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十篇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十篇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0:47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1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择取该院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试验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4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对照组则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护理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空腹情况下的血糖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也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具有很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3(a)-0105-02

evaluationofeffectofHealtheducationinthenursingofDiabetespatients

CHenCai-xia

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ChangpingDistrictHospital,Beijing,102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healtheducationinthenursingofdiabetespatients.methods68casesofdiabetespatient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and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with34casesineach,theobservationgroupadoptedthehealtheducationnursingmethod,whilethecontrolgroupadoptedtheroutinenursingmethodandthenursingpracticeeffectofthetwogroupswasevaluatedandcompared.Resultsafternursing,thefastingbloodglucoseofthetwogroupswasobviouslyimproved,andthenursingeffectintheobservationgroupwasobviously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obvious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andthenursingsatisfactorydegre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obvious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applicationeffectofhealtheducationinthenursingofpatientswithdiabetesisveryobvious,whichisworthclinicalpromo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Diabetes;Healtheducation;evaluationoneffect

近年恚由于人们生活、工作不规律,营养不均衡等导致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多,且糖尿病是一种较难以根治的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很多医疗领域被重视,也在较多的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1]。健康教育形式的护理主要是通过讲解糖尿病可能产生的因素,以及对患者心理上进行护理,缓解患者由于患病带来的紧张情绪。该文便针对健康教育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的68例作为该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45:23,年龄为33~79岁,年龄平均数为(54.13±2.71)岁,将他们的患病时间、患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把68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分为34例,通过告知患者及家人相关情况后,让其在同意书上签署意见。

1.2方法

1.2.1严格的健康教育护理法(观察组)分配到观察组的患者入院的诊治顺序均经过合理的规划,并由接受专业培训过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师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护理的形式分为单独的交流、集体讲授以及针对式的讲解等形式。

具体实施情况:自患者入院检查开始,健康教育护理师便将相关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以及无名指尖的血糖检测方法和正常的情况给患者讲解清楚,让患者预先做好心理准备[2]。特别是有晕血情况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陪同护理。相关的常规检查完毕以后,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护理师便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听取患者的意见,并将一些病因、症状和相关的预防方法讲给患者听。拿到检查结果后,要将结果报告上的数据情况给患者解释清楚,并告知患者不益产生紧张情绪,心情越放松,康复的机会越大,达到康复状态的时间会越短,病情越不容易恶化。在患者进行专门针对性的检查治疗后,将正确的健康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给患者讲解清楚,并嘱咐其一定要注意饮食规律,尽量避免一些高糖食品,把晚上休息的时间调整到21:00-06:30之间,早上起床后最好做一些伸展运动,喝一杯淡盐水,白天的其他时间要多喝水,多排尿。医院给患者开设的一些药物治疗方法,护理将药物的具体服用方法,例如每次服用量、服用的最好时间、服用的频率等都有作相应的解释,并时常提醒患者服药[3]。在患者出院之前,要将所有的有益于糖尿病康复的方法重复讲授一遍给患者及家人,并叮嘱其家人一定要时常提醒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烹煮高糖食物。

1.2.2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自患者入院开始就带领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并简单的介绍一下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例如饮食营养、作息规律、生活环境的要求。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发病因素也因人而异,所以主要针对预防措施、患病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通风条件良好,饮食要尽量清淡为主,注意天气温度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3评价方法

患者出院前1d,对患者相应的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入院时的血糖变化,分析o理效果。制定专用的护理评价表格,表格中设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资料,并配以评价指标优良中差四等。效果评价采用百分制,以85~100分为优,以70~85为良好,55~70为中,0~55为差。

1.4统计方法

采用医用excel专用表格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再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的资料采取(x±s)表示,进行t检验方法,p

2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空腹情况下的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并发症和新发症的对比结果以及患者体重等方面的对比,前期和后期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变化;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但在护理观察前期的空腹血糖数据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期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身体疾病,严重的糖尿病较有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情况的发生。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有遗传性糖尿病、经常食用高糖物质导致的糖尿病、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糖尿病等[4]。轻微的糖尿病可以通过临床的治疗和改变生活、饮食习惯达到康复状态,较严重的糖尿病就很难达到完全康复,但通过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恶化或者有明显的好转。糖尿病也是一种经常反复的疾病,早上康复,晚上就有可能复发,因此需要规范饮食、作息方法,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及抵抗力,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5]。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较好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康复,该论文通过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护理法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且患者对健康护理方法的评价也相对要高,如此可以说明,健康教育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值得相应临床医学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欣欣,刘彩凤.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小组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21-222.

[2]楼芳.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4):62-64.

[3]王岩,王玉锦,于雪艳,等.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2):205-207.

[4]游萍.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0):2862-2863.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健康讲座;糖尿病;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神经、肾脏、眼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1]。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病人自己实施,这就要求病人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丰富的糖尿病知识和正确的自我护理能力是控制疾病的关键。为了提高出院患者的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我们对我科2007年01月至2010年05月期间的356例2型糖尿病(Dm)出院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男性182例,女性174例,年龄25-76岁,文化程度为小学-研究生学历。其中病程5-10年196例,10-20年92例,初次发病68例。所有患者经住院治疗,血糖调控基本稳定,空腹血糖

1.2方法

1.2.1确定合格的健康讲座护士:要求是本科学历,在内分泌科专科工作5年以上,或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科理论知识,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2],能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

1.2.2制定健康讲座计划:根据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从正确认识糖尿病、到如何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等几个方面制定健康讲座计划。制定详细的健康讲座时间表,在患者出院时作为出院宣教的一部分告知病人,建立准备参与病人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血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每次讲座前电话通知病人。并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图片和宣传册,健康讲座时分发给病人。

1.2.3健康讲座的时间和内容:在每月第一个星期二下午14:00-16:00举行专家讲课。结合幻灯片、图片、实物等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下午举办一次无课堂的健康讲座,即由健康讲座组织糖尿病人户外聚会,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健康讲座护士和糖尿病病人充分互动,并为参加者免费测量血糖一次。健康讲座护士对现场病人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就大家集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健康讲座。指导病员出院后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提醒患者遵医用药情况,加强患者在饮食、运动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强调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定期复查血糖等。

1.2.4干预方法:健康讲座后评估患者,如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如: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是打胰岛素和服降糖药方法不正确,或者出院后未用任何控制血糖的药物等,及时正确干预,并做好登记。情况严重者与经治医生联系,或介绍患者去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等。对于情况异常的患者,一定要持续动态干预。

每次健康讲座活动完毕及时详细填写记录本,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反馈、汇总,据此制定和修改健康讲座内容。

2结果

健康讲座后患者能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有效控制疾病。另外通过健康讲座还能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各种身心问题,提高复诊率和满意度,对控制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讨论

3.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力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疾病。有着病程长、难治愈和易伴有并发症等特点。通过健康讲座能促进了解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达到最佳康复状态。而我们通过系统的健康讲座发现,随着讲座次数的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也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来电咨询和来院复查的逐渐增加,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已经逐渐提高。

3.2是增强病人遵医行为的有效方法:糖尿病患者遵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3]。怎样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因素是糖尿病防治和康复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病人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面窄,大多局限于住院期间,出院后继续教育力度不够,病人遵医行为明显减弱。因此,我们开展健康讲座延伸健康教育,持续动态地了解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予以个体指导,使患者能有较好的遵医行为。

3.3促进了患者主动咨询和按时复诊:通过健康讲座,增强了护患沟通,护士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正确指导。通过互动不仅增进护患了解,更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患者如有不适,也会主动咨询,护士便针对性进行解答,并嘱患者及时随诊。

3.4提高病人满意度:每个月的健康讲座对病人也是一种心理支持,一方面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更重要的是能督促患者坚持治疗,监测病情,对控制糖尿病有益。患者在护理中感觉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为医院赢得了信誉。

4体会

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可见教育已成为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开展健康讲座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健康教育形式。讲座式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能增强病人对所患疾病知识了解的兴趣,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正确提供有关治疗、保健、护理信息等特点。它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局限于病人住院期间,而且延伸到出院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出院后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健康讲座的护理干预能使病人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增强自我控制疾病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205

[2]罗小娟,谢佩珠.电话回访外科出院病人的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48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144-01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1%~2%,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1]。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部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的恢复,本研究将2004年1月~2007年12月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糖尿病足溃疡患者42例,均符合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1~76岁,平均54.6岁;糖尿病史6~18年,平均10.2年;空腹血糖9.0~21.4mmol/L,平均13.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15.5%,平均11.8%;足趾溃疡20例,足背部溃疡7例,足跖部溃疡6例,足跟部溃疡6例,足踝部溃疡3例。按wagner分级标准,Ⅰ级(浅表溃疡、无感染)9例,Ⅱ级(较深溃疡但无脓肿形成及骨感染)21例,Ⅲ级(深部溃疡,伴骨组织病变或脓肿)12例。

1.2治疗、护理措施

1.2.1治疗方法①控制饮食;②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空腹8.3mmol/L、餐后2h10.1mmol/L以下;③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时三联用药;④根据具体情况清创,换药;⑤改善微循环、扩血管、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⑥控制其他并发症;⑦护理配合治疗。

1.2.2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每天观察患肢局部皮肤组织代谢情况,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局部有无分泌物及其颜色、皮损面积、血管搏动、感觉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早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②心理护理:老年人患糖尿病足溃疡后由于疼痛、预后、经济、亲情等原因,心理压力往往很大,常有绝望、孤独、恐惧等负性心理,影响睡眠、食欲和血糖波动。护士应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述疾病的一般知识,强调家属配合,使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指导,与家庭及社会共同监督患者,使其进行健康的行为改变,最终达到防止糖尿病足溃疡发展、促进康复的目的。向患者讲解血糖升高对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影响,指导患者积极治疗糖尿病。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必须与饮食控制及运动相结合,帮助患者安排每日三餐,合理配制膳食,教会患者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耐心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叮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不可长时间站立,行走时使用拐杖,目的是减少对患病部位的压迫。指导糖尿病足患者选择尺寸合适、鞋尖宽大透气性好的鞋子和平整、透气的棉织袜。指导患者如何避免足部外伤。

1.3疗效判断

治愈:溃疡面愈合,结痂脱落,皮肤正常或有色素沉着;好转:溃疡面积缩小,分泌物减少,溃疡边缘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无效:治疗前后溃疡无变化甚至扩大。

2结果

经以上综合治疗,42例患者中无一例行截肢手术,痊愈36例(85.71%),时间最短18d,最长6个月,平均40.5d;好转5例(11.90%),因经济困难于病情好转后回当地治疗;无效1例,因突发心脏病死亡。

3讨论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效地控制血糖及正确的足部护理可减少糖尿病足80%致残率[3]。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致截肢的最主要的诱因[4],血糖控制不良者下肢截肢可高出2倍[5]。本研究中,通过积极控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42例患者中痊愈36例(85.71%),好转5例(11.90%),无一例行截肢手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表明,有效地控制血糖及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刘北昶,王作红,等.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其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1995,3(4):17-19.

[2]李仕明.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128.

[3]陈琼芳.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18(37):22-24.

[4]范丽风.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55-56.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门诊失访;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15-01

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的建立,方便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以达到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的效果。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代谢内分泌病,一种慢性疾病,且能够引发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在疾病谱上位居第六位[1]。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立糖尿病护理门诊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对人们的健康进行指导,能够帮助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糖尿病门诊为病人提供连续、系统完整的治疗护理与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就诊率,降低国家用于防治糖尿病的费用,减轻国家经济负担[2]。所以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开设非常有利于糖尿病人的健康恢复。但实际情况,有许多患者并没有到护理门诊去复诊。文章利用电话访问的方式对糖尿病护理门诊失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措施提高随访质量。

1研究对象

以糖尿病患者在医院建立的中心档案为根据,对两年以上没有到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的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人群男女比例可以不同,年龄多在四十五岁到七十岁之间,并且有多年的糖尿病史。

2研究方法

糖尿病护理门诊把糖尿病患者的联系方式集中整理好,然后开始一个一个的拨打电话进行访问,在访问中尽量使用开放式的问题让其作答,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按规律到糖尿病门诊复诊等开放性的问题,使找到影响他们到门诊复诊的原因是什么。另外,不要忘记询问他们近期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等身体状况。以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为依据对他们的血糖控制是否达标进行判断。对达标和不达标的患者都要进行预约,以保证糖尿病患者的彻底恢复。根据他们叙说的失访原因准确的记录下来,等结束后做一个真理与统计分析。

3结果

通过与多个糖尿病失访患者的联系,发现了糖尿病患者没有如期到护理门诊复诊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到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的意识不强;所住的医院并不是医疗定点医院;出院后感觉良好就不再去进行复诊;也有的是年龄的问题,年龄较大;还有的是外地患者来一次有太多的麻烦;有些是因为已经去世。其中,对到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的意识不强的患者占大多数;其次是出院后自我感觉良好不再去复诊的患者。

4讨论

4.1缺乏至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的意识经过调查发现,糖尿病门诊失访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到护理门诊进行复诊的意识不够到位,主要由(1)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存在不被患者所知;(2)有些患者已经认识到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存在,并不知道他的真正意义;(3)还有的是对护理专科门诊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不理解,也不知道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的必要性。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糖尿病护理门诊发展的并不成熟,许多人都不知道护理门诊的存在以及护理门诊的作用;另外,医护人员也应该向广大糖尿病患者详细的宣传介绍有关糖尿病护理门诊的主要职能、服务项目以及到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复诊的重要意义等,使患者多接触。所以,作为政府人员应该鼓励医院对糖尿病护理门诊的设立,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并且大力宣传。而医院也应该积极宣传有关糖尿病护理门诊的重要性及好处,进而使人们对糖尿病护理门诊的认识得以加深,以及明白护理门诊的重要性。护理工作者在日常进行巡护的时候就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说明到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对患者的好处。

4.2糖尿病患者失访与到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受限有关到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受限是居缺乏刀糖尿病护理门诊复诊的意识之后重要的原因。受患者年龄大导致的行动不便,外地患者等原因的影响。在我国糖尿病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他们的年龄又大,行动不便所以导致糖尿病护理门诊失访。这就启示糖尿病护理门诊的有关人员可用电话随访进行复诊,按时固定的给年龄大的患者打电话,询问他们的身体近况,一旦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就与就家属进行联系商量对策。而对于那些外地患者而言,利用电话随访,让他们到近地的医院对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有关项目检进行查。

4.3糖尿病患者失访与相关知识缺乏有关根据电话随访的结果可以知道,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缺乏也是糖尿病护理门诊失访的重要原因,体现在(1)出院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要不要去复诊(2)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进行复诊。针对这个原因,其要求医护人员在糖尿病病人出院时,对他们详细的解释说明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进行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同时也能提升糖尿病护理门诊的访问率。

5小结

目前,糖尿病病人的数量一直在不断的上升,可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失访率却越来越多,这多在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护理门诊的认识不到位,不明白护理门诊的重要作用,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对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进行大力宣传,使患者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小娟.糖尿病专科门诊的健康教育[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10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实质是一种干预,是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医护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不良行为或问题。我科自2008年4~12月对6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4~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患者68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男38例,女30例;年龄33~78岁,平均58岁;病程3个月~2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26例,高中以上42例。教育时间3~4周。

方法:入院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锻炼情况、遵医服药、胰岛素的应用、注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及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健康教育的形式:实施个体化方案,针对病人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监测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低、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内容包括:①糖尿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②饮食指导:首先强调糖尿病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案,根据自己的活动量和用药时间及时调整饮食质量,使其自我掌握有关的护理常识和饮食控制的方法,应严格并终身执行;③运动指导:运动也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案,患者应持之以恒;④口服降糖药的应用,讲解正确的服药时间、方法,以确保药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⑤胰岛素的应用:讲明注射胰岛素是因病情需要,使用后不会出现依赖,也不是病情到了晚期,若病情允许可再改为口服降糖药,消除患者对胰岛素的心理性抵抗。如需长期使用胰岛素者,则教会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时间、部位及注射胰岛素后进餐时间;⑥监测方面: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重、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和眼底检查。⑦教育病人在外出时备“糖尿病急救包”,以便及时纠正早期低血糖反应;⑧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告知病人情绪精神压力对病症的影响;⑨建议为每位糖尿病患者做好糖尿病监测记录,并做到每次复诊时一定携带检测记录本。

心理教育:心理上接受“她”,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首先要过好心理这一关,从心理上接受糖尿病并积极地去面对。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要积极从医生和护士那里了解相关的糖尿病知识,针对自己的情况活学活用。

定期举办糖尿病患者教育学习班:①播放糖尿病相关录像;②集体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③免费发放糖尿病相关资料;④答疑:有专人授课者解答,课后讨论及糖尿病患者相互交流;⑤开办糖尿病知识宣传栏等。

结果

68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严格遵医嘱用药等方面有显著提高。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参与各项康复运动。病人出院前1天,分别由主管医生根据健康教育内容对病人进行口头测评(患者能复述宣教内容>80%为掌握;复述60%~80%为基本掌握;复述

讨论

糖尿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与依从性的关系:从本次68例病例中发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掌握程度、执行的好坏与血糖下降的幅度有关,说明认识水平与行为的统一与对疾病控制、血糖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因此,定期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调动了患者参与各项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自控水平明显提高并逐渐提高糖尿病患者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对控制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另外,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患者的健康教育。它是一慢性终身性疾病,需坚持长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不仅仅是住院期间,还包括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的巩固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要对患者,还要对其家属以及社会有关人员进行教育。不仅仅是在住院期间进行教育,还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教育。只有长期采取多种途径,持之以恒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3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杨文英等[3]研究提示: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高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到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已愈9千2百万,糖尿病前期人数超过1亿4千万。糖尿病防治作为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策略已经从单纯药物治疗转向社区综合防治,内容涉及糖尿病筛查、预防、健康教育、治疗和科研工作[4、5]。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现将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综述如下。

1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有文献报道[6],目前,社区中知道和了解糖尿病知识的人群很少,50%~80%的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绝大部分社区人群缺乏糖尿病的防治知识。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或门诊接受一次教育后,患者与教育者的关系大多就此终结。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及提高生活质量[7]。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8、9、10],如果患者能够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所能取得的保健结果与住院保健取得的效果相当,甚至优于住院保健。通过积极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严格控制血糖,能使39%~74%的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延缓发生,并减慢进展[11]。因此,开展好社区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的患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2目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2.1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包括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并发症、病情控制方法及预后等等。它包含两个方面,一、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病因、影响因素、控制血糖的方法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二、针对社会人群的普及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2.2心理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指导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章勇[13]等研究显示,随着病程的不同,心理状态呈现出波动性变化。患病初期往往不愿接受现实,甚至存在拒绝、否认等心理反应,随着疾病的进展,继而出现悲观失望情绪,表现为抑郁、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经过适当治疗,心理渐趋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慢性并发症的产生,患者可以出现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和精神性症状。有研究[14]提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减少其情绪障碍的发生、对病情的控制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另有研究[15]16]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糖脂代谢,能帮助患者恢复自信,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3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是所有糖尿病症状控制的基础[17]。社区健康教育中广泛宣传正确的饮食知识,对控制和防治糖尿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8]。糖尿病饮食是平衡膳食,而不是饥饿疗法[19]。食物交换份法是近年来各国计算糖尿病饮食而普遍采用的方法,患者能灵活地选择食品,对食物的种类限制很少,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彭巧君[21]等采用食物模型及口头、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相同内容的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结果显示,应用食物模型进行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直观、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是较好的饮食教育形式。

2.4运动指导

运动被公认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干预方式之一[22],但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难以掌握[23]。王萍[24]等学者认为,病情较轻无并发症的患者应采用慢跑、爬楼梯等有氧运动,而年纪较大,尤其是心肺功能不良,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病情许可下,以散步为主,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应循序渐进,运动量应掌握在脉搏为100~160次/分,或170次/分减去实际年龄为宜。

2.5治疗指导

2.5.1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种。磺脲类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至有效剂量,这样既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又可使药物血浆峰值与餐后血糖峰值相吻合,起到较好的降糖作用;双胍类降糖药一般在进餐时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如厌食、恶心、腹泻等,老年患者应减少剂量以防止低血糖发生;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的使用,应在进餐吃第一口食物的同时咀嚼服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胀气、肠鸣、腹痛、恶心等症状。阿卡波糖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它降糖药联合应用时,应加强血糖监测,一旦发生低血糖时不能服用蔗糖和其它碳水化合物,应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

2.5.2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治疗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治疗方法,可使血糖浓度得到有效控制,消除高血糖所致的葡萄糖毒性作用,有利于自身胰岛素功能的恢复,并能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改善脂肪代谢异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皮下注射是胰岛素应用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笔式胰岛素注射器,能随身携带,使用方便,注射剂量准确,注射时疼痛轻,操作简便,受到糖尿病患者的普遍欢迎。

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副作用,社区健康教育应指导患者及家属熟悉掌握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急措施,告知患者应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之类的食品,以便应急之用。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卡片上注明患者姓名、住址、患病情况、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以防不测。

2.6自我监测指导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依据[25]。现有的快速血糖检测仪可以随时检测血糖的浓度,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疗效的判断。一般情况下病情和血糖控制稳定者,可以一周监测1次,(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任选一种),并定期监测生化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26]。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时应按医嘱监测。

2.7并发症的护理指导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是三级预防和综合防治的重点,糖尿病患者每年应完成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包括尿蛋白、肾功能、视力、眼底、神经系统、周围血管、足等检查。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应保持足部卫生,穿鞋应选麻布、棉布或皮制类鞋,鞋码要合适,避免赤脚走路;袜子质地应柔软、通气良好;洗脚的水温不宜超过人体温度,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电炉取暖,以防烫伤。鼓励患者做下肢肌肉的静力收缩练习,特别告诫患者:一旦发现皮肤破损,应立即处理以防感染[27]。

3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

有研究证明[28、29],定期举行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小组讨论、专题板报、口头宣传、书面材料、音像资料、成立糖尿病患者沙龙及定期家访等形式的健康教育都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运用模具、实物、幻灯片及简洁明快的图片做示教,便于患者接受[30],语言要通俗易懂,注重医患互动,及时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4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目前,我国有近1亿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地区、文化、民族、宗教、经济的差异,如何应开展一、二级预防,应对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糖尿病患者群体,关键在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以及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卫生科普宣传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借鉴国外糖尿病专业护士认证的模式[31],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和考核,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发证,培养一支合格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队伍,从事社区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工作;并逐渐建立“依托社区、疾控督导、医院后援、政府支持”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规范和促进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开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控制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7.

[2]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

[3]杨文英.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0,362:2425-2426.

[4]许樟荣.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J].糖尿病新世界,2001,2:32.

[5]徐连美,韩树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07(3):216-218.

[6]王正英.糖尿病社区健康宣教和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51-652.

[7]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6.

[8]王慎田,刘兰霞,冷丽云,等.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925-926.

[9]Carolem.nationalstandardsfordiabetesself-managementeducation[J].DiabetesCare,2003,26:149-156.

[10]曾琳,朱强,陈永.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1-503.

[11]许岭翎.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医师杂志,2011(7):9.

[12]焦文珠.护士指导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J],天津护理,1995,3(4):170-171.

[13]章勇,倪佃芳,于彬.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5(1):17-18.

[14]李英辉,汤仕忠,陈文姬.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和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2):1279-1280.

[15]黄秀兰,赵爱玲,汤其英.糖尿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9):559-560.

[16]于红,苏颖,沈桂英.糖尿病教育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08,29(2):167-168.

[17]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77-478.

[18]《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3-74.

[19]王惠萍,何晴.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9,221(11):272.

[20]吴李花.食品交换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2):308.

[21]彭巧君,阿依古丽,胡尔西达.应用食物模型进行糖尿病饮食教育的方法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89-791.

[2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3-74.

[23]周庆.个体化运动疗法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85-87.

[24]王萍.糖尿病4000例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97-1998.

[25]陆蔚,周健,包玉倩,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故障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61-562.

[26]侯武姿,杜雪平.城市社区应用《2型糖尿病社区指南》管理患者的血糖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4,9(18):1321-1322.

[27]袁丽,刘敏,宋元霞,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护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3(7):644-645.

[28]郭锡明,陈建荣.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69.

[29]侯玉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3):183-185.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7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糖尿病知识培训方法。方法对全院护士进行了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抽取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织提供的表格式问卷,将调查结果与其他医院所做的调查比较总结回顾我院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糖尿病培训方法,分析其优缺点。结果通过抽样调查,我院临床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医院所做的调查。总结回顾我院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糖尿病培训方法,分析其优缺点。结论对临床护士进行的糖尿病知识培训势在必行,各种培训方法均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达到所有临床护理人员全面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临床护士;糖尿病知识;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R207.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46-02

糖尿病是临床各科都要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易引发医疗纠纷;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否达标,最终影响着各种并发症的发展、转归。面对日益增大的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教育已成为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1],建立一支庞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队伍势在必行。自2007年以来,我院就如何开展临床护士的糖尿病知识培训、扩大糖尿病教育队伍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满意效果。

2007-2010年我院采取了各种方法对全院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2010年底,我们针对全院护士进行了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抽取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织提供的表格式问卷之一“糖尿病知识问卷四”共30题,内容涉及糖尿病饮食、运动、心理、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等方面。发放问卷200份,全部回收,正确率达到85%,其中胰岛素知识正确率达到90%,血糖监测知识正确率达到92%,正确率远远高于其他医院所作的调查[2]。

这个结果与我们多年进行护士的糖尿病知识培训有着截然的联系。调查表明,97.1%的护士需要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临床护士糖尿病知识薄弱,加上护士的工作要24小时轮流值班,如何开展培训,怎样保证全体护士都能得到培训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现就我院开展的各种培训方法及其优缺点加以讨论。

1开展糖尿病知识培训班

护理部定期组织糖尿病知识培训班。培训班的形式有两种,分别为集中授课和循环式周期性授课。

1.1集中授课:这种培训班集中一周的各个下午,进行连续讲解,涉及的内容较多,涵盖了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的各个方面,包括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教育及心理调节,也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和流行病学,分别由内分泌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担任授课,也请内分泌医疗专家针对糖尿病治疗新知识、新进展作专题讲解。这种培训方法优点为培训内容系统全面,时间集中;缺点是由于内容过于专科化,非内分泌科的护士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较为困难,听过后能记住的较少;另外由于工作的关系,一次授课不能集中全体护士参加,反复进行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

1.2循环式周期性授课:每季度讲授2个内容,每次授课后有2-3个月的消化时间。大家可以利用这段儿时间将授课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回来。护理部根据各方面反馈来的信息,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整理,在下一季度讲授新内容前给与纠正、解答,并对上次授课重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一方面加深了印象,另外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前一次未能参加培训的护士也作了补课。这种循环讲课的方式保证了每个内容每年讲授2-3次,解决了因值班不能接受培训的缺憾,保证所有护士每年均能接受较为全面的知识培训,扩大了覆盖面。同时由于反复开班培训,将糖尿病教育的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护士心中,首先转变了护士的健康理念,护士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不正确的饮食、运动行为,也奠定了护士为病人做教育的基础。临床护士与病人密切接触,能及时发现并认识到病人的不良的生活习惯,立即给与纠正。

2护理查房

针对各科糖尿病并发症病人,进行全院护理查房。这种方式通过实际病例护士与病人共同讨论,内分泌专科护士进行指导,为病人作出饮食安排、制定运动处方、讨论用药特点及注意事项,护士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开展疑难病例护理会诊

对非内分泌科带泵病人、手术前后、妊娠期病人,由内分泌科专科护士与所在科室的护士、病人共同探讨护理方案,寻找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制定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以保证病人达到预期目标。

4开展专题讲座

对专科性较强的问题,派出内分泌护理骨干到专业科室做专题讲座,如与产科护士共同学习妊娠糖尿病的护理。专题讲座有利于加强专科护理,更能激发护士的兴趣。

5糖尿病看图对话

工具的利用:新毕业的护士人数不多,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较系统的培训,“糖尿病看图对话tm工具”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培训方式。糖尿病看图对话tm工具是探索和落实新型互动式糖尿病教育的课程。共包括4套看图对话tm工具即与糖尿病同行、什么是糖尿病、健康饮食和运动、和胰岛素同在。年轻护士在学校及临床实习当中解除了一些糖尿病知识,但印象不够深刻、具体,通过看图对话,互相发言学习,取长补短。这种方式直观、系统,能很好的帮助年轻护士尽快掌握系列内容。

6通过护士长夜查房及其他工作检查机会,以发现各科室在糖尿病护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所在科室护士长沟通,纠正不正确的做法。同时将问题反馈到护理部,及时向全院各科室提出警示,以免重复出现该问题。

7加强实习同学的培训

实习同学要轮转到各科去,对他们进行严格正规的带教,将健康生活方式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传授给同学,使其起到“种子”的作用。同学们转到其他科室后,会发现某些护士做法与内分泌科的老师教授的不一致的地方,会及时地反馈给所在科室护士长,该护士长再与内分泌科联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做法与理念。

总之,全院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庞大,患者分布于临床各科,教育仅仅依靠内分泌科护士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必须建立一支庞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队伍。临床护士与病人密切接触,有责任担负起糖尿病患者教育工作,也只有临床各科护士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监测血糖、正确用药以及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这直接影响到病情的治疗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对全院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培训,应该采取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法,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以达到所有临床护理人员全面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以便更有效的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预后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5(a)-0153-02

糖尿病是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残、致死率高的疾病[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将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53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31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36~76岁,平均年龄(62.26±11.37)岁。观察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7~75岁,平均年龄(63.14±11.52)岁。通过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定期做血糖检测。对于患者平日饮食进行护理等。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护理人员收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其病情制定出健康教育护理计划[2]。第二,相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疾病知识讲解。包括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注意事项等。第三,饮食护理。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如患者应该禁食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多食用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并且在为患者提供足够热量的前提下,调整热量的分配[3]。第四,药物护理。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解治疗药物的相关知识。如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并且,护理人员要及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对于所用药物的剂量以及患者服药后的反应作记录。第五,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可采用视频、报刊、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光盘等措施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知识。第六,随访护理。采用电话或亲自上门随访的方式调查患者出院后的病情。随访计划:在患者出院后的2个月内,每一周对患者随访一次,询问患者恢复情况。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通知其入院复诊。

1.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复发率、病死率以及入院复诊率等[4]。

1.4统计方法

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入院复诊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其空腹血糖指标、餐后血糖指标、LVeF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t检验。

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实验结果

该次实验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知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入院复诊率、病死率、空腹血糖指标、餐后血糖指标、LVeF等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提高,国内诸多医院均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该院经过研究发现,对于该病不仅要从治疗方面入手,其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5]。因此,该院提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研究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控制患者的饮食,检测患者的血糖指标等。这些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实验数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其血糖指标较之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从其入院后的护理措施制定、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出院随访等诸多方面的护理后,其疗效非常显著。由实验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血糖指标较之干预前有显著提升,较之对照组其血糖指标的提升更为明显。护理计划的制定能让护理人员更加系统化的进行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可以极大减少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对治疗的影响。药物的按时使用及用量监测可以让医生对于患者的病情有更好掌握。健康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项。通过对患者相关知识的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注意事项。可以极大的减少患者复发的几率。出院后的随访,不仅能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还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复查,减少患者病死率等。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其复发率、入院复诊率、病死率、空腹血糖指标、餐后血糖指标、LVeF等指标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复发率、入院复诊率、病死率等。

[参考文献]

[1]陆秀芳.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26-128.

[2]卫晓静,张红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682-683.

[3]李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4中旬刊):534-534.

[4]徐振燕.中青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中旬刊):11-12.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9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分泌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引起[1],并伴有脂肪、蛋白质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现阶段,由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2],老年群体的发病率尤其高,这与民众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直接关系。本文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糖尿病护理方法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16-80岁,平均年龄为(62.5±5.2)岁,包括i型糖尿病23例,ii型糖尿病35例,合并周围神经炎患者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糖尿病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

1.2护理方法(1)评估:患者住院后,病房主管护士整理患者相关信息及学习要求,并基于患者糖尿病认知状况判断患者的学习动力及相关适应能力,并做出系统的评估,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学习目标及内容。(2)健康教育:先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后着重针对营养学知识、血糖监测、低血糖防治、对症治疗、运动康复等众多环节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其中营养学知识宣教主要讲解科学的饮食搭配,血糖监测宣教着重讲解监测的重要性,并阐明血糖监测与低血糖防、对症治疗间的关系,运动康复宣教环节主要是指导进行科学的康复活动,以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健康教育开展的方式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集体授课、专栏宣传及示范指导等众多方法,健康教育方式的选取要结合患者的兴趣,以充分激发患者的兴趣与参与主动性。(3)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重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比例科学,多食用蔬菜、高纤维食物等,少摄入盐,尤其控制胆固醇脂肪的摄入,尽量保证营养均衡。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营养状况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保证患者血糖指标稳定,减少并发症。(4)运动护理:糖尿病老年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应该注重控制活动强度,其护理方案的制定可以增加散步、气功及太极拳等活动方式;针对中年患者可以结合快走、步行、广播操等方法,但是要控制活动时间不可过长。(5)胰岛素注射护理:胰岛素注射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具体护理执行过程中要结合血糖指标监测,以保证胰岛素注射安全、有效。胰岛素注射部位应优先选在腹部,可以呈对称方法交替注射,定期检查患者腹部斑痕及硬结出现情况。胰岛素注射还要进行时间控制,注射后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并少食多餐,以免发生低血糖。(6)血糖监测及指导:血糖是判断病情变化的主要指标,定时行血糖指标监测可为并发症的防控提供指导。通常情况下,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时行血糖指标监测最佳,使用中效胰岛素患者每日保证两次血糖检查,检测后基于血糖指标给予药物调节,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7)并发症护理: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糖、口腔感染等,护理中还要给予相应的眼部及足部护理,以保证护理措施的全面性,切实有效的减少并发症。

1.3观察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效果评量表及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调查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疾病认知度总评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71-8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2结果

2.1认知度评量60例患者中有30例疾病认知度为优,24例良,4例中,2例差,总优良率为90.0%。

2.2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60例患者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评量结果显示,28例十分满意,30例比较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7%。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及环境综合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i型糖尿病及ii型糖尿病,临床上多伴有代谢紊乱,其它如妊娠糖尿病等类型较为特殊,本文60例糖尿病案例中将此排除在外。现阶段,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糖尿病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综合型疾病,发病后重点在于控制血糖。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多伴有急性代谢并发症[3],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控制血糖指标,还要进行并发症防控。本文6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十分显著,可见对糖尿病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干预需要全面系统,不仅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还要针对并发症评估结果进行并发症防控,重要的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4]。本文60例糖尿病患者经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6.7%,护理质量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成艳.36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22(6):195-195.

[2]韩晶波,李晶,杨秀兰.肝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4):295-295.

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篇10

[关键词]西医护理方法;糖尿病患者;遗传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3(c)-0179-02

遗传或环境因素的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家庭中有糖尿病史的,患糖尿病的机率较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糖尿病同高血压一样也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糖尿病容易好发多种并发症,容易造成多器官衰竭,所以说有效的控制血糖,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该研究主要结合2009年3月―2011年11月西医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对西医护理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32例,经过详细的询问和必要的调查,其中有72例患者进入同一组,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46岁,最年长的为70岁,平均为62.5岁,从确诊到治疗最短的有2年最长的有10年,设为护理组;还有60例患者没有接受过护理,其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0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43岁,最年长的为69岁,平均为66.4岁,设为对照组。

1.2护理组西医护理干预方法

1.2.1心理护理心理上的护理与身体上的护理同样重要。有些时候心理上的辅导和护理甚至比身体上的更必须。与患者多沟通,对于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任何疾病的治疗,患者本身的积极性和康复决心至关重要,所以说从心理上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加速恢复、对疾病的愈后有着显著的效果。

1.2.2药物护理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所以长期药物治疗是不可避免的。西医护理工作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对于不听取医生嘱咐不合理用药者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也要向患者给予警告,要让他们从心底产生顺从和治疗的决心。对于需要口服制剂的糖尿病患者,药剂量、服药间断时间、餐前或餐后服用等方面都是需要注意的,一次小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何合理用药、与饮食搭配得当等都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对于在家里采取胰岛素针剂护理的患者,注射方法、注射技巧以及危险处理方法都是需要患者和家属娴熟掌握的。在注射前,先要注意注射部位是否准确、针头和皮肤是否消毒等,在细节上做到细心谨慎,可以减少感染和异常事故的发生率。要定期检测血糖,针对血糖的高低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做到相对专一护理。

1.2.3并发症护理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神经、泌尿、肺部等的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脉搏、精神状态等做为特别关注。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心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时,就应当立马采取西医治疗进行处理,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2]。

1.3对照组护理方法

不采取特殊的护理方法,仅仅是做平时临床上的基本护理。例如仅做面部清洗、协助患者进食(水)、口腔护理等。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对其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

2结果

两组病例在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入院治疗情况对比结果,见表1。表中显示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的结果:护理组二次入院患者中有一名患者在参加宴席的时候,摄取过多的高塘和高蛋白,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情况危急,其他患者出现的不良现象少。对照组二次入院患者中有8例患者因饮食不当导致血糖急剧上升超出了正常值,有4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二次入院接受治疗。

3讨论

通过表1护理组与对照组的分析,在并发症的发生上、二次入院治疗的概率上,恶心、血管性病变、周围神经炎、泌尿系统和二次入院等对照组均比护理组低51.67%、8.61%、10.22%、7.84%、18.61%。说明西医护理对减少糖尿病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减少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疾病的康复和减少二次入院治疗上均有良好的效果。刘美凤研究证明[3],内外治疗远远比单一治疗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心理上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理念,不仅仅能使病人全权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会增加,对治疗和康复均有显著的效果。通过结合该研究所得结果,能得出有效的护理加上积极治疗的心态,这无疑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愈后带来明显的效果。

对于严重疾病患者,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战胜病魔的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如果针对患者各自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这对消除患者抑郁心情、积极乐观面对病魔上都有良好的辅助效果[4]。心理护理不仅仅可能减少患者心理上巨大的压力,而且更能是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可以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就是健康教育,人们身体健康程度与健康知识的普及情况息息相关的。平时大致了解如何养身,对于疾病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5]。强化健康知识的播散情况,告诫人们不能盲目从医治疗,当身体有不适感时应当及时从医治疗不要因为怕花钱等原因耽误了病情。西医护理工作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和病后护理调节做出进一步的强化。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6]。

[参考文献]

[1]刘洪英,李庆利,胥亮,等.分子超光谱成像系统应用于糖网病药物疗效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2,31(3):248-253.

[2]刘美凤,谷灵灵,蒋利荣,等.番石榴叶杂源萜类中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8):101-105.

[3]刘美凤,蒋利荣,刘华鼐,等.番石榴叶抗Ⅱ型糖尿病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3):28-31.

[4]徐少勇,明洁,高彬,等.陕西省、福建省糖尿病及其前期患病率、知晓率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3(23):2765-2766.

[5]段泉泉,陆新秋,胜利,等.证据的力度――以抑郁与糖尿病关系验证为例的方法学讨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9):6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