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师德师风感悟心得十篇师德师风感悟心得十篇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6:24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1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那么作为教师,知道如何写师德师风心得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教师师德师风心得感悟8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感悟800字(一)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感悟800字(二)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感悟800字(三)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来说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师德建设,不仅要求教师确立自己的儿童观、幼儿教育观、幼儿学习观,而且要求老师具有较多、较深的关于幼儿发展的知识和幼儿如何学习的知识,以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信息的能力。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年龄尚小的幼儿,他们不谙世事,生理、心理都不成熟、不稳定,因此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

以爱为本,尊重理解幼儿。尊重孩子是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幼儿人格,允许他们在思想、感情或行为中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生活空间。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内在的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营造平等民主氛围,促进师幼互动。“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与每一个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要善于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要真正学会关注孩子发展的寻常时刻、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和顺应身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要求,促进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体现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

注重团队合作。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字只有四个,简单的说来就是沟通、信任、团结、协作、配合、互相帮助。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幼儿园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与老师的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集体荣誉为前提,做好每一项工作。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微笑着面对幼儿,幼儿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幼儿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爱是教育的基础,以爱育爱,以爱促爱,对幼儿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幼儿的心灵。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将作为教师的美德继续下去,作为教师,我们将始终牢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感悟800字(四)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让我觉得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为人师表,要在加强和改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好处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务必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要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告诉学生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实践获得的。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心参加体育活动,用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提高全民的素质”的伟大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有所作为。

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务必具备的学生观。现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职责是师德之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心,谈感受,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务必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仅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仅能够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忙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教师师德师风心得感悟800字(五)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于程和_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_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二、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2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说:“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如果光传授知识,教师教学完全可以被电脑教学代替,然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更是精神的传授,只有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是师德高尚的教师。”

90岁高龄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最朴素的认识就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他认为,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吕老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认为人的才能是有差异的,反对将学生“标准化”,鼓励“人尽其才”。他总结了几句话:“允许落后,鼓励冒尖”、“欲成才,先成人”、“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这就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这就构成师表维度的四个不同层次:规范、垂范、模范、世范。我们平时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吗?一个人民教师敬业精神高尚令同行感动,育人水平高超令学生佩服,而师表品行高洁则令世人敬仰。孔夫子、陶行知就是这样的万世师表。

以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包括日常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教师的言行必须高度自律,即使细微之处也应表现出风范。培养人才是个系统工程,是综合性劳动的成果,不是哪个老师的个人功劳,学生的成才是由各级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养的。出了人才,也没有劳动成果的独享性,不可能像出本书那样有个人的版权,能获得直接的经济实惠。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更应培养能够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人才。教师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前世界发展的前沿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用自身完美的行为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所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教师就应该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以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3

应对快速变动的时代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注入生活内容和时代“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

首先,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生的个人生活有着广泛联系,思想品德课的重心不应放在单纯传授知识上,而应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上,放在让学生学会生活上。因此,课堂上要注重联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种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将教材内容生活化,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体验与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

其次,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社会情景,引领学生用心感悟、用心体验,如:利用多媒体将社会事例搬到课堂。比如:在“我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贴近生活,通过观察,扮演角色,换位思考,使学生付出真心、真情,获得最有效的体验。如:在学习“司法保护”内容时,我就轮流带学生到附近的法庭和法律事务所开展采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亲历具体事件,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行为感悟和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富实效性。

最后,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社会实践是坚定信念的“催化剂”。信念是人们对某种政治主张、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由衷信仰和强烈责任感。课堂中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入实际,在实践中比较、检验,并强烈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可以说,社会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社会实践还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思想品德课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社会情境,以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社会服务、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真正体会“实践出真知,活动长才干”的道理。

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观念和作风,不惟分,不惟名、不惟利、不惟上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同时,要利用写论文、博客、实践、谈话等一切机会宣传思想品德课的作用,为思想品德课呐喊助威。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吸引力强、包罗万象:有日常的为人处事、心理健康、学习方法、人生理想和规划、法制知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唯物辩证法……,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中学生感悟人生、规划人生、学会自信、学会自尊、学会宽容、学会交往、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智慧地面对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一改以前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课程宗旨。对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不光有用,而且有大用,并且是终身有用,这是别的一些学科所不能及的。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4

关键词:快乐语文美育德育情感熏陶素质完善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23-0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而又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并乐在其中,这确实是学习的至高境界。而语文,则应该是最能给学生快乐的学科。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中学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语文的学习内容就足以给人快乐。一首诗歌、一条歇后语,一句格言,都能给我们启迪;《红楼梦》、《西游记》、《呼啸山庄》、《简·爱》等作品里有一个个美丽着或丑陋着的人、特立特行的人、个性鲜明的人……有无数曲折动听的故事,更有诙谐幽默或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智者的旷达开阔,有蠢者的滑稽可笑,有乐者的夸张噱头……可以叩问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门扉;可以像芝麻开门那样,快乐地发现了无尽的宝藏;可以畅游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饱览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体验人类文明的伟大、浑厚与雄奇。引导学生来到这样的境界,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哪有厌倦之感!何来厌学之心?也许是一个丑恶无比的人呢,使我们恶心不已;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呢,让我们痛苦难忍……或泪湿眼角,或啜泣,或痛哭,或悲愤。而这更是一种快乐,且是快乐的极致。学生的心灵经过了这样的沐浴洗礼,还不会快乐吗?所以,学习语文天然就应该是快乐的,快乐语文,语文快乐。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呢?

(一)重视美育和德育,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注重美育、德育与教育并存。王国维说:“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进而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获得快乐。前人说得好,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秃枝;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上还要由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要打破“一统天下”的旧思想,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同时又应以平等的心看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二)寓教于情——以理晓之,以情动之

移情与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涌的结晶。语言不是无情物,作者写得动情,老师又教得动情,学生才会学得动情,才会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和物休戚与共,爱憎同筹;才能使学生透过字词句语的领悟,深入触摸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富有感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的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他们。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用心、用情,在教学时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得到学语文的快乐的享受。

(三)重视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平时,也许大家能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也有很多人感受到了诵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因为这两者几乎完全是相通的。无数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一个动情的或者暗合心灵的声音传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会自然地唱和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由此顿生愉悦,获得快乐,感到满足。当我们高声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当我们低声沉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我们的心情随着丰富的想象或高亢激昂,或沉郁缠绵,而美妙神奇的想象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这种想象是无比自由的,完全可以让你充分体验到自由驰骋的。当然,对语文快乐的追求不单是一种形式上的浅层的快乐,更是一种心灵的快乐、愉悦、享受和满足。

(四)重视自我完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5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讲解。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约束人们崇尚教化,立德从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德的重要,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二、捕捉美好形象,以美好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www.133229.Com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劳动者学习。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营造美的氛围,用美来熏陶学生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6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地方课程资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53-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其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充分开发、有效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民间传说,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都是颇具价值的课程资源。这些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定会使品德教学的载体更贴近实际,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本地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呢?

一、领略自然风光,感受家乡美景

品德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体验、感悟,能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产生对家乡的浓烈情感。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其北部层峦叠翠、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其中,大洪山风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遍布对节白腊、古银杏等生物活化石;漳河风景区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胜地;黄仙洞的云盆景观更是国内外罕见。

在教学《可爱的家乡》一课时,教师经过实地考察后,把学生带到了春意盎然的象山风景区。师生登上岚光阁,凭栏远眺:远处群山苍苍茫茫,汉水逶迤而过,黄的花绿的禾苗织成一幅壮锦平铺在山水间;近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城市如画卷般绵延在脚下。在充满童趣的“捉迷藏”游戏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远山近水,感悟家乡的繁华与美丽,“美丽”便成了学生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叹。而后将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做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进行解说,如此,让学生对身为荆门人而深深自豪。

二、搜集民风民俗,体验先辈智慧

德育不是说教,更不是训斥。沉闷、机械的品德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既不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不会给学生以真实可感的情感收获。荆门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故事大多精彩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勇敢,有的聪慧,有的孝敬父母,有的满腔正义,大多形象丰满,可感可知。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为学生讲述这些民间故事,可以拉近道德要求与生活的距离,让他们从故事中明理,在生活中践行。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课余学习》时,可让学生课前收集荆门本地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如罗汉山的传说、阳春白雪的典故、关公与掇刀的传说等。当这些趣味横生的故事出现在学习过程中时,学生会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景物与这些故事相联系,学习十分热情高涨。借助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透过故事理解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有效地提升了道德认知,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新课程的要求。在荆门,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民俗,表现出了极强的地域特色,丰富多彩,却也各有不同。大年三十祭祖辞年、吃团年饭、拜跑年、守岁,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后走亲戚,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些传统习俗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资源。利用品德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走进乡村,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领悟习俗中蕴含的为人处事之理,体会到入乡随俗的道理,对于学生道德智慧的启迪,十分有益。

三、寻找家乡特产,感悟家乡发展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地方特产往往体现了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品质。荆门物产丰富,漳河茶叶、三阳板栗、山灵葛粉、纪山龙米、金龙泉啤酒声名远播;八角雪枣、长湖鱼糕、钟祥盘龙菜、太师饼美味飘香。每一种特产由“产”至“特”都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在品德课上,根据教学主题,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去寻找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特产,让学生从特产的产生、发展历程中,从特产背后的故事中去感悟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感悟家乡人勤劳创新给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例如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时,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围绕“漳河柑橘”这一主题,分组细化,调查漳河柑橘种植、采摘、包装、销售、成名的原因……通过研究,学生不仅能领悟柑橘作为家乡特色产品,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感受到柑橘生产离不开橘农的勤劳与智慧,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四、追寻名人足迹,接受心灵洗礼

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遗迹众多。这些俯拾皆是的历史遗迹,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今天的荆门人理当学习、传承。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就地取材,深入挖掘本地名人资源,学习名人精神。利用这些真实、鲜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不仅会让德育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名人的道德魅力,受到心灵的启迪与洗礼,激励自己见贤思齐。

例如,品德与社会《我们的祖先》一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历史上名人,距离已经很遥远了。如何拉近学生与遥远历史的联系呢?让学生通过搜集家乡家喻户晓的名人故事来认识古代名人,无疑是一条捷径。于是,教师安排了搜集家乡名人足迹的课前调查。学生的收集的材料极为丰富:春秋时期道学家老莱子隐居荆门的网上材料、三国关羽屯兵掇刀石的照片、宋学家陆九渊在象山设台讲学的故事……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与古代名人间的距离近了,以此引入,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先的崇敬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7

教学中应把握好德育的“度”,避免两个误区:1.政治化的模式教学。把政治标签贴在作者、作品身上,违背语文学科特点,漠视学生个性意识,生硬地进行教育;2.放任化的教学。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但不是放任学生的阅读体验,因为学生用一己喜恶对事物进行判断容易出偏差,所以教师必须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

语文教师应开动脑筋,让教学与德育巧妙结合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应以道德情感培养为先导。

教师可通过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王国维曾说:“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道德情感是从审美情感发展而来的,而一个欣赏、向往美的人也会遵守道德规范、弘扬真善美。语文教师应该有发现美的眼睛、传播美的愿望,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针对语文课文读之如沐春风,心神为之摇曳;品之如饮香茗,回味悠长的特点,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感培养。

1.推敲词句,体会美。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审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渗透点。品词是其中有效的方式,在品中透过语言表象,领会文章的内涵,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2.揣摩文章形式,感受美。作者通过巧妙的结构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展示形式美的同时深化了自己的情感。例如余光中的《乡愁》,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在看似简单重复的结构中把抽象复杂的情感物化并层层深化。教师在分析、揭示时可在学生心中激起美的涟漪,产生情感共鸣的漩涡。

3.品味意境,丰富美。意境是作家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或奇险雄伟、或苍茫辽阔、或宁静祥和……在教师绘声、绘色、绘形的渲染中学生品味、鉴赏,久而久之,有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广阔的胸襟、高尚的审美情趣。

4.发掘美育因素,充实德育内容。课文中有许多有识之士,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他们的人格美。比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情怀;雪莱“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乐观向上的气度,他们优秀的品质,在教材中熠熠生辉,使学生受到人生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此外,追求、歌颂和谐美的作品比比皆是,像《春》、《济南的冬天》等都极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悟景中之情,会同作者一样,钟爱自然,钟爱那花、那草、那山、那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受心灵振颤的同时陶冶性情。

(二)德育应以道德认识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以提高思想道德的感受力。

1.巧设疑问法。深刻的思维,体现在善于思考,抓住事物本质,在了解是什么和怎么样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如教《背影》一课,在学生已懂得了本文主旨时再问作者为什么对“背影”作细致的刻画,学生在分析中既可锻炼思维能力,又可对亲情有深刻认识。

2.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宁鸿彬语)。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思维更敏捷、体会更深刻。如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教师可通过展示圆明园图片,兔首、鼠首等流失海外文物被拍卖的新闻,营造浓郁的悲愤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

3.留白法。“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教材中的名篇有许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巧妙,有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深邃。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开合有度、点到为止,用恰到好处的停顿,给学生咀嚼的余地,让学生去聆听作者的心声,扩充自己的生命历程,在悟中拓宽思维的深度、感悟道德的启迪。

4.朗读法。朗读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想读好文章,必须理解文章。另外,朗读把沉寂的文字变成活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立体思维,是理解作品的有效途径。在读时推敲文章的含义、韵味,体会作者的心情,这样可不断受到情感熏陶。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表情朗读的手段让学生领悟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在享受文章美的同时,还受到思想的震撼。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如学习《海燕》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海燕在风浪中搏击的英姿,配以雄浑的音乐,让学生置身其中,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的心理体验,增强德育渗透效果。

(三)采用比较法、分析法进行德育。

语文教材许多篇章所表达的道德观念不谋而合,通过比较学习,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能巩固德育成果。此外,同一位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展现着作者的精神领域,我们在比较中可以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思想启示。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既引导读者向往烂漫自由的生活,又用幽默的笔触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对身心的压抑;《社戏》中的乡民、长妈妈则体现了作者对淳朴、善良人民的歌颂;《藤野先生》展现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孔乙己、闰土等人物又表现了作者反封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此外,还应分析教学内容和文体特点选择德育方法。记叙文可通过学习,让人、事、物感染学生;议论文可用文章观点联系生活教育学生;说明文可以通过逻辑性、科学性的学习影响学生。

(四)德育要联系现实。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8

一、活动背景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在我们的生命里,会遇到许许多多值得珍惜和留恋的人,包括父母、亲人、老师和同学等等。这些人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都曾给过我们关爱,给过我们帮助,他们是我们终身感恩至念的人。说到感恩,要让我们感谢的实在太多了。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无私的爱,感谢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支持,感谢这社会给予我们美好的一切……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收获感动,珍惜身边的人!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

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关注,理解父母、老师、朋友等的关心。

2、

让现代的独生子女学会感激周围的事物,而不是把它们看成是理所当然。

3、

强调父母、老师等对学生的关心,让他们学会感激,让学生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

4、

以本次班会为载体,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

三、活动准备:

1、选择主题:主题来源学生。

2、师生共同策划活动方案。

3、学生自主编排、练习。

4、负责人最后跟进,确保准备工作无误。

四、活动流程:

(一)介绍本班基本情况

1、音乐起,主持人上。

主持人甲: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欢迎莅临五一班!

主持人乙:五一班拥有五十二名聪明活泼淘气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主持人领读班名,班风,齐唱班歌。(意图:增强班级凝聚力)

主持人甲:我们的班名是:书香门第

我们的班风是:团结、勤奋、主动、认真

主持人乙:现在,请齐唱班歌《隐形的翅膀》

(二)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甲: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象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

主持乙: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和无微不至的呵护。

主持甲:感谢老师。你是一米阳光,丝丝缕缕地包裹着我,温暖着我!

主持乙:感谢朋友,你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浸润着我!

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三)荒岛游戏(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身边每一个人都很珍贵,都值得珍惜!)

1、游戏主持者上:

各位同学,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现在,拿出刚才发给大家的爱心卡片,写上你最喜欢的三个人。然后根据我们设定的情景把他们的名字逐一划掉。

不过,划掉就代表他离开这个世界了!

2、第一个场景:假如有一天,你和这三个人坐着小船远游,一路上你们非常愉快、幸福,突然遇上了大风暴,其中一个掉进了水里,被无情的海水淹没了。请大家选择一个人,把他的名字划掉。

3、第二个场景:接着,你们继续前行,可是厄运不断,这时候你们的小船遇到了鲨鱼,这条鲨鱼张开了血盆大口把一个人吃掉了。请大家选择一个人,把他的名字划掉。

4、第三个场景:经过一段时间的海上漂流,剩下的人就来到了一个小岛,小岛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风景异常美丽,你们走进森林,突然遇到了悬崖,有一人掉下去了。请大家选择一个人,把他的名字划掉。

最后,就剩下你一个人,在这小岛上

5、谈感受或收获: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一一离去,大家肯定觉得难过。那现在让几个同学说说你卡片上剩下的是谁?为什么是他呢?

从这个游戏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6、主持人小结:

如果把生命比作是一次长途旅行,在前行的列车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珍惜和留恋的人,包括父母、亲人、老师和同学等等。这些人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都曾给过我们关爱,给过我们帮助,他们是我们终身感恩至念的人。

(四)小品表演《梦》(通过小品,让学生感悟到应该珍惜父母的关心,及时行孝)

1、演员自我介绍,进行小品表演

2同学交流观后感受

3主持人小结

(五)小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感悟到:人应该拥有利他之心,这样社会才会和谐,人们才会感到幸福)

1、同学讲故事

2、同学们谈感受和收获

3、主持人小结并过渡: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主持乙:你将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老师,亲人,朋友的感谢呢?

(六)感恩行动(诗歌、歌曲、舞蹈)

蔡琳:我作为语文科代表,想带领全体男同学朗诵《赠汪伦》,表达我们对朋友的感激。

王锦鹏:我想请全体女同学一起朗诵《游子吟》,对父母表示感谢。

钟灵灵:我想朗诵《老师颂》,对最亲爱的老师表示感谢。

许怀钰:我想请游清宁同学和我一起用舞蹈表示我们对身边每一个人的感谢。

(过渡)主持人甲:早上,每个同学都只做了一张真心卡,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真心话接龙,

李老师会将同学的真心话录下来,播放给你的亲人和朋友们听。

(七)真心话接龙(该项为活动的升华。孩子通过给父母,朋友、老师写真心话,说真心话,学会感恩。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和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感情!)

(八)班主任发言(配乐诗朗诵《送给你,我亲爱的孩子》)

(九)主持人总结,班会活动结束

主持甲: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当身边的人要离开你时你才会大彻大悟,可是那个时候真的是为时已晚了。

主持乙: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做好眼前的事,

齐:你才会无愧于人生。

五、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等的关心,学会了感恩,学会留意身边的感动事件,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从而不会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撒播感恩种子的同时,也搭起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六、教育反思:

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首先考虑了德育的几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等。依据小学生《德育读本》与《成长手册》,同时遵循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新三中心、双主体的原则。在层次结构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力求活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使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从而自觉内化为行动。回顾本次主题班会,

自觉有几点可取之处,现总结如下:

1、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德育平台。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古人要求儿童养成“黎明即起,洒扫庭堂,内外整洁”的习惯,青少年时期要养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品行,长大以后才能做出“治国、平天下”的功绩。这说明“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因此,本课始终以活动贯穿,(孤岛游戏,观看小品、听故事、说真心话等活动)力求做到:活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将一切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升华学生理想的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同时,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由、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得到感悟,从而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做到在小游戏中见大道理。

2、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心灵受到震撼。

3、讨论交流,提升道德认识。

德育作为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主体在教师主体帮助下消化、吸收、实践德育内容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学生主体性才逐渐成长,达到自我教育的水平。每次活动后,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火花相互碰撞,从而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想像、细腻的感受;让他们在讨论与交流中获得更充分的心理基础和良好的人格品质,自觉提升道德认识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也许,学生仅仅感到先前的体验触及了自己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但是对于道德体验和感悟却说不清、道不明,这也是弥足珍贵的。这种佛学中所说的顿悟,当头棒喝似的震动,将使学生终生难忘!

4、整和学科,升华情感。

肖川博士曾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因此,本课整和了诗歌,歌曲,表演等其他范畴,延展活动内涵,通过多渠道,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导行。

主题班会最后,在深情的小提琴音乐声中,孩子哽咽断续地表达着自己对家人朋友老师的感谢,孩子家长老师们皆热泪盈眶……主题班会结束,情却未断,如余音绕梁,绵延悠长……这次主题活动基本达到了以小活动见大道理,以趣味活动孕育新人的目的。学生得到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的是自觉内化,主动释放的行为。这种教育的效果绝非是口头灌输或是硬性要求可以比拟的。

小学心理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感

心》

南安市仑苍中心小学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9

书踪能从二王入,诗格还向李杜来。

耻伍流俗追时尚,推求典雅去形骸。

夜颂华章忘释手,灯花飞落又重开。

这是诗书俱佳的才子将军戴清民赞叹当代著名书画家翟德年先生的一首诗作,乃翟德年先生的真实写照。记者初见先生,就被他身上浓浓的书卷气所吸引。

书画养气诗修心

先生年知天命,洋溢盛年活力;沉静儒雅,让人如沐春风。当记者问之是否有独特的锻炼、养生方法时,先生却微微摇头。除了休息,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读书和诗、书、画、印创作中度过的。然而,正是艺术与养生的相通之径,让先生身轻体健、宛若少年。他痴迷书画,在书画创作中澄心静虑、提气运劲,不知不觉中得以养气提神;他遨游书海,丰富了思想,理解了人生定位与立足社会的根本,在文化的熏陶中得以修心养性。这种自然的锻炼、天然的养生,让德年先生充满活力。

德年先生生于晋南临猗,勤勉好学,虚怀若谷。

晋南,古之河东也,是我国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千百年来华夏文明在这里凝聚传承。黄河文化的艺术张力,让德年先生家乡文化底蕴深厚,过去村里出了不少秀才,使之深受河东文化影响。八九岁在乡里上学时,他遇到几位善于写毛笔字的老师,深受师辈感染,开始迷恋书法。穷乡僻壤,苦无临本,唯有临摹背诵领袖诗词墨迹,家贫如洗,无纸无笔,则以地为纸,折枝作笔,潜心苦练。

书法基本都是始于临摹,成于领悟。德年先生在临摹上下过太多的功夫,楷书始临颜真卿,行书摹二王,再习柳体、欧体,后又追张旭、怀素之神韵,长期摩娑于秦篆汉隶间刻苦的临摹练就了德年先生坚实的基本功,也为之打开一道广阔天地之门。

而勤勉虚心的求师之路,让他得到许多名师指点,领悟到书法艺术精髓,亦领悟到书法艺术是靠文化之魂来支撑。

德年先生跟记者谈及卫俊秀、董寿平、董辰生、黄胄、张颔、姚奠中等大师对自己的影响,神情肃穆而充满敬仰。这些大师或指点他多读书,或提点他书法绘画治印的诀窍,让他觉得受益匪浅,终于得窥堂奥,自成一体。

德年先生谨从姚奠中教授出自章太炎公“书法是文人之副业,即文人治学所必备的基础”的师训,不仅遨游于经史子集传统文化领域中、研读诗词歌赋、各种地方志,还跟从大师治《说文解字》,治古文字学,研读《易经》,研习佛道文化,揣摩壁画位于先生家乡的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与宋代壁画名家武宗元所作的《朝元仙杖图》一脉相承,最为先生推崇。

有了文化之魂,德年先生的作品也就有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词创作也日臻化境,正是“国学深蕴文史寓,书法内涵颜柳迹”,亦如著名书法家李铎所评:书存金石气,室有惠兰香。渐渐的,先生之诗书画印名重京华。

文心雕龙魂永存

德年书画风骨俊拔,劲挺高迈,书风雄强刚健,动人心魄,气韵悠长,清秀隽永,正如先生所说“书品如人品”。

先生十分推崇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大丈夫精神和其身上蕴涵着对祖国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与记者侃聊介子推“割股充饥”、“不言禄”等典故如数家珍。他还推崇柳宗元的宽厚仁爱思想、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激情。

他跟从大师们治学,不仅习文、领悟文心,更钦服于这些大师们的人格魅力,以之自勉。他谈起亲身提点过他的大师,如著名中国画画家黄胄、著名书法家卫俊秀等,孺慕之情溢于言表,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爱国情怀而感动。

正因为如此,先生一直保持着淳朴、善良、谦和的品行,身上透着一股原始美。他敬人、敬事、敬畏文化,因满腹诗书而志存高远,因文化熏陶而淡泊名利。他谨记先师黄胄“作品很明媚,心地很光明”的教诲,在修炼儒家文化同时修心养性,了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对国家、民族、人民充满关爱之心。这样的人品体现于作品之中,必然朝气蓬勃,明媚隽永,蕴含灵性,触及时代的灵魂。

先生有许多作品有幸陈列于天安门城楼,正是因其雍容大度、高拔健迈的气韵。他为北京奥运会书写《奥林匹克宣言》29米长卷,为奥运冠军和教练们现场挥毫题词作诗,把古老的东方文化艺术与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密切、永恒地联系在一起。

先生执着而认真,成名之后,求字者很多。先生从不草率应付,作品上签名、印鉴,一丝不苟;撰文谨慎,常常要根据求字者的身份、行业现场赋诗,言志抒情,意境深远,不着痕迹。

德年先生还经常用手中之笔,以墨韵献爱心,扶残助学、救助弱者。2010年新年伊始,在“圆梦――扶残助残送教上门”活动现场,德年先生又携带着用了近廿年时间创作的诗《绞水歌》书法作品来到活动中心,把自己最心爱的作品交给主办方,以低于市场价拍卖,捐助弱势群体。先生表示,今后还会经常参加这样的助残活动,继续扶持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并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使社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文心为魂让德年书画充满艺术生命力,艺术生命力亦是德年先生的活力源泉。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德年先生刚过知天命之年,却早已懂得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意义,回归生活的本真。这种本真正是他在敬人、敬事、敬畏文化中得以求解,得以身体力行。他在艺术的山路上不懈攀登,用文化锻造书画印精品之时,也是他归于“天人合一”的养生正道之际。

墨韵养心存正道,诗魂赤子念黎民。

楷隶行草抒怀意,奥运挥毫壮国魂。

河东才子真本色,魏晋古风今可寻。

惠兰香久因平淡,返璞归真合天人。

翟德年简介

翟德年,字弄石,号揽月楼主,丁酉年生人,当代著名书画家,曾在琉璃厂东街创设德年书画室,专事书画印创作。

翟德年先后从师卫俊秀、董寿平、启功、欧阳中石等大师学习诗书,随国学大师章太炎弟子姚奠中教授治《说文解字》,跟从北京大学高明先生、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古文文学;在报刊杂志发表诗词书法论文数百篇,并有《翟德年诗微存》、《奥风墨韵》、《楷书〈奥林匹克宣言〉》、《德年书画印迹》等著作行世,颇受好评。

德年先生诗书画印俱佳,真草篆隶皆通。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屡屡获奖,书画印作品遍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天安门城楼、鲁迅博物馆等部级博物馆、鹳雀楼、黄鹤楼、大昭寺等名胜古迹陈列收藏其作品;《人民日报》等海内外百余家媒体登载其作品及专论文章;中央电视台、阿拉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报道其作品;应邀为日本首相、多国大使、数百位著名科学家治印,并以国礼相赠;应邀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28处题字。

师德师风感悟心得篇10

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优秀教师楷模事迹心得感悟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优秀教师楷模事迹心得感悟一

____年,有幸,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在教书育人的漫漫长途中,得出一点体会,如下:

书的海洋要用心去品味,这是一种修养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冲击教书的舞台,不被外界花花绿绿所迷惑,没有静下心来是行不通的。

静下心来教书,就会静下心来备课,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内容,静下心来吸收各种和自己有关的学科知识,静下心来教书,也就会静下心来读书。

教师只要在静下心来备课的基础上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虽然我们不能说,备好课了就一定能上好课,但是没有认真备课是绝对上不好课的。试想白天上班时间在办公室里只顾着聊天,谈论各种流行元素,诸如时尚服装、化妆品等,晚上出去潇洒潇洒:KK歌、蹦蹦迪等,从而使自己体力严重透支,以致第二天上班萎靡不振,这样的老师静得下心来备课吗?静得下心来教书吗?

一些人之所以静不下心来、潜不下心来,是因为他们仅把教育当成手段而非目的,当成一时之“饭碗”而非一生之事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老师就是老师,不是“老板”;学校就是学校,不是“学店”。早在1924年,朱自清先生就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说过,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当把它当成手段。如果把教育当成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他认为,学校一旦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远行的”。

潜下心来才会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潜下心来才会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教师从选择教师职业伊始,就要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的境地。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基于这样的高品味精神境界的信念,教师才能支撑起乐业、敬业的精神。也只有拥有这样的精神,才可能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从而树立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德观念。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首先要求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体、最深远的教育。粉笔黑板见证着教师的清苦,三尺讲台容不下半点虚浮。身为教师,当不以名喜、不为利悲,不浮不飘、不急不躁,不畏攀登之艰、不畏攻坚之苦。只有静下心来备课、教课、批作业,耐心地与每个孩子对话,潜下心来研究学问、总结规律,才能品尝到教书育人的真正乐趣,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其次,应创造有利于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环境。少一些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指标考核、评比表彰,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在思想上尊重教师、工作上支持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人受重用,让争名于朝、逐利于市的人没市场。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更要真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者,必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真情、真心、真诚”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从师德的角度说,师爱是人类超凡脱俗的大爱,凝结着师者尚的情感,是教师灵魂的凝聚。老师要用爱心去呵护,用诚心去感化,用真心去教育孩子,爱在细微处,于细微之处显真情。

“爱在左,责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冰心老人的一席话永远生长在我的内心深处,激励着自己默默前行: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静”中,在“潜”中,使学生有尊严、有爱心、有责任地成长,教师也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彼此的生命价值共同得以提升。

优秀教师楷模事迹心得感悟二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第一,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师德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成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优秀教师楷模事迹心得感悟三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平凡和伟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有待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多发挥这些精神,提高自己。现结合学习材料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本质,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的幸福。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优秀教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