为徒。

从此,蔡锷才真正地读起书来。蔡锷在樊雉的悉心教导下,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几年后,学识水平便有了飞速的提高,到十四岁那年,便考中了秀才。

名人勤奋的故事7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名人故事篇5

中国名人故事——彭倚云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的学子走出国门,学习最先进的知识报效祖国,而在这些学子之中,有一位勇敢的指出自己老师也就是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阿加尔老师的错误。

几年前,她报考了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尔的博士生。阿加尔教授每隔四五年才收一名研究生,所有报考的学生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可轮到彭倚云口试时,她却直率地陈述了与教授不同的学术观点。教授十分生气,禁不住大声斥责道:“你难道认为我会收一个反对我的观点的研究生吗?”彭倚云想:反正我也没有希望被录取了。干脆,就豁出去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几天后学校宣布,阿加尔教授决定,把这难得录取名额以及奖学金授给彭倚云。

阿加尔对这位顶撞自己的学生说:“你看,我的孩子。你和我争了两个小时我还是决定录取你。为什么呢?因为我要你在我的支持下充分反对我的理论。要是事实证明你是错的,我当然很高兴;要是我们都对,我更高兴;要是你对了,而我错了,哈!想不到吧!我会特别高兴。因为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有希望!”

名人故事篇6

牛顿小时候养有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牛顿为了让猫自由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也是一个洞大,一个洞小。一天他的邻居见到他,对他说:你何必要开两个洞,只要开一个大洞不就行了。

牛顿听了,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道:“说得对,真是高见!可我怎么也想不出你这个好主意来。”

牛顿一辈子打光棍

英国天才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从小就迷上了书,迷上了宇宙,没有时间去修边幅。往往是领带不结,袜带未系,马裤也不扣钮扣。

他的这些不修边幅行为,竟然使他在情场失意,终生未娶。

名人故事篇7

whoaretherestofustojudge?Heck,someofuscan’tevensettleonausefulsubjectlineforanemailninetimesoutof10.(Does“Hey”evencountasasubjectline?Butwedigress1).)

thoughsomebooktitlesseemsoiconicnowthatit’shardtoimaginetheyeverhadtobedreamtuptobeginwith,manyofthoseclassicworksfeaturedcompletelydifferentworkingtitles2)priortotheirpublication.thisfascinatinginfographicfromJonkersRareBooksunearthstheunpublishedappellations3)ofsomeofthemostfamousbooksofwesternfiction(andadolfHitler’smeinKampf4),andthrowsinthebackstoriesbehindthetitlechangesforgoodmeasure5).

trimalchioinwestegg/theGreatGatsby

(F.ScottFitzgerald,1925)

itwasthoughtthattheoriginaltitlemadeareferencethatwastooobscureforpeopletounderstand―trimalchiobeingaleadcharacterinpetronius6)’Satyricon.Fitzgeralddoesstillincludeaquoteabouttrimalchiointhenovel,butagreedtochangethetitle.

《西卵的特里马尔乔》/《了不起的盖茨比》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

原来的书名引用了一个典故:特里马尔乔是佩特罗尼乌斯所著《萨蒂利卡》的主人公。但这个典故太鲜为人知,会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菲茨杰拉德还是在小说中的一处引用了特里马尔乔的典故,但他同意更改书名。

nobody’sFault/LittleDorrit

(CharlesDickens,1857)

LittleDorritisverymuchasocialcommentaryandthecharactersinitareallvictimsofsocietyratherthanbeingspecificallytoblamethemselves,hencetheworkingtitlenobody’sFault.thechangeintitlewasdowntoDickensrealizingthatsocietywaseverybody’sfaultratherthannobody’sfault.

《谁都没错》/《小杜丽》

(查尔斯・狄更斯,1857年)

《小杜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社会评论作品,书中人物受到的伤害源自社会,而不能具体归咎于他们自己,因此就有了曾用名《谁都没错》。书名是狄更斯改的,因为他意识到,社会如此是每一个人的过错,而非谁都没错。

theSaddestStory/theGoodSoldier

(FordmadoxFord,1915)

asthenovelwastobepublishedjustafterwwihadbrokenout,thepublishersaskedFordtochangethetitle.HesuggestedtheGoodSoldierasajoke,butthepublisherslikedthistitlesoitstuck7).

《最悲伤的故事》/《好兵》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1915年)

这部小说要出版时,正是一战刚刚爆发之后,出版商要求福特更改书名。福特开玩笑说那就叫《好兵》吧,但出版商们喜欢这个名字,于是这个书名流传于世。

Firstimpressions/prideandprejudice

(Janeausten,1813)

althoughFirstimpressionswascompletedin1796,austencouldn’tfindapublisheruntilshewroteSense&Sensibilitywhichwaspublishedin1811.Firstimpressionswassignificantlyrevisedin1811and1812,sothetitleprobablychangedtheninordertoreflectthenewstoryline.

《第一印象》/《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1813年)

奥斯汀在1796年就完成了《第一印象》的创作,但她找不到出版商,直到她创作了《理智与情感》并于1811年出版。在1811年和1812年,《第一印象》经历了大幅修改,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为了体现新的故事情节,书名改了。

Strangersfromwithin/LordoftheFlies

(williamGoldings,1954)

itwasoriginallythoughtthattheworkingtitlewastooexplicitandtooabsurdbyoneofthepublishers,soaneditorcameupwiththeideaofLordoftheFlieswhichisatranslationoftheHebrewfor“Beelzebub8)”―acontemporarynameforthedevil.

《内心深处的陌生人》/《蝇王》

(威廉・戈尔丁,1954年)

一个出版商最初觉得这部小说的曾用名过于直白、过于荒诞,于是一位编辑想出了《蝇王》这个书名,该词译自希伯来语“Beelzebub”,是当代对魔鬼的称呼。

all’swellthatendswell/warandpeace

(Leotolstoy,1869)

afterdecidingontheoriginaltitle,tolstoythenwantedtoincludemoreofabackgroundtothewarsthattookplacebefore1863,suchastheCrimeanwarandnapoleon’sinvasionofRussia,andthuswarandpeaceseemedmorefitting.

《皆大欢喜》/《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1869年)

在确定了最初的书名之后,托尔斯泰又打算增加一些1863年之前的战争背景,例如克里米亚战争以及拿破仑对俄国的入侵,因此,《战争与和平》这个书名显得更合适。

FourandaHalfYearsofStruggleagainstLies,StupidityandCowardice/meinKampf

(adolfHitler,1925)

Hitler’spublishersuggestedthemuchshorterandmoresuccincttitleofmeinKampfwhichtranslatesasmyStruggle,ratherthanthelongandwordy9)originaltitleforhisautobiographywhichhestartedtowritewhileinprison.

《四年半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我的奋斗》

(阿道夫・希特勒,1925年)

希特勒的出版商建议他的自传使用更简短扼要的书名meinKampf,翻译过来就是《我的奋斗》,而非原来那个冗长、嗦的书名。希特勒是在狱中开始撰写此书的。

tomorrowisanotherDay/Gonewiththewind

(margaretmitchell,1936)

theinitialtitleisthelastlineofthenovel,however,mitchelldecidedthatshewantedtoinsteadtakethetitlefromthefirstlineofthethirdstanza10)ofthepoemnonSumQualiseramBonaesubRegnoCynaraebyernestDowson11).

《明天是新的一天》/《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1936年)

这本书最初的书名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但米切尔决定,还是根据欧内斯特・道生的诗作《我一直按自己的方式对你忠诚,西纳拉!》第三诗节的第一行来取名。

theKingdombytheSea/Lolita

(Vladimirnabokov,1955)

nabokovwasheavilyinfluencedbypoe12)’spoemannabelLee,andtheworkingtitleoftheKingdombytheSeawastakenfromthispoem.thetitleLolita,whichheeventuallysettledon,wasagaininfluencedbythispoem.

《海边的王国》/《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955年)

纳博科夫深受爱伦・坡诗作《安娜贝尔・李》的影响。小说的曾用名《海边的王国》即出自该诗。他最终选定的书名《洛丽塔》也受到了该诗的影响。

theLastmanineurope/1984

(Georgeorwell,1949)

therearemanydifferenttheoriesastowhyorwell’sfamousnovelwasfinallytitled1984,butitwasoriginallycalledtheLastmanineuropebecauseofhowisolatedorwellfeltwhilewritingit,andhisphysicallonelinessashewaslivingontheisleofJura13)atthetime,aswellashowisolatedthecharacterwinstonfeelsinthenovel.

《欧洲的最后一个人》/《1984》

(乔治・奥威尔,1949年)

关于奥威尔著名的小说为何最终定名为《1984》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该书最初名叫《欧洲的最后一个人》,是因为奥威尔在写作该书时感到非常孤独,也因为他当时住在侏罗岛上,与世隔绝,还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温斯顿深感孤独。

theStrike/atlasShrugged

(aynRand,1957)

afterchoosingtheoriginaltitleoftheStrike,Randdecidedthatthismaydivulge14)toomuchinformationaboutakeypartofthenovel,andsoherhusbandsuggestedatlasShruggedinstead.

《罢工》/《阿特拉斯耸耸肩》

(艾恩・兰德,1957年)

兰德在选用《罢工》作为原书名之后,又觉得这个名字会过度透露这部小说关键部分的信息,于是她的丈夫建议使用《阿特拉斯耸耸肩》这个名字。

SomethingthatHappened/ofmiceandmen

(JohnSteinbeck,1937)

theoriginaltitlewaschosenbecauseofSteinbeck’sideathatno-onecanreallybeblamedforwhathappensinthenovel,however,hewaslaterinspiredbyRobertBurns15)’poemtoamouse,andchoseasimilarthemeforhisnewtitle.

《发生的事》/《人与鼠》

(约翰・斯坦贝克,1937年)

斯坦贝克之所以选择原来的书名是因为他觉得,对于小说中发生的事情,不应归咎于任何人。但是后来他受到了罗伯特・彭斯的诗作《致小鼠》的启发,于是选择了类似的主题作为该书的新名字。

atticus/toKillamockingbird

(HarperLee,1960)

eventhoughatticusisoneofthemostprominentcharactersintoKillamockingbird,Leedecidedthatshedidn’twanthernoveltobenamedafterjustonecharacter,andinsteadchangedittoareferencefromthebook.

《阿蒂克斯》/《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珀・李,1960年)

尽管阿蒂克斯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但李又觉得不应仅以一个人物的名字来命名这部小说,于是改为以书中的一处引用来命名。

aHouseoftheFaith/BridesheadRevisited

(evelynwaugh,1945)

waugh’sinitialtitledemonstratedhisdesiretowritethegreatCatholicnovelofhisage.However,duringrevisionstheCatholicelementtookabackseat16)andthetitlebecameBridesheadRevisited:theSacredandprofanememoriesofCaptainCharlesRydertoreflectthenovel’scentralcharacter.

《信仰之家》/《旧地

重游》

名人故事篇8

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在朝廷做官,父亲曾任司马。杜甫从小就志向远大,最崇拜的是远祖杜预,他是晋代的名将,多彩善战,懂得法律、经济、工程,还曾注解过《左转》。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幼小的杜甫寄居在姑母家里。姑母不光教孩子读书识字,对他的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和表弟每天在一起游戏玩耍,写字学画。可是一场大病把兄弟两人击倒了,姑母悉心照顾杜甫,把杜甫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表弟却病死了。这让董事后的杜甫难过了很长时间。在姑母的精心照顾下,杜甫涨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像头小牛犊,一天到晚欢蹦乱跳的。姑母家的院子里种着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他简直像只顽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帮助姑母摘梨打枣,欢声笑语飞满庭院。

童年的岁月烂漫而朦胧,许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泯灭在记忆的长河中。但是杜甫6岁时见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晚年仍然记忆忧新。“剑器”是一种西域民族的戎装舞蹈,动作刚劲,节奏火爆。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伴随着有力的音乐,她忽而从天而弱落,光彩夺目: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飞舞。当时的情景是万人空巷,掌声雷动,矮小的杜甫剂在人群中,忘情地欢呼。

名人故事篇9

我阅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后,从中感受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勤奋好学。这本书说的是:司马光,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等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以及展现他们的才智的事例。比如:《喜欢读书的陶行知》

这个故事述说了陶行知六岁应该上学,陶家没钱给学费,但他聪明好学,因此被附近开馆子的秀才免费收为学生,受到了启蒙教育,九岁时被外婆送到吴尔宽的经馆伴读,这才正式入学,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十岁时,听说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王先生主持学馆,便去求学,王先生被他感动就让他免费伴读。崇一学堂校长见他聪明好学,又允许他免费入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后来陶行知成为一个教育家。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我们现代的小学生,想到现代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现在整天只想着玩,上网的学生,我们应该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时候是多么勤奋,多么努力,他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向陶行知学习吗?像他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你难道不想成为吗?所以,我们应该像陶行知一样有这种精神,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无论你长大是不是个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奋斗,就会成功,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名人故事篇10

我读过许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个总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为了拜师,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可见他毫不骄做傲自满、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而老子呢,也为孔子的一片至诚之心所打动,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也为后人所乐道。

是啊,我们应该象孔子那样谦虚好学,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宁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年级:可心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