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血细胞分析报告十篇血细胞分析报告十篇

血细胞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33:47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1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和速度。然而,它们只能作为血液常规分析过程中的过筛手段,遇到一些异常的结果时还必须用显微镜复查血片,方能发出报告。作者采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筛查,显微镜形态学复查,查出血液系统疾病136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2007年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门诊、病房约6万例进行查血液常规检查,发现有异常的做显微镜复查,发现血液系统疾病136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5例,缺铁型贫血32例,骨髓增殖性疾病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他们均为初诊患者,并经骨髓形态学或经上级医院检查证实。其中男63例,女73例,年龄15~81岁。

1.2检验方法

1.2.1仪器CoULteR——HmX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全血质控液CoULteR公司提供。

1.2.2方法常规消毒法采集静脉血2mL(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每天随机质控)。对白细胞数量及直方图异常者涂片做瑞-吉染色,计数分类200个白细胞,并作形态观察。

2结

结果见表1。表1136例血液病的种类和构成比血液病名称anLLaLLCmLmmmgaiDamDSaa病例数

3讨

五分类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方便、高精度。它是在一个流式通道内,对单个白细胞进行直接、同时、三重测量,然后再进行三维分析。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形态是细胞的内部结构,包括细胞质的颜色、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及颗粒的性质、核的形状、有无核仁等。异常白细胞直方图粗略地显示各类白细胞细胞比例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手工显微镜复查时注意这些变化的真正病理意义,而不能仅从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来进行临床诊断。坚决反对单位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后,就一律不再作镜下复查和分类的错误倾向[1]。血液分析仪只对典型的血液病作出提示诊断,以便作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对仪器的计数原理,异常报警掌握不够,特别是用不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造成直方图不典型,往往忽视血涂片检查,造成误诊和漏诊,而血细胞的质和量异常恰恰是血液病的重要表现。所以,对一些直方图有异常的患者,一定要镜检。本文报道的136例血液系统疾病,是从约6万例标本中筛查出来的,并结合手工复检,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证实。其中血液恶性疾病占阳性比例28.5%,各种类型的贫血占49.3%。骨髓增殖性疾病占18.4%,再障占3.8%,各种贫血接近占一半,可能与人们的饮食习惯、疾病的本身有关。恶性白血病的比例也很大,可能与饮食、居住环境、工作环境、自身免疫有很大关系。但如若大意,定会漏诊和误诊。血液病特别是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2]。但在基层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加上形态学复检和重要的临床症状(出血发热、贫血),可以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做出初步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factorsthatcaneffectthebloodcellsanalyertomeasuretheclassificationofleukcyteandremovethesituationofthepseudoincreasinganddecreasingandpushabloodpiecetoexamineandprovidetheclinicaldoctorswiththereliableindentifica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accurately.methodswiththeSysmexKX-21bloodcellanalyerandthevisualmicroscope,150bloodspecimenswereexamineclandhadtheconstraryanalysisinonetime.ResultsBeingunsmoothonoperation,settingasidethespecimensforalongtimeaftercollecting,thetemepratureandthemixtureofspecimens,thedurationandpowerofosillationandsoonarealleffecttheaccurateclassificationofleukcyteinthebloodcellsanalyer.Conclusionsthebloodcellsanalyercannotcompeletelyreplacethevisualmicroscopetoexaminetheclassificationofleakcyte.whenappearingthedoubtsandwarningreportsontheunusualleakcyte,reasonsshouldbeanaliedandclassificationshouldbeinthevisualmicroscopeorbloodspecimenshouldbecollectedagain.

【Keywords】bloodcellsanalyzer;classificationofleukocyte;theinfluentialfactors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是白细胞分析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号血液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特别是白细胞自动分类和异常白细胞警告提示,改变了目视显微镜分类方法,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是,目前很多检验人员因对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认为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结果,完全可以代替目视显微镜分类结果,而忽视某些结果需要复片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将对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与目视显微镜复片分类,对异常白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的影响因素,现探讨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血液细胞分析仪(SysmexKX-21),为日本Sysmex公司产品。

1.2试剂全部配套试剂和质控液。

1.3方法随机抽查门诊患者150例,静脉采血,eDta-K2抗凝。室温放置15min后,充分混匀,上机测试。同时推血片一张,室温自然干燥,瑞氏染色,目视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将两种方法对异常白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150例标本经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结果,出现疑有异常白细胞警告报警有20例,报警率(阳性率)13.3%。目视显微镜复片,发现有不同程度异常白细胞12例,阳性率8.0%。20例阳性标本,目视显微镜复片,其中有8例可见有不同程度异常白细胞(有幼稚细胞1例,杆状核粒细胞增多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2例,嗜碱粒细胞增多1例,异常淋巴细胞增多3例),占阳性标本的40%。130例阴性标本(无警告),目视显微镜复片,有2例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白细胞,占阴性标本的1.5%。其中1例为已确诊急性淋巴白血病在化疗中,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偏低,血细胞分析仪分类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仪器无异常白细胞警告,显微镜复片,幼稚细胞8%。另1例为发热待查儿童,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血细胞分析仪三分类百分比基本正常,没有出现异常白细胞警告,目视显微镜复片,异常淋巴细胞达10%。

转贴于

3讨论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门诊患者,全血做血液细胞分析,白细胞分类结果,异常白细胞警告较高,假阴性率虽然较低,但也应该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

根据几年来的工作体会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血液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不同于常规的涂片染色分类[1],常规分类除细胞大小外,还要根据细胞染色反应,核的形态及染色质的着色情况,胞质的着色及颗粒才能确定为某种细胞。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法,是根据白细胞直方图分类法,只能反映经溶血剂处理后某种体积的颗粒,即某种大小细胞的多少,而不能反映某种特殊细胞的变化,对少见的正常白细胞和异常细胞不能准确识别,不难看出电阻法白细胞分类只不过是较粗的筛选方法[1]。另外,手指采血,由于采血过程中因操作缓慢、穿刺不顺、组织液混入、混匀不及时等,均会引起白细胞形态变化。对血细胞分析仪分类会产生明显影响,而出现异常白细胞假报警,为此,根据文献介绍和大量实验证明[2],使用末梢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影响因素较多,有些参数不能得出准确结果,其重复性及稳定性都不及静脉血标本,应提倡静脉血。

血细胞的检测结果,尤其是血小板(pLt)的结果,直接反映试剂的质量。原则上强调使用与仪器检测原理相匹配的试剂[3]。溶血剂是血液细胞分析仪试剂中的主要试剂,能将红细胞溶解,并能使白细胞的体积发生规律性变化。实际工作中发现,若溶血不完全,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将引起白细胞计数(wBC)假性增高。此外,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等亦可影响检测结果。特别注意的是,试剂应避免污染,否则,杂质微粒会使本底增高,导致最后计数结果偏高,影响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抗凝剂的种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国际化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用eDta二钾抗凝。另外,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也会影响检测质量。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微凝块可能堵塞仪器影响检测结果,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4]。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细胞体积的识别有明显的体积界限:wBC35-450fl。根据Coulter原理,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识别颗粒的性质。当其体积异常高于或低于仪器设定的阈值时,往往会造成误判。除以上原因外,标本采取后放置时间、温度及上机前标本混匀、振荡时间、力度等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的准确识别,如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小于5min,室温低于10℃,标本混匀不当等,可使白细胞三分类不全及异常白细胞假报警率增高[5]。

综上所述,目视显微镜法分类,应是目前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血液细胞分析仪法分类,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其优点是速度快,省时少力,重复性及稳定性较高,但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此,国内专家多次提出[2],在各种参数及图形均正常的情况下,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做筛选手段。要坚决反对当前有些单位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后,就一律不再做镜下复检和分类的错误倾向。最好每次标本都先涂一张血片,以备必要时复检。

【参考文献】

1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0-61.

2全国血液学自动化分析质量控制研讨会纪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125.

3朱芸.不同血液分析仪试剂使用的比较.河北医药,2000,22(11):854-855.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冷凝集

健康体检男37岁,真空静脉采血2ml,eDta-K抗凝查血常规。采血后混匀五分钟上机测试wBC8.9×109/l、RBC1.75×1012/l、HB149g/l、HCt0.169、mCV96.6fl、mCH85.1pg、mCHC88.2g/l、pLt546109/l,结果分析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成比例(一般人HB/RBC的比例为30:1,HB的单位为g/l、RBC的单位为1012/l)[1],mCV变大mCH、mCHC明显改变。检查仪器状态良好,无报警,排除血球分析仪堵塞等故障因素,仔细观察血液样本发现血细胞成细沙样,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已成凝集状,疑红细胞冷凝现象。将标本370C水浴30分钟后,细沙状颗粒凝集消失,混匀后立即上机测试wBC7.0×109g/l、RBC4.53×1012g/l、HB148g/l、HCt4.07、mCV90fl、mCH32.6pg、mCHC363g/l、pLt559109/l.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比例、血细胞参数大致符合。

分析影响血细胞计数的原因是:由于含冷凝集素高的样本在血液离体后,环境温度下降,体内冷抗体与自身红细胞膜上抗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几个红细胞凝结成块,通过检测器导致与红细胞有关的参数包括RBC、HCt、mCV、mCH、mCHC、RDw显示异常,红细胞直方图上显示低矮的宽峰。

讨论冷凝集一般源于体内冷凝集素过高而导致血液在体外低温条件产生的红细胞自凝,从而影响血液检查,特别是导致血常规以及血型鉴定出现错误结果。冷凝集素是红细胞自身免疫抗体,其特点是在低的温度下能作用与患者自身的红细胞。在体外其最适温度为4-27℃能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4℃反应最强[2]。正常人血清中含有低滴度的冷凝集素,支原体衣原体eB病毒感染、某些肿瘤可导致其滴度明显升高[3]。冷凝集素几乎均为igm型,对人红细胞i类抗原有特异性,300C以下可使红细胞凝集,温度升高后凝集消失。健康人血清中效价不高,一般在160C以下在200C以上不发生凝集反应[4]。红细胞冷凝集现象常发生于冷凝集综合征患者,支原体肺炎和某些含冷凝集素的患者,血液中含有较多的寒冷红细胞冷凝集素,他不仅能凝集红细胞而且也能凝集血液中的有核细胞和血小板,干扰血液分析仪的检测[5]。血标本出现冷凝集现象可明显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应予以注意。可通过观察监测数据报警信息和散在点图发现此问题。明显的凝集现象肉眼可以初步观察到,此时不宜上机测定易导致仪器管道堵塞。如果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外观,标本已经进入机内测定在审核报告时可通过红细胞血红蛋白不成比例mCV变大mCH、mCHC明显改变等信息,应仔细审核标本外观,对怀疑有冷凝集的标本,应将血样置37℃水浴30min,待冷凝集消除后,再立即上机测定。在做血常规检测时,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RBC冷凝集现象对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必须使实验室保持在合适的温度(18-22℃),血常规检测实验室应有恒温装置,这一点,对没有暖气或空调的实验室要特别注意,低于15℃或高于30℃均对正常血常规结果有影响[6]。

重视和坚持做好分析和质量控制工作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地按实验要求对每份血细胞检测结果仔细分析,发现结果或细胞分布图形异常时,应立即查明原因,排除干扰,防止检验报告出错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肖秀林.血细胞分析后的的质量保证[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569-570.

[2]孙云,曹志勇,李萍等.冷凝集综合征病例报道[J].检验医学,2005,20(3):287.

[3],张莉尼.7例抗i,i国内文献综合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2):93.

[4]陈永辉.血细胞仪器分析时冷凝集现象影像处理[J].临床检验杂志,2000,18(3):190.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4

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大量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分析仪普遍用于临床检验,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医院检验科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检验医学水平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主流和必然。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检验项目需靠经典的方法(特别是手工方法)去验证、校准和补充[1]。目前在医院检验科普遍存在忽略人工显微镜在形态检测中的作用,一味依靠自动生化仪器,导致漏报,甚至发生医疗事故,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依靠现代化仪器的同时,也要注重经典的形态学检查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2]。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是近代血液分析的一次革命,它比显微镜下计数精确,而且能减少医源性感染,目前成为血细胞计数不可替代的检验仪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多基于电阻抗原理,在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液)中有一个用于细胞计数的小孔管,小孔管外侧的胞悬液(稀释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其内侧也充满同样的稀释液,并有一个内电极细胞为相对不良导体,其导电性质比稀释液低,当有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瞬间可引起电压变化向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数量的多少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脉冲的高低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从而得以测定细胞的数量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胞,可以细胞直方图显示。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细胞计数和分类原理,综合应用了电学和光学(流式细胞术根据各种白细胞对激光不同而进行分类)等检测原理以细胞散点图显示[3]。

由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可知白细胞被分成小细胞群,中间细胞群和大细胞群,统计学分析证实在正常生理,细胞形态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淋巴落在小细胞内,中性粒细胞落在大细胞内,其余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中间细胞群,这不难看出,这种分类方法与显微镜检查分类计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仪器报告的是相当于其体积大小细胞数目,绝对不是均一淋巴细胞群体,报告的淋巴细胞也可存在体积稍小的嗜碱性粒细胞。反之,大淋巴细胞也会落在中间细胞群内而容易被误为单核细胞。在正常生理状况下都存在着差异,病理过程中变化更可想而知。受分析因素影响细胞形态特别是体积的异质性都会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幼稚血细胞,仪器分析都很难反映实际情况。不少人以为复查就是作白细胞分类,其实不然,复查应包括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估计血小板或红白细胞数(印证与仪器给出的数据是否大致相符);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或红细胞聚集,以及有无特殊形态的异常细胞和寄生虫等。而且从事血片复查检验人员,首先要仔细阅读血液分析仪给出的各种参数,直方图,散点图和提示信号。对可能存在的血液学异常或技术性影响因素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给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初步诊断等)确定复查内容,而且从事复查的人员必须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血液细胞形态学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对血液分析仪十分熟悉,尤其是熟悉分析几种直方图,散点图的正常和异常图形,并能对异常图形的意义进行解释和评估的人员[4]。白细胞三分类的仪器复查率要高于五分类仪器,基层医院普遍使用三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所以更要进行血片镜检,并进行综合分析,使多种常见贫血、白血病感染等疾病得到及时明确的诊断。患者,女,38岁,因干咳入某院检查提示,wBC:12*109L,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mCR0.20异常提示F2,未查血片,来我院检查血片,镜检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合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另一例患者,男,13岁,因贫血和白细胞增高,报告单上nC报警信号,做血涂片镜检:白细胞增高是由于出现有核红细胞。

尿液分析仪的普及,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依赖仪器结果而忽略传统尿镜检的现象十分普遍,其根源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干化学分析的使用要求。仪器检测原理:仪器以球面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及射光的方式,测定试带上的颜色改变,进行半定量测定[5]。中华医学会对免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情况制定标准:在仪器和试纸条质量都合格的前提下,如果干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尿亚硝酸盐、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结果均多为阴性且尿液来自非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视为此尿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在参考范围内免于镜检。由于尿液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检验原理截然不同,因此仪器法红细胞、白细胞检查仅作为筛选试验,绝不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目前,红细胞假阳性结果高达30%以上,白细胞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报告也很高,这种状况必须引起临床检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1]。我科按中华医学会标准操作,使红细胞假阳性率大大降低,白细胞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也降低。

尿流式细胞仪集流式细胞术,电阻抗与激光检测及核酸染色等高科技技术为一体,但也只是一类尿沉渣初步分析的仪器,除了在红、白细胞计数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局限外,对“管型分析”、“结晶分析”仍需“镜检”,使用该仪器检查尿沉渣而放弃镜检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1]。由于经济原因基层医院仅能用一般的尿液分析仪,所以更应该重视显微镜检查。形态学检查在微生物检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涂片可以帮助细菌鉴别,即使使用自动生化鉴定仪,也要经过涂片染色,初步了解是革兰阳性或阴性菌,选择正确的程序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学科多,工作繁琐费时、实践经验性强、经济效益较差、出科研成果难,这是造成近年来国内此领域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由此造成形态学检验人才十分缺乏。而形态学检验往往是某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愈合的重要依据。因此,应重视加强形态学检验技术人员梯队的培养。

总之,应重视形态学检查,提高对形态学检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临床检验过程,并使每个检验人员正确理解和自觉执行;细胞形态检查一定要与临床资料(患者体征、临床表现病史等)相结合,多看,多总结,善于用临床资料为细胞学诊断提供依据。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让检验结果与临床有机结合;加强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前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序。

参考文献

[1]丛玉隆,秦小玲既要发展现代技术,也要继承经典方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129-130

[2]乐家新,周建山,等.血细胞分仪检测原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205-207

[3]徐惟诚.主编.200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2003,19-21

[4]朱晓辉,何菊英,朱忠勇,应用血液分析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2:785-787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血涂片镜检血常规检验意义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8-01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科技的快速前进,而作为现代化科技的诞生品,血细胞分析仪则很好的将我们血常规检验者从大量而又繁重的劳务中解放,有效地提升着检验的质量,将报告时间也大大的缩短。但是,因为过分依靠自动化分析仪而忽略了手工血涂片镜检,使临床相当一部分病例漏报、漏诊,严重影响了医师的诊断与治疗。而血涂片镜检是指血液经推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血小板形态观察以及寄生虫检查等,是血液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能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或降低漏报率。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6632例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对结果符合复检规则的460例异常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血液细胞是医学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对血液细胞的检查上运用的非常广泛,对于很多种血液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血涂片镜检是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为检验科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引入,使血常规检查更加便捷,有效提高了检验质量,缩短检验报告的时间。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11月门诊进行血常规检查66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检测结果符合复检规则的460例异常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仪器和试剂:KX-21n血细胞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显微镜及瑞吉细胞染液。

1.2仪器与试剂。日本生产的KX-21n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瑞氏染液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配制,生物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CX-21。

1.3方法。首先要求检测仪器按规定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每天做室内质控,确保在使用时准确正常工作。eDta抗凝血,样本采集后0.5~4h内检测,符合复检规则者,涂血片1张,进行瑞吉氏复合染色。用全血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准,每日室内质控在控,实验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涂片厚簿均匀,头体尾分明,染色良好,由有形态学经验的检验技师用低倍镜浏览全片,油镜进行形态学分析,读片区内要求红细胞相连排列但很少重叠。记录各类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及均一程度;红细胞有无凝聚、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异常细胞及寄生虫等。估计细胞数量,误差大时须进行手工计数,有核红细胞增加时需进行校准。

1.4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细胞复检标准》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立的《黄岛区人民医院检验科血细胞复检规则》:新生儿:wBC20.0×109/L;pLt500×109/L;Hb180g/L;中性细胞12×109/L;嗜酸细胞>1.0×109/L;嗜碱细胞>0.5×109/L;淋巴细胞>5.0×109/L;单核细胞>1.5×109/L;无细胞分类,异常分类提示者,需进行血涂片染色复检。

2结果

6632例样本中,符合复检规则716例,占10.79%;我院实际复检460例,占应检患者64.25%;漏检256例,占应检患者35.75%。复检结果:46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中,与涂片检查仪器结果相符者为真阳性327例,占复检患者71.09%;为假阳性133例,占复检患者28.91%;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2例,传单9例,出血热6例,各型贫血172例,血小板无力症1例。其中假阳性主要出现在BanD、VaR、LYm、RBC、moRpH、nRBC和血小板旗标阳性等项目。

3讨论

涂片可准确区分幼稚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中性粒毒性变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杜勒氏体、奥氏小体、潘汉氏畸形、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等,为疾病诊断提供更有意义的诊断依据。根据涂片中白细胞的分布密度估计白细胞值,能够有效排除白血病的漏检,发现淋巴系统的病理改变。因为红系恶性增生患者含有抗酸抗碱的HbF,不能被溶血剂有效溶解和破坏,易被误认为白细胞。血细胞分析仪使血常规检查更加快捷,降低计数误差,缩短报告的时间。血涂片镜检是形态学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血细胞形态改变,提供更为确切的诊断依据。

目前,外周血细胞涂片镜检是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薄弱点,应予以重视。另外,在血涂片镜检分析中,应特别注意血涂片及其染色的质量,因为血涂片和染色的质量直接影响细胞形态识别和检验结果。一张合格的血涂片应该是厚薄适宜,血膜头、体、尾明显,有核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边留有一定的空隙。因此,要熟练掌握推片技术、染色原理、染色条件和影响因素。临床血液检验的质量保证,除了仪器化的宏观质量保证外,显微镜下微观质量保证是不可忽视的。忽视了对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的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而血涂片操作虽然繁琐,人员技术及经验要求较高,但若能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很好地结合就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为临床出具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血涂片镜检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部分,是每一个检验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好多医院不重视血涂片,使好多年轻的检验工作者只认机器,不认细胞,不能更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检验界很多老前辈都讲到“准确的白细胞分类不能完全脱离显微镜检查”。由此可见,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6

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9例朱小瑜,黄辉文,郑丽萍,黄容旦

小儿过敏性紫癜275例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李招金,严健,李瑶芳

54例蚕豆病临床分析华颖坚,杨文珍,肖皓东

小儿过敏性紫癜70例临床治疗观察岳军,刘伟娟

儿童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因素探讨(附20例分析)李建琴,柴忆欢,朱伶俐,彭惠兰,王津媛,李祯萍

锌原卟啉测定及对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孙金苹,丁学勤,张美玉,王慧兰,刘盛辉,崔京宁,郑秀华

中性粒细胞缺乏与大肠杆菌败血症预后的关系周翾,吴敏媛,金芳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脑脊液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王欣欣,周馥英,胡亚萍

大剂量阿糖胞苷早期强化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石苇,谢晓恬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庄永玲,刘兆恩

55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病因及相关治疗分析张硕,宋振辉,刘艳龙,侯建文,杨晨然

神经母细胞瘤10例临床分析王丽,房倩,张东风

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二例移植体会杨德光,李永昕,赵昕,关付红

化疗后脑白质变性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分析1例罗学群,罗柏宁,钟思陶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evans综合征二例李明,徐学聚,韩广莲

激素与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5例疗效观察戚巧云

小儿白血病5例误诊分析李敦臣

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体会毛文娟,秦振庭

优生工程营养工作不容忽视刘霄雁,刘清阑,孙宏莲,王玉燕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乔丽津

小儿髓系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的临床意义姚慧臣,王宁遂,徐酉华

12例儿童骨髓坏死的实验室及临床分析王冬梅

叶酸缺乏的离乳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及意义杨慧敏,林茹珠,廖国仪,周冬,孙铁,黄云祖,陈觉凝

γ-iFn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及trKa表达的实验研究张继红,张锦华,佟海侠

247例妊娠中、晚期羊水细胞产前诊断及异常核型分析冯怀英,朱宝生,李春华,张云霞,王瑞红,李波,章晓梅

2001年北京市小儿营养研究学术活动信息毛文娟

Coombs试验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韩杰,李建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例临床分析夏莲,石粤秀

静注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itp疗效观察刘文君,郭渠莲,陈红英,胡晓,王胜会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误诊溶血性贫血1例王惠萍,刘景衍,郑颖雯,石世同

小儿身心健康新信息王心祥,艾长余,秦振庭

早产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体会马永寿

急性白血病与血栓形成叶丽萍,叶景松

我国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研究刘家明,卢桂森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55例临床诊断分析莫武宁,廖宁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8例切脾疗效观察牟月荣,曹春京,张问红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杨青,郑宇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和临床表现(附46例分析)覃肇源,刘美娜,柯志勇,蒋小云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误诊3例李晖

营养与三优毛文娟,何青,靳道任,秦振庭

人生养教浅示靳道任,刘雪芹

先天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嗜碱粒细胞增生一例张立明,李永珍,陈秀珍

血尿为首发症状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任新燕,谢彦军

中国医学中西结合刘琇,张荣敏,秦振庭

氟美松、苯丁酸氮芥联合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罗剑华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8例临床分析丁甫月,李晖,郑华兰

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治疗观察许新俗,王金荣,赵敏

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小儿慢性难治性itp朱永生,何祚光

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肖佩芳,柴忆欢,李健,徐杰,王津媛,朱玲琍,何军

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李猛,古汉礼,麦智广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血清唾液酸变化的探讨黄欣秋,张兴

维生素B12缺乏与婴儿异常运动(附2例报告)张翠香,陈冰

黑热病一例报告孙宪祥,李名高

神经母细胞瘤3例误诊分析李月兰,王令先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致重度贫血1例李月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王丽,马莉,张东风,房倩

弥漫性嗜酸细胞结缔组织病1例古家常,黄东生,冉崇蓉

以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白血病16例刘敏清,陆亚玲

一次性注射器在小儿胸骨骨髓穿刺中的应用刘永春,朱晖敏

地中海贫血治疗进展沙林林

世纪忆瞻沈柏均,张锦华,秦振庭

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预告通知秦振庭,姚勇

北京市小儿营养研究学术活动组动态毛文娟

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报道黄婕,陆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熊德上,蔡锷

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导致肠穿孔1例房倩,王丽,杜晓华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髓外浸润致左下肢轻瘫1例报道陈边防

支原体感染致粒细胞缺乏及急性肾功能损害1例景淑军,陈海明,张向红,段渊,吴润晖

小儿重症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叶巍岭,丁杏海

小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分析陈肇杰,黄道连

洛赛克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吕为萍,葛宝红,王杰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职业病检查;应用效果;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97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323-01

在很多职业病的体检中,均包括了血细胞检测项目,职业病体检一般要求医护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的体检者进行体检并得出体检结果。血细胞传统的检测方法为手工在显微镜下计数检查血细胞情况,具有耗时长、操作复杂、结果和操作者水平关系较大的特点,若将其作为临床职业病体检过程中的血细胞检查方法,将带来巨大的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临床职业病体检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操作简单的血细胞检测方法[1]。我们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进行职业病体检的患者,抽取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出血细胞异常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手工复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以及在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职业病体检时的注意事项,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接受职业病体检的患者中,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血细胞异常的体检者共计500例,男性312例,女性188例,其中221例体检者的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199例体检者的红细胞计数出现异常,56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检出异常;有71例同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异常。

1.2方法

1.2.1样品采集对所有参加职业病的体检者抽取静脉血,加适量eDta-K2抗凝剂防止血液凝聚,混匀待测。血细胞分析仪检出异常的体检者,采指端血,混匀待测。

1.2.2测定方法对所抽取的血样采用全自动希斯美康血球仪进行血细胞的测定。操作方法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经全自动血球仪检测出血细胞异常,体检者的血样采用手工显微镜下计数检测。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

2结果结果见表1

表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复符合性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两种方法对职业病体检者进行血细胞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的白细胞计数异常和红细胞计数异常明显高于手工检查方法,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对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显微镜下计数两种血细胞检查方法用于职业病检查,医护人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的医护人员非常信赖全自动血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有的医护人员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国内外有大量报道证明,无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多么先进,制造工艺多么优良,都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显微镜下计数血细胞。因此,在对职业病体检者检测血细胞时,当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出异常结果时,必须对该例体检者重新取样进行显微镜下血细胞计数复检。采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血细胞,耗时长、对检测者的技能要求高、工作量大、影响结果准确与否的因素很多,故其精密度和准确率均较差。自动血细胞检测仪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且有一套完整的校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操作规范化,所用试剂商品化,故检验结果的重现性及准确率较高,各实验室之间的可比性强。但其无法提供细胞内部结构,如细胞核的形状、染色质情况、核仁有无与数目及形态;胞浆内颗粒有无和颗粒性质,浆内其他内含物的情况[2]。同时,很多资料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存在着偏低的现象,在使用时应谨慎处理之[3]。职业病检查一般都具有人数众多且集中在短时间内要检查完毕并出具报告的特点,体检人员较易忽视对出现异常结果进行复检的工作,从而造成检测结果和临床实际不相符合,给企业、职工本人带来较大麻烦。因此我们在对职业病的体检中,对于血液检查要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为主,对体检者进行初检,对初检结果血细胞出现异常的体检者结合必要的光学显微镜复检,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复检程序一般为:首先一般性的浏览血液涂片,大致估计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是否相符;观察红细胞的染色、形态是否出现异常;有无寄生虫发生;血小板、白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是否出现幼稚细胞等。若均未发现异常,可按仪器结果出具体检报告。若发现细胞有任何形态方面的异常,应对其异常情况进行描述并报告。总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率高的优点,在职业病的体检工作中,因其检测的血样量比较大,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体检者进行初筛,血小板出现异常的体检者,再采用传统手工复查,二者结合可以较为准确的给出体检结果。可以大大降低体检的工作量,提高体检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体检时,要注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检测数据有可能出现偏低的特点,因此在体检时,应结合体检者的职业类型是否属于易致白细胞减少的类型,再结合一些技术处理,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1]孙芾,赵素荣,鲍震宵.全自动血细胞分类仪的评价[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2,15:366-368.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显微镜检查;未成熟粒细胞计数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93-01

未成熟粒细胞,即幼稚粒细胞(immaturegranulocyte,iG),它包含了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未成熟粒细胞仅存在于骨髓内,一旦成熟后才会进入到外周血液内[1]。因此,如果在外周血中出现未成熟粒细胞则提示有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增生,提示患者出现了有类白反应、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2]。为更好地提高临床对未成熟粒细胞的检验水平,本文研究分析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e-5000与显微镜检测未成熟粒细胞的差异,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日本Sysmex公司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美国BD公司eDta-K2真空采血管。日本oLYmpUSCX-41型显微镜用于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

1.2标本来源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血常规标本经Xe-5000检测出未成熟粒细胞超过0.1×109L的标本500例,其中,男280例,女220例,同一标本制备2张血涂片(a和B)。

1.3Xe-5000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原理采用半导体激光技术,依据每个细胞产生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及侧向荧光对血细胞进行识别。该仪器在原有的白细胞分类通道中增加了iG通道,用自动阈值鉴别线把未成熟粒细胞从成熟粒细胞中自动区分出来。iG用imi溶血素,白细胞用StRomatoLYSeR24DS染色,这种聚次甲基染料可进入细胞使Rna和Dna着色。未成熟粒细胞的Dna比成熟粒细胞多,通常有较强的荧光信号,能被光电倍增管检测到。在白细胞分类通道中幼稚粒细胞群被标记成深蓝色,仪器可报告幼稚粒细胞(iG)绝对值和百分数[3]。

1.4显微镜计数法血涂片用瑞-姬染色,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由两个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对a、B两张血涂片进行显微镜分类计数,每张血涂片计数200个白细胞,iG的百分数为(a+B/4)。

1.5观察指标观察比较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e-5000与显微镜检测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数的差异,未成熟粒细胞的百分数包括早幼粒细胞百分数、中幼粒细胞百分数和晚幼粒细胞百分数之和。

1.6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2结果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e-5000检测结果为7.48±5.55%,显微镜计数结果为6.89±5.98%,t=1.52,p=0.889>0.05,Xe-5000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e-5000对未成熟粒细胞的检验结果可信。

3讨论

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是一般血液检查的重点内容。其中粒细胞主要起源于骨髓粒系祖细胞,其首先经历原粒细胞,随后为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最后为晚幼粒细胞,再发展为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一般在成人外周血中有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一旦出现有未成熟粒细胞,就表示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存在异常。未成熟粒细胞的计数通常是将血液制品作为血涂片,再通过瑞-姬染色,在显微镜进行计数,其所需人力和时间均较大,耗时长,工作繁琐。近年来随着高档次血液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上的进展,大多数标本能得到较准确、可靠的分类结果,起到很好的筛检效果,同时,利用激光技术、特殊染色技术、流式细胞术等新技术,对异常白细胞进行一定程度的报警作用[4]。

一般情况下,显微镜检测未成熟粒细胞是比较精准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e-5000检查的结果越是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相近。说明检测的精确度越高。仪器利用激光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白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其中前向散射光可以表示细胞内容物的复杂情况,侧向荧光能够表示出白细胞的核酸含量。侧向荧光强度信号还可以显示出细胞内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通过三个信号对细胞的分类计数,可以提高整体的准确性与精密度。

从表1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血常规检测仪检查结果为7.48±5.55%,与镜检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Xe-5000对未成熟粒细胞的检验价值也较高。

但是,尽管使用Xe-5000对未成熟粒细胞进行检验是临床发展的方向,其能够有效地解决涂片镜检的费力费时缺点。但是,由于血细胞的形态变化较多,血液分析仪不能完全取代涂片检查的形态学观察特点。例如,在粒细胞发生胞体增大和细胞核肿胀等情况时,其电阻抗和荧光信号及散射光会出现有不规则的改变,这样导致散点图出现明显的变化,会超出仪器预设的范围,检验报告中就会出现不能分类及分类不完全现象。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仪Xe-5000对未成熟粒细胞的检验结果与显微镜检验结果差异不大,可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增,李勇,幕悦意,等.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性能评价[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4):643-645,671.

[2]毕燕玲,黄美群,宁秋,等.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的改进与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11):1578-1580.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血浆;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45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9(c)-0144-03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144casesofhospitalizedpatientswithadversereactionsofbloodtransfusion

LiXiu-fang

CentralBloodStationofXinyuCityinJiangxiprovince,Xinyu33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incidencerateofadversereactiontotransfusioncausedbydifferentbloodproductsandanalyzetherelativefactorsofadversereactiontotransfusion.methodsClinicaldataof6813hospitalizedpatientsforabloodtransfusioninourcityfromJanuary2012toJanuary2014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among6813transfusionpatients,144patientsoccurredadversereactionofbloodtransfusionafterreceivingbloodtransfusiontreatment,theadversereactionratewas2.11%.theadversereactionratesoffrozenplasma,manualplateletandcryoprecipitatetransfusionwas5.84%,3.22%,3.77%respectively.mostadversereactionofpatientsoccurredwithin1hatthebeginningofbloodtransfusion,andpatientshavingahistoryofbloodtransfusionorpregnancyhistorywerefoundreactionhigher(p

[Keywords]Bloodtransfusion;adversereaction;plasma;platelet

输血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虽然各类血液制品在使用前均经过筛查与检测,但是仍有发生输血传播性疾病与不良反应的可能[1]。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可以分为急性反应与迟发性反应,其中急性反应发生在输血后24h内,而迟发性反应发生在输血后24h后[2]。此外,输血不良反应又分为免疫性反应与非免疫性反应,其中,免疫性反应即是通常提到的输血反应,而非免疫性反应多是血液制品的物理效应导致[3]。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评估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系统,仅认为我国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缺乏精确性,无法准确评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程度[4],因此,笔者对本市各大医院681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血液制品、输血时间以及性别、年龄等与输血不良反应间的联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住院输血患者6813例,均为本市各大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进行输血的住院病例。6813例患者中,共有144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11%。144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57例,年龄1~83岁,平均(46.1±13.1)岁。

1.2输血治疗

统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记录,结果显示,在输注的血液制品中,主要包含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新鲜/普通冰冻血浆、机采/手工血小板以及冷沉淀。

1.3临床急性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5-6]

①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ebrilenon-ha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FnHtR):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体温升高1℃以上,同时伴发热、寒战等表现。此外体温升高能够排除溶血、细菌感染引发。②变态反应:临床上可见单纯荨麻疹,轻者仅可见荨麻疹,重者能够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③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cutehemdytictransfusionreaction,aHtR):患者在输血后数小时内发生烦躁、发热以及胸背疼痛等临床表现,同时能够见到酱油色尿或手术患者出现手术区渗血不止或不明原因的血压降低。④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acutelunginjury,tRaLi):患者在输血后6h内突然发热,体温升高1~2℃,同时伴寒战、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发绀、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

1.4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与记录

一旦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在血液制品进入病房时就进行跟踪记录,同时对输血过程中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监测。如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各类输血不良状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管床医师。另外,还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详细记录本次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状况,于24h内上交输血科。输血科技术人员在收到报告后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前往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的科室进行临床调查、采样以及会诊,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并记录。此外,收集患者的血袋标本等回到输血科重新进行相关检验,以查明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输注不同血液制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住院患者输注的血液制品中,冰冻血浆、手工血小板以及冷沉淀输血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84%、3.22%、3.77%,属于引发输血不良反应最为多见的3种血液制品(表1)。

2.2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率与输血时间的联系分析

144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

2.3不同类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率分析

144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发热患者76例,占52.78%;变态反应患者66例,占45.83%;tRaLi患者2例,占1.39%;无aHtR患者。

2.4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纳入了性别、年龄、既往有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等,作为影响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几个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输血史或妊娠史呈显著相关性(p

表2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因素分析(n)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迅速诊断非感染性输血反应的方法主要采用非传染性输血反应三步诊断法,其不但能够快速诊断有无非感染性输血反应,同时能够了解造成输血反应的原因[7]。发热反应在输血不良反应中较为多见,造成发热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白细胞抗体以及血液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发热症状在临床上较容易被忽视,但在一些严重性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中却属于早期表现[8-9]。本研究中,发热患者占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52.78%,超过了一半,说明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热较为典型,因此,输血患者突然出现发热,应该警惕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此外,输血不良反应的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输血史或妊娠史呈显著相关性(p

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本市各大医院较多采用的血液制品为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通过分析不同血液制品与输血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发现冰冻血浆、手工血小板以及冷沉淀输血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84%、3.22%、3.77%,属于引发输血不良反应最为多见的3种血液制品,且主要输血不良反应是变态反应。究其原因在于上述3种血液制品中含有较多的血浆。现代研究显示[12-13],机体发生过敏可能与血浆中白细胞抗体有关,因此,当患者输入有过敏体质人群的血液之后,造成过敏原的接触,从而引发变态反应[14]。其中,FnHtR是红细胞输注造成的主要输血不良反应,这与红细胞悬液中包括白细胞成分有关,能够使患者机体产生同种免疫抗体,最终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污染物,所以,当患者输入含有白细胞抗体的血液制品后,白细胞抗体能够与白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造成FnHtR的发生,因此,对于临床上使用的血液制品,在使用前应该进行滤过。对于需要多次输注血液的患者,应该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告知应尽量选用去白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控制输血不良反应最为有效的办法是严格掌握患者的输血指征,拒绝不合理的输血请求。此外,各级医院都应该建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系统,当临床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除立即停止输血外,还应该快速向相关部门报告,进行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系统,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制度的实施。就一般医院而言,仅仅在事后手工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但是该报告单的填写没有强制性,因此比较容易发生漏报或瞒报。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该充分认识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性,认真分析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找到原因并积极处理。临床上,对于出现发热、过敏的输血患者,如不认真分析及对待,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为达到控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目的,医务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输血治疗的相关风险,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此外,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强化输血知识相关临床培训,提倡患者进行自体输血以及临床科学合理地用血。临床输注血浆以及血小板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一般情况。此外,对于既往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关注,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早期及时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Greco-StewartVS,Brownee,parrC,etal.Serratiamarc-escensstrainsimplicatedinadversetransfusionreactionsformbiofilmsinplateletconcentratesanddemonstratereduceddetectionbyautomatedculture[J].VoxSang,2012,102(3):212-220.

[2]张普山,叶汉深,陈漫标,等.临床回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7):1514-1515.

[3]黄慧萍.某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455-1457.

[4]武杨屏,戚少兰,王有芬,等.61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66-167.

[5]Strobele,Sch?nigerm,münzm,etal.allergictransfusionreactionsinapatientwithmultiplefoodallergies[J].Dtschmedwochenschr,2012,137(28-29):1465-1467.

[6]李新建.2009~2012年安阳市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状况[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49-151.

[7]高安平.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8):1111-1112.

[8]姚锁良,王露,蒋文艳,等.临床输血反应统计与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4):154-155.

[9]elebutemo,ChooL,moraa,etal.transfusionofprion-filteredredcellsdoesnotincreasetherateofalloimmunizationortransfusionreactionsinpatients:resultsoftheUKtrialofprion-filteredversusstandardredcellsinsurgicalpatients(pRiSma)[J].BrJHaematol,2013,160(5):701-708.

[10]袁茜茜,符宝铭,黄梅香,等.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95.

[11]陈志远,张洪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78-3179,3181.

[12]徐应芳,许广芳,吕春菊,等.83例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136-138.

[13]杨青成.aBo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4):298.

血细胞分析报告篇10

利用缝匠肌改善髌骨切除后的伸膝装置陈秋生,朱立新,陈霞,余斌,舒小秋,张辉,谢炳贤,陈斌

康复医学住院医师临床培训方案的探讨张建宏,范建中

联合应用经阴道行配子输卵管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报道陈士岭,邢福祺,孔令红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iL4与iFn-γmRna的表达姜荣龙,郭亚兵,富宁,冯筱榕,卢桥生

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移位经口内镜取出1例报告王江云,陈勇,于成福,李彦豪

卡维地洛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张嘉杰,余传林,徐伟,徐继红,刘叔文,陈卫民,吴曙光

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林曰增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中的应用卜俊国,高秀荣,肖明星

微波用于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技术姜秀英,侯友贤

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与心肌功能的调控陈群清,孙耀昌

肿瘤坏死因子促中瘤生长作用高蕾,南清振,白岚,姜云飞

细胞周期素D1与癌症陈汉源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菌群生态学特征韩献平,曲玉蓉,张秀荣,孙勇,张淑华,潘令嘉

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杨红,谭积颜,周蔚兰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病毒抗原的免疫酶标记陈佩兰,李琳,李娟,刘超英,陈良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53及p2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毕丹,周淑芸,蔡俊杰,曾益新

缺血性急性肾衰肾小管上皮细胞微丝的改变及其机制罗正茂,林沁,张训,侯凡凡

禁水大鼠肾脏与尿液水通道蛋白2表达的改变及意义邓英姿,张远慧,许顶立

核黄素对大鼠烧伤早期肠粘膜损害的防治效果荣新洲,肖光夏,黎鳌,周一平,李志清,陈惠英

克罗米酚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误诊卵巢癌1例分析苏桂栋,钟梅,王雪峰

免疫吸附清除循环肿瘤坏死因子对内毒素休克兔肝脏改变的影响林跃萍,张训,侯凡凡

电压钳位法检测细胞内钙振荡陈厚昌,蒋毅萍,陈中玉

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iL-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影响邹小明,林文,方向东,李金声,王小宁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多克隆急变中的克隆演化1例报告毕丹周,淑芸,徐兵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卡维地洛的降压作用徐继红,陈卫民,余传林,刘叔文,徐伟,张嘉杰,吴曙光

体内、体外产生的小鼠桑葚胚玻璃化冻存后的发育能力全松,山野修司,青野敏博

用HpLC检测大鼠肠系膜离体血管网灌流液中胰岛素样物质赵清,叶绿,王泽仿,杨德立,张永生,周峻岭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童健,陈群清,陈坤棠,万磊池,冀亚崎,张福伟

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HLa分型技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李留洋,钱俊,岳良升,赵明

血清5′-核苷酸酶的自动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李雪志,周谋,陶涛,冯桂湘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近期载文分析袭继红,夏旭

淋病合并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分析朱晓亮,马晓东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欧阳辉,漆松涛,邱炳辉,刘承勇,黄胜平,戴学军

基因修饰细胞介导的肿瘤治疗万成松,范国昌,张文炳

院校局部科研协作及政策导引--谈《基础部关于科研协作的管理办法》杨云滨,史先东,杨磊

心脏穿透伤的救治原则(附9例报告)钱希明,李中学,闫玉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1例报告谭积颜,杨红,周蔚兰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例孟素荣,彭健,翁昌鸿,马立勤,许顶立

头尾串联双拷贝HBVDna重组体的构建刘定燮,骆抗先,LiuDingxie,LuoKangxian

成功救治大面积电击伤并发急性肾衰1例任加良,周一平,季丹,李兰英,陈惠英

163例脑转移瘤疗效分析石玉生,张兴梅,ShiYusheng,ZhangXingmei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女性生殖道湿疣的临床应用体会周行,于庆云

恙虫病合并低白蛋白血症52例临床分析顾生旺,骆抗先,章廉

艾滋病并发多系统损害李亚洁,韩虹,张秀华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糠秕孢子菌感染性痤疮的治疗兰海梅,张建秀

金属烤瓷美容修复前牙的护理刘桂平

影响我校女学员中长跑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因素分析宋军,彭华国,贺炜,刘明燕

军医院校大学生卫勤保障综合演练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比较李文立,罗海吉,孙俊松,叶卓明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1例孟素荣,彭健,许顶立,翁昌鸿,龚渭冰,谢志斌

2-(2-甲氧苯氧基)乙胺的相转移催化合成陈望忠,陈卫民,Chenwangzhong,Chenweimin

眼轮匝肌肌皮瓣矫正瘢痕性睑外翻陈阳,吴烨

国内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现状与对策谭积颜,肖春芳,周蔚兰

获高层次科技奖励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李海燕,赵醒村,王可炜,周增桓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致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黄海能

骨组织工程研究(Ⅰ):人成骨细胞培养及成骨特性观察杨德鸿,陈建庭,金大地

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杨凌

小腿内侧逆行超薄筋膜皮瓣交腿修复足端创面1例报告李进波,陈运祥

LpS刺激对Raw264.7细胞p38蛋白激酶的细胞内定位的影响张琳,姜勇,张璐

克林霉素致全身重型药疹和腹泻1例报告郑萍

脑胶质瘤p16基因转染对细胞生长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陈一招,徐如祥,张世忠

人心肌肌钙蛋白t亚型的克隆及表达陆青,赖春宁,李志梁

FmmU白化豚鼠与杂色豚鼠爆震性内耳损伤的比较朱明,顾为望,黄以乐

幽门螺杆菌粘附素基因hpaa的克隆及表达陈烨,张兆山,王继德

国产拉西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52例报告张正长

LFa-1粘附蛋白单抗对烧伤休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黄绪亮,武湘兵,赵克森

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体外转染的研究黄伟民,赖良学,乔桂林

利维爱与来适可合用致阴道出血和水肿1例郑萍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mRna在肝纤维化大鼠体内的表达李旭,杨希山,孟莹

结核合并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1例报告宋兰英,李静茹,赵彤

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对中性粒细胞膜表面CD11/CD18表达的影响李志清,周一平,荣新洲

参龙降压灵、尼群地平合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4h血压的影响刘应柯,郭桐生,王文

悬锁卡环义齿修复牙周病患者Kennedyi类牙列缺损的临床评价杨向东,杨家瑞,范佩兰

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内5-Ht2a受体的分布特征张魁华,舒斯云,包新民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受体及Bcl-2蛋白的表达黎小间,高建华,鲁峰

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实验性突变和移植性肿瘤的影响杨星昊,方放治

急性缺氧对豚鼠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王鸿南,王希军,宋江顺

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颜志平,张雪林

卵巢癌抗原Ca125测定对卵巢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临床意义冯桂湘,林裕龙,彭永正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肝癌细胞转移的扫描电镜观察毛华,袁爱力,赵敏芳

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中催产素的应用强兆容

运动诱发电位诊腰骶神经根病的意义吴建新,傅鸿翔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196例临床分析潘荣南,罗云平,王清华

食道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测定及临床意义高蕾,南清振,白岚

先福吡兰在输液中与4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周晓燕,金云海

正常人及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脊神经后支的体感诱发电位陈仲,邵振海,靳安民

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余传林,刘叔文,陈卫民

五虎口服液的药效研究邓虹珠,陈育尧,刘欢欢

煤烟污染与女性肺癌流行病调查及实验研究宋兰英,闫文生,戴旭东

模型动物饲料中钾、钠、钙的测定马安德,蒋丽曼,李俊诗

心血管系统雄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马瑞,吴赛珠

维生素及其临床营养治疗林劲秋,李亚洁

炭疽病脑膜脑炎林曰增,张雪林

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林智琪,赵国湘,刘正军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mRi和pet诊断王为民,陆兵勋,周亮,王全师,吴湖炳

腹腔镜改良鞘膜内子宫切除术(附90例报告)杨进,何援利,温总莲,彭冬先,陈炜,刘木彪

慢性胆道感染与胆石症辨治心法1例报告钟洪,臧堃堂

一起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黄发林,韦胜德

从中医药查新看我校中医药科研的现状袁德东,黄开颜,陈鸣凤,朱昌平

小儿轮状病毒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周最明,刘瑾,封志纯,梁巧明

人脑纹状体边缘区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包新民,舒斯云,李胜修,余力,傅求真,吴文龙

左心室壁瘤折叠手术1例报告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

肾素系基因多态及表达与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效应的关系魏向龙,赵光胜,王谷壳,李迪元,郭冀珍

细胞融合法制备抗人CD3-抗人igmμ链双特异性抗体苏瑾,张亚莉,郭志兵,车小燕,王小宁

龙胆粉针剂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佟丽,陈育尧,刘欢欢,李吉来,罗佳波

免疫磁珠法纯化小鼠CD34+造血干细胞林芸,孟凡义,杨艺

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相互关系周琳,薛耀明,罗仁,高方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申鹏,陈勇,李彦豪,何晓峰,曾庆乐

广东汉族妇女CYp1a1基因mspi多态性与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彭冬先,何援利,丘立文

eLiSa法检测中国中山市正常人及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程敏婷,程伟民,季明芳,梁锦胜

心房异构的病理表现及Ct诊断罗正益,王霞,李兴耀,欧陕兴,吴迪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基因差异表达陈捷,周淑芸,冯茹

腹部大血管病变的3DDCe-mRa诊断郑卫权,张雪林,赵修义,曾庆乐,林志春

BaCteCmGit960培养及分子菌种鉴定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周劲松,陈建庭,吴雪琼,金大地

癌组织树突状细胞浸润与肾癌预后及转移的关系陈彤,郑少斌,谭万龙,李祖国

豚鼠颞骨三维重建的冰冻连续切片技术黄玮,董明敏,刘宏建

腰椎小关节接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张美超,肖进,李义凯,钟世镇

男性乳腺发育症的X线表现刘光俊,陈卫国,段刚,黄婵桃,肖树海,刘蓉,黄信华

nd-YaG激光在正畸治疗牙龈修整中的应用张雨梅,陈柯

老年及老年前期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附23例报告)黄志勇,王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