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检测报告十篇安全检测报告十篇

安全检测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22:16

安全检测报告篇1

一、我市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监测机构现状

建立了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站)为辅的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监测体系。

(一)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逐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年*月通过省计量和资质认证。中心内设办公室、绿色食品管理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化验检测科4个科室。现有职工23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5%以上,教授级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6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人,主要对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化验室面积700平方米,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各种仪器设备47台套,可以对蔬菜、大米等农产品中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等64个参数的检测。按照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局要求,于年初已开展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蔬菜残留进行监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一辆,可以机动的对全市生产基地,市场中的蔬菜进行检测。

(二)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稳定发展。××县农产品质检站有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0%以上,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1人。化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对××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监测。××县农产品质检站没有设立。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与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多,而分析化学、植保、化验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少,这与当前强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由于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更新慢,缺乏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不能很好的对农药参数进行定性。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环保、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相比,缺乏独立专业执法机构,缺专业执法人员,缺执法装备,缺执法经费。造成农业行政执法能力低、水平低、权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建立有效运行机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市、县财政没有落实,配合不到位,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难以有效、及时落实。检测设备陈旧、条件简陋,没有办案经费,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证、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不强,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经费在120万元左右,而现在每年只有3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内容无法实施。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职责的界定不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规性执法,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造成“出台前无法可依,出台后有法难依”。

三、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检测体系,切实开展好适应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导,县区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市场速测点为补充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法律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难、宣传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动常搞常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水平和监管行政执法能力。

(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链条长、时间跨度大,需要一个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要尽快出台已经起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细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行为有要求的,监督检查又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和法律罚则中有明确规定的.都应当有规范性的、操作性的规定,以便各方遵循、实施和对照检查,使法律进一步具体化,以确保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加快立法,健全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

(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控制好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支稳定的农产品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中,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做到编制、人员、经费等到位,并切实提高其权威性。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安全检测报告篇2

大家好!家述职如下:

一、2009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确保群众餐桌安全。市区每天抽检样品150个左右(逢节假日和病虫害高发期,增加抽检样次),检测合格的品种为商户发放合格证,9点以前将检测结果公布到市场公示栏,并连同市场价格信息到“××*农网”指导市民买菜,接受市民监督;发现农药文秘杂烩网残留超标的蔬菜,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依法查封、扣押,进行无害化销毁,同时追溯到上一级经营商户和生产基地。对基地成熟即将上市的蔬菜,抽检不合格的,通知有关乡镇政府、村组干部,并对生产者下发《蔬菜农残超标禁止采收通知》,在安全间隔期内禁止销售,必须经过复检合格方可出售。(二)强化宣传,积极营造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尤其与农产品种植户联系紧密,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为了提高我市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一是利用节日期间在市区农贸市场开展“你买菜、我检测,让你吃上放心菜”等活动;二是利用每月到基地抽检的机会,现场给农户讲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知识;三是利用会议、培训、送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等对干部职工、企业、基地、农户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培训。宣传时针对不同对象,印发不同的宣传材料,分类指导。四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小册子发放到各乡镇学习贯彻;还组织辖区内农贸市场、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五是制作电视专题,扩大宣传覆盖面。在××*电视台“新农村、新××*”栏目制作专题8期:《如何生产无公害蔬菜》、《如何吃上放心蔬菜》、《夏令农产品安全监管》等,在生活频道制作专题《食品安全—蔬菜》1期。

通过宣传,指导生产者科学生产,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回想在农产品检测工作启动之初,产地的群众和商户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时过5年,群众的思想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和转变,抽检时商户说“这是政府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咱应该支持配合”。在此,我向广大种植户和经营商户对检测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突出重点,加快三品认证步伐。

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树立农产品市场品牌,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我任职期间积极组织引导帮助农产品种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重点乡(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并开展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组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16个。

(四)做好各项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农业局主要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承办科室。在工作中,我们加强与植保、农技、执法大队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及时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信息,做到“底数清、信息准、动态明、反应快”,增强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动态监管。

在日常监管基础上,重点做好各项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首先,重点加强节日期间专项整治。每年都要先后开展“元旦”、“春节”、“五一”、“高考”、“中秋”、“十一”等不少于4次的节日期间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专项整治期间,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门店的农产品质量抽查,保证节日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第三,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专项治理。针对我市农贸市场上频繁出现批发商户用农药箱盛装运输蔬菜的情况,根据《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先后5次,组织100多人次,对我市杨五楼蔬菜批发市场、成皋路集贸市场、兴华市场上的违规蔬菜包装箱进行集中清理,没收销毁违规包装箱335个。

(五)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水平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群众对机关作风的一贯看法,为了转变这种观念,我要求工作人员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提倡人性化服务,注意在细节上完善我们的工作,比如:在抽样结束时对商户说声“谢谢”;在初次收缴不合格蔬菜包装箱时为商户准备倒货用的编织袋。在工作中,我时刻牢记:“我们是政府工作人员,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政府形象,同时,我们也是普通老百姓,执法与被执法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给的,我们就要为人民服好务。”

(六)强化科室内部管理,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1、对检测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监管区域轮岗制,杜绝责任不清,遇事推诿扯皮的事情发生。

2、制定和完善检测人员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及考核标准。本着围绕工作抓学习,搞好学习促工作的原则,把每星期一下午作为全体同志业务学习时间,定期考核,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3、加大工作检查力度,每星期业务学习之前对照考核标准对上周岗位职责履行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坚决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通过全体同志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安全检测报告篇3

关键词:电梯日常检测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进取,高层住宅及高层写字楼不断的在城市中崛起。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一般来说高度超过六层的建筑都应当装备电梯供人们使用。电梯作为一种高层交通工具,不仅承担着货物的运输,更常见的是承担着生命的传送。因此,一旦电梯出现问题,势必会产生极坏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加强对电梯的日常安全检测,以提高安全性能,尽量的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电梯日常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梯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影响很恶劣,国家十分重视电梯安全检测,因此,明文规定了电梯检测和督查两项工作都应当在完善的条件下定期进行,然而,就目前我国存在的情况来看,电梯的安全检测和督查工作落实的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1条件不达标,现场较混乱。

根据一项权威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电梯有将近百分之五十的电梯检测存在着条件不达标,检测现场混乱的情况。严重者,有些地方甚至完全采用人工而没有任何设备辅助的条件下进行电梯日常检测,这更不用说达到国家规定的检测必备条件了。在工程竣工前接受电梯安全检测的例子很多,这些检测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供电条件严重不符合国家标准,线路状况排列混乱,为了省事一般地线应用较少,输送过程中电压也没有达到标准。这样得到的检测结果往往和电压正常后的实际运行状况严重的不符合,检测也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人群疏散工作仍然停留在原始状态,一旦发生状况人群得不到及时疏散。而且,在疏散的过程中两旁的安全措施处于真空状态,安全栏杆没有被架设起来,或者已有的栏杆设施不够坚固,消防照明设施也不达标。再次,检测过程中施工现场噪音不断,严重的影响检测的正确性。最后,电梯控制的中枢,存放控制主机的房间设施比较简陋,装修和防水防火措施不达标。

1.2电梯安装维修检测工作不到位。

电梯的检测和督查一般都是检测人员在电梯供应商派出的安装与维修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的。而电梯安全性能的检测与督查也应当建立在安装和维修人员提供的报告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安装和维修报告参数为检测和督查人员提供了一个检测的标准。电梯运行状况的好坏,各项参数是否正常,都是以安装时提供的数据为参考标准。但是在电梯检测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安装和维修单位工作应付的成分比较大,具体来讲就是,安装或者维修完毕后,没有检测就直接把所谓的检测报告交付给了电梯使用方。第二,安装和维修单位安装后进行了检测,并且按正常程序提交了检测报告,但是检测报告上的操作者和实际操作者不是同一人,而且检测中的数据存在着很多纰漏。最后,检测报告缺乏明确的责任人,出了问题无人承担责任。

1.3安装协助人员不到位

电梯在日常的检测过程中,应当有安装人员或者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人员同旁协助。但是,在现实的电梯检测工作中很少按照标准进行。要么没有相当人员协助,要么是有人员协助,但协助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情况就很难发挥专业知识,保证检测的正确性。

二、问题产生的影响

2.1条件不达标,现场较混乱产生的影响。

检测现场声音噪杂,容易影响电梯检测数据的正确性,不能真实的反应电梯现行的运行现状。楼道疏散设施不完善,消防照明措施不到位,这样使得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难得到安全撤离,这样对电梯的压力就变得十分的沉重。作为电梯控制中枢的机房,设施简陋,防火防水等各项设施都没有到位。这不但影响机房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简陋的环境还会使得检测人员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些都无疑使得电梯的检测工作受到影响,不利于对电梯的安全提供保障性检测。

2.2电梯安装维修检测工作不到位产生的影响。

电梯安装维修检测工作不到位对日常电梯检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检测工作的效率。电梯检测人员是以电梯安装和维修人员提供的初始自检报告为依据的,安装和维修人员在没有进行实际检测就提供报告或者通过大致的检测提供了漏洞百出的检测报告。当检测人员参考这些有问题的报告时,势必会影响日常检测的效率。另一方面,检测的工作质量上。当错误的或者不健全安装和维修报告成为检测参考标准时,安全的隐患也就埋下了。无论后期的日常检测工作做得多么的好,标准错误,方向错误,最终检测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2.3安装协助人员不到位产生的影响。

配备安装或者维修人员协助日常电梯安全检测是为了保证检测的高效和准确有序的进行。安装协助人员不到位或者派来的协助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得缺乏专业指导的检测人员不能准确有效的识别,判断和处理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随着电梯种类越来越多,各种技术参数不断出现,使得检测工作越来越复杂和困难。这样使得缺乏安装人员指导的检测工作效率低,工作难,安全无保障。

三、应对检测中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

3.1检测环境改善。

鉴于电梯安全问题的重大影响,电梯的检测工作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检测程序,还是检测所处的环境以及检测应具备的条件,都应切实的得到落实,来不得半点虚假或者搪塞。对于检测事宜应当本着为生命负责的态度,树立安全意识,为电梯日常安全检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改善现实中检测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检测环境的的改善可以从宣传和责任落实两个方面工作着手,宣传的工作重点应当着眼于安全意识上面,促进安全意识在工作的得到贯彻。责任落实可以通过专人负责制来实现,把电梯日常安全检测的过程和后果交给专人负责。

3.2加强安装和维修报告审计。

加强安装和维修报告的审计是为了保证参数的正确性,为后期电梯检测提供可靠的参考标准,以便检测能够反映真实状况,及时的采取调整和修改,确保电梯运行状况良好。在这个过程中审计的重点应当放在安装部门提供报告过程质量的控制上。进行全过程质量数据的审计,力争使安全隐患消除在初始阶段。安装和维修报告审计还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同作业,排除电梯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和缺陷,只有这样才能期望电梯长时间的正常运作。

3.3电梯检测技术标准建立。

电梯检测技术标准能够为后期日常安全检测提供正确有效的参考依据,当发现电梯运行参数偏离标准范围时,及时调整,可以快速解决安全隐患。电梯检测技术除了可以提供参考和快速响应故障以外,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质量的保证。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当安装和维修提供的报告有误或者不能真实的反应电梯正常运用所具备的条件时,技术标准能够提供一个补救参考标准。因此,建立电梯检测技术标准是解决现行电梯检测问题行之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安全检测报告篇4

1.1设备检测状况

断绳计算依据:在用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为F1=1195.24kn,箕斗自由落体下落36.9m惯性冲击力为F2=2178.48kn。F2>F1,钢丝绳被拉断。提升机检测情况:矿方委托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于2010年7月中旬对该提升机进行了检测,结论为合格。2012年3月30日对该提升机在用钢丝绳进行了检测,破断拉力总和为1195.24kn。

1.2对事故的初步分析

直接原因:工人在箕斗运行中违章清理井底落煤,被坠落箕斗砸伤。间接原因:①曲轨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卡箕斗。该矿立井井筒长期存在淋水,腐蚀钢质罐道,矿方没有及时进行防锈处理,导致曲轨间隙超限(下限),造成卡箕斗;或受冲击力导致曲轨局部变形,矿方检修不及时;或提升机司机没有按照运行速度操作、箕斗横向颠簸造成卡箕斗;②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清煤工缺乏安全基本常识、违章站位作业;提升机司机(含副司机)责任心不强,对异常情况处置不及时。或矿方对习惯性违章未予制止或存在违章指挥;③提升机安全保护存在缺陷。提升机松绳保护动作不灵敏,不及时,造成卡箕斗后,继续松绳达36.9m。提升机现有松绳保护有接触电路导通动作型;钢丝绳压行程开关动作型等。接触电路型表现为动作灵敏,缺点是如果钢丝绳涂油过多、易造成拒动。行程开关型,由于采集的是钢丝绳的压力,表现为动作不灵敏。可考虑激光传感器型,更加灵敏可靠;④提升机后备保护缺乏先进性。提升机运行现有成熟技术,在司机操作台上,可以准确显示箕斗位置。该提升机缺乏这样的功能。

2精细化是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

2.1检测检验技术工作要进一步精细化

事故的发生,对照现有的行业标准《煤矿在用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在检测检验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标准没有涉及的某些细节方面,还是要值得我们思考,从中找出问题,以便达到精细化,作为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现场检测过程和检测报告存在不足:①认为检测报告中提升机保护装置(防过卷、防过速、限速、闸间隙、松绳、满仓、减速功能、深指失效、过负荷和欠压保护)检测结果不明确,应量化的技术参数没有量化。如:松绳保护,报告中仅描述“有”、“合格”,未描述松绳多长保护动作并起到作用;②检测过程中不能仅做模拟试验,应做实际运行试验,确保各项保护装置动作正常且有效。现场检测中通常是将罐笼停放在井底(或井口)罐座上,开始检测各类保护。在检测方法上,应进一步改进。检测检验程序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测中,应与矿方一起制定详细的检测检验方案,并经矿方确认签字。检测检验中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检测检验行为。原始记录、现场描述要准确无误、无涂改,采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记录设备的原始状态。对动作失效或安装位置不合理的设施装置,要严格执行中心的质量控制程序,认真填写《安全检测存在问题告知书》和《在用设备设施安全检测重大隐患报告书》,矿方负责人签字认可后上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当地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以督促其尽快整改,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对可以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要向矿方友情提示。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确保在其它煤矿在用设备设施(主通风机系统、主排水系统和压风系统等)安全性能检测中,努力改进,严格按检测中心质量控制程序执行,不断提高检测检验技能。

2.2检测中心在内部管理也应进一步精细化

中心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①全面检查各分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聘请专家或外省中介机构对各分中心的质量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报告模板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②要进一步落实检验员、主检、质量监督员、检测组长、检测科长、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员工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突飞猛进,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①聘请高校教授、专家开展专题讲座;②派员去其他省份中介机构进行现场实践学习;③内部检测检验人员对自己专长的项目进行讲解学习;④签订师徒合同,培养新进人员;⑤去参与标准制定的机构、设备制造厂家、先进矿井等进行现场学习、解剖式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加强技术服务产品的内审工作:定期对各检测部门的报告进行抽查。建立报告评比制度,每季度对各检测部门的报告进行评比。可以采取各组互评,中心技术委员会评比、聘请同行专家评比等方式。对评比中发现的问题,书面下达整改通知。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

3结语

安全检测报告篇5

一、监督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办理程序》等5个规范性文件的通知、省质监局关于做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标准变更有关工作的通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等。

二、监督检查范围

监督检查范围是全县通过资格许可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

三、监督检点内容

1、资格许可部分

重点检查机构法律地位、检测工作公正性等方面内容。

2、资质认定部分

重点检查实验室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评审准则的要求,能否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测。

3、检验规范部分

重点检查安检机构有无无证检验、不检验出报告、篡改检验结果、漏检检验项目、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监管检查方式

对安检机构的监管检查方式主要有:一是审核年度工作报告;二是查阅原始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三是检验能力比对测试;四是加强社会监督;五是对日常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六是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检查包括资料检查和现场实地检查两部分。七是实行约谈制度。

1、审核年度工作报告监管:督促安检机构在自查的基础上按时提交年度工作报告。

2、查阅原始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监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对安检机构检验机动车的原始检验记录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进行抽样检查,抽样数量一般应不低于安检机构当年检验机动车数量的5‰,但不少于50辆的报告和纪录。检查原始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有关规定,结论应真实、准确。同一辆机动车的原始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中的检验数据必须一致,若同一辆机动车的原始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中的检验数据不一致,应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对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检验能力比对监管:督促各机动车安检机构每年对检验能力进行测试、比对。

4、加强社会监督:组织安检机构开展公开承诺活动,督促安检机构积极签署承诺书并在显著位置予以公示,主动接受广大车主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5、对日常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在接到投诉案件时,应及时做好记录、调查、处理、存档工作。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报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调查情况属实时,应对产生的原因、案件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依法对责任机构进行处理。

6、定期、不定期监督抽查:依据法律、法规等规定,采用预约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实行制度化监管。检查小组深入到检测现场,通过采取座谈交流、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形式,充分与安检机构的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进行沟通。并对安检机构质量体系运作、检测仪器设备周期检定、人员持证上岗、检测记录及出具报告真实、规范情况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检查。预约检查前县质监局将下达《2015年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检查通知书》(附件1),提前通知安检机构检查的具体时间。在此基础上,每年再进行至少一次的不定时抽查,上级下达的专项检查除外。监督检查内容见《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督检查记录表》(附件3)。主要检查常规检验资格安检机构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违纪的行为;检查检验工作流程的符合性;检查计量认证证书和安检资格许可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检验所用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是否按期进行检定或校准,检查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是否正确、规范、保存完好。专项检查主要针对问题突出的有关项目组织开展的检查。

7、实行约谈制度:以帮助安检机构解决在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方面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对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和工作基础薄弱的安检机构的负责人,主动开展约谈。通过约谈,增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意识,积极整改工作中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基础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五、检查结果的处理及通报

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无证开展检验、超资质范围检测、出具虚假报告、超期检测以及其他问题,将按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21号令)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市局,反馈给发证机关,作为在机动车安检机构办理复评换证等许可事项时的参考依据。

对发现不符合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或不履行职责、违反安检机构守则,情节严重的,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撤销相关资质证书;对检查中发现安检机构降低检验标准、减少检验项目,篡改检验数据,伪造检验结果,或者不检验、检验不合格即出具检验合格报告的,要转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安检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对重要项目不合格或逾期未整改、拒不整改的,建议取消认证资质。

安全检测报告篇6

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分析检测仪器及耗材试剂厂商、食品生产企业等单位的多位嘉宾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在此将“食品安全管理与国际技术合作”及“食品安全研究与最新进展”两个主题论坛上有关分析检测方面的专业内容分享给大家。

首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秀梅研究员以《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科学认知和挑战》为题,总结了食品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强调食品安全无零风险,在全球化食品安全危机中,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而在国际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问题之首。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时,政府要及时科学指导;中国食品受食源性治病菌污染较为严重,目前仍然存在很大问题;中国应避免重蹈欧美的覆辙,应在初级产品检验、原料检验、过程检验、加工环境检验、货架稳定性和终产品检验6个方面运用科学的检验技术。

安捷伦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应用支持部经理张之旭介绍了《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安捷伦公司最新全面解决问题》。报告中首先指出了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瓶颈主要是样品制备方面。面对复杂繁琐的农残检测标准,在样品制备中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耗时、机制复杂、国标多、国际化纠纷,以及对未知样品的处理方法。针对未知样品的处理方法,张经理介绍了安捷伦公司的优质检测方案,在2h左右即可出报告,并且可以针对288种农残同时检测,提高了仪器灵敏度和耐用度。之后,又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安捷伦公司针对食品中不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应用仪器,包括针对未知物检测采用的液质检测,以及针对食品添加剂检测采用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等内容。

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郭伟博士针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检测方面进行了讲述,包括重金属检测的基本情况、检测必要性及检测方法,并总结了检测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样品前处理时间过长;检测痕量元素时大量元素的影响;复杂机体导致的检测不准确等。针对以上问题,郭博士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结合这些方案介绍了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测方案及设备,例如单元素石墨炉原子吸收直接进样分析奶粉、食用油,以及采用iCp光谱测定饮用水中重金属含量。并以大米(粉)中镉的分析为例,通过方法、步骤及结果的简述介绍了石墨炉的工作原理,通过食用油中砷、铅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及谱图,介绍了直接进样分析方法。报告最后,还介绍了珀金埃尔默公司在多元素分析方面所提供的方案。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方洋博士的报告主题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何博士在报告中列举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污染物,强调了食品检测的意义。在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本国食品安全,如欧盟食品法典、欧盟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并且,我国也已出台多部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报告中对比了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现状,归纳了中国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框架及检验检测体系框架。何博士表示,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上要认清: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政府要有把未来用于治疗的投入提前到预防上来的理念,负责底线规则制定、执行及资源的调配;消费者要意识到安全食品是有成本的。

报告中建议: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过程中要走终产品标准控制和溯源路径控制两个路径;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数据库,不断充实不同的检测方法。

中国农药大学动物医学院曹兴元副教授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研究与发展趋势》为题,做了报告。曹教授指出,中国是动物源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外源化合物(兽药、药物添加剂、违禁药物等)残留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兽医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和违禁药物种类繁多,相关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也不断涌现。中国从1999年开始残留监控工作,先后多部法律法规及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曹教授在报告中也列举了多种实验室检测兽药残留使用的方法,指出在现阶段液谱—串联质谱法由于其高灵敏度的特点,已经成为痕量检测的优选方法;对于兽残的快速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金标试纸条大量使用;量子点标记荧光检测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已有相关产品问世。另外,检测新材料及新型检测技术也不断涌现,如新型抗体、新型标记物、改进膜及多残留检测卡等。最后,曹教授总结了未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趋势:一是高通量、高速度、多残留、高灵敏、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二是微型化、自动化、数字化、现场化、简便化的检测仪器设备;三是高通量、高精度、多残留的仪器检测技术。

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江海洋博士针对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食品安全主要观察物、常规检测技术、检测新品种及其应用3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1)添加剂方面,并非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很多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国家标准下合理适当添加,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有危害性的是在种植、养殖过程或加工生产过程中,不法商贩为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禁用、未获得批准添加的添加剂,或者在国外允许添加而在国内还没有安全评价的添加剂。或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而故意大量添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2)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过程,如兽药残留、金属残留及农药残留等。(3)通过例举黄曲霉毒素的积淀过程及危害来说明了菌类毒素对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4)包装盒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化合物。(5)微生物危害,在发达国家,远远超过了兽药残留的危害,微生物检测的相关技术与产品会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6)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最后介绍了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最新检测技术及应用情况。

安全检测报告篇7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管理措施

一、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定期检查特种设备,确保其安全高效地使用

很大比例的特种设备事故是因为未能定期检查设备和安全附件失效而导致的。因此,应定期对特种设备各个部件,特别是安全附件进行检查,如有损坏失效必须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在遵循安全技术规范章程要求的前提下,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严格监督检验,同时要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改进检验工作的机制,使检验检测工作更安全高效。

二、做好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催检到位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构在事先制定好本年度检验计划,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分门别类,并详尽安排每月检查时间,在检查之前通过书面通知#电话告之和直接到用户单位通告这些方式说明检查日期,保证特种设备用户单位的定期检查的按时进行。

2.检验计划合理

检验检测机构应将催检用户单位报检信息和按计划应检情况相结合,让直接负责检验的部门进行突击检验。

3.严格检验

检验现场,必须对用户单位在用特种设备注册情况、是否有逾期未进行检验、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资格这三方面进行确认,并保证检验过程中检验的设备比例合理、检验项目和部位到位,一旦发现不合规定的情况及时上报检验检测机构。

4.强化检验过程中隐患处理机制

检验员如若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必须严格遵照相关管理规定,对用户单位签发检验意见书,详细说明隐患所在,并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消除隐患。如果用户单位未能按时完成要求,则认定其设备使用不合理,不出具检验报告合格书并向上级督察部门提出督察建议。

5.正确利用检验报告书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后必须仔细记录相关数据,在规定工作日内提供检验报告书,做好送审报告工作,确保报告能够一次通过;

6.做好反馈工作

检验检测机构在接受检验部门的最终检验报告后,要及时将检验报告和相关数据信息反馈给用户单位,促使用户单位进行整改。

(二)落实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需要各种检测仪器,如何对检验检测仪器进行有效管理、提升检验检测的效率,是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1.科学系统地配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的配置,需系统地对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要求,并保证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科学合理配置其仪器,使其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具方便操作的实用功能。

2.对所采购仪器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入库并校准

在科学系统地采购好检验检测仪器后,交由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质量验收,各方面符合规定后入库并做好库存期间的保养工作。这项工作由负责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操作人员和保管人员负责。

(三)提升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升级检测装备,保障检验质量

特种设备的检验是一门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检验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检验人员要具备能够独立处理检验过程所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员储备,检验工作就无法进行,检验工作的质量更无从谈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检验检测仪器更新换代迅速,一些新仪器的出现更是要求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得到提高。以往传统的仪器及其操作手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检验工作的需求,所以为了保障检验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检测装备的先进性急需提升。

(四)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只进行检验相关操作,如需进行非检验操作时,需要得到用户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指导。检验人员去检验之前,应提前通知用户单位,要求其停止对将被检验部位进行组装、钻孔、探伤等相关操作。如检验过程中需要上到高处,需要注意扶梯等是否牢固,以确保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如若特种设备的零部件有松动,并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在检验前将其固定。

(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培养员工重视检验质量的工作意识

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是进行检验工作的各级责任人员。在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所需检验设备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为更进一步提升检验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培养员工重视检验质量的工作意识。员工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严格的对检验人员的检验质量进行考核,进而判断其质量意识的高低,最终决定如何进行奖惩。通过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提升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而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的质量。

安全检测报告篇8

一、建立全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为了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更加及时、准确,要求各医疗机构、各药品经营企业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注册各自的用户名,并指定专人为aDR联络员,通过该网络直接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注册网上用户,直接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表。

二、实行定期信息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长效机制。

针对各医疗机构、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的上报情况,每季度将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后以简报形式予以公布。

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具体要求。

(一)药品经营企业:

1、开展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意识,消除不敢报和不愿报的思想。

2、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作为GS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日常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有不按照规定实施以一般缺陷记录在案,督促整改。

3、要求连锁经营总部负责对连锁企业各门店进行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培训,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发送到各门店,促进不良反应的上报。

(二)医疗机构:

1、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县级医疗机构要成立以院长、医务科、药剂科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临床用药科室为主要工作部门的院级aDR监测工作小组,组织指导医院的aDR监测工作。

3、建立以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为核心,护理站为节点,覆盖医疗机构各科室的aDR报告监测模式,使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融入医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4、各级医疗机构要将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同时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基金,每月要在院内醒目位置公布全院临床医师报告情况。

三、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相关建议。

(一)药品零售企业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5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每月不少于一份。未按照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的和不能及时上报的,药监部门将对企业进行重点检查。

(二)一级以上(包括一级)医疗机构的每个临床用药科室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20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不少于3份;一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每个临床用药科室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10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不少于2份。

安全检测报告篇9

1.1加强技术培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技术巡回指导农业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技术性强,工作繁琐,要求每一步都要按照规范进行。如采样布点要求有代表性,每个样点所代表的面积和种植(养殖)现状要清楚明了,现场检测有时间规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相关现场调查、检测记录表要填写规范等。我们常说,“一个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为可怕。”因此,在采样、制样、样品前处理的过程中,积极与州、市站对接,及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

1.2加强督促检查该项工作云南省农环站领导极为重视,多次进行督办。在云南省农环站定期或不定期的站务会议上,多次听取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及时解决项目组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并常常利用出差检查工作机会,督促州、市按项目计划进行,

1.3组织相关人员集中编写评价报告大量的调查、检测数据产生后,编写报告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将大量的检测数据实实在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管理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成了项目实施效果的关键。为此,云南省农环站专门举办了全省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培训班,召集州、市、县业务能力强、有一定文字能力的同志参与培训。由于有的放矢、学习目的明确、学完就干,各地拿着本区域的调查及检测结果,在云南省农环站项目组的指导下,各地报告编写进展顺利。云南省农环站项目组则侧重于解决各地报告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最终负责报告的编审。

2初步成效

按照项目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云南省农业主要优势产业,以县农业生产区域为评价单位,采用实地调查与布点监测相结合方式,2010年对红河州、丽江市、文山州、保山市等12个州(市)的18个县,按照《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导则》的要求和该县农业产业化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需要,开展以县为单位的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并以项目县为单位编制全县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及相关图表。该项工作历时近1年时间,云南省农环站为该项工作共举办培训班4期,省站技术人员现场指导24次,省站共有10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此项工作。整个工作全省共采集土壤样品3502个,检测参数6项;采集农业灌溉用水247个,检测参数10项;采集渔业用水148个,检测参数17项;采集畜禽用水样品126个,检测参数17项;动用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72台套,共取得检测数据27290个,评价面积达75万hm2,编写相关报告及图表144套。该项工作得到了云南省农业厅及相关州、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为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见表1)。

3存在问题

(1)短时间内样品量大,检测项目多,所有样品由云南省农环站承担,云南省农环站化验室检测压力相当大。土壤检测项目还可以放置一段时间,但水样样品量较大,还分灌溉用水、渔业用水、畜禽用水,不同用水的水质检测项目不同。一些水样的检测项目要求采样后6h内测定,个别地方路途遥远,检测难度较大。(2)有的地方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项目经费直接下达到县,有的县农业环保工作较为薄弱,不知道该项工作的专业性和繁琐,给云南省农环站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3)有些农业生产区域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如滇南的红河、文山部分地区,土壤背景值高,而无公害的产地环境标准又是全省统一的,这些地方不合格区域面积相对就大些。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如何把握,有待商榷。

4几点思考

(1)应加强州(市)、县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目前,云南省农业环保站省级1个,州(市)级16个,县(市、区)级102个,现有编制724人,现有人员699人。其中有化验室的州(市)农业环保站有14个,县(市、区)农业环保站30个。只有云南省农环站和楚雄、大理等州(市)农环站配有原子吸收、气(液)相色谱仪等分析设备,其他州(市)及县(市、区)农环站化验设备均较少,不能开展简单的现场测定工作。

(2)应督促县级质检站尽快通过计量认证。近年来,在农业部和云南省农业厅的关心和支持下,云南省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除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综合中心已列入农业部建设外,云南省第一批19家县级质检站已按项目要求购买了仪器设备,第二批21家县级质检站正在进行仪器设备的招投标,第三批35家县级质检站已完成省级的申报工作,正积极向农业部争取列项。对已建设的县级质检站,应要求1年建设,2年通过计量认证。计量认证项目循序渐进,可采取以无机项目为主,有机项目为辅的策略。因为无机项目检测成本低,检测技术相对不复杂,基层有较大工作需求;而对检测成本高、技术复杂的部分有机项目,可以在将来计量认证复审中逐步扩项。在平时工作中也可批量送省站检测,上下互动,可降低检测成本。

安全检测报告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的管理,规范检测检验行为,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检验机构)及其检测检验人员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检测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检测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资质(以下简称检测检验资质),并在资质有效期和批准的检测检验业务范围内独立开展检测检验活动。

检测检验机构的设置应当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数量适当,避免无序竞争。

第四条检测检验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

取得甲级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可以在全国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从事涉及生产安全的设施设备(特种设备除外)及产品的型式检验、安全标志检验、在用检验、监督监察检验、作业场所安全检测和事故物证分析检验等业务。

取得乙级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可以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从事涉及生产安全的设施设备(特种设备除外)在用检验、监督监察检验、作业场所安全检测和重大事故以下的事故物证分析检验等业务。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规定并公布。

第五条安全监管总局指导、协调、监督全国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和检测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工作;负责甲级检测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乙级非煤矿检测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指导、协调、监督所辖区域内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负责所辖区域内乙级煤矿检测检验机构资质的认定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取得资质的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申请检测检验资质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检测检验工作;

(二)有与申请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检测检验仪器、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其中检测检验仪器、设备、设施原值甲级不低于300万元,乙级不低于150万元;

(三)有与申请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甲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在编人员总数的70%,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注册安全工程师和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分别不低于在编人员总数的40%、15%和15%;乙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在编人员总数的60%,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分别不低于在编人员总数的30%和10%;

(四)甲级机构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具有与申请业务相适应的高级技术职称,技术负责人有5年以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检测检验工作经历;乙级机构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具有与申请业务相适应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技术负责人有3年以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检测检验工作经历;

(五)有满足资质认定准则要求的管理体系,并已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

(六)甲级机构要求已取得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同等级其他检测检验机构资质,或者已取得乙级检测检验资质3年以上;乙级机构要求以检测检验为主营业务,且从事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检测检验工作3年以上;

(七)有正常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或者经费保障,注册资金甲级不低于300万元,乙级不低于150万元;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取得检测检验资质,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甲级资质的机构向安全监管总局提交申请书及相关资料;申请乙级资质的机构向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书及相关资料;

(二)资质受理机关在收到申请资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资料的符合性审查工作,并将审查结果一次性告知申请机构;

(三)资质受理机关自申请资料审查合格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安排评审专家对申请机构进行现场评审,评审专家按照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进行技术评审并提交资质评审报告;

(四)资质受理机关在接到资质评审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依据资质评审报告完成对申请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予以认定的,颁发资质证书;不予认定的,书面通知申请机构,并说明理由。资质受理机关作出资质认定决定前,先进行不少于10日的公示。

检测检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由安全监管总局制定。

第八条安全监管总局建立评审专家库,并指定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专业技术评审工作。

评审专家对评审结果负责。

第九条检测检验资质有效期为3年。资质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检测检验机构应当于资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换证申请。换证审批程序按照本规定第七条和安全监管总局的相关规定执行。换证工作应当在机构资质有效期满前完成。

在资质有效期内,需要增加检测检验项目的,检测检验机构应当提出增项申请。增项审批程序按照本规定第七条和安全监管总局的相关规定执行。增项评审可与定期监督评审合并进行。

在资质有效期内,依据标准、主要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及授权签字事项、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隶属关系等有关情况发生变更以及减少检测检验项目的,检测检验机构应当在变更后及时报资质证书颁发机关办理变更确认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条资质证书颁发机关向社会公告取得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及其检测检验业务范围、授权签字人及授权签字事项。乙级机构的批准文件应当抄报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检测检验资质证书由安全监管总局制作,资质证书由证书及附件组成。

第三章检测检验

第十一条检测检验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执业准则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科学、公正、诚信地开展检测检验工作,提供及时、优质、安全的服务,保证检测检验结果真实、准确、客观,并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检测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规定,具备检测检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应当只在一个检测检验机构中从事检测检验工作。检测检验人员未经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

第十二条检测检验机构及其检测检验人员在从事检测检验活动时,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得泄露被检测检验单位的技术、商业秘密,不得接受可能影响检测检验公正性的资助,不得从事与检测检验业务范围相关的产品开发、营销等活动,不得利用检测检验机构的名义参与企业的商业性活动。

检测检验收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十三条检测检验机构不得转让或者出借资质证书,不得将所承担的检测检验工作转包给其他检测检验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检测检验机构需要分包个别检测检验项目时,必须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并对检测检验的最终结果负责。

第十四条检测检验机构及其检测检验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

检测检验机构在工商注册地外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事检测检验活动,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权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发现被检设施设备、产品、作业场所等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检测检验机构必须立即告知检测检验委托方,并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在检测检验资质有效期内,检测检验机构应当接受资质证书颁发机关组织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评审或者检查。省级资质证书颁发机关监督评审的结果应当抄报安全监管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可以对乙级机构进行不定期的监督评审或者检查。经委托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甲级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检测检验机构应当在每年一月份向资质证书颁发机关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总结和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乙级机构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由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总后抄报安全监管总局。

第十八条检测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资质证书颁发机关注销其检测检验资质:

(一)资质有效期届满未申请换证或者未批准换证的;

(二)机构依法终止的;

(三)资质依法被撤销的;

(四)不宜继续认定资质的其他情形。

被注销资质的机构应当自决定注销其资质之日起7日内将资质证书和相关印章交还资质证书颁发机关,并不得继续以检测检验机构名义从事相关业务活动。

第十九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工作人员不得干扰检测检验机构的正常活动,不得以任何理由或者方式向检测检验机构收取费用或者变相收取费用。除另有规定外,不得强行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接受指定的检测检验机构开展检测检验工作。在检测检验资质管理工作中、、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举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认真核实、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检测检验机构对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所作出的处理决定有权提出申诉。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条检测检验机构未取得资质或者伪造资质证书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活动的,或者资质有效期届满未批准换证继续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活动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检测检验机构或者检测检验人员伪造检测检验结果,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检测检验资质。

第二十二条检测检验机构在监督评审或者监督检查中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三至六个月检测检验工作,并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或者连续两次监督评审不合格的,撤销其检测检验资质。

第二十三条检测检验机构在资质有效期内超出批准的检测检验业务范围从事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活动的,责令其停止超范围检测检验,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不补办增项手续,继续超范围检测检验的,撤销其检测检验资质。

第二十四条检测检验机构在资质有效期内应当办理变更确认而未办理的,责令改正;仍不改正,继续从事检测检验活动的,责令暂停三至六个月检测检验工作;逾期仍不改正的,撤销其检测检验资质。

第二十五条检测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责令改正、警告、暂停三至六个月检测检验工作、撤销资质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检测检验不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

(二)出具的检测检验结果错误,造成重大以上事故或者重大损失的;

(三)检测检验人员未经培训、考核的;

(四)泄露被检测检验单位技术、商业秘密的;

(五)利用检测检验机构的名义参与企业的商业性活动等影响诚信和公正的;

(六)弄虚作假骗取资质证书的;

(七)转让或者出借资质证书的;

(八)转包检测检验工作的,分包给没有资质的机构的,设立分支机构的;

(九)阻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的;

(十)不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