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十篇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十篇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33:08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1

一、为严格管理麻醉药品,我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我院在2015年下发了《麻醉药品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采购、储存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制度》。结合文件精神,多次召开全体职工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专题会议,使全院职工了解并认识到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保管、储存、发放、使用的重要性,防止和杜绝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的现象发生。

二、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严格按照卫生局的要求,办理印鉴卡,并按规定定点采购药品(天水市鼎盛医药公司),采取银行转账方式付款。药品验收由两位同志负责,验收于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并采用专簿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三、我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定点放置在药房左侧角落保险柜里,储存、保管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保险柜、专锁,一人负责钥匙,一人负责密码。对进出专库(柜)的麻醉、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且逐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保险柜库存数量每天结算,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账、物、批号不相符情况发生,落实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人保管、专柜储存和专帐登记制度。2018全年我院无霉变、无破损及过期失效麻醉、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麻醉护士麻醉准备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麻醉护士是指隶属于护理系列晋升,专门从事麻醉学及其分支学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是麻醉医师的得力助手,其职责范围是麻醉科护理,包括药品管理、一次性耗材、物品管理、仪器设备清洁维护、各种资料登记统计、麻醉计费等,麻醉护士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开展了一些工作,同时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护理管理模式,从而为麻醉医师顺利完成麻醉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麻醉科护理

1.1麻醉备用物品管理麻醉准备间设在层流手术室内,备有麻醉所需各类药品、耗材、物品等,均需麻醉护士按需请领,按有效期顺序摆放,分类放置便于使用,急救药品及物品按规定数目种类,定位摆放于急救箱内,便于麻醉医师急救插管使用,用后及时整理补充。

1.2麻醉科药品的管理麻醉科护士要熟悉各种药品的药理作用,根据药品性能,按普通常规用药、贵重药品、抢救药品、品、精神类药品等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药品的有效日期及贮藏方法有序存放,定期整理,做到各类药品定量定位,使其一目了然。麻醉准备间护士于前一天下午整理每个手术间麻醉常规药品,并根据每台手术的术式、麻醉方法、麻醉医师的习惯准备好第二天相应手术用的物品。对于特殊病例,参加麻醉前讨论,根据病情及麻醉医师的要求,准备手术所需贵重药品并做好登记。手术后收回多余药品,与已发的必备药品及麻醉单、收费单一一核对,若发现不符,及时查找原因,做到不浪费、不漏记或多记药品。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的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文件关于“医疗机构品,一类”管理规定,品采用五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由麻醉护士负责管理,对于注射用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品及氯胺酮注射液等,麻黄碱易制毒化学药品等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专柜加锁保管,使用时,需由麻醉医师根据麻醉需要领取并签字,用后开红处方,坚持空安瓿与红处方数目相符,每日登记该类药品使用情况及出入量,严格遵守账物相符的管理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1.3麻醉科耗材的管理一般耗材做到按需领取,每天核对及时补充,如一次性全麻插管包,呼吸回路及过滤器、麻醉面罩等,贵重耗材每台清点,严格核对,如双腔支气管导管、中心静脉穿刺包、漂浮导管等。定期更换钠石灰,对有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四头带、血压计、袖带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并做好各种消毒登记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1.4仪器设备管理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及保养方法,根据要求对十万元以上的设备应设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本,督促使用者逐日记录使用情况,每周常规检查保养麻醉机及各种监护设备,做好仪器的清洁消毒工作,如有异常,及时汇报通知设备科维修,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5资料管理随时整理门诊麻醉记录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号,按月装订成册,保存备用,便于查找,每天将麻醉后计算机内的麻醉资料集中整理备份,有利于麻醉医师科研及论文写作查找。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3

品是指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易成瘾的药品[1]。品具有双重性,合理使用和管理有利于疼痛的治疗,另一方面一旦流入社会也将给社会带来危害。手术室是医院内使用品最多的科室,加强手术室品的管理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1月以来,平均每天手术约20台,品用量较大,为确保品的合理使用,我科制定了有效的品管理制度,没有发生药品的流失,使品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品的保管

根据层流手术室的布局要求,为方便术中用药,我们把品统一放置在离手术间最近的麻醉准备室内且分别设有麻醉柜、保险柜、值班麻醉柜,合理上锁,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防止了药品的丢失。

1.1麻醉柜内分多层,分别摆放吸入全如:异氟醚,静脉全麻药如:硫喷妥纳、丙泊酚,硬膜外: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麻醉辅助药如:安定、力月西以及肌松药等,固定基数,标志清楚,专人清点,每日手术前每位麻醉医师根据预定的手术领取适当的品,用后及时登记,安瓿归还清点。

1.2保险柜内存放剧毒药品如哌替啶、芬太尼,瑞芬太尼、苏芬太尼,及一类氯胺酮、麻黄碱等。24小时上锁,密码和钥匙由科主任和专职麻醉护士保管。

1.3值班麻醉柜,因剧毒药品及一类由专人上锁保管,加之麻醉手术患者情况特殊,临时用药较多,为方便起见,我们给值班者配发了一定基数的品,如芬太尼50支,哌替啶5支,氯胺酮10支,麻黄碱10支,双锁于值班麻醉柜内,钥匙由在编麻醉值班医师保管,第二天早会时交接班清点并双签名。

2品的使用登记

品分类登记,有哌替啶登记本、芬太尼登记本、氯胺酮登记本、麻黄碱登记本等,特制的硬壳本牢固,字迹清楚,不能涂改,登记满的品登记本妥善保管,至少保存3年。

3品的使用管理

3.1使用品,须经2个核对,在注射品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射完毕立即将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浓度、剂量、时间等登记在规定的登记本上。

3.2丢弃剩余药品要有二人在场,将它倒入水槽内并由流水冲走。

3.3品用后将处方和安瓿交给麻醉护士,在每日下班前由专职护士将麻醉处方和空安瓿上交科主任检查并签字。并且到药库把药换回及时补充。如有损坏须写明原因方可补充。每周检查2次,确保麻醉用药的正常运转,也杜绝了药品的过期和外流。

4体会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手术室药房;特殊药品;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3(c)-0156-02

本院是一所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全院共有370余张床位,承担着医研和教学任务。随着手术室工作量的增加,手术中麻醉的不可预知性也相应增加,手术麻醉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危急情况急需相关药品处理。在以往的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手术药物的管理,药师并没有参与其中,采取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因此,执行医疗机构品“五专”管理制度以及《特殊药品管理办法》的难度较大。信息与处方不符,空安瓿与使用数量不符,特殊药品存放不加锁等现象时有发生[1]。

为确保手术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术中用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本院手术室自2011年3月起开设手术室药房,并制定了的药品管理及使用制度,使高危、精神和品在管理上更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手术室药房的硬件设施

本院手术室与麻醉科均在4楼,为了满足手术需要,将手术室药房设在麻醉科内,并安装门禁系统。手术室药房有药架1个,保险柜1个,冰箱1个,办公桌1个,联网电脑1台,箱50余个。

2药品的储备

根据本院的手术需求,准备了全麻用药、硬膜外用药、局麻用药和麻醉辅助用药等在内的近50余种药品。包括碳酸利多卡因(0.173g),阿托品(0.5mg),麻黄碱(30mg),肾上腺素(1mg),芬太尼(0.1mg),舒芬太尼(50μg),吗啡(10mg),得普利麻(200mg),曲马多(100mg),哌替啶(50mg),七氟烷,异氟醚,得普利麻500mg,阿曲库铵等。

3药品的管理

3.1药箱的制作

在工具箱中放入根据需要订制的铁质隔层,每一格都贴上相应的药品标签,标签包括药品名称及数量,让麻醉医师和药剂师打开药箱都能一目了然,方便药品更好地使用和管理。

3.2药箱的分类

针对手术需求,本院设立7种箱:产科箱,妇科箱,术后镇痛箱,门诊手术箱,大抢救箱,paCU箱和特殊箱,其殊药箱又分为得普利麻药箱,七氟烷药箱和异氟烷药箱。另外还有爱可松50mg,阿曲库铵10mg,肝素钠12500U放入药盒存放在冰箱冷藏柜中。

3.3药品的固定基数

根据麻醉医师每日手术的需求,每种药箱都有各自的固定基数,每天都会有药师将医师使用过的箱进行清点,核对,并按照固定基数加满,以备再次使用。

4药品的运作

4.1麻醉医师的职责

麻醉医师每天手术前到手术室药房根据手术需求领取箱,剪开绿色束带(未使用的药箱用绿色束带绑住),打开药箱,检查药品是否准确,确认无误后,在药箱使用记录本上填写药箱编号,日期并签字,拿到手术室使用,用完后,及时准确开具专用处方,填写药品使用明细单(包括患者的姓名、住院号、使用药品明细),交给护士输入电脑记账,将处方和空安瓿放回药箱中,供药师整理和核对,再用红色束带将药箱绑上(使用过的药箱用红色束带绑住),归还到手术室药房,最后在药箱使用记录本上签字。

4.2护士的职责

护士每天收到麻醉医师填写的药品使用明细单,及时,准确地将信息输入手术用药系统,表示该患者用药已经记账,以便药师核对和补足药箱基数,再将药品使用明细单交至手术室药房。

4.3药师的职责

药师打开并整理使用过的箱,逐一审核处方,对符合规范的处方,再次核对电脑里的手术药品使用信息与处方,空安瓿种类,数量,药品使用明细单以及患者信息是否一致,确认一致后,在最后一栏确认中打钩(图1),方可进行调配,补足箱基数,绑上绿色束带,放回药架上,供麻醉医师使用,每日整理完所有箱后,将麻醉专用处方由药师根据分类编号装订,保留3年备查,药师将患者姓名、住院号、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处方医师、发药人、复核人专册登记,空安瓿回收后由专人登记,与特殊药品专用账册核对一致后,送至指定地点销毁,并做好记录。

5体会

本院开设手术室药房半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设立手术室药房,设置专人管理,有利于加强对高危药物、特殊药物、精神药物等重点药品的监管,对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手术麻醉用药非常有益。不仅保证了手术麻醉用药的准确及时供应,同时填补了品流通、使用、管理等环节上的漏洞,减少药物的滥用。保证了手术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便捷,减少了药品的丢失,避免了药物的滥用。提高了麻醉医师,药师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开设手术室药房以来,手术药物的帐物相符较以前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基本杜绝信息与处方不符、空安瓿与使用数量不符等现象。由于手术室药房成立不久,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医生填写药品使用明细单的时候出现漏填、错填;护士在将药品使用明细单输入电脑手术用药系统时输入错误;药师在补足药箱基数药品的时候,出现多补或少补[2]。这些人为失误都会导致药品帐物出现误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如让医师用完药后,仔细填写药品使用明细单,填完后再复核一次。护士在输入信息的时候也核对一遍使用药品和明细单是否一致。药师一人补足药箱,另一人仔细核对。通过这些措施,已经基本消除了人为的误差。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经过长期的磨合和实践,在实践中找到最合理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使医护药更为有效地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春晖,吕迁洲.手术药房规范手术药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J].上海医药,2011,32(2)68-70.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5

【中图分类号】R10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54-01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新型的麻醉方式,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CSea既保留了脊麻的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可完成较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因此CSea被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麻醉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2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3术前用药: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麻醉护理配合

3.1物品准备: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3.2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3.3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3.4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5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3.6固定: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3.7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3.8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3.9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3.10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3.11应急准备: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3.12术后麻醉护理配合: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6

通讯作者:李丛元

【摘要】目的评估笔者所在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该类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微机系统对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患者消耗麻醉性镇痛药数量和品种进行统计。用限定日剂量(DDD)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用药趋势。结果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加,吗啡制剂用量增幅较大。结论本院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用药合理,能够把握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规定,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56

临床应用的镇痛药一般分为阿片类镇痛药(又称为麻醉性镇痛药)和非麻醉性镇痛药[1],阿片类镇痛药,镇痛作用强大,但长期应用可致生理和(或)心理上的依赖,目前应用的强效阿片类药都可能有成瘾性等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控制,一般只限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症疼痛,不宜反复应用。癌性疼痛是现代医疗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的调查表明,50%~80%的癌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的疼痛发生率更是高达60%~90%[2]。作为医疗部门,及时了解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和掌握医院贯彻wto推荐的有效止痛指导原则的情况,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就全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的麻醉性镇痛药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论,以期更好地管理和应用麻醉性镇痛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本院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6年1月~2011年11月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价、用量和销售金额等。

1.2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方法,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DDDs=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DDD值,其中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年应用数量×规格,DDD值的确定主要依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1]、《新编药物学》(第16版)[3]规定的DDD和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的中间值及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确定各药的DDD。

2结果

2.1各年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金额统计经统计,本院麻醉性镇痛药有12种,其中注射剂7种、片剂5种。各年度笔者所在医院的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金额及占该年度全部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见表1。

由表1可见,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45.77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462.04万元,增长率达90.09%,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2各年度各品规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统计通过统计和计算,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用量逐年增加。舒芬太尼注射液从2007年开始应用,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瑞芬太尼注射液从2008年开始应用,用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注射液品种中,舒芬太尼注射液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的单价分别是54.73元和99.23元,单品种的价格是非常高的,应用的时候要考虑手术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片剂品种中,硫酸吗啡控释片和盐酸吗啡缓释片每片的单价分别是3.95元和7.96元,应用的时候要考虑癌症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2.3各年度醉性镇痛药总DDDs、总数量、总金额统计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总DDDs、总数量、总金额统计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注射液、氯胺酮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总DDDs分别占据前三位,注射剂品种的使用数量也位列前三位,与各药的DDDs相吻合。而盐酸吗啡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的总DDDs分别列前三药之后。氯胺酮注射液使用数量很多,单价较低,用药总金额也不算高。舒芬太尼注射液虽然使用数量不多,但单价较高,用药总金额也较大。盐酸哌替啶片的总DDDs排名最后,用药总金额也最少,符合麻醉性镇痛药规范化管理规定。

2.4各年度吗啡用量统计各年度吗啡用量统计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看出,各种剂型吗啡制剂的总用量都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增长率最高的是2008年,较上一年度增长率是105.52%。增长率最低的是2010年,较上一年度增长率是5.66%。

3讨论

3.1由表l可见,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为0.55%~2.31%,变化幅度不大,这与笔者所在医院对麻醉性镇痛药管理严格,对癌症患者限制用量相关。

3.2由表2可见,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注射液、氯胺酮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总DDDs占据前三位,注射剂使用数量也位列前三位,这与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手术使用量大相关。

3.3芬太尼注射液此药合成于1960年,为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与吗啡和哌替啶相比,本品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本品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弱于吗啡,但静脉注射过快则易抑制呼吸,有成瘾性。纳洛酮等能拮抗本品的呼吸抑制和镇痛作用。目前主要用于麻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患者发生呛咳反应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是临床麻醉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应引起麻醉医师的足够重视[4]。

3.4盐酸哌替啶作用时间短,其作用类似吗啡。效力约为吗啡的1/10~1/8,无吗啡的镇咳作用。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长期应用易导致蓄积中毒。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均可引起局部发炎和组织硬结,反复使用可造成肌肉组织重度纤维化,故该药不被推荐用于癌症患者的长期止痛治疗[5]。本院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一直居高不下,是因为哌替啶注射液价格便宜、手术使用量大、起效快、部分医师沿用多年的用药习惯。临床药师要与临床医生一起转变中、重度疼痛即用哌替啶注射液的观念,积极使用吗啡制剂。

3.5氯胺酮注射液主要是选择性的抑制丘脑的内侧核,阻滞脊髓至网状结构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并对中枢神经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有亲和力。产生麻醉作用,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L-谷氨酸)及n-甲基-D-天门冬酸受体的结果;镇痛作用主要由于阻滞脊髓至网状结构对痛觉传入的信号及与阿片受体的结合,而对脊髓丘脑传导无影响,故对内脏疼痛改善有限。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呼吸抑制和呼吸暂停,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3.6舒芬太尼此药合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舒芬太尼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且舒芬太尼更易通过血脑屏障。其药物分布容积小于后者,终末清除半衰期也短。因此,舒芬太尼的起效更快,消除半衰期更短,镇痛作用更强且持续时间也更长[6]。

3.7瑞芬太尼是芬太尼家族中的新成员,合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是纯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清除半衰期仅9.5min,是超短时、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作用、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等优点[7]。

3.8可待因片主要作为中枢镇咳药用于剧烈的无痰干咳,其次作用三阶梯止痛原则中二阶梯用药。有资料显示,当可待因片一次口服剂量超过60mg时,可出现兴奋、烦躁不安、呼吸抑制、心率过缓,小儿可致惊厥等不良反应[8],临床药师要提醒医师注意控制用量。

3.9丁丙诺啡注射液为强效镇痛药,为阿片受体的部分拮抗-激动剂,用于各类手术后疼痛、癌症疼痛、烧伤后疼痛、脉管炎引起的肢痛及心绞痛和其他内脏痛。

3.10吗啡为wHo推荐的治疗晚期癌症的首选药物,是癌痛三阶梯治疗中的第三阶梯药物,一个国家吗啡消耗量是衡量该国癌痛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年度笔者所在医院吗啡制剂的使用量有所增多表明,医院在的使用上正在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强麻醉性镇痛药规范管理,努力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表明,笔者所在医院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用药合理,能够把握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规定,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和生物制品卷)[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9.

[2]利春元.疼痛的药物治疗[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制剂分册,1998,19(1):23.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

[4]tweedwa,DakinD.explosivecoughingafterbolusfenmnylinjection[J].anesthanalg,2001,92:1442-1443.

[5]秦亚丽,杨军.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11(4):242.

[6]SanfordtJJr,Smithnt,DecSilverH,etal.acomparisonofmorphine,fentanylandsufentanilanesthesiaforcardiacsurgery:induction,emergenceandextubation[J].anesthanalg,1986,65:259-266.

[7]GlasspSa,ShaferSL,RevesJG.intravenousdrugdeliverysystem[m].15thed.newYork:Churchilllivingstone,2001:377-411.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7

【关键字】提高;硬膜外麻醉;质量;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55-02

硬膜外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的麻痹。与腰麻不同,硬脊膜外阻滞通常采用连续给药的方法,根据手术范围、病情以及时间分次给药,使得麻醉的时间按照手术的需要适当的延长。硬膜外麻醉经常应用于横膈以下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的手术;颈部、上肢以及胸壁的手术也可以应用,但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但是也有许多禁忌症,比如严重的贫血、高血压以及心功能代偿功能不良者应慎用,低血容量、进针部位感染、菌血症、进针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处于抗凝期间的患者应禁止应用。

1影响麻醉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穿刺的间隙麻醉平面的高低取决于穿刺间隙的高低,如果穿刺间隙选择的不恰当,可以导致麻醉平面与手术部位不符而导致麻醉的失败,或者因为麻醉平面过高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抑制。⑵局麻药的容积以及注射药物的速度注入局麻药的容积越大、注射的速度越快,扩散的范围越广,阻滞的平面也就越宽。⑶导管放置的位置以及方向导管放置的方向与药物的扩散方向有关,导管向头端插入时,药液易向胸部和颈部扩散;向尾端插入时,则容易向腰段和骶端扩散。⑷其他药液的浓度、药物的注入方式、病人的以及健康状况对麻醉的平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麻醉的过程中要注意影响麻醉的因素,使一些不良反应的情况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现就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可以提高硬膜外麻醉的质量的方法,总结如下。

2提高硬膜外麻醉的质量

2.1严格执行科室的规章制度⑴做好手术前的访视工作麻醉医师在手术之前必须亲自访视病人,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仔细看病例,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全方面的了解选择的手术方案对病人的影响,认真做好各项体检,耐心的回答他们所关心的所有问题,消除患者顾虑和恐惧的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得他们很好的配合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尽可能的降低,并让患者或者家属签署麻醉协议书。⑵每天的早会制度早会的内容是讨论前一天麻醉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一下当天病人的手术情况,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麻醉方案,对手术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要制定一定的防范措施。⑶麻醉标准要严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定的标准,比如制定择期手术、急症手术以及特殊手术的麻醉标准,对那些不符合标准的麻醉方法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暂停手术。⑷严格执行查对的制度在进行麻醉之前一定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比如认真地检查麻醉机、电源、气源、麻醉急救用品以及喉镜等等,必须确认所使用的东西无误以后才能开始进行麻醉。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都应该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查对,患者所用过的所有药品应该等到手术结束以后再进行处理。

2.2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麻醉前进行仔细的测试麻醉医师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方式,最基本的是要对解剖结构熟悉,对不同的手术采用的椎间隙的位置定位要准确,比如:高位阻滞的穿刺部位在C3~t6,适用于甲状腺、上肢和胸壁的手术;中位阻滞的穿刺部位在t6~t12,适用于腹部的手术;低位阻滞的穿刺部位在腰部各个棘突间隙,适用于下肢以及盆腔的手术;骶管阻滞经骶裂管穿刺,适用于和会的手术。反对盲目地粗暴的进针,进行准确的定位,当确定已经进入硬膜外腔时才可以放置导管,而且导管插入的不易过深,因为插入的过深容易导致硬膜外腔出血或者导致导管打结。等到患者的静脉被开通过以后才可以注入试验计量的药液并且要耐心的观察注入药液以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结果,经过测试确定没有脊椎麻醉的现象以后才可以注入剩余剂量的药物,另外在进行麻醉手术之前要对各项机器的指标进行测定,比如对气管插管的整套设备以及麻醉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不能够马马虎虎,确定无误以后再进行麻醉。

2.3常用的物以及剂量的选择常用的物有利多卡因、丁卡因和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经常用到的浓度为1.5%~2.0%,5~10分钟起效,维持1~2个小时,反复用药以后容易出现快速的耐药性。丁卡因经常用到的浓度为0.2~0.3%,15~20分钟起效,维持1.5~3个小时。布比卡因经常用到的浓度为0.5~0.75%,维持2~4个小时。一般在第一次用药以后一个小时以后再用药,追加药量一般为第一次剂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2.4在麻醉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辅助药物来完善麻醉效果一般在麻醉医师所选择的适宜的麻醉方法下,患者的血压没有明显的波动,如果再应用适量的安定或者是哌替啶以及氟哌啶合剂让病人在手术的过程中处于浅睡眠的状态,让病人在比较舒适的麻醉条件下渡过手术期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偶尔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情况导致患者缺氧,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和呼吸并给与常规给氧,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应该立即给以气管插管进行人工控住呼吸。

麻醉的质量管理涉及到的范围非常的广泛,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麻醉的安全对于各个科室的重要性,麻醉质量的好坏在医院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麻醉是一项具有很大风险的工作,因此提高麻醉的质量,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减少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提高麻醉后的理想度,成为许多麻醉医师的共同目标。通过采取以上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尚龙,王俊科.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2]魏新川,刘进,刘斌,等.以麻醉管理原则为核心实施麻醉质量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0):16.

[3]薛富善.麻醉科特色治疗技术[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78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奕.现代麻醉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3

1.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分析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复合全身麻醉

复合全身麻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全麻药复合应用,彼此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临床麻醉效果的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麻醉前对口腔、气道等分泌物的有效抑制是开展麻醉的重要前提。通常笔者使用阿托品来进行上述过程,但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见一斑。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为此提供了新的手段。本院麻醉科从2008-2011年使用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复合全身麻醉前准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1例均选自2008-2011年本院麻醉科开展全麻手术者,年龄16~68岁,平均(39.6±23.2)岁,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无糖尿病、冠心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及盐酸戊乙奎醚过敏史。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两组病例构成、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观察组: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0.5mg,均稀释成5ml,1min内推注完毕。对照组:麻醉前使用阿托品0.5mg,均稀释成5ml,1min内推注完毕。两组均在用药后30min实施麻醉,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5μg/kg、派库溴铵0.08mg/kg和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连接欧美达7100麻醉机,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5次/min,petCo2控制在30~35mmHg。用静脉异丙酚50~100μg/(kg·min)、雷米芬太尼0.15μg/(kg·min)和持续吸入异氟醚(1.1%)维持麻醉,并间断静脉注射派库溴铵0.04mg/kg。手术结束后送麻醉恢复室,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管送回病房。

1.3观察指标Gesolar8000型监护仪观察静卧10min后(t0)、注药后1min(t1)、注药后3min(t2)、注药后5min

(t3)、注药后10min(t4)、注药后20min(t5)共6个时间点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测定口干程度并记录给药前、后20min、术后1h和苏醒后口干程度。“0”代表无口干,“10”代表极度口干。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后3、5、10、20min,HR分别为(71.88±15.17)、(62.57±10.85)、(61.37±12.09)和(63.52±11.64)次/min,均较对照组相应时点低(p

3讨论

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药物主要目的在于抑制腺体分泌,减少唾液腺和气管、支气管黏液腺分泌,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障气道通畅,防治吸入性肺炎[1]。同时,该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抑制术中某些牵拉或刺激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甚至在预防喉痉挛方面起到作用[2]。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具有特异抑制中枢和外周的m1、m3受体作用,能有效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抑制呼吸道内腺体分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同时,还能解除小血管痉挛,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保护细胞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盐酸戊乙奎醚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这与经典抗胆碱药缺乏对m受体亚型选择性的特点有明显区别,对机体心脏功能影响小,有利于避免发生药源性心动过速[3-5]。

本研究发现: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后3min起患者HR均较使用阿托品后低(p

综上,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血管副作用小,抑制分泌物效果明显,时间较长,是较为理想的全身麻醉前用药。

参考文献

[1]刘永宏,白小光.东莨菪碱给药时间对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呼吸道分泌物量的影响[J].中国厂矿医学,2005,18(5):438.

[2]王小涛,杨帆.氯胺酮东莨菪碱利多卡因合剂用于小儿唇裂手术的药效观[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758-759.

[3]聂时南,王忠,许宝华,等.盐酸戊乙奎醚治疗休克的床与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2):145.

[4]于浥淳,曹素艳.盐酸戊乙奎醚改善感染性休克微循环的作用并1例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5):1210.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4-01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快速发展,手术量也快速增长,为了加快手术床位的周转率,同时为了保障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安全性,我院于2011年建立了麻醉恢复室。借鉴上级医院先进经验,建立了一套适合本科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全麻及椎管内麻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进行麻醉后监护。2011年7月-2012年7月全年共收治1485例手术麻醉后病人,发现并及时处理了72例麻醉后并发症:苏醒延长18例,低氧血症23例,肺通气不足7例,低血压24例。使患者恢复期安全得到保障,平稳转出恢复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报告如下:

1麻醉恢复室的设置:

麻醉恢复室的设置靠近手术间,与手术床位之比为11.5-2【1】,恢复室每张床备有电源插座多个,中心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多功能治疗车。,室内备有急救物品及常用物品:如除颤仪、麻醉喉镜、各种型号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吸氧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动静脉穿刺包、输液泵等。备有各种急救复苏药品【2】:各种拮抗药和呼吸兴奋药、镇静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药、血管收缩药和血管舒张药、强心药、糖皮质激素、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脱水药、抗组织胺药和解痉药,以及各种常用的静脉液体等。恢复室护士要每天对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进行清点,及时补充。

2人员配置及管理:

恢复室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例为:2-31,危急病人增加到1:1【1】,我院恢复室设置麻醉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各一名。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恢复室由麻醉科主治医师和恢复室护士进行管理,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当由麻醉医师决定,恢复室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恢复室护士必须经过麻醉恢复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手术室护士担任,能够熟练掌握恢复室内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抢救复苏技术。

3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

3.1准备阶段恢复室护士应检查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使其处于备用状态,更换各种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麻醉机面罩、湿化瓶及灭菌用水,进行室内用物清洁消毒工作,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由于手术的原因,每天早上9:30之前大多是闲置的,恢复室护士空闲时间负责麻醉科病人的费用登记及物品、药品补充。为了缩短连台手术的等候时间,在恢复室内协助麻醉医师做好连台手术前全麻诱导工作、施行硬膜外穿刺等工作,提高了手术床周转率。使恢复室人力物力得到了合理利用。

3.2接收病人,做好接班工作手术结束,病人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护送入恢复室,并与麻醉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交接病人情况:①一般情况:患者姓名、年龄、术前特殊病情、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前用药、病历和其他物品等;②术中情况、术中用药、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③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功能、氧饱和度、自主呼吸情况等。④各种管道、皮肤完好情况。

3.3严密监护病人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常规监测及治疗:如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输液。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给病人系上安全带,防止坠床。并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保持恢复室室温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至少每15分钟测定并记录一次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对于恢复缓慢者,遵医嘱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3.4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处理手术麻醉后常见并发症有:全麻后清醒延迟;上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低氧血症;术后低血压;术后高血压;心率失常;少尿等。遵医嘱处理术后并发症。

3.5掌握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操作程序病人清醒符合拔管指征:①患者完全清醒,呼之能应。②各种反射如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完全恢复。③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恢复正常。④患者吸空氧10min后,Spo2不低于95%或达到术前水平能维持10min,血气分析指标正常。⑤血流动力平衡。遵医嘱拔管。拔除气管插管的操作程序:①放松气管插管固定胶布②拔管前彻底吸净口咽鼻腔分泌物,必要时气管内吸痰,松开气囊,将吸痰管越过导管前端,边吸边将导管慢慢拔出,牙垫留口中以防病人咬住导管③拔管后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立即面罩吸氧,流量4L/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3.6填写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恢复室护士应详细填写患者的入室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监测数据、患者恢复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处理,输血输液量、尿量等记录,普通患者每15分钟记录一次,危重患者每3-5分钟记录一次[3]。

3.7病人出科当病人清醒,呼吸、循环等各项指标稳定,符合出恢复室的指征,由麻醉医生诊视同意出恢复室。由麻醉医生(或护士)与工人共同护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班。病情较重需长时间监护的病人,送iCU继续治疗,必要时携带氧气枕和简易呼吸囊,用于途中维持呼吸。病人离开恢复室后,关闭仪器设备,整理各种管道和导线。

4病人出恢复室的指征:

4.1神经系统: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秒钟,能完成指令性动作。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

4.2呼吸系统:已拔出气管导管,脱氧10分钟Spo2>95%,通气量足够;呼吸频率正常;无呼吸道梗阻(如舌后坠、分泌物阻塞等);肺听诊无异常;根据指令可以深呼吸、咳嗽。

4.3循环系统:循环稳定,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波动在30%左右,无心率失常表现。

4.4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药、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麻醉恢复室。

5体会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减少了手术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加快了手术床位的周转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麻醉术后病人在恢复室严密监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保障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蒋建渝.临床麻醉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麻醉;护理

在发达国家,麻醉护士早已是一项传统行业,美国和波兰开展麻醉专科护士教育已有近1个世纪的历史[1]。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完善,护理行业日趋细化,开始向专职化发展,麻醉护士成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护士工作种类。我国对麻醉护士的培养和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2]。个案追踪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访谈其就医过程每个环节,证实医院护理制度、工作指引是否完善以及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有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止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3]。我院自2015年起运用个案追踪法结合按能级分层次培训,在提高麻醉护理技能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追踪患者纳入标准:全麻,aSa评分Ⅱ级及以上。2015年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0474例,复苏室接收病人9861例,其中骨科2969例,胸科361例,腔镜手术2229例,其它类手术4302例。我院麻醉复苏室床位11张,护理人员15名,职称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5名,学历为本科11名、大专4名。

1.2方法

1.2.1建立质控小组及完善质控体系

(1)建立质控小组,培训质控小组成员学习个案追踪方法,按照每周追踪2例的频次,在10:30~16:00期间,确定麻醉复苏高峰段为追踪时间。制定追踪表,报批护理部审核后使用。主要内容紧扣“人机料法环”:人———被追踪对象主要是护士或专科护士,追踪的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资质、能级、职责、药品了解、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机———主要追踪护士对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机器能否掌握应用方法,保养和维护知识以及当机器出现故障时解决方法是否正确。料———追踪内容包括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复苏病人的护理常规,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steward评分标准,精麻药品管理规定规范,门诊麻醉配合。法———主要包括护理常规、制度、规范、流程、预案、不良事件的制订、修订、培训、考核、落实情况。环———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和环节,其中环境主要指手术间药柜、复苏室、准备间、库房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静、整洁、整齐,环节指交接班环节以及不良事件、预警、危急值报告等环节。(2)建立并完善与追踪表内容相匹配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2.2对象选择

Braden评分≤18分者;全麻患者手术时间≥3h者;术后苏醒延迟(≥2h)者。

1.2.3追踪方法

手术患者入复苏室后,根据追踪患者纳入标准筛选出需要追踪的患者,对当班护士进行个案追踪,先现场观察当班护士对追踪患者的各项护理操作,并记录不规范的环节,待当班护士操作完毕,根据“人机料法环”的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设计突发状况,考察被追踪护士的专业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将追踪记录录入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3结果

追踪方法实施后与实施前质量监测指标比对:压疮发生率降低0.6%,精麻药品管理合格率提升11%,输血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全麻复苏患者导管脱落率降低2.9%,全麻患者坠床发生率为0。

2讨论

2.1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

麻醉护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麻醉护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4]。广东省对117所医院麻醉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显示,麻醉护士学历组成是中专54.1%、专科38.4%、本科7.5%[5]。由于麻醉护理专科人力资源有限,麻醉学科发展迅猛,专业的麻醉护士无法满足临床麻醉学科的需要,因此目前临床大部分麻醉护士由手术室护士转为麻醉护士,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我院是教育部直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麻醉科是省临床重点专科,针对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现状,护理部自2015年起成立麻醉复苏护理单元,设立护士长,将麻醉复苏护理单元人力资源学历结构进行调整,麻醉复苏护理培训实施按能级培训结合个案追踪法,夯实麻醉护士专科理论基础,提升了麻醉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2麻醉护理人员培训内容应突出临床麻醉的“护理”工作

麻醉护理人员培训目前多是与医生一起共同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缺乏专业护理内容,对复苏室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本研究,作者认为,麻醉护士在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的同时,必须进行麻醉护理专业培训如麻醉护理、重症监护护理、疼痛护理等,对麻醉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纳入培训和考核内容,并通过个案追踪形式强化培训效果,提高麻醉护士实践技能。

2.3利用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培训效果

精麻药品管理是复苏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建立精麻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利用个案追踪,协助复苏护士做好精麻药品规范管理。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时易发生压疮。在个案追踪时,通过查看患者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提问压疮分期等知识,根据质量标准,监测复苏护士对压疮预防的措施落实情况。全麻复苏患者在苏醒前烦躁,易导致意外拔管,通过个案追踪,有利于考察复苏护士对预防管道脱落的预判断和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2.4个案追踪法能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魏霞等[6]认为,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且与人、设备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林娟等[7]认为,重点科室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其他科室衔接环节多,细微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护理安全尤为重要。麻醉护理个案追踪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结合现场考核,先看麻醉护士操作,对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再追踪制度流程的完善,同时也便于对培训效果,如麻醉护士对麻醉患者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等护理专科知识掌握和应用等进行评价。追踪法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护理如何适应现代麻醉学科发展,培训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治疗及疼痛诊疗领域内从事临床麻醉护理、护理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应用型人才[4],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朝松刘丹丹杜万秋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参考文献:

[1]曹华丽,丛培丽.澳大利亚麻醉护士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1-382.

[2]王莹,李秋洁,洪素.国内外麻醉专科护士的培养方式学历要求及需求量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8):2821-2823.

[3]何利君,周宏珍,赵志荣,等.个案追踪法在护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1-224.

[4]韩文军,梁新蕊,张玲娟.麻醉专科护士发展与培训现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2):188-192.

[5]张伟英,陈香琴,李景田,等.麻醉护理现状调查与专业构建思路[J].护理学杂志,2009,24(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