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信息公示报告十篇企业信息公示报告十篇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9:36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1

一、报告公布时限

市联社直属企业、基层供销社、机关各科室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通过本级政府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渠道、方式公布本联社机关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二、报告的内容

市联社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涵盖本年度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当具体体现以下内容: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1.本单位全年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方面所开展的工作、采取的措施等;

2.本单位所设立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工作情况;

3.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总数,各分类政府信息数量(具体分类见附件表1);

4.全年通过各种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渠道分别公布政府信息的数量;

5.公开查阅场所查阅政府信息的人数,本级政府网站中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页面访问数量。

(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及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1.年度内本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场所建设、完善、维护及工作运行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2.年度内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件数;

3.年度内不予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件数;.

4.年度内已答复的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件数。

(三)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费用减免情况。

1.年度内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收取的费用总额;

2.年度内是否存在违规收费情况。

(四)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1.年度内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行政复议的件数,其中包括:

(1)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件数;

(2)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件数。.

2.年度内共引发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件数,其中包括:

(1)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件数;

(2)判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件数;

(3)判决变更的件数。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1.上级联社机关工作考核和日常管理中指出的工作不足,说明原因及改进措施;

2.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和社会评议中发现和反映的问题,说明原因及改进措施;

3.如本单位年度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引起行政诉讼的,除复议决定维持、判决维持的以外,其他引起行政诉讼的行为要说明原因及整改措施;

4.如本机关年度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形成公民投诉的,说明造成投诉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5.本机关自身发现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改进措施。

(六)年度内澄清虚假信息、不完整政府信息的情况;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八)附表。

三、附则

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也应当编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报送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附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有关表格

附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有关表格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统计

指标单位数量全年主动公开信息数条 通过各种渠道公开政府信息数其中:i.政府网站条 2.新闻会条 3.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条 4.通过政务公开栏公开条 5.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条 公开查阅点查阅人数人次 网站中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页面访问量人次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即将实施【2】

自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一年一度的企业年度检验制度在今年有了新变化,从10月1日起改为了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在此,河西工商部门提醒广大企业要改变企业年检的传统观念,及时报送企业信息年度报告。

2014年8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向工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企业年度报告内容包括:

(一)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二)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

(三)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信息;

(四)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其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五)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六)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七)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对外提供保证担保、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信息。前款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的信息应当向社会公示,第七项规定的信息由企业选择是否向社会公示。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2

1.第一法宝: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

根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四种情形。一是未按规定时间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二是具有应当公示信息而未按规定时间进行公示;三是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四是企业无法联系。企业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的,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通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银行可查询到商事主体是否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以及载入事由。以往银行的贷前调查主要通过到客户经营场所实地调查,对客户身份、业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违法记录进行资料核查,客户、员工直接面谈,银行同业、政府部门等外部调查再进行综合评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通过上网查询“经营异常名录”,可以掌握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企业的经营动态,有利于银行在短时间内对广大客户进行初步甄别筛选,提高对客户准入判断的准确性以及风险评估,也不用银行工作人员奔跑于各行政部门之间搜集各类企业信息,大大地节约了银行做好贷前资料收集工作、进行信贷审查的时间和审查成本,有效提高信贷审查效率。

2.第二法宝:年度报告制度

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4号),明确规定企业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向工商部门提交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企业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接受社会监督。工商部门对企业的年度报告不定期开展抽查。一旦发现企业不按规定报送、或弄虚作假,载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填报内容包括:企业联系方式、备案事项、对外投资、股东或者发起人出资情况、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名称、网址、经营情况、许可文件及委托证明。社会公众可通过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查询企业年度报告信息。据数据显示,2013年度深圳市应提交年度报告的商事主体共有559814户,其中内资企业53122户,外资企业28589户。内资企业提交率为92.59%,外资企业提交率为96.44%。可见,银行可通过查询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信息掌握深圳市九成企业的“出勤率”,以及注册资本认缴实缴的增减,经营场所、法人股东、经营范围等登记事项的变动情况,有利于银行对企业进行动态评估,从而实现贷前调查评估、贷时审查核实、贷后跟踪管理,进一步监测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化解风险。

3.第三法宝: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

除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年度报告信息,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包括了商事主体登记及许可审批信息、备案信息、企业公示即时信息、商事主体信用信息以及行政处罚信息。工商部门将通过不定向抽查和定向抽查对企业年度报告信息和企业公示即时信息进行监督检查。抽查总量不少于3%-5%。经统计,深圳市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现有3.8亿条企业信息,有关信息还在不断地充实完善中。银行通过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在掌握企业官方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查询企业的即时信息。信用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利于银行掌握行业动态,制定相应的贷款计划;有利于银行更充分地进行贷前调查,对存在行政处罚信息的企业进行客观判断,杜绝违法企业蒙混过关的现象;有利于银行全面审核企业,通过对企业变更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及信用状况,提高审核效率;有利于深化企业信用守法意识,客观上达到褒扬诚信经营、惩戒失信行为的效果,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结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3

一、财务报告的涵义

财务报告是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它是企业管制信息披露的主要组成。财务报告是财务信息的传递手段和表达方式。财务信息是以货币形式的数据资料为主,结合其他资料,表明资金运动的状况及其特征的经济信息。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发展,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内容与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认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在西方,财务信息的会计披露经过了以账簿披露为主体(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三个时期,财务报告的产生及每一次发展变化无一不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当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以及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同时也对财务报告的实质内容及形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们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使得财务报告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以更好地适应着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会计环境的含义和内容

e.S.亨德里克森在《会计》一书中提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会计实践和会计思想有很大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曾发生很多环境变动,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会计师的工作,迫使会计界采用新的会计方法和新的会计思想。”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由十二世纪的复式簿记发展到今天的财务报告体系,而又是环境的变化使得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暴露出了很大的缺陷。

之所以财务报告在现实的中产生很明显的缺陷,是因为它不能够满足环境的变化。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存在于会计主体内的会计内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会计外环境。生产实践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称为会计外环境,而会计实践则称为会计内环境,会计环境是会计内环境与外环境的有机结合,内环境决定了会计本质、职能、程序和方法;外环境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影响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三、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

(一)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揭示存货、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财务信息,而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揭示不足。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在知识经济中,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人类付出的脑力劳动将会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企业产品价值构成中的技术成分也将占据很大的比例。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反映了企业未来的潜力、发展前景,非常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如果不对这些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适当性。

(二)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而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诸如产品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当局的评价、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企业管理能力、职员结构及主要职员素质等非财务信息显得越发重要。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的有关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并加强对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其他利害相关者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须的信息,缺少了这部分信息,他们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分析必然会受到影响,也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标,从而更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揭示,所以,企业应该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作为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而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缺少有关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缺少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这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如:FaSB对资产的定义:某一特定的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而获得和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的经济利益(SFaCno.6par25)。“可能”一词中就含有“不确定性”的意思。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需要的是企业的前瞻性财务信息和预测性财务信息,这些能够反映企业未来财务潜力的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更为重要。

(四)现行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忽视了企业与周围自身环境的关系方面的信息,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进行核算和计量,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这样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财务报告中应加入经济责任观念。从会计角度来讲,较为系统地专门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之一的自然资源形成、开发、运用、存储、保护和再生产的经济效益核算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五)现行财务报告不能完全解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现的衍生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报告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大多数的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待执行的和约,一项和约的签定往往意味着将来的风险和收益,而这却不符合传统的财务报表的资产确认原则,又由于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而衍生金融工具又不是在一个时点完成,公允价值是其唯一的计量属性,所以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无法全面反映重要的风险和收益,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完全解决它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九十年代以前衍生金融工具虽然已被广泛作为避险或投资的工具,但未被确认为持有或发行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财务报表中未予列报,仅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这种附注说明通常是比较粗糙的,这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运作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控制不足,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甚至招致巨额损失。二是投资者、债权人、股东等外部利害关系人缺乏企业衍生金融交易的有关信息,无从了解企业的财务全貌,极不利于他们的决策。

四、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会计披露得以发展。因此,会计披露发展的动因在于不断满足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aiCpa发表于1994年的詹金斯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出了以下建议:推荐未来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揭示,现行的公开揭示体系是以过去的信息为主体的,但是最近的企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对此企业的将来并不是过去事物发展的延伸,即预测企业的未来状况以及未来现金流量依靠过去的信息是十分不充分的,现行的公开信息揭示大大地远离顾客需求。可以说,这种认识是詹金斯报告书的根基。外部财务报告与内部财务报告谋求融合,过去的外部财务报告,明确区分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作这样的区分不太有意义。为此,该报告要求揭示上级经营者实施经营之际所用的信息,不局限于财务信息,还要揭示与了解企业经营环境和竞争状况、以及行业发展动向相应的非财务信息。

(一)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和范围,增加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告由揭示有形资产为主向揭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转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无形资产在持续经营中的地位至少在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完全取代有形资产的地步,因此,系统在揭示无形资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有形资产的计量便显得十分必要。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工具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相关时机成熟之后,再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事项所必须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可采用表内与表外结合的方式。表内披露主要是指编制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单独揭示相关的信息;表外披露主要是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可以把包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人力资本、风险资本等在内的无形资产与原先的无形资产分别加以列示,以便更好地反映知识资本的价值和获取收益的能力,突出人力资本为中心的知识资本的重要地位,从总资本保全角度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上能予以量化的无形资产应尽可能加以量化。

(二)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数量。现行财务报告仅对财务定量信息予以揭示,不能够完全出给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带来的具体因素。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财务报告中揭示了大量包括定性信息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但并不是说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了这些非财务信息,这只是借助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最终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5号概念公告中明确指出:“财务报表的附注或表上括号插入的信息,诸如重要的会计政策或资产(负债)的其他计量结果,是对财务报表上确认的信息进一步的阐述或解释等,它们是了解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具体地说,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形式有以下五种:尾注说明,一般适用说明内容较多的项目;括弧说明,为财务报表主体提供补充信息;备抵与附加账户,能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脚注说明,是指在报表下端进行的说明;补充说明,解释一些无法列入财务报表主体中的内容。

(三)加强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可以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由揭示事后信息为主向揭示事后信息与前瞻性信息并重转变。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数据记录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预测性财务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下一年度或未来期间的主要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它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以增加使用者决策和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借鉴西方许多企业编制并对外公布的“预测财务报告”,它是采用与传统财务报告相同的报表形式,这种做法无论从编制角度,还是从使用角度来讲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便于对比,从而进行差异分析,充分发挥预测性财务信息的作用。

(四)重视企业全面业绩信息的披露,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对利润表的补充。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了第3号概念公报《企业财务报表因素》,将全面收益列作财务报表的十大要素之一,并将其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的当事人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的变动,包括这一期间除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以外的业主权益的变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1992年10月的《财务报告业绩》中明确规定,一个企业业绩由“收益表”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组成,打破了只以“收益表”进行财务报告的局限。

(五)重视企业的责任履行情况,可以增加增值表和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一个新的会计分支——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从整个社会利益而不是从企业或股东的角度来衡量其的经营成果,使会计服务对象由传统的为一个企业单位服务扩大到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从1993年4月,英国开始征收增值税。1975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表了《公司报告——关于年度财务报告》的讨论文件,建议在企业年度财务报告中应当包括增值表。1977年英国商业部《公司报告的未来》中要求英国所有的主要公司在年报中需要提供增值表。增值表是一张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所创新增价值的构成及分配情况的报表。增值表的会计要素主要来源于利润表,只是增值表至今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缺乏规范性,因此影响到它的可比性和有用性。除此之外,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财务报告的编制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这是评价企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4

[关键词]财务报告模式缺陷改进

一、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报送方式统一,缺乏灵活性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报告模式。这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的好处在于降低了提供信息的成本,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共性需求。但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具体决策及其模式千差万别,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也必然各不相同,通用财务报告显然难以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导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降低。同时,现行财务报告的格式,项目编排以及报送方式都是统一的,缺乏灵活性。

(二)内容上信息不完整,披露不充分

1、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设备等实物性资产上,极少关注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大量的人力资源、智力资产未能进入现行财务报告系统,致使其市场价值与财务报告中的资产价值严重背离,这就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应有的实力与规模。以微软公司为例,据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资料,其市场价值为1485.9亿美元,在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五,但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仅有143.87亿美元。按照资产负债表数据,微软根本无法列入大型公司的行列。为什么一个全球公认的大公司,其财务报表却无法显示它应有的实力与规模?原因很简单,微软公司最大的财富是它所拥有的大量高科技人才。

2、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注重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这是因为现行制度要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当今世界,企业所处的环境已发生较大的变化,非财务信息的决策价值越来越重要。信息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前瞻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性信息、背景信息等非财务信息。

3、现行财务报告缺乏预测信息,忽略了企业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向。

4、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分部信息不足。由于集团各公司的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都有差异,合并报表就显得过于笼统,无法揭示各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

5、现行财务报告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注意反映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等相关信息。在新形势下,信息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更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率、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因为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三)计量上注重历史成本信息,强调实现原则

1、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信息,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技术更新的变化,已使其失去本来的面目。而且,现行财务报告还允许采用和选择摊销、折旧、递延、预提等不同会计程序和方法,从而使报表上反映的资产数额不能真实地表达其经济价值,不是高估就是低估。

2、现行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权责发生制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时期,而不管是否在本期实际收付现金。而且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如果继续采用这种形式的收益表将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

(四)时效性差,会计信息滞后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使得现行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会计信息滞后,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财务报告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

1、数据库报告模式。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数据库方式的会计信息是呈现原始状态的“随选信息”,其具有潜在性、可塑性及共享性等特征。信息使用者可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分析与取舍,再生成符合决策目标和要求的相关信息。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展示使用者需求个性化的一面,这必将极大地改变现行财务报告单调的色彩,拓展报告形式并使之呈现多样性。据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1992年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司会计数据库,即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eDGaR),信息使用者通过inteRnet就能及时查找和提取该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从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决策的时效性。

2、彩色报告模式。美国学者韦尔曼(wallman)提出的“彩色模式理论”,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以报告完全符合传统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的事项作为第一层次(财务报告的核心层次),逐级下推,到最后一个层次只披露符合相关性原则的事项。按照这个模式,财务报告既提供财务信息,又揭示非财务信息,如顾客的满意程度、环境保护等;既反映历史信息,又提供预测性信息,如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和风险;既包括有形资产信息,又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如自创商誉、知识资产等。这一模式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二)编制全面收益报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却并不顺利,原因是“在我国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而且容易为关联方利用,影响价值的公允性,成为上市公司经理人操纵利润的工具”,但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全面收益报告解决的。纵观英、美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有关的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全面收益大致采用了以下三种报告方式:

1、两表法。英美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业绩报告的改进集中表现在:在传统的“收益表”或“损益表”基础上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或“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益表”,将分散在传统财务报告之外的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聚集到第二财务业绩报表中去,以便使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企业有关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

2、一表法。即扩展损益表。FaSB在FaS130中也允许企业编制扩展损益表,即在损益表的净利润下列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3、权益变动法。美国、新西兰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允许采用权益变动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表。除iaSC外都要求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分三部循序渐进推进全面收益报告。第一步,在目前全面收益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先在损益表附注中揭示其他全面收益信息。第二步,在其他全面收益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当各种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比较容易获得时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第二张业绩报表。第三步,按照“单一业绩观”编制统一的财务业绩报告,将损益表和全面收益表合并为一张报表。

(三)扩大财务报告内容,充分提示

1、加紧对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软资产包括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它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

2、披露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有关股东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方式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3、编制预测财务报告。预测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赢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预测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利润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4、编制分部报告。分部报告通过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以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

5、补充社会责任信息。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此更应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解决就业、职工教育与培训,劳资关系、公益事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社区建设等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四)实时报告

为克服现行财务报告时效性差的问题,可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ernet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地得到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的动态信息。为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

参考文献:

[1]朱印书.现行财务报告的模式及改进建议[J].宁夏社会科学,2003.

[2]裘宗舜,张思群.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J].财会月刊,2004.

[3]周志平.论财务报告改革[J].湖北社会科学,2003.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5

改进财务报告规范信息披露在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无异是连接广大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纽带,上市公司通过它把经营状况、赢利状况等各种信息传递给投资者;而投资者也是通过财务报告获取所需的信息,做出自己投资的重大决策。由此可见,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财务报告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乃至其他信息需求部门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中存在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和不规范等问题,其中不乏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但鉴于财务报告对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本文将从财务报告的改进方面入手,阐述信息披露规范的问题。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表现出的局限性1.财务报告无法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财务因素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等因素与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财务报告所列示的信息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经营成果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现行的财务报告只能使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形成这种状况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表外非财务因素缺乏必要了解。2,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这一特点限制了其披露内容的充分性首先,历史成本原则使得财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报表却无法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不确定信息。其次,近几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以小搏大”,所以企业一旦参与交易,就会承受很大风险,而且这种交易可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极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又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导致其有关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此外,历史成本没有确认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收益的概念是以维持货币资本为前提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报表上的费用项目并不包括维持实物资本所需要的部分赔偿金额,从而使利润虚增,信息失真。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为主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因此,目前的财务报表普遍缺少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而许多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恰洽是事业的前景状况。历史信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但决不能等同于代表将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展示着过去辉煌的业绩,但随后经营状况却直线下降,此时投资者也往往受财务报表的蒙蔽而遭受损失。3.现行财务报告滞后性严重按照会计期间假设,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披露的。我国《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中期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前六个月结束后的两个月编制完成并披露,年报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四个月内编制并披露。试问,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这样长的时间间隔内,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发生怎样大的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巴林银行,1994年底其帐面净资产为450亿一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原因。企业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因一笔交易而使财务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目前财务报告的披露水平来看,这种变化是无法及时使决策者获悉的。除以上几点外,财务报告还有其它几点局限性,譬如它只能列示以货币表现的项目,经常把重点放在法律形式上而不是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上等等。、综上所述,种种局限性的成因可分为两种:一是由财务报告本身内在属性所决定的;一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赖以发挥作用的条件有所变化,使财务报告的质量有所下降。对于前者,我们不应过分指责,相反的,应考虑用其它方式宋弥补。我们考虑的是在第二种情况下应怎样对财务报告进行改进,使其逐步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步伐。二、进一步满足信息披露要求的未来财务报告模式为进一步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财务报告应考虑到投资大众的广泛信息需求,将企业经营面临的机遇、风险、前景、背景等信息更全面地揭示出来。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必须在内容、体系等方面做相应改进,才能满足上述要求。1.财务报表的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6

一、研究表外信息的意义

财务报告目标由于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但核心是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财务报表由于其固定的格式、项目和填列方法,使得表内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是指不能在法定财务报表内反映的,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透彻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意外事项和经营战略等的重要信息,凡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而又无法在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时,都应当在表外进行披露。表外信息可弥补表内信息的局限性,使表内信息更容易理解,更加相关,是提高财务报告总体水平和层次、突出重要财务会计信息、提升报告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表外信息的内容十分丰富,各国和国际性组织对其揭示的范围还难以做出统一的规范。就信息的生产者——企业而言,对表外信息的提供却有许多疑虑,担心过分揭示有损企业的商业秘密。现行表外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完整、随意性大、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财务报告的质量。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不太重视报表表外信息,或即使提供也十分粗略,这与忽视表外信息的重要性直接有关。加强表外信息问题的研究,对于丰富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信息的可理解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

一般来讲,在财务报表之外,企业还应披露以下信息:(1)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2)那些本来可能在报表中反映,但基于成本、效益原因而显得相对次要的信息;(3)采用与财务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4)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数据;(5)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与对未来的预测。其中第(1)、(2)类主要是与会计政策相关的信息,它一般包括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是报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3)、(4)类信息与报表数据没有直接联系,它们涉及不同的问题,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其揭示的内容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选择性,因此比较适合采用其他财务报告的形式来披露这些辅助性信息。第(5)类信息则是对上述各类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说明。

财务报表附注是以旁注或脚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作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因为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数量繁多、种类各异,每个企业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把日常发生的大量的、不同性质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分类、计量、汇总成系统的会计核算记录,并定期编制以表格形式表现的财务报告。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一些在报表中被高度概括、浓缩的项目需要进一步分解、解释或补充,这样,附注就逐渐成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0年的第4号公告中指出,报表附注是报表整体的一部分,它可说明报表的名称、项目标题或数额,或列示未能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信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5号概念公告中也明确指出:“财务报表的附注或表上括号插入的信息,诸如重要的会计政策或资产(负债)的其他计量结果,是对财务报表上确认的信息进一步的阐述或解释等,它们是了解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就财务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范,具体包括“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等九项内容。

其他财务报告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某些相关的但不符合全部确认标准的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是通过“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形式来表现的,具体内容包括:(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4)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经济环境的不断变革以及经济活动的不断创新,现行财务报表提供的历史成本、货币计量信息的局限性日渐暴露出来,报表使用者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人力资源价值、物价变动以及预测报告等信息的要求日益强烈,迫切需要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三、表外信息的揭示形式

由于表外信息内容多、范围广,其揭示的形式也就比较复杂。在会计实务中可采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旁注。指在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旁直接用括号加注说明。旁注是最简单的报表注释方法,如果报表上有关项目的名称或金额受到限制或需简要补充时,可以直接用括号加注说明,这种附注方式将补充信息直接纳入报表主体,不易为报表使用者所忽略,但这类附往不易过长。其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1)指明所采用的特定会计方法或计价基础,如短期投资的计价,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资产负债表应当提供其历史成本,但其现行市价信息对报告使用者十分重要,可用括号说明;(2)说明某个项目的性质,如在某个资产后注明“已作为抵押”,或在“固定资产”项目后注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价的金额”;(3)列示某个标题中包括的构成项目。

2、脚注。这种揭示方式主要是对表内项目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方法等以及表内无法反映的重要事项所做的补充说明。它只是对报表正文的补充,并不能取代或更正报表正文中的正常分类、计价和描述。脚注主要采用定性揭示并以文字表达为主,只有少量的采用定量揭示,必要时也可采取表格的形式。目前,在会计实务中报表脚注的内容日益增多,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报表的正文。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年度报表脚注应披露“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等九项内容。企业在采用脚注这种揭示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按规范的内容分类披露,根据重要性原则,做到详略得当,便于理解;(2)说明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符合实际;(3)尽量作到定性揭示和定量揭示相结合。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7

摘要:当下,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借鉴国内国际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局限性;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其得以完善和发展。

一、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有用性的改进

1.加强理论研究,为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业绩评价和决策有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这将进一步淡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界限,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转化到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促使财务报告目标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应加强理论研究,为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进一步完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主要报表,辅之以附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了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它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中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已得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层,以满足用户层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方面相关的财务信息需求。可将这四张主要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会计信息。

3.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

利益相关者在掌握企业现在的财务信息的同时,还要借助现有的信息去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从决策的角度上来说,信息使用者能通过借助现有的财务信息去预测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的预测信息。如企业的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和企业管理信息等,以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有用性。

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改进

1.增加会计报表表外揭示内容,鼓励披露更广阔的信息

财务报告原则要求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为此,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而且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而且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性信息。[]

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只重视主表和附表的编制,对表外信息的内涵和披露方法不太重视,甚至是不太熟悉。如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子公司和母公司有关的信息。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等。因此,我国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际,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

2.增加实时财务报告,对于重要信息进行实时披露

实时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事项实时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进行实时披露。它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助于全面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实时的信息传递,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二是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平时的工作不为外人所知,故有些人在期末可以视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改。根据以往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相关研究,往往侧重于公司治理的特定层面。如:股权集中度,最终控制人的性质等。会计质量方面的研究发现,公司外部董事会比例越大,独立董事越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亦然。实行实时财务报告,使经济业务发生后便及时公布,这样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预测整个期间的经营业绩,从而使人为操作数据的可能性降低,数据的真实性大大提高。

三、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性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倘若无法满足及时性,即使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不相关。为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持下,一方面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间隔尤其是缩短上市公司年报的报送时间,尽可能及时地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间则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地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定期报告与实时报告并存的形式。[

]

在不断提升定期报告质量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审计的报告存储于因特网上,信息用户随时都可以联机上网,直接进入企业报告子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

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和尽快完善相应的准则规范

公司的审计制度包括外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主要指企业之外独立的第三方建立和实施的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指以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为主体实施的财会审计。为了加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一定要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财务制度运行及其改善从而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例如:摩托罗拉公司总部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经理层进行不定期的审计,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员工职业道德情况审查等。所以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监督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改正财务控制问题,以确保财务报告的质量。

要完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不仅要注重人为的操纵,而且还要从源头上进行改进,这就需要国家完善相应的准则、规范,从法律的角度对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事项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

参考文献:

[1]晁春余.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改进的探讨[J].财会通讯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8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理性选择

一、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现状

为了较真实了解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现状,笔者随机抽样分析了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100家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其统计结果如下表。在此需说明的是,由于抽取的样本数有限,加之统计误差,数据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统计结果基本上可作为了解近年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模式状况的一个参考。

2006年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模式表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统计的样本公司中,还没有一家公司选择独立环境会计报告的模式。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主要以存在于董事会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中的形式对外批露,同时对于上市公司当期发生重大的与环境相关的事项,上市公司会在重要事项中加以反映。但包含在董事会报告中的披露方式作为企业内部年度总结的一部分内容,根本无法面向社会大众,对于企业报表的外部使用者无法获取信息;而包含于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方式,仅仅只反映了一部分环境会计信息,无法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对于以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并没有单独设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建立独立的会计账户进行反映,只有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上市公司在报表反映一些环境会计信息,且多以排污费、绿化费、管理费等出现,类似公司的环境绩效,以及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等信息,都未能披露。总之,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虽然多样化,但披露的项目有限,大多是一些对企业经营状况难以形成太大影响的普通信息,甚至一些公司披露的信息大同小异,仅对证监会要求的事项进行简单描述,变成模版式的披露。因此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模式应当有所改进以满足不同需求者。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思路

环境会计信息其形式具有多样化: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货币信息,也有以实物、技术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这些信息,在理论上,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可考虑两种思路:

1.传统财务报告的拓展模式

(1)在现有会计报表正表内披露,并单列项目。这种方法是将环境会计要素直接添加到现有的会计报表正表的正式项目中予以披露,并以某种合适的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单独披露。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项目;在利润表中增设环境收益、环境费用等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设置项目,列示全部或部分的环保支出等。

(2)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主要以图表形式揭示少量高度浓缩的定量性数据,为便于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应用,需要一定的注释和说明,以提高财务报表数据的可理解性。会计表附注分为括号注释和底注两种形式,其中括号注释可揭示诸如会计的程序和方法、环境项目的特征等信息;而报表底注则可披露重要会计政策、环境会计变更事项等信息。

(3)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上市公司的领导及有关方面了解和考核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重要资料。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还应客观揭示企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环境污染的程度及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罚款、新技术开发、处理污染物的主要措施、环境治理业绩、资源消耗及利用、重大环境事故说明等情况。同时,还应反映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所发生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及其对未来环境的影响、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

2.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

为了便于信息需求者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整体环境工作和环境状况,便于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正确的综合评定,上市公司可编制专门的以自然量为基础的环境报告。如编制单独的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和环境现金流量表,用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作为独立报告信息披露模式,还要求企业提供有关的环境资产减值明细表,以之作为三大环境会计报表的附表。环境会计报告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因为它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因此它可以采取多种表述形式,如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等。

传统财务报告的拓展模式,是将环境会计要素信息置于与财务信息同等重要的位置,使财务信息和环境信息有机融合,能帮助信息需求者全面了解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需上市公司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成本较高。

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较为简单、直观,但它会造成会计上某些项目在确认、计量上的重复,容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弄不明白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费用到底是多少,因此需要与财务主表结合起来说明问题。

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理性选择

既然现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各有其优缺点,那么,在实践中,上市公司该选择何种信息披露模式呢?笔者认为鉴于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不理想,加之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无法提供一个适用所有公司的统一模式,但上市公司在具体操作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来进行理性的选择。

1.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

虽然我国目前还缺乏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直接相关、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实践中,上市公司可根据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披露模式。比如国家环保总局在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中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等,公司选择披露模式应能反映此类信息。

2.以基本原则为依据

(1)与目标一致原则。与目标一致原则是指上市公司选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需考虑其提供的环境信息必须与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一致,不能出现与环境会计目标相悖的情形。这就要求公司在选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要合理分析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要程度,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信息披露模式。

(2)成本效益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在选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需权衡投入的成本和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如果选择某种信息披露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选择该种模式的成本时,该种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相反则是非理性的。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上市公司在选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应考虑提供的信息必须全面,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所需的环境会计信息各有不同,比如有些会计信息使用者仅仅想了解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而对于企业的环境信息并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需要提供传统的会计信息即可;有些会计信息使用者除了了解上述信息以外,还需要了解企业对其所依赖的环境资源状况施加影响导致其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则企业除了提供传统的会计信息以外,还必须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披露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有些会计信息使用者除了了解上述两类信息以外,还需要了解企业所依赖的环境资源状况,以分析其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是否为绿色食品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能提供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则大受信息使用者的欢迎。

(4)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必须根据环境经济事项对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影响程度来选择合理的信息披露模式。对于未达到重要性标准的环境经济事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只需要提供非常简略的环境资源信息即可;对于达到重要性标准的环境经济事项,则必须将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包括在会计报告的体系中去;对于十分重要的环境经济事项,除了将其对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包括在现行报告体系中,还必须提供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3.以实际情况为基础

由于我国环境会计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全方位、全面地披露有关环境信息,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可采取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措施,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披露模式

(1)描述性披露阶段。对于刚刚开始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可采取一些描述性的做法,量化的比例相对较小。也即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先采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准确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显示,则应充分利用这些指标予以披露,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目前状况下,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数量信息,则可用文字加以阐述。例如,公司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列明:①公司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其中包括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②公司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上市公司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③公司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④公司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2)描述、量化综合披露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上市公司可对相关环境信息进行描述性的、量化性的综合披露。比如选择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在编制初期,为简便和易于操作,可先以文字、图形和数量、技术指标等为主;然后逐步完善,编制一系列环境技术和货币指标的表格,在环境报告的货币表述部分,各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资产负债表样式、利润表样式及只列示环境成本等形式。笔者认为环境报告应该逐步成为一种正规、严谨的信息报告工具。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会计信息将成为反映上市公司持续经营、经营业绩,以及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我们应在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徐泓: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3)

[3]安庆钊:环境信息披露模式探析.经济师,2004(2)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9

财务报告,是由公司内部人员制定,向外部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一种书面的财务文件。它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向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有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使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能够更好地评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加强其内部管理和改善外部经济决策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

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告内容上存在缺陷

1.忽视了无形资产的披露。对于各项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有很多要求,有形资产的披露需要满足确认、计量、相关、可靠等条件。相对于有形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无形资产的披露条件较难确定。所以,很多无形资产由于不满足披露标准而被排斥在报表之外。但是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才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源。知识产权、商标权、著作权、人力资源和商誉等无形资产才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支柱,而一个企业对外披露的无形资产也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关注。无形资产的不完整披露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力与规模。

2.忽视对未来信息的预示。我国现存的财务报告主要侧重于对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的反映,更多地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而忽视了对未来信息的预示。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企业未来经济状况的了解远重于对企业过去的了解,过去信息状况的披露也是用于对未来的预测,所以适当增加未来信息的披露将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了解。

(二)财务报告模式缺乏灵活性

现行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报告模式。这种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通用的报告模式便于信息使用者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编制成本。但这种报告无法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应该在编制通用报表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群体另编制使用者所需的财务报表,提高报表模式的灵活性,增加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

(三)缺乏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一个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其拥有的财产及如何经营,企业的名誉、诚信等品质也都非常的重要,一个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值得公众信赖。相反,一个企业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都无法履行,这样的企业很难取得公众的信任,想要取得成功更难上加难。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人们在关注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盈利状况的同时,也会关注企业在增加就业、维护职工利益、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及公益性捐赠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而现行的财务报告却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

三、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拓宽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范围

1.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披露。无形资产披露方面问题的解决,除了进一步研究无形资产计量的方法和确认的基础之外,还应考虑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分配等问题。由于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导致了现行财务报告所存在的局限性,所以只有对会计的计量和确认加强研究,才能够保证一些表外的无形资产得以在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同时又保证其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从理论上讲,预测财务报告的披露最好是完整的,但实际上这种财务报告的披露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应当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企业未来预测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当然,还要注意加强预测信息的监督,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

3.补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新《公司法》第5条增加了“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的条款。为使社会责任披露这方面得以重视,并使企业能够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曾鼓励上市公司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制度,并与年报同时对外披露。例如: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度的报告中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报告,一是维护股东权益;二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三是关爱员工;四是重视绿色信贷工作;五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六是积极开展公益活动。

(二)创新财务报告的方式和手段

1.改进财务业绩报表,编制全面收益报告。全面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净收益,即已确认及实现的收入、费用、利得或损失;另一部分是其他全面收益,即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在改进财务业绩报告方面,我们可以向英国、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两张财务业绩报表的观点借鉴,即在保留现行利润表的前提下,增加一张与之同等重要的全面收益表。

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因为:首先,全面收益表的推行,将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投资者的权益将得到合法保证,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其次,推行全面收益表有助于解决我国已经出现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难题,我国目前已有不少利得项目略过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如外币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利得等。

2.实行有差别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差别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是根据报告使用者不同和使用要求不同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有选择、有重点的对外披露,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群对信息的需求,也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差别财务报告的提出符合商品生产中以需定产的原则,能够顺应经济市场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的经济管理及发展前进一大步。

(三)加强会计监督和处罚力度

企业信息公示报告篇10

[关键词]碳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宝钢集团;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着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碳核算;另一方面则是碳信息披露。

选择碳会计作为研究方向,首先是由于碳会计是会计学上的一个新兴领域,随着新时期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碳会计信息披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次,从2008年至今,上市公司对碳会计信息披露还不够完善.最后,国内目前对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以一个行业或地域为主,很少对一个企业具体披露内容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碳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典型的上市公司宝钢集团,具体分析其碳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与相对标准的碳会计信息披露相比较,研究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及披露方式

碳会计是以环境法为依据,通过使用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者语言文字表述的方式,对企业节能减排,履行低碳社会的责任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碳会计作为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仍有争议,但大致内容却是分歧不大。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低碳绩效信息;二是碳会计信息。碳会计要素信息主要是在一般的财务报表中能够当作正式项目的信息,例如碳资产、碳负债等。这些信息能够用货币计量。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碳资产,碳负债,碳资本,与碳相关的成本费用,碳收益,碳利润和碳基金。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可以借鉴企业定出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报表后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形式来披露相关的碳财务信息;二是可以通过参照报告书的形式,编制专门的低碳报告书,用来反映企业的低碳绩效信息。

(一)单列低碳科目,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披露

这种方式是在会计报表中,通过直接添加会计要素信息进行披露。下面列示的表1、表2、表3分别反映了碳会计要素信息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二)编制单独的碳会计报表或者碳会计的报告

由于作为传统的会计报表的附表或补充报表,这种披露方式,也就是将低碳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或者经营成果的影响通过编制一张或者几张附表的形式加以详细的披露。

(三)低碳报告书

低碳报告书也是企业常用的一种报告方式,格式比较灵活,便于企业进行披露。

(四)其他披露方式

常见的有公司简介、公司章程、企业招股说明书、公司上市报告说明书、企业业务数据摘要以及董事会报告、董事或者经理的业务报告、重大事件报告等。通过这些报告或者说明,来对企业低碳问题进行披露与说明。

三、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宝钢集团为例

宝钢集团作为钢铁企业的代表,其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对其他企业比较全面。通过宝钢题团的2015年度财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在重大风险提示中,宝钢指出新环保法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在公司亮点中,有五项新产品实现世界上首次发行,全球总耗能量同比下降45.4万吨标煤,了新的绿色制造业的发展规划和环保的承诺。在宝钢集团的董事会报告中,指出了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环境经营,并且将该理念贯穿于公司整个经营过程,因为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品制造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宝钢集团已成为国内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领头羊。面对未来愈来愈匮乏的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面对政府和社会愈来愈严格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并且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争取与供应商、客户联手强化对有害物质的控制,明确300余种采购物料有害物质控制清单。

由此可见,宝钢集团对碳会计信息披露主要以文字性的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描述与研究。在披露方式上,没有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单独列示会计科目,也没有列出单独的碳会计报表或者碳会计报告,而是在董事会报告,环境报告书中披露,披露方式较为简单、单一。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学术界要加强碳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工作,从而为企业更好披露碳信息提供理论指导。

从政府的角度: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与低碳相关的立法工作,加强政府对碳会计披露的宏观监控;二是政府应积极开展审计工作,来监督并规范企业的碳信息披露.三是政府应继续深化提高环保机构的职能。

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完善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一是企业应引入与低碳经济和碳减排相关的业绩评价指标,建立奖惩机制;二是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