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十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十篇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42:22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1

结题报告的要素:结题报告主要是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将以下几个问题介绍清楚:

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

是谁做的(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

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

做得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

讨论或体会(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要注明参考文章的作者、名称;如果是网上查寻的,还应注明网址)。

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一般由标题、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整篇论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标题名称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引人注目。题目要新颖,醒目得体,能准确表达研究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切忌“体会”、“浅谈”、“管见”之类用语,否则显得肤浅、俗气。⑵简练明了。标题字数要少,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若标题偏长,可增设副标题。⑶便于分类。标题要表明研究的主要变量,能看出研究内容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类型。

(二)摘要

摘要是课题研究的内容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简短总结,能直接说明研究的问题、方法、过程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结题报告的概况,以决定是否值得阅读全文。摘要撰写要短小精悍、准确完整、严谨流畅,一般不要越过300字。

(三)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又称提出问题、前言、引言,这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其重点是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引言的逻辑结构为:阐述问题的前后联系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说。其主要内容:⑴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进展。⑵简介本课题的研究方法。⑶概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正文

正文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研究报告中占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详细阐述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一些不容易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结果和讨论三部分。

(1)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对课题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与阐述。②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及研究的时间安排。③各变量间的关系分析。④研究的操作设计与研究成效的比较方式。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我们的一个专题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相关的。

(2)结果

结果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数据和有关的统计分析或调查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另一个主体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列举以原始资料为整理所得的统计图表等数量资料和经过归纳的定性资料。②用逻辑学和统计学等技术手段得出结果或结论。③简要说明结果或结论与研究假说的联系。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取数据和现象描述要实事求是。数据或取样要准确、具有代表性,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决不能按主观意愿任意舍取数据或更改素材,更不能造假。二是图表要少而精,简捷明了。借助图表可以明确、简捷、形象地表示出主要结果,故图表要精心设计、使人一目了然,但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3--4个。三是结果或结论要科学严谨。分析问题要遵循认识论规律,所得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写结论时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内容要具体,不能使用“也许”、“可能”、“大概”、“前茅”等模棱两可的用语,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等。

(3)讨论

讨论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认识与分析,其作用在于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并对研究结果不完善之处作补充说明,对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于研究报告的末尾,应注明报告中直接引用或提到的文献资料来源。这不仅反映了作者科学求实的态度,而且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文献资料的积累方式,今后要使用同样资料时,参考文献目录无疑是查找的索引。参考文献一般引用正规期刊杂志和正式出版物,未经出版的资料、网上资料和报纸不宜引用。资料引用应列出文献的名称、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及页码、发表(或出版)时间等。参考文献目录排序有3种方式:⑴按研究报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顺序。⑵按文献发表(或出版)的时间顺序。⑶按姓氏笔划排序。

撰写结题报告的注意事项:撰写结题报告(即科学论文)是一项严肃、慎重的工作,必须要认真对待。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论文撰写要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

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要做到书写规范、文理通顺、叙述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真实性是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指有原始记录(应由学生本人填写),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照片、标本等。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修改数据或素材,为自己的观点报务。研究性学习论文切忌“成人化”,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可以的,但不能越疽代疱。新颖性即独创性,论文中结果与有关数据是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得,是他人所没有的。以往的学生论文存在“假大空”现象,关键是没有实验数据及其它原始材料,或从报刊杂志上抄袭。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研究的成功经验要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并加以推广,若发现问题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探究活动,进行滚动式研究。

2.要善于运用和图表来说明问题

研究结果完全用文字表述,不但比较繁琐,有时还不容易表达清楚。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1]。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2

为了研究物理与舞台的关系,知道物理在生活中作用广泛。同时也为了学到更多的有趣的物理知识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并且培养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

二、课题背景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高中生更是对神秘事物有无限的好奇心,而让人们所迷惑所好奇的莫过于舞台上的特技表演了,为什么空杯子里可以取到物品?为什么瓶子可以自动上浮下浮?其实大部分表演都和物理知识的运用脱不了关系,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搞清物理在舞台上到底发挥着什么作用,我们决定选用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开会和讨论,查找资料,询问老师并到实地考察

四、课题研究过程

1.每个组员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探究对象并通过讨论确定研究的课题

2.分配任务

3.各自查找自己的资料,和图片并通过开会进行讨论。并对资料精筛细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由老师组织到相关地方观看表演,并通过对实际的观察和询问找到突破口,再结合资料得出结论

5.对初定的结论进行分析同时发表看法和意见,并向老师请教。

6.整理资料,加工反馈信息,形成研究成果并写成论文。

五、课题研究结果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舞台上的表演更离不开物理。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大部分舞台上的表演如魔术,还有杂技等都和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气功提碗--磁力所谓气功提碗是假,而靠磁钢的吸力提碗是真。原来在塑料碗底上粘有一块硅钢片,而魔棒一端镶有一块具有强磁力的钕铁硼磁钢,当该磁钢与硅钢片接触时,将硅钢片磁化而被吸住;当表演者向上提魔棒时,就会连同盛有水的塑料碗一同提起来了。为了增加演出效果,第一次提碗时,用魔棒没有磁钢的一端接触碗底,这当然不能将碗提起来,然后再将棒巧妙地掉头,即可吸住硅钢片。如果你有兴趣演示,只要制作一份简单的道具,练习几次就可以上演了。

六、研究体会

通过这一课题实践研究我们了解了舞台上与物理由关知识,学会了许多从来都不知道的问题,也更加关心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团队精神的重要。还学到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学到了课本、课堂以外更难能可贵的东西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加强了我们面对社会的自信心,丰富了繁重课业外的课余生活。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

七.参考文献

平面镜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件,它所成的像与原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与原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镀银很好的光洁平面镜几乎能将入射光全部反射,用眼睛是看不见这样的平面镜的,看见的只是镜框或镜子的边缘,以及一切映在镜子里的像——但镜子本身是看不见的。我们看见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的漫反射。看室内平面镜中的场景就像透过窗户看隔壁的房间一样,只是所看到的是本室的情景。魔术表演中的道具里常隐藏着镜子,正是利用镜子本身看不见,看得见的只是镜子里反映的物体这个特性。在许多魔术表演中常巧妙地利用平面镜来产生令观众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杯中连环

表演者手持空杯将三个钥匙圈一一放入,摇晃几下,再从玻璃环中拿出,奇怪的是拿出的钥匙圈已经是连成一串了

秘密是在空杯中央垂直插入一块双面镜,把杯子隔成两半,杯口边沿涂上装饰彩边掩盖镜子的顶边。由于镜子的反射成像,从任一面看去都是一个完整杯子,且挡住了镜子后面的东西。三个连好的钥匙圈是事先放在杯中的,表演时注意用持杯手指遮住镜子的两边,放入三个单环后借晃动之机将杯换了一个方向,拿出的自然是连好的环了。

魔术表演中常利用箱子,将物体或人放入变没又变回,箱子自然不是普通的箱子,许多情况下是在箱子中装了一个双面镜,如图2所示。镜子按对角线安装,将箱子分成两个对称的空间,箱子的顶和底都设制了可以打开的盖。由于镜子所成像与原物的对称性,箱内部的棱角在镜中的像与镜子另一边的棱角完全吻合,放在镜子背面的东西是看不到的,从镜子的另一面看好像是空箱。镜子也可以只安装箱子的一半,柔巧的助手进入后钻入镜后便不见了,再从镜后钻出便会重视。分身术

在卓别林的电影5大马戏团6中,卓别林逃到一个许多镜子的大厅里,几面镜子按一定角度安置,折射出无数个卓别林来。

大家简单地用两面互成锐角的镜子就可发现这个道理。镜中的像可再次成像,两镜交角处的360°空间好像被分隔成对称的小空间,每一空间里都有一个物体的像,所以在两镜间可成像360/a-1个像,a为两镜的夹角度数,这些像和原物都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如图7所示,如果你置身于用六面镜子组图8成一个封闭的六边形内如图8,镜子经多次反射便幻化出无数个相同的六角形空间,每一个空间里都有一个与你同步活动的你。玩具“万花筒”是利用三面镜子构成等边三角形,在筒内放些碎彩色玻璃,从一端望去,就能看到许多对称的图案,稍一转动,便可得到不同的图案,“万花筒”的名称绝不是虚夸。

平面镜在魔术中的应用实例很多,魔术大师们还在不断地利用平面镜做着魔术创新。大家也可动动手,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身边的平常的镜子,做出令人惊奇的魔术来。

点不着的棉布(物体的热传递性)

这个魔术,只需一枚硬币,一块棉布。用一块棉布裹一枚硬币,绷紧一点。这时,你把一支点着的香烟绑在棉布上,直到香烟熄灭为止,你会惊奇地发现,不但布没有烧着,就连变焦了也不会,仅仅留下了一块烟斑。

难道棉布有魔力?其实不是,实验证明,金属比棉布导热快,在烟火接触棉布时,热量立即被硬币吸收,不能是棉布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因此,布并不会烧着。这是利用了热的传递性知识。

热的传递性知识的运用在生活中也不少,如煮饭的锅等都是用热的传递性较好的金属.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3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总结,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学习总结报告·学习工作报告·公司学习报告·交流学习报告·出差学习报告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英语研究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内容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方法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4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严重束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性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实现了学生学习自主化。为了使高校考试发挥其应有的评价、检测和激励导向作用,对高校考试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案,建立了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考试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考试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方法;考试改革;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19-02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简介:苑会娟(1963—),女,黑龙江巴彦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基于省精品课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创新研究”(JG2201201114)

长期以来,高校考试一直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综合题,重点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考试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上,甚至使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背课本。而且这样的闭卷考试方式易于作弊,使得考试成绩不能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由于课程考试成绩不仅是升级、毕业、获得学位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获得奖学金及找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很多学生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略能力提高,造成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有很多高分低能者,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说现行考试方式没有起到考试应该具有的评定功能、区分功能、预测功能、诊断功能、教学反馈功能和激励导向功能[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检测和评价,对高校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改革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早在21世纪初就有学者关注高校考试存在的弊端,探讨考试改革方法[3-4]。但此时,考试的改革仅限于题型多样化,以及考试方式从单一闭卷改为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2005年前后,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呼声逐渐高涨,这时学者们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审视高校考试制度[5-6],提出考试改革的思路[7],构建了“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的考试体系[8]。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考试改革的研究也更加深入[9-10],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是高校考试改革的方向[11]。除了少数学者在某门课程中对所提出的考试改革进行了实践[12],大多数学者都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经历,运用相关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考试改革思路及方法。改革的思路及方法已经趋同,得到了广大学者专家的认可,然而,这些方法要真正在高校考试中实施,难度还很大。因为考试的改革不仅仅涉及考试的方式、考试的方法、考试的内容以及考试的题型等等,考试的改革一定要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适应。要实现形成性考核,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让学生重视整个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期末终结性考试。这样形成性考试才能真正起到评价考核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传统的高校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高校考试的改革(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已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对考试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并在我校测控专业传感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

一、研究性教学方法

高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真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3-14]。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点划分为授课单元。在讲授单元内容前,教师设计若干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小组讨论,完成自学报告;再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完成小组学习报告,然后由小组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由同学提问、讨论,教师亦可参与提问,并作总结指导。这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考试方式

根据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教学结构,采用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实验考核10%,期中考核20%,期末30%。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考核与研究报告两部分。其中出勤考核占10%,研究报告考核占30%。研究报告由自学报告与小组报告组成,对自学报告的考核包括自评(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小组内成员互评)与教师评价;小组报告在上课班级答辩、研讨后由教师进行评价。

实验项目分为基本型、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不同类型实验具有不同权值,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考核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及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实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中考核在课程学习中期进行,但考核内容为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师讲过的内容和学生自学内容。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方式,全部题型都是填空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情况。

期末考核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方式也是闭卷笔试方式。题型为综合型和应用型,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考核方式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用一次终结性的期末考试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将考核均匀分布于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考试改革的实践

“传感技术”是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是学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早在2007年,我们就对省级精品课“传感技术”进行了教学改革,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传感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相应的对课程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改革,把上述的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在“传感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教学计划规定“传感技术”4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6学时。理论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12学时以教师为主讲授前四章内容。第二部分用课余时间自学,然后用6学时进行课堂讨论,之后进行期中考试;期中考试范围和复习题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发给学生。第三部分用18学时进行研讨课,研讨题目也是在开始上课时布置给学生。研讨课按学习小组进行,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研讨之前,由学生自学完成自学报告,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形成小组学习报告,并在小组内互相评定成绩。根据小组学习报告,制作ppt文档,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解、答辩,其他组同学提问由同学代表或本小组其他同学回答。根据小组学习报告和提问及回答情况评定小组报告成绩。最后由自学报告和小组报告成绩综合为研究报告成绩。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体评价成绩的30%,而期末考试复习题也在课程开始时发给学生,考试题由复习题变换而来,侧重综合应用类型。

研究性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观念,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终结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结合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与研究性教学方法相适应,采用出勤考核+研究报告考核+实验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试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高校课程考试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钱厚斌.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3]刘继红.对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5).

[4]徐中英.高等院校本科生考试改革与实施办法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4).

[5]王平祥.创新人才培养呼唤考试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6]刘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

[7]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8]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2005,(2).

[9]薛素铎,兰劲华.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和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10]林静.高校考试改革的有效管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2010,(11).

[11]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

[12]谭晓玲,谭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7).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5

关键词: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中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看清历史事件、认识历史本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鸦片战争后,就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明白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总结出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研究和学习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爱好、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习的方向和进度作一个宏观的指导和规范,不参与学习的具体过程中。

2?郾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研究和学习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研究和探索,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锻炼与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通过学习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针对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走访、实验、查资料等)、对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在研究性学习的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研究的乐趣,而且能学会做事的方法,收获宝贵的学习经验。

3.研究性学习是强调学生以研究为手段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与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前者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来学习相关内容,后者强调通过研究来发现和发明未知的事物。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通过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来获得相关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情感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最终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经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历史中许多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以一个历史人物的形式思考如果你是他在当时会怎么做,形成历史兴趣研究小组编写中国历史十大悬疑,等等,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和意识。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能够获得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增强对历史与社会、历史与自我的思考和感悟,逐步养成研究的习惯,形成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从近几年的物价变化情况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我国社会稳定有什么关系,在历史上还有哪些朝代有过经济的巨大发展,等等,这些都需要对生活环境进行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历史资料分类繁多、内容交错复杂,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熟悉历史知识,提高对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课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进行,特别是对每一分钟都很宝贵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减少研究时间,尽快得出结果。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分配任务、交流进度、分享成果,在合作中加深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社会、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比我国古今国力的差距,以及近现代所遭受的委屈与耻辱,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三、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果、得出报告。下面我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从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果、得出报告几个方面阐述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1.问题的提出。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中国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导致八国联军侵华,这时候,我们就能发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不受到外国人的欺负呢?这样提出问题,就为课题的成立奠定了先决条件。

2.课题的形成。

要想让中国强大起来,就必须寻找到富国强兵的道路。孙中山是怎样寻找让中国强大的道路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就是我为学生准备的课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动机、经过和结果,从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到辛亥革命的知识,感受到那一代人为民族奋斗的伟大精神。

3.资料的准备。

这个阶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预习课本、查阅图书馆的资料、上历史网站或论坛等来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正确收集资料,或者给出一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有的放矢。

4.资料的分析。

资料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学生熟悉课题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同时参考不同时代的相似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根据手中的资料对课题进行分析。例如维新变法为什么失败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区别,等等。

5.得出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在“正确分析孙中山是怎样寻找让中国强大的道路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一课题后,学生明白了其中的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孙中山在探寻一条民主富强道路上的艰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研究报告,并将报告在课上宣读,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

在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且要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互配合,小组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对于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善于结合历史教材的特点,正确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青青.高中历史教学中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科研,2010.21.

[2]褚芸芸.教师应如何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6

一、工作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

二、总体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学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课题实验。

三、具体制度

1、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制度。学校领导至少要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实验,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各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3、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制度。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1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4、课题实验工作学期小结制度。各课题实验组成员要坚持写实验札记,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

5、家校联系制度。为了使课题研究中好的理念、好的设计让每一个家长都知晓、认可,进而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实验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普及性培训,同时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利用家长的覆盖面宽的优势,为课题实验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帮助。

6、校际协作交流制度。要积极参加各级教改研究和交流活动,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期举行课改研究与交流活动。

7、领导小组监督制度。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监督课题研究工作。

8、经费保障制度。学校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9、课题实验奖励制度。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按有关规定通过对课题实验实施情况的综合考核,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视情况予以奖励。

石门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校教育科研课题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整体水平和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办法。本办法仅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课题档案管理结合本校实际作具体规定。

一、课题开题。

1、课题开题工作由学校教研室与课题组(负责人与执笔人)共同完成。自立题通知下发之日起2个月以内,课题负责人应召开开题会议,形成开题报告(或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或课题实施方案)应上交学校教科室并上报上级备案。

2、课题负责人要认真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准备好以下材料方可开题:课题的立项通知、课题的背景材料或调查报告、课题方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前期研究总结等。

3、开题过程: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背景介绍、介绍课题方案、宣布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时间表、前期研究小结、课题咨询与论证、开题会总结等。

4、课题开题应视研究领域邀请有关人员参加开题会,会议所涉及的问题要有记录,会议所有的材料应进行整理并存档,开题情况用简报形式报上级部门。

二、课题实施。

1、由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实施,按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活动中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均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每次活动后,认真分析得失,做好记录,并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2、做好课题组活动记载工作。以上表格由学校教科室统一印发,由课题组负责人或执笔人记载并形成电子文稿,学期结束将电子文稿上交学校教研室存档。

3、课题阶段进展报告。学校教研室及课题负责人对各级科课题进展情况应进行认真阶段登记;原则上要求学校各级课题都要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三、结题管理。

1、课题研究期限已满,课题负责人应主动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结题,并向学校教科室上交结题报告;若需延期,需提交延期报告说明原因。

2、课题申报、结题鉴定、及其他研究费用由校长室决定调拨。

2、学校教研室负责人应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结题申请报告。请求鉴定的成果应报齐鉴定材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附件等。

四、档案管理。

1、选题阶段。包括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立项申请与审批手续、申报方案等。

2、研究阶段。各种原始记录、音像资料、工作日记、会议记录、进展报告、研究方案及其修改记录、经验总结、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效果检测情况、阶段报告等。

3、总结鉴定阶段。立项文件及通知复印件、结题证书复印件、结题报告、申报方案等。

4、成果获奖材料。学校教研室应将获奖课题的获奖证书复印件、公布文件、结题鉴定证书、结题报告、推广应用方案进行存档。形成成果获奖汇总表。

5、档案管理以打印文稿与电子文稿并存的方式进行。

石门中心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特制定本方案,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指导思想:

本方案以研究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为核心,遵循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注重发挥教师的自育自学能力,以把教师培养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为目的,追求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寻找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克服问题中不断提升、进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形成学校发展的行动方案,从而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这一课题,树立全校领导、教师新的学校发展观,从有效学校的认识观入手,不断调整学校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

2、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校内部的民主管理,构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框架,研究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努力实现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培养我校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理念。明确我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研究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学校可持续性发展规划,把我校建成学习型学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研究理念

1、立足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突出针对性,体现层次性,注重实效性。

2、坚持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指导教师在理念更新上有所突破,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反思中成长。

3、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求得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四、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本校课题研究的管理,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名单如下:

组长:辛常福

副组长:袁振华刘元泉

成员:杨亚起李姗姗邬宽香王英业

王立友魏文忠孙金龙

五、研究内容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研究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形成有效学校的评价观,掌握实践层面的运作方式。

1、研究有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引导教师以办学思想讨论为铺垫,总结自己的工作,组织对学校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的机遇与挑战等,将这些讨论归纳并形成意见和建议。在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教研组制定学科发展规划、部门制定分管工作规划的基础上,提炼、汇总,形成学校发展规划。

2、研究有效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包括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现在发展状况的分析、学校发展对教师个人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在制订规划时要将现状分析与愿景的追求结合起来,要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思考今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为自己设定发展目标。

3、研究制定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1)教师的评价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而教师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教师的认可态度及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成就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科学地进行教师评价,使之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实践,适应并参与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来,是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2)学生的评价

有效学校评判的核心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研究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六、研究难点

1、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落在实处、起到实效?

2、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投入教学研究实践,反躬自省,内在升华,适应并参与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来。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座谈研讨、专题讲座、自修反思、经验总结。

八、研究步骤

1、组织学习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期资料准备及相关理论研究阶段,构建组织体系,组织课题组成员和教师认真学习,使教师们在理论上有初步的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课题意识,形成研究计划,确定落实实验研究人员。

2、研究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按子课题分工,明确职责和实验要求,全面付诸实践,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经常总结,形成随时记录,个案分析和阶段报告。

3、自我评估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月):综合整理,总结成败,调整改进,反馈校正,使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更清、方向更明,升华思想境界,掌握研究方法。。

4、成果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2月):依据课题研究实验,总结得失,推理归结,为最终课题的成果形成做好全面准备

九、实施意见与考核办法

a)广泛宣传,全员参与;

b)教师参加研究的年度记录,是教师年度考核、晋级、晋升职务的必备依据。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7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总结,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英语研究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内容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方法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5.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涉猎了大量西方餐饮文化知识,对饮食结构、营养、风俗习惯、就餐礼仪等有较多的了解,对英语教材中(Book1)Unit15Healtheating这样的课文,学生学起来就更轻松有趣;同时,在与外籍人士的交流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有限,更激励自己要努力学好英语。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问题;收获

综合实践课是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实践学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实践性课程。而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较好的经验和较丰富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题目的选择不恰当、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特别是在课题活动方案、成果展示、课题评价、小结和反思方面太过于简略等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1.确立课题时存在的问题

首先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要注意课题有一定的价值,通过这一活动过程学生运用一些知识和技能,又能得到一些训练,增长一些能力。事实上课题的确立也是一个活动方案的预演过程,在不断的推演过程中相互比较课题的优劣,做到优中选优。例如,有的学生选的课题《铝热反应》,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手册中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事实上铝热反应是化学必修课中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必修课中已经大体上学习过,课题明显缺少创新性,学生完成的报告中就做了一个实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写出对本实验的一点心得而已。对知识的外延做得还远远不够,最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如铝粉的氧化对实验的影响,如何消除这一影响。铝粉和氧化铁的质量比,对反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又会对反应产生的铁的质量造成什么影响,这些才是学生运用铝热反应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新的知识,而绝不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

其次课题的确定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如,有初中部学生就学校周边河流污染问题确立课题《紫峰中学周边河流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成因调查》,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也注意到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手册中也体现出学生实地调查,还在河流的不同地点取了水样,但是对于所取的水样他却只进行诸如检验河水酸碱性、过滤和蒸发等简单实验操作,学生无法确切得出河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也就没办法对造成水污染的成因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这个题目确定得有点“大”,它已经超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水样的检验需要专业的检验机构来完成,如将水样送到自来水厂进行分析,这种课题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学校相应的支持。

2.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开题报告是学生样经过充分的论证而得出来的,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行动指南。首先在开题报告中要阐明研究的背景,从学生的报告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研究背景的描述过于简单,有些甚至偏离课题的本质。如有学生在报告中的背景就一句话“源于对该课题的好奇”。“好奇”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动力,但在开题报告中要指明是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其次研究计划不够完整。一般研究计划要包括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分析,实地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讨论撰写结题报告、心得,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撰写论文,进行研究成果展示等。最后还需要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预期成果。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手册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研究计划过于简单,步骤缺失严重。这其中可能是由于课题本身限制,但同时也说明学生对要进行研究的过程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3.课题研究能力有待加强

首先是学生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我发现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很多,但所不足的是没有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有出现同组的学生收集到相同的信息,并且都出现在同一份报告中。其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有待改进。如,在《姓氏的由来》这一课题中,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上古姓氏由组成?”这样的题目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太过于专业。在问卷的设计上需要照顾被调查者的感受,一般情况下不要设计诸如年龄、职业等关系到个人隐私的问题。另外题目的量要控制好,以能说明问题为限。曾经有学生来找我做问卷调查,满满的一大张,足有二十几道题目,虽然我也勉强做完,但是带着情绪地完成问卷,它的质量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第三活动记录过于单薄,如在课题《化学魔术探究》中,在描述化学魔术实验时,只出现实验的题目、仪器,实验结果只有两个字“成功”。至于实验的过程怎样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都没有出现。这给人一种感觉,你的实验到底做了没有。学生的实验过程最好能有影像资料,这样会更具有说服力。

4.其他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首先是学生写作能力有待提高,每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都写出了心得体会,但是大多数文章的书写都较为简单,给人一种过于单薄的感觉。另外,在报告中不时就会发现学生写错别字。其次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手册中有单列出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一栏,而在这一栏中老师们更多的是给出评价,而缺少指导意见。第三是结题报告书写较为简略,没有发现有学生写出相关课题的论文。

二、收获成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一般有6至8名学生,他们分工明确,而又相互协作。在资料收集阶段,往往是全员参加,每位学生收集到的资料都能在小组中共享,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研究过程中又能各司其职,努力进取,为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特别是小组长,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起到领导作用,协调全组成员,分配成员的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手册中学生的新想法层出不穷,很多想法往往都超出老师们的意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习方法不断改善。激发学生探索求知领域的欲望,这像一点星星火苗深植于学生的心中,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终将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改进意见

一是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是参与者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指导者。教师本身只有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给学生相应的指导。而对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身,才能适应新的角色。二是要加强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指导老师最好能参加学生的所有活动,不断发现学生的新思路,不断改进研究方案,对参加研究活动的学生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能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方法。三是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消耗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可能性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活动的质量。另外,在活动中还可能会遇到资金、场地、材料等后勤方面的问题,这也需要学校的相应投入。四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转变思想并不断去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9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2-001

在小学中如何有效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呢?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我发现让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不失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案例:教学“认识平年、闰年”②

在教学中,学生发现了“四年一闰”的规律,当练习到“判断21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为什么?”时,有的学生说2100年是闰年,有的说是平年。正当争论不休的时候下课了。

于是我随口说道:21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找有关的资料,明天进行交流。

课后,平行班的老师告诉我,说我们班的学生围着他们问:21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第二天,有一部分学生一看到我,就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结果。一些学生认为2100年是闰年,理由是(1)用2100除以4没有余数,(2)用2000一直加4,正好能加到2100,所以认为2100年是闰年。一些学生认为2100年是平年,他们有的是在电脑上查的;有的是父母亲说的;有的说是书上看到的;还有七个学生把查到的资料写在纸上给我看,说2100年是平年,它跟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

没想到,我随口说的一句话引起学生这么强烈的反应,同时我也被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好学的品质深深震憾着。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实践者,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服务”这一教学理念,要能够充分整合学生的信息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乐趣,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那么,学生研究的课题从何而来?又如何开展研究?

一、引出“研”题,让学生可“研”

1.从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中引出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运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与生活有关的研究性课题,并有针对性地通过“问题引路”,引导学生展开小课题研究。比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后,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商品的包装设计问题,从包装设计与商品的销售、运输、美观、实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了百分数后,可以研究同款商品哪家超市最便宜、便宜了百分之几,商品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货比三家”的消费观和质量观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是非现象,让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的后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从各科课程的交叉联系与整合中引出

研究性学习可以贯穿和渗透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在学校所有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拓展性的研究性学习。比如可以结合学科内容的某一知识点、某一概念,通过设计实验、查找资料,了解它的实质。如学习了“圆周率”后,可以对“圆周率”的来历发展与祖冲之在科学上的贡献进行研究;三年级学生学习了“观察物体”后,可以让学生研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的含义,调查或观察生活中或其他课程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自然科学现象。

3.从学生的兴趣中引出

小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结合他们的业余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题,研究的课题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学生的研究由“任务”变为“兴趣”,由“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二、指导“研”技,让学生会“研”

1.指导研究方法

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进行研究。其中重要原因是小学生未能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与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指点,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研究知识、训练学生研究技能与技巧,教给学生必要的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小课题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方法有: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因题而异。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比如实验研究法就是设计具体的实验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研究可能性问题就是进行具体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现象,发现可能性规律;研究商品的包装问题要运用调查研究法;了解“圆周率和祖冲之”主要用文献研究法等,而观察研究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普遍的研究方法,不管用哪种研究方法,都离不开观察研究法。当确定研究课题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该课题打算如何研究,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研究方法指导。

2.指导制定研究步骤

确定了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步骤。比如何时研究、到何地研究、研究的对象是谁、用什么方法研究等。可运用研究表来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步骤。

3.指导成果汇报

学生的成果汇报,这是教师关注学生研究情况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研究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的形式。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宣读论文,可以是论文答辩,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是著书立说,可以是举办各种活动等等。对于不同年段的小学生,成果汇报的形式与要求要有区分。对低年段的学生只要能把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结论说出来,对中年段的学生除了能说出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结论以外,可以有选择地要求把研究成果写出来。对高年段学生可以要求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明确书写的格式及要求,知道结题报告一般由题目、作者、摘要、报告内容、参考资料等部分组成。其中报告的内容一般按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及建议几部分组成,也可给学生提供几种样式的报告、论文,让学生参考学习。同时对于成果演示的多媒体技术,小学生也是不如高中生熟练。教师要从内容构架、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各方面给予详细的帮助。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同时,要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10

关键词:非线性泛函分析;自主探究;合作小组;创新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1]。《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建立健全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2]。《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动高校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的整合衔接,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3]。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如何以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托,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欲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其寻找合理创新路径,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方式,最终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和提升,是目前研究生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泛函分析是南昌大学应用数学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非线性泛函分析”是南昌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该专业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本课程现采用的主要教材与参考书目包括:马丁·谢克特(martinSchechter)编著的anintroductiontononlinearanalysis[4]、埃伯哈德·蔡德勒(eberhardZeidler)编著的nonlinearFunctionalanalysisanditsapplicationsi:Fixed-pointtheorems[5]、孙经先教授编著的《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6]和郭大钧教授编著的《非线性泛函分析》[7]等。长期以来,南昌大学“非线性泛函分析”课程教学面临以下突出问题。第一,学生在本科阶段习惯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尚不太适应以报告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第二,部分学生倾向于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自主思考能力薄弱,不善于挖掘现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与背景。第三,学生更注重对于知识的学习,对相关理论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研究方法的领悟和运用重视度较低。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期望解决以上问题,并使学生逐渐适应以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讲授和参与讨论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训练其严谨清晰讲解数学知识、准确到位总结归纳的能力。笔者以探究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契机,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的历史背景和演化逻辑,梳理知识体系的发展脉络,把握专业方向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同时,将学生从以知识为主要学习对象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引导其更多地挖掘知识背后隐藏的重要研究方法,深刻领悟解决不同具体问题的研究手段和技巧。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学生逐渐适应报告为主的授课方式

对大多数国内高校而言,本科阶段的大部分课程仍遵循传统教学方式。与其形成反差的是,当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尤其是涉及专业课学习时,教师的讲授居次要地位,而学生的报告和与教师的讨论则需更多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课程开始时,可以考虑先以教师讲授为主,对本门课程进行一个宏观的介绍,讲授3~4次课,引领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并布置后期要完成的任务(通常是以学生轮流报告,教师参与点评和讨论为主)。每轮授课中,教师讲授和学生报告具体各占多大比例,应根据学生基础、接受和领悟能力来定,不能一概而论。教师要针对每一次课的内容,在学生报告时适时地进行提问,反复进行互动和正向反馈,达到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精髓的目的。教师的作用绝非只是简单评价讲解的好坏,而应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报告真正有所收获。具体来说,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应理解和掌握自己讲授的内容,教师可通过提问来检验,针对知识点可以连续提问,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应完善教材或专著上未能详细阐述的知识点,教师提问细节时学生可能会“挂黑板”,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印象深刻。对于学生既要适当鼓励,又要适当施加压力。第二个层次是学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在报告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和发问,如为什么要这样引入定义?必要性是什么?合理性在哪里?相关定理条件为何要这样设定?可否更改?定理的妙处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后续环节中,除教师点评外,引入“合作小组学习”模式,让选课的研究生在课后互相交流报告经验,在报告中采用互评的方式,让他们相互启发,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引入“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在课程报告后期,可视情况适当让学生报告1~2篇前沿科研论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某些内容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和驱动,带着问题去补基础、学工具、找方法、练本领,活学活用,避免学习过多的基础知识却不用于研究问题而做无用功。让学生正确处理好“读书”与“读论文”的关系。学生自主报告的另一个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用简明、清晰、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这不仅需要对所报告内容有较为透彻的理解,还需要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梳理重点、分清主次,将问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问题从何而来,研究思路是什么,方法有何特别之处和精妙之处,都是需要学生在报告时进行总结的。在南昌大学理学院的“非线性分析与方程”科研团队中有众多教授和副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除了单一教师授课外,也可借助团队的师资力量,邀请团队中其他教师共同听取学生报告,并给予点评和指导。不同教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和专长有所差异,这样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指导的优势,让学生博采众长,快速成长。此外,还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扩大研究生的视野,促使其尽快进入学术前沿。

(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挖掘数学理论的历史背景与产生动因

学生在本科阶段大多是以闭卷考试的单一考核形式,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自主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较为薄弱。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要面临一定的科研创新工作,研究生专业方向课的学习是实现这一转换的有利契机。华罗庚先生曾说:“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补足证明、完善细节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提炼升华、削枝强干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要引导学生在彻底消化理解所有理论结果证明细节的基础上,提炼出所学内容的本质和精髓。要让学生思考数学定理和相关结果产生的背景和动因,这需要教师一方面熟悉和了解相关数学理论的历史和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定义、定理是在研究什么问题时受到驱动而创立的。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深刻理解这些数学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实际需求的。要体会提出问题者和学科奠基人所处的大背景,才会有比较切实的体会。“非线性泛函分析”是研究生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以难度大、内容多为特点。受课时限制,本课程主要讲述三方面内容:(1)赋范线性空间的微分学;(2)拓扑度理论及相关不动点定理;(3)锥理论与半序方法。比如,教师在介绍拓扑度理论时,要先介绍这一理论的缘起以及早期建立时所利用的代数拓扑方法,再说明如何利用分析学的工具重建这一重要理论。同时,要让学生知晓拓扑度理论可以导出一系列重要的不动点定理,这些不动点定理又可进一步解决大量非线性方程解的问题。再如,教师在讲解锥理论与半序方法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际中产生的大量非线性方程都是缺乏连续性或缺乏紧性的。半序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建立仅使用较弱的连续性或较弱的紧性条件(而这些紧性条件很多实际问题中通常是自然满足的)的定理,以解决更广泛的问题。另一方面,介绍一些对泛函分析应用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数学家的代表,其中重点介绍田方增和关肇直等人的生平和贡献。田方增和关肇直都曾在法国留学,他们同是中国泛函分析的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田方增等人为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原有科研计划,结合数学物理、国防科技数学,开展泛函分析的应用工作,并与关肇直合作共同开辟了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领域中“粒子迁移理论的数学问题”的研究,填补了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数学研究工作的一个空白,在中国成功地探索出应用泛函分析的一个重要科研领域[8]。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理论—实际应用”是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数学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方法,使知识掌握和方法

积累双管齐下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涉及到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的习得。只关注知识的灌输,不重视研究方法的渗透,无法让学生体会前人如何在已有理论上进行创新,当然就更谈不上下一步自己进行科研创新了。“非线性泛函分析”的三个重要研究方法是拓扑度方法、半序方法和变分方法。这三个重要方法各有其优劣,是在研究不同的非线性问题时创立和发展出来的。在学习时,要体会不同方法的特色和亮点,这样,才能在实际应用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些方法还可以互相结合,形成更强有力的工具。如半序方法与拓扑度方法相结合,称为半序拓扑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得到经典的锥拉伸与压缩不动点定理等许多重要结果。拓扑度理论的内容体现了“化繁为简,由简至繁”地考虑问题的数学思想。为了建立无穷维空间中映射的拓扑度理论,可先考虑建立有限维空间中映射的度理论。要建立有限维空间中的结果,又可通过先建立n维欧氏空间Rn中相关结果来完成,而这又可以藉由先讨论R2中的度理论来推广。历史上,BrouwerLe于1912年对有限维空间中连续映射建立了度理论,现通常称之为Brouwer度。此后,LerayJ和SchauderJ在1934年利用有限维逼近的方法推广了Brouwer度,建立了Banach空间中全连续场的拓扑度,即现在所谓的Leray-Schauder度,这是拓扑度理论的重要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拓扑度理论相关定理证明过程中,还应让学生知道在利用拓扑度理论时重点在于如何构造同伦,在构造的过程中,利用的是“逆向思维”的方法。有的定理在讲解完之后,还可引导学生考虑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推广。比如,空间是否可以推广?映射类型是否可以推广?算子是否可以推广为随机算子?在让学生进行尝试之后,可以告诉学生已有文献中有哪些关于这一结果的相关推广,并推荐一些参考文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进行初步的科研尝试,作为后一阶段论文撰写的热身。针对传授事实还是传授方法这一问题,实际上,事实和方法不见得可以轻松拆分开来。侧重于任何一方,都可能影响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指出的是,不能过分强调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而轻视对知识的传授[9]。事实上,方法须以知识作为载体。

三、结语